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8 16:2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思政课教学

篇1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课堂“边缘人”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44

On the Causes of "Marginal Man"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EN Dongxi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Abstract "Marginal man"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appears a special group, an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is group, especially large. Based on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at textbooks, teachers,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arginal ma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For the "marginal man"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to achie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number of potentially effective responses.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lassroom "marginal man"; causes; coping strategies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以沉默的姿态倾听课堂,以近乎“局外者”的身份观望课堂。在课堂活动中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更难以见到他们活动的身影,他们似乎并不存在,这就形成了高校思政课的边缘人现象。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课堂“边缘人”的研究比较多见,但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相对欠缺,本文基于这一研究现状,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推进相关领域的深度研究。

1 高校思政课“边缘人”的形成原因

1.1 教材原因

课程性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增加了课堂教与学的难度。在学界看来,思政课的课程性质主要是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和德育性,相比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具有更高的难度与挑战性。

课程设置衔接不当,忽视高中文理分科。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有如下几点弊端:一是课程设置没有处理好大学与中学衔接问题,公民道德常识和法律常识教育是所有个体完成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应该在高等教育之前普遍实施。但在高中阶段这些课程则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文理分科的现实情况表明,理科生对于此类常识的学习是不到位的,理科生在学习思政课时经常提到:“老师,我是理科生,学习思政课我一点自信都没有”。二是大学思政课忽视了高中文理分科的现实,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因此与中学内容存在较大幅度的重复,例如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就出现了中学讲爱国主义,大学讲爱国主义的重复现象,这不仅没能有效利用资源,也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学生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下,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都有所下降或消减。

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与语言的无趣性。高校思政教材为追求各自体系的完备性和内容的系统性,各门必修课程之间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横向交叉与重复,此外,由于思政课课程的特点,语言理论性较强,不够生动,缺乏趣味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基于此类课程教材的原因,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借助教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思政理论课上自身的学习动力、兴趣、努力程度等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1.2 教师原因

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本”相矛盾。受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传统的“填鸭式”、“满灌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多表现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而与学生沟通交流得知,学生更加青睐于“侃侃而谈”、“生动活泼”的教师教学风格,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对教师的个人偏见和对课程的倦怠,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地参与教学活动与互动。

教师专业素质的滞后性与学生需求的前瞻性相矛盾。高校思政课部分教师因为其自身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储备不足,其思想更新具有滞后性,一些学生对相关思政课问题满腹热情,在积极主动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回复或得不到有效回复,其学习积极性受挫,在日后的思政课学习中,其参与度明显下降,甚至直接缺勤此类课程。

思政教师的态度、人格魅力、能力都是影响学生的课堂融入度和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人格魅力、教学能力与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在课堂中的归属感有很大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同样具有确定的方向,即老师的态度越认真,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越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课堂归属感越强,相反,老师的态度越差,教学能力越差,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课堂的归属感越弱。这说明,思政课老师态度的欠佳、人格魅力不够,教学能力不强是课堂“边缘人”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老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向学生传授的能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将思政课理论分析得透彻的老师容易使学生成为课堂“边缘人”,这点需要引起教师们的关注。

1.3 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认知结构。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中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衔接,但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小学阶段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与不当,使学生对于思政课有某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如“凡思政课均枯燥、深奥、难懂、无用、空洞、无聊”,这种错误的认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思政课课堂的学习。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认识与课堂中“边缘人”形成有较大的相关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越好,就越不容易形成“边缘人”,反之,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越不好,就越容易形成“边缘人”。所以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认识不好是课堂中“边缘人”形成的重要原因。

学生学习能力。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脱节或断层现象,认知结构存在严重误区,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能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步同趋,具有与其他“中心地带”的学生截然相反的课堂表现。

学生性格及兴趣。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性格孤僻、内向、胆小的学生在选择座位时多选择靠后或角落处,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和主动向教师提问的频率很低,甚至为零。此外,兴趣程度也是“边缘人”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对于思政课不感兴趣或完全无兴趣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实用性很低,学习枯燥,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努力程度。综合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中成就感不足,导致其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最终在课堂上散漫、懈怠。教师的提问不能够自主思考,缺乏问题意识等导致学生沦为思政课课堂中的“边缘人”。

1.4 社会环境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抬头向钱看,低头向钱看,一切向钱看”;“前途、前途,有利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等等已成为许多人内心默许的信条。这些市场趋利性的思想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思维,导致他们将一些务实求真的理论拒之门外,形成了市场趋利性和课堂道德性的现实差距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接受性心理障碍。

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在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学生们读史明志,深切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并且身体力行,争当一名光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要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随时为国家、为社会献身的无私精神。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让他们有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但是它们的影响是潜在性和滞后性的。所以当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着这些“高大上”的理论学说的时候,学生却完全感受不到它们的优越性,觉得它们太空洞,太虚幻,太说教,感受不到学习它们对自己目前的境遇有何种改善作用。所以在心理上,学生在“利”与“理”的选择上毫无疑问地更愿意倒向“利”的怀抱,注重实的东西,觉得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2 促使高校思政课“边缘人”回归课堂的应对策略

2.1 自觉矫正大学生自我边缘化的状态

思政理论课对学生无吸引力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于课程本身、教师或环境影响等外部原因,内因的决定性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学生自身对于思政课不科学不全面的认识,不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努力程度的提高。为此,大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来自我应对。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思政课。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主观臆断性,在没有真正了解思政课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先入为主地给它冠以“乏味、单调、说教、无用……”等标签,然后放弃去了解它的机会。这种封闭的、保守的心态使学生无法开启学习思政课的大门,更无法切身去体悟思政课的真谛,因此,学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认识思政课,杜绝对思政课的个人偏见与成见,以科学的方法学习思政课,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总结出高效学习思政课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所在,将思政课的学习融入生活,爱上课堂学习。

提高努力程度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正确认识思政课的实用性后,培养了学习兴趣后还要为思政课的课堂学习付出自身努力。在课堂学习之前,能够做到自主预习,具有问题意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与思政课相关的新问题,做到“课前心中有数,课中应对自如,课后继续学习”的学习模式,在思政课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回答、讨论问题。

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课前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课后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并做出适时的调整计划,对学生的后续课堂学习也很重要。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在此基础上,根据学习难度和自身能力适度调整学习计划,树立新的长短期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在日后的思政课课堂学习中更有信心和效果。

2.2 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质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备与学科视野的扩大。专业知识储备与相关学科领域的涉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优秀的令学生爱戴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科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能应对自如、自圆其说,让学生在感受思政课的无限魅力中积极与教师互动,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时代化。思政课教师应改变其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新的学生群体与时展背景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的切入点,将课堂落入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中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知识结构、成长经历等特殊学情,采用因材施教、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与扩展课堂学习。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拥有清醒的哲学头脑、炽热的教育情感、高明的教育思维、艺术的教育智慧。我们往往拥有这样潜在意识的观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合乎资格的法官,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智慧和他在科学上的优越地位深信不疑,即使他只读过一本概论”。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哲学尤其哲学,以使自己摆脱狭隘偏见与打碎精神枷锁。教育情感是教育中的情感,“作为教育者(教师),我们的情感既不能顺从了本能原则,也不能满足于顺从成人社会的道德原则,必须让自己的情感体现教育的一般原则。”教育思维是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素质。“作为教育专业能力,教育思维根本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路线;从过程机制角度看,教育思维是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育思维的产品是教育实践策略和教育理性知识。”教育智慧是思政课教师成为教育家应具备的素养。“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有敏锐而准确的感觉、敏捷而深刻的思维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2.3 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

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教学相长,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的、相互信赖、相互提高的师生关系提升了双方的价值需求,从而加大其对思政课教学的投入。

思政课教师善于利用学生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机智,善于提问、擅长提问,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及时与知识点结合,增加学习内容的有趣性与灵活性。此外,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动态变化,从学生中获取教学资源,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与指导。

学生主动与思政课教师沟通。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主动营造一个思想开放、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环境,主动与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对于课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主动向思政课教师请教,对于自身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向思政课教师咨询,为教师教学的课堂课外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3 结语

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现象已成为社会现实,其造成的后果已经威胁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边缘人”的形成原因主要归结于思政理论课课程在其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学生自身、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相关的机构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任重而道远,望此次研究能够对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边缘人”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学琦,樊宏法,江士方,朱忠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衔接与整合研究――基于中学和大学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实证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2(2).

[2] 胡建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及其地位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8(25).

[3] 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 高效课堂 遵循规律

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教学”增加了新的内涵,就是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充满个性和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细心备课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备什么,怎样备,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那么面对新课程,政治教师该怎样备课呢?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地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对教材价值的研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新时政。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试,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以往的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要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是关键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成思想政治课的有效互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的现状,使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有效互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常用的讲授法、课堂提问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外,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要大量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探究、每一课的情境问题,就是引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在围绕主题探究或围绕情境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了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高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真实;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能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苍溪县高级职业中学校四川苍溪628400)

【摘要】要深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围绕教学目标,促进有效教学,教学中要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之间的整合性,使学生既能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课改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创造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合作探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转变,充分地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 ; 政治课 ; 育人;参与式 ; 实践 ; 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评价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主要是使学生得到发展,追求最佳效果的教学。这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追求升学率,致使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缺失,没有注重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素质的整合性,没有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种现状需要改变,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中学思想政治课承担着促进学生智育发展、更承担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往教学中照本宣科和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读死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和身心发展,教师要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新素材,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中学生兴趣,促进有效教学。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围绕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科思想和方法,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认真掌握教材的内容,编写意图、重点难点,科学的使用教材,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身心发展特点,使教学更加切合实际,充分阅读和使用与学科教学有关参考书籍和资料,并合理整合社会热点、焦点和国家大事进行时事政治教育,运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把与政治理论有关的内容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既能够使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历史使命。

二、合作探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传统的讲授方法单调乏味,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进行“参与式”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来,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的智慧。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思,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讲“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于普遍联系之中。教师先向学生陈述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时,教师就要以创造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设疑引思的方法,引出学生思考的问题:世界上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讨论,叫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学生就在这种探究中学习、思考,从这个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生探讨,教师再向学生指导,讲述清楚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的整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具体看,每一个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从内部构成因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联系的;从事物发展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另一方面从总体看,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也体现着普遍性;最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总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不存在不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的事物,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某一事物是否与另一事物有联系,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如果两个事物没有条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就不能说它们之间有联系。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后,能基本掌握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要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只要教师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地发散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 课后 反思

“有效教学”教育理念认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课的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主要是看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但是教师们现在却觉得课堂教学越来越难以把握了,因为学生知道开卷了,更不在意课堂的学习了,尤其是传统式的课堂,对学生根本没有吸引力,也就无法去谈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在目前思想品德课考试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帮助教师实践成长呢?在这里我把自己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体会、感受,特别是自己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与研究。

一、制定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知识和技能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知识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它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也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思想品德学科来说,仍然有许多基本概念需要学生掌握,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伟大的基本路线、科教兴国等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等。这些知识目标需要教师向学生明确,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有效地“了解、理解和应用”。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思想性,因此,也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与实践来确定好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准确达成目标,体现有效教学。

二、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

三、针对学生实际开展分层次教学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小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①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③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

四、恰当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因此,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我认为: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辨证的思想观点方法、良好的个性品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等。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既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更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随时扣动学生的心弦,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和讲授过程,可运用多种形式如诗歌、谜语、故事、漫画等。既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自由争鸣空间,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人口、资源、环境时,可利用漫画《地球不堪重负》《小鱼的呼救》这样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愤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加强课后的反思

篇5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中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重要学科,对高中生的教育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学生的思想形成阶段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建立。而传统的政治教学过于倾向机械式地一味输出,教师往往居于主导地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单向输送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难以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往往感受不到思想政治课程的趣味性,仅仅通过应付式的学习以应对考试。而在如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开始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束缚,转变知识的机械灌输式教育,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服务的全面推行。

一、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和沟通,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吸收转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最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知识学习起到双向促进。

在教学有效性的概念中有几个重要的关键点。首先,即是教学有效性的主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课堂上的中心主体,以权威的身份进行知识的机械输出。而有效性教学中,将学生转为教学主体,强调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其次,有效性教学强调教与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在于创造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双赢局面。简而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充当教学的主导辅助角色,通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开展氛围轻松、课堂有序的有效教学。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思想观念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学策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需要革除传统的权威式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式的服从地位,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应当以更为民主、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经营一种相互信任、合作、轻松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更加有效地对新知识与能力进行获取。

2.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的教学设计相当于教学行为的指导方针,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课堂教学前,首先,教师应当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导向对教学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精心的准备。由于教材难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不拘泥于现有教材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关材料。最后,丰富课堂教学环节,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是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进行互动交流。所以,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互动教学模式能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高效地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以此到达知识、经验的共享与传授。学生能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加容易发现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现状,从而促进其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素质。这种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双赢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师生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互动教学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小组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间的互动以及各教师之间的互动等。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双方不仅在认知方式和知识上得到互动、更使得情感与思维得到良性互动。

4.强化合作学习手段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这里开展的合作学习手段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也包括学生之间以及团队之间等形式。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知识上的疑惑点设置为问题,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进行讨论、调研、辩论等。通过合作的形式,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团队的责任、分享到团队协作的成果,并且积极促进其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5.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科学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深化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进行思考的问题。首先,必须将评价方式丰富化和多元化,改变以考试分数定结果的方式。应当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情况和活动参与表现情况,综合性考虑评价结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效果。其次,教师应当积极拓展评价范围,改变过去只看重考分的情况,积极鼓励学生也参与课堂评价,开展师生互评活动。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与成功感,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更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在基于学生现实反馈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自身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能力。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学生和教师都能以更加清晰的视野对自己重新认识,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和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益处良多,教师应当勤思多学,大胆地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真正得掌握学习内容、探究有关知识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咏然.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学科教学,2009,(3).

篇6

操作流程及要求

“一”:指师生共用一个《学与导》

通过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实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目标。《学与导》以学段为单位设计,学段可以为1~N课时,为N课时在第1课时必须对时间安排作说明。设计时学段内四阶段时间分配原则上应为:任务布置10%、交流展示40%、精讲点拨25%、检测反馈25%。

“四”:指四个阶段:

问题导学 交流展示 精讲点拨 检测反馈。

“八”:指操作过程中的八个环节:

自学生疑 小组讨论 自主反馈 交流展示 精讲点拨 小结提升 检测反馈 任务布置

(一)、自学生疑:通过学与导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教材、资料,初步达标,并形成困惑,生成问题。

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第3节晚自习下课前完成。

2、对产生的问题和困惑用红笔写在《学与导》空白处,。

(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对《学与导》的初步讨论达到对小组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释疑,形成小组共同困惑。

要求: 1、课前各科科代表将《学与导》发放到各小组。

2、各组常务组长精心组织,分学科依次进行。

3、讨论时间5~8分钟。

4、只讨论组内简单的问题。

5、组间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自主反馈:对自测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实现对自学达标情况进行反馈,并通过组间、组内问题收集、交流反馈实现问题解决的分流,即形成组内讨论解决的问题、组间互助解决的问题和教师点拨解决的问题,再通过教师对问题质量的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问题质量。

要求:1.各组组长用自测反馈表将小组成员自测达标情况统计后交科代表。

2.指导组长组织收集本组间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登记,将收集问题分为本组可以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两类,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用即时贴登记并贴在黑板交流栏上。

3.在交流栏上指导组长查看本组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在问题后面打V,写上本组简称并登记。

4.反馈组长在下课前登记好本组的每一个问题是哪个组解决。

5.下课后各科科代表收集好本科的即时贴并在第二天8:00前交到科任教师处。6.科任教师提前1节课到校查看反馈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生成课堂,对各小组问题情况进行评定,在课前将评定结果写在小组每日评价表上。

7.问题质量评定标准:特别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加3分,有一定的价值加2分,一般加1分,没价值不加分。7.课前思考再生成的问题可贴在前黑板“对话与交流”栏,在课中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答疑解决。

(四)、交流展示:通过组内讨论解决本组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间答疑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全班展示解决自测反馈中的典型性问题和学生困惑中的典型性代表性问题。

要求:1.由常务组长组织,根据课前问题登记逐个讨论,提高效率。

2.组内讨论时间在10分钟左右。

3.组间答疑和全班展示时间在6分钟左右。

4.被指导小组在指导完成后给指导小组评定分数,问题解决1个加1分,未解决不加分。

5.教师对进行全班展示的小组进行评定,分值是3分、2分、1分,课后由科代表记录在小组每日评价表上。

(五)、精讲点拨:教师通过精讲点拨达到加深对核心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要求:1.精讲点拨的内容:本节课的核心主干知识、课前和课中学生反馈出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2.讲解要求:高屋建瓴、讲清、讲透,时间原则上不能超过8分钟。

(六)、小结提升:通过组内对本节课知识、方法、技巧的总结达到知识成系统,方法技巧成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要求:1.1人主讲,其余人补充或教师引导进行。

2.时间在2分钟内。

3.结果记录在《学案》小结提升栏。

(七)、检测反馈:用4―5道题对本节课所要求的基本的知识、方法、技巧进行检测,以掌握学生过手情况,以制定课后达标策略。

要求:1.题目要充分体现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核心知识方法技巧,难度较小。

2.学生在6分钟左右能完成。

3.完成后教师发放答案组间交叉批改,对达标情况在即时贴上进行登记并对小组评定分数。全部达标小组加4分,1人未达标小组加2分,2人未达标小组加1分,3人未达标小组不加分。

4人均未达标小组扣1分。4.达标标准小组成员应有区别,教师将达标要求附在答案上。

5.课后各检查小组将被查小组达标情况反馈给被查小组并在小组每日考核表上进行登记,然后交科代表处汇总后交科任教师。

(八)、任务布置:教师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要求、课后达标要求等进行布置,发放下一节课《学与导》。

要求:

1.任务要求清晰明确。

2.教师对各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予以口头评价,只点评本节课表现得特别好、好和较差的小组,科代表记录并评定分数。特别好小组加2分,评价为好小组加1分,评价为差小组扣1分。

篇7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亲其师,信其道",以致达到"敬而受教"。 有一位教育家曾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们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只有他们喜欢听你讲课,你的一切教学设计才会有效果。否则,你讲得再细致、深刻,学生没有听进去,你设计的问题、活动再好,学生不配合,你的教学谈何实效?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你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和谐的课堂,是一切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形式

古希腊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方式能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然而现在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用简单的事例,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常只是单一的说教形式。如果能变被动为主动,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便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索。例如,笔者在教学“信用工具和外汇”一节时,由于教材内容与学生脱节,若照搬教材,可能会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笔者鼓励学生课前做一定实例资料收集,课堂上采用演讲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共同讨论,这样既深入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育效果好或者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要加强建设一支高质量、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教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应该把教学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思想和灵魂的塑造者,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优秀引路人,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高尚的使命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四、精心备课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

2、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新时政。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纸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做实有效教学过程

首先,要重视课堂导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教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人、故事导人、设疑导人、新闻导入、讨论导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其次,要精心设计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比如在讲《提高经济效益》时,我用了这样一则材料: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刚开始开发油井的时候,他发现每个矿井都有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并屡禁不止。后来,他请教了一位管理专家。专家只说了一句话,"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就是这一句话,让保罗·盖蒂恍然醒悟,他采取了一项措施后,工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浪费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里,我提问:保罗·盖蒂是如何解决石油浪费现象的?这给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什么启示?

再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方法的不断丰富和优化,防止出现空谈理论的教法,要着眼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学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对理论学习的认同感,引发共鸣和反思。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各种现象,从而丰富、验证自己所学内容,提高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把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改变现实不良行为的目的。

篇8

关键词:聋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个加强”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意见》(〔2009〕4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第三部分第11条明确指出:“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可见,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对于他们将来全面融入社会,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聋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根据聋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呢?

一、加强法制教育

有研究指出:由于聋学生存在听力、语言障碍,他们理解接受信息有一定难度,识别、分析与判断是非有一定局限性,易于模仿但选择性差,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加强聋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必需的。

1.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法制教育

根据聋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笔者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努力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让教育贴近聋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将法制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他们乐于接受。

2.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法制教育

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笔者要求聋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自觉遵纪守法,将来走向社会,自觉主动地依法办事,主动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强化维权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允许做的,什么行为是必须做的,什么行为是不准做的,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懂得当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时,如何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3.注重有效教学,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对聋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演示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交流;组织学生到法院观看开庭审判青少年犯罪现场,并交流其体会;集中专题讲述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详细介绍国家如何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提供福利以及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笔者结合聋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教育效果比较好。

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材介绍了一个案例,该案例比较有代表性。该案例的主要内容为:朴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备受家人宠爱,逐渐养成飞扬跋扈、蛮不讲理的恶习。他上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旷课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夜不归宿。此外,他烟不离手,经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逛歌舞厅。家人规劝朴亮,可他毫不在乎地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会出事的!”一天,朴亮拿了家里100元钱,父亲打了他一巴掌,朴亮觉得委屈而离家出走,在火车站附近开始了偷盗生涯。4年后,朴亮在盗窃时被抓获,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我组织学生对该案例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聋学生对朴亮的犯罪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朴亮犯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朴亮没有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未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经不起不良行为的诱惑,沾染上了不良行为后未及时予以纠正,最终发展为违法乃至犯罪。案例警示我们每一位聋学生,要注意识别不良行为,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牢固筑起内心的防线,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聋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塑造良好的心态,培养聋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尊重爱护每一位聋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由于聋学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更渴望得到健全人的宽容与尊重。宽容和尊重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特校教师无私奉献真心、真情、真爱,关爱聋学生,理解聋学生,尊重聋学生,走近聋学生,引导聋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以一颗宽容的心和每一位聋学生交朋友。

2.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聋学生沐浴在积极阳光中

根据聋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努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能,都是可塑之材,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时时赏识每一位聋学生,让他们得到激励,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

3.开发非智力潜能,促进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开发聋学生非智力潜能,可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作经验介绍,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聋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增强聋学生的意志力;加强聋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聋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中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吴同学到学校作经验介绍,聋学生备受鼓舞,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吴同学是本校优秀的毕业生,现为出版社的一名美术编辑,凭着坚强的意志自学电脑绘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学会了电脑绘画技能,而且运用自如,甚至比健全人还技高一筹。有耕耘就有收获,他在出版社受到同事的赞赏,还代表广西残联到北京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担任自治区聋人协会主席,尽自己所能为残疾人服务……吴同学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励志片,让聋学生一起分享,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吴同学的感人事迹让聋学生体会到:先天缺陷后天补。只要以坚强的意志,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这种潜能就能被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4.适时疏导聋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聋学生由于听力与语言障碍带来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近年来,部分聋学生到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州大学等高校,参加高校聋人单独招生考试。在备考阶段,为了让聋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压力,我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从容应对,帮助聋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教师结合各高校的考试大纲,引导聋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好专题复习等,促进聋学生增强自身实力、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提升个人竞争力。多年来,当看到一个个聋学生健康的成长,融入社会生活,和健全的学生一样走进高校实现了大学梦,我们心里无比的骄傲,这是特教工作者最大的收获。

三、加强安全教育

在教学中,我根据聋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有针对性地渗透安全教育,让聋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防范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聋学生健康成长。

1.关注青春期教育,让聋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聋学生入学时有的七八岁,要完成义务教育学习,至少要在学校读九年,部分学生还要继续读三年职业中专班。应该说大部分的聋学生从小到大在一起学习、生活,美好的青春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组织同学们谈论主题“我的异往困惑”,通过交流,让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青春期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特点,知道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引导聋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往;掌握与异往的正确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如结合身边的案例,让聋学生认识爱情之花是圣洁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正确理解它,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栽培并使之永远盛开。对于聋学生来说,在爱情生长的土壤还不具备的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筑好防线,集中精力学习,拒绝接受和传扬爱情的种子。

2.注重校园运动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聋学生与健全的学生一样,生长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有着充足的信息资源,有着旺盛的精力……凭着他们现有的生活经历,认为自己的能量是无限的。于是,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没有亲眼看见的事情,是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教师的耐心叮嘱,完全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以他们有限的生活阅历,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片面。应该说聋学生的运动安全防范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稍一大意,他们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结合典型案例,我坚持渗透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将运动安全教育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帮助聋学生掌握运动的安全防范知识,轻松体验运动乐趣。

3.谨防上当受骗,加强安全教育

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欠缺,在他们看来,只要会打手语交流,无论认识了解多长时间,就是可以交往的朋友。社会上不法分子,各种骗术层出不穷,花招屡屡翻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保持应有的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交友要谨慎,避免以盲目代替理智。只要我们增强防骗意识,坚决不贪意外之财,再“精明”的骗子也无法得逞。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 实效性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位政治教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呼吁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实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善学,不断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目标导航,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一生中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依靠自主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目标是关键,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目标的导航,目标的导航锁定了学习目标,明确了核心内容,从而使学有目标、学有方向,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实践证明,需要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因素。一种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便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针对目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自学教材。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课前看、课上看、课后看、全文看、重点看、穿插看、重要内容反复看。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习就从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激活思维,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因为强加灌输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经常设问,可以使学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这样学生的心智就能被启动,思路随之打开,他们就会进入思维的意境,会发现很多问题,会提出许多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在教师指导下去解决,有时组织讨论,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引导学生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支解决问题,这便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思维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在激活思维这一环中,设计出科学、富有思维性的问题是关键,问题是引发思维的动力。陶行知曾说:“智者问没巧,愚者问没笨。”故设计问题的过程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有拔高题或扩展题,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和探求的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得不考虑的。而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具有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优点,以及采用这种教育手段所带来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科互动的教学氛围,正是我们老师所想要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从而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复习高一经济学中“诚信经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以及“诚实守信”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事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三鹿集团生产的牛奶产品中因含有“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身体健康受损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婴儿全身发紫,生命垂危正在医院挂针的特写镜头。学生看了是震惊万分、义愤填膺,责问:“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这事?”。继而,我马上又用多媒体展示三鹿集团宣告破产,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的资料,以及整个中国奶制品严重滞销的片段。这时,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诚信经营”是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同时也理解了“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认识到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五、运用多种方法,落实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记知识。例如兴趣问答,知识竞赛,知识抢答,当堂找错、纠错,编顺口溜等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达到识记知识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根据学生的所见所闻提出问题,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有机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经常性的运用,知识自然就变成能力被学生掌握了。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践 思考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主要原因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采用的职教政治课教材内容空洞枯燥、脱离实际、“滞后性”严重,使学生觉得学而无用。

2 .教学方面的因素: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以说教为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3.学生方面的因素:中职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往往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政治课学习。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

当然,中职学校院校生也有优点,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较多地接触社会,动手实践能力更强。

那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怎样做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呢?

二、教授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对策研究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说服力,其次是教育方法的艺术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如;课堂讨论、情景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有效性、针对性。

1.创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得更加重要。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破以往的“三个中心(课堂、教师、课本)”变为师生参与、双向交流,变共性划一教育为个性舒展教育。

2.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 坚持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课的“灌输”、“说教”的传统教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要求对各自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亲身体验、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

2.2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授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主体,师生缺少互动,沟通较少,是一种“填鸭式”方法,导致学生兴趣在课外。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兴趣教学要求教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需要的满足,是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2.3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

在教材处理上,中职学校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难度也较大。要从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出发,删除一些较深较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方向――职业素质教育,同时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增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材。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所选用的教材有:《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人际沟通与礼仪》、《就业指导》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职学校院校教育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用。新教材特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材的多元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3.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才能积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才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于另类,才能与学生开展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传统教学,弊端甚多,究其根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主体的缺位和错位。特别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本位、学科本位和教材本位的问题尤其突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言堂”,学生没有机会参与,也没兴趣参与。如果这些观念不加改变,新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实施的。

结语

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做到:提倡激发而不是漠视学生学习兴趣;提倡课堂上积极的学生自学而不是满堂灌;提倡优化课堂讨沦而不是一言堂;提倡有效的讲练结合而不是讲练分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