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范文

时间:2024-04-08 16:2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培训考核

篇1

1.1一般情况

本次被调查人员属于铁路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客运、车站等站段(本文称一线单位)52人,占60.4%;生活服务、经营、培训单位(二线单位)34人,占39.6%。单位卫生管理中层干部科(副)长12人,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74人。86份问卷中有82人认为食品安全和铁路运输生产安全一样重要,占95.3%。

1.2食品安全培训相关调查

对食品安全培训的方式、内容等情况的意见。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简单有效的办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明确规定进行相关培训,时间、频次却没有要求。国家食药局规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每年不少于40小时,但具体从业人员没有要求。原铁道部曾要求从业人员1年培训1次。在培训时间上,92%的管理人员认可每年1次,1年2次及以上或者2年1次等仅占到8%。在培训方式上,集中课堂式培训是主要形式,但效果一般。有74.4%的管理人员认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和实际操作过程步骤的解析更为需要,另外对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验交流也比较认可。培训内容上除了相关法律法规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技术规范、要求以及铁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特点要求也是想要学习的内容。在培训人员选项中站段主管领导、专(兼)职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以及普通从业人员都被认为需要培训,也反映出站段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要求可能上传下达不到位,存在不能有效反馈至主管领导和传达普及至食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1.3站段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调查

调查表中有本单位职工总数,食品单位总数,供水单位总数,公共场所单位总数及以上单位卫生相关许可证照是否齐全几项内容。收回的86份问卷中,这几项内容填报完全的12份,均为具体的食品经营单位,表明站段卫生管理人员对本站段卫生相关工作可能存在本底不详实、卫生管理覆盖不全面情况。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配备调查,30余个站段均配备1~2人,但只有2个站段的2个卫生管理人员为专职。站段单位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食品安全管理专(兼)职人员少,人员不稳定和资金投入不足。就单位食堂和伙食团而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餐厨从业人员难雇佣,因为薪酬少,耗时费力,检查要求多,从业人员时常出现随时停工不干现象。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欠缺,操作过程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许可证不全原因,以经营单位自身软硬件条件不达标为主,也存在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少及认为许可证手续繁琐,难办理情况。

1.4对监督机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认知

铁路监督机构负责铁路运营站段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督工作。近几年,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铁路体制改革,铁路监督机构担负着相当于几个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对于监督机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意见,46.5%的人认为保持目前监督工作力度,33.7%认为应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来促进食品安全工作,以一线站段为主。7.0%的人认为应减小,以生活服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一、二线单位对监督机构是否应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意见有明显分歧(χ2=9.10,P<0.005)。对于加大处罚力度能否有效促进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工作,一、二线单位有显著不同(χ2=13.30,P<0.005)。73.5%的二线单位卫生管理人员认为通过本单位自身管理能促进食品安全工作,明显高于一线单位(χ2=12.45,P<0.005)。新的《食品安全法》处罚起始额度2000元,较《食品卫生法》大大提高。法律规范处罚的依据之一就是处罚足以制止违法行为,适当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有利于制止违法行为。但铁路站段食堂、伙食团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业人员在实际餐饮操作中出现疏忽或因硬件条件简陋而不符合《食品安全法》情况时有发生,如此执法处罚可能不被接受。另外食品安全监督文书上任何一条意见都有可能作为伙食团所属的工班、车间、乃至站段的考核处罚依据,所以基层食品经营单位对监督机构的工作可能有抵触情绪。对于监督频次,认为维持目前现况选项最多,这点上一、二线单位没有明显差异。最后82.6%的人认为监督机构以指导、服务、培训为主更能有效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这一点上一、二线单位认识基本相同。

2建议

2.1铁路站段应配置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强化卫生管理工作

在铁路一线单位以生产运输为主要任务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工作仍需加强。这些站段职工人数往往数千上万,但卫生管理人员只配备1~2人,且大多数都是兼职。卫生工作覆盖面大,专业性较强,站段卫生管理人员应设专职,人员相对固定,切实担负各站段卫生管理工作。各站段应对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等相关专业卫生工作进行整合,加强专(兼)职人员配备,资金投入适当增加等。便于管理人员有效监管考核。

2.2强化卫生知识培训,探索适合铁路卫生工作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的简单有效办法。食品安全培训应从站段主管领导做起,到各级主管人员及具体从业者。培训内容除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可进行实地观摩和实际操作的解析及优秀单位的经验介绍交流,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断改进,提高培训效果。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是食品生产经营实施的执行者,应是培训的主体。从业人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单位,每年统一定期进行培训。对于各站段沿线伙食团,从业人员只有1~2人,又难于集中培训,应在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查时现场指导、培训,包括伙食团所属的工区、车间相关负责人。并要求基层部门负责人强化日常卫生监管。

2.3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应各部门齐抓共管,完善机制,形成合力,确保铁路运营食品安全

篇2

2013年是深入贯彻为党的十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下的关键之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镇食品安全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

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生命健康”为目标,确保镇域内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证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有序可控。

二、工作任务

各村(居)、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实现食品安全全程高效监管。

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严禁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蔬菜农药残留定性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各村(居)内合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无食品安全不良记录;与食品生产企业100%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有关要求。

食品流通环节:主要道路坚决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现象,规范流动食品摊点经营行为;重点食品经营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

餐饮消费环节:各企事业单位、工地食堂持证率达到95%以上;食品原料采购必须索证索票并建立台帐;从业人员100%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农村家庭办宴申报、指导率达到100%。

(二)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丰富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居民食品安全法律意识。

围绕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披露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等内容,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不断深化宣传内容,拓展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聚焦社会热点,进一步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有效规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增强责任意识。

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明确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和要求等,建立培训工作档案。加强对食品安全单位法人代表、具体负责人及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对农村家宴的监管,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加强对农村家宴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公共安全信息员及时上报村域内红白喜事情况进行备案,食品药品监督中队派专人进行监督指导,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积极发挥镇食安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组织开展对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完善监管信息网络,镇、村(居)二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食品安全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二)加强食品安全环节监管

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健全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队伍,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宣传培训,推广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广低毒高效农药;加强农产品经营、生产监管,控制禁用农药、兽药在生产中的使用;扩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样本量,不断提高检测合格率,种植户100%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用药承诺书。

责任部门:平水质监分局、经发办(农业线)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质量卫生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添加剂管理、使用和备案工作;加强对重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积极培育食品生产品牌企业,提高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和能力;保持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的高压态势,开展联合执法。

责任部门:平水质监分局、经发办(工业线)

食品流通环节:有效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熟食专卖店等重要场所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对重点食品的溯源和自检工作,建立健全台帐登记制度,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市场内固定摊位经营者100%亮照经营,食品经营户100%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内销售的肉类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责任部门:平水工商所

餐饮消费环节:加强餐饮和集体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推广餐饮单位监督公示制度;健全餐饮消费经营单位食品原料索证和台帐登记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并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做好农村家宴登记、餐饮食品安全指导。

责任部门:食药监平水中队

(三)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建立宣传教育队伍,落实宣传教育经费;结合重要节假日或纪念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工地、机关巡回宣传,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知晓率和满意度。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标兵)村创建,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开展各项工作。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四)加强食品安全培训

进一步落实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开展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加强对信息员、志愿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群众队伍素质。开展各级食品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培训,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增强监管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五)健全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网络

与各村居、企业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各村(居)的考核。加大对地下食品加工窝点的整治力度,坚持“发现一个、取缔一个”。落实举报奖励措施,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责任部门:镇食安委各职能部门、各村(居)

(六)加强对农村家宴的监管

篇3

目前,______区拥有各类种养殖户124家,食品加工企业11家,食品小作坊45家,食品经营主体238家,餐饮单位196家。今年以来,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食安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区本着“重在监管、重在平时、重在过程、重在宣传、重在抓好工作落实”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监管体系,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辖区食品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没有发生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组织领导到位。我区按照上级要求,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成立了全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协调组织;指导各办事处成立了相应办事机构,逐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应对措施,确保各项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二)坚持宣传引导到位。我们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利用“3.15”、 食品安全宣传月等节日,在全区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社会普及法律法规以及知识常识,形成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支持食品安全、人人为食品安全作贡献”的浓厚社会氛围。20__年,我们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0余份,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培训从业人员500余人次。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市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三)坚持制度建设到位。我区在充分评估辖区食品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______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______区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______区食品安全例会制度》等一系列监管制度。我们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区政府目标体系,与食品安全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对食品安全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并修订了全区食品安全考核办法,每季度对各成员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报检查情况,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篇4

2010年是小食杂店整规工作的巩固提升年,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小食杂店的整规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省、市“十小”整规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全面规范、长效巩固、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到年底全县100%的小食杂店按照“五有标准”规范经营;建立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实现小食杂店行业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努力增创一批食品安全示范店,促进小食杂店行业转型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进度,完成三年目标。加强对小食杂店经营的动态监管,继续开展整规“回头看”和各类明查暗访,进一步深化整规工作,注重标准引领,典型示范和政策引导,在8月底以前全面规范小食杂店经营行为。

(二)创新方法,注重源头管理。在前两年食品总经销(总)备案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全县范围内食品流通领域批发环节的基本状况,通过“一票通”台账制度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对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双向追溯,对问题食品进行精确预警。

(三)严格准入,规范食品经营。结合《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对新设立的食品经营主体严把准入关,现场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并签订承诺书,做好资料审核、现场勘查、资格审批等工作,切实规范食品经营准入条件。

(四)总结提高,实行长效监管。进一步总结整规工作经验,对现有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进行再整理、再细化,对于一些效果明显的方法要制度化和长期化,实现整规工作从突击、短期、治标向常态、长效、治本转变。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所(分局)要按照2010年度全县“十小”整规工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将小食杂店整治和规范列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整规的重点、区域、时间、要求,全力推动小食杂店整规工作。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各所(分局)在整规工作中要以食品安全整治为主线,贯穿小食杂店整规工作全过程,注重五个结合:与责任区监管相结合;与强化经营户自律制度建设相结合;与推行“一票通”制度和电子监管相结合;与示范店星级评定相结合;与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相结合。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措施

一、研究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充足有余,在满足食品需求供给平衡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假冒伪劣食品频频被曝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f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地沟油、染色花椒、瘦肉精,河南南阳毒韭菜、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等等。

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不断曝光,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还是在不断地发生。2012年发生了最受关注的十二大食品安全事件: 1、白酒塑化剂超标 。2、光明牛奶"酸败门"。 3、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4、古井贡酒"勾兑门"。 5、"毒胶囊"事件。 6、双汇"蛆虫门"。 7、伊利奶粉"含汞门"。 8、立顿"毒茶"。 9、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10、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11、肯德基45天"速成鸡"。 12、三元食品"早产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必须从中央到地方,从法律到规章,从采集到加工等等方面,均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食品安全监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1、在市场机制上,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原因:中国传统的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小、散、多局面与规模化、现代化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不对接。

2、在能力因素上,监管能力与监管任务的矛盾。

原因:有限监管与无限制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不对接,即监管能力有限,而监管对象覆盖全县乃至城乡家庭小作坊,农村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

3、在监管执法上,依法行政与制假售假者的矛盾。

原因:行政手段与刑事司法不对接,监管部门追求食品安全值的最大化,而造假售假者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4、在法律法规上,日常监管与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矛盾。

原因:食品安全监管与法律法规依据不对接,尤其是小作坊、小摊贩监管缺乏法律依据,违法者进入门槛低、成本低,但食品安全风险大。

四、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1、把握好市场机制关,强化主体责任。

一是政府通过在源头上制定产业政策,改变食品企业的多、小、散的结构现状,对食品实行价格补贴,使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没有市场;二是政府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采取规模化大型企业龙头带动,食品小作坊园区集中监管的办法,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三是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促进行业自律;四是强化企业食品安全培训,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2、把好能力建设关,强化基层监管。

一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能力建设。二是引入风险管理,围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三是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是整合各部门的检验检测资源,提升整体检验水平。四是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食品品种的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3、把好严格执法关,强化责任追究。

一是要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之间的案件移交、立案等衔接机制,提高办案效率。二是明确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侦办中的行为定性、案件管辖、证据规格等法律适用问题,特别是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问题。三是要强化配合,建立联合办案机制,通力协作,形成全程监管合力。四是要强化考核评价,加强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细化责任追究对象。

4、把好法律法规关,强化惩处力度。

一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剧毒农药非法使用、农(水)产品非法投入、餐厨废弃物非法利用等方面进行立法,完善监管执法依据,加大惩处力度。二是造假者从来不记帐,很难取得造假者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力证据,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进行综合治理。三是推进加快畜禽屠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四是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增强标准制定的透明度,同时,以立法形式规范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管理,以免误导消费者。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二是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三是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四是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五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

结论:

由于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会不断涌现。因此,食品安全控制不是一项权益之计,也不是单独某一个部门能搞好的,而是一项需要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的长期任务。所幸,我国目前已经积极加强了监督解决食品安全的力度,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预见,在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洁彬,食品安全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

[2]刘秀梅、高鹤娟等,食物中有害物质及其防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

[3]靳国章,食品营养与卫生,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2)

[4]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5]刘志皋,食品营养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8)

[6]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7]黑龙江商学院,饮食卫生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

[8]李新生,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食品科学,2003(8)

[9]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对策,食品工业科技2002(2)

[10]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1)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部门管理、学校实施”的基本模式,坚持“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和“经济、营养、卫生、方便”的基本要求,稳步实施。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标准、范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实施的对象为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日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补助以食品实物形式由学校负责发放,供学生食用。

(二)供餐模式、内容。供餐采取学校食堂供餐和蛋奶供餐两种模式。具备食堂条件的学校按照营养食谱由学校食堂提供营养午(早)餐;不具备食堂条件的学校,暂按蛋奶供餐模式过渡运行。

四、资金来源

实施“计划”所需资金,其中营养餐学生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待遇及水、电、燃料费用待全面实施后由区财政统一协调解决;学校食堂建设由区教体局商财政局科学制定学校食堂改造建设规划,并统筹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和必要的设施设备优先建设,通过三年基本完成全区食堂改造建设任务。

五、主要工作及有关要求

(一)核定实施对象。区教体局负责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的动态监控,严防套取、骗取资金行为的发生。

(二)制定营养食谱。由食药局牵头,教体局配合,组织营养专家制定营养配餐标准和操作指南。食谱制定要结合学生体质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物产特点,科学制定。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并保证学生每周食用一定数量的牛奶和鸡蛋。

(三)招标采购。营养餐所需牛奶、鸡蛋、粮油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供货商;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由实施学校实行定点、集中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各供货企业,均须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供应学校的米、面、油、酱、醋、盐等食辅材料必须有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QS)。食品原料配送服务要纳入招投标合同或采购协议。招标采购工作由区财政局牵头,教体、卫生、食药、质检、物价、监察等部门参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价格公正合理。

(四)加强食堂管理。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严把食品质量关。严防霉变、腐烂、污染和生虫不洁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卫生习惯。凡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严禁从事学校食堂工作;加强学校食堂供餐管理。实行试尝制度和陪餐制度,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学校食堂实行独立核算、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学校食堂结余款项,要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或其它方面的支出。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确保食堂供餐安全。

(五)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教体局配合,制定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方案,并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六)组织培训。由区教体局牵头,人社、扶贫、卫生、食药等部门配合,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七)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区卫生局牵头,公安、食药、宣传、教体等部门配合,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各实施学校要建立本校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计划”实施的领导,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及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教体、财政、食药、发改、监察、农业、卫生、审计、工商、宣传、质监、公安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区营养办)设在区教体局,具体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各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由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明确部门责任。“计划”实行“三长负责制”,即部局长、镇(办)长、校长是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其工作职责是:教体局长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牵头负责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配合财政局做好“计划”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工作。财政局长负责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负责“计划”各项经费的筹措和按时拨付工作;负责“计划”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管工作;牵头做好食品及原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发改局长负责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农业局长负责组织对供给学校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农牧企业、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农户面向农村学校定点生产、加工和集中配送食用农产品。工商局长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日常监管;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监管,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每月检查供应商库存条件至少一次,对食品材料进行查验并做好记录;安排工商所定期检查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的食品安全,防止“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进入校园;根据本部门工作相应职责制定“计划”实施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局长负责对供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履行自身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定期对供餐食品进行抽检,对实施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查处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对“问题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依法出具科学、公正的检验报告,为处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卫生局长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协助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对学生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制定营养宣传教育方案,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学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做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协助教体、劳动部门培训从业人员,对学校师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会同教体部门与学校和供餐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负责制定营养食谱;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加工、贮存、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协助查处食品安全事故;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实施计划的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责任。监察局长负责对有关部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计划”实施过程中群众对违规、违纪人员及事件的举报和反映;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追究违规违纪及失职、渎职人员责任,促使“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审计局长负责对“计划”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保证资金安全。公安局长负责配送车辆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建立配送绿色通道,确保食品材料安全及时送达;负责实施过程中刑事案件的立案和侦查工作。人社局长负责配合教育、食药、卫生部门制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计划,免费对实施“计划”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镇(办)长负责本辖区内“计划”的实施工作;组织成立本辖区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察小组,定期研究辖区内“计划”实施的相关问题;整合辖区内各部门工作职能,定期检查各校的具体实施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化解辖区内“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根据相应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履行工作职责。负责学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监管工作。中心校长负责制定辖区实施方案,细化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对辖区学校实施过程的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工作;每周对学校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计划”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设立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制定“计划”实施的绩效考核方案,调动教师参与、支持营养改善计划的积极性。各实施学校校长负责制定本校“计划”的实施方案及详细的管理措施,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食堂管理工作,重点加强食品采购、接收、储藏、出库、加工、试尝、留样、分发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及食堂卫生监管,保证校园食品安全,确保安全运行;做好周食谱公示工作;组织和管理学生安全、文明就餐;负责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在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做好学校食堂建设工作;负责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

(三)深入广泛宣传。各相关部门要从保障学生健康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意义,为实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要认真抓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要以实施“计划”为契机,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卫生工作,促进中小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长。

(四)强化监督检查。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原材料采购、配送及食堂加工、学生食用全过程的监督,做到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卫生安全。在实施过程中,由区政府办牵头,监察、审计、教体、财政、卫生、食药等部门组成监管工作组,加强对“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各镇、办事处要成立由纪检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实施“计划”监管小组,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计划”落到实处。

(五)实行目标考核。“计划”实施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区政府对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镇办进行目标考核,教育局对实施学校校长进行目标考核。

七、责任追究

(一)工作责任追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引发或造成不良的后果,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二)质量责任追究。凡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标准的蛋奶粮油及原辅材料,造成中毒事件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取消供货商资格,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篇7

【关键词】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最近国内外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反映出个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欲熏心,不按标准生产甚至在食品生产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尤其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问题非常突出。从实际情况看,这些食品安全案件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造成的,而是少数生产经营者丧尽天良,见利忘义,造假售假所致。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建设抓起,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

近年来,繁昌县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新途径,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了儿童食品行业、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6年,繁昌县被评为“全国粮食工作先进县”,使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1、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1深入调研,确定目标。

为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全面了解我县的食品安全现状,摸清当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组织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深入农村及全县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单位,进行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撰写了《繁昌县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我县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摸清了全县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依据调研成果,制定出台了《繁昌县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繁昌县儿童食品行业、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阶段工作意见》,明确了繁昌县试点的行业、工作原则、工作目标,以及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2加强领导,组织得力。

繁昌县政府于2005年3月初召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会议,专题进行研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确定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为试点工作的领导机构,确定6家食品经营企业为儿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35家粮食生产经营企业为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各试点单位均向全县人民群众发出了食品安全诚信倡议书。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粮食、工商、质监、财政、卫生、物价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繁昌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分级监管办法》,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年年终评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1.3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1.3.1选择和公布试点单位。按照“谁推荐、谁组织,谁检查、谁监督”的原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推荐了6家基础较好、内部管理到位、条件较成熟的儿童食品经营企业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其中2家被评为了A级信用企业,力求由点到面进行组织推动,抓好政府、协会、企业三者关系,共同构建食品安全信用建设体系。

1.3.2加强培训与教育。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等部门多次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进行食品安全培训,传达食品安全政策与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及时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和信用体系建设知识。

1.3.3开展对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每年都组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试点单位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评,对符合标准的发放《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证书》,并将考评结果在县内主要媒体上公布,激励广大企业争创食品安全信用等级的热情。

1.3.4出台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度。近年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先后制定出台了《繁昌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制度》、《繁昌县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制度》、《繁昌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等,并每年对试点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了征集,将征集的信用信息进行评价和披露。

1.3.5积极推进“两档”建设。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开展全县食品安全现状调研的同时,积极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单位的建档工作,并将试点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掌握企业监督检查情况,将监管情况与企业信用评价相结合,进行动态管理。

1.4结合工作实际,相互促进。

1.4.1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特殊时段牵头组织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开展多次联合专项整治,对诚信生产经营企业,每个季度巡查一次,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对失信的企业,每个月巡查一次,根据不同情况,落实整改措施,督促其整改提高,并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纳入企业信用档案。

1.4.2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与食品放心工程相结合,把食品放心工程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来实施。首先,全面实施28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对全县67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把企业划分B、C、D三类。目前,全县B类企业17家,C类企业50家;其次,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工作,印发了《关于2007年食品安全“示范店”工作实施方案》,经过严格评选,全县12户食品经营单位被评为食品安全“示范店”。抓好经营企业信息备案,重点选择繁昌县小燕子超市和如海超市建立信息查询系统;第三,积极推行学校食堂及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目前,全县1家餐饮单位被评为食品卫生“A”级单位,十三家较具规模的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纳入“B”级单位行列进行管理。

1.4.3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与食品民生工程相结合,整合检测资源,开展七大类重点品种检测,对具有不良信用的企业食品进行重点抽检,2007年共检测奶制品等品种样品88个,检测结果均在《芜湖日报繁昌周刊》、电视台、县政府网站上公布,并附上温馨提示,指导群众安全消费。

1.5强化宣传,营造全县企业诚信生产经营的良好氛围。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使试点企业了解这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基本任务,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向各试点企业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让各试点企业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试点工作方案,抓紧建立试点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诚信宣传。同时,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月”及每年特殊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信用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了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2、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的点多、面广、线长,故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1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不便监管的问题。

2.2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部分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比较淡薄,因利益驱动,铤而走险的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自我防护的意识也不强,只重价格,不重质量,贪图便宜、方便,给制假售假冒和不安全不放心食品以市场空间和可趁之机。

2.3诚信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区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内部管理比较规范,产品质量有了保证;但周边乡镇农村的个体作坊管理不规范,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差,并向城市销售,鱼目混珠,消费者难以识别,严重挫伤诚信食品企业的积极性。

2.4食品安全信用建设只限于试点单位和规模企业。试点工作示范带动还不够有力,信用建设有待加快全面普及的进度。

3、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体会

3.1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建立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档案,树立试点工作典范,不断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诚信行为准则,营造良好的行业信用环境,提高企业自律效应,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塑造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3.2加大宣传工作。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和广播电视的专题报道,制作食品安全公益广告,组织试点企业、监管部门现场宣传咨询、产品展示等活动,掀起食品安全宣传的新,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

3.3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好的做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升华,积极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单位,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普及进程。

篇8

一、明确职能职责,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

(一)各村(社区)职责。各村(社区)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落实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目标责任和工作措施;建立健全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配备好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按照相关程序报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协助上级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

(二)监管部门职责

1.镇食药监所:负责本辖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安全等相关产品及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的受理、初审上报、现场复核、现场监督检查、采样等工作;负责辖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相关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取证、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并提出处理意见;对辖区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开展调查取证,提出行政处罚建议、协助开展行政处罚工作。

2.镇农工办:负责农药残留整治,规范种植行为;食用种植业产品和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3.镇兽医站:负责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整治,规范养殖行为;畜禽养殖和屠宰环节、生鲜乳收购环节以及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

4.镇水利站:负责水产品药物残留整治,规范养殖行为;水产品养殖及水产养殖业投入品的监管。

5.镇林业站:负责依法保护管理林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件;食用林产品和有关林业投入品的监管。

6.镇卫生院:负责办理健康证、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协助镇食药监所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

镇农工办、镇兽医站、镇水利站、镇林业站、镇卫生院要与镇食药监所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入管理与批发市场准入管理的无缝衔接。

(三)相关部门职责

1.工商所:负责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及保健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查处。

2.镇经发办:负责做好食品(含酒类)药品工业发展规划、计划及相关政策的拟定和组织实施,并监督企业做好食品药品产品质量。

3.镇治理办:负责对占用街道、校园周边、广场、公路等公共场所的经营食品(含农副产品类食品)摊点进行监督管理。

4.派出所:负责侦办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

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形成与监管部门密切协作联动机制。

二、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一)健全食品药品基层管理工作体系。一是成立以镇长任主任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食药安办),统一组织、协调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镇食药监所与镇食药安办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镇食药监所接受镇党委、政府和区食药监局的双重领导,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三是在村(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和信息员,承担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职责。

(二)加快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市县(区)整合资源,乡镇配备人员,分级确定重点,检测全面覆盖”的要求,科学编制检验检测机构设置规划,明确职能定位和设备配置,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先进适用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提高现场监管效率和水平,加快建设步伐。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坚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切实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廉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

(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和应急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统一技术要求,建设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大中型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食品药品流通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加工过程、食品原料、添加剂、包装材料、成品销售的信息化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建设,储好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五)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公开选聘一批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群众威信高的社会人士充当社会监督员,拓宽信息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构筑及时有效的群众监督网。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大力宣传举报奖励政策,动员全社会参与共同监督。

三、突出重点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加强种植养殖环节监管。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反应灵敏的农兽药等残留监控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生猪行为。

(二)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分类、分级、分等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监督检查、产品抽样检验等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食品药品流通环节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药品市场巡查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药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经营主体自律制度建设,规范食品药品企业经营行为。全面落实经营主体食品药品安全索证索票等制度,完善食品药品抽检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监管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城乡食品药品批发、零售连锁药店、超市和食品批发企业等重点环节和医疗器件、食用油、肉类、酒类、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力度。全力推行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模式。

(四)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加大对餐饮服务、特色小吃、集体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推进餐饮业、集体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强化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监督检查,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落实监管网格化管理,城区范围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率达到100%。

(五)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工作监管。农村群体性聚餐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实行申报备案和现场指导的监管方式。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实行“镇、村、社、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村(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和信息员。村(社区)要建立健全辖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负责辖区内流动厨师的备案管理;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群体性聚餐工作档案,及时准确地统计上报各类工作信息、资料。对已申报的农村群体性聚餐按规模实行分类指导,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或信息员负责50人以上200人以下的群体性聚餐活动的督促和指导,镇食药监所负责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群体性聚餐活动的督促和指导,1000人以上的群体性聚餐活动提前报区食药监局备案,由镇人民政府、镇卫生院联合开展督促、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

(六)加强重点薄弱区域监管。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各类乡村药店、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食品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加强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七)严厉打击食品犯罪案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合力。对于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及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及时将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决不能以罚代刑,以起震慑作用。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一)加强领导。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建设“平安、和谐”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实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经费保障机制,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监管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并确保各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篇9

这深入贯彻落实桦南县运管站关于2019年全县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会议的指示精神,吸取事故教训,落实安全责任,强化防范措施,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当日立即召开了安全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成立了由张立友校长为组长,教练长史冶刚为副组长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体员工安全会议,认真传达了文件精神,周密部署了安全生产自检自查方安,会议当天立即对全校各岗位展开了拉网式、地毯式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

1.教职业工——岗位自查

2.各部门——内部复查

根据通知精神,此次活动认真检查了安全责任和制度落实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落实安全责任和隐患整改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各环节逐一排查。全校安全流程重新进行了梳理。具体情况如下:

一、安全制度和责任的落实情况

全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备案存档工作完整,各制度健全,应急预案完整 ,演练可行,各项操作规程完善,全校职工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内容。

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层层落实。

二、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

根据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我校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达48学时,每月不低于4学时的安全培训,超过了标准 要求。严格执行安全委员会会议每季度如开一次。

三、应急预案的修订

应急预案质量的好款,直接影响结果。所以我校每年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均会进行充实、完善,今年在内容充实上力求周密设计、贴近实际的特点。

四、车辆的安全管理

对所有驾校车辆包括学员接送班车、教练车、公务用车等进行了全面检查,所有车国内手续齐全、均定期进行车辆维护,下发训练日志教练员人手一册要求认真填写。做到出车,练车、收车有记录。坚持出车前车辆清洗、日常检查和维护,收车后车辆集中地点存放,不得使用教练车当交通工具或挪为它用。

五、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

篇10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有力举措,夯实工作基础,提升保障水平,经过几年努力,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网络,健全和完善了“两级政府、三级监管、四级网络”的监管体制;监管技术含量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电子溯源、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监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各监管部门主动跨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增强了监管威慑力和应急处置食品安全问题的效率。*市各项食品安全工作有序推进,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逐步好转,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总体上处于平稳、有序、可控的状态,市民消费基*放心。

具体表现在“两高两低”:一是食品污染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据有关部门每年对各类食品进行污染物监测,*年随机评价性抽检样品12467件,监测污染物指标191种,检测127675项次。结果表明,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各类污染物项次检出率在0.7%左右。二是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持续控制在低位。经统计,全市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20*年为33起、917人,20*年为13起、326人,20*年为17起、467人,持续控制在十万分之六以下的较低水平。三是食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较高。各部门对*市主渠道供应的各类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进行评价性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是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和满意度逐年提高。据统计部门对市民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食品安全工作总体评价得分20*年67.9分、20*年72.1分、20*年73.7分;市民食品安全知晓度20*年76.2分、20*年77.2分、20*年79.2分,呈逐年上升态势。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考验。一是食品消费量大,依赖外地供应多。全市食品消费量大而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较高,客观上给*市食品安全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大了监管难度。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新的监管难题。国外重大动植物疫情的发生,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新原料、新技术的应用,使食品安全面临一些新的课题。一些方便食品、保鲜食品和保健品,在生产中使用的新型添加剂、防霉保鲜、营养强化等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等没有经过足够的、科学的跟踪测试,降低了食品的安全可靠性。制假售假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有的甚至运用现代科技掺杂造假,鉴别成*高,增加了监管和打击的难度。三是食品生产经营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还存在多、小、散、乱、差的问题,食品企业通过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为数甚少,品牌企业则更少,这都要求我们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二、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相关措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要求,*市将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各相关部门将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编制相关的技术指南和操作规范,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的指导,督促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培训,促进食品行业规范守法诚信经营。

二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大力开发快速高效监管手段,抓紧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建设,集成先进的食品安全信息技术和检测技术,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制定各类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物资和技术储备,提升食品安全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抓紧修订、完善与国家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定、修订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国务院通知要求,*市需要清理、修订或废止的地方法规、规章涉及《*市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市集体用餐配送监督管理办法》、《*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有31个。*市将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和完善地方标准,清理现行食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四是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市将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对食品安全开展为期两年的集中整顿工作。包括启动开展世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开展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食品生产加工、进出口、食品流通和餐饮消费等各环节的整顿,严厉查处餐饮无证照经营行为。

五是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部门职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在“采取分段监管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监管模式。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市政府明确质量技监、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因此,6月1日起,工商部门即开始负责食品流通的行政许可和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继续承担餐饮服务许可和监管、综合协调等相关职责。

职能调整后,各部门将在市政府的领导和食安办的协调下,按照监管职能的分工,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联合执法,确保*市食品安全监管到位。

(二)在6月11日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会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郑光辉介绍了*市质监部门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管理有关情况。

《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质量技监部门依法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管理是质量技监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质量技监部门将从落实企业责任、履行监管职责、提升监管能力三个方面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

一、重点落实企业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质量技监部门在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指导和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一系列法律责任,要求企业在从业人员培训、原料采购验收、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添加剂管理、产品出厂检验、消费者投诉处理以及问题产品召回等各个环节都要采取严格控制措施,建立并落实管理制度。质量技监部门正在对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食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情况记录制度、食品安全培训档案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细化,将这些制度要求作为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宣传贯彻的重要内容,指导和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安全可控。企业在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形成文字记录,作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依据。

二、依法履行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质量技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用包装材料、容器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行为进行监管。质量技监部门将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一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目前正在对现有的行政许可、日常监管、风险评价和应急管理等制度进行修订,同时抓紧制定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制度体系。二是加强对企业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产过程中各项食品安全管理政策要求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应的文字记录,查找企业行为及其结果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的差距,督促企业采取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三是加大对产品的抽查、抽检和污染物监测力度,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严格后处理措施,监督企业召回问题产品。四是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的规定及时公布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结果。

三、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质量技监部门将加强监管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落实监管责任制,加强培训考核、提升食品生产监管队伍的监管能力;二是加大对移动监管和快速检测设备等监管装备投入,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立食品召回管理中心,规范食品召回管理工作,监督企业主动召回问题食品,对不采取召回行动或者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确认食品及其原料属于被污染的,质量技监部门将责令食品生产者召回。

(三)在6月11日举行的市政府例行新闻会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徐枫介绍了*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食品流通环节的许可和监管职责有关情况。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市政府的决定,*市工商部门自6月1日起,依法履行食品流通环节的许可和监管职责。为确保食品流通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到位,*市各级工商部门周密部署、充分准备,认真学习、加强培训、建章立制。市工商局已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就两局职能分工调整和衔接问题达成一致,两局联合印发了有关文件,以保证《食品流通许可证》与原《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有效衔接和顺利过渡;并明确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的范围、基*流程等事项。6月1日起,各区(县)均已设立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受理专窗,正式受理相关申请。据统计,截至6月10日,全市工商部门共受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相关申请676户,受理咨询1928人次。

此外,各级工商部门依法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日常巡查和监管,积极向市民和企业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工商卢湾分局在《食品安全法》实施首日,即查处了一例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案件,并调解经营者给予消费者以十倍的赔偿,取得了较好的执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