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8 16:2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德育工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中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律、自护、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实现习惯养成教育一个月成效明显,一学期基本养成,一学年逐渐规范的近期目标。
三、主要内容
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优秀传统礼仪教育,开展日常礼仪专项训练,引导中小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知书达礼、孝亲敬老等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宽以待人、自尊自律、善于合作等良好品质。
(二)抓好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加强节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强身健体、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家庭教育、升学择业、人生规划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专心听课、规范书写、爱好读书、独立作业、合理表达、质疑探究、创造创新等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主要措施
(一)文化熏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以特色学校创建为目标,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标语、板报、橱窗、校园网等载体,彰显养成教育文化,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着重就“管理文化、校训、办学理念、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等方面积淀学校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在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一是提高师德修养,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教育教师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教育教师要语言文明、服饰得体、举止大方、礼貌待人、和蔼谦逊。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二是树立学生榜样,发挥带动作用。要制定并公布“优秀班干部”、“优秀团(队)员”、“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标准,经常开展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三)督促激励。充分发挥政教处、班主任、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的管理监督功能,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采取学校行政值周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学生值日检查、学生互查、家长督查等办法,全面、细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引导。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日评比、周评比、月评比、学期评比、年度评比等形式,带动全体学生加强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
(四)自我约束。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组织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要发挥优势,培养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家校互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班级交流群、校信通、电话交流、家访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让学生把在学校训练和培养的好习惯带回家,使之能够得到督促与强化。
五、活动安排
一是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各校要把习惯养成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实行“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以活动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各校“一月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安排一定要认真,全学期有总体计划,每个月形成书面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活动主题鲜明、活动内容具体、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要求明确、活动效果明显。各校要把每月的活动主题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活动有氛围,让学生有感应。
二是开展“+1-1”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假期坚持培养一个好习惯,改掉一个坏习惯,开学后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讲故事、谈感受、说体会。
三是组织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活动。各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好习惯30条的宣传及学习,组织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县教体局将在每年五月份组织全县的好习惯养成知识竞赛活动。
四是建立个人好习惯养成成长档案。各学校为学生建立好习惯养成成长档案,记录每学期学生自评、组评、班评、家评情况,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每学期各学校将学生个人习惯养成情况如实记录在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表中。
五是开展“最美学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将好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估中,根据综合评估评选 “最美学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 “新时代好少年”,并参与县级优秀学生评选。
六是充分利用节庆日活动,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利用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规范言行,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开展如入团、入队、入学、毕业等仪式教育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展示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保障措施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覆盖面大,涉及面广,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这项工作,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各学校成立“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各校校长要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校长负责,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全员参与制度。
(二)广泛宣传,认真学习。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积极宣传发动,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提高认识,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转变为广大师生、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三)优化环境,全面育人。广大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要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处处体现环境育人的影响,同时,形成全方位、多渠道齐抓共管的教育教学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四)突出重点,注重课堂。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校长、教师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征文活动比赛等形式,在学校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注重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篇2
【关键词】 剖宫产; 卡贝缩宫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预防作用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Carbetocin Combined with 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Cesarean Section/FENG Ji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2):055-05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carbetocin combine with 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cesarean section.Method:96 pregnant women underwent caesarean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norma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with carbetoci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arbetocin combine with 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the prevention effect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The 2 h postpartum hemorrhage volu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 d postpartum hemorrhag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2 h and 1 d postpartum hemorrhage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norma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Carbetocin; Carboprost ammonia butyl alcohol thre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reventiv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ke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45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2.020
在以前的医学界中主要注重医疗设备和先进的医学技术,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手术过程中的各项应急防护措施的关注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状况,更是如此。鉴于此况,为减少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对孕产妇的深度伤害(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及日后能够积极恢复,故本院运用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产后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治疗,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6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孕产妇均有一定的高危因素且确定为剖宫产术,但排除部分不宜进行研究的孕产妇,比如肝肾功能异常者),其中初孕妇55例(57.29%)、经孕妇41例(42.7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正常组各48例。正常组48例孕产妇中,年龄21~38岁,平均(28.4±4.1)岁,孕周34~42周,平均孕期(37.2±2.2)周。试验组48例孕产妇中,年龄21~40岁,平均(28.6±4.0)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期(37.0±2.1)周。两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体重、剖宫产方式、疾病史、分娩次数、临床表现及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孕产妇均由院专业医师行剖宫产术,胎儿产出后若发现产妇出血症状,正常组仅给予卡贝缩宫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500;生产单位:辉凌制药(中国)有限公司;规格:1 mL:100 ?g)注射100 μg。而试验组在正常组的基础上再联合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生产单位: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mL:250 μg)肌肉注射200 μg。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产后出血 产后2 h后,若出血多于400 mL,或产后1 d内多于500 mL均可判定为产后出血[1]。而出血量测量方法具体为:(1)吸引器于手术后吸出液体量减去羊水与冲洗液的总量;(2)把孕产妇分娩后所用的敷料进行精确称重,再把使用后的量减去使用前的量,然后按照1 mL=1.05 g的兑换方式统计血量[2]。
1.3.2 不良反应 详细记录孕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由孕产妇口述不良反应的程度再结合护士临床观察综合判定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层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试验组和正常组产后2 h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产后1 d的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4、3.636,P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现代医院产科中最为普遍的手术之一,由于手术时间长,伴随各种并发症及产后出血,故对孕产妇伤害甚大。剖宫产术术后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最为直接的诱因就是孕产妇子宫收缩乏力(高达70%以上),其他因素还有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实产后出血多有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致[3-4]。有时候为了保全孕产妇的性命,不得不以切除孕产妇子宫来作为代价,因此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抑制对妇女尤为关键[5]。由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既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又要提高其预后[6]。故本文着手对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两种药物相互联合使用的预防作用进行探讨分析。
卡贝缩宫素(别名巧特欣)是一种合成激素,能够使宫颈软化,增强子宫张力、宫内压,具有激发孕产妇子宫自发收缩能力,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的作用[7]。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别名欣母沛)是一种澄明无色的液体,其中含有天然的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溶液[8-12]。产后妇女注射使用该药物后,子宫肌肉收缩可在胎盘部位发挥止血作用[13]。由表1~2显示可知,试验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正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低,若孕产妇在孕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措施再结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慧敏,刘彤杉.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16-2917.
[2]戴云,舒群.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作用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3):424-425.
[3]吴仕元,康昭海,袁劲进.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115-119.
[4]欧庆样.卡贝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60-61.
[5]张建红,胡敬,刘亚非,等.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联合应用卡贝缩宫素预防边缘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3,22(8):3-5.
[6]吴丹霞,张睿,李丽华,等.卡贝缩宫素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7):53-54.
[7]陈慧娟.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剖宫产术止血64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12):21.
[8]周润华,陈世雄,魏金柱.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200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8):1603-1604.
[9]顾逢春,朱玉莲,陈霞,等.欣母沛对剖宫产后出血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79-80.
[10]乔宠,高嵩,刘彩霞,等.产时胎儿手术应用欣母沛预防母体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2):89-92.
[11]王昕洁,陈巧玲.缩宫素加欣母沛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473-474.
[12]黄旭君,郭晓燕,谭卫荷,等.应用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时机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8):1201-1203.
篇3
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据调查,我国很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除了正常的课本知识交流以外,很少再有课外的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界限分明,学生一看到老师,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是”命令式“的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内心的思想动态却是班主任所不能察觉到的,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不能对症下药,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调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表现为争做四有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学生除了要有“有理想,有文化”以外,还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自觉遵守纪律观念,责任观念等,只有这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到保障。
二、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2、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3、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数量的“后进生”,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德育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后进生”上面来,首先就要适量增加“后进生”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设置帮扶小组,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班主任要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方面拉近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赞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班主任应树立自身责任感责任感作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现代班主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学校,学生负责,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牢固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做一个有责任的,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而学生们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学习,劳动的观念相对淡薄,不能有了成绩,丢了身体,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日常的劳动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劳动竞技,努力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也会提高。
6、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怎样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还是让学生容易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后者角色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班主任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篇4
xx年度,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人积极大胆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履行职责及廉洁自律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立足一个“实”字,狠抓了常规教学管理
1、一丝不苟抓常规,常规不失落
认真贯彻《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学过程管理的五种制度,即集体备课制度、课堂巡查制度、备批周查制,教情学情调查反馈制、质量奖惩结帐制。狠抓考试管理,建设优良的考风和积极进取的学风。科学、规范地组织各种考试,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调控、激励作用。
2、持之以恒抓教研,教研不虚浮
一是坚持间周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必须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四课”(说课、议课、听课、评课)、“六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五统一”(学目标、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学手段、统一练习测试)。切实解决好四个问题:即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
二是立足教学行动研究,开展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通过达标课、研究课、示范课和各类教学竞赛等形式,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理直气壮抓质量,质量步步高
牢固树立“质量强校”的思想,狠抓中考相关工作。一是成立中考备考领导小组,实施专班负责制,打造优异的团队。二是优化备考机制,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三是加强备考研究,科学备考。每月召开中考研究会,落实备考细节,积累典型经验。四是认真进行月考并做好质量分析。明确得失,找准差距,拟定对策。
付出总会有回报,一年来,一是学生中考成绩突出。录取龙泉中学五人,其中陈立智同学以584分的文化成绩名列东宝区农村学校中考状元。中考综合评估再一次荣获东宝区先进学校。二是教师教科研成果喜人。全体教师撰写论文获区以上奖达7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4人次。学生获区级以上奖200多人次。继我校李安学老师被评为荆门市名师之后,今年赵成丽老师又获得东宝区首届名师称号。
二、着眼一个“新”字,狠抓了学生德育工作
篇5
在北京市和朝阳区教委以及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抓住北京推进新课程改革,承办2008奥运会,召开第二次全市德育大会和我校进行首都名校建设的良好契机,按照贯彻先进教育思想,整合德育资源,固化德育模式的基本思路,重在德育建设和思路引领,巩固已经形成的德育模式和特色,改革创新德育管理思路和方法,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德育在市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素质教育在陈经纶中学落地生根.
二,工作重点
继续巩固和深化"三构建一加强"的德育工作模式和框架;
按照学校教育教学两大系统思路,整合校内各种德育资源;
推出德育"四层次构想",实现德育内容模块化,专业化;
以奥运和课改为契机,提升人生远足综合实践课程,打造特色品牌德育活动;
以德育科研和培训为引领,分层培养四支德育队伍.
三,具体工作
1,挖掘教育因素,整合校内德育资源
按照学校教育教学两大系统的组织框架,学生发展处,年级管理处合并为一
个处室,虽然人员没有增加,但要发挥整合与叠加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克服条块分割状况,实现德育,团委,年级,医务室等人员共享,分工合作,形成校内大德育体系,提高德育资源利用率.
(1)加强处室一体化统一领导
处室合并将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关系,我们将按照处室一体化的思路进行调整,实现资源整合,效率提高.
(2)建立岗位分工责任制.
按照处室一体化的思路,对处室人员进行重新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处室人员工作的主体意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人员都要独立做好本职工作,克服依赖,推委,扯皮,攀比等现象;强化处室人员的合作意识,处室人员之间要多沟通,多协作,多补台,多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
(3)建立大处室例会制度(两周一次).
四个年级之间形成沟通,衔接,合作,互动机制,在行为规范管理和大型活动等方面,探索学生交叉管理和主任联动管理,努力实现学校层面一盘棋;发展处和年级之间形成分工与合作,服务与指导,评价与激励的良好关系,共同打造优良校风和一流质量.
(4)建设阳光和谐处室.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沟通,理解,宽容,信任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处室和谐度.做好处室人员分工,减少工作真空,也要避免重复工作;探索科学管理规律,加强合作与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克服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
2,总结成功教育经验,固化德育管理模式
建立工作模式可以避免重复探索,提高工作效率.新学年工作将努力推出不同的工作模式,作为统一思想,统一步调,顺畅关系,提高效能的重要措施.
(1)固化和规范年级学生会管理模式.
年级平台打造是我校办学质量提升的主要举措,年级学生会是年级学生自治管理的重要平台.初中和新高二要总结,巩固和完善,新高三要坚持和充实,新高一要在一个月内进入常规运行状态.学生发展处在四个年级学生会的规范和协调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力争在一个学期内构建起相对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年级管理提供服务和支撑.
(2)固化和规范分段德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我校已经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特色活动,发展处,年级组,教学处要通力配合,将这些活动固化.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人员的变动而出现随意的状态,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和付出,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比如:初一,高一的衔接教育,初二高考期间的远足,高一的政治社会实践,高二的戏剧节和参观北大活动,初三,高三毕业典礼,高三成人仪式和百日誓师……学校也要固化一些德育活动,比如9月的新生军训和秋季运动会,10月期中考试后的体育比赛,11月的科技节,12月的圣诞和元旦联欢,1月的百名标兵评选,4月的春游,5月的合唱比赛,6月的人生远足……
(3)固化和规范三构建一加强两支撑的德育工作模式.
这是我校多年探索和积淀的成果,要不断完善和固化,成为特色和品牌.人生远足要多样化并向学科延伸,不断升华为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志愿服务要多样化并向家庭和学校延伸,不断升华为爱心工程;自我管理要层次化并向班级延伸,不断升华为自管自育;校园文化建设要整体化并向精神层面延伸,不断升华为学校主流价值观;年级平台打造要科学化并向创新方向延伸,避免高原现象出现;德育首席要学术化并向符号化方向发展,防止出头椽子先烂的现象.
(4)固化和探索分年级分阶段的班级活动模式
在已有班级建设思路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分年级,分阶段的班集体建设活动模式,促进班集体建设过程的科学化,促进德育科学管理重心的进一步下移,逐步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不同的德育框架结构和活动模式,使学校德育管理形成自动化的状态,实现真正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3,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明确不同德育任务
德育工作纷繁复杂,我们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将德育分成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和境界性德育四个层次,学校,年级和班级都要按照这一思路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工作,发展处教师分工也要以此为参照.
(1)加强行为养成教育,落实规范性德育
规范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一个层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最基础性的工作,可以通过德育常规量化评比来实现.我校通过"八好班集体"建设(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规范学生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风.
(2)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发展性德育
发展性德育是德育的第二个层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规范性德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实现.我校通过俱乐部(包括体育,艺术,科技三个俱乐部),学生社团(文学社,左社,颜社,电视台,电影社等社团),拓展课(小语种,名著欣赏等几十门),志愿服务(家庭之星,班级之星,学校之星,社区之星,社会之星)和人生远足(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国外课程)等途径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3)加强心理和学法指导,推进深层次德育
深层次德育是德育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为了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是规范性德育的深化,主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我校通过学生心理状况测试,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情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通过师爱,思想工作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学法指导,开发学生动力系统;通过初高中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研究,构建分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开展境界性德育
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第四个层次,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德育成为有灵魂的德育.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最高层次,可以通过高品位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我校主要利用初一建队,初二离队建团,初三升学教育,高一人生规划,高二参观北大,高三成人意识以及青年团校,青年党校,志愿服务,毕业典礼,班会队会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前途,信念教育,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4,通过德育科研和培训,分层培养德育队伍
经纶德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体系和特色,德育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将成为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瓶颈,通过科研引领和培训提高等途径培养德育队伍是今后德育工作的重点.
(1)加强德育科研,引领德育新理念
我校已经初步立项四项德育科研课题,这些课题将由发展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等不同人员牵头,不同人员组成课题组,以理论为指导,以工作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重点,引领学校德育工作.
《欣赏型德育的行为规范教育模式研究》是教育部重点课题《欣赏型德育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以德育美学观为理论支撑,追求"让德育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的德育理想,具有立意高,理念新的特点,可以成为德育的基本理念,引领学校德育的方向.
《基础教育德育的层次性研究》是朝阳区教委接受北京市教委委托的以行政来推动的科研课题,可以和我校的《示范校学生成长规律研究》以及德育四层次构想等结合,为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德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导.
《人生远足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是我校自主立项的朝阳区规划课题,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升了一些教育理念.该课题可以引进中央教科所的《生态体验教育模式研究》的一些理念,作为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以及学校活动设计的基本平台,引导德育工作者重视实践德育,生活德育,活动德育,体验教育等,提高德育魅力和实效.
《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催生的产物,是学校自主立项,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刚刚起步的德育科研课题,虽然年轻,但可以帮助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帮助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和思路.其中,分年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和教育策略的研究将为年级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2)加强分层培训,形成德育管理梯队
德育工作是分层的,德育队伍是分层的,德育培训也应该是分层的.我们将按照德育干部,德育首席,班主任,副班主任四个层次进行分层培训.
德育干部培训主要通过大处室例会进行,也可以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和处室不定期案例分析进行.
德育首席将改变以往的定位,向学术化方向转变,每月100元津贴,其他经费用于德育科研和参加学术会议,参观考察等,培训方式也主要是参加科研课题,逐步形成一支有思想,有实践,善总结,能培训的德育领军人物,让他们有成就感,自豪感,形成德育兴趣和依恋,愿意长期从事德育工作.
班主任队伍主要是结合实际的理念培训,策略培训,方法交流,挖掘班主任中的素材,让更多的班主任登上讲台,在总结反思中提高,在讲解培训中受到激励,进而使培训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副班主任可以承认半年班主任龄,切实吸引愿意得到培训提高的人员参加,把住入口关和过程管理,和德育首席建立师徒关系,参加班主任培训和下班实习等.
5,以奥运和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抓好全校重点品牌教育活动
北京推进新课程改革,这是一次学校之间重新洗牌的机会,我们要抓住机遇,以德育为突破口,扩大影响力,推动首都名校建设.
(1)开发人生远足校本课程,打造特色品牌德育活动;
(2)利用北京市信息基地校平台,扩大学校影响力;
(3)利用德育课题研究载体,提升学校知名度;
(4)利用朝阳示范校德育组织,推销我校德育理念;
(5)利用朝阳德育沙龙平台,发挥辐射示范功能;
(6)利用奥运示范校和同心结学校平台,引领德育新方向;
(7)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社会实践,引领新课程改革.
6,做好周,月具体德育工作安排,规范全校教育教学秩序
研究制定相对详细的周,月工作安排,以活动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思路,规范全校教育教学秩序.在活动落实方面,年级发挥轴心功能,德育做好调控,协调和服务.通过周,月工作安排,实现管理科学化,减少工作随意性,提高工作销率.
(1)初中重点抓好整体构建,培训和引领班主任队伍,形成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一体化德育模式,整体拔高初中学生的习惯,思想,理想和状态,为高中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
(2)高一重点抓好行为习惯养成,学法,交往和心理的适应性教育,学生会和学生活动等,形成稳定,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和年级集体;
(3)高二重点抓好实验班,文科班心理调控,学生心理浮躁和学习分化,理想目标确定和人生规划等,分层做好各项工作.
(4)高三重点抓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心理和考试焦虑辅导,调控学生最佳身心状态,全力保证整体质量不滑坡.
四,分月工作安排
周
时间
立项
工作要求
备注
1
1-2/9
开学典礼
首都名校建设启动大会
发展处
八好学习
组织全校学习八好建设方案
发展处
2
3-9
德育首席教师评定
按照学术和科研培训功能定位,重新确定德育首席.
发展处
3
10-16
教师节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
团委
4
17-23
新课程改革培训
重点是综合实践的操作和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落实.
发展处
5
24-30
运动会
提前确定工作方案
体育组
6
1-7/10
社会实践
高一军训补训
高一
7
8-14
对外交流
韩国,荷兰学生来访,建立固化互访模式.
团委
8
15-21
年级平台研讨
总结研讨年级平台打造经验,科学定位年级功能,发挥轴心作用.
年级组
9
22-28
德育科研启动大会
通过启动大会,确定不同课题组长和成员,分课题开展工作.
发展处
10
29-4/11
科技月活动
召开全校科技表彰大会,总结和升华科技活动.
黄臣
11
5-11
期中汇报
分年级汇报班主任工作
年级组
12
12-18
模拟联合国大会
在参加北京市大会基础上,筹备召开经纶模拟联合国大会.
团委
13
19-25
班主任培训交流
筹备德育研讨会
发展处
14
26-2/12
班主任培训交流
筹备德育研讨会
发展处
15
3-9
班主任培训交流
筹备德育研讨会
发展处
16
10-16
德育研讨
召开德育研讨会
发展处
17
17-23
百名标兵
评选百名标兵
发展处
18
24-30
感恩教育
结合感恩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发展处
19
31-6/1
元旦联欢
提前确定不同年级活动方式
团委
成人仪式
高三组织学生外出远足和成人仪式
团委
20
7-13
期末工作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建构策略
当前,中职德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德育实效性、时代性与针对性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德育创新缺乏活力,德育工作推进困难,中职生道德素养发展与道德问题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德育特色建设已成为中职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与创新式跨越的必然选择。本文拟对学校德育特色研究进行梳理、评析,以作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研究的借鉴与基础。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对学校德育特色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局限,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主要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李季(2010)把学校德育特色定义为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王宗亮(2009)、陈子春(2012)等人认为学校德育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德育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模式、管理运行机制及德育文化。罗莹(2010)从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角度分析了德育特色的四层含义:实践特性,市场需求导向,被社会公认的办学风格,独特、优质、稳定、整体化的统一。王征征(2011)认为职校德育特色主要是职业特色,认为要加强对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并渗透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所有方面,在中职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上要符合职业的要求,突显职业性。
综上所述,笔者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如下界定: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德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学校特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努力挖掘、继承发展并积极创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德育理念和模式体系。
(二)功能与特点。
所谓功能,是专就事物的作用与价值维度而言的,学校德育特色的功能是指学校德育特色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本体或附加价值。李季(2010)、林冬桂(2010)等人归纳了学校德育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即增强德育本体功能,促使德育价值增值;拓展德育自我发展功能,扩大德育作用,创新德育理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的特殊范畴,其功能理应符合上述特点。
关于学校德育特色的特点,主要是指其区别于其它事物或相关事物的特殊性而言的,王宗亮(2009)着重探讨了其独特性、示范性、稳定性与整体性;李季(2010)非常强调其创新性特点,陈子春(2012)对此进行了补充,认为优质性、发展性也应是学校德育特色必须具有的特点。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也必然具有其相异于上述特点的本体特点,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形成过程与构建条件
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间需要经历一些关键的阶段,研究者一般把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选择与确立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巩固与完善阶段、推广与革新阶段(陈子春,2012)。这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提供了路径参考与过程规划借鉴。
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非朝夕之功,它需要学校内外部相关条件或要素的有力保障与长期支持,有学者还专门对学校德育特色构建的内外部条件或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国家或地区先进教育方针政策的导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相关科研团体及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社会媒体和舆论的广泛支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等方面(王宗亮,2009),而富有个性与创新性的校长、特色化的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学校自身的物质基础条件、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则为其内部关键条件(王征征,2011;陈子春,2012)。中职学校由于其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与学生身心特点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德育特色的打造必须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形成合力。
三、中职学校德育特色构建的原则与策略
在学校德育特色创建的具体实践中,学者们对其创建原则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客观性、循序渐进性、实效性(陈子春,2009),以及内生性与借鉴性(李季,2010)。
相对于学校德育特色建构的具体策略,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①理念指导策略,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走德育创新之路(刘小养,2006)。②观念更新策略,树立新观念、新思维,注重人文性、和谐性、职业性、创新型(王征征,2011)。③目标制定策略,注意目标与现代教育理念、国家教育目标与学校实际的符合性,以及目标的系统性、连贯性与具体性。④管理与制度创新,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系统、协调、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健全相关支持或保障制度,加强学生自主管理。⑤德育教师队伍培训培养策略,加强投入,安排培训、理论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德育专家来校作讲座,讨论交流,以老带新,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等活动(毛裕介,2012;李大珍,2010)。⑥大力开展德育科研,以课题带动德育创新。⑦德育途径建设的多样化、渗透化,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优化,德育学科以及其它学科渗透性德育,生活德育(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实践德育,社会实践德育,建设校内外基地,自主教育,班务活动社区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素质(丛峰,2009;李玉鸿,2010;李大珍,2010)。⑧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坚持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管理制度化、实施真实化(梁景萱,2010)。⑨德育资源挖掘与创新策略,主要是国家政策优势、区域优势、学校优势德育资源与传统的开发与利用(张晓冬,曾娟,2009)。⑩德育方法与形式创新,改革德育方法,变革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实效,加强德育过程的实践性、自和主导性(吴亚军,2005;温兆标,2005)。B11构建系统的德育特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促进德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吴永春,2013)。B12德育环境创新策略,通过校园文化创设育人氛围, 进行隐形教育(史晓鹤,马永明,程彬,2007)。
中职学校在德育特色打造的初级阶段,有必要认真借鉴策略建设上述几个维度,结合自身特点与学校实际,通过自主创新,探索出符合职校德育特色的具体策略体系,真正实现中职德育的品牌创新。
四、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机制与模式
对于机制来讲,大多数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的协同,认为学校是主导,企业是关键,社会是重要阵地,家庭是重要支撑,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德育特色营造中的合力作用(郭金玲,2007;朱广丽,2011)。还有研究者专门从学校层面探讨了“学校决策、政教督办、年级实施、班级落实”四级联动以及“全员参与、全面开发、全程利用、全有效果”的系统工作机制,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胡焕荣,2007;薛丽君,2010)。
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应是立体的,坚持横向贯通与纵向连锁,如此,方可发挥整体效用,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另外,还有研究者主张通过课题带动、充分利用企业社区基地带动机制构建(李玉鸿,王学利,2010)。关注度的薄弱、研究力量的不足,使得中职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有必要选择科研路线。模式是一套联接理论与实践的控制系统,对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理念;较为完善的内容结构,包括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系统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可操作、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李季,2010;祝长水,2011)。上述途径为中职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模式提供了原理性参考。
五、述评与展望
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专门以“中职德育特色”的研究较为无力,存在以下关键问题:①多限于点的分析或讨论,从某一角度出发展开论争,相对而言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作为一独立范畴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较为薄弱;②经验总结性研究、叙事性研究较多,对中职德育特色与品牌进行理论提升与深入探索的研究实为欠缺;③研究对象大多基于学校个案,针对全国或区域实际进行的宏观与中观研究甚是寥寥,这对提炼先进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体系构建,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束缚。④缺乏德育特色或品牌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为一种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机制,它的缺位必然造成研究迟滞和实践动力衰减。
对于研究方法而言,已有关于中职德育特色与品牌研究主要集中于理性思辨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三种方法:①理性思辨法,即基于某一特色或品牌建设,尤其是学校特色建设理论,以中职德育为对象进行相关维度分析与具体内容借鉴、演绎,最后得出相对“合理”的中职德育特色建设的基本框架,作为实践的参考(刘连亮,2004;丛峰,2009;游聪,2010)。这种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实践意义较为受限。②经验总结法,这种方法较为普遍,主要是各个中职学校以自己德育特色或品牌建设经验为基础,进行模式与机制、内容与方法提炼、总结,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史晓鹤,2007;曲景民,2012)。此种经验总结相关研究存在着理论起点低、经验性成分较重、片面性、浅显性等问题,理论提升、系统构建程度有限。③个案研究法,这类研究主要是指某些研究者以特色理论为支撑,以某个中职学校为个案,进行策略提炼与模式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理论水平,改进工作方案(王宗亮,2009;李子春;2012)。此类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但由于个案较为局限,研究结论往往不具有推广性与普遍意义,故仍待商榷。
因此,以学校特色论和系统协同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质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系统、科学地构建符合中职学校德育特点与实际的德育特色理论框架与实践操作体系,应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职德育研究与大多数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季.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营造[J].小学德育,2010,(01):40-45.
[2]王宗亮.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陈子春.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罗莹.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王征征.论中职学校的职业特色及其彰显[D].四川师范大学,2011.
[6]林冬桂.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J].教育导刊,2010,(09):53-56.
[7]刘小养.解读“两纲”精神创建学校德育特色[J].思想理论教育,2006,(05):57.
[8]毛裕介.青年班主任工作特色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49-50.
[9]李大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90-92.
[10]丛峰.探索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高职特色德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3).
[11]李玉鸿,王学利,何成江等.整体构建高职和谐德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成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1):56-58.
[12]梁景萱.“礼仪育人”德育特色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0,(06):80-82.
[13]张晓冬,曾娟.“双全德育”铸造特色品牌[J].人民教育,2009,(03-04):46-48.
[14]吴亚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育学校德育品牌[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64-66.
[15]温兆标.特色——高校德育之魂[J].教育探索,2005,(06):88-89.
[16]吴永春.开展特色活动 实施德育教育[J].职业,2013,(01):45.
[17]史晓鹤,马永明,程彬.突出职教特色 加强德育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18]郭金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德育系统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30):39-40.
[19]朱广丽,于友鹏,徐姝.职业学校艺术类学生特色德育体系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3):72-73.
[20]胡焕荣,陈和器.利用地域优势,突出德育特色[J].大家参考,2007,(03):64-67.
[21]薛丽君.觅渡,觅渡,觅渡——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0,(03):22-24.
[22]祝长水,陈安福,王本书等.育德育心 育心养德——四川省华阳中学特色德育模式探索[J].中国德育,2012,(19),62-65.
[23]刘连亮.构建学校特色德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04):78-79.
篇7
一
学区的设置与管理
1.学区领导机构
学区长学校:学区片内优质学校
成员学校:学区片内其他学校
2.学区组织机构
(1)成立学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学区长学校的校长担任
副组长:由学区内各成员学校的校长担任
成员:由学区内各学校分管人事、德育、团委、教学、教科研、体卫艺、信息技术等工作的副校长以及分管以上工作的主任组成
(2)设立学区联合办公室
学区联合办公室设在学区长学校,设办公室主任一名(由学区长学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主任若干(由各成员学校教学副校长担任)。
(3)成立相关职能小组
教师发展研究小组:由学区长学校牵头。成员由学区内各校教学副校长、培训主任组成。负责学区内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各类教师培训、教师业务水平测试以及发挥学区内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教学研究小组:由学区长学校牵头。成员由学区内各校教学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教研组长组成。负责校际之间的教师交流、走课、评课、教研组活动、课程实施、学术活动、学生统一测试、教学质量分析等工作。
信息技术研究小组:由学区长学校牵头。成员由学区内各校信息中心负责人及信息骨干教师组成。负责使用区级微资源互动平台,实现优质教学微视频、课件、题库共享,建立学生学习空间。在学区内互相开放内部网站资源信息,在学区长学校网站设立学区模块,建立名师工作室交流平台,公示学区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招生信息、招生宣传的资源共享。
课题研究小组:由学区长学校牵头。成员由学区内各校教学副校长、教科研主任、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对学区建设中的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和评价,针对各校实际,研究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学生发展研究小组:由学区长学校牵头。成员由学区内各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组成。负责建立学区德育合作制度,加快学区内校际德育合作,形成特色德育,扩大德育、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影响,共同提升德育管理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卫艺教育研究小组:由学区内体卫艺工作特色学校牵头。成员由学区内各校分管体卫艺工作的副校长、主任及艺术、体育骨干教师组成。需要了解各学校的师资素质和专长、学校传统艺体特色、学生发展潜力等情况。负责艺术节、运动会、特长生培养、学区才艺展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二
具体实施办法
1.学区管理
(1)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中心职能,由组长每月召集学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共同商议,民主决策,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学期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
(2)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召开学区例会,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采取成员校轮流主持会议的形式,加强了解和沟通;组长和副组长提前进行沟通,确定会议主题和研讨内容。
2.教学教研
(1)学区联合教研的安排。在学区领导机构的统一管理下,区教研室牵头以学区内优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学区内的教研活动,组织学区联合教研。每月开展一次学区内以相同年级相同学科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在学区内组织中高考备考研讨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观摩课、示范课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学区内做一节汇报课,学区内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发现高效课堂教学课例在学区内进行推广,促进成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3)学区内学术活动。结合“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建设以及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每学期开展学区内“管理人员论坛”和“教师论坛”,并进行一次研讨交流展示活动,促进校际之间相互学习。
(4)课程资源共享。开展以校本课程、文体活动等为主要载体的相互交流活动,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行“三走”:一是“学生走”,学区内有的学校建有特殊实验室、功能教室等,为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硬件资源,发挥它的辐射作用,学区内其他学校学生可以走进这所学校上课,享受这些优质的硬件资源。二是“教师走”,学区内有的学校校本课程教师有一技之长,特点突出,这样的教师可以到学区内其他学校授课,使学区内共享优质师资资源。三是“课程走”,学区内有的学校校本课程特色突出并且趋于成熟,这样的课程可以走进学区内的其他学校,使学区内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
(5)建立专家团队。由学区内特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优秀教学校长工程”及和平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人,学科首席教师等组成,以网络交流为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把相关资源集中存放,供全体教师课余浏览,有问题或建议可以发表,专家团队进行解释,学区学校全体教师参与交流。另外,学区内骨干教师结对培养学区内非本校年轻教师至少一名。成员学校也可派教师到学区长学校进行“影子培训”,开展名师带徒,教师结对等活动。
(6)学区内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选择在德育、教学、教科研、信息技术、体卫艺工作等方面能够彰显学校办学优势的主题在学区内进行展示交流,每个月在学区内安排一所学校进行面向社会、家长及学区内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德育联动
(1)品牌活动共创。学区内各校的主管领导,德育处负责人就各自学校已经成熟的品牌活动在学区内进行交流,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品牌活动。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各校可共同策划组织学区内新的德育品牌活动。
(2)德育研讨工作共同推进。每学期举行一次德育研讨会,交流各自学校的有益探索,对好的做法予以推广;定期邀请专家对学区内的教师、班主任和德育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德育论文(案例)交流,促进各校德育工作水平的共同提升。
4.学生会和社团共建
学区内成员学校的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服务和教育功能。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成立学区“学生联合会”和“社团联合会”,共同开展主题教育、实践走访、互助交流等活动。
5.信息技术支撑
学区内几所学校之间互相开放应用系统以及内部网站资源信息,例如学生成绩分析系统、教师教案课件,由学区长学校牵头建立学区微信公众号等不同层级的联系平台,建立名师工作室交流平台、题库,公示学区的教育教学活动等。
二、构建学校联盟办学模式
将学区内优质学校与普通公办初中学校结成一对一学校联盟,学校联盟中优质学校作为组长校,组长校负责制定联盟实施方案,在以下各方面实施深度合作:
1.干部教师交流
优质学校管理干部作为领队带领本校学科骨干教师到普通公办初中顶岗任教,交流教师比例不少于该校本年级任课教师的1/3且交流教师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在本校处于中等以上,其中校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等名师不少于交流教师的20%。任教期限不少于1年。作为对应,普通公办初中学校干部作为本校教师的领队到优质学校挂职锻炼,普通校选派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到优质学校顶岗跟教。其中骨干教师不少于交流教师的20%。任教期限不少于1年。同时优质学校骨干教师与普通公办初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结成手拉手互助关系,共同实现专业发展。
2.教研活动
联盟学校学科组及学备组的教研活动由优质学校优势学科组长及学备组长牵头组织,每学科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学备组集体教研活动,相同学科组大教研活动至少每月进行一次。
三、构建互助共同体办学模式
学区内校际之间优势学科与相对薄弱学科结成互助共同体,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1.学科共建
开展校际之间强弱学科之间的教师交流。即共同体内优势学科学校选派本校的骨干教师到相应的对口学校的相对薄弱学科进行“手拉手”式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共同提升。
学科骨干教师在交流期间,不承担课堂教学任务,但需重点承担帮扶被派入学校相对薄弱学科、帮带青年教师的任务。交流期间,学科骨干教师需培养1-2名学科教学骨干,全程参加、指导该学科组的各年级集体备课以及校本教研活动,承担教学示范课、指导课题研究、撰写帮扶学科的诊断性分析报告及学科发展性报告等任务。
2.研修学习
共同体内有相对薄弱学科的学校可以参照对口学校的优势学科,选派该校综合素质优秀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到对口学校进行浸润式、研修式学习。
篇8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1、学校办学目标较明确,素质教育意识较强。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青有为,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努力发挥班子成员在教师中的带头作用,全体教师敬业奉献、积极向上。学校认真推行素质教育,制定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方案,提出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题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确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依法治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开展“评每月之星,促素质教育”评选活动,为全体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学习榜样,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实践。学校创办以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管理逐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一定成绩。
2、抓师德师能,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导教师将个人奋斗目标主动融入学校发展目标,将生活需求、家庭幸福与专业成长、价值实现和人生追求联系起来,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学校重大决策交由教代会研究决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教师队伍年轻、教学经验和教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开展校内、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狠抓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要求新教师一年适应、二年上路、三年成熟。在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参评、考核组综合评估机制的基础上,突出开展以学评教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方法、效果、作业批改、辅导等进行评价,学校对满意率低于75%的老师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们对情况进行分析,寻找不足的地方,制定今后的整改措施,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学年考核、奖惩、评优评先的依据,改变以往评价较片面、不够客观、时效性不强的状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重针对性、实效性、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重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德育工作的系列活动富有新意。重视德育队伍的培训工作,制订班主任月评比制度,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和学生干部例会制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团队工作,成立由团员组成的国旗班,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校园里“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重视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成立了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有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上好体育课,学校根据实际每学年组织一次学校运动会,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培训,面向师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能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落实常规教研,建立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考核制度,把教学常规与教研要求整合,对各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考核,有效促进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重视专题教研,鼓励教师参与并承办各种公开教学活动,通过落实听评课制度、强化教学反思,收集汇编教师优秀、成功教学个案、教育教学论文,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其迅速成长。三是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强教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培训,结合学科特点提供课题给学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广大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是培优扶差并重,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抓两头、促中间,抓全面、促发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和学法经验交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内容,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年来,中考也取得好成绩。
二、问题与建议
(一)注重办学经验的总结,确立更高远的发展目标,引领学校更好发展
1、注重总结,明确定位,引领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高度。学校如何取得质与量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如何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应成为今后追求的目标。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学校已走上了一个较高的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品味,关键在于学校要对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思考,从文化管理的高度来明确学校定位,确立高远的发展目标,引领发展。
2、正确处理好继承、引进和创新的关系
学校领导班子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引进先进学校的一些做法,加以改造、提升,扬长补短,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值得探索。在检查中发现学校有明显的应付痕迹,许多方案、材料是泊来品,还没来得及消化。希望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评促建,利用好各种迎检的机会,对学校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整改、补强,以推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建议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总结成功经验,提炼学校精神,寻找不足和问题,征集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科学论证,形成学校发展的新思路,不断完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二)加强校本研训,强化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校本培训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学校要加大校本的培训力度,进行课程改革相关内容、上级有关新规范、新要求等的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学校要整合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对教师专业成长实施分层达标管理,建立相应的教师专业达标的指导、检查、监督、奖惩机制,结合新教师的培训、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引导教师寻找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引导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增强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提升综合素质。
2、做实校本教研
学校中青年教师多,有朝气,有潜力,但教学研究经验相对不足。调动与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关键就要搭建发展平台,落实校本教研。首先是加强常规教研,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落实教学反思。其次是加强专题教研,落实同伴互助。特别要做实课改宣传周、公开教学活动、教学大比武等活动。三是要加强课题研究,借助专家指导,落实专业引领。
3、着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一切教学的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是我们永远的主题。首先要落实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只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有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要强化课堂教学监控,学校领导要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同时要落实教师听课制度,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平常教学情况的监控,而不是到期中期末才进行质量监控。三是要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如教师互评、学生评教、领导评教等,引导教师在平时下苦功,在课堂教学上下苦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深化课程改革、精细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办学内涵的跃升
1、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特别是各年级要开设好体、音、美课,规范开好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课和校本课程,提高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效性;落实学生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和课外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重视兴趣小组的过程性指导。
篇9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科教兴处、教育为本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自2007年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创建以来,我们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要求,立足实际,扎实工作,促进了我街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A1教育地位和办学方向
B1教育地位
几年来,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关心支持教育的发展,切实做到了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六个优先”,推动了全街道教育的快速发展。街道建立了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统筹协调,形成了重教、兴教、支教、爱教的强大合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重氛围。一是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街道认真落实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素质教育,力促城乡教育一体化,着力构建城乡互惠共赢的公平教育体系。认真制定了《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全街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措施,促进了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及时出台政策规定为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支持。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教育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教育部门的工作汇报,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突出强调“以区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三是加大协调力度,解决实际问题。每年教师节前,街道领导都要走访学校,慰问教师,及时解决教育发展和教师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每年都要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等。党委办事处主要领导把教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多次召开校舍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校园安全管理等专题会议,深入学校调研,亲临学校办公,督促指导学校建设与发展,切实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
B2办学方向
在区委、区政府将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和年度工作计划以来。街道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纲要》,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街道成立了由分管主任任组长、教育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健全素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我们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方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而评价”为指导思想,以“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与反思”为核心,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为方法,努力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方案》涵盖了教师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六大方面,不以学生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严格落实《方案》,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有了较大的提高。
B3教育体制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我们认真落实了“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区级预算管理并及时拨付给学校。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落实了“校财局管,街道监督”,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与农村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统管机制。同时,我们还加大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B4依法治教
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加大依法办学和教育管理力度。建立完善了区、乡镇(办事处)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及考核机制。下发《关于建立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每年年初,街道与学校都要签定教育执法目标责任书,由教育办公室牵头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年终进行考核评估,评估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并纳入作为单位评优树先和干部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年终由街道办事处对教育执法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教育执法监督力度。我们按上级有关规定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教育办公室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专项督导或综合督导等有效措施,对各级各类学校在规范办学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制止、纠正教育违法现象,严肃查处教育违法案件,依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A2教育投入
B5法定增长
近三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小学生均510元,中学生均720元。
B6教育附加
区政府按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及时拨付教育部门使用。所征收的城市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没有用于教职工福利和发放资金,没有出现挤占挪用现象。
B7免费政策
2007年起,按省市文件精神我区率先对城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2008年起,率先对城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又全部免除课本费。
B8公用经费
区财政拨付初中每生每年720元,小学510元,按季度拨付。
B9资助学生政策
街道设立专项资金,每年都对贫困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进行救助。
B10校舍修建资金
街道建立了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并足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实行项目管理。2008年,街道投资400万元,建起了面积4500平方米的一中综合办公实验楼,内部按照省一类标准进行配套,建立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去年,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为4000m2,15个班规模的中心幼儿园已经完成,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余万元,建筑面积为2800m2的育才教学楼及操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街道、教育局的不断努力与协调下,利用省财政厅专款130万元,为育才联小安装节能中央空调,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的取暖问题。陈家庄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标准的幼儿园。另外,施峪等五村联办幼儿园已完成选址工作,规划图正在设计当中,即将开工建设。
B11教育经费管理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财务工作,对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
2.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及时拨付教育经费,无截留、挪用、统筹现象,学校无违反规定乱收费现象。
3.对各项教育专项资金按规定及时拨付,专款专用。
A3教育教学管理
B12教育教学思想
1.街道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要求,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原则,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没有举办“校中校”,不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B13学校管理
1.各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实行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符合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科学、民主、规范;校园秩序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达到“一校三园”要求,营造了平安、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2.为了学生的健康安全成长,学校建立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机制,安装电子监控,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经常开展安全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经常开展交通、饮食、防火、地震逃生等安全教育,坚持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安全演练。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自护自救能力逐步提高,多年了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学校积极推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有效地激发了学校内部活力。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建立健全了教代会制度,每年均召开教代会,研究解决学校重大问题。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加大了校内监督力度,实现了民主管理。
4.后勤管理规范、精细。学生食堂、厕所等场所管理到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B14德育工作
1.各学校落实“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养合格学生”精神,全力以赴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着重开展对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教育、法律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德育的成效体现在学生的个体行为习惯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
2.重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寓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同时注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3.建立了校内外德育基地,创设了良好育人环境。除经常到区德育基地进行教育外,学校本着“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思路,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通过开展各类有效的教育活动,形成校外教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
B15教学工作
1.各学校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精细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
2.各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各学校严格按照鲁教基字〔2007〕20号等文件规定,控制学生作息时间、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各学校严格使用区教育局统一征订的教材,没有为学生征订教辅资料,没有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B16体育卫生工作
1.街道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按规定开展好体育课教学,每周3课时。街道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工作安排,制定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实施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学校每天上、下午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其他集体体育活动。学校每年都举办春、秋季运动会,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跳绳和拔河等各类单项比赛活动。
2.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各项卫生工作扎实开展。街道各学校把健康教育列入了教学计划,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能按要求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教学,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咨询室按时对学生开放,耐心解答学生咨询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加强了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校园灭鼠、杀虫、消毒、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校园内无食物中毒事件、无重大疫情事件、无饮用水污染事故。
A4教师队伍
B17教师管理
1.按照国发[2001]21号文件要求,实现了中小学校长、教师由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
2.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采取城乡教师对口支援、交流,城镇教师农村任教等措施,较好地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促进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B18教师培训
1.学校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人人建立了继续教育档案,有年度培训计划,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人员、经费、基地、措施按有关规定得到落实,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效果良好,继续教育证书管理规范。
2.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和校本培训,开发了传统文化教育、书法教学、手工制作等校本课程。在教学研究方面,各学校坚持“周周教研”的原则,积极组织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
B19教师素质
1.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了“育人为本”和“为学生终身服务”的理念,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街道从制度入手、从管理抓起,制定完善了《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班主任考核办法》《班级管理量化评估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各项规章制度,全方位实行量化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注重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必要的现代教育技能,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均能胜任所教学科教学。
B20教师待遇
1.按国家和省规定的工资标准,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统一县域内教师工资标准,统一津贴补贴,按月足额发放。
2.统一县域内教师社会保障政策,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障金。
A5教育设施设备
B21校舍及活动场地
1.街道各学校注重校舍维护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完好,无危房;校舍管理有关资料齐全、规范。
2.街道8所学校,其中6所学校操场及学校周边环境符合规定要求。一中和中小操场基本达标。
3.8所学校教学用房与办公、生活用房满足要求,中小学实验室及各种功能室设置达到了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基本要求。
B22实验教学设备
1.学校实验室专用设备,达到了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基本要求,一中、中心小学内配达到省一类标准,其余学校达到验收标准。
2.实验教学仪器配备,达到了教育部教基字(2006)16号文件中规定的基本标准,并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选配了有关设施。
B23音体美器材及图书
1.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到标准。音乐、舞蹈、美术室内设施达到《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基本要求。
2.学生人均配备图书均符合验收标准,并逐年加以补充更新。
B24教育信息化装备
1.全区建有功能完善的教育信息中心。
2.建有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室,与山东教育信息网联通。各校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配备了资源接受设备及光盘。二中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莱芜市唯一的ScienceWord软件试点单位。
3.各学校学校建有两个微机教室,生均占机率符合验收标准。
4.专任教师用微机达到了每人1台的标准。
5.学校语言实验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室内设施达《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必配标准。
A6教育水平
B25学前教育
1.全街道有中心幼儿园1处,在册幼儿园15处。其中示范园1处,市级一类园10处。
2.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以上。
B26义务教育
1.学校布局合理。学校设置能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需要,班额符合规定;全办事处设2处初中。
2.大力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无达不到基本办学条件的学校。
3.学校在校生年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4.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基本信息规范》和鲁教基字[2007]26号要求,健全学籍管理电子和纸质档案,学籍管理规范,学生变动手续齐全。
5.街道有1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省级教学师范学校。其余的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B27高中(略)
B28成人教育
1.以成教中心为主体,以继续教育为主导,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联合莱钢电大开展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成人继续教育。农村90%新增劳动力能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B29社区教育
1.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探索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发挥社区教育机构的统筹、协调、宣传、管理功能,以及社区教育的实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特点,提高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率,满足人们就近接受各类教育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学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但我们的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1、学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体育场地还比较简陋,场地相对有限,个别活动还不能正常开展。
2、一中、中小的活动场地存在不足现象。
篇10
通过对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可见,目前必须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体现教师真实的教学现状、体现课程的整体结构、体现教师教育工作的务实性。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教育教育课程的品质,是提高教师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教师教育的课程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落实教师职业专业化能力标准。优化顶层设计要从课程框架设计与课程定位确立入手,提升课程品质要从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课程内容的优化入手。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课程 顶层设计 课程品质
【正文】
一、在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调研
教师教育的前期调研是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得到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总体特征。在教师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是缺乏调研,或是调研失实,或是搁置调研。
缺乏调研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调研(至少调研报告还是有的),走过场的调研工作,往往在调研伊始就不自觉地主观设定了调研结果,甚至是调研后的教师教育课程也已经安排就绪。这种结果其实就是专家的臆断。
调研失实是由于调研内容的片面性、调研对象的不完整、调研评价的不客观等因素,造成调研结果的严重失实。也有的调研工作是由于对结果的统计、评定缺乏科学性,造成调研报告无法直接指导教师教育工作,调研结果只能搁置起来。
(二)中期管理
比较规范的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教育过程的管理制度还是非常完整的,很难说是“管理缺位”,但从实际的管理效果看,依然流于形式。
教师教育的管理者,依然延续对中小学生的管理模式,如参培教师出勤登记、作业登记评分等等。所有的这些培训管理都只是形式。点卯式的管理是教师教育管理的通病。
(三)后期评价
教师教育的评价,应该包括教育环境评价、师资状况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几个方面。
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一般比较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当然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关键性评价指标,而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包含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创新性发展、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协调性、促进性等评价,而这又往往是目前教师教育评价所缺乏的。
(四)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创新性发展、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中,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是最直接。而在目前在教师教育工作中,由于对教师从事的职业的认识不足、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认识不足以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不足,大部分教师会认为教师教育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无足轻重。
鉴于上述原因,在教师教育中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提升教育教育课程的品质。
二、教师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方法
(一)顶层设计的概念
顶层设计并非新词,在工程学里它是一个常用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要素和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强调一项工程“整体理念”,力求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的方法。
顶层设计的概念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追根溯源,二是统揽全局。也就是在思考个体性基础上的整体性,在整体性指导下的个体性。前者和调研密切相关,后者才是设计的问题。
(二)如何实施调研工作
教师教育的前期调研工作应该包括:人才培养需求、学科(专业)基本情况、师资队伍现状、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以及教师教育现状。
目前的教师教育调研,主要是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研(如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对于人才培养需求、学科(专业)基本情况、师资队伍现状的调研,特别是教师教育现状的调研还是非常欠缺的。
教师教育工作调研由五部分组成,即摸底调查、普遍调查、专项调查、总结调整和针对性调研等。
摸底调查要在总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下一步调查的各种计划、提纲、问卷以及统计方案等。普遍调研是按既定的计划,全面地实施调研工作,形成总结报告。通过对总结报告的评估,有计划地对各个专项内容进行深入的专项调研。以前三步为前提,最终总结调整撰写完成调研报告。针对性调研是就调研中不能详尽的的突出问题加以补漏、深入、探究性的调研工作。
教师教育调研的内容一般分为5类、17项,并分别在摸底调查、普遍调查、专项调查中实施,此外针对性调研是按需要有针对地实施,最终总结调整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三)教师教育课程的分类
一般讲,从课程的组织形式维度可将课程划分为:综合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从课程行政管理维度可将课程划分为:校本课程与区域课程。从课程的框架结构维度可将课程划分为:核心课程与专业化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应按照课程教学的对象划分为系统性的普适课程和针对性的发展课程。
系统性的普适课程是面向全体教师的课程。针对性的发展课程是面向某一特定群体的教师。
普适性课程包括育德能力提升课程(涵括师德修养、德育教育、德育研修和人文修养等)、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程(涵盖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学研修等)、学科专业能力提升课程(涵盖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发展趋势等)。这三块课程原则上是平行的,是面向全体教师的,课程的具体是与时俱进的。
发展性课程包括在育德能力提升课程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基础上的教育学术课程、在学科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基础上的学科前沿课程。教育学术课程面前各个发展阶段的优秀教师,是以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思想总结(实践)研究为主的课程。学科前沿课程是面前学科(专业)优秀教师,重在将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研究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的研究型课程。
(四)如何实施顶层设计
由于教师教育工作的调研内容包括人才培养需求、学科(专业)基本情况、师资队伍现状、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以及教师教育现状。从这些调研成果中,要理顺各个环节的关系,明确教师教育的重点,确定教师教育的内容,实施教师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建构课程框架,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系统性、针对性、普适性和发展性。
顶层设计要体现教师真实的教学现状、体现课程的整体结构、体现教师教育工作的务实性。
1、体现教师真实的教学现状。所谓的真实是与主观臆断相对立的,也是与教条不相融合的。比如德育修养课程,不能主管地臆断教师在德育工作的的各种失误,或将个别教师的工作失误作为普遍现象,并将这些所谓的案例串联成一门课程。德育修养课程应该与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与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重点不在发现德育工作中的失误,而在于如何正确地树立教师的时代形象,引导学生的科学地发展。德育修养课程不能简单地指导教师学习几个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律法规,将这些法律法规教条地、僵死地运用到教师教育中去,而要将法律法规和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赋法律法规予时代性、现实性。
2、体现课程的整体结构。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分类中已经就教师教育的课程框架加以说明,问题是要稳定课程框架、发展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这就如同一幢高楼,建筑的框架百年不变,室内的装修十年一换,家具的摆设因人而异。教师教育课程框架是顶层设计的核心。
三、提升教师教育课程品质的方法
(一)课程品质的内涵
课程品质是指稳定的课程信息状态,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案以及相对稳定的课程评价等。
课程品质应该体现文化性和学术性。课程文化性表现在课程的区域性与校本性、时代性与历史性,课程的学术性表现在课程的理论性与务实性、社会性与人本性。
(二)课程品质的提升
1、课程定位
教师教育课程框架中每门课程的定位一般是稳定的。这种定位和调研获取的教师需求是一致的,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标准是一致的。每门课程之间彼此“接壤”而又互补“重叠”。
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定位准确的是有效课程,但低效课程一般是无法避免的,而无效课程是必须杜绝的。无效课程的存在或低效课程的云集,课程框架就肯定存在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是调研结论的错误,就是课程制定的盲目。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联系,课程目标是课程制定过程中既定的为参培者达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整体目标地一部分,每门课程目标之间通过教学活动连接成一个整体。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价值。
3、课程内容
课程定位是既定的,课程目标是宽泛的,课程内容是发展的。教师教育中比较重视的是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特别是实践性知识。
比如实践性知识具有六个特征,即敏感性(与经验同步的,对教学中的细微差异的感知与判定)、背景性(教学中对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具有的无用语言表述的沟通与理解)、情境性(寻根溯源,建立教学环境,设计具有细微差异的行动方案)、范式性(针对新问题,改造原有范例实施新的工作方案)、可交流性(教师之间的具有主观意志的有效交流)和前瞻性(依据“元”知识形成的不可预见的知识更新)。这些知识的教学,必须通过工作任务的设定,在教学中通过任务的接受、分析,计划的制定、实施,最终的评估、反馈,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其中的课程内容就变得灵活。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课程的内容又是依据现有的区域、校本教学特点有所差异的。
4、课程评价
广义的课程评价包括课程设置的评价、课程教学的评价以及课程学习的评价。一般课程评价是由四个一级指标(即培训方案,培训条件,培训管理,培训效果),及其所含二级指标组成;每个二级评价指标由评分重点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权重、得分构成。课程评价具有相对稳定性。
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落实教师职业专业化能力标准。在评价“培训方案”时,要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在评价“培训条件”方面,要突出学科(专业)的“真情境、全真化、仿真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能力培训;在评价“培训管理”方面,要突出组织领导和培训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人性化;在评价“培训效果”方面,要通过教师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看最后的结果,提倡采用多重巡回反馈等先进的动态评价方法,更多地了解参培教师的满意度及参培教师能力的提高。
总之优化顶层设计要从课程框架设计与课程定位确立入手,提升课程品质要从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课程内容的优化入手。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教育教育课程的品质,是提高教师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主要参考书目】
- 上一篇:初中美术德育工作计划
- 下一篇:思政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