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8 16:1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政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思政教学

篇1

网络的特征和形式

网络是一个“无地域”的虚拟世界,是一个不同地域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阶级文化所共生的地方,是一个文化与信息的大杂烩,其中真理与谬误并存,科学和伪科学同在。网络时代使个人成为内容的制作者、传播者和分享者。网络上人人都可以在其中自由发表言论,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能够体验到现实无法做的事情,如发泄不满。它的自由、欢快与现实生活的拘谨与克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传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简单的,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是复杂的。复杂网络传播不是说网络是复杂的,而是人们用复杂思维和复杂网络的眼光来看待网络传播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互动模块被开发出来,如博客(Blog)、QQ、微博、论坛、电子邮件等,这些都为大众提供很好的便利条件。博客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像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和更新。它为公众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和观点,交流情感和信息,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以腾讯为代表的QQ在2011年底,其用户已达5.521亿人。QQ的广泛使用使人的社会性得到空前延伸和发展。博客和QQ空间是否受到欢迎,主要是看人气指数,而人所指数的衡量是以点击率作为标准的。现今大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QQ号,大学生成为QQ使用的主力军,而“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他们的成长与网络的发展是同步的,其对网络的依赖性极高。微博,就是微形博客,可理解为“一句话博客”。在微博中,每名注册者都可以“关注”和“被关注”,只要你去关注,就形成以你为中心的小圈子,只要你被关注,你就成为其他圈子里的一员。由于你被关注,你的圈子也与其他的圈子就形成了“小世界”。论坛,又称BBS,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模板,用户可以在上面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信息,进行讨论、交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懂得如何进行网络交流和沟通,就不能更好把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不能准确判断网络中舆论行情,就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和共享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和知识信息,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加强正面的宣传及影响,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及其他民族的道德规范、价值观的积极部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精神理念,以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和民主化的教育观念,准确地捕捉、分析、判断网络信息。同时,网络的平等性、自主性、隐匿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进行网络交流中,应鼓励其大胆地表露想法,以便教师能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状况,帮助其解答某些敏感或困惑问题,尊重保护其隐私,增强其对教师的信任。在网络环境中,它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覆盖面,改善了信息传输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有效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信息是可以掌控的,也很容易对错误的观念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加工,但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可任意地供网民、浏览和下载,某些西方国家借着网络大肆宣传符合其政治、经济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1]。某些信息打着民主、平等、人权和自由等幌子宣扬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信息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侵蚀作用,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若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某些大学生误入歧途。但要控制和过滤这些有害的信息源却极其困难,为此高校急需建立一支熟练网络技术、懂得教学规律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过加强网络道德和《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宣传,健全网络教育管理体制,增强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使大学生养成道德自律,这对有效预防有害信息的渗入很有帮助。

篇2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人们思想层次、培养人们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必要手段。高校中的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而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将对这些问题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文章围绕着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程的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和研究,并通过论证得出结论:怎样才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体验式教学;思政教学;应用

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教学的有效性缺乏保障,学生对思政缺乏兴趣,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实际生活存在鸿沟等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的阐述体验式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应用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堂存在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对大学生们的培养主要有技能目标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这类培养方式在教育学上被称为隐性的教育,即是要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让学生从掌握理论知识升华到情感认知的层面上。所以,这类教育想要取得成效,就必须要让学生们积极的投身到各项活动中来。

目前各个高校在思政教育方式的选择上还是采取了传统大班理论授课的模式。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大学生们势必会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感到厌倦。很多大学生虽然听了许多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吸收效果非常差,没有将精华知识吸收到自己的脑海里转化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认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其主要形式和宗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学生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将枯燥的思政理论知识通过某些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将整个知识串联起来,日后学生回想起来,会很容易将整个画面清晰的呈现在脑海中。

二、怎样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要遵循的原则。第一,教学目标要做到全面,教师对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要做到全盘的考虑。体验式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布置紧凑的教学体验,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情感掌控和教学规划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第二,教学模式要能和学生们的兴趣相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离开了趣味性,任何创新教学方式都是无源之水。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教学和学生的兴趣充分契合。第三,教师应当动员大家尽可能多的互动。体验式教学从本质上说要求学生进行更多的体验,而互动则是学生强化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多的互动。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深化所学的知识。体验式教学还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实践,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多的去实践,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内心的感知。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1)直观感悟式。这是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图片、图表及各类动画和ppt等教学元素来传授知识的一种授课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各类归纳性强的图表,加深他们的记忆进程。这是一种直观感悟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2)角色模拟式。角色模拟式是一种创新教育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并进行互换角色模拟,来强化学生知识学习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角色模拟加深对思想政治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角色定位对思政教育中的抽象问题把握的更清晰、更透彻。(3)动手互动模式。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动手操作方式互帮互助,增强凝聚力,对思政课程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动手操作式中的总结发言环节能够让同学主动的发掘知识,提升自己的领悟水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和学生们一起互动,例如可以将报纸中某些重要的新闻剪下来,做成一面墙纸进行展示。通过这样不断的动手操作,学生们会对某些重要知识有了更加牢固的认识。(4)演讲和表演式。这种模式指的是邀请相关的专业和学者在课堂上做主题报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和演讲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就某个主题组织学生们进行一场演讲比赛,学生在演讲的同时,除了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通过讲述知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是个大熔炉,也是个大学堂,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还要多多的走出去,到社会中不断去学习。(1)社会实践方面。就是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和身体素质。学校可以利用放假,多组织学生们去纪念馆、博物馆和养老院进行实践,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自发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2)主题访谈调查方面。这种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们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们去亲身感受现场来获得更为真实的资料,自主的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笔者曾让自己的学生去各个大学进行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访问、调查。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更强了。总而言之,这种类型的访问调查活动可以使学生们得到更深刻的体验,帮助学生深化对社会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策划分析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这一创新模式的开展,有助于改变高校思政课落后的教学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思政教育 学科定位

要想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学科定位,就必须从明确自身边界和其他同类同级学科的关系、本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思政教育的功能三方面着手分析。目前业界对思政教育无法做好学科定位,主要就是因为对这三点认识不够清晰。无法做好准确定位的原因众多,主要有学科本身的理论探究不足、国家相关政策变动和市场环境的调整。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概况

我国在建国初步完成社会建设任务之后,出于当时的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早已设立了相关的一级学科,深入研究了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和学科理论,大力推进了国内高校的学科建设进程。关于的一级学科的研究在业界掀起了长久的探索热潮。而思政教学作为一级学科旗下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内。

定位,就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方位或位置进行判别和确定。由此可以引申出学科定位的基本含义,即将某一具体学科置于特定的背景框架中,探究该学科在具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该学科的特点性质和进一步建设的方向及建设的意义。而要想做好对高校的思政教育的准确定位,必须首先明确对思政教育的学科定位到底是什么意思、包括些什么内容和目标。然而业界对此仍然还有不小的争议。

思政学科从设立以来,对学科的具体门类归属进行过多次的调整,最终将其归类为相关的一级学科下属的独立二级学科。因此,对思政教育的学科定位,必须从属于一级学科的大背景范围,具体研究以下三大问题:首先,思政教育作为二级学科在一级学科内的地位(即思政教育的自身边界),以及和其他同类同级学科的关系;其次,思政教学的学科特点和独特性质是什么;最后,思政教育的具体功能有哪些。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探索

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

深化对思政教育的学科理论的具体研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具体实践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思政教育的学科理论;(2)积极吸取国内外的相关先进学识成果,为思政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改良提升;(3)运用科学方法执行、协助学科的具体理论研究,顺应时代趋势需求,推出新的方法论

2.合理设置学科边界,正确处理学科关系

独立的学科必然有着明确的学科边界,否则会失去本身的内在规范。明晰思政教育的自身边界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时,必须避免以下两大错误:(1)漠视的学科大范围和思政教育的具体特点,单纯以个人取向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2)片面趋向市场需求,为了吸引学员,盲目跟随所谓的潮流,倾向其他与思政教育不甚相关的学科。

3.充分发挥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功能

学科是既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科学认知论和方法论统一体。作为其二级学科的思政教育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自然也是以满足实际的社会主义具体建设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并尽量发挥出这些功能,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负担起加速奈何社会主义的责任使命。具体须要做到:(1)进行理论研究时必须使用科学发展观,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科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2)明确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为过节和社会培育专业的高素养人才;(3)发展和完善思政教育必须以党的全局建设规划为方针,切实发挥思政教学对社会稳定、社会凝聚的作用,促进政治认知和发展目标的统一。

通过上文可以发现,做好高校思政的学科定位,必须要完善对学科本身的理论研究,此外还要明确本学科的边界,处理好与同类同级其他学科的关系,将学科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教书育人作用和对社会的实践与建设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合亮.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重新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03)

篇4

关键词:高校 学生 思政教育 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73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历史遗留的弊端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成效一直不太显著。据调查了解到,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都是在搞表面形式,教学方法单一老套,课堂活跃度不够,其存在的问题日渐得以暴露。为了顺应时展的新潮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提高他们的 思政水平就成为了大势所趋。目前,构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1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方面,这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改革开放后,国家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财富,是民族的希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够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另一方面,这也是大学生个人的需要。在大学校园中加强思政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只有具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促进个人的成长。

2 我国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难点

2.1 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巨大

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很多人的心理特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积极活跃。但是,现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没有做到教学的多样化,依旧沿袭以往的老旧办法,使得课堂活跃度不够,呆板枯燥,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新要求。这是新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2.2 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有着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保证思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高校没有统筹文化环境规划策略,很多学生也无法参与到学校文化活动中来,阻碍了其思想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大学过于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这也给大学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2.3 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难题

现如今,社会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多数学生都生于新时期,对我国以往的社会状态和历史背景都不了解,无法感同身受的做到艰苦奋斗。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就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带来了阻碍。

2.4 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抗压能力差

目前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课业负担也更重,从小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受到的溺爱多,没有人进行交流沟通,性格孤僻。上大学后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不能自己解决问题,人际关系受挫,导致心理问题增多。另外,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生活幸福,物质资源丰富,知识面广,也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远离了父母,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日渐凸显,就使得他们的思想问题逐渐增多,抗压能力差。

3 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水平的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和电子产品,厌学情绪严重,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学教师首先要正确对待,任何一个年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利用这样的特点对其进行引导,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试着去理解他们。例如使用短信、QQ、MSN等手段进行思政教育,多与学生沟通,这样既可以简化程序,也能够实现良好沟通。

第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想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进步,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就要不断完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把好主导关。在新时期,要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新思想,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新理念,改变原有的呆板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坚持把思政课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到学有所用,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思政活动。要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就不能进行单一的说教。教师要释放学生的天性,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进行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进山村,了解那里的孩子,从而树立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还可以在举办学生大会、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全员参与的热情,从而解决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难点。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新时期背景下的大学生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具时代感和差异化特征,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教师要找到思政教育的难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给予解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各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祥莉.试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做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1):77-78.

[2]林正游.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政队伍建设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S1):135-136.

[3]余少谦.高校德育工作机制问题与对策的思考――构建一个相互衔接、补充、协同、配套的大德育工作机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57.

篇5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十分乐观,在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逐一解决。

1.教师队伍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在教师队伍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队伍结构上,高校现有教师队伍不够合理化,没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来科学构建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形成老中青三个层次相结合的教师体制,个别教研室的结构十分不合理。敬业精神上,一些教师尚不具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对于上课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无法真正做到“爱一行、专一行与精一行”。业务水平上,一些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缺乏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过于注重学时的积累,而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2.课程体系方面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上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与优化。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要求的满足,所沿用的思政课程体系并不能将理工院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课程体系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底蕴还不够深厚,对促进当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作用甚微。

3.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多数高校在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思政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够多样化。尽管许多教师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评价方式上,多以书面考试为主,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探索、积极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来构建高效思政课堂。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效思政课堂。

1.充分实施爱的教育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于构建高效思政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爱”是大爱,不仅有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爱,更有对自身专业、学生的爱。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教师是否投入充足的精力、上课认不认真、对学生有没有爱心与责任心等等,而教师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态度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投入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这种爱。此外,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教师们必须充分注重对于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同样也要体现在对自身专业的爱。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之所在,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开来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传道、授业解惑者。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聊天等,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们在课堂不能一味滔滔不绝,而应认真研究思政课程的特点,通过认真讲解与耐心启发,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渴望与兴趣。

2.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要想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必须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们应积极建立思政教学创新的意识,不断尝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并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来开展实际教学。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思政课上多沿袭“灌输式教学法”,这种单一、枯燥、抽象、乏味以及空洞的“单边政策”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转变思政教学模式,以一种更为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实际化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准备知道什么”“实际了解什么”,以及“最终解决什么”等问题。同时,为了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教师们应精心备课,尤其是面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基础课与概论课,在认真查阅最新的、大量的参考资料后,做好资料的筛选工作,给学生提供最具代表性与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们在教学形式上应尽量多样化,避免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引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厌烦感,以致思政课堂上频繁开小差。例如,为了让思政课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生动化,除了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外,笔者还将全班学生按其个体差异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小组长与多名组员构成。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速度比赛、美观比赛以及成功率比赛等诸多项目,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东西。实践证实,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形式多变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调研,笔者发现,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自行制作PPT讲解以及小组辩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给予学生锻炼自身胆量、口才及能力的良好机会,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思政教师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效组织并调节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以课前自己单独搜索到的案例来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言语启发、鼓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堂中。第二,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过激思想及言论,对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偏激思想与错误观点,教师应及时、明确说“No!”,并详细阐述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第三,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弄懂、弄透课本,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与筛减。合理把握课本中应精讲、略讲、不讲以及学生自学的内容,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通过这样一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逐步养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此外,这种“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当老师的新鲜感与满足感,所讲述的话题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4.思政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名言,强调当前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品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焕发生机。所谓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其实就是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尽量丰富学生的现实经验。只有将现实生活融入思政课堂中,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生活课程,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源自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教育,才能深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真切感受道德体验与道德认知,而并非来自表面的、肤浅的和虚假的道德熏陶。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与当前社会生活焦点,积极挖掘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让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及生活,赋予思政课教材较为广阔的现实背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震撼力、说服力与驱动力。所谓思政课教学“实践化”,就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行为的外化,让学生所拥有的思政知识与判断能力转化为一种有效行为。这就意味着,广大思政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初步形成,往往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真切体验与感悟;而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形成,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具体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存、合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让学生与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推己及人,感受别人的痛苦与困难,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促进学生同情心与爱心的逐步养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与成长,有助于正确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5.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

传统思政课教学,多局限于教室内与课堂上,活动空间极其有限,必须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事实上,只要是学生能够涉足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大课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教室延伸至家庭、社区与大自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这样一来,当学生身处于不同的活动场所时,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更快、更好地学会做人办事的准则。

三、结语

篇6

一、树立和谐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由于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直在被无限的扩大,不论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平常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领导权,学生处于被动受教和机械服从的地位,这种现象在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表现的尤为凸出,不少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都表现出一种十分僵硬的状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仅是学生对教师指令的服从和完成,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这是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和谐教学理念相悖的。

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求高校思政教师群体能够树立和谐教育的理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将过去的"师本"教学转变为"生本"教学,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其次,为了能够使 和谐教育理念能够真正的在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得到落实,还要求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从根本上认清和把握住和谐教育的关键,促使其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开展爱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生命以及自然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再有,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将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自尊和人生价值相联系,挖掘出学生的潜在力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构建、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努力培养出人格健全,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学生,从而完成高校作为和谐社会人才培养中心的任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二、注重理实相融,撷取和谐的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刻板单一,陈旧空洞是不少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抽象、杂乱、逻辑性强、枯燥、单调"是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主要映像,而高校的思政理论教学之所以会在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心中当上这样的标识,究其根本还是由于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与实际生活脱节,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就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共鸣。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授课之前应当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撷取和谐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播和谐的知识和信息,督促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能够以和为贵、待人和气。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以理服人",以最新的道德理论和思想政治成果来向学生说明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同时当教师在讲述相关的思政知识时要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生成,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和事件,举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内容实用性,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开启双向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传统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大多数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较低,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偏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疏离冷淡,不利于学生的发挥和成长,同时由于教师并不清楚学生的想法也就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负担。因此在当前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多多的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活跃课堂的氛围。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与学生对话,倾听学生的想法,学会赞赏学生,利用自身较高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涵养来吸引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缓解学生紧张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与人和睦相处。

四、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

督促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和谐是高校思政理论教育和谐教育理念的目的所在,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中国有句俗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教育的角度去解释就是学生所收到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了他们将来对知识吸收、掌握以及运用的程度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素质教育一直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所倡导,研究者表示要向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发挥思政理论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和谐"的处事待人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就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入手,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从细节之处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与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相统一的思想道德观念。故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理论教育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教育的层面上,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科学管理,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道德做多元化的考察,强化学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将在思政理论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人格体系的一部分,使学生具备独立的人格和品格,真正实现学生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课 创新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152-01

随着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日益普及,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价值取向, 而传统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重复,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的阵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反映并不理想。我国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实施“单边政策”即主要方法是灌输和讲述,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于这种信息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2009年1月13日,CNNIC在京《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在这个超大型的上网群体中,18-25岁的青年占79.2%,其中青年学生占据多数。我国已进入以互联网的普及和不可替代性为特征的网络时代。在网络日益普及和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传播模式改变,高校“思政课”面临挑战和社会赋予的更高教育使命,思政教学改革成为必须和必然。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思政课,在思政课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从教学经验中体会到,只有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教学,多联系时事,特别是结合社会热点,探讨各大门户网站等讨论的热点社会问题,国家政策问题等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站在讲学习、讲政治的高度来评价时下发生的一些热点话题,设置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丰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形象生动的音像材料,弥补传统理论讲授的不足。可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结合起来,增加教学的说服力。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学过程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可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上要突出时代特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解答学生面临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占领学生的网络文化思想主阵地,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今社会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攻关,确保当代大学生能够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武器解决他们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升社会意识,社会道德、文明上网,理性看待网络上的一些事件和评论。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思政课最主要的教育法是理论教育法,其本质是灌输。灌输法依然是高校思政课最主要教学的方法,灌输法不同于满堂灌一言堂,包括教授法、讨论法和谈话法。在网络传媒时代,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元化,灌输法的使用要求更高,理论灌输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不断改进提高。讲授内容应更紧凑有吸引力,学生在中学期间已了解思政课的基本内容,2005年十六号文件提出要将中学和大学思政课衔接起来,减少重复教学,大学应比中学更加深刻,侧重解释为什么,以理服人。首先教师应该吃透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知识,搞清楚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讲课的时候详略得当。教师要能够做到伸缩自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

其次,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设计好学生参与教学的大致内容、时间、形式、考核方法。设计好某一个问题,可以是课程涉及的、也可以是网络上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大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每一次发言就是一个个小专题。通过这些热点问题的展现、分析、解决来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再次,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力度。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可以起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当学生发言或演讲完毕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学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偏激和错误观点,要及时纠正,并阐明理由。帮助学生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运用的思想理论武器,去辨别信息的真、假、美、丑的能力,使学生不被网络上的垃圾信息污染,进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果,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精心打造思政课教学网站,搭建网络资源高效运用的平台

高校各思政课程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各自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共同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因此,一线教师精心打造一个一流内容和一流形式有机统一、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紧密结合、以生为本、切合本院实际、高效服务于本院教学的思政课教学网,可极大提高网络资源运用效率。站内信息的选取、安排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要力求做到少、精、新,并注重网站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

参考文献:

[1]胡成广.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高校德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0, (8): 64.

篇8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51-02

高校思政实践课的进行,必须结合实际,有条不紊的展开,这样才能够使之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思政课程具有很多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学校必须实施和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展高校思政实践课程

(一)思政实践课程能够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很多高校所开展的思政课程全是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实践活动。这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甚至失去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实践课程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结合,最终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使得思政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思政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举个例子,学校开展了一次组织学生到街道进行艾滋病预防宣传的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或者在校内开展辩论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逻辑能力。

(三)思政实践课程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如今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也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的适应社会,学校必须开展思政实践课程。很多学校内,教师仅仅只是在台上机械式的讲解,学生能理解的不多。为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理论课程转换为实践课程,这样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理念,但是仍然有很多大学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因为出于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问题,很多学校并没有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即便进行了,也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此外,一部分学生因为考虑到就业的压力,仅仅只把精力放在专业课上,认为思政课是浪费时间。最后,很多教师认为思政课程仅有理论便可,实践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

(二)教学的设施设备不够

国家目前并没有采取强制政策要求学校执行思政课程,所以学校也没有配备相关的设施设备,同时资金也没有到位。这是因为学校的管理者认为这项课程没有用,所以也没有将师资、资金、设备等落到实处,最终使得思政实践课不能顺利的开展。

(三)实践教学体制不合理

实践教学体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协作机制不完善,教学接力的环节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第二,教师缺乏相关的经验,没有一定的责任心,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第三,一些学校所开展的思政实践课程变成了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实践材料,这就无法达到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够

在高校内,很多思政课程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够,不能适应课程的需要。这些教师仅仅只是机械的讲解理论知识,没有落实到实践教学当中去。同时,教师没有责任心,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教学效果非常差,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最终,思政课程形同虚设,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三、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要点

(一)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高校的课程中,思政实践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受重视的程度却非常低。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认识到此项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转变了过去的陈旧观念,不再只重视专业课程,将思政实践课落到实处,才能够使其发挥出应该有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推动思政教学的发展,并且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二)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思政课程中,课外实践教学包括了这两个方面,校内和校外。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校内的实践活动有这些:知识讲座、知识问答赛、表演活动、文艺活动、辩论比赛等等。校外的实践活动有这些:社会调查活动、志愿者活动、实践活动、援助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切的理解一些知识,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理论知识的讲解,多了几分趣味性和生动性,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三)让思政实践教学与地方特色结合

教师可以让思政实践教学与地方特色进行结合,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以及风土人情。如果实践教学脱离了地方特色,那么就没有了意义。而且每一个地方的高校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注重这个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安顺学院坐落在西南地区的贵州,当地的文化非常具有特色。除了有三线、攀岩、夜郎以及穿洞等一系列的文化优势,同时也是革命先辈王若飞的家乡。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文化历史来实施思政实践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参观,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挖掘文化资源。在讲解课程的时候,更多的联系社会实际与地方文化特色,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完善考评制度,对课程进行考核

为了使教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学校还要完善考评制度,对课程进行考核。先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来对实践课程的效果进行检验,从而保证课程的质量。考核过程中,也要将实践的具体细节纳入到其中,最终形成科学、全面的考核系统。

另外,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对高校和教师进行监管,在考核的时候保证责任明确,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政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因此,这样的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关系到课堂的效果,很多教师因为缺乏经验和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只能够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机械式的灌输。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除了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外,还要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也可以请来校外的专业人员来校为教师讲解如何实施思政课程。最后,教师的培训结果也要和薪资、绩效挂钩,这样才能使培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思政实践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不管是教师的薪资奖励,还是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都需要资金来进行保证。但是很多学校的投入都非常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将思政实践教学经费列入经常性教学经费预算当中,并且成立专项基金,使得思政实践教学的资金能够被合理的运用。同时也要对资金进行监控,避免资金流向不明确。

(二)学生秩序问题

实践活动常常需要外出,所以学生的秩序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外出的过程中,学生代表的往往是学校的形象,因此,学校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使学生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并且有组织有纪律的做事情,避免出现损坏别人财务,或者影响社会的现象。另外,教师不能带领学生参加危险的活动,不能进入不安全的区域。学生也不能够脱离集体单独进行活动,教师要对学生完全的掌控。

(三)资源问题

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与当地大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为了使思政实践课程能够很好的进行,必须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资源。学校的相关领导要争取当地的支持与理解,投入一部分资金,这样才能促进实践课程更好的进行。比如,学生下乡进行实践的时候,学校先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一定的联系,并且获取当地人们的支持。只有以地方为实践的基础,加强锻炼,才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最终促使高校和地方共同发展。

篇9

在高校教育体系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据着核心地位,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多种社会思潮涌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创新视角,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系建设,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1]。通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提升工作层次和工作水平,减小思想政治教育阻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体系缺失

(一)缺乏长效教育机制

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校教育体系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冲击和影响,各种言论在网络上不断传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从高校教育体系内部来看,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没有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

(二)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缺乏教育针对性的问题。很多思想政治教师知识陈旧,不注重社会新变化,对社会新形势认识不足,所讲解的知识老旧,无法适应现代网络社会需求[2]。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对象,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缺乏有针对的心理疏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心理日趋复杂化。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内心,课程讲授方式过于僵硬和枯燥,所提供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讲解的内容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档升级。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体系性思维

从内容和性质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设强调思想政治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强调对于个体的关注。将体系性建设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与个性差异,而采取普适性的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3]。而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引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与个性发展,重在提升学生的自由与活力,进而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总体提升。

(二)让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回归“人本理念”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践行“人本理念”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可以及时化解大学生内心困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对大学生内心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面对外部世界纷纷扰扰,大学生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提升综合心理健康水平,养成健康的人格。从教学模式和内容来看,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满足现代教育目标。

(三)采取“学教结合”模式,减小教学阻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构建教学体系,可以采取“学教结合”的模式,减小学生的阻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一味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要通过率先垂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自己学习,减小教学阻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4]。充分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积极提升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帮助大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环节,针对大学生切实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大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提升教学丰富性,在课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破解内心困惑,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行体系性建设,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关键点,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寻求有效的教育策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柱.高校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粤西六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10):121-124.

[2]张琰.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本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35-37,45.

[3]卢进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45-46,50.

篇10

关键词 教学创新 人性化 实践性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社会各领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以致当前高职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趋向。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创新,改变过去只重理论灌输,缺乏双边交流,没有形成“合力”的单一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和实际需要。

一、接通“地气”,实现人性化教学

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课题组调研情况来看,当今学生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他们脑子里有大量的疑惑需要有人来解答,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升学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情感困惑,也使不少学生心理上产生了震荡和冲击。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学生在应对种种压力时心理越来越脆弱。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思政教育必须接通“地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回归主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活动主体、发展主体和权利主体。在具体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回归生活世界” 为支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出对生命个体差异的肯定与尊重。同时,充分发挥情商教育特色,在教学中以学生生命活动为前提,以生活实践为基点,将学生最关心、最困惑、最苦恼的问题纳入视线,大到时事政治、人生真谛,小到个人就业、为人处事甚至情感问题,都能予以人性化地关切,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会站在高处看人生,从全局角度看自我,自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这样就使思政教育从单纯理论灌输变为源自于学生内在需求的自觉行动。

二、双向互动,实行启发式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平等对话,从而激发兴趣,拓展思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精髓所在。思政课有其枯燥的一面,启发式教学在于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增强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阐发。语言上要生活化,时尚化甚至是网络化。问题设计上要热点化,如社会公德问题、房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少数腐败现象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发表真知灼见,还可以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辩论会,通过观点碰撞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呵护学生具有新意的念头,珍惜学生带有创意的言行,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

此外还要改进创新考核方法。一是考查平时学习状况,可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成果笔记化、日记化、博客化,如写出专题学习心得、小论文、心情随笔等。二是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情况 ,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这样学生就学得真切生动学有所得。

三、设置情境,实现信息化教学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文字、音频、视频、 图像等多种手段的互动沟通,让学生“身临其境”和“亲身体验”,提升认知质量和深度,激发内在情感,打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全新多维课堂。当今信息网络普及为思政教学带来了新的平台,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交流。如进行网络聊天式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建立专门网站论坛,为学生布置相关专题博客写作内容并跟贴点评等等。从而将思政教学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色”,实现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

四、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教学

目前,思政教育已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计划。但要真正落实到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理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办学这一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行业背景。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社区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顶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行业规范,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教育。并在活动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在实施“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请进来”。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行各业模范典型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介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问题,讲述成长经历,阐述对人生的看法,给学生以多角度激发和启迪。

五、融入文化,使思政教育生活化

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是开展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各自效能。如社团活动应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举办讲座、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开阔眼界、锤炼思想、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或国内外重大事件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可通过图片展、演讲、辩论、主题征文、观看历史片和举行歌咏会等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