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实践范文

时间:2024-04-08 16:1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政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政教学实践

篇1

一、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概述

思政实践教学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思政实践教学环境来讲理论付诸于实践,实现教学的应用化、实践化。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其是某种教学理论的最高实践形态,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来进行的实践活动,其余其他的实践教学在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实践的目的来讲,其他教学的实践主要是丢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实现客体价值的活动,思政教学的实践则是对思想理论进行实践,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知识进行传授,来对人们的主管思想进行转变,不断完善人们的素质与能力,该实践活动属于现实活动,但在本质上仍属于思想教学,用过实践化与应用化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活动。

高校的思政理论教学实践模式有两方面的内涵,分别是狭义与广义。狭义上的内涵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理解;广义上则是除了教学之外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其不仅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上,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有效的体现。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模式的内容与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效果,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高校在对思政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通过多样就的方式来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完美的结合,对实践的渠道进行不断的拓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的现状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中仍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这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以下对现阶段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首先,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体系。很多高校在对思政实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明显,其将思政教学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分开,两者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突出,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将目标一致的两项工作进行融合入,这也就导致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理论知识讲的清晰明确,党政工作也在校园中有效的开展,但这两者却难以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实践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降低。同时,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完善的教学内部系统,这也就不利于教学与实践的协调发展,导致教学实践难以落实到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也逐渐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预期的效果。

其次,学生在参与方面缺乏广泛性。众所周知,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所以实践教学多面向的对象也应该是全体学生,但在高校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资金、科研压力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思政实践教学的教师在对活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选派部分的学生参与,组织部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考察、体验等活动,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严重的违背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难以发挥实践教学的效果。

最后,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很多高校在对思政实践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等方面进行重视,缺乏针对性的实践,这也就难以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很多高校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式相对较为单一,没有询问学生的意见,由于这种长时间的单一实践,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也就导致实践的效果无法充分的体现,为实践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想要提高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应该对以上问题进行改善,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政实践教学理念。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全局上对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念进行提高,其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体现,所以在实践教学的时候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长期的工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完善教育,培养推动国家发展的人才。同时,应该对校园内部的工作进行完善,高校应该构建统一领导的党政工作,对两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制定思政工作实践额要求与规划,使理论教育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应该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思政实践教学的资源比较丰富,但很多高校却没有对这一点进行正确的认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就要求在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中,对相关的资料与案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更新,使其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活动。同时,在对实践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此外,高校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以及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创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并有相关的教师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篇2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胡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各高校广泛的重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消极的影响。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第一,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领导指导力度不够,就会使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责任心不强和热情不够高涨;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1]这样发展下来,思想政治课虽然开展起来了,但实际整体教学流于形式。第二,学校领导和老师责任意识不清晰。学校领导认为自己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监督者,老师则是实施者;而老师则认为只有学校领导良好的组织思想政治教学才能保证思政课时间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导致校领导和老师职责相互推脱,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发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课都是以公共课开设,学生不够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一般是以公共课程呈现在课堂上的,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没有硬性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缺乏学校的积极性。

(2)相关制度的缺失,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保障。第一,在教学管理方面,全国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课当做是公共课来开设,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当做重要工作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影响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效性。[2]第二,在思政教学实施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为主,缺乏社会实践,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未建立严格的评估制度。评价的对象应该分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一般都不太严格,部分老师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评估要求也比较底,往往是组织一些视频教学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没有真正的社会实践。[3]这样的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反应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从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发展。

(3)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创新性。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是由相对单独的几门课程构成,它们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在实际的组织实践教学时,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统筹和组织安排,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思想政治课效率不高。第二,国家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思政课的统一标准,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由性很大,一般都是一位老师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让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4]又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更不利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第三,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应与时代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最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思想政治老师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平等的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长,一个思想政治老师往往要带一百多个学生,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和实践的学生极少。

3.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增加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比例。首先,要让学生和老师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各尽其责老师对学生负责,学生对自己负责,制定硬性的评估指标,激发老师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5]其次,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使思想政治知识能够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老师要多注重出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使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正常发展。首先,学校领导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其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重要性。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成立领导小组,使每个成员各尽其责,指导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工作,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效的开展。其次,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活动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6]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最后,建立严明的考核制度,以强制的手段激发学生和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投入,把老师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成果作为月末绩效考核,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成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核。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大思政实践教学的投资,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首先,学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经济投入,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支持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老师。学校要定期对思想政治课老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环境。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54-03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国内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情况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效性较差,尤其是在教学管理、课程内容、教育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务必要转变观念,寻找多种解决途径,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入正轨,使其在高等教育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到多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促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这种集多种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课程训练,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现以生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

“以生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体与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实践教学能够借助社会实践调查、社会参与、体验与参观访问等途径,来提高在校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在校学生的良好个性。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让现代大学生客观运用客观原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自我探索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顺应核心教育思想的客观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传统角色,唤起教师服务意识,使教师成为现代教育的组织策划者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地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实现多向交流,进而激发自身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主动去探究,通过长久的模式化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增强,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巩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成果的推动力量

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思政课“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的不足,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死板的状况,不再是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直观判断,而是将生动的图像与事实直接呈现给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果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来独立分析、思考问题,进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观点,促进自身从被动接受理论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这一过程让学生巩固和增长了知识,能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

一般而言,学校的课堂实践教学要比社会实践教学更加容易,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涉及到场地、协调、培训、时间安排、考评等因素,再加上社会实践教学长期性、定期性等特征,因此只有制定完善的计划才能够有效地开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落实不到位、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

(二)部分学校组织管理工作不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通常班额较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个别环节相对管理松散,实践教学缺少标准性、规范性。另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缺乏相关教学部门的密切配合。

(三)对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缺乏深入探索

国内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的深入探索,部分院校对实践教学采取过于分散的组织模式,使得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复杂、难度大。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学成果并不明显。学校没有划分各个年级层,也无法针对具体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应当顺应现代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转变观念,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务必让院校管理层、教师队伍以及学生群体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加深思想认识,努力克服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相脱节的问题。这不只是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针对性的客观目标,也是有效提高课程实效性的必要手段。

(二)转变教学思想,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管理模式方面,需要确定课题学时与学分的有效、合理分配,构建有效实施内容体系、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教学成果评价引导体系、案例教学体系、实训基地等,进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这是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遵循的重要教学规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务必要将“突出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统一,创建全方位的实践教育体系”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课题。要努力探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相统一的实践教育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结合来形成适应学生实际发展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三)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第一,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高职院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农村地区进行参观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等,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课堂中所学的理论内容;教师围绕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诸多时事问题来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丰富拓展实践教学形式与范围。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与思政课相关的教学电影、纪录片等,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情操。如笔者定期会为学生放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风声》、《秋喜》等影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社会热点问题的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实事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学校还可以组织摄影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元的教学内容。

第三,实施素质拓展调研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围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内容,组织学生开展项目调研活动,撰写实践调研报告,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出面与地区企业联系,建立较为固定的实践基地,并给予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

(四)争取保障条件,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化发展

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费时、花钱而无实用价值”,甚至认为忽略实践教学可谓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进而导致实践教学外部保障条件欠缺或者不完善,严重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管理层的科学、正确管理,能够使学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激发学校的重视程度,从而促使其投入更多资源。实践教育者务必要树立起自身的“品牌观念”,借助实践教学成果激发学校管理部门加大和落实投入,以物质保障条件促进教学成效,以教学成效促进物质保障条件改善。

(五)整合教学资源,凸显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化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理念,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这也是发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部分教育者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过程中,既不去考虑如何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合理利用,也不会对这些资源进行着力保护,因此让资源处于一种混乱无章的状态。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施者与管理者要树立全局、系统的观念,充分利用、整合教育资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完善与打造全新的实践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文学接受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4(11):19.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6):5-8.

篇4

【关键词】过程论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023-03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年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过程依然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想真正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科学解读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内在诉求和现实境遇的基础之上,科学探求其实践教学过程的特点,不断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创新。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备了前提,因为作为系统的构成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过程论思想认为,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活动阶段、活动环节,而且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围绕一定的活动主题,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互动式进行的建构性实践活动,是教育要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就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意识活动的基础之上,教育者所进行的根据事先编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设教育情境、择用相应教育方法,向受教育者传递教育内容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系统,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就是教育过程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诸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效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因此,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践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性。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关系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实现。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以育人为目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那么这一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教育者施教的实践活动过程、受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受教育者受教的实践活动过程。这四个子过程的依次开展,构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因此,实践教学过程的发展性首先体现在教育者也即实践育人队伍的发展性上。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具有实践育人的职责,因此各高校都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培养高校教师成为具有丰富实践育人经验的专门人才,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这是一个发展性、动态性的实践活动过程。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即大学生的实践效用具有发展性。高校大学生是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思想、精神、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引导,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多进行正面激励和影响,最终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最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性体现在实践育人机制构建的可持续发展上,也就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客体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途径,创造有利的实践育人环境,对实践活动中的参与要素进行调节,最终达到各要素优化配置的目的。在实现实践教学育人的目的基础之上,必须促使实践活动机制本身不断优化,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而达到实践育人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二)情境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要以教育环境、教育情境作为基础和依托,也就是包含实践参与者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过程。一方面,实践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的情境性主要表现为教育者对实践活动过程,对实践活动目的和实践活动内容所展示、所蕴涵的理想和信念,对实践育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而产生的对实践教学的兴趣性和参与性,对实践主体大学生的爱护、尊重等友好态度,既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力量又是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喻含意义具有意义充实及意义放大作用,关键在于实践育人的主体大学生本身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认同和强烈的参与欲望。因此,应倡导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为契机和依托,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

(三)系统性。系统性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实践育人的效用。系统论创始人美国科学家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校内、校外和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都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应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环节,优化实践活动的各要素,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面素质育人的实践教学联动目标。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境遇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割裂教学过程整体性,实践教学碎片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实中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上,高校领导关注点存在偏差,认为思政课并非专业主干课程而有所忽略,在教师人员配置、资金投入、课时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只能采用看电影、开座谈会等简单形式,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流于形式,割裂实践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同时上级思政课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明确的指导和统一的实施标准,每年例行的思政课队伍建设及教学成果检查评估,力度不够,缺乏指导和统一的实施标准,以评促建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实践教学碎片化。

(二)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教学片面化。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进而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感兴趣,实践教学组织开展困难。随着高校多年持续的扩招,多数院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学生对思政课简单枯燥的实践形式不感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组织和效果。同时由于高校实践活动的思政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经验,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也往往力不从心,实践教学片面化,效果不理想。

(三)实践教学过程衔接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化。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要主客体双方共同参与,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进而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想目标。但现实中某些学校在实践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仅局限于在校内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校外也仅限为数不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供开展,但由于组织、交通安全、资金及基地接待能力等问题,实践教学过程衔接不明确,没有构建全过程育人的联动机制,实际上也很难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实践教学课时及全员参与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组织观看爱国影片、选派部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一形式。

(四)内容与形式脱节,实践教学效果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都是围绕培育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而展开,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但现实中部分高校过度强调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忽视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基地的建设,进而无法组织思政课授课年级所有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破坏,进而未达到实践育人的目标。

三、过程论视角下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过程论思想重视育人过程情境化和育人目的的发展性,这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工作路径和目标是高度契合的。基于此,本文以实践教学过程育人为载体,将实践教学效果的育人、培养道德践行能力作为最终目的,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4E―2U”新模式,包含保障机制的联动构建、环节过程的优化配置、活动载体的方法创新、综合能力的全面拓展四个要素(“elements”)模式和反馈、反哺两个控制单元(“2Units”),进而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一)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模式分析。可从基础点、立足点、突破点、落实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1.基础点:保障机制的联动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实践育人工作联动保障机制的构建。一是高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担负在实践中育人的责任。在高校现有的条件下,争取在增加投入、加大重视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合理规划,节约成本,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思政理论指导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目标。二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育人。高校大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所呈现的兴趣点是不同的。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规划和制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实践活动方案,实践工作的环节设计和方法措施,区别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进行实践育人。例如,可以以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三下乡”、社区服务、学雷锋等活动及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2.立足点:环节过程的优化配置。高校应在大学生学业的基础之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加大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思政课实践育人队伍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加强实践活动机制建设,形成各部门、各实践活动参与者携手育人的实践教学新机制。四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方案的落实。五是建立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和评价评估机制,确保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篇5

目前中国大学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教育内容抽象。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教育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对实用性技能的学习,而对塑造大学生身心和思想观念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不重视;并且由于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时代的发展,信息的来源更加广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主流;再加上某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懈怠,教研能力和教学工作不到位;学生更是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没有用的课。种种的这些,都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存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长效机制的合理构建和发展。

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中的问题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学理念不科学和没有正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1 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学方法不当,是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单一,在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没有实施具体而精准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老师照本宣科,整个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而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模式老套,采用简单的带学生外出参观,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然后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方式。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而且因为缺乏学校、老师的监管而导致这种实践方式空有外壳,徒有虚名。

2 教学理念不科学

理念是行动施行的重要动力因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中,理念的不到位,也是导致阻碍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形成的重要因素。首先表现的就是学校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轻视。由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社会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为主,所以往往会忽视学生思想的培养,这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深度和效果离理想状态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学校经费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比例小,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很难形成;此外,由于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要程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履行指导、监督学生实践教学方面远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思维的老套,理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90后”学生和以前的中国大学生已经明显不同,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所求,二者没有同步发展,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构建的困难。

3 没有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二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中的角色不同,其承担的任务必然有所区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充当的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哪怕是在参观革命圣地、参加社会实践当中,学生虽然在行动上是亲历亲为,但在思想深处还停留在“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状态,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彰显出来,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教师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应当充当的是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主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课堂上,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而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应该正确的发挥—个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二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 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人世的成功,并成功的举办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前以及上世纪那种较为闭塞的社会氛围。中国的社会开放程度已经极大提高,当初把老外看作外星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和内容都大大超越了中国历史长河的任何时期。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正处于思想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很容易对他们造成影响;互联网的便捷与混乱,使学生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传统说教性质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使广大学生所信服。高职院校如果不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建立只能是一句空话。

2 学生存在实用主义思想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本身素质的原因,就决定了他们很难具有像重点院校高才生那种以国家为重的使命感。他们从入学之日起,实用主义思想就根深蒂固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从学校图书馆所借书目类别比例的调查和学校书店的各类图书销售额的调查之中我们就可以窥探一二,学生所购图书和所借图书大部分为教材辅导、证件考试、金融理财之类的较为实用的书目:一些文学类、历史类的书目占一定比例;而关于思想政治方面的却微乎其微。这其中就反映了学生对于思想方面和功利性、实用主义在学生心目当中所占比重的极大差距。

3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是学生从家步入社会的一个中转站,学校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态度和决策直接决定了其水平的高低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力。首先,学校高层相比较学生的思想实践教育来讲,更加重视学校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就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地位,没有不行,但是又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说是“聋子的耳朵”可能过于严重,但是状况不容乐观。其次是学校的具体部门,如教务处,财务处,主导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马列部(不同高校具体名称不一),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各个院系,他们对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建立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教务处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教学实践计划,应付了事;财务处往往在经费的问题上对实践教学设置障碍;主导实践教学的马列部也未从组织上切实做好准备,并在师资上提供强力支持;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的各个所属院系,对实践的意义、作用宣传和引导不到位。

三 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途径

1 改变教学方法,把握课堂主阵地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有效构建和长久运行,首要的、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对改变教学方法,把握住课堂的教学效果。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从枯燥的教学任务当中找出符合时代特点,符合教学任务要求,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进行引导教学。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潜移默化当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种政治教化,更是开拓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它可以把学生集合在一起,进行集中的疏导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建立要把握住这个主阵地,发挥好、利用好这个主阵地的作用。

2 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检查是很重要的,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想动态的把握和考量。比如教师可以在阶段性教学之后,针对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进行探讨,密切关注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并针对此调整教学计划,以达到纠正学生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对思想政治教学认同感的目的;除此之外,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想学生之所想,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诉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积极的支持。

3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导学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213-0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高一哲学常识中讲到人生价值时,学生对“张华救老人有无价值(意义)”存在不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认识到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仅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不能只看物质贡献的大小,忽视精神贡献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高二经济常识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带领学生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篇7

关键词:思政课;媒体化实践教学;教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96-01

一、思政课媒体化实践教学法的思路

人类思想与其交流工具是同步发展的,用什么样的交流工具(媒体),就会有相应的思想认识形式和内容。语言文字使我思想交流准确化、高效化、传承化;广播电视有视听化、大众化、统一化特性;演示技术有多媒化、直观化特点;网络信息有互动化、社交化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成为人们喜欢的思想交流的平台。媒体宣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媒体作为观念的世界对现实世界具有强大的生机作用,是我党宣传和发展理论的主要途径。媒体形式上是一种交流工具或技术,其本质上是人的生存方式与话语权的保证。开展媒体化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媒体能力,感受思政课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能自由表达思想。先进的思想需要媒体技能。联合国定义“功能型文盲”标准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和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口头文字的方式沟通、交流和表达思想,还要信息化、数字化和媒体化的方式来交流表达思想,实践证明,学生更喜欢用信息媒体的方式交流表达。09年沈阳工程学院思政部通过学生社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探索,开发了学习、组织和评价方法成熟的演讲、辩论和调研等实践活动;10年利用博客进行演讲、辩论、写作、调研等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媒体化实践教学有了初型;11年在教学班尝试人人演讲、人人辩论、人人写作、人人调研获得成功;12年将各类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或校园文化活动都以网络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评价,获得成功;13年为不占用日常理论教学时间,开发了实践教学网,网络演讲、网络辩论、远程答辩和网络调研系统完善;14年人人视频和人人媒体的实践教学方案试验成功,宣传从静态图文走向动态演示的全息媒体,学生与社会组织或个人普遍受益。

二、媒体化实践教学有五大特点

篇8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实践与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突显其独有的“职业性”。它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受教育的学生积极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让学生成为社会重要的人才,解决社会就业压力。学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在毕业之后,靠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走向社会,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接受社会的考验参加工作,甚至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这种远大的理想、艰苦奋斗的态度、良好的道德、强烈的责任感都是让人值得敬佩的职业精神,由此看来,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地位有多重要,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中职思想政治课必须把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其基础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敦促学生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教育是核心

中职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向学生传授了做人的目标、如何做人做事、在学会的同时学习了怎样去学,要遵守职业道德、坚持职业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目标,端正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态度,帮助这些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都能够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实践育人是本质

学校德育教育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督促学生体验、感悟生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实现自我价值判断和选择,提升自我情感态度,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人文关怀是体现

当前,思想政治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育效果不明显、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厌学等现象。这源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偏低。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行为习惯差,思想多变。中职生正处青春期,我行我素、意气用事,缺乏自制力,抗外界干扰能力差,经常出入网吧、娱乐场所等地,滋生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无视校纪校规,甚至会违法犯罪。二是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中职生的特殊性致其容易产生失败心理。家长和老师经常性的批评,加之自身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倍感前途渺茫,自卑心理严重,自尊心遭受打击,自信心不足,孤独自闭,缺乏交流,甚至对自己的家人、周围的朋友、社会的现象、学校的老师都出现叛逆的现象,抵抗情绪很激烈,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更为消息,只能“破罐子破摔”,白白浪费了在校的学习时间。学生主观上的抵触,不论教师如何竭尽全力进行教学,都缺乏效果,教学目的难以完成。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三是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难以接受新事物。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缺失,态度不端正,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小动作等现象频频发生,厌学情绪十分强烈,拒绝接受新事物。以上诸多因素要求我们教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阶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要求,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结合新的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最终求得完成教学任务。

1.端正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和新的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缺乏针对性,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对开展全方位教学很不利,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步。因此,教学开始阶段,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以新的思想来迎接每一次改革。通过完善文化知识、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个人修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自己的教学。坚持创新,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加强课堂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2.采用多元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高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①自主探究法。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让学生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灌输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各种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各个环节的研究过程,感性认识更加强烈。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到实践活动中去,不但考查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经教师的正确指导,将其加工改造,得到理性认识,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②因材施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因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一是采用兴趣教学法,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对案例质疑探索、调查研究、分析反馈、评价交流。师生双向互动,使教学对等。

3.整合教材内容。原有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国家规划教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理论知识和说教过多,不符合中职生群体特点,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因此,要从职业素质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性教学,删除有深难度的内容,增补实用性的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教材。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四门,新教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适合当代中职生使用。选修课有《职业健康与安全》、《心理健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元化的教材体系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整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我在实际教学中所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教材,内容符合学生,效果明显。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需要创新和探索,最终达到实际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篇9

(一)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关于人类知识来源和获取的争论为体验教育奠定哲学基础。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认为,靠经验获取的知识是不可信的,人类必须借助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认为,借助抽象逻辑推理获得的知识不符合人类的生活实践,凭借感性经验获得的知识才符合生活的逻辑。杜威充分认识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片面性,把教育和经验之间的联系作为参照物,认为人类知识的获取要凭感知体验,也就是“要在做中学习知识”,此后,体验教育的概念便被引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因此,杜威的“做中学”的感知体验哲学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为,体验作为人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主宰着人的情感世界,当人面临新情境时就会产生体验,从而引起身心活动的发展变化,产生新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生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我们在体验某一事物时,所有的心理过程同时运行、融合,所有获得的体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具体体验的事物被生命的整体所支持,所以,所有的心理生命都属于当前的直接体验。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体验能够使人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仿佛遮掩知识的帷幕一下子给拉开了,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①因此,心理学是构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石。

(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选择方式、人生价值观念等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活动的目的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如,有些人参加社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有些人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有些人是为了公益事业,有些人是为了获得名誉声望。这些因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价值尺度、思维模式、终极关怀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来讲: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由泛政治化转向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上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是对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的理性关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从宏观目标转向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生存诉求和成长需要,与解决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就业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些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操作系统的调整与变革。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坚持以强硬的政治“灌输”和抽象的理论“说教”为主,以社会化的标准、统一来衡量学生的道德品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价值标准、行为选择的巨大变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解决现实社会矛盾时几乎趋于苍白。同时,理论在回应现实问题时呈现出的钝性与乏力,导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和逆反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向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了它的研究历程。特别是2005年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马列主义一级学科,这极大地鼓舞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经过20多年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一批具有科学内涵的教育形式。如,大学生素质拓展、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互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些教育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快和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过多地体现了教育者的主导性,受教育者从源头参与教育管理的理念还只是流于形式,即只注重“如何教育”、“为何教育”,却忽视了“教育什么”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科学化的学科体系,在其内容的设定上必须具有两个合理性向度:一是形式合理性,二是实质合理性。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之中,让大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教育过程,把现实生活场景、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未来的人生希望结合起来。可见,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两个特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的实际特点制约,针对性由受教育者的思想现状所决定。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他们深入社会生活,有所经历、有所碰撞、有所体悟,从而内化自己的思想,最后转变为外在的行为。

二、构建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强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直面真实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让大学生有所经历、有所领悟,从而促进大学生的道德信念与品德行为的内化与外化。因此,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要植根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自然情境之中。

(一)情景模拟体验模式

这种体验模式是指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种与教育要求相一致的情境,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潜移默化地获得体验。如:加强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体验生活的美好,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创设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原告、被告、法官、律师、证人等,亲身感受审判的全过程,在情景体验中优化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组织专题班会,让学生自我介绍和相互评价,通过自我介绍、与他人比较、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的品质状况与道德水准,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生理状况、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权利与义务等,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综合能力有目标地寻求今后发展之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的探索,从而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情景模拟体验模式以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动氛围为教育载体,使每个大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个大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的展现与发挥。

(二)人际关系体验模式

它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融入社会角色,参与集体生活项目,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特点,再通过相互交流,感悟人际关系,确立同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体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感性个体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世界之中,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关系世界发生融通性领悟”。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关系体验,对人际关系的融通性领悟往往被人际关系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等狭隘的观念所遮蔽,往往根据“我要不要”、“我喜欢不喜欢”等原则处理人际关系,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团队之中,这很容易形成自私、独断、攻击、报复等扭曲的性格。复旦大学校园投毒案充分说明人际关系体验的重要性。因为与室友关系不融洽,就采取了极端残忍的手段剥夺了他人的生命,彻底背离了人类的生命伦理道德。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体验中学会处理好与父母、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具体的体验视界中,能从不同的角色出发看问题。如,当错事发生时,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过错,不把过错都归结到客观原因,不能总是试图把责任推卸掉,要学会说“这是我的错”;其次要学会宽容,宽容别人的不理解,宽容别人的缺点,同时也宽容自己的一些力不能及;再者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重视和在乎别人;最后要做到换位思考,学会异地而处,学会把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吻合起来,也能让对方觉得你是对的,引导对方跟自己达成一致意见。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地体验人际关系,掌握与人相处的技能、原则和方法,将来在职场生涯中就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上级的关系,达到“我在世界中,世界也在我之中”的互惠共生的境界。

(三)社会实践体验模式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95―01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它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辑排版的,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而“单元整组教学”这一思想的运用,可以达到使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知识相融合的目标。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联系人教版语文教材知识,探究“单元整组教学”应用的形式,希望同行指教。

一、重视对单元整体性的设计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点体现在教学单元的编排具有整合化的特征,而“单元整组”教学的宗旨是教师通过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达到强化语文课文知识关联性的目标,同时实施拓展性的教学手段。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单元教学内容视为教学的起始点,在整体单元主题内的共同点、知识点、思考点等课程要素的配合下,运用“同理可证”的教学原理,达到主题性的教学目标,最后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使本单元语文课文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而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目标,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巧妙地将《乡下人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整合在一起。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下d与乡村生活有关的资料,例如乡下人喜迎春节的图片、春耕秋收的农田忙碌景象图片,继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资料,你对乡村生活有了怎样的体验?”此时教师发现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的兴致是极为浓烈的,他们通过交流,总结了淳朴、乐观、勤奋等词汇。最后,教师回归课本知识,小学生又新学会了“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由此可见,单元整组教学思想引领的语文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成效是非常不错的。

二、采用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升华情感体验

“课标”中提出如下观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知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产生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组设计之时,应该紧紧把握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或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语文教师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以及《火烧云》四篇课文的教学中心思想进行梳理,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此时语文教师应用单元整组的教学思想,总结本单元的教学主旨――热爱自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一定要紧扣主题,使其根植于课文中,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健康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 对课程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

“学而不思则罔”,阐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反思与回顾存在的重要意义,“整体回顾 ”教学环节的启用一般是在“语文园地”模板的辅助下,学生总结学习本单元语文知识的规律,同时强化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整体回顾 ”的过程就是小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展示学习成效的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一”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以“家乡景物”为主题的小组交流活动,那么小学生在对家乡景物特色进行描述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萌生了对家乡热爱的情怀。此外,“语文园地”中设有的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等框架中存在一些名言警句等内容,那么小学生在对本单元某篇课文进行学习之时就可以参照这类资料,达到充实自身语文文化底蕴的学习目标,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的培养与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