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08 16:1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保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环保管理

篇1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问题;原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快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实现国家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要求,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已成为我国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已有不少研究,一些学者梳理了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针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1]有学者认为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问题,[2]但也有学者认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态退化、乡镇企业污染等环境问题。[3]许多学者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何隆德(2014)认为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战略、建立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坚持依法依规治理环境、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生态化、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等成功做法;[4]谢枝丽、宋长英(2014)则提出环保管理的关键是要强化政府的参与和干预;[5]马源春、高广阔(2015)认为改革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要在构建生态环保预测机制、经济惩罚机制、综合评价应用机制以及“无悔”的环保政策等方面作出努力。[6]也有学者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视角提出从行政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保管理。[7]不难看出,学者们从生态环保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度建设、政府职能等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的一些生态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进行深入调查,对我国环保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原因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更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环保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环保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立的环保管理新常态,仍有较大差距,深度推进我国环保管理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价值激励严重不足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作为“理性经济人”,有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追求,同时做出最大努力。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重发展,轻环保”,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投入偏少,一些生态主体功能区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经济牺牲,其生态收益与经济发展损失不匹配,以致地方政府对环保管理存在价值激励严重不足,出现环保政策偏差。一是生态补偿不足。2015年,中央政府对省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为17元,例如,湖南省江华县生态公益林的补助才每亩每年15元,这个标准低于公益林的管护成本(约每亩每年35元)。二是权责不对等。法律法规没有对中央和地方事权进行清晰界定、划分,地方政府肩负有环保管理的职责,但缺乏提升环保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与之相匹配的财力。

(二)环境执法能力不足

一是环保管理职能分散。环保职能分散在环保、土地、农牧、矿产、林业、水利、交通、国土、农业管理、海洋、港务和渔政等近40个部门,执法主体林立、责权分散、效率低下。二是环保机构不健全。例如,截止2014年,湖南省乡镇级设有环保机构842个,但大部分无法正常运转,大部分乡镇政府仍没有环保管理机构,缺少专职环保人员。三是环保经费短缺。由于排污费的足额征收很难到位,基层环境监管部门的业务资金大大减少,且难以保证办案资金来源。一些县市地方财政困难,无法满足环保机构的业务经费需求,用于环境监管工作的经费更是寥寥无几,许多环保局依靠大量征收污染费解决办公费用。四是环保执法人员不足。以湖南省环保系统为例,按照国家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要求,中部省份省级环境监察人员应当达到40人、环境监测人员应当达到100人,而2013年底湖南省环境监察总队与应急中心合署办公,在岗才29人,目前执法人数少、任务重、执法难、难执法,极大影响了监管、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公众环保监督缺位

一是公众无法获取准确环保信息。政府、企业对环保信息的公开率不高,公众难以获取真实有效的环保管理信息。二是公众缺少合法参与途径。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环保公众参与的条例或其他形式的法规,公众参与环保监管,缺乏规范化、制度化途径。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公众无从知道该用何种方式参与,更难以把握采取什么样的参与方式最合理、最合法,公众在环境监督中被边缘化。三是社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环保社会组织没有完全独立,资金来源对政府有依赖,在表达意见的过程中没有独立的话语权,对政府环保权力的制约大打折扣。

二引致环保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环保管理深度推进面临瓶颈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先发展后治理”观念作祟

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关系时,地方政府往往把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视为解决当地经济社会问题的不二选择。对湖南的一些县市调研发现,一些县市在实际做法中仍将干部绩效考核与GDP挂钩,刺激地方官员为促使所辖地域经济增长最大化不断寻找机会。一些县市为能引进项目落户,放松环保要求,甚至以招商引资为名简化程序、减少环保考核权重等形式干预当地环保监管。

(二)部门之间利益掣制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部门趋利现象明显,“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对本部门有利可图的互相争夺,无利可图的往往没人愿意负责,互相扯皮推诿。环保各项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不仅难以形成资金集中使用和严格监管的合力,反而加剧了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造成环保管理的“公地悲剧”。

(三)环保管理政策滞后

污染防治政策文件不够具体明确,一些必要的条款处于空白状态。污染防治的立法政策软弱,缺乏强制性和引导性。环境收费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环境违法处罚标准明显过低,无法对环境污染起到震慑作用。

(四)环保监督机制虚化

上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和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之间主要是行政业务指导关系,部门的财政权也由地方政府掌管,为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提供了土壤,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拦路虎”。公众参与环保缺乏有效协调机制,遇到具体环境问题,公众无从知道该用何种方式参与,难以把握采取什么样的参与方式最合理、最合法,公众在环境监督中被边缘化。

三破解我国环保管理体制问题的对策

破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问题是一项长期艰难的挑战,只有构建起政府、管理部门、市场与公众等“四位一体”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实现“四个增强”,才能有效解决环保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增强参与主体环保管理的积极性,健全利益共享与成本分担机制

一是创新生态保护财政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出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由属地政府负主责、省政府明确一个对口部门为主指导督办、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的多方协同机制,对做出重大环境贡献的县市乡进行适当的奖励,省市不再考核其生产总值。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生态文明示范点建设管理制度等。二是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制度。对具有明确的保护者与受益者的领域(区域),在生态重点区域设立碳排放交易所,推动横向碳排放以及在交界省份之间实施碳排放权、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还可以通过共建生态园区、在电价、水价中征收生态补偿基金等形式来实现,实施各类排污指标的有偿使用和交易。三是探索推进生态产品金融化。进行生态旅游项目经营权、林权等优质运营性资产抵押、收费权融资等,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直接融资。依托生态资源的市场资产定价,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二)增强环保管理体系协调性,推动横向环保职能整合与事权划分

一是实现环保管理主体多元化。环境管理的主体由单纯依赖政府管理发展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共同参与,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监管体系,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将全国所有排污单位的监管在中央、省、市、县四级环保部门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级执法检查的层级责任、执法检查频次及程序,对全省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有计划、全覆盖、规范化”的环境执法检查。二是实现环保管理决策多元化。明确各职能部门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责任范围,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协调机构,加强统一监管。加强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住建等职能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议设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实现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信息互换互通,形成议事会商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开展联合执法。三是探索建立区域共治的联动执法机制。针对省级行政边界区域权属复杂、监管薄弱等特点,建立边界相邻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建立区域监测网络和应急响应体系。

(三)增强环保管理执行力,加强环保执法能力与设施平台建设

要按照“控总量,优结构”的思路,调整机构编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调剂,逐步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与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是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构。构建中央、省、县、乡(镇)四级环境执法监管网络,确保每一个乡镇有环保机构,提高执法装备水平。二是充实各级执法队伍。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提升管理者知识结构。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充实环境监管力量,配备专业环保人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专设水资源法警、森林资源法警,培育和引进一批节能和环保监测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加强环保设施平台建设。加强污染物排放等监测网络、预报预警、应急管理等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支持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四)增强环保管理监督力,推进环保信息公开法制化与规范化

一是整合各部门环境监测和信息网络。建立统一服务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环境监测和信息网络平台。二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加快制定出台《环境信息公开实施方案》,建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政府在制定重大环境法规政策、土地规划、城市规划时,以及批准建设项目之前,应依法公开相关信息。对排污量超过一定标准、环境风险大的企业,强制其公开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信息。对涉及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质量监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企业污染物排放等信息以及环境状况、重要政策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要及时公开,主动向社会通报。三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途径。建立环境保护“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重大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环保微信工作体系。四是培育、规范环保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环保决策,鼓励和支持其参与重大环境决策,对政府环保工作进行监督等。

作者:范东君 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绿色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团队

参考文献

[1]张永亮,俞海.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方向:国际社会的观察和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15(1):43-47.

[2]胡海兰,安和平.贵州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7-51.

[3]肖金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区域经济评论,2014(5):124-126.

[4]何隆德.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及经验借鉴[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8-52.

[5]谢枝丽,宋长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政府干预手段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6.

篇2

我师自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完成了许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师完成了15座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完成了7条干渠近100km的防渗改建工程,完成了140万亩的节水滴灌工作,完成了10个团场的人饮安全供水工作。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发展七师经济,保障团场农业灌溉取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规模较大,线长点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二、水利建设对生态产生的主要影响

柳沟水库是第七师最大的一座平原水库,库容1.02亿m3,坝线长8.8km。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2003年7月开始进行除险加固工作,主要建设内容为坝体培厚加高、坝前防浪护坡、坝后滤水以及坝后排渠等。施工划分为四个标段分别有四家企业进行施工。四家施工单位均在各自标段的坝后建立项目部,通过环库路和各自的施工道路与青北公路相连,生活和生产用水均为地下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土方填筑和混凝土浇筑。土方填筑采用的工艺为挖、装、运、平、碾,采用双桥车拉运,推土机平,振动碾碾压,土场位置在青北公路以东,长度8km,宽度1km,取土深度1.0m~1.5m。混凝土浇筑采用现场搅拌,自卸汽车水平运输,溜槽下泻,振动棒振捣的方式进行。对生态主要影响有三点。

(1)取土场,土场面积8km2,土场分布着梭梭材和红柳等灌木,也有黄羊和野兔分布,由于土场位于水库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取土深度较浅,导致取土面积较大;

(2)库内,由于要施工坝前混凝土,水库水位放到了死水位,水库中野生和放养的鱼类被几乎全部捕捞,对水库内的渔业资源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3)施工营地,由于高峰期施工人员达到1,000人,施工营地占地面积较大,产生的“三废”较多。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为生活及生产废水,机械和生活排放的废气,生活垃圾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居民和学校的影响。环境敏感点在水库的东面,是柳沟水管所所部驻地,周围有近300名居民,有一座小学。

三、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工地环保体系

成立柳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各参建单位工地负责人组成。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一名专职的管理安全和环境的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本工程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负责,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卫生和环保的大检查,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四家施工企业的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在施工前确定环保目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项目部和个人,形成企业环境自己抓和工地领导小组监督的良好氛围。

2.在建设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保护水质

安排专人对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清理,严禁在水库和渠道内清洗含油物资,包括洗车和清洗油泵等。根据本工程特点,生产污水主要来源于砼拌和站。拌和站的一般是在地上开挖蓄水池,池低采用塑膜防渗,水车抽取渠道的水或在拌和站附近打井抽取地下水两种方式取得搅拌用水。污水的产生在于清洗搅拌筒和砼拉运车的漏浆。在搅拌站必须设置污水处理池,等污水中水泥等杂质沉淀之后,污水从污水池上部流入排水沟排除,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一次污水池,将废物拉到天埋场进行处理。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与餐橱、洗簌用水以及厕所污水。要求施工营地必须采取硬化处理,等施工结束后在予以拆除。在场地设置排水沟和经硬化的设置水沟塞、挡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通过排水沟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坝后排渠,通过排渠系统,最终排入奎屯河中。对厕所的粪池要求硬化,定期清理,保持厕所整洁是工地上一项特别重要的检查项目。厕所废水拉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工地文明食堂评比活动,食堂的卫生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都是重要的检查内容。

(2)保护空气质量

本工程大气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搅拌站的面源污染和施工点的点源污染以及施工机械尾气等方面,保护对象为所部居民区。水泥要求覆盖,四周洒水,保证水泥粉尘不随风扬起。严禁施工营地焚烧多烟柴火,经常对施工车辆进行检修,排气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在工地上施工。

(3)固体废物处理

生活垃圾主要为施工人员的餐橱垃圾。本工程共有施工队22个,每一个单独开火做饭。在工程开始前,我单位成立了一个垃圾回收队,由两人组成,一辆垃圾运输车,安排四个施工单位为每个施工队配备垃圾桶。每天上午工地垃圾回收队的两名同志到各个施工队去收集生活垃圾,运至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倾倒处理,每当垃圾积累一定程度,由业主安排车辆进行卫生填埋,所需经费由四家施工单位分摊。垃圾填埋厂由业主委托设计院进行专门设计,在填埋场底部铺设50丝塑膜,设置渗滤液导排系统,以免污染地下水。在生活垃圾填埋场附近是生产垃圾填埋场,由施工单位自己进行清理和掩埋。

(4)噪声控制

施工噪声源主要有:运输汽车、挖掘机、拌合系统、推土机、震动碾等机械和施工人员产生的噪音。其中离居民区和学校2km范围内的驻扎着一个施工单位,且主要的物资运输通道—青北公路穿过居民区。居民区的居民大多是水库管理的职工。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晚上12点—早上8点第一标段停止土方工程施工,并且在青北公路经过居民区的两侧架设声障,所有车辆在经过居民区时一律限速40km/h,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平时,注重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以减少运动时的噪声,加强道路的维护,保持路面平整。

(5)水土保持工作

水利侵蚀的重点在取土场和施工坝体,风力侵蚀主要在取土场。由于本工程取土场面积大,取土深度浅,遇见降雨和大风天气,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在取土场每个施工单位必须配置一辆推土机,对已经取土的土场进行整平,保证随取随平。每个施工单位对土场进行排水系统施工,每当大雨过后,能够保证土方含水量快速下降达到设计标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力的减少由于降雨而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在施工大坝上,遇到下大雨,必须将没有碾压的段落进行覆盖,采取覆盖措施,一是为了保证土方施工的质量,二也有利于水土的保持工作。

(6)在工程开工的时候

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嫣然小猪”为你整理了这篇生态环境局关于施工扰民的调查处理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

市民来电反映:“攀商首苑凌晨4:30就开始施工,晚上22:00以后还在施工,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请处理,谢谢。”

二、调查情况

2021年1月27日晚22时,我局工作人员对投诉人反映的攀商首院进行检查。经查,现场发现人员活动迹象,未发现夜间施工的情况。经向项目负责人了解得知,目前该工地处于放假期间,多数工人已经撤离,现工地上仅进行门窗安装、地板铺设、楼层瓷砖等装修工作。投诉人反映的凌晨4:30就开始施工,可能是由于炳三区道路交通管制,货车提前进场卸货时产生的噪声。

三、处理情况

我局将加大对该区域的巡查力度,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篇4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同时还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近年来,我们在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中,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

1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1.1成立“行、企、校联合专业指导委员会”

依托龙江森工职教集团,与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环境监测站、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台等单位为代表的主要生态保护部门合作,成立“行、企、校联合专业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组织生产实习。校企合作各成员除开展上述任务外,还要共同进行专业核心的课程开发,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材,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专业教学团队和人才资源等内容。学校完成技能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企业完成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教学和管理。

1.2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1.2.1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与沟通机制

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明确院属部门、系部职责,并明确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评价,对工作效果进行约束与激励。校企合作过程也是沟通的过程,建立沟通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1.2.2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机制

企业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就业教育。一是针对需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设置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结合企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逐步实现以需定产,量身订做。二是建立科学实用的项目式课程教学体系。为适应校企合作育人,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项目式课程教学体系。

1.2.3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建立教师培养选拔、考核激励机制,教师轮流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使其通过教学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项目开发等成为懂生产、能开发、善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1.2.4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管理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学生约束与激励机制,出台《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办法》,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对培养对象进行严格的选拔,在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与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

2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的特点,按照“课内实践生产性实训综合性模拟操作岗前实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路,目前已经建成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训室、森林资源保护实训室、纯净水生产实训室等9个,配有各种实验、实训设备百余台套,使用面积约1000平米,形成了具有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

在原有实践教学条件基础上,通过新建、扩建和改建,建成了在同类院校中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环境保护实训基地,新扩建见表2-1。

目前,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训室、森林资源保护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环境化学与分析、水污染控制一体化实训室、大气污染控制一体化实训区、环境信息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纯净水生产实训室等9个,其中,纯净水生产实训室2011年建成,主要仪器设备:大型纯水实验装置(哈工大生产)、实验室专用超纯水机、双级反渗透、大桶水罐装线等设备。按照纯净水生产要求建设实训室,建成全自动桶装纯净水生产线,真实在现纯净水生产情境。以纯净水生产实训室为依托,集实训、生产经营于一体。实训过程中所生产出的水经国土资源部哈尔滨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分析批号:2012C25)检测,完全符合纯净水标准。目前,纯净水生产实训室现已投入使用,学院办公系统开始使用该纯净水,良好的水质得到了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

3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扩充和完善

学院先后与哈尔滨北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格瑞尼科技有限公司、龙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垃圾发电厂等十余家优秀单位建立了具有教学、技能鉴定、学生就业、教师挂职锻炼等功能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和设备、技术力量的优势条件,与校内实训基地优势互补、开放共享。

绿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哈市知名环保行业,与该公司共同建立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实训基地,采用轮换教学的形式,分批分拨的派送学生到真实工作环境中参与实际工作,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早日使学生熟悉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是我省生态建设的主体,森工总局环境监测站是以生态环境监测为主的专业机构,与我院同属森工总局。发挥行业优势,整合双方资源,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建生态环境监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平台。承接森工环境监测站的部分工作项目,例如,生态环境保护、林区生态环境资料调查、林区水质分析等工作。在教师、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完成项目内容,在工作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生产性实训。

3.1整合现有校外实训基地

对现有13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整合,根据各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别建立认识型、体验型、生产(顶岗)型实习基地。如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是北方第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均由政府负责,属国营企业,其工艺、设备先进,但用人制度很严格,可确定为认识型和体验型实训基地;哈尔滨市北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以建设和运行为主,属民营企业,用人制度相对灵活,可确定为生产(顶岗)型实习基地。

3.2开发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我省环保事业发展很快,市场也日趋成熟,环保企业不断壮大。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继续开发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如哈尔滨格瑞尼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室内环境治理为主的企业,具有较雄厚的实力,行业内知名度很高,市场份额也很大,以技术、设备与其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新的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通过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规范了教师、学生行为,并将职业素质、安全意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操作规程和设备保养等知识,融入到各“制度”或指导书中,师生责任明确,有章可循,管理有序。2012年,专业申报了环境保护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4建设一支理实备、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到国内外高职教育机构和企业考察学习,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熟悉环保类行业工艺技术发展情况。通过建设,教学团队90%以上的专任教师参与了科研、教研、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工作,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企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师资团队,其中,高级职称6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5人,在读硕士1人。利用丰富的兼职教师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制定相应的师资培养措施,是实现“工程师教师化,教师工程师化”的关键。团队成员积极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教育厅、省森工总局项目等科研教研项目数十项,其中《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为森工总局教育科学规划在研课题,共20余篇,出版教材10余本。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U6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3-0067-01

虽然我国部分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相对于我国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而言,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节水用水意识,致使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还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做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1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是将大量的水体集中水库中,从而使水位升高、水压增大,过大的水压会对周边的地壳产生影响,从而出现相应的地质问题,严重还会引发地震。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导致整个库区被淹没,从而直接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影响生物的生存,影响鱼类的繁殖等。当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会对周边地区的自然气候规律产生影响,由于大量水体的集中,会使该地区的温度和湿度出现一定的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会对下游河道的流量产生影响。如水库存蓄洪水时,也会存蓄非汛期的基流,从而对下游河道水位产生影响,甚至致使其出现断流的现象。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还会导致下游湖泊易于涸,以及对水产养殖业和航运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当水库蓄水后,输水渠量侧的水分会渗透地下,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致使周边土地出现盐碱化或沼泽化等问题。

2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般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短时间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但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效益。而且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其能够发挥水利灌溉、防洪排涝等作用,即起到减少自然灾害的作用,使人们生活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相对于水利工程起到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比其他工程都较低,且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通过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如进行跨流域调水,可以很好的解决相应地域的水资源危机问题。我国宏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明显改善了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3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保证其健全性。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师要注重对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的勘察,并对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作出详细的评估。水利工程设计师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并利用相应的措施,减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健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需要包括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评估,保证水利工程既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发展,又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并能够推动其自动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全面考虑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而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3.2加强水利工程的选址和建设规划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相应的河流流域出现一定的变化,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时,需要注重对河流的规划和评估,确保满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选址工作极为重要,虽然水利工程建设或多或少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需要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地域,同时需要注重移民率的降低。榱搜窈侠淼乃利工程建设地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初期就做好建设规划工作,并对相应的地址进行评估和估计,从而选择影响最小、最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地址。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同时对于提升经济、人文方面的实力同样起着巨大作用。以深圳的环保体制改革创新为例,要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据此,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则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统管未落实

我国的环保管理体制中存在较为常见的问题,便在于相关管理部门的统管工作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工业生产模式也为环保工作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相关部门都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总的说来,环保形势依然不容懈怠。其中,关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的便在于领导机关的统管实施方面。要实现“上行下效”的环保工作浪潮,使管理工作不单单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而要通过上下一心的协调管理,完成环保管理工作的重任。

(二)立法体系不完善

环境恶化问题虽然来势猛烈,但我国大多数人民群众还是在近些年来才建立起关于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又因现代化、科技化的工业发展历程较短的原因,所以关于环境保护这方面的各项立法也并不完善,仍旧存在大量法律法规未涉及、未规范的方面,或是依然有一些不合乎实际的法律内容。这些“漏洞”也为环境破坏者们提供了“可趁之机”。

(三)环保部门缺乏独立性

在环保部门进行日常管理的工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与其他部门之间相互重叠或形成管理“缺口”的情况发生。环保部门中无论是环境保护的行政区划的管理部门还是环境资源管理等其他部门,都是按照土地、林业、矿产等相关要素设置的管理模式。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却时常出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协调不到位、实际管理部门缺乏管理能力以及部门内部之间的利益纷争等问题。所以,环保部门因为缺乏独立性而造成部门内部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牵扯,也为环保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形成环境管理体制立法体系

根据上述环境管理工作施行过程中涌现出的问题,据此,要完成环境保护的体制改革,首先便要建立健全环保相关的立法体系,并在加强立法的基础的同时,以丰富管理规范的方式作为法律补充。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的“三同时”的管理办法为例,该项管理办法不仅立足实际,全面分析了深圳市环保管理工作重要监察方面,同时对于工程方案的施工设计、资格审查、检查申报、跟踪监察、后期管理等内容都进行了细致的规范设置。

(二)消除不合理的机构设置模式

要保障各项环保工作处于高效、优质的运行状态中,那么加快步伐,消除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则显得极为重要。无论是机构冗杂所造成的环保部门工作时的互相推诿,还是因设置不合实际,给管理工作带来阻滞的设置机构,都应得到消除。深圳市立足实际,便在此项内容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推进了简政放权工作的进一步实现,将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和排污许可合并,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提高了审批的效率。通过对运行机制与管理机构能力的建设,也为环保工作的圆满实现铺平了道路。

(三)扩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环保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政令不行”的情况,有些企业或单位机构在环保部门作出决定后,仍旧“我行我素”,使得环保整治成了“一纸空文”,让环保部门失去了警示效用,因此,加强环保部门的独立性与扩大管理职权,对于环保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三、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实行环保系统的垂直管理

环保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国家环保工作不断向前迈进开辟了捷径。要实现体制内容的创新,首先要从环保系统的垂直管理着手。举例来说,深圳市荣获了关于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的“绿坐标”大奖,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中努力探索环境监测体制改革与垂直改革的互相配合办法,也成为了深圳市环保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由省级环保部门对市县以及其他机构的直接管理,改变县级环保局作为单设的环保派出机构的模式,既能够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有利于落实环保管理责任与承担管理义务,这种制度创新也为切实推动环保工作的落实开辟了有益条件。

(二)坚持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领导

环境保护不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单独作战”,而是需要从整体出发,以全局性的眼光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因此,坚持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领导,也改变了过去环保事业“一盘散沙”的形象,例如,深圳市则建立起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机制,并由执法部门统一领导,这种模式也进而转换为凝聚在环保管理工作中的统一整体,以全面性、准确性的领导方式,做到立足实际、联系全局的落实工作。

(三)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都还处于一个不完备阶段。因此,也需要对国外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与创新理论积极地进行吸收借鉴,通过学习先进的环保管理体制,再结合我国实际加以运用,也能为我国的环保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贡献出重要价值。比如,深圳市政府在发挥改革先行示范作用的过程中,提出通过汇集国内外环保产业的优势资源,争取为我国环保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走出去”树立标准。此外,在对国外的环保优势产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应当对其环保管理体制“兼收并蓄”,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专家学者所著的关于环保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佳作进行研究,实现中国与其他先进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环保体制建设内容的、融会贯通。但这些文献作品也会存在只探究单个国家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改革与经验措施的特点,往往缺乏全面性与综合性的解析,所以在对国外这些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学习的同时,也要对众多国家展开多样化的分析,以求探寻出正确、合适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环保工作不仅对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于每个个体的生存、发展延续也都有着极其巨大的意义。环保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内容作为管理制度建设的艰巨任务,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现奠定了有益基础。因此,在国家推进环保体制的建设的过程中,更需要各级部门建立起完整、全面、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以此促进环保事业获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训芳.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制改革构想[J].法学杂志,2015,05:25-35.

[2]周生贤.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J].环境保护,2014,05:10-12.

篇7

【关键词】环保管理;项目管理;影响因素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管理手段,在管理领域颇受关注,我国的环保管理也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开始对立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工程的整个过程进行设计与管理。运用项目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环保管理的效率,保证工程的实施效果,值得推广。

一、影响我国环保管理质量的因素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我国尚未建成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在运行环保项目的过程中,很多由于缺乏管理而产生的弊病就会显现出来。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应该对项目的质量、运营、进度、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体制的缺失而使管理与监督严重脱节。因而缺乏完善的环保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环保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高超的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环保管理的进步。我国虽然在环保产业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了一定精力,但受科研力量的限制,我国的环保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速度较慢,整体水平不高。较低的技术水平对环保发展产生制约,限制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我国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

(三)环保管理的创新能力。环保管理的长足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但环保管理自身在管理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过于依赖环保产业或项目管理,缺少进行管理创新的条件。同时,环保产业的专业人才缺乏,意识形态单一,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使得以环保产业为基础的环保管理发展受阻,创新能力低下。

(四)环保管理队伍素质。我国的环保管理起步晚,发展慢,虽然在某些管理领域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管理水平有限,环保管理队伍的素质也达不到要求。人们普遍缺乏环保意识,使得环保管理专业的提升速度过于缓慢,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差,管理方法也较为落后,制约着环保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法律制度与监督机制。同样受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的影响,我国在环保法律制度的建设上也存在不足,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使环保管理缺少依据,阻碍其具体实施。法律法规的缺失同时又反作用于环保产业,使环保产业的难以发挥功效。

二、项目管理对环保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使环保管理更加灵活。将项目管理运用到环保管理当中可以使环保管理方式与形态更加灵活。在开展管理时直接面对管理对象,减少了中间繁复的管理步骤。环境管理以单独的组织单位的形态存在,使管理更有针对性。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环境保护管理的中心地位,改革传统的组织形式,使环保管理迸发活力。在进行工作安排时,以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为依据,将不同部门的人员汇集到同一个工作组当中,群策群力,为实现同一个管理目标而开展有效合作。

(二)使管理责任得以细化。开展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管理细化。对于不同的环保项目要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通过细化使管理更有针对性。管理细化之后,各个项目负责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责任到人,促使参与项目管理的组织或是个人对自己负责的项目更加用心管理,达成设定的管理目标。另外,将项目进行科学的划分可以为具体实施提供良好条件,降低实施难度,提升实施效率。项目评估的开展也会更具针对性,将评估范围缩小到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使责任更加明确。总之,在环保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细致,管理目标更易达成。

(三)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在环境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可以使管理成果的考核方式发生改变,更加注重项目管理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仅仅放在项目的结果上,而是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很多管理问题不再堆积。项目成员也应该拥有独自处理问题的权力,在职权范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达成目标,使问题逐步解决。促使环保管理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四)利于实现集中管理。要达成环保管理目标就要对工程的各方面需求进行统筹考虑,争取每部分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项目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在管理过程中会积极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合作探究出具更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决策,使集中管理得以实现。在集中式的管理之下,管理效率会大大提升,使项目管理得以如期完成。

三、在环保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

(一)在环境评价阶段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项目责任人要在项目的初始阶段确定好目标,出具建议书,在环境评价阶段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三方面的因素,然后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环境评价阶段的项目管理。首先要确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最详细的划为一级,较详细的为二级,三级则较为简略。等级划分完毕就要对项目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政策环境的适应度。对项目进行透彻分析之后就要出具相关的报告书,对项目报告书的编写要求是:遵循编写原则,突出编制要点,编写内容清晰扼要。在环境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分析阶段,保证分析的准确性,避免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

(二)在环境监测阶段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环境监测阶段的项目管理需要对成本、质量、进度等进行综合管理,并将它们落实到工作包当中。监测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现场调查,由于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会受到时间、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时间段的污染指数都不相同,需要通过现场调查来收集数据,准确认识当地的环境状态。第二步就是确定监测项目,在确定时既要考虑国家标准,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污染状况,水文、气象也应纳入监测项目当中。接下来就要确定监测点,开始进行合理采样,然后再对环境样品进行测试。最后一步就是出具结果报告,将监测结果公之于众。这样以来就完成了环境监测阶段的项目管理。

(三)在环境监察阶段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环境监察阶段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环境监理机构的相关法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某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理,给予处罚。首先要确定好统一的监察标准,按照事先制定的监理方案来对现场环境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就要进行立案调查,并给与处罚。在案件处理完毕后,要进行必要的分析,总结经验,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环境监察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对某一区块的检查可以使检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阻止破坏行为,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通过经验总结来进一步提升监察效果,从而收获到更大的环境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

篇8

大型土建项目基本都是在室外进行,很多项目的施工场地甚至位于人口密集的闹市区、居民区,极易引发扬尘、噪音、废水废气废料污染等环境问题。

1.扬尘污染。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通常有墙体拆迁、改扩建以及开挖地面等工程,也会有大型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所以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扬尘污染。加之很多工程处于闹市区、居民区,受场地逼仄、工期紧等的限制,不便对扬尘等污染源进行遮挡、覆盖,所以更易产生污染,更易造成扰民等问题。

2.噪声污染。现代土建工程对机械化施工的依赖程度较高,各类施工机械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施工方为赶工期,往往还会在午间、夜间加班施工,对周围人群正常的生活、工作干扰较大。

3.废水废气废料污染。大型土建项目施工中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现场的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由于现场缺乏有效的给排水系统,往往造成污水横流等现象。废气废料污染,一般是来自其工程所用材料。若管理不善,对周遭环境、周围人群会产生显著的负影响。

二、完善制度,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环保管理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环保管理体制的支撑。然而,当前我国环保管理体制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制约因素。于是,建设生态文明就需要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具体到对大型土建项目的环保管理,笔者认为,首先是加强立法、强化执法;其次是提升行业自律、加强他律和监督;最后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环保水平。

1.加强立法,强化执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比较重视环保问题。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环保立法驶入了快车道,相继出台了多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和规章。但是还不够,还需要在立法、执法等层面加强建设,营造良好的、到位的建筑环保规制体系。建议我国相关机构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的经验教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制定城建环保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改善民计民生提供法制保障。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建筑市场不同主体对污染物管理、治理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推出对建筑污染物减量化管理的措施指引,鼓励建材的循环使用,制订建筑污染物允许产生的数量和排放细则。加强相关执法,将是否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是否自觉走低碳环保发展之路作为考核土建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社会责任等的重要指标依据,奖优罚劣。对那些长期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土建施工企业,实行强制退出机制。

2.提升行业自律,加强他律和监督。政府规制与行业自律是规制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政府规制与行业自律有着某些相同的地方,但是它们的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政府规制与行业自律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政府规制和行业自律在规则制定和人员安排上密不可分;市场机制———行业自律———政府规制体系的建立是市场经济成熟的一个重要体现;政府规制与行业自律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对土建行业的环保管理也不例外。亟需在全行业激励自律之风,同时进一步强化执法部门、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对其的他律和监督。齐抓共管,使其成为行业共识和社会风气。

3.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设计的环保水平。人类始终都在从精神、物质等层面进行改善生存环境的探索,科技进步推动了材料、工艺的推陈出新。土建施工要善于以绿色环保为出发点,整合科技的力量,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所有环节将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将设计思维、施工管理理念生态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促使绿色设计的实现。然而,即使依靠科技进步,绿色设计的实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间需要攻克的难关难以数计,必须将绿色设计作为行业发展的最终战略目标。

三、绿色低碳,土建施工项目大有可为

在环保成为全球性重大议题的当下,土建工程的设计师、项目经理以及所有施工人员应自觉担当起环保理念的倡导者、践行者,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担当起社会责任,为构建绿色环保生活环境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全面掌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规定,我国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实行分类制。土建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要透彻了解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能够准确区分所施工项目为环境污染型还是生态破坏型,分析项目的环境风险性,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

2.做好环保方案设计。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土建项目环保方案的编制,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及项目所在地的环保要求,制订出具体可行的环保目标与指标。环保目标与指标的制订尽可能定量化,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贯彻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大型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措施应包括:水污染控制措施、施工噪声控制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建筑垃圾控制措施、生活垃圾控制措施、危险废弃物控制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易燃易爆品、油品、化学品的管理措施,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管理措施。针对项目施工活动的特点、强度与过程,以及所处环境的特点与敏感性,制订环境风险的防范与减缓措施,编制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同时还要做好项目环保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定期对项目设计、建设的环保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便为同类项目的环境保护提供参照。

3.从材料选择环节着手做方案设计。建筑材料是实施土建工程项目的基本要素,对环境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工程很多都是由于材料选用不当。因此在对建筑材料做选择时,要针对工程实际作具体分析,尤其是不可片面认为只要选择绿色、天然材料做出来的工程就是环保的,比如木质材料固然是比较环保,但大量使用必然会消耗珍贵的森力资源。塑料等材质看起来环保指数不高,其废弃物还会给环境带来诸多危害,但塑料也有质量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阻隔性好、易加工等优势,因此工程中可多选用可降解塑料等新型环保材料。笔者认为,在环保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上,要尽可能使用最少的材料或者多使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并考虑材料的来源和可再生性.多考虑项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坚持简单的解决方案,摒弃奢靡、无用的样式和风格,自觉践行绿色理念、环保先行的思想。

篇9

20xx年6月24日,我们一行七人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黄冈市。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 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区位交通得天独厚,自然人文交相辉映,是中外闻名的美丽古城。我们此次到黄冈市的任务是将在黄冈市监测站和环保局参加为期两周的见习实践的锻炼。在老师的安排下,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安排在了市环保局管理科实践,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工作的第一步,实践的点点滴滴让我受益终身。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我们度过了一段十分有意义和难忘的时光。

一、实践目的

实践是迈向成熟重要的一步,也是大学生正视社会和正视自己,走出自我,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参加实际工作,初步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巩固和运用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了解环保局的工作性质,以及在政府部门中所处的位置;了解环保局管理科的基本工作状况,工作内容,流程以及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强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与组织纪律性及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习和提高处理社会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为将来的正式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践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学习和了解了与环境的一些相关问题和环保局工作流程;整理分析所收集的各项资料,对文件进行整理、分类、存档。在这期间并进一步加深了对Excel使用的能力;学习对已归档录入的文件的检索以及《环保局年报表的数据输入系统》的使用;了解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编制流程及书写格式;了解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政府机关日常办公的基本知识;学习政府文件和环保局日常办公文件的书写格式及环评审批意见的下达的具体流程。阅读文件,抓住文件核心内容,对有关实地调研数据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每天写好实践笔记,记录实践情况、实践心得、工作计划等。

2.1 地点:黄冈市环境保护局管理科办公室

2.2 指导老师:王主任、邢主任

2.3时间:20xx.6.24——20xx.7.7

三、实践过程

实践第一天,跟随带队的王老师一起来到黄冈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与该科室的周科长,王主任见面,两位科长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同主任握手,让我激动万分。他们的热情立刻让我初进这政府机关的紧张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勉励我们要好好学好专业知识,要我们对环保这一朝阳产业树立信心。之后在王主任的安排下,我们见到了我们此次实践的指导老师----刑主任。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与刑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3.1 黄冈环保局简介

第一天,刑姐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黄冈环保局的内设机构和它们的主要职能。

3.1.1 黄冈环保局主要职能

(一)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市政府有关规范性文件;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县(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监督实施环境保护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拟订并监督实施全市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参与制定全市主体功能区划。

(二)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协调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市、县政府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协调解决有关跨流域、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统筹协调全市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

(三)承担落实市政府污染减排目标的责任。承担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监督管理职责,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制度;督查、督办、考核各地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并公布考核结果。

(四)负责环境执法及监督工作,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组织实施全市建设项目“三同时”、排污申报、限期治理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检查活动;指导县(市)环保部门开展环境执法工作。

(五)参与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和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六)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组织实施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实验室污染物质、机动车等污染防治制度;拟订全市生态保护规划;组织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和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工作;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协调全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生态示范创建。

(七)负责核安全、辐射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的监督管理。拟订有关规划和制度,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

(八)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实施国家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拟订全市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组织实施全市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组织对全市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预测预警;协调市内的环境监测网和环境信息网,组织建设和管理全市环境监测网和环境信息网;建立和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推动全市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和环境信息公开,统一全市环境综合性报告和重大环境信息;组织实施对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监测。

(九)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纲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有关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组织环境保护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十)负责拟订全市环境保护重大工作目标和措施。指导开展生态文明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全民环保行动,组织落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生态环境规划和计划,指导红色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工作。

(十一)负责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十二)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

(十三)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3.1.2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环境保护局设办公室(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牌子)、规划与财务科、政工科、污染防治科(挂政策法规科牌子)、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科(挂科技与监测科牌子)、宣传信息科6个职能科室。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接触的就基本上是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刑姐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会了很多。

3.2 了解环境保护档案,加强对工作内容的认识

环境保护档案是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环境保护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黄冈环保局档案的分类分为四大类:党群政工类、政务综合类、环境管理类、科技监测类。每一大类再细分永久、30年、10年三个小类。凡在工作查考、经验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应永久保存;凡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应长期(16年至50年)保存;凡在一定时期具有利用价值的,应短期(15年以内)保存。 环境保护档案的保存价值应定期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的变动、密级调整和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经过专门的鉴定小组鉴定,并报本部门主管负责人批准。环境保护档案鉴定小组由本部门档案、保密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组成。

环境保护档案的销毁由档案管理机构执行,并报本部门的保密和保卫部门备案。销毁档案时,由档案、保密或者保卫部门指派两人监督销毁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档案销毁后及时调整档案柜架并在目录及检索工具中做出相应的注明。库存档案未经鉴定并履行批准手续的,严禁销毁。

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档案统计制度,并按时将统计结果汇总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

单位撤销或变动时,应当妥善保管环境保护档案,向接收单位移交,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人员调动时,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全部上交,并办理移交手续,不得带走或毁弃。

环保部门必须提供保管环境保护档案的专用库房,并指定专人管理。

档案库房必须配备防盗、防火、防潮、防污染和防虫、防鼠等安全设施,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存放声像等特殊载体档案的装具,应当配备防磁化设施。

环保档案管理机构应定期检查环境保护档案的保管状态,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复。

3.3 工作内容

实践期间在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不得造成档案的损毁、丢失、泄露;不得擅自提供、复制档案确保环境保护档案的机密与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检查、验收科技项目或者上报评奖成果的档案是否完整、准确、系统;负责本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和统计工作,熟悉所保管的档案情况;开展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迅速准确地查调档案;。

3.4 阅读学习相关文件

在对环保局档案工作的了解熟悉后,今天在刑姐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学习阅读档案室的一些相关文件,了解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编制流程及书写格式;了解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政府机关日常办公的基本知识;学习政府文件和环保局日常办公文件的书写格式及环评审批意见的下达的具体流程。

诸如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审批中坚持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不准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充分发挥环评这一源头控制的作用,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乡村总体规划要求、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严把审查关,否决此类项目。并且深刻的体会了“三同时”在环评中的重要性,“三同时”就是“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保局污控科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三同时”管理和验收,对不符合 “三同时”的项目是坚决不予批准的。 环评报告书编制完成后,环保部门要在6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复。另外,在刑姐的指导下,我们学习其他各种政府文件的书写和阅读,政府公文的阅读和书写这在我们以后可能从事政府相关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

3.5 实践结束,返回学校

经过两周的实践我们的实践任务基本完成,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临走时总有些不舍,黄冈,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我们度过了一段十分有意义和难忘的美好时光。

四、实践收获与体会

首先感谢学院和黄冈市环境保护局给我们提供此次实践的机会以及对我们的实践的支持和帮助;其次要感谢王老师为我们这次实践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及对我们的悉心指导。是你们的责任心和帮助让我们获得了难得的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技能同时又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成长,真心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篇10

一、优先保障投资建设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在我市投资的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建设项目,所需排污总量指标予以优先保障,在本市总量指标来源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积极帮助向上级争取总量调剂。

二、提前介入做好项目前期服务。主动参与吸引投资的各类项目洽谈、招商推介活动,了解掌握项目引进、投资信息动态,提前告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保行政审批事项和报批工作流程,避免项目环评阶段走弯路、误时机。坚持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低排放、高效益的大项目,要强化环评审批服务联系,确定专人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开展一对一指导和帮助,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对重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项目,要在果断喊停的同时,耐心做好解释,力争引导投资符合产业政策项目。

三、全力提高审批效率。对落户已完成规划环评的经济开发区、莲华山工业园等产业园区的投资项目,只要符合园区产业布局,环评文件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评结论予以简化。对投资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要求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审批时限环境影响报告书从法定60日缩短到7日,报告表从法定30日缩短到5日,登记表从法定15日缩短3日,特殊情况视情特事特办,即到即办。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在资料收集完成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监测报告表,14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监测报告书。

四、积极开展环保科技服务。充分利用环保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组织环保科技人员开展投资项目以及污染防治技术的咨询论证,帮助企业选择先进适用的治理技术和治理设施,培训环保管理人员。

五、不断加强环保咨询中介服务管理。规范环评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提高环评编制质量,避免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督促各环评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收费。对投资项目,在确保环评质量的前提下,鼓励环评技术咨询、评估单位降低业务收费,按标准的70%实行优惠,缩短项目环评编制时间,项目环评报告书50个工作日内完成,环评报告表10个工作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