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8 15:5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系统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系统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67-03

一、物流产业及区域发展概况

(一)产业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说明已经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区域背景

广东省也十分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紧贴国家发展规划,在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要以国家规划目标为总体目标,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打造以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便捷高效现代物流网络。

二、广东省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需求现状

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00万,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岗位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物流地理,且还需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和物流经营相关知识。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报资料,已经完成了《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了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出口制造型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中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为制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就业岗位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主要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目前来说,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之一是高校毕业生,最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加强高等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在珠三角区域,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制订契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借鉴中小微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要求,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依据,确立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边界,延伸与企业合作范围,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实践课程和专业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努力把《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开发项目,目的是打造课证一体化和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学生实训环节既包括校内实训,还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建设好梯队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安排专职教师参与到物流企业一线的实践,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对外引进海外人才和招聘物流企业专家兼职等方式,建成一支由本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设计和开发“专业+创业”模式的建设路径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建设路径,通过这个模式培养适合广东省中小微物流企业人才,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为社会解决就业严峻形势找到突破口和方向之一,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共同研究讨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通过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二)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具体课程

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强化技能、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初步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拓宽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拓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组成整个体系。主要在平台实践课程里面,开设物流认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会计实操等,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里面开设仓储与配送实训、物流运输实训、报关综合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连锁企业物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在拓展训练课程里面开设供应链管理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方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三)共同建设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将根据真实生产任务和情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情境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与合作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院物流工程系已经与顺丰速递东莞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整个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完全依照企业真实营业环境布置,引进顺丰全套经营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采用学院投资建设、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办出了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为了拓宽和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采取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我院已与物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其中六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教育、技能指导及考核上岗工作,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四)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型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顺利展开的基础要求,那么必须培养既有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还有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而要建设这样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行业企业需要为教师提供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的平台,学院也为聘请相关物流专家进行兼课任课、挂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真正能够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和“双师”教学型团队。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希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学院立项,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然后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并按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通报,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二)组织保障

首先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然后安排组员进行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实施,最后由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评审、竣工验收等。

(三)人员保障

根据系统设计与开发内容,项目团队成员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小微物流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或物流相关的管理者、物流行业领域专家构成。

(四)经费保障

在取得学院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获得学院立项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专业建设资金中获得系部的专款专用,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获得本项目拨款支持,项目组严格按照学院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通过本项目拨款、企业投资、系部配套三部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五)质量控制

首先,按照立项任务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以学院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项目团队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学院相关部门审核。其次,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将按照“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根据学院有关政策,由学院对项目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由物流专业系部对其随机抽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六、结语

构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三突出、三优化、三加强”,即:突出能力素质提高、突出职业道德培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外语、计算机教学,加强人文社科教学,加强创业理论课程教学,让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从而实现“素质高、知识广、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标准,取得社会企业的认可与接纳。

参考文献:

[1]刘艳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6):23-25.

[2]王秀繁,矫利艳,王煦.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J].职教探索,2010,(7):166-167.

[3]王红艳,李选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36):35-36.

[4]曹军,陈兴霞.谈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0,(2):45-48.

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开发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055-02

我国电子商务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物流企业的高速发展,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物流企业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员、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通信设备等等设备所组成的,主要用于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与分析,同时为物流企业的运行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为了人们提供更为快捷的物流服务。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是物流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物流各个环节的管理,例如对仓储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

1.1 仓储管理子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仓储管理功能主要是靠仓储管理子系统(来实现的简称WMS),随着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对于如何存储这些产品,如何管理好他们以及如何将有限的仓储面积发挥出最佳功效,仓储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做义工,同时仓储管理子系统还需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实现对产品的有效管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1.2 运输及配载管理运输管理子系统

运输及配载管理运输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运输工具(车、船、飞机等)、运输环境(运输线路、站点和地图)、运输人员、产品运等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对运输成本、运输资源成本、客户需求以及货物的跟踪管理,此系管理涉及了各方面技术,例如信息管理系统、GPS系统等,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

1.3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与ERP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同,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的情况管理,例如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以及业绩评估表等等资料,有利于充分利用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全面评价,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对于企业运作意义重大,同时在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功能需求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的系统设计成本,结合不同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全面综合设计,以满足实际工作所需。

2.1 根据企业业务管理方式进行系统设计

在物流企业中,业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管理机制来进行设计,以业务流程机制作为系统管理机制,以企业供应链为系统构架,形成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并对所有业务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企业业务管理能力。

2.2 根据企业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系统设计

物流的企业都是建立在统一资源管理模式之上,为保证资源信息与供应链相匹配,同时加强对各方面的业务信息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业务数据库信息系统方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数据库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客户需要的完美实现。

2.3 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通过将完整的计划体系信息传递给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对于业务的控制,并且在这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企业绩效目标体系,并且通过业务规则实现对业务的全程化控制,确保保证所有的业务的规则性,对于业务成本核算控制,主要通过采用面向业务流程核算方式对业务成本进行核算控制,实现业务成本的动态控制,并且在每一项业务完成后,将业务信息传递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完成对工作人员的业绩管理。

2.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为了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的业绩准确、全面的评价,通过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所反馈的数据,根据所有工作人员传统业绩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与其他子系统结合,有效的避免了传统业绩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全面发掘有用人才,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客户信息的全面管理分析,并且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人员业务管理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原始的数据基础。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要求系统性能完全、功能强大,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而言需要具备整体性思维以及整体观念,一般物流企业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主要分以下几点:①对于系统构架、现行系统的管理方法、信息流程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且根据数据调研图表,对信息系统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考虑;②通过构建整体的物流信息系统逻辑模型,对于各个功能的模块结构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优设计方案;③通过逻辑模型对系统物理结构进行设计,而对于各个功能模块结构则是通过各种软件编程方法来实现;④对于系统已经设计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单独调试,之后再进行联合调试,通过两次调试结果情况、对其进行功能完善,最后完成物流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控制系统;⑤对于已经设计好的系统,进行全部功能进行检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系统进行一些修改,进一步完善且在运行阶段针对系统状况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需要将系统结构、系统管理、信息处理等等方面,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及管理模式的管理,物流企业应怎样开发与实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下文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4.1 系统软件设计

在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设计,对于系统设计方案需要与软件公司共同商讨,制度出符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主营业务管理流程方案和统计报表方案,尤其是自身企业的特殊环节绝对不能遗忘,通过对企业业务管理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参考同行管理经验和自身管理凡是,制定属于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4.2 由点到面的对系统进行设计

物流企业因其自身的网点分布地域广、人员集中性低、管理流程多等因素,导致缺乏一套简易可行的实施方案,难以将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尤其是针对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缺乏完善的培训和实施方案,这才是难以推广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原因,所以在针对系统设计时,在系统设计时需要由点到面的、一层一层设计,这样才能将系统结构设计好。

4.3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进行系统设计

对于企业开发系统而言,系统代码方式开发的信息系统需要根据企业业务不断进行调整,进而设计出产生系统自主更新的需求,所以在对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用户功能,选择具有用户自主更新、调整管理功能的管理系统。

4.4 培养系统维护人员

对于一个管理系统而言,系统维护对于系统稳定性是相当重要的,通过系统更新、数据安全维护、数据备份等技术培训给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保障系统能够长期、正常、安全地运行。

4.5 重视系统的客户服务功能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是针对客户的服务的功能,所以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功能,体现了企业对外服务能力和形象,直接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所以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客服管理体系。

5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发展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很据实际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随着企业高速发展,对于已经建设完整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所需,对系统进行升级发展,根据当前国内外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下几点有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建议。

5.1 建立统一动态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共享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实现对采集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动态控制,同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力度,实现业务透明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其中将动态信息采集系统功能作为整个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

5.2 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

企业在建立统一动态信息平台后,通过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进一步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与动态信息采集系统的协作,最大化地提升企业利益及工作效率。

5.3 建立完善数据库系统

物流企业80%的利润是由核心客户所创造的,所以对于这些的客户数据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了,在系统稳定运行之后,通过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充分分析企业的核心客户和核心客户的业务情况,将核心客户的效益创造出最佳,同时结合现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将企业各方面情况分析总结,例如企业的管理能力、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情况数据,这些数据将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建议,所以对于企业对于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各方面数据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数据库企业运行数据,为管理层对其企业发展做各种决策提供支持,使企业管理更具科学性。

6 结 语

综合上述,通过对当前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行全面分析,对当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通过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发达运输设施进行综合设计,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进而促进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当前正处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初始阶段的发展阶段,加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研究,对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促进物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秀英,金才亮,闫相勇.谈中小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J].管理观察,2008,(7).

篇3

关键词:物流 管理 信息系统

从实践的角度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物流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主要依靠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系统处于简单阶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由于物流理念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局限,物流信息化仍处在较低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初步应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之处。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意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MBP、MRPII的概念被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信息管理在物流企业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其核心地位的作用。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TQM、JIT、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概念的提出,大大丰富了物流信息管理的内容。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进入高级阶段。

就物流管理信系统的研究而言,从总体上看,比较深入的研究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关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Edward J.Bardi等(1994)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阐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高层管理的作用。

Lisa Williams Walton(1995)从技术层面上介绍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同时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的发展状况。

Carlos F.Daganzo(1999)和Becerra-Femandez等(2000)认为LMIS(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在3S1L(Speed、Safety、Surely和Low)的原则下,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宋伟(2001)主要阐述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功能;分析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物流业中的应用等问题。

胡健、印玺(2005)认为,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对自身经营战略的定位及对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合理规划。第三方物流(MIS)开发集中度较低,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考虑客户需求,缺乏完善的相关业务信息的标准化工作执行环境。并提出,要改进我国第三方物流(MIS)开发与应用水平,开发应有明确的产品定位或客户定位;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仔细分析其现有物流运作流程和价值链,找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与软件开发商共同参与第三方物流(MIS)规划;同时应加强信息数据的标准化。

罗闻泉(2006)在分析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设计方案,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满足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全过程的高效管理。

黄文涛、颜海珠(2007)通过建立物资订货、仓储、配送、供销和供应商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平台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优化物资供应模式,降低物资供应成本,增强竞争实力。

孙胜楠、陈国华(2007)阐述了物流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物流产业进一步升级,实现现代物流运作的关键环节。并从我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市场的供需状况出发,通过对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找出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原因,提出我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市场的发展策略。

刘遂宪(2008)从应用角度,简要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类型、一般分类方法及最新的系统开发方法;通过对现代物流技术和粮食物流的深入分析,说明了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是物流信息化;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在粮食物流领域的具体应用,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筒仓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及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关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的研究

Martin,Christopher(1998)提出常见的LMIS具有如下几个模块;营销分析模块、接单模块、运输分析模块、仓储管理模块、客户查询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接口模块、安全功能模块等。

Edwards M、Burwen M.P等(2000)认为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研发LMIS需要从数据库、网络设计、系统结构、模块化分等细节权衡考虑。

胡文斌、潘文军(2002)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提出了比较适合于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软件和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了系统的数据序设计方案。

葛振忠、梁嘉骥(2003)分析了现代企业生态环境下构建动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对此进行了必要的界定和应遵循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gent的动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构建中所需的相应技术。

高贵兵、刘炜琪、胡新宇(2007)分析了物流管理软件在我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并结合ERP系统的原理提出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的系统流程、系统模型,并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系统的实现方案。

曹彬(2008),通过对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描述了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详细说明了每个功能模块的作用,绘制了仓储物流各业务流程图,进行了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想。

杨艳萍、刘福星(2008)从逆向物流的含义、特点出发,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安全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实现方法。

三、关于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岳辉(2004)对逆向物流的概念和构成进行了研究,指出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墓本功能和总体框架,并提出设计C/S与B/S相混合的企业逆向物流信息系统。

任松、杨学强等(2006)探讨了基于C/S和B/S模式下的逆向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为加快逆向装备物流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张颂梅(2007)在了解逆向物流及信息系统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逆向物流的特点,和所需信息的类型,对逆向物流资源化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通过建立一个集政府、制造企业、第三方(包括回收商和处理商)、消费者于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各种类型的信息能

够在参与各方中得到共享。

刘巍(2008)阐述了逆向物流特点,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逆向物流流程,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逆向物流实施网络,并对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杨艳萍、刘福星(2008)从逆向物流的含义、特点出发,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安全设计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实现方法。

四、关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际运用状况的分析

郑海涌(2000)探讨了当前连锁超市中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状况以及在连锁超市中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做法,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促进连锁超市提升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郭冬芬、何东彬(2002)以加强邮政物流配送管理为目的,通过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在总结了GIS在邮政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GIS在邮政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核心技术问题,最后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指导性方案。

陈睿、朱汉成(2003)对系统开发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开发方法和开发策略进行综合运用的方法模型,根据武钢金结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武钢金结公司的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模型、总体设计及结构模式,其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王辉自、晓东(2004)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发背景、设计原理以及实际经验出发,阐述了如何利用软件工程及网络应用开发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现有物流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合理划分以及适当调整,自主开发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物流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该系统软件的实际应用,严格规范了业务管理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刘俊兰、韩冬雪等(2008)分析了目前医院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财务核算和实物资产控制为主要内容,以流程改造为主线再造建立了相应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医院钱物管理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徐建军、罗永昆等(2008)分析了天津市电力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实现公司物资管理从计划、招标、合同、采购、领料、调拨、配送、销售到结算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五、关于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刘琪彦(2003)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和作业过程,提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及其3个子系统(操作作业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系统静态信息管理、运输指令管理和查询管理的框架。

罗闻泉(2006)在分析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设计方案,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满足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全过程的高效管理,具有实用性。

周大钧(2007)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流程特点和系统需求,介绍了J2EE平台的基本知识和框架特点,并结合某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探讨了基于J2EE平台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与设计技术。

胡健、印玺(2007)认为,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通过对物流配送的各环节进行有限的资源最优配置,主要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心和物流企业对外的Web站点。文章提出,应将开放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作为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系统应包括客户管理子系统、订单管理子系统、仓库管理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经营决策子系统、账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

梁家豪、吴杰(2008)基于Web服务的MIS系统也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分析了传统两层C/S结构和B/S的区别,基于J2EE的体系结构对WEB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

篇4

关键词:薪酬管理系统 业务流程 设计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子模块。该系统模块依据国有企业内部方便、快捷的局域网,根据不同的权限实现网上员工工资、奖金的初始化、编辑、与财务数据的交互等复杂的功能,同时对基础信息的录入、修改等基本功能进行维护。在深入了解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业务的基础上,本文对薪酬管理系统提出了完整的框架。

1系统功能需求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是国有企业中工资系统管理、奖金系统管理、工资系统与财务部门的交互。薪酬管理的基木业务流程见图1。

系统以整个工资、奖金的发放流程为主线进行研究设计,从奖金和工资的初始化开始到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完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遵循着事务流的规范,保证整个事务具有良好的可补偿性、可重复性和良构性。

2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在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中,应用了经典的模型一视图一控制(model-view-controller,MVC)架构模式进行嵌套。具体设计方案:系统总体分为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层,分别对应视图、控制器和模型的作用;对MVC模式进行扩展,将应用服务层分解为业务外观层、业务规则层和实体对象层,分别对应视图、控制器和模型的控制。

由图1可知,薪酬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工资系统和奖金系统两部分。其中工资系统的操作流程为:

a)建立工资账套,可新建,也可使用已有账套;

b)建立接口信息,以方便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数据交互;

c)根据账套信息,生成应发工资初始化信息;

d)对应发工资进行手动编辑,根据规则生成最终应发工资;

e)校对本月应发工资与上月应发工资,找出其中不同;

f)应发工资结转,保存到历史数据库;

g)通过接口信息,人力资源部将应发工资导出到财务部门;

h)财务系统进行工资的实际发放;

i)通过接口信息,财务部门将实发工资导出到人力资源部门;

J)校验实发工资与应发工资,找出其中不同。

奖金发放的流程与工资发放流程基本相同,只不过奖项中有.单项奖、一次性奖和综合奖等奖项,其中综合奖包括个人综合奖和单位综合奖。

薪酬管理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对上述的工作流程进行处理。本文采用事务处理分析方法,通过对实际需求的研究,将流程中的每一个处理点称为流的结点。从该系统的需求看,业务逻辑已经基本确定,且具有固定的、严格的制度规定,因此可以把工资系统的操作流程看成一个静态的工作流,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可以看成是该工作流上的一个结点。

3系统实现

系统设计以成熟的三层结构实现,即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层。

表示层主要实现系统的用户接口功能,可以选择多种实现的方式,这里采用客户端应用程序,主要包括薪酬机构、账套信息、、工资信息、奖金信息、报表统计和系统维护的用户界面。本系统中表示层和应用服务层之间使用的是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DCOM)通信协议,与Socket通信协议相比,DCOM通信协议具有连接后速度快的特点。

应用服务层是实现系统业务逻辑的核心部分,为了规范这一层系统的设计,在构件化的设计思想下对该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层设计,形成数据实体层、实体控制层(包括业务规则、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层,使应用服务器内部逻辑更加清晰和独立。其中数据实体层具有建立各种业务对象的实际功能,各种业务主要包括账套、工资、奖金等基本业务。实体控制层中的业务规则负责完成规则的检验,只有符合规则的请求才能得到服务,同时还负责捕捉服务中的出错问题;实体控制层中的业务逻辑负责计算和操作系统的所有逻辑规则,如结构查询语言(SQL)的语句和各种算法的逻辑规则等,目前主要包括账套创建、工资初始化、工资累加、工资结转、各种奖金初始化、数据基本操作(增、删、改)以及大量的统计计算逻辑,如果以后的业务逻辑发生变化的话,只需要对该业务逻辑层进行调整即可,而不需要改变其它层的内容。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用户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数据交换。

数据层包括了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下运行的存储过程。本系统中相当部分的业务逻辑包含在数据层的存储过程中。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流程的详细调研、分析,本文提供了一个完整可行的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了三层分布式事务处理结构,保证了平面事务特性,实现流程操作的正确性。日前,电力系统在管理方面都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推进管理的数字化,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管理子系统能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蒋天超,徐嗣鑫;基于三层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与实现[J];微机发展;2012,06(6):233-235

[2] 邱真,肖惠海. 谈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系再设计[J]. 商场现代化. 2012,8 (32):111-123

[3] 朱亮.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高校教职工薪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5(5):145-149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评估;信息化;信息系统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提高评估水平,规范评估操作过程,实现评估的标准化、科学化,完善教育评估体系,进而达到科学管理、统筹规划的目的,研制和开发适用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信息管理软件,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已成为当前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

1 系统设计

1.1高职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流程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规定,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按图1所示工作流程进行。

1.2系统设计目标

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系统设计的目标:建成以公共网络为基础的,统一的教学水平评估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各受评院校、评估管理机构、各级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实现管理现代化、政务公开化和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一套更加完善的、适用的应用管理系统软件,建设好各级各类教学水平管理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相应的业务管理中间件,以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水平管理的变化需要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1.3系统设计原则

高职高专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

(1)网络化。评估工作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和学校师生等各级人员,涵盖各个学校的方方面面,评估信息系统应建立在校园网、教育科研网和INTERNET网平台上,尽可能地利用网络上已有的教学管理资源,如学校的教务管理、招生就业、财务、图书管理等信息系统的数据。不管是学校师生、专家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或是其他有关人员只要通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就可参与评估工作,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2)易用性。高职高专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应包含评估工作中所有主客体,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信息检索和查询机制,方便的在线和离线编辑与管理。尽可能采用广大教师、专家最熟悉的操作方式,无需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就可很快上手使用。

(3)规范化。高职高专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应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进行设计开发,其评估内容、评估流程、相关材料、数据表格、统计方法都应标准化。

(4)开放性。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不仅要求功能强大、易用和规范。同时系统也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即方便系统升级、修改,能及时地适应新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良好的对外接口,能方便地导入其它信息系统的有关数据。

(5)安全性。评估数据和评估结果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保证评估系统的数据准确和安全是评估信息系统开发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建立完善可靠的用户认证、权限管理和数据安全机制,防止非法恶意攻击必不可少。

2高职评估信息系统的实现

2.1 高职评估主客体及业务分析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工作指南的要求,高职评估主要分为学校自评和专家现场评估两个阶段,自评阶段的主体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主管校领导、起主导作用的教务处、起主体作用的系(部)教学管理机构、起监督和指导作用的教学督导和做基础工作的教研室等,客体是与评估方案中规定的各级指标相关的学校教学和管理实际。现场评估阶段主体是专家和教育评估主管部门,而客体是学校自评材料、教学现场和在校师生。主体与客体间通过业务交流联系起来。

2.2 系统功能实现及技术运用

(1)系统结构和功能。根据上面对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分析,我们在系统总体设计时将高职高专院校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分成系统管理、院校自评信息管理、专家评估信息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评估数据分析5个功能各异的组成部分。

(2)技术实现及特点。

为满足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系统采用在J2EE平台基础上,采用MVC模式和EJB技术构建多层结构的Web应用系统。MVC模式是一种面向Web开发的优化模型,在系统中采用JSP,Enterprise JavaBeans中的会话(Session)Bean和实体(Entity)Bean分别对应MVC中的View(视图), Controller(控制器)和Model(模型)。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端就是目前几乎每台电脑中都有的网络浏览器,而中间层则是Web应用服务器,业务逻辑层均由位于组件服务器上的Enterprise Java Beans来实现。为了有效的实现MVC模式的思想和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网络传输负担,在设计中还使用了Facade设计模式来设计会话Bean封装后端的Entity Bean以及其它 的企业逻辑对象,在一个Stateless Session Bea(SLSB)组件中提供了企业逻辑方法来服务客户端的请求,并且封装后端组件提供的功能。而在一个Stateful Session Bean(SFSB),它会提供与其它的EJ组件互动以达成它所提供的功能,而客户端只需要呼叫SFSB提供的服务即可,并不需要了解背后复杂的运算。

本系统中使用JBoss作为Web服务器和EJB容器,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接口程序使用JDBC。

参考文献:

[1]程万君.教学评估管理软件设计方案[J].信息技术,2006(02)

篇6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IC卡;系统功能;系统设计;系统架构

校园一卡通系统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日益成熟,学校的服务日益完善,师生使用电子卡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校园一卡通”已经成为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必要内容,许多学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因此,许多企业开始投入开发一卡通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产生了一些“表面一卡通”,给广大用户造成了许多使用上的不便。有些企业开发的“一卡通”只是简单的将单个功能进行了组合。他们把把各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门禁、停车场控制、考勤等单个智能系统分别安装,使用各自独立的设备和软件,而用一张IC卡将它们联系起来,美其名曰“一卡通”。这种所谓的“一卡通”,是最低级层次的“表面一卡通”,它们具有管理繁琐、效率低下、节点扩展受限、工程安装复杂、系统间缺乏联动等缺陷。

所以,我们要从失败的“表面一卡通”系统中吸取教训,借鉴先进经验,采用新的设计思路和模式,为适应“特色教学”整体战略目标,以学校的业务需求为驱动,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以软件架构为核心的真正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需求分析

1.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方式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融合学校已有的信息系统,在学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监控和参与下完成。系统的建设方式为先建设开放式的基础核心平台,该平台须允许学校在此基础上实施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并且要给学校提供应用功能二次开发所需的相关文档和代码等。

2.校园一卡通系统整体技术指标

(1)系统设计容量。

①1年内系统可容3万人使用,5年内可容6万人使用。

②需考虑合理的历史数据管理策略。

(2)交易处理能力。

①日处理交易能力为60~120万笔。

②单笔交易或帐户查询响应时间小于3秒。

③应充分考虑各种高峰时刻的并发业务量。

(3)批量处理能力。

对帐和批量结算时间小于10分钟。

(4)其他能力。

①支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②采用标准化的帐户管理和资金结算体系。

③集中管理和合理的监控体系等。

3.校园一卡通系统使用设备技术指标

(1)POS终端机技术指标。

有后备电源;存储消费流水1万条以上;存储黑白名单3万条以上;终端状态和参数可软件管理;可软件升级;支持完全脱机运行。

(2)卡片与芯片技术指标。

非接触式IC卡,标准:ISO1444 TYPE A/B标准;擦写寿命大于100,000次;读写距离为3至10厘米;数据保存时间大于10年;存储空间大于等于4k字节。

4.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网络建设

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校园网的特殊组成部分,将在物理上从校园网的骨干光缆中开辟一定的带宽作为专网使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内部划分为多个VLAN,并且通过防火墙分别连接两个面对银行和面对校园网的外部接口。

为了增强安全性,校园一卡通系统专网将采用由核心层、汇聚层、桌面接入层等3层交换为主的架构。其中,核心层上接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核心系统,下挂汇聚层;汇聚层上部署通讯服务等应用,下挂桌面接入层;桌面接入层上部署前置机等面向业务人员的智能工作站,工作站下挂485专用协议的各种POS终端。

5.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功能需求

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校园一卡通的基本功能有:

(1)校园一卡通核心平台:对一卡通的业务数据进行集中保存,对核心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对联机交易进行集中处理。

(2)金融服务:包括现金充值、缴费管理、水控管理、乘车收费、机房计费、自助复印、图书馆管理等功能。

(3)身份识别:包括考勤管理、门禁管理、会议签到、巡更管理、通道管理、车辆进出管理等功能。

(4)信息服务:包括电话查询、多媒体查询等功能。

(5)对接模块:实现新老系统的对接。

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方案

1.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目标

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方便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智能卡联系银行网络系统和校园网,建设以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应用平台。

具体目标如下:

(1)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①身份识别。

校园卡将工作证、学生证、上机证、医疗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卡等各种证、卡集为一体。校园卡可以应用于校园中需要身份验证的各个场所,如:机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校宾馆、学校进出口等。

②消费服务。

校园卡可以作为电子钱包在学校各个校区的任意消费场所使用,如:餐厅、浴室、学校超市、机房以及其他收费服务点。

③金融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连接银行系统和学校财务系统,可以实现校园内费用的代缴代扣、消费查询、自动结算、转帐等服务。

④信息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科研、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连接,实现各部门不同信息的查询、分析和统计,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信息化支持。

(2)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多层次管理体系。

①统一信息管理。

对系统中的所有用户及其帐户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用户档案,管理用户的帐户信息及其交易信息,并且实现用户信息和帐户信息的全局共享。

②集中资金结算。

对系统中用户的消费,进行每日结算,并且实现集中的资金结算和财务管理模式。

③多层次管理模式。

根据学校的地理分布情况,灵活部署一卡通管理中心、分中心以及各网点的多层次管理模式。

④自动数据分析。

一卡通系统中每日产生运营情况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报表,让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学校的运营情况一目了然。

(3)建立集中管理监控体系,提高系统管理和维护效率。

①管理监控体系集中。

为了使技术人员能方便的监控系统中所有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校园一卡通系统建立了图形化的系统监控平台。

②交易处理平台高效。

一卡通系统采用大集中模式的技术架构,这种模式的一卡通交易处理平台在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上具有金融系统的特点,从而降低了技术人员在日常维护上的成本。

③新业务扩张快速。

校园一卡通系统能快速方便的加入学校新增加的项目,从而实现学校新业务的快速部署。

(4)为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校园一卡通系统能够利用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的核心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并且可以形成图形化的结果,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2.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原则

(1)可靠性。

高可靠性对于校园一卡通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一卡通系统中信息交换的数量庞大,所以采用了性能优越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采用此系统不仅有利于大批量数据的吞吐,而且随着信息量和操作时间的不断增加,此系统能够在执行备份操作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另外,此系统在发生灾难性故障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还原完整的数据库。

(2)安全性。

因为校园一卡通系统涉及到资金交易,所以需要有较高的安全性。本一卡通项目采用的卡片是M1非接触式IC卡,采用的芯片是符合MIFARE 1国际标准的进口PHILIPS S50型芯片。该卡片具有8K位容量,数据可保存约10年,可读取无限次,可改写约10万次。M1卡不带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电路和通讯逻辑电路。在一卡通系统中,采用3DES算法对卡片进行合理规划,做到一卡一密,并且卡片中的每一个扇区都有不同的密码。同时,采用国际通用的DES算法实现卡片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具有极高的保密性。

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所有文件和数据都存储在内部局域网的服务器上,我们在服务器上安装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安装的数据库软件是SQL Server 2000企业版。同时,SQL Server2000用户数据库以及所有程序文件也安装在内部局域网服务器上,系统管理员可以每周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

(3)高扩展性。

校园一卡通系统必须适应用户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因此,在本系统中,各部件均采用界面清晰、易于扩展和升级的模块化结构,并且预留了卡扇区,方便今后增加新功能。

(4)可维护性。

为了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以适应将来的发展,软件尽可能使用模块化或组件化设计,这样可以使应用系统灵活配置,适应不同的情况。同时,数据库的设计也应尽可能考虑到将来的需要。

(5)先进性。

本系统采用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开发工具。

3.校园一卡通系统方案特点

(1)以软件架构为中心,构建强大的一卡通核心平台。

新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与传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本质区别在于,系统不是以硬件设备为核心而是以软件架构为核心进行设计的,这也是本方案的最大特点。

①集中的技术架构。

新的校园一卡通在技术上采用了集中的多层体系结构。项目的后台是集中式的业务数据库和应用服务集群;中间利用通讯平台技术支持各区域的分布式部署和应用;前台是一卡通终端设备。这种体系结构使一卡通的终端设备能基于一个核心平台,并且使一卡通的业务拓展和管理不受地域的限制,即方便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有利于未来的应用扩展。

②统一的数据管理。

新校园一卡通实现了对客户信息、商户信息、帐户信息、交易流水数据和结算数据等核心业务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并且实现了与校园信息系统共享数据库,二者之间能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数据管理模式既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也为一卡通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③安全可靠的通讯平台。

新校园一卡通系统利用通讯平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网络的互连、完成高强度加密,解决多个校区、不同网络之间的通讯问题,保证数据安全可靠的传输。

④个性化的卡务管理。

新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校园卡设计和卡务管理方面采用了灵活的、人性化的方法,根据学校需求设计了如教师卡、学生卡、VIP卡、授权卡、新生卡、纪念卡、临时卡等多种类型的校园卡,每一种卡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属性。并且,本项目充分满足了学校的个性化需求,能自动实现拍照、打卡、发卡等操作。

⑤快捷准确的财务结算。

新校园一卡通系统借鉴金融标准建立了可以实现多级财务核算的机制,支持各部门分别核算和每日结算,充分保证了学校和商家的利益。同时,本项目还采用了多种平帐机制,既保证了交易和资金数据的一致性,又保证了财务结算工作的准确、快捷和安全。

(2)基于学校需求,可以实现全面的一卡通应用。

新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结合学校的具体需求,以一卡通核心管理平台为中心,实现身份识别、金融服务、信息查询、管理决策、流程整合等五大类应用。

同时,新校园一卡通系统在完全覆盖传统校园一卡通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支持校园一卡通的应用拓展,系统将应用范围拓展到了校园生活、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学校的各个方面。本系统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决策支持能力。

(3)实现软硬分离,为一卡通应用扩展提供支持。

新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分离。为了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利益,在该系统中,学校掌握卡片结构、密钥、加密算法等关键内容,同时,在终端设备的选择上,学校也具有充分的自。这种模式的有益之处主要体现在:

①未来,学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扩展在硬件设备上将不再受到供应商的限制,学校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自主地选择合适的终端设备。

②系统能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高度集成和无缝连接,能有效地支持未来应用的快速扩展。

③系统能充分利用学校过去已有的一卡通设备,并能与学校其它系统有效集成,不浪费学校已有的投资。

篇7

3.1 概述 3

3.1.1 设计目标 3

3.1.2 设计原则 4

3.1.3 设计依据 4

3.1.4 系统组成 5

3.1.5 系统防护等级 6

3.2 功能与技术要求 7

3.2.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7

3.2.2 防盗报警系统 11

3.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11

3.3 总体设计方案 13

3.3.1 用户需求分析 13

3.3.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配置 14

一、系统设计方案 14

二、设备选型的原则 14

三、ad公司介绍 19

四、ad矩阵控制系统国内外部份典型工程 20

五、系统原理图 22

六、系统主要设备性能 22

七、 "天网"安防系统网络软件 28

3.3.3 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配置 32

一、系统设计方案 32

二、设备选型原则 32

三、 radionics公司介绍 33

四、系统原理图 33

五、主要设备性能 34

3.3.4 出入口控制系统与巡逻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配置 36

一、系统设计方案 36

二、卡技术比较 37

三、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39

四、 radionics公司介绍 41

五、系统设计原理图 42

六、系统简述 42

七、系统主要功能 43

八、系统主要设备性能及参数 45

九、readykey系统管理软件 46

3.4 传输线路、供电及后备电源 47

3.5 系统集成 48

3.6 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 49

3.6.1用户环境 49

3.6.2工作流程(见附图) 49

3.6.3系统功能和特点 49

3.6.4 外来车辆通行处理 51

3.6.5 系统配置 51

3.7 安全防范系统设备清单 51

3.1 概述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健全完善的安全防范管理设施,是构成现代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为建筑内办公和居住的人们提供舒适、便利及安全保障的可靠基础。

本方案是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条例设计而成,为了保证安防系统的整体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目前安防方面的各种系统、各种技术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考虑筛选,从而形成了本大楼的成熟可靠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方案。

本方案能够实现楼宇自动化系统与安全防范系统的联网,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联动。

本方案所选用设备及软件均不存在“千年虫”问题。

3.1.1 设计目标

大楼智能化系统各项功能的设计和实现,必须以市政府的日常办公为中心,服务于大楼用户为宗旨,向市政府和下属机关部门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根据本大楼其具体使用性质的要求及工程建设的标准,为保障大楼内各部位的正常工作和安全管理,大楼需配置周密精良的技防系统,使其具有强大可靠的安全防范的能力。

* 安全防范系统与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联网,实现大厦管理监控人员能够比较方便的通过各个系统执行安全防盗任务。

* 系统的画面显示能够任意编程、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在画面上有摄像机的编号,摄像机的部位、地址和时间、日期。

* 电视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联动,根据需要自动把现场图像切换到指定的监视器上显示,并自动录像。

* 对重要或要害部门和设施的特殊部位进行长时间的录像。

* 采用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减少误报警,确保报警信号的正确可靠。

* 出入口控制系统对设防区域的位置、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进行实时控制或设定程序控制。

* 出入口控制系统、巡逻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内部消费系统通过非接触ic卡实现一卡通功能。

总而言之,采取多种手段,对本大楼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保安覆盖,使大楼始终处于实时有效监视之内。

3.1.2 设计原则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以及国家的相关法规,本系统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用户至上原则

2. 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3. 系统的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4. 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总体系统的完备性和便利性

6. 设备选型的结构化和规范化

7. 系统高性能价格比的经济性

本安全防范系统在设计时,根据“技术先进、严格合理、完善可靠、操作简便”的设计思想,做到图像-报警联动、安全周密兼顾其它。(系统扩容等)

3.1.3 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

( 甲方提供的《招标书》和本工程建筑施工图

( jgj/t16-83建设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

( jgj/t16-92建设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gb50045-95建设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j232-82建设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j16-87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198-94建设部《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ga/t75-94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 gb4717-84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防盗报警控制器设计规范》

( 现有成熟而先进的安全防范产品和技术

3.1.4 系统组成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本安全防范系统包括下面三个子系统:

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在重要的场所安装摄像机,它为保安人员提供了利用眼睛直接监视大楼建筑物内外情况的手段,使保安人员在控制中心便可以监视整个大楼内外的情况,从而大大加强了保安的效果。

监控系统除了起正常的监视作用外,在接到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示警信号后,可以切换显示出报警现场画面,进行实时报警画面录像,以供事后重放分析。

通过以太网传递控制信号,通过视频线传输图像信号,实现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与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联网。

2) 防盗报警系统

用探测装置对大楼建筑内外重要地点和区域进行布防。它可以探测非法侵入,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记录入侵的时间、地点,同时向电视监控系统发出联动信号。

3) 出入口控制系统(包括门禁系统、巡逻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内部消费系统)

在大楼建筑内的主要管理区的出入口、电梯、巡更点、主要设备控制中心机房和贵重物品的库房等重要部位的通道口安装非接触读卡器,中心控制系统对各通道口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实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在大楼内的巡逻路径上配置适量非接触读卡器,对巡逻人员的动态(是否准时、遵守顺序)进行实时监视,同时保障巡逻人员的安全。

在大楼内的各个消费点(食堂、餐厅)设置非接触读卡器,每个读卡器可以定义某一个金额/每晃一次卡,系统自动记录下员工消费时间、员工的消费统计和某段时间的总消费金额统计。

以上三个子系统由同一个数据库进行管理,一卡通行。

3.1.5 系统防护等级

本大楼位于**省市德胜新区,占地面积148,409.9平方米,建筑物是一个由主副楼组成的建筑群体,总建筑面积为74,334平方米。

主楼是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层,其中群楼是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地下两层部份是设备用房、战备用房和停车场。地上二十层是本单位的办公场地。

副楼包括一个800人的剧院、中型会议室、档案室和中西餐厅

* 从使用功能上,大楼可划分为三部份:

第一部份:装备室、档案馆、各局档案室、资料室、财务室、电脑室。

第二部份:大楼内的各个主要进出口及关键走廊通道,包括大厅、门厅、会议室、电梯内部。

第三部份:大院进出口和停车场,包括大院汽车进出口、发电机房、变电房和停车场的汽车。

* 从建设标准来看

本**大楼是市政府的办公大楼,是市的行政中心和指挥中心,要将大楼建成一座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和保密的办公型智能大厦。大楼智能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将大楼建成具有3a功能的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

根据国家有关技防规程要求,办公大楼安全管理工程对第一部份是严格重点的技防保护,第二、三部份达到宏观监控和大楼正常运行的管理要求。

从防护等级上,本大楼被确定为一级防护等级的建筑。

3.2 功能与技术要求

3.2.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提供某些重要区域近距离的观察、监视和控制,在现代化建筑中起独特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

本系统的摄像机及附属设备在环境温度为-20°c-+50°c下,其非故障连续工作时间mtbf均不少于50,000小时。

* 系统的功能特点。

* 通用巡视

作为独立“文件”编程的摄像机切换序列或成组切换摄像机组,可在任意时间调用到任意监视器或监视器组上显示。

* 成组切换

将一组(场景相关的)摄像机组同时切换到一组相邻的监视器组上显示。

* 监视器巡视

由操作者为特定的监视器所设置并只在此监视器上运行的单独的摄像机切换序列。

* 自动巡视及报警配置

35个可编程“时隙”可自动调用巡视或系统报警配置。

* 自动报警调用

报警输入可自动调用带有场景予置及辅助功能的摄像机组至监视器显示。

* 报警显示/清除

15种用户可选报警处理模式及报警状态显示。

* 屏幕显示

在每路摄像机视频信号上可插入显示日期/时间,摄像机号,报警状态及16字符用户可编程标题。

* 系统分区

用于限制键盘对监视器,键盘对摄像机及监视器对摄像机的通路。

* 用户图形借口软件

用图形表示系统配置及在屏幕切换控制。

* 应用软件包

为系统配置简化编程和设定,提供屏幕“菜单”,存储系统设定值,写入和读出已编程的系统数据。

* rs-232接口

rs-232口可用于连接系统遥控键盘,计算机,报警接口单元等。

* 口令保护

用户为多级优先指定口令,以限制对系统的非法操作。

* 接收器现场控制

云台,镜头及辅助功能的控制,可为每台摄像机设定72个景物予置。

* 摄像机

摄像机选用ccd彩色摄像机,彩色摄像机解像度为480线,电源24vac,以固定式和云台式相结合,确保高效的监视覆盖率。室内的摄像机尽量采用隐蔽式安装,室外型有严格的保护装置。

* 镜头

根据各个不同监视区域的环境要求,选择及配置摄像机的镜头和自动光圈的参数,以便适应昼夜照度的变化,保证图像具有高清晰度和适当的视场,为证据的采集提供可靠的保障。

* 监视器

监视器选用彩色监视器。21寸彩色监视器解像度是550线,15寸彩色监视器解像度是450线,四分割画面监视器为21寸,单画面监视器为15寸,这样便于保安人员在一定距离清晰观看。

* 录像、放像

录像机选用长延时录像机。标准180分钟(pal)录像带在此录像机上可进行3/6/12/24小时录像。播放时间可选3/6/12/24小时快速查找,清晰度达240线(彩色)。

* 云台

云台采用性能价格比较高的国产云台。云台电源与摄像机电源同为24vac,云台采用rs422线进行解码遥控。

* 报警电视

运用视频移动检测器设备可使系统具有报警电视功能。用于安防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中,监视器/摄像机除了用于观察为主要目的外,报警电视是一种有效的技术防范方式,即当移动物体侵入被摄像机监视的区域时,引起图像内容的变化,主机检测视频信号电平的变化后,启动声/光报警或同时启动录像机。

检测画面有一个敏感窗,敏感窗的大小、形状、位置都可调,调整时显示敏感窗的轮廓线,在使用时可以取消,灵敏度可调。

* 报警联动

监控系统与报警系统联动,当系统接收到报警信号之后,可以在报警监视器上全屏显示报警地点的摄像机画面,若同时发生多路报警,可选择报警确认后显示下一个或报警画面交替显示,录像机录下清晰的报警画面,以备取证。

* 电源

系统设备电源(包括全部摄像机、云台)均由主控室同相集中供电,系统采用单点接地。

3.2.2 防盗报警系统

对报警信号的及时可靠并准确无误的要求,是大楼的保安技防的重要技术措施。

* 防盗报警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

1) 系统能按时间、区域或部位任意编程设防或撤防;

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联动;

发生报警时,系统可马上将报警信号送至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使报警地点附近的摄像机指向报警地点,并开始自动录象;

3) 系统能显示报警部位和有关报警数据,并自动记录;

4) 与区报警中心联网

主机内置拨号通信器,当有警情发生,主机通过电话线拨通区报警中心接收/处理系统,并通过约定的信号将报警信息传输过去。报警中心就可根据接收下来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

5) 后备电源

系统配有在线式可充电电池,当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电池可继续供电,可以连续24小时供电,以保持系统的正常工作。

* 探测器

全部采用红外/微波/智能三鉴探测器,减少误报警。

* 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联动

把报警信号传递给监视系统,显示器和录像机作出相应的反应。

3.2.3 出入口控制系统

在大楼的主要出入口、通道口和房间安装读卡器和电控琐,由管理中心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多重任务的处理,能够对各出入口的位置、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实时进行控制和设定程序控制,保存打印记录。

系统对巡逻人员在大楼内巡逻的动态(是否准时、遵守顺序)进行实时监视,做好记录,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保障巡逻人员的安全。

采用非接触式感应技术,管理控制界面是视窗管理控制软件。

门禁系统功能:

* 全电脑网络设计方式,采用98视窗界面,可兼容lan局域及wan广域网络系统;

* 系统可监控3万多扇门,随用户要求可扩展至200万用户;

* 控制主机具备2门或4门两种类型;

* 对于网络系统,每个控制主机具备较高的系统集成设计,将电源适配器,网络适配器,打印接口以及远程modem联网接口为一体,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 每个主机单元可提供2500个事件报告储存空间;

* 主机可提供12v和24v弱电电源输出端点;

* 可直联并口打印机,直接输出系统操作信息;

* 可联接调制解调器,实现远距离多站点门禁系统联网;

* 免接触式感应读卡器,操作方便,反应世间快速,同时可提供防破坏型外观设计;

* 读卡器可提供多种款式及颜色选择,可配合室内或室外装饰设计要求;

* 报警信号监察功能,具备响应多种报警输入输出功能,实现输入输出联动;

* 主机共有四组配合系统事件的继电器输出;

* 在系统门通道回路中,可增加事件管理单元模块,实现多重报警实践输入以及多应继电器输出,触发各类联动设备;

* 智能化数据资料管理软件系统;

* 可实现多种智能楼宇管理功能,大厦电梯管理控制功能,停车场控制功能,人员考勤报告功能,工作人员证照识别功能;

* 系统网络纺“黑客”入侵安全防范功能;

* 良好的售后承诺,系统设备五年保修服务,感应卡终身保用服务。

* 系统配备ups不间断后备电源,保证系统24小时不掉电。

3.3 总体设计方案

3.3.1 用户需求分析

市**大楼是一座服务于二十一世纪的垮世纪工程,是市新的行政中心,因此大楼智能化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将大楼建成具有3a功能的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

为了确保大厦的安全,要求设置严密的现代化中央监控体系,防盗报警系统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连网组成一套高科技的安全防盗自动化系统。安全防盗自动化系统要求具有一系列防范措施,利用这些措施,智能大厦管理人员以及保安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意外事故发生,并能够通过这些保安措施,对意外事故进行记录。

大厦管理监控人员能够比较方便的通过各个系统执行安全防盗任务。

安全防盗系统必须与智能大厦管理监控中心的电脑系统进行联网。

对关键部位安装视频移动检测器,以在夜间侦测非法入侵者。

用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防范大厦重要部门、重要部位的非法入侵,可由编程控制布防/撤防,计算机可调查系统存储的事件记录,翻看历史档案。

非接触式ic卡实现一卡通,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巡逻系统和内部消费系统。

夜间时段,出入口控制系统自动锁定电梯,仅留一部电梯供人员进出,此部电梯在管制阶段可连续录像。

根据以上分析,本方案设计出三个系统的前端配置表: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见表一:<摄像机/镜头一览表>

防盗报警系统…见表二:<报警探测器一览表>

出入口控制系统…见表三:<读卡器一览表>

3.3.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配置

一、系统设计方案

闭路电视监控主机采用美国ad公司的ad168矩阵切换/控制系统,配置“天网”安防系统网络软件,用系统键盘或管理软件可以控制全部前端设备的功能,矩阵容量为108路输入/12路输出。

选择16路画面配以4部四分割器进行长时间录像,其中8路画面由矩阵输出,21寸显示器显示四分割画面,这样便于保安人员在一定距离清晰观看。

篇8

2009年以前,高校对SaaS技术不够了解,对SaaS软件没有需求,相关研究甚少[1].之后,伴随着云计算概念的传播,基于SaaS模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成为热点.很多学者、IT行业研究人员、项目管理者甚至客户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内容大体分为如下几类.首先,是概念介绍性的.这类研究已经洞察到SaaS的优点,引入概念并分析SaaS能在高校信息化中充当何种角色.这类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2-3].第二,多位学者从高校资源共享的角度,提出跨学校的基于SaaS的资源共享解决方案[4-5].各学校可以通过租赁软件服务的方式,使用其他高校的资源.这类方案的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首先是观念问题,高校是否愿意共享这些信息;其次是管理问题,需要有上级部门进行组织,并建立共享和推广机制,甚至有时需要强制措施;最后是技术问题,跨学校的资源共享项目需要有实力的企业或软件供应商参与.目前,实现并已投入运行的项目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在图书馆资料共享方面成功建成的跨图书馆的SaaS系统[6].CALIS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它所获得的资源是其他项目不能比拟的,成功难以复制.第三,由高校客户提出的基于SaaS模式的软件设计方案,来支持日常管理业务[7-8].客户的目标是满足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成本,尤其是中小规模高校或职业学校(后文简称普通高校)对成本更加敏感,SaaS模式不需要进行硬件和软件授权的投资,是理想的解决方案.这种思路的核心仍然是跨学校的,需要由外部的企业或软件供应商来构建系统,再由多家学校租赁使用.目前已知成功案例是金蝶的在线会计软件———友商网[9],但高校中投入实际应用的不多.第四,有些研究不理解SaaS的实质.比如离开了云计算而谈SaaS,SaaS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有些观点是把传统的B/S架构部署程序看作SaaS,SaaS确实是B/S模式部署的,但与普通B/S程序的最大区别是多客户租用的方式和可配置性.

2、SaaS应用问题分析

从高校应用情况综述能够看出,对SaaS的讨论和研究虽然热烈,但在高校中真正将SaaS概念转化为实用软件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第一,观念问题,高校不愿意采用SaaS模式.有需求是一方面,但真正选择技术方案时就会有所取舍.比如担心数据安全性,选择SaaS模式软件意味着业务数据要存放在软件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库上,这一点是很多管理者难以接受的.还有些客户担心软件未来的成本,选定了一家SaaS供应商意味着被其绑架,在SaaS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未来的情况不可预知,不如直接购买软件踏实.对于重点大学,由于信息化实力强并且经费充足,往往选择自己开发、外包或购买软件.第二,SaaS应用的切入点不对.即选择了不适合SaaS模式的应用项目.比如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项目,财务处不放心将全校教职工的工资数据与别的客户的工资数据放在一起,所以,工资系统当前不可能使用商业化的SaaS软件.而在校内,如果工资系统使用SaaS方式开发的,那客户只有一个财务处,也不能采用租赁模式,则没有应用SaaS的必要.前文提到的认为SaaS的部署方式能够促进信息共享的观点,本文则持保留态度.SaaS的实质是服务共享,而数据和资源严格隔离.SaaS模式并不是解决共享的关键,资源共享需要SOA架构等其他技术.因此这类项目成功率不高.什么软件适合SaaS模式.当前情况下,院系级或部门级的MIS软件,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适合作为SaaS应用.比如用于院系内部的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随着数据安全机制的改善和观念的转变,校级的软件也可逐渐纳入范围.第三,没有实现SaaS模式的技术实力.SaaS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具备结构先进的基础设施平台,具备灵活定制、内容丰富的SaaS系统,具备强大的运维能力,才能够支持SaaS应用服务业务的平稳发展,才能够支撑数百以至上千的用户在同一个应用体系内实现业务操作,才能够保证每个客户自身应用功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很难具备独立建立SaaS应用的条件,如需实现只能借助外部力量.重点大学则有这种能力.以北京大学为例,计算中心是学校的信息化支持部门,它同时承担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电子校务应用软件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利用虚拟化技术建立校园云计算环境,能够对外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同时具备专业的运维能力;利用负载均衡、数据库集群等技术能够实现大吞吐量的数据访问;还具备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最后,企业没有针对高校的成熟的SaaS服务产品.一方面,用于高校信息化的传统模式的软件已十分成熟,成本也在降低.企业没有将精力投入到SaaS服务的拓展和运营上面.另一方面,高校需求差别巨大,SaaS软件对可配置性要求很高,软件之外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前期投入高,有实力和积累的企业才能涉足这一领域.

3、北京大学SaaS软件的开发实践

3.1北京大学应用思路

在关于SaaS的文献中,没有研究如何在高校内部设计并实现SaaS应用的内容.北京大学的切入点正基于此处,利用计算中心的平台和技术优势,在学校内部开发并部署SaaS应用.对于学校的主干业务系统,如学生工作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设备系统、办公系统等,早已经过多年的建设并形成成熟的应用.那SaaS软件的需求来自哪里呢?北京大学学校规模大,二级单位(院系、中心、研究所等)众多,计算中心的力量主要用于支撑校级主干业务系统的建设,对于各二级单位的强烈的信息化需求则心有余而力不足.SaaS模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开发一些SaaS软件,供二级单位使用.如果将各院系及二级部门看作客户的话,那么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SaaS产业链,如图2所示。

3.2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设计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各类收费项目日益增多,每年要处理几百个缴费项目,包括各类学费、住宿费、报名费、会议费等.收费对象多,收费项目繁杂.面对这些特点,传统的收费方式面临困难和挑战,效率低以及对账困难是主要问题.由于电子商务开始普及,大家普遍接受了网上支付方式.校内很多单位开始应用校外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支付产品提高收费效率.随着应用的深入,问题也暴露出来:商务方面,大家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手续费居高不下;管理方面,收费点分散,学校财务部门无法监管;技术方面,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众多,接口不一,无法重用.基于上述需求,计算中心设计并开发了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系统下层对外封装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及银行的支付接口,上层对校内提供统一的支付服务接口.在管理界面,客户可以配置软件以满足需求,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或银行、支付币种、转账方式等都是可以配置的参数.客户可随时查询订单信息,执行退款等.当校内客户需要使用网上支付时,只需按照接口规范,将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的URL加入自己的业务系统即可,然后用户可通过支付接口完成网上支付.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

3.3通用注册系统设计

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已有业务系统想接入网上支付的校内客户.有些客户还没有业务系统或者只有静态内容的网站,需要在网上支付前采集一些用户的信息.这类需求在校内也很强烈,比如国际会议的注册系统或者夏令营或暑期学校的报名系统.在上述需求的推动下,北京大学设计并开发了基于SaaS模式的通用注册系统.系统设计完全遵循SaaS模式,强调的是可配置性,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可以通过管理平台的配置,生成不同内容的信息采集表单;每个表单项的类型也是可以配置的,如文本框、单选框、复选框、下拉菜单或者文件框;表单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配置.比如若表单项A被选中,则必须填写表单项B等;信息采集的流程也可以配置,比如信息提交后是否需要确认,缴费成功后是否发送邮件等步骤;利用CSS技术,使得软件的界面风格也能够进行配置.配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不同客户的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配置信息的不同,系统将呈现风格迥异的用户界面.看起来像为用户定制的多套软件.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

3.4应用情况综述

2014年,共有18个校内客户申请SaaS软件服务,使用网上支付接口服务系统的11个,使用通用注册系统的7个.其中包括国际会议5个,暑期班和夏令营12个,自助缴费机项目1个.服务用户人数超过5000人.网上支付金额达到900万元.提高了财务部门的收费和各院系的教学教务组织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4、总结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现代物流系统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现有商务的各个环节,提高现有商务的运作效率,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开辟一个全新的交易场所。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在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必须充分研究涉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统筹规划,形成尽可能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

1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指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给定未来企业的商务模式,设计支持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内容,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有所不同,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尽管它对企业的商务活动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以企业商务模式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前提,它是在企业既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集中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还包括商务模型规划和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1.1商务模型规划

这是一种战略层的规划,目标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商务模型规划并不直接针对企业未来需要建造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商务模型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未来如何发展,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务运作方式获取市场利益,即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式;其次是确定支持企业商务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规划企业的商务模型。

1.2商务系统规划

商务系统的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于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

商务模型的规划确定企业未来核心业务的路线,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未来的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战略层次的规划,确定这种规划的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商务管理和决策层面的人员。商务系统的规划则给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可依据的一个基本框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商务活动。由于这种规划过程侧重于技术实现,所以它的主要参与人员以熟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2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步骤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1商务分析阶段

这是实现电子商务应用计划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商务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业自身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和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客户分析、供求分析和竞争分析等)两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创新速度加快,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拟建的电子商务系统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尽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失利。此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资源、未来发展的分析,等等。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管理与业务流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部。

2.2设计阶段

在完成上述商务分析的基础上,在掌握电子商务最新技术进展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商务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规划,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角色,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格局,亦即确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以及与商务模式密切相关的网上品牌、网上商品、服务支持和营销策略四个要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由此展开,也即从子系统、前台、后台、技术支持、系统流程、人员设置等各个方面全面构架电子商务系统。此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和将来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和应用的成功与否。

2.3建设变革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调整、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运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进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完成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2.4整合运行阶段

上述建设变革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将经过变革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与已经建好的电子商务技术平台整合起来,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试运行。再经过必要的调整、改进以后,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工作就可以进入整合运行阶段,开始实现电子商务应用。

3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所谓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系统规划的内容,界定系统的外部边界,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系统的处理流程,给出未来系统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3.1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到整个硬件平台不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网络吞吐能力,还要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

(2)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对确定的硬件结构中的每台计算机指定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

3.2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可以把电子商务系统看作是由不同职能的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和模块,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就是由这些功能模块构成的。每个子系统都有为完成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工作的专用或公共场所用的计算机程序。在每个职能子系统内部都包含用于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的具体应用。

3.3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数据处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协作式数据处理三种方式。在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中,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由该中央系统完成,终端是客户机,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本身不做任何处理。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处理能力分布到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成为可能,这也使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协作式数据处理方式中,系统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合处理数据,处理既可集中实施,也可分区实施。协作式计算允许各个计算机合作处理一项共同的任务,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仅在一个客户计算机上运行;协作式计算允许计算机在整个网络内共享处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上的处理能力完成任务。除了具有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上处理任务的能力外,该类型的网络在共享资源方面类似于分布式计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方式。

4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技术框架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架构体系必须突出以下特点:有利于软件维护及系统管理;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便于业务级权限管理;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网络数据流量和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保护前期已有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应用系统层次结构如下:

(1)基础系统平台。指为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的部分,包括网络(内部网、互联网)、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等)、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

(2)J2EE架构平台。Java技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面向对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应用的事实上的标准。J2EE(企业级Java)把数据库访问、企业级Java组件、命名和目录服务、动态页面生成、XML、消息服务、事务服务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级特性,使之特别适合构建复杂的大型应用,并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3)业务平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要涉及许多具体的业务平台,业务架构平台是新一代的业务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可以使基础技术平台与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有机隔离,应用系统的执行只与应用架构平台有关,而与基础技术平台无关,同时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的组件。对于企业级应用,以信息门户和交易门户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组件,以办公自动化软件OA为核心的系统管理组件是重点。系统还可以包括,以进销存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组件,以账务、报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组件,以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组件,以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为核心的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组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业务组件,最终形成了全面企业电子化管理方案的产品组合。

(4)门户网站。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过安全隔离通道(防火墙)与企业内网、专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数据接收、。

(5)维护管理平台。为系统提供各种管理维护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内容维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等。

(6)安全解决方案。为系统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等多个层次,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是PKI技术,包括CA认证机构、RA系统、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等部分。

参考文献

1丹尼尔·阿莫.电子商务:变革与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工资管理 ASENET B/S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4-066-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学资源日益紧张,如何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处理成倍增长的信息量,已成为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为此,许多高校启动并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相继建成了校园网,搭建了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平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学校许多部门都开发了各种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等。近年来,为了加快我校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学校加快了对人才引进的步伐,新进的教师、管理者人数逐年上升,给我校人事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压力。人事部门不断增加工作人员,但是仍然跟不上学院发展步伐,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部门仍然采取旧有的工资管理系统,继续由手工完成应聘记录、绩效考核、科研成果等工作。显然,单单一项基本数据录入工作就需要三个工作人员来完成,每天大都处理琐碎的事情,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制约了学校发展。另外,在传统的工资管理系统中,要完成相当数量的教职工情况及人事政策法规的查询工作,一般是教职工直接到学校的人事部门查询,导致人事工作者在这些常规性的查询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解答上花费大量时间,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及人事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在一所以信息技术为重、信息专业为主的学校,这样的方式将很快滞后于学校其它方面的发展,而教师、管理者却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能查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包括档案、工资、培训等情况。

应对以上情况,本文针对性地介绍些高校工资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改变学校传统的工资管理系统,对系统的数据进行集中、有效地管理,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促进了系统数据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快了信息处理和传递过程,有利于促进人事管理体制的合法化,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同时,该系统还有利于节省办公物品,进一步减少了学校办公经费的开支,弥补了旧的工资管理系统的许多缺失。系统支持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不仅提供给学校的人事部门使用,也提供给学校所有部门和教职工使用,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本系统的开发使用不仅提高了学校对外的一种形象,还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网,使得校园网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在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导入了信息系统,如学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等等,以辅助收集相关资料,然而其应用层面,仍局限于电子数据处理阶段,部分信息化较早者,则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处理量多而杂的报表数据。对于工资系统则主要靠一个简单的工资管理软件来实现数据录入、删除和添加,并结合手工生成Excel报表。显然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使用一个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这一点已经成为学院引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为此,我校将结合工资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个基于校园网进行管理工作的高校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进一步实现我校工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系统采用先进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平台,从架构设计开始,完成了工资管理工作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快速原型法与喷泉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快速原型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本系统所建立的原型,是充分利用了B/S结构系统开发的特点,以制作静态页面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界面。用户可以在此原型上看到系统的功能原型,并且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以供开发人员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设计。同时,此原型可作为后续开发的基础,将系统实现阶段的一部分工作提前完成。喷泉模型是一类支持面向对象、自底向上的开发模型,在实施中体现了迭代和无间隙的特征。本文围绕需求获取和分析两个关键步骤对工资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开发阶段的工作进行描述,在与用户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采用UML用例图和活动图为需求建模,同时建立系统静态页面以获取用户更明确的需求。

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一套与管理体制及管理手段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为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调试提供依据。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精心设计,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A/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及模块功能设计、安全控制点设计等。系统设计的结果是一系列的系统设计文件,这些文件是物理地实现一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工资管理系统属于一种数据交互式处理系统,是学校人事部门为了支持决策、管理、应用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而开发。系统根据我校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架设在校园网上的系统,大大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设计系统的技术架构时,亦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特点,采用目前先进的,NET技术体系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

工资管理系统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工资管理网络体系,克服现有工资信息管理中存在的手工管理、统计与查询复杂、管理效率低等缺点,科学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方便工资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对所需要的数据以表格形式显示,以报表形式打印,并为将来进一步扩充、发展和升级工资管理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本论文以九江职业大学工资管理系统为研究背景展开研究,开发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该校人事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学校人事部门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本文结合了当前工资管理系统的现状,应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对工资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并描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模块化的软件结构,画出了系统的数据流图,并以此为基础,对系统进行了模块设计、数据的处理模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最后,描述了系统的界面设计与实现、各通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和其他几项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工资系统的现状分析,结合ASP,NET和软件工程相关的技术,提出了工资管理的网络化,并从需求、设计与实现的角度详细说明了工资管理系统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基于WEB的工资管理系统的模型。但在新的技术和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下,系统模型也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工资的管理。

通过对这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本人对高校的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系统的数据处理业和务流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受限于本人自身水平和时间仓促的关系,该系统许多地方还存着一些不足之些,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高校工资管理系统的将来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提供一种适应高校人事、财务方面政策变化的系统模型。

(2)需要进一步对高校工资管理的业务逻辑进行研究,并从中提取出最佳系统业务解决的方案。

(3)需要研究出能够跨平台操作的工资管理系统,以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另外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作为一个工资管理系统,必然会涉及到单位中的许多人事方面与财务方面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对外应该属于是保密的,所以系统的安全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期望在以后的运用中,能使用先进的技术和采用更好的措施,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