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机械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4-08 15:5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机械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机械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定义科学技术

机械自动化的定义是在1971年产生并在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械工程师协会1984年对其定义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协调和控制,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机械能量流动力和(或)机电组件系统互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机械自动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器化”迈入了以“机械自动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它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最基本的特征可概括为: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需要强调的是,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就是现代机械与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出的产品,不仅是人和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现代机械自动化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研究和应用,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础理论、技术和工程系统组成的完善体系。机械自动化在技术和工程系统方面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基础理论方面尚在发展中,还很不完备,所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2.1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扩展,传统的只对机电设备的集成产品,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2.2自动智能化

智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智能”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它基本在理论控制的基础上,学习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多种动力学的新观念,新方法,如混合动力学,效仿人类智能,使其具备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的能力,以确保我们更高的控制目标。

2.3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又非常巨大的工程。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和制造商非常多。研究和开发标准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环境界面接口是的机械自动化产品部门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单元。通过模块化这种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具有统一标准的机械产品,于此同时也可以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

2.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编程的发明,以及编程技术应用在机械生产设备上的应用更是给机械领域带来了质的飞跃。各互联网的全球经济模式的开启、全球的机械生产组合成一体,全球化的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让企业明白自身具有竞争性的重要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的功能在逐渐的运用到机械生产中去,如远程监控和网络检测技术等设备终端的发明。以生产方式改变的方式让局域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可以将互联网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如家庭网络运用到各种电器上,通过远程控制电器的运行,这样的技术应用使得人类从中获取便捷的同时,更为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正因为如此,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和产品的发展方向。

2.5产品体积的缩小化

20世纪80年代末,“微电子机械系统在国外被定义。微机械自动化系统,指的是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械自动化一体的产品”,与此同时也在向微纳米尺度发展。微机械自动化产品体积小,能源消耗少,并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在生物医学、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

2.6资源节约,绿色环保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工业发展上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资源众多,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而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的减少,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现状下,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我们将这种呼声归结到绿色产品这一概念,具有绿色理念的机械自动化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结论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机械自动化建设的投入,也培养了很多符合标准的专业人才,这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有效积累,无论是在相关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在生产技术上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深刻了解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的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技术的发展非一朝一夕,在今后的发展道路,和学习道路上,在吸取前辈留下来的技术财富,设计思想的同时,更应在注重资源环境的同时大胆创新,坚持机械设计制造是造福人类的技术,努力的解决好生产力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使機械设计能够得以快速和健康的延续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武发,刘德平.《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5 

[2]杨世明腾献银赵镇宏段巍《机械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7.3 

[3]张建民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赵松年,张奇鹏.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D40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业的发展历史较短、起步晚、涉及范围有限,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机械设计发展水平还是相当落后。主要表现为:设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低;对设计进度和质量无法很好地控制;设计手段与方法有较为落后;对客观设计进程的研究和了解不够,尚未很好地掌握设计的客观规律。

1 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机械技术的自动化发展是一大必然趋势,科技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动化的普及,自动化的发展表现在制造技术中的系统技术、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等各个环节中,符合现代机械发展要求的人性化、科技化、有序化以及运行功能一体化的要求。

自动化的运用在机械设计中产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械自动化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可以实现信息、控制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几率,给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大大促进了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2)机械设计的自动化能够使产品由单一水平向集合多种功能的高水平转变,既有利于节约生产的成本又提高了产品的运用灵活性,拓宽了机械产品的应用领域。

(3)传统的机械设计过程往往是根据任务和目标,做出不同的方案,然后反复试验,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还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机械产品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操作可以降低人力、物力等资源在机械制造中的投入,有利于节约有限的资源,有助于革新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4)由于机械设计自动化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十分广泛,提高机械设计中的自动化水平,势必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还会有利于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例如机械设计技术向来和计算机技术相辅相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机械设计技术的提高也会促进整个计算机行业在工业技术性方面的发展。

总之,自动化是机械设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加强对自动化方面的研究也是我国机械行业实现创新发展、体现绿色人文理念、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科技差距的关键。

2 模块化的发展方向

模块化这项工程是非常艰巨和关键的。因为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生产企业与类别都是非常多的,研发具备环境接口、动力接口、电气接口、机械接口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单元是非常关键和复杂的事情。比如,研发和制造具备测距、识别、图形处理、视觉等作用的控制单元,集电动机、智能减速、减速为一个整体的动力单元,以及一系列可以实现典型操作的机械设备。如此,新产品的研发能够通过各种标准单元来实施,与此同时,能够使得生产的规模扩大。很明显,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能够产生巨大的优势,我们能够肯定的是,模块化能够有效地推动机械自动化企业的迅速发展。

3 网络化的发展方向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网络技术得以进步和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影响着教育、军事、政治、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生产。世界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在网络的影响下连为一体,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世界性的竞争。倘若研发和制造出机械自动化的新型产品,凡是质量稳定和可靠,那么就能够迅速地走向世界。在网络化的影响下,以网络作为依托的一系列远程监测与控制技术得以发展,而机械自动化产品就是远程终端设施。局域网技术与场地总线技术促进了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使用户可以体会到新技术的便捷和愉悦感。因此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网络化发展是一种趋势。

4 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资源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提倡保护环境与资源,提倡环保和绿色,绿色产品得以出现,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表明了人们是非常注重环保的。绿色产品的视角是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的保护,提倡环保和绿色的观念,目的是为了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更加有效地应用资源。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绿色化方向发展,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对保护环境是有益的,报废的产品能够加以回收和应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 虚拟化的发展方向

在以往,全球的机械制造企业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设计图纸,再结合图纸试验成品,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设计产品。这种方式的不足是会浪费不少时间,与此同时,在试验成品的过程中,会消耗一些财力、物力和人力,特别是消耗大量的财力。在如今科技不断进步的影响下,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通过发达的电子计算机设施,人们就可以对一些工作进行模拟操作,通过网络,可以及时地传输数据,进而使得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可以顺利地实施合作,交流和沟通。为此,虚拟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必然发展方向。

6 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中心就是数字化。数字化是管理科学跟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的结果。针对制造企业来讲,一系列的信息,包括技能、知识、数据和图形等都是数字的形式,在企业内借助网络进行传递,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在多媒体、数据库和虚拟现实的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分析、重组和规划信息,以仿真产品的功能与产品的设计、仿真生产组织过程与加工过程,或者是制造原型,进而迅速地重组生产过程和响应市场,以实现客户的需要。针对世界上的制造企业来讲,用户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企业借助网络,并且结合自身的需要,通过电子商务,互补优势,形成联盟,在第一时间研制出机械产品,数字化是机械制造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7 微型化的发展方向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微型化兴起,机械自动化向微观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就是微型化。微型化又被叫做微机械自动化系统或者是微电子机械,指的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尺寸在1cm 以下,且日益发展为微米和纳米。微机械自动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灵活性强,在信息、军事,以及生物医疗等方面的优势是非常大的。微机械技术是微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关键,通过精细加工技术,也就是超精密技术(蚀刻技术与光刻技术)来加工微机械自动化的产品。

8 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在新的世纪,机械自动化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智能化指的是描述机器行为,在控制理论的前提条件下,吸收混沌动力学、生理学、心理学、模糊数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人工智能等的新方法、新思想,对人类的智能进行模拟,让机械具备独立决策、逻辑推理、思维判断的能力,以实现更加理想的控制目的。显然,让机械自动化产品具备人类的一部分职能或者是低级的智能,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9 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是非常多的,比如稳定性较高、质量较高、功能较多等,在机械设计当中应用一系列的技术,促使着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设计人员需要明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地引进新的技术,并且要充当新技术产业化的创造者,以促进机械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应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 科技传播.2013(02)

[2] 张宝坤; 王淑霞; 王艳.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04)

篇3

一、文献回顾

全球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

国内外对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地区层面,主要研究特定地区的全球生产网络状况。Yeats(1998)通过分析OECD国家的零部件产品贸易额、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提出全球生产网络正在不断地扩张发展,并且以机械行业及运输工具行业最为明显。Kaminski与Ng(2001)研究了中、东欧地区不同行业的全球生产网络,得出了汽车、办公设备、信息技术产品以及家具行业的生产网络处于主要地位的结论。二是全球层面。主要研究全球各国及地区的全球生产网络的总体状况。Athukomla与Yamashita(2005)对Yeats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良,从整体上对全球生产网络的规模、贸易流向以及产业结构等进行了研究。以上两个层面上的研究成果基本描述出了全球生产网络的现状,但是仍然缺乏对各国和地区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特点的比较研究。

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成因,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做出了积极的研究。WIR(2003)指出全球生产网络的产生是源于各国贸易政策的改善、刺激外国投资以及技术进步。也有学者认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所推动的(苏桂富、刘德学、陶小惠,2005)。Jones和Kierzkonski(2001)将原因归结为世界范围内生产者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所引起的联结各个生产模块的服务链成本的下降。另外,Van de Gever(1997)提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是全球生产网络的主要成因。目前关于全球生产网络形成原因的研究大多是单一层面的,从政策、产业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并不多见.

二、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状况

(一)全球生产网络正在快速扩张

目前用来研究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状况的指标主要是零部件产品的贸易额及贸易流向,本文亦使用这一指标来分析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变化状况。零部件产品贸易额的统计方法使用Athukorala(2005)提出的方法:从用于对有形贸易产品分类的第三版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Rev3)的全部10大类数千种产品中选取出涉及加工贸易的225种具体的零部件产品,然后计算其具体的进出口额。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零部件产品进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992年全球零部件产品出口总额为4470亿美元,1996年为7290亿美元,2003年增至10480亿美元,12年内增长了134%。而同期的进口总额从1992年的4080亿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0440亿美元,增幅达156%。全球零部件产品贸易额的大规模增长反映了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球生产网络总体上正在不断扩张与深化。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多地参与了全球生产网络

1.东亚地区是全球生产网络最活跃的参与者

各国及地区不同的自然禀赋、经济贸易政策决定了各自的零部件产品贸易额必有所差别,进而各地区在世界零部件产品进出口额中的份额也有所不同。在出口方面,1996年出口份额最高的地区是东亚,为38.3%,其次是欧盟和北美,份额为38%、22%,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所占份额的总和仅为1.3%。2003年份额最高的三个地区仍是为东亚、欧盟、北美,其份额分别为42.7%、32.2%、18.9%。进口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同,2003年进口份额最高的地区为东亚,其份额为41.5%,欧盟、北美分别为30.2%、18.2%(Athukorala、Ya-mashita,2005)。这一状况说明了从各地区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来看,东亚地区参与程度最高,欧盟与北美次之,拉丁美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最低。

2.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程度加深

1996~2003年,发展中国家零部件产品出口额占全球的份额有较大上升:1996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零部件产品出口额中的比例为24.3%,2003年增至35.3%,7年内增长了11%,而发达国家的份额则相应地下降了11%。发展中国家零部件产品出口额占全球份额的上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总体上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之中,并且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也在增加。

3.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比较集中

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地区。2003年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5个零部件产品出口国为中国(包括香港)、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它们占整个发展中国家零部件出口总额的55%。这5个国家中,有4个位于全球生产网络发展活跃的东亚地区,墨西哥则因为参加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从而降低了贸易壁垒,直接与美国、加拿大贸易一体化。与此相反,那些与主要的发达国家市场没有什么联系,缺乏基础设施或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劳动力的国家,则极少可能参与全球生产网络。

(三)各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性相异

1.电子、机械产业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主导产业

在所有零部件产品中,电信设备出口额占全球零部件产品出口额的份额最高,为13.9%,其次为半导体及其它电子部件和汽车零部件/饰件,比例分别为13.1%、8.7%。接下来是办公设备、电子机械和设备、电路转换/保护设备、飞行器及相关设备,其份额分别为7.2%、5.6%、5.3%、5.2%,这7类产品在全球零部件出口额中的比例达到了59%。值得注意的是,这7类产品大多都集中在电子和机械这两个行业中。这一现象说明全球生产网络所所涉及的产品中,电子、机械产品占了主要部分,主导全球生产网络的行业主要是电子产业和机械产业。

2.服务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性增加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主体――跨国公司对服务业的日益重视,全球生产网络中这种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服务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全球FDI流入量的部门分布在近十几年内发生的较大变化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10年中,投入服务业的FDI量占FDI总量的份额明显增加,其从1989-1991年的54%上升至2001~2002年的67%,而传统的制造业则出现下滑,其份额从39%变为24%,同比下降了15%(WIR,2004)。

三、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原因

(一)政策层面因素

1.贸易投资自由化浪潮

近几十年来,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其它的区域或双边优惠贸易安排都在大力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这主要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各类地区性和双边性的贸易协定(RTAs)正逐步蔓延。自1990年以来,已生效的RTAs从50个增加到2004年底的约230个。WTO估计,另外还有60项协定正处在不同的谈判阶段(世界银行,2005)。这些多边或双边的优惠贸易安排,降低了贸易和投资壁垒,有利于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加速了各国和地区经济的相互融合,也为生产网络的地区化和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2.经济贸易政策的改善

经济发展政策的改善体现在许多方面,但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贸易政策的改善和投资政策的改善,分别表现为降低关税和刺激外国投资。关税的下降可以降低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贸易成本,使其能够更自由地流通。对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主要贸易物――中间产品而言,由于需要多次进出口,因此较低的关税会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和跨国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成本。另外,减少对外资的限制并刺激外国投资也处于重要地位,原因在于它通过取消对外国投资的诸多限制,制定各种针对外国投资企业的优惠措施或特定要求,吸引了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将部分生产活动转移至此,从而使得产品的生产变得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

(二)产业层面因素

1.制造业的模块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生产制造的“模块化”现象便是其中之一。“模块化”就是将原来的生产制造过程分解为一些功能和结构相互独立的标准模块,然后按照产品生产的特定需求对这些标准模块进行组合而完成产品的生产。模块化生产深化了分工,使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有优势或关键的生产模块,而将其他生产模块置于生产成本较低或有这方面生产优势的国家进行。模块化的出现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资源集中在产品价值链中收益高的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研究与开发、销售与市场等),而将收益低的中间环节(生产制造、加工装配)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渐参与到产品国际生产的过程中。

2.生产者服务业的进步

近些年来,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电信、物流、保险等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而服务范围和质量却在逐渐提高,这就使得连接产品生产的各个模块的服务链成本不断下降。服务链成本是指组织协调产品生产的各个模块进行产品生产活动时所发生的所有服务成本,它主要包括运输成本、通讯成本、保险成本等。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服务链成本特别是跨国界的服务链成本不断降低,因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模块在全球的分布效率(使生产模块位于最合适的位置),同时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这就促进了高效的产品价值链全球布局的形成并且最终推动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与发展。

(三)企业层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