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小结范文
时间:2024-04-08 15:5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劳技课;教学;做法
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就如何提高劳技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一些摸索,现与大家商榷。
一、劳动课上教师的主要讲解
(1)讲解要科学。教师在劳动课上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与劳动技能有关的基本劳动知识。对劳动知识的传授要科学无误。目前,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劳动课教学内容简单,都是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内容,因此时劳动课的基础知识讲解重视得不够,不科学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把芹菜的“叶柄”说成“茎”。仅此一例,说明了尽管劳动课的知识浅显,也应该认真对待,含糊不得。
(2)讲解要规范、简明、清楚。劳动课的教学内容品种多样、类别各异,教师在讲解知识及技能时要尽量运用该类别、工种最基本、最通俗且小学生可以接受的术语来讲解清楚。例如“嫁接蟹爪兰”一课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外,要告诉学生仙人掌是被接的植株叫“砧木”,而蟹爪兰是待接的枝叫做“接穗”,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嫁接的简单技术,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到一些有关嫁接的浅显知识。
(3)要做到边讲解,边示范。劳动课教师的讲解往往要和示范操作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边听、边看,形象、生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听觉、视觉协调动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劳动课的教学效益。这也是对劳动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
(4)教师的讲解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劳动课上教师的讲解严禁一言堂。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能力水平,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在劳动课上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想象及创造等多种能力的任务,更好地把劳动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5)劳动课教师的讲解要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劳动课是实践德育理论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劳动实践对于学生劳动观念和优良品德的形成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劳技课上教师示范操作的教学过程
(1)教师的示范操作要规范。教师的示范操作常常是学生藉以模仿的唯一榜样。教师任何不正确的或多余的动作,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妨碍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只有教师规范化的示范操作,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技能。
(2)教师的示范要清楚。只有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才能使学生获得操作过程的清晰表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其一是教师的教具要足够大(如果不能做到可借助于电化教学等多种手段)、教具的颜色也要利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其二是一些技术的关键点,教师的示范一定要慢些,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思考,有时甚至可以重复示范。其三是一些技能中的难点。
(3)教师要掌握好示范操作的时间。有些教师固然讲解、示范得都很好,但是,时间占得过多,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甚少,使学生失去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示范效果。首先是要求教师示范操作动作要熟练,其次是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示范操作内容。教师的示范操作,并不意味着要从头至尾地做一遍,而多是在讲解方法的过程中对关键动作做出明确示范,把示范操作与教师课前做好的不同程度的半成品教具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由于教师只是在操作方法的关键处进行示范操作,会大大地节 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三、劳技课的教学指导好学生的操作练习
(1)要牢固地树立起重教又重导的思想。教是导的前提和保证,导是教的继续和强化,只有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才能把教师传授的技能逐步为学生所掌握,在指导练习阶段,教师同样要注意发挥其主导作用。
(2)要明确指导练习阶段教师具体的指导程序和内容。当学生开始动手练习时,首先,教师要注意学生整体上是否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始有序的练习,对不理解的学生要给予具体指导,使其按照要求进行练习(组织指导)。然后,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注意细心观察学生练习的步骤方法是否正确,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确等,掌握反馈的训练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及时地指导(练习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如果是多数学生存在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集中指导,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技能训练中的困难和障碍,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使教学重点得以落实,难点得以突破。对练习中表现突出好的学生,教师也要注意因材施教,使之能有新的收获,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对学生动手操作中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等,也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为评议工作做好具体准备。总之,在指导练习阶段,教师要完成:组织练习有序、落实练习要求、发现典型事例、准备总结评议等项工作。
(3)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劳动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劳动课教师要以极大的爱心帮助学生,耐心地指导学生。指导时,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具体指点,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逐渐增长劳动本领,学会劳动、热爱劳动,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学会自理、学会生存,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基础。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课决非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劳动技能,还要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认真的劳动态度,鲜明的劳动情感,良好的劳动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如果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劳动课实践中,经过反复训练,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是会受益终生的。
四、评议是劳动课即将结束前的小结
评议小结的内容通常有: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劳动技能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评议学生的劳动制品、对本节课上表现突出、操作练习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评癣表扬和鼓励;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交流他们的真情实感,使劳动课教学达到生动的思想教育目的。评议小结的过程教师要做到:
(1)评议工作要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这样能使劳动课的教学目的贯彻始终,同时起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的作用。
(2)评议工作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进行。评议小结工作不是一节劳动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思想、技能等方面的全面概括和进一步深化。评议小结工作进行得好,往往可以把劳动课推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篇2
现在的家庭中,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受着祖辈、父辈们多方面的关心,有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人疼着一个孩子。许多家长视自己的子女为“小皇帝和小公主”,什么事都有自己包揽下来,耳朵里经常听到的是“放那儿,让我来吧”这些话,就不舍得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年级的孩子与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小朋友比,学习任务相对加重,长辈们就更是生怕孩子累着了,更是事事包办。甚至连孩子的书包还在代劳收拾。学生早上来校不交作业,问其为什么,回答说是家长没帮他装进书包,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其实家长们哪里知道这样不但不能在孩子心里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反而助长了孩子们惰性,而且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自己拥有一双勤劳的双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已是迫在眉睫。所以我决定召开“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感
2、树立学生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引导学生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劳动意识,
4、针对我班现存的卫生情况进行集体事情大家做教育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学生劳动的照片
四、活动过程
一、揭题
1、猜谜语
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
(课件出示双手图片)
2、小品《手的故事》
学生表演小品《手的故事》,由此引出班会主题《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并齐读。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观看照片:小朋友在洗自己的袜子,铺床,整理书包等
2、学生交流:我会……
3、整理书包比赛
尝试主要让学生来评价,再根据学生评价的情况再以点评。
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1、观看照片:小朋友在帮家人扫地、洗碗、晒被子等
2、学生交流:我帮别人……
小结: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四、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1、提问:遇到不会的事情该怎么办?
(出示照片:一个小姑娘正在帮妈妈洗碗,从看到的让学生讲自己在家帮妈妈做事的实践过程。)
小结: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4、 行为辨析:哪些事情能学着做?哪些事情现在还不能学着做?
五、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让学生看两种教室的对比图片,感悟教室环境的重要性。
六、总结
1、 学生交流班会课的收获
2、 齐诵儿歌
3、 小结: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4、 学生演唱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篇3
本班共有36位学生,其中女生14人,男生22人。由于男生占大多数的特殊情况,整个班显得比较活跃,比较好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是爱集体,爱劳动,爱学习,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特殊原因,呈现出自卑、、逆反等现象。
二、工作要点:
1.上足上好晨会课、班队课、品德课等课程,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培养队员的集体意识,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文明班”。
2.合理布置教室,充分发挥弘扬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品质、提高人文素质的班级文化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自我管理等多种能力。
3.健全班干部队伍,明确分工,每周并安排两名值周班干部,进行日常管理,并进行每周的小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老师了解更多班级发生的事情,看到平时不能看到的现象,能更好的管理班级。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及时进行调整一些不好的现象。尽量让班干部自己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总之,本学期放手让学生去做,特别是班干部,作为班主任我只把握住大方向。
4.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使学生中涌现出一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5.配合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在班内开展各种活动,以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队员的行为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少先队活动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阵地。
三、具体内容及措施
(一)抓好德育教育
1.明确《金家漕小学在校一日常规》,做到人人知晓。
2.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表率作用,以一批带全体。
3.用班会、晨会进行常规教育,抓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
4.定期进行行为规范的阶段小结,评选班级“行为规范小明星”。
5.利用班级的布置,设计“全能选手大比拼”,“学习能手”以竞争促学习;“劳动能手”以竞争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讲究劳动方法;“礼仪能手”以竞赛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才。艺能手”希望学生能做个多才多艺的人,各种比赛积极参与,多获奖,为自己争光,为班级争光。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1.积极配合学校的“红领巾广播”,提高节目质量,增加可听性并注重资
料的积累。指导学生认真出好每一期黑板报,增强黑板报的宣传教育功能。
2.认真组织好中队值周工作,尽量使每一位队员都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在中队值周过程中,根据要求及时进行指导、调整,做好中队值周工作。
3.积极配合学校大队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主题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争兴趣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4.继续组织雏鹰假日活动小队,在课余开展活动,与学校活动进行互补,特别利用好双休假日和十一假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兴趣小组,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文体节”、“英语节”开展的各类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做好体育卫生、科技艺术等工作: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手球操。
2.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新眼保健操,注重质量,控制近视发病率。
3.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工作,坚持每天早上在班内进行查询,并定期对学生宣传有关知识。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
5.借助班级黑板报定期宣传卫生知识,生活小常识。
6.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学校的各类兴趣小组,抓好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7.在班级“学习真快乐”这一版块中设立“我得奖了”一栏,用以及时表彰因发挥特长而有获得成绩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多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的支持共同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
(1)定期和每位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交流孩子在校情况。
篇4
本文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为例,对如何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认为“做中教、做中学”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键词】
学前教育;手工课;教学方法
在中职学校,要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做中教、做中学”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为例,对如何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1 “做中教,做中学”的含义
1.1 “做中教”的含义
所谓“做中教”,指的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及不明白的地方老师给与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实现对学生的教,并体现教的规律。换言之,教师在“做中教”的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操作的方式实现教学,让学生在做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要点。
1.2 “做中学”的含义
所谓“做中学”就是从行动中学,从实践中学,这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即学在做中进行,通过学生的“做中学”,实现教师教,并体现学的规律。学生通过做,锻炼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
2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的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其目标是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农村幼园,这就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学前教育教师。手工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技能课,也是将来担任学前教育教师所必需的一项技能,这门课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适宜采用“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思考问题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导向理论的目的。
3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符合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陈述性知识不感兴趣,认知基础与认知能力偏低的特点。但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掌握能力,可塑性强,有很大培养空间。“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在自主学习和协作中进行学习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成为其理解知识的桥梁。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增强了动手能力,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
4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在手工课教学中的应用
4.1 实施“做中教、做中学”前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按排在课前做好以下准备:①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注意动手能力强弱的学生适当搭配,组的人数多少要根据任务内容来确定,一般是4~6人一组。分组是为了学生在做中学时能互相帮助,共同探索;②教师要指导学生准备必需的材料和工具;③在教学中若需样品展示,教师还要事先做好样品;④要预估学生在做中学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想好相应的指导措施,为实施“做中教”奠定基础。
(2)学生的准备。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准备必需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并预习课本中相应的内容,为“做中学”奠定基础。
4.2 “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实施过程
4.2.1 导入。根据手工制作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废物利用——花瓶制作》中,以准备的材料(一次性方便面碗、奶茶杯、纸杯、气球、胶水、碎片报纸等)让学生猜一猜,这节课我们做什么东西,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4.2.2 任务布置。在导入的良好情境中布置本节课需手工制作任务,并给出任务目标要求,在目标引领下驱动学生学习。
4.2.3任务实施。由各组学生共同商量自行制定完成任务计划,确定制作步骤和程序,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各位同学按计划按分工分步实施。
4.2.4 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在任务实施中难免遇到困难,教师在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要巡察各组,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4.2.5 作品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这是实现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重要环节。
4.2.6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堂课发展的必然结果。课堂小结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逻辑和抽象思维的重要环节,所以课堂小结的好坏标志着教师是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4.3 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反思
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中采用“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式我的体会是:
(1)作恰当的示范,引导学生参考借鉴。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准确娴熟的课堂示范技巧,可以使课堂平添许多吸引力,也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恰当的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品,并对作品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应分步进行,不能自顾自一气呵成。
(2)鼓励学生对老师的作品进行创新。 让学生抛弃依葫芦画瓢的做法,老师教的只是作品形成方法,至于作品构造、外型、色彩等引导学生创新。比如教学生做花瓶,只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形成花瓶的瓶腔,至于花瓶是广口式,还是窄口式,抑或葫芦式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树立手工制作学习的信心。作品完成后,一定要留时间让学生互评。互评可以从作品质量、色彩、造型和创意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求不要太高,以鼓励为主。对作品没完成的同学也要评价其已完成部分,并让他谈接下来来的创作构思。为尽量多的同学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树立手工制作学习的信心
总之,“做中教、做中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到技能、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云霞.浅析幼教专业手工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J].专题研讨.2012,(8).
[2]董晓.“做中教,做中学”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师.2013,(20).
[3]王百卫.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12,(4).
篇5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的意义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超出了学科界限,重点强调以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不同的,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小学生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转变了教师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强调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各类学科的高度综合,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其体现了社会、个人以及自然的内在整合,也体现了艺术、道德与科学的内在整合。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比如,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与社会道德相关的现象同相关的德育理论联系起来,通过合理地探讨与分析,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艺术与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通过学生在社区中以集体或者个人的形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劳动体验,将知识与劳动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素养。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情感、直觉去体验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渗透方法
2.1 精选德育课题,营造德育环境
首先,选择良好的德育课题,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好的德育课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备思想性与启发性。所选的德育课题应该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二是具备贴合性,所选的德育课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否则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理想效果。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粮食的研究”的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与当地的农民交流,体验劳动,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通过新闻,让学生了解非洲贫困地区的艰难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内心里认识到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其次,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环境具备育人的功能。因此,作为学校,应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比如,学校可以开展“爱我校园,净我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清理校园、修缮花坛,在公告栏中张贴珍惜粮食、爱护花草的宣传标语,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德育渗透功能。
2.2 分工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常常需要学生调查、访问、总结等,对于实践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很难胜任这些工作,因此,一般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某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个人爱好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需要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也需要加强合作,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小结
篇6
摘 要:中职德育要实现德育目标,体现德育价值,必须以实现德育课每一课的德育生长为基础,在德育课程中确定德育生长点,综合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德育生长点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本文认为,德育生长点不是一种点缀,而应该成为政治课堂中的主角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中职德育;德育生长点;品德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03-03
德育生长点是以德育课程为基础,镶嵌在其中的能引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共鸣,从而提高道德品质的内容。只有实现每一课的德育生长,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目标。故此,在每一课中寻找德育生长点,利用体验教学法等方法和形式,激起学生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上的共鸣,让德育生长点成长起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德育生长点的确立
德育生长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一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参考中,明确提及的,如在《商品和货币》框题中指出的“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德育目标。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如在《商品和货币》中确定的“正确认识人的劳动,并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
德育生长点确定后,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德育生长点的内涵。例如,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中,教师必须首先确定,何谓正确的金钱观?其次,作为中职学生,在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之前,对待金钱应该持什么态度?第三,成为职业劳动者后,拥有了自己的劳动收入,对待金钱又应该持什么态度?通过对社会名人当中坚持质朴生活的例子进行介绍,提出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应该是中国人的道德基因,应当传承下去。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品德成长
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很多,例如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德育生长点的实现,达到令学生品德成长的目的。在进行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下面就以《商品和货币》(2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一)设计思路和方法选择
“商品和货币”是《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的基本知识、货币的基本知识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属于经济常识范畴,既要学生掌握常识,又需要确立德育生长点,实现德育成长。笔者认为,商品部分的德育成长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商品、正确认识人的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价值;货币部分的德育成长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成功观。
为达到以上目的,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结合设立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二)活动准备与实施
1.活动准备
本课为2个课时,准备的活动有:商品的自述、辩论赛。
“商品的自述”活动设计:以学习小组(6~8人一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扮演成一件商品,以自述的方式讲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在生活中我们对该商品应抱有何种态度。商品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对象,诸如手机、电脑游戏、零食、书籍、潮流服装、饭堂餐饮等。各小组以抽签的方式得到一件商品的自述展示。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该商品的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产生的价值等内容。
“辩论赛”活动设计:辩题――正方: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该辩题曾是往届大专辩论赛的决赛辩题。之所以采用辩论的活动形式,是因为辩论能将真理越辩越明,并且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关注;而确定此辩题的理由则是:该辩题与货币的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通过激烈的论辩后,主动接受正确的金钱观。为使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应将辩题提前告知学生,并辅导学生进行辩论准备。
2.活动实施
“商品的自述”活动环节:教师导入,确定各小组代表人选――学生代表扮演并“自述”――学生自由发言评论――教师小结。活动安排在教师讲授完商品的含义等内容之后。
“辩论赛”活动环节:教师导入,按课前安排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辩论――成员小结――优秀辩手颁奖――学生总结――教师小结。活动安排在教师讲授完货币的定义和基本职能等内容之后。
每一次活动,需要让学生先发言,先评论,应让学生主动进行表达,并且畅所欲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在学生展示和辩论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好笔记,为活动小结中的点评做准备。
・教学教法・让每一个德育生长点绽放
(三)德育生长点的绽放
1.正确认识商品、正确认识人的劳动、尊重人的劳动、尊重劳动价值
通过“商品的自述”这一活动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展示,使学生主动接受商品是劳动产品这一概念,并由此生发出以下德育内涵:①商品是物质的,是客观的,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诞生,是不具有主观意识的;②商品是人类智力和体力的结晶,任何商品都应该珍惜;③商品既然反映人类劳动的价值,那么就应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首先自己就不能参与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这是对自己智力和体力的不尊重。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成功观
通过“辩论赛”这一活动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赛前准备、赛中激智等方式,使学生以主角、参与者的身份获得正确的金钱观:①金钱是商品社会的流通手段、商品的价值尺度;②金钱购买的是商品,不能购买的东西还有很多:生命、时间、青春、家庭和睦、学习能力等,说明金钱在很多事情上是无能为力的;③金钱本身不具有好或坏的特性,是人内心的贪欲使人走向道德和法律的边缘;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爱之有节。通过对金钱观的深化,教师提示学生,衡量人生成功与否不应该局限于拥有财富的多少,成功的定义应该多元,应该具体,应该个性。
以上德育生长点拓展出来的内容,可以称之为一种绽放。这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拓展,这种拓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共鸣为特点,除了教师设计的拓展内容,学生肯定还有更具智慧的课堂生成,通过主动参与,学生的智识、情感都被点燃了,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四)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分小组活动的情况,可以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活动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自评
组评
师评
①对小组工作的态度和贡献
A.在小组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小组工作中,为小组工作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B.能关心小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较好地完成分内工作
C.偶尔关心小组工作,有时能提点建议,但是不够主动
D.对小组工作不闻不问,如同局外人
②对个人承担的任务
A.能圆满地完成分给的任务
B.基本完成分给的任务
C.勉强完成分给的任务
D.没有完成分给的任务
③与小组成员合作情况
A.能主动与小组成员沟通,主动关心合作者,善于作出必要的让步
B.偶尔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对别人关心不够,能作出必要的让步
C.经常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很少关心别人,很少作出让步
D.一直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从不关心别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④品德成长情况
A.能将课堂上自己的正确品德观念,主动实践在生活中
B.能发表正确品德观念,并在生活中基本做到
C.错误观念得到纠正,但还没有体现在行动中
D.不认为自己观念错误,我行我素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首先确定了德育生长点。为了通过德育生长点实现品德成长的目标,教师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和学生一起体验价值观、道德观的共鸣,这就是德育生长点的绽放。教师根据设定的德育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起了德育“引路人”的作用。通过对评价表中学生品德成长状况的评价,来反映课堂的实效,也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让德育生长点绽放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研究性学习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了德育生长点成为教师空洞的说教。
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对德育生长点的发掘,要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德育绽放,必须在设计时就深思熟虑。这不仅需要教师本身拥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情怀,还需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使学生既学得知识,又获得品德的成长。
活动设计不是花哨的点缀,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环节,活动设计应该围绕着德育生长点开展。设计前要思考:每一个活动是怎样让德育生长点绽放的?如何让学生的德育成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德育生长点是每一课的德育目标,绽放是对目标的细化和拓展,德育生长点必须成为教学设计或者教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让每一个德育生长点都绽放”教学理念的意义和价值
让每一个德育生长点都绽放这种教学理念,确立了德育为先的地位,融合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一种改进,是针对中职生德育课困境作出的有利调整。德育生长点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德育课堂中的主角和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道德意识成熟的人,才能驾驭先进的技能,进而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也只有品德正直、善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带来和谐,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实现百年期待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3]刘旭东.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8).
[4]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篇7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学校)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为此,我校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多招并举,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1、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
近年来,我们对全镇各校的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有的种起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花生。有的栽种了果树,各个学校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创收增收,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以校外农业企业相联系,建立劳动合作关系。
为更好地拓展户外劳动场所,让广大学生有更好的劳动实践机会,我们通过镇政府搭桥牵线,与学校周边两大农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我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一是与张公镇生态葡萄园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为他们剪枝、打叶、扫地块、摘葡萄、打包包装。二是与红壤研究所的农业场进行合作,我们派师生学习他们企业的劳动技术,然后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布置,为他们的茶场摘茶叶,洗茶叶;为桔场培土、摘桔、过秤、包装,为杨梅场除草、摘梅。
3、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开辟新型劳动场所。
近日里,我们通过努力争取,得到了镇党委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镇领导为发展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从张庙学校围墙外划拨了三亩土地供我校师生建设蔬菜基地,指派了附近农民为我们作技术指导并帮助我们翻耕土地,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增进我校师生的劳动实践,改善我校师生生活将有着重大意义。
二、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劳动实践效果,有效地发挥劳动实践的教育作用,使这一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我校一方面成立了学校劳动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劳动教研组和学科组,分班级依场地划出劳动片区,各片区指定责任人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设立了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制订了《劳动奖惩办法》、《劳动安全制度》、《劳动课程岗位职责》,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2、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劳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的设计与管理,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对每一次实践要精心设制,认真安排,严格实施。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感悟劳动的伟大,认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义,在劳动中培养勤奋,陶冶情操,感受光荣。二是要从教育为
农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同时要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启迪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课的运动功能,把握劳逸结合,劳思结合的规律,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四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快乐情趣,让学生在劳动的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劳动的果实里品尝喜悦;五是要在劳动实践中设计曲线美、形象美、节奏美、成功美的动态情形,从而增进学生美的认识。
只有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乐有有机地结合,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教育功能。
建设劳动实践场所,有效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作用,是一项意义巨大,任重道远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校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一定能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学校)
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的情况作个小结。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之风日益盛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在我们农村也屡见不鲜。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xx是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是xx的名片,是学生最熟悉的树种。为了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我校建立了以银杏园为劳动实践基地,以银杏的栽培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三、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计划,并选派沈军、常勇、刘国兵三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四、收获和成果。
篇8
美术教学大致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紧扣这三大环节。
课前是准备阶段,应该改掉单纯传授技能或以技能为主增加一点知识的单一性备课思想,挖掘教材因素应该有主次、有重点的提高学生美术素质为备课思想,例如让学生临摹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卢昂教堂》组画一课,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初步认识改变用固有色概念去认识色彩现象的习惯。从而发现对象包含的丰富复杂、美丽多彩的环境色、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相应的生理、心理素质为备课思想制定备课方案、准备教具做好课前准备。
课堂上首先要注意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充分激发自身的多种感觉器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动起来,做事效率就高。素质教育面很广、特别是对教艺术课目来说,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 ,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当然我们还可以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式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
其次我们还要重视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在作示范画时,只是默默地画,学生听不到老师边画边讲解,这样教与学会脱节。教与学必须和谐一致,既要突出老师的主导,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给更多的学生当主角有表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例如:可以放一段轻音乐,调动学生听官积极参与边讲边示范,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绘画技能。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应注意因材施教,两者要紧密结合,针对学生各人的基本素质要区分对待,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家苗子,但须人人都有素质的发展,例:上素描课有的学生技能低可以重点突破,有的则可以提高鉴赏力的培养力度等等,采取多样性。
再次教学上还要注意循序渐进性,俗话说: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涉及面广、容量大,如水粉静物单元对前后的课题可侧重不同重点,如何组织色彩写生的静物,静物的构图,单色静物写生,关于色彩等等的提高要层次深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或“停滞不前”的弊病。
教学中还应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联系,寓德于美、以美辅智、以美促体、以美促劳,如:壁挂编织课,可渗透编织艺术优秀传统的教育和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德熏陶,编织操作的技巧,作品的寓意等智能的提高,在编织制作中使学生动脑,动手得到锻炼促进劳动观念形成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课外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要注意及时小结、总结经验。另外还应加强美术兴趣小组组织建设,坚持把课堂教学中涌现出的美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吸收到学校兴趣小组进一步培养,并以此为龙头,增加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参加美术展览的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美育环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美术素质同时树立榜样,这样反过来更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
除此之外,本人还力求美术教学的五个优化,即科学化、艺术化、精彩化、多样化、特色化。
教学结构科学化,美术教学课堂结构要合理安排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感知、认识、实践,提高几个环节,应目纲清晰,结构谨严。美术教学要合理安排组织,导入新授课、练习巩固、小结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要环环紧扣,使得教学内容多而不乱。有的老师过分追求教学形式变化,忽视教学内容,学生在玩中学不到什么,看起来热闹,实际上乱而不知所学,这是很不科学的。
教学形式艺术化,因为美术学科有其艺术性,所以教学形式更要美,美,才能引人入胜,学生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艺术形式中更利于高效地发展素质,享受美感的体验, 培养艺术情操,在强调结构科学同时理应加强形式的艺术化。
教学过程精彩化,教学整个过程要有高低起伏,力求迭起,要处理好动静,快慢,轻重变化与发展。有画龙点晴的闪光点,有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一节绘画课如果只是单纯学生在画,没有评议,没有表演等精彩片断插入,只有平辅直叙,那肯定是枯燥无味,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那必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可以运用讲授、演示、谈话、观察、比较等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最好的去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要特色化,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有特色,力求突出学科特点,语言有特色,教学方法手段,技巧都有独特之处,逐步形成风格,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美术教学五个优化,把美术教学搞活,五个优化应相互联系,要体现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篇9
一、学生的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安全工作周周讲,时时要求学生注意,不放松警惕。从学生的交通安全到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从课上的安全到课外活动时的安全,从日常生活的水、火、电、饮食安全到假期安全,我总在学校的部署下不厌其烦地讲我能想到的有关安全方面的细节,每周都有相应的备课,都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宣传。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是我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常规工作。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班风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在班级中,我建立了评分细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主要从遵守纪律方面、学习表现方面、劳动卫生方面等多角度进行督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一直不放松的管理,本学期,我班的常规考核还算不错,在年级名列前茅,常规工作也能落到实处。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学生的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义务。学生面临中考,学习是重中之重。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接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有偏科现象的学生协调各科共同进步,使优秀的同学更优秀,落后的同学有信心追赶,大家都处在上升的状态。
四、做好住宿生工作。关心住宿生的饮食起居,多与住宿生辅导员联系,及时了解宿舍内部发生的情况并及时妥善地处理。晚自习后常去宿舍,晨读前也经常上班上去,多接触,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
五、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利用班会这一有利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褒扬先进,督促后进。特别注意进行理想教育,初三同学在填报a、b类别及填报志愿后,思想波动教大,这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犹为重要。
篇10
【关键词】强化意识;保证长效;促进成效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实践证明,人的诸多习惯往往是早年形成的,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将贻害终生。刚步入学校大门的小学生,正处于习惯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习惯的培养是最佳时期。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应从良好的卫生习惯抓起,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我校乘着我市建设文明城市的春风,以镇创建国家l生强镇和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关注小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度为目标,通过不同途径的有效渗透,促进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为他们铸就未来的美好人生。
一、创设双重氛围,强化卫生意识
“意识指导行动”,学生不讲究卫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卫生意识,为强化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意识抓起。近年来,我校注重多重育人环境创设,让学生在校园内受到浓烈的爱卫生、讲卫生的熏陶,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方能持之以恒。
1.宣教教育氛围。每学期,我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等学科(并形成教案),观看由于不讲卫生而引起疾病的图片、视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授有关卫生方面的故事,让学生明确不良的卫生习惯所带来的危害。将卫生知识全方位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卫生习惯须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
2.校园宣传氛围。“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优美健康的育人氛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校向来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以此营造浓郁的氛围。在课室走廊、校园的卫生角张贴“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标语、宣传画,让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环保卫士”。办好环保教育宣传橱窗,展出包括劳动、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还有学生不同形式的环保活动的照片。同时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扬身边爱劳动、讲卫生的先进典型,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形成制度,保证卫生监督长效性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章制度是让各项措施得以落实的前提。为此,我校设“红领巾监督岗”,实行值日干部轮值制检查评比,值日行政及教师不定期检查为监督的体制:1.制定对“红领巾监督岗”的队员的教育与培训措施,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2.在校园内分别设立对应班级“监督点”,实行定岗定点,每天早午由轮值干部督查每班的班级卫生、负责的环境区卫生及日常卫生文明行为,从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制止,做好记录并纳入量化评分考核。3.采取每日检查,每天小结,每日公布(利用每天的“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公布)的方式,让班级进行对比以此督促各班及时整改。4.每月汇总分数,每级评出两个卫生先进班级并加入“文明班”考核之中,一学期三次获“生先进班级”的班级,为全学期“卫生先进班级”,学期结束颁发奖牌。通过一系列的考核评比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三、开展活动,促进卫生养成教育成效
单纯靠说教及制度,学生并不乐于接受,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倦,缺乏动力,效果不言而喻。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有关环保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卫生行为习惯。
1.举办主题活动。我校利用经典午读、背诵《弟子规》活动,结合《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开展“卫生小故事我来讲”,给卫生教育注入经典的元素。同时以我镇创卫生强镇为锲机,在全校开展“擦亮园洲从我做起”的环保卫生教育系列活动,如自创保环标语,举行环保征文比赛、歌咏比赛,举办环保绘画、手抄报主题活动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人人讲卫生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形成的主动性。
2.开展评价活动。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我校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监督作用,结合“伸伸手弯弯腰”常规活动,树立典型,加大表扬。经监督岗或值周教师观察发现,对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扔到垃圾箱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在晨会,颁发“环保”章。对于随手乱丢弃垃圾的同学,即以教育为主。同时以加分或减分的形式纳入“卫生班级”及“文明班”评选的量化考核中。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
3.家校形成合力。培养孩子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的教育作用必不可少。只有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家校协调一致,双剑合璧,定会发挥无穷威力。在班级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每天为父母做家务(抹桌椅、扫地、洗碗等),培养劳动习惯的同时让孝心扎根,可谓两全其美。班主任通过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劳动卫生情况,引导他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应讲究卫生,并带领身边的伙伴、家人共同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让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 上一篇:保险公司市场调研方案
- 下一篇:利润分配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