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理论知识大全范文
时间:2024-04-06 10:0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理论知识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物化学历来是学生反映难学难懂的一门学科。如何使学生学好生物化学,是众多的生化教师一直在控讨的课题。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客体,其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特征之一即机体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教学,以使主观认识更好地符合客观规律,使“死”的教材,变成“活”的内容,使教学生动活泼,特循序渐进。
1介绍科学史,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讲点科学史,让学生了解一个理论或一个结论的创立是经过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艰苦历程,这对青年学生树立世界观,对开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很有好处。生化教学中。核酸的发现及研究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首先介绍最初在1868年前后瑞士一青年外科医生,从外科绷带的脓血细胞中分离到细胞核,从核中提取到一含磷丰富的酸性化合物,命名为“核素”。他的导师Selye很慎重地亲自重复实验,证实了此结果,才将此结果发表。由此可见,生化上某种物质的发现,不仅是有根据的,也是十分慎重的。20年后,R.Altmann将核素改名为核酸,众多的化学家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核酸,得到不同的水解产物,并对其作一一鉴定,到本世纪20年代正确地将核酸根据成分差别命名不核糖核酸(RNA)及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见一个物质的发现,一个化合物的组成鉴定都不是任意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的基础。此后划时代意义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左旋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都说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深化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2]教学时用少许时间介绍核酸的发现史,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科学归纳法总结难点章节的学习内容
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重要内容的核酸合成(包括DNA合成和RNA合成)及蛋白质合成,有其不同于脂类、糖类分子合成的独特规律性,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即从对个别具体的某些方面的接触开始,逐步认识到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经过分析、比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认识,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3]在分别学习了DNA、RN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DNA、RNA、蛋白质合成的内在规律,归纳出:1•它们的合成过程均接受指导,有合成的模板;2•都由小分子物质为原料合成生物大全子;3•由合成酶在众多的因子帮助下催化反应历程;4•合成产物忠实于模板;5•不论其合成过程、合成模板或产物,均带有方向性这五大共同特点,再逐一对照三类物质各自合成过程的特点,就很容易使学生掌握了主要内容。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共同特性产生的内在因素,找到了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指导三者合成的关键,这样就将主要内容归纳到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式略)
3假说、论证激发学生兴趣
在建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运用科学假说这一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理实提出假定性的说明,以期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假说经检验转化为理论。[5]在生物化学教材中,许多新概念、新知识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再经过实验论证而形成理论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假说、论证方法,能明显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深化思维能力。如在讲解DNA合成即DNA自身复制时,首先让学生了解DNA复制是从一母代分子产生二个子代分子,究竟以何种方式复制?从DNA双螺旋结构出发,引出三种可能性方式的假说:全保留复制、散在式复制、半保留复制。再讲解经科学实验证明是半保留复制,此种复制方式保证了DNA分子间遗传信息的忠实传递。[6]这样的讲解方式很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掌握。
篇2
论文摘要:从教育学理论的观点来看,学科体制是否构建完善与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学科的应用性,应用性也是衡量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汉语言学科人才。其学科的性质与相对于应用性比较强的理工科专业而言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上所体现出来的应用性一直不甚明显。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汉语言文学应该尽快地增强其自:请记住我站域名身的应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基本特点,将其发展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对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究竟要怎么样的改革其教学体制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性问题提出了思考。
汉语言文学有着十分悠久的教学历史和良好的教学传统,是一门专门培养汉语专业人才的学科。我国近代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雏形——中文学专业。长期的发展和变革使得这门学科积累下了丰厚的学科教学经验,教学体制与教学内容相对而言也比较固定,长时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招生人数中占有比例最大,就业率也最高的专业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步入了一个转型期。依照教育学理论而言,学科能否发挥其应用性是衡量该学科的学科体制健全与否、发展水平是高是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其学科特有的性质以及传统教学为其的定位,在社会发展中这门学科的应用性一直不明显,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逐年下滑,社会对其的认可率一直在降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已经成为广大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且需要进行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科的应用性指的是学科所涉及到的只是在实践过程中转变成为实践能力或者是指导实践进行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包括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依笔者看来,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首先就要了解这门学科。认识这门学科专业的教育基本特点。
一、简述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育基本特点
1.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教学内容较为固定
正如上文所述一样,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地,早在建校初时期就设立了中文学专业,这个专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其教学方法已经固定下来。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2003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之中,对中文学专业规定开设的课程几乎没有发生改变,数量上一直都是十三门基础课程,教育界内几句全部认同,中文学专业在传统专业中是最具底蕴的一个专业学科,在现代大学专业体系中也是最为稳定的专业之一,其学科自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2.汉语言文学将以培养专业性文学人才为主要目标
多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前身中文学专业已经成为作家、文学知识分子的培养基地。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意义上来说,这些职业都不能成为社会职业类型,而其应用性也就没有多大的发挥特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许多高等教育学校中开设了关于中文专业中的文秘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汉语等相关专业,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这门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输送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但就近几年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来看并不容乐观,就业率持续下滑,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该专业的社会应用性不强,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也不高。
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关于实践性的内容比较少
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分析运用能力以及水平,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而相对而言,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一般都集中在文学写作这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该学科的实际应用性较差是有据可循的。
二、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及其现实意义
1.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
就笔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的提高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在人才的基本素质中无疑是重要的环节,因此来说,汉语文学学科的应用性提高符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其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满足素质教育的本质需求。我国的素质教育推行已经遍及全国各院校,而现在正是高校实行素质教教育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在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而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就是要将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成为具有推动性作用的理论体系,这正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再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也是学科本质发展规律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汉语言文字研究为主要对象,基于语言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也就决定了它自身所具有的易用性的特点。
2.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可行性分析
以笔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汉语言文学学科其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理论指出,科学的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科学武器。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理论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语言学理论都可以成为其理论依据;再一方面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优厚的现实条件,如前文所述,我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基础,这些对于提高学科的应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几点思考
1.加强改革学科教学体制的建设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制的建设,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扩充教学科目,注重语言实践能力以及和社会发展相关能力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设置,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定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该学科专业的应用性提高。
2.提高语言教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方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知识和技能传输的主要方式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者应该侧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时的改善教学方法,尽量避开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及时的将教学科研成果引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质量。
3.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高校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改变以往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不再将写作能力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综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全面进行测评。以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赖敏,蓝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社科纵横,2010,(01)[2]宋玉朝,孙春青,汉语言文学,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 上一篇:绿色经济的意义
- 下一篇: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