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概述范文
时间:2024-04-03 18:1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文化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一种很有意味的表意体系文字。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根、生命的根,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直到今天,仍有无穷的魅力,显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
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概述
1.汉字的概述
汉字是汉族人民创造的,是社会记实和沟通的用具,直接抒发意旨,具备象征功能和审美价值,是用来记录思维认识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奴隶制形成和国家建立以后,需要用规范而准确的文字来各种命令、统计各类财产、记载国家各种事情等等,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统治所服务。这样以来,为汉字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概述
在当今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或手机的智能拼音、五笔输入法来输入汉字,致使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逐渐下降,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针对汉字面临的传承和书写危机,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标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继在2014年推出了以“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为宗旨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电视节目不同于以往某些节目中的作秀,呈现出来的状态非常单纯、简朴。它可以让场外的观众朋友和现场的比赛者一起参加,人人都能够通过节目学习书写中国汉字,领悟中国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
二、汉字听写大会的“字”的选择指向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听写汉字词语来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诞生年度总冠军。每场所选取听写的汉字不同,有简单的,也有相对繁琐的。纵观两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所选听写的词语类别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 人物类
如:【光绪】皇帝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年号(公元1875-1908)。
【恽代英 yùn】人物名。
【桀纣 jié zhòu】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泛指暴君。
2.动物类
如:【貔貅 pí xiū】古书里的两种猛兽,现多比喻勇士。
【虫豸zhì】小虫的通称,詈词,喻指下贱者。
3.植物类
如:【颠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花暗紫色,结浆果,黑紫色。根
和叶可入药。
【桔梗 jié gě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
暗紫白色。供观赏。根可入药。
4.天象、地理类
如:【图们江mén】我国一条江的名称。
【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沟壑】山沟。
5.器物、建筑类
【舴艋zé měng】小船。
【毕肖】打猎用的一种长柄网。
6.人体类
如:【髋关节 kuān】俗称胯轴子,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上颚(上腭)è】是一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
7.医用、化学类
如:【扑尔敏 pǔ】一种药物。
【矽肺病xī】病名。
8.成语类
如:【惴惴不安 zhuì】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分道扬镳 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
各的事情。
9.其他冷僻词汇
如:【裂璺 wèn】器物上的裂纹。
【九省通衢qú】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泛指武汉通向外界的交通非常便利。
这些词语,一方面能体现出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或记录先民历史生活痕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汉民族拥有的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传奇故事、风土人情、科学成就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后人铭记不忘历史,爱我中华。
三、汉字听写大会“字”的文化价值
汉字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独特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工具。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电视节目,我们不难发现汉字体现出了深刻的文化价值。
1.彰显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汉民族的物产丰富,所走过的历史轨迹、缔造的光辉历史,大都是用汉字记
录下来的。如“鳜鱼”、“蛏子”、“桔梗”、“乌桕”等词语反映出汉民族丰富的物产;“图们江”、“婺源”、“日冕”等词语反映中华民族的幅员辽阔以及拥有渊博的地理文化知识;谱写了“光绪”、“恽代英”、“蚩尤”等汉民族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人物传奇及创造的历史文化。
2.汉字承载着中国古老风俗文化
古代的风俗文化与我们当代的风俗文化是有差异的,有些古老的风俗文化已经消逝,很多都已被人遗忘。如:“合卺”成婚, 卺是瓢,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是旧时成婚时的一种仪式。“及笄”指的是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可以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也指古代女子已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这些古老的风俗文化有些已经消逝,但它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理应被后世所了解。
四、教学启示
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对于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启示。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识字与写字教学要做到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相结合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某些参赛学生只知字音,不知字形、字义;只知字义,不知字音、字形;只知字音、字义而不知字形;字音、字形、字义都不知。这种种现象就造成了这类参赛学生往往写错别字,甚至是不会写所听写的字。因此,在教学时切忌将字音、字形、字义孤立开来,应该在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中将字音、字形、字义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文化
汉字是基本的交际工具,中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是基础,但是这对于传承中国历史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突破这种限制,跳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掌握的汉字词语,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汉字词语的意思,更多地了解一些文化知识。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和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那些消逝的汉字词语以及文化知识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并传承这种历史文化。
篇2
一、当前初中学生汉字书写状况举隅
汉字书写水平整体下降。随着书写量的增加,学生书写的字迹越来越不清楚,主观随意性很强,歪歪扭扭的字形,仿佛是不合节拍的乱舞。更有甚者,行楷字很不规范,难以辨认,影响了阅读。于是就有教师“初中生写字怎么不如小学生”的感喟,家长的“我的孩子在小学字写得好,怎么到初中就变差了”的原因追问。
1.汉字规范责任意识淡薄
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了一定的汉字学习兴趣,对汉字规范必要性应该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自己不仅要书写规范的汉字,而且要自觉地维护汉字的纯洁性,正确地认识现实中使用不规范汉字的现象,而且力所能及地加以纠正。但现实是,不少初中生不但没有认识到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危害性,而且出于“好奇求新、媚俗从众”的心理,在QQ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字母代码、网络最新用字和繁体字等。
2.错字数量不能减少,别字数量逐渐增加
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心智应更为成熟,对汉字的理解应更为深入,书写时应更能把汉字的“形”与汉字的“义”联系起来,正确率应更高。但是,长期以来,小学汉字的教学方式绝大部分是以“音”与“形”相结合的,“形”的识记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有时虽然利用了“义”的辅助记忆,但是教师随意曲解,并没有根据汉字的“形”体现出来的意义特征来进行科学的教学。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汉字教学主体地位的让位,错字数量不能减少也就理所当然。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汉字使用语境范围的扩大,如果学生不能把握具体语境下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本义之间的联系,别字数量增加就难以避免。
3.汉字审美教育的缺失
汉字既是实用性文字,又是艺术性文字。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汉字的基础上,了解、认识汉字的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中所蕴含的情感、意蕴,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这些是汉字教学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教学任务的提升。但是,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初中学生的书法课程很难设置,它只能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美好愿望”,学生很难具备汉字审美能力。
二、对现行《课标》中汉字教学目标设置的反思
1.能力达成目标小与学生汉字书写现状不乐观的反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毕业时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初中毕业时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从数量上看,识字与写字的数量各只增加了500个,这个数字反映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任务由小学主要地位到初中次要地位的转变。这样小的任务分布在初中三年里,按理说,学生识字与写字的状况非常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写错字形还是屡见不鲜,而别字的误用情况更是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文字要达到正确的运用,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它应该包含三个阶段:识字、写字和用字。识字是对文字符号声音的正确表述,写字是对字形的正确呈现,它们是掌握一种文字最基本的要求,而正确、熟练用字才是文字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初中阶段不仅仅是在小学基础上新增500个左右的识字与写字的任务,而且有它自己新的教学任务,这个任务是学习汉字能力要求的更高设置,是初中阶段应掌握常用汉字正确运用在量和质上的规定。
2.汉字习得途径单一与学生汉字使用范围扩大的不匹配
综观《课标》,小学与初中汉字习得的途径相同:使用字典、词典来独立识字,只是初中阶段识字要求,在使用字典、词典熟练的程度与检字方法多样性上有更高的要求。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汉字使用范围上不断地扩大,字典、词典提供的帮助虽然规范,但是这种帮助很单一。反思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所包含的以字义为基础的丰富信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汉字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得汉字特别富有表现的张力。尤其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这四种基本造字方法,非常富有智慧,即使现代的简化汉字,也能体现出汉字构造的理据,真可谓一字一世界,营造了艺术表达的巨大空间。汉字的构词能力很强,由现成的汉字或汉字的组合构成的词语也很有道理、很有智慧和很有文化的。因此,汉字习得的过程,是与汉语词汇、汉字文化、汉语语法紧密联系的。这种状况就决定了初中阶段不是在小学阶段汉字习得途径上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多样化。因此,了解常用汉字的文化,掌握一些词语构造知识,洞悉基础语法知识,都有助于避免初中生随着用词范围的扩大而产生的用字混淆现象。
篇3
一、当前初中学生汉字书写状况的举隅
汉字书写水平整体下降。随着书写量的增加,学生书写的字迹越来越不清楚,主观随意性很强,歪歪扭扭的字形,仿佛是不合节拍的乱舞。更有甚者,行楷字很不规范,难以辨认,影响了阅读。于是就有教师“初中生写字怎么不如小学生”的感喟,家长的“我的孩子在小学字可写得好,怎么到初中就变差了”的原因追问。
汉字规范责任意识淡薄。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了一定的汉字学习兴趣,对汉字规范必要性应该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自己不仅要书写规范的汉字,而且要自觉地维护汉字的纯洁性,正确地认识现实中使用不规范汉字的现象,而且力所能及地加以纠正。但现实是,不少初中生不但没有认识到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危害性,而且出于“好奇求新、媚俗从众”的心理,在QQ或其它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字母代码、网络最新用字和繁体字等。
错字数量不能减少,别字数量逐渐增加。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心智应更为成熟,对汉字的理解应更为深入,书写时应更能把汉字的“形”与汉字的“义”联系起来,正确率应更高。但是,长期以来,小学汉字的教学方式绝大部分是以“音”与“形”相结合的,“形”的识记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有时虽然利用了“义”的辅助记忆,但是教师随意曲解,并没有根据汉字的“形”体现出来的意义特征来进行科学的教学。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汉字教学主体地位的让位,错字数量不能减少也就理所当然。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汉字使用语境范围的扩大,如果学生不能把握具体语境下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本义之间的联系,别字数量增加就难以避免。
汉字审美教育的缺失。汉字既是实用性文字,又是艺术性文字。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汉字的基础上,了解、认识汉字的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中所蕴含的情感、意蕴,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这些是汉字教学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教学任务的提升。但是,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初中学生的书法课程很难设置,它只能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美好愿望”,学生很难具备汉字审美能力。
二、今后初中汉字教学目标的展望与构建
1. 遵循汉字学习规律,厘清初中汉字教学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毕业时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初中毕业时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从数量上看,识字与写字的数量各只增加了500个。这个数字不仅反映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任务由小学的主要地位到初中的次要地位的转变,而且这个定量要求只是延伸了识字与认字的目标,并没有对初中汉字教学任务提出质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写错字形还是屡见不鲜,而别字的误用情况更是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文字要达到正确的运用,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它应该包含三个阶段:识字、写字和用字。识字是对文字符号的声音正确表述,写字是对字形的正确呈现,它们是掌握一种文字最基本的要求,而正确、熟练用字才是文字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娇”与“骄”的识记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但是放在“江山如此多娇”、“一代天骄”的具体语境中,就有一些学生辨别不清了。两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是:“娇,姿也”;“骄,马高六尺为骄”。“娇”有姿态妩媚可爱的意思,可用作形容词;“骄”是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某些北方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这里可作名词。对“娇”与“骄”这些语境意义的掌握应是初中汉字教学的关键。
因此,初中阶段不仅仅是在小学基础上的新增500个左右的识字与写字的任务,而是有它自己新的教学任务,这个任务是学习汉字能力要求的更高设置,是初中阶段应掌握常用汉字正确运用在量和质上的规定。针对初中学生别字增加的现象,应由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转化到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运用汉字要求上。因此,不仅要界定好初中阶段新增常用汉字教学对象,而且要厘清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常用汉字的字义、词义的基础之上,到了初中阶段新增义项的学习目标。在复习已学过的同时,更要重视新出现的内容,避免产生混淆。
2. 研究汉字教学规律,完善汉字学科建设
在汉字教学中,要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积淀的人文性结合起来,在感受汉字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使汉字的现实性与教学目标的前瞻性相统一,从文字的关注引发到精神上的关注,从思维的训练迁移到情感上的熏陶。
汉字是由一定数量的部件,按一定的构形模式逐级组合而成的,是一个严密而有规律的符号体系。每个汉字所包含的以字义为基础的丰富信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汉字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得汉字特别富有表现的张力。尤其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这四种基本造字方法,非常富有智慧,即使现代的简化汉字,也能体现出汉字构造的理据,真可谓一字一世界,营造了艺术表达的巨大空间。如“波光粼粼”中的“粼”,它的形旁“巜”就揭示了它的本意“水生厓石间”的明净貌,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写成“鳞”。又如“染”字,如果用丝织品在装有染料(氵)的木桶里(木)上色九次(九)来讲解它的字形,学生就不会写错了。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常用汉字的构形理据,掌握汉字基本部件所表示的意义,进而就能用字理知识进行科学地教学。同时,研究简化汉字的构字理据时,要避免俗形义学对某个汉字的一个部件的说解是讲得通的,迁移到另一个汉字上,就出现矛盾的情况;而要探究与原本汉字字形的联系,在简化后字形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字理分析依据,为汉字有效教学服务。
汉字的构词能力很强。由现成的汉字或汉字的组合构成的词语也很有道理,很有智慧,很有文化的。如“纷至沓来”就是一个并列式的短语,由“纷至”与“沓来”的对称关系,就知道“沓”是“多而重复”的意思,就不会写成“踏”。因此,汉字习得的过程,是与汉语词汇、汉字文化、汉语语法紧密联系的。这种状况也就决定了初中阶段不是在小学阶段的汉字习得途径上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多样化。因此,了解常用汉字的文化,掌握一些词语构造知识,洞悉基础语法知识,都有助于避免初中生随着用词范围的扩大而产生的用字混淆现象。
3. 量化汉字教学达成目标,建立多样评价形式
《课标》里对小学阶段的汉字审美教育基本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由低年级的在注意汉字间架结构中初步感受汉字美,到高年级的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目标体现了递进性,但是缺少实施的手段及具体要求。在初中阶段,此项要求体现在《课标》里是: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目标表述更为空泛,只强调临摹,忽视了临摹背后的实质:通过临摹各个朝代的名家书法,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找到书法作品鉴赏的途径,进而才能培养审美情趣。这种空泛的要求反映在初中语文教材里,表现为书法鉴赏放在课本的附录位置,在教学地位上给了执教者一个不好的暗示;鉴赏内容不成系统性,只是选了几个名家作粗线条的概述,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要求出发,根据书法学科的规律进行编排。正因为如此,实际教学中它也只成了一个遥望的空塔。至于汉字教学的评价方法,教师也只是根据学生的作业或试卷的书写状况作一个大致加分减分的评判,它完全出于教师主观上的一种判断,而且这也只是对学生钢笔字书写状况的单一检测,毛笔书法的水平和鉴赏所达到的程度,却缺少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
初中汉字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课标》表述宽泛、模糊,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就缺少了执行的标准,评价体系也就难以构建。因此,汉字教学达成目标必须量化。首先,无论什么版本的教材,初中阶段的生字表都应该量化明确,使汉字教学具备有所遵循的硬指标。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小学汉字教学的重复与重大遗漏,又可以避免把冷僻字当做教学重点。其次,对汉字书写要达到的标准给出可参照的具体规定,书写的速度也要做出明确的数量上规定,而不是含混不清。最后,要建构初中书法教学体系。临摹名家书法,既要有硬笔书法,又要有毛笔书法;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有序性、规律性,又要符合学生学习书法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而不是随便罗列几家作为摆设。评价的体系要把平时的考察与段位考测结合起来,平时考察的功能应注重学生写字的态度、习惯方面的养成,段位的考测侧重于学生写字所达到的水平认定。
4. 强化汉字学习动力,续建情感教育目标
学习一种知识,要让学习者在掌握这种技能的基础上,情感上也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有递进性,为这种知识的持续、健康的运用与发展作有力的保障。细寻《课标》,情感养成的目标体现在低年级的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中年级的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而在小学的高年级与初中阶段,此项目标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在汉字教学情感养成上出现了断裂现象。良好愿望与浓厚兴趣不是汉字教学情感养成的终极目标,它只是实现终极目标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方法和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在主观上树立汉字学习是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观念,进而热爱汉字,自觉地执行、维护汉字的规范性。主观上情感态度培养的缺失,体现在学生身上是对汉字学习热情的淡化,尤其在现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汉字输入方式的智能化,使学生在汉字的书写、运用方面的能力有所消弱,给汉字良好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篇4
关键词:汉字特点 语文教学 文字教学 字本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09-02
语言和文字是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 汉语教学始于文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识字与写字。但与其他汉语教学要素相比, 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汉字是对汉语的再编码,是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神秘图画。与中外历史上已经湮没的,以及正在使用的文字相比,汉字称得上最为璀璨的一种。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就一定要学习汉字。因此,该文章将从汉字的特点出发,探究汉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汉字教学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思想感情寄托于语言来表达,语言借助于有形的文字传达”,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
汉字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一定数量的汉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汉字的能力,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读、写、讲、用。也就是说,认识一个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把学过的字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去。
2 汉字的特点
要突破汉字教学的瓶颈,就要建立科学的汉字观,换一双眼睛看汉字。作为意音文字,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本身是一个系统,字母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字母属于字母文字阶段,汉字属于古典文字阶段,它们是一个系统的两个阶段”[1]。作为世界上三大古老文字之一,汉字是唯一没有消亡的从象形字到形声字、会意字交融相合和不断发展的文字。
在寻求汉字特点的过程中,最具积极意义的无疑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字本位”理论。人们将以字为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汉语研究思路称为“字本位”。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字’是中心主题,‘词’在许多不同的意义上都是辅的副题。”[2]这从汉字的书写上就能看出来,每字呈方块形,不连写,只见字不见词。“字”才是汉语结构的本位,是研究语音、语义、语法、词汇的交汇点,更是汉语言研究的核心和基础。
2.1 汉字具有理性和逻辑性
首先,形体固定的汉字,专字专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与缺少形态变化的汉语是相适应的。汉语是单音节语,它的结构单位本身没有语法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表示,“儿化音”以及少量多音节汉字,如“尽保ㄊ克)、“俊保ㄇЭ耍外。
其次,汉字经历了形体的变化,却还是表示同一个字。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方块汉字没有变,“一个字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是书写形体本身的变化,还是同一个字”[3]。如“明”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明”(楷体)。
2.2 融形、音、义于一体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3]音、义是语言必备的两种元素,而汉字基本都结合了形、音、义三种元素,以形为核心,以意为内容,以音为物质外壳,有机地构成了一个三维合成信息码。
汉字构形复杂,多数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不易记忆,不易书写,平面型方块汉字,笔画平行或纵横交错,多向展开。汉字笔画、偏旁数量繁多,仅基本笔画及其变体就有三十余种,汉字的偏旁只以现代通用字统计就有1500个左右。
每个独立的汉字,无论其内部笔画有多少,结构差异多大,都能表示至少一个音节。汉字的字形与语音发生直接联系始自形声字的产生,《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形声字多达7697个,占了总数的82%还多。在现代近7000个通用字中,形声字有3975个,占56.7%,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相当重要。
汉字造字之初是根据字义构形的,汉字字形“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4]在古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字形与本义的关系上,而现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是字形与现代常用义的关系。
2.3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具有理性化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汉字是一些互无关联的抽象符号,或是抽象的、冰冷的描述工具,汉字是最基本、最深厚的文化载体。
首先,汉字是古人心理和思维活动的产物。例如,“筷子”的“筷”就反映了古代的民俗,“筷”,古作“箸”,“箸”与“住”声音相同,因船家忌讳“住”,于是反其意取名为快,后来又加上了竹字头,变成了今天的“筷”。
其次,汉字是我们解读史前文化,记录当代文化,储存未来文化的重要工具。蔡邕在《笔赋》中赞扬汉字“书乾坤之阴阳,赞三皇之功勋”,将汉字与宣扬儒家思想和政治理想联系起来,赋予其社会政治功能。
最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反映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古代不同毛色不同性别不同特点的马都有自己的专门称呼和用字,如:千里马叫做“”,三四岁的马叫做“”,马高七尺叫“Q”,马高六尺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马的作用几乎完全被现代的各式交通工具给取代了,因此,很多从“马”的字都变成了不再流通的死字了。
3 “授之以渔”―― 汉字特点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汉字教学中采用的策略不外如下七种:主流的“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支流的“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谜语识字”“听读识字”。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辛勤探索的结果。不过,为推进汉字教学改革,我们迫切需要将汉字的特点运用到汉字教学中去。
3.1 以字形为切入点
汉字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属于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宇。自从秦朝统一中国后,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虽然方言各不相同,但是人们却通过汉字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对于汉字,我们以“形”为基点进行研究,在于更好地理解汉字在视觉传达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因为“包括图形在内的视觉意象可以为理论性的观念提供知觉等同物”[5]。
比如,“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山、日、月”这些与自然事物比较相似的字形大多意义比较生动易懂,适合讲授给汉字入门阶段的学生,以增加趣味性。象形是独体字,只能孤立地、静态地表达意义,而会意字和指事字则集合地、动态地表达意义,比如,“梦”,其甲骨文为“”,其字形为睡着的人躺在床上,一只手指着眼睛,因此可以分析其字义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这就是“梦”。
“授之以鱼”弗如“授之以渔”,汉字是一套特殊的书写符号,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字形是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2 归纳汉字读音规律
与印欧语系文字不同,汉字的字音不能通过形体直接拼读,但这并不代表汉字读音无规律可寻。谐音与形声现象是汉字读音的两大特点,分别代表了汉字读音与字义和字形的联系。
汉语发音原理有五种情形:拟音、音拟、谐音、紧缩、外来。其中拟音、音拟、谐音这三种方式,无论汉语或其他什么语言,其原始的音义联系都是如此产生的。拟音是模拟事物的声音。如:动作时发出的声音,呼、吸、呵、哈、欠、吼、嚎、号、囔、嗦等,拟音是汉字发音的源头。
谐音是汉语语音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汉语普通话共有四百多个音节,平均每个音节有六个同音字。比如,“hàn”这个音节,就可以表示“汉、汗、瀚、焊、旱、憾、撼、悍”等字形。
谐音即音近意通。形声现象是汉语语音的另一特点。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字,有首歌谣对形声字概括的非常到位:“形声字,好识记,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3]
方块汉字不能直接拼读出语音,但通过建立字音与字形字义的联系,汉字读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3.3 据形析义
“义起于形,形为义设,义为形存”的独特个性使汉字为人们的认读和理解带来便利。“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6]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形体上具有可视性,主要表现为汉字能够见形知义,通过考察汉字字形,就可以解说该字的字义,发掘、揭示字中隐藏的丰富意蕴。
比如“马”本是象形字,它本身固定下来的“马”这个意义始终没变,当它作意符组成“骏、驭、驰、驯、骑”等形声字时,也是靠它自身固定下来的意义来表示与“马”有关的意思。只要了解“马”的意义,一旦见到以“马”为偏旁的字就会自然地联想到这个字所代表的词的意义与马有关。
但是,汉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如安子介所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它没有像古代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那样成为历史的遗迹,而是历久常新。例如,“骗”在《集韵》中表示:“跃而乘马也”,“骄”在《说文解字》中表示:“马高六尺为骄”。字义本与“马”有直接联系,可是现代常用义“欺骗”“骄傲”与“马”无关,所以,关于汉字的形义关系,在汉字教学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汉字难学,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是没有用科学的识字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无奈的表白。张志公先生曾说,汉字在初学阶段难,并且很难。所谓初学阶段,指的是学会千把字之前,尤其是五六百字之前这一阶段。等学会千把字以上汉字在学习上的优越性将会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7]。汉字与汉语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汉字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汉语是汉字学习的前提。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汉字是汉文化的代表,它在汉语学习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34.
[2] 袁毓林.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64.
[3]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3-184.
[4] 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41-48.
[5] 杨开昌,何顺超.“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河套大学学报,2010(9):39-41,45.
篇5
关键词:汉字;繁复;简易;中国
一、概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其它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早已在历史风尘中湮灭。只有汉字经过浩浩荡荡的五千年的流变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其他文字无可比拟。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和文字演变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意、韵,在当今世界语林独树一帜。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已经有很多,也论述得比较全面,但是对汉字的特点即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的认识,学者们却还存在一些分歧,有的认为汉字是繁复性与简易性的结合体,有的人则将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汉字的特点是汉字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其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本体和使用两个层面分析汉字的繁复性与简易性,以期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更科学、理性地总结汉字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使汉字沿着与汉语的契合日趋完美的道路继续前进,使汉字在传承中华民族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汉字的繁复
从汉字的本体层面看,汉字具有繁复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汉字数量庞大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通过字母表示语音单位从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由于其表示的语音单位有音素和音节之分,所以表音文字又下分为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类型。音素文字,就是用字母(如英语、法语等使用拉丁字母,俄语等使用斯拉夫字母)表示音素从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音节文字,则是用字母(如日语使用的假名)表示音节从而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表意文字是指字符本身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意义有一定联系而与所记录语言单位的读音没有直接联系的书写符号系统,因为其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所以又叫语素文字,代表文字为汉字。
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表意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一种语言的音素数目是有限的,不过几十个,因此音素文字的基本单位字母也是有限的,如:英文字母有26个,德文字母有27个,斯拉夫字母有43个。汉字不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而是用大量的表意符号来记录语素。一种语言的语素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因此语素文字的字数也有几千个以至上万个。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数量的确惊人。《说文解字》(100年)收字10516个(包括重文1163个),《康熙字典》(1716年)收字47035个,《中华大字典》(1915年)收字48000个,《汉语大字典》(1990年)收字54678个[1],《中华字海》(1994年)收字85000个。即使是常用汉字,数量也并不少,《印刷通用汉字字表》收字6196个,《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2]。
2、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
汉字笔画多,据统计,《辞海》的14872个汉字单字中,除了建国后简化了的2264个繁体字和废止了的1055个异体字,11画以上的字有6680个,占58%,其中15画以上的字有2540个,占22%[3]。
汉字结构复杂。汉字的结构单位有笔画和部件,在组合成字时笔画和部件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向排列组合的,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展开,多向行进,具有平面型特点。汉字的笔画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画组合有相离、相接、相交3种方式,部件组合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框架结构、品字结构、独体结构等17种方式。很多汉字往往综合采用了多种方式,结构就更复杂了。
3、音节与汉字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一个音节对应多个汉字。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400个音节,加上声调变化大约也只有1300个音节,而汉字数以万计,这就使得一个音节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汉字来书写,即一个音节对应多个汉字。如:“jiān”这个音节,写成汉字,有“尖、奸、坚、歼、间、肩、监、艰、煎”等形式。即使是同样的音节,相近的意义也要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比如:在表示主体的分支这一意思时,树木的分支用“杈”,河流的分支用“汊”,衣服旁边的开口用“衩”,山的分支用“岔”。
二是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音字。汉字体系中有大量的多音字,比如:常用字“和”有六种读音:hé(和平)、hè(唱和)、hú(和牌)、huó(和面)、huò(和药)、huo(搅和)。
总之,一音多字、一字多音的大量存在,使汉字的学习更加繁难。
4、汉字一般不能表音
汉字按照造字方法的不同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与字音没有什么联系。形声字虽然有表示读音的声符,但这种声符并不是专门表音,而且随着汉字字音字形的发展演变,现代形声字的声符绝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表音作用,人们往往不能利用声符来推断字的读音。如:“抬、胎、邰”可读“台”音,但不能据此推断“迨、治、冶”也读“台”音。
据周有光先生统计,现代汉字声符的有效表音率是39%,有声调功能的声符不到20%[4]。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一般不能表音,只有借助汉语拼音这种工具来为它注音。人们常说汉字难读,这同汉字一般不能表音有直接关系。
5、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信息量大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说解,这种内涵就会外化出来,供人品味,让人遐想。如“安”字,从“女”在“宀”下。“宀”读为“绵”音,其形如四面有墙,而上有覆盖的屋舍。女子从容娴雅,故居于屋中,还含有自在而无虞之意,而古来室家之内,亦有女即安也,故其本义作“安静”解。从“安”字的结构,可以让人意会到屋舍内有女子,家便安。试看一家之中婆婆、媳妇、妯娌、女儿,如果都能各守其位,发挥女性娴淑、婉约、细致的特性,则家可治。由此看来“男主外,女治内”,颇有道理。而当今社会,女子不甘于扮演家庭妇女的角色纷纷走出家庭,对于整个家庭,尤其是年幼的子女影响巨大。子女从小缺少母亲的照护,家庭教育无从谈起,亲情也自然淡漠了。细细忖之,古人造此“安”字,其意深远。“安”所包含的这种文化意蕴着实让人回味、令人叹服。因为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单个汉字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其他文字要大。有研究者用“熵”来表示文字所容载的信息量。“熵”值的大小和文字所负载的信息量成正比。研究者经过科学的实验测得,汉字的熵值是9.65比特,英文字母是4.03比特,法文字母是3.98比特,德文字母是4.10比特,西班牙语是4.01比特,俄语是4.35比特,罗马尼亚语是4.12比特,汉字显然要高得多[5]。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说明就汉字本体而言,它比其它的文字更加繁复。
三、汉字的简易
就汉字的本体研究来看,它是繁复的,但从使用这一层面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汉字又有简易的一面,具体体现在:
1、汉字高频字集中,常用字数量少
尽管汉字的总体数量庞大,但是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汉字很集中,常用字数量少。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汉语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占1%。[6]1988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仅3500个。据专家统计,这3500个汉字的使用覆盖率达99.7%。就是说,认识这3500个汉字,99.7%的报刊文章可以阅读。如果扩展到其后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个字,则使用覆盖率可达99.99%,基本上就是100%了。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虽然拼音文字如英语只有26个字母,要掌握这26个字母不难,但是仅仅掌握26个字母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英文单词往往需要几个字母的组合来表达,英文靠的是词的组合来传递信息,有资料统计,在使用英语的国家,人们要掌握的常用英语词汇量是两万,两万英语单词不易掌握。而汉语有自身的特点,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可以记录一个语素,一般情况下一个或两个语素可以组成一个词,因此,掌握了三千个常用汉字,就容易掌握数以万计的由汉字所构成的汉语的书面造句单位——词的书写形式。
汉字常用字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2、汉字记录文本篇幅短、阅读速度快
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单个汉字所能表达的信息量大,信息密度高,即汉字的“熵”值大,所以同样的内容用汉字来记录比用其他拼音文字来记录所用字符的总数会少,用来记录的文本篇幅会短。这也是联合国文件翻译成英、法、汉等文字时,汉语版总是最薄的原因。汉字结构复杂,抗错性强,便于扫射,有助于学习记认,便于快速阅读。从视读方面来说,一般认为横排汉字在阅读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优越的认知符号。日本有关部门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时,曾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汉字的认知速度是日本假名的10倍,是罗马文字的20倍[7]。
3、汉字一音一义多,构词能力强
汉字是表意文字,大部分汉字是一字一音一义。汉字一表义就成了语素和词了。这样汉语以单音节词占多数。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单音节词占了一半以上,而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又绝大部分由单音节词组合而成。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人”字为构词语素就列举了47个双音节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据统计,以复合构词法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特别在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新词方面,更显示出汉字强大的构词能力,我们只需用少数旧字即可衍生新词,而英语则要不断制造新词来适应。如“草根网民、会议大使、盗版党、车奴、倒扁”这些新词所使用的字在我们的《康熙字典》中全部都能找到,而“disco,microsoft,taxi,internet,robot”等英文单词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词典中是找不到的。
4、汉字电脑输入速度快,前景乐观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努力,汉字信息处理已走向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汉字可以采用词组输入法后输入速度有了极大提高,目前汉字速录可高达每分钟512个字,已经超过了拼音文字的输入速度。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未来文字处理进入语音识别阶段,汉字的优势将会继续突显。因为电脑采用声控系统就会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电脑将会通过对人的语言单位的分解和合成来完成语音识别,需要识别的语言单位越少,就越准确、高效。英语要识别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字只有400多个音节,因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总之,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汉字为电脑文字,认为它是最佳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汉字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汉字的繁复与简易的分析,我们必须明确汉字是繁复与简易的统一体,我们不能将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割裂开来,认为汉字只有繁复或只有简易;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汉字的繁复或者一味地夸大汉字的简易。因为汉字的繁复也有其可取的一面,如承载的信息量大,使汉字易于区别,汉字的简易也有度的限制,如过分简易会使汉字失去丰富的文化意蕴,表意不明确,这也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为了让汉字更好的适应汉语的发展,汉字改革势在必行。综观汉字发展史,追求简易是汉字不可逆转的改革方向,我们要在遵循谨慎性、可识性、简洁性、理据性、系统性、继承性等原则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即“表意丰富、有区分度”与“书写方便、经济实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8],使汉字既便于书写和记忆又便于识别和使用,既便捷有序又不失其丰富内涵。汉字的改革之路还很长,但不管怎么样,汉字一直朝着更完善的目标在走,从刀凿石刻到五笔输入,从象形文字到现行规范汉字,汉字已经走了五千年。汉字吐纳了五千年的日月精华,以积极地姿态在适应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我们坚信具有形体美、风骨美、意境美的方块汉字会越来越完善,和汉语的契合会越来越完美,在传承中华文明、凝聚中华民族方面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承它、发扬它和捍卫它!
参考文献:
[1]郭龙生:《汉字简化的得与失》,《语言研究》2004年第3期。
[2]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3]武惠恩、高凤英:《汉字的繁难与现代化》,《瞭望新闻周刊》1995年第52期。
[4]周有光:《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5]冯志伟:《汉字的信息量大不利于中文信息处理——再谈汉字的熵》,《语文建设》1994年第3期。
[6]罗来栋:《试论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与汉字教学科学化》,《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3期。
篇6
【关键词】本土元素平面设计创新
1中国的传统文化概述
1.1汉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汉字是我国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形成的重要的特色文化。因此我国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字体系,它也成为了一种传统的视觉艺术。我国可参考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不断的进化,艺术美感也在不断汲取营养上升,进化历史有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措书。至今为止,文字为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人们对汉字进行了改造与使用,使其具有更加符合我国人民审美观念的特点。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将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而且因为汉字拥有特别的形态,能够给当代艺术设计带来很多的创造灵感。
1.2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
剪纸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气息与灵魂。剪纸采用了镂空的艺术工艺,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和艺术享受。剪纸由于材料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广受人们的喜爱。
1.3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皮影艺术
皮影戏来源于悠久的战国时代,在汉朝时兴起,宋朝最为兴盛,元朝期间流传到西亚和欧洲,历史悠长,源远流长。由于制作工序复杂,传统的皮影戏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很多局限性和障碍。皮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可以为影视文化创作提丰富的想法和灵感。
1.4最具中国特色的年画艺术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家喻户晓。顾名思义,年画当然是过年张贴的,代表着对新的•年进行祈福,既达到装饰的效果,又有了喜庆的含义。年画的图形语言、艺术手法、色彩意向、寓意象征都对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年画不仅在外表设计上采用鲜艳的色彩来吸引眼球,也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年画采用了夸张、变形、抽象等修饰手法使得其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明。民间年画的艺术特征和独特性,以及年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融合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年画在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亲民性,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可以很好地与广大群众进行交融。
1.5传统手工技艺之糖画
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糖画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理解,糖画就是把糖做成画,虽然它是画,但是它是由糖做成的,不仅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民间俗称“倒糖人儿”。糖画同时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代表中华文化的重要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同时糖画的制作题材广泛,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都可以通过糖画来表现,同时兼具好吃又好玩的特性。糖画是一门对制作技艺要求很高的艺术形式,同时又要拥有很好的创造力,绘画基础及其表现手法方面的要求。然而当代很多人买糖画首先因为它好吃,其次是对当年点点滴滴的回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往往能勾起大家对童年的回忆。所以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艺术特征来唤起大家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进而产生对这门艺术的热爱;还可以将这种传统艺术加以创_、修改、变形,并运用到现代的VI包装设计、LOGO设计、服饰计等领域,使其多元化、国际化,将这门传统的艺术和现代艺术结合走向国际。
结语
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的艺术创作和传承,设计者应该在充分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基础上再创作和加工,要以现代、国际化的语言、画面、思维把中国的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来,从而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创造现代艺术设计的辉煌,使得现代的艺术创作与设计更加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和味道。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都是人类的文化,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与创作必须要以民族的传承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与外来的优秀文化进行融合与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到民间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传承。虽然现如今我国的艺术、文化教育取得/很好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反思在艺术创作与设计中的不足。中国作为传统文化大国,应该积极地保留和弘扬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这些文化走向国际化、多元化、全球化。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篇7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2013年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是教师研究书法教育工作最权威、指导性最强的纲领性文件,不仅为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指出了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研究学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结合《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与要求三部分,为更好开展我省小学阶段书法教育研究工作,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地开展书法教育活动,现对《指导纲要》中小学阶段的相关内容做以简要解读。
一、基本理念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指导纲要》的总述和基本理念定位了书法教育的核心思想。总述部分不足百字,但却精要叙述了“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开篇揭示了中国书法的价值。后两句“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阐述了为什么要开展书法教育及为什么制订《指导纲要》。
基本理念的总述部分,以“三个基本”和“一个适度融入”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三个基本:“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一个适度融入”:“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把握三个基本要求,我们重点要理清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的一脉相承与区别。“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写字”,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它和“书法教育”的审美追求并不相悖。“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它们共同的点就是小学阶段主要是写好汉字,这是小学的教学实际决定的。
“写字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基本书写法则,要写的规范、正确、流利、美观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写字教学”不强调书写汉字书法艺术的追求。“书法教育”从解读文件的基本要求来看,涵盖了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一样坚持的是写字的规范、端正、流利、美观,只是增加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书写训练的同时,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关注书法的文化艺术教育价值。
“适度融入”是指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与书写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的书写实践有机结合。1.教师应该在书写技能指导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2.教师在书法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因素,要注意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二者有机结合。3.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书写实践能力,发现对书法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引导他们初步尝试书法创作。4.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书写实践中发现、感受、欣赏汉字和书法的美,探索书法的内涵。“适度融入”这里的“适度”提醒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尝试理解、接触一些、知道一些,这个“度”还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段目标与内容正确理解与把握。
三个基本,一个适度融入可以看出“书法教育”既是写字教育,也是书法艺术教育。新理念的加入延伸、拓展、提升了写字教学的研究层面,也加大了写字教学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正确理解《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适度拓展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的内容,全面落实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珍视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信心与爱国情感”的教育功能。
基本理念的第一条“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这是最核心的理念,这句话体现了书法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不是培养书法专门人才或书法家的教育,而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汉字,所以,书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全体的过程中兼顾有特长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对书法有悟性的学生,为他们创造逐步深入学习书法的条件,促进他们的特长有所发展,使这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书法修养,甚至将来可能从事专业书法工作,同时也将中国书法创新和研究队伍壮大,传承中国的书法文化。
第二条“硬笔和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这句话阐释了硬笔书写与毛笔书写的关系。硬笔书写基本以实用为主,是学生读书学习的基本技能,但在日常交流中也要强调审美。毛笔书写具有极强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体现汉字的笔画特点和体势、意蕴等特点,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毛笔书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意志力等还可培养学生的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所以,毛笔书写更倾向于审美、欣赏、艺术创造。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与提高,毛笔书写的实用性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书法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要关注它的实用功能。
“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这两句简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通用的语言规范,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笔法、字法、章法;执笔要领要规范,在尊重传统书写技法技能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体现了书法教育是一门关注实践性操作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书写实践,在此基础上增加书法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准确把握目标与内容的科学定位和重要作用
书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是《指导纲要》的核心部分,对教师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它围绕语文学科总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阐述总体的“目标与内容”上提出须要引起教师注意的三个重点:1.掌握基本书写技法和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2.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文化品位。3.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指导纲要》在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又细分了硬笔学习与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硬笔书写的目标与内容
硬笔书写的目标与内容对执笔要领、书写姿势、运笔方法等几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低年级则更多关注了基本笔画及常用的偏旁和基本的笔顺规则的学习。中国汉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最小的独立单位。如果学生基本笔画的书写掌握不好,不仅单字写不好,而且会影响到篇章书写的整齐与美观。《指导纲要》附录1《汉字笔画名称》共列出28种笔画及其名称,这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笔画。可见基础书写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毛笔书写目标与内容
中、高年级毛笔书写目标与内容,我们能够看出书写工具从硬笔到毛笔;学生从初步掌握毛笔书写的要领及正确的姿势;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习起笔、运笔、收笔的基本方法;书写的内容由单字练习到集字练习再到篇章练习;书写的要求,从单字书写的规范、端正、美观,再到篇章书写及对其他字体的认识;对书法的认识从简单到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的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等要求,都是基于总体目标与内容循序渐进提出的。尤其在第三学段指出,学生“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关注了名家名篇。学生临摹的碑帖都应该具备典范的笔法、字法、章法,可供学生学习、模仿、借鉴,经典碑帖可以使学生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书法特性和神采,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指导纲要》的附录3,临摹范本中推荐了经典楷书: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九成宫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等名家作品。推荐的这些经典碑帖都是经过历代书家、学者、公众长期的品评、研究、比较而公认的优秀作品。在学习这些碑帖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1.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树立书法学习的重点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的意识。2.注意培养学生“眼”的敏锐观察力。3.注意培养学生“脑”的分析、想象能力。4.注意培养学生“手”的实践表现能力。
三、透彻研究实施建议与要求的精髓与本质
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与要求、评价建议、教学用书编写建议三部分内容。这里重点说说评价建议。
书法教育的评价必须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激发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水平”这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的评价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另外,书法教育的评价不须要承担甄别考试的任务,它更倡导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发展功能,目的是让学生写好字,养成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小学低、中年级的书写评价,要重视学生对基本笔画,结构的正确把握;关注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所以低年级的书写评价要了解学生是否认识各种笔画,是否了解它的名称和具体的写法,通过书写练习,是否掌握各种笔画基本的书写技巧。“小学高年级还要关注书写的美观和流利。”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与硬笔楷字的练习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适度适时激励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在流利、美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篇8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元素;网页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57-01
本文是以平面视觉元素作为网页设计的主线,对网页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视觉元素的构成原理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文字、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的不同特性及作用,如何运用视觉元素还有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平面视觉元素运用中的变化和互动性。对文化和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对网页风格的影响性做出分析,评价了网页设计中的平面视觉元素可能对网页的视觉效果产生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的概述
(一)平面设计的概念
自从人们对审美有了基本的认识和需求开始,人类就开始使用图形和文字来进行叙述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渐渐地学会了处理文字、图形以及这相互之间在视觉上面的关系,以求能够体现出其中的美感,在这处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最原始的文字、图形和排版,就是最早的平面视觉元素。而现代的平面设计,指的是对二维空间中的各种元素的组合和布局,具体包括了图形设计、字体设计、插图、摄影和版面编排。
(二)平面设计的发展
现代的平面设计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和图形的处理,还包括了图形创意、色彩构成、排版和字体设计。而在这其中最主要是要包括设计意图,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这些都是设计语言的精髓。
二、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一)网页文字
文字是设计师做平面设计时的设计构成要素之一,文字不只是一种符号语言,还有记录信息的重要作用。同时,将文字图形化也是近些年平面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尤其是汉字,极具美感,可塑性非常强。网页设计是要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能够让观者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塑造出一种极富个人风格以及艺术特色的视觉表现形式。作为信息传达的主要手段,文字是网页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在网页中也占据着很大的面积,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字表现的好坏与否会对整个网页的质量产生影响。
文字还具有合适性、明确性和易读性等特别,适当的文字形态和编排设计可以将界面的易读程度大大提高。作为网页设计的重要元素,字体的设计可以分为两类,字母文字的设计和独文字的设计,前者主要以西方文字为代表,后者主要以东方文字为代表。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要想在网页设计中形成自己的视觉风格视觉语言体系,首先就应该从汉字入手,因为这是最能代表中国本土地文化的元素之一。
汉字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元素,它的形式牲在不断的变化着,并且产生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汉字将文字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表意性、象形性和符号性发挥到了极致,汉字的形态可以随意变化来配合平面设计所要表达出的艺术效果。将独立的文字作为网页设计中的主体出现,将会表达出醒目和强烈的效果。
(二)网页图形
在网页页面的构成中,图片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其对人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也强于相对同等面积的文字。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略文字的表现力,而是让图片可以辅助文字来传达信息,帮助人们理解,加深人们的印象。在网页设计中应用图片,可以让网页在传递信息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其所传达的信息量也变得更大,而且还可以使网页页面更加美化。设计师在设计网页时,要将图形与文字融合、转化,组合成新的视觉语言,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三)网页色彩
色彩的视觉语言包括了象征性、理想性和和谐性的特点。象征性指的是色彩本身具有的性格特征,比如蓝色代表的是忧郁,红色象征着热情;理想性指的是设计师可以对自然物象的色彩进行改变,比如将月亮处理成绿色。而色彩设计的和谐性指的是在运用色彩时要连续与和谐,这样才能突出重点、表现主题。网页页面的设计中的创意不仅仅是体现在对视觉元素语言的理解上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视觉元素语言进行升华。这样才会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深刻地理解到设计所希望表达的思想。
三、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页设计将传统的二维空间的静态形式给打破了,为平面的设计带来了更多形式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化社会中网页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设计师们应该采用更加丰富、更具个性的方法将平面视觉元素无用到网页设计中去。
篇9
关键词:目的论 定量分析 翻译方法 遣词用字
一、引言
商标(或称“品牌”)命名,是一种利用语言进行商业宣传的社会语言应用现象,是了解商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1](P40)。因此,商标文字便成了标榜商品形象的重要手段和符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商品在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纷纷注意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化妆品市场更是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大的效益,化妆品商标的翻译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商标翻译属于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翻译。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商标的广告功能,引起受众的注意。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来分析日语化妆品的翻译策略,拟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翻译目的对日语化妆品商标翻译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翻译目的不同,达到目的的手段也不同,指导翻译的原则也不同。[2](P10)作为一种翻译实践,商标翻译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商标的广告功能,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目的论是由汉斯・弗美尔(Hans Vermeer)首创的。他在赖斯(Katharina Reiss)的翻译功能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弗美尔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一切人类的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是一种目的,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即结果决定方法。除此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即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能让读者理解;忠实性法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其程度和形式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目的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克里斯蒂恩・诺德(Christiane Nord)指出,操控翻译过程的,不是等值翻译理论所规定的原文或读者,也不是作者希望原文能发挥的功能,而是策动者的需要所决定的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3](P90)
与传统翻译理论不同,目的论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翻译的首要标准,突破了传统“忠实”“等值”理论,认为译文效果可以优先于原文效果。其核心在于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因素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这一核心为译者拓宽了思路,打破了传统翻译中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等原则的局限,更能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为译语的受众提供符合其目的的高质量的译文。通常化妆品商标的翻译,目的在于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向译语受众――即消费者传达最相关的信息。化妆品商标的译文能否被消费者理解和接受,远比忠实于原文更重要。因而,迎合译语文化、译语审美习惯,取悦译语受众便成为化妆品商标翻译的主要特征。
三、化妆品商标翻译分析
笔者从汉日语网站上收集到共67个化妆品商标,基本涵盖了日本在中国销售的化妆品。以这些商标的汉译为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预期目的的影响下,日语化妆品商标翻译所呈现的特点。
(一)翻译方法
从对所选样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日语化妆品商标的汉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译法。
1.谐音对译
谐音对译,是用汉语中与原文商标读音相近的字来翻译,译名通常与原文意义无关,译名各字之间没有组合关系。例如艾杜纱(エテュセ),其商标命名来源于法国俚语“Ettusais”,意为“你知道吗?”。译为“艾杜纱”,读音与原文商标(エテュセ)相似,但是在意义上却毫无关联。又如,碧柔(ビオル),最早的语源为“Bios”+“Ore”,原文来自希腊语,意为“满足的”(Ore)“生活”(Bios)。虽然汉译名与其意义无关,但胜在音韵与原文(ビオル)相近,声调优美且含义丰富。“碧”“柔”两个字在中国文化中都是让人喜爱的字眼,而“柔”更是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女子温柔可人、柔情绰态的美丽形象。类似的情况还有澳尔滨(アルビオン)、芳珂(ヒァンケル)、娥佩兰(オベラ)、艾丝可思(エスコス)、娜瑞斯(ナリス)、奇士美(キスミ)、茵芙莎(イブサ)等。
2.谐音改译
采用原文商标词汇中的个别音素,译名与原文商标在读音上稍有联系,而意义方面基本毫不相干。例如伊婷诗(エクイタンス),取名源自“Equity(价值)”及“Existence(存在)”,组合成“Equitance”,意为“有价值的存在”。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只取原文(エクイタンス)中的个别音素,谐音译为“伊婷诗”,“伊”字使人容易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优美景致,“婷”字则能让人想到“婷婷袅袅”“婷娉婀娜”的曼妙身姿,但是在意义方面,却与商标本身的意思没有关联。又如,艾文莉(アブニル),商标取名源自法语“Avenir”,意为“将来、未来”。译者只取[a]一个音素,而将商标改译为“艾文莉”,“艾”在古汉语中有“美好、漂亮”的意思,使人不禁联想到年轻美丽的粉黛佳人。其他的例子还有求姿(ジュジュ)、媛色(エスト)、伊(イリュム)、雅丽莎(アレジア)、爱泊丽(アスブリル)等。
3.直译
直译是指按照译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但仍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对于译文和原文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没有意义上的差别的信息可采用直译。例如雪肌精(雪肌精),这个日文商标直接使用汉字作为其产品的名称。在直译的情况下,译语受众能够很自然地理解到“雪肌精”蕴含着“白雪、肌肤、精华”这三个美丽的元素。再如肌研(肌研),顾名思义,是“肌肤的研究专家”。看到这样的商标,消费者自然会产生信赖心理,商标的宣传目的便可达到。因此,像这类译语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商标,直译是最好的方法。类似的例子还有白元(白元)、资生堂(生堂)、雪肌粹(雪肌)、丸美(丸美)、洗颜专科(洗科)等。
4.零翻译
零翻译就是译语直接借自原文,不用译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原文的词语。在零翻译的情况下,商标词汇的音、义均得以保留。例如:DHC,DHC最初主要从事翻译业务,其名称来自于“大学(DAIGAKU)翻(HONNYAKU)センタ(SENNTA)”的发音缩写,后来才拓展为拥有多个事业部的庞大企业集团,自1983年开拓化妆业务以来,DHC已发展成为日本通信销售第一的自然派化妆品品牌。采用零翻译,DHC悠久的历史和简明跳跃的音律得以保留。相比其汉译名“蝶翠诗”更具有神秘感,更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零翻译的商标还有SK-II、AYURA、Dr.Sha、Passion N.Y、VISEE、SUQQU等。
经过对样本商标译法的统计,我们得到以下数据:谐音对译、谐音改译、直译和零翻译分别出现了26次、17次、17次和7次。谐音对译、谐音改译和直译在样本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8.80%、25.37%和25.37%,而零翻译仅为10.45%。因此可以认为,译者在翻译时主要采用了谐音对译、谐音改译和直译的方法,偶尔使用零翻译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发现,采用直译翻译的词汇,往往是中日共通的汉字,不需要特殊加工,便能传达商标内涵,达到宣传效果。而通过谐音翻译产生的商标词汇,其所用的汉字相互之间是没有组合关系的,因而在汉语文化中具有新鲜感和陌生感,从而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因此,为了吸引受众,译者往往打破直译的束缚,采用词素作为命名单位,通过组合、缩略、拼缀等变通的手段,有目的地创造新词,使其在译语语境中顺利传播,同时又不会产生歧义。
(二)遣词用字
根据目的论,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是翻译的主要目的,而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接受者,也就是译文的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读者或听众。由于译语文化的传统与审美标准同样对读者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译者必须很好地了解潜在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期待。众所周知,化妆品商标翻译的假定受众是爱美的女性群体。因此,除了翻译方法之外,译者在用词方面也颇有特色。在谐音对译和谐音改译时,译者一般选用字义美好柔和的字眼,如“丝(高丝、柔丝芬),义为‘丝滑、柔顺’”“丽(宝丽、佳丽宝),义为‘美丽’”“娜(珊娜、苏菲娜),可联想到女子优美的姿态”“雅(诺薇雅、雅呵雅),即‘优雅、美好’”“美(奇士美、伊),即‘漂亮、美丽’”等。对这些常用字在样本中使用频率的统计结果如下:“丝”和“丽”出现6次,所占比例为8.96%;“娜”出现5次,所占比例为7.46%;“雅”和“美”出现3次,所占比例为4.48%。
此外,因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译者还常使用带有特定偏旁的字眼,增加语境的美好意蕴。比如“艹”(草字头)的汉字,“莎”“茵”“芙”“艾”“葵”“芳”“蔻”“薇”“莱”“芬”“蓓”“菲”等。这些汉字多与花草有关,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无数诗句以花草喻美人,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等。这些字眼会使人联想到面容姣好的女性。此外还有“女”字旁的字眼如“娣”“娥”“婷”“娜”“媛”“姿”等也常被使用。这些字在汉语中或指美丽的女性,或指女性柔美的身姿,具有浓厚的女性色彩,意境美好。另外,中国人常用“玉”来形容女子的清丽高雅,如“冰清玉洁”“冰肌玉骨”“粉妆玉砌”等,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也常采用“王(玉)”字旁或与“玉”有关的字,如“碧”“珂”“瑞”“玛”“珊”“宝”等。通过对所选样本进行统计可知:草字头、“女”字旁、“王(玉)”字旁的汉字在商标中出现次数分别为15次、11次、8次,所占比例分别为22.39%、16.41%、11.94%。
由此可知,为了迎合译语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期待,译者往往追求汉字本身的字义美和字形美,采用意蕴美好的汉字,以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
四、结语
通过对日语化妆品商标的分析可知:译者在日文商标汉译时,除了传统的直译法,较多地采用了比较自由的谐音译法(谐音对译、谐音改译),偶尔采用零翻译的方法以保持神秘感。通过谐音翻译,译者可以有目的地创造新词,通过组合、拼缀等手法使其在汉语中顺利传播。并且在谐音翻译时,译者往往会选取汉字文化中具有美好意蕴的词汇,以迎合读者的审美。同时,尽量顺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以期得到文化认同,这也充分体现了翻译的预期目的对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李广志老师的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贺川生.美国语言新产业调查报告:品牌[J].当代语言学,
2003,(1).
[2]林克强.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
(3).
[3]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0.
[4]涂宇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1).
[5]张亚栋.目的论角度下看化妆品品牌翻译[J].海外英语,2013,
(14).
[6]代荣.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商标翻译[J].商场现代化,2004,
(15).
[7]张晓芸.美以示美,各美其美――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化妆品品牌
篇10
【关键词】母语正迁移 母语负迁移 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88-01
一、 概述
18世纪中叶,很多学者开始对迁移进行系统的解释和研究,学习迁移简单来说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随着迁移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看,迁移的发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通常称之为正迁移,即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促进的作用,消极的影响则被称为负迁移,指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造成的干扰和阻碍。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语的影响,但若在学习中仅凭母语的思维去学习,反而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正确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
二、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迁移的过程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就英语而言,其虽与汉语千差万别,但是两者之间也具有相通之处。
(1)从语音的角度看母语正迁移
汉字的读音用拼音表示,分为声母和韵母,而英语的读音用音标表示,分为元音和辅音。拼音中不能缺少韵母犹如音标中不能缺少元音一样,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再者,汉语声母有鼻音,边音和翘舌音等,英语辅音也有鼻音,边音和卷舌音等。此外,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p/、/b/在汉语中可以相应为p、b。发元音音素/i:/、/u:/也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u。
(2)从词汇的角度看母语正迁移
词汇意义包括指称意义和文化意义。只有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才能帮助人们准确顺畅地进行交际。通常,英语中指称意义的词汇大多能从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来表达,如sun(太阳)、water(水)、dog(狗)等。因此,我们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借助汉语就能够更加迅速理解和掌握英语单词。再如汉语中有很多表示意义的偏旁部首,如目字旁,表示与眼睛相关,土字旁,表示与土地相关,这点与英语中的词根、词缀等有相似之处。
(3)从句型的角度看母语正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是有很大不同的,但在基本句型上仍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比较简单的主谓句型结构,主谓宾句型结构,主系表句型结构等。在基本句型中英语和汉语的结构大体上一致,所以初学者在学英语时比较容易上手。
(4)从语义的角度看母语正迁移
英语中很多短语可以通过对应关系找到相应的汉语,如,Time is money 译为“一寸光阴一寸金”,My name is Jack译为“我的名字是杰克”。这些简单的英语句子,通过逐词的对应翻译,就可以明白句子的大意。
2.母语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从语音的角度看母语负迁移
在英语学习中如果完全按照汉字的拼音规则,难免会出现错误。例如在汉语拼音中,声母的发音是需要声带发生震动的,而在英语的音标中,清辅音的发音声带不震动,但将汉字中声母的发音当成浊辅音来发音的现象在初学者中是非常常见的错误。此外,汉字的发音通过拼音拼读之后只有一个音节,而英语则不同,英语单词的音节众多,并且强调重读、次重读,很多学习者受汉语影响很难把握重读的位置,有时不恰当的发音会使单词意思表达错误。
(2)从词汇的角度看母语负迁移
有的词汇可以根据指称意义找到相应的汉语,但是当它出现在特定词组中时,它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固定词组“black tea”是“红茶”的意思,而不是“黑茶”,如果按照词汇的常规意义逐词翻译就很容易出现表达错误。
(3)从句型的角度看母语负迁移
英语语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顺序比较固定,但汉语主谓宾的次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子的实际意义,此外,英语句型较为复杂,句子较长,有时一句话有几十个单词,句子中又有从句。有时每个单词都认识却不能准确翻译出汉语意思。
(4)从语义的角度看母语负迁移
在语义方面,母语的负迁移往往是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如,当有人夸奖你时,我们常常谦虚的回答,“没有没有”,然而这在英语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Thank you”。再如,当我们想要请求别人帮忙时,在英语中习惯直接开口“Can you help me?”,然而中国人的习惯则是以“你有空么?”开头。这些沟通障碍的出现并不完全是因为英语学习者语言知识缺乏,而主要是缺乏对对方民族文化、语言习惯的了解,在交际中使用了汉语思维和习惯方式,结果被误解。
日常生活中,寒暄、问候、致谢等都带有一定的受民族文化制约的固定模式。而正是由于这种文化思维模式的不同,使得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常因为不能接受对方文化背景下直截了当的提问和拒绝方式,从而导致交际双方处境尴尬,窘迫不已。
三、总结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利用好母语迁移很关键,克服负迁移,利用正迁移,才能使第二语言的习得更加轻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语音方面,要仔细进行英汉语音对比,学习语音器官图,弄清发音部位,在练习单音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语流中的语音技巧和音变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多模仿英语的语音语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词汇方面,英语的学习关键在于积累,通过积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概括出汉语与英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擅于利用词根词缀等方法来记忆,特殊的搭配要根据语境和文化背景、表达习惯来识别,不能妄下臆断。英语中的很多词跟汉语的词所表示的概念不对应,或词语带有为某一民族独有的感彩。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而要把它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
在句型方面,要注重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对比,找出相似之处并加以利用,积极摆脱汉语句型结构的束缚,同时还要注意英语语法习惯等方面,平时学习时加强英汉知识之间的联系,多进行句型语法等的概括总结。多阅读英文报纸,小说等,加强英语语感的培养。
在语义方面,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也就是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中,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习惯和信仰――文化规约影响着各民族的语言,因此,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能力,避免或减少文化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加深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流畅和谐地完成。
正是因为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和相通之处,所以更加要求我们在学习英语时要细心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联系,借助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和积累的汉语学习经验,充分利用、发挥汉语的正迁移,努力防止汉语的负迁移作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