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03 18:1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巩固并深化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和劳教(戒毒)人员“六好”食堂创建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在培训项目选择、教学管理和实践应用三个环节上下工夫,所内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积极组织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加强在所人员与家属的沟通,稳定其情绪,帮助其重树生活信心。
为巩固和提升场所安全稳定工作水平,在全系统推行了“4+4”管理工作模式。增强了广大警察做好场所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系统上下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做好场所安全稳定工作的良性工作格局。
目前,强制隔离戒毒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具有宁夏特色的戒毒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形成,收治戒毒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所内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断率达到100%。
创新戒毒工作模式
“三三一”戒毒工作模式为吴忠劳教(戒毒)所首创,一是管理分为3区,即脱毒区、康复区、巩固区;二是戒治分为3期,即脱毒治疗期、康复矫治期和回归适应期;三是每期戒治结束后对戒治效果进行1次评议;四是不同戒治期的戒毒人员享受不同处遇。“三三一”戒毒工作模式被自治区劳教(戒毒)局推广为宁夏戒毒模式,并受到司法部的关注,司法部派专家来所专题调研。
推行“三全三百”管理。即全员额、全方位、全时段围绕场所管理、安全稳定、教育挽救、戒毒管理、队伍建设、执法规范等工作,在100%的时间、100%的空间,对100%的人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制度建设全面、执法流程严格、物品摆放规范、细节管理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了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吴忠劳教(戒毒)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劳教(戒毒)系统规范化管理年先进单位,连续10年实现了“四无”目标。
打造特色教育矫治文化
银川劳教(戒毒)所在各大队建立“一报一室一栏”,满足劳教(戒毒)人员不同学习需求。通过开设《学员之歌》等辅助课程,以达到强健体魄、愉悦身心、调适心理、帮助戒毒的重要作用。在戒毒人员通过的楼梯张贴传统文化字画,使其受到“登上一个台阶,增长一份知识,明白一个道理”的教育。
禁毒警示教育基地于2006年3月经自治区禁毒委办公室审批正式挂牌成立,经过搬迁扩建和不断改进,已建成禁毒警示教育展厅、禁毒实物展厅和手工艺品展厅“三厅一体”,面向社会公开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截至目前,已接待2万余人次社会各界人士到所参观,接受禁毒警示教育,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健全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女子劳教(戒毒)所牢固树立协调、稳步、健康发展的理念,修订完善各类制度95项,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各项工作流程,认真开展安全检查、排查工作,各项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连续7年实现“四无”目标。
篇2
论文摘要:近年来,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发展很快。这类学院的试办,不但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而且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独立学院的发展会有一个逐步完一善和成熟的过程,它在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亚待进行深入研究并认真解决。其中困扰独立学院教育质量提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处理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之间的关系。
独立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自1999年出现以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各类独立学院300多所,承担了兰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但是,方兴未艾的独立学院在成长过程中,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问题,从内部讲,主要是办学理念模糊不清、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设置急功近利、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滞后等;从外部讲,集中体现在独立学院教育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相关政策不配套、投人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独立学院发展,其最终表现是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问题。因此,全面地探讨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问题,对发展独立学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什么是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
真正的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从内部讲,是整个资源体系所决定的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内部质量体系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质量保证体系,二是质量监控体系,只是质量评价体系;而从外部讲,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最终直接体现在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上,而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主要取决于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
独立学院要提高教育质量应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而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是由独立学院内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从整个独立学院的外部环境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业和区域性、职业技能性、市场导向性。
二、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的辩证分析
在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问题上,存在这两种倾向性的认识,一种是把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作为完全独立的两个方面来看待,撇开办学特色来研究教育质量问题;另一种是把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混为一谈,认为“特色即质量”。我们不妨把这两种观念分别称之为“割裂观”和“一元观”。这两种观点对独立学院的办学实践都是相当有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二者内涵的把握不当。必须认识到,对独立学院来讲,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教育质量永远是办学特色赖以存在的基础
真正的办学特色是一种综合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源于差异化的定位和内部资源体系的持续整合,由于资源配置和定位的不同,独立学院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但其基础却都必须建立在较高的质量水平上。因此,要形成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坚持“教育质量第一”的理念,励精图治,改革创新,不能急功近利,寻求所谓的捷径,否则,办学特色将成为无本之木。 2.没有办学特色的教育质量不是可以长久的教育质量
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集中地反映在教育质量上。诚然,一个拥有出色的软硬件资源的学校可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但是,在人才市场上,只有你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时,这种培养的质量才是有效的质量,正如马克思所讲的那样,从商品到货币是“惊险一跃”,不被社会购买的价值是无用的价值。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必须通过人才市场的需求来检验,而人才市场上那些有特色的人才最容易为用人单位所接受,因此,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必须以办学特色为导向,没有办学特色的教育质量可能就是无效的质量甚至是有害的质量。
以上从宏观上分析了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之间的关系,下面,笔者就具体微观层面上继续探讨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首先,办学特色中首要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首先在于培养目标的确定。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社会各界,上至国家机关与领导,下到各独立院校,对培养目标为应用型这一基本特色的认识是一致的。
其次,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是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是在对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作全面深人的调查,邀请企业家和专家对职业岗位需要的理论基础和工作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出的教学计划,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改革思想指导下,各独立学院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所以独立学院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就是创建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再次,加强独立学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也是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重要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应按自身需要设计并实施。在当前特别要注重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探索应该大胆进行,要有实质性的突破,尽快形成独立学院依法、按需、自主办学的新机制。
篇3
关键词: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管理; 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3-001
一、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管理思想、体育培养目标,制定出的一种规则及规则体系,从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体育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管理思想、理念的体现,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则。它对稳定教学秩序、调动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从目前多数高校现行的组织结构来看,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教务处与体研部共同管理模式。教务处代表学校对体研部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宏观管理,根据全校的总体要求安排课时,同时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监督。体研部根据学校的整体要求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务处或有关部门。
二、现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管理制度抑制了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比较明晰的体育教学规章制度。这是一种以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的易于管理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由于沿袭了传统管理思想和模式,在具体实践中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与教师的教学自由。
2.现行管理制度以管理者为主体,未体现和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国家虽很重视体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对体育重视不够,不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从场地、器材的建设方面。虽然认识到了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但并未从根本上做到完全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学生的作用。
3.现行体育教学激励制度不完善
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已经意识到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但由于受某些方面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完善的、有效的教学激励制度仍尚需时日。
4.评价方法不完善
目前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有多种方式。由于受某些传统因素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不公允,未取得理想效果。
5.对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不健全
教师在职发展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还未真正建立教师进修、学习业务的机制。
三、完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
相对于过去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坚持以师生为本。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思想、观念的反映。观念开放是建立合理教学管理制度的动力。应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尊重学生,反映学生的利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新时期、新思想的变化,要开拓视野,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能识大体、顾大局,善于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体研部应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制度具有激励作用。要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讲学、作报告,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动态。再如对工作积极认真、按时按质完成各项教学活动的教师,应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3.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以此促进体育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全面的评价主体依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应考虑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过程与效果的结合、教学与教研的结合、质与量的结合,评价指标要具体、丰富、区分度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信度。
4.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
教师成长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发展历程。教师在职发展不仅包括有组织的在职训练,也包括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学习和更新视野下的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从教师在职发展的驱动力来看,一是教师自身内部驱动力下的自我主动性发展,另一是外界力量推动下的教师在职发展。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在职发展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和保障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应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进修、访学等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本论文为河北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管理制度现状研究”的结题,项目号为XSK1001009
参考文献:
[1]杨首,吴健雄.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创新性人才[J].高教探索,2005(6):49
[2]周光礼.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24
篇4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师、学生和体育运动项目四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体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学混乱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部分小学体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摆设,并未努力去执行,甚至某些学校连体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农村小学体育场地杂草丛生,体育器材简陋的仅有垫子、哑铃、篮球、乒乓球、口哨。体育设施极其陈旧、老化,一个学校体育室都没有设定,体育器材就直接放在体育老师的房间内。小学体育制度不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谈不上对学生每天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修理和更换,这就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某小学三年级在低单杠练习时,因单杠有点陈旧,固定高度的螺丝有点松动,在做杠上斜身引体时单杠一端突然下滑,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健全,对场地、器材进行定人、定时负责检查,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故的发生[1]。
(2)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然而大部分小学体育经费来源相当单一,仅靠政府拨款。小学体育经费主要是用于购买体育教学中所需的体育器材,维修陈旧的体育器材,还有就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但是一些小学教育经费开支中居然没有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也并未专款专用,开支的随意性大,常常被占用。小学体育经费的不足和被占用导致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老化的体育器材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新,体育场地、跑道出现坑坑洼洼,且常年没有维修。体育教师只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利用仅有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极易导致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没有及时改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案例层出不穷,如:山东某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在打篮球时,篮球架突然翻到,学生躲闪不及时,篮板砸中一学生头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所以,必须加大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提高体育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
(3)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和对伤害事故的分析总结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安全教育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小学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比如: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为形式,讲解的内容太多,而实践操作性活动缺乏,甚至有些小学根本没有教学,仅直接把安全教育的书发给学生,让其自学。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正在发展,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认知能力都有限,自我防范能力差,所以小学安全教育,特别是体育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且严格执行。如:1至2年级学生可以从基本的身体活动人手,学习健身的方法,掌握浅易的自我保护的技能,而3至5年级学生可以从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学习健身的安全常识和部分生存技能与方法,尝试合作与帮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备的常识[4]。大部分小学在出现伤害事故后,学校并没有立刻分析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也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用以避免类似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与教育的宗旨,教师的道德都相违背,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4)学校对于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的学生重视不够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2]目前国内学生长跑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都有出现,猝死往往是因自身疾病所致,如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运动超负荷和感冒等疾病常常是主要诱发因素。所以学校应对学生的健康状况非常熟悉,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要区别对待。然而许多学校把入校体检作为一种形式,检查记录完后从不制定进一步的措施,造成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贫乏,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或了解不够,教学时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职业态度上,体育教师要爱岗敬业,应该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但是,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不履行教师的职责,不爱惜自己的工作,在外面做兼职,甚至想要改行。也有部分老师不写教案,凭借自己的经验上课,写教案也是为了评职称完成任务。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故离岗的现象是常有的事,甚至某些教师居然根本不到岗。教师的这种态度使课堂组织散乱,对危险项目教学区没有进行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都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如:2005年某小学乒乓球的授课中,教师安排学生练习时,教师离开岗位到办公室和同事说话,两位学生互相扭打,使一学生后脑勺正好磕在乒乓球台边角,造成重伤。还有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较低,师生关系不和谐,经常辱骂和体罚学生,给学生造成精神伤害,给教师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给体育教学造成不良后果。
(2)教师基本素养问题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学科技能素养、教学策略素养和教学研究素养。小学体育教师是师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多,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部分体育教师是由运动队退役后和部队退伍后分配到学校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对学科知识都不了解,更不用说对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了。这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流行”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和学生都自由的教学现象。即使某些兼职体育教师工作敬业,也由于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原理、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相比也相差甚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这都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动员以致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进行负荷大内容练习时发生运动伤害事故。
(3)教师缺乏对伤害事故的预见能力
体育教学中有的危险是难以预测的,如学生隐性疾病等。而大部分的危险,体育教师都可以凭借经验预见到,并能加以有效的防范。小学体育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极其缺乏,部分教师始终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师的“休闲课”和学生的“玩课”,甚至有教师觉得体育课就是副科,可有可无。这些体育老师否定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和功能,也正是这种随意性和松散性,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根本不会对场地、器械进行俭查,对学生的服装进行检查,尤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服装过细地俭查,甚至连口袋、裤带和鞋带都问一问。不允许身带刀片、硬物和易使身体致伤的东西。北京市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教授的内容是前滚翻,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名女生被裤兜里装的钩针扎伤小腹,造成重伤。教师在课前应对小学生携带物品做一定的要求和提醒,体育教师对潜在危险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如果体育教师具备对危险的预见能力,那么这起伤害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三)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时,他们的心理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此时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不仅爱表现而且好胜心也强,多动、调皮、但是自控能力差。在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红耳赤[3]。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血管机能尚不完善,如果不节制大运动量,容易导致身体伤害。所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量不能过大。
(2)不遵守上课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且注意力易分散。不遵守上课纪律,集合站在队伍中经常互相推拉,防伤害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辨别能力也差,却喜欢盲目或冒失地参加活动,这往往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重要成因。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体育课(前掷实心球),在老师指令下,一组投掷,一组听哨音后再捡回球,有一同学急着冲上前去,结果被一球砸中。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纪律,安全意识淡薄。
(3)心理素质差或自我保护能力差
教师教学的方法并无不妥,但有些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紧张。而有的小学生在突发的情况下,不懂得自我保护或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一大因素。如: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由于心里害怕,双手没支撑器械直接飞身腾越,一脚被山羊绊了一下,结果该同学直接用手支撑导致手臂骨折。如果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能用自我保护的技能,头脑冷静,在落地时顺势团身滚动,就能减轻受伤程度[4]。
(4)体育运动项目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踢足球或打篮球时,如果两名学生同时为了争球,在跑动中发生碰撞或身体接触,就很容易撞伤或摔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教学比赛中发生身体接触是难免的,有的甚至犯规都不是,规则允许的合理接触。有些伤害事故是学校不管怎样谨慎也无法避免的。如:2007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学生王某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王某在做带球转身动作时,被对方防守队员踢中支撑脚的脚跟部,王某左脚跟腱被踢断。这起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属于意外伤害。而这时学校就不能因噎废食,减少体育活动、拆除容易造成伤害的运动器械,这与素质教育精神相悖。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
(一)加强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机能水平尚未成熟,个体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5]。因此,应提高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加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加大小学体育经费投入,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
小学必须要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不仅依靠政府拨款,而且要组织学校自筹和社会资助,这样才能加大经费的投入。并且确保体育经费专款专用,有效的利用体育经费。加强对体育设施安全的检查、维修和更新,努力完善体育器材,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三)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区别对待特异体质学生
由于小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特异体质学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确定自己不能参与某项运动,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难以启齿,不敢告知老师。所以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掌握学生是否有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活动时区别对待。学校和家长要进行交流,共同保障学生健康。
(四)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小学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十分庞大,所以必须强化小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加大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和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进入规范化和专职化。
(五)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技能,消除对运动项目的恐惧心理
小学生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防范事故意识薄弱,而运动伤害事故与自我保护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和研究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这样可以积极地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正确的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作为教师,发生意外事故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要因自己的惊慌而贻误时机,教师此时的表现往往左右着事态的发展。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把发生的事情如实地报告给相关的领导,以便学校及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随后迅速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发生误会。后期的安抚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打动家长的心,还可以温暖孩子的心。
四结语
篇5
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入学体检和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保证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要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认真整理、分析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要安排好患有疾病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学生和他人健康。尤其是要将不便于从事剧烈运动学生的情况通知班主任(辅导员)和体育教师,以便在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时,班主任(辅导员)和体育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相应安排,防止学生隐瞒不报病情给自己和他人健康带来隐患。
二、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
要科学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进行每天的学科学习和体育锻炼。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总量(包括自习)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小学生、初中生、高中及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学生每天从事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基本保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快乐健康成长。
三、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
要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按照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使学生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克服惰性,战胜自我,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平时不锻炼,考试(测试)拼体力的现象发生,帮助学生养成重视平时锻炼的良好习惯。凡体育课缺课达三分之一以上、大课间(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缺勤(次数)达五分之一以上、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只见习不运动(次数)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体育课考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待补齐体育课课时和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后,准予补考(测)。
篇6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就学校领导而言,对小学体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管理上,就很多小学体育管理制度而言,只是一种摆设与形式,根本就没有发挥管理制度应有的作用。其次,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政府拨款、学校自筹以及社会资助。但在我国很多小学,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依靠政府的拨款,而这些所得的经费大多用于购买新的体育器材、维修旧的体育器材以及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有些小学经费开支中甚至没有涉及体育经费这一项,即使有,部分学校也没有专款专用,而是随意地开支;最后,学校方面缺少对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全,甚至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未能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与整改总结。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师总体学科素养不高。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的,由于这些教师在体育素养上总体水平不高,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容易出现因教师的不专业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情况。
1.教师自身传授技术动作不规范,导致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如在短距离跑时,学生脚后跟跺地跑,导致小学生脚部的受伤;跳箱和跳山羊时,因为小学生的上肢力量弱同时又没有掌握踏跳与推手的时机,难以获得一定的腾起高度,导致身体绊在器械上跌倒;在做技巧前、后滚翻动作时,因头部位置不正,团身不好,造成颈椎挫伤等。
2.教师对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够科学。
教学中,教师对危险性较大的教学内容,如做低单杠、支撑跳跃等练习时,缺乏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在投掷课时,由于教师的疏忽,学生对面站立,之间距离不够,造成学生被器材砸伤的伤害事故;另外,由于课的准备部分时间不够或流于形式,没有使学生承担主要练习的身体部位得到有效的活动,都容易导致学生在后续活动中发生意外。
二、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体育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不管是生理、心理等都还不够成熟,就个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他们缺乏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或者是发生意外安全事故。为此,学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体育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体育安全常识,分析活动要旨以及对伤害事故的规避,增强小学生的预防能力,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科学组织体育活动
教师标准的动作示范是学生模仿与练习的榜样。体育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动作的重点、难点,示范动作要坚持课前预习,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规范的动作表象。另外,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安全要有所预见,对于哪些练习易出危险,要提前做好分析,从而合理选择组织教法。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有实效的准备活动,以保证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中还要健全各种安全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的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做好各项防护工作。教学中运动量要注意由低到高,并在运动量较大的练习之后安排适当的放松运动。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要防止学生中暑;在冬季寒 冷的情况下,注意准备部分可适当拉长,并提醒学生在运动后保暖。
篇7
一、学校各项体育器材,分类摆放,造册等级,专人专管。
二、教师上课所用器材,需办理登记手续,课后按数量归还,并放回原处。
三、课余时间如需用到小学体育器材,应办理借出手续,使用完毕后按时归还,如有丢失损坏,应追究其责任,照价赔偿。
四、每学期全面查点一次小学体育器材,逐年购置和自制,保证按省规定的体育器材要求达标。
五、放置体育器材的地点应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六、注意安全,做好防盗防失工作。
小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
一、体育器材室是体育器材存放、保管的重要场所,其主要管理者为体育教师。
二、室内各类体育器材应分类存放有序,注册登记,以便于借取和使用。
三、凡使用本室内体育器材,应由各班级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统一借取、存放,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整理。
四、借用本室器材,凡有损坏的,体育教师有权根据损坏程度、性质做出赔偿决定。
五、体育教师有责任经常检查室内器材的完好程度,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淘汰不能使用的器材须经管理人员同意。管理人员根据省器材标准提出添置器材的要求,以达到及时补充器材的目的。
六、体育器材室室内保持干燥,经常清扫,做到器材摆放有序、整洁、整齐。
体育器材借用制度
一、爱护运动器材,在指定运动场上活动。
二、由各班级体育委员提前五分钟到体育教师或体育器材管理员处领取体育器材。
三、学生未经教师或者班主任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体育器材室,违者视后果予以教育。
四、活动课教师或体育教师应按课表借用器材,不得擅自他用,所借器材应清点登记后归还器材室,如有发现器材数量不齐,查明情况,酌情处理。
五、损坏器材、丢失器材应及时向体育教师上报,视情况作相应的赔偿和处罚。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向小学体育教学。一些城市小学享有充分的体育教学资源,取得了令人心喜的体育教学成绩。但在一些乡镇小学,由于投入的不足,体育教学资源却十分地缺乏,严重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乡镇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情况令人担忧。
一、当前,一些乡镇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投入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资金严重不足,未充分发挥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二)开展体育教学所必须的用品和器材缺乏,体育教学场地有限,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一些学校未建立起严格的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管理制度,已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是乡镇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
(三)一些乡镇小学在教学中不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体育,随意修改规定的体育教学计划,肆意占用体育课时,基本的体育教学课时得不到有效保证。
(四)乡镇小学的体育教师配备充分,很多的体育教师由非专业体育教师兼任,体育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青年体育教师的引进困难,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质量达不到基本的要求;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过时,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不符合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敬业奉献精神有待加强;体育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小学青年儿童的身心特点。
二、要化解一些乡镇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遇到的困境,必须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体育教师三方面着手,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切实增强乡镇小学体育教学资源,为乡镇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优越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打开突破口。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度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完善小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充实和丰富小学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条件;加大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壮大青年体育教师队伍,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保障;努力改善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建立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制度和体系,适当采取一些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体育教师培训和深造制度,促使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活力和动力。
(二)乡镇小学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投入,购置体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用品和器材,修建必要的体育教学场地,建立健全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规定的体育教学计划,不随便占有体育课时,开足开好体育课,千方百计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评优、评先等教学考核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尊重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成绩。
(三)乡镇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掌握乡镇小学体育设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利用学校有限的体育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前应认真备好课,做到教学有计划、有目标,保证教学工作出成绩;体育教师应转变过时的体育教育观念,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的意识,提高教学成效;寓教于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体育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此外,体育教师还应不断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用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跟上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9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学 安全
体育课是高中教学中必须的课程,也是绝大多数学生最为热爱的一门课程。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保障学生在高压的学习状态下保持健康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由于体育自身的特征,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会伴随着种种的安全问题。据调查显示,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仍缺乏安全意识,缺乏防范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也无法及时进行解决。因此,为了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正确的面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加快改善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体育课在高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文化知识,还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然而,由于体育活动伴有对抗性、剧烈性等等特点,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当今社会,升学、就业压力较大,部分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忽视了孩子的身体成长,有些家长甚至阻止孩子进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这也使得许多高中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上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后,导致身体出现不适。而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好,喜欢从事一些冒险性的活动,这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学生为了从事体育活动,故意隐瞒自身的疾病,从而出现意外情况。
2、 体育教师的原因。体育课虽然是高中的必须课程,但面对升学的压力,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这也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无法正确的进行指导,当出现问题时,由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缺乏,无法及时进行施救,从而出现安全问题。
3、 学生管理上的原因。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在管理上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也是导致安全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例如,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有些设备从建校开始就没有更换过,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问题。不仅如此,由于重视程度不高,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制度。
二、 改善高中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策略
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必须要加快进行改善,要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从学生方面着手。学生是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安全事故中的直接受害者,因此,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就必须要从学生自身着手,提升学生自身的防范能力。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由于高中学生的身体和心智都不够成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这个时候,学校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不准学生恶意的破坏体育器材,不准学生从事冒险性的体育活动,只有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学生的身体才会健康的成长。不仅如此,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防止学生因身体疾病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从教师方面着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从事正确的体育活动,还要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自身要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不能任由学生自由发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一一跟学生说明;其次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学生从事某项体育运动前,就应当了解该项运动存在着哪些风险,并根据风险进行防范,一旦出现问题后,也要及时进行施救,防止事故的蔓延;最后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男生女生也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强拉硬拽,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3、 从学校方面着手。学校方面要加大体育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能一面应付检查,一面却不管不问。针对安全问题所出现的原因,学校首先要将硬件设施进行更换,并要定期的进行维修保养。对于恶意破坏体育实施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惩戒;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不能成为一纸空文;最后,要通过学校的努力,使全校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积极的认清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报以正确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
综上所述,体育课在高中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要根据原因进行改善,从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保障学生能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跃波 . 高中体育教学安全教育的开展研究 [J]. 体育世界(学术版) , 2012,(12)
篇10
【关键词】中学体育;质量;提升对策
一、体育行政管理保障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1.观念保障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体育行政管理者应当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管理者始终重视体育对人的身体、精神、情感、修养的培养和提升功能,清楚体育科目在学校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制度保障
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相应的要求、规范是资源配置和组织运作的制度性保障。体育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体育的管理规章和制度,通过硬性的规定保证体育教育在中学这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实施方式。
3.经费保障
通过不同渠道,或设立专项基金、或进行专门拨款,保障管理经费,同时对体育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设施建设、场地建设、人员培训、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保障。
4.专业化保障
设立相应的体育教育专管部门或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不仅要具备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具备体育教育的知识和视野,这样才能保障体育教育行政管理本身的专业化和科学性。
二、体育教育管理指导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的通过体育课对学生实施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当树立“大体育”的观念或者“大体育课”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学生成长乃至终身的一种教育。
2.进行开放式的教育管理
突破惯有的体育部门管体育教育的观念,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各个部门协同合作。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主导,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管理。就学校而言,体育教研室制定竞赛或活动计划,体育教师负责专业部分,诸如赛制、规则等等的制定和实施;总务部门提供场地、器材等,医务部门负责体育保健等,各个部门协同运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体育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3.进行相应的政策理解与宣传
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在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对象确立相应的政策指导和宣传。政策是工作方式和行为组织的准绳,如果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适度传达,势必影响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4.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还没有达到科学和优化的组合。普遍来讲,职称较低,学历不高,入职后的进修培训很少,不能保证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与时俱进,不能保证教学实践和研究视野与前沿接轨。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给予中学学校更多的政策保障和业务支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安排,落实相关体育政策。提高教师的待遇,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投身中学体育教育事业。同时加强在岗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使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奖方面适当放宽条件或增加比例,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使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等更趋合理与科学。
三、体育教学管理促进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1.体育教学管理
制度的制定制度化、法制化是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学校体育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管理要进一步向制度化、条例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管理中应使每个工作环节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涵盖体育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课程考试与成绩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材建设管理、场馆管理等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教学不同环节得到严密的管理与监控,有效地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2.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施
综合管理的过程。体育教学管理的实施主体一般是体育部或体育教研组,它是各项计划的组织者、执行者、控制者,它不仅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学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长时间持续的过程。体育教学管理是连续性的管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对这个过程的管理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体育锻炼的阶段而言,都要连续进行,不能中断和脱节。
3.体育课程管理支撑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体育课程的管理是体育教育运作实施过程的主要方面,是体育课程建设、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学校根据具体体育课程资源、本校体育特点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组织各方力量认真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课程检查与考评制度。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