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范文
时间:2023-03-15 21:5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树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红树林游记
今天是大年初五,我们决定到海边去看红树林。上午11点半,我们从外婆家出发。中午12点时,我们到达了红树林。我们把车停好后,便下车走到海边。那时海水还没涨潮,海湾里只有一点点水,而且远远望去根本不像一片海,而像一条窄窄的河道。接着,我们沿着海边继续前进。忽然,一片绿色映入我的眼帘,那片绿犹如绿色的海洋,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色的波浪,可美了!在那绿油油的树林上空,是一片蔚蓝蔚蓝的天空。突然,蔚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两个模糊的小白点。很快,那个小白点便向我们移来,逐渐变大变清晰了。终于,我看清了它们的庐山真面目——白鹤。它们忽上忽下地飞着,在天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然后又消失在了远方。我们继续往前走,两旁的景物也随着我们的步伐变动了。由那一片“绿色的海洋”,转换为现在的一片海产的养殖基地。那是把海水隔成一个个日字格状的小池,里面养着各种各样的海产,有许多人正在那里干活。每个小池之间都有一条窄窄的小道,可以让人在上面行走。小道上长满了许多像青苔一样的绿色植物。远远望去,整个养殖基地像一个大大的网格。一个个小池就是一个个格子,一条条小道就是一条条网线。
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了一个叫观鸟屋的建筑物前。接着,我们绕过了观鸟屋,来到。红树林保护区内。我们首先看到了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栈道。这条栈道是为了让游人能更好地看红树林而建的木制的栈道的曲曲折折地伸入红树林里面。行走在栈道之中,就如同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这么多绿色的植物,让人看着多么惬意呀!越是往里走,树就越浓,越密。这时,我突然想到:为什么这里到处都是绿色,却要叫红树林而不叫绿树林呢?后来我了解了红树林后,才知道原来是由于组成红树林的植物都含有丰富的单宁,古代人们在砍伐的时候发现不仅裸露的木材显红色,而且砍刀的刀口也变成了红色。并且还能从里面提取红色染料,所以叫它红树林。
我喜欢红树林,因为它沉浸在绿色之中。远远望去,整个红树林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每当风吹来时,树叶摇动,就好像大海泛起了层层波浪。
篇2
今天,我要和小姨去红树林玩。我带着我的枪和刀去小姨家了。原来小舅舅、小舅妈和小弟弟壮壮也在那里了,我看见壮壮手上拿了两把小型机关枪。我就拿我那把长枪那去跟他换。我又和小姨和小舅妈去买吃的,因为午餐就在红树林里吃(也可以说是野餐。)后来我们坐车去红树林玩,外婆、小舅舅、小舅妈和壮壮也跟着去玩。只见那里人山人海,车停的无边无际。我和小舅舅他们进人大门,大门摆着好多漂亮的花,我弯下腰想摘一朵,可想起了要爱护树木,就没有摘。红树林里面有很多要爱护花草树木的牌子,唐老师也布置要找公益广告,我就把这些牌子的内容抄了下来。(不过不是全部)。我很喜欢这句广告:“我虽然美丽,仍需要您的呵护”;后来我们来到了一片大草地,小舅妈拿出几张报纸铺在草地上,开始吃东西,小舅妈叫我也去吃,但我没有去。因为妈妈在车上打飞了一枚子弹,所以我正在找子弹。雨馨(小表妹)和壮壮也来帮忙,后来我们发现地下露出一个壳子,怎么弄也弄不掉,不会是地雷吧?我和雨馨壮壮赶紧跑开了,后来我们才回去吃东西。然后小舅舅让我在海边,小舅舅就给我照相。妈妈告诉我,海边的树就是红树,啊!那就是红树?不是绿色的吗?我还以为红树是红颜色的树呢!我仔细一瞧,有许多海鸥,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有的停在树上,有的展翅飞翔。我想起了昨天上网查到的红树林的知识(打印好了)。讲给他们听: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所谓的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深圳福田国家级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面积368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 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 189种、上10万只侯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保护区内除红树林植物群落外,还有其他55种植物,千姿百态。它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 宽广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城一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
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
深圳红树林可以说是盛名远播,现在来深圳的海内外游客,都要去海滨生态公园看看沿海岸逶迤的红树林、在此越冬的数万只水鸟翔集的壮观场面。红树林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共同构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
统,也成为深港边界上最具特色的风景线。”
篇3
红树林犹如一大群倔强的汉子,生长于火一样燃烧的热带、亚热带,伫立于不能立锥的海边滩涂上,不管是十二级强台风的横扫暴卷,还是咸味海风的轻轻吹拂,不管是暴雨的无情摧残,还是春雨绵绵润物无声,它永远是一片青青的绿洲,为大自然遮风挡雨的一张张绿伞。
它们是血性的汉子,火红的骄阳锻造了它红色的肌肉,也染红它的躯干、枝条、花朵……尽管披着绿色的外衣,戴着绿冠,叶子绿得像翡翠,但剥开它的皮,却是长着滴血的一棵棵“红心”。
红树林的家族鼎盛繁茂,是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群落,木榄的叶子厚重得油亮发光,秋茄树潇潇洒洒,海莲树粗壮结实,角果木光鲜娇媚……它们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湿地家园,日夜听着海涛拍岸惊天动地的倾诉,海风掠过轻轻的抚慰,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升起,它们给人们带来一道亮丽的海上风景线。
红树林吸日月之精华,经风雨之洗礼,贫瘠的海滩湿地却是豪华的温床,它们凭着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古木苍茎,嶙峋如蛟,一连连、一排排,结成摧不垮的团队,风流在海与岸之间,潇洒在水与天空间,化狂风为情侣的窃窃私语,变惊涛为诗人的吟哦,拨响海内的弦音,饱尝海水咸涩的滋味,苦苦死守贫寒的湿地,酿造福荫人类的生态环境。
任凭太阳被乌云吞没,大地变脸,天黑如墨,风云翻滚,狂风暴雨,白浪滔天,海妖肆虐,它们不畏,打不败,冲不散,坚忍不拔,赤胆忠心,手挽手,根连根,心相印,严防死守,联结成绿色的大网。它们与海浪搏斗,与龙王较量,舍生取义,忠诚捍卫着海堤每寸土地,以血肉之躯,将华美深沉的史诗写在长长的海岸线上。它们是人间妈祖,自然界的天上圣母。
有谁见过胎生的植物,红树林像万物之灵――人一样,属于稀有的胎生繁殖植物。红树的种子在母树的果实内发育、萌芽,几经咸涩海水的浸泡和风雨的吹打,长成小苗后随着“啪啪”的响声,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退潮时,它插入黝黑的海泥滩,只需两三个钟头,就可以长成新株。涨潮时,它随着海水漂流,任凭波浪起伏,四方飘荡,数月不死,见泥生根。漂泊的生命是浪漫而又艰辛的,它们随遇而安,就像打不垮、捶不烂、烧不死,响当当的铜豌豆,彰显着特殊生命的力度。
红树林,不需肥沃的黑土地,更不需要温室里的营养杯,无须悉心呵护,对大自然毫无所求,默默地把根扎进瘠薄的海滩上,依靠发达的根系吸取海土、海浪的营养而茁壮成长。红树林就像沙漠里的黄柳一样,与恶劣的环境搏斗,顽强地生育、生产、生存、生长着,只有奉献,没有索取,把毕生贡献给绿色大地。
“落霞与千鸟齐飞,海水与长天一色。”远处是碧波荡漾的大海,岸边是一片绿油油茂盛的红树林,栖息着白琴鹭、琵琶鹭、灰鹭、黑嘴鸥、小青脚鹬……它们扑腾着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悠然自得地寻觅着食物。红树林是候鸟的越冬场所和中转站,也是海鸟生产繁殖的栖息地。
红树林深处,各种海生动物妙趣横生。滩涂鱼可以长时间离开水,甚至爬到树上休息,属两栖水生物。它弹跳自如,猛然一跃,可以跳过超过自身三倍的距离,故又称跳跳鱼。滩涂鱼求偶的方式也很独特,雄性滩涂鱼会摆出各种姿势跳“求偶舞”,吸引雌性滩涂鱼进入自己的洞穴,步入“洞房”。
每当你走进红树林,就会发现很多洞穴,绝大部分是蟹洞。
和尚蟹整个身体就像光秃秃的和尚头,关公蟹背面像关公的脸,梭子蟹在红树林外水域生活,褶痕相手蟹则栖树生活,最耐人寻味的是生活在红树林里的招潮蟹,雄性招潮蟹的双螯一大一小,其中一螯很大,约占体重的一半,另一螯则很小,雌蟹两螯均小。有着大螯的雄性招潮蟹很像一个拉小提琴的人,西方人称其为琴蟹或提琴手蟹。涨潮时,雄性招潮蟹常用力挥舞大螯,似在召唤潮水,因而称为招潮蟹。当雄性招潮蟹建好洞穴后,会站在洞边,向路过的异性挥舞大螯,招呼雌蟹同房。
更有趣的是“背着房子旅行”的贝类。蜗牛、玉螺、滨螺、蟹守螺等腹足类动物主要在红树林的地表、树干和树叶上缓慢爬行。文蛤、泥蚶、西施舌、红树蚬等双壳类动物主要潜居于泥底中……
篇4
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我们都过得很开心。到了晚上,爸爸突然问我:“明天你想不想出去玩一玩啊?要不就去红树林?” 我一听,兴奋地一蹦三尺高,连忙说:“好啊!”我们顺便打了电话约邱迪和他表弟一起去。五二,我早早地起了床,吃过早餐后,把准备好的东西带上,我们就先出发到邱迪家了。
到了后,爸爸妈妈说要锻炼一下我们,看我们军训有没有白练,就让我们一起骑自行车去红树林。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骑了4、5公里左右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喝些水,吃些面包。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绿化植物,路旁还有很多高楼大厦;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湖,我越看越觉得在哪里见过。噢!原来去年的F1摩托艇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我还去观看了,怪不得这个湖怎么这么眼熟呢!过了1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红树林。我和邱迪还有他表弟都已经骑得很累了,可大人却感到很轻松,当然了,他们骑的可是电动单车啊,肯定不会累了! 我们一问他们,才知道我们从家那里骑过来已经有20多公里了!
来到红树林,我们先找了个地方,拿出报纸,垫在柔软的草地上坐下,再在报纸上摆了一些吃的,有面包、饼干、水果等许多食品,这是他们大人的事儿。而我和邱迪还有他表弟呢,早已在开心地放起了风筝。一开始,我们3个人谁都没有成功把风筝放飞天空,大家只好分工合作,最后决定:邱迪放线,我把握好风筝线,保持力度一拉一放,而邱迪他表弟则是观风向。终于合作成功了,风筝慢慢地飞向蓝蓝的天空,飞得越来越高,大家看了都高兴地拉着风筝到处跑,玩得可开心了。
玩了一会儿,我们就去吃午餐了,可又不想把风筝收回来,就叫爸爸帮我们放着,我们先去吃午餐。唉,跑了一大会儿,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跑都跑不动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吃些东西了。看着美味的食品,我们3个人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补充体力。接着,我们又去放了放风筝、玩了玩网球等等。直到下午3点,我们才依依不舍地骑上自行车,离开了红树林。
在回家的途中,我和邱迪还有他表弟还进行了赛道自行车赛。大家都高声呼喊,为对方加油鼓劲,有时过马路时还得提醒互相提醒要小心等等。过了1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回到了家,结束了今天的红树林之旅。
篇5
关键词:红树林;良种;繁育
收稿日期:2011-09-05
作者简介:莫秋霜(1980―),女,广西合浦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种苗培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S727.1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078-02
1 引言
林木良种是指通过选育获得的性状有一定程度提高的繁殖材料,它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红树林良种是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红树植物繁殖材料,优良遗传品质表现在速生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当前获得红树林良种的主要途径包括引种和选种两种方式。
国际上关于红树林恢复与保护项目很多,但在恢复造林技术和引种方面研究很少,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国家红树林是作为海洋环境生态系统而存在,进行恢复也只能在被破坏的原址上用原来的种类造林。另一方面红树林湿地与城市扩展用地以及海水养殖用地相冲突,营建红树林获得的直接收益不用来做房地产或者搞养殖,因此红树林造林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什么良种化。1999~2005年由澳大利亚南十字大学、泰国皇家森林部、越南国立大学共同实施的“红树林基因多样性与繁殖”,也试图在红树林良种化技术上做尝试,这一项目取得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白骨壤DNA标记技术,另一项是微繁殖(组培)技术,但对大多数红树植物来说组培繁殖还是很困难的。鉴于当前红树林良种化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国营北海防护林场红树林良种繁育主要采用引种和种源选择方式作为培育红树林造林良种的基本技术。
2 材料与方法
2.1 引种及种子园
2.1.1 选种
选种包括优良品种的选择以及优良地理种源的选择两个方面。对处于海防林并沿的红树林造林来说,适宜华南大陆沿岸生长且树形高大,防浪护岸效果好,生长迅速的红树植物种类均可筛选列入引种对象,这些对象包括无瓣海桑、红海榄、木榄、秋茄、银叶树等。对同一种类还要进行不同地理种源的筛选试验。
2.1.2 采种育苗
在繁殖体(种子与胚轴)成熟季节组织采收、贮运和消毒育苗。红树林繁殖体既微小的种子(如海桑科植物),也有小型的隐胎生繁殖体(如桐花树、白骨壤),更有大型的显胎生繁殖体(如红树科植物),针对不同类型繁殖体要采用不同的采收贮运与育苗方法。一般情况下以种子进行育苗首先要进行种子的消毒与催芽,然后散播于苗床,待幼苗长出2~4对真叶后可以移植支育苗袋。而隐胎生或者显胎生繁殖体可以直接点播插植于育苗袋里育苗。容器苗圃设置于潮水能够淹没的中内潮滩上,防寒措施是当前红树林引种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
2.1.3 定植造林
红树林造林定植密度,根据所用造林材料与潮滩的植被、潮汐条件和土壤条件等生物及环境特征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生长较缓慢的红树林如白骨壤、秋茄、桐花、木榄、红海榄等的造林株行距为0.5~1.0m×1.0~2.0m,速生树种无瓣海桑的造林株行距为2m×2~3m。为了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成林,造林后需要加强幼林抚育工作,即在造林后的3~5年内,开展施肥促长、防敌害生物、防人畜破坏等方面的工作。
2.1.4 建种子园
由于对优良品种选择不同地理种源进行育苗和造林,经过生长和自然淘汰后能够存活并且生长优良的品种所组成的种子园,可称为林木育种学上的改建(去劣)种子园,这类种子园在改良程度上比初级种子园有所提高。对种子园要加强管护、施肥促长以及防治敌害生物。
2.1.5 子代测定
改建种子园建成后要进行子代测定对各亲本的配合力作出评定,以决定去劣留优,进一步提高种子园的改良效果。红树林子代的评估应该选择生长速度和抗逆性等方面的指标。
2.2 采种母树林
基地所建采种母树林均是在原有红树林林分的基地上改建,经过3个技术步骤,即林分调查、抚育管理、采种(繁殖体)。
2.2.1 林分调查
对采种区的红树林资源进行调查,主要调查种群类型、资源量、繁殖体产量以及生境条件、敌害生物情况等,为采种母树林的选择与经营提供基础资料。
2.2.2 抚育管理
选择红树林林分状况良好,无病虫害、单株树形良好、结实率高的林分改建为母树林;加强抚育管理,对采种林分进行适当的抚育追肥等,为采种林分创造优良生长环境。加强管护,禁止人畜对采种的母树的破坏。密切监测敌害生物动态,准确预报及时防治,积极探索敌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
2.2.3 采种
根据生产需要组织采种,采种时避免过渡伤害树体。种子调运及时且措施得当,避免调运过程中对种子的伤害以及有害生物的传播。保留部分繁殖体让其自然掉落扩散,以利于种群的自然增殖。
2.3 优良种苗繁育
对于种子极为微小的海桑类植物,很难直接在营养袋中播种培育容器苗,而是先要在苗床上播种育苗,然后再进行移苗种植到营养袋中,其余步骤同上。对优良红树林品种的育苗,通常是培育容器苗,育苗技术方案如下。
2.3.1 繁殖体
(1)收集。人工收集掉落潮滩上或者摘取母树上成熟的繁殖体,洗净并暂存于阴凉处。
(2)繁殖体检验。感官判断繁殖体的色泽和大小形状,以判定其成熟度,完全成熟繁殖体占到90%以上。有成熟度不够、畸形、严重损伤、虫蛀、变质或者其它不利于发芽情况者为不合格,不合格繁殖体不能用于育苗及造林繁殖体计数:随机抽样数个样品称重计数,按样品重量推算繁殖体的个数。抽样样品总重量一般情况下应占待检繁殖体总重量0.5%~3.0%。
(3)消毒。根据繁殖体可能感染病害或虫害的具体情况采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或氟虫腈等低毒、广谱、高效农药进行消毒,防止育苗早期的病虫害。
2.3.2 苗圃地
苗圃地应选择在拟造林潮滩附近的中内潮滩,育苗袋宜用中等大小的袋子(10cm×20cm),营养土为潮滩盐土或壤质土添加肥料,育苗施肥量因树种而异。装好营养土的育苗袋按每10个1行码成畦,畦周边用土板做成护栏。
2.3.3 育苗与管护
将消毒处理后的大型繁殖体植入袋中,大型胚轴插植深度为胚轴长度的1/3~1/2,大型种子全埋入土中,小型胚轴插入1/2以上以防潮水冲刷。苗圃周围用竹(木)条围栏,防家畜等的危害。及时清理清理苗圃内潮水推来的杂物,注意防治敌害生物。苗圃依靠潮汐海水的周期性灌溉,如叶片上附着污泥太多影响到光合作用,可用淡水冲洗。
2.3.4 苗木检验
苗木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苗木检验允许范围,同一批苗木中低于该等级的苗木数量不得超过5%,检验结果不符合检验要求规定的应进行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检验结束后填写苗木检验证书,凡出圃的苗木均应附苗木检验证书,向外调运的苗木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
2.3.5 苗木出圃
通常1年苗就要出圃造林,但如果为了特殊的造林要求,也可以培养2年苗或3年苗。不管育几龄苗,出圃时都要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进行调查。苗木产量调查:以垄长×垄宽计算各垄育苗袋数,各垄育苗袋数之和即为苗圃总育苗量。
合格苗产量苗圃总育苗量×出苗率×合格苗率。
苗木的分级一种是用基径和苗高两个代表性指标,用欧氏距离逐步聚类,将它们分成大致相同的自然类群,将苗木分成Ⅰ、Ⅱ、Ⅲ级,其中Ⅰ、Ⅱ级为合格苗,Ⅲ级为不合格苗。另一种为常用的经验分级:大于基径、苗高均值的为Ⅰ级;两项指标均值至当地用苗最低标准的为Ⅱ级,其余为Ⅲ级苗。
3 结语
国营北海防护林场在红树林良种繁育实践中发现,海水盐度是影响红树林种子发芽率的关键,不同红树林种子的耐盐性不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海水盐度在10以下,尤以2.5~5.0最为适宜,红海榄胚轴萌根的最佳盐度条件为20左右的高盐度;围网是播种及幼苗期必需采取的措施,可以抵御随海漂浮的杂物对苗床的覆盖及对幼苗的缠挂;在冬春季,还要防止低温对苗木的危害,当气温低于7℃时,用薄膜封床保温,两端各留空隙以让海水在羁床内畅流,预防发生冻坏幼苗。另外,在种质资源保存方面,通过红树林林分调查发现,当前北海市禾沟片红树林有81.7hm 主要种群有秋茄、桐花和白骨壤,可作为种质资源库加以保护。在引种方面,一年生人工林只有21.2hm 长势不太好。在引种造林中只有无瓣海桑表现不错,尚有123株平均高达4m以上的人工林,红海榄和木榄等种类的引种造林工作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莫竹承,梁士楚,范航清.广西红树林造林技术的初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与经营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篇6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叫做:“苦难是一所学校”,我们该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真实情况,让她也分担一点艰难,这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是有好处的……
女儿13岁,上初中一年级了。这一年,我那老牛拉破车的工厂宣布破产,我成了无班可上的待业人员。屋漏又遭连夜雨,父亲患了肝癌躺在医院,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妻子微薄的工资维持。
父亲没病的时候,女儿一直是他的掌上明珠,下班回来,总是“玲玲”、“玲玲”地叫个不停。女儿要买运动圈,立马掏钱包;要买舞蹈鞋,二话不说陪她上商店。总之,父亲的观点是“别人家孩子有的,咱们家玲玲也该有”。那时候,玲玲总爱对同学夸耀:“我爷爷是工程师,最爱我了!”
可现在,家庭景况整个儿变了样。为了贴补家庭开支,我只得上街去给人擦皮鞋,嘴上还得瞒着女儿只说去上班。浑不知事的女儿放学回家仍是要这要那。
这天,女儿看见别的孩子有了视力保护镜,回家后硬是吵着要买。“只100元钱一副嘛,你们不能太小气了!”我的天,100元钱是她当钳工的妈妈一个月工资的四分之一,我擦皮鞋一天最多也只能挣十多元钱,确实不能让她奢侈了。由于没有满足女儿的要求,她竟连晚饭都不吃,独自关在小屋里哭了半宿。
妻子抹着眼泪说:“要是让她爷爷知道,不知会怎么伤心呢,还是给孩子买一副吧!”我摇摇头:“高尔基有一句名言,叫做‘苦难是一所学校’,我们该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真实情况,让她也分担一点艰难,这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是有好处的。”我敲开女儿的房门,轻声对她说:“玲玲,你知道爷爷患的是什么病吗?是肝癌呀,医生说最长活不了一年了。爸爸的工厂也已经破产,早就没有上班了,我天天在外面帮人家擦皮鞋,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不是爸爸狠心,我们目前实在太困难了。”
女儿直瞪瞪地望着我,突然扑进我怀里“哇”地大哭起来。好久好久,她才抬起一双噙满自责的眼睛说:“爸爸,是我不懂事,我太自私了。请您放心,我今后一定改正。”
为了让女儿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第二天我就把擦皮鞋的摊子摆到了她们学校门口。起风了,往角落里躲;下雨了,往屋檐边移。一天放学后,女儿悄悄地走到我的身边,含泪说道:“爸,我今天看了您一上午,您才帮人家擦了一双皮鞋呀。”
从此以后,女儿再也不要钱去摊上吃早点了。原先最不喜欢吃稀饭的她,现在却一清早就喊妈妈煮粥,还说最爱吃妈妈煮的粥;以前,她每逢双休日就缠着爷爷去少年宫坐碰碰车,现在到了星期天她却主动在家里打扫卫生、跑医院为爷爷送汤喂水;从前是三天两天要买作业本,现在是作业本正面写完了又在背面上写……
篇7
摘要 :红树林是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得天独厚的一块生态资源宝地,对其基本状况、环境变化及其资源保护进行探讨与分析得出,为了维护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平衡,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必须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福田红树林;功能;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广东深圳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的植物群落,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统称为红树林。“红树”的名称主要来源于红树科植物,由于这些植物多富含丹宁,树皮韧皮部和木材显红褐色而得名。红树林的根系十分发达,从树干或枝干各部位呈放射状,悬垂向下插入软泥中,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在沿海滩涂中固定下来。红树林的叶子具有脱盐的功能,能将多余的盐分排除体外,使红树林能适应在盐分较多的海潮中生存。 1红树林的功能 红树林全身是宝,按人类对红树林湿地的利用现状,可把红树林湿地的功能分为物质生产功能、景观美学功能和环境生态功能。 1.1物质生产功能 所谓的物质生产功能其实就是指红树林湿地的经济价值。实际上,红树林的经济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大多数种类的红树植物树皮含有丰富的丹宁,可用做染料和提炼栲胶,是制革、墨水、电工器材、照相材料、医疗制剂的原料;木材纹理细微,颜色鲜艳美观,抗虫蛀,易加工,可供为建材、柱材、家具用材及薪炭材;红树四季开花,果实丰硕,果实富含淀粉,是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红树林内的海鲜比海滩的更肥美,而且无污染,故在红树林下进行合理的海产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如果能充分利用红树林的枯枝落叶作为食物来源还可以节省饲养成本。 1.2景观美学功能 景观美学功能则侧重于红树林湿地的旅游功能的开发。红树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素有“海上森林”之称,为热带海岸独有的地理景观,与其他海岸风光比较具有截然不同的别致风情。另外,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景观亦多样,潮涨潮落,红树林湿地展示不同的色彩美与动态美,鸟类在其间飞翔与栖息。其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新、奇、旷、野等特点上。红树林的旅游功能有助于把红树林湿地内从事水产养殖业、加工业、林业等人员转化安置为保护和管理湿地的工作人员,减轻人类对红树林湿地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的压力。 1.3环境生态功能 红树林湿地在维护海岸带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远远高于其他海岸带水域生态系统。红树林内部产生的凋落物不仅为近海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饵食,而且经微生物分解后又变成红树林植物的营养物质,促进红树林群落的良性发展;再加上河口、海湾近岸富含营养的水体,为大量的藻类、无脊椎海洋动物和鱼类等提供了理想的生境。 红树林还是海洋鸟类最理想的天然栖息地,凡红树林分布的区域,均保持了较高的鸟类种群和其他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尤其对于候鸟,红树林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底栖动物为迁徙鸟类提供了落脚歇息、觅食、恢复体力的一切优厚条件。 另外,红树植物能产生胎生幼苗,它们从母树上脱落下来,在红树林带的前沿定植生长、成熟,胎生苗再定植,逐渐扩大林区的面积;红树植物的根系不断向海延伸,淤泥不断增加,土壤逐渐形成,使沼泽不断升高,于是林区的土壤逐渐变干,土质变淡,最终成为陆地。红树林所具备的这一使沧海变陆地的生态功能,使人类从难以抵御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吞噬陆地的困惑中看到了希望。 红树林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其在净化水源、保护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大。红树植物抗污染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体内富含丹宁,使得红树林在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仍能生存。当红树吸收重金属离子后,体内大量的丹宁分子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失去毒性。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红树林-细菌-藻类-浮游动物-鱼类等生物群落构成的兼有厌氧-需氧的多级净化系统,红树林通过吸附沉降、植物的吸收等作用降解和转化污染物从而使水体质量得到改善;而林下的多种微生物能分解林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吸收有毒的重金属,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可供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2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基本状况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3°45′,北纬22°32′,地处深圳湾东北岸,茂密的红树林东起深圳河口,西至车公庙,呈带状分布,长约9km,直线距离约为7km。1984年4月29日广东省批准由深圳市创建,1988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我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
[1] [2]
为全国唯一加入该网络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经年、年和年先后次对保护区进行红线范围界定,最后确定为现在的红线范围,面积为.hm,其中陆域面积. hm,滩涂面积.hm。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惟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重要的国际候鸟停歇站,每年有多种万只以上从西伯利亚至澳大利亚南北迁徙的候鸟在此停歇或过冬。此外,位于南亚热带海岸水陆交错地带的这一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科种,其中红树林植物科种,鸟类目科 种,列入我国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种。两栖爬行动物种,哺乳动物种,大型底栖动物种,昆虫种,藻类种。因此,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 福田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变化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座高度人工化的现代化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福田红树林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人树相争,保护区面积不断缩小;②生境景观发生巨大变化;③水体受到严重污染;④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⑤鸟类数量减少,生境恶化;⑥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福田红树林资源保护对策 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圳的开发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护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生态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引种造林,创造多样生境,扩大生态空间;②对水污染进行控制;③科学规划,依法管理。规划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保护区规划必须解决好自然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解决好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新的保护区规划划定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占总面积.%)、缓冲区(占.%)、实验区(占.%)和行政管理区(占.%)范围;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对各种生境进行了合理分布,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另外,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地处城市腹地,紧靠城市生活区。因此,建议深圳市有关部门对该保护区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充分搞好协调合作,制定专门法律和规章,依法管理;或对保护区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的管理, 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整个生态环境及其中生物的干扰,以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的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确保保护区规划的执行和实现。 王如心.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利用[J].海洋环保,():-. 文章屋在线:wzk.co
篇8
到了海边,我们看到了一大片红树林。我觉得很奇怪,红树的叶子明明都是绿的,为什么还叫红树呢?枫树的叶子是红的,为什么不叫红树呢?我走近一看,原来红树的根和树干都是红色的。红树的根像小鸟的爪子一样,紧紧地扎在淤泥里。红树开着浅蓝色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它的果子像细细长长的小辣椒,我切开一个看,原来里面是像树干一样实心的。
我问爸爸这么美丽的公园是怎么建成的?爸爸告诉我:本来这里是要填海建成滨海大道的,可是政府发现这是一些稀有鸟类和树木繁殖的地带,所以就把滨海大道往北移了两百米,还加上了隔音墙,建了一个公园。后来这里的树木和鸟越来越多,就有了现在的公园。
在海边的树林里我们看见了很多小鸟,其中最多的是白鹭。它们有一身雪白的羽毛。它们有时像怕冷的老头子,缩着脖子站在树桩上;有时像水上飞机一样在海面上疾飞;还有的在海边的浅滩上觅食,像小鸡在啄米,看着它们的脖子一点一点的,感觉好可爱!
过了一会儿,我们走累了,就租了一辆三人自行车,从公园东头一直骑到了西边。虽然非常累,但是很值得,因为我们既锻炼了身体又看到了美景。
篇9
红树林保护区是个美丽的地方。它是一个旅游区,去到那里,可以看见一片绿油油、茂密的树林,阳光返射在树叶上。一棵棵树绿油油的,刚刚下过一场雨,雨点滴在树叶上,晶莹发光。坐上小船,游向深处。小湖里面长着许多海草,海草长长的,像要把我们遮一样。你看这一起一付的山,有的像一只老鹰在展翅高飞,有的像两只小花猫在一起取长补短,有的像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花狗在整装待发呢……远处的水倒映着山,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湖低请澈见底,水底里有各种各样的鸭卵石,鸟的叫声到处都是。
我正想着,想着,突然,“刷刷刷”一声把我的美梦惊吓了,原来,是一架小船正在飞快地游过去。
啊,多美呀!我已经被陶醉在这里了。
篇10
Abstract: Mangrove ecosystems are highly productiv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opical and global coastal carbon (C) budgets. However,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rage and turnover in mangrove forest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Based on C isotopic measurements of soil cores of three mangrove stands in Shenzhen bay, Southern China. SOC density was 673.2 Mg/ha in Aegiceras corniculatumstand stand, 371.9 673.2 Mg/ha in Bruguiera gymnorrhiza + Kandelia candel-dominated stand) and 325.2 Mg/ha in Avicennia marina stand. SOC 13C values at the three mangrove sites ranged from -29.4 to -24.1‰, which mean that the carbon came from C3 plant.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SOC 13C indicated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s of depletion of 13C of atmospheric CO2 by fossil fuel emissio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oot and leaf 13C, preferential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and tidal process.
关键词: 红树林; 13C;土壤碳库
Key words: mangrove;carbon isotope;soil carbon storage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317-04
0 引言
大气中CO2浓度的持续增长及其所引起的全球变暖等问题促使全球碳循环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热点[1]。土壤有机质(SOM)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同大气CO2间的碳交换非常密切。SOM的碳输入主要以凋落物和根系及其分泌物形式进行,速率约为60Pg/yr;碳输出主要是通过分解作用释放出CO2来实现,速率也约为60Pg/yr。上述交换速率约为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碳速率的10倍。由此,SOM碳库的微小变化亦可引起大气中CO2浓度的显著变化。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及IPCC等均将SOM的碳库动态及相关机理列为地球系统科学的根本性科学问题之一[2]。而在整个SOM动态的研究领域中,位于海陆交错带的红树林由于相对较少的分布,对其林下土壤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有机质沉积快、群落生产力高和土壤呼吸释放慢等特点,因而红树林土壤可能是潜在的长期碳库,具有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人工碳的碳汇的巨大潜力[3]。一般地,异质性的SOM的组份碳周转率从少于1年,几年到几十年,到好几百年,跨度很大[4-5]。SOM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13C)分析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土壤有机碳(SOC)的周转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6]。目前,涉及全球不同地点红树林SOM的13C的报道还相当少见[7]。对不同红树林SOM的碳动态的定量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三种天然红树林群落SOC含量和SOM的13C的垂直格局,探讨控制格局的主要生态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受人不干扰极少的天然林群落内。表1列举了各取样点的植被分类、群落优势种及表层20cm土壤属性。其中,桐花树和白骨壤为先锋种;木榄和秋茄为演替中后期种。
深圳湾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4℃,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14.1℃,最低温度为0.2℃,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8.2℃,最高气温38.7℃。年平均降雨量1700~1900mm,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500~18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全年日照时数约2000h。夏秋多台风,年受台风袭击2~4次[8]。
1.2 土壤取样 野外取样过程如下:每个取样点,在退潮1h后用直径6cm的PVC管垂直插入土壤至100cm深度,将取样管小心挖掘出后水平放置。根据红树林的根系和土壤特点,现场对土壤特性做描述后分层取样:表层20cm内每2cm一层;20~50cm内每5cm一层;50~80cm内每10cm一层;80~100cm为一层。采集到的样品立即送至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碳同位素实验室冻藏待分析。
1.3 碳分析 先将冷冻样品从-26℃解冻至室温。剔除肉眼可见的根系及碎石后,每份样称取20~35g,并在CHRIST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48h,干样研磨后过1mm孔径的筛子。取1g处理过的样品用2M HCL煮沸约10 min去除碳酸盐,再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到中性。再将样品放入烘箱90℃下烘24h后取出自然放置至室温,装袋待用。
取0.5g样品装入石英试管,混入适量氧化铜和银丝,接到测样真空系统中,在1×10-3mmHg条件下抽真空30min。将石英管密封后在马弗炉860℃反应2h。所产生的CO2经干冰和液氮冷井(-100℃)去水汽纯化,收集至真空玻璃管。将充满CO2的玻璃管装入Cracker管,在Finnigan MAT-251质谱仪上测定13C,误差为0.2‰。13C表示为:13C=[(13C/12C)sample/(13C/12C)standard-1]×1000通过反应产生的CO2量与原始样品质量之比计算得出SOC含量。碳库(Mg/ha)为SOC含量、容重和土壤厚度之积。
2 结果
图1、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土壤含水量、SOC含量和SOM的13C随深度变化的垂直格局以及这三个指标它们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桐花树剖面 在表层20cm,桐花树剖面SOM的13C基本不变,在20~70cm呈现随深度增加趋势,到70~100cm随深度减小。整个剖面SOM的稳定碳同位素值介于-29.4‰至-25.9‰之间(图1a)。
SOC含量从表层的5.4%增加到6~8cm的6.4%,然后在8~70cm呈现随深度减小趋势,在70~100cm又随深度增加(图1b)。
土壤含水量从地表的54.6%减到60~70cm的34.6%,在80~100cm再折回增至52.6%(图1c)。
土壤含水量、SOC含量和SOM的13C的垂直变化格局,均在70cm附近存在趋势变化的分界深度。此外,上述三个指标它们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图1d-f)。
2.2 木榄+秋茄剖面 在整个木榄+秋茄剖面中,SOM的13C除了表层20cm有微小的1‰以内的波动,其余深度上均保持相对稳定(图2a)。
SOC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曲线呈现出相似形状。两个指标的最低值都在50-60cm(图2b-c)。SOC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相关性,自然对数方程的R2高达0.8(图3f)。相对比之,SOM的13C与SOC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弱(图2d-e)。
2.3 白骨壤剖面 白骨壤剖面SOM的13C的垂直格局可以分为三段(图3a):地表SOM的13C为-26.5‰,在整个表层20cm13C较稳定。18~20cm至20~25cm,SOM的13C从-26.9‰增到-25.4‰,并保持随深度增加的趋势到50cm。最后,在50~100cm随深度减小。
表层18cm的SOC含量介于1.8%至2.3%之间。除70~80cm的2.2%波动外,在18~100cm之间SOC含量保持相对不变,约为1.0%(图3b)。
土壤含水量首先从地表的50.6%降至60~70cm的30.1%,再增至70~80cm的39.9%,然后减至80~100cm的37.3%(图3c)。
土壤含水量、SOC含量和SOM的13C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图3d-f)。
2.4 三个剖面对比 三个剖面SOM的13C的垂直格局相互迥异。如图2-3所示,所有剖面SOM的13C介于-29.4‰至-24.1‰,指示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C3植物。另外,各个剖面SOM的13C在70~80cm附近均汇至约-26.6‰(图1a,2a,3a)。
在表层30cm,桐花树剖面的SOC明显比另两个剖面的含量高。地表至100cm土壤碳库,桐花树剖面为673.2Mg/ha,木榄+秋茄剖面371.9Mg/ha,和白骨壤剖面325.2Mg/ha。
三剖面的土壤含水量基本呈相似的垂直分布,且均在70~80cm深度汇至约41.0%(图1c,2c,3c)。
木榄+秋茄剖面SOM的13C在整个剖面保持相对一致,导致该剖面SOM的13C与SOC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相关性弱,除此之外三个指标在其余剖面均呈现出显著相关(图1d-f,2d-f,3d-f)。
3 讨论
3.1 SOM的13C垂直格局的影响因素 诸多研究表明,除泥炭沉积剖面外,SOM的13C均随深度呈富集趋势[6,9-11]。在桐花树剖面的表层70cm和白骨壤剖面的表层50 cm,SOM的13C的垂直格局基本遵从该趋势。
造成SOM的13C随深度富集的趋势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6,9,10,12]:首先,由于含低13C(约-27‰)的化石燃料不断排入大气,近200年以来大气中CO2的13C已经亏损了1.3‰[13]。因为大气中CO2的13C的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13C的值,植物通过凋落物和根系及其分泌物等输入有机质至土壤中,导致处于深层的SOM比地表的SOM其13C应相对富集。其二,SOM的分解作用可导致13C富集3‰。SOM是植物成份、分解者成份和他们的代谢产物、和腐殖质成份的混合物[14]。一般来说,分解者如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要比其食物的碳的13C相对富集,因此土壤呼吸作用总体上导致土壤中13C富集。深层SOM先形成,所进行的分解作用时间也相对长些,相应地也应具有相对富集的13C[10 ]。其三,根系相比其他植物组织的13C富集约13‰[15],因此主要来源于根系的深层SOM要比主要来源于凋落物的地表SOM的13C相对富集。
本研究发现,桐花树剖面的70-100cm和白骨壤剖面的50~100cm的SOM的13C随深度亏损。这也许可以通过土壤选择性保存木质素的现象来解释[16]。由于木质素通常较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单糖成份分解慢且其13C相对亏损可达5~6‰,因此在植物组织转变为SOM的过程中,选择性保存的木质素具有改变SOM的13C的可能[10]。
3.2 土壤碳动态变化的生态学过程 除上述因素外,潮间带的生态学过程也可能影响到三个剖面的碳垂直分布格局。例如,不同的群落演替阶段对碳动力学的影响。桐花树和白骨壤均为先锋种,而秋茄和木榄为演替中后期种。相比较于先锋群落,木榄+秋茄群落更发达的根系[17]阻止了周边有机质输入到群落内部沉积,加上其地表凋落物的高沉积速率,促成整个木榄+秋茄剖面SOM的13C保持相对稳定。在木榄+秋茄剖面,100cm深度可能还未到达其SOM的13C值发生较强变化的分层深度,为揭示该剖面完整的SOM的13C的垂直格局,有必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挖取更深的土壤剖面。
与其它陆地生态系统不同,红树林生态系统生长于潮间带,使得有机质的沉积受到潮水强烈的平均化作用影响。桐花树剖面相对木榄+秋茄剖面更靠近陆地边缘。这种潮间带的地理位置差异意味着在潮汐过程中所受潮水浸泡的时间的不同[18]。对于相对位于位的桐花树群落来说,其被潮水淹没时间相对最短,受潮水的侵蚀时间相对最短、侵蚀强度也相对最弱,这些均有利于其进行不受干扰的成岩过程。上述分析某种程度上吻合桐花树剖面的表层SOC含量高以及SOM的13C随深度富集等现象。虽然木榄+秋茄为演替中后期群落,理应具有更快的有机质沉积速率,然而由于受到强烈的潮汐侵蚀和平均化作用影响,该剖面表层SOC含量相对并不高。另一方面,相对长时间的潮水浸泡所形成的厌氧成岩环境可能降低了土壤微生物进行分解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该剖面形成相对不变的SOM的13C垂直格局。招潮蟹和其他海洋底栖动物也可能影响到SOM的13C和SOC含量的垂直分布格局。大量螃蟹生活在红树林土壤中,他们具备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搬运有机质的能力。另据报道,招潮蟹的13C一般比周边植物的低[16],它们的存在对于土壤碳的分布影响不可忽视。
3.3 SOM的13C,SOC含量和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 土壤含水量、SOC含量和SOM的13C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多种关联方式。例如,SOC含量和SOM的13C可能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但SOC分解是呈指数变化而非线性变化[14]。本研究采用1996年Balesdent和Mariotti[14]介绍的自然对数方程来表达两者相关性。该方程既能指示碳分馏过程初始状态时SOM的13C,又能反映土壤矿化所致分馏作用的系数。也可以通过这种自然对数方程建立其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这些自然对数方程,桐花树和白骨壤剖面的初始SOM的13C分别为-26.2‰和-25.4‰。由于木榄+秋茄剖面SOC含量和SOM的13C的自然对数方程的关联系数R2小于0.1,所以由该剖面对数方程所指示的初始SOM的13C值-25.4‰在统计学上是无意义的。总的说来,通过对比地表红树林的13C与对数方程指示的初始SOM的13C是否一致,可以检验其是否为SOC的主要来源。此外,桐花树和白骨壤剖面的分馏系数分别为-1.7‰和-1.6‰,表明桐花树白骨壤剖面土壤矿化分解速率相对较快。
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一般含固、液、气三相组份,而红树林沉积物主要包含液、固两相[19],这与湖泊沉积环境相似。前人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与含水量关系已做了一些相关分析研究[20-21]。本研究表明,天然红树林先锋种群落的SOC含量和SOM的13C均与土壤含水量的自然对数显著相关。红树林土壤含水量是土壤受潮水淹没时间、土壤结构、土壤粘度和土壤中根系量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反映潮间带沉积和成岩环境的重要指标。土壤含水量高,意味着相对厌氧的微环境,将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活性,利于SOC的长期保存,从而某种程度上控制着SOC含量。从上面土壤含水量与SOC含量的讨论可见,相对高的土壤含水量对应着相对高的SOC含量,意味着相对弱的同位素分馏作用,从而间接影响着SOM的13C。
4 结论
桐花树群落、木榄+秋茄群落、和白骨壤群落地表100cm土壤碳库分别为673.2Mg/ha,371.9Mg/ha和325.2Mg/ha。桐花树剖面由于受到较少的潮汐侵蚀和淹没作用影响,其碳沉积过程受干扰也较小,从而其碳库量较大。而潮汐的平均化作用使得木榄+秋茄和白骨壤剖面各个层位的SOC含量均较低。
三个天然红树林群落的SOM的13C垂直格局极为不同。相对于传统的陆地森林SOM的13C随深度富集的趋势,桐花树群落和白骨壤群落下层SOM的13C呈现出随深度亏损的趋势。总的说来,红树林SOM的13C垂直格局,可以从大气CO213C的历史变化、土壤分解过程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根系和凋落物的13C值的差异,以及土壤对植物组织的选择性保存等方面进行解释。此外,诸如不同的潮汐淹没和侵蚀时间、不同演替阶段以及生物干扰等均对碳格局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除木榄+秋茄剖面SOM的13C与土壤含水量和SOC含量的自然对数相关性弱外,土壤含水量、SOC含量和SOM的13C在三个天然红树林剖面均显著相关。通过作用于沉积成岩环境和土壤微生物分解过程,土壤含水量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SOC含量,并间接影响着SOM的13C。
参考文献:
[1]IPCC.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Filley T R, Boutton T W. Ecosystems in flux: molecular and stable isotope assessm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torage and dynamics[J]. Soil Biol Biochem, 2006, 38: 3181-3183.
[3]Gonneea M E, Paytan A, Herrera-Silveira J A. Tracing organic matter sources and carbon burial in mangrove sediments over the past 160 years[J]. Estuar Coast Shelf Sci, 2004, 61: 211-227.
[4]Parton W J, Schimel D S, Cole C V, Ojima, D S. Analysis of factors controlling soil organic matter levels in Great Plains Grasslands[J]. Soil Sci Soc Am J, 1987, 51: 1173-1179.
[5]Trumbore S E. Applications of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to soil science[M]. In: Boutton T W, Yamasaki S, eds. Mass spectrometry of soil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1996: 311-339.
[6]Ehleringer J R, Buchmann N, Flanagan L B. Carbon isotope ratios in belowground carbon cycle processes[J]. Ecol Appl, 2000, 10: 412-422.
[7]Muzuka A N, Shunula J P.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of two mangrove stands along the Tanzanian coastal zone[J]. Estuar Coast Shelf Sci, 2006, 66: 447-458.
[8]Ren H, Wu X, Ning T. Wetland changes and mangrove restoration planning in Shenzhen Bay in Southern China[J].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1, 7: 241-250.
[9]Balesdent J, Girardin C, Mariotti A. Site-related d13C of tree leave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 temperate forest[J]. Ecology, 1993, 74: 1713-1721.
[10]Boutton T W.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heir use as indicators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M]. In: Boutton T W, Yamasaki S, eds. Mass spectrometry of soil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1996: 47-82.
[11]Wynn J G, Harden J W, Fries T L. Stable carbon isotope depth profile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in the lower Mississippi Basin[J]. Geoderma, 2006, 131: 89-109.
[12]Zhu S, Liu C. Vertical patterns of stable carbon isotope in soils and particle-size fractions of karst areas, Southwest China[J]. Environ Geol, 2006, 50: 1119-1127.
[13]Friedli H, Siegenthaler U, Rauber D, Oeschger, H. Measurements of concentration, 13C/12C and 18O/16O ratios of tropospheric carbon dioxide over Switzerland[J]. Tellus, 1987, 39: 80-88.
[14]Balesdent J, Mariotti A. Measurem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turnover using 13C natural abundance[M]. In: Boutton T W, Yamasaki S, eds. Mass spectrometry of soil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1996: 83-111.
[15]Von Fischer J C, Tieszen L L. Carbon isotope characterization of four tropical forests in Luquillo, Puerto Rico[J]. Biotropica, 1995,27:138-148.
[16]Ember L M, Williams D F, Morris J T.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carbon isotope variations in salt marsh sediments[J]. Mar Ecol -Prog Ser, 1987, 36: 33-42.
[17]Zhang J, Ren H, Shen W. Community Composition, Species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Biomass of the Gaoqiao Mangrove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M]. In: Herrera J R, eds. International Wetlands: Ecology,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9: 177-189.
[18]陈庆强.长江口盐沼土的土壤有机质周转趋势[J].地理科学杂志,2007,17:101-113.
[19]Avnimelech Y, Ritvo G, Meijer LE, Kochba, M. Water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dry bulk density in flooded sediments[J]. Aquacult Eng, 2001, 25: 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