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内涵范文

时间:2024-04-03 18:1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字文化内涵

篇1

【案例片段】教师手拿词卡“杨柳”请学生认读。

师:第三声读得满,真好!这个词和“松柏”有一样的特点,都包含着两种事物,谁来说说?

生:这个词语里有杨树和柳树两种树。

师:说得对。在很多文章里杨柳就是指“柳树”,不过我们要知道这个词里除了有柳树还有杨树呢。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杨树,它很容易生长,给一点水分,有一些阳光,它就会努力向上。“杨”的木字旁告诉我们――

生:它是一种树。

师:咱们一起来写右边部分。(书空)口诀:横折折钩,撇,撇。二折对着横头写,两撇等距下楼梯。映出下图

师:“杨”字的右边部分,在古时候是这么写的。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了,上面是一轮太阳,下面是太阳发出的万丈光芒,所以“杨”的右边部分与太阳有关,是日出的意思。渐渐地“杨”字发展成繁体字“”(映示繁体字)到了今天,“杨”字写起来就更加简便了。所以“杨”这个字就告诉我们,这种树,喜爱阳光,努力向上。

师:谁来介绍介绍“柳树”?

生:柳条长长,春天发出柳芽,喜爱长在池塘边。

师:对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出示柳树图)柳树姑娘最喜欢生长在池塘、小河这些潮湿的地方。(点红右边的“卯”),同学们看右边的字“卯”,读mǎo,它指的是早晨5时到7时,规定古代官署开始办公,要求官员点名、签到,即“点卯”。你看,“柳”字右边的竖撇和悬针竖多像柳树长长软软的枝条啊!(点红竖撇和悬针竖)在古代啊,人们就把喜欢潮湿,枝条柔软的柳树比喻成女孩子。来,咱们女孩子读读。(生读)

【案例分析】在这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上,教师带领着学生去领悟汉字内涵,通过“观字明义,明义记形”,突破难点,授之以渔,让同学们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我们知道,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造出了基本字,这些基本字一般是独体字。而运用会意法和形声法造出了合体字,合体字又都是由基本字组成的,基本字大多充任合体字的偏旁。所以,教学会意或形声字时,通过先分解其组合的部件,了解其各自的基本含义和功能作用,而后再“合二而一”或者“合三而一”地弄清组合后的整体含义或意义功能,这样就能透彻地了解其字义,概言之,也就是“观字明义,明义记形”。这种汉字析解方法既教学生识字,又授以识字之法,并能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避免机械识记。

案例中词语“杨柳”中的“柳”字形是学生识记的难点,特别是右半部分的“撇”和“悬针竖”学生容易写错。教师将字理解析和图片展示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基本都见过柳树,教师请他们来介绍,学生都能讲出来柳条长长,春天发出柳芽,喜爱在池塘边生长等等。针对书写难点,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抓住柳枝长来进行评价。继而结合字理进行分析,你看,“柳”字右边的竖撇和悬针竖真像柳树长长软软的枝条啊。”突出撇和悬针竖,解决难点,再讲解在古代,人们就把喜欢潮湿,枝条柔软的柳树比喻成女孩子。

而“杨”的教学则分析“木字旁”代表“杨”是一种树,而后展示“杨”字右边部分的古今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杨”的右边部分与阳光有关,“杨”这个字就告诉我们,这种树,喜爱阳光,努力向上。古人呢,就把喜阳且生命力顽强的“杨树”比喻成男孩子。

经过这样的析形索义,学生已经明白了为什么会把杨和柳放在一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课堂情况和课后我与学生的交流来看,同学们对这样的字理解析还是觉得很有意思的,在此基础上也能读得更好,记得更牢。

篇2

关键词:九 龙 文化含义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九”是一个极限数字,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数字的终结,也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神圣的数字。

九是阳数中的极数,超过九的数都只不过是零的增加,再大的数其尾数也大不过“九”。《黄帝内经・素问》说:“天地之主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周易》亦云:“乃阳之极,物之广,数之多也。”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象征天,偶数象征地,因此,“九”可以象征为天,天分九层,就是“九天”,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生日(天诞日)是正月初九,即阳数之首的正月和阳数之极的九日……另外,九又与“久”谐音,所以自古为人们所喜爱。

历代皇帝爱“九”,他们穿九龙袍,造九龙壁,想使其天下永久,“九五之尊”喻帝王也由此而来,以至于“九”成为帝王专用的数字。如天安门城楼以九五之数为建筑格局,紫禁城的房屋有990余间,皇家园林的大门有“九路钉”,还有九龙柱,九龙壁等,都与“九”相关。举世闻名的故宫简直成了九的王国。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故宫内各宫、殿与大、小城门上金黄色的门钉,也都是横九排、竖九排,一共九九八十一颗;台阶的级数也是九或九的倍数;故宫内宫殿房屋总数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九和“久”谐音,可以象征着皇权永久之意。

古代的官制、礼仪、生活等各方面都能看出人们对九的喜爱。自虞、舜之时就设置了“九官”,周代有了“九卿”,唐代的“九品”,虽然名称有一些变化,但这种“九卿”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周代对九种官职的授受仪式称做是“九仪”,后来天子接待外来的宾客亦按照其名位等级分为九种不同的礼仪。这种以“九”为限的礼仪制度亦体现在其它的方方面面,比如古人在祭祀时见面行礼有九种形式,称为“九拜”,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亲友见面时的礼节又“九顿首”,还有赋税中也有“九贡”、“九赋”等。

另外,“九”文化还体现于民俗中,九因为是吉数,又与“久”音谐,是老百姓公认的吉祥数字,自古至今皆然。其中最让人容易想到的就是“九九”重阳节。《易经》中以阳爻为九,将“九”字视为阳之极,所以两九相重就是“重九”,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两阳并重,故名曰“重阳”。“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是两个阳数重叠。因而以“重阳”为名。此时,正值仲秋季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又称为“老人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古代的神话活动中,也有很多关于“九”的故事,最出名的就是“九天玄女”的故事了。袁珂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就收有“九头鸟、九头蛇、九头兽、九耳犬、九色鸟、九尾鸟、九尾狐、九尾蛇、九穗禾”等条目。

不仅如此,“九”的倍数也受到古人的青睐,如:二十七、八十一、三十六,一百零八等。这些数字在中国的古籍中也是数见不鲜的。如《庄子・外物》“七十二钻而无遗。”《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此外民间还有“三十六计”、三百六十行”,《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八十一难,方取得真经;《水浒传》成功的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红楼梦》中也塑造了一零八位巾帼;我国的一些名刹古寺中都有撞钟一百六十八下的习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数字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存在,便有了它们独特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人们内心某种思维的象征。也因此和“九”一起成为吉祥的数字。他们都是九的四、八、十二倍,加上这几个数字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也就具有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什么古时人们会那样崇尚“九”与“九”的倍数呢?首先我们从字形上来看:“九”看上去象虫形,“仰韶文化陶文有蜥蜴图形,其身形婉转走势与甲骨文九字神似,而以‘十’画额,亦与九字共同,抽象其大段,正是甲骨文九字”。(1)同时,又有人认为:“九”是类似龙的一种动物,即“虬龙”,龙从字形上看,“比较起来看只是比甲骨文、金文的九头上多了一物。古人有‘有角曰龙,无角曰虬’之说”,(2)所以在古时九是一种动物,而且如果九具有了角就可以升天成为龙,就具有灵性、神性。在汉民族中,人们心中对龙的崇拜是有目共睹的,龙与九的关系也很密切,例如:为夏禹治水的是条九头龙;《易经》中的《乾卦》以“九”专写龙的各种活动;明李东阳《怀麓堂集》有龙生九子而志趣各异的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和龙也可以是帝王的象征,古时称帝王就是“九五之尊”,九五就是指帝位。帝王也喜欢用“九”来象征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的崇高和永久,这一点前文已有所论及。

其次,对“九”的喜爱也和九是最大的阳数相关。《黄帝内经・秦问・三部九侯论》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认为“九”是最高数,超过九,就要进一位,又回到“一”了。清代语文学家汪中也说:“一奇二偶,一二可为数。二加一则为三,故三者,数之成也。积而对十,则复归为一,十不可为数,故九者,数之终也。”正因为九是“数之终”,是最大的阳数(其余分别是7、5、3、1)从古到今人们就用“九”表示“多”的意思。例如,“九死一生”中的“九”并不是说真的死九次,而是指经历了很多磨难;“九曲黄河”并不是说黄河就只有九道弯,而是指有很多弯的意思;“九合诸侯”不是说齐桓公和诸侯会合只有九次,而是多次会合;“九牛一毛”中的“九”也不是说有九头牛,而是表示牛数量之多。还有“三跪九叩”、“三公九卿”(泛指群臣)、“十拿九稳”、“九九归一”、“十病九痛”等等。另外“九”从“多”又引申出“高”、“深”等意义。例如:“九宵云外”、“九泉之下”中的“九”等。当然“九”的倍数也可以表示“多”的意思,例如:“女大十八变”、“十八层地狱”、“三十六计”、“七十二变”、“九九八十一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等中的数词也都表示“多”。我国也有许多诸如九龙江、九龙潭、九曲、十八弯、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类的以“九”及其倍数命名的景点,这些都从不同极端体现出“九”为极度之象征。

综上所述,“九”从字形上与“龙”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龙的图腾也必然会使人们对“九”产生一种崇拜,再加上阴阳家将“九”作为最大的阳数,它又和“久”谐音,使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于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形成一种独特的“九文化”。

注释:

①国光红.关于伏羲氏的几个古文字――释九、龙、辛、祟.殷都学刊,2000.1.

②范克春.神秘的文化符号“九”.汉语学习,1996.4.

参考文献:

[1]李平.中国文化概论[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2]金良年.中国神秘文化百科知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

[3]何九盈等.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张德鑫.“三十六、七十二、一八”阐释[J].汉语学习,1994.4.

[5]国光红.关于伏羲氏的几个古文字――释九、龙、辛、祟[J].殷都学刊,2000.1.

篇3

摘要:本文主要对两种语言的数字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索。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

关键词:数字;文化内涵;特点

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且各具特色。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蕴含着该民族的文化习俗,体现出独特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的产生与运用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数字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本身意义上的用法,数字体现纯粹的数量;另一种是数字意义之外的用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产生了“数的灵物崇拜”,数字变成了充满神秘的东西。各民族在这方面的经历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底蕴不同,对数字的崇拜也不相同,所以数字文化在汉民族和维吾尔族文化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需要我们对数字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究。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因素的不同,汉民族与维吾尔族对数字的喜好和选择,是不一样的。

(一)汉语数字文化内涵

汉语数字在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1.数字六

数字“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秦代就已经崇尚“六”这个数字。自秦以后,许多事物都用“六”这数字来概括,如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六韬”,也称“六略”,汉代有“六言诗”。周代行政区分“六乡”,官制设有“六府”,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的军队称“六军”或“六师”,皇后的寝宫称“六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等等。古历以天干与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天地四方合称“六合”或“六幽”,连妇女怀孕也称“六甲”(六甲指天干地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据说这六天妇女容易怀孕)。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它与“顺利”联系在一起了,由此民间就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业一帆风顺。因此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多选择带“6”的日子,像“6日”“16日”“26日”,象征着万事如意,一切顺利。如果阴历和阳历都是含有“6”的日子,比如说阳历是6月6日,阴历是五月十六日,那就大吉大利了。

2.数字八

(1)数字“八”是一个双偶数,是一个颇具个性的文化标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久经传送的神话故事。它是赞美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成功人士施展本领、各显神通、创造事业的辉煌。汉语中带“八”的成语比比皆是,如形容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有“八面玲珑”;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各方面条件具备得相当好,办事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有“八面来风”等。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定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组委又定为当天的晚8时,这虽是无意中的巧合,但对于百年奥运第一次举办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吉祥时刻。

①按照中国的福祸数字学,‘8’是个最为吉祥的数字。‘8’在发音上与‘发’相近,意味着发财致富。祝福国家与人民兴旺、发达。

②2008年8月8日晚8时(即当天的20时),2008、08、08、20的数字和分别是10、8、8、2,这四组和是28,28的数字和是10,最终和是10,寓意十全十美。农历的数字和则是9,九是阳数中的最大数,天长地久、九九归一,台湾统一。

如果若将时间具体定在8点8分8秒,国人会更欢,“2008-88888”。把8分8秒用起来才叫好事做到底。而要将这么多‘8’集在一天内,100年才会有一次,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就碰到此吉日良辰喜时,“2008-88888”,意思是“2008年8月8日8时8分8秒”,含义是“年年发月月发日日发时时发分分发秒秒发”,另外这组共9位的数字寓意中国人的好日子“天长地久”,加上中间的“-”共10位则是祝北京奥运会开得“十全十美”。

3.数字“九”

(1)过去人们常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数字“一”为基数之首,万物之源。数字“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单数,是阳数,象征着极高、极深、极广、极冷等事物的极限,因而“九”就有了特别的文化含义,受人们的喜爱,推崇。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因此,九为数之极,由此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于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皇宫殿宇的建筑也与“九”有关,天分九层,冬天分九节;天诞日为正月初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北京北海附近有九龙壁,故宫的房间有9999间,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的铜钉有9行,每行有9颗;甚至版图也分9州,以形容疆土之辽阔无垠等等,这些都与数字“九”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在汉语成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反映了汉民族喜爱使用“九”的习惯,例如:九霄云外,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九五之尊,指的是帝王尊贵的地位;九合一匡,形容有卓越的治国才能等。

4.数字“十”

数字“十”在汉语里有“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数字。

“十”为偶数之最,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以“十”为一个周期,而百、千、万乃至无穷这些数字均与十有关,因而“十”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用它代表“天”,有了“极致”的含义。

当今社会上推举十种完美突出的人或事物,如“十大新闻”、“十大名牌”、“十大杰出青年”、“体育十佳”、“十佳金曲”等,都正好是十个。一些带有数字十的成语,如十发十中,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十全十美,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这些都体现沿用了“十”的“完整”“圆满”“吉祥”的文化内涵。

(二)维吾尔语数字文化内涵

数字在维吾尔语中部分的反映着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宗教观。体现着维吾尔族独特的数字文化。在这千千万万的数字当中,维吾尔人民特别喜爱使用数字(七)、(九)、(四十)这几个数字,这些简单的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数字(七)

(七)是维吾尔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一个数字,自古以来就被广大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

(1)由于受伊斯兰教《古兰经》的影响(七)有了“神圣”的文化色彩。因为《古兰经》对维吾尔文化影响深刻,而它的第一章又是教徒们日常诵念次数最多的一章,而这一章正好有七节经文组成,故有“常念七节”之称。另外,在去世十多年之后,公元644年,奥斯曼作了哈里发,他命令人将《古兰经》字片编成一本,恰好也抄了七部,分送各地。而且根据伊斯兰教义学家的解释,穆斯林向往的天堂位于七重天上,《古兰经》中描写的火狱也为七层。这些都给数字(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因而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也会经常出现“七”这个数字,如有的清真寺的台阶是七级,礼拜寺的窗户是七扇,房屋大梁为七根,穆斯林们每隔七天要去清真寺举行一次集体礼拜,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念词要连念七遍,人死后第七天要做一次祭事。

(2)数字“七”既然和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那它自然就有了“保平安”的文化内涵。人死后第7天要办乃孜尔祭奠。维吾尔萨满在进行皮热行巫时,要诵经念咒7遍,用神器在患者身上接触7次,从7个家庭收集7种颜色的布条,挂在有7个枝杈的果树枝上做成神幡。萨满会围绕神幡转7个圈,在7个馕上插7支火烛,从头到脚在患者身上转7次,边转边念咒。在维吾尔族戏剧作品《萨木萨克大叔的欢乐》中,左热汗为了治好萨木萨克大叔的病,跑了七条湖、七眼泉、七条渠,提了七碗水,在七路口拿了七撮土放进七碗水中,用了七种树枝烧开了七碗水,并请来毛拉给丈夫念经祈祷。

维吾尔语中有很多谚语里也含有数字(七),..(不愿去磨坊,结果去了七次)

在这些谚语里的“七”已不仅仅是指代“七”,而是已经引申出了“多”的文化内涵。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七”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七”、崇尚“七”的习俗与他们古老的传统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数字寄托了维吾尔人民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感情,这种数字文化也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数字“九”

维吾尔族人民将“九”视为天数,认为它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把它当成自然数的限制,对它倍加推崇。

(1)对“九”的尊崇起源于古代维吾尔人对萨满教的崇拜。古代维吾尔萨满信仰里,“9”代表着“三界”、“四行”、“两个先祖神灵”的集合体。那时的维吾尔人民认为“世界是由九元素构成的”,所以他们把“九”看成是上天赐予的数字。

(2)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民间习俗上。如,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历的九月要封斋。在提亲时,南方准备的见面礼中通常要有九个馕(也可以是五个或者七个)。在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有“过九九”的婚礼仪式。即“求婚九次”、“婚后第九日新郎去拜见女方父母”、“男方的彩礼要有九套衣服、九只羊、九斤油、九升米、九桌水果等”这样的讲究,希望婚后的日子美好、幸福。在婚礼等庆典上的祝福中也包含有数字“九”,例如:

(祝你们幸福美满)

(3)在维吾尔谚语或谜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维吾尔族崇尚“九”的习惯,例如: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此外,一些地名中也包含着数字“九”。例如

(喀什一佛教遗址)

(巴楚县古城址)

3.数字(四十)

在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数字(四十)有着神圣的地位,与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1)数字“四十”有着“圆满、完美”的文化象征内涵,维吾尔族人民也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维吾尔民间普遍存在着崇奉“四十”的习俗。在“过满月”时,在请来的客人中要有四十个未满七岁的孩子,主人要准备四十个小馕发给来做客的小朋友,小孩子们拿上馕后要和妈妈来到摇床钱向婴儿说祝词。还有人去世后家人要服丧40天,这40天里不许娱乐,不剃须发,满40天要举行四十日祭,即四十日纳孜尔。在这些民俗中,“四十”早已突破了数字的限制,而是象征着维吾尔族人民心中的“完美和圆满”。

(2)数字“四十”还体现了“美丽、美好”的象征意义。到过新疆的人都知道,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多,辫子长,两只眼睛真漂亮。维吾尔族小姑娘的美,和她们的辫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维吾尔族女孩常把她们的头发梳成四十根小辫。“四十”在这里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以及对数字“四十”的喜爱。

这些体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自古以来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三、语数字文化体现出的特点

从汉民族和维吾尔民族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出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数字文化各有特点。从维吾尔语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演变发展留下的痕迹。正因为有了宗教、神话、迷信等的影响,维吾尔族崇尚、喜爱数字“七”、“九”“四十”才尤为明显。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一)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不同点

1.汉语中有吉利数字的说法,而维吾尔语中没有这一说法。汉民族很多时候崇尚、喜欢使用双数,如数字“六”表示“吉祥如意、顺利”,“十”表示圆满之意。汉民族在选择婚期时,要选择双数。婚庆时,装饰物、“喜字”、洞房的摆设、贺礼也都是如此。选择庆典吉日也常取逢双的日子。而这一切正是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应。维吾尔族则多以单数为吉祥数,这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因为维吾尔族人民认为真主只有一个,为了表达对真主的虔诚,他们偏爱、崇尚单数。单数和维吾尔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2.数字“七”因为谐音是“去”,这对于汉民族来说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然而有些时候也不排斥“七”,如有些汉族同志在选择楼层时往往喜欢选择七楼,有“七上八下”这一说法,一些想要高升做官的人想方设法买七楼。而对于维吾尔族来说“七”则是一个备受尊敬和崇拜的数字。数字“七”在维吾尔族人民眼中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极富伊斯兰教文化色彩。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相同点

对于数字“九”的推崇,两个民族有其相同的一面,都视它为尊贵数、吉祥数。有学者认为,突厥语言中“九”这个数字所蕴含的“吉祥”、“幸福”、“数之极限”等文化附加含义起源于古代,有可能源于华夏族的文化观念,亦或是不同民族的相同心理使然。现在,汉语数字九谐音“久”,常常表示的是长久的文化含义。在维吾尔语里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

结语

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现象或数字的语义内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人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涉及面广,文化内涵很深,民族差异甚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充实、更新,在文化交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楼望皓.中国新疆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3]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4]阿不力米提・优努斯、庄淑萍.维吾尔语数字的文化含义[J].语言与翻译,2005,(2).

[5]王小平、候汉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6]陈子涵、马静.语种吉利数字的分析对比[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6).

[7]王珍.从维吾尔语谚语看其文化内涵[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2004(2).

[8]华锦木.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9]闫丽萍.语言数字禁忌文化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篇4

关键词: 汉英数字习语 文化内涵 翻译策略

一、引言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习语更深刻地反映了语言与文化,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字是基本的计数符号,却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不同的民族色彩和社会文化,深刻地理解并把握数字习语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数字信息化的今天,对英汉语言中数字及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不够了解会造成误会,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可见,我们有必要对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相应的翻译策略,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探求中英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帮助他们掌握相关背景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

数字作为基本的计数符号,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数和量。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不同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对数字的感知不同,数字习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也不同,而数字习语又有其结构固定、语义完整的特点,因此,很有必要学习和了解汉英数字习语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皆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双数代表着吉祥。中国人喜欢双数,追求好事成双,在文学作品中追求对偶,反映出汉民族对于偶数的推崇。所以汉语中的数字习语中带双数的多有美好之意,如“两全其美”、“四平八稳”、“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在英美文化中,“二”不是吉数,曾被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视为劣根邪恶之源。如“two-time”(脚踏两条船),“two-by-four”(不健康杂志),“Two of a trade never agree.”(同行是冤家。)等等。同样的还有“six”,在英语中也不大受欢迎,人们视其为凶数或野兽。如“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six penny”(不值钱),“knock sb. for six”,(给人以毁灭性打击,)等等。

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推崇奇数,比如“one in a thousand”(千里挑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十分感激),这里的“一”表示更深的程度。而“三”在英语中是个非常好的数字,这和英美人信奉基督教有关,基督教文化中的the trinity(三位一体)赋予了“三”神秘的文化内涵,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种物质,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重性,因此,“三”在英语里是个幸运数字。例如:“The third time is the claim.”(第三次准灵。)“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同样,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七”在英语里是个神圣而吉祥的数字。根据《圣经》的描述,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息日,被定为圣日;耶稣劝告人们原谅别人要有七七四十九次之多;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因而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seven virtues),七大精神财富(the seven gifts of the spirits)。与英语不同的是,“七”在汉语中是人们所忌讳的数字。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因此人们在送礼时忌七样,饭桌上的菜也不能是七盘,在挑选良辰吉日时也不选带七的日子。在数字习语中,“七”常用来表示不佳或无序的状态,如“乱七八糟”、“七嘴八舌”、“七零八落”等。英语中的“nine”有“多、深”的意思,如“nine times out of ten”(十有八九),“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一针及时省九针。)“on cloud nine”(非常高兴)。而“九”在中国人眼里是最富神奇色彩的数字。中国人对”九”的喜好源于对天的崇拜。《素文》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九”就是最大的阳数,因此古人认为,天有九重,地有九州,比如:“九天揽月”、“九霄云外”和“九州方圆”等。“九”还代表龙,因此古代的皇帝为“九五之尊”。另外,“九”代表极限,比如“三九严寒”和“数九隆冬”。

三、汉英数字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汉英数字习语之间种种差异的存在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而正是这些差异揭示了语言之间的不对称关系,这不仅提醒我们在翻译时不能望文生义,而且告诉我们翻译时的重点和难点,即如何处理这样的不对称关系。关于如何处理这种不对称的关系,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或见解,如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等等。可以看出,做好翻译的中心在于译文要忠实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也就是说,翻译数字习语的时候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而且要准确地阐述其文化内涵,保存其风格,使读者获得与原文如出一辙或大致相同的感受。

1.替换法

有的汉语数字习语与英语数字习语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一致,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相近,翻译时我们不妨用同义的习语替换,这样的译文既能表达原文的原意,又能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a.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b.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and three boys no boy.

c. 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

篇5

一、人力资源培训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1、人力资源培训的内涵。人力资源培训是指在企业管理范围内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为社会创造财富,起到推动整个经济向前发展的作用,它是人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成果的总和。其中包括评估体系和管理体系,具有一定实用特性。在培训员工过程中采取工作技能和员工素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企业不同培训的内容和理念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立各种培训的方式来适应企业整体的发展变化。

2、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组成人员共同拥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与这一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存在的完美体现。企业文化是生产经营的结晶,它是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凭借企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载体,渗透在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领域,为企业的内部员工树立了行为准则和榜样。

二、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1、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目的。培训具有针对性和组织性,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投资,进而达到企业价值快速增长的目的。绝大部分的机电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后,使他们获得了足够的知识与技能来应付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可以和公司更好的融会贯通,同时还要摆正他们的学习心态,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价值观,逐渐实现机电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变。企业的主要培训项目就是机电企业文化培训、管理培训和艺术技能的培训,更加重要的是员工的学习心态、价值观等内容的塑造,最终将员工塑造成具有独特竞争力,具有特殊观念和知识理念的人。

2、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方面。非公机电企业受到自身发展规模的阻碍,只能以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为主导,不仅形成了企业信息传递的载体,也构成了员工分工协作的良好氛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差异性意味着企业针对不同部门进行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依然是不变的理念。因此,针对他们的人事管理就建立在了目标管理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差异性的现象。而对于人力资源措施的差异性又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法。管理措施可以理解为,应该运用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管理,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各个岗位的职能不同,所以在管理方面也会有所不同,针对各个企业管辖的范围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起适合员工的管理制度。

3、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内容。第一,企业文化培训主要是公司的发展情况与现代企业发展状况相结合,与企业文化的实际情况离不开。通过学员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安排专业性强的文化知识,提高学员的责任意识和文化素养,进而使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态度;第二,就是对产品的基础培训。了解目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后,新的产品也不断问世,所以注重对新产品的了解也是关键,足以确保学员能够充分掌握对所有产品的了解,为企业的销售做贡献,也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销售记录,提高公司实际利润;第三,对市场营销的基础性知识的了解与市场培训时间的长短两者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业务人员的销售技能和对产品的基本认知的目的,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也能有效地促进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高层管理者更应该以身作则。

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与其他企业相同,非公机电企业依然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的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完善企业的制度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为企业创下更好的业绩。

三、机电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1、人力资源培训中对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的文化体现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文化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但是,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大部分机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文化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企业内部缺少制度规则、缺乏完整的激励机制、员工工作过于懒散并且缺乏远见。所以企业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作为中心,积极提倡改革创新精神。要想将正确的价值观整合成特殊的经营模式,做到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具备高素质的管理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企业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

2、人力资源缺乏企业文化战略思考。机电企业中的培训往往是被动的,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规模、发展模式和前景来开展,也没有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没有整体的规划,没有长期的战略目标。

3、缺乏科学规范的培训评估体制。在企业培训中,一定要有相应的效果评估政策,不然培训只会是一种形式。按照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大量企业在员工培训的质量与成效上没有形成切合实际的质量评估。难以做到与企业的各项制度有效地对接,未能形成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压力和动力,以至于导致了当前的培训评估无法做到科学有效。

四、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相关问题的措施

1、提升企业员工对相关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当前的时展下,培训已经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知识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今的企业已不再是单一的组织形式,大量企业投入对员工进行彻底的企业文化的灌输,注重研发新产品来推动营销。新时代的背景下,公司企业转变原来的理念,提升员工对相关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才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变化发展。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资本;价值观及心智模式;企业家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27-02

随着文化越来越深的嵌入于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文化作为了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作为核心力量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着源源不断的财富,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文化作为了一种资本来经营,如: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文化是GE(通用)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本;清华大学教授张德先生认为,企业文化是第四资本。

1 企业文化资本概述

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将文化作为资本来考察,则始于20世纪末。由孔德提出,经过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等拓展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资本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之后许多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将文化资本扩展在:教育、艺术、婚姻、社会变迁等方面。1999年澳大利亚经济学教授戴维?思罗斯比明确地将“文化资本”引入经济管理范畴,指出在经济管理学范畴中“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积累。

资本的本质就是实现价值的增值,而资源犹如资本的氧气,没有资源就无法实现资本的积累。同样,企业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基石,只有当企业的资源充当着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养料时,企业的资源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技术、组织效率乃至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生产和延续,这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实现增值的企业文化资本。企业文化资本不是简单的等同于企业文化,只有那些能够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的企业文化,才能被称之为企业文化资本,才能成为企业的“心脏”。企业文化增值过程就是企业文化资本价值形成过程,即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来影响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来影响消费者、社会公众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利润上升。

2 企业文化资本的构成要素分析

按照现代企业文化资本学者乐国林观点认为企业文化资本包括:价值观和心智模式、企业家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组织公民观及信任文化等。

(1)价值观和心智模式。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而心智模式则是指深植人们心中关于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和形象。无论对企业组织还是企业的员工,价值观和心智模式都是组织或个体的行为、态度的深层心理结构,价值观和心智模式是深嵌在一起的行动者的“心灵基因”。企业的价值观和心智模式是企业的灵魂,对内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对外可以提升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2)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指他们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通常保持一种非凡的活力。创新是超越、是敢为人先、是标新立异而不是锦上添花。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生命之源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创新和创造使企业形成新的生产优势、新颖的技术、殷实的生产能力和独特的产品等,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催化剂,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社会责任。当代社会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同,并在许多的企业中得到行动贯彻,企业的市场开拓、品牌价值的建立都得益于不遗余力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欧盟的观点认为,企业应自觉主动地将对社会和环境的思考与认识贯穿于自身的事业之中,落实到与利害关系者的关系调整中,企业应该认识到只有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企业的商业才可持续发展。

(4)组织公民观。组织公民观是指自觉自愿的表现出来的、非直接或明显的不被证实的报酬所认可的、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组织效能的个体行为。良好的组织公民行为如同一方良剂不仅可以缓解团队内部冲突,还可以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增强组织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能力。

(5)信任文化。在组织管理中,信任作为一种文化主要是以共同价值观为前提,通过可信的领导,有效的沟通与共同的学习分享来达成共同目标,从而形成一种非强迫的融洽的氛围。如果顾客对企业产生深度的信任,那么企业的交易成本将减少到最小,从而提高利润;如果组织之间存在信任关系,更易扩大交易范围,增加交易的频率。

3 企业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分析

资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价值的增值,那么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是通过什么方式给企业带来增值的呢?企业文化资本的构造揭示经济价值的增值主要体现在:利润的增加、成本的下降、品牌的增值。

首先,价值观和心智模式是企业经济收益的根本源泉。价值观和心智模式作为文化资本的核心要素,主导着企业的发展、繁荣和衰落。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内在反应,因此构建优秀和谐的企业文化,就能够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基础上给企业带来稳定的经营收入。价值观和心智模式如何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呢?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育良好的团队精神,而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在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环境中上到领导下至员工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做的更好进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在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同时最终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收入。百年老店同仁堂凭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文化为其不断的积累财富,2011年睿富全球排行榜显示“同仁堂”品牌价值约68.82亿元,同仁堂更是凭着企业文化获得百年放心老店的美誉。

其次,企业家创新精神是经济收益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有形资源开始转向无形资源,越来越多研究者认可企业家精神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企业家精神实质是创新为核心的文化资本积累。正如德鲁克所说,“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市场”。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会带领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开发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品并最终成为市场的引领者。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的方向标,而企业的创新才能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从而使大量的资金流入企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众所周知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从昔日的巨人变成市场的宠儿,苹果成功的秘诀在于:乔布斯创新的精神。根据美国专利局的数据,苹果的313项专利与乔布斯有关。乔布斯的创新为苹果带来大量的财富,可以说是乔布斯成就了苹果,也改变了世界。

此外,社会责任为企业带来社会性的经济收益。

企业履行其作为社会公民的义务成为企业获得机会,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达到商业目标的文化能力。重视道德、社会和环境责任的企业有迅速增长的资本获取途径,而如果不重视这些社会责任,企业很可能得不到这些资本的注入。中国社会从社会责任战略与承诺、可持续资源使用、企业慈善等方面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国远洋因自主研发碳排放计算器,成为国内首家为全球客户提供碳排放计算并帮助他们选择更环保航线的公司而蝉联《财富》2012年中国社会责任榜,提高了中国远洋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伊利理解并诠释社会责任的真谛,多年来在社会公益、和谐发展上全情投入,以发展的眼光依照“健康、责任、可持续发展”三大标准,最大化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稳坐中国乳业的全能冠军。

再次,组织公民观为企业带来内部性的经济收益。企业组织公民观的结构与水平将对公司的工作效能和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力,一般认为,企业公民观的“生产性”作用包括:增进员工合作和管理效能,提高组织绩效;节约组织的稀缺资源;使组织在多变的环境下变得更具有适应力;使员工对组织忠诚。良好地企业组织观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员工是企业的“细胞”,他们的忠诚代表了企业的士气,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最终为企业节省下一笔不菲的资金。

最后,信任的文化也为企业带来隐性的经济收益。在企业管理中,信任的程度和组织中的信任度影响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运转,因为有了值得信赖的行为,交易成本就降低了。信任在企业组织内外部的“生产效用”包括:能够增长员工承担风险的能力;能够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能够增减生产力。张维迎通过中国跨省的信任实证调查证明:“信任对企业的绩效有明显的影响,正如很多的研究所揭示的,信任对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的分布、企业的效益、外资引进等因素具有影响。”因此良好的信任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海尔就秉承“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任才得以走向世界的。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资本要素,把企业文化资本融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促进文化资本在企业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的成长,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价值上的增值。

参考文献:

篇7

相对于其他艺术品,紫砂壶一直以造型多变,千姿万态而闻名于世,这一方面是由于紫砂材质的可塑性,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紫砂陶手所一直奉行的传统,学习、继承、开拓、创新。这几乎成为了每一个陶手孜孜以求的人生轨迹。从"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再到曼生十八式的出现,一代代紫砂业者不断的创新,才真正翻开了紫砂具有人文气质的篇章。为何那些作品能够被传诵千古,成为一代经典?而成为经典的要素又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些作品除了形态史无前例,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件“追极”的造型别致,古朴大方的形态带有天然的传统紫砂的语言,但并非仿古,大圆础钮,钮上塑太极纹案,故名“追极”。此壶从线面的工艺处理有蕴含着现代造型艺术的影子,可以说是以现代的工艺技法诠释出古典文化内涵的美,从艺术的原创性和人文性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个突破。

从历史上的紫砂大家来看,紫砂壶从原创性和人文性都有着共同的起伏,每一件经典作品都有着它独有的原创性和人文性,有着那个时代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紫砂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以经典的“石瓢”壶为例,“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宋朝初期,饮茶方法依旧遵循唐朝时期的古法,多为烹茶或煮茶,而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宋朝茶肆文化盛行,茶肆成为了一种公共娱乐场所,甚至出现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浒》第十八回:“宋江便道‘茶博士,将两杯茶来。其中的“茶博士”便是指的此类人员,饮茶大众化导致了饮茶方式的改革,原本贵族式的金属茶具自然衍变成平民化低成本并且容易批量生产的陶器,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茶壶名称的变化。由此可见,壶式造型的原创性,其实是与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的。

再比如仿古壶,原本制作这把壶的本意是仿造古形,但因为谐音的关系,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文化上的错误,成就了仿古这一造型经典的流传。

篇8

一、蒲白“实”文化品牌的确立背景

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简称蒲白矿业公司)是陕煤化集团下属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历经57年的艰苦创业和做大做强,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实现了煤炭产量突破千万吨,安全生产“零”目标,矿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新常态,煤炭市场呈现“需求增速放缓期、产能过剩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的“四期并存”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地处关中渭北老区黑腰带上的老牌煤企,在面对煤炭市场形势异常严峻、经营压力持续增大、生产接续十分紧张、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不利形势,蒲白矿业公司党政经过积极走访调研和深入讨论思考,最终确立了“实”字企业文化为旗帜,引领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转型升级、战略规划及党的建设等方面树立“实”的理念、发扬“实”的作风、践行“实”的品质,最终取得“实”的成绩。

二、蒲白“实”文化品牌的基本内涵

“实”文化品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为基本内容,以企业价值观培育为核心,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塑优秀企业文化品牌、构建和谐富美蒲白为目标,以基础文化建设为保障,分项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全面加强、持续创新精神、制度、物质形态三项基础文化建设和党建质量、质量标准化、安全、廉洁、班组、和谐六项分项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3+6”特色文化体系的构建实施,重点通过突出模式推进、管理重心、文化落地、特色亮点、典型带动、经验提升等六个方法路径做实企业文化,争取实现安全基础更加牢固、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持续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物质和精神文明创建水平逐年上台阶六个建设目标,体现作风扎实、工作务实、惠民求实的文化效应,为全面打造千万吨安全节能环保型现代煤炭企业这个共同的目标愿景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蒲白“实”文化品牌的丰富实践

篇9

【关键词】识字课堂;多元识字;渗透字理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目前,识字理念众说纷纭,识字方法百家争鸣。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还有“韵语识字” “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汉字之所以能承载中国的文化,关键在于它形象而又寓于理性的建构体系。经过对各种识字方法的比较、实践,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字的乐趣,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是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

1把握汉字特点,挖掘汉字文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象形文字,不但具有绘画的意象美,还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故事,细细品来,趣味无穷。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发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仔细品味汉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上下左右的巧妙搭配,部件部首的精妙赋义,均不是僵硬的符号,更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美丽和富有深邃内涵魅力的生命结晶。汉字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认识世界、感悟文化、丰富情感、提高素养的过程。

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我们就可以运用字理图,汉字的演变规律。

把汉字的演变过程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再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他们定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发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就很快会记住了这几个字。字理图继续展示“门、人、鼠、网、石、鱼”的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猜是什么字?当发现图演变成字的规律后,他们猜的兴趣很高。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有些汉字身上还有有趣的故事,我们如果适当运用在教学中,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我们常吃的“醋”字就有一段故事,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他们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到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储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 ?黑塔就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据说,直到今天,酿醋的期限还是二十一天呢。一个故事阐述着“醋”的字形,学生从中了解了书中没有的酿醋知识,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识字的兴趣不言而喻。

可见,在识字教学中,适时引入相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内涵,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引导孩子进行“字理”分析,让孩子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孩子们便能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形成识字技能,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2进行多元识字,渗透汉字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仅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积累汉字的习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利用字理进行识字的方法。

篇10

论文关键词:汉字;文化内涵;汉字教学

一、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的现象及原因

1.汉字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过程单调。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汉字作为读写的工具,而忽视了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是识字教育,背诵识记为古代蒙学识字的主要方法。今天的汉字教学注重字形的识记,尤其是机械式的识记方法也是从传统汉字教学中继承下来的。我们一直把汉字的教学目的确定为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字。这样的汉字教学目的,致使汉字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过程单调的状态。长期反复紧张的记忆状态,使学生产生记忆疲劳,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尽管现在的汉字教学在识记汉字时往往利用游戏、儿歌等有较强趣味性的形式,但其实质仍然是对字形的机械识记。

2.汉字教学关注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发展。识字数量和速度的过分追求,使教师在教学时把注意力放在了汉字的读音、字形和意义的识记上,而很少有深层的意义理解。这种做法,在学生刚学习汉字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容易导致音近字和义近字的混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忽视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使汉字教学课成了纯粹的训练课,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应有的滋养,也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丢到了一边,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对汉字教学的评价刻板单一。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教学评价。传统的汉字教学评价标准为“四会”,只要学生会读、会写、会认、会用就是掌握了汉字,至于汉字本身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以及在不同情境的运用等都不是学生汉字掌握情况的评价标准。而对一种汉字教学方法优劣的评价,也仅仅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是多少,速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检查,也简单地采用默写形式、听写形式,只要学生能顺利地默写或者听写出来,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考试中汉字的检验也往往是看拼音写汉字的形式,注重对学生汉字音形义的测验。这种检验方法只能看出学生对汉字读音、字形的掌握,而对汉字的意义,即使有相关的测验,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表面意义。

4.机械、落后的汉字教学法。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传统识字教学法还随处可见。教师不能依据汉字蕴涵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多数小学老师在教授生字时淡形义、讲形不顾义,重笔画结构分析、轻形义重读音,违背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使得错辨字形、误识字义所导致的认读和书写错误屡见不鲜,在遇到同音字时往往会因混淆而胡乱组词造句,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虽然有些教师在讲解汉字时,试图通过做游戏、编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汉字,但是无论是做游戏还是编儿歌,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机械识记的方法,变的只是具体形式,而本质内容却没有改变。

5.语文教师缺少一定的汉字文化品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有灵活多变的讲课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汉字教学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识和扎实的汉字文化知识。但是在现实里,很多教师缺乏汉字文化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纠正学生对汉字的误解。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由“田”和“心”组成,好像说“心田”是进行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因为他没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由此可知,“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关的汉字文化知识,不知道“思”字的真正内涵,是无法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的。

二、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现象解决对策

1.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汉字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使得汉字教学距离汉字文化蕴涵越来越远,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变关注教学的眼前利益为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学生对汉字文化意蕴的理解纳入汉字教学的评价中,在对学生汉字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时,不仅测试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和速度,还适当地安排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测验,加强汉字人文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2.汉字教学中嵌入文化故事,提高学生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所学汉字有关的文化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广博。比如讲解“天”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使学生懂得“天”是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日月、星辰、风雨及雷电都归“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津津有昧地昕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事物,观察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