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介绍范文

时间:2024-04-03 18:1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文化的介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字文化的介绍

篇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而内涵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行的《文化生活》教材,虽然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像春节、清明、端午这类能极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共鸣、有深刻情感体验、同时象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大节日,教材中只是粗略地或辅地做了阐述说明,并没有对其渊源与内容习俗做具体介绍,更不要说挖掘其深刻独到的文化内涵、升华其民族情感了。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气”,让学生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生发精神、孕育思想,从而让我们的民族精神能够薪火相传、代代传承。要做到《文化生活》教学过程“接地气”,我认为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融入进去。

如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我们可以先播放中央台《汉字书写大会》的有关视频,让学生震惊于同龄人甚至于比自己小的那些选手的汉字功底,进而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了解汉字这一方块字的独特魅力:(1)通过介绍,学生了解到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的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招牌上,触目皆是方块汉字。这说明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2)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3)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n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整套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应让学生通过学习,在完整认知的过程中形成价值分享的冲动。

篇2

关键词:古文字构造法;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六书理论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图到字,从少到多,从抽象到具体的漫长历程。古人研究文字,有“六书”之说,就是将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统一考虑。

什么是“六书”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又作《说文解字序》)中提到: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本文将以六书理论为依据,结合甲骨文、金文字例分析汉字的基本构造模式。(转注和假借虽在“六书”之列,现一般认为其实为用字方法,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造字法。在此将不作列举。)

一、指事字

汉字中一小部分是由象形字和一个指事符号构成,而这个指示符号表达汉字的本义。这类汉字称为指事字。指事字中常见的基础汉字有“上”“下”“一”“十”“本”“末”等。

以“中”为例:

甲骨文和金文中()为旗形,代表两军部队,中间部件为两军中间不偏不倚中立地位的非军事地带。又作空旷地面的中央地带,由旗杆标出位置,方便部族聚集。

在讲解汉字“中”的时候可以结合“中原”(中国)、“中央”以及中国国旗等文化知识给学生予以介绍。在汉语教学课堂中,积极适量地加入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在里面,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欲望,还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象形字

汉字源于物形。物,本身有其音,据此物所造之字也就被赋予了读音,由此产生的汉字便是象形字。此类汉字教学中,应该抓住象形表意的特点,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义,记忆字形。由于造字规律所限,常用的汉字中,象形字大概有仅两百个左右。但是这二百多个象形字对于提高汉字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影响。常见汉字如“日”“月”均是象形字。

以“牛”字为例。

甲骨文,以牛头代表牛,突出牛角这个主要特征。文字表达牛这个物的含义。

金文,仍是以牛头为象形。因为金文是浇铸而成,浑厚的笔画使牛头的额形象更完美。

其它类似用于表动物名称的汉字有“马”“猪”“龙”“鸟”“羊”“鱼”“虎”

“象”“鹿”等。实际教学中,可以如上图所示范,结合动物图片演示汉字的出现和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印象。

具体的汉字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画”汉字。每个学生选择可不同的汉字进行演示,然后根据画出的“汉字模型”在班级上跟所有师生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故事中可以再次穿插图画把汉字作出进一步演绎。通过“画”汉字和“讲”故事,用编写绘本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课堂展示所学汉字,表达各自的见解,对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含进一步探讨学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以及汉字学习的兴趣。

三、形声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现代汉字中,形声字的数量最多。然而,由于汉语发展历史久远,古音与现代汉语发音有说不同;古语有云“十里不同音”,区域汉语方言发音有出入,我们在看待形声字声符时,不要纠结于其在汉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

以下是汉字的声符(音符)举例。

常见汉字以“方”为声符的如:芳、坊、纺、放、仿等。

金文常见汉字以“平”为声符的如:苹、砰、评、坪等。

常见汉字以“方”为声符的如:俘、孵、浮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声符发声,意符表意,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形义联系,理解字义。可以采用现有的教学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视频短片,语音文件,小型话剧表演等方式演绎、诠释汉字含义。抓住汉字读音演变规律,使教学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传统上枯燥的汉字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四、会意字

由两个以上不同物形符号组合在一起,可以从中领会其意思的字,简称会意字。会意字是象形字的发展,不同的象形符号用不同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表达不同的含义。会意造字法产生的汉字数量更多,使用更广泛。会意字造字法演变出的常用汉字用“家”“休”“朋”“友”“明”“从”

“森”“胖”“多”等。

以“福”字为例。

甲骨文中,左边“T”形部件意为祭祀用的供台;右边部件意为双手举起酒器。会意为祈福。文献记录中显示“福”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多钟不同但是类似的写法,归根于古人汉字书写还没有统一规范。但是,“福”字的根源和演变在上面完全可以体现。

教学中,可以将福字在现在汉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入,介绍春节以及春节有关的传统。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加入书法入门课。

五、结语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对于母语是表音文字的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来说在认知书写上必然是困难的。如何让汉字学习更加有趣,吸引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闻汉字色变”是汉语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的。分析汉字的造字模型,探讨汉字衍变过程和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

汉字发展至今,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以及近代的汉字繁简字改革,基本上已经定型。汉字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在进行汉字教学、演示汉字演化规律过程中,适量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汉字教学中的文化渗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文化知识的引入也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

汉字教学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教学阶段,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学习对于了解中国文学,尤其是古代诗词作品的重要意义。音、形、意兼备的汉字在诗词中可以传达深厚的文学意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汉字课程,融入书法、绘画等中国元素,让学生欣赏汉字美,才能真正体会中华文化及文学最品种蕴藏的深厚美学。

【参考文献】

篇3

在我国的汉字发展史中,甲骨文就是在商朝后期书写或是刻在龟甲以及兽骨上面的文字,至今安阳殷墟还保留大量的甲骨文字,甲骨文中象形文字居多,可谓是中国汉字的鼻祖。汉字中的金文就是雕刻在青铜器皿上,或是铸造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篆书的产生式汉字字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篆书又可分为大篆与小篆。而汉字中隶书的出现,因其种类繁多而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故此有着很长的发展和使用过程,在当时得到了很广泛的使用。汉字中楷书字体,由于笔画端庄而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还被世人视为标准的字体。行书在汉字字体中也就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可以自由运笔的一种文字书写字体。在我国的汉字字体中,草书也被成为破草和今草,草书也有着今草、狂草、章草之分,它是沿袭了多种古文字的变化从汉代而形成的。在我国的汉字字体发展中,为了适应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需求,文字也开始向适于印版和镌刻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开始出现方方正正、横平竖直宋体,这是为了方便印刷而产生的。并且随着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体汉字在百年文化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扁宋、长宋和仿宋等多种宋体汉字的变体。并且我国的汉字字体在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又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黑体以及美术字等多种新的汉字字体。但是由于宋体字的使用会更加方便我国的印刷刻板应用,并且还适合于人们的视觉阅读需求,所以现在,我国的宋体字还是在出版印刷中主要使用的字体。

二、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历程

在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中,字体设计已成为中国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汉字是我国智慧文化的结晶,有着特殊的中国文化的视觉效果,汉字字体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做好汉字的字体设计对我国文化的传播也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字体也就是汉字的文字符号的视觉形式类型,汉字字体设计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也衍变出宋体、仿宋和楷体等字体。在我国汉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字体的不同演变也是一种汉字字体的设计过程,是人们在设计思维中对我国字体设计的创新和巩固。[1]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汉字字体在新时代下也发生了更深层的变化,出现更多的汉字字体设计形式,使得汉字这个信息载体可以将民族文化保存和传递下来,并且使汉字字体可以更充分的融入各行各业中,汉字字体设计在商品经济中也得到更高的地位。汉字的字体设计作为汉字中的基本元素,汉字字体在设计者的创造思维中也展现了多样的变化,汉字字体设计在信息发展的今天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汉字字体设计者可以在已有汉字字体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创作更多的汉字字体以满足当今我国文化发展的需求,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有一个沟通的桥梁,将民族文化和汉字文化共同发展传承。

三、国外的字体设计发展历程

在字体的设计发展中,国外的字体设计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的字体设计可以从商品包装的字体设计中看出,字体设计在这个国家中有着广为迅速的发展。国外的字体设计中,不仅体现出设计者的广阔思维创新能力,还可以看到他们在字体设计方面与国家的文化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西方国家的字体设计在追求美观个性的同时,也会将各自国家的民族特色体现在文字的字体设计中,发展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将产品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推广出去,更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字体设计的创新。在经济危机之下的外国产品经营中,我们从各个国家的产品字体设计中就不难看出,韩国以及日本的经济就在强调民族特色,在字体的设计中加入显明的民族特色,为产品的销售以及民族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不小的推广作用,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不小的受益。在字体设计中加入对国家民族正面的设计,也将对国家的发展带来正面能量,在字体设计的视觉冲击中也必将给国家的商品经营带来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

四、我国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汉字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也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了解了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也必将带动我国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和解决我国的民族文化的融合问题。[3]汉字字体的设计多是趋于表达象形字的方向,为保障汉字传递时的功能意义,设计师在对字体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融合心理上的感受还要结合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样才能使汉字字体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使得汉字具有以形表意,以意传情的视觉审美需求,使得汉字字体的设计更能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对于文化的传播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设计师在进行汉字字体设计时应更加关注。汉字是书写符号也是我国汉语文化的信息载体,记录了我国的发展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故此,汉字与民族文化之间也有着多种的关系。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汉语基础上人的思维和社会生活以及文学艺术的智慧总结。[4]民族文化中的方言就比较多,如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会方便方言文化的保留,汉字在此时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者,会极大的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汉字字体与民族文化之间,是承载我国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汉字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方便我们认识和查证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汉字记录了民族文化也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五、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应用

汉字字体设计和民族文化融合起来,有助于我国的汉字和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将汉字字体设计与我国民族文化融合起来,也必将推进艺术平面的设计能力,下面就介绍汉字字体的设计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应用。汉字的字体设计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设计领域中,会因为不同的作用方式而体现不同的设计。[5]在视觉艺术的传达设计中,对于汉字自提的设计就要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特殊韵味,可以在设计字体时从形态的设计方式出发,从海报、企业标识、书籍封面以及产品包装等,来更好的推广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汉字的字体设计此时也要多多的体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汉字字体设计在环境艺术中,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汉字字体中就体现出了很强烈的环境艺术。比如门的字体设计就可根据实际民族文化的应用要求,设计出符合当时环境的汉字字体,使字体的设计体现出汉字的风格味道。汉字字体设计在动漫设计领域中,在作品中加入汉字字体设计,以发挥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对于宣传和推广我国的动漫设计事业,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促进和推动作用。[6]毕竟在动漫中的字体设计模仿国外作品的设计元素,对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动漫事业是极为不利的。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融合在装饰设计领域,汉字的字体设计表现出更为突出的作用,在装饰作品中会因为表达的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设计展现。不仅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汉字的字体设计在此时也要体现出民族特色才行,是装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汉字的字体设计在当今的数字媒体领域,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影视片头的制作上,更实用充分体现汉字字体设计在动态表现与影像结合的设计表现。汉字字体设计在这个新的艺术载体上,必将得到更快更有效的发展,这对推进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也有着不小的助力。汉字的字体设计在服装设计领域,也越来以突出民族特性为潮流趋势,服装的纹样上也出现或多或少的汉字字体设计作品。他们将此作为品牌标识的同时也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形式,这样的结合使得企业的发展之路更为长久。

篇4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网站:

/chinesearts/?nav=writing

/experience/hanzi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篇5

一、《汉字文化学》之结构内容简介

《汉字文化学》从总论、本体论、关系论三个方面着眼,较为完备地地阐述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和信息系统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总论部分主要对汉字文化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呈现给读者一个宏观的视野。本体论部分作者则立足于汉字本身,通过对汉字的结构形式和其声符中存在的文化因子的分析,进而说明汉字形体和音读所具有的文化功能。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即关系论中,主要通过论述汉字与汉语和其他文化内容的关系来说明汉字文化不是孤立发展的,它处于一个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本书不仅对汉字的历史和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还对以汉字为载体的辉煌文明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论述,从而展现了汉字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汉字文化学》之学术和思想价值概述

《汉字文化学》一书强调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文化则必然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研究汉字文化要把汉字置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下,对汉字的本质及改革历史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本书具有丰富的学术和思想价值:首先,本书倡导用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汉字文化的研究,汉字文化学还处在一种建构的过程中,这一学科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准确的定性,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其次,本书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在肯定前人的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也对其中某些观点进行大胆地质疑和反驳。例如,唐兰先生认为,文字学本来就是字形学,不应包括训诂和音韵。何九盈先生则在本书中指出让音韵学和训诂学完全独立于文字学之外是不符合辩证原则的。因为汉字学的研究要注重与其他文化现象产生融合从而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再次,本书对汉字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也有独特的思考。该书提到在进行汉字文化研究时,可以用现代思维方法去构建理论框架和理论规则,但在具体的探讨古文字的造字原理时,就要用一种原始思维和神话思维去构建一个“历史的话语场”。例如,本书说明了《说文解字》为何要说“羊,祥也。”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中,曾经有过羊图腾崇拜,所以羊才会是吉祥之物。最后,本书还惯于站在独特的角度和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去探讨汉字的文化精神。例如,本书认为每个汉字的内部结体要不偏不倚、均匀方正体现的是“中庸”精神,汉字的“随字变转”“各有别体”等特征体现的是“和而不同”的精神,而汉字形体注重主客体高度结合的特征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

三、《汉字文化学》之时代价值刍议

汉字文化学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关于其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方法等都还没有被系统的阐释。而本书正是主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本书认为汉字文化学的任务为“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信息系统,它的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以及从汉字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汉字。”[1](P74)这一说法的提出既肯定了汉字本身深层的文化属性,还说明了汉字文化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汉字”,它便不同于文化语言学。书中也提到,汉字文化学与汉字学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古文字的研究在于解读汉字和通向历史,而汉字文化学主要对古文字进行文化分析,并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如此一来,汉字文化学的研究任务也就有了较为清晰地界定。另一方面,从汉字文化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本书的时代价值。一直以来,人们对汉字的研究往往只是局限于汉字的字、形、义三方面,如此诚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却没有对汉字的意义进行深层挖掘。本书则把汉字置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运用汉字自身的形音资料探求其蕴藏的文化因子,还把汉字文化及其外部关系作为研究目标,进而把汉字的性质全面和全新的展现给大家。汉字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它的存在是具有价值的。但自清末以来,随着列强的侵入,中国的政治经济陷入衰退,随之汉字也被用来与西方的拼音文字进行比较并饱受轻视。故本书提出研究汉字文化的目的不仅在于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宝藏,推动文化的完善和发展,还在于让中国人乃至全世界都能看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消除那些“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等轻视汉字的谬论。

篇6

有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有“三宝”:长城、兵马俑和汉字。长城是伟大建设力量的象征,兵马俑是伟大组织能力的象征,汉字是伟大传统文化的象征。

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记录中国历史的最直观符号。漫长的历史进程和长期与外来文化的接触融合,但从未对汉字文化造成毁灭性的改变与被异质文化同化的中断,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感受汉字的魅力,其实就是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汉语汉字至少从先秦就不停向四方蔓延,汉唐为盛,以致作为一种“汉字文化圈”现象成为学者们孜孜不倦解读研究的课题。

毋庸置疑,“汉字文化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朝鲜、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

日本学者川本皓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东亚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或者说儒教文化圈有时会与西方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拉丁语文化圈相提并论。但二者之间有三大不同。第一,把拉丁语作为公用语的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衰落,不再是欧洲的中心势力了。与此相反,在东亚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第二,与欧洲会拉丁语的知识分子的数量相比,东亚会汉文的文化人要多得多。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结果在欧洲不仅仅使用书面语言(或者神圣语言)的拉丁语,同时使用本国语言,如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等,依靠这些语言进行的各国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可是在东亚,作为文言文的汉文尽管各地的发音和读法有异,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它为通用的公用语。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来看,基本上是从中国这个中心向周边国家进行单向辐射的。而且各国语言之间极端缺乏交流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现象。为什么汉字能“活”下来?其原因固然复杂,而仅从汉字本身推究,想必与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的文字。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

“汉字文化”畅行东南亚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而汉字则恰恰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圈”。今天,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触目皆是方块汉字。

另据汉语言专家介绍,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而且,由于汉字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而且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毋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交流和沟通。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几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是形成“汉字文化圈”的重要因素和途径。近代以来,华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计求发展,甚或到美洲做劳工。他们的足迹到哪里,也就把汉字文化带到了那里。

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尽管朝鲜和越南都先后进行了文字改革,但汉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巨。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韩国于1991年和1994年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韩国政府还规定中学生要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作为必修教育。前总统金大中说:“韩国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无视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历史传统。”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识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汉字和汉字标记,规定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

在越南,以著名法学家范维义为代表的10多位专家越南教育部,建议在中小学开设汉语必修课。日本在一些小学提倡诵读《论语》。而日文中的当用汉字还有1000多个,日本每年都要举办汉字检定考试,受测人数已过200万。

中国字的世界脚步

回望千年历史,汉字曾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今天,它再次在世界掀起一股中国热。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2012年12月,第七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位中外大学校长和孔子学院院长聚集在这里交流办学经验。汉字跨越千山万水、打破千年时间的阻隔,悄然将中国文化带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篇7

【关键词】留学生;中国书法;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壮大,到中国来学习中国汉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书法通常作为选修课,作为扩充中华文化知识的辅助科目。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汉字,汉字是中国人民进行书面交流的主要工具,它的实用性极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面向留学生书法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而我有幸成为留学生的书法老师,这对于我来说,将是书法教学道路上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就因在给留学生上课中的感悟,阐述一些自己浅薄的见解,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留学生的书法教学。

一、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简单介绍中国书法

由于留学生的汉语基本上是零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正所谓“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书法与汉字是密不可分的,书法因汉字而产生,并因以汉字为表现形式而独具魅力;汉字又因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演义而更加精彩。那么怎么才能让留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魅力呢?我制作了几分钟的动画英文书法短片,向他们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然后通过英文ppt课件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书法的汉字的字体是怎样演变的?书法的使用工具?楷书的四大字体和作品欣赏等等让他们有了大致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希望他们通过从易到难,逐步了解中国书法。因为书法精髓之深是连有些中国人都很难驾御得了的,更何况是对一些刚到中国的时间屈指可数的留学生,如果他们一旦觉得书法太难,可能会导致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正是在中国书法教学中所担忧的事情。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书法的字体千变万化,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虽然是同一个字,但是字的表现形式却是大不同的,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掌握简体字是一大难点,更何况是书法那变化丰富的字体了。所以,在初级中国书法课堂中,应简单介绍中国书法。随着他们对汉语的了解而逐步深入。

二、书法教学因材施教

1.作为选修课的书法课堂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书法教学一直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在书法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指导每一位学生学习书法。教师要在黑板上用拼音、英文、中文来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在黑板上示范是非常重要,通过一笔一划的示范,使留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字体的运笔方法,了解什么是起笔、收笔、提笔、按笔、中锋、侧锋等等,在面向留学生的书法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应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临摹和创造的能力。

2.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讲授教材的书法知识,不必受教材先后顺序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补充一些内容和图片,以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比如通过分组比赛游戏,一个留学生读汉字,一个留学生在黑板上写汉字,看那一组配合又快又好在黑板写好汉字,留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同时,学校书法协会组织活动,教师应当积极鼓励留学生参加,在锻炼口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书法交流,提高书法水平,一举两得。

3.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在学生对书法有一定了解后,适时、适量地讲解一些书法的章法、结构,因为留学生去理解章法和字体结构相对有一定难度,教师在留学生对汉语理解有一定基础后,在习中穿插这方面的讲解,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书法技能和文化知识。

三、书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书法的字体问题

本人认为,在书法教学中,有硬笔和软笔之分,教授楷书最为合适。因为他们学习的汉字是简体字,如果教授他们行书、篆书或草书,会形成先入为主的效果,产生负迁移,误导学生写错字或错误地记忆汉字;关于隶书,可能很多学过书法的中国人大概都有这种体会:隶书于其他字体而言相对简单些,但是隶书对于刚学汉字的留学生不太适合,因为隶书特点是横长直短、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其中的很多笔画在行笔过程会发生一些变形,如学习《史晨碑》中的字,有些偏旁会发生变形,如走之底,这与学生的课本或考试中的楷体或宋体的写法是不一致的。对于有一定汉字书法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其他字体,如篆书,有的学生对篆书的线条特别感兴趣,有些学生对隶书很感兴趣,在课后可以个别指导。

(二)古今字的问题

在教留学生学习书法的时候,所学汉字应来自《标准课程HSK1-4册》或者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字体,这样便于加强留学生的记忆,在学中国书法的基础上巩固对汉字的记忆,能熟练运用汉字交流将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汉字的兴趣,听、说、读、写是相铺相成的。不能教留学生一些生僻的汉字、繁体字和因书写需要而变形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字。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字难学、难写、难认,《标准课程HSK1-4》中要求的汉字对于留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多,如果在书法教学中教授繁体字或生僻字,势必会增加留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反而会阻碍汉语的学习,适得其反。所以在书法教学中,教授他们写字时候应尽量避开这些平时用的少的字体。

四、结 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书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记忆,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所以面向留学生的书法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加入学习中国书法的队伍中来。当然,作为教师应该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授留学生的书法,共同取得进步。

篇8

坊间关于中国吉祥图案的书比比皆是,这类书籍涵盖的吉祥图案类别一般比较杂,包括动物、植物、组合图形等,但涉及具体的图案类别时,很少能够延伸开来深入描写细致。像《中国吉祥汉字设计艺术》这本书这样把以图案形式出现的中国传统吉祥字体单独拿出来研究的书籍还是较少。

本书研究了我国传统吉祥汉字图案,书中所搜集的内容包括篆刻、年画、瓦当、刺绣、剪纸、花钱、画像砖、铜镜、符咒等艺术形式中的吉祥汉字。这些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其本身就是美的构成图形,具有很强的符号感和高度的艺术造型价值,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字形神兼备且具有活泼情调的创作风格,反映了民间艺人的人格精神和传统社会民俗风貌,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特质。书中的这些吉祥文字以其特有的形式意蕴,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的美好追求。当我们阅读并理解了这些包含着丰富的形、意、神的文字后必将为现代各种形式的视觉设计提供有益的养分。中国吉祥汉字图案作为一种设计元素,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更容易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服务现代设计,同时对研究我国传统艺术以及文字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也提供了一些吉祥汉字设计的例鉴,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重新摹绘,有些则采用了原来的图片以适应读者不同的参考借鉴需要。因为印刷的限制,书中图片都是黑白灰色,过滤了汉字图案原始的质感和风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来说这也是个遗憾。如果能将这些图片的出处和内容等信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会更容易让读者认识、理解。如果能在书中增加一些应用吉祥汉字的现代设计作品,也许会为书籍增加的不少认知度,毕竟书名没有限定为传统的汉字设计。

篇9

韩国:“去汉字化”政策摇摆不定

韩国国内围绕汉字的争议背后,始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

在古代韩国,汉字是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分界线。能写一笔好的汉字书法,能用汉字写诗作赋,是上层社会的身份标识。而下层社会的庶民则与汉字无缘,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没有相对应的文字。

公元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下令创造专为庶民使用的表音文字(现在的韩文),此Q为“训民正音”。但是,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层统治阶层还是使用汉字,而庶民使用表音文字,用表音文字写的文章被称为“谚文”。

清朝末年,韩国人开始摒弃汉字,从前的“谚文”开始占居主导地位。之后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当局确定了“日汉文字并用”的政策,并把表音文字学者视为反日分子加以迫害。就此,表音文字打上了反日、爱国的民族主义标识。

1948年,摆脱殖民地地位的韩国颁布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出于历史的缘故,暂且允许兼用汉字。到了1970年,事情发展到了极端,当时的朴正熙政府一度下令废除汉字,学校教育中只教授韩语。这直接导致了韩国有整整一代人完全不懂汉字。

上世纪60至70年代,韩国对汉字教育的争论十分激烈。认为应该多爱护自己国家语言的韩国人很多,且态度强烈。而支持汉字教育的人认为,汉字已经成为了韩语中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到了80年代以后,汉字教育才开始逐渐恢复。

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数度浮沉。那汉字在韩国语言和文化当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韩国终究能够离开汉字吗?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是韩国人面对的尴尬。韩文是表音文字,没有像汉语一样有四个声调的变化,当遇到同音字时,就只能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的含义了。即使这样,在很多情况下,韩语还是不能准确表达出含义,这就需要借助汉字来理解。并且韩语当中多数词汇来源于汉字,很多成语、典故,也只有通过汉字才能完全理解。因此,韩国的多数法律条文中夹杂有大量的汉字。

自然,如果不懂得汉字,不仅无法阅读古典文学,查阅古代朝鲜的书目,还不能理解现代法律文书。这对于一个现代韩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而在去汉字化的过程中,韩国也发生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韩国有一段重要的高铁,其混凝土枕木需要防水发泡的填充物,但施工方却用了吸水材料,导致155000根枕木龟裂。最后工程队发现,出错原因竟然是理解错了图纸,将“防水”错认为是“放水”――因为没有汉字的标记,而仅仅只有谚文,同音字之间产生了误解。

不过,也有韩国人士解释这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但它从一定程度上确实也显示了没有汉字将给韩国带来多大的麻烦。据《青年参考》引用韩国“Koreabang”网站的介绍称,如果没有1000个汉字的知识储备,几乎没办法阅读韩文报纸。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韩国民间废除汉字呼声日高之时,韩国政府2005年2月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2009年年初,韩国有20位前总理联名向青瓦台上书了一份建议书:主张从小学开始教汉字。2016年5月12日,韩国举行《国语基本法》有关使用纯粹韩文的条款是否违宪的公开辩论。

越南:迫不得已“去汉字化”

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里,最早传入汉字的是越南,而“去汉字化”最彻底的也是越南。

公元前111年,汉军三路起兵,灭亡在秦末战乱中割据岭南的南越,在其故地设置7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境内。起初,这里的居民对中原文化是全然陌生的。但是,在漫长的“郡县时期”(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9年,越南称“北属时期”),一批批汉人移居到越南,包括领主、官吏、商人、手工业者、失势的旧臣和罪犯……汉人南下,华风渐起,汉字随之传入越南。一开始汉字在越南传播就是为了满足儒家文化播迁的需要,因此汉字在越南也被称为“儒字”。

十世纪时,越南以边藩自立。但是此时,经过一千多年中国文化的浸润,汉字在越南社会各个领域已根深蒂固。1070年,越南李朝在升龙城建立文庙。1076年,李朝在文庙旁修建国子监,专供皇亲国戚及权贵子弟接受汉字和汉文化教育,后来教育对象逐渐扩大,也接受天资聪慧的布衣子弟就读。1075年,越南首开科举,此后成为历朝取士的重要途径,其科考内容、形式和组织方法皆以中国为宗,在越南八百多年的科考史中,进士多达2818人。

作为越南封建国家的正统文字,汉字逐步培养和完善了越南的学术和文学传统。李太祖所作的《迁都诏》被认为是越南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和书面文学作品,而黎文休的《大越史记》、潘孚先的《大越史记续编》、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等著名历史典籍也都是用汉字写就的,可以说越南的历史是依靠汉字才得以记载和流传下来的。

1858年,法军炮轰岘港,打开了越南的国门,并用将近30年的时间将整个越南变为其殖民地。来自法国的殖民者在越南强行推行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并根据一位法国传教士的标记方法,创立了一套文字,越南人称之为“国语字”。侵略者将汉字视为中越历史文化纽带、法国殖民统治的障碍,遂强迫使用国语字。1917年,法国殖民当局悍然下令全面废除学校的汉字教育;1919年7月,顺化的傀儡朝廷颁布《皇家诏旨》宣布废除科举,汉字被迫退出了越南的历史舞台。

当然,法国人并不是要让越南真的使用国语字,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分步同化越南人,先用所谓的“国语字”取代汉字,等越南社会习惯之后再用法语取而代之。虽然国语字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但它毕竟易学易懂,在民间也比较普遍,因此成为了越南革命者们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的有力工具。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了用国语字撰写的《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国语字沿用至今。

近几年,越南几十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联名向越南教育部上书,建议从现在开始恢复汉语在全国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同时还建议出台一部强制性教育大纲,小学、中学毕业时,学生必须达到相对应的汉语程度标准。

这样的建议是很多越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一重大问题的长期反省和抉择。

大家都知道,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文字本身也是历史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又无法分割的部分。改变文字,就意味着割断甚至是毁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越南人深切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纵然想要深入了解也无法阅读理解历史文献。

篇10

【关键词】书法 留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原则

美学大师宗华白曾说:“书法是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这句话最能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乃至文化的博大精深。画家傅抱石也认为:“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于书法,如没有相当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和中国一切的艺术可以说绝了缘。”书法作为我国传统国粹,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我国5000年文明的桥梁和纽带。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推广中,书法是最佳的切入点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理解了中国的书法,就能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的文化,理解中国的艺术和审美。因此,将书法元素融入对外汉语教学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

一、教学内容

中国书法内涵丰富,教学时可以从文字、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切入,讲解留学生需要并感兴趣的内容。

(一)书法教学与汉字教学相结合

书法与汉字是密不可分的,书法因汉字而产生,并因汉字为表现形式而独具魅力,汉字又因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演绎更加精彩,二者的结合可以让留学生通过对书法的兴趣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留学生,特别是母语背景多为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很多没有汉字基本笔画的概念,汉字书写时照葫芦画瓢,倒下笔、“缺胳膊少腿”、结构比例失调的现象严重。而书法以汉字的结构规律为基础,运用点画线条的交叉构建,得出汉字的结构模式和总体形象,这一特点有助于留学生认识汉字的笔顺、偏旁及字形结构。因此,在对留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有必要从最基本的书写能力开始训练,在按照笔顺规则规范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体味汉字间架结构及布局的优美,能够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汉字。训练阶段大致为:基本笔画、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字量涵盖留学生本科用汉字大纲的基本汉字。将枯燥乏味的汉字记忆转变成寓教于乐的书法练习,必将改变以往汉字难写、难记的局面。

同时,通过书法,可以让留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造型之美。中国字,被人称为“方块字”,点、横、竖、撇、捺,形态多姿,具有一种堂堂正正的建筑之美。而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形体,是历代书法家的艺术积淀,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线条的独特感受。书法的线条以汉字的形式表现出来,飘逸流畅,行云流水,承载着书法家们的艺术审美追求。

(二)书法教学与中国文化教学相结合

教育家钱穆指出,“书法是中国人最标准的艺术”,书法中蕴含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的不仅仅是汉语,还应该体会、领悟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应把对留学生的书法教学融入文化因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包含在书法中的中国最基本的文化精神。

首先,可以让学生体会蕴含在书写工具中的中国文化。笔、墨、纸、砚,看似非常简单的物件,却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拿毛笔来说,其美称就非常多,有管文子、君中书、宝帚等别名,而且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此外,书法用笔是有柔性的毛笔,用柔性毛笔写出的字要比钢笔字优雅得多,这种柔性是中国人心性的象征,体现出了中国人“贵柔”的文化个性。上课时,教师在向留学生介绍书写工具的同时,还可以讲授关于书法书写工具的故事,渗透中国人的文化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让学生体会蕴含在书法中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与“中”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范畴。“和”,即和谐,中国古人重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和谐;“中”,即不偏不倚,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儒家把“和”与“中”联系在一起,提出“贵和”与“尚中”,“贵和尚中”也已成为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行为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会追求一种和谐、和睦,讲究适中,而这种哲学思想和价值尺度也深深地体现在书法创作中。例如,中国书法追求“书贵中锋”,在书写时,墨水会顺着笔锋的尖头流下,不会偏上偏下,也不会偏左偏右,而是均匀地四散开来,这正是“贵和尚中”的哲学思想在书法中的最高体现。对此,在面向留学生的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因时因地、灵活、恰如其分地向学生进行渗透。

二、教学原则

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应把他们与中国学生及书法专业的学生学习书法区别开来,进行书法教学时必须遵循适合留学生的原则。

(一)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水平不同,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次的书法教学。例如,对于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学生,一是思维观念与中国人相似,二是母语中有汉字的积淀,对于这类学生的书法教学,除了进行基本的临摹、示范外,还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著名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中体现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等书法文化内容。而对于来自欧美国家、汉语水平较低的留学生,书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减少其畏难情绪,教学可以示范、临摹为主,辅以简单、趣味性强的书法作品鉴赏等形式,而不要进行大量的文化知识讲解,以免适得其反。可待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及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加深后,再逐步渗入书法文化知识的教学。

(二)硬笔、软笔相结合的原则

对留学生进行书法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规范留学生的汉字书写。留学生日常书写汉字都使用硬笔,因没有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书写汉字就像画画一样,罕有汉字书写大方、美观的留学生。而毛笔字的强弱、轻重、缓急、浓淡等线条变化丰富,提按、顿挫、藏露等运笔方法易于理解和掌握。开设书法课,让留学生熟悉毛笔字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并将其活用到硬笔书写中去,留学生硬笔书写不规范、不美观的问题也会随之而解。

(三)以楷书为主的原则

中国书法的形体有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形式,其中书法大家的作品多为隶、草、行,不少中国学生也是从隶书开始学习的。但是,隶书蚕头燕尾,行书笔画多有简略,草书则难以辨识,这些形体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是不适宜的。而楷书则是留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形体,也是学生硬笔书写时惯用的形体,笔画清晰,工整美观,易于留学生学习和掌握。启功曾说:“楷书为基本功,写起来效果甚慢,但一旦找到了窍门,便觉四通八达。”因此,对留学生的书法教学应以楷书为主,可把隶、草、行作为一般鉴赏,或视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有选择性地讲练。

(四)趣味性的原则

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要避免枯燥,书法教学也是如此。目前开设留学生书法课的院校,其每次授课时间最少为两个学时(90分钟左右),书写的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倦怠的情绪。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对书法的好奇心,并把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乐趣。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播放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书法是无声的音乐,音乐中流淌的韵律与书法中洋溢的韵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挥毫泼墨,一种恬静、高雅、轻快的学习氛围就被营造出来了,留学生会感到身心的愉悦,学习效果会大大增强。

(五)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原则

示范和临摹是最基本的书法教学方法。对于留学生来说,过多的文字讲解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如书法的运笔方法,教师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气力去讲解,学生听得云山雾罩,还不如做一个简单的示范,一目了然,使学生在瞬间便能理解。而临摹是书法教学所必需的,要想掌握书写的技巧,就要从一点、一画、一字开始,反复临摹。

此外,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如教师在讲解汉字结构、名作鉴赏时,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就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清晰、详细、直观,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可理解性。

结语

书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量体裁衣,既要注重书法知识、书写技能的传授,也要逐层渗透中国文化的内容,根据留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留学生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李文丹.美国高校的中国书法课程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2]郑博仁.试论对外汉语书法课程教学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