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03 16:1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行业发展

篇1

(一)混凝土制品机械

1.砌块成型机。砌体是住宅建设中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然而,实心黏土砖的生产毁田严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耕地严重短缺的国家,问题十分严峻。为此,国家已三令五申禁止毁田,并且力度逐年加大,许多城市已经不准使用实心黏土砖。同时,对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生产砌块的厂家,实行减免所得税的鼓励政策,促使砌块生产加速发展。生产砌块的关键设备是砌块成型机。国际上砌块成型机的生产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他们的砌块成型机可生产填充砌体、装饰砌体、劈裂砌体、地面砖等多种砌体,而且这些砌体与实心黏土砖相比,强度更高(可达到25Mpa以上)我国在“九五”期间,由国家计委支持,专门立项攻关,于2006年8月完成了QM4-12模振高强砌块成型机的研发和生产。

2.空心墙板挤压成型生产线。空心墙板挤压成型生产线是一种用大量使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生产墙板的成套生产线,这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空心墙板,应用于隔断墙,不仅重量轻,安装方便,而且隔声、隔热性能也非常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应用十分普遍。国内第一条空心墙板挤压成型生产线2007年在天津投产,未投产之前,大量的空心墙板需从日本进口。

(二)钢筋加工机械

目前,我国的钢筋加工机械中钢筋网片自动生产线、钢筋自动弯箍生产线、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设备等都发展较快,仅钢筋网片自动生产线就是显著一例。

钢筋网片是典型的建筑钢筋部品,与捆扎钢筋相比具有质量好、节约钢材、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生产钢筋网片的核心设备是自动焊接生产线。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起点很高,发展势头猛,已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而关键机、电、气动元件仍需从国外进口。

(三)装修机械

在全部建筑工程中,随着生活水平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装修工程量占整个工程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普遍达到了40%~50%.装修机械主要有泵送喷涂设备、涂料喷涂泵、高处作业吊篮、建筑用擦窗机等。

就泵送喷涂设备而言,由于目前民用建筑普遍采用手工抹灰,其工作量约占整个建筑劳动总量的30%左右;在工期上,装修工期约占总工程的50%~70%,占用劳动力多、机械施工程度是最低的,易受劳动大军冲击,至今仍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薄弱环节。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UB8.0型砂浆泵,可以完成砂浆的输送、喷涂作业,也可用于各种浆状材料的水平和垂直运输,喷涂效果好,粘着牢固、效率高,尤其适合于护坡、码头回填、石料的灌浆等施工。

(四)起重机械

1.塔式起重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是我国塔式起重机的兴旺发展时期。20多年来,通过测绘、仿制、设计创新和技术引进,使得塔机企业在设计和制造技术、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全国有300多个生产厂家中,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就有230多家,年产量已经超过1万台,但产品结构极端不合理,上万台的产品型号不超过30种,且绝大多数大同小异。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台了一个产品型号分类标准,当初的目的是在于指导厂家规划产品,引导国内基础部件的配套发展,这虽然便于统一管理,但却影响了塔机的技术进步。在发达国家,塔式起重机产品型号非常多,小到1吨米、大到5000吨米,市场需要什么就搞什么。而我们却在“同一型号”上重复着大同小异的工作,其结果只能是在市场上打得头破血流。

比如塔机的生产,发达国家已研发出实现运行状态全参数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化的智能型塔机,并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而我国目前还是空白。因此,对于建筑机械行业来说,也要具有开拓精神,要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去研发。

2.施工升降机。施工升降机是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必不可少的设备。存在的问题与塔机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品种和性能问题。目前,我国生产的升降机品种不超过10种,90%以上是1或2吨级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中使用的“武器”就是降价。企业要想突破,必须靠技术创新。

二、适合国情的创新是我国建筑机械发展的必然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10年,建筑机械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但究竟如何该如何发展,情况却要复杂得多。我国建筑机械的发展道路基本有三种类型:一是引进合资;二是引进消化创新;三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自主开发、创新。自主开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别人的产品,而是必须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因此,就要建立和完善独立的研发体系,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这样才能赢得客户青睐,站稳市场。

篇2

1中国塑机举世关注的原因

目前,中国塑机的发展正在引起全球的格外关注,一是因为中国塑料机械的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塑机市场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二是因为中国塑机的出口数量不断增加,出口总值不断上升,从而使全球塑机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三是因为中国塑机的产品优势明显,不仅产品质量放心,而且性价比高,在国外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四是因为中国塑机的发展速度令世界同行所惊叹,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速,产品档次不断提升,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于国际竞争。

2两点反映中国塑机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塑机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球对中国塑机的认同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因而在世界塑机行业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目前,我国塑机行业不仅拥有前景广阔、空间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相当、有较先进水平、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和具有相当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特点鲜明的若干产业集群和企业遍布全国的工业格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中国塑料机械行业2007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具有如下8个亮点。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两个增加、两个突破”。

“两个增加”是指:一是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规模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二是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两个突破”是指:一是行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人民币,二是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人民币。

(2)销售总额不断跨越。主要表现是:“两个跨越”。一是销售总产值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二是销售收入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

(3)出口收入不断攀升。全行业出货值由2006年的30.4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41.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为36.92%。

(4)行业利润不断上升。具体表现在行业利润总额明显上升;行业年利润率明显上升;企业利润明显上升。

(5)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有近10所大专院校设置了塑料成型机械专业,并普遍拥有硕士培养资格,其中,有两所重点大学还设立了博士点。在我国塑机行业中,有国家级专业研究中心(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塑料机械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模具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市及专业研究院所10个,专业检测中心2个,企业办专业研究所10个。全行业从事教学和科研人员超过1000人。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增加,科研成果颇丰。

(6)产品门类不断齐全。我国塑机行业主要产品可划分为4个大类19个中类,53种不同类型,数百个品种,主要产品有:配混料设备、注射成型机、挤出生产线、中空成型机、压延生产线、各类二次加工设备及各类配套设备,己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

(7)“三新”成果不断涌现。随着我国塑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全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层出不穷。其中,新型注塑机的研发不断取得成功。近年来,我国塑机企业研发的新式注塑机主要有:光盘注塑机、微型注塑机、全电式注塑机。

(8)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经过新世纪以来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己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的新阶段。为此,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积极宣传产业升级对于克服资源要素制约、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着力营造产业和谐的氛围,加强对产业升级的引导,大力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宣传推介。

3五大方面引领中国塑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塑料机械行业具有五大机遇。一是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对于包括塑料机械在内的装备制造业来说,将要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旺盛时期,这必然会带动塑机行业“量增质升”。二是我国目前日益加快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为我国塑机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工作领域和服务空间。三是我国机械工业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刺激包括塑料机械在内的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四是党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必将不断引导和带动我国塑机行业加快发展。五是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使得行业的活力不断增强。

中国塑机行业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1)打破原有行业界限,塑料机械为各行业服务已成定式并向纵深发展,进而有可能向引导市场消费过渡,但要注意引导必须是正确的导向。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合资、合作,继续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品及工艺和设备以发展我国的塑机,大力提高技术水平。

(3)国内中低档市场容量将会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部分企业将会分化重组,有些企业将减小塑料机械比例而转向多种经营,有的企业将避开国内恶性竞争进而开辟国外市场。

(4)社会专业化协作将逐渐走向成熟、有些厂家将集中精力在某一个局部市场上把生意做大。

(5)个别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招聘高素质的管理及科技人员,以图进一步发展并争取与世界列强相抗衡。

篇3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篇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协会发展迅速,在胶州经济发展中展现了蓬勃生命力。行业协会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行业的企业组成的互益性、自律性的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胶州各企业行业协会为例,分析目前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联合采购、配套发展”的对策建议,增进了政企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搭建了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二、行业协会的作用

胶州各企业行业协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显现出良好成效,自2009年下半年起,着手推进成立各行业协会,目前已成立有电气电缆、纺织服装、塑料机械、汽车零部件、家具、熔炼与浇注装备、铸造业、粮油加工、辣椒产业、电站设备和商贸等11个行业协会。

通过行业协会把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实行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配套发展。随着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壮大,行业协会的职能也更为广泛,包括服务、行业自律、整合资源、协调、管理和组织培训六个方面的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服务职能

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主要是指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法律知识解答、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接受企业委托特殊事务、组织建设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等,方便了会员的工作生活。行业协会不仅增加了会员的收益,同时还为会员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有效扩大会员间的信任基础,拓展会员的关系网络,增进相互交易机会,不仅能促进会员的业务发展,还可以扩大集群的规模。

(二)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与依靠权威、法律、惩罚机制强制遵守行为规范的他律行为不同,它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遵章守法的行为,制定一些行规或公约,进行集体自我约束,保证行业正常的工作秩序。行业协会自律行为可分为保护性自律和行政性自律,保护性自律的目的是通过协会规章制度的约束和限制,来减少行业内部竞争,保护行业内的集体利益。行政性自律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行规、行约以便加强行业内部交易。

(三)协调和管理职能

主要指在协会内部协调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以维护会员之间公平竞争的权利,对行业内的会员进行必要的协调,反对不正当不公平的竞争,同时代表会员利益在协会外部的协调工作,协调同政府以及其他协会之间共赢共建的经济利益关系。由于政府对产业集群没有直接管理,如果没有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发展将缺乏组织性,而没有组织功能的集群往往因利益分割和机会主义等问题而不利于集群的良性发展。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中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也是协调政府、市场关系的有效载体,管理职能是指行业协会除了可以接受政府委托,执行一部分管理职能,还可为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而进行协调管理协会成员之间的活动。

(四)组织对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服务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归根到底体现在人才竞争。行业协会可以通过邀请业内专家组织培训,提高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及综合素质。

(五)整合资源

行业协会具有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联合创新打造区域品牌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整合区域的品牌,把追求不同利益的企业团结在同一个集群下,强强合作创建区域品牌;在产业集群内外分散着大量的闲置资金和资源,充分调动行业协会这一职能可以有效整合这些资源,实现资本的扩大积累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发展壮大建立社区金融担保体系,行业协会可凭借自身的信用帮助解决协会会员的融资困难问题。在不断外拓集群的力量过程中促使集群在行业中获得优势地位,通过资源整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集群内部的恶性竞争。

三、行业协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发展得比较迅速,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社会上的认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行业协会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

当前行业协会的会员覆盖面仍然较窄,无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许多企业对协会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自己享有的权利意识,从而导致监督不力,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协会在社会市场中的威信以及政府对行业协会的信任度。部分缺乏经费支持,行业协会经费基本上是依赖于各会员会费,由于经费有限加上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协会的社会保障待遇低,导致协会内部人才比较缺乏。

2.协会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虽然明确了行业主管单位的职责,但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由于存在行业协会不能代表协会全体成员利益的现象,有些人把加入行业协会看成是一种形式,缺乏参与行业协会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为协会成员在协会中的发言权与企业实力及缴纳会费有直接关系,这导致了行业协会运行机制不能得到正常运行,也使得协会成员丧失对协会的信任。

3.基层信息网络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较为落后

行业协会不仅要求掌握本国产品产业信息,而且掌握着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产品信息,例如美国大豆协会、马铃薯协会,不仅对本国市场行情了解,还对我国的大豆、马铃薯产销与加工情况了如指掌,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在信息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差距。

(二)行业协会发展对策

1.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

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及地位,加强各类产品行业协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章程和各种内部规章管理制度。扩大行业覆盖面,通过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一方面可以化解行业内企业间的种种矛盾,增进行业的凝聚力,加强产品加工行业协会的整合。通过适当的机制将乡县级行业协会联合起来,形成更大规模的行业协会,优先鼓励那些主导产业明确的地区建立起区域性的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通报行业内的动态信息,加强内部交流。引导协会建立和完善协会内部民主管理机制、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积累机制,进一步增加协会自身的凝聚力,形成规范行业协会运作的法规机制和自律机制,以促进其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对现有行业协会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促进其向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对同一行政域内相同相似的行业协会及其分支机构进行重组和整合,以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对跨度过大、行业特征不明显的协会要进行分解,从而建立完备合理的行业组织体系。胶州行业协会还编发了《协会会刊》,期刊主要行业最新资讯、市场预测发展走势、政府鼓励政策等实用信息,加强了企业间信息沟通。

2.完善行业协会的自主运行制度以及形成区域内的创新体制

行业协会应吸引优秀管理及服务人才,主动开展工作,尽量创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借助国家鼓励研发的产业科技政策,积极引导所在地方的科研机构开展与产业相关的研发项目。尤其要关注那些对当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形成有直接关联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此外,政府制定的政策要有助于产业形成具有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能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只有形成更大规模的行业协会,才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和规模效应。胶州市行业协会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明确企业行业协会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发挥好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对外竞争和招商等职能。在2010年中国第二届秧歌节期间,市工信局组织各行业协会利用《秧歌节专刊》向海内外宾朋宣传推介,努力提高企业行业协会的知名度。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篇5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问题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341-01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与否,对单位经营管理、会计工作秩序甚至社会的经济秩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至关重要。

一、目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不规范。部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不严,缺少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导致内部管理制度丧失,即使部分制度存在,但也说一套做一套,不按制度去执行。随意使用单位财务专用章,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一人保管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对有价证券、发票、收据管理不严格,导致管理上出漏洞。

2、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较弱。有的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对固定资产不计或者多提或少提折旧,出现账面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等。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不清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甚至不会会计处理,结果出现对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以旧换新和已经报废的资产不作账务处理,长期挂账等情况出现。

3、核算工作不规范。填写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包括:基本要素不全面,摘要、单位名称和日期等相关信息填写不符合规定,有的大小写不一致;在购买办公用品,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也没有验收证明及支付款项;发票遗失后,需要复印却没有登记手续,复印件提供人员与收件人员都没有签名及盖章;在发放劳务费时,款项人员名单表里,缺少具体内容,导致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会计记账凭证填写不规范,登记会计账簿不全。记账凭证的摘要部分没有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填制记账凭证。有个别单位没有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启用表填写不细致,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主管人员没有签字盖章,导致账簿不规范。

4、会计监督不规范。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监督的职责,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的力度不够。把实际购买的有价证券卡的发票填写在计算机等耗材的办公用品里,并列入办公用品支出;报销会议费仅提供一张发票,没有注明详细记录会议的先关内容;报销的住宿费发票没有详细记录时间、床数和单价;还有乱报培训费等等,导致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职责丧失。有些单位没有认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违反规定要求,坐支现金现象严重;单位之间收支大额现金,违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部分原始凭证还缺少审批人或经办人的签字,出现监督不规范的现象。

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政府部门放松了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检查、监督力度不够。随着改革开放和基层单位扩大自,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有关政府部门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仅限于管理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没有正常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2)对会计基础工作单位领导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薄。有部分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不会对财务管理产生多大影响,对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重视,对会计人员的聘用和聘任不重视,从而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1、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1.1、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取自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不仅是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因此,会计核算首先应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着手,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严格审核外来原始凭证,切实做到只有具备金额准确、要素齐全、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

1.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在该环节,要注重对原始凭证的进一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都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应序时编号、附件齐全、摘要简明、数字准确、签章齐全、装订成册。

1.3、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应根据核算内容及具体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具体包括:总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明细账等和其他辅账簿;账簿设置应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序时登记、定期结账、及时对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情况进行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及时处理未达账项,账簿要定期打印装订成册。

2、各级管理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具体措施有: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二是定期对各单位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罚,并与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三是在会计工作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上要制度化、公开化,实行依法行政。

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3.1、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单位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2、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属于违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分析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单位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现代单位制度的推行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断国际化、规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因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各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认真抓好,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以保证有效发挥会计职能。

篇6

关键词:行业协会 中小企业 集群 浙江

一、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小企业,大集群”的块状经济的发展模式。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集群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截至2005年,在浙江省66个县市区中,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集群有360个。

然而,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的经济衰退,从而导致外部需求萎缩,以及国内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企业面临着内外夹击的生存困境,许多企业甚至倒闭。

(一)浙江中小企业集群面临的外部压力

1,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浙江是外贸出口大省,出口是推动浙江经济近年来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1999~2006年,浙江省外贸出口依存度从19.6%上升到51.6%。但自加入WTO以来,浙江企业的出口产品遭受以反倾销和以技术、安全为借口的贸易壁垒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金额不断增加。例如,2007年8月发生的“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泰(MattelInc)玩具召回事件”就对浙江云和县的玩具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2,自2006年以来,国内CPI指数不断上涨,各种生产资料,特别是煤、电、油等基础生产物资,价格日益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另外,随着新的《劳动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以温岭为例,2007年制鞋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1200左右,2008年月工资普遍涨到1400―1500元。技术工人的工资则上涨得更高。

3,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以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浙江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由于大多数浙江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和退税不仅导致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对服装,制鞋,纺织等企业的影响非常巨大。有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2%,纺织行业税前利润率的下降幅度在4%一10%;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而从2005年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币值升值已经超过20%,这导致了众多中小企业停产甚至倒闭。例如,宁波慈溪市爵溪镇的针织业集群曾经有500多家企业。截至2008年6月底,该集群共有100多家企业停产,而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浙江中小企业集群面临的内部压力

1,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能力差,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程度还有待完善。大部分中小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合作程度不高,企业分工和合作网络也不稳定,存在短期化趋势。企业之间竞争远胜于合作。企业间在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很少交流和共享,整个集群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配置。另外,集群内的管理也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要求,集群内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完善。

2,集群内企业竞争秩序不规范,企业之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都沿袭模仿跟风的经营思路,采用低价低档的发展之道,市场和产品雷同现象大量存在,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相互压价,一旦市场不景气,大量的企业倒闭。2006年,温岭的制鞋企业由原来的3000多家一下子猛增至5000多家。而到2008年,据温岭市工业局调查数据,约20%的制鞋企业停产或关闭,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另外,企业集群内出现的假冒伪劣等恶性竞争现象是集群发展的毒瘤,它将威胁到整个集群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因而,集群内中小企业在困境面前,一方面需要内部挖潜,积极创新,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内部升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企业间联合,整合行业内和集群内的资源,通过规模化来应对企业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而行业协会是集群内中小企业加强联合,整合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能有效地解决浙江中小企业集群面临的问题。

二、行业协会对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的作用

目前,浙江省的企业集群普遍都建立了行业协会,而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是中小企业。这些行业协会具有政府、企业难以替代的功能优势,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发挥较好的作用。

(一)行业协会能有效地帮助集群内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

首先,相对于单个的企业,协会能根据国际贸易信息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地组织集群内中小企业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应对贸易壁垒。一般来说,由于资金专门技术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单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难度非常大,风险也非常高。但是,由于协会内的企业在应对贸易壁垒上的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也为行业内企业间产生了合作激励,促使协会内的会员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贸易壁垒。例如,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产业的CR法案公布后,温州的打火机企业联合起来,通过打火机协会共同应对该法案对打火机行业的影响,对整个打火机企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其次,在采取联合行动方面,行业协会比政府部门更有效。在利益相关性上,行业协会直接并主要对会员企业负责,而政府对整个区域经济负责,它只是对某行业间接的负责。因而,双方利益目标不同,激励也不同。同时,在行业知识上,行业协会比政府更了解本行业企业的现状和需求,能够有效地帮助集群内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

(二)行业协会有助于集群内企业应对向外迁移的风险和成本

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向外迁移已经是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内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受到生产要素价格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应对挑战的一种重要方式。许多中小型企业已经向湖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迁移,甚至向越南、印度、埃及等国外转移。然而,对于已形成紧密联系的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来说,单个企业的撤离就意味着必须抛开原有的产业配套,这将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机会成本和市场风险。而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组织相关中小企业一起迁移至新的生产基地,帮助迁徙企业解决生产配套问题,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在新区域的市场风险。而且,通过行业协会,企业还能获得更大的与当地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市场影响力。这也是近年来在外省的浙商商会、浙商行业协会会员急剧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行业协会有助于集群内企业资源整合,取得规模经济

当前,在大部分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内,很多企业甚至还是家庭作坊式。这些企业规模的小型化,虽然有机制灵活的优点,但也制约了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规模经济的实现。而且,由于规模小,单个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

争中,抗风险能力不强,竞争力有限。因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联合,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规模化应对当前的生存困境。而行业协会则具有把企业聚集到一起的天然功能,能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共同应对经营困境。温州平阳市水头镇的300多家皮革企业在企业协会的组织和帮助下,通过自主协商,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形成79个大规模的皮革企业,通过规模化来应对挑战。另外,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协商,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可以促进企业间网络的形成和优化,消除企业间合作收益的不确定性,减少合作成本,以在企业经营的外部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增进集群内企业的共同利益。

(四)行业协会有助于优化和规范浙江中小企业的行为

由于浙江企业集群具有明显地域特点,集群内企业主之间一般都有亲缘、地缘、友缘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信息相对比较公开透明,这样就在行业协会内形成了相互监督的网络。行业协会通过信息交流,信息公开等方式,能够比较容易识别行业内的违约行为。同时,在这样的网络中,违约者的违约行为不仅需要冒着被法律,行业协会惩处等直接的经济风险,还要冒着声誉毁坏,亲情损失等间接风险,增加了违约者的机会成本。另外,行业协会还能建立一种法律外的惩处机制和程序,在成员间形成长期合作的预期,避免只顾及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协会能有效规范成员间的行为,实现成员关系的有序化,培育企业主的诚信意识。

三、促进浙江行业协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通过立法来规范和完善行业协会的行为

一方面,明确行业协会的行业规章制定权、会员管治权,同时也规定协会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对协会的权力做出明确的边界说明,加强对协会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协会的权力过度膨胀。

(二)健全和完善对协会的监督机制

协会应该向公众,成员公开其财务、活动、工作等方面的信息,接受媒体和大众的舆论监督。制定和完善专门针对行业协会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完善行业协会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行业协会的内部监督机制首先要完善监督机构,即监事会及其职能。其次要坚持监事会的独立地位,这样才能保证其客观性及有效性。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

行业协会是会员的服务机构。要通过服务,增强行业协会的凝聚力,促进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是会员的自律组织,通过法律法规、行规行约来约束企业的行为,督促企业依法经营。行业协会是会员的代表,有权代表会员提出涉及会员集体利益的建议,健全与政府协调的机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篇7

目前包装机械行业中矛盾重重,企业无法应对形势的变化,行业发展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包装机械行业中人才队伍现状与企业发展对人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一些包装机械企业对人的认识和使用与市场经济规律之间不相适应。技术创新能力弱,工艺技术进展缓慢,新产品开发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仿研跟踪的局面,研发投入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品获利能力低,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效益提升仍然主要靠规模拉动,能源、劳动力等资源消耗与先进水平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包装机械企业管理粗放,精细化管理尚未实现;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不强,服务市场、服务客户的意识以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强。

面对不利因素,最紧迫的是改变包装机械行业中各企业的发展方式,企业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审视和解决好以上的矛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理念,强化自主创新,增强市场意识,卓有成效地推进国内包装机械行业发展。要改变包装机械行业现状,促进包装机械的发展,星火公司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创新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企业文化创新、领导方式创新、激励方式创新等,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但是创新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创新而是要多方面发展,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技术方面获得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包装机械行业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质量提升,所以说科技创新应该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

二是营销创新。营销观念的确立与发展是企业争得市场的基础。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场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另一方面,以现代网络营销为企业提供全新有效的营销模式,使企业营销不但降低成本,减少人力投入,而且可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寻找客户,为企业创造更富有弹性的运作空间。

三是服务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作为产品销售的“软件”已越来越突出其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传统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已不能满足顾客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全方位的服务观念。包装机械行业应该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的满足感。

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是二十世纪人类伟大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加快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步伐。对于机械制造这个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行业,计算机技术可谓掀起了一场跨时代的技术革命。它使机械制造业步入了智能化发展时代,将人们的想象化为现实,也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1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是近年来科技发展中的一个热词,也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所谓智能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技术概念[1],它涵盖了住宅、家居、医疗、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智能化技术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从人类的感知能力出发,通过科学技术放大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体验,并引导人类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一过程也是智能化技术诞生的前提;二是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这一点与人类的分析、判断、决策、联想等能力相关,智能化技术的目的是从技术角度帮助人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三是自适应能力,人类总在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智能化技术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人类的感知过程;四是人类决策的辅助工作,决策是人类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做出的反应,智能化技术帮助人类认知自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进而辅助人类做出正确的决策。[2]可以说,智能化概念已融入人们的思维意识中,而智能化技术也成为各行各业技术革新的利器。机械行业融入智能化理念后,也积极着手研究智能化与机械技术的融合创新。机械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械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汽车、发动机、机床等重型工业行业,也包括元器件生产、零部件加工等行业。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专指运用动力机械、化工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纺织机械、仪表仪器、各项工具及其他机械设备从事生产活动的组织。[3]那么,机械制造行业一旦融入智能化理念与技术,将大大节省制造周期,提高机械制造质量和速度。机械制造智能化是指机械制造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这种整合既是观念上的,也是技术上的,它运用人工智能、机器智能、新型材料技术、系统工程等先进技术融合为一体,提供一体化制造方案,为专家提供分析数据、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帮助专家进行推理、演示,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度智能化的机械制造系统,使机械制造生产步入柔性管理和集成化管理时代。

2机械制造迈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

作为传统的机械行业,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中,特别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由军用向民用扩大后,机械行业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里程碑。到了本世纪,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已渗入各行各业。尤其与机械行业的结合,带来了两个行业的双赢,同时也催生了机械制造走向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但就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来看,起步较晚是行业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轻工行业,对于重型机械加工领域还未做到广泛应用。主要呈现几大现状:从基础来看,我国机械设计水平远远落后国际水平。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前提,且计算机、电子等智能化技术最先应用于机械设计领域。如CAD、Pro-E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绝大多数设计人员只是将这些软件作为绘图工具使用,而忽略了其自带的数据分析、加工演示等重要功能;由于前端设计中运用智能化技术不多,给后期的机械制造智能化环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技术和工艺水平来看,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程度不高。当前国际机械制造智能化正在向超薄化、超小化方向发展,模糊控制、计算机控制方面都已融入日常生产中。而我国虽然誉为机械制造大国,但多运用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甚至在很多地区仍然沿用手动机床,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的技术人员并不多;而能够掌握数控加工中心这样的精密加工技术的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3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方向探讨

要探讨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还需要追根溯源,回归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几大特点,从其自身优势出发,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及发展方向,才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

3.1机制制造智能化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项技术、一个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即核心竞争力。对于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来讲,其自身优势正是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技术价值来看,机械制造行业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顺应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当今乃至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机构制造智能化将人工智能技术、软件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技术角度实现了无人干预生产,运用机械制造智能化代替了人工劳动,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同时也规范了生产过程,使机械制造真正意义上步入了自动化和精准化生产的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于一项技术来讲,技术价值无疑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但使其广泛应用并最终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还是其经济价值。机械制造智能化解放了劳动力的同时,也为生产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机械制造行业原来依靠密集劳动力实现盈利的模式。同时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也大大提高机械产品的精确度,高质量产品带动了市场运作的规范化发展,也为生产企业带来了高额利润,使生产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而研发能力已成为当今工业企业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

3.2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方向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现状,以及其固有的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综合分析之下,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未来将向三个主要方向发展:第一,人机交互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这个工业上的常用术语已不再是人类的美好憧憬,早在数年前就已成为现实。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简写HCI)指人与计算机通过某种语言实现对话,并采取“有来有往”的交互式对话方式,在人与计算机之间形成“信息”交换的过程。在机械制造智能化领域中,人与计算机共同承担生产任务,甚至在工作中形成了默契的伙伴关系。计算机为人类提供了人机交互接口,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机对话的数据线。操作人员先将制造任务中需要运用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程度通过人机交互平台输入计算机中,完成了“人机对话”的第一步;计算机在接收到人类传输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制造加工中需要用到的数据以及技术可行性分析,并迅速向操作人员反馈结果。通过这样的“人机对话”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处理,也提高了制造加工效率。目前我国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采取最多的是CAD、UG等软件设计和编写加工程序的方法。这些软件不但可提供数据测算和三维成型等技术,还可通过加工演示环节展示制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便于操作人员第一时间修改参数和设计方案,实现图纸的优化。在未来,这种技术和制造模式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尤其在制造过程演示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三维成像效果,增加声音模拟、数据纠错、图文处理等功能;并就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其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处理,强化“人机交互”平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管理。第二,柔性发展趋势。所谓柔性是专指制造系统用于满足个性化生产条件而进行变化的能力。智能化技术本身既具备了满足生产条件变化的能力,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精准度,也使原有的机械制造技术灵活度大幅提高,能够满足不同生产需求的需要。柔性技术发展较早,从数控技术发展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尤其在发达国家,工业技术发展超前,数控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尤其一些加工中心对于医疗机械、精密仪器加工都具备了极高水准,能够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使柔性化技术形成一种长期发展的趋势。第三,精密发展趋势。当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且大众化机械产品的市场饱和度逐渐提高后,机械制造行业必然走向精密化发展之路。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依赖电子技术、微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大幅提高了机械产品的精密度的加工实效性,减少了人力加工时代残次品率,使机械制造产业步入了精密加工时代。目前发达国家已由传统机械制造行业向精密制造行业转型,而这也必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产业的主流趋势。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提高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处理环节,提高了机械制造的实效性,也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机械制造作为工业经济时代产物,智能化发展将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增强了人机互动功能,实现了柔性制造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制造精度与可靠性,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爽 单位: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宇龙.金属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机床自动化发展的高级形式[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3):7-9.

篇9

【关键词】机械类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车辆工程等热门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例甚至高达1∶7。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械类学生却并未将这一优势保持到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去。本人作为一名机械类院系的学生辅导员,试图解读这一悖论,并探寻机械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途径。

一、为什么机械类大学生就业后发展优势难再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对学习生活缺乏长远安排,难有质的飞跃,与长于规划的文科类、管理类学生相比,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呈现劣势。原因不外乎两点: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欠完善

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专业教师匮乏和资金配备限制,目前的工作大多停留在用几场讲座来宣传政策、制度的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习惯于对“事”而非对“人”的机械类学生很难自发地寻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这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规划意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即便在少数从学生进校起就施行生涯规划的大学里,学生每年修订一次的规划书也往往因为缺乏及时的指导,而让规划与行动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

二、机械类大学生如何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该如何改变机械类大学生“求职易,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毕业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系统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想“要什么”,还“缺什么”,要“怎么办”,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入手,指导机械类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科学评估自我,了解自己“是什么”

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机械行业发展、适合做设计还是适合做管理营销、适合研究技术的那个方向,做出一个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投放到有可能“出彩”的领域中去。

2.进行职业分析,弄清去目标单位该“干什么”

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机械类行业属于应用范围广泛的种类,机械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当广阔。在就业率多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因过度乐观而盲目,随便签一个单位了事,上岗后却感到并不如意。其实,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进行职业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机械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只有这样,在临近毕业、面对蜂拥而至的就业单位之时,机械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确定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大学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的好时机,把握好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前要培养的技能和其他必备的素质能力,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奋斗。

4.理性剖析自我,发现自己还“缺什么”

全面提升自我,有的放矢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在明晰了机械类学生共同的不足之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要引导他们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1)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机械类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整合文化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2)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加大实验实习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紧密关联;举办类型多样的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相关企业联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成长等。

(3)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生内向的一个自我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外向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调整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在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很多变数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习惯于埋头苦读的机械类学生尤其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注意社会对本行业现状的反馈以及社会对自身现状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而经常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如此方能让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篇10

关键词:造纸机械 问题 措施

一、造纸机械行业现状

造纸机械是包括原料准备、制浆、造纸、直到制成卷筒或平张成品,以及加工纸和纸板的机械。

造纸机械行业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同时造纸机械涉及的技术领域又比较广,如机械、化工、材料、防腐、压力容器、自动控制等。

国内造纸行业发展不平衡,国内造纸厂对造纸机械的选择主要依据是价格、技术、可靠性、售后服务等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它们当中的一部分虽然有一定资金实力,但对进口设备的价格,以及过大规模的投资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资金较为充裕的企业,对造纸机械及纸张产品的要求较高,因此,往往选择全部或部分关键设备进口。

二、造纸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制造业中,普遍的现象是,缺乏核心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导致产品在低端市场上竞争。这种现象在纸业同样存在并表现得不容乐观。造纸装备的落后是制约中国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纸业又面临着环保压力。整体装备落后成为阻滞中国造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环保压力又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诸多困扰。下面分别说明下:

1.缺乏资金投入

造纸行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民间资本等资金投入。然而造纸机械行业吸收的外资很少,民间资本的投入更少。

2.产品趋同,缺乏特色

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价格竞争,利润下降,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3.国内的造纸机械认同度小

一些国内上档次的造纸企业,对国产设备普遍不认同,依赖进口设备,使国内有实力的造纸机械厂的产品难以扩大销路。

4.自主开发产品和创新的能力,甚至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的能力都很弱

5.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

到目前为止,造纸机械技术取得的进步,几乎都是仿制国外产品,极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造纸机械行业发展对策

1.体制和资金问题

国产造纸机械的发展首先缺乏资金,而资金缺乏又与企业运行体制有很大关系。目前,在国内造纸机械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发展较快的几乎都是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国有或集体企业应加快股份制改造,尽量明晰产权关系,使各个企业在市场上有平等、公平竞争的机会。建立一个规范的市场。

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和市场规范建立后,国产机械的发展资金问题才能落实。而且得到有计划的长期投入。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积极发展,能力引进资本,使自己力量壮大。

2.技术和人才问题

技术和人才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高档次,大规模的企业更是如此。目前国内的许多造纸机械行业的技术人员国内配具不齐,层次不高,很难胜任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的开发和服务、优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因此企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依靠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让人员拥有深厚的造纸机械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有很强的专业性、工艺性,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3.拓展国际市场

拓展国际市场是两个方面:一是寻求与国际大公司合作,为其部分配套;二是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成套出口。通过与大公司合作,可以积累许多管理、制造方面的经验,获取一些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充分利用国外的管理、资金、技术等优势。同时,也可能有一定的资本积累,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是因为我国造纸机械在规模、价格、技术上有优势,比较适合于该市场的需求,可为国产造纸机械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可进一步完成资本的积累。

4.寻求准确市场定位,加强分工合作

目前国内大部分造纸机械企业都有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弊端,造成产品雷同,价格过度竞争,质量、性能参差不齐且不稳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目前造纸行业正处在一个上档次、上规模的发展时期,这对造纸机械行业同样是一个调整行业分工,甚至资产重组,重新寻求市场定位的大好时机。因为不是少数企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企业都不能满足现阶段造纸厂商对机械产品在技术、质量、精度、调试,甚至加工周期等方面的要求。

企业应积极调整结构,与市场信誉好,技术和管理力量强的企业寻求合作,取长补短,使大企业能更集中人力、物力用于市场开发和技术发展,配套企业将零部件做精、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