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实践感受范文
时间:2024-04-03 16:1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劳动实践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绘本 图画 读图 拓展 延伸
一、研究设计概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子领域二中阅读与书写准备中教育建议指出,成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因此绘本故事作为很好的载体,倍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研究内容
《朱家兄弟》大班故事绘本讲述了朱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 看过本书,我们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似乎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妈妈操持家中一切杂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有;因此而起的争执之声久宣不止,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同时,故事中,两个小男孩的转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家庭生活中,妈妈带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然而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行为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爸爸。同时,绘本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揭示了家庭中“共同分担”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尝试以该绘本为素材开展了三个步骤的教学活动:(一)、读图活动;(二)、拓展活动;(三)、延伸活动。
活动一:读图活动:《朱家兄弟》故事阅读活动。目标是观察画面信息,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懂得家中的事情要共同承担。
教师以一张与众不同的全家福引领幼儿走近朱家,去探寻朱太太闷闷不乐的原因。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以贴图的方式归纳和比较朱家的家务分配情况,使孩子们直观而强烈地感受到朱家家务分配的不公。而朱太太离开家后朱家的变化更是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性,并乐此不疲地探寻画面细节中的秘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捕捉画面中的有用的信息,理解画面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去阅读与交流。活动以谈话形式导入,朱家的全家福,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不同寻常。是的,孩子们都发现了朱太太看上去心情一点都不好。那我们一起来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吧。看看朱家父子在做什么,朱太太又在做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将各人所做家务的图片分类贴到黑板上。继而让孩子们小结:朱家的家务活全部由妈妈一个人承担,难怪朱太太闷闷不乐。然后分段阅读,感受朱太太离开家后朱家的变化。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调整之前摆的各人所做家务的图片,感受朱家在家务分工上的变化,初步体会“共同承担”的意义。最后通过完整欣赏故事,教师引导幼儿由朱家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合理分工、共同承担,家庭才会和睦、幸福”的道理。
活动二:拓展活动:《“家庭”披萨大比拼》艺术、社会整合活动。目标是尝试与同伴组成临时家庭,协商、分工、合作制作一份披萨。在共同制作披萨的过程中感受家庭的幸福快乐需要全家人的相互合作和体谅。
首先,让孩子们回忆《朱家故事》内容,进一步意识到家庭的幸福快乐需要家人共同努力。接着给幼儿说明活动要求,激趣引导。使幼儿迁移《朱家故事》中的经验,了解合作的重要性。随着解读制作披萨的流程,孩子们自由组成的临时家庭开始进行10分钟的披萨制作了。教师在巡回观察中,注意①提醒幼儿成功合作的要点---商量、分工、齐心协力,及时捕捉幼儿分工合作的亮点。②提示幼儿遇到问题可看看制作流程图,明确制作步骤。③提醒幼儿抓紧时间制作,及时整理。紧接着是幼儿在披萨烤制过程中分享合作经验。最后,请孩子们共同品尝披萨,分享劳动和合作的愉悦。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商量选择符合每一位家庭成员口味的材料,并在相互推让、积极调整、各司其职、分享成果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每一位“家庭成员”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活动三:延伸活动:《“小鬼当家”家庭劳动实践》亲子活动。目标是每天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家中的事情要家人共同承担;与家人共同制作图画书,提高制作与阅读的兴趣,促进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在劳动实践与阅读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自我的成长。
这一活动又是如何开展的呢?我们结合了父亲节主题,邀请爸爸一起加入家务劳动的行列,践行“共同分担”这一家庭责任的榜样示范,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进行1-2件家务劳动,建议劳动内容可以是折叠自己的衣服,按类别整理自己的玩具、书包,帮助成人分碗筷、整理鞋架、取报纸、扫地、浇花、擦桌子,等等。鼓励幼儿用自己能够理解的图画或标记将每天的劳动内容记录在表上,同时请家长用文字辅助记录。妈妈为爸爸和幼儿拍摄几张劳动照片。以制作成亲子合作图画书《小鬼当家》。
在制作图书前,向家长、幼儿发放通知单,说明制作图画书的意义,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家长和幼儿选择多种材料创作和装饰封面,并为图画书起名字。2、建议家长拍一张幸福快乐的全家福作为图画书的封底,也可采用其他形式。3、建议图画书内容包括以下角度:“①我想做……”。让幼儿说说画画自己在家中最想做的事事什么?为什么最想做这些事。②“我每天做……”。将“小鬼当家”劳动实践记录表的内容纳入图画书中。③“我学会做……”。让幼儿谈谈自己学会做的事情,并用图画和符号进行记录,由家长帮助幼儿记录简单的文字。④“爸爸妈妈夸夸我”。家长选择不同的方式夸夸自己的孩子,如贴纸、印章、写下激励孩子的话语等。3、在完成所有内容后,为故事编页码,由家长检查后完成装订。
“小鬼当家”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在“回归生活”的理念下,教师鼓励幼儿每天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由家长和幼儿共同记录。这一历时2周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幼儿的认知在生活中得以提升,体现了生活教育的价值,并促进了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在家庭将自制绘本拿回园展示的过程中,孩子在班级进行自我讲述时,提升了爱家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也让班级的书香氛围更加浓厚。
三、研究成效
1.通过此故事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使幼儿感受了家庭“共同承担”的意义,学会正确的向父母、同伴以及周围的环境表达心中的情感,热爱环境,对未来充满信心。
篇2
一、社会实践享乐趣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知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形成认识,并将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
每年4月,东海县各个文化部门及娱乐场所都相继推出灯展、届会等一系列民间艺术展示活动。艺人们精湛的表演,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深深吸引了广大市民。学生们激动而好奇地谈论着捏泥人、皮影戏、小木偶……我让学生模拟记者开展主题为“走近民间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讲述最具吸引力的民间故事,交流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在心中刻下最美的民族文化的印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拥有了自己班级的“走进民间艺术”专题性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关于民间艺术的信息,讲述了民间艺术家动人的故事。
真实的生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他们思维与表达的欲望,作文水到渠成。
二、专题研究促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为基础,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节日来临时,我设计了“粽子飘香”的专题活动,活动过程如下:
1.屈原故事会。队员们自己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找名人故事,把故事编成小品。队员们在找资料、讲故事、表演的体验中,不仅锻炼了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还感受到了屈原那份爱国情怀的悲壮。
2.“我是小诗人”诗歌朗诵会。屈原是位爱国诗人,他留下了不少有名的诗赋。队员们用自己的方法搜集屈原的辞赋,进行朗诵。在这个活动中,队员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涨,从中感受到了屈原的那份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
3.包粽子比赛。对小学生来说,包粽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队员们兴致很高,有的回家跟爷爷奶奶学,有的自己琢磨,还有的找邻居帮忙……队员们学会包粽子后,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穿插游戏,依照赛龙舟的形式,举行赛龙舟活动:让五六名学生排成队,把他们的左脚和右脚分别绑住,靠蹦跳的方式前进,先到指定地点的一组获胜。队员们一边包着粽子,一边看着同伴们奋力比赛,感受到了合作的喜悦。这次活动,既满足了学生亲身体验的心愿,又使他们在自我体验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劳动体验积情愫
新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列入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与操作性。有关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学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获得。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包括家庭中的劳动工具、场所以及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经验、态度、价值观等,为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服务,使学生在劳动锻炼中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逐渐强化家庭责任感。
在综合实践活动“做元宵”中,老师示范讲解后,学生动手操作。当元宵在沸腾的水面上翻滚时,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学生在作文中各抒己见:“‘人心齐,泰山移’,在同伴们的齐心协力下,一个个元宵诞生于我们的巧手之中……”“我按照老师说的比例,小心翼翼地调面、加水。我看着周围同学的‘杰作’啼笑皆非,有的硬如石块,有的稀如泥巴,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四、缤纷网络拓时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利支撑和技术工具。教师可以把信息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些主题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使技能为学习任务服务,又使内容成为技术学习的载体。
针对学校漫天飞舞的垃圾,我设计了“校园的垃圾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用照相机拍下校园比较脏的角落和乱扔垃圾的现象作为资料;在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搜索与垃圾有关的资料;本班校园小记者,采访同学、教师、环卫工人、环卫局的有关负责人;在计算机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利用Word、Photoshop等软件制作环保小报、宣传画、公益广告(简单的Flas);利用学校网站,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心得或体会;利用校广播站和校电视台的资源,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请环卫局叔叔上环保课……这一节课学生受益匪浅,《永别了,垃圾》、《垃圾,想说爱你不容易》、《垃圾危害知多少》等习作层出不穷。
篇3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本学期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
目前生活在农村人,但大多数人是不愿意重视农业劳动,而是喜欢外岀打工,同时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更是将孩子视若掌上明珠,百般呵护,所以在这两种环境影响下,促使生活在农村学生易产生两种现象:一是他们本有的争着参加劳动和总想动手的强烈劳动愿望受到制约,这方面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从小很少动手,促使依赖性増强,家里所有做事都是要大人帮着做,家长成了孩子们的代劳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愈来愈差,进而造成不爱劳动、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比比皆是。
三是面对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劳动的成果不珍惜的现象。学校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劳动实践活动,才能促使学生传变不爱劳动、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现状。
1.利用综合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蔬菜作用、生长过程、种植方法,引发学生对种植蔬菜的兴趣,同时组织学生在班级小农地学会一些蔬菜种植方法,安排学生学会管理蔬菜一些技能。
2.我们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家里蔬菜地继续种植一些常见蔬菜,培养学生种植蔬菜的兴趣,同时学会一些种植、管理方法。
3.邀请部分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到学校参与劳动种植,家校联系劳动实践。学校不定期地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向家长传达关于劳动的教育理念,还呼吁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学生的劳动过程,并进行拍照记录。同时学校还要求班主任每周对班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开展班级劳动评比,让“劳动"二字深入人心。
二、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三、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照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四、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1.学生参与本次种植实践活动非常积极,很多学生都强烈要求参加活动。活动后很多学生提岀了他们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到植物种植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平时吃着水果和蔬菜并没有任何感觉,但通过这次的栽培,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也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有学生谈到通过这次栽培活动増加了我的责任心,也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等。
2.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釆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他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帯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五、激发劳动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篇4
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农村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呢?我们抓住本地实际,挖掘农村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生活”引入综合实践课,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玩、有乐、有所学。
一、挖掘校园生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心驰神往,这样课堂活动就会因这份心动而丰富多彩。如开展“商品交易会”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家中的玩具或喜爱的图书标上价格,想好介绍词,向同学们进行推销。哪个孩子的家中没有玩具与图书呢?谁又不喜欢玩具与图书呢?学生一听到这个活动课题就比较兴奋。
好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在玩上决不逊色于城里孩子。抓住学生的课间游戏,将其有针对性地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
课间,学生都喜欢跳绳。我以“跳绳的学问”为主题开展了活动课,师生共同探索关于跳绳的问题,如跳绳的历史、价值、优点、注意事项、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花样等,学生分组活动,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展示成果时,学生玩出了很多花样:8字跳、单侧回旋跳、连锁跳等,还开发出了“跳大绳”的项目。在整个活动的始终,学生的思维都在活动着,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各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但学科知识并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我尝试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补充,将学科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精彩的,收获是巨大的。
例如:在学完课文《冬眠》后,学生都感到意犹未尽,对动物的奇闻趣事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以“动物的奇闻趣事谈”为主题的研究活动。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确立研究子课题:A.动物的冬眠;B.动物的年龄;C.动物的进食;D.动物的奇闻趣事。鼓励学生按研究意愿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内容是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整合了两者内容,使学科领域的知识寓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又利用学科教学生成,形成了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优势互补,密切了两者关系。
2008年下半年,我校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对此项活动有压力也有动力,于是,我指导学生围绕艺术节活动开展了以“露一手,我为艺术节添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之间还展开了“变废为宝时装设计”比赛、“看我露一手歌舞”比赛、“书画、摄影、剪纸”展览等。学生在活动中大显身手,在创新实践中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享受到了实践活动的乐趣与喜悦,促进了个性潜力的开发,培养了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利用学校活动生成,能使学校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得益彰,既富有成效,又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二、立足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每个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可以使学生以学增知,以劳辅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5
一、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并不一定要到大工厂、大农场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家庭劳动联系卡,记录家务劳动情况,如自己收拾床铺,打扫屋子,洗换衣服,为家庭买菜、购粮,做简单的饭菜。这些劳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自己的生活,而且还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二、通过劳动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
通过劳动技术课可以使学生转变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劳动、生活的本领,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劳动教育还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在学习“手工劳动制作”这节课时,有几个学生为完成一盏台灯的手工制作,不仅调查了周围几家商店以求式样精美,而且还咨询了物理老师怎样才可以节能。这个台灯的制作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其他的如:中英文打字、电子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维修技术课等,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之美。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不少生产知识,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合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因素、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当地优势合理开展活动。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小组分工时要合理搭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
1.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个活动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我们当地的优势主要有:走访老、重走时走过的老山界路线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每个学生亲身感受到敌人的残忍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点燃他们的爱国热情。
2.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形式较容易组织,既可以学校集体组织,对特殊地区、特殊行业进行重点考察,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要求学生有专题地进行广泛的国情社情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如:组织学生到山风景区调查、调查自己家乡的变迁、调查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等。学生调查的过程中既要与游客、当地老百姓交流,又要走访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既培养了社交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有学校和政府共同组织的,也有学生自发或学生社团与附近社区共同开展的,内容多种多样。如:组织学生参加街道卫生维护组、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这些活动让他们遇事有主人翁的态度,又树立起爱心和同情心,很好地将学生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4.带有勤工俭学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到乡村去帮农活动、变废为宝活动等,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养成能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品德。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 世界公民素养 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坚持以综合为主,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适应当今社会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前,各地、各校开课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开、假开、虚开的现象,有的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仅从课本中挖掘资源,为完成教材而实施,课程资源内容单一。因此,综合实践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需要一个更加开阔的实践场所。
“全球教育项目”则是在“和平、环境、公民、发展”等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充分发展学生的脑、心、手三方面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不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个人在全球社会的积极参与意识。关注自己、家庭、社区、城市、国家、世界和自然界等事务;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有效讨论、批判思考、欣赏差异;愿意在小区以至世界层面做出行动,为建设更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努力。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学校根据全球教育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世界四位一体,全面实施世界公民素质教育,让综合实践活动聚焦公民素养的培育,以多层合作的方式完成。
一、家庭辅助,传播世界公民素养正能量
人生处处皆课堂。家庭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可利用的课堂。在家里,范围有限,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尽情地进行实践。可是,这样一块非常好的“实践基地”,却往往被人忽视,甚至被剥夺。世界公民素养,就是要以个人的行为来影响他人。以家庭实践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庭本身。全球教育项目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家长为孩子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以此来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这样,家庭环境被充分利用起来了,孩子进行综合实践的天地宽阔了,他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就会渐渐地增强起来。
比如,结合学校“环保”主题,在进行《今天你低碳了吗?》的实践活动时,家庭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根据各自家庭在资源使用、饮食使用情况计算各自家庭的碳排放量,这就需要家长配合,协同孩子完成一天当中表格内各资源的用量情况,然后孩子才有可能进行调查和计算。所以说,家长的支持是实践活动的基础。活动中孩子征询家庭意见,树立正确的资源使用观念,带动全家开始意义深远的低碳活动。有的家庭马上行动,减少纸包饮料的饮用;有的家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有的家庭了解到牛肉的食用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从而养成少吃牛肉的习惯。此外,《有限的水资源》《废电池的危害》等活动,也都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实践材料中真实、可靠的数据,在家庭中提供给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并认真对待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孩子在家庭实践方面提出的合理的建议与意见,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促进孩子实践能力的提高。
类似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许多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索、尝试、思考,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家庭亲情。同时这样的教育也在改变家庭的认知,改变家庭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对于每个家长的家教理念起到更新作用,让更多的人具备世界公民素养。
二、依托学校,培养世界公民的基本素养
1.学校搭建平台,学生乐于实践,发展动手能力
建立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既能让学生乐于实践,发展动手能力,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学校根据校园环境资源,建设一个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校园种植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能力,学校设置不同的种植任务。低年段以菌种的培植为主,中年段以有土种植为主,高年段以无土栽培为主。自己播种,自己施肥,学生乐于成为一名专业种植人员。在培育、种植的过程中,学生们并非一帆风顺,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一些困难,或者经受一些挫折。有土栽培的虫害问题、无土栽培的育苗难等问题都成为学生种植活动的“拦路虎”。教师鼓励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时,要仔细观察、开动脑筋,主动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经过大家的探讨和不断尝试,反复动手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种植办法。通过实践,体验照料植物的酸甜苦辣,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不少学生还培养了责任心和爱心。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种子是一个生命,我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重量。正如辅导老师在总结中说的那样:孩子们体验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还体会到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学校开辟的种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也给予了学生亲近土地的机会,让他们去耕耘、收获、感受,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2.跨年级手拉手,学生乐于帮助,构建互助思想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这是描述的一种教育理想,其实就是培养互动意识,落实互助学习。这也是我们在落实世界公民意识的重要一项。个人非独立的个人,而是存在于集体中的个人。结合学校的校训“让我帮助你”,我们的帮助行动先从学校做起,从身边做起。
一年级初入学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活力,聪明伶俐,充满朝气。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学校策划了“让我帮助你,大手拉小手”的互助活动,六年级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上对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进行帮助和引领,成为一年级的爱心小天使。在一对一的帮助式双语绘本阅读活动,或是一对一的考核式拼音测试活动,又或是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拼音学习辅导活动中,六年级的班级和一年级的班级结对,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六年级学生真正担负起为一年级同学护导和帮助服务的职责。在这样的结对下,学生增强了互助意识,同时也赢得了家长们的声声称赞。
3.与企业携手,学生乐于思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探究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学校与广西博世科环保有限公司携手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水环保”为主题的活动。企业为学校召开水污染及处理的专题讲座;现场提取水样,做对比实验,讲解荷花池污水治理项目,如何运用池底栽入成行的水草状的植物,湖边栽种一些绿色植物,湖面上漂浮类似于浮萍的植物等进行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机械设备,让学生自主研究水污染的净化处理……看似简单的水,背后却有着许多有待我们研究和处理的问题。如何造成水污染,如何进行水净化,如何用最生态、最环保的方法保护我们周边的水质等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各种思考。学校和企业携手提供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走进社区,形成世界公民意识
1.走进社区,学会发现,学会关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提出:“教育不能把学生关在书本中和教室里进行,而要发挥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因素的作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服务社区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活动主题。
为提高世界公民意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小鸟安家”活动:选取社区里(广西大学内)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为弱、中、强的三类地点,每类地点悬挂20个鸟巢进行记录观察,看看有多少小鸟来安家落户,从而探究出鸟类对人类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并提出社区环境改善的方法和建议;“走进社区,为老人送温暖”:学生分组到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社区居委会等地方做调查,了解老人在社区的生活情况、活动情况,对哪些老人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进行实地了解,探讨相关帮助举措,并展开帮助行动;清洁街道:在学生反映周边社区的清洁情况后,同学自行撰写倡议书,宣传城乡清洁活动,并自主展开社区街道清洁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践行合格公民的义务。
整合有效的社区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增强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世界公民意识,增强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
2.了解地区民族文化,培养探究能力
不同地区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是独特而丰富的,因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学校从本地课程资源中开发出更多的可利用的教育因素,既要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不断挖掘其内在的丰富文化。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结合地区情况,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和体验本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学会不断探究文化深层次内涵,并逐步学会从不同文化中吸取营养。
关注世界文化,不代表要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培养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只有在国际化过程中才能让世界所认识和接纳。以多学科整合的“三月三”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壮乡,领略骆越风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创建特色书香校园。语文学科阅读、探究、收集相关资料,写读书笔记,制作读书手抄报;数学实践活动围绕五色糯米饭的染色比例进行精确计算;美术学科出版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本《三月三》;科学开设了科学试验站,研究了五色糯米饭的染色原理及药用价值等;音乐学科结合学科特点,配上原创乐谱,出版了绘本《三月三》,将中国独具特色的壮乡文化带到加拿大结对学校,从而推向世界。
这样的活动仅仅是学校培养学生探究“三月三”的开始,在以“环保”为主题的本学期,学校还将继续在“三月三”读书节的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壮族衣食住行中原生态的、绿色环保的元素,进行读写绘等活动。日后的“三月三”活动会随着学生的深入探究将更为精彩。
四、置身世界,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模拟异国风情,感受世界文化
在立足全球化,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世界公民素养中对世界文化的包容性学生可以在各种学习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领略多元文化魅力。
西方孩子最喜欢的节目莫过于万圣节。万圣节到来之前,学生自行做足准备:了解万圣节的来历、庆祝习俗等知识,并手工制作服装、道具。当学生来到学校时,每个学生都装扮一新,校园里蜘蛛侠、南瓜灯、超人、公主……齐聚一堂。而老师们也不甘落后,扮成小熊、海盗、魔女等,在办公室准备好糖果等候学生上门讨糖果。随着学生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前,大声喊着“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讨糖活动开始。此外,走秀、才艺表演等层出不穷,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理解着、欣赏着文化上的差异。
透过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气氛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其由来,感受跨国文化的异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遵循原则,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校园是一个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而且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举行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生活,拉动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世界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意识。
2.打造异国风情,理解世界文化
围绕培养国际根基的世界公民素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搜集、创作、实践,共同打造了学校的中国馆、五大洲展馆。
中国馆,处处体现着浓浓的中国红:红红的窗花、红红的篆刻、红红中国结,且无处不文化:圆木桌上的茶文化溢着清香;棋文化透着禅理;古筝琴音袅袅;巍峨巨龙――长城正盘旋馆中。
原生态的大洋洲馆:师生用简单的壁纸、沙子、树枝、茅草营造出一方碧海晴空,一片沙滩延绵,还有树上的考拉、沙地里的袋鼠、草坪的绵羊等典型物种。
原始明艳的非洲馆:金色的沙漠浩瀚无边,金色的胡夫塔斑驳却屹立,组合成人间最壮美的景致。墙壁上33幅非洲部落人像图最吸引大家的眼球,其他展品,如非洲鼓、玫瑰木、非洲面具也是精彩纷呈。
个性鲜明的美洲馆:馆中央那根直达天花板的图腾柱展示了印第安部落的特点。墙上手工绘制的印第安人彪悍强壮,喜骑善射。
典雅庄重的欧洲馆:学生精心制作的比萨斜塔、凡尔赛宫、凯旋门……欧洲的建筑风格多样而独特,线条简洁分明,讲究对称。一旁蔚蓝色的风车伴着悠悠散发着香气的郁金香,荷兰风情得一览无遗。
特色鲜明的亚洲馆:墙上几袭艳丽独特的裙子,有朝鲜民族的衣装,有越南女性的传统服饰……此外,建筑文化,亚洲美食也一一呈现。
六大馆的打造凝结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智慧和劳动,是合作互助的诠释,更是学生包容世界多元文化、打造多元世界的体现。
篇7
关键词:小学品德;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20-01
品德教学需要情感的教育、情趣的引导以及文化的熏陶。小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单纯的理性的说教与道理的灌输往往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以及思想方面的引导。教师要客观、准确地认识到目前小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等,从而带着一颗热心来积极引导学生,用情感教育鼓舞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实践引导,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真正收获情感认知,也才能使学生真正修炼成一种品格,所谓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良好品格塑造的过程。教师必须善于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将课堂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去感受,从而丰富自我,塑造出一个充实的人生成长经历。例如,小学低年级“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就是一个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联的课题,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将课堂打造成一个交友课堂,让孩子学会交朋友,学会同他人相处。首先,可以让同桌两人一组,先以同桌为例展开“拉拉手、交朋友”的实践,教师在一边用和蔼、亲切的话语鼓舞学生:伸出你的小手,伸出我的小手,我们手牵手,你向我微笑,我朝你点头,从此便是好朋友。让同桌之间一组,一边学习教师的口号,一边操作,通过几轮的反复,同桌之间增进了友谊,在此基础上,展开同其他同学的合作,让学生学会交友,这样整个班级就结成一个大集体,成为其乐融融的一个大家庭。
二、讲述故事,宣泄情感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种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从基础阶段去塑造,小学时代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孝顺美德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孝顺、尊重等品德也需要情感的力量去塑造、教育和培养,因为品德教育并非通过说教就能做到的,而是要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感动,出现一种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品德教育的效果,也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父亲的疼爱”就为孝顺品德教学提供了有利素材,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素材,用情感的力量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在未正式学习这一课前,教师可以上网为学生寻找一些关于父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看这些资料获得一种主观体验,获得一种感悟,心灵受到触动。经过实际的播放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甚至流下了眼泪。学生的心灵与情感受到洗礼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针对所看的故事发表自己的感想,或者讲述一些关于自己和父亲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对父爱的理解,学生在感动之心的带动下开始思索,开始搜索记忆,一些学生讲出了生活中非常小的事,但是却表达出了对父爱的深刻理解。一名学生说道:“我爸爸每天早餐都为我剥鸡蛋,将煮熟的还烫手的鸡蛋用手颤颤地剥皮,再立刻放进我的碗里,说要趁热吃……”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对父爱的理解,一些学生说着说着还哭了,这就是对父爱的深刻理解。
三、亲身实践,表达感受
情感教学离不开实践的过程,因为只有经过实践、实际体验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才能收获一种思想认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实践,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认知,获得一种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学,才能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生活。例如,在学习“我的劳动感受”这一课后,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劳动的感受,可以组织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为学生布置一些劳动任务。如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去户外锄草、捡垃圾等等。让小学生在擦擦、扫扫之间体会到劳动的滋味,通过弯弯腰拾垃圾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当劳动完成后,当学生静下来,再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劳动感受,有的学生说:“劳动的滋味是累的,因为伴随着肢体活动,全身很累。”有的学生说:“劳动是美的,因为经过劳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生活环境都焕然一新、一尘不染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感到很舒适,很美好,因此,劳动应该是美的。”不同学生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传达对劳动的感受和认知,最后教师进行集中总结,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苦中有乐,让学生热爱劳动。
四、结束语
品德课是教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科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与品德的教育。品德教育需要情感的带动和支持,需要依靠情感的熏陶,教师必须利用情感教学来感动学生,让学生真正从内心领悟到品德的高尚、思想的纯洁,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知春,石世平,王楠.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心理预警研究现状概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篇8
帮助父母做家务,要有耐心,你可以在厨房观察爸爸妈妈怎样做,再找机会帮爸爸妈妈做点什么,比如洗菜、摘豆;向父母学习做饭炒菜时如何避免烫伤等等。你还可以请父母将没做过的家务分成几个小部分,并逐一示范做法,例如,清洁浴室,应示范如何擦拭洗面盆、洗刷浴缸和拖地板。如清理你的房间,可让爸爸妈妈例举该清理的地方或以图、剪贴等方式提示自己。
同学们在做家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劳动程序,培养劳动技能。正确的劳动程序,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劳动技能。大家做家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正确合理的程序,会使大家感到做家务并不难,同时也会提高劳动的热情和兴趣。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做家务,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你可以先学做有兴趣的又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提高难度。如果一开始就做不能胜任的事,会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很不像样而丧失信心,进而会厌恶家务劳动。
3、注意安全,培养毅力。大家在做家务时,千万注意安全。在使用电器、煤气、化学洗涤剂、刀具等方面,一定要掌握正确使用的安全常识。
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好处多多:
1、许多同学并不了解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通过劳动,会明白创造财富的艰难,养成爱惜财物的好习惯。
2、懒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从小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会养成勤劳的作用。一旦走向社会,这些技能和作风,就会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来,受到大家欢迎。
3、同学们在家务劳动中,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意志和毅力。
4、学做家务,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家庭是个小社会,家庭生活的内容涉及到各种知识。许多同学的小发明、小创造,大多是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
5、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正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形式来调节大脑机能,而且有利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6、一个人家务劳动的能力强,生活技能也高,独立生活能力就强,从而对生活充满自信心,能独立面对各种困难。
7、分担家务之后,亲身体验到了家务劳动的繁杂,才能体会到父母终日操劳的不易,感受父母的良苦爱心。和爸爸妈妈共同做家务,也会给家庭带来一种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
爱劳动,从做家务开始
暑假里,让“热爱劳动”不再是一句空话,同学们从简单的家务劳动开始,培养自己的劳动能力。整理房间、叠被子、扫地、擦桌子、收拾碗筷、吸尘清扫、衣服分类、清洗浴盆、洗手绢、洗袜子、擦鞋子等等,随着对家务劳动的熟悉,再做一些劳动技能较高的事情,如换床单、清洁浴室、操作洗衣机等等。
帮助父母做家务,要有耐心,你可以在厨房观察爸爸妈妈怎样做,再找机会帮爸爸妈妈做点什么,比如洗菜、摘豆;向父母学习做饭炒菜时如何避免烫伤等等。你还可以请父母将没做过的家务分成几个小部分,并逐一示范做法,例如,清洁浴室,应示范如何擦拭洗面盆、洗刷浴缸和拖地板。如清理你的房间,可让爸爸妈妈例举该清理的地方或以图、剪贴等方式提示自己。
同学们在做家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劳动程序,培养劳动技能。正确的劳动程序,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劳动技能。大家做家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正确合理的程序,会使大家感到做家务并不难,同时也会提高劳动的热情和兴趣。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做家务,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你可以先学做有兴趣的又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提高难度。如果一开始就做不能胜任的事,会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很不像样而丧失信心,进而会厌恶家务劳动。
3、注意安全,培养毅力。大家在做家务时,千万注意安全。在使用电器、煤气、化学洗涤剂、刀具等方面,一定要掌握正确使用的安全常识。
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好处多多:
1、许多同学并不了解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通过劳动,会明白创造财富的艰难,养成爱惜财物的好习惯。
2、懒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从小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会养成勤劳的作用。一旦走向社会,这些技能和作风,就会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来,受到大家欢迎。
3、同学们在家务劳动中,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意志和毅力。
4、学做家务,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家庭是个小社会,家庭生活的内容涉及到各种知识。许多同学的小发明、小创造,大多是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
5、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正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形式来调节大脑机能,而且有利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6、一个人家务劳动的能力强,生活技能也高,独立生活能力就强,从而对生活充满自信心,能独立面对各种困难。
7、分担家务之后,亲身体验到了家务劳动的繁杂,才能体会到父母终日操劳的不易,感受父母的良苦爱心。和爸爸妈妈共同做家务,也会给家庭带来一种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
经过一个暑假,你会发觉自己其实很能干。 美舒
篇9
一、在“玩中”寻找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但对小学生来说,关于春节的知识知道的却寥寥无几:比如春节的由来,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吃饺子?2011年为什么说是兔年?让孩子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搜集关于春节的祝福用语、故事、春联等,使孩子在玩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生活,提升孩子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品位,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二、在大自然中,丰富孩子学习生活的内涵
寒假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假期时间表自行安排,让孩子走出去,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当地或外地一些自然景观,让孩子在玩中感受这个美丽的冬天,丰富孩子的生活,陶冶孩子的情操,开阔孩子的视野。
三、走亲戚,找朋友,感受那份久违了的亲情
平日里的忙碌,亲朋好友难得相聚。借着春节,让孩子们走走亲戚,找找朋友,乡下孩子可以到城市中的亲朋家住些日子,感受一下城市里华灯初上的生活环境;城市孩子可以到乡下亲朋家住上一段时间,体验一下农村里落日余晖的美丽景色。既加深亲朋之间的感情,又可以体验城市、农村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四、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实践劳动
1. 当一天爸爸妈妈。参与家庭管理和家务劳动,让孩子体会家长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懂得感恩。
2. 学包饺子。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春节吃饺子,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包饺子的乐趣,既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又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学会购物。春节期间家长购物比较多,趁此机会,家长带孩子一起到商场或集市上购物,让孩子在购物中学会分辨商品的好坏,了解什么是“六折”、“九折”,把课本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上一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五、让孩子走进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1. 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名小小社会家。生活变化气象万千,社会现象千姿百态。让孩子走出家门,走向街头,看现象,多思考,发评论,做一名小小社会家。让孩子到农村种植养殖示范区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到人大、政协、市政大楼接受政治启蒙教育;还可以到气象站、环境监测站开展环保教育;去社区、进家属院了解百姓生活;走向街头、走进商场为社会现象打分……
总之,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大舞台,让孩子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生活技能。
2. 做一做,看一看,体验社会生活。生活丰富多彩,有许多内容需要孩子去深入了解。让孩子到豆腐坊了解豆浆、豆腐脑和豆腐的制作过程;到蛋糕房看看制作精美的蛋糕需要几道程序;也可以到邮局了解一封信的“旅行”,到电视台看看精彩的节目如何制作;还可以到部队了解战士们规律的生活和严明的纪律;到工厂看一件产品如何制作完成;甚至可以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上一天班,了解他们的职业,体会他们的辛苦,向他们学习……
总之,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都值得孩子去了解,去探讨,去参与。
篇10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W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捉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如指导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资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