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来源范文
时间:2024-04-03 11: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文化的来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承担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教授汉字课程,不仅仅是教留学生学习文字,更重要的是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汉字文化教学也促进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从汉字文化角度讲解汉字,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汉字文化教学的意义
1.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汉语也不例外。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常会被汉字复杂的形体、相似的读音困扰。常会因为枯燥、无趣的记忆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者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大多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我们在开展汉字教学时应该旁征博引,增加汉字课堂的生动性。通过趣味的故事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好的识记汉字。
2.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汉字形体复杂,形近字、同音字多,留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导致书写汉字的正确率低。这都是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认识不清,缺乏汉字形义关系的理解。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适当的讲解汉字的造字理据,从汉字的部件、结构入手,优化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掌握。从意义上区分汉字形体的差异,对形近字进行归纳,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3.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传播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结合文化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要准确的掌握汉字,必须了解汉字所属的文化。如果单纯的分析汉字结构、汉字形体,就无法深入了解汉字的魅力,不能掌握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加强汉字文化的教学,在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汉字文化教学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兼容并包。开展课堂教学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了解学生的文化信仰,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设置相应的文化知识,有目标性的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知识。而对于有特殊信仰的学生来说,我们要避免一些文化禁忌,尊重他人文化,兼容并包。坚持适用性原则,可以更好地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2.阶段性原则
学习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汉字文化教学应该把握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外汉字教学。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介绍汉字的来源和发展,通过动态的图形和趣味的故事,减少学生对汉字的陌生感。对于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中高级段学生来说,可以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汉字游戏、部件组合等多种方式将文化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开展更加深入的文化教学,介绍中国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坚持阶段性原则,可以更好地的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3.得体性原则
汉字文化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一部分,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开展汉字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要把握汉字文化教学的度和量。首先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在传播文化知识时,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应该恰当的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服务汉字教学为核心。其次,汉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解汉字文化要突出重点,切合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易于接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增强得体性,更有助于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三.汉字文化教学的策略
1.运用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对留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缺乏对汉字结构的整体认知。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其对汉字形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汉字的产生,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象形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描摹事物的整个外形或显著特征创造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汉字的意义。比如说日、月、人,这些简单的汉字,都可以从图形了解到它们的涵义。从这些象形字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指事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添加抽象的符号来区别字义。比如说木、本、末的区别就在于“木”上的一点添加在何处。“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会意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组合部件,整合意义来理解汉字。比如两个木是“林”,很多树木是“森”,两个人一起行走是“从”。形声字的教学,可以通过偏旁的表音、表义功能理解大部分汉字。比如与“水”有关的都有“氵”,如:江、河、海、溪等。比如“支”作声旁的读音相似,如吱、枝、肢等。所以从造字法入手,是最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来源,对汉字形体、结构形成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字感”。
2.利用汉字的部件音义规律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篇2
关键词:母语迁移;韩国语汉字词;教学;同形汉字词
1 韩国语汉字词概况
1.汉字词的定义及来源
韩国语词汇系统包括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其中固有词和汉字词是词汇系统的根干。固有词是韩国语词汇的主体,它是由韩民族自己创造的词汇,韩国语的基本词汇大部分都是固有词;外来词大多是近代表示西方文化概念的词,它由西方传入;汉字词是源于汉语的韩国语词汇,它是随着汉文化的传入而产生的。汉字词在韩国语词汇中所占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固有词,达到了词汇总量的70%。
汉字词根据其主要来源可划分为三类:一是来源于中国的汉语词源的汉字词。这类汉字词数量较多,适用范围较广,可以说是韩国语汉字词的主要构成部分;二是由日本传入的日源汉字词。这类词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较汉语词源汉字词晚,且词的含义较为单一;三是朝鲜民族在汉字的基础上自创的汉字词。这类词与日源汉字词一样含义单一,且在数量上不及汉语词源汉字词。
2.汉字词教学现状
由于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之间的密切关系,韩语与汉语既有共性又有一些不同于汉语的个性特征,这就导致惯以母语思维的中国学生词义理解和词汇使用方面出现偏误。而现如今对汉韩语教学既没有突出汉语母语者学习韩国语时的优势特征,也没有利用好韩语词汇本身的个性特征来教学,而是完全照搬西方第二语言词本位教学方法来进行韩国语词汇教学。
2 母语迁移对对汉韩国语汉字词教学的作用
迁移本来是心理学术语,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对比分析理论提出了母语迁移这一概念。母语迁移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所学语言的影响,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两种。
1.汉语词汇对韩国语汉字词学习的正迁移
汉语词汇有助于学习者直接理解韩国语汉字词,提高学习者迅速记忆及翻译的速度。如“?? 公园”、“?? 教师”等这类同形同义汉字词,读音、意义的相似让我们很容易接受并记忆这些韩国语汉字词,在学习时也就很容易将其直接转化为我们的汉语代码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汇来加以理解。同时由于韩汉语言中很多名词术语大都可以互译,信息的输入与学习者大脑中的母语信息相吻合,这样新输入的词汇马上就可以变为长期记忆,记忆效果也会相对深刻,在进行韩汉互译上也会明显的体现出速度的优势。
汉语词汇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学习韩国语汉字词的兴趣。在外语学习室,容易记忆并理解的词汇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汉语词汇雄厚的基础会对学习者学习汉字词产生很大的鼓舞,极大的增强其信心和学习兴趣。
2.汉语词汇对韩国语汉字词学习的负迁移
韩国语汉字词在读音上既区别于韩国语又区别于汉语词汇,因此会产生语音上的负迁移现象。如“?? 尺寸”,“尺寸”的汉语拼音为“chi cun”,“尺”字的声母为“ch”,但是在汉字词中“?”的国际音标代表字母为“q”,因此,中国学生在利用汉语词汇学习汉字词时就可能发生“ch”、“q”的混淆,从而导致发音准确性的下降。
汉语词汇与同形异义汉字词在形式上一致,但意义却有差异,容易导致词义理解上的负迁移。如“?? 食堂”在韩语中指的是“饭店,餐馆”,而在汉语中指“机关、团体中供应本单位成员吃饭的地方”,因此,中国学生常常会在理解这个词的时候产生意义的偏差。
3 基于母语迁移理论下的韩国语汉字词教学策略
同形汉字词是指在形式上与汉语词汇一致的韩国语汉字词,同形汉字词可分为三类,即同形同义汉字词、同形异义汉字词和同形部分异议汉字词。面对不同的汉字词分类,教师要善于采取对症下药、因类施教的教学策略。
1.同形同义汉字词教学策略
同形同义汉字词的教学可以直接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即“给出单词―领读―介绍意义用法”这一过程来进行。但与韩国语不同,汉语缺乏形态标志,我们所说的同形同义汉字词其实是韩国语词汇的词干,而在实际使用时,标志词性的词缀也不能缺少。
以“????? 高傲”为例,韩国语中的形容词一般以“--???”结尾来做谓语。对于这类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突出汉语形容词与其相对应的特点:汉语形容词做定语时常要加上“的”,做状语时要呼应出现“地”,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因此,为减少词汇词性的混淆,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为了加强记忆突出词性,可以结合“--???”展示词汇,这样既能加快学生对词汇意义的掌握,又能有效减少这类形容词在使用上的错误。
2.同形部分异义汉字词教学策略
对于同形部分异义汉字词来说,由于中韩在词汇义项上的扩展变化,很容易给教学带来干扰和负迁移的可能性,针对这种负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学和测验中重点考察。同时,不要忽视词汇的文化色彩变化,在文化含义发生变化的词汇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例句和搭配词汇的选择。
例如“?? 报纸”一词,中韩共同的义项就是“向大众呈现某种消息的载体”,在现代汉语中意为“消息”;而在韩国语中有“见闻、定期刊登新报道的刊物、报纸”这三种意思,这种词汇义项的扩展就很容易导致负迁移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生词讲解的时候要合理设计例句与搭配词汇,重点突出词汇义项扩展的部分。
3.同形异义汉字词教学策略
教师在进行同形异义汉字词教学时,应有针对性地比较汉字词与汉语在语义范围、语义轻重、附加意义、语用限制等各方面的细微差别,通过比较说明异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偏误和规范自己对汉字词词汇的记忆和使用。同时,应该遵循“突出异同,例句充足”的教学原则,编排充分、高效、准确表现词汇各方面异同的例句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这部分词汇,避免语义、语用上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篇3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
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
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
篇4
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包括部分现在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所面对的只是处于好奇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太多的理解能力,而更多则是好奇能力,所以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所教的不能正确理解。这需要我们教师工作者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分解讲解,通过制定正确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对字音与字形有充足的理解,显然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本身就缺乏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有足够的理解,不能从审美角度出发。造成了学生对汉字存在误解或者不理解时难以利用审美化来纠正,使得学生在死板生硬的环境下,死记硬背,同时教师也缺乏对汉字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太急于教学成果,不能帮助学生通过审美化来分解负责的合体字。在有些字的教学过程中,生硬的教导学生字体结构,没有充分利用审美化来简化字体的结构,造成了学生对汉字理解的负担,对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起到了阻碍作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不能得到正确的审美化传授,而生硬的死记汉字结构,难以使自己从中获得审美情趣而造成更大烦恼。从而将深奥的阅读知识转化成情感流露的表现形式,审美化的识字教学让知识不再枯燥,让阅读不在单调。因此,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认识识字教学中引入审美化的方法
2.1寓教于乐,理解审美
小学生还处于童心未泯的年龄段,玩是他们永远的天性,能正确的将汉字游戏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并配合审美化的优势。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到审美化的理性认识,通过教师正确的审美化引导,调动学生在游戏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能力,潜移默化的将审美注入到汉字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了解汉字的魅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正确对汉字的审美。加强审美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弱化生硬的汉字结构,将理性的审美融入到学生的认识当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字结构进行拆分,通过小朋友的身体进行拼字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理解如何控制提升的美观来呈现文字。
2.2审美观来源生活,并创造生活
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对小学生的初期教育更是如此。通过亲身体会得到的感受会更加真实,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注意汉字的审美发现并传授给学生,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审美化在汉字中的魅力,才能懂得如何将汉字的审美通过沟通传授给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教师的识字教学更能为学生带来直观、从分以及切身的汉字审美体验。追求审美的艺术来自生活,同时也在创造生活中的审美观。汉字在中国的文化进程中,都是源于生活的体验,大部分汉字都是从生活规律、生活点滴中汲取出来的。将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更能为汉字提供成长环境,让学生体会生活的乐趣也掌握汉字来源的规律。因此,掌握生活中的规律来对汉字审美,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容易被掌握。
2.3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识字教学单单靠理论理解是不可以的,还学要学生不断的动手练习。由于我国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小学生并不一定具备书法书写的理解能力。通过汉字结构的位置变化,让同学理解位置的变换影响着书写的美观。例如:“一”的写法有繁体与简化之分,如何展示简化“一”,让同学理解虽然只有一笔,但也需要审美观点来完成,而繁体“壹”的复杂让同学明白审美观点在结构组织中的作用。教师要做的是通过书写来加深对汉字结构的理解,不断巩固汉字的理解能力,通过不断反复的书法的锻炼,不仅使得学生在实际动手练习中感悟审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耐心,通过教师对学生书法的鼓励评价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反复推敲,提高自我欣赏水平,逐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操。
篇5
字谜简介:
1、猜字谜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字游戏,属于传统猜灯谜的一种形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猜字谜主要是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汉字传统的文字游戏也出现了多版的app应用,有成语字谜猜、成语疯狂猜、猜成语、猜字谜等 ,这是将纸质变身应用软件,以数字化推动纸质革命。
3、人们通过字谜这种形式,对楷体汉字进行了种种不依文字学原则的拆分离合,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形体离析过程中,不仅突现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体结特点,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汉字形体结构的直观认识。
篇6
关键词:平面设计;汉字;中国文化;魅力
1平面设计的基本概念
平面设计是以图片的形式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出来。可以在一个平面上不同的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形式模式组成图案。也可以是公众创作的手绘方法。分为二维空间范围内和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显示在平面设计立体感的空间,并不是在指导人们的空间视觉形成真正的立体感,只是形成空间幻觉的作用。
2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遗产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遗产,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交际工具,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它像一面镜子,可以看到反射的形象在里面,所以要尽量改变存在的现实,这是汉字的魅力。同时,因为中国的象形字,她成为艺术家的基础和灵感。当我们谈论有关中国汉字,你会发现在今天的社会文化意义的重要性。有了汉字有中国特色灿烂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和保障,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虽然汉字是一种书面语言,但是她的造型和构成却又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华夏民族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华夏民族文化理念和视觉思维的结晶,它不仅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也是汉民族审美理想的反映。
3汉字的艺术性
汉字艺术,以汉字的音、形、义为理念,全方位、与时俱进地向无限深度和广度推进。她以中国传统的视觉空间,引入一个新时代的元素,如雕塑,装置,服装,视频,陶瓷,建筑,舞蹈,表演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开辟为当代人服务。如何看待汉字的艺术,是一个哲学问题。其实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线条,运用最广泛而复杂的设计手法,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平面设计,让这些设计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
汉字的魅力,几乎是在独一无二魅力,没有任何文字可能会达到这个奇妙和大胆联想的。字作作为汉字符号的记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宇宙观,远古祖先的传统思想和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从视觉的角度对汉字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汉字的演变经历,从一般的象形到抽象的变化,逐渐变得简易。简洁的笔触,多元化结构模式,一个独特的方形,让其具了典型的平面特征,简单的点画结构,在方寸间衍化出气象万千的可以说,中国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平面设计作品与中华民族的味道。它巧妙地将音,意,形融合为一体,通过高度细化的视觉图形语言和易于理解的信息传达,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能表达意义的视觉符号,而且是一种有表情,极具吸引力的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元素的汉字和图形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人类的平面设计作品的历史中国汉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成功。汉字作为设计元素,可以准确,清晰,简洁,的表达主题;汉字同样可以运用于广告更具有迷人的魅力。文字,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由于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大众化,它的设计概念和广告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广告创意传递商品信息和企业形象,确立产品品牌时,往往最易于被大众接受。因为文字的广告功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创意。我国的平面设计可以说是走在了其他专业设计领域的前面,在世界舞台上已经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有着不可占据的一席之地。
4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和创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在促进中国语言在世界上流行,主办国际大专辩论赛。其中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标志,是将汉字“辩”作为主体,偏旁“言”用红色的草书表现,以凹凸的图形方式表现正、反方语言的辩论、图面中黑白分割体现了“正方负方”的概念,同时又表现出很强的形式美感。以汉字艺术作为标志,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传统的图形和符号。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京”,这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大胆的运用了汉字这一重要的元素。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她便是东方汉字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相比于西方的严格设计,东方画在空间要求上比较灵活。所以这一设计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一次融合汉字、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成功的艺术设计。它表达了人们要表达的理念,也寄托着人们将要赋予它的理想。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会徽把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和其他艺术形式和运动特征相结合,化作成一个向前跑,满心愉悦,向往胜利的运动员,其形象健康向上,有力的烘托了北京奥运的主题。而“京”字形状,传递出浓郁的中国味。标志采用传统文化图形印章作为标志主体图案,原因在于印章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也是一种社会诚信表达方式,寓含北京将信守承诺,“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本颜色,是因为红色是中国德颜色,在全球都知道红色代表着中国,同时红色代表了喜庆快乐;会徽的英文字体设计采用中国“汉简”风格,将汉简中笔画和韵律有机融入“BEIJING2008”字体之中,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无暇结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汉字设计“京”字为重点表现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和激情的奥林匹克精神,也表明中国奥运一定能够办的精彩,让世界记住中国。
5总结
随着设计作品的不断更新,汉字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生命力和呼吁中国视觉的设计元素,成为传达设计艺术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使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也丝毫不会逊色。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正在悄然崛起,设计师应该更加注重在设计艺术个性和国籍问题的日益趋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在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密切联系,并注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势必使设计开辟一个强有力的广阔天空。今天,汉字已经被很多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使用,它是中国设计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艺术表现元素和多种形式的汉字,不断研究平面设计中的汉字魅力,使其达到新的设计。同时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精华。让汉字的魅力在平面设计艺术领域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汪尚麟.文字创意与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晓峰.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汉字创意元素[J].艺术教育,2006(3).
篇7
湛念zhàn。湛是一个中国汉字,主做形容词,名词,出自《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子孙甚湛。”(子孙们多么高兴欢乐。)湛的词组:精湛、湛蓝、清湛、湛溢、湛溺、湛靖、湛寂、浮湛、乐湛、湛静、岳湛、湛波、湛炽、湛渍、湛患、湛结、湛炉、湛润、渊湛、湛淡、涪湛、湛湛、湛凉、露湛、湛湎等。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穿插结构,品字形结构。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篇9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汉字教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6)01-0091-03
中华民族的无限魅力,引起了不少外国人对汉语学习的渴求,对外汉语便成为了新世纪的热门学科.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跨文化交际日益普遍的外部环境,还是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社会科学飞速发展的内部动因,都决定了对外汉语不但要提高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而且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任.
1汉字与汉文化的理论概述
汉字,得名于汉族和汉朝,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至今为止,汉字不仅仅是持续使用最久的文字,更是上古时期各个文字系统中唯一传承到今的文字.“文化”这个词,最先出现在《周易•贲》中,书中说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应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唐代的孔颖达却另有见地,他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实际上就是指文化是文学艺术和礼节风尚等归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著名语言学家古德诺夫曾说:“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点体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手段,人们在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过程的同时获得整个文化.”[1]由此看来,作为汉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不但具有工具性,也具备传承思想文化的功用.它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观念、人文心理等的动态文化符号,它本身就能够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将中华文化运用到汉字教学当中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能高效地完成学习者会认、会读、会写汉字的学习目的,又将中华文化加以传播,何乐而不为.
2文化参与汉字教学的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可以分3个阶段,即初级、中级、高级.各阶段对教学任务和识字数量的要求都应有所侧重,因而教学方式应该也有所变化.
2.1字形文化结合,培养兴趣
在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汉字教学并不只是关注学习者识字量的问题,同时还是培养学习者对汉字的兴趣的关键时期,是否喜欢学习汉字,并积极主动地学习汉字,这将对学习者今后各个阶段的学习都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阶段的汉语教师可以在讲课当中用到“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的造字法,简单举例并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基础的文化知识辅助教学.学习者初学汉字,应当从独体字入手,由象形字开始.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作为文字使用,它临摹事物的外形或显著的特征,能够直接让学习者了解字义并对汉字字形产生兴趣、深化记忆.虽然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所占分量不大,但是它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很多的会意字形声字都是由象形字构成的.所以,掌握好象形字是掌握汉字基本构件所必需的.如:“日”的甲骨文“”,“月”的甲骨文“”和“口”的甲骨文“”,都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描绘得来的.而象形字“大”其象形字“”,虽为人形,但是却表示抽象的大小概念,这时候可以告诉学习者“天大,地大,人亦大焉,依韵會訂,象人形.”从汉字来源入手,让学生印象深刻.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会意字有两种取象方式,一种是“以形会意”,比如:“休”字,甲骨文就像是一个人倚在树下休息.“益”字,取水从器皿中溢出之态.此类会意字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例如指示字“本”,在“木”下加一短横“-”,特指“木”之根,引申为根本;“上”字甲骨文“”,“下”字甲骨文“”,两个字是由横线“一”和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位置而组成,之后演变成现在的汉字“上”“下”.另一种是“以义会意”,就像“从”“”,两个人在一起,表示二人一起行走,树木较少为“林”“”,树木很多为“森”“”.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习者学习起来非常感兴趣.再比如“王”的古文“”,世人多认为是一个斧头的形状,因古代统治者多用暴力来统治人民,此为象形,而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2]孔子说:“一贯三为王.”[3]他们则认为“王”字是会意产生的汉字,由于学习者处于初级阶段,当这类汉字造字法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最好只用一种便于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可以降低学习者汉字学习的难度,不至于磨灭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兴趣.
2.2汉字结构讲解,文化引导
中级阶段的汉字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字形辨析上,要将汉字书写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点贯穿其中,并进入词语拓展阶段.当识字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区别异同、辨析字形,促进学生书写汉字和认读汉字准确性的提升.所谓“汉字书写能力”包括笔画的形状、笔画的组合关系、结构、部件、笔顺、基础的造字规律等汉字书写的基础知识.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具有归类的作用[4].偏旁分为形旁和声旁.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它的形旁自然而然就担当了表意的角色,拥有相同形旁的汉字,往往具有相同的义类属性.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偏旁分类总结,是学习者对字义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字形,加强结构观念.例如:当我们讲到“江”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习者,它左边的“氵”旁是由汉字“水”演变而来,是一个形旁,一般具有这个偏旁的汉字大多与“水”有关.然后给学生总结出“海、河、湖、泊”等,并利用中国有关的景色照片让学生对这四个字加以区分.在讲“打”的时候,可以先从“扌”讲起,说明“扌”实为“手”的变形,带此偏旁的多与手有关,等.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准确了解汉字构成与演变,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例如讲解“股”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当“月”字旁在汉字左边时,为“肉”的变写,这样的汉字多与“肉”有关,如“胖、肺、肚”等.而“月”字在右时多和天文有关,如“明、朗、朝”等这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学生会主动地对“月”字旁的汉字含义进行猜测与学习.如果遇到易混淆的偏旁,比如学习者经常分不清“礻”字旁和“衤”字旁,这个时候教师在进行区分时,可以讲到“礻”旁是“示”作偏旁的变形.从“示”的字,一般与神灵有关,像“神”“祈”“祥”.而“衤”旁则是“衣”的变形,带“衤”字偏旁的字都与衣服相关,像“袄”“裤”“袜”等,运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而非死记硬背频繁抄写,可以从文化层面减少学习者汉字书写的错误率,并且不至于让学生对汉字书写产生恐惧心理.
2.3讲述汉字故事,寓教于乐
最后的高级阶段,也是提高阶段,可以着重讲解基础的汉字学,虽然前几个阶段的过程中都需要文化知识做辅助作用,但是该阶段讲解了系统的汉字文化知识、汉字形声字复杂的表音系统、字理知识以及汉字的文化底蕴等等,由分到总重点分析汉字当中的文化信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者习得目的语的目的.如关于“年”的文化故事:“年”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只见当天,白发老人身穿红衣,在屋门上贴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年兽便逃跑了.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这样在讲解汉字“年”的同时,也给学生灌输了中国人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等文化习俗,这样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让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播.再比如这样一个故事:在历史课堂上,老师问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是医生.”学生回答.“胡说!”“怎么胡说呢,书上说他是大夫嘛!”这样有趣的故事既能让学习者知道“大”这个多音字,也能引起学生对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进行了解的欲望.还可以使用对联,如: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东西都有;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横竖俱全.这是个拆字联,对冻、洒、切、分等字进行拆分,这样在吸引学习者注意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汉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4多种方式练习,预防枯燥
书法是汉字的形态之美,是汉字的审美艺术化.提到汉字解构文化,必不可少的是书法,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艺术与汉字文化之间存在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通过练习书法的方式进行书写练习,会让枯燥的写字变得富有乐趣,有助于学习者对汉字笔画和结构的记忆.由初级阶段的临摹,到一点点自主书写,在学习者快乐的学习汉字的同时又传播了中国的书法文化,一箭双雕.还可以让学生从学到的汉字小故事当中进行发展想象,编写汉字小品在课堂进行展示,这样主动的记忆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猜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这又是一种练习汉字的好方法,例如:二月(打一字)——朋,七人草下躲(打一字)——花,又小又大是什么?(打一字)——尖,这种谜语的编写或是利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或是利用了汉字形、音、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显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内涵,学习者在猜谜的过程中又一次对汉字结构进行记忆,印象深刻.
3结语
汉字教学,并非以符号识记为主要目的,以强化语言符号为基础表征,其实,归根到底依然是一种文化选择.因此,汉字教学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把握汉文化的内涵,进行文化的传播,文化教学应该在汉字教学过程当中贯穿始终,并逐渐增强、逐步深入.从而使学习者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深意,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并在获得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完成由汉语言文化的仰慕者到传播者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古德诺夫.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1985:85.
[2]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3.
[3]孙星衍.孔子集语[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56.
篇10
蛰读zhé。蛰表形声。从虫,执声。本义为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易·系辞下》、《吕氏春秋·孟春》、《尔雅》、《说文》等均有记载。《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吕氏春秋·孟春》:蛰虫始振。
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