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英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8:5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要的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英文期刊;重要性
众所周知,期刊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过批准,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可分为多种形式与样式,学术期刊便是其中一种。学术期刊是知识的传播与积累,在学术评价、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载体作用。英文期刊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有效学习英语的模式。顾名思义英文期刊是以全英形式进行排版、印刷的,它不同于中文期刊却又与之有着很大的相似点。譬如两者在语言上都以不同的期刊形式映射不同的内容,整体来说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却不失权威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英语发展的历史舞台上,英语不负众望不仅为广大读者的学习及阅读起到了助推作用,而且为我国在国际事务的沟通与交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上大学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对506种本科专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外《上大学网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对布点高校最多的55种大学本科专业进行了解读,近八成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由此可见英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一所高校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英文期刊也逐渐成为各高校教育实力的充分展现,英文期刊已然成为各高校不可忽略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大学生了解、沟通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创办英文期刊在加强对高校生与社会互融及扩大学术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英文期刊的出版不仅成为高校热议话题,而且获得了高校的一致好评。各大高校争相创办英文期刊以便创造校内、校外两个“市场”适应市场竞争。高校学术期刊不是数量太多而是资源短缺,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英文期刊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受到语言、稿源等范围的限制在期刊质量上还有待提高。要实现高校英文期刊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需创办高质量、高水平的英文期刊。通常情况下阅读作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想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吸取更多知识和信息,首先要做的便是进行大量的语言学习,而对身处母语环境的大学生来说,英语资源的短缺成为学习、阅读的最大障碍。英文期刊的创建,尤其是高校英文报刊阅读的建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获取各种英语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高校创办英文期刊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以繁荣学术为己任,主办单位以创办高质量期刊为宗旨;其次,高校之所以能办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并取得较好成绩是因为主办单位无经济压力,审稿更为严格,创办高质量学术期刊成为高校的一种文化自觉。最后是因为英文期刊使用方便,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或纸质媒体翻动短时间内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也可在闲暇之时同老师、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在对英文期刊进行解读的同时,读者在语言文字方面也会更加深入了解其内涵,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其思维方式、写作特点等,详细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高校创办的英文期刊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适应各阶段人群需要,这也是英文期刊能在各高校立足的重要原因。下面本文将从高校英文期刊的发展、传播等方面介绍其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一、高校英文期刊的创办及其发展
当下,创办英文期刊并非易事,高校要创办符合时代要求的英文期刊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要求各高校注重英文期刊的发展动态又要考虑到广大读者、作者的受益情况,只有让作者、读者主动择出自己心目中优秀的英文期刊,才能让英文期刊的自我生存能力得到加强。英文期刊就是学术期刊的一个剪影,它不同于中文期刊的最大地方便是语言和思维,而其内容及要宣传的中心思想都极为相似。高校英文期刊的发展不单单是为了迎合某一口味,更多的是发散性的内容让读者吸收其精华,这才是高校创办英文期刊的目的,同时满足英文期刊的发展要求。但从目前英文期刊在各高校的发行状况来看并不乐观,存在发展缓慢、内容重复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英文期刊发展的最大弊端。虽然英文期刊依旧在各高校广泛流通但稿源的短缺、内容的重复这些弊端得不到解决最终会影响英文期刊发展。资源紧缺使之发展缓慢,重复建设使之造成巨大浪费,针对这一现象实现资源的共享,防止重复建设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实现对英文期刊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英文期刊的传播
首先,高校英文期刊主要功能是服务与传递,为让更多高校学生受益就需要不断地优化期刊内容,完善共性与个性,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英文期刊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更大化。高校英文期刊开展广告、培训等多种活动取得较好的反馈。其次,为让英文期刊走进大家的视野让更多人受益,各高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如今大环境背景下,网络信息服务的改善为资源环境的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高校英文期刊队伍日益壮大,但要为广大读者所了解、所利用还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宣传和引导。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纸质媒体成为各高校英文期刊宣传的主要手段,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纸质媒体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和冲击,人们不再依赖纸质出版物。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英文期刊要与新媒体积极配合,扩大宣传力度,提供针对,以便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力。此外,各高校的英文期刊结合资源与背景,利用自身的优势及特色扩大在校内及校外两个“市场”的传播渠道。
三、高校创办英文期刊的重要性
从社会视角来看,英文期刊的创办为各高校与外界的学术沟通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媒介桥梁作用。在各高校学术交流的舞台上,英文期刊为广大学者交流起到载体作用。如以JournalofMarineScienceandApplication(《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为例,此英文期刊创办于2002年,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Springer联合出版发行,属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它主要刊登中国船舶与海洋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意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内船舶科技的发展。此英文期刊具体内容涉及船舶工程(基础理论研究、船舶结构物设计、船舶性能研究、船舶结构动力学分析、造船技术、船舶材料、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水下航行器等)、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港口航道、深海工程、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海洋资源开发、船舶轮机工程、船舶动力与机械、船舶导航、防腐与除污、水声工程(水声材料研究、水下通信技术、水下声设备与仪器研究、水声探测技术等)、船舶经济学等方面。为进一步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诸领域研究的学术交流,让作者更方便地投稿和跟踪审稿进度,让编委和审稿人更轻松管理审稿任务和决策,此英文期刊采用汤森路透ScholarOneManuscripts在线投审稿方式。汤森路透,不仅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和在线工作流平台提供商,也是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出版者,这为此期刊的顺利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的英文期刊虽属科技类季刊但它为读者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结束语
当然,高校英文期刊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原因较为复杂。但目前,各高校收录的英文期刊涉及到医学、物理学、文学等多个方面,它们在不同高校的平台网上向广大读者传播着高校学术成果,仍为高校与其他高校的沟通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英文期刊为高校教育事业带来的重要影响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望进一步扩大英文期刊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力。我们坚信,在充分利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对高校英文期刊形式加以创新、内容加以改造,英文期刊一定会更加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更适应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l]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报,2013~09~16
[4]董玲.一项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状况调查带来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2008(8).
[5]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
[6]汪松,李尚梅.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现状调研及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J].考试周刊,2014(12).
篇2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它是由新闻事件和抓拍的图片两个部分组成,是新闻事件的一种表达方式。PS是Photoshop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图像编辑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修饰功能,通过PS技术的处理可以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象组合在一起,使图像发生全新的变化。从艺术的角度上看,一张看似普通的图片,经过PS技术处理,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会使主题更加突出,无论从光线、构图还是角度、表现等方面都堪称一张完美无缺的图片。但新闻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它是一种纪实手法,主要是新闻记者在事件发生的时候,通过抓拍完成的,意在通过图片说明正在发生的事件,向外界传播新闻信息。在这几年的摄影经历中,笔者深深认识到,一张好的图片必须具备时间、空间、光线、主体的有机组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新闻事件有时是不可预知的,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而且,突发新闻也是最精彩、最难拍的。如果因一时的疏忽大意,或对相机的曝光、感光度等参数把握不准,势必会因曝光不足造成照片整体色调发暗,画面效果平淡且缺少层次,这时候用PS技术调一下,就会使图片得以还原。这样的处理,既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又能增强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
然而,在现实的新闻摄影报道中,有些人违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不顾社会事物的客观现实,随意运用PS技术对图像动“大手术”、“乱切换”,虚构、夸大甚至东拼西凑、改头换面、无中生有,臆造了一些虚假不实的新闻图片,且有的图片还获得了奖项。像华南虎假照事件、藏羚羊假照片事件等,都是通过PS技术手段合成造假的例子,在社会上的影响极其恶劣,严重亵渎了新闻的真实性,伤害了广大读者的感情,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新闻图片的信任,也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使用好PS技术的前提。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应当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坚持新闻观,用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新闻摄影工作。在新闻摄影工作中,只能把PS技术作为快捷处理图片、提高发稿实效、为摄影服务的一种手段和技能,而不能改变新闻摄影的性质和特征,绝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增加卖点,甚至为了个人名利应用PS技术改变图片原貌,造成图片失真。新闻摄影记者要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为利惑、不为名累,以保证图片新闻信息准确、全面、客观地传播。
要把握好使用PS技术的底线。新闻摄影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图片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图片的感人力量和宣传效果就在于它具有绝对的现场性,具有具体形象和不可辩驳的事实的见证性。文字记者在选择新闻素材时,可以去掉那些与报道主题无关的内容,但是,新闻图片必须有完整的事物现场的新闻要素,绝不能运用PS技术采取“换人”、“换头”、“换背景”、“换地标”等办法制造新闻要素。否则,只能弄巧成拙,误导读者,给公众眼见都不一定为实的错觉,不再相信图片新闻所反映的社会事物。任何通过PS技术修改和组合新闻图片形象的行为都是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编造新闻、篡改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一幅好的新闻图片,往往会带给受众深刻有用的信息和持久的影响力。新闻摄影虽然是一门艺术,但新闻图片不能等同于艺术图片。在对新闻摄影图片进行处理时,不能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增强图片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就通过PS技术大胆处理,尽情挥洒使其产生炫效。摄影本身就是光影的组合,也就是用光影作画。人们在摄影作品中都十分注重强调用光、构图、影调等因素,力求作品完美无缺。然而,新闻摄影是具有即时性和纪实性的,图片的表现形式不能过多地强调外在形式,如光线、色彩等,重要的是要抓拍真实的瞬间。新闻摄影的艺术魅力在于内在形式的生动显示和充分表现。即通过必要的摄影技巧,把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和新闻人物的情感、性格等感彩充分表现出来,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和深刻内涵。因此,对应用PS技术处理图片要特别慎重。
要把握好PS技术使用的尺度。新闻摄影是瞬间抓拍到的新闻图片,往往有构图、色调、影调等方面的缺憾。有的摄影记者在抓拍中,大多会采用曝光补偿增档或者减档的方式,以确保图片的有效还原,即后期处理。记者在抓拍新闻事件时,有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环境和技术的限制,拍出的数字图像达不到百分之百地还原拍摄现场的光亮度和色彩,或由于紧急情况下因曝光失误造成一些缺憾,这种情况下,在确实保证照片原有现场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对照片进行加工处理,利用PS中的色阶、色彩平衡、明亮对比度、图像大小等功能对画面做一些调整,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使用度,做到适度而不过度。如正常的影调反差和色彩调整,使不太清晰的照片更清晰一些,对照片进行剪裁也称二次构图,以及对图像中的燥点等数码病的修饰等,都是合理的加工。因为这些后期加工不是以改变照片的结构和内容、歪曲照片的真实性、达到某种宣传效果为目的,而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使照片在技术上更完善,在内容上更接近真实。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但是,一些院校把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着力点放在了应试和过级上,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这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从而造成大学英语的文化属性并未真正得以实现。所以大学英语教学要继续深化改革,探索一条切实实现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一、正确把握人文素质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种种理性觉识和实践道德规范。它包括对人立身处世的现实道德规范和对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进行人性教育,涵养人文精神。
教育本质是人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不知不觉忽略了最本质的人,许多教师仅仅把英语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语言能力训练课程,英语教学的着力点多放在了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训练上,将四、六级通过率最为终极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如果撇开了人,严格意义上讲就不称其为教育。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人为主体,在学习语言和认识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人文素质。
二、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1.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丰富课堂内涵容和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大体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物、政治、经济、科技、文学、宗教、习俗等,可以说应有尽有。课文中生动感人的故事,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中的闪光之处。这种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1)亲人间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何做到爱家人、爱朋友、爱大自然、爱世界,这是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The Powerful Gift of Love”一文中主人公的丈夫在妻子因为疾病而失明后,对妻子不离不弃,用坚贞的爱帮助自己的妻子战胜疾病和困难,从悲观失望中走出来,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提升了人生境界。(2)珍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自然,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 “ The White Heron”等课文关注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3)脚踏实地,宣扬艰苦奋斗的优良美德。《大学英语》第三册中第二课 “Every Orifice Need a Stone”一文中叙述了主人约翰公意外的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于是开始了他的寻宝之路。于是他创办公司,用赚的的金钱买了八颗珍贵的钻石,但最后宝石变成石头。这充分突显文章的主题:不要一劳永逸,通过捷径来获得财富是不可取的,而通过艰苦努力是获得财富的唯一方法。(4)利人利己,珍爱地球。“Bathroom Policy”讲述了在大学宿舍里,四个人共用一个洗手间。不同的人的生活习惯在使用洗手间之后都会造成他人的不便。于是制定洗手间使用规则是很重要的。正如洗手间是我们大学生的公共资源一样,对于人类来说,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共同财富。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运用地球资源,减少对地球的污染,拥有美丽的生存环境。
2.注重情感交流,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人文关怀
教育的真谛在于热爱学生。但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和关爱,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来自英语教师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是教师热爱学生最重要表达方式。交际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要求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扮演优秀的交际家角色,与学生进行情感和身心的交流。例如,在《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Don’t ler anyone steal your dream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讨论问题Have you got any dreams? If so, what are they? 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完成这个问题之后,紧接着提问第二个问题:How will you do 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我们把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和如何实现梦想这两个问题衔接起来,教师既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又可以借机鼓励学生坚持梦想,不惜辛劳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教师和学生展开了融洽的交流,在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又树立了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心灵得到升华。
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体会文章思想内涵,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只有自己先被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打动,才能将深刻的情感共鸣传递给学生,才能将文章中深层次的隐性情感传递给学生。
三、组织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属于课前积淀和课后延伸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的有1.阅读活动,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英文报刊、文学作品等,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要了解相关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还要特别关注这些国家的最新科技文化动态,随时获取最新的语言文化信息。2.视听活动,不管是在视听说课上,还在在课外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有选择地收看、收听各种英文节目,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品尝“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领略异国风情文化,领悟英语的乐趣和其中的文化内涵。3.丰富多样的表演活动,比如:歌舞、课本剧、讲故事、朗诵、演讲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编排形式活泼的节目,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的人文素质更要提高,因为“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进取,苦练内功,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和谐平等的治学环境,使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廖洪中.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有待继续改进[J].中国英语教学,2001,24(4).
[2] 李慧娟.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3]文卫平,朱玉明.外语教学情感障碍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4]杨银付.素质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5,(12).
[5]赵艳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育创新导刊,2007,(24).
作者简介:
篇4
可以在这个盲目的过程当中去争取更多的意见,才能够让自己达到一个真正可以放松的第一步,也许这几天,我们所做出来的所有努力到最后的结果就包括这个比赛到底能不能有一个最起码最让人满意的结果,都是未知的。
所以我想其实这些过程都只是重在参与,不管到最后结果有没有你的份,不管到最后花落谁家,都应该看的开。
其实这一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吗?
突然就想起来初二的那一年,我们换了好几个语文老师当时第一个教我们的语文老师,我对她没有多大的好感,因为他总是喜欢开玩笑,或者是跟一些比较孩子进行交流。
而我们上课的时候除了各种玩儿乐,根本就不会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篇5
为了规范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美国《工程索引》(EI)要求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 words),且在用词、句式、时态、语态以及人称等不易把握的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以方便论文的国际交流。国家标准GB7713-87中规定,为了国际交流,学术论文应附有英文提名和摘要。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于2002年9月还专门了《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了英文摘要的写作规范。
但是,对于论文摘要的翻译研究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空白和不足,比如,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翻译评估标准,这势必造成摘要翻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找到可行方法提高中文摘要英语翻译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文摘要及其英语翻译基本概念
(一)摘要的定义和分类
国际标准IS0214-76,摘要是“对文献内容的准确压缩不加以解释或评论”。
论文摘要主要有2种类型:信息型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和概括型摘要(Summarized Abstract)。信息型摘要也称报道型摘要,主要用于实验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论文。概括型摘要也称指示性摘要,多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论文。
(二)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特点
句式:句子陈述结构比较多,所包含的动词常常是be,have等。
人称:英文论文摘要句子的主语通常用单数第三人称(the/this paper/article),即以论文或文章本身为主体,很少用第一人称或作者自称。
时态:摘要开头表示本文所报告或描述的内容,结尾表示作者的观点和建议的做法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叙述研究过程及过去的工作,多采用一般过去时;说明某课题现已取得的成果,采用现在完成时。
语态:为了突出研究成果的客观性,避免提及有关的执行者,论文摘要英文句子的谓语动词常用被动语态。但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
(三)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原则
1.规范
根据目的法则,译文要取决于翻译目的。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因此翻译出来的摘要应该要符合英文摘要的国际标准。
2.易懂
根据连贯法则,译文要能被接受者所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因此翻译出来的摘要应该要清楚简单、通顺流畅、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3.准确
根据忠实法则,译文应以原文为基础,不能随意创作。因此翻译出来的应该要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三、中文学术论文摘要英语翻译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中文学术论文摘要英语翻译中的质量问题
由于部分中文论文作者写作的英文摘要,绝大多数都比较粗糙,质量不佳,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需要修改或者重写。一方面是由于论文作者英文写作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多数论文作者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甚了解。中文论文摘要在过去英语摘要语法、用词错误率降低的基础上,出现了复合句的一致性,上下文逻辑关系和意义完整性等问题,深层原因是用英语包装汉语思维,机械对应式的英译汉。
(二)中文学术论文摘要英语翻译中的质量问题解决策略
1.明确翻译目的
即有效记录学术成果,通过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过程(Procedures)、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等方面清楚诠释。
2.分析原文
对原文的分析可以分为部分。第一部分,译者重点关注文本外因素,确定原文提供的材料是否与翻译指令一致。第二部分是详细而全面地分析源文本,重点关注文本内因素。
文本有不同的功能,也因此有不同的文本类型。学术论文摘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告之读者整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因此属于信息型文本。且不同的用途专业领域,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农业英语、工程英语等因其特殊性,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看英语在这些不同的领域是怎样运用的。专业词汇应与国际用语保持内涵一致性。
3.选择翻译策略
诺德根据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的关系,提出了“文献翻译”和“工具翻译”两大翻译方法。“文献翻译”强调源语文化。重在“再现原文化发送者与原文接收者之间交际时的情境”。“工具翻译”强调译语文化,重在表达“原文发送者与译文接收者之间在新的交际情境下的互动”。在文献翻译中,交际语言虽已改为译文语言,但交际情景还是源语文化,源语文化的语言特征仍得以保留。在工具翻译中,交际语言和环境变成了译文语言和环境,原文的语言文化特征仅做交际中的参考,重点是根据译文读者的需要传递原文的实际内容。
摘要翻译的重点是传道原摘要的实际内容,而且尽可能满足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不能完全只依赖于文献翻译或者工具翻译,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摘要内容的语法、逻辑的整体把握,提高受众理解度。
4.构建目标文本
中文摘要英语翻译为符合学术目的和要求的功能文本。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句型应简单凝练,一般由10个左右意思完整,语句通顺的句子构成。在这个环节,摘要的翻译可以从词汇、句法等语言层面着手,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许多翻译技巧。最终文本应以双方理解一致性为目标。
翻译的本质是“a textual thing”,及在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必要且有用的跨文化交际(Gregory,Michael,What can linguistics learn from translation)。通过前面的研究,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中文学术论文的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马立军,邱建军,宋二春.论文英文摘要翻译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6).
[2]姜天元,殷莉,刘亮显.浅谈中文摘要的英语翻译[J].时代教育,2012(15).
[3]王芳芳.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J].中南大学,2012(2).
[4]李惠英.谈学术论文的摘要及其英译[J].语文学刊,2009(4).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篇6
关键词:中医药名词,英译原则,规范原则
中图分类号:N04;R22;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2-0046-06
引言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中医药名词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引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视,ISO/TC249中医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挂靠于我国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 ICD11) 的制定将中医药内容纳入计划。此外,还有WHO西太平洋地区(WHO Western Pacific Region, WHOWPR)组织编写的《传统医学名词国际标准》,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组织编写的《中医基本名词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写了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 12346―2006 腧穴名称与定位等国家标准术语。这些中医药名词的规范工作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之一。
中医药名词中英双语的规范工作,离不开术语学工作原则的指导。由于中医药名词规范工作的时间较短,有关经验不足,理论探讨更嫌薄弱,目前还没有区分中医药名词英译原则和英文名的规范原则的讨论。规范原则是随着术语英译的逐渐成熟和术语规范工作的开展升华而得。本文意在讨论适合中医药名词英文名规范的通则框架,并将之与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原则区分。
一中国中医药名词规范工作介绍(一)组织机构及指导文件
国家层面的中医药名词规范工作,目前主要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标准委两个单位执行。两个单位各有一套指导进行术语规范工作的文件,主要内容大致相同。全国科技名词委起源于民国时期的“科学名词审查会”,1985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1996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所制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规范符合中国国情,强调了制定术语时要注意定名时的“民族性”[1]。国家标准委文件多根据ISO术语工作相关标准翻译并结合中国国情略做修改,与术语规范工作相关文件主要有: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 术语;GB/T 10112―1999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GB/T 15237―2000术语工作 词汇 第1部分: 理论与应用;GB/T 16785―1997 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中医药名词双语规范原则主要在术语学理论与方法指导下,根据以上工作文件,并综合分析中医药名词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制定。
(二)中医药双语术语规范工作
中医药学名词(TCM terms)是中医药领域中中医药概念的语言指称,即中医药概念在汉语或其他语言中的名称。中医药名词规范工作就是根据预先确定的命名规则,系统建成规范的中医药系统术语集(TCM nomenclature)。中医药中英双语术语工作就是利用等义现象(equivalence)在英语中寻找到中文中医药名词的等义术语(equivalent term)。
中医药名词的英译与其他自然科学术语不同,汉语是源语言,英语是目的语,翻译方向是从中文向英文。很多名词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具人文性[2],其含义有着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英文中找不到对等词。中医药名词需要通过翻译创造对等词。这项工作已经有很多人进行尝试,由于个人理解和方法论的差异,一个术语存在多种英译。目前,中医药双语术语规范工作是在中文术语规范工作的基础上对中文术语已有的英文名进行规范。
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力增加,中医翻译由零星的个别实践到出版社组织的大规模翻译,翻译队伍从以国外为主到以国内为主,又到国内外平分秋色。翻译情况从各说各话到激烈的学术争论,从拉丁化到推崇普通用词,从混乱开始迈向统一。多年来,对于术语英译原则,学术界观点既有趋同,也存在争议。
二关于中医药名词英译原则的讨论(一)译者因素
中医药名词的翻译、翻译原则的制定受译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与译者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职业背景有关。这就导致术语英译指导思想,所制定翻译原则、所使用的翻译方法的多样化。目前主要是以西方语言学家魏杰(Nigel Wiseman)、文树德(Paul U. Unschuld)为代表的“以原文为导向”的异化法和以医药学专家谢竹藩、班康德(Daniel Bensky)“以读者为导向”的归化法并存的情况。二者各有优劣之处。翻译方法不同导致所译出术语差异极大,使用混乱,难以统一。
(二)英译原则之争
2000年进入术语标准编制阶段,科技部《中医药基本名词规范化研究》项目成果《中医药学名词》(2004)应用的中医药名词英译原则共有六条: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约定俗成。并提出中医药名词的英译既要反映中医的本意,又要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3]。这些原则成为其他中医药名词英译标准制定的参考。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英译原则在制定过程中,经多次会议探讨,反对回译性原则,强调对应性原则,共四条: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及约定俗成等原则[4]。认为直译是手段不是原则。
魏杰认为中医名词英译最基本的问题在于是否需要固定的英文对应词。在英译方法的选择上,最根本的争论在于是否需要系统化的英译原则。制定专有名词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先决定一套适用于所有名词的英译原则,亦决定每一类名词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他强调回译性原则及直译法[5]。
一直以来,马万里(Maciocia)、班康德及其同事认为中医术语多为一般中国人所了解,不能视之为“专有名词”。因此,根据不同语境可采用不同的英译词。他们认为许多中医名词具多义性,难以翻译,而且不同翻译人员所采用不同的译词能使读者理解术语不同方面的概念。强调翻译的“清晰性与可读性”[6],反对字对字的直译法。
(三)国际标准英文名规范原则
目前WFCMS的标准和WHOWPR的标准分别组织公布了自己的中医药名词国际标准。
WFCMS直接提出了术语英译原则:
(1)对应性:英译词义尽量与其中文学术内涵相对应,是最重要的原则;
(2)简洁性:在不影响清晰度的前提下,译名越简单越好,避免辞典式释义;
(3)同一性:同一概念的名词只用同一词对译;
(4)约定俗成:目前已通行的译名,与上述原则虽然不完全符合,仍可考虑采用。[5]
在分类英译中,穴位名、中药名、方名的英译将拉丁化汉语拼音作为第一标准。在原则中没有概括这一做法的根据。
WHOWPR没有强调英译原则,而是提出了筛选英文名的原则:
(1) 准确反映中文术语的原始概念。这一点同中医药名词委和WFCMS的英译原则“对应性”原则本质是相同的。
(2)不创造新的英文词汇。强调从已有字典中选取英译,不另行创造新的英译,但可在语法层面改译。
(3)避免使用拼音。这一点与WFCMS的标准有着明显的分歧。
(4) 与WHOWPR针灸术语标准保持一致。强调了术语的延续性,一些明显的学术错误,如将“脏腑”译为“viscera and bowels”,也被继承了下来[7]。
(四) 现有术语英译原则缺点
WFCMS虽然提到了专有名词用汉语拼音作为第一标准,并在翻译方法中提到了用双译法、三译法处理相关类型的术语,但是没有提到所依据的原则是民族性。从表1瘤类疾病的翻译看,WHOWPR的选择照顾了中医术语的系统性,但是,也没有在原则中体现出来,而且,由于其与西医疾病一对一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来,不便于临床使用,没有全面传递其医学内容。 WHOWPR及 WFCMS对规范术语学工作及中医药名词原则多考虑语言层面,民族文化层面考虑不足。
三术语翻译与术语规范的关系一定翻译原则指导下的术语翻译是术语规范的工作基础。中医药名词英文名的规范原则需要将翻译原则考虑进去,并制约、指导翻译原则的选择和使用。
一般情况下,术语包括英文术语的规范应该是在收集到已有的英文术语中,由权威机构组织领域内专家,按照规范术语工作方法选出规范术语。规范过程一般不需要再创新术语,也同样不需要重新英译术语。
但是,中医药名词与西医及其他自然科学技术术语不同在于,她是中国本土科学的外传,很多术语在英语中根本没有对应词,只能采用一定的翻译手段进行仿造。这导致中医药名词规范必然涉及翻译的问题。在规范过程中,虽然可以使用已有的翻译,但是,由于翻译方法的不同,一个术语可以有多达10余种译法。那么哪一种能作为标准呢?
这就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制定用来筛选或改译中医药名词英文名的规范原则。此原则还将指导没有英译中医药名词的翻译。
四中医药名词英文名
规范原则的制定中医药名词英译的规范原则既要考虑到规范术语学工作的基本原则,还要照顾中医药名词自身的特点及需要翻译介入的特殊性。
(一) 需要照顾术语规范的原则
1. 对应性
术语的译名词义与中文相对应。即译名要符合中医术语的原意,所选英文术语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医术语内涵。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制约着其他原则。
2. 系统性
保证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完整性。术语是概念的指称。中医药理论自成体系,在翻译的时候,除了照顾中西医术语的对应关系,还要照顾到中医药学术体系本身的系统性。相同系列的上位概念术语和下位概念术语应该有母子关系。例如疾病名称的翻译,必要时采用双译法,中医特色译名在前,西医病名在后,以同时达到传达中医文化和医学科学内容(见表1)。
3.同一性
同一概念的名词只用同一词对译。由于中医药名词的民族性,文化承载词及病名可以采用多译法。理想的话,同一概念中文术语只用一个英文术语表达,即达到一词一义的单义性,事实上很难达到。因为源语言是汉语的传统中医药名词要找到英文功能对等词往往是很困难的,所以,很多需要采用双译法和多译法来实现双语信息的准确传达。例如基础名词“髓海”(marrow of sea; brain),病名“气瘤”(qi tumor; subcutaneous neurofibroma),采用中医传统术语直译在前、西医译名意译在后的双译法来传达中医术语和西医术语的对应。
4. 简洁性
译名要简洁,不是辞典释义,用词不能太长。早期很多术语的音译采用解释性翻译,借用西医术语表达中医概念,以帮助英文读者理解中医术语的内涵。如“十二经脉vascular system consists of 12 pairs of main vessels ”[8]。 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术语的英译逐渐由繁复向简约过渡,由归化为主转向异化为主,如“十二经脉 twelve channels/meridians”。
5. 约定俗成
目前已通行的译名,与前述原则虽然不完全符合,仍可考虑采用。对于存在明显学术错误的不予采纳,如脏腑viscera and bowels的翻译。
(二)需要照顾英译的原则
回译性:译名结构在形式上与中文一致或相近。
名词定语和连接符“hyphen”的使用,使中医药名词的英译越来越简洁,回译性也越来越强。面对国际中医药领域双向交流的需要,保证其他原则的前提下,回译性可以使所得译名形神兼顾,不可忽略。例如“肝肾阴虚”早期多译为 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现在多译为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三)照顾文化承载词
民族性:选择规范译名时,应考虑中医药名词的中国文化特色。
既要保证中医药术语作为医学科学术语的准确性,又要照顾其社会人文科学的历史性、人文性。因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有二:一是专有名词采用拉丁化拼音作为第一标准。如方剂及中成药名称、中药名及针灸腧穴名称采用音译作为第一标准。还有人名、书名、地名、部分基础名词及病名也采用音译。二是为了尽量反映中医药名词的人文特色,不少术语采用双译法或多译法。例如,气瘤 (qi tumor;subcutaneous neurofibroma),髓海 (marrow sea;brain)。
总之,目的是力求既方便双向的信息交流,又能较为准确传达中医药原意,尽量达到功能对等,使外国人能从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全方位地了解和学习中医药学。
(四)与国际/国家标准的统一
由于中医药术语国际规范工作时间尚短,理论指导欠缺,所选术语也在试用阶段,需要在使用中不断修订,对于国际标准WHOWPR的术语标准,针灸命名标准中很多不合理的英译因照顾延续性而被延续下来,如五脏 five viscus、 六腑 six bowls,这种翻译一直不被多数学者接受。新的学术观点倾向于使用“汉语拼音+意译",如五脏 five zang organs/viscera、 六腑six fu organs/viscera。对于国际标准,正确的自当接受,错误的理当摒弃。
对于国家标准委组织公布的国家标准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等双语标准,处理原则是,先参考国际标准,然后是国家标准,加以比较,在术语工作基本原则指导下,择优选用。
中药名、中成药名须参考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拉丁中药名称已经向国际药典接轨,植物药用药部位后置,以便检索。但其中成药名称用汉语拼音加剂型的方式,不为外国人接受。目前国际上倾向于用汉语拼音作为第一标准(建议拼音不要连写,以方便外国人拼读),后面应该附英译名,以完整传达方名、中成药名信息。
五中医药术语英译的规范原则
基本内容及顺序根据其重要性,7条中医药名词英译规范原则的基本内容及顺序是:
对应性: 译名词义与中文相对应。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居诸原则之首。
系统性:保证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完整性。
简洁性:译名要简洁,不是辞典释义,用词不能太长。
同一性:同一概念的术语只用同一词对译。
回译性:译名结构在形式上与中文一致或相近。
民族性:定名时应考虑我国文化特色和中医药名词特性,翻译时尽量保留中医文化特色。
约定俗成:目前已通行的译名,与前述原则虽然不完全符合,仍可考虑采用。
以上诸原则,除了对应性为优先原则之外,其他原则的顺序有时还需综合考虑。
六结论中医药名词的英译关键在于对中文术语概念的准确把握,必要时需要对中文术语进行考证,准确把握术语的本体。一些专有名词在原始出处可能找到它命名的原因。按照术语学的系统性工作原则,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建立完整的中医药概念体系,在术语之间建立关联。中文术语间的系统性,决定英文术语的系统性。中文术语规范原则也是英文术语规范时应该遵循的。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原则只是术语英文名规范原则的基础之一,首先是对应性原则优先于其他原则,旨在达到等义的目的;系统性原则次之,建立概念术语之间的联系,在选择英文译名时要顾及上位概念术语和下位概念术语之间的关系。其次,必须考虑翻译的因素,回译性原则虽然争议较大,形式上的统一对于中英双语双向的学术交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文化承载词、专有名词的大量存在,民族性是必须考虑的原则。双译法、多译法的使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专有名词拉丁化将汉语拼音作为第一标准已经被国内外学者提到日程上来。
总之,中医药名词英文名的规范原则高于英译原则,综合了术语学和中医药名词的民族特点,对中医药名词英译的规范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词委字〔2010〕031号.关于下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的通知.
[2]朱建平.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J].中华中医药杂,2006,21(1):6-8.
[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xxx-xxxvi,408.
[5]魏杰,许权维.中医名词英译: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科技术语研究,2004,6 (4): 30-34.
[6]OConnor J. 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 Text[M]. Seattle: Eastland Press, 1981: xv.
篇7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国菜肴;英译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16-01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进一步了解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中国正在不断践行“旅游大国,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而旅游六大要素中(吃、住、行、游、购、娱)“吃”排在第一位,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占有特定的地位(仇学琴:2007)。菜名不仅传递信息同业也传播着文化。准确生动地将中国菜肴译成英语,让外国客人不仅品尝到其独特的风味,了解到其烹饪的艺术和文化内涵。这为中式菜肴的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中式菜肴翻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文化差异
2.1 审美差异
中国的审美思想在语言文化方面表现为节奏韵律、词汇选择等。汉语行文虚实相生、声律对仗、对偶对称,表达简洁空灵、气势蓬勃,体现了中华强调神韵和意境的审美思想。(贾文波,2003)这在菜肴名称中也有所体现,如“翡翠虾仁”这一菜名中将青豆比喻成翡翠,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积雪银钟”将银耳比喻成积雪,将蘑菇比喻成银钟,同时积雪与银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西方的审美思想强调思辨、理性思维,突出个性和主客观对立。表现在语言上为表达思维严密,行文注重逻辑,用词精简。英语是一种忌重复(redundancy)的语言,主张言简为贵(Brevity is the soul ofthe wit)(贾文波,2003)
2.2 思维差异
西方人重视分析和逻辑推理,属于线式思维模式,而中国人重整体,富于想象,属于园式思维模式。(包惠南,2001)。中西观察角度不同,即体现在顺向和逆向思维之上,如中国人说“您请”而西方人说“after you”。中国以人为本,西方以物为本。中国人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观察事物。这在菜肴中也多有体现,“炖栗子鸡”的“炖”这一动作偏重于强调动作的发动者。英语则是“stewed chickenwith chestnuts”,用过去分词“stewed”表示chicken被炖,强调鸡被炖,其观察点是物:鸡。
2.3 饮食差异
(1)西式菜肴:西式早餐一般分为两种:美式早餐(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和大陆式早餐(如德国和法国)。美式早餐内容丰富可分为五种(达韦,1989):水果/果汁、谷类、蛋、土司和面包,还有各种糕饼和饮料。午餐和晚餐相差不大,晚餐才是正餐时间,也分为五类:开胃菜、汤、主菜、甜点、饮料。
(2)中式菜肴:中式菜肴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可分为六大类:地方菜、宫廷菜、官府菜、民族菜、寺院菜、药膳。
3、中式菜肴的翻译
中国菜肴博大精深,而中国菜肴的名称也毫不逊色,其一大特点是反映人们的喜好、情感和愿望。有些菜名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有的典雅,有的写实。因此将中式菜名分为非文化型和文化型菜肴。
3.1非文化型菜肴英译
非文化型菜肴,即没有带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从菜名中可看出其原料和烹饪方法。翻译可有如下方法:
(1)变换视点:汉语以人为本,英语以物为本,在翻译菜肴名称时可以变换视点,如“熏鱼”使用过去分词,译为smoked fish;炖牛肉:stewedbeef;煎鸡蛋:flied eggs。
(2)转移重心(+增词):中国思维重综合,重心在后,如“炖栗子鸡”其重心是鸡,重心在后。西方思维重分析,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重心在前。翻译时应将最重要的一部分置于最前面,译为stewed chicken with chestnuts,翻译时多用with表配料,in表调料。有时从菜名看不出烹饪方法或调料,则应将其隐含的意义译出,如“奶油鱼肚”此处译为friedfishmawwith cream sauce;蟹肉海参:fliedsea cucumberswith crabmeat。
(3)洋为中用:将西方人熟悉的菜名运用于部分中国菜名,可以帮助、促进交流,译文也更显地道。如“烤排骨”的“烤”可译为baking,roastm’g和bastmg,但不适合西方人的习惯,若用barbecue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烤排骨”译为barbecued spareribs较为恰当。
3.2 文化型菜肴英译
有些中式菜肴含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其命名有些具有诗意,有些充满民族情趣和地方风味,成为文化型菜肴。
(1)得“意”忘“形”法:中式菜肴讲究烹饪艺术,讲究名称富于寓意。有些菜名根据主、配料的色、形等得出典雅的名字。英语尚简洁美,只能取“意”舍“形”。如“狮子头”从中国的审美观来看,若直译为“lion’s head”,一是让西方人不知主料、调料和烹饪方法,二是会大煞风景,因为在西方狮子其形象是勇敢、凶猛和威严。英国人以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三是狮子是保护动物,若直译菜名只会让外国客人大倒胃口。所以狮子头此处最好译为pork meat bails。龙凤会:stewed snake and chicken;游龙戏凤:stir-fried prawns and chicken.
(2)释译法:有些菜肴名称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中国人追求意境美的审美观。由于中西方审美方式不同,外国客人无法体会直译过来的那种审美境界。最好采用释译法解释其寓意,如“炒双冬”在中国人看来“双冬”典雅十足,但直译则让外国客人不知所措。“双冬”指的是冬菇和冬笋,所以译为flied saut6 mushroomandbamboo shoots;三鲜汤:soupwithfish,shrimparidporkball。
3.3 误译
在翻译中式菜肴时应考虑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然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藕粉”的英译为“lotus root starch”,而美国人认为starch容易使人发胖,使中国本来有名的滋养品却让外国人望而生畏。这主要是由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可用powder和gelatins代替starch,同时将藕粉与美国人爱吃的tapioca相联系,并告诉他们藕粉比tapioca更有营养,更好吃(陈刚,2004)。
又如“龙凤会”有人译为“dragon and phoenix”。龙凤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龙是凶恶的象征,而凤凰是复活的象征。若译为“stewed snake and chicken”让外国客人一目了然。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正确理解中式菜肴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 网页设计 文字编排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网页是在一定的规则下,通过使用专门的软件或者其他工具将相关内容进行展示的一个网页集合。网站就是一种类似于公告栏的通讯工具,人们借助浏览器浏览网页,然后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网站是由网页构成的,网页设计中尤其注重文字的编排。如果网页中的文字编排没有规律、不协调,就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阅读心情。文字版面设计关系着整个网页的设计质量,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功能和魅力。
1文字编排在网页设计中的作用
版面设计就是指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以呈现出设计者的个性思维,既可以展现个人风格,还能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版面设计给人们提供信息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版面设计属于一种实用艺术,文字设计就是将物形简化融合于文字符号中,比如一个汉字可以不只代表一种含义,还可以有多种意义,甚至还可以创造出好看的图形。因此网页的版面设计中,文字的编排不仅局限于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形态。
网站的种类以及呈现的内容多种多样,要想在众多的网站中脱颖而出就尤其需要注重网页版面设计,做到版面整齐规范、标题明显、字形合适、图表清晰。不同种类的网站有各自的特点,为了迎合不同浏览者的需要,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比如时尚类的网站,浏览对象主要是年轻人,页面设计应该活泼、动感、色调鲜明;科教类的网站,浏览人群为追求严谨科学的人,页面应该低调、朴实。文字设计也是如此,不同字体代表着不同风格,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不同。版面设计通过对字体进行字形、字号、字体、颜色等编排、设计,有助于体现网页的主题,增加网页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最终提高网页版面的完整性。因此网页设计中要特别注重文字的编排。
2网页设计中文字的编排设计与应用
2.1设置文字的字体
文字设计之前,网页设计者首先要掌握文字字体的显示原理。通常字体在网页上的显示过程为:浏览器加载出网页CSS代码,然后解析出文字的字体样式,系统在电脑字库中查找出该字体,然后才可以渲染网页上的字体,这样文字就会呈现出设计者想要的效果。如果系统中,没有安装网页CSS代码,那么就无法定义字体,也无法制作出特定的字体效果。这时系统普遍会选择默认字体。针对不同的浏览者选择不同字体是这项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1选择常用字体
一般浏览器会将默认的字体设置为中文状态下的宋体和英文状态下的times new Roma字体,这是在没有进行字体设置的前提下。当前大部分电脑都是windows 操作系统,系统自带了很多字体,包括宋、黑、楷(GB2312)、仿宋 (GB2312)四种中文字体以及40种英文字体。所有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均显示为以上字体。
2.1.2以图片的方式置入网页
网页字体设计通常会根据一定的设计思想来进行,设计师通过某一种字体来表现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展现的风格。因为某些特殊字体和艺术字体只能在当前操作的电脑中显示,所以设计师可以把文字变成图片形式放入到网页中,同样也可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
2.2设置文字大小
网页设计是在虚拟的平台上完成的,因此它的展现方式跟传统媒体实物展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在显示终端才可能看见。当前显示终端的样式风格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根据不同浏览者的特点和需要,网页设计师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效果的文字表现方式,这直接影响到网页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但即使是相同的字体,在不同尺寸、分辨率和 DPI 参数的显示器中也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当前,浏览器已经具备了页面缩放功能,但是由于很多用户不愿意主动调整页面,所以设计师还是应该设计出一种最合适的字体,以适应大部分用户使用需求。
2.3设置文字颜色
文字颜色直接影响着浏览者的视觉感官。通常文字颜色设计比较注重细节。比如选择文字颜色时要考虑到和背景的对比度,如果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比较相近,很容易导致看不清文字,因此必须要保持文字颜色和背景的高对比度。通常网页上文字显示都是白底黑字,一般的网页中都将文字颜色设置为黑色,这样既可以保证辨识度,还符合大多数浏览者的习惯。然而,随着网页设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页文字应用的颜色越来越多,这使得网页的色彩更加鲜明、活泼、富有吸引力。但是有些颜色就不能随意的设置,比如蓝色,蓝色通常是设置了超链接文字的固定颜色,如果将文字设置为蓝色,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文字中添加了超链接。现在针对这个问题,网页设计师也找到了解决办法,比如超链接的文字下面默认下划线等。
3结语
文字是网页信息传递中的重要元素,人们大部分的信息都是从文字中获得的,因此网页文字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性。由于文字本身具备图形的含义,所以通过变换不同字体还可以实现不同的网页页面效果。文字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文字视觉可以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因此网页设计中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语言形式来实现丰富多彩的网页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桂芬.网页设计中文字的特性与视觉传达关系研究[J].美术大观,2013(05):122.
篇9
关键词:英美文化;阅读教学;重要影响;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7-01
随着中西方对外贸易往来的频繁,中西文化交流也呈现日常化的趋势。英语作为跨文化的交际工具,涉及到多个方面,语言、文化、思维、背景等等。英语教学热潮的兴起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我国各大学校积极开展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教学,英美文化对于阅读教学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英语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语言要借助对文化的感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交流与学习,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是依附于一定的文化的,我们接下来从词语、句子、篇章、段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促进英美文学对语言学习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一、英美文化可以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
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单元,相当于语言学习的细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轨迹的印证,拓宽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深度与广度。词汇包括理性意义与附加意义,如果两种不同的语言词汇的理性意义相同,形成对应词,但是鉴于文化的特殊,并没有完全对应涵义的对应词。例如,中国汉语中关于水稻的词汇非常多,这与中国悠久的农业种植文化有关,而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发现,关于水稻的词汇并不多,一词多义,“rice”一方面指田里的“稻子”,也指加工后的粮食,甚至是煮熟后的“米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西方水稻种植比较少,水稻文化比较浅。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了解深入,就更能有效的解决阅读中的词汇理解。
二、英美文化促进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与把握
词汇组成句子,形成具有一定完整意义的整体。而在句子的表达上,中西方有明显的表达差异,东方人更注重对内容的归纳,因此在形式上中国汉语里的句子表达都比较清晰,结构排列上比较紧密。西方人与中国不一样,他们更注重分析,注重清晰明确,细微处的挖掘。从语言句子的形态上来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注重综合,并逐渐向分析方向发展过渡,汉语则表现出明显的语系不同,汉语根源上属于汉藏语系系统,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体系。这种语系上的不同反映在句子的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英语句子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
例如在这个句子中,When European explorers first came to the New World,the finishing groundsoff what wouldbecomeeasternCanadaandNew Englandheldaboundant cod and other species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条件状语从句,还有一个是定语从句,二者在复杂程度上都属于简单句,修饰性的成分都围绕着主干结构,我们再看一下汉语的翻译“欧洲的探险者在刚刚踏上新大陆的土地时,这个地方成为后来加拿大东部地区与英格兰的沿海渔场,盛产鳕鱼与其他鱼类”,汉语的翻译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进行的,给人一种层次感,逐渐递进,而英语更多的是进行内容的提前,通过形式的变化突出强调。
三、英美文化促进段落教学的发展
在当前的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具备一定的段落分析意识,有时虽然感觉读懂了文章,但是在做题时却十分犹豫不定,文章的写作受到思维的影响,干扰写作模式,鉴于中西方因为地域与历史的原因,往往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在模式上也存在不同,汉语的段落表达更多的是螺旋形的结构,在表达的推进上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前后问题与内容存在一定的融合与交叉,我们可以根据后面饿内容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推测,基本上是具有连贯与一致性的。而英语在表达上十分清晰,是直线型的,整体上按照直线进行,一气呵成,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性较差。在进行阅读学习与练习时,学生要做好对这方面的关注与仔细思索。
四、中美文化的不同影响篇章的表达意图
中国语言在意图的表达上比较含蓄,不喜欢直接发表意见或者做评论,往往通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进行态度、观点的表明。而在英语表达中,更基于对自己的崇拜,喜欢选取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态度往往是真实、鲜明的。在进行阅读学习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区别对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实现灵活转化。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信息,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字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在词汇还是语法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正常开展,切实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我们要从了解文化环境入手,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掌握不同的文化差异下,进行语言的学习,进行文学阅读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袁益山,聂月芳.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篇10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对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心态、教师的执教效果等有潜在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师生关系漠视,在教学中将其“屏蔽”,那么,可以肯定,一定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以往的师生关系,教师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来面对学生,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两者交流贫乏,只限于知识的讲授和接受。教师教学死板,学生在被动地学习,没有思想的共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活动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学生心境压抑,缺少愉悦感。师生关系不能融于教学共同体中,互相促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教学问题。
1.教师应敬业为先。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完善自我,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世界奥秘。试想:如果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教师上课时怎么能做到情感贯注,情趣横生,寓教于乐呢?又怎么能让知识在学生眼里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呢?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教师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地交往与交流,建立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性的关系。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感情和学问,让心灵紧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并以一颗坦诚的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和喜怒哀乐,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存在价值。
3.实现角色转换。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迷信自己的权威,用教代替学生的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给学生制定条条框框,成了教育的主宰,包揽了学生的学。学生对学科只能被动接受,很多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被忽视,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做对作业,写对考题。而思维探究活动,学习能力无从谈起,离开了书本和教师就不会学习,不能灵活运用。尤其是英语这门语言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对知识的体会才能掌握。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引导学生,启发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更多体现的是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
二、组织英语游戏活动的原则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上很难自始自终地认真听讲,尤其对于教师的抽象讲解更加感到学习困难,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把知识的传授方式用游戏活动来展现就弥补了教学上的不足,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游戏是学生都喜欢的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玩中学,知识的输入过程不需要刻意理解,很轻松地就掌握了,降低了有意注意学习的难度。因此,英语教学一定要有游戏活动。但是,游戏活动的开展不是随意的,我们常常看到游戏活动很多,非常热闹,却总让人产生有心无力的感觉。以此,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发挥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
1.游戏活动要有目的性。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依托在教材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活动中,要根据这些来呈现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练习。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游戏活动,教师要从中筛选有用信息,精心组织游戏活动。
2.游戏活动要多样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游戏活动,可以用多种游戏来呈现,游戏的形式要能吸引学生,引发好奇心。例如,①游戏竞赛活动:小学生好胜心强,在比赛的情境中,会你追我赶地参与进来,思维更加活跃。如在模仿游戏中,让学生猜猜动作要表达的单词、语句,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教师写出汉字,让学生抢答;设计各种擂台赛,个人或小组进行对垒。②角色表演活动。语言的学习需要情境的烘托,角色表演让孩子们在交际对话中学会说英语,摆脱了念书的死板学习方式。我在教学中,把一些内容变成剧本,让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从自己对角色的感触,来思考如何表达;还可以设置对话表演。通过角色扮演的这种游戏方式,达到了人人能说的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说能力。③歌唱活动。在英语学习中,教学生唱英文歌曲,如生日歌、英文字母歌。唱歌能让学生感受英文学习的氛围,缓解学习中的疲劳感,激发了对英语的热情。
3.游戏活动要有参与性。游戏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不能让个别人参与,其他的人旁观,这会挫伤多数学生积极性。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游戏的快乐,这样教学气氛才能活跃。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参与游戏活动,或者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游戏。
4.游戏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短小精炼,形式单一,在设置游戏活动时,要让学生在看得到、听得见的情境中学习。这样组织的语言才丰富,有活力,符合学生表象思维规律。切忌复制化的游戏活动,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没有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