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研究范文

时间:2024-04-03 11:4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文化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字文化研究

篇1

汉字体系是特殊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智慧库。汉字的文化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大系统,具有多生态、多层次、多体征、多功能的特点。

1.多生态系统:生命系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心态系统(思维、心理、神灵、宗教)。

2.多层次构成:与生俱来的文化构成———发生学上的生成价值———原生层;有生以来的文化传承———发展学上的传承价值———次生层;伴生带来的文化衰变———流变学上的认识价值———劣生层;今生将来的文化创新———应用学上的交流价值———新生层。

3.多体征特点:单体性、合体性、族体性(字族、字群)、谱系性(结构系列、意象系列)。

4.多功能价值:工具,思维,繁衍,文化。用哲学视野来观照,汉字本身的生命活力、生命状态、生存环境、生存发展,具有无比丰富的哲学思辨意义和哲学思想智慧。汉字文化体现了天—地—人的三元存在,包含着自然—社会—宇宙的三维空间,涵盖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时间,沟通了源头—发展—创新的三重机制。以上论列,可图示如下:

二、汉字文化研究的意义

当下的中国,“文化”是一个高频词,是一个热门话题。从庙堂到江湖,从象牙塔到草根族,似乎不谈文化就没有文化。不管逮住一个什么东西,都可以堂而皇之冠以“文化”。这是文化之幸,也未尝不是文化之累,文化之悲,简直可以说是文化的“皇帝新衣”。在文化被污名化的时代,研究汉字文化,要有理论勇气,有理性自觉,更要有学理抱负,有道义担当。汉字,由于其悠久、持续的文明传承历史,丰富、浩繁的文献承载功能,更有活跃、生动的当代演绎发展,汉字文化成了举世无双的文化样本,成了天下无匹的研究文化记忆的宝库。汉字的文化原型意义,在语源学/字源学中,具有溯源性的认识价值;在文化寻根/文化建设中,具有资源性的智慧库存;在民族灵魂/集体人格的塑造中,具有自信力、向心力、凝聚力、创新力的文化品格。一部汉字发生、发展的历史,一部汉字文化研究、深化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史、思想史、文化史。汉字文化的辉煌,记录了东方古老智慧的新生,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汉字文化所熔铸的精神世界,所塑造的认知方式,所建构的智慧场域,使汉字学成了举世追慕的中华元典学,成了东方智慧的“三江源”。汉字文化丰富、复杂、深博,使用的时空场域宽广,使用的人群众多,不仅是工具性学科,更是人文性学科;不仅担负学术建设的重任,同时也兼具产业运作的效益;不仅具有东方智慧的能指学理,更兼具与华夏文化同义,与人类文明同构的同心圆基趾。因此,汉字文化研究,不必标榜“走向世界”而自在世界之中;不必张扬“全球性”话语,而自有话语的独特意义和普世精神。

三、汉字文化研究的突破

篇2

一、“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

正确界定“汉字文化”的概念,科学解释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是汉字文化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目前,人们对于“汉字文化”概念的界定,虽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汉字文化的某些特点,但总体的研究力度还不够,挖掘还不太深刻,概括也不太全面。我们认为,界定“汉字文化”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着眼。宏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微观的汉字文化,是指汉字自身所携带的、通过构意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信息。宏观的汉字文化是建立在微观的汉字文化基础之上的,因而,在研究的步骤上,应从微观起步,逐步积累材料,总结规律,然后再上升到宏观的研究上。但微观的研究并不是对单个字符的孤立分析,而是要从整个汉字系统出发,着眼于宏观的背景,并以宏观的研究为最终目的。无论是宏观的汉字文化研究,还是微观的汉字文化研究,都必须围绕汉字这个中心,要以汉字的自身因素为根本的出发点,而不能脱离汉字,把本不属于汉字的东西生拉硬扯进来。

科学解释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必须首先了解“汉字”和“文化”各自的本质。就汉字而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它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有声语言的不足。对此,清代陈澧曾做过精彩的描述:“盖天下事物之众,人日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成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构成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1](P8)意义是抽象的,是感觉器官所不能感知的;声音是一纵即失的,只能作用于听觉器官,而不能作用于视觉器官,它虽然能够成为意义的符号,但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却无法传之异地,留于异时。而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迫切需要在更加广泛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思想交流。这种需要,促成了文字符号的诞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以一种特殊的符形将汉语的意义和声音物化下来,从而扩大了汉语的交际功能。可见,汉字的最根本的功能是记录汉语,是否与汉语的词相对应,是判断某一符形是否为汉字的决定性条件。汉语是各种社会文化的载体,汉字记录了汉语,因而也就与文化发生了联系。就文化而言,由于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也就成为难题,各家之说竟多达几百种。有人认为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活动,有人认为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也有人认为文化泛指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我们比较倾向于17世纪德国法学家S·普芬多夫的说法。他认为,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使人得到完善的、社会生活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根据这个定义,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汉字”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应该是上下位的种属关系。然而,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汉字这一结构成分必定要跟其他成分发生关系,所以“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为汉字与整个文化体系的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汉字与整个文化体系中除汉字之外的其他文化元素的关系。关于这一点,王宁先生曾作过明确的辩证:“‘汉字与文化’这个命题实际上属于文化项之间的相互关系范畴,具体说,它是指汉字这种文化项与其他文化项之间的关系。文化项之间是彼此有关系的,在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时,一般应取得一个核心项,而把与之发生关系的其他文化项看作是核心项的环境;也就是说,应把核心项置于其他文化项所组成的巨系统之中心,来探讨它在这个巨系统中的生存关系。如此说来,‘汉字与文化’这个命题,就是以汉字作为核心项,来探讨它与其他文化项的关系。”[2](P78)许多学者谈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时,总是笼统地将“汉字”和“文化”这两个概念简单地对应起来,让人觉得汉字似乎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这种割裂“汉字”与“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汉字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既是各种文化项之一,又是书写和表达其他文化项的载体。它通过记录语言中词的方式,保存了词的意义所反映的各种文化信息,因而同其他文化项之间建立了极为密切的联系。汉字的悠久历史与其跨时代性的特点,更使它具有了很大的文化考古价值,成了研究历史文化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汉字与文化的这种密切联系,使得二者之间具有着特殊的互证关系。人们既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去研究文化,挖掘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构形等各种规律中所包含的整体文化特质和具体文化信息;又可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汉字,探讨其他文化项对汉字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这使汉字文化的研究对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汉字文化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

二、“汉字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区别

在汉字文化研究领域,一些人往往混淆“汉字文化”和“汉语文化”这两个基本概念,将汉语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当成汉字文化现象来研究,从而影响到汉字文化研究的科学性。

其实,“汉字文化”和“汉语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汉字和汉语虽然同是文化的载体,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差别。就其构成要素来说,语言只有音、义两要素,而文字则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的音、义要素是从汉语那里承袭过来的,而形体要素才是它自身所独有的。字形虽然与音义有关,但却有着自己独立的作用和价值,具有自身的构造规律和系统。这就决定了汉字既与汉语有密切关系,又与汉语有着本质的不同。汉字与文化发生关系,一方面是以汉语为中介的,即通过记录汉语而成为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由于汉字形体的特殊性,使得汉字具有了汉语所不具备的文化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特别是早期汉字,形体与所记事物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可以从字形当中,窥探出与所记事物相关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有些是词义能够反映的,有些是词义所不能反映的。从主观上讲,汉字构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汉语中的词,它的表意特征是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也就是说,人们采用表意构字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据形知词,而不是据形知物。但从客观结果上看,汉字的表意构形不仅记录了词,而且还记录了除词以外的其他信息。如甲骨文中的“王”字,除了记录了“王”这个词外,还以其像斧头之形的构形告诉人们,古代统治者是靠武力统治天下的。这些信息,由于远古文献的贫乏,我们无法从“王”的词义本身获得。在最初造字时,古人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字形之中,而是由于当时统治者必然拥有武器,人们看到武器极易联想到拥有武器的人,于是,便用武器之形作为记录“王”这个词的字形,以期在字形和词义之间建立一种明确的联系。后来,统治者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王”的词义也随之改变,人们通过“王”的词义本身已无法了解到古代统治者的特点,而“王”的字形则成了古代统治者形象的历史见证,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文化考古价值。由此可见,汉字的文化功能实际上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于汉语中的词,一个来源于汉字的自身形体。前者是汉语的文化功能在汉字形体中的物化,是与汉语文化相重合的,因而仍应归于汉语文化的范畴。后者是汉字自身所独有的,因而才是真正的汉字文化。

在具体研究中,不少人把汉语文化贴上了汉字文化的标签,把许多本属词汇范畴的现象也归到汉字身上。如有人在名为汉字文化研究的文章中,用《说文》“牛”、“马”二部字多的事实,去印证我国古代曾经历过畜牧业时代。我们且不说这种印证有何实际价值,仅在理论上,就存在着混淆汉字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倾向。“牛”、“马”二部的字多,只能反映出当时语言中与牛、马有关的词多,除此之外,汉字字形本身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对“牛”、“马”二部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只能算是词汇文化问题,而不能称为汉字文化。假如把属于词义的东西都归于汉字,汉字的文化功能就确实无所不包了。如果这样的话,任何文字都是记录词义的,因而也就必然记录文化,那么,汉字与其他文字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研究汉字的文化功能,必须从汉字的特殊构形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汉字文化的本质特点。

三、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

对汉字的文化功能把握不准,甚至随意夸大,是目前汉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不少学者受“汉字优越论”的影响,将汉字夸得神乎其神,说“汉字是一串怪异的密码”,“是古代社会的活化石”,“每个汉字都成为了一定文化的镜像”。这些说法明显与汉字文化功能的实际量度不相符合。

汉字与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互证关系,但这种互证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从总体上来讲,文化对汉字的证明功能要大于汉字对文化的证明功能,因为汉字毕竟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且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尽管它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它并不具备细致描写文化的功能,也不具备最终确认文化的功能,更不具备确认文化所属时代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汉字文化研究时,一定要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而不能随意加以夸大。在这方面,王宁先生等人所著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可谓成功的典范。该书《前言》中明确表示:“汉字中所贮存的文化信息,只能从每个字的构形——一个小小的方寸之地,简化了的线条、笔画,以及字与字的关系中得到,所以是有限的,如果夸大它,从自己的主观臆测出发,弄出许多玄之又玄,广之又广的新鲜事来,其实是难以说服人的,也就把《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这个题目给糟蹋了。”[3](P2)

汉字创造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记录语言,而不是为了细致描写文化。汉字字形所体现出的除词义之外的其他文化信息,只是其创造过程中的副产品。如果将这种副产品上升为其主要功能,就会导致对汉字本质的误解。受夸大汉字文化功能观念的影响,一些学者不能正确摆放汉字的位置,不能正确看待汉字和文化的关系。他们不是把汉字看作记录汉语的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了考证和确认文化的灵丹妙药,试图通过汉字构形去构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于是,他们任意夸大汉字的文化功能,将本来毫无联系的汉字构形和文化现象牵强附会在一起。如有人说:“它的存在无疑是一个活化石,能使我们透过文字的静态形体步入到古人动态的文化意识中去,把文字内蕴所包含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宗教、艺术观念以及古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认识事物的方式等揭示出来。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4](P15)作者把汉字比喻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脊梁”,说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似乎中华民族文化的所有方面都可以在汉字字形当中找到根据,这无疑是对汉字文化功能的过分夸张。我们认为,汉字构形当中确实保存着不少有关古代社会状况的文化信息,但汉字并不具备细致描写文化的功能,它对文化的反映是有限的,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因而,仅靠汉字构形无法确认文化,更无法全面构建古代的文化系统。

汉字构形系统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历史层次性。但当汉字积淀为一个完整的构形系统时,这种历史层次性已深深地隐藏在整个构形系统的背后,变得很难甚至无法考察了,因而也就无法运用汉字去确认文化所属的时代。汉字构形中包含的一些文化现象,究竟应归属于哪一历史层面,是很难有确切的结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汉字考证文化时,一定要持谨慎的态度,要尽可能排除主观随意性,在汉字构形和文化现象之间建立起客观、真实的联系。有人不了解这一点,而是笼统地不分时代层次地去考察汉字的文化功能,其结果只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如同样是《说文·女部》字,有人根据从女的字多,认为“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完全可以从汉字字形中得到充分的证明。《说文》中女部下面有258个字,可以看出早先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5];又有人认为,女部中的“大量贬义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受歧视受侮辱”[6];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的结论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说文·女部》字本身的复杂性,它们决不可能是同一时代产生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反映某一个时代的社会观念。究竟哪些汉字起源于母系社会,哪些汉字起源于父系社会,现在已无法考察,所以,单凭女部字,既不能证明“早先”妇女的社会地位高,也不能证明“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从女偏旁字看古代妇女的尊卑嬗变》一文[7],更是试图通过女部字去描述古代妇女地位的演变史。作者认为,我国古代妇女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地位极尊,从商代开始由尊向卑转化,到西周以后地位极卑,这种演变过程都可以在汉字构形中找到证据。作者似乎对哪个字起源于什么时代、反映哪个时代的文化现象胸有成竹,但实际上,他在证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地位高时,用的是商代的甲骨文;在证明商代是妇女地位的转化期时,用的还是甲骨文;甚至在证明西周时期妇女地位低时,仍然用甲骨文就已产生的例字。那么,究竟哪些甲骨文反映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现象,哪些甲骨文反映的是商代的现象,又有哪些甲骨文预先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现象呢?这种缺乏历史观念的做法恐怕值得商榷。

汉字是一个符号系统,每个字符的存在都受着系统的制约,它既以某种方式与其他字符相联系,又以不同的构形与其他字符相别异。联系和别异是每个字符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汉字符号的本质内涵。汉字符号的系统性特点要求我们在分析汉字构形时,一定要从系统性原则出发,而不能孤立地分析单个字符。有些学者受夸大汉字文化功能观念的影响,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汉字字形,习惯于到字形当中去为某种文化现象寻求印证。如有人认为甲骨文“母”字中的两个指事符号象征“胸前两乳十分发达”,并据此论证原始社会存在女性生殖崇拜。[8]我们认为这种论证是十分牵强的。汉字造字最初采取的是依类象形的方法,而象形就是要突出事物的显著特征,只有如此,才能将相类似的事物区分开来。如“牛”、“羊”二字的构形就突出了牛角和羊角一个向上弯、一个向下弯的特点,从而使二字的形体有了明显的区别。“母”字的构形之所以突出两乳,也是出于与其他字符相别异的考虑,因为“女”字所表示的母亲和“女”字所表示的女子在外形上很难区别,除了母亲的乳房比一般女子较为发达外,其他特征很难在字形中体现出来,于是,古人便在“女”字的基础上加上表示乳房的两点,作为“母”字的构形。这种构形,既保持了与“女”字的联系,又体现了与“女”字的区别,显然是为了满足汉字构形系统性特征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表示什么生殖崇拜。可见,汉字是一个具有严密系统性的符号体系,每个字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整个系统制约的。因此,我们不能为了一时方便而胡乱讲字,否则就会造成讲了一个乱了一片的严重后果,给读者造成困惑。

总之,“汉字文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能违背汉字的发展规律,也不能违背文化的发展规律。汉字文化学是科学,不是幻想,更不是个人无根据的联想和猜测。”[9]汉字构形确实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在研究汉字文化时,一定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用谨慎的态度去操作,要树立正确的汉字文化观念,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合理分析汉字的构形;要明确汉字文化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弄清汉字文化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正确认识汉字文化学方法的适用对象,避免出于赶时髦心理的随意滥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汉字的文化功能得到正确的体现。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既需要有坚实的汉字学功底,又需要有较高的文化学修养,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陈澧.东塾读书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2]王宁.汉字与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6).

[3]王宁,等.《说文解字》与汉字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4]李逢甫.汉字的文化积淀[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6(3).

[5]陈建民.语言与文化漫话[J].宏观语言学,1992(1).

[6]何毓玲.从《说文·女部》窥古代社会之一斑[J].古汉语研究,1996(3).

[7]殷寄明.从女偏旁字看古代妇女的尊卑嬗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8]李家祥.原始生殖崇拜在甲骨文中的表现[J].贵州文史丛刊,1995(2).

篇3

关键词:驻华韩资企业;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引言

跨国公司对全球政治、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由于跨国公司员工构成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多样化,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近年来,韩资企业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半岛地区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的管理环境下如何加强组织管理,促进公司绩效,已成为制约驻华韩资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山东半岛地区韩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韩资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跨文化管理中存在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公司制度管理方面

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影响,韩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严格等级制,企业员工被分为各个等级,下级对于上级交代的任务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受到限制,中国员工在公司中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强调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尤其看重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如明确规定要达到较长工作年限才能升职为经理,而美资企业则侧重根据个人的表现进行升职加薪,且工资明显高于韩资企业。这种强调年龄资历的管理制度,对于受到偏西化大学教育的中国员工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他们更希望在工作中能够淡化年龄与身份,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出色的工作被提升。

2.内部沟通管理方面

第一,员工跨文化沟通意识不足。一方面,由于韩语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公司在招聘时虽然对员工语言有要求,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员工口语能力较差,用韩语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外籍员工长期受自身本土文化的束缚,在与本地客户和本地供应商的交流与沟通方面也很少使用汉语,由此造成公司内部沟通障碍。第二,韩语学习渠道与相应激励措施缺乏。公司内部员工学习外语渠道少,更侧重于自主学习,缺乏监督。公司缺乏激励政策,同时具体实施的激励政策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员工外语学习的积极性。

3.母子公司管理方面

在韩资企业的母子公司管理中,侧重以母公司为中心,忽略子公司的主体地位。第一,母公司与子公司集权与分权不明确。在法律上,子公司与母公司是平等的,都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在经济上,子公司受母公司领导在自己的经营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大部分驻华韩资企业在投资收益权、投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等多方面过多受到母公司的牵制。第二,母子公司之间信息传递不对称。母公司的经营模式及理念被完全带入到子公司中,子公司不能及时根据中国市场变化调整经营政策,缺少创造和变革的能力,制定的政策与措施本地化程度低,对子公司经营绩效产生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减少韩资驻华公司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障碍,提高管理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基于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实施激励政策,树立共同理念

第一,实施激励政策。对原有的绩效薪酬体系进行改革,使员工的个人表现与薪酬相联系,如将员工外语水平与工资等级、奖金等挂钩;对员工每阶段所需进行的技能学习采取硬性规定,即时监督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应实施积极的激励政策,如提高工资等级、给予一次性奖励、升职、海外培训机会和外派海外职位的机会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二,树立共同理念。在实施其母公司管理政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根据子公司所处的环境及母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经营理念和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这种共同理念的形成,使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有利于减少因文化冲突带来的管理问题,增强公司内部的凝聚力。

2.增加培训方式,拓宽培训内容

第一,增加外语培训方式。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外语培训方式,提高公司员工的语言技能,并为员工创造交流共同的机会。在鼓励员工自学外语的同时,公司应综合选择使用委托培训机构、公司培训班、聘请专职老师、海外培训项目、聘请专业机构等学习渠道提高员工的外语水平。

第二,拓宽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和受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语言培训,还需增加员工对文化的敏感性、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内容的培训,使员工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维持公司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不同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3.母子公司合理分权,子公司人员本土化

第一,母子公司合理分权。主要体现在母公司减弱对子公司的控制,提高驻华韩资子公司的管理自主性。具体表现在:(1)母公司减弱集权力度,分权子公司;(2)母公司对子公司从以过程控制、严格管理为主转向结果控制、宽松管理为主;(3)子公司从严格遵从母公司的规章制度向将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本地化转变等。

第二,子公司人员本土化。跨国公司驻华子公司从严格遵从母公司的规章制度向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本地化转化的关键在于子公司人员本土化。子公司人员本土化更有利于解决跨文化管理障碍,根据本地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政策,抓住市场机会,勇于创新变革,调动内部员工积极性,促进沟通质量的提高,促使公司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崇锋,苏戎.文化共融视角下的青岛韩资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020.

篇4

【关键词】四字词组;语言风格;修辞

四字词组是汉语言中常见的范式,短小精悍但表意精确,内涵深邃。其由四个词素构成,通常分为前后两部分。两部分之间语法关系可是主谓、动宾、偏正或并列关系。因此,四字词组又可分为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和联合词组。尽管四字词组有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之分,但汉语词汇浩若繁星,能够搭配组合的四字词组数不胜数,而且都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的文化积淀,有时很难分清某些无典故可寻的四字词组是自由组合还是固定词组。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兼顾这种语言范式的意义,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如四字词组“以卵击石”,意思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汉译英时,是套用类似寓意的英语俚语“to kick against the pricks”,还是译成“to throw an egg against a rock(or stones)”,或译为“to court defeat by fighting against overwhelming odds”。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用鸡蛋去碰石头”只有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因此,翻译成“以卵击石”不会造成误解,还会给译文读者带来新鲜感,增强文字表现力,同时保留原文中修辞形象,取得了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统一。从三个例子分析汉语四字词组英译如:

一、语言风格

示例:大青山,古树摇曳春秋,山花自谢自开,植被茸茸生烟……

Aged trees wave the seasons by,amid carpets of wild flowers and thick green vegetation.

剖析:对山水的描写,中国式语言风格喜欢运用大量修辞,作者选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华丽辞藻和行云流水般的对称结构来描写幽美风光,并对景色进行修辞。为再现相似的美感功能,译者并没有机械地一一对应,而是分别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将“古树摇曳春秋”直译为“Aged trees wave the seasons by”,一目了然,即保持原文的形式,又突出原文的内涵,使读者感到一种苍劲粗犷韵味无穷的大自然气息;而“山花自谢自开”中的“自谢自开”虽然在汉语中结构对称,O富美感,而生搬硬译成“wither and blossom themselves”却略显生硬。“山花”无论对汉语读者还是英语读者来说都属野花,当然是自开自谢,否则不叫“山花”。汉语表达追求和谐对称,加上两个“自”字,不但不累赘,反而节奏感凸出,但直译成英语,有画蛇添足之感。同样,原文中另一四字词组“茸茸生烟”,原是描写大青山的植被松软深厚、郁郁葱葱,弥漫着袅袅青烟,展现出深山的幽美。若逐字硬译就成了――The vegetation here is fine,soft,thick and sends out mist,这样的冗词赘句极不自然。如此这般,译者将“山花自谢自开”与“植被茸茸生烟”融为一体作状语amid carpets of wild flowers and thick green vegetation,描绘成一幅错落有致的立体画面,承载了原文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达到了原文的表达意向。

二、广告功能角度

四字汉语词组因富于音韵美和意境美且易懂易记,深受广告设计者青睐。在翻译时应从广告功能出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示例:该厂生产的各种类型钻头均符合API标准,工艺先进,结构新颖,钢材优质,制造精细,质检合格,均已达到国内同类钻头的先进水平。

Bits of all types manufactured in the factory conform to the API Standards.With novel design and fine workmanship,they are made of quality steel in advanced technology.All the products have passed strict quality test and reached in all respects the advanced level of the domesticallymade bits of the kind.

剖析:科技语言侧重白描,要求意义精确,行文简练,不能夸张浮华,不能晦涩难懂。原文在产品介绍上连续使用五个四字词组,体现三重含义。首先,概括了产品的性能,向读者传递了信息;其次,语言风格严谨,不含主观意愿,提高产品可信度;第三,读起来琅琅上口,排列有序,增强了产品说明的感染力。综合此三点,原文具有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翻译过程中,若要二者兼俱,生搬死译是不合适宜的。这五个词组均含主谓结构关系,用形容词作为谓语,然英语形容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与连系动词组成复合谓语。因此“工艺先进”大多译为“The technology is advanced.”,以此类推,其它四个词组应依次译为“The structural design is novel;steel quality is superior;workmanship is fine and quality control is strict.”,虽然原文意义得以再现,但整体结构松散、单调,反而使主题不明确,有悖于作者的本意。这里,译者将四个四字词组译为一句,用“they”作为主语,突出最主要的信息“该产品系优质钢材,采用先进工艺制成”,将“结构新颖”和“制造精细”作状语,置于句首,使产品的次要特征依然醒目。“质检合格”虽然与上述四个词组并列,可理解为“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该产品所有标准均符合API标准,达到国内同类钻头的先进水平”。由此,“质量合格”与最后一部分合成一句。译文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不但不累赘,反而给人一气呵成的美感,符合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

三、修辞手段与文体风格

语言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为取得功能上的相似,用英语中的修辞手段或借用英语中的习语再现汉语四字词组的文体风格也是一种翻译手段。

示例:天气这样闷,十之八九要下雨。

With the weather so close and stuff,ten to one it′ll rain presently.

剖析:汉英两种语言里都有大量数词组成的词组,如“一心一意”、“三言两语”、“横七竖八”、“at sixes and sevens”、“in two twos”、“talk nineteen to the dozen”等;其只有极少数可一一对应,如“三三两两”(by twos and threes)等,绝大多数词组意义不完全对应或者根本不对应,翻译时应尽量按照各自文化背景,以易接受性为原则。在例句中“十之八九”与“ten to one”属不完全对应,但都表示极大的可能。若将“十之八九”硬译为“in eight or nine cases out of ten”,译文便失去原文简洁明了的风格,而译为“most likely”又失去原文的比喻色彩;借用英语习语“ten to one”既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段,又能使读者欣然接受,达到了译文与原文间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要求。

在借用同义或近x的英语习语翻译汉语四字词组时,不要被“假朋友”钻了空子。例如,英语中的“to eat one′s words”表面上很像“自食其言”,而实则意为“收回前言”;同样,“to make one′s hair on end”也不等于“令人发指”,而是“令人毛骨悚然”;“milky way”不是“牛奶路”,而是“银河”。类似现象还不少,因此,译者一定要谨慎地考证避免误译。

四、结语

综上翻译示例显示汉语四字词组翻译应灵活多样,既要顾及形式,又不必过于拘泥形式。同时也不能完全不顾形式,出现大量滥译与误译,必须语义相符、功能相似为客观标准,尽可能使译文自然、贴切,可读性强。

参考文献:

[1]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汉字创意 课程群 失写症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 5)10-0108-02

失写症是指随着键盘输入使用率的提高,人们写字的机会减少,导致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学生设计作品中的创意字体出现过于简单粗糙、缺乏文化底蕴,忽略汉字书写规律、字意表达等问题。文字、图形、色彩是平面设计作品的三要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汉字的创意表达尤为重要,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视觉传达课程体系中涉及汉字创意使用的课程有:《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书法》、《POP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图形创意》等多达十几门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以汉字创意为引线,利用课程群的群体优势,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各课程分工合作、和谐互动、互相衔接,使得学生对汉字创意产生兴趣,体会到汉字创意的乐趣,加强对汉字笔画的理解和研究从而来应对失写症的危害。

一 失写症带来的汉字创意危机

近来,关于汉字书写、认读的竞赛娱乐节目很多,如《汉字英雄》、《中华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寻根之旅》等,这些节目被认为是“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失写症是造成汉字文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要加强汉字文化常识普及。对汉字创意设计课程群来说,失写症导致学生对汉字的形态的漠视,对汉字的美缺乏敏感性。无论哪门课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缺乏书写汉字的量,缺乏文字和图形色彩元素的沟通都行不通。

(1)不解汉字因意构型的特点,师生缺乏对汉字文化蕴含的寻根意识。

由于长期使用键盘输入法,当下的学生对汉字的音相对重视。但是,只有“音、形、意”三者统一,才是对汉字完整的认识。强调汉字因意构形的特点,对形和意的内在关联的关注,才可以找到汉字创意的乐趣。汉字是一个庞大的表意文字系统,忘字、错字、别字等现象古今皆有,由于失写引发的学生汉字形态认识模糊、汉字造型的初始意义不知晓的问题。汉字的书写危机并没有引起专业教师的足够重视,进一步引发了学生作业缺乏字形美感,欠缺文化涵养,导致作品无法提高文化品味等更严重的问题。

(2)缺失汉字文化素养,相关课程教学重技术轻艺术。

现阶段的视觉传达学生设计作品中,由于失写错字别字连篇。如下图的学生作业:“生态庐陵,江巴吉安”的字体设计,为了统一汉字外形的形状,结果将“生”字改成了一个无法识别的字,其他几个字的设计也完全只是形式上的改动,忽视字形本身的特征,更谈不上什么汉字的美感。这样的作业案例非常常见,只有在深入理解汉字的造型规律、造型初衷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美感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学生们往往喜欢追求火焰字、雪花字、透明字等电脑效果的字样,重视技术性表达,对文字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性认识不够。视觉传达课程群是一个高艺术品味课程群,一味强调汉字创意技法是无法提高作品的艺术品味的。(图1)

二 “三多对一失”的汉字创意课程群创新建设方法。

以“多写”、“多练”、“多思”作为汉字创意设计课程群建设的主脉络,建立课程群的课程的核心思想。提高书写的质量,增加字体结构的研究量,拓展字体的想象路径,来应对汉字失写症给学生带来的创意干扰。(图2)

(1)多写各种字体,感受字体的个性特征。

“写”字的过程本身就是构筑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种自我陶冶的过程。现在电脑字库里有的字体成千上百种,学生们只会拿各种字体来试着用。教师除了讲解黑体、宋体、综艺体等字体的特征。更应该让学生书写各种字体,了解各种字体的细微差别,以及由这些差别引发的不同情感体验,换而言之,要将汉字拟人化,了解每种字体就像不同性格的人,每种性格带来的不同人生命运。要用好每种性格的字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法》课,许多高校由于师资匮乏的原因,往往不给学生开设书法课或者开的课时不足。对于视觉传达专业而言,书法课是基础课,要夯实专业基础,才能谈专业建设。要让学生感受书法的美,楷书之娟秀,草书之潇洒快意,行书之从容。通过多写达到汉字的美育作用,用“浸润心灵”的方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接受汉字美的熏陶,使得汉字创意传递出时代的精神风貌,推动汉字文化的发展。《书法》课程的课时不宜用艺术类常用的排课方式连周排,而应该每周设立单独课时,贯穿整个学科培养方案六到八个学期左右。因为《书法》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习惯的养成与坚持需要时间的磨砺。

(2)多练创意技法,理解汉字形意的关联。

汉字创意技法训练要明确教学目标是弘扬汉文化的理念,教师应当时刻明确教学目标不忘初衷。以弄明白汉字读音、形态、意义的关联性为出发点,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学生多动手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养成日常书写、阅读、深入了解汉字的学习,在课程群团队教学的引导下,在确保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汉字文化素养。加强对汉字偏旁部首等形态与汉字意义关联性的研究,反复训练推敲,量变才能达到质变。鼓励学生参加字体创意、书法比赛,以赛代练,提升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审美素养。

(3)多思创新点,体验汉字创意的乐趣。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汉字创意义最主要的专业,主要从视觉上对汉字的形态进行设计和变化,以达到易读性、识别性、信息传达、文化的传播等要求。鼓励学生追根溯源的寻找汉字的意义,也可以对汉字象形特征进行发散思维,使得汉字创意对于信息传达、文化传达、文化审美的表述更清晰。通过课程群的建设让创意思维表达的方法更多元化,让学生体会到汉字创意的乐趣,与达到提升学生作品文化涵养的目的。

加强实践教学,带学生到文化名园感受汉字书法和不同的园林环境的结合;又或是到商业街感受不同品牌使用汉字的情况,讨论汉字的形态、识别、风格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汉字的使用和书写,通过汉字形态使用的实例,研究汉字创意形态情感表达功能。

篇6

关键词: 留学生 书法 汉字教学

现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年增多,如何让外国人快速地学会汉语成为国际汉语教学同仁们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方向。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的载体,是激发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甚或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所以书法课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汉字与书法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四大技能,其中“书”指的是书法。狭义而言,书法课中的书法就是手执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书法作为一门传承几千年的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趣味。留学生大多来自非汉语文化圈,其母语是不同于汉字的拼音文字,因而当他们学习汉语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因为汉字的难写、难记忆而造成跨文化上的不适应。很多外国人,尤其是来华留学的短期语言生,因此产生畏难情绪,不努力学习汉字,认为只要能说就行。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学习汉字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记。要学好汉语而不记忆汉字是不可能的,因为汉字一开头便支配、统帅、规范着语言,而不是记录语言,汉语是重义而不重音[1]。徐通锵多次提出“字本位”的汉语言研究,他认为字的特点是语义核心,音节的音义共联和汉语的最小表义单位,要以字的研究为基础,以它为枢纽性的衔接点,继承传统,实现中西两种思维方式的交融[2]。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学习一门外语就是学习目的语民族的思维方式,长期训练而养成目的语的言语表达习惯,最终内化成学习者的自动化行为。在思维方式上,中西方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中国人侧重直觉顿悟,西方人侧重演绎推理。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最近有专家学者对高中生学习英语是否能提高其分析型思维能力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擅长整体性思维的中国人能通过学习英语强化分析型思维能力[3]。这项研究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设中的语言影响思维方式的弱假说提供了证据,说明了语言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因此,学习书法、认读汉字可以起到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作用。

二、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

由于留学生书法课中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也应有所不同。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多属于初级阶段,在本国学过一两年汉语,来中国后突然身处于一个纯粹的目的语环境,面临学习和生活上的不同,便产生诸多的不适应。因此,在书法课教学内容上,除了应选择经典的“颜、柳、欧、赵”四大家的楷书字帖临摹外,还应从帮助留学生度过跨文化适应期角度选择生活中的汉字实施教学。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校园生活,包括吃饭、住宿及校外生活,包括交通、购物等。所选择的汉字是其目之所及的文字,如“第二食堂”、“三栋宿舍”、“科教楼”、“米饭”、“面条”、“超市”等。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不可过多,以初级阶段的汉字为主,每节课练习10个汉字左右。教学目标方面,要求留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如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顺带学会认读所写的汉字、了解其偏旁部首和一般含义。在教学手段上要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一定调整,而留学生学习汉字最常用的策略是记忆整体字形和机械重复。对于汉字这种“图画式”文字,初学者常常试图根据其整体形状赋予其一定意义,即将之和大脑已有的图式建立某种联系[4]。根据这个特点,对于少部分具有象形特点的文字,如火、日、水等,在汉字教学中可采用画图法,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表述画图,然后教师用甲骨文在黑板上演示,最后过渡到现代汉字。这些象形字大多是独体字,独体字既是常用汉字,又是构成合成字的部件,组字能力很强,必须牢记[5],所以对它们的练习掌握相当重要。对于占汉字80%的形声字,可采用部件法,先让学生了解其组合结构,如“独体”、“包围”、“横向”、“纵向”等,“独体”字就用一个方框表示,“横向”就用一个方框,里面用竖线分开表示[6]。

三、书法课中的汉字教学方法

虽然汉字已逐渐脱离图画的意味,变成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对外国人来说,他们眼中的汉字更像是一堆横七竖八的外星符号,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教留学生汉字不能从象形的角度出发。如“凹”、“凸”、“一”、“二”、“三”被外国学生评选为最喜欢、最容易记住的汉字。这说明从象形上学习汉字是外国学生最实用省力的方式。因而书法课教师应该了解外国学生“爱玩”、“不愿记忆”的学习特点,搜集相关素材,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习汉字变得更有趣。

在书法课汉字教学中,笔者采用任务教学法,首先用8个课时左右的时间让初学者掌握毛笔的握笔姿势和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写法。其次,在中后期教学中,教学内容以基础汉字为主,生活素材为辅。一节课练习10个汉字左右为宜。最后,综合运用“教法”和“学法”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具体来说,先要分析要练习的汉字的类型,是独体字、象形字还是形声字、组合字。如果是前者,如“日”、“月”、“水”、“火”、“田”等,先让学生根据教师对该字含义的描述画图,接着播放影片展示该汉字的演变,接着教师展示该字的甲骨文体,现代汉字体。同时学生在临摹时用Zzflash软件展示该汉字的笔顺动画。如果是后者,则让学生画出该字的结构,如上下、左右、包围等,教师讲解该字部件的含义。

四、结语

书法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提高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形象思维都有积极的作用。国际汉语教师如何从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汉字、爱上写字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论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J].厚道,2006(1).

[2]徐通锵.“字本位”和语言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

[3]Jiang,J.,Ouyang,J.,&Liu,H.(2016).Ca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foster analytic thinking?―Evidence from Chinese EFL learners’ writings.PLoS ONE 11(10):e0164448.doi:10.1371/journal.pone.0164448.

[4]江新,赵果.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篇7

1.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基础,也是公认的难点。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而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逐渐受到重视并在教与学各方面的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2000年之后的汉字教学研究又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所讨论的时间范围是2000年至2012年12月(包括2000年)。本文搜集研究成果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对外汉字”为关键字进行精确匹配查询;共查询到186篇论文,经过仔细的辨别审查,共有179篇符合内容要求的论文成果。在综合考量各大刊物学术含量与科学性的基础上,共甄别筛选出57篇学术论文作为本文分类综述的内容和依据。

2.成果述评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教学行为产生都是由三个关键要素(教学者、学习者、教学内容)和两个基本的过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构成。教学的研究也大致从这五个方面展开。对外汉字的教学者指从事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师,学习者指母语非汉语语言的学生,教学内容也就是汉字(包括汉字的识读与书写)。与20世纪相比,在这五个方面上,2000年以来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尝试和探索,从而使对外汉字教学的体系更加完备、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1教学者――提高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对外汉字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学科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本领,因此在如何培养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水平专业教师的问题上,有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洪、洪云(2011)《关于对外汉字教学课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2.2学习者――留学生主体差异的研究

学习者的主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越来越集中,主要包括对学生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的研究。

2.2.1强调区分“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文化背景

如史迹(2012)《论欧美学生的汉字认知与汉字应用》、张秋红、陈鹤(2011)《浅谈地方高校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设计》。

2.2.2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

随着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播和应用,对外汉字教学也开始将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迁移到研究之中,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如王建勤、赵金铭(2005)《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汉字习得模型》。

2.3教学内容――汉字本体的研究

对外汉字的教学内容是汉字。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是指汉字的本体研究,通过对汉字本身特点的把握,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如李宝贵(2004)《对外汉字教学与汉字规范问题》、沙宗元(2011)《对外汉语教学所用独体字及其构字状况分析》。

2.3.1本体研究重点之一:对规范性标准用字的多方面考察

汉字本体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等规范性标准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高频字表所选用的汉字基础上进行的。如上文提到的沙宗元(2011)《对外汉语教学所用独体字及其构字状况分析》。另外还有王晓光(2002)《在甲级字解析基础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构想》、陈建萍(2008)《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支点’――以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级字解析谈‘支点字’构建》。

2.3.2本体研究重点之二:对汉字主体――形声字的考察

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主体,自然也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点,这也由此导致了学界对形声字研究的热切。如万业馨(2000)《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李蕊(200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声字表义状况分析》。

2.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研究主要指教学原则、方法及策略等的研究。

2.4.1教学原则

2.4.1.1意识到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如田艳(2009)《关于对外汉字教学层次性原则的思考》、潘先军(2005)《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

2.4.1.2字词关系的处理。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单位采取“字本位”还是“词本位”的指导原则的争论一直比较受关注。最近,施正宇等学者在字词关系的处理问题上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运用认知规律和心理学以及传统的文字学原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字词的联系上找方法。如施正宇(2008)《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

2.4.1.3认写关系的处理。针对传统的“认写同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学者们主张“认写分流”。如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李蕊、叶彬彬(2012)《语文分进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初探》。

2.4.2教学方法和策略

2.4.2.1笔划教学。如王汉卫、苏印霞《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划》,何洪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笔划组合方式辨字”问题》。

2.4.2.2部件教学。如殷凌燕(2004)《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梁彦民(2004)《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曹婧一(2011)《汉字的构型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2.4.2.3偏旁教学。如李大遂(2002)《简论偏旁和偏旁教学》。

2.4.2.4运用汉字理据性及系联法教学。①现代汉字理据性教学法。如李宝贵(2005)《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赵妍(2006)《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姚敏(2011)在《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②系联教学法。系联法汉字教学是在汉字理据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汉字理据性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和利用。它是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都有理据可循的前提下,进一步将声符和形符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进行系联,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汉字。如杜丽荣(2004)《“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李蕊(2009)《汉字学习策略的介入性研究》

2.4.2.5其他方法和策略。这一阶段的学者还提出了其他方法和策略,如潘先军(2000)的《汉字计算机输入与对外汉字教学》、黄雪梅(2004)的《关于联想式对外汉字教学法的构想》、李香平(2006)的《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

以上方法和策略并不是绝对的对立与排它,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其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也可以仅仅使用某几种,同时在汉字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取某一种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法,其他作为辅助教学法。

2.5学习过程

从对教师主体的研究扩展到对学生主体的研究,从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关注扩展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是近年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转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的理论来源主要有认知心理学、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影响学生学习习得因素的研究和偏误分析研究。

2.5.1影响学生习得因素研究。如王骏(2009)《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

2.5.2偏误分析研究。如张晓涛(2005)《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认读偏误及对策研究》。

3.结语

十余年来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而且很多学者能够在做好汉字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时展紧密联系,推陈出新,抓住学术前沿问题,借用认知心理学、中介语等理论,使研究的对象更广泛,内容更细致,成果更深入。除此之外,科学实验的比重增多:很多研究都是在提出假设的前提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避免了空泛的猜想,也使得研究成果更加科学、精准、有说服力。在看到这些可喜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相对于词汇、语法等研究来说悬殊太多。我们期待着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能够有更蓬勃的发展势头,并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41-48.

[2]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回顾与展望[J].渤海大学学报,2007,(2):58-62.

[3]潘先军.近四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03,(3):58-62.

篇8

一、什么是汉字文化教学法及意义所在

在现金的教学理念中着重于通过认字来完成尽早的阅读,继而又通过阅读来加快认字教育。在小学识字教育中都把重点放在儿童关于汉字认识的效率上,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儿童识字的速度,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有个别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们识字的能力,曲解、乱解等现象比比皆是,把应该是很严密的汉字知识变得支离破碎。由此可见,汉字文化教学不仅要适应儿童的教育需要,也要遵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要与汉字的表意相符合。

二、如何提高一二年级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能力

1、运用笔划,结构拆分法识字。汉字的比划,偏旁部首,是学生识别汉字的工具,通过最初学习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来让学生认识“丶一丨丿乙”当学生逐步掌握简单汉字后,通过文字拼拆进行记忆。例如:“拼”字,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并。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这种汉字分解记忆方法。

2、利用造字规律进行文字记忆。通过把一些象形文字,形声字,通过画面来解释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汉字。在儿童时代,人的右脑相对发达,所以对图形的记忆占有优势。老师可以通过画图把文字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例如:课堂上画个太阳,教学生认识“日”,画条流水,教学生认识“水”字。

3、利用象形分析法理解记忆文字。抓住汉字的特点,对汉字通俗形象的进行分析。例如:“看”字,左上边像一个“手”字,右下边是一个“目”字,所以意思是把手放在眼睛上面,遮住阳光,用来观看。“甜”字,左边是“舌”字,右边是“甘”字,意思是舌头尝到甜甜的味道。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所谓的教育科学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指教育就是科学,科学是求真态度,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就是说要教授科学的知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就应该教授科学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是主导,既要教授汉字,又要了解汉字所具备的基本常识,不懂就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现在有很多汉字教学不符合科学文化,其原因就是老师对所教的部分汉字“不懂”,这就造成了儿童对汉字认识的模棱两可,效率也就自然低了。

2、关于语文教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语文课标中说:语文课程应该重点考虑对汉字语言的认识、阅读和口语交流方面的一些影响,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主要要培养较好的语感和对整体的掌握力。教师应该重视把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巧妙联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对汉字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逐渐加强起来。

3、关于汉字自身科学知识的理论。从古至今许多的汉字学者们在各个时期对每个汉字的结构原理都做出了相对严谨的分析与合理的研究,并且做出了汉字文化所存在的基本规律,给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起到绝对性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记住且掌握汉字。

四、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的思路

1、对低年段儿童的语文知识进行重点教育。在儿童上学前,特别是参加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对汉字知识和口语方面已经存在或多或少程度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沟通能力,但是对于书面知识却不甚了解。还有一些儿童抱着愉快、乐观的心情进入学校,他们想要通过学习知识来认识身边的事物、认识这个社会。这就说明,对于低年段的儿童要着重教育他们识字,为今后其它方面的学习做好基础。

2、在教导学生识字的基础上尽量运用汉字学知识。众所周知,汉字是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体,由古至今很多的汉字学家不惜辛劳的钻研汉字学对汉字构造方面的意义。教师可以多运用汉字学知识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帮助学生们更快的认识掌握汉字。

3、从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汉字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来引导儿童识字。现在的儿童都喜欢看动画片,通过看、听、说也都不同程度的增长了有关汉字的知识。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生活与学习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识字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把儿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识字。

五、通过汉字文化视角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的策略

1、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识字。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由考虑怎样“教”转变为考虑让学生怎样“学”,适当的组织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教师注意关注个别学生的差异,使人人能够自信学习。由于儿童在入学前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导致有些儿童识得较多的汉字,能背诵诗词。也有些儿童喜欢学习数学或是其它,在语文方面相对较薄弱。教师应该分别对待,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用适合的方法让这些学生能够对识字产生兴趣。

3、合理运用奖励表扬方式。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其他学生们的认可,这是做为儿童的天性和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创造儿童的自我表现意识,对于一些识字能力强和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自信爱学。

4、做到课内课外巧妙结合,教师家长共同合作。能够好好利用汉字的表达环境,对与语文识字知识有很大的作用,不仅要靠校内老师对学生的课堂教育,还要靠校外课余时间家长对孩子的生活教导,把两点综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篇9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书法文化 传承 现状与对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书法文化传承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方面比较薄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具体研究部署,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教育是中国书法文化保护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文化融合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它拥有其他文字没有的表现其文化特色的元素——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中国文化精神的表征,其对文化继承等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熊秉明先生甚至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然而,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边疆地区)受地域文化,风土人情,语言交流,教育教学设施、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汉字的认识和规范书写的习惯起步较晚,有的连汉语都讲不好,自然对书法的兴趣不高,悟性也较差,书写功底薄弱。这给汉字书法文化传承带来了客观的困难。2011年8月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汉字书法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有利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保护、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责任感。

二、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为研究样本。该学院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该学院在校生中藏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珞巴族、门巴族、侗族、壮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55%,在少数民族中有62%的来自河北省内,其余的均来自自治区,民族成分多样,是典型的多民族院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现状的相关信息,笔者研制《少数民族学生书法文化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调查对象既有来自的高中生和专科生,又有来自省内的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和专科生;既有学过一年书法课的学生,又有没有开设过书法课的学生。从学生层次、数量来说,调查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调查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看法,二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三是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建议。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看法

在回答“你喜欢汉字书法文化吗”这一问题时,省内93.83%和53.27%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喜欢”,欣慰的是没有选择“讨厌”选项的;对问题“你认为汉字书法文化有传承的必要吗”的回答时,省内100%和58.52%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非常必要”;100%的省内少数民族学生和92.63%的少数学生认为在电脑普及的今天写一笔好字(汉字)依然重要;77.78%的学生认为中国书法的前景是乐观的。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汉字书法文化还是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的。从学生的区域性来看,每组数据中省内少数民族学生比少数民族的比例均高些,原因为省内少数民族学生从小交流、使用的均为汉语,而少数民族学生小时候受母语(藏语等)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汉字的情感稍弱些,这正说明我们开展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研究的必要性所在。每组数据还反映出开设过书法课程的学生比没有开设过书法课程的比例要高,这恰恰证明我们进行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研究是有效的。

2.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

在回答“汉字书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你读过其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吗”这一问题时,仅为4.12%读过较多,没有读过的学生占30%多;在问及“你以前学习汉字书法(练习汉字书法)的情况”时,在来我校之前仅有19.33%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设的书法课,42%学生自己练过,26%的学生从没练过;根据问卷统计,61.3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书法文化活动、90%的学生不会写毛笔字、近80%的藏族学生认为本民族的文字比汉字写得更好;对没有学过书法的学生进行汉字书法文化知识和书写水平进行测试,成绩良好的分别仅占4.17%和5.35%,合格的分别占21.17%和29.55%,而学过书法的学生成绩分别达到60%以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客观因素外,领导不够重视、不开设书法课、不组织书法活动是造成学生的书法知识缺乏和书写(包括毛笔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3.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的建议

在回答“为了更好地传承汉字书法文化,你认为应该多开展哪些活动”这一问题时,41.83%的学生认为应该多举办书法比赛活动,30.20%的学生认为应开设书法课,29.06%的学生认为多搞书法展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传承汉字书法文化比较喜欢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书法比赛、展览等活动。从数据来看,学生比较喜欢以活动的形式来接受。

三、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对策思考

1.领导重视,落实制度

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到当前情况下传承汉字书法文化的重要性。按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相关单位配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汉字书法文化传承、发展等制度,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必要时以红头文件方式,对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提出要求,并纳入教育质量考核体系,将国家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形成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传承的长效管理机制。在2011年8月教育部红头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颁布之后,又于2013年1月18日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意见。河北省教育厅拟发通知并下发各设区市教育局。全省积极落实并认真展开工作,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省硬笔书法协会等五大部门推出“石家庄市规范汉字书写百千万工程”,内容包括:创建规范汉字实验学校、举办教师书法培训、学生书法比赛、现场书法笔会等,直接参与学生达15万人次,培训教师3000余人,区域性地推动了整个石家庄市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工作。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汉字书法文化培植,充分利用网络、学校、书法协会团体或专题展览、媒体等宣传汉字书法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扩大其对广大学生的感染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书法的实用性大减,书法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另一方面书法的艺术性增强,成了一门纯粹的视觉艺术,网络也给书法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因此建立校园书法网站,学生上网可以查阅有关书法资料、欣赏古今名作,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对书法的看法发表出来,网络为书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传承、发展平台;另外,学校周末定期播放《千年书法》《中国书法五千年》等书法视频。利用教学楼楼道墙壁、宣传橱窗、展板等阵地介绍一些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介绍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书法家、名作等,使学生置身于书法美的氛围之中,促其感化,争取把汉字写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认知我们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书法文化的情感,对鼓励其积极参与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保护,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优化师资,确保教学

汉字书法文化的传承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设课程,健全课程教学大纲、实施细则,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学的成败关键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教学能力和对开展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书法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并系统讲授汉字书法文化相关内容,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规范学生练字习惯,包括技法、欣赏、理论,各科目教师督导学生双姿,严抓学生作业书写效果,形成齐抓共管的教学局面,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汉字书法竞赛、展览,组织参观书法展;我校自建校至今一直开设书法课程,配备专业书法教师,开展系列书法文化活动,如:摹帖展、临帖展、校园书法十佳评选、组织参加国家、省、市书法大赛等。

4.成立社团,搭建平台

要真正做到汉字书法文化传承,仅靠开设课程还远远不够。根据问卷调查,参加社团活动是少数民族学生乐于接受、互相切磋的好形式。因此我校较早就成立了书法社团,作为志趣相同的群体,大家定期开展一些书法文化交流活动,如一年一次的笔会和书法展赛、定期邀请书法家专题讲座和学生交流心得,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书法展览,尤其是在每年12月份全校学生参加的“今年我最红”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书法特长生在舞台上现场进行书法才艺展示,现场挥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书法水平、增进彼此友谊,而且还可以辐射其他同学,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书法教育成果转化。

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法文化传承是一项持久的文化体系工程,应该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是一项教育教学系统工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兴趣培养和技能教育,整个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和配合。所以,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的工作,使汉字书法文化传承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

注:本文为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汉字书法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传承研究”(课题编号:201203125)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罗红胜.关于大学生书法文化素质教育的调研报告.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8).

[2]陈绪贵.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书法教学研究.

[3]寇学臣.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学周刊,2011(6).

[4]侯贵民.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一点思考.群文天地,2011 (17).

[5]毕芳芳.内地高中班学生汉字书写质量的调查与对策探究.教育,2011(12).

篇10

关键词:说文解字;汉字教学;作用

《说文解字》一书保存了大量小篆和古文字资料,并且对表意性质的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书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和依据,而且在汉字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正确识字

在汉字教学中,掌握汉字并理解汉字的意义是学生进行一切语文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正确认识汉字是一项重要任务。

汉字作为一种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其特点与欧洲拼音文字截然不同。许慎根据字形系联部首,各部字不相混杂。部首是汉字的基本构件,许多汉字的原初意义都与部首有着紧密的联系。汉字简化后不仅引起了部首类别的变化,而且给部首与字义的联系带来了变化,给考察某些汉字的原初意义增加了困难。在汉字教学中若要正确识字,离不开《说文解字》。如这一组字:“瑾、瑜、瑛、琳、琥、璋、碧、珂、琛、瑶……”中,看似这些字的部首看似是“王”,其实在这些字都是从玉之字。在说文中,“王”与“玉”是两个不同的部首,《说文》:“王,天下所w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而B其中^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⑼ㄖ者王也。”孔子曰:“一三王。’凡王之俳源油酢9盼耐酢@铌冰曰:‘中近上。王者,t天之x。’雨方切。”从“王”之字只有“闰”和“皇”;“玉,石之美。象三玉之B。丨,其也。凡玉之俳源佑瘛9盼挠瘛t~欲切【注】冰曰:三正均如玉也。【注】T。”后来在汉字的演变中,“王”“玉”二字的字形相混,大都数的玉部字都归入王部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玉部字只有10个。《说文解字》对找准字的部首,正确识字,理解字义,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说文》,分析现在简化字,就无据可依。

二、提供新的教学方法

在当今需要创新的时代,汉字教学应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字形死记硬的背教学方法,而是寻找新出路,改进教学方法。利用《说文》在解说汉字方面的独特性可以让学生从理解字义的角度识字,这是教学改革中应当采用的一个好方法。

如在教过程中,有很多衣部字如“襁、褓、裙、被、裾”和示部字如“礼、福、祗、禄、祥”,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笔画多一点与少一点来区别部首“衣、示”并进行死记,很容易混淆,但是从《说文》中看到二者的解释,“示,天垂象,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乎天文,以察r。示,神事也。凡示之俳源邮尽!薄耙拢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俳源右隆!闭嬲弄清楚二者的本来意义后,从根本上分辨二者的区别,可以达到“学一个,识一串”的教学功效。

从上述举例中,可以认为这种指导学生对汉字形体溯本求源的教学方式,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字义,加快识字的速度外,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学习汉字的枯燥无味,使汉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传承古代文化

《说文》以小篆序列字头,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图画性或象形性,更能反映当初的造字意图。《说文》记载了丰富的上古语言材料, 一部记录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典藏。在汉字教学中,应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了解古文化,了解并熟悉古代文化。

从《说文》中,可以看到包括古人思想、饮食、服饰诸方面的文化现象。古代有重汉轻夷的思想,汉民族在古代称为华夏民族,一直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内心的民族优越感使得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民族才是人,而其他少数民族却与动物差距不大,于是造出来的少数民族的族名用字,带有了轻蔑之意。少数民族的族名用字的形旁大多从虫、从犬、从羊等,例如,《说文》:“U,南U,蛇r。从虫。”“狄,赤狄,本犬N。狄之言辟也。”“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这个三个字如果仅生硬掌握其部首、读音、笔画、笔顺、结构和意义,内容枯燥,但是从说文中却可以发现它的文化意义,深刻感受当时汉民族的重汉轻夷思想。

在汉字教学中,运用《说文解字》,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涵义,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这不失为传承古代文化的一种方式。

总之,在汉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说文解字》不仅在中国学术史及文字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而且对于现在的汉字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吸收《说文》中的精华,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科学地利用该书留给我们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注音版) [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6

[2]王玉鼎.汉字文化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

[3]韩伟.汉字字形文化论稿[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4]王蕴智.《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3)

[5]邓文彬.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建立与许慎《说文解字》的地位和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8)

[6]万业馨.略论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5)

[7]陈筱.字源教学法运用于汉字独体字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8]任艳.汉字的文化构成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9]彭路.汉字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汉字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0]张夏.汉字构型理论与汉字教学[D].西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