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03 11:4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文化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字文化教育

篇1

【关键字】小学语文 汉字教学 汉字文化教育

教师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因此,作者认为建立完善可行的汉字教学方案就要从汉字文化蕴涵的角度出发,遵循汉字文化规律和小学生认知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汉字文化教育内涵及其必要性

汉字文化是祖先长期实践基础上用于交流或保存信息而创造出汉字,其体现了中华古老文化的精髓,渗透着汉字表达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汉字文化教育是教师在教授汉字时,把汉字中寓意的文化含义有意识的教授给学生,进而领略汉字魅力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主要是给学生提供轻松学习汉字的氛围,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学习汉字文化教育非常重要,首先根据文化角度对汉字构造讲解能够帮助纠正错别字,真正的理解汉字含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汉字是由远古时代直观的象形文字演变,通过汉字文化的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对汉字文化的教学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需要。最后,汉字文化教学使汉字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掌握学习汉字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

每个汉字中蕴藏着美丽的文化故事,汉字系统是丰富的文化宝库。因此,汉字文化教学不仅是如何教授汉字的书写,而且应该传授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开拓学生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新课标的汉字文化教育要求。语文新课标关于“识字与写字”提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的目标。一般教师教学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而作者在本文强调的汉字文化教育正是围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达到新课标的标准,满足新课标的汉字文化教育要求。“识字与写字”目标是全面性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熟悉常用汉字3000个,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及主动写字习惯,培养对祖国文字文化热爱的情感,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侧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2.遵循汉字文化教学的规律汉字文化教学应遵循科学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要从语言学的汉字认知规律,而且要从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记忆特征等方面提高汉字教学效率。

(1)汉字认知规律。 汉字构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可对于汉字在小篆基础上的总结出古文字的构词规律,根据汉字形体分为标识符号,类化符号和区别符号三大类。标识符号是指通过形体构造就可确定客观事物如特定对象符号。汉民族创造汉字是为了表达客观事物,取形于物,因此汉字就有了标识作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汉字时,该标识作用对激发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十分有利。类化符号是汉字构造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认知事物和事物本身的相互联系,体现了汉字形体构成的系统化,从而创件了汉字部首。高年级有一定的基础,学习汉字需要总结一些规律并归纳出汉字之间的一些联系。区别符号是随着产生方式的改变,汉字中形体符号的含义有些变化,这就区别出汉字的不同。如《永生的眼睛》中生字“栩”这个汉字的“木”是偏旁失去了类化作用,只有区别作用,而与“翅”“翔”等字因为有“木”才加以区分,因此“木”字旁就是一个区别符号。这三种符号作用体现了汉字构造规律,也体现民族的思维方式,折射了民族文化,为汉字教学提供一定依据。

(2)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 汉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最先接触的抽象符号,小学生如何对这些抽象符号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规律成为教师研究的课题,为汉字文化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生的注意特征。一般小学生持续保持高注意力比较困难,而且注意力的分配度不够,因此需要教师适当安排识字节奏,并巧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注意生字―图片直观法。如教授《语言的魅力》时,讲解“良辰美景”时教师可以出示图片,展示春天的万紫千红,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良辰美景。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又可简单清楚地讲解汉字,该方法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授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为了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首诗,教师可以介绍作者杜甫写这首诗的资料,如下: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望着这一美景,诗人才思泉涌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总之,把文化浸透到汉字教学中,教师审视汉字教学用文化的角度可以轻易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了解中华汉字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汉字;文化意蕴;汉字教学。

一、汉字的文化特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书写的文字,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 汉字总数很多,常用字却很少。

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0000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0000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收录汉字7 000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收录汉字3 500 个。汉字总数虽然很多, 但是常用字也就3 500 个。认识100 个字, 日常文章中有40% 的字可以认识。

只要认识1000个常用字,日常文章便有90% 的字可以认识。

2、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创造在我们今人和古人之间搭了一座桥, 使我们能走进古人的内心, 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由于表意文字 的义和形 具有联系, 因此读者能做到见字识义 。每一个汉字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 就可以了解汉字里所要表达的信息。如家 字, #宀?

字下一个豸字,豸在古代是猪的意思,家字最早的字形是房里有猪便是家,猪的繁殖力强,而古时候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所以不难看出古人造家 的意思便是希望自己家能够人丁兴旺, 以生产能力强的猪来象征自己家中的人口兴旺, 生活殷实。由此可见, 我们的先人造字的用心所在了。汉字以字形表意, 细细探究, 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古人不同的心理和思维。汉字所负载的丰富信息、所包含的深厚内涵值得我们回味无穷。[格式]

3、 汉字构词灵活, 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在发展, 语言也随之发展, 一个新事物出现往往要使语言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新词, 如果原来的文字不够就要造新的文字。但对汉字来说, 现有的汉字足够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的生成过程又不需要学习新的汉字。例如我们学习了电 字, 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话、电灯、电线、电视、电影 等等。

4、 汉字的自身特征使其演进为书法艺术。

汉字是最美的, 它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 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

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今日,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 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 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 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总之, 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汉字, 更属于中国文化。

二、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失。

中国人从小学一年级( 甚至更早) 就开始学习汉字, 使用汉字。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 往往被理解为读写的工具 , 这是不错的。

语文教学的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 但是现在我们又号召给语文的教学中注入人文的气息, 而语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又是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少有教师能认识汉字的文化意蕴, 能从分析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 所以在教学中写字形、讲字义, 而没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写字仅仅是为了巩固字形的认识, 而没有看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 也不去揭示这种文化。

2、 枯燥的书写练习, 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汉字总数很多, 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汉字难认、难写, 为了巩固对字形的认识,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写字训练的策略, 在教授生字词时的一贯做法是让学生十遍、几十遍, 甚至几百遍地重复书写一个汉字, 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往往让学生不知所写, 只是应付了事, 更别说对汉字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了。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解, 忽视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得汉字教学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

3、 汉字构词灵活, 构词能力强, 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认识汉字便能认词、造句。学习了几个独立的汉字, 便能组词造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一个字, 在遇到同音字的时候, 学生往往会把这两个字混淆, 而胡乱组词造句, 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 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

4、 年轻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低, 传统基本功底欠佳, 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高, 但板书布局凌乱, 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的闪光点, 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 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 简单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字意象,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

三、如何解决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

析形解义、因义记形, 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 此法主要适用于单个汉字的教学。汉字以其形表其义, 每一个汉字细细品来, 都蕴含着一种内涵。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使他们懂得所教汉字的文化韵味, 在给学生讲解时, 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来了解汉字的义 , 让学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学习汉字, 如此这般,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学起汉字如鱼得水, 老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同时, 我们的汉字文化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如此两全其美, 我们何乐而不为之?

2、 掌握汉字规律, 把汉字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知道汉字的高频词, 依据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 可以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应培养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汉字的实践性, 不要刻意追求汉字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汉字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汉字材料, 在大量的汉字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汉字的规则和规律。

3、 强化汉字的艺术性, 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作为唯一一种文字艺术品, 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书法艺术, 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书写的好氛围, 将书写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来重视。

可以这么说, 加强汉字文化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基础。应该组织多样化的练习, 提高学生学习与书写的兴趣, 以更利于增强汉字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郭锦桴。汉字的永恒性、丰富性、优美性兼倡议建立全国性汉字文化博物馆 [J].汉字文化,2008(1).

[2] 聂春梅。 论汉字的繁复与简易[J] . 船山学刊, 2008(3):109- 111.

[3] 苏瑞琴。 对外汉字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3):59-60.

[4] 李春霞。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N].陇南报: 副刊, 2008-7-2.

[5] 彭小明。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J] . 教育研究, 2008(1):84- 87.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汉字文化

汉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经过千年的积累与演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基于这一原因,在汉字教学中应该引入文化的学习,这样不仅对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渗入文化,还可以便于学生对汉字进行识记。最初的汉字,即甲骨文就是以象形文字体现出来的,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汉字逐渐向简便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形式的文字并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因为识字教学缺少趣味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情况下,有必要引入汉字文化教学,以强化汉字的学习。

1、引入汉字文化的必要性

在汉字学习中,汉字的主要构成都是以形声字为主,而古汉字在当前汉字中所占据的比例不足20%,传承文化就要从最基本的汉字入手,汉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因此只有注重汉字文化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历史文化的演变中领悟汉字的独特魅力,基于这一原理,在汉字学习中适当的渗入汉字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编儿歌或是猜字谜,这些方法对于汉字的学习是具有一定成效的,但是一味的追求趣味性又难免偏离了汉字学习的本质,失去了汉字自身所具有的内涵,因此,加强汉字文化的渗入,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偏旁入手,举一反三

既然我国汉字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形声字为主,那么就要从形声字自身的特点出发,不同形旁所具有的意义各不相同,具有表达意义的特点。从这一点上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举一反三的形式加强汉字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采用的方法具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归纳的方法,将具有共同形旁的字集合在一起,以“巾”为例,带有这一偏旁的汉字很多,帽、帆、帕等,这些汉字都与布匹具有相关性,以此类推,向学生进行示范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且积极的发言,掌握其他相同部首汉字的含义,基于这一原理进行汉字的学习,学生都会得到较快的进步,并且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归纳的学习能力,同样可以将这种能力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也会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信心。

其次,汉字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猜一猜的方式,教师将带有共同偏旁的汉字集中在一起,由学生进行猜测,看这些汉字与什么相关,同时再写一个学生不认识的字,让学生们猜测这一汉字的意思,通过相互之间的比对,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能够将共同偏旁的汉字联系在一起,这种推理的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对不认识的汉字进行学习,在思考与猜测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第三种方法是对相近的汉字进行辨别,我国汉字数量众多,并且许多汉字都十分相近,可以分为同音字等不同的类型,这些汉字的“长相”大致相同,就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疑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学生具体的掌握每一个汉字的写法以及具体的含义,教师就应该采用辨一辨的方法,一方面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相似汉字的区分,另一方面这种汉字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教师在一个汉字上添加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汉字,正是因为偏旁所具有的含义各不相同,因此才具有了区分的意义,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教汉字字理,明字中真意

众所周知,汉字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有理性,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教授给学生,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提高汉字书写正确率。

如“寒”字的教学,学生书写“寒”字的错误率非常高,为帮助他们彻底告别错误,教师可以在作业讲评时重教“寒”字:“寒”字的“宀”(宝盖儿)是个象形字,古文的写法像房屋的侧面形象,做部首表示房屋,中间是一床席子,在古代表示一座房子里,一个人坐在席子上,地上结了冰,学生体会到了“寒”字的意思后,就再无一人写错“寒”字。

课堂上,学生特别喜欢听教师讲汉字中蕴藏的含义。所以教师应该时常在生字教学中把字理讲给他们听,如“然”字的教学,首先书写“然”字以及其象形字,学生一脸茫然,教师让学生猜每个部分像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最后得出结论:一块狗肉在火上烤,这就是“然”的本意。后来为了进行区分,造了形声字“燃”以替代“然”的本义,学生恍然大悟。教字理,明字意,很好地解决了汉字书写错误率高的问题。学生既学得扎实,也对汉字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4、看汉字演变,感受汉字的神奇和变迁

以“齿”字为例,从表面看,这个字不算是形声字,因为它不符合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齿”字的下半部分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呢?作为教师,尚且有这个疑惑,想必学生在识记这个字时,也只有靠死记硬背了,但一则容易记错,二则对学习这个字是索然无味。教学时,教师先将“齿”字的象形文字用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想象是什么。学生看后,很自然地想到了张开的嘴巴里有几颗牙,在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齿”字最早的样子,后来人们为了标注的方便,给“齿”字加了一个“止”以记录读音,“齿”字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简体齿。将“齿”字的演变过程,用课件直观地再现出来,学生在动态的演示中,牢牢记住了齿字下半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并对汉字的演化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和了解。学生对整个识字过程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完全没有了识字的枯燥感和死气沉沉的局面。

5、结语

总之,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依据规律而行则兴,违逆规律而为则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只有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因义记形,学生学习汉字才会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才能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参考文献

[1]钟宏金.浅论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7(05)

篇4

简而言之,一如近现代的学前教育和初级小学阶段的教育。蒙教通过幼教、蒙教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开启儿童认知自然与社会的智能,引导儿童道德品性与规礼习行,教授儿童“经世致用”之才能。正是在古代幼儿教育、蒙学教育理念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才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火种。在中国古代蒙学教育诸多蒙学书籍和文献中,惟《三字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被尊奉为“袖里《通鉴纲目》”、“蒙学之冠”。

一、《三字经》在蒙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

何为蒙学?蒙,取自《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注云:“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1)童蒙,即初入学的儿童。蒙学,《辞海》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2)由此可见,古代的蒙学近似于当代的学前教育和初级小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上起周秦,下迄民国,用于蒙学教育的书籍或文献随着社会历史的递进而增益。据张志公编的《蒙学书目稿》统计有580种之多。徐梓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在此基础上作了增补,达到1300余种。蒙学教育的书籍虽然门类繁多,但基本义理都是为启智、认知、修心、养性、立德、规行等必须遵循的教范。

在诸多的蒙学书籍文献中,有一本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这就是《三字经》。

《三字经》从问世起,就以其难以比拟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那么,《三字经》是出自何人之手呢?明代黄佐的《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的《大云山房记·二》都记述为是宋代末年区适子撰著,依据出自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有“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作。适子,顺德登州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之语。更有人迎合此说补证为“南宋末年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清代邵晋涵诗在其《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中断定为:“《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清代夏之翰在其《小学绀珠·序》中提出了:“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认定为《三字经》是南宋学者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1223~1296〉)撰著;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中也说:“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明确认定《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经当代学者研究,清人夏之翰、贺兴思的论断是可确信的。《三字经》问世后,虽屡有人因应世化做了诸多适变增删,依佘人之见,这些增删本非但无有多少增益,反而留下了明显的斧砍雕凿的痕迹,对《三字经》时代特征及其思想蕴含有所损毁。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传统蒙学读物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式。《三字经》以三言句式这一新的面貌出现,从形式上对传统读物进行了创辟性革新,而且这种革新符合儿童阅读习惯。明人赵南星说:《三字经》“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明人吕坤在《社学要略》中说:《三字经》“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3)清人王相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在《三字经注解备要·叙》中认为它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近代章太炎称赞《三字经》:“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水之奇,历代帝王之统绪,诸子百家著作之原由”。是一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内容丰富的启蒙读物,在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不仅对本民族、本土文化影响巨大,而且很早就在少数民族中传播。清代出现了陈格敬翻译的《满汉三字经》、崧岩富俊翻译的《蒙汉三字经》等,由此可知《三字经》在清代已为兄弟民族所接受;清雍正五年(1727)订立《恰克图界约》后,沙皇政府派来中国的学艺者就是以《三字经》为识字课本的。后来又被翻译成俄文,跨国界走出国门。道光九年(1829)俄国又在圣彼得堡出版了《汉俄对照三字经》,在俄国知识界和公众中广为诵读使用,被喻为“十九世纪的百科全书”;道光十五年(1835),由美国传教士出版的英文译本,被视为风靡世界的华夏古籍之一;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新英译本《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二、《三字经》深邃义理和丰厚的文化蕴涵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动力,这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一词源于《易传·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时间不断的流逝,天体始终运转不止,君子应当仿效天体的这种精神,奋发有为,勉力向前,永不滞步。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是个人健康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三字经》贯穿的基本的思想理念。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义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长为“经世致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教导儿童要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告知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简明扼要,一应俱全;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展示古代重要典籍和教授儿童习学的规程,胪列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等儒家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表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更替递嬗,中国两千多年变革发展史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劝诫习学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自幼打下坚实的“治世”知才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古代蒙教注重以人为本,首要目的是授教“做人”,教导“修身”。《三字经》的开首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在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人性”的争议向无定论。老子认为:人性像水一样,是一个自然的东西,“人性之无分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认为:性善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活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性是本善的;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然而,二人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趋“利”的,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人性就是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而善的一面都是后天习得的;西汉儒家代表人物杨雄则认为人性是善恶混合的,学善则为善人,学恶即为恶人。其实,这些不同的观点是他们基于人这个生产、生活、文化、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态的感知思维,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也都不免有所偏激。《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源自于《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并没有轻言人性,没有给人性定论,只是说人性相近,而后天的习惯与兴趣使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去甚远。先哲们尽管对人之初性善恶的观点不同,但对于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认可和赞同。“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本性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教化来改变的;一个人的习惯也不是生来就有的,陋习也是可以通过教化来改善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三字经》的作者是知晓在他之前关于人之初,性善恶的各种观点的,开首之语取人性本善之义,阐释“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足见其以人为本、劝人从善的理念是欲言于不言之中的。”

道德伦理是《三字经》的核心价值理念。《三字经》中:“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集中体现了“别尊卑,序长幼”的道德伦理修养。《三字经》里“三纲”指的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三个主要方面。以“君臣义”为例,它秉承了孟子处理君臣关系的思想,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义”、“孝”、“亲”这种真情真义无不体现了和谐的思想。即或是董仲舒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也是具有历史的积极意义的。如若“君”不能为臣所尊,不能号令臣子与天下,君也就不成为君,臣也就不成为臣,朝纲必乱,国之将倾,这是任何国度和社会所不期望的;如若父亲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养子女,父子关系将失去存续的基本基础,不成其为父子;如若夫不能为妇尽一家之主的责任和担当,那他(她)只是一双性器具的偶合,焉能成为夫妇?董仲舒的“三纲”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是不能冒然否定的。以今人的思维取向去苛求古人,否定古人,甚者批判古人,是忘根弃祖的不肖子孙。

《三字经》所倡导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不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今,是做人、做事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和最低的底线。上有道,下有德,真善美才能够彰显,社会才会和谐。

《三字经》倡导“首孝悌”。今天的社会中不赡养老人,不孝敬父母尊长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当一个人在高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阔论时,不尊古训,不讲“首孝悌”,对父母尊长尙且不存一颗孝心,岂能够恰谈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实诚心?

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磨炼。年轮的流转使已经逐渐苍老疲惫的古典教育中许多精髓在岁月侵蚀中散落;市场经济的大潮浪涛奔涌,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家园被荡涤的空旷溃颓。蒙学教育的根系不可中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能滞弃。时代需要重新捧拾起尘封缺失的精神文化遗产,深入研习其义理,汲取其精华,延续其命脉,润泽其后世。《三字经》这一先祖遗留给后世的精神瑰宝将闪烁永辉。

篇5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篇6

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体现方式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并且是由中华文明汇聚和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中国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观念的形成和各种思想文化的总体的表征;它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儿女以及其祖先所创造出的,并且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历史悠久、鲜明的民族特色、优良传统以及内涵博大精深等特点。

启蒙教育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教育非常重视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渗透进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并学会继承传统文化,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的养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会让语文教育被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会使语文教育变得更加的活泼和生动,从而促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产生,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同时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将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提高,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被正确的引导和养成。

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方式

1.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的民族,素来都有着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美称,而且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去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在无形之中就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失去兴趣。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小学启蒙教育中,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例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让学生们知道汉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让学生多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变化进行了解,使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的趣味,从而使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又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汉字的起源知识学到了,一举两得。

2.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学习的方式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上都有许多的古诗词,在这些古诗词中不仅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思想深远、内容丰富,而且还将中国当时的文化、政治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真实的反映了出来。在小学中的古诗词大多都短小精湛,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很容易记忆和背诵。另外,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本上,也有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虽然这些古诗词的篇幅很长,但是都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形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只对教学课本上的知识重视,也要多注意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了解,还要让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能够对诗词有深刻的领悟,这也是使学生通过古诗词了解古代的社会风气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最好的方式。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中国历史、寓言及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教育

历史、寓言以及传说故事等往往是家喻户晓的,而且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总是高于枯燥的教学方式。而且历史故事一般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节日、习俗、礼节、政治背景以及经济背景等都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还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而寓言和传说故事一般能够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内容简洁,寓意幽默诙谐,能够使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得到激发。通过这些内容的增加,还能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分析和探究,我们知道,虽然现代社会的课程改革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学,但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还是有很多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是我们现在值得学习的,并且只有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进行加强,才能够保证传统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臧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儒学 越南 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118-01

中越两国山连山水连水,自古便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越南位于马来半岛北部,由于地理关系,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相对其他国家更深厚更具历史。因此,本文将从儒学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作浅显研究,以便为其它研究提供参考。

一、历史回顾

越南历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史前时期,又称早期社会。在这一时期,越南即已与中国发生往来。据《后汉书•南蛮列传》记载,早在西元初年,越南先民已来中原向周天子进贡物品。第二阶段是郡县时期,又称“北属”时期,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领南”,设象郡并将之列入中国版图,到公元968年。在这一阶段越南属于交趾州,其州郡官员都由朝廷任命和派遣。第三阶段,越南封建政权时期,又称独立时期。这时期越南社会文化各方面都有突出的发展。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越南自古便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儒学思想首次进入越南是在北属时期,具体说是在中国的西汉时期。对此,《后汉书•循史前传》有明确记载:“平帝(西汉末年)时,汉中锡光为交趾太守,教导民众,渐以礼仪……”然而在越南最富盛名的是东汉末及三国时期的土M。他任交趾太守14年,传授中国文化,推广汉字,教授儒学经书和古代经典。他的所作所为深受越南人的称赞,为两国文化交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就是北属时期中国对越南文化思想统治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公元12世纪到16世纪儒家学说在越南发展到最高峰,儒家被称作儒教,并且被当时陈朝和后黎朝统治者视为国教。从16世纪到18世纪,越南仍然十分重视儒学,并且把它变成学校之外全民性的思想体系,儒家在越南生下了新根,与本民族文化融合为一体了。

二、儒学与越南的文化教育

1.汉 字

在越南汉字被称为“儒字”,约从公元前2世纪传入,是越南使用的第一种文字。语言学把汉字在越南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公元前10世纪中叶以前,为初播时期。这时越南被纳入中国版图,汉字为官方文字。二是10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越南独立时期。虽然这时越南已经建立国家,但仍沿用汉字,为借用阶段。越南人使用汉字作为主要的记述工具,除了官方文件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汉字外,越南古代的书籍如史学、文学、医学等著作也都是使用汉字撰写的。到了13世纪,因为汉字不能满足越南语记音的需要,越南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既表音又表义的文字,叫做“喃字”,从此越南人同时用两种文字,但是汉字仍然是官方文字,而喃字主要用于文学著作。

汉字的普及促进了越南与中国在文化方面的沟通。在教育事业中,汉字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全国学校的指定文字,中国古代儒家经书和古典著作也随着汉字的通行而在越南广泛的流传。汉字是越南人接受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也正因为有了汉字,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了。

2.科举考试

越南的文化教育系统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刻的是科举制度。越南人是从独立时期一开始就采用中国的科举制度来征求贤才的,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在此之前,因国家处于北属状态,所以,没有举行自己的科考,所有考生都到中国参加中国朝廷举行的选举考试。独立后,越南也立即在国内举行科举考试,按照当时中国的科举方式以诗文取士。此时,中国式的教育和科举考试在越南初步形成。到陈朝,即12世纪下半叶,越南科举制度基本定型,设有进士、举人和秀才等不同考中名称。后黎朝建立后,黎太祖置百官、设学校,以经义、诗赋二科取士,此时越南封建社会达到全盛时期,而植根于封建社会的科举处于巅峰状态。到元朝,越南科举制度已相当成熟,是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科举考试,越南古代文学、史学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越南成了文风极盛的国家。可以说科举制度在越南文化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与中国以儒学为中心的科举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儒学与宗教

儒学进入越南时,越南正接触并逐渐熟悉各种外来宗教。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它与越南各个宗教发生了交流和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儒学对宗教的一些影响。

从宗教的内容看。越南的许多宗教中都渗透着儒学的神道观、人生观。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不崇信鬼神,提倡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道德,改善社会风尚,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儒学这一基本观念,对越南宗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越南佛教接受了儒学的“忠”“孝”思想,并推广为佛教所提倡的善的内容。

篇8

【关键词】中学;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书法教育意义深远,在中学书法教育中将其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中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为了保证教育效果,学校要对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方法探究,力求通过有效的书法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使他们成长为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素质人才。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概念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人文素养,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主要教育方法是临摹训练,主要手段为开展鉴赏活动,通过全面系统的书法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创新精神。

二、开展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书法教育具有文化认同价值

书法是汉字的一种承载方式,而汉字展现的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体现着积极昂扬的民族精神。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汉字之美,逐渐被汉字当中所蕴含的民族情怀感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了解民族文化的价值所在,使书法教育的文化认同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二)书法教育具有文化传承价值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这与人民群众锲而不舍的文化传承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凝练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肩负的文化传承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开展书法教育正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体现着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

(三)书法教育具有文化创造价值

书法教育可以促进生命的文化生长,同时,个体的成长又可推进书法艺术的进步,体现书法教育的文化创造价值。对中学生开展书法教育能够起到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效果,学生通过书法学习能够激发更多灵感,进行书法创造,推动书法文化的发展。

三、中学开展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教学的方法

(一)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书法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一种,在书法教育当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收到良好成效。民族精神作为民族发展的支柱,需要青少年进行继承和发扬,而要拥有民族精神,学生们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在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当中,适时导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寓文化教育于书法练习当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培养起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师在为学生选择书法书帖时应该有所侧重,重点突出那些带有民族向心力的语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歌颂人们团结奋斗精神的书帖――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体现人民勤劳质朴品格的书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表达爱国情怀的书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的书帖――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通过练习此类书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从而更加用心地进行书法练习。

(二)渗透书法鉴赏知识

在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当中渗透书法鉴赏知识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使他们拥有深厚的艺术涵养,并能够通过鉴赏来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书法鉴赏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给学生:首先是对书法名家的作品进行鉴赏。我国从古至今涌现出的书法大家数不胜数,如王羲之、颜真卿、董其昌、李叔同、林散之等等,他们创造的书法名品为书法艺术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学生可以通过书法临摹来对各种书法字体进行鉴赏,在运笔行书的过程中体会名家作品的意蕴。其次,要对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通过背景知识来体会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向,从而得出正确的鉴赏结论。如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兰亭序》一文,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之外,其外在的书法形式也十分值得品鉴。书法创作背景是王羲之在阳春三月与三五好友同游,于尽兴时挥毫写下《兰亭序》,在了解了这样的创作背景之后,学生很容易领悟作品挥洒自如、势如破竹的体态形式。因而,了解书法写作背景能够使学生的书法鉴赏更加有的放矢。第三,要关注书写内容,从作品内涵的角度进行作品鉴赏。书法家往往会在表达内容的影响下来选择书法字体,将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因而学生可以在写作内容的辅助下对书法作品进行探究与鉴赏。

(三)体现书法的人文、艺术、实用特性

书法艺术讲究人文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只有将这三点彰显出来,才能形成有价值的书法作品,因而中学在开展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将书法的三个特性体现出来。首先,为了展现书法的人文性,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的培养力度。书法练习讲究“心正则笔正”,体现了对书法家道德操守的要求。另外,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在提升书法水平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要鼓励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努力提升个人修养。其次,要体现书法的艺术性,就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感知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明确美丑的概念。让学生临摹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书法实践,掌握书写技能,并确保呈现出的书法作品有一定的艺术性。第三是突出书法的实用性,人们运用汉字就是为了记录信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书法作为一种汉字的表达形式,其实用性是不可磨灭的。学生通过书法练习,能够掌握更多的汉字,对汉字的笔划和间架结构熟记于心,并能运用书法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的实用性真正体现出来。

结束语

在中学开展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意义重大,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并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晔.简论书法艺术的人文精神[J].宝鸡社会科学,2011(01).

篇9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国学文化的兴起,各式各样的国学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书法培训,受到更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俗话说:“字如其人”,能写得一手好字,是作为自己一个我们中国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我国目前研究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中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书法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这进一步证明了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于书写,书写的关键在于小学。汉字书写的传承,说到底是汉字书写教学方法的传承,作为新时代中国企业文化最为核心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孕育和发展需要我们的文化教育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小学发展阶段是人生最为基础的黄金时期,一切行为习惯均在此时可以形成,所以,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就是给更多的孩子根植中华民族文化的种子,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书法教学多媒体 兴趣 方法

书法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辅助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小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就老师而言,书法基础薄弱。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但仍然不尽如人意,因为书法的书写标准与现行的书写标准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要有一套既符合书法标准又符合书写标准的系统教程,既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不被混淆,又能严格区分其类别。归根结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书法文化教育的意义在当下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已得到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同时,书法教育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包括企业缺乏管理专业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学工作方式进行传统、训练难度高、学习研究成果难以衡量等。尤其是数字设备的广泛应用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和审美方式,使书法在技巧和艺术方面遭到严重削弱。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书法教育应主动克服现有的客观困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其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专用的软件帮我们可以解决了这个社会难题,现就将我个人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看法分享内容如下:

一、要做好多媒体演示和教师示范,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多媒体书法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书法教学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古典音乐中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字时,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激发,气质得到了培养。当然,没有任何设备可以完全取代教室,书法学习最终还是会回归训练。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或缺,教师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都有能力极强的模仿性,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能看到我们教师的“影子”,言行行为举止是如此,写字教学亦是一个如此。如果老师平时写歪了,大多数学生都很难写正确,因此,写作训练和老师的关键。正是因为孩子模仿强,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特性,通常是一个中风一幅画写一个接一个地纠正,不仅“光滑的沉默”,但也“细致”,从身体运动的写汉字的结构框架是严格的要求。

二、利用数字化软件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传统的书法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对处于一个信息数据时代的学生发展来说很枯燥,但多媒体能够为在课堂中提供需要大量的影像、声音、图片、动画等教学活动情景,能够得到极大丰富自己学习研究内容,拓宽视野,再者,传统的写字教学方法片面地认为字写得端正、适中就达到了重要目的,这不但不能忽视了汉字书写内在的人文主义精神,更忽视了其内在的美学本质。在书法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还要认识到汉字的本质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智慧的结晶,认识到汉字来自生活和生产劳动。劳动关系产生美,学生对古代先贤的崇敬油然而生,兴趣以及随之发展产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书法感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讲故事、明不易、下决心

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和软件自带的与书法家相关的故事讲给学生,比如王羲之练字用尽十八缸墨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等,在他们享受故事的过程中告诉“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产生写好字的决心。

(二)介绍汉字的演化,更好地识记自形,明白字义

中华民族文化知识得以传承,汉字功不可没。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人,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和中国文化争第一,因为对于我们的文字之中饱含着精神,其实质就是中国社会向好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化历史,把不同时代的字体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这些不同的字体,感受时代的造型美和艺术美,了解它们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也可以介绍名家名作,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汉字结构时,应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使其理解汉字的“六书”理论。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记住汉字,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汉字的意思。这将为学习汉语甚至历史和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他们就会对汉字感到好奇,并乐于写汉字。

(三)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激励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比如:定期在校内活动开展中国书法教学比赛,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总结表彰;在书法课上,以书法的形式设计制作贺卡,也可给父母、老师、同学等制作礼物,老师通过适当点拨,对优秀文化作品全校展览,让其感受到书法理论学习给自己企业带来的成就感,并激发他们更多的学生能够爱上书法,积极地工作投入到书法的学习中来。

(四)让书法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的内心充满好奇心,乡村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乡村小学的书法老师需要看到并利用好这一点来开展书法教学。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营造一种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书法教学质量。比如,在书法教学课堂中,借助平时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事物发展作为中国题材,让学生抱着对身边生活的了解和对大自然的幻想,参与到书法教育学习环境之中来。

三、对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加大书法教学和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培训

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就是书法教师。大多数的教师不具备书法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或者书法能力较为薄弱。这也包括教师自身缺乏书法能力,机械地进行书法教学。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书法培训,许多教师甚至对如何开展书法教学感到困惑,这使得农村小学的书法教学无法达到高效,学生无法有效地学习书法知识,也无法提高书法能力。因此,打造中国农村教育小学书法教学的高效课堂,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相关理论基础的师资队伍,没有好的老师,难以教出优秀的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能力,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实践教学,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小学的书法教学任务。比如,学校可以组织语文老师定期利用互联网学习书法,熟悉书法教学软件,也可以定期安排书法老师到兄弟学校学习书法教学方法,然后将学到的教育方法系统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校书法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使书法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最终提高书法教学质量。

四、充分利用软件提高自身和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G6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于萌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期, 也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如何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之中,成为我们幼儿教育从业者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如设计教学活动“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他们开始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重大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五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同时也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传递给幼儿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人民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路不拾遗”等等许许多多的典故和名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活动素材,对指导幼儿做人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许多有突出成就的外籍华人,华侨巨子们为什么放弃豪华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丰厚的待遇,一心要回到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喝上一口家乡水,吃上一口家乡饭,听上几段家乡戏,过过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尽心效力呢?究其根源,他们要寻的是一种民族,民俗的情结。而这情结,是他们的父母,师长在他们极小的时候就已打好,深深埋在他们记忆和情感的最底层,而且在不断发芽,生长,任何外来的力量无法遏制得了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为教育下一代服务,不失为教育者的明智之举。它对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知,培养幼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和跳跃性等特征。特别是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在遣词造句中力求精炼,因此朗朗上口,节奏优美。幼儿诵读古诗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能让幼儿在体味古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璀璨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绽放光芒,所以后世的人很尊敬它,称它为“经典”,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就是这样的经典。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幼儿是在环境中学习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诵读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含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的创设,是通过物品的摆设、墙饰和一些辅助教材来实现的。例如:在区角中增加国学经典作品的读物;墙饰上布置一些《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图片、名句;张贴古诗文的图画等等,让幼儿置身于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精神环境的创设上也不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不断累积。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读经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成长的需要,是一种习惯。只要按计划,每天早晚读一段,坚持下去就行了。可以利用早晨来园、中午进餐前、下午离园前等不同时段,带领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集体诵读。幼儿长期坚持诵读,有利于积累知识,诵读过程中书声琅琅、情绪昂扬、也营造出了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激发培养了幼儿对经典诗文学习的兴趣,使幼儿沉浸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中。

四、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长学校课程,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寻根去亲近传统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家园合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教育之中,让家长感受孩子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和兴趣。例如我们开展了《羊羔跪乳》家长见面会,发出邀请函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整个活动的过程温馨而亲切,孩子们表演了根据经典历史故事“羊羔跪乳”改变的童话剧,家长眼含热泪观看了孩子们的表演,在孩子们一声声感恩的话语里流下激动的热泪,孩子们通过表演也深刻的体会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感恩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跑过去拥抱自己的妈妈,真情的流露感染了现场的所有人,从而升华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真正实现了用传统文化润养孩子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