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教学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3 11:4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体美教学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体美教学考核方案

篇1

序号

重点     工作

存在问题

规范整改措施

规范整改活动安排

责任   科室

1

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及制度

管理机制、制度不健全、不科学。

1.各种考核制度的修订。

2.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实现“一校一章程”。

3.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

1.5月份召开教代会,修订通过各种考核方案。

2.4月份修订学校章程。

3.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11月份上报。

工会  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   

2

明确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目标、方向、任务不明确。

实事求是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提升。

4月份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并上报。

办公室

3

加强执行力落实力

存在庸懒散现象,人浮于事,执行力、落实力差。

1.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强化担当意识,积极履职尽责。

2.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岗位管理,完善交流轮岗制度,科学管理,解决庸懒散、人浮于事的问题。

3.逐级强化责任,加强督查与考核。

1.组织干部适时培训,加强学习提高。

2.逐级加强检查督查,消除庸懒散、人浮于事的现象。

校长室工会 督察室办公室

4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严格执行《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规定,加强监督、检查、考核。

2.认真落实中小学“五公开”制度,审核、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

1.每学期初上报“五公开”内容及公示情况。

2.规范办学行为。

3.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接受监督,畅通渠道,做好举报工作。

教导处

5

规范学校招生行为

1.调研摸底,根据上级规定,严格核定学校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学校规模、班额。

2.严禁超计划招生,严禁招收择校生。

 

1.3-4月份核定学校招生计划,调研招生情况,拟定、印发今年招生文件。

2.6-7月份接受上级对招生工作专项督查。

3.6-7月份,组织高中招生,严控招生录取。

校长室教导处办公室

6

加强校园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存在脏乱差问题,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文化品位不高。

1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2.督导检查,加强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

3.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禁烧垃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

1.将校园管理和文化建设内容作为今年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2.不定期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进行巡查,下发整改通知书,跟踪整改,并进行通报。

督察室政教处安全办团委    

7

规范中小学教学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教学管理粗放,课程实施有薄弱环节,教师教学能力弱,创新意识不足,教学质量低。

规范教学管理。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和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参加十百千评选和名师评选,进行常规调研,参加教师业务考试、业务干部培训等活动。

1.2月参加教科研工作会议,听取教学规范管理年工作意见。

2.3-4月参加教学管理推进会、教现场会。

3. 7月参加教学质量分析调度会。

4.8月参加教学工作会议,阶段性总结。

5.9-10月业务干部参加培训,组织阅读写作成果展评。

6.11月参与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

教导处教科室

8

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等课程

音体美教学质量不高。

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学校自查,音体美教学质量检测。

 

1.3-6月,迎接体卫艺教学常规督查活动。

2.10-11月,迎接体卫艺工作质量检测活动。

艺体部教导处

9

加强音体美场地设施的使用与管理

音体美功能室和音体美器材管理不规范、使用率不高,基本成为摆设。

明确制度,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加大投资力度,查看使用情况。加强音体美教师业务培训。

1.7-9月,参加音体美教师基本功比赛。

2.4-6月,参加中小学音体美星级社团评比活动。

艺体部

10

电教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

1.仪器设备的管理不规范。

2.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水平较低。

1.按照《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配齐与之规模相适应的实验室和专职实验管理员;2.明确管理和使用责任;3.通过“培训—使用—考核”三步骤,继续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各部门规范电教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

1.参加“信息化设施使用技能人人过关”全员培训(3月)和考核活动(8月);以应用实效为核心,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2.10月份接受上级检查实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规范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实验管理员的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和使用。

教导处

11

12

 

教育收费管理

(一)规范要求:1.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2.规范收费公示;3.严格执行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自愿原则;4、严禁任何商家、服务机构入校宣传推销学习用品。

(二)规范措施:1.落实教育收费审核备案制度。2.落实巡查监督,采取随机学生问卷、家长电话回访等形式核查收费情况,即时查处违规收费问题。

1.9月份接受中小学收费专项检查活动。

2.不定期采取随机学生问卷、家长电话回访等形式核查学校收费情况,即时查处违规收费问题。

 

校长室会计室政教处级部 总务处

13

财务管理工作

食堂未能开设专用银行账户、未能实现电子记账,食堂科目设置不规范、原始凭证票据使用不正规。

1.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推行学校民主理财、事务公开制度。

3.强化预算编制管理,严格预算审核和项目采购提前报批制度,控制盲目、随意的开支行为。

4.制订统一的食堂财务科目,全面推行食堂财务软件管理,加强培训,规范食堂财务收支行为。

5、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纠正不合理财务行为。

1.1-3月份安排编制学校年度预算。

2.6-9月份,接受食堂财务管理培训,进行财务审计,重点审计食堂财务。

总务处会计室膳食科

14

校产校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校产校舍管理不善,不能及时维修,存有破损、漏雨现象。

1.完善校产校舍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校产校舍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督查考核力度。

2.定期参加培训班,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3.建立每年雨季、寒暑假常规校舍安全查堪制度。

 

1.6-7月份接受固定资产清查。

2.2月、9月安排校舍安全排查。

篇2

一、以相互尊重和理解沟通人心

要掌握教工思想动态,必须创造机会深入到教工中去。在生活上,与教工平等相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往。为了缓解教工工作压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棋类比赛等,在活动中拉近和教工的距离,与每一位教工成为朋友。在工作上,与教工多接触,及时掌握教工的工作状况,了解其长处和不足,考虑和处理问题要全面,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使领导与教工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激发教工高昂的工作热情,使学校工作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

二、以严格的管理和制度规范人心

完备的工作制度和检查监督措施是建立学校正常秩序的根本保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前提下,我校经反复研究,制定了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标准和操作程序,健全完善了《教职工考勤制度》《教案作业布置及要求》《孙吴县第一小学教师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常规规章制度和考评方案,组织校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参加考评,每月公布每位教师的考评情况。为了避免考评过程中有误差,我们每月将教师的考评结果公开公示,让全体教工知己知彼,一目了然。学期末将教师每个月的考评情况累加起来,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管理力度,我校制定了《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和《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把班主任工作重点放在班级建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表现自我,着力营造一个相互关爱、助人为乐、崇尚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氛围。

在对音体美教师的考核管理上,注重发挥音体美教师的特长,在学生中成立了合唱团、跆拳道特色团、篮球队、绘画班;成立了板画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和演讲兴趣小组,挖掘学生潜质,给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常规教育教学的考评还是班主任、音体美教师的考评,期末时要将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以此增强考评的实效性,保证竞争机制的良性运行。

三、以优质的服务和情感把握人心

管理就是服务。作为领导要关心尊重教师,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的需要及困难,千方百计为教工排忧解难;工作上多指导勤帮助,多表扬慎批评,特别是在业务上,不仅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他人,而且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广大教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需要。为此,我校为各教研组订阅报刊杂志,建立了分科定时的教研制度,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研究教学问题,每周二、周五下午进行小学在线网络教研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与教育专家的交流对话。同时,立足教学实际,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引领和调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激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启发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和竞争,为教工提供参观学习和与外校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教研质量,使教工群体在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活力。

四、以积极的精神导向和教育凝聚人心

篇3

一、考核评价方案要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

教师考核评价方案,不仅事关教师利益,也事关学校工作;不仅决定教师的发展,也决定学校的发展。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在确保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同时,必须具有“人性”,亦即能够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唤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职业动力,帮助教师反思自我、明确发展方向。

1.贴近实际,科学建构。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分为六个一级指标: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其中,职业道德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四个二级指标;工作量包括课时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出勤率三个二级指标;工作表现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两个二级指标;专业发展包括继续教育、发展成果、课程开发三个二级指标;育人效果包括习惯养成、身心健康两个二级指标;合格率是指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

在方案制订过程中,尤其是制订具体细则时,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特点,符合我们学校的校情,使其最大程度地趋于科学合理。比如,对于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办法,我校就分为任教一门检测学科的、任教两门检测学科的、专职体育(音美)教师、考查(非检测)学科教师等四种具体情况。

2.民主修订,日臻完善。在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每个学期都坚持修订一次,目的是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考核评价方案修订时间一般安排在开学后的第二周,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根据教师建议修订的方案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公布,印发给每一位教师。每次学校例会上都要拿出一定时间,由各分管领导分别领学相关内容,使其切实成为教师学期工作的明确导向。

我校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提出的“教师课程拓展”理念,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开发基于学校区位资源、教师个人专业优势、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校本课程。为此,我们强化了教师考核评价的引导,在考核评价方案一级指标“专业发展”之下增设了二级指标“课程开发”,按照质量和数量、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课程开况进行综合认定。这一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立,激活了教师的专业潜能,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走上了从无到有、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日趋规范、不断丰富的梯次发展之路,校本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以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例,我校一共开发了五大类19门校本课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我校以“全面・幸福”为明确指向,每学期都坚持组织一次指向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实践性考查,不仅包括语、数、英等主要学科,还包括科学、品德、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小学科”。每次考查结果都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师学期考核。这一举措仅实施两个学期就显现出成效,不仅所有“小学科”一律按照上级的规定开齐、上足,并且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二、考核评价工作要保证教师有机会参与

根据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学校领导仅拥有与全体教师一样的相关评价权,完全是方案的遵照者、执行者。为了不让教师产生“领导操纵”等误解,确信考核评价结果就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综合体现,我校建立了这样一个考核评价原则:在制订考核评价方案时充分发扬民主,保证讨论、修订过程公平、公开、透明,以合乎最大多数教师的切身利益―――此为“人性化建构”;修订、完善后的方案一旦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则本着对全体教师负责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此为“刚性化实施”。

1.循序进行,主体参与。我校每学期教师考核评价实施的程序是:首先民主评议,其次抽选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再次累积积分证件,最后核算统计成绩。其中,在抽选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这一环节,我们先按照考核评价工作的需要,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然后采取抓阄的方式,现场抽选和确定本学期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组成包括学校领导、教代会成员以及一线教师在内的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小组,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考核评价工作、见证考核评价成绩的核算。

2.过程精准,交互核对。在教师考核评价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我们强调,在整个核算统计过程中,要本着对每一位教师负责的态度,做到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对照标准,对每一项核算统计结果至少进行两次复核,做到精准无误。在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原始分数录入环节,保证做到至少4人一组,有人负责操作,有人负责监督。在每一项指标成绩核算无误后,参与的工作小组成员还要签字进行确认。最后,由每一位教师本人自己对照教师考核评价方案,自主核算一遍,确认无误后同样要签字确认。

篇4

 

一、调研过程

按照《陕西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陕教〔2019〕50号)安排,**市教育局向各校传达了中省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并于2019年三月上旬在全市进行了调研,同时督查引导各校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研结果

1.扎实安排部署。市教育局第一时间转发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学习落实。各中小学校均组织教师进行了传达学习,并成立了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减负”工作方案。有的学校和教师分别签订了“减负”目标责任书,制定“减负”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学科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有家庭作业和双休日作业布置的要求,有层层把关的周作业计划和落实记载,从这些学校的汇报与检查中,可以看出对“减负”的重视及作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2.严格内部管理。市教育局向各学校明确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探索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3.提高工作认识。各学校利用各种平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规条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认识,增强“减负”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减负工作提升到师德层面上,为“减负增效”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4.优化课堂结构。各学校把落实“减负”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评价方式、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到了一些科学、创新、讲实效的优秀做法。大多数学校能将“减负”工作纳入教师常规考核范畴,与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挂钩,和业绩考核挂钩,逐步建立“减负增效”的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机制。

5.强化家校联系。各学校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利。要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有损孩子身心健康。

三、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各学校课程设置都有差异。如初一语文,国家标准规定每周6节,有学校设为5节,有学校设为7节。音体美等所谓“副课”时间被挪用被挤占问题较多。

2.作业量较大。小学低端仍存在书面作业情况,20%学生感到作业量过大,感到作业量大主要是六年级和初三学生,部分学生反映教师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很晚11点多。

3.补课现象普遍。根据调研,城区学校学生在培训机构补课现象较为普遍,有文化课补习,也有艺体特长教育。乡村学校比例较低,但仍然存在此类现象。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了解新课程改革方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重新安排课表,国家课程方案不容以任何理由的变更,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三是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使减负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落实作业管理标准,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更新教法和学法,倡导广大教师充分运用电教资源,有效提高教课堂教学效果,向45分钟要质量,以达到减负增效。

四是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规定,积极开展艺术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学生健康成长。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高标准、规范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涞水县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校迎“省检”准备工作,成立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王福元

    副组长:王雅璐  乔阌秩

    成  员:学校全体教师

    1.校园环境、德育活动组:

    组  长:乔阌秩  成员:王喜银  吕志娥  廖红兴

    2.法制安全、班级和学生管理组:

    组  长:宫新会  成员:各班班主任

    3.教学教研、档案组:

    组  长:王雅璐  成员:张海艳  刘桂娜  魏赛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调查摸底(2019年2月-4月)

    1.宣传动员。学习涞水县政府、县教育和体育局有关文件,

制定《王各庄小学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职责。召开迎检动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 调查摸底。对照督导评估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

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集中准备,落实提高(2019年5-8月)

    1.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要借省督导评估之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一是要加强专用教室建设:要对照评估标准,增加专用教室数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备目录摸清底数,对各科教学仪器、图书、器材等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备和补充,特别是音体美器材,确保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粉刷墙面,栽种、修剪花草。二是墙面文化,包括墙面文化、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三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和活动机制,推进广播站工作,完善哗啦圈、书法、音乐和计算机社团。四是网络校园建设,推动教师博客和学校博客圈建设。五是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3.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学教研。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三是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对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范教师目标考核机制。五是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4.加强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德育的地位,落实德育基地、场所建设,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和措施,注重过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规范班级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规范学生评价机制。四是搞好校园卫生。

    5.搞好法制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

    6.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将过去的工作痕迹、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及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第三阶段:自查、交流完善(2019年9月-10月)

    1.完成各种文字材料、数字报表、档案资料的汇总整理。高标准完成自查报告、学校简介、2016年以来的档案整理等工作。

    廖红兴:汇总各处室工作计划、总结等常规管理材料;学校简介等方面资料。

    宫新会:负责学校各项制度汇总、学校法制教育、安全等方面资料。

    王雅璐:负责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总结、学校发展规划等;负责汇总素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档案;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资料;体育卫生档案;艺术教育档案;综合实践魏赛赛;学籍档案、档案室建设;各专用教室管理档案、使用记录等。

    乔阌秩:负责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校园卫生、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档案。同时负责教育经费预算、报表、基建、购置、校务公开、公物维护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档案。

    2.交流提高。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其它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教育和体育局各相关科室到学校指导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督导评估。迎接教育和体育局的模拟督导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召开主要负责人工作调度会,按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实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阶段:接受评估(2019年11月)

    全面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学校成立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迎检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将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口号、广播站等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动员和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的发展。

    3.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制订的此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体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迎检”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4.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巩固和提高“四率”指标,五是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园文化,七是认真准备档案资料。

    5.开展督导自查,为使迎检工作按时按目标完成,领导小组将进行过程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体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迎检,为迎检服务,努力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等方面做到全面详实,并注重突出我校特点,体现优势项目,为全县在迎检中得到高分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6

绩效工资不是搞平均分配,其基本特点就是要将教师的工资与教师工作的“绩效”挂钩,根据“绩效”的大小、好坏来确定每位教师工资的多少。如何评估教师绩效的大小好坏呢?在制定绩效评估方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说到底就是缺少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问题与矛盾其实早已存在,并非由绩效工资而引起,只是此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成了导火线,使得这些被掩盖起来的问题再次被激化而已。于是,“量化考核”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手段被顺理成章地引入,希望通过“量化考核”能真实地评定出每位教师的绩效,从而真正使绩效工资能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所谓量化考核就是把考核指标进行分解,确定权重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考核评定时,就是把实际得到的分值相加,最后的总分就是考核成绩。

“量化考核”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吗?“量化考核”真的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量化考核”也并非“万能药”,在绩效考评中存在着不少“难以量化”的问题。

一、 师德难以量化

师德是本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很多地方对师德实行一票否决,凡师德不合格,绩效考核当然也不合格。要对师德进行量化考核,首先应弄清楚师德到底是什么,否则量化就无从谈起。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从业的底线。教师的师德并不是指外在的那些师德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指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内化于自身生命之中,并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行动准则。因此,师德是蕴含了丰富生命色彩的内在自律规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来源于个人知识与修养长期的积累,不源自学校的考核。对于精神层面的道德我们能量化打分吗?

师德也应该具有广泛意义上的道德的一些基本特点。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认为:只要你的行为能够产生有利的效果、而且不违反公共道德准则,就是道德的。而康德的道德标准比边沁的要高很多,他不但要求外在行为是合乎道德规范,而且内在的想法也必须符合,否则只能称为合法而不能称为道德。也就是说,道德的行为不仅要在客观上符合道德律,而且还要在主观上遵循道德法则。可见,康德更看重道德的内在因素。外在行为我们能够看到,内在想法我们能觉察到吗?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能够通过外在行为理性分析出内在的想法,但我们能保证理性分析必定准确无误吗?对于内心的想法,不能太倚重于理性的逻辑分析。我们可以说某人有高尚道德的品质,但请勿以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内在道德水准。请问谁的道德是90分,谁的道德又是80分呢?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对教师提出师德要求,让教师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符合师德规范的,但请勿对内心精神层面的师德进行量化。如果对师德进行了量化,其实是对师德的一种简单化处理,忽视了师德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再则,我们可以对教师的行为作出要求,但千万不要动辄带上师德的高帽,教师的很多行为并非和师德有关。

二、 工作量难以量化

工作量是30%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讲,工作量是最容易量化的,因为每位教师做了多少工作似乎是很明显的。然而在此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工作量的难以量化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论。这些争论包括教师与后勤人员之间的、教师与中层领导之间的、语数外教师与音体美等教师之间的等等。更有一些争论认为,名校班额大学生人数多,而一般学校班额小人数少,也有工作量不同之争论。于是争多争少不亦乐乎。

每位教师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有着深刻的体会,非常清楚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往往对自己的工作会作出一个较高的评价。而对其他教师的工作,特别是其他陌生学科教师的工作则只看到一些表面的即时行动,不清楚这些教师在过去的不同情境下的行动,因此,往往会对其他教师的工作作出较自己稍低的评价。这样的“自我知觉中的偏见”在本次绩效工资考评方案的制定中显得较为突出。

为科学地量化出教师的工作量,常常先确定一位教师每周应该有多少课时作为满工作量,然后科学公平地核定每个岗位的课时数,以此来计算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但即便如此,有时还是会出现较难量化的情况。如有一所较小的学校,该校的会计如果认真完成了学校的财务工作,那是否也应该算作满工作量?当然可能在劳动强度上不及一线教师。再如,学校网站管理人员,若网站正常,可能较为空闲,若出现问题,有时晚上也得加班,这样往往难以精确进行量化。

再则,教师的投入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以备课为例,若看谁写的教案页码多,谁的工作量大,这往往不准确。一些教师认真钻研,参考多种资料写出教案,而有些教师可能从网上下载教案。不同教案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一概而论。如何区分两者的工作量呢?批改作业也一样,工作量其实大不相同。工人生产产品,通过计件就可以进行量化,但教师工作不是计件工作,不易量化。即便我们能精确确定“量”的多少,但在教育中只要“量”就可以了吗?“质”的问题可能更加重要!

不同的岗位工作量确实有所不同,每位教师都应对自己和他人的工作量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所学校要正常运行,每个岗位都不能少,每位教职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作为教师请勿斤斤计较于些许“量”的差异,希望更多地能提升“质”。

三、 工作绩效难以量化

如果说工作量还可以通过细致分析、详尽核定,尽可能把各项工作“课时化”,由此来量化计算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工作的绩效则更难量化了。在我看来,教师工作的“绩效”其实就是教育教学中的“质”的问题。

要对教师进行绩效考评,首先应该在学校中进行绩效管理。就学校而言,绩效管理就是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双向沟通,让教师清楚其所任工作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朝着这个目标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努力?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学校通过科学的考评,确定教师在这个过程取得了哪些绩效成绩。以此为依据,确定教师的绩效等级,并帮助教师制定相应计划,进行改进。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中间环节,绝对不是全部。

什么是绩效呢?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教师的工作笼统而言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的绩效也可从这两方面进行考查。“育人”是个包摄性很大的概念,在日常的教育语境下,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等方面。学生在这些方面提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具有滞后性,有的甚至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才能显现。“育人”是不能“量化”的。如何来量化“教书”方面的绩效呢?作为教师教书方面的绩效可能可以从教学成绩、教科研成果等方面来体现。教科研成果可以从发表几篇论文,获得多少奖来量化,可教学成绩呢?教学成绩是最容易量化的也是最难量化的。说其容易因为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等等各项指标非常容易算出;说其难因为学生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教师一人影响的结果。而且《绩效工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不应以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量化“教书”也非易事。要科学公平地考核教师的绩效,何其难!

教育是个需要团队共同努力的工作,学生思想的进步、成绩的取得往往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绩效考评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绩效,因此,绩效考评不利于教师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的加强。

实施绩效工资后,使得教师认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与钱挂钩,连教师每领做一次早操也必须计算工作量。这种量化的可行性如何?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行绩效工资是个好办法,它至少使得我们的荷包鼓了不少,但国人向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要让好事办好,还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调研,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已经出台,绩效工资也已经兑现了,但这个分配方案需要在施行后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唯其如此,才能使绩效工资真正起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职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把好事做好,既体现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关怀,又能使教师满意,这是个大学问,需要全体教师献计献策。

篇7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020―02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体魄强健”“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三个要点则是通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努力使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切实发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在全面育人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能,就应寻求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保障持续有效、高水平的投入,追求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这需要基层学校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也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达成广泛共识。

一、当前我省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理念落后。总体上,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没能得到充分的结合,难以产生倍增效益。具体来说,对强身健体与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的目标及学生的技能培养训练之间的育人关系缺乏研究。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思想上不予重视,在时间上就没有保证,在师资上就可以随意,对教学设备就不会在意。

第二,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资源保障有限,体育与艺术教育专业师资量不足、质不高。体育艺术活动和教学场所严重不足,长期缺乏体育艺术教育的器材装备、专项资金和专用经费等,致使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不能正常进行。这也是当前我省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遇到的突出困难。

第三,教育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受传统的关门办学思想的影响及封闭的体制机制桎梏,区域内教育资源没能得到盘活,对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治理能力和利用水平低下,优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存量难以适应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既缺钱,又浪费”的怪现象,这是我省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瓶颈。

二、体育艺术教育改革在省级层面和高等学校需要顶层设计

第一,根据国家相关要求,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地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法制化,使得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完整的决策、执行、监督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

第二,增强高等学校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扩大办学自,通过自主、开放办学,促进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创新平台和集散载体(包括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工程中心或兴办体育艺术产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其支撑作用,使之成为引领全省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创造条件,主动搭建政府体育、文化、卫生、广电、传媒及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体育团队、知名人士、文化传承人士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立交桥”,将高雅艺术和竞技体育引入大学校园,进而扩展到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园,成为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例如,目前在西北师大建立的“青少年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已经担负和发挥出了整合师大音体美舞和传媒五大学院专业力量面向全省中小学的技术支持团队作用;省文联主动深入学校调研,并邀教育厅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省语委办组织的“语言文字文化大蓬车”,将朗诵书写、摄影欣赏和语言文字规范校创建等内容引入以中小学为主的边远地区;甘肃省舞蹈家协会通过“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对移民区民族乡镇中小学“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农村教师进行技术支持培训。这些活动都为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作为教育职能部门,我们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敏捷的思维、开放的意识和宽广的胸襟,牢牢把握住历史机遇,抢占时展的快车道。

三、市县层面和中小学校是体育艺术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第一,要本着“省市联动,以县为主”的原则,指导和支持县级政府真正承担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责任。在县域内促使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谐共振”,真正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存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中,要保障投入,完善基础条件,重视和发挥中小学校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作用。

第二,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关键。首先,要调剂编制、放宽政策和调整结构,帮助并支持学校及时选拔和补充体育艺术类专业教师。其次,要科学统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方面实行“音体美教育资源纵向配置体系”,以生源供给的利益驱动方式,由高中向提供生源的初中,初中向提供生源的小学向下支持,通过“资源支持中心”和“训练活动基地”等方式和平台给予体育艺术教育的师资、教学和教研支持,以满足各类学校的体育艺术教学和活动需求。另一方面,实行“音体美教育资源横向配置体系”,即以行政推进的需求驱动方式进行横向交流,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学(片)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调配下,将人、财、物的调配权限下放到学(片)区内,在保证专业教师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使区域内体育艺术类课程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调配,标准统一考核,绩效统一评价。同时,提供专项保障和政策支持,依托母体学校为区域内具备特色专业技能的音体美教师提供发展空间(教师工作室、活动中心、俱乐部或训练基地),真正实现专业教师与学(片)区形成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四、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实验

第一,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组建一个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专门处室具体负责实施、相关处室参与配合、各有关单位协调统一的专项工作指导小组,从顶层设计、省市联动、选择实验、科学指导和标准评价上为实验提供有效支持,充分发挥省教育厅体育和艺术教育两个指导委员会的助手作用。

第二,实行管、办、评分离,依托西北师大设立的甘肃省青少年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实验室和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等第三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改革实验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研究报告;同时,依托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对改革实验状况进行跟踪监测,提供分析、反馈和指导。

第三,由相关处室负责提交改革实验的方案设计,审核获准后,按规定程序提交厅务会审定实施。

1. 体艺处要深刻领会改革的精神,努力提升自主发展的谋划能力、协调配置的驾驭能力和抓主抓重的治理能力,真正承担起全省体育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参谋部”职能,调动起全体参与者的智慧和积极性,从多方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到计划制定、态势预判、资源配置和效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并组织实施。

2. 要科学仔细地遴选实验区。改革实验区需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教育部门要具备强烈的改革意识、创业激情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二是教育领导者具备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寻求体制机制突破的科学谋略;三是改革者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从百姓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出发;四是区域内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达成愿意成为改革成就的获益者和改革风险的担当者,主动同改革荣辱与共的共识;五是当地政府应具备强有力的决心,这样改革实验和资源配置才能统筹到位。按照应具备的五个条件,建议以省市联动、以县为主的原则,在全省通过主动审报的方式,选择一个已经具备先期改革成效、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开展实验。

篇8

今年以来,教研室紧紧围绕教育局20项重点工作和《教育局再次创业行动方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要务,加强了中考、高考备考指导工作。

高中组教研员深入市直各高中学校,听课、评课,具体指导高考备考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高考备考研讨会,帮助各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复习方案,并组织了三轮模拟考试。初中教研员深入市直和各乡镇初中学校,听课、评课,帮助制定备考方案,并组织了四次中考研讨会,组织了四次中考模拟考试。3月5日组织学科教研员参加Xx省中考备考研讨会。回来后各学科教研员抓紧整理了会议内容,编辑印发材料60余份,刻制光盘60余张,全部发放给全市各初中学校,对2012年的中考备考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2、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组先后在Xx中学召开了全市初中有效教学现场会;在进修学校围绕实施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召开初中第四届校长论坛主题;在二中召开了全市加强初中薄弱学科教学研讨会;小学在Xx小学完成了大成全语文实验阶段汇报,会上邀请了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对大成全语文实验如何转段,做了专题辅导;在Xx一中召开全市“外请专家组特级教师郑希冰、李一特老师做了观摩课”,与会人员达500多人,听课教师通过听特级教师讲课,收益非浅;在Xx小学召开了Xx市盟校办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会;在富强小学召开小学语文“学全国名师,创Xx优课”教学展示会;在Xx乡Xx小学召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联盟校教学研讨;理论组在第二幼儿园召开了盟园教研现场会,加强盟园教研工作建设。

3、坚持推进校本革命,深化教学综合改革。

4月13日,Xx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Xx市实验区工作会在第三中学召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我市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月21日,Xx市在Xx小学召开了全市“课业革命现场交流会”。Xx小学和Xx小学两位数学教师当场作课,获得与会人员好评。教研室准备充分,计划周密,获得成功。

4、举办了首届“三名”评选工作

受教育局委托,教研室承担了我市首届“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等“三名”评选工作,通过资格审查、课堂观摩、个案演讲、工作陈述、理论答辩等过程,公开,公正进行了评选活动,现已报局务会。

5、加强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综合改革项目研究

我市承担了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对于整体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把此项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建立健全项目研究组织、制度、实施和评价管理制度,强化督查。不定期地开展项目研究的调度和督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先进做法及时推广。

2、教科研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进一步实现教科研工作重心向基层、向农村倾斜。认真调查研究我市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制定促进均衡发展的得力措施;学科教研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薄弱县区;举办教科研评比活动,要在名额分配、评比条件上兼顾农村学校、教师,并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加强盟校教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盟校教研生动、活泼开展,切实解决校际均衡发展难题。

3、 加强课程管理和指导,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要加大国家课程管理力度,保证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要着力提高农村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广成功经验。通过采用网络教学、师资培养、教师支教、中小学教师统筹、紧缺师资走教等多种方式,弥补农村师资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师资不足的缺陷。

要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力度,将地方课程和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纳入教学评估范畴。进一步组织地方课程教学研讨会、学校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动我市地方课程教学和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学校积极开发利用社会、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4.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构建高效课堂上有新的突破

继续研究“学案导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借鉴省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市比较成型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推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普遍提高。

5.大力实施“三名”带动工程

对首届“三名”人员进行表彰,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认真总结、交流学习体会与成果,举办首届名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篇9

一、为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普遍而言,中小学教育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异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校长办学理念、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均衡,文化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专职音体美教师和英语、信息技术教师配置不全,兼任者较为普遍,缺少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领军人才;办学行为不够规范,重智商,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学生,轻后进学生现象依然存在,如此等等。从这个层次上说,可以将同一区域内的学校分成相应的片区,由省级实验小学或集镇小学带头,进行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育科研统一组织、教育质量检测统一标准。积极稳妥地撤并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学生集中到相对靠近的省实验小学或集镇小学,并根据自愿为其提供就餐与住宿保障。发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专业优势,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如,组织他们巡回讲座,示范引领;选择有基础、有潜力、有上进心的青年教师与他们结成师徒对子,定期与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同备课、同上课、同研讨。也可以委派他们到薄弱学校挂职锻炼,引导薄弱学校寻求改薄途径与策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学校的共享功能,微机房、图书室、体育设施在双休日、节假日对外开放。

二、为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学校文化优势

在教育资源均衡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靠的是在科学的办学理念支撑与指导下寻求有效抓手,这样才能获得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不妨从学校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做些思考与实践。学校文化其实是一种“软实力”,它虽然不同于学校中的硬件设施等办学条件,但这种观念却能使各学校在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文化是为师生所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文化、教风、追求目标、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其内核是管理哲学和学校精神,外延是学校风范。一是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实现愿景目标的扎实措施;二是要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全体教职工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三是重视培育学校精神。学校的校训、教风、学风、校歌等要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与观念。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校要结合立足文化底蕴,拓展并丰富,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精髓和灵魂。四是形成一套符合本校发展实际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构建学校文化的保障。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本着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的原则。在当前,有必要对学校规章制度来一次重新审视,以框治校,依罚治校的条条目目应当舍弃,代之以全员认可且主动遵循的、闪耀人文光辉的“共同约定”。

三、为教育均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家长关心,社会监督。一是大力宣传教育的方针政策,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改革的策略,宣传学校办学成果,努力使学校办学得到家长及社会的认同。二是坚持开门办学,将课堂向家长和社会开放,学校组织开展活动可邀请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参加,努力让家长和社会协同学校,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提高学校信誉度和荣誉度。三是练好内功。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练好内功,而内功当中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据我的不完全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教师自觉矫正以下七种教学行为:淡化教学设计;淡化知识与技能;把活动片面理解为“动”;淡化教学基本功训练;轻视甚至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淡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改革进入瓶颈阶段,有必要对症下药,认真剖析,强行入轨。四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一种无形的规范和导向。教学质量的考评既重结果,更重过程,采取教师自评、同伴互评、领导终评的方式进行,不能单凭学生考试分数将教师分成三、六、九等,既看工作态度、又要看备、上、改;既要看教师教学方式,又要看学生的幸福指数,一个让学生机械抄、重复练、加班加点的教师,即使教出的学生成绩再高,也不能算是好教师。

篇10

关键词:多元智能 潜能 全面发展 人本思想 校本开发

一、理论与背景

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物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三星级高级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生源有一定的局限。为了教学成绩,为了对广大的学生家长负责,更为了对学生一生的前途负责,学校始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师教学业务的培训、督促、检查和评比,力求优异的教学效益。然而,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论多大,也只是外部条件,是外因,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而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致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智能多元化理论告诉我们,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如何面对现实,促进每个学生德、智、音、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赣马高级中学的人们面临着考验,我们在思考、在探索、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发展空间。

经过周密的调查、深入的思考、激烈的讨论,我们终于搞清了校本实际。学生中考成绩较低,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差,但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发展潜力较大,但过于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束缚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色的目标,使学生信心饱满地投入学习状态,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潜能,以负责任的、个性化的方式走向成功之路,这应该是赣马高级中学的突破口。为此,我们认真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文化学习与艺体教育齐头并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我校连续四年高考成绩斐然。尤其是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总数559人,高考指标完成率96.2%,居全县第一,我校荣获“市教学管理质量奖”、“市教学管理进步奖”、“市教学管理特色奖”三项表彰,是全市唯一一所获全部获项的学校。

在成绩面前我们并不满足现状,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的压力更大,思路越来越清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我校决定开设以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特色,以“音体美”为具体载体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这些作为新本科增长点的多样化校本课程真正体现了我校“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全面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思想,以此为契机,促进了学生人人成功,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价值与特色

1. 更好体现人本思想的需要

我们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建立新的学生竞争格局,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学生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在学生的成功路上,我们坚定不移地以人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根据生本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菜单(超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发展方向,能文则文、能理则理、能体则体、能艺则艺、能飞则飞,让每一个学生的强势智能――个性特长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关怀和发展。

2. 评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3. 评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自2001年以来,―直努力构建“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办学模式,力争做到“全面发展、人人成功”。这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殷切期待。

三、实施与评价

1. 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副校长李大松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小组长由各类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赣马高级中学各门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专任教师根据此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及学生的实际与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学校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与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我们建立了赣马高级中学专职教师(尤其是艺术学科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如钢琴教师必须在两年内达到全国钢琴考级十级,还要擅长另一种乐器的演奏,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形式每学期评选出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艺术老师”。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3)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放到记录袋中,陪伴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四、保障措施

1. 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在学校中主体地位的确定和完善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即校级领导管理、教导处管理、教科室协管、教研组管理。

2. 校园文化的营造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高雅的,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脚落里,因此,首先是学校文化底蕴丰厚。我校人文景观靓丽,建筑气势宏伟,学校选址极尽地利,曾是宋、元、明、清、民国五朝县衙所在地的校园,有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教师办公楼、教师学生公寓楼、餐厅;有标准体育场和全市中学唯一可容纳1400人的看台、400平方米的指挥台;有环校路、文化墙、假山喷泉、花坛草坪、植物园和共青林;有“天然”的教科书――距今4200至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的文峰塔,蕴含振兴文气之意,与当今学校精神暗合;有明人吴敬梓、今人朱智贤曾在赣马生活、求学,学校因筑亭以勉励后学;有学生追忆怀念革命先辈的难得去处――赣榆战役纪念地、国防园;还有那缓缓流经校园的玉带河,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给校园平添灵秀之气。这与错落有致的现代化楼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的校园,从而享有“中学校园,大学气派”、“江苏北大门教育园地一颗璀璨的明珠”之赞誉。

其次是显性文化的建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说一个人在幽雅芬芳的环境中浸濡已久,全身不自觉地会沾染香气,因此,显性文化建设对艺术课程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诚然,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我们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还仅仅处于浅表层面,特别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坚信赣马高级中学的师生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做好“音体美”校本课程开发这篇文章,加大它的含金量,做强赣马高级中学,努力为赣榆人民奉献一道优质的高中教育大餐,为把学校建成一所规模较大、基础扎实、让人民满意的高级中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铁军,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10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