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常见的采购方式范文

时间:2024-04-03 11: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常见的采购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常见的采购方式

篇1

关键词:采购;合同;法律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设备物资采购是企业常见的交易行为,企业经营所需材料,从办公用品到大宗设备,都需要通过采购交易来实现。作为采购方的企业,如何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有效控制法律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采购合同风险控制的因素

在市场环境下,影响交易的因素多种多样,对采购方而言,即使企业的经营业务相似,对采购合同的风险控制程度也可能有所差异,它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制约:

1.市场因素,即采购方在谈判中的地位。如果市场上有许多同类卖主、供方规模实力较小、产品单一,而采购方实力大、采购量多、并具有多次采购的潜力,那么,采购方就容易在谈判中取得优势,进而能够更大程度地保障本方利益,降低法律风险,反之,便会在风险控制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2.企业自身因素,即采购方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采购方的风险防控制度及其执行力度,会制约法律风险控制的效果。一个运作规范的企业,必然有完善的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大多包含了关键风险点的控制方法,严格制度的执行,无疑将有利于法律风险的管控。

二、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控制

1.核查标的物的合法性

首先,采购合同的标的物应为出卖方所有或有权处分,否则,有可能导致合同效力待定,需有权处分人追认才能生效。其次,合同标的物不能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流通物。法律法规限制买卖的物品,必须经许可后才能在限定的范围内买卖,例如对于烟草、化肥、酒等产品,我国实行专卖制度,只有国家指定和特许的企业方可生产、制造、加工;对于炸药、雷管和品等管制用品还须获得政府的审批、许可、备案、核准等。企业在采购此类产品时,应当查验供方的相关许可证书,否则,很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2.注重对合同相对人主体资格的把握

在签订合同前,采购方要查验对方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许可证书、证书等资料,确保销售方是合法存续的公司,该公司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在其营业范围和许可范围内。合同谈判人、签约人应当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人员参加谈判或签约的,需出示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采购方应注意核查人的资格,人只有在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内从事的经济活动,行为后果才能归属于公司。

3.注意合同约定的明确性

(1)合同标的物条款。签订采购合同时,对标的物情况必须约定准确,包括名称、品牌、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在实践中,不少企业尚未对此予以重视,例如在购买打印纸时,数量只写“10”,没有具体的数量单位,这样,很容易对“10包”还是“10箱”产生歧义,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2)质量条款。标的物的质量标准应在合同中约定清楚,一般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如果双方对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也应在合同中写明;同时,要注意约定产品的质量保证期,并写明起算点。

(3)交货地点与售后服务条款。交货地点约定得明确与否,意味着货物是否能够顺利交付。而且,由于交货地点与风险转移、所有权转移、合同履行地等一系列法律概念都有关联,因此,对采购方来说,最好选择本公司地点为交货地。对于大型设备等产品的购买,采购方还可以要求对方进行售后服务承诺,包括故障响应时间、保修期内及保修期外的维修条件、范围及费用分担方式等。

(4)支付条款。合同价款必须注意大小写一致,并标明金额单位及币种,同时,应注明价款的含税情况,对于采购方而言,争取含税价款较为有利。此外,应写明价款构成,如“此价款中已包含了与交付相关的运费、包装费、安装费”。至于合同付款时间,则要根据交易习惯、彼此信任程度、双方在谈判中的地位等因素来决定。对采购方来说,要争取不付或少付预付款,并尽量在对方交货后付款或按进度付款,以确保交易安全。

4.写好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

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后果,合同中要尽量明确地约定违约责任。如果事先不约定违约责任,事后出现逾期交货、产品不合格等情形时,企业若进行索赔,还须向法院提交损失额度等一系列证据才能得到支持。而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的数额或比例,只要不是过高或过低,便可直接成为适用依据,省去了索赔时的许多麻烦。

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通常包括仲裁和诉讼两种,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一,但不能同时选择。在不违反法律管辖规定的前提下,采购方要尽量选择本方熟悉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为保护本方合法利益争取有利因素。

三、加强责任意识,保证风险控制效果

篇2

关键词 经济合同 涉税风险 防范

经济合同中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纳税义务的风险(税负转嫁);纳税时间的风险(递延纳税);税收发票的风险(合法凭证);关联交易的风险(转移利润)和税收成本的风险(多纳税)。为了防范经济合同中的涉税风险,必须做到以下防范策略。

一、规范合同中的发票条款,防范发票风险

1.明确按规定提供发票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基于此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承包商)采购货物或提供劳务,必须在合同中明确供应商(承包商)按规定提供发票的义务。企业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时应考虑发票因素,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时,对能提供规定发票的供应商(承包商)优先考虑。

2.明确供应商(承包商)提供发票的时间。购买、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有不同的结算方式,企业在采购接受时,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在合同中明确结算方式,并明确供应商(承包商)提供发票的时间。合同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有以下几种:

(1)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甲方应支付乙方货款×元整。甲方必须在×年×月×日支付货款的(百分比),在×年×月×日前付讫余款。

(2)预收款方式:甲方应支付乙方货款×元整。甲方在合同签订后×日内支付(百分比),剩余货款于货物发出时支付。

(3)现款现货方式:甲方应支付乙方货款×元整。甲方必须在合同签订后×日内支付全部货款,乙方凭发票发货。

同时,企业可在合同中明确供应商(承包商)在开具发票时必须通知企业,企业在验证发票符合规定后付款。

3.明确供应商(承包商)提供发票的类型。不同税种间存在税率差,而同一税种又可能存在多种税目,各税目的税率差别可能更大。供应商(承包商)在开具发票时,为了减轻自己的税负,可能会开具低税率的发票,或者提供与实际业务不符的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开具发票要如实开具,不能变更项目与价格等,否则所开具的属于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因此,在交易合同中,必须明确发票的开具要求,开具发票的类型。例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采购货物时,在采购合同中必须明确有 “供应商(承包商)必须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条款,避免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相关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税收风险。还比如,房地产企业在发包工程中,必须在建筑合同中明确有“供应商(承包商)提供建筑安装专用发票的条款”,避免取得服务业发票和货物销售发票,导致相关支出不能进入开发成本扣除。

4.明确不符合规定发票所导致的赔偿责任。企业采购时不能取得发票,或者取得的发票不符合规定,如发票抬头与企业名称不符等,都会导致企业的损失。为防止发票问题所导致的损失,企业在采购合同中应当明确供应商(承包商)对发票问题的赔偿责任,明确以下内容:

(1)供应商(承包商)提供的发票出现税务问题时,供应商(承包商)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不得包括税款、滞纳金、罚款等行政损失。

(2)明确供应商(承包商)与贵公司的业务涉及税务调查,供应商(承包商)必须履行通知义务;企业与供应商(承包商)的业务涉及税务调查,供应商(承包商)有义务配合。

(3)双方财务部门及时沟通,供应商(承包商)有义务提供当地的税务法规。

(4)明确供应商(承包商)对退货退款、返利、折让等事项,应提供证明和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义务。

5.采购合同增值税发票涉税风险防范条款。(1)供货方声明其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质并同意向采购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结算货款。

(2)供货方应按规定及时向采购方开具和提交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分次收付款过程中的任何结算时点,供货方开具并提交采购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价税合计金额不得低于采购方已经支付的价税合计款项。

(3)供货方开具的票据必须是由供货方从其发票主管税务机关购领或经其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印或监制的发票;供货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采购方实际付款金额)开具票据并提供给采购方;供货方必须保证提供给采购方的发票的票面数据与供货方缴销税务机关和供货方所留存的发票存根联填列数据相符;因供货方提供的发票不符合税务部门的要求,导致采购方从供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报验抵扣进项税金,或虽可通过报验但报验后被税务机关以“比对不符”或“失控发票”等事由追缴税款,而给采购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供货方负责赔偿。

(4)商贸企业辅导期间特有条款。在采购方从供货方取得的专用发票抵扣联、废旧物资普通发票和货物运输发票等进项税抵扣凭证经税务机关交叉稽核比对无误获得抵扣以前,采购方有权暂不支付相当于前述抵扣税款的那部分款项。

(5)供货方开具的票据在送达采购方以前如发生丢失、灭失或被盗,供货方应负责按税法规定向采购方提供有关丢失发票的存根联复印件,应负责提供供货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丢失防伪税控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抄报税证明单”并确保采购方顺利获得抵扣,否则,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供货方负责。

(6)供货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送达采购方后如发生丢失、灭失或被盗,供货方应按照税法规定和采购方的要求及时向采购方提供丢失发票的存根联复印件,以及供货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已抄报税证明单”,积极协助采购方在税法规定期限内办理有关的进项税额的认证申办手续,否则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双方分担。

二、经济合同税务管理模范条款

1.在购货方未付清货款前,货物所有权仍属于供货方。

2.承租方承租使用房屋的房产税及物业占地土地使用税由出租方承担。如果发生承租方缴纳前述税款的情况,承租方有权从应付出租人的租金中扣除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加计资金占用费。

3.运输费计算标准包括因提供服务运输所支付的人工费、设备维修费、保险和因取得运费收入而需缴纳的各项税金。

4.税务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人承担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税务罚款的经济责任。

5.甲方项目建设期间等其他环节的所有税(除销售过程的营业税外)全部包含在乙方向甲方交纳的土地总价款中,甲方不在另行向乙方征收。或:甲方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的**%作为投资开发扶持资金拨付乙方。

6.双方达成以下代垫运费条款:(1)甲方(销售方)负责送货上门,并由甲方负责在当地联系运输单位,运费由甲方代垫,并授权甲方以乙方名义按约定的运费条件和标准与不特定承运人签署运输合同。(2)运费发票由承运方直接开给乙方,并由甲方转交乙方;(3)乙方收到运输发票后,按发票面额与甲方结算;

三、劳务报酬合同涉税风险防范的签订技巧

劳务报酬合同税收风险防范的签订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个人与企业签订劳务报酬合同时,最好明确规定,诸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最好由企业承担,并单独列示,可以减少个人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

2.在合同中明确分次支付劳务报酬,可以使每次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对较少,以达到少缴纳税收的目的。根据税法规定,属于一次性劳务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由于劳务报酬所得实行20%的比例税率,但对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超过定额部分也是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越大,适用的税率就越高,应纳税额占应纳税所得额的比重就越来越大。因此,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分次支付劳务报酬,从而分散收入达到节省税款的目的。

3.在符合税法对“劳务”的界定下,签订用工合同时,可在征得用工单位同意的条件下,来决定是以雇佣关系拿工资薪金,还是以提供劳务形式取得劳务报酬。因为,工资薪金的最低税率是3%、最高税率是45%,而劳务报酬的最低税率为20%、最高税率为 40%(在20%的基础上加成100%)。显然工资薪金比劳务报酬节省税款。

四、购销合同涉税风险防范的签订技巧

由于购销合同中涉及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因此,在合同中货物销售方式、货款结算方式不同,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不同,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也不同。为了消除购销合同中的涉税风险,必须在合同中做到以下几点税务安排:

1.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在应收货款一时无法收回或部分无法收回的情况下,可选择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并在合同中一定要约定货款的收款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基于此规定,企业在签订经济销售合同时,可选择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并在合同中一定要约定货款的收款日期。

2.如果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象是商业企业,且有一定的赊欠期限的情况下,在销售合同中可约定采用委托代销结算方式处理销售业务,根据实际收到的货款分期计算销项税额,从而延缓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第三十八条第(五)项规定:“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基于次规定,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将商品交付给受托方,受托方根据合同要求,将商品出售后,开具销货清单,交给委托方,这时委托方才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3.采购方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对销售方支付的违约金必须在合同中注明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关,这样可以节省增值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规定,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应冲减进项税金的计算公式调整为: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文件最后还规定,其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的纳税处理,比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因此,采购方自供货方取得的与购销货物相关的违约金收入,若其金额计算依据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应按照上述文件的要求,属于平销返利行为,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若其金额计算依据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关的,就采购方取得的违约金,不缴纳增值税。

篇3

对集中采购过程中存在问题与风险进行客观分析,制定适宜的对策措施,不仅能够保证集中采购的顺利实施,也可以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模式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表现之一。面对挑战和机遇以及严峻的市场竞争,集中采购以其整合采购资源、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等优势成为了大型施工企业应用并不断探索完善的采购模式。因此,关注集中采购实施重点,做好风险防范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物资集中采购的实施重点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是实施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采购实施效果。要做好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应由企业采购管理部门制定并完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供应商评价、选择与再评价的标准及管理流程,统一建立供应商库。在建立供应商库、进行供应商选择前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供货质量及供货能力、价格与售后服务等,同时还应考虑供应商供货的地理位置、供货时、司、抗风险能力等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对评价合格、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还应定期进行供应商再评价,监控其服务动态,并确定是否与其继续保持现有合作关系,及时识别新的、潜在的采购风险,加以预防和控制,如建立不合格供应商黑名单就是企业预防和规避采购风险的有效手段。

采购方式的选择。根据工程项目自身要求、项目所处环境不同,采购方式也多种多样。常见采购方式有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可分为国际竞争性招标采购和国内竞争性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也称为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国际或国内询价采购、直接采购、间接采购等。不同的采购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采购规模、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同采购对象的性质与要求,因此在实施采购时应作出正确选择,选取最适合的采购方式。

绝大部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采购都要求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采购金额较小,有能力提供所需物资或服务的供应商数量有限,或因其他特殊原因(如涉及国家安全、国家保密、抢险救灾项目、紧急检维修项目等)不能进行公开竞争性招标的采购采用邀请招标采购。采购现货或价值较小的标准规格物资时通常会向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在对比其报价基础上进行采购,即国际或国内询价采购。而对于设计、业主、发包方指定供应商或所需物资具有专营性仅有一家供应商满足要求时则进行直接采购。此外,在同一项目采购中还可能出现邀请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及直接采购多种采购方式相组合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种采购方式都以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为最终目的,因此恰当地选择采购方式也是集中采购的实施重点。

集中采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管理制度不完善,采购计划不准确,供货厂家设备出现故障,供应商违约,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收受贿赂,物资质量存在司题,采购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影响采购的顺利实施并带来采购风险。因此,对集中采购过程中存在问题与风险进行客观分析,制定适宜的对策措施,不仅能够保证集中采购的顺利实施,也可以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集中采购在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方式的选择、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招标、采购合同签订、采购价格、采购物资的验收以及物资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风险,其中比较普遍及严重的就是供应商管理风险、采购招标风险及采购价格风险。

供应商管理风险。供应商选择不当、供应商考核体系的不完善经常会导致采购风险,主要表现在供应商准入门槛偏低、供应商提报虚假资料、供应商违约及企业对供应商的考核流于形式等方面。

某项目采购水泥方桩时,在当地具备资质的供应商中选出3家生产规模较大、能力较强的厂家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资格预审及资料审查后列为临时合格供应商,经技术谈判和商务招标后,最终确定一家供应商并以最低价中标。采购合同中明确了水泥方桩的生产及验收标准,并约定由项目技术人员不定期进行现场监造。供应商按合司约定陆续交付了产品,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水泥方桩强度不够,甚至个别方桩在打桩时被桩机直接打断。经技术鉴定确定出现质量问题是由于钢筋配比不符合制造标准,供应商为节约成本减少了钢筋的使用数量,降低了部分钢筋的直径,直接导致方桩的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此外,项目技术人员也未按合同约定进行现场监造。虽然方桩质量问题未造成质量事故,项目部也及时将有司题的水泥方桩返厂重新生产,并由项目技术人员现场监造,且新供货方桩使用前由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静载荷实验,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损失及检验费用也由供应商承担,但上述挽救措施仍影响了项目施工进度,并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可见,供应商管理风险不容忽视,供应商的规范管理与动态监控也尤为重要。因此供应商管理除了正常履行供应商选择、评价程序外,还应进行动态监控及再评价。对重要物资的采购或初次合作的供货厂家,应派驻人员驻场监造。对存在违约行为的供应商拉入黑名单并进行行业内通报,引以为戒。此外采购人员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必须明确物资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以及违约责任等,以规避企业采购风险。

采购招标风险。采购招标风险主要表现在招标文件设置不合理、评标办法不适用、招标人有目的性地选择供应商、投标人围标、评标专家抽取不符合规定等方面。

某项日拟采购一批不锈钢管,招标前项目部根据工程投标价格和施工预算提供了最高采购金额即采购招标标底(约2500万元)。对此,采购员选定了几家不锈钢管供应商进行招标,最终招标结果却是供应商最低报价仍比标底高出约500万元。经招标组商议,宣布此次招标为废标,择日重新招标。事后,经过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细致调查发现,参加此次投标的供应商存在围标行为,其中两家供应商法人为亲属关系。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采购员在选择供应商时,未对供应商进行逐一了解,存在失职行为;个别采购员有目的性地选择供应商,存在商业受贿行为;项目采购管理部门未对招标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对此企业采取了重新选择供应商再次招标,对相关采购人员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取消存在围标行为供应商资格,并在供应商大会上通报批评等措施,但不可避免地延长了采购周期及管理成本。因此,要规避采购招标风险,必须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并由纪委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督。采购管理部门必须对招标方案尤其是入围供应商进行认真审核,当采购金额较大或确系重要物资时,采购管理部门应在采购员选择的供应商基础上,额外选择两家供应商参与投标,以避免围标行为的发生。在办理供应商入网的时候,对其资质、法人身份及其经营历史应进行深入了解,避免有不良记录的供应商入网。

采购价格风险。采购价格风险主要由于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采购失败而形成的索赔风险。

某项目拟招标采购一批C型钢,在唱标过程中发现,投标报价时最低报价比第二低报价低了近20%,但因该项目急需这批C型钢,所以采购人员未与该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和核实,直接宣布了招标结果。随后招标组向中标人发出了中标通知书并快递了采购合同。按照合同约定,中标人应在签订合同后7日内交付全部C型钢,但在发出中标通知书3天之后,经采购人员多次催促,中标供应商却以市场价格发生变动为由拒绝签订采购合同,并单方面宣布停止供货,最终致使该项目延误了工期。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是招标前采购员未事先了解C型钢最新的市场价格,对于报价过低的供应商未进行核实即宣布了中标结果。招标时未向投标人收取投标保证金,致使投标人随意变更价格造成废标,导致采购失败。工程合同条款要求,工期延误大多会遭到发包方的罚款及索赔,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可见应有效控制采购价格风险避免此类损失。对此类事件采购人员应与报价第二低的供应商取得联系,再次核实交货期与价格后签订采购合同。取消该违约供应商合格供方资格,并在供应商大会上进行通报。并在进行紧急物资或重要物资的招标时,应考虑收取一定额度的投标保证金,避免中标供应商不履行招标结果。对于紧急物资的采购,如果投标人报价过低(如低于正常价格的20%),招标人应马上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对其提供的产品规格、标准、交货时间及单价等方面进行再次核实,得到供应商最终确认后方可宣布中标结果。同时,对于紧急物资的采购,在招标前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避免中标单位出现问题影响项目正常施工。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创新

一、互联网+背景下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发展要求

现代的采购管理模式下,企业对物料的采购成本控制与采购方式转变,都对采购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与期望。迫切需要打破国有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壁垒,实现物资需求和计划等相关信息的共享,供应商、产品信息类型的共享,并将需求信息与供应信息相匹配,从而提高采购效率。

二、互联网+背景下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策略

1.创新物资采购流程、完善管理体系

(1)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监管抓好企业物资采购平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对比质量、价格、信誉等,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多元化渠道,选择最佳的物资采购供应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确保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能够走进良性循环轨道。(2)积极探索新型物资采购方式现代采购模式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的采购技术和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收集、供应商选择、采购、运输、库存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需要,降低采购成本,实现采购目标的过程。科学的采购技术和方法主要有:经济批量采购法、MRP采购法、JIT采购法、网络采购技术等。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更新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逐渐深化,物资采购的网上竞价机制开始更具可行性,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物资采购方式。

2.积极引入全新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目前,基于第三方的大型电子商务采供平台已经相当成熟,为企业间的采购交易提供信息化的专业服务。我集团公司积极引入阿里巴巴、平台进行辅助工程材料询价、招标采购,将物资需求投放到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上,由潜在供应商在线进行报价,采购单位根据报价结果合理合规选择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模式,可以吸引更多优质供应商的介入,解决传统采购方式下市场信息获取不足、采购效率不高、采购透明度低等问题,促进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但网上竞价的开展还需要一定的网络支持,加强信息安全等管理,并对价格供应商进行教育和培训,以便于合理运用网上竞价体系。

三、中铁一局集团工程辅助材料网络竞价采购管理创新实例分析

1.集团公司推行阿里平台网采已有两年时间,对辅助材料网采工作非常重视。集团公司物资部负责该电商平台的功能规划及业务流程的设计和完善,以物资招投标法律法规为基础,与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建立网络竞价规则,维护网络竞价交易秩序,保证竞价采购的公平、透明和高效。三级公司在接收到下级单位的采购计划时,按照既定程序,将采购信息到网络集采平台,供应商可以在互联网上在限定时间内不受地域限制的进行报价响应,网络可以自动对资质和价格进行比较排序,最终由需求方根据需求评审确定中标供应商。

2.网络采购打破了传统线下零售采购的固有模式,为企业采购提供更多的信息。通过两年来的不断努力,网采额度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6年全年完成网采额近90000万元。网络竞价采购模式的应用,在大幅降低项目采购成本的同时,也为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网络采购不能完全摆脱传统采购活动中的几大要素,其中交通运输方式和货物到达的时效性,是目前网采管理的重点,不同的工程类别,不同的施工地域,都会受到网络采购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下图中看,不考虑工程类别的数量多少,单从各类工程网采指数来看,公路项目的网采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对网络采购的响应速度比较缓慢,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公路项目干扰大,网采环境较差;二是物机人员有畏难情绪,未积极主动作好各方面沟通与协调;三是计划性差,今天提计划,明天就要到场使用,未给网采留时间;四是个别公路项目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欠发达,网采时效差,供应商响应不积极,网采难以实现。

3.采购类目数据分析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材料中,钢材绝对是最重要的核算指标之一,网采也不例外,在网采指标完成情况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主要包括型材、板材、管材及其他金属类防护材料等。其他类目中主要包括安全防护、个人劳保、五金工具、电工电气等辅材料,这类材料一直是网采以来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推行网络采购的初衷,网采完成额中此类采购金额的占比,决定着公司网采采购的发展水平。机械、设备网采类目主要包含常见的,行业通用的小型机具和设备,属E类周转材料,例如洗石机、小型龙门吊等,公目前正在积极将此类采购向阿里平台引导,在今后的实际采购中,小型机械设备的比重会有所增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第三方电子采购平台进行物资采购仅是一种手段,做到对采购成本的把控,才是最终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国有企业部署互联网+下地网上采购平台上线,实现业务审批、供应商注册、信息共享和采购档案管理等功能,确保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从而保证项目所急需的物资可以及时反馈到各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能够及时配送到操作现场,在储备和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急需物资地供求能力,以此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蓓 单位:中铁一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合同管理;签约管理;履约管理;结果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74-02

1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第一阶段——签约管理

1. 1 对物资采购合同进行分类对重要的合同要做重点审核和管理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物资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合同可视为重大合同。由于这些合同涉及企业的重要经济利益,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审核和管理合同过程中,应把这些合同作为重点审核和管理对象。要对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示范文本使用、合同条款内容,严格合同审核和管理,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

1. 2 物资采购合同审核的主要内容

(1)对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的审核。这是首要确认的问题,也是防止合同风险的有力措施。因为合同当事人的资质和资格直接关系到合同签订后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履行的先决条件。应先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组织代码证,还要对企业的生产资格进行审查。比如采购雷管、炸药等火工品,对方须有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凭照》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采购煤矿专用机电设备、支护产品、通风材料、输送皮带等井下矿用产品,对方须有煤安标志证书。

(2)对合同标的物、数量、质量条款的审核。审查标的条款时,不仅要有货物名称,还须加上货物牌号、商标、型号、规格、品种、生产厂家等。数量条款中不要使用“包、箱、袋、捆、打”等国家没有计量标准的数量单位。根据标的特点,有些还需注明标的正负误差、合理磅差等。质量标准条款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要写明标准名称、代号或编号。

(3)合同标的物交(提)货方式条款的审核。我国《合同法》对于买卖合同的动产标的物采用交付主义,即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如果采用送货的交货方式,那么货物在途中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如果采用自提方式,那么货物回途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所以,交(提)货方式条款中,作为产品买受方来说,尽量约定由对方送货的方式。

(4)价款的支付审核。对价款的如何有效地约定,会直接关系到合同是否会顺利履行。对于产品买受方来说,应要求价款的支付应与产品的供应量和供应时间相应,尽可能避免出现“预付款”之类的条款。

(5)违约责任的审核。合同对违约条款的约定简单,则会对守约方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造成很大的障碍。比如合同中这么约定关于违约责任:如一方违约,则另一方根据法律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这样的约定,对于保障合同的履行是起不了任何积极意义的。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这是法定义务,无须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守约方想对违约方索赔,首先要证明自己受到了经济损失;其次还应证明自己的经济损失是因为对方的违约而导致的;再次还应计算出自己受到经济损害的具体数额,并且必须用货币价值来反映。

(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的审核。解决争议方式主要是仲裁或诉讼。选择仲裁,必须写明仲裁地点和仲裁机构全称。选择诉讼,约定由己方所在地法院管辖更为有利。但这两种方式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与诉讼相比仲裁的优势在于,仲裁的程序简便、方式灵活、一裁终局,而且有些合同纠纷的事实判别强于法律判断,需要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而这正是仲裁机构专家仲裁人员的优势。所以,合同专业性比较强、涉及商业秘密、希望尽快解决争议的合同纠纷可以选择仲裁。

2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第二阶段——履约管理

2. 1 建造企业内部物资采购合同履行流程

履行流程中有两个重要环节。①货物验收环节:验收环节可以检验标的物是否存在瑕疵;标的物质量是否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标的物的实际交付数量是多少,都要经过使用单位的实际验收后方可得之。②价款支付复核程序:财务部门多付价款则我方遭受损失,少付价款则会引起纠纷,所以财务部门应当依据经办部门提供的合同和使用单位出具的入库验收单,复核付款文件资料,办理物资采购资金的付款手续。

2. 2 合同纠纷法律救济制度

如果发生纠纷或者出现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面临着如何进行合同救济的问题。若出卖人未按期交货或货物不符合约定,使用单位将违约情况反映给合同经办部门,经办部门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合同管理部门并负责提供证据材料,积极配合合同管理部门与对方协商解决,行使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解除权等权利。

2. 3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

企业合同的风险由管理层控制,合同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合同经办部门进行,可能造成资源分割,管理层无法掌握具体的业务情况。因此,将合同管理和信息网络技术整合,让管理层可以通过合同管理模块,迅速掌握本企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进展,这将是企业继财务信息化系统建立后的又一个管理上的里程碑。

3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第三个阶段——结果管理

3. 1 合同文本档案管理

合同的原件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合同履行的必要条件,更是索赔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原始证据。如果企业把合同的原件弄丢,则会给企业索赔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再者,一些合同的内容是企业不愿意公开的,合同内容会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生效的合同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并在保管期限内妥善保管合同档案。

3. 2 合同登记台账统计

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经办部门签订的合同登记台账并分类统计,准确掌握合同业务量的基本信息,分析相关统计数据。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履行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合同管理中的经验,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4 合同管理的具体步骤

4. 1 制订合同管理计划

合同管理计划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料,如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中石化电子商务网络供应商会员证等),以及这个合同签订时的背景信息及物资供应战略等资料。

制定合同进度表,此表中应包括各类“作业活动”的描述以及检查点的确定,当要求交货期非常重要时,还要注明各类“作业活动”的完成日期。通过此表可使采购方能及时发现各种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作业活动”就是指合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具体工作或一系列的相关工作,例如,设备组装、测试、包装、运输等。它需要持续的消耗时间来执行,而且需要使用资源。

合同预算,在支出较高的时候,你可能期望供应目标的实现应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成本范围内,即使没有这样一个目标存在,采购专业人员也有责任来保证适当地控制成本,这就要保证成本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被批准的预算包括根据合同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应急费用和工时预算,这几项是必须的财务支出。

合同质量计划,它是质量管理的原始文件。当采购风险不容忽视的物资时,如当采用新技术或使用新供应商时,购买方希望能够对质量管理施加影响。这样,大多数情况下就应该商定一个质量计划并将它纳入合同之中,成为合同项下的完成目标。

4. 2 制定风险登记表

风险评估工作是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去预防。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所处的特定市场相关的风险,以及与供应商本身相关的风险,还有就是已经写进了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中的风险。

进度风险,评估进度风险的基础是合同进度表。造成进度延迟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需求描述不完整或不正确;任何一方的必要投入的延迟;采购方与供应商缺乏有效沟通;供应商没有充足的资源;供应商的生产问题;供应商的失误;质量问题;装运问题。

成本风险,评估成本风险的基础是合同预算。常见的成本风险如下:需求描述不完整或不正确;供应商的成本增加;汇率不利的波动;通货膨胀。

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的基础是质量计划。常见的质量风险如下:需求描述不完整或不正确;采取不充分的或不正确的测试和检查;运输过程的损坏。

商业及其他方面的风险,常见的如下:缺乏商业上的警觉;供应商发生财务问题;采购方发生财务问题;供应商的所有权的改变或其关键人动;在采购方的工厂里安装或调试设备发生问题时,供应商方面缺乏响应;不可抗力。

4. 3 监督和管理绩效

合同绩效考核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应该对那些真正重要的进行考核,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风险最大的地方。评估每个合同实施关键三要素(时间、成本、质量)的重要也就是应该着重于投入、过程和结果这三个方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把考核的重点单单集中在结果上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在考核结果的同时考核过程。例如,仅仅在合同后期考核某一设备的零部件实际上是否准时交付(结果),对于确保交付的准时性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当结果出现了你再想去改变它已经太晚了。所以除了考核预期的结果外,对于交付这种结果的过程也需要进行考核。考核这些“过程”中的事务,可以帮助你尽早地发现任何在计划上出现的偏差,以便于你采取措施来加以恢复与计划保持一致。

篇6

【关键词】集中采购;审计分析;操作规程;询价;协议供货

集中采购,作为会计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各行会计财务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随着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的调整,其内容日趋合理,对各核算主体业务指导的操作性加强,但实际中,对于地市中心支行,因人员构成、职责分工、观念等因素影响,集中采购业务操作流程仍未实现标准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各行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行会计人员配备方面的差异。本文将对近年审计实践中可能涉及的、典型的部分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零星采购的异同分析

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同属政府采购范畴,组织、实施中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强调内部控制有效性、采购方式合理性,零星采购不在政府采购范畴,程序简单,限制少;相比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有明确的采购目录及标准,根据采购项目及标准,划分各级机构权限,实施中注重计划、统计分析,更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散采购作为集中采购的补充,在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一定限额以上,由需求机构实施,强化对其他重要项目采购资金管理、控制。

二、集中采购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1.单位层面。目前,大部分中心支行实现了财事权分离,由会计财务科承担会计管理职能,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科技科、人事教育科、货币金银科等部门承担相应的事权审核职能;但实践中,个别行财、事权部门未实现相互制约,典型表现为后勤服务中心具备财务费用审批权,集中采购内部控制有效性丧失。

2.职责分工层面。不相容岗位分离是集中采购内部控制环节的又一风险点。对于地市中心支行一级,因人员等因素制约,一般未设立采购中心,普遍表现为会计财务科、后勤服务中心在采购实施、评标、验收环节职责划分不清,流程未实行标准化,管采不分离,不利于相互制约。

三、集中采购管理

1.需求调查、统计分析。实践中,通常,需求部门在报送采购目标的核心技术规格、参数方面会出现定位不精确的情况,或直接指定某款产品,且市场调查止步于价格比对层面,不利于实现资金高效使用;同时,日常使用环节,未建立在用商品、服务的维护档案,对其重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全面反映其优缺点,供今后采购参考。需求调查、统计分析不完善易形成需求与实际背离,表面节约费用,使用周期内受维护成本高、故障多等因素影响,资金实际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2.采购方式选择。审计实践发现,多数中心支行采购中,或者在采购档案中表现的多为询价方式,部分标注为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的项目,因其操作环节缺少成立谈判小组、谈判记录、正式标书等要素,实质上也是询价方式,这反映出一方面可能由于时间紧、竞标和谈判成本过高而被迫采用询价方式实施采购;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对询价方式适用的范围尚不完全清楚,认为询价简便易行,进而任意使用该方式进行采购;竞争性谈判的特点是因行业标准不一致或有差异等因素,不能直接取得报价,需要供应商详细描述所售商品的性能、参数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报价,供采购方选择,但实际中,会计财务人员往往忽略了这一实质特征,为满足采购多样的要求,将本应划为询价的项目定义为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作为公开招标的补充形式,执行中应重点关注标书的全面性,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3.典型采购项目实施。耗材类商品采购方面,因其种类较多且需求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多数中心支行对大额耗材支出采用询价方式采购,面对紧急、小额需求时,选择直接购买,该行为属于零星采购,与制度要求不符。

车辆加油、维修保养、保险采购方面,多数中心支行在油料采购方面,仅与谋加油站、公司签订一份协议,未针对具体情况就采购事宜进行例外、事前约定,实际执行中出现未在协议公司加油的现象;维修、保养方面,多数中心支行通常只与当地1家汽车维修公司签订定点维修协议,实际执行中,进口车在协议公司无法维修,便交由品牌授权机构维修,与机动车管理办法相违背;定点维修并非要求仅可在一个固定公司维修,而是应将机动车分类,按照实际需要,合理选择维修、保养机构,提高机动车养护水平;机动车保险采购中,多数中心支行对保费金额、投保项目进行推敲,通常直接选择与知名财险公司缔约,而不关注具体的条款约定、赔付标准,在极端情况下机动车事故的出现易诱发大额免赔、自担风险的情况。如各保险公司在三者险赔付方面,针对责任比例与赔付的约定不同,共分为A、B、C三类,其具体表述存在明显差异。

2015-2016年总行集中采购项目及标准文件要求分支行下载采购目录,实践中,部分机构仅将该文件直接提及的项目纳入集中采购计划,对政府采购目录中投影仪、扫描仪、计算机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及会议音频系统、服务器、钞票处理设备等未予以关注。

4.公示。集中采购涉及的公示主要是采购年度结束后,对本年采购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的情况,分支行在该环节因时间、恰当方法等原因,多未能较好执行。

四、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常见、典型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首先,完善内部控制,全面实现财、事权分离;调整职责分工,将不相容岗位分离;根据日常采购实际,改进、完善操作规程,规避随机风险;其次,改进需求调查、统计分析,由需求部门综合成交价格、使用年限、维护费用、便利程度等因素,提出备选方案,再由会计财务部门结合本年、历年预算,兼顾项目特点,选择合理采购方式,交后勤部门实施;同时,应追加使用周期养护情况作为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在相似、相同采购中作为参考,从根本上实现预算资金的高效使用;再次,在采购项目认定、方式选择上,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及分行、省会中心支行下发的集中采购文件,及时调整、修订本行实施细则,明确项目、标准要求。

具体实施中,耗材等项目具有在一定期间,规格和标准不变,采购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实行定点采购、协议供货应为最佳采购方式,但该方式下的供应商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考虑公开招标费用、人员不足等因素制约,应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15-2016年集中采购项目及标准的通知》(银办发[2015] 93号)中“应当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或各省市地方政府采购中心确定的协议供货商、定点采购供应商或电子商城中选择”的建议,从中央国家机关或所在地政府采购中心确定的协议供货商处采购,继而降低费用、减少舞弊;同时,通过登陆政府采购网,利于分支机构实现对节能、环保产品的认定、预留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目标实现。

机动车保险采购应综合报价,赔付标准、方式以及保险公司综合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考虑到最大限度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客观要求,选择出具A类条款的保险公司较为合适,其代表为人保财险;机动车维修保养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如,运钞车的维修保养,介于其用途特殊,可定点运钞车制造厂商指定维修点;其他车辆可视情况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如,针对进口车应优先选择品牌4S店,合资、国产车应综合考虑技术水平、服务价格等因素选择定点维修机构;当然,也可选择政府公务用车指定维修厂作为定点机构。

公示环节的操作需要会计财务科人员综合采购价格、数量、使用人等因素,合理选择公示范围,对涉及敏感信息的部分可以选择备案、报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审核的方式不公开;公开是采购完成的后续环节,是否可以合理公示,一方面需要会计财务科汇总采购数据、分析后商定;另一方面则由集中采购的方式决定,如,机动车维修、耗材等日常支出频繁、金额较大的项目,选择地方政府协议供应商、摘录其公示信息可减少工作量,该方式下,会计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责任相对较轻。

集中采购的实质要求是在会计财务科统筹全行资金,在期间连续、资金有限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各行因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员素质差异,所选择的方式也不会完全一致,但都应以计划、有效节约、连续可行为基本操作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银发〔2010〕21号).

[2]《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银办发〔2007〕1号).

[3]《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15-2016年集中采购项目及标准的通知》(银办发〔2015〕9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篇7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和升级,物资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集团化采购成为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库存管理更是成为失去采购权限的物资部门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分析了ERP应用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降库存、减积压、加强管理的具体对策,强调了优化库存结构、强化库存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的观点。

关键词:

库存管理;常见问题;对策;库存结构

1引言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和升级,物资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集团化采购成为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由于采购权限集中在少数部门手中,库存管理成为失去采购权限的物资部门的最主要工作。因此,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库存余额大

库存余额较大,占用资金较多。包含必要的安全库存,普通库存,更有储存期长的物资、不再出库使用的物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好采购方式、控制好采购进度和频次,存在盲目性,使高库存成为既定事实。

2.2超储积压问题较突出

超储积压物资处置压力大,每月都有新增积压产生。需求计划编报不及时、不准确,缺乏预见性,是造成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

2.3系统库存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库存状况

ERP系统对主数据和业务流程操作有一定要求和限制,采购及收发业务没有及时录入ERP系统,导致库存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较差。

2.4过于依赖ERP系统数据,对实际库存的管理有放松

对实际物资的保管、保养,什么时候都应是库存管理的一项根本工作。在ERP系统能快速提供物资收发存报表且以此为准上报后,不必通过库存盘点、核对账本、计算数据、提供月结报表,保管员只需记数量帐,因此对实际库存的管理有了放松。

3强化库存管理的对策

因为库存情况一直是动态的,所以库存管理的工作也应是动态的。应该定期进行,根据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3.1优化库存结构,调整储备策略

(1)利用ERP系统库存数据,进ABC分类,及时分析和优化库存结构,合理确定进货批次、批量,严格控制储备规模,调整储备策略,降低库存余额。

(2)按照物料(组)金额排序,进行ABC分类,处理占用资金排名较前的物资,对降低库存资金作用大,是库存监控和降低库存的重点;按照物料数量排序,进行ABC分类,库存数量排名较前的物资,是降低库存、限制再入库的重点;按照物料批次排序,可以对采购频次、批量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前处理可能形成的超储积压。

(3)对物资消耗进行ABC分类,对采购金额大和数量大、使用频繁的物资,制定科学的采购方式,确定合理的储备策略,适时调整,从采购前期就着手降低这部分物资库存。经对常见储备策略对比,可以看出,实物在工厂、积压风险在供应商的寄售库存方式,对企业是最有利的。因此,企业在保有必要的工厂库存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供应商寄售库存,合理利用供应商社会库存。原则上只对生产急需、易损的的极少数物资进行工厂储备,并对储备数量严格做出规定,以最少的库存、最低的资金占用确保生产需要;同时,大力开展框架协议采购,可以减少采购频次和采购周期,从而加速库存资金周转、降低库存量。把采购管理与库存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重视供应商绩效考评,可以提高供应商库存的保证程度。建立物资需求与企业库存、与供应商库存信息共享机制,既保证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需要,又能有效控制库存、降低储备资金占用。

3.2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严控新增超储积压的发生

(1)坚决执行物资先进先出原则,对已有超储积压的物资,限制再采购入库。合理制定安全库存、最高储备限额,利用批次动态信息,对一定时间内无动态的物资作出预警标识,限制和控制再采购入库。

(2)及时公布超储积压物资信息,积极鼓励超储积压物资的内部调剂、改代利用,减少超储积压,提高库存物资周转率。

(3)重视需求计划管理,加强线上需求计划提报的监控,特别是要重视对采购价值有重大影响的需求管理。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率和及时率,减少因需求不准确造成的积压风险。

(4)强化需求计划管理,严格追究库存资金占用责任。对入库后6个月未领用完的常规储备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单位必须书面向供应部门提交原因分析及后续使用意见,供应部门负责督办。供应部门对年度内形成的新增积压实行资金直接划转,由责任单位承担责任。

3.3制定工作标准,落实时效考核,严控系统补录操作

强化对工作质量的管理,倡导工作标准化。严格规范需求计划的物料描述,提高物料编码编制水平,推进需求计划标准化。推行ERP线下数据稽核和申报工作标准化,定期为领导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收发存信息,促进线上业务的开展。积极争取ERP系统业务信息和实际采购流程同步,减少采购业务线上补录、线下混乱的情况。加强时效考核,明确ERP系统各操作环节的时间要求,管控实物入库验收时间,减少未办入库就出库领用的情况。

3.4重视库存盘点工作,加强库房基础工作

设计规范的报表,把线上线下数据统一起来定期上报。使ERP系统库存信息基本能反映实际库存情况,而差异的部分,由经过领导签字同意的线下入库单和急料出库单对应。要定期、认真进行库存的盘点工作。应加强对ERP帐、实物帐、料卡、实物四对口的要求和考核。加强库房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物资的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出库等制度,加强监督和考核。

4结束语

库存管理是物资部门的重要职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益提高有重大的意义。优化库存结构、强化库存管理是物资部门的一项长期性工作。ERP等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处理功能,是我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的强大保障!

作者:蔺云莉 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

篇8

[关键词]项目;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83-01

引言

供应链不断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材料与技术不断变化革新,项目采购对公司的成本有直接影响,对于材料的管理也将影响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发展运作需要很多动力支持,而项目采购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项动力。项目采购能够支持公司的运营,从供应链上来看,项目采购、材料管理也影响了公司的短期收益与长期生存。因此,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项目采购与材料管理。

1 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采购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根据国内外众多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价款内容的分析设备、散材的总承包合同价款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半以上。而且类别品种极多、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同时对其质量、价格和进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稍有失`,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总承包单位的亏损。提高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加强对采购工作的领导,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采购及项目采购管理

2.1 采购

采购是一种最常见的经济活动,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的运作等都息息相关。关于采购的定义众说纷纭,至今尚不统一。一般而言,采购是指以不同方式从系统外部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过程,在交易过程中,会发生所有权的转移。采购的主要特点有:①采购的基本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从资源市场获取他们需要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材料、设备、工具等)和非物质资源(软件、技术、信息等)。②采购的本质是资源从供应者转移到用户手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转移,首先是资源的所有权的转移,其次是资源的实体的转移。前者是商流,后者是物流。采购过程就是这两者的完整结合,缺一不可。③采购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要追求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用科学的采购方法,不断的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2]。

2.2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项目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购买良好质量的原材料、服务和设备。它包括采购需求确定、采购方式选择、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及采购验收等的整个采购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的管理活动,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为大多数现代企业做出显著贡献[4]。

3 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材料采购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正明显增强。材料采购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材料采购管理对于材料供应和质量有保障作用;其次,它对于材料成本起着控制作用,在总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选择成本低性能优的材料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尝试物美价廉的新材料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因此,材料采购管理能促进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

3.1 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材料采购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材料采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基本由采购部门独立完成,材料采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往往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采购计划制定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执行不彻底,采购价格受人情影响,如领导直接决定货物供应商,不考虑性价比,导致工程材料成本难以控制,货物储存管理混乱,出现丢失报废现象严重,存储货物不进行定期盘点或盘点后的结果不及时处理,责任不落实等;②材料采购管理人员履职不够。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一般由采购部独立完成,该部门权限过大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因此,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与采购的控制直接相关。在实际过程中,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利益与少数供应商串通一气,抬高材料价格,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从中谋取私利。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更败坏了企业的声誉;③材料采购管理水平低。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工作都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对工程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这样,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费用高、时效性差、管理不规范且难以控制。④采购信息管理难度高。由于工程项目需要的材料数量大且种类多,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意义重大。考虑到在材料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和供应商为了各自利益都会保留自己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不经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导致采购难度增大。

3.2 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措施

①建立健全的材料采购管理体系。首先,材料采购计划包括了目标任务、采购原则、程序等,它是项目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严格控制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是项目材料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次,采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风险大、业主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建立专门的采购组织队伍,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得到最低价格。另外,专业化的队伍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规范采购工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增大利润,增强项目部投标竞争力。②定期人员培训和考核。材料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效率直接挂钩。因此,定期组织材料采购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采购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将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实行奖励机制,刺激员工的积极性。③建立材料采购信息系统。材料采购信息系统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模块。采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的事务处理,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够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动态监控材料采购信息,能及时对采购信息的变化做出反应。④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则供应商势必会提供更多的优惠,这样直接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进场材料质量稳定,验货的频率大大降低,降低了验货成本,也避免了进场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等问题。

4 结语

项目采购与材料管理对公司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只有明确项目采购的含义与分类,遵循项目采购的原则,选择合理的项目采购方式,才能实现最佳的项目采购。在采购物资到达后,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方法,才能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篇9

[关键词] 采购管理 MRP系统 小规模采购 供应商关系管理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技术迅猛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多变等因素影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而中小制造业由于销售、资本规模的限制,在直接面对欧、美、日等国先进企业的挑战面前,其竞争将更加残酷。

对于中小制造业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

我国2003年2月19日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界定如下: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制造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制造业。

概括地说,中小型制造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在我国,中小制造业尽管经济总量不是很大,但数量众多,尤其在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几乎影响了该地区的就业、发展、乃至稳定。而为了存续发展,不被淘汰。在外界市场环境因素,企业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关键的便是降低其制造成本。有资料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外购材料成本占其总成本的40%~60%。因此采购成本节约的每分钱都能将直接变为利润。一家企业能否得以存续经营,采购管理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采购方面现存的主要问题

首先,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一定的决策信息,决策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而需求信息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用户订单,一个是需求预测。通过对这两方面信息的综合,得到制定生产计划所需要的需求信息。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大多是依订单生产,不大注重市场需求的预测。

其次,采购人员素质低、采购手段落后。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较差,缺乏利用现代化手段编制采购计划的能力。同时,由于从业人员每天与金钱、物资打交道,使得该部门较为敏感,管理者往往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从事采购工作,任人唯亲的现象较为普遍。

第三,中小制造企业根据顾客订单进行产品设计,组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受企业规模、销售额、资金的限制,企业采购较为谨慎,采购方式比较原始、零散,无法获得规模采购带来的效益。

第四,订单式生产方式使得企业对顾客需求缺少前瞻性,往往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采购经验编排采购计划。由于企业的采购计划不够周密,以致企业在采购工作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尤其当订货周期短、交货日期较为紧张时,这种被动就更加突出。

二、对策

第一,在面向订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面向市场预测需求的生产。需求预测是企业的一种需求管理方法,主要是准确地了解未来的产品需求。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市场供求调查所得到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对拟建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需求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进而作为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

市场需求预测一般按下述步骤和程序展开。(1)确定预测目标。(2)拟定预测方案。(3)搜集整理资料。(4)建立预测模型。(5)进行分析评价。(6)修正预测结果。(7)提出分析报告。

第二,利用MRP科学编制采购计划。众所周知,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优势众多,但为什么很多企业的应用都会以失败告终呢?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而中小制造业由于人力、资金、规模尤其是引入成本等原因,更不适合立即引入ERP,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制造业更宜先引入最为基本的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就是依据大日程计划(MPS)、材料表(BOM)、现有存量和已定未交订单等资料,经由计算而得到各种依赖性需求(DependentDemand)物料的需求状况,同时提出各种新订单补充的建议,以及修正各种已开出订单的一种实用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总需用量。(2)计算净需求量。计算出总需用量后,再复核现有库存量(减项)、已订未交量(减项),已指派用途量(加项,即应领用未出库余量),则得到净需求量。(3)计算决定批量。 根据外购的既定决策,将确有“净需求”的料品提出“请购”的要求。(4)决定应入库日期。订购作业的基础资料中,“交货期”或“完工日期”是第二个关键因子。由于要配合“生产投入”的日期需求,势必提前一天或数日先入库备用。(5)计算先行度,决定应订购日期。

经上述五步骤,用料需求的“计划阶段”完成。

第三,充分发掘小规模采购的技巧。中小制造业没有能力构成大规模采购的能力,因此通常进行小批量采购,在采购中以下两类问题最为常见:

一是最小订货量问题。 无论是标准件还是定制件都有最小订货量的要求。这是因为供货商要生产够一定的数量才能覆盖其为生产出这一原材料所投入的成本,这一数量通常被称为平衡点产量。比如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制图、制版、开模具及人工等等费用,供货商为承担这类费用,往往要求采购方购买一个最小批量。如果达不到这一批量,生产厂家将会出现亏损而不愿接单。

二是价格问题。由于采购批量较小,公司往往要付出比通常高很多的价格才能购买到所需产品,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有一方立足之地呢?中小制造业能应用的采购技巧主要有:

一是尽可能寻找固定的合作伙伴,与之实施联合采购。

二是选择供货商时应尽量挑选那些规模及经营方式与本企业要求相匹配的厂家,而不要一味地求大、求全。

三是一旦找到合适的厂商,尽可能与之结成合作伙伴,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以取得对方的信任与支持。

第四,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RM),是企业供应链(Supply Chain)上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建立在对企业的供方(包括原料供应商,设备及其他资源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以及与供应相关信息完整有效的管理与运用的基础上,是对供应商的现状、历史,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沟通、信息交流、合同、资金、合作关系、合作项目,以及相关的业务决策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支持。

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1)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2)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管理成本;(3)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4)比较多的信息交流。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内容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稽核,供应商供货比例设置,以及供应商的评价。很多企业针对每一款物料会建立合格供应商清单,只有稽核后满足要求的供应商,才能够成为合格供应商。合格供应商才有提供物料或服务的资格。同一款物料一般不是只有一个合格供应商,因此采购部门在下采购订单时,需要根据供应商以往的供货表现,价格等来分配采购的比例。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会对供应商从按时交货,价格,服务,合作意愿等方面对供应商的供货表现进行评价,帮助供应商改善和提高。

对供应商的管理应集中在如何和供应商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以及维护和保持这种关系上。主要体现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供应商的激励机制,以及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采购管理环节的系统性很强,而且各环节间具有依存性,如果不注重供应商管理,中小制造企业就很可能因为小规模采购的劣势而被市场淘汰。

总之,采购管理是一项围绕降低成本和风险而进行的管理工作, 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和依存性。中小制造业要完善企业内部采购管理,不可操之过急, 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只有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进行, 才能取得应有的绩效。同时,良好的公司文化、健全而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高层管理的全力支持也是完善采购管理流程不可或缺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英:摘录《时代经贸》,第17期,2007

[2](台湾)傅武雄.《制造业物料管理实务(制度化电脑化推动宝典)》.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胡松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海尔、沃尔玛成功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孙敬延:《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策略探讨》.《财会月刊(综合)》, 2008-02

[5]张为民白士强:《采购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8

篇10

关键词:大型钢铁企业;集中采购;统一管理

前言

目前,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的重要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应该将拥有的所有资源管理好,并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发挥在自身的优势领域之中。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集中采购管理是指对材料、设备由企业总部进行集中的采购与调配管理。通过此类办法,可使得很多大型钢铁企业实现经济收益目标。作者所工作的宝钢某150万吨/年的热轧厂,设备、材料、备品备件种类约有13000余种,更不要说长流程(包括原料、炼铁、炼钢、轧钢等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线)的钢铁企业。通过这一情况来看,提高大型钢铁企业设备的采购管理,对于企业的优势与产业链构建、企业设备质量与核心的竞争力来说都将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当前大型钢铁企业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现状

1.1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规模效益

大型钢铁企业往往经历了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比较完整的采购管理制度。总的来看,当前的钢铁企业采购管理状况参差不齐,随着钢铁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很多不足也越来越明显。首先来讲,很多的大型钢铁企业并没有发挥有效的采购规模效益。为了满足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需要,这些企业的设备材料采购往往在数亿元左右,部分企业甚至达到几百亿元,大部分物资通常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采购。常见的采购工作都是由大型钢铁企业的分公司、设备采购部或者项目工程部来完成。因采购规模的不经济性和总量的不确定性,很多大型钢铁企业不能使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在价格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使得采购成本偏高[1]。

1.2 重复采购情况增加了库存

由于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实行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很多内部的分公司与项目经理需要根据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去采购设备,形成了管理的混乱和购买上的冲突。如型号基本相同的通用物品:行车、泵、阀门、备品备件,分子公司各自采购其各自的数量都不多,显然价格也比集中采购偏高。部分企业为了确保现场的安全生产,在库存上都留有一些余量,导致库存总量的过剩。很多企业的设备属于闲置不用的状态,这也就使得了大型钢铁企业中内部浪费了宝贵的运行资金,管理成本大大提升,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竞争力的下降。

1.3 使用率和利用效率较低

因大型钢铁企业内部缺少集中采购管理模式,重复的设备采购也使得设备超过了实际的工作需要。但内部调度上没有协调好,使得部分设备处于闲置或者半闲置的状态,尤其对一些为适应工程设计的要求而购置的特殊设备。据以往经验来看,很多的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使用利用率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这也就代表了有一部分的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因此还存在较大的使用潜在空间。大型钢铁企业应在设备的使用率与利用率上进行精细化管理,解决资源不足与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使企业的整体运营规模不断扩大[2]。

1.4 管理能力欠缺

随着大型钢铁企业的经营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因此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上涨,但管理设备的资源却显得明显不够,并且很多技术人员的数量也无法满足现场的管理需求,影响了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并且很多企业内部的制度并不清晰完善,监管的力度也并不强,从各个方面均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2 加强大型钢铁企业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的措施

2.1 对设备集中采购认识的提高

为了提升企业的成本竞争力,需要将设备集中采购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实践运用。首先需要提高企业内部对于设备集中采购管理的认识,目前很多的大型钢铁企业对于设备集中采购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盲目采取一些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总体还是非常混乱。对于设备集中采购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但具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瓶颈。实际的困难源于对实质的认识程度不够。对设备的集中采购管理是为了杜绝重复设备的购置,保证设备的质量能够达标,提高使用效率,最终节约成本。公司相关的部门与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对此方面的认识,推行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集中采购方案[3]。

2.2 管理制度的完善

因大型钢铁企业设备采购范围较广,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的介入。制度中应明确注明各个分公司所负责的项目与职能,将相关的责任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并将所需要的手续与程序明确制定,使得设备的集中采购管理运行规范化。在集中管理制度施行过程中,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任何设备都采取集中采购的办法,应依照实际设备的需要情况进行规划。节约生产周期的总成本才是根本目的,可以说,集中采购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大型钢铁企业更好的发展。

2.3 做好拟购设备的分析研究

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采购需要的投资金额较大,占企业成本比例也较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大。对于设备的采购需要统一的安排,进行前期的采购方案策划,事先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对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在此之前应思考权衡拟购设备是否技术先进可靠,能否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等。并且需要研究设备能否在不同的工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要考虑重复设备的购置问题,使大型钢铁企业的资金利用发挥大最大化。

3 集中采购的关键点

沃尔玛供应链体系是集中采购的典范,他们建立了高效的集中采购方式,而且第一家使用了卫星的方式对全过程信息化进行高端支撑。集中采购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对一系列的产品进行及时的收集、分析、统计、计划。根据作者的多年经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建立有效的集中采购的目录名单,包括产品、主要参数的信息,编制详细的物料代码。

(2)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跟踪、记录、管理,作者所在的公司采用了SAP数据库软件系统,进行项目情况的全程沟通。

(3)进行有效的供应商管理。进行集中采购供应商的质量是成败的根本,在社会化大体系的背景下,企业和供应商需要签订质量承诺协议。

(4)建立供应商后评估和评价体系。在集团范围建立建立供应商的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各种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5)对物流进行有效、系统的管理。在大型钢铁企业中,物流占了整个成本链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西部企业,物流本身就可以转为效益。物流仓库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4 集中采购的效果分析

任何单位通过严格控制各方面成本,特别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工程、设备等采购成本。例如,表1为作者2015年7-12月份收集的同类产品招标前后价格比较表,集中采购后采购成本低约15%-28.35%;甚至在植被绿化上,招标后比招标前的总价格降低了约45%,见表1。

例如行车的钢丝绳从原来的6400元/吨降到降到4200元/吨,扣除因物价变化因素,采购后比采购前优惠率6.25%,对于通用物资,不同的规模意味着不同的话语权和价格。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型钢铁企业的设备集中采购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收益来说十分重要,并且能保证钢铁企业的工程需要。但目前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内部的设备集中采购制度还存在极大的不足之处,解决其中的问题是我国相关部门应思考的首要问题。对钢铁企业的设备集中采购,对制度完善管理,并实际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将极大程度改善我国钢铁行业的收益水平,并整体推动基础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樊建忠.大型钢铁企业设备维检集中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4,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