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评课意见范文
时间:2024-04-03 11:3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评课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为学生的写作指路
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到中年级的日记写作,再到高年级的短文、作文训练,以及初高中的作文写作,都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或者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有力引导,是学生成功写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教师只要对之进行适当的理论指导,就可使得学生写出比较成功的作文来。那么,在高中的作文指导课中,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呢?
一般来说,进入到高中的学习,学生都要开始接触大家名家的作品,散文也好,诗歌也罢,对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要求已经相应提高。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不少都是现当代中外作家的作品,涉及到许多大作家。特别是朱自清、冰心、和余光中等散文名家的名作入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穿插的作文教学,就要围绕这些名家名篇,来对学生进行得当的指导,力求让他们写出优秀的习作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要求他们运用所学到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来进行创作。如叠词的巧妙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的得当使用,等等,让学生仔细去品味期中的奥妙,去感受文章的魅力。末了,教师就可以来一个写法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习作。 在讲到散文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散文创作如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寓理于景等写作艺术上的点拨,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散文创作。
像这样,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一定要紧扣学生已有的文本,结合具体的文学实例来对他们进行写作方法上的点拨。因为有了文学实例,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模仿,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快速且有效地达到作文指导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好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及做出更高层次的理论指导。
二、客观科学的评价与写作理论再指导
在准备作文讲评课的时候,教师必定得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认真批改,首先是得肯定学生的付出,找出他们作文中值得表扬的地方,以鼓励学生今后的作文创作。其次,教师得站在更高的一个高度上,看清楚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圈点出来,包括初级的错误如错别字等,并尽可能地写出改进意见,为学生写作水平的再提高指路。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技巧地进行点评,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做到“赏罚”分明。例如,我在话题作文“坐在生活的前排”的批改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都写的很不错,审题、行文、文章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做的不错,于是给了他们比较高的分数,并在他们的作文纸上圈点出来,以简洁的词句点出他们作文中的可取之处。同时,我也发现不少同学在审题上做得不够,以致写出来的作文偏离了话题方向;有一部分同学不太懂得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要求,没有进行得当、到位的点话题,文章前后也没照应上;又有一部分同学的习作行文上存在很多的语法问题,语句不通顺,等等。对于学生习作上存在的不足,我也在他们的作文纸上写明白,并写出改进意见,以让学生清楚该怎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学生们的习作情况,我都清楚地记在自己的备课本上,以备上课的时候用。在上课的时候,我先是说了一下此次作文的概况,以“榜上有名”的方式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在作文中得高分同学的名单,作为对他们的表扬,然后分别说了他们作文中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接下来就说了此次作文中部分同学做得不足不好的地方。等同学们对自己的作文有了较为清楚的认知后,就结合事先准备好的网上的例文,及班上部分优秀习作,先后展示在屏幕上,让大家眼中有具体的文章。在让同学们看例文的过程中,一边讲解里面所运用到的突出的写作技巧,重要的地方用有色文字标出用以特别提醒大家。若例文中有些写法与课本中某些课文的笔法相近,就特别讲解,鼓励大家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课文的笔法进行写作。
与作文指导课相对应的,无论是小学的初级写作,还是初高中的作文写作,都要有必要的作文讲评。它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是对学生创作进行再指导的主要方式。与作文指导课所不同的是,作文讲评课侧重于对学生习作的具体分析,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也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指导性的改进意见。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理论层面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上作文讲评课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文章载体,网上的优秀文章也好,学生的习作也好,总之得让学生有直接的可观的文学载体,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做文章,找写作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泛泛而谈,那样收效甚微,达不到作文讲评课的目的,无法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作文写作的方法,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内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复习课,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常见课型。众所周知,复习课具有增强记忆、加深理解、查漏补缺、融会贯通等方面的作用。但是,高中语文复习课费时低效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令人忧虑。
一、当前高中语文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有些语文老师复习课给学生做练习就够了,文言文的复习课尤其如此。练习完成就直接校对答案或批改后校对答案。这种重复单调的模式既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把复习课上成新课复现课。
有些复习课课堂采取把知识再现一遍的所谓“复现法”教学,其实就是重炒新课“剩饭”。这种复习课看似全面巩固了一遍教学内容,却没有体现出轻重的区别。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走马观花,流于表面。
3. 把复习课上成学术讲座课
这种复习课是在专题复习或者是板块复习时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课型。老师在课堂里呈现出丰富的信息量,讲座式的模式让学生不用思考只用做聆听者,又因为和考试联系得不算紧密,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高中语文复习课之所以呈现出上述几种低效的课堂形式,在笔者看来,最主要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有问题。
二、 当前高中语文复习课内容确定的探讨
语文复习课要做到有效,确定的教学内容要力求适宜,这个适宜的标准,功利一点来看,就是要以考纲考点为指南,立足于学生实际,做到“三讲三不讲”。
下面笔者以几个复习课的教学切片来探讨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适宜。
观察与随感
切片一:
这是一堂文言文复习课,复习的篇目是《六国论》。从教师印发的学案《复习延伸――议论文之论证方法》来看,复习重点是本文的论证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先用ppt展示了近几年高考会考中涉及到本课的考试内容,接着校对学案上本课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实录如下:
【课堂精练一】
1.概括出《六国论》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2.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说明
【课堂精练二】佳文赏析――《拥有的方式》(全文1000多字展现在学案上,笔者此处不再现原文)
1.列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在文中找出相应语段分析说明
【巩固提升】
写作练习:话题“情感与理智”(要求:运用相关论证方法写一个200字的议论文小片段。)
【提升训练】根据所学论证方法修改写作片段。
完成了前面两个环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离下课只有7分钟了。我当时坐在教室后面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能在7分钟之内写出200字的议论文片段吗?结果是很难,因为首先确定一个论点,然后在头脑中搜索适合这个话题的材料,再选择某种论证方法,最后写完,7分钟是如何都不够的,更何况是畏惧写作文的学生呢。结果也确实如此,没有学生能在课堂上展示写作的片段,至于“根据所学论证方法修改写作片段”更是无从落实了。
切片二:
这是一堂高三怀古诗的赏析复习课。执教者回顾了古代诗歌的分类:①怀古诗(咏史诗);②送别诗(离别诗);③思乡诗;④边塞诗;⑤田园诗。这样的回顾是必要的,既是公布复习计划,又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印象。接下去就专门复习第一类。随着课堂的进展,执教者依次呈现了这些教学环节:①咏史怀古诗的内涵,从诗歌的形式标志和内容方面进行概括;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分别从结构、内容、手法、语言、意象、风格等方面概括;③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从怀故人、怀故事、怀古迹三个方面进行总结;④分别为怀古人、怀古事、怀古迹各列举了两首诗歌来印证,材料翔实。⑤呈现了一道高考原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这像是一堂学术研究式的讲座课。虽然执教者用了很多诗歌或诗句来印证,问题是这堂课安排这么多的教学环节是否必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么多的信息量学生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
切片三:
这是一堂高一年级期末考前的散文复习课,篇目是《我与地坛》。执教者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本课的一些重要字词,然后重点分析了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布置了一道当堂练习题,题目如下:
1.我有一位 的母亲,母亲 我。(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语)
2.请你列举歌颂母爱的名句名篇或经典事例。
学生回答比较积极,有学生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学生想到了“孟母三迁”;有学生列举了初中学过的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学生甚至想到一则新闻……
在评课时,这个教学环节的活跃热闹得到一部分老师的肯定,觉得复习课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却有不同的意见,作为复习课,最后的内容确定为赞扬母亲的伟大是否恰当?
分析与探讨
笔者提倡复习课教学内容力求适宜,是否适宜可以看三个指标:
一是教学内容难易度如何?教学内容难易度掌控不好是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文“切片一”的前两个环节如出一辙,内容过易,学生面露厌倦,教师并无察觉,其实是浪费时间。而“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在7分钟内写出200字的议论文片断又失之过难,这种难易度的失调暴露了教师在确定复习内容时缺乏起码的判断能力。针对《六国论》这篇文言文,最恰当的复习内容恐怕是严谨的文章结构。如果让学生仿用本文的结构进行写作训练,效果也许更好。
二是教学内容疏密度如何?被广泛认可的经验是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特别要讲究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但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规律,一堂课内容量太大,势必导致内容转换频繁,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上文“切片二”在45分钟时间内安排了6个教学环节,结果是每一点内容都浅尝辄止,学生被动接受,容易疲倦。最后完成练习时学生同样面临时间不够的问题。大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环节讲深讲透就够了。
三是教学内容准确度如何?就指复习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切片三”最后的拓展环节是典型的没有针对性。要保证准确性,就要研究考点,注重运用。“切片三”复习的《我与地坛》属于“精神支柱”板块,复习时如果把拓展的内容重点确定为“如何面对苦难”应该更恰当一些。笔者自己在设定这篇课文的复习拓展内容时,是联系了另两篇课文:《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让学生寻找共性,总结共性。学生很快总结出:三位作者都在人生失意时找到了精神支柱。这样做,专题意识得到强化,算是有的放矢。
探讨高中语文复习课堂的有效性,绝不能离开考试的大背景,否则将毫无意义。这样说当然有“应试教育”之嫌,但是我们无法回避考试。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笔者认为,适宜地确定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又是保证复习课达到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能做到复习课的内容难易度、疏密度和准确度都恰当适合,再结合有效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那么复习课的高效是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于漪、刘远主编《褚树荣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
[2]于漪、刘远主编《黄厚江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
篇3
在一次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校本研修指导教师培训班上,我执教了《沉船之前》一课。课文选自美国作家舒特斯曼的长篇电影小说《泰坦尼克号》,原是上海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在徐州师大云龙报告厅,我们先后执教的两节《沉船之前》研讨课刚一结束,徐州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主持的评课活动随即开始。我原先已知道上完课后会现场评课,就草草准备了一些说课和反思的内容,打算到台上先汇报一下,再虚心接受大家的评议。哪知道魏教授根本没给我这个机会,他说:今天我们来尝试一下与传统评课方式不同的“复盘式”评课。他先在黑板上列出了一个评课维度表,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四项。然后一边引导我回顾自己课堂每个环节的具体实况乃至细节,一边进行连续的追问:你这节课预设的目标有哪些?围绕这些目标你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是为了完成什么学习任务?你组织了多少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必需的吗?如果不全是,哪些应该精简,哪些又应该强化?你觉得这节课学生的学习达到了哪些效果?其中最好的效果是哪一项?……根据我的回答,魏老师及时用粉笔在有关维度里摘记下相应的关键词,于是黑板上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关于我的课的“复盘”表:
魏老师的“复盘”,就像一束X光,对我这节课进行了扫描和透视,然后将其“骨架”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分明感觉到自昌的课竟是那么的纷繁芜杂,不够精练!在教学内容方面就有九项,而第①②③和⑤⑥项明显和目标不相对应,完全可以不安排;在学习活动方面也有七项,现在看来前三项明显不是必需的,应该果断减去,把这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充分思考、展开讨论,而学生讨论是我这节课最为薄弱的地方;在学习效果方面,除了第一项达成较好之外,第二项的达成较为勉强,第三项的效果还不够明显……想到这些,我又觉得魏老师的“追问”就像一杯强力“汰渍”,在一瞬之间洗去我课中的芜杂和纷繁,还了语文课堂应有的干净与清爽!
作为教研员,我们在工作中组织过多少次的听课评课,但哪一次评课能像今天这样给执教者带来真切、深刻的体验,能促进执教者自发、深入地反思,又能激发听课者积极参与的兴趣?
相对于传统评课模式,“复盘式”评课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再现事实。传统的评课往往空泛评说无事实。表现在:教师进入听评课现场之前,没有计划,没有准备,很少有人考虑“听什么”“怎么听”和“如何评”等问题;听课过程中往往忙于做其他事情,如批改作业、备课等,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观察、记录课堂事实;评课时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往往多保持沉默。①由于没有事实依据,发表意见的老师多凭印象进行架空评说——或者乱侃一气,泛泛而谈,不管是否切中要害;或者“好好先生”式地吹捧一番,虚话、假话、套话盛行,双方皆大欢喜;或者“阎王老爷”式地狠批一通,评课者的价值观无论对错,都直接施加给执教者。“复盘式”评课则首先要回顾、再现课堂教学事实,并强调以此为依据展开评议。再现课堂教学事实,可以按具体的时间节点将一节课分割为先后几个环节,也可以按预设的观察角度(如教学内容或师生活动等)对课堂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这就要求评课者在听课中认真观察课堂,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为其后的评议准备好充分的事实依据。
二是追问原因。传统的评课往往形式单一无合作。表现在只有评课者的他者视角而没有被评者的教者视角:“尽管听课评课活动中有时候会安排教者谈谈备课的设想和教学的心得,大概因为教者对自身的教学过程缺少清晰的理性审视,大多只是叙述备课意图和设想,同时也由于大多数评课者他者意识过强,真正能同时立足他者立场和教者立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情况并不多见。”②执教者除在开始时可作简要汇报外,后面基本都在静默地接受评判,很少再有解释、说明甚至辩白的机会;评课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凭自己的经验与主观感觉自说自话,很少顾及执教者教学设计的意图或原因。以致常有执教者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到了评课时却被批得体无完肤。“复盘式”评课则由评课者与执教者一起回顾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具体内容,追问教学的目标定位,追问各环节内容安排的目的,对执教者原本较为模糊的设计思想加以梳理,让教学事实背后的原因(如对文本核心价值的理解)或背景(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得以浮现。在此基础上,双方一起分析目标、内容、活动、效果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关联度,或对成功的教学片段进行经验之上的理论提炼。这种形式的评课能有效实现“他者立场和教者立场的结合”,会使我们对课堂获得更全面也更正确的认识。
三是引发研讨。传统的评课往往重评轻议无研讨,表现在错误地将“评判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做听评课的目的:执教者精心准备,力求在“这节课”中表现得最好;评课者也只关注“这节课”中教者的展示与表现,并据此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对教者的教学水平高下作判断。由于要作判断、下鉴定,评课者常常面面俱到地综合分析“这节课”各方面的状况,再指出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而具体到评判的每个方面,则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很难突出重点。至于被评者是否认同和接受评判,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得到改进,很少有人关注。被评者“或是选择亦步亦趋地跟随,选择毫无质疑地虔诚匍匐,习惯性地、‘条件反射’般地接受评课者的‘有效经验’来试图解释、克服或改进自己的课堂;或是在上课理念与评课理念的激烈冲突中,困顿了、迷失了,渐渐的,缺乏基于自身特点的对‘课堂教研’的深度拷问与个性反思,没有了自己的思考”。③“复盘式”评课则重在“议课”甚至“辩课”,教评双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旨归,客观分析教学事实,提出实际问题,发表意见,展开对话或争辩,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讨论形成具体的改进方案。其过程大致为“事实回顾—教者简释—听者追问—教者反思—研讨改进”的不断循环。这种形式的评课,能超越教学的表面现象,深入课堂事实的本质,走向集中的研讨话题,发现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执教者在后续实践中自主选择。
“复盘式”评课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执教者主动反思,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复盘式”评课旨在促进执教者在“复盘”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同行的帮助下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事实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无主动反思的意识与习惯,是“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式教师的明显区别。正是在“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教师才会不断超越有限的教学经验,其教学理念和行为方式才会逐步趋向成熟。
二是启发评课者深入思考,参与课堂观察、研讨。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对被评教师的课堂进行剖析评议的同时,评课者自然会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比照、分析中深入思考,得到启迪。而要想真正帮助执教者改进教学行为,就需要评课者对“复盘”后的课堂事实作出准确诊断,发出有证据的质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评课者必须在听课前有所思考,有所准备,听课中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听课后认真梳理,及时归纳,以便在评课中形成针对问题解决的改进方案……在积极参与课堂观察和合作研讨的过程中,评课者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都得到提升。
三是构建专业性评课平台,营造新型教研文化。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认为人人都懂,语文评课也多充斥经验之谈,即便一个语文教学的外行,只要他拥有话语权,就能凭着个人的感觉对一节语文课发表一番长篇大论。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④“复盘式”评课尝试构建专业化的评课平台,侧重对课堂事实进行学理阐释。它要求评课者具备起码的语文学科教学理论素养,在对课堂事实作出是非优劣的评判之后,能从学理上论证支撑,而将个人感觉屏蔽在外。这就对想参与语文评课活动的人员提出了专业准入条件,维护了语文学科教师的专业形象。因而,“复盘式”评课营造了一种平等互助、合作共进的新型语文教研文化。在“开放、民主、对话、多元”的教研氛围中,“没有‘居高临下’,没有‘诚惶诚恐’;没有‘妄自尊大’,没有‘妄自菲薄’。大家在真诚、热烈、坦诚的基础上,畅所欲言,据理力争。从而由‘对立’走向‘趋同’,从‘批判’走向‘建设’,由‘缺失’走向‘完满’”。⑤
注释:
①周坤亮:《论指向课堂教学改进的听评课》,《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②黄厚江:《评课的多重视角及策略选择》,《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1期。
篇4
关键词:高中作文;面批方式;有效指导
面批是有别于文批的一种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当面讨论优缺点的作文批改。面批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能够给予学生深入细致的修改建议,能够针对个别学生的情感、思想加以指导提升,能够深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实施时,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现象,透视思想本质,总结学习经验,以此为“神”,进而提升写作的“形”,才能使作文内外兼修、神形具备。在面批时,教师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堂上面向集体的互动式面批,即作文面批课;二是课后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面批。二者孰先孰后可以自行安排,只要结合得宜,效果都是比较明显的。
一、课堂赏识,榜样示范
有人总结职场上的领导评价技巧为:“大会表扬,电话批评。”这是遵循了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将它用在教师的作文面批中也十分有效。在全班课堂上面批作文,教师要以赏识、赞扬为主,即使有需要强调学生注意不要犯错的地方,也应当不点名字以文为对象进行分析。由于作文讲评课上的评点是面向全班的,而全班学生的作文值得圈点褒扬的会不少,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要作计划,每一次重点突出一两个优点,抓住一两个缺点,进行推广和改善,使学生的作文呈现阶梯状的进步。
我将所有的作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比较好的,值得表扬的,包括作文整体具有发展等级特征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第二类是普普通通、中规中矩的;第三类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包括主题不明确、语言表达欠缺的。面批的重点在第一类和第三类,分别从两者中各筛选出一两篇典型性的作品。首先将第一类作文的作者进行点名表扬,然后将其中的典型作文依次展示在白板上,并且注明作者的名字,让大家看完之后自由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点评分类归纳,将其中大家认为最突出的优点提炼出来,师生共同讨论它们的形成方法。如果是片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仿写,如果是全文,可以放在以后的作文中练习。而对于第三类作文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全文展示,也可以进行片段呈现,也让学生自主点评,总结出现的问题,强调在下一次作文中一定要避免。
二、课后分类,因材施教
对于集体面批之后,感觉需要进一步细致予以辅导的学生,教师课后逐一面批。首先要注意选择面批的学生,凡在作文本上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的就是面批的人选,重点选择作文有困难教师尚未了解原因的、作文遇到瓶颈没有提高的、作文态度有问题的学生;其次,要注意高效利用面批的时间,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最好的原则,如果学生还没到这个程度,教师的面批任务就是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让他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如果他达到了想努力明白或心里清楚却难以表达的程度,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教师还要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心理学到语言学,针对学生实际,呈现必要的梯度,巧妙运用语言传递自己的建议。
一次,我找作文观点一向比较极端的学生进行面批,他作文专挑论题的阴暗面阐发观点。练习材料作文“擦亮你的窗子”,材料中的关键句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而这位同学看到的却是时下拍照修图的虚伪,从而延伸到对炫富、网红的谩骂,瞬间我感觉看的不是作文,而是愤青的网文。找学生来面批时,他自觉很有理,我笑笑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立意很新颖、与众不同?”他马上说:“你觉得不是吗?”我说:“是!”他有些意外,我继续说:“你表达了真情实感,而且对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能坚持。”我提醒到:“可是你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写文章吗?”学生回答说:“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讲的事告诉别人。”我问到:“如果跟别人意见不一样怎么办?如果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也像你一样冷嘲热讽怎么办?”学生不说话,我说:“喏,对着镜子念你作文里的这一段,想像是镜子里那个人跟你讲话,感受一下。”他才念了几句就笑了,我说:“我上学时也是这样,现在觉得看问题不够全面,有点钻牛角尖……要不我现在用你的思维跟你说话?”学生说:“好啊!”结果说了几句我们就争论起来。我因势利导,耐心地说:“要理性思考别人的观点,所以作文还有学习的功能:反思自己,学习别人。你这篇作文曲解了材料的原意,而且这种情感还不太健康……”学生点头微笑,以后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
高中作文面批是一项精细的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直接性的特点,但要真正落实,让面批的优势得到发挥,教师需要下大功夫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甚至要形成一定深度的面批理论,否则,面批也就失去其近距离接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郎朝霞.高中语文教师作文面批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篇5
2014年4月,本人有幸参加福建省名师网络课堂教研活动,观摩了一节高一《祝福》课堂教学实况,并听取教师代表的评课意见。教学期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师生简单的对话之中,教师引导剖析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并探究祥林嫂悲剧的多重性,学生也积极投入到文本中去,搜寻相关的信息予以佐证。最后,教师代表评课时对此大加褒奖,称之为新课改的示范课,并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建议由祥林嫂的人生悲剧,进一步探讨中国女性的地位等问题。观摩至此,大吃一惊,不禁质疑,这真是新课改的示范课吗?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阅读教学逐步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文本解读也逐步从单一的“标准答案”到多元的“个性解读”,但在热闹和开放的课堂表象下,文本解读却出现了一些失常的现象,如上述《祝福》课例中,虽然大谈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大批封建礼教的迫害,但对于文本只是浅尝辄止,始终只是停留在语言的表面滑行,“也就是集中于文本内容和精神的层面,却始终徘徊于文本语言之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实施建议”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无论阅读还是教学都要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之上,而且语文姓“语”,语文的根本在于语言,语文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文本对话无疑要直击言语形式,深入解读文本,而绝不是抓住文本的思想内容,泛泛而谈。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言:“语文就不同了,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
经典作品自有其永恒的魅力,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而经典作品之所以常读常新,是因为其独特的言语形式。就《祝福》而言,与文本对话,从文本的细微单位出发,一词一句中,细读深思,足可以感受到祥林嫂悲惨的人生,自然也可以体验到字里行间所潜藏着的思想情感。
譬如:祥林嫂在与柳妈的聊天中,谈及额头上的伤疤时,“‘……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是小说中唯一特写祥林嫂的笑,随之“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嘲讽之意不言而喻,但祥林嫂究竟为何而笑呢?其实,想想祥林嫂的大约四十年的人生,丧夫失子之痛,接踵而至。不幸之中,“幸福”时光就数那与贺老六结婚生子的几年,有卫老婆子为证:“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幸福”时光虽然短暂,但却弥足珍贵,于是柳妈提及额头上的伤疤,便勾起祥林嫂的美好回忆,顿时沉浸其间而笑了。一个“笑”字,我们可以读到祥林嫂,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一份简简单单的梦想,但在人生的种种意外之后,一切都轰然坍塌,而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又是如何从肉体到精神一口口地被吃掉呢?从一个简单的“笑”字中,我们自然可以深切地体验到鲁镇人们的麻木与封建礼教的迫害!
再如:祥林嫂再到鲁镇,阿毛的故事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但她还妄想……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两个相同的句式,祥林嫂用了“我们的阿毛”,此时,祥林嫂已无“我们”可言,只剩下了“我”,内心陷入无限的凄苦,渴望人们能施以同情,共同担当这份苦痛,但鲁镇的人们直接刻薄地以“你们的阿毛”来回应,活生生地把祥林嫂推向鲁镇人们的对立面。在咀嚼赏鉴之后,人们收获了畸形的心理满足,而把这个“玩物”弃在了尘芥堆中。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两个相同的句式,从“我们”到“你们”,从个体的凄苦到群体的冷漠,“在这里,鲁迅先生又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镇上的人的)看与(祥林嫂的)被看’得人生处境,从而引发读者从祥林嫂的凄苦的叙述以及镇上人的冰冷的逗乐中,去感受世态的凉薄和众生的麻木,进而更深地认识人物命运的悲剧根源。”
当然,言语形式,不仅仅只局限于遣词造句,还应该包括谋篇布局。从《祝福》的结构中,我们也可以读到鲁迅先生的匠心独运之处。小说选择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由“我”的回乡,回忆起祥林嫂的人生片段,客观叙述了其悲惨的一生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死地。同时,又把“祥林嫂的故事”纳入到“我”的心理结构中去,“我”虽对祥林嫂的不幸抱以同情,但却无力帮助其走出精神的困境,而在祥林嫂“灵魂之有无”的拷问下,“我”的说不清,又无意间把她推向了死地,由此心生不安,然而在叙述故事中,“我”逐渐摆脱不安的心理,最后,在祝福的空气中,心理逐渐释然。对此,汪晖先生曾予以深刻的论述:“这种对于自我的深刻忧虑与怀疑并不完全自觉,但叙事结构却呈现了作者的思考:这一切正来自徘徊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历史中间物’对自身的惶惑。不是祥林嫂的悲剧,而是这一悲剧与叙述者的独特眼光和复杂心态的结合,才构成了《祝福》的基本思考,才使得它在众多的相似题材的现代小说中卓尔不群。”
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观摩课 弊端
语文观摩课无论是活动体验型、实验探究型,还是自主学习型、合作讨论型,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观摩各个级别的公开课感受到所有教师在践行新课程理念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能够体现新理念固然可嘉,但课堂形态呈现出的“过而无度”则令人担忧。
1.过于追求预设的完整性,割断了学生的探究交流
精心备课无可厚非,但课堂是一个互动的流程,而不是事先预设课件的翻版。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价值,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艺术地准备教学预案。预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生成的奠基石。教学内容要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从预案出发,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灵活地运用预案。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打破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从而使教学行为随着教学进程中出现新情况灵活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而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并非如此,上课不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随意敷衍一番,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认识随意否定,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唯恐打破教学预设的教学流程,但是过于追求课堂预设的完整性,就会割裂学生探究的流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看学生获得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哪些体验,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学习思维是否得到发展与提升。只是出于表演的需要而忽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公开课的价值则大打折扣。
2.过于追求程式化,以模仿取代创造
语文教学是“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文本拓展”三段模式,理科教学则是“现象导入――课堂问答――当堂训练――谈谈收获”四段模式。僵化的范式如同几个圈套让学生往里钻,所谓“请君入瓮”是也。许多教师在看到名家名师讲课之后,便极力仿效,偏离了自己的初始起点,偏离了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偏离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一味模仿,缺少个性风格,甚至出现了“千课一面”的现象。程式化的教学使师生的思维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程式化必然导致知识的无活力化。知识的无活力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现在的教学很多丧失针对性,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一个地区出了一个全国出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看这个地区教师的讲课与教学设计,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雷同化程度着实令人惊讶之余不能不深感悲哀。有些人称之为教学流程,笔者不敢苟同。因为教师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创造性与艺术性不见踪影,所以,这种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可能对教师很受用,给评课者的观感也不错,但这种程式化的东西不适合我们的学生。
3.过于依赖课件,为追逐效应取代了学生的深层思考,以致有炫技之嫌,缩小了学生的探究空间
课件的使用甚至达到奢侈的地步。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但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被削弱了。一位名师在上《一个人的遭遇》播放视频材料用了15分钟,其实学生5分钟复述一下就可以达到初步熟悉文本的目的,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过分依赖课件,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在课堂上不会轻易对读图时代说“不”,但是教师绝对不能忽视提高学生文字的阅读能力、想象力。
有位教师上《草船借箭》,借助历史文学之题发挥语文知识,六个问题老师发挥了五个,学生发挥了一个;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但为什么如此解题,教师用流利的语言解说了,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说,哪怕学生结结巴巴,但对于回答者是有更大的益处的。教师的过于逞才压缩了学生探究的空间,这偏离了课堂教学应然的良好生态。有位特级教师上《归园田居》,将诗句转化成散文化的诗句,这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但教师从头到尾自己就把整首诗散文化了一番,展示了教师扎实的文学功底,但学生听得是朦朦胧胧,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并提示适当的方法驱动想象力,进行语言表述?教师对诗句逐字逐句一一讲解,这样的过度诠释压缩了课堂生成的空间。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理想。驾驭课堂的艺术性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体现在对教学对象的关注程度,体现在对课堂民主氛围的营建上。
4.过于追求热闹,以群体行为淹没个性思考
篇7
20xx年高二语文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一)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4、提升学生对阅读量,引发对中国文学的感性认识,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自主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加强书本和海南远程教学资源的学习,提高教师自我素养。
2、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3、指导学生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每周布置阅读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的。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5、跟同事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向同事们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
6、作文训练以“表达交流”和《周计划》相结合,面批、互评、自批多种批改方式结合,切实提高效率。
7、加强电化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
1-3周 第一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4-6周 第二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7-8周 第三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8-9周 第四单元课文、表达交流
10-11 周 复习、期中考试
11周以后 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教学
20xx年高二语文新学期教学计划书(二)一、总教学要求和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二、三年通盘学习状况:
1、已经完成必修学习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必修一、二、三、四、五。
2、已经结算学分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10学分。
3、已经完成选修学习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语音误读一、二、三》、《清扫错别字一、二、三》、《成语运用一、二、三》、《病句辨析一、二、三》、《古诗赏析一、二、三》、《中国楹联一、二、三》
4、本学期选修学习内容:
(1)《史记选读》(续)
(2)《唐诗宋词选读》(续)
(3)《写作》(续)
(4)《现代散文阅读》(始)
6、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本学期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继续以下五个方面——
(1)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4)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三、教学方法、措施:
1、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放声朗读的习惯。
(2)预习新课的习惯
(3)记笔记的习惯
(4)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5)思考和说话的习惯
(6)课外阅读的习惯
(7)勤写勤练的习惯
(8)整理积累的习惯
(9)总结得失的习惯
(10)书写清楚的习惯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方^案范%文库-整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3、抓住文本特点,教学侧重恰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
4、古诗文、其他文言文阅读,重朗读,重基础积累
古代诗文的阅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部分障碍;课堂上,老师作重解决疑难字词句的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吸收积累。强化朗读教学,强化翻译教学。文言常识的教学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5、鼓励学生口头交流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给时间思考讨论,鼓励大胆说话,大声说话。
6、写作教学,每周一次两课时学习练习《写作》
加强作文习惯训练,先审题,再构思,提纲好了后动笔。还要求记叙文入格。还注意其他作文素养的培养。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区域推进;研究行为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29-05
注重课题申报和结题,轻视具体而真实的研究过程,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其实,从研究课题的确定,展开扎扎实实的研究和探索过程,到水到渠成的结论形成,是一条具有深刻内在关联的行为之链。本文以宜兴市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例,从推进真实研究行为的角度,反映我们的思考和实践。
一、基于本土设计方案,引领真实研究行为
(一)解读本土教育特点,寻找课题研究的生长点
作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宜兴的基础教育有着扎实的底子,有着人民群众满意的口碑。但是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也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以下两点显得格外突出: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宜兴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对照宜兴教育的实际,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宜兴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落后的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举措。客观地分析宜兴教育的现实,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通过量的扩张及优化重组,来保证受教育机会的普及性、平等性,如何紧扣质量优化来努力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问题。分析我市的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文化底色并未得到真正改变。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学效率仍然偏低。鉴于这样的现实,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我市传统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提升,教学效率要从新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用一个鲜明的、统一的思想来统领。为此,我们向教育部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二)着力问题解决,探寻课题研究针对性
根据宜兴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现实态势,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使之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学校的各项改革活动必然要涉及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是学校整体优化发展的重要内涵与主要阵地。而就宜兴区域整体而言,所有学校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显然就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论证,“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思路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认为,优质均衡的课堂应是平等的课堂,学生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所处的地位、享受的权利应该是相同的,应享受同等课堂教学资源以及公平的评价标准;优质均衡的课堂应是个性化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又都具有了各自的优势,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是整齐划一的课堂,而应基于每个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引导,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优质均衡的课堂应是有质量且高效的课堂,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均衡发展的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把学生是否进步、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作为衡量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这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一种现实判断和理想追求,是一种探寻课题研究针对性的宏观认知。
(三)力求切实可行,强化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就研究的具体内容而言,我们主要沿着六条线路展开:1.文献资料研究。2.现状调查研究。3.制度设计研究。4.有效教学的专业平台建设研究。5.校本化专题研究。6.有效教学的效果评价研究。
就研究的组织结构而言,我们主要分三条线推进:一是教育行政推动。市教育局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总课题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宏观协调、制定相关政策等推动课题研究。总课题组是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机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策划、实践活动推进、常规组织管理及成果提炼和推广等工作。二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由校长担任校内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带领行政班子成员认真分析校情,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来,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精选课题,精细实施,积极探索,力争多出成果。三是以市中小学教研室各学科为单位组织实施。各教研人员根据本学科的具体情况,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就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科学研究,突出针对性,凸现有效性,提升学术性,从而有效推进全市各学科的建设。
就研究的具体方式而言,结合本课题特点,我们倡导“带有泥土芳香的草根式研究”,即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学校课题研究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要改进教师工作,让教师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促进日常教学中真实问题的解决和工作质量的提升。要关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将研究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积累,形成鲜活、富有实效和创新价值的教学改革经验。就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言,即是对教育科研方法的选用,让观察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成为教师的自由选择。
二、着力推进展示过程,呈现真实研究行为
(一)总课题组: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课题实施
区域推进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离不开行政的力量,也离不开学术的力量。将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结合起来,可形成变革教学现实、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生动局面。
1.统一思想认识,开好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会议
作为全市区域范围内人人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统一思想认识,开展真实行动,协调实践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为形成全市上下浓烈的研究氛围,市教育局及时召开了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意见,介绍了课题实施方案,强调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2.学习先进理论,汇编文献资料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对有效教学问题的关注度极高,但就有效教学的概念而言,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作为上世纪20年代西方科学化运动产物的有效教学,其本义与我们今天教育发展背景下所表述的内涵已相去甚远,又不能与日常教学中所讲的“教学技术、策略、方法”等混为一谈。为了科学把握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先进性和操作性,为全市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范例借鉴,总课题组通过阅读各类刊物,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等网络工具,将一批反映当今我国教育理论界有关有效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整理汇编成册。
3.开展子课题研究,形成群众性课题研究氛围
为将总课题研究付诸实践,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浓烈的研究氛围,我们适时组织全市各校开展子课题申报工作,专门了关于做好子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并围绕课题研究六大内容,提供给学校82个子课题选题指南,要求学校认真填报《子课题申报评审书》。各校子课题申报着眼总课题的推进,同时又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促进学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实质性改变。经学校积极申报和总课题组认真评议,154个子课题通过审批,成为宜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实施以来,由总课题和子课题组成的网络,有效地让研究走近了教师,走进了课堂,区域研究氛围逐渐形成。
4.定期分析研究,推进课题研究走向深入
课题立项以来,市中小学教研室定期组织总课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相关工作要求,确保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工作实践走向深入。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时,我们重点突出总课题实施的设计和思考,汇聚大家好的工作建议,强调分工合作,理清工作思路。
5.搭建多样平台,开展学术研讨
为推进课题实施,反映广大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成果,总课题组积极搭建各种研讨平台,活跃研究氛围。我们先后以“有效教学概念解读”、“教师专业平台建设”、“校本化专题研究”为题,开展了4次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并得到相关专家的有效指导。为及时了解各子课题的研究动态及进展情况,促进校际之间的学习交流,我们在宜兴教育信息网设立专门网站,供学校投稿,互相学习借鉴,交流信息。为做好课题的专业引领工作,我们举办了两期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省内外教科研专家来讲学。培训活动开阔了学员的眼界,启发了学员的思维,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因而深受学员的好评。
6.明确工作重点,提炼研究成果
市局总课题组在认真规划和部署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推进面上实践不断走向深化的同时,紧紧抓住自身的工作重点,突破重点难点,围绕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关键研究内容,加强理论探索,并对实践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提炼。
(二)教研员团队:带着课题走向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我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丰富活跃的教改实践现状,客观上要求我们教研机构改变原先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指导方式,将研究教学现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作为教研员的工作核心。配合市局总课题的实施,各学科教研员纷纷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与基层学校、同一学科教师一起开展探索研究。
1.在教研工作中培训教师的相关研究
依托教研人员自己的工作,来培养教师,具有其它师训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培训地点看,它主要不在培训班级中,而在课堂实践中;从培训时间分配看,更多的不是使用较长时间的集中培训,而以灵活机动的现场培训为主;从培训的主要内容看,不去刻意追求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而更注重一线教师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养成。在教研工作中培训教师,是各学科教研员工作的共性特点,同时,初中和高中数学、高中英语、中学历史、初中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研员以此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系统地探讨了这种培训的价值、内容、形式、方法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中学生物和小学品德学科分别以“教材二度开发与应用研究”、“课程资源的区域性开发、整合、运用研究”为题,着重探讨了针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如何用好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相关问题。
3.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英语,初中化学、英语及中小学艺术和信息技术学科分别以“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为主线开展实践探索。在充分讨论“有效教学”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这些学科明确提出“有用不等于有效,有效不等于有价值”的理念,并根据子课题研究所列目标与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4.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高中语文以有效评课推进课堂有效教学。该课题初步构建语文课堂评课的6个基本分析维度,从3个关键点落实评课要求,从大量的课例实践中探究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该课题研究学科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研究工作给人以很多启发。
中学地理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及诸环节有效整合”为研究切入点,分别以“教学准备、方法设计、课堂活动、课堂训练及评估反馈”为内容设计评估要点,制订了“课堂教学环节及其整合”的有效性评价观察表。
(三)全体基层学校:精细实施,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全市中小学是区域推进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主体。课题实施以来,全市各校积极参与,学习先进理论,纷纷确立适合校情的研究课题,将校本化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研究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作为重点,形成了生动的课题研究局面。
1.以学校共同体为核心的帮扶式研究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学校的发展一度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部分城市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生源条件都明显优于农村偏远地区。为了改变这种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市教育局将部分优质资源学校与部分农村薄弱学校结成了发展共同体,就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师资培训、文化和特色创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相融共进的帮扶互促活动,课题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各校有自身学校办学优势的具体分析,有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共同会诊,有研究方法的集体培训,研究目标和内容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并将研究问题进行合理分解,责任落实到各校具体个人,以此建立必要的子课题群,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2)共同开展研讨活动。外出学习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讲学,共同体内教师一起参加。定期组织校际交流或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客观记录相关数据,保存过程性资料,并在共同体范围共享分析结论和数据。各校能按预设的方案全面有序展开课题研究过程,按计划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所制订的相关制度各校统一执行。
(3)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先进经验各校交流,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注重论文撰写,物化研究成果。
2.以课题为纽带的校际协作式研究
29个课题协作组,覆盖到了全市每一所中小学。因为研究内容相近,所以校际对话、交流有了许多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将研究的问题进一步聚焦。课题协作组交流活动中,各校领导亲自带队参加研讨活动,并作主旨发言,既充分展示了学校自身的研究成果和实力,又从兄弟学校处学到了新的思想和经验。真正起到了人人参与,校校参与,校际合作,共同提高的作用。
3.以课堂为中心的校本式研究
(1)分层次研究备课。为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精心研读及教法的具体探讨,突出了个人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环节,将备课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抓手。
(2)多渠道锤炼课堂。第一,“推门听课”抓常态。这一活动贯穿整个学期的始终。每堂课随时要准备有人听课,使教师课课要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日积月累,课堂实践能力自然得到提高。第二,“教研听课”重个体。采用期初统筹安排、提前一天在电子屏公布上课内容、节次的方法,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拉开过程,从备课、上课到评课,变成组内的研讨活动。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磨练,不断提高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第三,“抽签上课”促全体。公开课前人人要准备,抽签决定谁上公开课。通过这种方法,使上公开课不再成为个别人的家常饭,而成为加速全体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3)多形式评价教学。能正确深入地评价一堂课,才能去除课的表面繁华,触摸课的本质,才能从这堂课中真正得益。为提升教师们的评课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与评课;有时采用一人主评,将课评写成文章,其余补充评;不求面面俱到,有一说一,有时采用人人准备,抽签发言的方式,有时采用教研组内充分评课,形成文字,代表发言的方式。这样一改以前评课只说好话,不说不足的局面,鼓励教师说真话,说实话,立足学习和提高。
(4)多反思表达心得。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后记,记下课堂的得失或亮点,常常反思,时时记录,养成了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同时,以各级各类征文评比为契机,教师把随感整理成文,既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又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关注实践,提炼成果,彰显真实研究行为
(一)教育科研的氛围得到显著优化
宜兴的教科研工作有着较好的基础,连续几任教育局主管教育的副局长和教研室主任都领题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十一五”以来,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级规划课题、教研课题及教育学会、陶研会、电教部门等负责管理的课题齐头并进,呈现了课题数量快速发展,研究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而本课题的实施,以29个协作组为纽带,以154个子课题为布点,覆盖到全市所有学校,让全体教师都关注课堂有效教学,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而使群众性教育科研得到了空前普及。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在实践中深深意识到,要深化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和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力,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和效益、依靠教育科研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学校的自觉追求。因此,本课题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教科研氛围,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开展。
(二)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行走方式得到改善
本课题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各校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服务教学工作,构建理想课堂,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行走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是一种课题引领下的学习,通过专题性研究,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在学习与反思中,把理念转化为实践。第二,校本研修更加扎实。结合日常的教研活动,各校集思广益,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教师研修的校本特色。第三,课题管理更加细化。抓开题,抓培训,抓活动,促反思,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台帐,使研究更加深入。第四,总结提高更加自觉。不论是开展校内各种公开教学活动,还是校际课题协作活动,教师撰写经验总结或论文的积极性、自觉性更高。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提炼加工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说自己有真实感悟的话,说实在而有依据的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部分理论研究成果得到提炼和积累
为了提高课题物化成果的科学性和文本的规范性,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于2010年10月9日了《关于发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两点说明》的通知,就课题研究成果中核心概念、研究内容与本课题的相关性及标注的格式要求等事项,作了统一的要求。
结合市局开展的《最能感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和《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两本书的读书活动,市局总课题组开展了“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在684篇送评材料中,评出优秀教育案例378篇,并将之汇编成册,发至全市各校,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品读赏析。
我们在丁山小学召开全市课题现场研讨会,总课题组及时汇编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的相关成果,精选了部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不少学校立足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型,因校制宜,因人而异,智慧地创建适切教师发展的舞台,具体做法重于实践,理论概括也不乏深度和创见。
篇9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有得有失,是时候写一份述职报告了。那么什么样的述职报告才是有效的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教师岗位竞聘述职报告范文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岗位竞聘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老师们,好的岗位,钱多的岗位很多人都想,我也不能超凡脱俗。这就好比我们走在大街上,时不时会邂逅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女,如果美女从你对面走来,你看都不看一眼,目光在美女身上半秒钟的停留时间都没有,那别人会认为你的身体有问题;但是如果你看得太专注,目光停留时间过长,甚至挡着了别人行走的路线,那肯定有人会认为你的'心理有问题。
同样的,在对待岗位竞聘的问题上,我自己既不会视若不见,置若罔闻,也不会望穿秋水,垂涎三尺。而是抱着尽人力听天命的态度:尽人力,就是对人对事都尽到责任,任何时候都问心无愧;听天命,就是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政策不会针对我个人,既不会有意偏袒于我,也不会有意损害于我,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善良和公正。
本人从读书到现在,尝过酸甜苦辣,经历过喜怒哀乐,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有时候,光风霁月,有时候,乌云满天,有时候山穷水尽,有时候柳暗花明。金榜上也曾题过名,春风里也曾得过意,同时也曾运交华盖,四处碰壁,五内俱焚。虽然没有干成什么惊天伟业,不过倒也平安充实。
走上教育岗位以来,就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来说,我都是很好的。但是,只凭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去教学生,未必是一个好老师。我20xx年调到南州小学,当时是教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当班主任,想当初,到城里教书是自己多年追求的目标,来到南州小学以后,我的工作热情有增无减,工作非常认真,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是,不大能得到孩子们的喜欢,甚至有的学生还很反感自己,自己也感觉工作很劳累,没有从工作中感受到多少乐趣。20xx年的时候,我有幸到江北区324医院礼堂听了几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学者的报告。
至今还记得其中一位是华东师大的杨教授。这个报告让我心里泛起涟漪,开始不时的反思自己方法上的不足。更有幸的是,20xx年元旦节放假三天期间,早已如雷贯耳的魏老师到重庆后勤工程学院作报告并亲自上课,当时学校并没有安排我去,是因为安排去的一位老师临时有事去不了,我才得以挤进去。魏老师近两天的讲学和授课,内容详实而精彩,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受到了从教以来最深刻的对教育本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重新认识,还受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人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会抬头看路。魏老师的报个对我来说,无疑就是教会了我在教学上抬头看路。
从那以后,我经常咀嚼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买了魏老师的几本有关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学习方法、家庭教育方法的相关书籍认真的学习,还记了一大本学习笔记,每次寒暑假开学前半个月,我都会拿出这些资料重新武装自己的头脑,感觉工作起来特有底气。我当初接的四年级那个班升到五年级的时候,学风班风大有好转,六年级的时候,班级管理和学习成绩各方面都很令人满意,师生关系融洽,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支持,我也体会到了当教师的乐趣。
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当年暑假评职称,虽然当时的南州小学两年才有一个名额,但是我还是得以通过,同时,也就是这一年,我入了党。这个班级20xx年夏天毕业。20xx——20xx学年,我接的新班是六年级,这个班在当时是全校比较乱的一个班级,每年都换老师,我接手以后,进步比较大,我现在还记得我当时在这个班上的一节校内研讨课《我的战友》,受到很多老师的肯定,这个乱班的学生的好转也出乎很多老师的想象。这个班最值得一提的学生就是谭老师的女儿李同学。
自从我接触魏老师的实践和理论后,后来教的学生无论是好班还是差班,我都能做到让好的更好,让差的有进步,特别大的变化是我和后面所教的每一个班级的孩子们关系处理都很好,无论多调皮的孩子,在我的班级里都不会和我对着干,学生们都很喜欢我,亲近我,喜欢我上他们的课,但是我并没有觉得比以前累,实际上身心都比以前轻松得多,让我很有成就感。
聪明不是我的特长,善于学习和积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踏实做事的作风,是我多年的风格。无论是当普通教师,还是从事教学管理,或者在古南教办工作期间,都是我追求工作成绩,赢得尊重和信任的良方。
最后,说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在本次岗位竞聘上,肯定不可能人人都晋级,人人都满意,万一遇到“恋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的处境,希望能够坦然面对,平静接受。“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人生路上有彩虹。
教师岗位竞聘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今天要竞聘的是主班教师岗位。理由如下:
一、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幼儿教师,首要的素质是尊重孩子、热爱孩子,具有奉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偏不宠。做到多鼓励、多肯定,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心温暖每个孩子。除了要传授知识,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外,我还承担起“妈妈”的责任,负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我时常保持微笑,经常拉着他们的小手、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给予妈妈般的关爱和体贴使孩子对我产生一种深深的依恋情感,从而觉得幸福、安全和满足。走进童心世界,做孩子们的好伙伴。并能够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和欣赏幼儿。
二、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的职业是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孩子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是我家长工作的感受。我和家长交流的方式通常采用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电话以及接送时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内容多为生活中孩子的具体表现、孩子的最大特点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交流的方法根据家长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讲究沟通、交流的艺术。面对形形的家长,我总是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耐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热心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将每项工作做到前面,照顾好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高高兴兴来,愉愉快快走,使每个家长都感到放心、安心。
三、教师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始终坚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踏上工作岗位起,在教育教学上,我经常学习各种幼教刊物,不断上网学习和查找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在备课中,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熟悉教学任务并认真书写教案,做好教具,力求备好、上好每节课。其次,我个人青春、阳光有活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思想、能力和责任感。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实力胜任这个岗位,请大家支持我。
当然,即使我没竞争上班主任岗位,我也决不气馁,不论领导安排我到哪个班,担任什么工作,我都会一如既往,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我坚信,在园领导以及全园教职工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我们旭虹早教幼稚园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教师岗位竞聘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我是语文组的刘老师,20xx年评为、20xx年聘为本校中学高级教师七级岗位,现参加竞聘六级岗位,以下就本人在七级岗位六年教育教学工作做一汇报,简要述职如下,敬请学校领导审查评议:
一、思想品德修养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作为从教二十三年的中年女教师,我越来越深切的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而教师要教育好学生,自己首先要在学会做人上下足功夫、在如何做好人上过得硬才行。因此在这六年七级岗位上,本人一如既往地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用理想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在这六年七级岗位上,本人始终坚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进取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通过多种形式来学习和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特别是认真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各种学习活动及运动会、乒乓球赛等),关心、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六年七级岗位上,本人始终做到爱岗敬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条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勤奋工作,任劳任怨,乐于奉献,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对学生循循善诱,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从不训斥、侮辱、体罚学生,做到师生关系融洽相处。总之,在这六年七级岗位上,我做到了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学校,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正是由于注重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七级岗位的这六年期间,虽然家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需要我的照料、20xx年后还有在中学读书的女儿需要我的一些照应以及上班路途较远等等的实际困难,但我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特别要求,从20xx—20xx年承担一届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高考皆取得优异成绩;然后又承担学校安排的20xx—20xx届一文一理两个补习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取得不错的成绩。接下来,承蒙学校关爱,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在学校语文教师充裕的情况下,20xx年以来只安排我带一届一个班的语文课,从这个班高一到高二两学年每次考试学生成绩优异、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来看,在明年的高考中,这个班语文学科取得优异成绩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然,学生成绩的取得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
在教学工作上,我在七级岗位的这六年期间,始终如一地做到按时上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刻苦钻研,精心备课——充分了解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认真上课,耐心辅导,因材施教,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使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前提,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力争在每一节课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注意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倾心交谈,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注重关爱后进生,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引导学生对课文预习、指导学生课后复习,课堂上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作业严格要求,注意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做错的题,做到及时纠正。对于学生的作文,采取多种形式批改评阅,注意适当让学生自己相互批改评阅,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与效果。总之,我尽力做到使得每一个学生做到从情感、思维到行为上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尽力让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成为有效的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
特别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七级岗位的这六年期间,我继续不断探索,认真研究,大胆尝试,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捕捉各种有关信息,逐步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保证让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成为行之有效的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自身继续教育方面
当今信息社会,知识信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非常之快,面对能够多渠道获取各种海量信息的学生,对我们广大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已经不仅仅是过去的一桶水与一碗水的简单关系了,而是教师不但需要一大缸子水都还应付不过来、而且需要的是不断的更新替换的流水、活水方可应付得了的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持之不懈的充电。所以,为了更好的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我一直坚持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从中师到大专再到本科的不断深造,到自承担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以来,特别是在七级岗位的这六年期间,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更加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充实、完善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工作中,我一方面注意教学工作上的反思,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否定自我,才能实现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不断提升,比如反思课堂教学上的不足,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我还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比如积极参加听评课和公开课教学),学习他们好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汲取他们的长处,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且重视理论学习,比如阅读教育杂志、专业刊物、一些教育专业书籍,以及注意收集网络上各种教育教学信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县级公需课培训、省市级远程教育培训等等各种层面的教育培训,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水平,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工作能力,特别是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新时代对我们广大教师的更高要求。
- 上一篇:小学春季期德育工作计划
-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