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早期症状范文
时间:2024-04-03 11:3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妊娠高血压的早期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不可能完全预防本病的发生。因此,在妊娠中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例如高龄孕妇、体型较胖者、双胎、羊水过多、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尤其是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的孕妇,应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性诊断,对有阳性表现而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倾向者,给予适当的休息及对症治疗,密切追踪随访。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子痫的发生。减少严重并发症,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积极意义。而“先兆子痫”及“子痫”围产儿死亡率高,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加重母儿的预后变得越来越差,在临床诊断时应根据病史、诱发因素、病情轻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有无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并相关疾病鉴别。
妊娠高血压疾病大多数患者由于产前保健意识不强,做好母婴保健,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发展过程,抓住先兆子痫这个重要环节,而做好转化工作即可防止子痫的发生,又可保障母子的平安。
群防群治:防止先兆子痫的发生,必须医患联系,从重视做产前宣教工作到门诊、病房绝不放过1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产程时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血压、脉搏、体重及血项的变化建立产前保健卡,定期产检,并嘱其有高血压、水肿、头痛等情况者应及时就诊对病情重者及时收入住院,列入重点交班。
加强观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观察病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子痫前症状不太明显易于忽略,因此要加强每位医护工作的能力。必须经常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每2小时测1次血压,听胎心声1次,发现情况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使孕妇转危为安。
篇2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妊娠期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8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96-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1988年我国25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约9.4%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本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为9.4%,国外为7%-12%。本病主要是考虑育龄期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血压升高、小便检查出现蛋白尿等症状,在分娩后随即消失,也有一部分病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县各医疗机构收治的13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六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1],年龄19-44岁,平均31.7岁.其中子痫前期107例(产前子痫6例,产后子痫2例),妊娠期高血压11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8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5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93例;单胎120例,双胎11例。
1.2 产前检查情况:7例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保健体检, 5例从未做过产前检查,其余患者均有次数不等或者不完善的产前检查。发病孕周(根据患者自诉症状的推断和首次发现的血压升高)≤32周者55例,32-37周者66例,≥37周者10例。
1.3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视物模糊、双下肢水肿、胸闷等症状,多数病例被医生误诊或者自认为"感冒",抽搐惊厥者7例,入院24h后发生抽搐有5例,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116例、凝血功能改变67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5例,8例合并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12例,HELLP综合症2例,死胎死产7例。
2.治疗方法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目的和原则是争取母体可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可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①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取左侧卧位,休息每天不少于10小时。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有研究发现左侧卧位24小时可使舒张压降低10mmHg。②镇静: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于精神紧张、焦虑或睡眠欠佳者可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2.5~5mg,每日3次,或5mg睡前口服。③密切监护母婴状态:应询问孕妇是否出现头痛、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嘱患者每日测体重及血压、每2日复查尿蛋白。定期监测血液、胎儿情况和胎盘功能。④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氧供。⑤饮食:应包括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不限制盐和液体,但对于全身水肿者应适当限制盐的摄入。血压≥160/11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平均动脉压≥140mmHg原发性高血压,或妊娠前已用降压药,需应用降压药物。一般不主张应用利尿药物,仅用于全身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血容量过多且潜在肺水肿者,长用利尿剂有呋塞米、甘露醇[2]。
适时终止妊娠:子痫前期患者积极治疗24-48小时仍无明显改善者;子痫前期患者已超过34周;子痫前期妊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经成熟;子痫前期妊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未成熟,可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后终止妊娠;子痫控制后2小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3.小结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不明,本病重在预防。各级妇幼保健组织应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实开展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通过孕期宣传,使广大育龄妇女了解妊高征的知识和对母儿的危害,促使孕妇自觉从妊娠早期开始作产前检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治疗及纠正,从而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 注意孕妇的营养与休息。指导孕妇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人,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对预防妊高征有一定作用[3]。这样能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
篇3
【关键词】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治疗研究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在产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它是因为患者体内很多系统功能的紊乱造成患者血压升高、血小板减少以及产生水肿等多种现象,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接受相关治疗,这种综合症很有可能就此转化成重度综合症,严重的还会对母婴的生命构成威胁。目前医学的临床上对这种疾病采用了一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获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关于这种疾病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现将具体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50例患者年龄在25~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岁,孕周为25~43周,平均孕周为29.5周。这些患者中有19例为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有18例为中度,有13例为重度。对照组的50例患者年龄在24~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岁,孕周为25~37周,平均孕周为28.8周。这些患者中有18例为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有17例为中度,有15例为重度。以上患者资料在年龄、孕期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临床表现
1.2.1高血压
孕妇孕前必须特别关注血压情况,如果其血压比孕前或是妊娠的早期增加了4/2kPa的患者,即便没有达到标准血压的诊断要求,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如果用舒张压的升高来检测发现患者的血压升高,则需要让患者躺卧休息15min后再次检测血压情况。
1.2.2水肿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早期,而且程度的严重情况也不相同,患者会从脚踝到全身有水肿现象,表现各异。有的患者水肿至大腿,皮肤颜色呈现橘色;有的患者水肿情况至腹部或是外阴,皮肤有发亮的迹象;有的患者比较严重,全身引发水肿。
1.2.3蛋白尿
患者在进行镜检后发现出现少量的红、白细胞,通常来说,孕妇一天的尿蛋白不会多于0.3g,但如果一天的尿蛋白大于0.5g的检查结果出现后就被定义为不正常,一般中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一天中的尿蛋白不会超过5g,而重度的患者则通常在5g以上。
1.2.4自觉症状
这种症状表现在以上三种情况出现并有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此外患者还伴有头痛,腹部以上位置疼痛,视力出现模糊状态,感觉不适。
1.2.5抽搐昏迷
患者有先兆性子痫,随即又发生了抽搐病状,抽搐情况和次数发作程度不等,随后陷入昏迷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确定对子痫的诊断成立。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在20ml含25%的硫酸镁中加入100ml含10%的葡萄糖注射液,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约半小时时间滴注完成,再在60ml含25%的硫酸镁中加入1000ml的葡萄糖静脉为患者滴注。对照组的患者按照轻重程度分别选择降压、利尿和镇静等药物治疗。(1)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可取适量的氨苯蝶啶和双氢克尿塞为患者达到利尿的效果,血压较高的患者可采用利眠宁或者是利血平等药物降压,并做好观察记录,进行定期复诊;(2)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首先要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患者受到各种刺激,然后用10mg的肌注吗啡或者是100mg的杜冷丁静脉注射,还可以在20ml含25%的硫酸镁和250ml~500ml含5%~1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或是从臀部注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臀部注射则可以选择各自注射10ml。过了3小时以后,再为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注入25mg的氯丙嗪,以及50mg的杜冷丁。接下来每隔3小时为患者静脉滴注上述的药物治疗。(3)对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首先要缓慢地为其注射半量的冬眠1号或者是0.5g的阿米妥纳,加入20ml含2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20ml含25%的硫酸镁加入250ml含25%的葡萄糖,在一天的24小时之内注射完毕。其次,过两个小时再重复静脉滴注以上同样剂量的硫酸镁,也可以采用臀部注入20ml含25%的硫酸镁,每6小时到8小时静脉注射25mg的氯丙嗪和50mg的杜冷丁,这两种注射剂交叉注射。值得注意的是,在药物注射以前医疗人员要先为患者测一次血压情况,关注患者的尿量、呼吸等情况,根据实际状况调整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剂量大小。此外,还可以为患者注射250ml含25%~50%的葡萄糖,特殊情况下加入200ml含20%的甘露醇或者是20mg~60mg的速尿,有促进患者排尿以及颅内降压的作用。在治疗期间还要适当地为患者补充碳酸氢钠或者是氯化钾等,平衡患者体内的电解质,用以纠正酸中毒,预防电解质紊乱现象[1]。
1.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妇产科学》的诊断评定标准,可以将临床治疗效果分成以下几种。(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压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压下降并得到控制;(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趋向,血压没有得到控制。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中的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后分别对其重度患者和中度患者进行动脉压的测试,再与治疗前的平均动脉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观察组的两种程度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进行差异性比较,具体动脉压数据见下表1。
表1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用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入院kPa 用药24小时 用药48小时 用药72小时
中度妊高症 18 17.412 16.632 15.913 15.136
重度妊高症 13 16.856 16.560 15.825 15.328
对照组 50 16.787 15.126 14.435 13.786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在用药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以后的平均动脉压有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的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趋势则更为明显,效果更好,P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及时终止是治疗此病的重要方法,如果患者的孕周在32周以上,而且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属于重症,那么病情就比较危重,这个时候要及时终止患者的妊娠,不能等到胎儿发育成熟再去考虑患者所受的威胁,这样对胎儿的出生和孕妇的身体恢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药物的选择上,硫酸镁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以及先兆子痫患者的最佳治疗药物,因为其中的镁离子可以对人体的运动神经末梢在释放过程中有抑制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而且镁离子可能够让血液中的前列腺素不断增多,可以让患者舒张血管、有效缓解痉挛等症状,从而最终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镁离子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可能因为剂量的控制问题上导致中毒,一旦剂量掌握不对,就有可能引发患者全身肌肉的张力骤减,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危险。因此,除了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地采用药物治疗外,还要控制好药物的剂量,并在治疗时密切地对患者呼吸变化、频率以及尿量等加强观察,时时监测[2]。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要根据其病情采取区别治疗的治疗方式,给予硫酸镁、葡萄糖、氯丙嗪、杜冷丁等多种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好药物的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评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8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过程是进行性的,其特点是病情持续恶化,最后仅能通过分娩才能使病情缓解,故早期诊断和适当处理,可改善母儿的预后[1]。笔者经治98例临床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37.5±9.7)岁。22岁以下11例,23~32岁45例,33~42岁22例,43岁以上20例。病史:52例7~15 d,12例16~25 d,17例25~36 d,17例37 d以上。
1.2 诊断标准 妊娠20周以后发生的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和昏迷者,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如血压≥140 mm Hg/90 mm Hg,测量间隔超过6 h以上,有两次达标,才可诊断为高血压。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凡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为异常。当脑血管发生痉挛,颅内压升高,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视物障碍等症状[2]。
1.3 治疗方法
1.3.1 胎儿未成熟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 (1)门诊治疗:每周2次高危门诊随访。具体措施包括:①减轻工作,注意休息,如果血压不稳定则应全天、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②对患者宣教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护知识;③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全身浮肿者应限制食盐;④孕妇应定期测体重、血压和尿蛋白;⑤定期胎儿监护,包括NST、B超、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测定;⑥中药杞菊地黄丸或少量镇静剂口服。(2)如门诊随访,血压有上升趋势者,应住院治疗。具体措施包括:①入院后全面体格检查;②每4 h测量血压,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如有无头痛、视力情况、有无上腹痛等;③实验室检查包括每2天尿液分析1次,定期测定血肌酐、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肝功能等;④胎儿监护,包括NST、B超、B超生物物理评分,尤其羊水量的评估,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测定。
1.3.2 足月或胎儿已成熟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 宫颈成熟,可考虑终止妊娠,引产阴道分娩,但需防止子痫的发生;继续加强孕妇及胎儿的监护。宫颈未成熟,应继续住院期待疗法,注意孕妇及胎儿监护,包括孕妇症状及体征的观察,肝肾功能及凝血机制的检查等。在期待疗法中,如果宫颈未成熟,胎儿监护正常,孕妇血压稳定者,可住院观察过孕37周。在期待观察过程中,动态观察以下指标,如母体血压≥160 mm Hg/110 mm Hg,血小板减少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后,顺产36例,剖宫产62例,胎儿均存活。胎儿体重8例2.5 kg以下,35例2.5~3.0 kg,38例3.0~3.5 kg,17例3.6~4.0 kg。
3 讨论
测量血压时如有升高,需休息0.5~1 h后复测,才能较正确地反映血压。正常孕妇于孕20周前血压多处于正常偏低范围,或相当于孕前水平。如血压≥140 mm Hg/90 mm Hg,测量间隔超过6 h以上,有2次达标,才可诊断为高血压[3]。测量时应排除焦虑、紧张、过冷过热、疲劳、疼痛等影响血压的因素,每次固定测一侧上臂。过去曾建议收缩压增加30 mm Hg,舒张压增加15 mm Hg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甚至此时血压的绝对值低于140 mm Hg/90 mm Hg。这些标准已不再建议使用,因为有证据表明这些孕妇不可能会有不良的妊娠结局。但是对收缩压升高30 mm Hg或舒张压升高15 mm Hg要密切观察[4]。
篇5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 R714.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03-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命名强调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即随之消失。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它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死因[1]。
1 资料 本次研究将2005-2009年门诊妇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9613例,其中正常分娩7299例,异常分娩2314例。入院时查出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799例,占异常分娩的30.21%。79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初产产妇599例,二胎以上产妇200例,年龄最小19岁,最高45岁,孕程29周-42周,过期妊娠23例,早产45例。
2 方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血液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心电图、凝血酶全套、电解质及胸部X片、眼底检查等)作出诊断。
3 结果
3.1 临床处理原则 争取母体可以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能够存活,以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终止妊娠。①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加强孕期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其发展为子痫前期;②子痫前期患者应住院治疗,积极处理,防止发生子痫及并发症,治疗原则为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及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态,适时终止妊娠。
3.2 药物治疗 遵循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及必要时利尿,适时终止妊娠的治疗原则。给予安静的病房,避免孕产妇的情绪波动,保证充分休息,取左侧卧位,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首先给予25% 硫酸镁2Oml加5%+葡萄糖100ml快速静滴(30min内),继予25% 硫酸镁60mL+5%葡萄糖1000rnl静滴,滴速为1-2g/h,定时检查膝反射及镁离子浓度,警惕镁中毒。有全身性水肿者应用速尿,硫酸镁改用微泵静脉推注以减少入液量,避免发生心功能衰竭。有子痫抽搐患者,可予以安定、杜冷丁治疗。对于低蛋白血症者,可输入血浆白蛋白。对于血压控制平稳,患者无自觉症状及产科指征者,严密监测经阴道试产并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经积极治疗,血压仍控制不稳定,子痫前期或伴产科指征患者,适时剖宫产 子痫发作患者,尽快控制抽搐,病情稳定后,立即剖官产。
3.3 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治疗护理[3] ①孕妇应住院治疗,病室安静,空气新鲜,保证充分休息与睡眠,尽量采取左侧卧位,加强心理和健康指导。②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低盐饮食。③每周测体重2次,必要时记录液体出入量、测尿蛋白。④按时测生命体征,注意胎动,听胎心音,认真做好各项记录,了解病情的变化。⑤定期检查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眼底变化。⑥教会产妇自测胎动的方法,必要时做胎心监护。⑦掌握常用解痉、降压、利尿、镇静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药物中毒表现、抢救措施等。
3.4 预防 应加强孕早期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其对母婴的危害。从而使孕妇自觉于妊娠早期开始做产前检查,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得到治疗和指导。同时,还应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含铁、钙、锌的食物,减少过量脂肪和盐的摄入。尤其是钙的补充,可从妊娠2O周开始,每日补充钙剂,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79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通过积极的护理及治疗干预,2例转院,762例治愈,35例得到有效控制,除转院外病人全部完成顺利生产,母子平安,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4 讨论 据临床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不仅与自身生理因素有关,其与气温变化、文化程度、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因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加重病情,影响转归效果。对此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使其心理与社会环境达到统一,保健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与常规医疗相结合而达到心理宽松与环境宽松相一致,最终达到心理稳定与躯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实现顺利生产[4]。
相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子痫患者病情严重,必须经过合理的治疗,有内科合并症需内科医师指导下积极治疗,否则可能会严重危及母婴安全,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均要加强监护,术前合理解痉、降压,术后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可以大大减少孕产妇死亡或围生儿死亡,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实开展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育龄妇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对母儿危害的认识,使其自觉治疗及纠正,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降低母婴死亡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艾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32例监测与治疗[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4(1):47-49.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七版.人民卫生版,2008,1,:254.
篇6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 mg(
1生理特性及检测中注意事项
1.1生理特性 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的分子量为 6.9万,带负电荷,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1]。 尿微量白蛋白是由肾小球压力增高,滤过屏障受损或白蛋白吸收异常引起, 是肾脏内皮异常的早期表现,因此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还是评估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指标[2,3]。持续高血压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通透性增大,肾小管对滤过的白蛋白重吸收减少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4];肾损伤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5],进而使肾脏异常渗漏出白蛋白。
1.2检测中注意事项 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已较为成熟,标本采集尤其重要。因正常情况下仅少量白蛋白被滤过,而 95% 的白蛋白又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滤过的白蛋白增加时尿增加,尿白蛋白分泌率随着姿势、运动、血压和饮食变化有所改变[6],故对尿液标本的采集不同,mAlb 主要分为 24 h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及晨尿或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常用的诊断是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测。
2在疾病检测中的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肾脏疾病多伴有机体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尿微量白蛋白在不同的肾脏病症中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因而对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有效检测有助于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和病理分型[7-9]。尿微量白蛋白在疾病检测中具有一定医学意义。
2.1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肾病 李 伟等[1]对148 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和 105 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尿液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能及时准确监测漏出的小分子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监测标志。孙秀明等 [10]、韩忠萍[11]、关盼香等[12] 研究结果表明,对因肾血流量因受该阻力的影响而降低,会导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从而出现肾损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在一般情况下,尿蛋白也多为阴性,临床症状上表现不明显,给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同时检测尿糖、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综合分析判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着重要的诊治意义。
2.2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在刘成玉等[13]文中提及:微量白蛋白尿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指征之一。在马霞慧等[14]、Nosadini R[15]研究结果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管笑丹等[16]、张 蓉等[17]研究表明了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者动态血压较高,变化相对较大,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18],对导致肾脏疾病发生可能性更高,在高血压患者中,尤其是血压变化大、久病的老年患者,联合监测血压变化和尿微量白蛋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3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糖尿病均槿焉锲诮衔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两者在我国的发生率分别为9.4%~10.4%和1%~5%[19]。在张素玲等[20]、刘敏[21] 等,对妊娠高症的孕妇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压偏高、蛋白尿及水肿等现象,其病理变化表现为全身小动脉痉挛,肾脏微小动脉也存在这种病理变化,主要是基底膜受损及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白蛋白丢失,从而加重病情进展,出现非选择性的蛋白尿,而至胎儿代谢受到影响,因此,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进行早期诊断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动脉痉挛是引起肾功能损伤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因此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是肾脏损伤的敏感参数。在梁伟等[22]、张燕等[23] 研究结果表明,在病变早期监测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结合临床症状,及早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依据监测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方案。
2.4尿微量白蛋白与脑梗死 微量白蛋白尿可作为脑梗死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24,25];尿微量白蛋白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形成的主要病理因素,内皮功能紊乱和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种症状表现, 是全身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敏感指标, 也是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 。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血管平滑肌和血液之间的一层重要屏障,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时, 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血浆蛋白通过受损的内皮细胞渗透至内膜下,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当动脉粥样硬化等机体血管病变时,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微量白蛋白渗出。尿微量白蛋白与补体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内皮激活等刺激血管至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关, 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系通过影响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病变。刘慧丽等[26]、荆芳华[27]研究中发现 ,升高的尿微量白蛋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脑梗死复发的可能,与脑梗死复发次数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越高, 梗死面积越大, 可能与严重程度有关。
2.5尿微量白蛋白与中风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 较阴性者的临床预后及脑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中风风险随着白蛋白尿水平增高而增高[28]。有关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 据测当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时可能也合并颅内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引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变化, 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因素,是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肾损伤的预测因子, 对降低尿蛋白治疗能改善其愈后及产生风险, 对有中风或中风危险的患者, 具有潜在的治疗手段。
3结论
综上所述,尿微量蛋白主要是由于肾脏损伤的早期表现,因此在临床中对糖尿病肾性症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中风及脑梗死等,通常用检测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是否肾脏疾病的发生,结合患者疾病临床诊断,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变化,最终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参数变化,从而辅助诊断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做好早诊断和早治疗。
现在一些国内外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水平的富裕,肥胖作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29],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症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尿微量蛋白在很多疾病中也存在一定的变化,也许通过对尿微量蛋白的深入研究,辅助疾病诊疗,尤其对于肾脏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到了积极作用[30],因此尿微量白蛋白在疾病检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伟,刘宏久.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52.
[2]Khosl N,Panteli A.Sarafidi, Bakri G L.Microalbuminuria[J].Retour Au Numéro,2006.
[3]Moubarak M,Jabbour H,Smayra V,et al.Cardiorenal syndrome in hypertensive rats:microalbuminuria,inflammation and ventricular hypertrophy[J].Physiological Research,2012,61(1):13.
[4]Prabhakar S S.Pathogenic role of nitric oxide alteration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Current Diabetes Reports,2005,5(6):449-454.
[5]林伟卓.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 ,1(20):85.
[6]吴志妹.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 2012,40(16):1406.
[7]R清光,张昕明,高梅. 晨尿与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试验有效性评价[J]. 循证医学,2009,9( 1):36-40.
[8]罗敏琪,尹小菁,宋志兴,等.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0,31( 3):358-360.
[9]侯振江,牟兆新,周秀艳,等. 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 9) :1389-1392.
[10] 孙秀明,白素平.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81-4182.
[11]韩忠萍.24 h 尿微量白蛋白判定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4.6:27.
[12]关盼香,张桂芹.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09,8(3):121.
[13] 刘成玉,罗春丽等。临床检验基础[M]. 第 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1: 163.
[14]马霞慧, 金笛.119 例冠心病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2(4):510-511.
[15]Nosadini R,Velussi M,Brocco E,et al.Altered transcapillary escape of albumin and microalbuminuria reflects two different pathogenetic mechanisms[J].Diabetes,2005,54(1):228-233.
[16]管笑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13.
[17]张 蓉,陈 斐,陈 骏,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J].右江医学 .2014 ,42 (5):550-552.
[18]侯晓平,陈 蕾,缪京丽,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肾功能损害[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2):85-87.
[19]薛丹丹,王珊珊,马骏龙,等.正常妊娠妇女肾脏损伤指标检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7):2466-2471.
[20]张素玲,玉芳,许士民,等 . 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 ( 4) : 482 - 483.
[21]刘敏 . 血清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妊高征患者中表达和临床诊断意义 [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 ( 1) :93-94.
[22].梁伟 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30):4591-4593.
[23]张燕 . 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关系的研究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 ( 1) : 73 -74.
[24]Wada M,Nagasawa H,Kurita K,et al.Microalbuminuria is a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in community-based elderly subjects[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7,255(1C2):27-34.
[25]Ovbiagele B.Microalbuminuria:risk factor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stroke[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8,271(1C2):21-28.
[26]刘慧丽, 梁丽贞, 李 鹏, 等.微量白蛋白尿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探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1):49-50.
[27]荆芳华.尿微量白蛋白与脑梗死复发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17(4):290-292.
[28]刘红权,王 玉.缺血性中风"瘀热"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4,46(13):30-31.
篇7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孕期;母婴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全身小动脉痉挛,其临床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一般孕20周以后开始出现,由轻向重发展,程度严重可直接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如能根据血液动力学改变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产前检查时预测,及时给予生活指导或治疗,将能减少或避免对母婴的危害。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孕期从20周―32周,均是孕前无高血压、心、肝、肾等合并症的孕妇,共预测1560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阳性176例。
1.2方法
1.2.1仪器使用 利用SD-Ⅱ型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昆明三稻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嘱受测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四肢肌肉放松,休息5分钟然后进行测试,输入一般数据如身高、体重、血压和孕周,将传感器放置在孕妇左手桡动脉脉搏最明显处,观察脉搏波的变化,直到波形稳定为止点击监护按钮即可。
1.2.2观察内容及指数
共有10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搏、血管阻力、心排指数、妊高征指数、血液粘度、肥胖指及平均滞留时间。
1.2.3预测阳性标准
上述标准中如妊高征指数>0.6,伴随其它9项中有4项或4项以上大于正常时,可预测为阳性。
1.2.4干预措施
对第一次预测阳性的孕妇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2周后复查,检测仍阳性者,门诊给予药物治疗10-14天,然后复查仍阳性,严密观察,动员住院治疗。
2结果
2.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阳性176例,均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即取左侧卧位、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精神紧张,合理低盐饮食,并补充大量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2周后复查,有142例转为阴性,有效率80.68%。
2.2预测仍为阳性34例孕妇,在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同时,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40-50mg, 分1-2次口服,钙1.5-2 g, 维生素C0.1 g, 每天3次, 维生素E0.1g, 每天3次, 硫酸舒喘灵2-4mg, 每天3次, 2周后复查,有23例转为阴性. 有效率67.65%。
2.3仍有11例阳性患者, 大多数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5例已近孕37周, 结合化验尿检查无明显异常, 定期观察及定期产检, 最终母婴平安。有6例住院扩容治疗7-10天, 3例好转出院, 足月妊娠分娩, 母婴平安。有3例(2例是肥胖孕妇、1例为高龄初产妇)合并有水肿、蛋白尿,继续住院观察,分别于孕36、37周行剖宫产术,最终母婴平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阳性176例,已分娩150例,无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发生,150例母婴均平安。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不明,因而不能完全预防其发病,但其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肾脏重要器官缺血缺氧,继而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即血液变化早于血压变化,由此可见,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胎盘缺血缺氧变化已经存在,当临床症状出现时,肾和胎盘的功能性改变已转变为器官性病变,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错过了早期治疗机会,因此,早期识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亚临床阶段,一直是产科医学研究和追求的目标。我院采用SD-Ⅱ型妊高征预测分析系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 筛查高危人群,提早干预,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键。同时对预测阳性患者,采用科学干预措施,及时给予饮食方面生活指导,左侧卧位、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足量的钙,给予适当药物治疗,降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发生率,有效控制了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发生。另外,该系统检测重复性好,预测阳性符合率高,易操作,无危险性,各种参数可以动态观察,受检者无痛苦,经济方便,既提高了围产保健质量,又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减少母婴的危害真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衍 ,杜桡红, 赵榇 ,李胜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产前检查的相关性调查.中国妇幼卫生,2011,2:55-58.
[2]蔡凤峨, 万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12-614.
篇8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围产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90-01
怀孕和分娩是育龄妇女的一个危机期,而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威胁母婴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患病率占孕妇的5~10%,其中70%是与妊娠有关的高血压,其余30%在怀孕前即存在高血压。我国发病率达到9.3%,一般在妊娠20周后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和羊水过多或者贫的孕妇以及原有糖尿病、慢性肾炎或高血压的孕妇。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征,甚至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发生母婴死亡为临床特点的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占产科合并症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并使部分患者残留高血压,因此监控和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干预的重点。本研究通过采取采用综合产前检查、评估、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提高和改善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良性转归,降低了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且住院分娩孕妇60例,年龄22~40岁,平均(27.52±2.8)岁,BP≥160/110mmHg(1mmHg=0.133kPa)23例,40~≤41周者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1.1.1经诊断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年龄22~39岁,对照组年龄22~40岁。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初始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年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入院时思维正常,能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整洁和安静的病室环境、及时更换床单、正确的、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饮食等。
干预组采用综合产前检查、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早期干预。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1.2.1综合产前检查
对每位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建立健康教育档案,井利用手册和视频等较为直观的媒体方式对其进行讲解,使其了解相关知识。讲授内容应个性化,简单明了,医护工作者应耐心讲授,并在整个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反复灌输。
1.2.2综合产前检查
向患者讲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并发症及相关知识,并向患者讲解此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子痫的措施,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和观察眼底变化。鼓励孕妇经常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保证足够蛋白质、水分及适量盐等摄入。告知患者根据水肿程度决定食盐的摄取量,适当增加钙、磷的摄入,告知患者每天监测胎动并作好记录,尽量为孕妇提供与病情有关的信息,以减轻孕妇的焦虑。同时讲解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相关急救措施
1.2.3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不了解,都存在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最终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以消除其紧张或焦虑情绪,增强与患者的亲近感,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下接受治疗。
1.2.4药物护理
妊娠高血压疾病临床主要是采用解痉、镇静和降压治疗。25%硫酸镁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首选药,可预防和控制子痫病的发作,但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极易引起药物中毒,所以在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其毒性作用。护理人员首先要掌握硫酸镁的用药方法、不良反应,特别是呼吸和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静滴硫酸镁时,要严格掌握用量及滴速,每次用药前及用药时注意膝腱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16次,尿量每小时≥25m1。当出现中毒时,立即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1,并在3分钟后重复给药1次。对于抗高血压药物,要注重舒张压的控制,当≥110mmHg时,就需要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对轻度血压升高血压者(血压
1.2.5重症患者护理
对危重或有潜在发病可能的患者,要做好重点监护,设专人护理,床边加护栏,备好急救用物。患者要住入暗室,房间保持安静,避免光、声等刺激,以防诱发抽搐。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及时发现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急救药品、器材和吸引器要处于备用状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要特别注意无诱因的倦怠、胸闷和心慌等或突然呛咳而类似哮喘发作的患者,提示可能为心衰早期,为此应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故护士应认真做好接生前和母儿抢救的准备。
2结果
两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焦虑、抑郁及恐惧心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两组围产儿转归比较:围产儿的宫内发育迟缓例数、小子胎龄儿例数、低体重儿例数、新生儿例数及围生儿死亡例数,其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了及时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只能应对一般情况,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则显得相对不足。本组观察发现,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妊高症知识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给予及时的健康教育指导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血压监测,同时将所测得血压与基础血压相比较,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患者静滴硫酸镁时,应严密观察膝反射、呼吸、尿量及病人的反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用量,避免硫酸镁过量导致中毒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仅围产期风险大,产后还可残留持久性高血压,远期预后较差。所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母婴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年版)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6):476-480.
[2]杨孜,王伽略.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2009,25(4):251
[3]黄云萍,牟康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者孕妇早期预防结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237.
[4]闫俊青,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941.
篇9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1(b)-127-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即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多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和羊水过多或者贫血的孕妇以及原有糖尿病、慢性肾炎或高血压的孕妇。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也是威胁母婴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之一。发病率可高达10%左右。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2周,病情严重者会产生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症状,若没有适当治疗,可能会引起全身性痉挛,甚至昏迷。由于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难以完全避免。不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只要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早治疗,好好休息,病情多半可以得到控制并好转。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共接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0例。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年龄21-36岁,孕周23~38周,平均孕周30周。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其中轻度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有14例孕妇伴有头痛、头昏、眼花症状,先兆子痈5例,发生抽搐3例(均发生在院外)。分娩方式:剖宫产17例,阴道分娩13例。
1.2 临床表现
①显性或隐性水肿;②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③蛋白尿;④头昏、头痛、眼花、抽搐;⑤眼底动脉痉挛、视水肿;⑥胎儿宫内生长迟缓;⑦病程长,重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3 诊断依据
①水肿、高血压、蛋白尿或3项中有2项;②伴有头昏、头痛、眼花或抽搐;③眼底有改变;④血浆白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⑤血细胞比容≥35%;⑥胎儿小,E/24 h尿值低;⑦心电图示心肌劳损。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的主要心理状态是顾虑因高血压影响胎儿的营养,同时又恐惧病情的发展,而孕妇的心理状况又直接影响其血压及治疗的过程。消除思想顾虑和焦急的情绪是主要的心理护理,对于所出现的心理状况予以相应的解释和支持。向患者说明及时认真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与孕妇一起听胎心音,解释目前胎儿的状况。允许家属陪伴,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并提供倾诉的环境和机会,有助于稳定孕妇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身心平静,精神愉快乐观,并积极配合治疗与参与护理活动。
2.2 一般护理
①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可使右旋子宫向左方移位,并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改善肾和胎盘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促进排尿具有良好的作用。休息:适当减轻工作,保证充分睡眠。在家休息,必要时住院治疗。左侧卧位:休息及睡眠时取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可减轻右旋的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力,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并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②饮食护理: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补足铁和钙剂。食盐不必严格限制,长期低盐饮食可引起低钠血症,易发生产后血液循环衰竭。此外,低盐饮食影响食欲,减少蛋白质的摄人,对母儿均不利。全身浮肿者应限制食盐。注意孕妇的营养与休息。指导孕妇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人,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对预防妊高征有一定作用。
2.3 对症护理
①间断吸氧:每日2~3次,每次3 min,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组织和脏器的缺氧情况。②观察血压的变化:定时查眼底,根据血压的变化,尤其是舒张压的变化和眼底动脉血管痉挛的程度,来评估病情的变化。
2.4 重症患者(子痫患者)护理
①首先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安置开口器,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以防唇舌的咬伤。患者取头低侧卧位,将患者安排于安静的,光线较暗的病室,医护活动尽量集中。避免因外部刺激而诱发抽搐。②意识不清者需专人护理,床边加床档以防坠床、受伤,准备好吸引器与急救的药品,禁食、禁口服药,防止误人呼吸道而致吸人型肺炎。③严密观察,详细汜录抽搐时间、间歇时间和次数昏迷时间,防止再次抽搐发生,尽可能减轻组织器官的损伤。为严密观察尿量,可放置导尿管,同时记录出入量,随时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④注意勤听胎心和监测临产的先兆出现,观察子宫收缩、产程的开始和进展以及阴道出血。⑤密切观察脑出血、肺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对病情的预后有所估计。⑥做好基础护理:定时协助昏迷患者翻身,防止压疮发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上行性感染。
篇10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观察;治疗;早产;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714.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58-02
妊娠期高血压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对孕妇心、脑、肝、肾等器官均能造成一定损害,增加孕妇妊娠期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母婴生命。笔者收集了本院收治的86例妊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干预治疗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6例,年龄21~38岁,平均(31.5±4.7)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33例,孕期26~40周,平均(33.4±5.2)周,单胎77例,多胎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1]确定的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本院同期50例正常产妇的分娩情况和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年龄22~36岁,平均(32.0±3.5)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孕周36~40周,平均(38.0±1.0)周,单胎45例,多胎5例。
1.2 观察方法
统计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并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同时根据患者症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确保孕妇得到充足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波动较大者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密切监测母体情况,监测尿蛋白和胎心音;给予吸氧,尽量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儿供血供氧情况,充足蛋白质饮食,全身水肿者控制食盐摄入量,发现子痫前期患者尽快解痉降压,强心利尿,扩充血容量,静脉缓慢注射硫酸镁,必要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86例患者大多以不同程度的水肿就诊,入院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出现蛋白尿,血压上升到160/110 mm Hg可确诊为子痫,主要累及器官有心、脑、肝、肾等,表现最多的为高血压86例、蛋白尿74例、头痛头昏55例、水肿42例,见表1。
2.2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婴结局及其与正常产妇比较情况
入院后经过积极治疗,产妇情况好转,其中剖宫产71例(82.56%),早产22例(25.58%),低体重儿12例(13.95%),共有3例患儿因早产、低体重、严重窒息死亡,与同期正常对照相比,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出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2.3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并发症
妊高组母婴并发症有胎儿窘迫28例(32.56%),胎膜早破11例(12.79%),产后出血21例(24.4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是由免疫因子、遗传因子、细胞毒性因子、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血管内皮损伤是医学界公认的发病因素中心环节之一,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均会引起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血管舒张因子减少,血栓素等收缩因子增多,致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3],其病理基础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引起各脏器灌流减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心力衰竭、子痫及胎盘受损产生的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母婴并发症[4]。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也集中于上述症状,证实了本病小血管痉挛的病理基础。本病主要治疗原则为绝对卧床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扩容等,硫酸镁是目前临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能够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缓解脏器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输注速度,避免镁中度,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昏、恶心、抽搐等症状,考虑发生子痫前期或子痫的可能性,孕妇抽搐时间越长,胎儿缺氧越严重,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越高,应尽快给予镇静、抗惊厥、控制抽搐,必要时采取措施终止妊娠,剖宫产为首选方式[5],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主要依靠宣传孕期健康教育,开展围妊娠期和围生期保健工作,指导孕妇高蛋白饮食,注意钙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保持足量休息和愉悦心情,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将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降至最低[6]。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5-370.
[2] 刘爱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J]. 右江医学,2011,39(3):367-370.
[3] Muy-Rivera M,Vadachkoria S,Woelk GB,et al. Maternal plasma VEGF,sVEGF-R1 and PIGF concentrations in preeclamptic and normotensive pregnant Zim babwean women[J]. Physiol Res,2005,54(6):611-622.
[4] 黎雪玲.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观察与分析[J]. 西部医学,2011,9(2):15-20.
[5] 卢宇青.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9-40.
- 上一篇: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下一篇:企业上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