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管理法范文

时间:2024-04-03 11:3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法管理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法管理法

篇1

近年来,我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严格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依法管理土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州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从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国家土地督查成都局例行督查我州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看,有的县在土地利用管理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用地现象还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报即用、未批先用、边报边用、违法占用土地;违法转让、出租、买卖土地;不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招拍挂政策,不执行土地出让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擅自减收免缴土地出让金和耕地开垦款;违法办理土地登记;制订出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依法整顿土地管理秩序,规范批地、管地、用地行为,进步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土地执法监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理者依法管地,用地者依法用地。各县要高度重视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各县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要充实配强人员,改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装备,配备必要的监察车辆和通讯工具,切实发挥土地监察在巡回监察和案件查处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确保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土地法制宣传,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

各县要广泛深入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土地犯罪条款以及国土资源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等五部委出台的《违反土地管理问责办法》(15号令),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领导层,教育广大干部模范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土地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纪检监察、公安、司法机关要主动支持和协助国土管理部门搞好土地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和规定的宣传教育,有选择地披露和曝光违法用地责任人的查处情况,提高宣传实效,形成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觉守法的良好风气。

三、加大土地案件查处力度

各县要加大土地案件查处力度,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贯彻“五个并重,五个为主”的原则,即: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监察并重,以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土地监察为主;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和查处责任人并重,以查处责任人为主;查处和预防并重,以预防为主;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并重,以内部监督为主;面上巡查和重点区域(工业园区、矿山、重点项目建设区)巡查并重,以重点区域为主。各县对辖区内的违法用地案件,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重点查处违反规划批地用地、未报即用、未批先用、违法土地登记;弄虚作假,核发土地证书;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款和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对土地违法行为查处不力或不依法查处的,州国土资源局将实行下查一级,处罚上收一级,土地收益和罚没收入全部解缴州级财政。要建立土地动态巡查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提高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现率、制止率、查处率。

篇2

6月上中旬,市人大城环委的同志在常委会副主任张孝超的带领下,深入到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形式,对我市的《土地管理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贯彻《土地管理法》情况的基本评价

现行《土地管理法》于1999年1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全面推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的新机制,不断推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和“三个率先”战略目标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

(一)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不断加强。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在规划的指导下实行了用地供应计划预报制度,加强了建设用地预审和计划管理。

(二)土地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实行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调控土地供需平衡。通过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红线储备,收购储备土地12780亩,支持了城市建设。二是实行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市场行为。2002年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实施以来,我市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入市率达到100%,有效实现了土地利用价值。三是实行了土地年租制度,盘活了存量土地资产。

(三)各类园区用地得以有效清理和规范。全市清查各类开发区(园区)14个,撤销各县(市)、区自行设立的工业园10个,核减了用地规模1878公顷,有效保护了国土资源。

(四)废弃地的复垦整理趋势较好。我市各级政府都建立了耕地开发专项资金,完成了市、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共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8个,争取上级土地整理专项资金3千余万元,去年以来,全市土地开发整理面积近2千公顷,新增耕地面积803公顷,做到了耕地占补平衡。

(五)农耕地抛荒现象得到控制。在大力扶农的前提下,农耕地抛荒得到控制,农民种田积极性有一定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违法圈占耕地;有的村和乡镇认为集体土地可由自己作主,便以兴建公益事业为由,擅自侵占耕地;有的村民在责任田内乱搭乱建,或挖池养鱼,或改耕为林,使大量耕地遭受破坏。

(二)土地征用后农民补偿安置政策难落实。据市国土资源部门清查反映,涉及要给农民土地补偿的项目300余个,拖欠补偿资金达2900余万元。正是补偿不及时,安置不到位,致使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无着落,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在农村,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上马小矿山、小冶炼,经济效益低微,有的项目一建起就遭关停,有的只圈起围墙便开始“晒太阳”,许多农民在责任田里建大宅,围大院,造成大量耕地浪费。在城区,有的项目建设热衷于外延扩张,不注重内涵挖潜,有的项目投资不大,但占用土地不少,土地粗放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造成有的土地利用率不高和大量城郊菜地面积减少。

三、建议

(一)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土地管理法》和与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的土地法制观念和耕地资源忧患意识,明确对土地管理的权限和责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强化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基本农田不受侵害。

(二)认真落实补偿和安置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紧紧抓住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将在全国开展土地征用农民补偿及安置政策执法监察的契机,对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清理检查,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篇3

关键词:基层土地管理;执法问题难点;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使用量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矛盾。在资源的国家所有和地方管理、整体的土地资源和局部的土地资源的使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加剧了土地管理执法的难度,在违法行为产生时难以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国土资源管理执法效果大大降低。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提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土地的转让、买卖和侵占,对土地的使用途径进行严格的限制,在将农用土地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时需要通过相应的程序,在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对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在现有的执法过程中,一些与之不适应的执法现象仍然存在,使得土地管理难以实现应有的效果。

一、基层土地管理执法中的难点

在我国现有的基层土地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现出如下的情况: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土地法律意识淡薄

在我国的土地面积的利用中,90%以上为农村用地,在农村中的土地利用中,由于规划不合理,存在大面积的土地荒芜状况。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大力的宣传和实施,使得人们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土地的非可再生性和公有性,一些农村在进行土地的利用时,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合理的使用现象。

(二)对于违法用地的控制力度不够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是其首要的任务国家在对政府的考核的过程中通常是将财政收入作为统一的标准,但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对违法用地的行为进行妥善的治理。

(三)对问题的产生巡查不到位

在现阶段中的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在巡查过程中 不能够严格遵守管理要求,保证管理制度的法律化和科学化。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基层主要负责对土地使用现状的巡查,在基层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数量较少、资金分配不足,工作内容较多,管理的范围较广,因此就容易产生工作的疏漏。在现有的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对象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土地的非法占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土地的填平和建筑的施工,等到在巡查中发现这种问题时,土地已经被占用。

(三)控制力度不够

在一些农村中出现的土地违法占用情况多是由于一些干部受到利益的诱惑,利用自身的职权进行土地的占用和划分。一些管理者在明知道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的同时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更加难以保证进行及时的制止和处罚。在一些工程的建设中存在违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基层政府和部门不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就不能够做到有效的控制。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认为土地占用没有受到限制就是政府和法律准许的。

(四)对于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不都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法规中明确规定出的土地违反使用行为有十多种,其中不仅包括了土地违法乱占的行为,还包括对于现有土地的使用现状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非法将农田转变为建筑用地的行为,还包括非法进行土地交易的行为,一些官员实行非法批准用地的行为、非法转让土地等行为,一些官员对于土地使用的违法现象视而不见,土地执法监察管理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依法治理。

(五)违反占地行为难以禁止

在土地管理人员的管理过程中,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明令禁止后,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如果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强制手段,在施工体制一段时间后又会继续施工,反反复复,难以保证管理效果。

(六)违法土地占用的制止存在难度

在基层土地的管理中,缺少强制执行的权利。在现有的管理过程中,土地管理人员只是起到一个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而不能够从根本上制止违法土地占用现象,对于一些顽固的违法用地者只能够按照相关的规定将其移交相关的管理部门,而土地部门不能够对占用土地的建筑进行拆除。在对违法占用土地的处罚措施中,罚款数额较小,难以引起违法使用土地人员的重视,一些人甚至认为在罚款后就可以继续使用土地了,并不能够实现从根本上制止的目的。

(七)土地管理过程中执法中程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

在土地管理部门中,受到自身权责的限制,只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执法,而不能够抱枕实施效果。在违法使用土地资源的人员中,不能够主动接受行政处罚,在处罚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法院进行监督。对于违反用地现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立案和取证、调查,并且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因此就增加了法律执行的难度。

二、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在执法的同时做好普法工作

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中,要转变其管理的思想,加大执法的力度,提高管理的效果。在行政执法中由于只重视管理法规的实施,管理措施不到位,普法的力度较小、服务的观念缺乏。不能够提前发现土地的违法占用现象,只是在这种现象产生后进行管理,使得管理的效果较差。而要真正做好土地的违法使用现象的控制,就要从普法工作入手,各个政府和部门加大土地使用法规的宣传,将执法和普法并重,提高执法的效果,在执法过程中要以服务为根本原则。

(二)以处罚为手段,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进行基层土地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土地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针对违法用地者进行的出发主要是为了保证土地的正常使用,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土地能够更好的得到管理和使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

(三)促进地方经济更好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就被提到了管理的日程中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转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加大对于下级管理层的考核力度,地方政府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占用制度,加大对于占用土地的税收力度,正确处理土地占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明确土地管理的内容和细则

在土地管理中组要进一步明确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对于正处于非法占用初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尽量避免进入到查处的阶段,减少对属于复杂程序的实施,提高管理效果。

在城府的管理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在出现问题是要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保证各项用地严格按照要求,具备合理的手续,相关的使用证件和文本应全部具备。

针对违法用地的行为的罚款条例,要尽力做到细致、全面,以免在问题产生时难以按照条例进行处理,加大罚款的额度,这样才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有效控制违法用地现象的产生。

结束语

土地资源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做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不能够做好土地的有效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土地管理的执法过程中,切实解决好执法困难这一现象,就需要土地部门切实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建立起全面、高效的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好执法中出现的管理难题。

参考文献:

[1]吴次芳.农村土地整治的问题指向、国际经验和现实选择[J].四川改革,2009(8).

[2]王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国土资源,2010(6):51-52

[3]王会.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吉林农业,2010(7):216-218.

篇4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其相关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四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分解全市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其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占用耕地的单位在开垦耕地时,可以委托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具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支付相应的耕地开垦资金。

占用耕地的单位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耕地开垦。

第八条占用耕地的单位不能开垦耕地落实占补平衡的,应当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未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

第九条占用外环线以内地区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20元;占用外环线以外地区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10元;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20元。

耕地开垦费缴纳标准根据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条耕地开垦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纳入市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组织、实施、管理开垦新耕地的各项开支,当年结余可以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十一条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用于土地开发整理所需业务费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列支。

土地开发整理所需业务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研究和后备资源调查、检查验收、建立项目库和耕地储备库、耕地开发管理软件开发利用、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业务支出。

第十二条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并按照本规定做好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预算、实施和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二)符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

(三)土地相对集中连片,达到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土地开发整理规模;

(四)土地开发项目的预计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60%,土地整理项目的预计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3%。

第十四条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照下列程序进行申报:

(一)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将项目立项申报材料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立项申报材料后,组织审查和现场勘察,进行综合评价,作出批准立项或者不予批准立项的决定。

第十五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报材料包括: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书;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评估论证意见;

(三)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符合区(县)、乡(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见和土地权属情况证明;

(四)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总体规划图;

(五)土地权属单位的意见;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后,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应当组织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并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签订项目实施合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合同的约定组织施工,不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第十八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前,应当对土地权属、界址、面积进行界定;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及时开展土地权属的调整、登记、发证等工作。

第十九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自下而上分级验收:

(一)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二)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初查;

(三)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进行初验,对初验不合格的项目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四)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初验意见,会同市财政、农业部门组织项目终验。

第二十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做好项目成果有关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从项目申报到验收通过形成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应当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一条市财政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及时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拨付给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

第二十二条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包括: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用于耕地开发、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截留、挪用或者挤占。

第二十三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费用按照国家确定的定额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控制使用。

第二十四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并对项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和终止项目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5

关键词 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161-02

0 引言

土地的开发管理和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土地测绘作为土地开发的基础,因此,土地测绘在土地的开发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土地测绘工作,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的科学性。

1 土地开发管理和土地测绘

1.1 土地开发管理

近年来,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使土地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管理,能够实现土地的再利用,节省土地资源,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的质量,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土地的开发管理,还能够优化土地的利用结构、增强土地的集约利用,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对土地的开发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城市的外延扩张,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土地开发管理可以说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开发、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1.2 土地测绘

土地测绘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土地详查、城镇地籍调查、耕地的动态调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的土地管理基础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测绘技术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3 土地开发管理和土地测绘的关系

国家对土地资源使用管理工作的加强,会使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基础和技术支持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认清土地测绘和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充分利用土地测绘技术对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进行调查,是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目标可靠、准确完成的重要资料保障和技术支持。

1)土地测绘和测绘的土地资源状况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土地的开发管理,首先要进行选址,选址的根据是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城市、村庄、城镇的发展目标,而地籍、地形等资料则依靠土地测绘得到资料,才能制定各类规划。因此,土地测绘是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

2)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土地测绘技术贯穿于从土地开发项目批报到项目编制所需的征地勘测、耕地占补平衡划地勘测,到批后监管竣工复测,甚至是违法占用地的测量等过程的始终。因此,土地测绘服务于土地的开发管理,是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

2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1)土地测绘在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登记、征集、开发主要以管理区为权属单位,涉及的土地测绘范围比较大。所以,在对农村土地的开发管理中,可以用土地测绘中的正射影像技术对土地的权属界线和位置进行划定。土地测绘的面积、精确度都可以达到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的需要;

2)土地测绘在土地规划审批中的应用。土地测绘工作的展开,可以为土地规划审批工作提供各种所需要的资料,把不同时期的土地测绘成果与国家、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对比,能够对土地利用是否按照规划进行、土地开发和规划方案是否合理进行判断,从而促进规划的合理性和修编的科学进行。

还可以利用不同时期的土地测绘资料,掌握城镇的扩建国模和扩建速度,根据扩建情况分析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发展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土地开发规划方案,促进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使用监管部门中的应用。土地测绘的数字正射影像、卫星影像技术等可以实现对违法占地用地的监测,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违法占地用地的地点、时间与占用面积等信息,为监管部门及时、依法处理非法使用土地行为提供可靠证据。例如,为更好的实施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可以建立农田保护区信息系统,对保护区的农田位置、面积、范围、责任人与保护区比例能达标情况进行定期的测量,能够有效的对农田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保护。将不同使其农田保护区的影响进行叠合处理,还可以得到农田保护区变迁的情况;

4)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检测中的应用。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国土资源丰富,国土资源的调查和检测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土地测绘技术中的遥感技术,经过快速的发展,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不断涌现,在资源调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土地概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为土地开发管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高精度、快速的对各级控制点的坐标、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进行测量,无需点间通视就能够高精度的对各要素进行高质量的控制测量。还可以用关于对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等方面,所采集的数据具有高准确性,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快速、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持;

6)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信息系统建立中的应用。土地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最初就是建立和土地管理、地籍管理、土地数据库等有关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相关的土地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对土地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和评价,为地籍管理提供依据。在城乡土地管理领域,还建立了地籍管理系统、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域地籍信息系统、日常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各大系统,为城乡土地管理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3 结论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为土地开发管理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土地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的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中资料的准确度和土地开发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詹志明,徐文斌.探讨土地开发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2]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3).

篇6

第二条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市人民政府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市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的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市人民政府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前款所称的出让金,包括土地的级差地租、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开发费。

第三条土地使用权出让,一般应采用拍卖或招标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通过协议方式出让。

第四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位置、面积、用途、控制性规划指标、年限、出让方式等条件,由市土地管理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计划委员会、市规划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共同拟订方案,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由市土地管理局实施。

第五条地下自然资源以及其他埋藏物属国家所有,不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范围内。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具备下列条件的,均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

(一)具有与该地块建设项目相适应的企业资质等级或相当的开发能力;

(二)具有该地块建设项目总投资20%以上的实有资金或银行出具的融资证明(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三)符合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由市土地管理局按下列用途核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业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五)综合或其他用途50年。

第八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者应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合同必须具备下列主要内容:

(一)出让地块的位置、面积、用途及规划要求;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金价格;

(三)交付定金及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金的币种、期限和方式;

(四)交付出让地块期限和方式;

(五)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方式和完成建设的期限;

(六)有关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让、出租、抵押的前提条件;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八)违约责任;

(九)纠纷的处理。

第九条出让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合同要求,办理相应手续。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

第十条土地使用者应当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全部土地出让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权解除合同,并请求违约赔偿。境外的企业、公司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均应以美元支付定金、出让金和土地使用金。

第十一条受让人在支付完全部出让金后,应当依照出让合同规定的时间,持出让合同、出让金支付凭证等,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从《国有土地使用证》签发之日起开始。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应按合同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金。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应当征得市土地管理局同意和市规划管理局批准,依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章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十三条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公开场合,在市土地管理局拍卖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持人)的主持下,竞投者按规定的方式应价,竞投土地使用权,应价最高者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

第十四条拍卖土地使用权,市土地管理局应提前三十日发出拍卖公告。

第十五条下列文书由竞投者向市土地管理局购领:

(一)土地使用权拍卖须知;

(二)土地出让和使用条件;

(三)*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

第十六条竞投者须按拍卖文书规定交付拍卖保证金后,方可参加竞投,竞投保证金不计利息。

第十七条市土地管理局应按公告规定的时间、地点,按下列程序,公开进行拍卖:

(一)简介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使用年限、要求和其它有关事项,公布拍卖底价以及每一次应价数额;

(二)竞投者按规定方式进行应价;

(三)由主持人连续三次宣布最后应价数额而没有人再次应价时,最后应价者即为竞投得主;

(四)土地竞投得主当场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规定缴付定金,竞投保证金可以抵充定金。对未得者,其竞投保证金在拍卖后十日内全部退还。

第十八条拍卖底价不得低于按有关规定计算的该幅土地出让的最低价格。主持人认为竞投者出价都偏低时,有权收回该幅土地,另行安排拍卖。

第十九条境内法人可持银行支票支付定金;境外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可用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中银集团的银行本票缴付定金。

第二十条竞投得主当即不能缴付定金的,视为违约,应赔偿市土地管理局组织拍卖活动支出的全部费用,市土地管理局可将该幅土地再行拍卖,拍实所得地价款低于前次拍卖地价款的,差额部分由违约者负责支付。

第三章招标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一条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资格范围、内容以及招标方式由市土地管理局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及地块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十二条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市土地管理局应提前三十天发出招标公告。

第二十三条下列招标文书由投标者向市土地管理局购领:

(一)投标须知;

(二)土地出让和使用条件;

(三)土地使用权投标书;

(四)*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

第二十四条投标者须按招标文件规定向市土地管理局交付投标保证金后,方可参加投标,投标保证金不计利息。

第二十五条市土地管理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规划管理局、市计划委员会、市房地产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评标小组,主持开标、评标和决标工作,确定中标者,发出中标通知书。

第二十六条中标者应在中标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规定交付定金。投标保证金可抵充定金。对未中标者,发出未中标通知书,其投标保证金在十天内全部退还。

第二十七条招标文件规定只出标价的,以价高者得;规定既出标价、又须提交规划设计方案的,采取综合评分办法,总评得分最高者中标。市土地管理局认为所有标书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有权重新组织招标。

第二十八条中标者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市土地管理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取消中标资格,由市土地管理局另选中标者,保证金不予返还。

第四章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九条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申请使用土地者应向市土地管理局提交下列申请文件:

1.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2.规划用地红线;

3.申请用地报告;

4.申请使用土地者身份证明及资信证明文件;

5.市土地管理局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证明。

第三十条市土地管理局应在接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给予答复,并与申请使用土地者进行具体协商。经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市土地管理局与申请使用土地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三十一条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价格,由市土地管理局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基准地价通过评估确定。

第三十二条土地使用者应按出让合同的规定缴付定金。

第五章土地使用权的终止

第三十三条土地使用权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届满、提前收回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

第三十四条市土地管理局应在土地使用权期满前六十天,通知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办理终止手续。

第三十五条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由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者应交还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十六条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请续期。需要续期的,应在土地使用权期满前一百八十天内向市土地管理局申请续期。获准续期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重新签订出让合同,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十七条国家对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土地管理局依照法律程序办理,并给予相应的补偿。补偿金额由市土地管理局会同市房地产管理局根据出让合同余期、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数额、土地使用性质、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评估价格等因素,与土地使用者协商确定。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土地使用者未按合同规定逾期缴付任何一期出让金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权解除出让合同,收回土地使用权。已缴付的定金不予返还。市土地管理局不按出让合同规定提供出让地块的,土地使用者有权解除出让合同;市土地管理局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三十九条土地使用者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土地管理局有权责令其限期纠正,直至按出让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

篇7

关键词:城市建设 土地资源 管理措施

1.引言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各地区的农村都在城镇化。但是一方面土地的数量有限,城市不能够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城市人工众多,人均土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在这两者的矛盾日益明显的今天,城市地区土地的有效合理分配和管理成为了必要措施。政府单位和城市各管理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土地资源的管理,提高土地的使用率。所以在此,我们要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进行阐述和讨论,总结出有意义和有效果的资源管理办法。

2.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2.1城市土地有效利用的概念

有相关的政治经济理论提到,人类要实现文明用地,就应该有效的用地,提高使用率。如对于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 就是当土地的面积一定时,运用先进的科技,种植更多的农作物,提高产出和投入比例。但是和农业用地相比较,城市土地集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国内外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措施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一是提高的土地投入产出比;二是合理规划和布置城市土地结构;三是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四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资源的潜力,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常规定义: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合理分配城市土地资源,调制城市结构布局,改善土地资源的管理措施,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投入产出比,使城市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2.2建立土地管理学科,引进人才

要对土地有效管理需要较多专业知识,它也包含了众多学科,牵涉到了经济学、法学等各类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只有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综合管理能力,并借助网络和通信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1950年以后,很多高校开始设立管理学专业,学习土地资源的管理知识,有效的规划土地。到七八十年代,从专业到本科,都逐渐开设了资源管理专业,各高校这种办学政策的转变,体现出了土地管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始土地资源管理额本科点和硕士点,有些好的高校甚至建立博士点。高校为社会培养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国土资源提供专业人才,这对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认真学习,专心听讲,吸收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3土地资源有效管理

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基础,目的是追求高的使用率,所以其关键是科学地分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解决土地资源稀缺问题,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土地得到持续利用。所以要制定有关的土地政策,转变管理方式,研究新的土地管理计划,来有效地管理土地资源。有文献中提到水资源的管理方法,也适合于对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具体来说,可以把土地资源的管理划分为土地的供给、资源效率、优化布局结构、土地的社会化等4个不同的管理阶段。

这写阶段并没有一定的顺序,在实际管理土地时应当综合运用这些手段。但是越高级的手段也反应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扩大市场范围时,使得稀缺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应用,这也体现出来土地的社会化管理。而在社会上,由土地资源的管理问题,也进一步引起了国内外对其它社会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视。

3.国家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

3.1提供市场信息,增强市场功能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时,国家要发挥其强大的宏观调控作用。要发挥市场的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使得管理土地时有据可依。如果缺乏及时或者有效的信息,就会误导土地市场的走向,使得土地市场出现很多问题。在土地市场的交易中,主要注重的是其价格信息,要及时了解价格的波动及走向。因为价格信息也反应了市场的供需情况和大致的价值。对于中国的城市,其土地未全部市场化,部分进入了市场,部分未进入,所以市场的价格信息不能全面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此,政府要对土地宏观调控,合理制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规章制度,有效反应市场信息,包括土地的总面积和分布情况。同时这也可以更好的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2依靠政府政策,降低调控成本

在调控土地市场时,两种有效的措施就是土地储备与投放政策,根据土地供给情况满足市场需要,保持供求平衡。若供不应求,则可适当提高土地价格;若供大于求,可以降低土地价格或者将土地储备起来减少供应。对这种调控手段,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给与恰当的评价。

第一,土地储备与投放稳定市场,抑制波动现象。但是也要制定合理的价格,找准时机,对土地资源进行储备和投放。政府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或者私人利益,投机倒把,不顾市场的运行而作出不合理的决策。如果土地的利用率很低,应适当储备土地,促进其它土地的高效使用;如果利用率较高,也可以投放更多土地,缓解土地紧缺的压力。

第二,政府储备与投放也需要一定成本,何时何地储备土地涉及到很大的利益关系。所以要对城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了解土地总体数量和分布情况,最优地选择最具市场潜力的土地,适当地进行投放和储备。由于城市土地都具有很大市场潜力,所以在实际规划时,可以减少储备量,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释放土地的需求压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提出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手段,分析了土地市场的供需变化。在城市化建设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所以既要有效的管理土地资源,有应该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控制其价格,使城市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陈银蓉,梅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N].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00-103.

[2]刘彦随,吴传钧.中国水上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个[N].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270-275.

[3]袁春,钱铭杰,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M].中国地质教育,2007,(1):123-125.

篇8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应用研究;开发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和土地资源,使我国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及综合国力的全面性和快速性提高。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各大行业的全面性发展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成为了城市发展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及任务,而土地资源管理则是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关键,引来很多人的重视,地理信系统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并得到了不断研究与开发。

1概述

1.1基本概念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全面性分析和处理的综系统,应用到的技术不但包括了计算机和测绘遥感技术,还应用到了地理学、信息处理等技术,不同技术之间是相互配合应用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采集相关地理信息,并对采集而来的地理相关信息进行输入、存储、分析、查询和输出(显示)等,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优势的全面发挥,并快速检索和找到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对土地地理位置的确定,进而实现对土地地理空间里相邻关系及图层划分等的管理,最终充分发挥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及效率[1]。

1.2基本功能

1.2.1采集、存储、编辑和处理地理数据既可以根据存储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地理数据资料采集、编辑和整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检测、纠错和修改采集而来的地理数据资料。1.2.2管理地理数据不但对海量的地理数据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还可以根据土地资源管理要求调整GIS中的数据库,以实现数据库中各项数据指标的更新,并对相应的图片和文本进行合理分类,然后与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地理信息数据交换。1.2.3制图和处理图形地理信息系统因具有先进的制图软件,所以不但能够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还可以根据信息制作成相应的图形或图表,如果图形或图表制作不规范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编辑和修饰,以实现各项数据的直观展示,另外还方便不同用户对不同地图的绘制,其适用性和科学性较强。1.2.4输出与转化地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并将综合分析的数据结果转化成图形或图表输出,以便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研究,同时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地理树立分析、编辑、修改及评价能力,并转化客户所需要的形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2应用分析

2.1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籍管理

土地位置、土地权属、土地类型、土地数量等内容就是组成地籍的重要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地籍内容的记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手工记录法,而是更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信息化记录法,该记录法主要是通过在地籍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具有应用如下:(1)先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来提高地籍管理效率,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2)在地籍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时一定要将其作为管理的核心实体,然后逐渐开发出地籍信息输入功能、存储功能、检索功能和综合分析功能等,为后面地籍管理决策的提出提供依据;(3)要以实现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为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原则,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按照土壤肥沃程度、所处地段便利程度等标准分为不同的权属和等级,然后根据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居民分布情况、土地覆盖率情况等信息,实现对地籍的管理;(5)相关部门将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以完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实现地籍信息统计、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工作效率的提高[2]。

2.2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定级估价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定级估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用来建立健全图件数据库,以完善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实现估价信息的定级处理;(2)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扫描及时对比例地图进行了解,以及时发现比例数据等参数的问题,并地理信息系统中较为先进的图片处理技术实现对不正确参数的修正,以保证和提高地形图的准确性;(3)还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及图片操作功能,建立起相应的土地定级估价坐标,以实现对土地的准确性定级估价,并确定出精准的地理位置,然后对影响地质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土地的准确定价。

2.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实质上指的是通过遥感监测技术来分析和研究土地利用情况,一般含有绘制土地利用变更版图、历史与变更后数据的对比分析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给土地利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对土地数据进行录入,并对已经变更的土地数据进行分析输出等,其中土地数据变更分析是最重要的监测内容;(2)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分析及输出功能,了解到数据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数据变化规律实现对动态监控图表的制作,为编辑相关土地版图提供依据;(3)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变更图层,不但能够方便人们对地理数据信息的查询,还能够在土地变更现状图层操作错误时找到原有的资源,然后实现错误数据还原;(4)用来监督土地现场勘测,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以便于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和开发新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2-3]。

3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GIS,这里的开发是指组件式GIS的开发。

3.1组件式

GIS这里的组件式GIS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新型地理信息系统,与传统的单件式功能独立式地理信息系统存在很多不同,该系统主要是由多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并且不同功能模块上还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控件,每个不同的功能模块都由不同的控件进行控制和实现,进而实现信息的搜集、计算、分析、统计、管理和处理等。利用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对GIS控件间、GIS控件与非GIS控件间进行集成,就可以实现组件式GIS应用系统的组建。

3.2组件式GIS的特点

3.2.1小巧、灵活且价格便宜在组件模型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控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户的经济负担;组件化GIS平台具有空间数据管理和灵活连接数据库系统的能力。3.2.2可以直接嵌入MIS开发工具组件式GIS建立在严格的标准之上,不需要额外的GIS二次开发语言,只需实现GIS的基本功能函数,按照Microsoft的ActiveX控件标准开发接口。3.2.3GIS功能强大新的GIS组件都是基于32位系统平台的,采用InProc直接调用形式,使小小的GIS组件完全能提供拼接、裁剪、叠合、缓冲区等空间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空间查询与分析能力[3]。3.2.4开发简捷GIS组件因可以直接嵌入MIS开发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多数开发人员进行自己所熟悉领域的开发,因为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开发工具,从而提高了GIS开发速度及质量,同时GIS组件还可以提供API形式使之工具更接近于MIS工具功能,使土地资源管理人员能够对地图、地质参数等进行熟练管理,无需进行特殊培训。3.2.5更加大众化当下组件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GIS研究和开发中,并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业界的技术开发标准,很多先进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工具都是基于组件式技术开发者而来,其功能比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更为强大和多样化,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非专业用户使用,使非专业用户可以直接对GIS控件进行使用。

3.3组件式

GIS开发平台(1)基础组件开发平台:一般都先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然后进行基本信息的交互性共享,最后通过灵活性方式将空间数据信息连接到数据库系统,形成基础组件开发平台;(2)高级通用组件开发平台:其结构主要由多个基础性组件开发平台组件而成,也可以理解为由多个基础组件构造而成,其功能都比较通用,使用方法也比较简单,还可以简化用户的开发过程,实现更多功能模块的开发,如显示、选择、编辑、属性浏览器等基础工具组件,并且不同基础组件之间的协同控制消息都需要进行封装;(3)行业性组件结构:抽象出行业应用的特定算法,固化到组件中,进一步加速开发过程。

3.4GIS组件的构成及产品

构成:GIS软件模型包含空间数据获取、坐标转换、图形编辑、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所以设计时要遵循应用领域地需求原则。如ESRI地MapOb-jects就是以空间数据访问、查询、制图为主要目标的GIS构件。主要的GIS组件产品包括MapObjects和MapX。

4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性和有效性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农业、林业及渔业等行业的发展,可想而知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乃至我国经济及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要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不断开发和应用各种新的功能模块,其应用领域包括地籍管理方面、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土地定级估价方面和动态监测方面等,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

参考文献

[1]郭晓静.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8:232-233.

[2]李宗明.探析“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195.

篇9

一、总体要求

通过集中清理*年1月1日以来“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现象有所上升的态势,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证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确保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以租代征”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工商企业项目建设的“以租代征”行为。到今年底,要对“以租代征”的违法违规问题,逐一清查到位,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对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批地的法律责任;对单位和个人擅自通过“以租代征”占地建设的,要追究其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行为的整治。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行为;查处以“工业园区”等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进行工业用地开发的行为;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各类开发园区的行为。到今年底,全面清理以各种名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土地的问题。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前,各地一律不得在规划范围外以各种名义非法调整规划。

(三)“未批先用”行为的清理和整治。重点清查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先行征地、供地、用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到今年底,全面查清各批次建设用地未批先用的建设项目,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予以处理。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先行动工建设的行为,要查清事实,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研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建设用地报批程序的办法。

三、工作安排

百日行动分三阶段进行:

(一)自查清理阶段(9月15日至10月14日)。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要根据百日行动方案的要求,完成本区域内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清理工作。自查清理要充分利用*年以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土地执法专项行动等工作成果,全面查清问题后统一登记填表(表格见附件),并将清理结果于9月28日前报县局,由县局汇总后报市国土资源局。

(二)查处纠正阶段(10月15日至11月24日)。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到位;对清查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三)督察整改阶段(11月25日至12月25日)。要针对清查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举一反三,制定以完善制度和程序,明确执法责任为重点的整改方案。局领导带队组成检查组,结合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对各地的查处纠正情况进行检查,并就突出问题进行调研,完善制度,督促整改。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政府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百日行动。县局成立百日行动工作专班,具体工作由执法监察大队负责。

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局属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认真动员部署,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坚持实事求是,对清理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及时性负全责。

(二)统筹兼顾,协同配合。要结合今年以来监察部、国土资源部部署的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监察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部署的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本次百日行动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兼顾,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百日行动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特别是涉及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提出建议,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中的关键问题。

(三)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要在清理新增建设用地的基础上,排查和梳理土地违法线索,严肃查处3—5起重大土地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以租代征”、越权批地、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批地等土地违法行为,集中力量公开查处和督办一批典型案件。

对未依法进行农用地转用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代征”的,按非法批地处理;单位和个人擅自“以租代征”的,按非法占地和擅自出租农民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从重处理。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避国务院基本农田占用审批的,按非法批地处理。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或供地政策供地的,按非法批地处理;擅自占地或骗取批准占地的,按非法占地从重处理。对置国家政令于不顾,不听制止,顶风违法的,必须公开曝光,从重处理。对土地违法行为未依法处理到位即补办建设用地手续的,按非法批地处理。

(四)严明纪律,督促整改。要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以罚代法、处罚不到位的行为。对土地违法违规涉及到应当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要移送监察部门;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严格追究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责任。对于不认真组织查处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土地违法行为多发且查处不力,或者因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等引发重大的,要限期整改;并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五)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要以百日行动为宣传重点,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百日行动各阶段的整治成果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进展情况,保持舆论的高压态势。要定期相关信息,通报百日行动的进展情况。各地都要通过媒体曝光一批影响恶劣的案件。要通过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牢固树立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土地管理氛围。

篇10

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预〔2017〕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XX〕43号)等有关规定,为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逐步建立专项债券与项目资产、收益对应的制度,有效防范专项债务风险,2017年先从土地储备领域开展试点,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促进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逐步扩大范围。为此,我们研究制订了《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

2017年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已经随同2017年分地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下达,请你们在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组织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工作,尽快发挥债券资金效益。

现将《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2017年5月16日

附件:

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建立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与项目资产、收益对应的制度,促进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XX〕43号)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地方政府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由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实施。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以下简称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一个品种,是指地方政府为土地储备发行,以项目对应并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以下统称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第四条 地方政府为土地储备举借、使用、偿还债务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地方政府为土地储备举借债务采取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方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下简称省级政府)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主体。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级政府(以下简称市县级政府)确需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由省级政府统一发行并转贷给市县级政府。经省级政府批准,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第六条 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土地储备项目应当有稳定的预期偿债资金来源,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应当能够保障偿还债券本金和利息,实现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

第七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管理。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等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第八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由财政部门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由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专项用于土地储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第二章 额度管理

第九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内,根据土地储备融资需求、土地出让收入状况等因素,确定年度全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总额度。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应当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专项债务限额内安排,由财政部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抄送国土资源部。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不足或者不需使用的部分,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于每年8月底前向财政部提出申请。财政部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该地区专项债务限额内统筹调剂额度并予批复,抄送国土资源部。

第三章 预算编制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土地市场情况和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编制下一年度土地储备项目收支计划,提出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资金需求,报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市县级财政部门将复核后的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资金需求,经本级政府批准后于每年9月底前报省级财政部门,抄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第十三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汇总审核本地区下一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需求,随同增加举借专项债务和安排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的建议,经省级政府批准后于每年10月底前报送财政部。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部下达的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根据市县近三年土地出让收入情况、市县申报的土地储备项目融资需求、专项债务风险、项目期限、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情况等因素,提出本地区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方案,报省级政府批准后将分配市县的额度下达各市县级财政部门,并抄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第十五条 市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省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具体项目安排建议,连同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建议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抄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第十六条 增加举借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应当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方案。包括:

(一)省级政府在财政部下达的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内发行专项债券收入;

(二)市县级政府收到的上级政府转贷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

第十七条 增加举借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安排的支出应当列入预算调整方案,包括本级支出和转贷下级支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支出应当明确到具体项目,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中统计,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项目库管理。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储备项目库,项目信息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地块区位、储备期限、项目投资计划、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预期土地出让收入等情况,并做好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衔接。

第十八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应当根据当年到期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模、土地出让收入等因素合理预计、妥善安排,列入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第十九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利息和发行费用应当根据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规模、利率、费率等情况合理预计,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统筹安排。

第二十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应当按照《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17〕155号)规定列入相关预算科目。

第四章 预算执行和决算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结合市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建议,审核确定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方案,明确债券发行时间、批次、规模、期限等事项。

市县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准备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应当配合做好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准备工作,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做好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土地资产评估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交易场所发行和流通。

第二十四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应当统一命名格式,冠以年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或市、县)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期)年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专项债券(期)名称,具体由省级财政部门商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应当严格对应到项目。根据土地储备项目区位特点、实施期限等因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可以对应单一项目发行,也可以对应同一地区多个项目集合发行,具体由市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提出建议,报省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六条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期限应当与土地储备项目期限相适应,原则上不超过5年,具体由市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根据项目周期、债务管理要求等因素提出建议,报省级财政部门确定。

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时,可以约定根据土地出让收入情况提前偿还债券本金的条款。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结构化创新合理设计债券期限结构。

第二十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偿还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到期本金、利息以及支付发行费用。市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省级财政部门缴纳本地区或本级应当承担的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等资金。

第二十八条 土地储备项目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应当按照该项目对应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余额统筹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金,不得通过其他项目对应的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到期债券本金。

因储备土地未能按计划出让、土地出让收入暂时难以实现,不能偿还到期债券本金时,可在专项债务限额内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周转偿还,项目收入实现后予以归还。

第二十九条 年度终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储备机构编制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支决算,在政府性基金预算决算报告中全面、准确反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和发行费用等情况。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偿还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储备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储备土地按期上市供应,确保项目收益和融资平衡。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以土地储备名义为非土地储备机构举借政府债务,不得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任何方式举借土地储备债务,不得以储备土地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严格储备土地管理,切实理清土地产权,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土地登记,及时评估储备土地资产价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履行国有资产运营维护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加强储备土地的动态监管和日常统计,及时在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中填报相关信息,获得相应电子监管号,反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运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 地方各级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及时在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填报相关信息,反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使用情况。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发行、使用、偿还等进行监督,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等政策规定的行为,及时报告财政部,抄送国土资源部。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的,财政部可以暂停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资格。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职责分工

第三十八条 财政部负责牵头制定和完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制度,下达分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对地方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实施监督。

国土资源部配合财政部加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指导和监督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相关工作。

第三十九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管理和预算管理、组织做好债券发行、还本付息等工作,并按照专项债务风险防控要求审核项目资金需求。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审核本地区土地储备规模和资金需求(含成本测算等),组织做好土地储备项目库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衔接,配合做好本地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准备工作。

第四十条 市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按照政府债务管理要求并根据本级国土资源部门建议以及专项债务风险、土地出让收入等因素,复核本地区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管理、预算管理、发行准备、资金监管等工作。

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按照土地储备管理要求并根据土地储备规模、成本等因素,审核本地区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做好土地储备项目库与政府债务管理系统的衔接,配合做好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各项准备工作,监督本地区土地储备机构规范使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合理控制土地出让节奏并做好与对应的专项债券还本付息的衔接,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控。

第四十一条 土地储备机构负责测算提出土地储备资金需求,配合提供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相关材料,规范使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