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3 11:3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需求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调研;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以30%左右的年均增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1]。“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至具备一定优势[2]。
2013年,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亿元,仅次于泰州(625亿元),占全省1/7以上,位居全省第二[3]。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924.2亿元、增长15.6%。2017年徐州市颁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未来几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推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十三五”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要突破1500亿元[4]。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5]。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革新优化,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了配合学院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药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对淮海经济区的生物制药企业进行详尽的调研。
1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制造2025》、《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淮海经济区和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为依托,以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城市生物制药产业对高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为内容,以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区生物制药行业协会、制药企业、一线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药店、药房、药物研发部门和机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的学生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从而获得大量的有关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要求和建议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归纳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探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教学改革,紧贴市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调研对象
本次主要调研了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的主要生物制药企业、行业协会、知名连锁药店、医院药房等,主要调研了相关的专家、企业的高管、一线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药店的店长、药房的主管和我们的毕业生以及实习生。共调研制药企业30余家,专业人员50多人,毕业生30多人,实习生40多人。主要调研的企业见表1。
2.2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药店、药房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科研机构、科研院所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个人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行业、企业、药房、药店等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生的意见及建议,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2.3调研方法
2.1.1直接访谈法
通过预约和行业专家、企业的负责人、一线工程师等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直接的资料。
2.1.2电话访谈法
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访谈调研。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用人状况,人员流动情况等。
2.1.3问卷调查法
设计纸质和电子的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调查表(学生版)、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学生版)、专业对口企业情况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通过邮递的方式或E-mail形式邮寄给调研单位,然后收集整理。
2.1.4QQ调查法
利用药品生物技术专科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班级QQ群和校企合作理事会QQ群,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随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收集学生在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听取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2.1.5网上调查法
利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网、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网、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网、医药英才网、中国制药产业链网等知名网站,了解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岗位信息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各种方式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需求进行社会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需求的主要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见表2。调研的结果见图1,各个生物制药企业对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员工需求量最大,占所有需求岗位的35.2%,其次是生物药品销售员占24.3%,接下来是质量检测员占14.8%,再接下来是研发助理占6.6%,其它占15.6%。从调研结果来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生物制药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最多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研发助理需求量较少。
3.2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要求
对调研材料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制药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要求包括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责任心占20.80%,在毕业生素质中比例最高,调研中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生物制药工作是非常严谨和精确的,这对毕业生的责任心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和我们专业合作密切的企业的负责人如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认为我们的毕业生责任心很高,很符合企业的需要。排在第二位的学习能力17.40%,企业普遍认为制药专业毕业生应有足够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一点关系不大,但是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占毕业生整体素质的14.30%,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一个团队相互协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毕业生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调研中还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素质有创新能力的要求,占毕业生素质的9.80%,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毕业生工作2-3年后,对自己的工作应该能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3.3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
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上游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融合技术、PCR技术、基因操作技术、菌种的选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培养基优化技术等);中游工程技术(细胞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培养基及设备灭菌技术、发酵放大技术等);下游工程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学生选择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药物制剂等岗位较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基因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岗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生物制药企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转变,这也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贴市场需要,不能因循守旧。
3.4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
调研发现,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的课程中生物化学、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等课程对工作岗位帮助非常大,占调查比例的78.6%。分析化学、微生物与免疫、酶工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也比较重要,占调查比例的56.3%。接下来,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药物储存与养护等课程,占调查比例的28.3%。
4调研的结果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
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调研,我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所以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创用融合”的路线。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能力为本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以能力为衡量标准,所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应以能力为本位,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希望缩短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期,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和企业一起制定,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使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4.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研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现代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完成现有的岗位职能外还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现状,国家正在大力的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参考文献:
[1][3]韩子睿,张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4):22-29.
[2]吕伟斌,肖琼莉,卢洁,等.玉林市生物产业现状与发展展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6):52-55.
[4]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5]李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9):85-88.
[6]曹正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职业,2014(10):77-78.
篇2
【关键词】电网运行;技术优化;信息技术
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电力用户对供电稳定性与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现代电网运行过程中加快了电网的改造与优化。利用现代电网供电技术,配电网馈线保护技术、机电保护技术等降低供电线路故障率,减少供电电网故障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针对电网供电需求及运行经济性需求,现代电网运行中应加强运行技术优化与分析。利用技术优化与技改工作的开展,实现电网的稳定供电、实现电网运行成本目标。现代电网技术改造及规划工作为电网运行现状、改造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对电力能源供应的需求,供电企业应加快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工作的开展。以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实现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目标。
1、我国电网运行技改现状及发展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因此我国加快了城市的改造与建设,满足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要求。老城区的改造及新城区的建设,促进了电网改造与发展。通过科学的电网规划、加大导线截面、低损耗变压器等技术的运用,满足电力能源输送及成本控制要求。同时以无功补偿技术以及现代变电技术、在线诊断技术等,降低输变电线路系统故障发生率、减少电网故障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探讨
2.1建立完善的基础调研体系,确保电网运行技术优化科学性
针对现代电网运行管理及电网运行技术优化需求,供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基础调研体系。针对电网所辖地区的有效划分及电网调研需求,确定调研体系内容及重点。通过设置专职部门与人员以及电网维护工作记录的收集整理,明确电网运行基础情况。以调研工作职责、内容的明确,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完善电网基础调研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电网基础调研,保障电网运行技术优化的科学性。
2.2建立电网运行技术优化评测体系,保障技术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是为了实现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的活动,因此技术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技术优化工作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技术优化工作效果。为了满足电网技术优化方案编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现代供电企业在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方案编制前应建立技术优化评测体系。组织企业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组成评测小组,运用技术分析及成本分析方法对技术优化方案进行评测。确定电网运行技术优化方案能够切实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高运行经济性及稳定性。评测体系的建立中应对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的具体职责及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同时加快评测方法的完善及改进,保障评测工作质量,实现电网运行技术的科学优化。
2.3以电网运行调研报告为基础,明确技术优化方向与重点
根据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工作目的,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工作应以电网运行调研报告为基础,确定技术优化方向与重点。同时,加强对现代电网运行技术的了解与分析,借助电网运行新技术提高电网运行中各组成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经济性。受电网运行企业所辖各区域电网基础情况的差异,在技术优化方案的制定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用电量需求以及设备基础情况,确定优化方向与重点,实现全网技术优化目标。
2.4加快电网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促进电网运行技术优化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中,及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降低电网故障对供电的影响是电网技术优化工作的关键。通过电网故障智能诊断技术,能够及早发现电网中存在的系统故障,并及时将故障进行消除,满足电网运行优化及电力能源供应需求。在我国现代电力系统改造中,电网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已经极为成熟。加快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电网运行优化效果、提高电网诊断能力。并通过电网诊断的保护技术对变电站等系统进行监控,提高电网稳定功能能力。
2.5以分支配电网技术优化为基础,提高电网运行技术优化效果
作为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配电网络经济运行及节能技术优化是电网运行技术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网运行技术优化要求及目的,电网运行技术优化中需要加强自动化配电网分布计算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化配电网的准确计算,制定节能优化技术方案。通过应用遗传算法、非线性循环流算法、网损潮流模型对电网无功优化进行分析与设计,实现配电网络经济运行与节能技术应用目的。针对配电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配电网络技术优化方案。以配电网络系统的技术优化为基础,满足全网运行技术优化需求。
3、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电网运行技术优化能力
在现代电力能源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加快信息化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技术优化能力、提高电网运行企业技术力量。根据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工作内容及需求,供电企业应建立动态电网基础数据库。根据电网基础调研信息,完善数据库内容。并通过日常线路巡检等工作队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为电网运行技术优化计算提供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电网运行技术优化工作还需要企业加快数字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及数字化模型,加快电网优化软件系统的开发,以此对电网运行技术优化方案及数据进行高效的运算与复核,保障优化方案数据的准确性。另外,电网运行过程中还应加强GIS技术的运用,以GIS技术与动态数据库的复合运用,指导电网运行技术优化,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电力能源供应的需求。
结论
在现代电网运行中,加快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能够提高电网供电能力、降低供电消耗,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需求,供电企业应加快对电网基础的调研与分析。结合所辖区域电网的实际情况,以局部技术优化为基础,实现全网运行技术优化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市场调研;卷烟;市场营销
1.卷烟市场调研
1.1什么是卷烟市场调研
卷烟市场进行的市场调研工作,实际上是卷烟企业的管理者们采用相关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梳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相关研究、分析烟草消费人群以及市场工作者的工作反馈内容,在研究中发现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抓住企业发展机遇,规划出更加合理、科学的销售方案来指导烟草的销售工作。
1.2卷烟市场调研的内容
卷烟市场调研的内容因为营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比较广泛。而主要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1)对卷烟价格的调研。卷烟经营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卷烟的价格,可以更好的制定价格营销策略。(2)对于卷烟市场竞争方的调研。这一类的调查研究,可以使管理者知己知彼,做出最全面的、最深入的销售政策和方法。(3)对卷烟产品的调研。经营者通过对卷烟产品的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消费者需要的卷烟产品。(4)对于当前烟草市场的供需状况的调查。了解烟草市场的基本需要才能更好地做好经营销售工作,掌握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才能在销售方案中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工作。(5)对卷烟销售渠道的调研。卷烟经营者对卷烟的销售、运输等方面的调研,可以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
以上五点,都是针对卷烟营销市场的一般情况来说的,卷烟经营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市场调研在卷烟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在烟草市场上,卷烟企业的管理者做好深入、全面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经营者明确掌握市场的销售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销售方案,在新的市场需求指引下研发新的烟草品种,深层拓展销售市场,提高销售能力,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阐释。
2.1能够深入把握卷烟市场的具体情况
卷烟经营者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卷烟市场需求,制定和实施更加高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卷烟营销服务的质量,开展卷烟营销活动,更好地完成各项卷烟营销任务。
卷烟经营企业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是了解整个卷烟市场营销的主要途径。进行积极有效的市场调研,可以更加深入的开展卷烟营销活动。卷烟企业进行一些有目的性的市场调研活动,采用科学、合理的现代市场调研方式全面深入展开工作,及时把握住当前卷烟市场的发展动态和突出问题,对于大客户和零售商都应该有比较详细全面的把握 。卷烟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烟草零售市场的深入了解,可以明确得知当前的市场需求、销售状况,能够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2.2能够准确掌握卷烟营销工作中的新动态
开展卷烟市场调研活动能够让卷烟企业的经营者更加全面地掌握整个卷烟市场的新情况,把握住当前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的发展动向。在卷烟企业开始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工作的重心几乎全部投放到提高销量、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而卷烟营销工作中的营销服务部分则长期受到忽略。营销工作分配的不够合理,导致卷烟企业开展的各类营销活动中服务质量不断下降,有其是在对零售业主的服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政策的咨询、货物的供给、产品的宣传以及对售后的调查和走访的工作都做得不够到位。只有进行比较全面、比较深入的市场调研活动,卷烟企业的管理者们才可以更加深入、准确地掌握卷烟市场的营销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新动向,并对自己企业的营销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
2.3能够合理预测出卷烟营销工作的新动向与趋势
准确、合理的预测出卷烟营销工作的新动向与趋势对于卷烟企业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这里企业管理者对于零售的卷烟市场的认识程度、把握情况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开展深入、合理的市场调研活动,运用先进、科学的现代市场调研活动,对当前的卷烟市场的零售状况、发展动态、市场缺陷及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在把握住整体卷烟市场情况后,要对相关的问题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对关键的症结做一个科学的评估并努力探寻出合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趋势做一个科学的预测。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卷烟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更有利于卷烟企业的长远发展,使其在未来的卷烟业更好立足。
3.结语
市场调研是获取相关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企业管理者精准掌握市场动向,制定最合理的销售方案,在企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的烟草市场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都是比较大的,这种情况下卷烟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的推介与销售的时候,及时做适当、合理的市场调研工作,可以促进销售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时性,这将十分有利于整个企业产品的推广,提高烟草产品的销售量,进而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探析[J].技术与市场,2008(12)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
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崛起,企业急需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但职业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我国一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业建设思路不够合理,不能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高度有效地进行对接,专业建设定位依然有延续传统研究型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痕迹,不能够彻底解放思想,与传统院校专业建设思路决裂。[1]
本人及所在院校同事根据多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反思与探索,摸索出一套“以需定产”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及方法,并通过几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所谓“以需定产”就是以企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以及职业素质要求来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需定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将专业映射到企业岗位。第二,将课程映射到岗位技能及素质要求。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职业教育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明确岗位目标地将对应岗位常用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将专业映射到岗位最好是“1对1”的映射,最多达到“1对2”的映射,即为该专业再对应一个后备岗位,以达到“专业聚焦”的培养效果。专业映射到岗位,首先要进行市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整理出该专业在企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和专业后备工作岗位。专业―岗位映射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岗位映射图
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先通过市场专业岗位技能及素质需求调研分别整理出该岗位的主要技能、辅助技能以及岗位素质需求。对相应技能及素质进行梳理,整理出开设的每门课程所覆盖的技能教学。将课程映射到岗位技能及素质要求最好是“1对n”映射,即一门课程对应多个岗位技能或职业素质。这样可以压缩专业开设课程的数量,避免了课程开设过于离散,从而达到“课程聚焦”的效果。
图2 课程―技能映射图
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遵循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化,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打造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前瞻化、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学生未来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要体现岗位特色,使得学生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打造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素质课程将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考虑设置教学内容,以体现体系化。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范,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遴选几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以需定产”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是“以需定产”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调研时应着重收集专业行业主要岗位、辅助岗位和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及职业素质要求等数据,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2.人才培养进度计划要紧紧围绕专业对应岗位技能及职业素质,分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及职业素质课三个阶段按技能学习的梯度设置各阶段课程。各阶段课程设置原则为,课程数量少,但课程学时多。
3.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应严格对应岗位具体技能及职业素质项,遵循“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加重实践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理论课程只为实践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多余内容少讲,甚至不讲。选取一些核心课程进行校企共建模式,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具体教学过程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实施,以达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的效果。[2]
4.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取得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从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认证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5.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的学生考核方式。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引入过程评价机制、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和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核心课程的考核可采用“以证代考”的评价模式,校企共建的课程以企业评价为主。
6.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及时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进行修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要做到每年至少综合调研一次,并做到预期后三年的岗位人才需求变化情况。这样可以做到技能培养有前瞻性、不过时。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培养传统的大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专业对口的“第一份工作”,成为企业需要的能够直接上岗的高等技能人才应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最直接最明确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一个重要而漫长的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思路必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宗旨开展,核心就是教学为企业一线岗位服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明确培养目标就不会偏离专业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蒙东升.浅谈新时期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23).
[2]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顾东虎,(1980-),男,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工程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及数据存储。
篇5
【关键词】汽车销售 岗位 职业需求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49-02
一、汽车销售岗位职业需求分析
汽车销售顾问平时主要是在汽车4S店、汽车超市、汽车综合卖场里面接待顾客,介绍车辆,进行汽车销售。例如,顾客到店后,分析顾客的需求,推荐合适的车型,进而进行价格协商,最后促成交易这样的工作。看似只要掌握一定基础的汽车专业知识,知道运用六方位绕车介绍及FAB(特征、优势、利益法)以及能较好地与人沟通与交流就能实现卖车。
但是要想卖好车,就不能只是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实际上,那些卖车卖得好的销售顾问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一点:要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动态,要清楚自身与竞争者之间的优劣势,要准确地分析消费者的心态,这样才能提高成交率。这些都是建立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而对于市场要有灵敏的洞察力,要会收集市场信息。另外,不少销售人员从事汽车销售3~5年一般都会职称晋升,如销售主管、销售经理或市场部经理等。这些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会卖车,而是要能掌控大局,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动态,对品牌的营销方向,营销技巧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以便更好的宣传品牌,树立品牌形象,开拓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促进产品的销售;也要能在与竞争者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相关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知识的基础上的。而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并没有接受这部分知识系统的学习,更别说系统的训练。所以,当销售人员有机会晋升到上述管理岗位时常常会觉得吃力,无从下手。在这样的现实下,有一些机构开展一些短期的培训,让学员在短期内掌握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的知识与基本技能。效果如何且不论,但从800~2000不等的收费不得不让人思考值不值得。
那为何不在学校就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为学生在将来的就业晋升铺好路呢?基于这样的岗位职业需求,我们组织企业及相关师资开发了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这门课程。本课程应该在学习了相关专业基础课后开设。
二、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课程知识模块设计
经过调查,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这两个知识点既是独立的又是相关联的。市场调研是营销策划的基础,任何方式的营销都必须建立在对市场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基于这样的关系,把两个知识点合为一门课程讲,这就是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这两个知识模块就是: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其中,模块1“市场调研”知识点包括:(1)市场调研的概念;(2)市场调研的内容;(3)市场调研的方法;(4)市场调研的程序与步骤;(5)市场调研的实施;(6)市场调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7)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模块2“营销策划”知识点包括:(1)营销方法;(2)营销方法的选择;(3)营销策划的撰写;(4)营销策划的实施;(5)营销策划活动的效果评估。
三、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实施
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课程的目的很明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且是针对汽车市场的,因此,必须开发一套系统的实训项目。
市场调研知识点及技能的掌握通过两个实训项目来实现,难度由浅到深,范围由小到大。首先让学生在学校或家人、朋友之间做小样本量的调查,旨在学会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运用调研手段,进行调研总结。例如对于汽车产品的喜好、汽车消费习惯、汽车消费满意度等可以让学生选择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实施调研;而对于汽车消费趋势可选择访谈式;对于汽车消费行情、汽车市场现状、汽车促销活动效果的印证等可以选择市场检验法或观察法调研。在完成小样本量的调研后,必须完成一份对所调研内容的总结。
完成这个实训项目后可布置学生一项调研的升级任务,提升调研的难度。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起合作,开发一些调研项目,帮助企业完成调研。既让学生从中获得锻炼,也为企业提供一些参考信息。事实上,企业也比较欢迎学生帮他们去做一些调研。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请专业的调研公司,还是用自己的人员去调研,都涉及花费人力、物力或财力的问题。因此企业还是很乐意配合。
我们在选择调研内容时往往是有方向性的,一方面是市场中热点问题,一方面是汽车企业关注的问题。遵循一个原则,发现问题,了解调查该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往往做完市场调研之后,就会针对该问题提出一套解决方案或建议。如是针对企业的调研,这份调研就会提交给企业。
接下来是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与实训,即营销策划的学习与实训。营销策划这个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是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营销手段,即营销策划方案的背景,营销策划方案的目的,营销策划方案的具体内容,策划方案的具体安排与实施,策划的预算及效果的评估。这个模块比较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收集资料,学会组织策划,学会实践。一个营销策划既要考虑市场,又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人力、物力、财力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也是不会考虑的。而学生的营销策划方案我们也会反馈给企业,一旦获得企业的认可,即可获得200~600元的奖励。企业评价分5级(100~90分为A级、89~80分为B级、79~70分为C级、69~60分为D级、59分以下为E级)。如果企业评A级则可获得600元的奖励,评B级则可获得400元的奖励、评C级获得200元的奖励,合格不奖励,如果为E级,则必须进行修改,直到企业评分D级以上。因此这个营销策划实训的成绩是由企业评定的,这就进一步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这个作业。
例如有一家新开的汽车4S店,当时店址比较偏,人气不旺,该店就想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但出于营销成本的考虑,该店并没有在各大媒体大肆的广告宣传。学生做了很多调查,出了很多营销方案。其中有个组帮助该店设计了一份独特的地图。这张地图是本市的市区图,也是各品牌4S店店址图,但是对该品牌4S店的地址做了特别醒目的标记,同时地图的反面是该4S店品牌宣传及车型的介绍。这张地图由于非常实用,立刻获得了企业的认可。企业立刻印了几千份,投放到本市的一些酒店、饭店、商场,的确收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企业对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奖励。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正面的引导作用。
四、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课程建设与完善
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课程开设3年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到了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就业后不少学生反馈在销售工作中,常会运用到这门课程的一些知识。而部分晋升到管理岗位的人员反映,这门课程的作用体现在让他们从整体营销的高度去考虑问题,而这必须从市场调研开始才能做营销方案。而对于企业,有学生帮他们做这些工作当然欢迎,同时,他们可以提前挑选优秀的学生,对于我们学校,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好地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当然在课程的实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一般分组完成,组员之间就存在分工不均,或是有些人不想做,就做得少,每个人的工作量不一样,这会导致每个人最后掌握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同,因此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把工作进行量化。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各成员的工作要进行量化评分,做到科学的对每个学生的工作和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评分。
【参考文献】
[1]王奕俊.市场营销策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方志坚,章金萍.营销策划实务与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企业家们为了加速产能扩展,把企业做大做强,都乐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但固定资产投资、产能的扩张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的风险,若盲目投资反而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宜审慎。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 评价 审慎
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了必不可少的课题。固定资产的投资当然不乏成功者,投资成功者往往令企业迅速膨胀,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但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更多的是失败者,失败者轻则使企业损失了部分财富,严重的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层,使企业退出市场竞争的洪流。因此,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宜审慎。本文就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进行探讨,以确保投资能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为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者的代表之一: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2年的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初期仅只是一家占地不足一万平方米,整车生产只有几千辆的小型企业。但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从2000年开始迅猛发展,至今,占地面积达60万平方米,整车生产能力250万辆。自2003年以来一直成为全国摩托车托车行业的龙头企业。
2.失败者的代表之一:江门市高路华集团有限公司
江门市高路华集团有限公司在1997年也遭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财务危机凸现,大量的供应商到江门总公司追讨货款,公司的管理层只好采取以存货抵供应商款项的策略,暂时缓解了财务危机。在资金依然吃紧的情况下,集团公司的决策层未有正确分析形势,依然大规模兴建东宁高科技大楼,1998年至1999年动用的建设资金达两亿元,导致了资金链的断层,也为2002年开始走向败亡之路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宜多方位评估,投资宜审慎。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步骤和方法
由固定资产投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除了影响项目本身的损益外,还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状况。所以,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宜建立在多方位评估的基础上,避免盲目投资。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般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使投资者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步骤主要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出具项目评价报告、投资决策等。
能否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能否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而对投资项目的评价需要建立在充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所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首先要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应不仅仅着眼于项目本身,还应从企业的角度全面考虑。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可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务是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投资方案、市场需求预测、环境保护、生产技术、工艺流程、配套资源、人员配备、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等。
1.投资方案、市场需求预测
进行可行性研究,要清楚项目提出的前景和意义。通过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预测产品未来的销售情况和潜在的市场,为进行投资项目的进一步可行性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2.环境保护
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项目难以顺利投产,所以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不能忽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固定资产的投资,无论是增加生产能力还是技术改造,均与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工艺流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要考虑投产后是否缩短工艺流程或提高了生产效率。
4.配套资源、人员配备
初步可行性研究还要对配套资源及人员的配备进行调研,分析项目能否有相应的资源配备和足够的技术支持。
5.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
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是初步可行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备件,它为进一步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详细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研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阶段,它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提供技术、经济、生产等各个方面的依据。详细可行性研究需要对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竞争情况、员工状况、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状况、主要经营问题等进行调研和分析。
1.生产能力的调研
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销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销售的增长时,往往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或技术改造来满足市场需求。但这并不是必然的,是否需要扩大再生产还需要衡量其他指标。例如: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产品的年销量为105万吨,是否需要扩大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呢?回答是不一定,因为扩大产能需要增加较大的成本,所以销售105万吨产品所获取的利润并不一定比销售100万吨的利润高。所以还需要深入分析,如产品销售增长是否有持续性等。
2.原材料供应的调研
生产量的增长往往会带动原材料采购量的增长,而采购量的增长将使采购方获得相应的采购折扣而使采购成本下降。但调研时也需要考虑其原料供应商距离的远近,原材料的供应能否满足产能的扩张等。
3.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的调研
通过调研产品的销售情况及市场的竞争情况,了解企业的销售政策,企业的产品的销售增长是否有持续性,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否从销售收入中得到相应的补偿。
4.员工状况
通过员工状况的调研,了解人员的素质和结构、教育培训状况、企业的福利待遇,了解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队伍的稳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所要增加的人力资源成本。
5.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的调研
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的调研,分析企业投资前后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投入能否通过自有资金解决,是否需要筹措资金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搜集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决策者对投资项目作出最后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 分析法两大类。
1.会计利润分析法
会计利润分析法是通过估算项目投资后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比较投资前后企业的会计利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本量利分析法,测算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然后分析预测的销售量是否大于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据此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用会计利润分析法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时,如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是通过筹资获得的,在估算时该部分的投资成本确已包含在内。但如果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资金是通过自有资金来解决的,这部分资金所丧失的机会成本不容忽视,特别是靠自有资金解决的数额较多的企业,因资金若存在银行也有相应的利息,这也属于投资的成本。但许多企业在进行可行性评价时往往忽略了这点。
2.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据此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的主旨是测算自项目投建之日起,投资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在方案选择时,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法,是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据此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方法。当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才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内含报酬率法: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若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内含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法,是通过计算未来现金流人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据此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若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的优缺点
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在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利润的分析法的优点在于:会计利润的分析可结合基期的实际数据,辅以项目投资后将产生的收入、成本、费用、税收等,即可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评价,操作成本低,而且测算的结果直观性也较强。它的缺点是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若用于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测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现金流量分析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对项目的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缺点是未来现金净流量数据的获取必需在占有全面详细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预测,分析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贴现率难以正确地估算。
(四)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项目评价的最终目的,在得到项目分析评价的结果后就可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既需果断,又不失谨慎。
固定资产的投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又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所以,对投资项目的研究和评价应建立在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作分析时也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和测算。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的投资真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推动的作用。
总之,固定资产投资是单位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投资进行决策,确保投资实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强单位的盈利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周立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前期决策体系的探讨.采矿技术.2006(1).
篇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人才需求 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27-05
一 调研目的
调研吴中区及周边机电类企业,通过对企业的用人标准、用人层次、招聘途径、员工培训以等各个方面的调研,分析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探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和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调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下一步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为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奠定基础。
二 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机电类国有、民营、外资等企业人事经理、部门经理、技术骨干、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具体企业有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苏州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
三 调研方法
1.典型调研
重点调查与我校机电专业长期紧密合作的企业。调研该企业的生产岗位,岗位要求,企业招聘要求,员工的学历结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生活等。采用企业参观、企业骨干访谈等形式。
2.重点调研
重点调查近两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调研毕业生所在的企业、工作岗位、岗位要求、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
3.抽样调研
针对开办本专业来,抽样采集优秀企业生的典型案例。调研优秀毕业生成长过程中,基本素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要素与个人成才的关系。
四 调研内容
1.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现代化制造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各行各业自动化生产、制造、运行与维修及其他环节中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而且新技术本身也要形成产业化。
2.人才供需状况
调研苏州产业结构,装备制造产业内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图1说明苏州产业结构中装备产业内的企业占到35%。
3.岗位技能情况
本次主要调研17家企业,了解企业的主要生产产品,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主要岗位,以及主要岗位的基本要求等。表1为调研企业的主要信息。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机电专业‘工学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批准号:130502171)
本次对近两年的毕业生调查中,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汇总。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所开设的岗位分布情况如下表2所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等相关的岗位,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生产管理工作。
在近两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调查中,不同性质的企业对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基本肯定,各单位对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见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专项能力表。
五 调研分析
1.从业人员分析
企业中,目前招聘人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广告招聘、校园招聘会、人才资源中介机构、内部员工推荐、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等形式。职业学校学生主要以校园招聘会招聘为主。图2为企业员工招聘渠道与招聘数量比例图。
图2 企业员工招聘渠道
对于各个岗位人才层次需求,不同类型的企业需求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总体趋势是:技术工人的人才层次集中在高职和中专学生,现场管理人员集中在高职和本科学生;设计人员通常集中在本科生。其中调研的13家企业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基本素质好,基本功扎实,自我学习能力强,业务能力提升快,有团队合作精神,也更便于管理,而且到具体岗位后,上手较快,并能胜任多个岗位需求。图3为企业员工学历层次分布图。
图3 企业员工学历层次分布
对于现场管理人员来说,企业偏向选择高职生和本科生,这部分人员都需要从基层做起,了解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能在现场指导工人解决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选择高职还是本科生,企业的使用部门更多的是要看其工作中的表现和适应能力,并不是太注重其学历。图4为企业员工技能等级分布图。
图4 企业员工技能等级分布
2.课程设置分析
根据调研,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与岗位,掌握具体岗位主要业务工作。表4为机电一体化职业岗位分析表。
结合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将其细分于专业课程内,
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能力与课程相对应。
3.招生就业分析
2013、2014年我校招收的590名五年一贯制学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数稳定于13%。图5为2013、2014年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专业招生比例。
近两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共190人,就业率100%,专业对率92%。在175名专业对口人名中,按机电产品制造、机电产品维修、机电产品销售三个就业方向,见图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方向比例图。
4.同类院校分析
我校周边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学校有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校、苏州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它们都是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分院或办班点,它们具有相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五年一贯制按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框架内,结合我校的特色,制订出符合我区及苏州市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需求而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开发的两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中,更具特色,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更加细化。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上,围绕机电产品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机械零部件生产、机电产品质量检验与管理、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核心岗位,更加具体,对职业能力要求与素质更加细化,培养方向更加清晰。(2)职业能力结构更加真实。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职业能力培养细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三个维度,并呈现出具体的内涵。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更具针对性。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包含的课程从课时分配、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实施建设、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描述,为课程实施带来更大的便利。
六 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等相关岗位的技术工作,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楚,方向明确,符合企业、学生、家长的要求。
2.人才培养途径有效
我校在该专业的开办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人才培养。
第一,以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在学校宏观调控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团队紧抓各种机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内涵。在专业建设中,积极参与省市级各项评估,反复锤炼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能力。近年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不断充实,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学生就业形势更加喜人。2013年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为省品牌专业。
第二,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效果。加强校企合作,在“工学六合一”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改革。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开发专业课程标准,以建设校级、区级、市级精品课程为抓手,建设校本特色教材、课程资源库。
以校企联动、引入企业生产案例改革实训课程教学。建立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教学团队,指导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将企业生产案例引入校园,转化为教学内容,贯穿于实训教学中,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第三方(企业工程师、区技能鉴定员)对技能训练进行考核,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第三,以技能竞赛提升实践能力。校技能节中车工、钳工、维修电工等项目的开设,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技能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平台。积极参与苏州市技能竞赛,更大程度地提升师生技能的水平。
第四,以“三创”基地引导创业意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在系部,建立了学校“车娱水”洗车行、“衣香坊”洗衣房,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课余时间在“三创”基地工作,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增加了创业的机会,提高服务能力。
3.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推动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建设好一支教师队伍。一方面以名师工作培养班、青年教师培养班的开设,梳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增加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培训,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各项能力。其次是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加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转换教师角色,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再次大力改革评价方式。将结果性考核转变为过程性考核,尝试学校考核转变为第三方考核,从而实现学生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
4.师资实力雄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有着一支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理念先进的教学团队,能够胜任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校内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现有24人,师生比1∶16,其中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达到29%,高级职称达到8.3%以上,获得机电专业相关的技师资格达到100%。第二,兼职教师团队。聘用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强等8名企业专家、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温×芳博士等4名高职校教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外聘教师为该专业教育教学注入更多新鲜的元素,为办出特色专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8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1]。简单地说,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高职教育为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达到此目的,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加快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真正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行业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物流作为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涵盖知识面广,涉及行业众多,不仅包括仓储、运输等基础性专业知识,还包括第三方物流、采购、国际物流等专业知识,更要考虑行业特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物流,进行岗位细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却很少进行行业细分,这就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物流知识,但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1.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调研不充分,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有效论证
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物流专业人才的基础,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然后进行充分有效的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对培养方案进行论证。现阶段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虽然也进行调研,但由于行业专家只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而高校学者则更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要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转换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虽然学校会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但很多是走过场,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这就导致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需求。
1.3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很多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相应课程,而是照搬其他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既定课程,课程偏重于理论及概念的解释及分析,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实际案例的教学,致使人才培养定位缺乏针对性,市场竞争性不强。
1.4教材与实际脱节,内容重复严重
教材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地区、物流行业发展实际,且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度高。比如国际货运的内容,不仅会在现代物流管理概论中出现,同样也会在运输管理实务、国际物流等课程中出现,严重影响了教师授课情绪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薄弱
物流属于操作、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主要是采用课堂授课,实践教学十分薄弱。原因在于物流专业起步晚,办学时间短,且物流实验设备投资大,所以各高职院校要么是缺乏实验室建设投入,要么是片面追求实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学生无法介入,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1.6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专业师资力量严重短缺,通常一个专业只有3~5个专业教师;二是物流师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物流教师普遍偏年轻,物流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者偏少;三是拥有实际从业经历的物流教师比例偏低,大部分物流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授课时照本宣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模式的改革方案与措施
2.1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自身办学资源,进行行业细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物流是综合性生产型服务业,它几乎涵盖所有的经济领域,所以高职院校不可能全面开展各个行业各个环节的研究与教学,学生也不可能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全面掌握物流领域的所有知识。虽然所有的物流活动都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业特性,因此,针对行业确定物流人才培养定位,是解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关键。此前,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校企间的订单培养,但由于单个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量有限而无法持续进行。如果高职院校能够针对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就可以由行业内2~3家或更多家物流企业将人才需求规模化,联合起来进行订单培养,一方面可以解决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单个企业订单培养人数少而受限的问题。中国冷链百强企业中河南占三家:漯河双汇、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许昌众荣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河南工学院物流专业与其中的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已有多年的校企合作经验,河南工学院开设有制冷专业,因此在河南工学院针对河南冷链行业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可以实现跨学科的物流综合人才培养,定位明确,针对性强。
2.2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制定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物流人才培养定位,从物流行业需求出发,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标准,强化实践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制定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针对区域内所选定行业的物流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并邀请该企业的物流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从培养目标、资源配置、方案制定、实施方面进行全面对接,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只有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依托企业实现专业认知、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苦、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掌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所需的仓储、配送、信息管理、客服等主要岗位技能,还要重视系统思考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以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建立基于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即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下:一是进行物流职业岗位群分析。通过对德邦物流、河南鲜易供应链等物流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同时针对物流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物流营运类:仓储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调度、信息处理等。第二类是物流营销类:客服、物流市场开发人员。上述两类人员经过2~5年基层工作经验积累,可成为主管或经理级别的初中级管理人员。二是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可以归纳出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见附表所示。三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对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构造对应的物流专业课程。
2.4以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课程学习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通过物流行业细分,校企共同培养,由校企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完整的职业活动为中心设计课程,将课程体系由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即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在课程体系开发中,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学习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将职业工作任务要求转换成课程内容。在具体教学上,教学内容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调整更新。教材则由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开发团队,并在企业人员的支持下共同完成,教材内容以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情景为主,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步骤和一定的提示、参考以及具体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等。教学方法上重视岗位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
2.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物流师资严重短缺问题,可以采取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的办法,广开渠道,公开招聘,引进优秀的人才,优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对于校内新进的年轻教师,实施“双师”工程,让他们去物流企业参加参与生产实践,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结论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首先要进行行业细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
作者:田丽 单位:河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而同时,随着社会信息生产和流通速度的空前加快,市场调研行业也面临着两个重要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速度。数字媒体时代,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趋向实时化,即时关注消费者动态并随时作出反馈成为企业的新要求。因此,我们看到随着新沟通平台的出现,专注于“快”的新型调研理念,调研工具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竞争者如Facebook、谷歌都开始为企业提供调研服务。
这是一个成长很快的利基市场。但是与其说是传统调研机构争夺蛋糕,更合适的说法是他们发展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专注于“快速”了解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而更深入的如品牌驱动力、新业务机会等问题依然有赖于全面、详尽的传统市场调研。
但传统调研公司也要提升调研流程效率。比如在传统调研流程中,面对面是主要的调用方法,从问卷设计到采访再到数据分析,整个流程需要耗费数周时间,而现在更多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的新调研工具开始加入,以提升工作效率,如在中国,博客是我们调研的一个主要工具,而在智能手机普及率更高的印度,很多信息收集是通过手机来完成。
第二个挑战是客户需求变化。之前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他们想要了解的市场信息,而现在客户则希望我们能在提供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关于广告、品牌方面的建议,对我们来说,华通明略就需要从调研公司转向咨询公司,对人才、能力都有更多的要求和挑战。
篇10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教学模式;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67-02
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出发点,针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行业专家、各级医院针灸科、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机构等进行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岗位对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综合岗位需求,充分把握行业用人需求。
一、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对山东省内综合医院针对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其所对应的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确定本专业的代表性就业岗位,见表1。
二、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职业岗位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融合职业岗位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见下页表2)。
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紧跟人才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根据专业调研结果,进行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做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严格执行学校专业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每三年对方案进行一次大修订,使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得到优化。
四、修订完善“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建设,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根据职业技能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交替进行,贯穿于整个的培养过程,完成校内识岗、医院和保健企业跟岗及顶岗培养过程,做到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培养的“三层次”递进,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针灸推拿人才。与医院合作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与企业深度融合,实行订单培养。定期召开针灸推拿专业校企合作研讨会,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审定,并对校企深度合作进行认真探讨,邀请医院、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领导出席会议。根据针灸推拿专业概况、师资队伍、校内实训条件、实习就业、专业建设、职业资格培训等情况,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举办“名医大家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母校行”、“职场体验报告会”等活动,加强校企文化的对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法制报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义诊、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以项目教学为引领,导入项目理论知识,通过项目实训,深化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教学内容不断融入职业技能大赛及行业职业鉴定技能标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现高职教育实用性和职业性特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内容有机整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分离的形式,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一体化实训室同步完成。引导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研究,建设期内争取申报两项有导向性的教改课题。
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立创新服务团队,由老师负责指导工作,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借助新建的“针推理疗室”,充分调动学生投身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
- 上一篇:医药市场前景分析
- 下一篇: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计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