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收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03 11:3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制度收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制度收入管理

篇1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教育系统 财务管理 挑战建议

一、引言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的是根据单一的账户体系,将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到单一的账户体系中去,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给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各区县教育系统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挑战

(一)整体预算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基层单位为主

在还没有实施国库收付制度之前,各区县的教育部门是通过零基预算法编制支出预算,并且是在整个部门的预算基础之上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预算资金等纳入预算收入的。但是,在进行国库收付制度改革之后,相比于之前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了预算资金拨付的能力,只能对预算单位的各项预算进行审核和监督,所以这就需要行政部门准确的预计预算相应的经费、人员构成,以便于下年度正常的下拨预算经费。再加上之后的教育经费将直接由财政部门直接下拨,而不经手行政教育部门,并且年末未使用完的经费将会被注销授权支付额度。这就使得对教育系统的预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层单位。

(二)统筹教育经费的核算方面的挑战

根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相关规定,基层单位只能按照其本身特质去执行相关规定,并且也只能开设零余额账户;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存在着两种支付的方式,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这两种方式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是财政部门与商品供应商或者劳务供应商的直接交易。用款单位在向财政部门申请支付时,要提供各个部门与供应商之前的签订的支付合同。各区县的教育系统对学校的各种采购及建设项目都采取集中的管理模式,这是为了能够降低交易费用,节约成本,便于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需要各个基层单位分别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支付,这就加大了操作难度,复化了资金的申请过程。

(三)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相关工作都是通过管理软件来实现的,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熟练的掌握软件的相关知识技能。预算更加的精细化,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已有的预算技能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特色及学校的发展战略去编制学校的项目支出预算。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需要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规划,同时清楚的明确了解预算资金的来源及分类。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基层单位的预算由会计人员编制,而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则负责管理资金的使用和规划。这相比于改革之前,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工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加深了解单位的预算编制,并且有很高的业务能力才能做好相应的工作。

三、对各区县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预算的编制,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率

(1)提供预算基础依据。为了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预算更加的精细化,可以根据基层单位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按学生教师人数、校园面积及使用情况等,为预算提供预算基础。另外,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及发展战略,明确学校的科研、培训、课题等的经费。教育系统内的各个部门要共同配合,共同努力,以求做好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

(2)清楚的划分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单位及财务部门等的相应职责;落实预算的执行,对预算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资金预算相比之前更加透明;在预算的编制、申请及资金的使用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财务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合作,这样才能做好财务的管理工作。另外,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要定期的进行跟踪调查,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

(二)健全完善会计核算、监督体系,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1、根据资金的类别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之前,在母公司的统一下,子公司会采用和子公司相同的会计政策。而对于不同类型的资金采取分开预算、管理、支出的管理方式。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的资金进行分离处理。

2、强化预算监督,优化预算申报及使用程序

目前的预算申报及使用程序复杂,涉及多个单位部门。同一个项目可能需要同一单位重复多次审批。为了简化申报及使用程序,应该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系统,实行电子化申请报告,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1、加强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及预算管理系统软件的学习

随着时代的变迁,财务方面的法律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财务人员之前的知识技能已经不再适用于现有的要求,需要及时的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之前的财务管理没有用到预算管理系统软件,所以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就要求财务人员能够熟练的运用预算管理系统软件,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2、引进优秀的新生财务力量

在新的财务人员选拔时,不但要考虑其自身的素质能力是否优秀,还要根据单位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选择。对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加强考核,奖优罚劣,切实的提高整体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结束语

虽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要想做好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遇到许多的挑战,但是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这些挑战并且解决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下称旧财务制度)是在1997年制定实施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经完全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脱节,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政府也意识到了该制度的局限性,因此在2012年2月签署了第68号令,公布要对1997年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修订,形成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1](以下称新财务制度),该制度不仅对原有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且增加了很多内容,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核算进行了规范,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由此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对新旧科学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不同点进行探讨。

1.新财务制度是旧财务制度的补充

与旧财务制度相比,新财务制度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订,总共对50余条制度继续内容或文字上的修改,不仅如此,新财务制度还在旧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20多条的内容,由此可见新财务制度是旧财务制度的补充。首先,新财务制度对旧财务制度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和修订;其次,新财务制度相比于就财务制度,可以更好地用于实践,可以有效地将财务改革的成果用于事业单位改革中来,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最后新财务制度更是突出了财务控制、资产监督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并增强其监督职能。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与旧财务制度相比,新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容进行了补充,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订。新财务制度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内容进行了细化,并将事业单位的决算管理要求进行了明确。一、旧制度中的关于预算编制的内容是:财务部门在必须在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指导下,与其他业务部门来进行预算编制。主要是对上年度二代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参考,并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影响因素以及措施来进行测算编制收入预算;还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以及财力的可能性来进行测算编制支出预算。而新制度的主要变化在于:规定需要参考往年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依据预算年度收入影响因素和措施,并根据以往年度结转和结余的情况来对收入预算进行测算编制。二、新制度对于旧制度中关于预算执行方面内容也进行改革。在新制度中规定科学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法定预算编制程序来进行审核汇总,并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复后,才能够执行,而且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对批复预算的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需要对国家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进行调整。遇到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的事件时,必须要想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在审核后才能要求财政部门进行调整。三、新制度增加了决算管理内容,规定事业单位决算是指单位根据预算执行结果而编制出来的年度财务报告,在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交由财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并申报财务部门审批。

3.事业单位基建投资财务管理

在新制度的第63条中,对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财务管理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以期基建投资能够适应新财务规则。新制度对在建工程的含义以及竣工后,需要交付的手续都进行规定。在建工程是指已经投入了资金,但是却并没有进行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若该工程要求进行交付使用,则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去相关政府部门去办理竣工交付手续[2]。而旧制度中的43条也对基建投资财务管理进行了规定,要求单位基建投资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办理,由此可见,在旧制度中,并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管理内容纳入规则中。这也就导致旧财务制度在国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推进过程中,因基建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而使得财务管理的实践性落后。

4.事业单位支出管理

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方面内容进行补充和规范。新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支出管理制度,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每项支出都要进行记录,并开出数据证明。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管理,并要求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与合同约定,来对支出管理的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核。事业单位还要根据新制度规定来进行内部成本费用核算,并将成本费用分为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业务成本又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新制度中还对不计入业务成本的支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5.结语

综上所述,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是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补充和修订,可以预计,新制度的颁布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梅.关于财政部重新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几点认识[J].现代商业,2012(4)

篇3

关键词:地质勘查会计核算财务制度收入支出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两种制度并存导致账表严重不符

1996年为了适应地质勘查业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地质勘查单位逐步向企业化管理过渡的要求,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特点,制定了《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是地勘行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出台的目的是促进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快企业化步伐。依据的是《企业会计准则》。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属于企业会计制度领域的一个范畴,具有浓重的企业特色。但是,地勘单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事业属性日渐突出,地勘单位会计人员平时按照企业类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年底编制事业类会计报表本身就是巨大矛盾。这是导致账表严重不符的致命原因。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不能适应目前会计核算的要求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固守不求变。自《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地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三个科目内,而目前实际工作中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必须返还财政。另外,目前地勘单位又出现了许多新型业务,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至今也没有就这些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提出有效的办法。相对于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言,《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十余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显然早已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成为地勘单位财务领域发展的障碍。

2.地勘费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1996年财政部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是为当时的地勘单位企业化发展量体定做的,很适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地勘经费很少,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都不能满足需要,更谈不上在职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资金拨入主要使用“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科目,资金使用主要使用“地勘生产”和“其他经费支出”两个科目就能满足核算要求。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单位事业属性更加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勘费拨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拨款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加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资金拨入时,增加“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费用发生以后,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个别业务无法处理。地勘单位事业账册部分还有部分业务账务处理亟待解决。如: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

目前,地勘单位事业部分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支,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混合、交叉使用。预算资金中没有拨付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也必须按月计提。三者均形成费用,出现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计提的工会经费要上交工会组织,但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与当年的使用数经常不等。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买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资金被使用但没有形成费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当期费用但没用占用资金,这三者均导致账、表严重不一致。

二、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核算方式的思考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适用于纳入事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各级各类国有地质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地质勘查主管机构;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监测等基础、社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专门服务于地质工作的事业单位。由此可见,凡是国有地质事业单位均可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十五条地质事业单位收入包括:

财政补助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直接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地质事业经费,包括地质事业费及各类专项经费。

上级补助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事业收入,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取得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地质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以上几种收入,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地勘单位所有的收入。按照《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地质事业单位收到各种资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收入类会计科目)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十八条地质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事业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及其辅助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经营支出,即地质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以上两类支出,也基本上涵盖了地勘单位各项支出。“事业支出”科目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按照费用类型设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或公务费等。

费用发生时:

借:事业支出(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经营支出”科目可以按地质项目设一级明细科目再按费用性质设二级明细科目,如事业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或材料费等。

费用发生时:

借:经营支出——XX县城及周边地热资源调查-基本工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还是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其使用范围均做了明确规定。地勘单位所属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多种经营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相应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属于本制度的核算范围。

笔者认为,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事业单位事业法人账套不应再执行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改为执行1998年《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较为合适。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地勘单位财务才能从根本上与财政厅的管理协调一致;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务人员才能正确核算财政资金拨付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只有执行《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才能使账、表趋于一致。超级秘书网

1996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地勘单位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含独立核算多种经营企业)资本50%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将其一并报送,而不是汇总报送。个别单位年终将事业法人会计报表和企业法人财务报表予以汇总上报是极端错误的。年终,各地勘单位应将事业法人账套按照财政厅要求编制报表上报财政厅,如果财政厅要求将企业法人账套内容一同上报,也不能编制汇总报表,应附后一并报送。如果财政厅没有明确要求,企业法人账套有关报表不予报送。

但是,《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毕竟是1998年出台的,十年来地勘单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中国会计学会地质分会已将“全国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作为2009年学术年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但愿研究结果能给不知方向、正在迷茫中徘徊的地勘财务会计队伍指引方向,正确指导全国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昶、管云鸿、邓浦之,浅析地勘企业探矿权和采矿权会计处理.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12).

篇4

医院作为我国主要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水平高低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较高的医疗水平也是医院自身最大竞争力的体现。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医院若再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应该从低成本与优服务这两方面入手来采取措施。其中要想实现较低的运营成本,就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但从目前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现状来看,由于长期重视医疗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使得现如今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财务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开展,这极大的阻碍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医院这一独立经济主体的盈利水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当前我国医院财务制度的问题与缺陷,并就其改革创新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当前我国医院财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一)财务预算机制不健全,对预算的约束较弱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医院逐渐成为自负盈亏的独立机构,其经营环境与经营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对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以尽可能的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但在原有的财务制度中对于财务预算的规定较少,也没有健全的财务预算机制,缺乏市场导向,对于财务预算只重视指标而忽视执行力度。财务预算的对成本开支的约束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且在财务活动中,当实际情况与预算有冲突时,也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预算。再加上原有的 财务制度并没有相应的预算激励制度,使得广大职工的对于成本控制与预算执行的积极性较低,很难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

(二)财务核算不规范

目前很多医院的财务核算都是以分开的方式进行管理,事实上这对于医院这种特殊机构的经济运行规律是很不相符的。现行医院财务制度中对于财务核算的规定较少,财务核算管理理念也较为落后。甚至有些医院在进行核算时不是专业的核算人员进行核算,而是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核算,但这些核算人员大都是医学专家,而非财务专家,财务预算的规范程度可想而知。再加上核算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核算方法较为粗放,更是使得医院的财务核算水平较低,效果较差。

(三)资产管理缺乏有效控制

现如今,医院并不单单是一个医疗服务机构,其还具有的临床教学以及科学试验等其他经营业务,因此在财务管理核算中,需要考虑到更多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投资管理等,都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制度进行有效约束。而在医院财务制度中却缺乏了这方面的控制。这是受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因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需要购置大批的医疗设备、教学教材与实验材料,若没有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就极易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四)财务报告及财务分析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对于财务报告的内容要求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等硬性资产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对于荣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资产在财务报告中并没有特别指出。这样的财务报告并不完善健全,不能真正反应出医院的真正财务状况。另外财务报告的分析体系更是存在很大缺陷,分析结果不能作为医院的全面财务反映结果。

加强医院财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对于医院的财务制度改革问题,我国已经在1999年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改革,并制定了《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对医疗财务制度进行改革。在该制度的执行下,我国的医院财务活动管理工作确实得到了很大改善,也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十几年前制定的医院财务制度在现今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再次对医院财务制度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医院新的经营发展需求。

(一)强化预算约束力与管理

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等预算管理办法以及医院等管理主体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核定收支等方面的职责,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有关规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等各个环节,维护预算的完整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使医院财务制度规范、完整。

(二)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提高运行效率

强化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来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充实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内容,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将成本控制目标、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医院及其各科室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科学合理界定收支分类,规范收支核算管理

在财务核算管理中,要严格规划收支分类,根据财务收入的来源以及经费支出的去向进行详细的归类,并将医药采取分开管理的方式进行核算。削弱药品收入在医院财政收入中的补偿作用,并将有关药品的经济活动都按照医院统一核算标准进行核算,确定药品收支的独立经济地位。(四)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医院要完整核算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客观反映资产的使用消耗和实际价值;强化管控手段,限制非流动负债的借入,严格大型设备购置、对外投资论证报批程序。使得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为严格筹资和投资行为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

(五)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对科目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充实各科目的确认,使医院的日常核算依据更为明确,改善医院财务报告体系,新增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及报表批注,改进各报表的项目及其排列方式,还提供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附表的成本报表的参考格式,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企业会计更为协调,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善,为财务管理的提供方便,有利于内部管理,使医院管理者心中有数,也有利于外部监管、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结语

篇5

一、夯实固定资产核算、负债信息

1、固定资产核算更加全面、真实。新《医院财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新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考虑了因折旧给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带来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额的影响因素。而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它存在以下弊端,(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互背离的。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后,其账面价值并未减少,反映的永远是原值,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失真。(2)由于公立医院的建院时间都较早,房屋等建筑物原值较低及修购基金提取比例较低,造成提取的修购基金远远无法满足房屋修缮和固定资产更新需要。

2、固定资产的负债信息更加准确。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指标上,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而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更加真实,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更准确,从而更加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提取的修购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失真。

二、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更具有实用性

1、反映的科目更具有实用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并将药品收入纳入到医疗收入的明细项目里,同时在医疗收入项目中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笔者认为把医疗、药品收入核算全都合并在医疗收入中核算,比较符合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实际情况,弱化了药品加成收入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同是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既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核心,又规范加强了医院各项收入的核算与管理,也更符合国际惯例。旧制度中将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开核算,极易造成人为分摊管理费用处理不当,而影响医院的收支结余。

2、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新《医院财务制度》采用了一个新会计科目待冲基金。来记录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提取的折旧,提取时,预存在待冲基金科目里,等到该项资产要被摊销、清理的时候,冲销待冲基金。这样,医院就可以把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别开来核算,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同是也兼顾的满足了预算管理需要,会计科目更具全面性。

三、强化成本核算、控制

1、强化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指出成本核算一般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三级医院和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进行以上成本核算是还可以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制度第三十条还对医院科室的分类、科室成本的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还特别指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的范围。相比较,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细则要求。而旧制度则是简单的把成本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人员比例分摊,成本费用管理较粗放。

2、加强成本控制。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五条指出医院应针对成本核算的结果,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对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成本运营效率。第三十六条也指出公立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总之,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制度等,控制医院成本费用有效、合理支出。而旧制度只提出哪些应计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于成本控制只是简单指出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并无具体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四、加强内部监管,强化外部审计

1、加强内部监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经济效率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像企业那样的利润结余,而是和社会效益还有着很大的关系, 设置总会计师就是协助院长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制定综合目标管理等计划、措施、反馈、修正等工作。旧制度则只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应建立到须建立,仅一字之差,却传递着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即无论是从医院自身发展到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体现了设立总会计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强化外部审计。新《医院会计制度》第六条指出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1月,还专门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通知。旨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医院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卫生投入的使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于推进公立医院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十二条中,专用基金的范围,取消了修购基金,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并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由于医疗行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当前医疗事故及其经济赔偿不断加大,严重的医疗事故会造成当月的支出大幅增加,特别严重的事故及经济赔偿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进行,为此,医疗风险基金势在必行。而旧制度中没有进行医疗风险防范要求,缺乏抵抗医疗风险的内容。医疗事故经济赔偿在只有在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风险问题,也有违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执行力度不强、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报和预算的执行。多数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仅停留在预算的编报阶段。有些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管理。各部门也没有将预算做为未来工作的数量化计划进行执行和管理,预算的的引导和控制高校活动,最终达到学院总体办学目标的功能被架空。没有形成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对预算的重视重视低下,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不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得不到保证。

2、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财务制度建设,未能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校内财务制度,导致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依,或者已制订制度内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情形所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可能直接导致财务风险增加、资金浪费、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着学院的健康发展。

3、当前的会计核算不能适应经济与高校发展的需求。

会计核算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基础,是记录、记量经济活动的必要手段。由于高校体制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较长时期内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的影响,会计核算的基础较简单,采用收付实现制,不核算教学成本,不计提折旧,不遵循配比原则等,这样得出的会计信息无法对高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进行准确的把脉,不利于高校管理和发展,更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趁势。

4、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与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多停留在日常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层次上,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评价、效益考核,更没有根据分析评价或考核意见给予必要的奖惩措施,或给学院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少量的财务分析数据也仅是停留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预算收入多少、预算支出多少”等“量”上的分析,而影响本期收入变化的主要内外部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质”上的分析较少,导致财务不能系统地提供有用的经济管理信息,难以实现经费分配与经济主体权、责、利的结合。

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全院上下重度重视预算管理对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党十会议精神,身为社会公共教育与经济发展推手的高等学校应响应号召,不仅要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编制预算,还要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体现“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增强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益,给当下预算管理注入新活力。严格执行预算,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刚性。建立预算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明确经济责任。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民主讨论基础上思考如何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规财务工作,理顺各部门关系,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等,制订新制度,弥补相关内容的空白。同时,还要主动修订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这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另外,加强学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可以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检查计划、制度实施检查标准、按计划检查、按标准评估等手段进行引导与规范,同时制定制度实施奖惩方案,奖优罚劣,以保证制度的顺利执行并且保证执行到位,体现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

3、改进会计核算内容。

br>

明确收支分类,加强收支管理。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收入及支出的定义,内容与管理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较旧的财务制度比有了很大变化,财务人员在认真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明确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准确做好收入与支出的确认与计量。同时,还要狠抓收入,化化支出结构,坚持“收支二条线” ,压缩学院行政开支,降低运行成本,积极开展厉行节简活动,切实加强收入与支出的有效管理。

推行高等学校的内部成本管理,应在充分动员和组织学院教职工,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过程的各个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探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与科研成本核算,为高职院校推行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成受托责任,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4、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长期稳定的发展道路。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需要建立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通过有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分类指导和制定奖惩政策,对高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的总体绩效和分类状况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从总体上反映高职院校在核算期间里各项活动组织与开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整体情况,为学院不断总结、提高、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评价结果应明确经济责任,与奖惩制度、个人职位调整等挂钩,努力作到在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参与与监督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约束与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3]《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

[4] 翟志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5] 陈 群.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

[6] 吴欣然.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分析[j].新财经,2012,(4).

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75-04

当前,中国高等学校面临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公共财政改革的双重压力,社会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关注教育经费是否得到有效使用。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精细理财,发挥财务管理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引导和监管作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规范学校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保障。所谓内部财务制度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自身运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是用来规范和优化学校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的具体操作性、基础性规则、办法、流程等。其随着高等学校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办学自的逐步回归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

高等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应是适应学校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是能满足规范内部财务行为、理顺内部财务关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需求。为此,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满足以下基本需求。

1.合法性需求。学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办法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满足学校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需求,不能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来建设内部财务制度。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在公共财政不断改革过程中,为了保障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目标,国家和地方先后实施并颁布实施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分类改革“等财政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科研经费管理、教学经费管理、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学生资助经费管理等具体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全面、及时、准确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是高校贯彻依法理财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满足的,学校所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的规定。

2.适应性需求。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为学校财务管理服务的,不仅要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更要能适应学校内部发展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状态、内部财务运行特点等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符合学校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能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如,原来不常见的经济活动变得常见、原来不重要的经济行为变得重要,出现了原来没有出现过的的经济行为等。这时原有的财务制度可能就不适应新情况下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发现不适应的地方,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修订和增补财务制度。

3.整体性需求。高等学校财务活动基本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必须对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支出等整个流动过程。因此,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必须覆盖这种全过程财务管理的需求,满足学校各项财务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管理需求,不留死角,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操作规程由粗向细建设。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学校财务管理要素——经费筹集、经费支出、成本与费用、收入与分配以及资产等管理内容,又要考虑财务管理主体—教学、科研、总务后勤、学生事务、行政管理等管理内容。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补充、由粗向细、纵横交错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4.操作性需求。学校内部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需要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得到执行,要具有操作性。因此,高等学校在进行财务制度建设时,必须注意不同制度之间的勾稽关系,注意相同部分的标准和用语的一致;相同制度建设要保证基本概念明确、流程清晰,要保证其可操作性,便于财务人员贯彻执行,也便于经济业务经办人和责任人准确掌握制度规定,提高制度的执行率。为此,制度建设不易过于原则性和模糊性,应从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实施流程、实施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连贯规定,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十分粗放。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中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也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试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没有及时进行修正。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共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财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2.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构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

3.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 [2]。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控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体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审定财务制度,贯彻财务风险控制 [3]。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可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办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各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按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按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如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功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如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贷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明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明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

5.财务牵头、分工协作实施制度建设,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组织保障基础。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实施的制度建设组织模式。首先,财务部门内部根据科室设置和岗位分工,明确相关制度建设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度初步拟订工作;其次,财务部门内部集中讨论已完成的制度建设初稿,在听取制度建设具体负责人就本制度建设文稿解释汇报后,集中讨论确定正式拟订稿;第三,根据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流程作业管理理念,根据不同财务制度所涉及的不同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分别与不同业务部门就财务制度正式拟订稿进行商讨会签,重点就制度执行和效果发挥进行商讨,确定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第四,财务主管校领导审签通过。

总之,中国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存在严重的国家法规政策依附性,主要处于应付和应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阶段,还没有真正从学校内部管理需要出发,系统地进行制度建设。为此,高校应全面把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需求和现状,正确处理好制度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财务要素三个关系,严格按照制度建设程序进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乔春华.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07-111.

[2] 张兵,厉留清.研究型大学财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8):11-14.

[3] 蒋延富,曾烨.基于企业财务管理要素的高校财务制度改革趋势分析[J].财会通讯,2012,(1):70-72.

Theory and Practice Institutions of the Internal Financia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E Qing-song,ZHAO Juan,QIN Xin

(Finance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

篇8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财务工作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不断完善自身内部财务制度,对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乃至全局工作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财务制度 建议 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为确保本单位财务工作科学和谐发展,结合实际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财务工作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重大意义

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全面完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乃至全局工作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实际需要。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全面宏观指导依据,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实体,要全面遵守落实上级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必须因地制宜制定出操作性强、规范性具体的内部财务工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其次,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长足发展的实际需要。财务工作要切实履行职能,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工作制度来加以指导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各项财务制度的修订,对自身内部财务工作制度加以完善,及时规范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长足发展。

再次,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全局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财务工作牵涉面广,与各项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工作全局。通过不断完善北部财务制度建设,对日常财务行为进行强有力的规范,不仅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还能促进现有财务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将极大地推进工作全局的科学发展。

另外,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能不断规范会计人员日常业务行为,有效规避财会人员职业风险,促使财会人员不断养成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活动的良好习惯,确保财会人员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遵守上位法律法规制度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制度作为内部工作制度,必须严格依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工作制度规定不断完善,任何与上级各项规定相冲突的内容必须及时加以修订完善。

(二)及时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必须紧跟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地方财经法规、上级主管部门财务工作制度规定的修订完善和实际需要而开展,应及时根据日常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现有财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必须充分结合实际,确保财务制度体系对日常财务工作能起到全方位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四)前瞻性原则。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尽量克服制度建设的时滞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应充分考虑自身财务工作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而不能只顾当前。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应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财务基础业务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的日常业务行为,具体应包括货币资金、财务人员工作交接、会计稽核等。

1.应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修订完善货币资金管理规定,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和印章的管理作出明确具体规定。

2.应依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规定和会计稽核管理规定,在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规定中应明确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内容、程序、监交人员;在会计稽核管理规定中应明确会计稽核人员的配备和分工、稽核工作方法和稽核岗位工作责任。

3.应依据《会计法》,制定财务报告编制办法,明确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程序和内容。

4.应依据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管理规定,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账务处理、硬件设备维护、软件维护、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上机操作记录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内容。

5.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财务开支审批规定,明确各岗位人员对各类财务开支的审核审批权限。

(二)与财务工作相关基础业务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有关业务,具体应库存物资管理制度、医疗费用开支管理制度等。

1.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库存物资材料管理规定,明确库存物资材料的入库、出库、清查程序和责任。

2.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医疗费用开支管理规定,明确医疗费用开支范围、审批审核权限。

(三)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经费各类财务收支行为,具体应包括经费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内容。

1.应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经费预算管理规定,明确经费管理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财务部门编制经费预算时应遵循的有关原则、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程序、部门预算编制及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相关责任义务等。

2.应依据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报、变更程序等。

3.应依据上级有关制度规定,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程、相关人员职责作出具体规定。

4.应依据上级有关制度规定,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实施办法,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流程及相关岗位人员职责进行规范。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支财务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开展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经营性财务收支行为进行明确具体规范,具体应包括经营成本开支、经营材料管理、经营收入管理等内容。

1.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经营收入回收管理规定,明确经营收入回收的组织领导、确认入账、回收措施方法、回收责任等内容。

2.应依据有关财务制度,制定经营成本开支管理规定,明确经营成本列支范围和列支标准。

(五)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使用维护行为,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固定资产购建、调拨、报废、报损的审批程序等。

(六)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行为。

应依据有关制度,制定基本建设及投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基本建设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叶月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篇9

论文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医院能否适应现代化、市场化的需求。为进一步落实医改精神,深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新《医院财务制度》。本文分析了新制度关于预算、财务核算体系以及财务分析和控制等方面的规定,提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学习宣传和队伍建设以及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措施,落实新制度,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制度;全面预算

1998年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对于规范体制转轨初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医院财务管理的制度,满足各方面管理监督的需要。为此,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新《医院财务制度》,并已于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一、准确理解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新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项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同时,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并要求医院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调整、决算、分析与考核等预算管理制度。

一是编制制度更加规范。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医院的预算编制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细化到临床部门和具体项目,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医院预算审批程序更加严格、更具可操作性,预算草案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再上报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批复后方能生效执行。二是执行制度更加刚性。预算执行过程中,坚决杜绝随意调整预算项目支出,追加预算除经法定审批外,还需相应调整年初总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而且还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预算整体目标顺利实现,即建立预算管理预警系统、财政部门定期报送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统一采购、统一库房”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以及预算的执行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制度。三是监督制度更加合理。规定把预算和财务管理责任层层下放,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并通过预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效衔接,实现财务监管,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使用效益。

(二)规范医院财务核算体系

一是新增权责发生制。在收人确认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方面适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主要包括:在“财政应返还额度”资产类科目中,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是以是否应取得资产资金权利为标准;对财政补助形成的和医院自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入管理费用。二是合理调整收支分类。新制度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由医疗收入(包括药品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包括医疗支出(包括药品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并对各收支项目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三是科学调整会计科目。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17个会计科目,调整了在加工物资等8个会计科目,删除了药品进销差价等8个会计科目。四是加强成本管理。为强化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单设“成本管理”为一章,明确规定医院成本管理的四个步骤:加强成本核算、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加强医院运营管理和绩效考核。并将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分为的院、科、单病种或项目等三级,将成本核算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同时根据管理的需要,还可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进行全成本核算。五是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完善了医药财务报告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净资产变动表及报表附注,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增加资产变动、负债管理、成本控制及或有事项的情况。

(三)强化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财务日常控制活动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医院防控风险的重要屏障。一是建立健全综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关系,建立了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运营效率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四个方面的系统化、专业化的综合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为强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单设了“财务监督”一章,规定医院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和经济责任制,明确由医院财务机构履行财务监督职能,负责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并接受财政、审计和主管部门的监督,并规定财务监督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监督、收入管理监督、支出管理监督、资产管理监督和负债管理监督等。

二、做好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

国内医院领导层多数是医疗行业的专家或者学科带头人,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往往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门外汉,很难与财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这必然不利于合法、正确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建议以总会计师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总会计师负责制,将总会计师定位为医院内部分管财务的一级领导,并对医院财务管理实施统一的领导和集中的管理。

(二)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运作

近几年来,我国医院出现了资金和财务管理失控的局面,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问题严重,医院资金及财务管理陷入窘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制度建设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造成的。建议医院要根据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院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本院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结余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有关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在财务规章制度中增加系统、准确的财务信息内容,进一步精确财务管理的覆盖面。此外,还应根据具体财务实例,总结经验教训,组织专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提高财务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拓展宣传范围,增强医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医院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大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每个医院职工休戚相关。要在全院职工中大力宣传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义以及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与财务管理有关的事项,特别是要以新《医院财务制度》刚刚施行为契机,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大力做好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宣传,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四)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医院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正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在网络财务下,医院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和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实现与供应链的协同及社会部门的协同。因此,网络财务将极大地延展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篇10

摘 要 笔者结合自身在寿光市圣城街道财政经管统计站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财务制度管理知识,进行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的调查研究,找出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旨在推动村级财务的高效管理。

关键词 村级财务 改善状况 管理问题 高效管理

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推动村级财务制度的落实,全国各地区农村通过财务制度的运行进行财务管理,改善农村财务管理的不良状况。然而,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与管理落实程度不同,使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政策进行改善。

一、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村级财务制度是各地区的政府为进行农村财务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有效管理机制。这几年来村级的财务制度在我国各个地区得以落实,然而因为不同的地区财务管理状况不一,使得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出现,问题尤其表现在资金方面的管理上。

(一)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重视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多条政策来监督、控制并调整农村的财务管理。不少没有管理经验以及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村长作为财务主要管理者的角色进行农村财务管理。财务的管理需要用到会计的知识,不少村长并不具备会计知识,这样进行村级的财务管理就容易导致账目的不规范。加上村长掌握着财务管理的主要权利,出现村级相关资金变动无凭据现象,资金使用无法有效管理。

(二)资产的实际管理不符合制度标准

农村的资产使用应该建立在广大村民的利益基础上,进行民主管理与使用,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资产使用并不符合相关制度标准。首先,在农村的财务资产承包中,出现承包不按照标准进行的不良状况[1]。不少的公共建筑、农田等农村资产并未让村民得以使用,而是被部分特殊权利的承包者低价承包使用。其次,村级公款使用管理中的问题。部分村级的干部凭借自身的干部权利,私自使用农村公款资产,导致农村应收账款混乱,许多借款收不回来,影响村级资产管理工作。最后,资产存款方法不符合标准。不少农村出现公共存款有许多开户、公共资产存入私人账户等问题,比如许多老式农村进行整改或者土地征用期间,资产存款不规范的问题出现较为普遍[2]。

(三)村级干部不重视财务制度的落实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多的村级干部将生产发展视为首要的工作目的,对于其他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不够重视,误以为财务管理制度的存在与严格落实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财务制度成为一项摆设,而无法有效落实。甚至忽略村民所反映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不去开展财务管理问题的改善,种种不重视财务制度落实的现象都会加剧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致使不民主的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愈演愈烈。不仅如此,在我国的各大农村地区,甚至还出现不少的村级干部不了解国家所颁布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标准,国家的有关村级财务制度整改也就无法真正服务与农村财务管理[3]。

二、优化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方案

财务制度的落实有效程度关系这农村资产的使用有效水平。因此,各大农村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针对我国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不良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一)按照制度标准进行村级的财务管理

首先,村级的资产存款要按照标准进行一体开户管理,对村级的现金资产加强管理。在村级干部中设立相应职责和权利的职位,并让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各个农村的一切收入与来款要及时存入相应的户头中,预留出部分现金资产作为备用资产。其次,把财务的管理和使用权利进行规范分解,改变一个人掌握所有财务管理权利的状况,避免财务使用不明的现象出现,让几个人共同分担财务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比如财务使用发票以及收据要经手几名村级干部的盖章,在村级的干部内部形成一个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款贪污的现象出现。最后,开展持续性的审计制约,村级财务管理者的职业技能掌握水平会对审计操作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村级的财务管理单位要积极进行审计工作者的技能培训以及管理知识、会计知识的学习,尽可能提高村级的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效率。

(二)优化村级财务管理手段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建立一项家庭承包经营制联合统分制度的生产经营机制,尤其农村的经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多种生产经营制的出现是为了多方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方式与手段。所以,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迎合农村的公有制生产形式,进行财务制度的创新与优化管理,整合优秀的财务管理手段,将生产重点从生产转移到管理,油财务管理实现有效的财务使用和控制,实现农村财务的高效分配,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生活与经济水平的发展。

(三)推动村级财务民主管理制度

农村的财务管理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利益以及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因此每个村民成员都有权利参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村级财务相关管理人员要坚持推动财务的民主管理制度,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进行财务管理的完善,并切实进行财务的公开管理,维护各个村民的有关合法权益,特别在较大的财务使用问题上,要集合村民的意见,进行全方位思考和规划之后在进行财务的运行,切实达到透明的村级财务管理,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三、总结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构成之一,其发展状况以及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会对国家的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直接性以及整体性的影响。村级财务相关管理人员要坚持国家财务管理政策,实现村级财务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小定.十年会计委托五创新.农村财务会计.2010(0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