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范文

时间:2023-04-12 04:2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五的月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十五的月亮

篇1

十五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睡不着觉两厢共思念

明天我就要上前线

你千万不要为我把心难

万一今后我们见不着面

你要意志坚强充满乐观

啊,希望你改嫁幸福美满

这是我的心愿……

篇2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古人说过这句话。今年八月十五,我赏过月后说:“十五的月亮也挺圆的嘛!”

下午回家后,做完数学作业,便等待着月亮出现。

终于,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悄悄地从云层里钻出来。深蓝色的天空下,出现了一个东西,既像那金盘、金光灿灿,又像娃娃的脸,稚气十足,也像那黄黄的月饼,香意浓浓。它慢慢爬上了那高高的楼顶,俯视着大地,同时也挥洒着自己的光辉。我隐约看到月亮上有会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织女和牛郎?是天狗在食月?还是吴刚在伐桂?突然间,几朵云把月亮“关”了起来,但是月亮还是把云驱走了。那圆月真是漂亮极了。

望着它,我想起了许多人关于赞美月亮的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薛涛的《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还有张先的《天仙子》、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今年,十五的月亮真圆,真美!

篇3

潮起潮落的心声呜咽

沉积心底的爱恋悲戚

十五的月亮啊

犹若情人的泪滴

充盈在朦胧的眼底

承载着一万个思念

将团圆的期盼传递

圆满总在叹息中将息

完美总在残缺中轮回

把我的思念沉入海底吧

让心海涌动的潮汐

将心头的红日托起

听那波涛拍岸的连绵声息

就是我心中

篇4

1、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一个天文现象。原因是,农历的标准是朔一定要落在初一。正常来说,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么望应该在农历十五的晚上。

2、因此当朔在初一出现比较晚时,望就出现在了农历十六。甚至有时能到农历十七。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是在“望”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主讲初二物理(力学压强,浮力部分)和初三物理(电学欧姆定律部分),带初二2班和初三1班的物理课,并兼任初二2班的实习班主任。实习期间,还组织了“关于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开设物理课的情况调查”的教育研究。总体来说,实习工作很成功,无论是教学工作,班主任实习工作还是教育调研工作,都得到了校领导,老师们的好评与支持。就任初二2班实习班主任期间,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学生们的配合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在受到表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于自身的不足,今后需要继续改正,完善自我。

首先谈下我的教学经验。站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第一心态要好。具体来说,不要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任务是给他们讲课。如果站在讲台上,自己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首先是工作的失职,其次是学生们的不信任,后果就是恶性循环的课堂秩序乱,学生听课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站在讲台上,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是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出发点,才能摆正心态,走进课程的思路;第二,讲课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思路百分之百在所讲授的内容上。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发现学生不好好听课,提醒他们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可是如果老师的注意力就没有全部集中在课堂上,也就是所谓的“走神”,那怎么能叫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谓为人师表,不仅体现在外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45分钟带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上课前的备课十分关键。备课时,自己要先进性对知识的梳理,自己头脑中把知识点捋顺了,才能在讲出来的时候有条有序。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本有着很高的熟悉度和很强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在讲课的时候,比如习题课,如果需要在黑板上作很长的公式推导,我会边写边讲,这样不仅自己能按照自己备课时的思路走,也能使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走。

其次说下我认为存在于我身上的问题。我感觉主要是讲课速度与学生的现实接受能力稍有出入。我个人习惯,一堂课的前半部分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后半部分直接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可是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这样的速度。这就要求我在讲完知识点之后做一必要的知识小结。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有些学生提到了这一点。其实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整体基础较差的班级,这更是必不可少。很值得我们老师注意。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多做习题固然好,但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形成还没来得及回顾知识点,就投入做题中,导致前后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紊乱,不知从何入手。本着“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个问题。

篇6

关键词:两型社会;两型产业;城市圈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7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报告把以建设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1 “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强调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可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是建设“两型社会”的两大宗旨。

2007年12月,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建设“两型社会”将正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将要为此探索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 发展两型产业是构建两型社会的关键

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转变现有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良性循环的节约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但是,从资源消耗、产业结构、产业质量以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来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看,与国内先进城市、沿海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武汉城市圈在能源利用效率的工艺和技术上的企业研发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2005年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单位GDP能耗,武汉市列第14位,而第三产业比重列第6位。从牺牲环境的角度来看,现有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大大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就,据测算,两者都要扣除大约10个百分点。这就使得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现有的经济发展成就大打折扣。而且,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矿产、粮食等传统工业原材料价格飞涨,使得大量依赖煤炭、石油、铁矿石的重工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传统工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威胁。在现有产业结构下,依赖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消耗行业不仅无法实现构建两型社会的目标,短期内连过去的粗放增长模式也不可维持。

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武汉市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大体表现为武汉一枝独秀、东部高于西部的不平衡分布态势.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普遍反映出城市规模呈外延扩张,土地持续利用趋势不明显的特征.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土地集约水平的提高。

从产业结构来看,武汉城市圈200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76%、44.38%、43.84%。其中武汉市200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9.4%)低于北京(70.9%)、广州(57.6%)、西安(52.7%)、上海(50.6%)、沈阳(50.5%)等城市。从产业的空间结构来看,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存在着明显的“散”、“乱”状况,表现出产业同构和趋同现象,圈内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互补关系。在产业的技术结构方面,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关联度低,未能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在产业的组织结构方面,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在区域市场上的产业集中度还比较低,缺乏应有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从产业质量来看,武汉城市圈产业的经济效益(如税收)、社会效益(如就业量和就业结构)还比较低,特别是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更低。在其产业结构中,资源消耗型产业和污染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如2006年武汉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中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为32.3%,高于哈尔滨(16.0%)、青岛(18%)、沈阳(18.6%)、北京(23.7%)、杭州(26%)、上海(26.4%)、重庆(26.7%)、广州(27.4%)等城市。在2007年的圈内5557.24亿元GDP中,“黑色GDP”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而“绿色GDP”所占的比重很低。

武汉城市圈作为改革试验区,就是要根据十七大报告精神,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成为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将武汉城市圈打造成“绿色、宜居、和谐,并充满活力、快捷的生态型城市圈。而以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特征的“两型”产业最适合成为发展的重点,通过“两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应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

3 发展“两型”产业的思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解决危机无法求助于产生这一危机的思维方式”。同样地,作为传统的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必然后果,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困扰人类生存、发展的危机是不可能凭借传统的发展思维方式来寻求解决之道的。要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就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推动制度创新,从而在科学的发展观念和制度规范引导之下改变社会行为方式,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我们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率先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发展是建设“两型”产业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内容,而建设“两型”产业的战略目标也对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置条件和贯穿始终的约束条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探索,从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集群纵向一体化发展,形成一条条相互关联的产业链网络,有利于形成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生产流程,能够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湖北省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产业集群都是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横向一体化分工为主,不仅产品附加值增值有限,而且容易造成过度竞争。因此,建立以核心产业为中心,积极发展上下游相关企业,打造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一体化产业流程,通过合理有效地分工降低生产成本,是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路径。

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当今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远远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从根本上摆脱快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大量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必须依赖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运用。要把经济增加值放在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创新、依靠知识转化上来实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园区建设,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成功对接,形成知识和科技产业链条。积极开发资源节约型新技术、新工艺,对重大关键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实现节能减排。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局的支持,建设国家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迅速做大做强;大胆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武汉城市圈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第四稿)》中提出建设10大产业链,分别是:汽车、电子信息、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建材及建筑业、农副产品加工。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发展50个产业集群。现阶段重点建设已形成了光电子通信、电子信息及家电、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钢铁及深加工、金属制品、石油化工、盐化工、医药工业、纺织、建材、服装、造纸及包装、食品、饮料等15个产业集群。

总之,我们要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以节能减排为目标,通过打造“两型”的产业链集群,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尽量减少资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武汉城市圈。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

[2]正确理解“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J].武汉学刊,2007,(6).

[3]李立辉.区域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反梯度推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谢自强.着力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J].湖湘论坛,2007,(6).

篇7

关键词:两型社会;两型产业;城市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报告把以建设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1 “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强调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可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是建设“两型社会”的两大宗旨。

2007年12月,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建设“两型社会”将正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将要为此探索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 发展两型产业是构建两型社会的关键

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转变现有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良性循环的节约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但是,从资源消耗、产业结构、产业质量以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来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看,与国内先进城市、沿海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武汉城市圈在能源利用效率的工艺和技术上的企业研发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2005年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单位GDP能耗,武汉市列第14位,而第三产业比重列第6位。从牺牲环境的角度来看,现有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大大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就,据测算,两者都要扣除大约10个百分点。这就使得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现有的经济发展成就大打折扣。而且,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矿产、粮食等传统工业原材料价格飞涨,使得大量依赖煤炭、石油、铁矿石的重工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传统工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威胁。在现有产业结构下,依赖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消耗行业不仅无法实现构建两型社会的目标,短期内连过去的粗放增长模式也不可维持。

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武汉市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大体表现为武汉一枝独秀、东部高于西部的不平衡分布态势.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普遍反映出城市规模呈外延扩张,土地持续利用趋势不明显的特征.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与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土地集约水平的提高。

从产业结构来看,武汉城市圈200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76%、44.38%、43.84%。其中武汉市200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9.4%)低于北京(70.9%)、广州(57.6%)、西安(52.7%)、上海(50.6%)、沈阳(50.5%)等城市。从产业的空间结构来看,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存在着明显的“散”、“乱”状况,表现出产业同构和趋同现象,圈内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互补关系。在产业的技术结构方面,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关联度低,未能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在产业的组织结构方面,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在区域市场上的产业集中度还比较低,缺乏应有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从产业质量来看,武汉城市圈产业的经济效益(如税收)、社会效益(如就业量和就业结构)还比较低,特别是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更低。在其产业结构中,资源消耗型产业和污染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如2006年武汉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中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为32.3%,高于哈尔滨(16.0%)、青岛(18%)、沈阳(18.6%)、北京(23.7%)、杭州(26%)、上海(26.4%)、重庆(26.7%)、广州(27.4%)等城市。在2007年的圈内5557.24亿元GDP中,“黑色GDP”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而“绿色GDP”所占的比重很低。

武汉城市圈作为改革试验区,就是要根据十七大报告精神,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成为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将武汉城市圈打造成“绿色、宜居、和谐,并充满活力、快捷的生态型城市圈。而以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特征的“两型”产业最适合成为发展的重点,通过“两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应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

3 发展“两型”产业的思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解决危机无法求助于产生这一危机的思维方式”。同样地,作为传统的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必然后果,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困扰人类生存、发展的危机是不可能凭借传统的发展思维方式来寻求解决之道的。要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就必须更新发展观念,推动制度创新,从而在科学的发展观念和制度规范引导之下改变社会行为方式,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我们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率先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篇8

八月十五蒸年糕—— 趁早(枣)

八月十五种西瓜—— 盼园(圆)

八月十五团圆节—— 一年一回

八月十五吃元宵—— 与众不同

月亮跟着日头走 - 惜光

月亮底下跳舞 - 形影不离

月亮里的桂树 - 高不可攀

月亮地里晒谷子 - 阴干

月亮地里走路 - 没影子

月亮娃咳嗽 - 没谈(淡)

月亮当镜子 - 太把自己看大了

月亮下看书 - 沾你的光了

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盼月亮从西出--没指望

中秋的月亮——光明正大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月亮跟着日头走——惜光

月亮底下跳舞——形影不离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

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楼台先得月

中秋的天气----不冷不热

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八月十五的月亮

———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

———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

———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

———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

———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

———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

———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

———差了节气

篇9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也是年年都有的中秋节。今天,我和妈妈去乐购超市买东西。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盯着天上的月亮。

天上的月亮闪烁着交接的光芒。听着车里的广播,我不禁想着:在这个美好的月夜,那么多人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那么多人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团圆,坐在一起聊家常,吃月饼。还有一些人是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开心快乐地过着这个美好的节日。这就如同这天上的月亮,有时残缺,有时圆满,有时暗淡无光,有时银光泻地。这不就如同苏轼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吗?

我回过神来,又继续凝视着天上的月亮。忽然,我听广播里说:“平时。人们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比较特别,因为它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呢!”我听到,便也抬头望了望天上的月亮。嘿,真的哎!一开始,我只顾着借景抒情,都没发现今天的月亮特别圆,宛如一个玉盘。渐渐地,我看见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这样的轻云给月亮添了几分伤感,仿佛月亮也感受到了人们思乡的情感,为这些思乡的人感到伤心难过,正拿着丝帕在擦着泪水。

我看着夜空中皎洁的月亮,不禁沉迷在月亮的光辉之中。

篇10

“快来看月亮啊!”我喊道。我们一同坐在阶梯上,看着月亮,月亮如同一个大饼,又像一个玉盘,总之千奇百怪、莫测高深。“看,月亮上有一个人和一只小兔子,好象是嫦娥和玉兔哩”。姐姐兴奋地喊。

人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今年,却是十五圆,怎么回事?其实,9年一回,就说明,在我一两岁时,也在十五圆了一回……

看完了如同玉盘的月亮,我们就回屋吃月饼。呵,这月饼可真多,有草莓的、哈密瓜的、香橙的、五仁的、枣泥的、凤梨的、水蜜桃的,多种多样,摆在一起,好看极了。

吃着月饼,看着月亮,真有一种说不出美妙滋味。

我喜欢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