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范文
时间:2023-03-19 11:5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亲子游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病症1 不假思索地干涉宝宝
对宝宝而言,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一个探索和游戏的过程。但很多大人对于宝宝的行为举止表示困惑和不解,一旦看到宝宝在玩一些他们认为不,哈当的游戏时,总会不假思索地去制止。更有甚者,为了逗乐孩子,总在宝宝游戏时去打扰他们。殊不知,您的行为正在阻止孩子们探索这个世界。
药方:和宝宝在亲子游戏中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宝宝游戏的积极性,同时父母对宝宝的不利影响也会大大地降低,宝宝也可以通过你这个榜样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病症2 以成人的思想来评判宝宝
游戏是宝宝学习和成长的最好方式,有的父母总喜欢以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取向来衡量宝宝的游戏行为,强迫宝宝去玩他们不喜欢的游戏或玩具,完全忽略了宝宝才是游戏的主角。
药方:让宝宝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当然在游戏中宝宝有不健康的举动或有人身危险时,父母应及时制止。
病症3 违背宝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热情。比如:1岁的宝宝对于一些声响特别感兴趣。硬币落地的声音、音乐转铃的声响、大自然里奇怪的动物叫声等等。而大一点的孩子,对这些简单的听声音认事物就不太有兴趣,他们更向往大型的玩具和户外广阔的天地。
药方:父母要友善地引导宝宝去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宝宝们的游戏兴趣,而合适的游戏也有助于开发宝宝的智力和想象力。
病症4 忽视良好的游戏习惯
反正是小孩子的游戏,无所谓规则。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良好的游戏习惯对宝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这些都是建立宝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药方: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长可以适当地对宝宝做一些要求,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游戏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等。
病症5 不给宝宝独立游戏的权利
有很多父母觉得宝宝一个人玩耍很寂寞,总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玩。其实很多时候,宝宝们更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虽然他们年龄还小,却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即便是才几个月的宝宝,他们也会对于独自玩自己的小手小脚而乐此不疲。
药方:在开展亲子游戏的时候,父母要尽可能地鼓励宝宝独立游戏。家长可以在一旁静静地观看,在宝宝健康游戏的前提下不要去轻易打扰他,给孩子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他会在独处的过程中寻找到不一样的快乐。
病症6 在宝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宝宝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衍生出一些特别的想法,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但是因为宝宝年龄小,能力有限,有很多事情并不能靠自己解决,这时他们就会向身边的大人寻求帮助。或许有的父母觉得宝宝的想法太天真没有意义而袖手旁观。别忘记,在你拒绝的同时也在抹杀宝宝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药方:在宝宝开始游戏前,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充足的游戏道具等,让宝宝开动大脑,充分利用这些道具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属于宝宝能力范围内的问题,鼓励宝宝自己解决。实在有困难才给予宝宝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病症7 不够客观看待宝宝们的矛盾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在游戏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举动而惹哭了其他小朋友。往往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严厉地批评自己的孩子,很主观地认为是宝宝的错。事实上宝宝之所以有这些举动是因为他们对于周边的人和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这仅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
药方:父母应客观公正地看待事情,不要急于批评孩子。不管是谁不对,都应该耐心教育,要让宝宝明白这样的行为虽然不是恶意,但也许并不受其他小朋友欢迎,可以换种方式和小伙伴们交流。
病症8 在亲子活动中盲目地攀比
在亲子活动中,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做得最好,获得第一名,这样会让他们觉得无比自豪。而一旦宝宝没有取得他们要求的成绩后,就会怪罪宝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盲目地攀比,不但失去了亲子游戏的意义,也会给宝宝留下心理上的阴影。
药方:在亲子游戏的时候不要过多地要求宝宝,也不要给宝宝提什么标准,只要他们玩得开心就好,同时也要鼓励宝宝:“你完成得非常出色。”这样宝宝才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实现您伟大的母爱
对宝宝最大的爱,莫过于给他高品质的早教,给他一个最好的生命之初,让他拥有成功幸福的未来!
篇2
关键词: 亲子游戏 亲子依恋 安全型依恋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认为,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有两点: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是游戏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亲子游戏及意义
父母是儿童的主要照料者,是儿童最早接触与交往的对象。亲子游戏在这种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随之产生。亲子游戏是指亲子间以感情为基础进行的以娱乐为目的的一种互动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的亲子游戏要以亲子互动为主要形式,而且能够愉悦身心,并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科学的亲子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亲子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父母与婴儿之间的游戏能够唤起婴儿的注意,促进其持续活动和探究行为[1];亲子间的假想游戏有利于儿童建构对社会的认识[2];亲子游戏还有助于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发展创造力[3]。
其次,亲子游戏在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鲍曼和达尔斯特罗姆(Baughman,E. & Dahlstrom,W.)通过对美国黑人家庭的调查发现,与很少跟父母做游戏、生活不愉快的孩子相比,经常做亲子游戏、生活愉快的孩子更善于与他人交往[4]。
再次,亲子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约翰逊(Johnson,J.E.)指出,婴幼儿与成人的社会游戏其实是一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社会互动,而且游戏中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都在一种愉快、欢笑的气氛中进行,因此有一种不带期望的、夸张的或异于寻常的正向情感的交流,有助于婴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5]。
二、依恋与依恋类型
依恋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持续强烈的情感联结,是儿童寻求与母亲保持亲密联系的行为倾向。心理学家艾斯沃斯(Ainsworth)采用“陌生情境法”,观察和分析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表现,将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喜欢与母亲在一起,但不是总依偎在母亲身边,能安逸地独立游戏和探索;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很容易被安抚;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顺利地与陌生人交往。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在母亲离开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没有影响。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探究活动很少,难以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母亲离开时会很忧伤,但是母亲回来后又抗拒其安慰和接触,表现出一种矛盾心理。
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被认为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类型,称为不安全依恋。依恋类型具有稳定性,早期依恋的性质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早期的依恋类型影响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研究表明,一岁时被划为安全型依恋的幼儿与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相比,在社会能力和认知方面会获得更好的发展[6];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亲子依恋将决定幼儿与其他个体之间关系的特质,影响与其他成人、同伴的社会关系,成为幼儿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内部模式。因此,要尽量使儿童形成安全的依恋类型,为其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亲子游戏对安全依恋的影响
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游戏是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亲子游戏不仅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使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类型,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亲子游戏能够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使家长对孩子的需求更加敏感,有助于安全依恋的形成。
人具有社会性,有沟通和交往的需要,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交往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亲子游戏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游戏过程需要亲子间的相互交流、配合。这种交流必然也会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使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更加了解,从而增强对儿童照料的敏感程度。对儿童照料的敏感度影响安全型依恋的形成,研究表明:如果当有依恋之情的婴儿需要安慰与时,母亲能够立刻给予满足,同时,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表情较为敏感,鼓励孩子进行探索,乐意与孩子进行密切接触,婴儿的依恋之情就会逐渐加深,进而形成安全的依恋类型[7]。
(二)亲子游戏能够促进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形成,为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氛围必然会对儿童依恋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温暖、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形成安全型依恋极好的条件。亲子游戏加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了亲子关系,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家长和孩子都能在互动中得到快乐,亲子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助于融洽的家庭氛围的形成。在温暖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容易形成安全的依恋类型。
(三)亲子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安全型依恋的形成。
父母在游戏中采取民主型的态度,既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这样有助于儿童形成自信、独立、爱探索、喜欢交往的性格特点。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和人际交往的态度会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有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良好的个性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的程度都会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产生影响。
四、建议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和家长都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特点,给孩子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色彩。家长应该认识到亲子游戏的意义,尊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性,尊重孩子的天性,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Rubin,K.H.,Fein,G.G.&Vandenberg,B.Play.In Mussen,P.H.(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4thed):Socializat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Vol.IV).New York:Wiley,1983:715-716.
[2]Shine,S.&Acosta,T.Y.Parent-child Social Play in a Children’s Museum.Family Relations,2000,(49):45-53.
[3]Storm,R.D.Parent-child Play.http://省略 2002/01/14,2001.
[4]Bronman,B.L.The Early Year in Childhood Education(2nd ed).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2:368.
[5]Johnson,J.E.著.郭静晃译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扬智文化公司,1993:56-57.
篇3
倒挂金钩
安全隐患:
旋转带来的离心力会使宝宝踝关节间肌肉与韧带承受的拉力大增,导致踝关节脱臼。
宝宝头朝下的姿势,也容易让颈椎受伤。
随着转动速度加快,惯性增大,想瞬间停下也会非常困难,若旋转过程中宝宝与其他物品碰撞,或家长因过度旋转导致头晕摔倒,都会使宝宝受伤。
坐飞机
安全隐患:
家长一旦失手会造成宝宝跌伤、摔伤。
过度摇晃容易使宝宝患上“摇晃综合征”。在被抛向上落下的过程中,产生的速度差会造成脑组织相互碰撞,导致脑血管撕裂,或神经纤维受损,严重时可引发瘫痪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
不建议家长和宝宝玩此类游戏
高空接物
场景:家长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向上抛出近1米高,有些家长手法高超,还会让宝宝在空中转上一圈,之后在宝宝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安全隐患:
宝宝自上落下时,家长因要寻找最佳接落位置,手指可能会戳伤宝宝。
如果家长没能准确地接住宝宝,后果可想而知。
专家建议:
建议家长在体力充沛、精力集中时进行,地点以床上为宜,同时需要其他大人在旁保护,切忌将宝宝抛得过高,以免失手让宝宝受伤。
荡秋千
场景:和家人一起出门时,宝宝常会嚷着:“来玩荡秋千吧!”即爸爸、妈妈一人拽住宝宝一只胳膊,边走边用力前后悠荡宝宝。
安全隐患:
宝宝年龄小,关节、韧带发育还不完全,肌肉也不够强壮,家长用力过大或时间过长,会造成宝宝胳膊肌肉、韧带拉伤。
专家建议:
玩荡秋千游戏时,父母要注意配合,力度要协调统一,尽量在路面平整的地方进行,低洼地面让父母因站不稳,用力不均,导致宝宝拉伤。
亲子摔跤
场景:宝宝站在床上,爸爸用一只手突然钩住宝宝的双腿使劲一拉,宝宝会因为双腿突然离地,仰面摔倒在床上。
安全隐患:
家长一旦用力过大过猛,就容易在宝宝摔倒时扭伤其关节处。
专家建议:
玩这种游戏时,务必在床上进行,但要避免宝宝跌落床下,同时叮嘱宝宝双手应放置身体两侧,不要背在身后,以降低扭伤肩关节的危险性。
龟波气功
场景:“龟波气功”已经成了爸爸们逗弄宝宝的利器,频现于网络。玩耍时,爸爸会“假装”吸气,然后双掌猛然“发功”,宝宝随着爸爸的手势应声倒地。
安全隐患:
这种游戏若在地上玩,很容易造成宝宝摔伤。
当宝宝迎合爸爸手势后仰时,头部还会产生大幅度摇晃,对宝宝大脑发育不利。
专家建议:
此类游戏应在床上进行,家长可在宝宝身后垫几层被褥,高度以过腰部为宜,这样做可缓解宝宝后仰时对脑部产生的刺激,避免宝宝因“配合”不当摔伤。
托举摸高
场景:爸爸的肩膀可是宝宝最好的“沙发”,有些爸爸喜欢将宝宝扛到肩膀上,托住其双腿,把他高高举起。
安全隐患:
通常玩这种游戏时,需要宝宝的脊柱有足够的支撑力,可以完全支撑整个上身,年龄较小的宝宝很容易跌落摔伤。
篇4
设计思路: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探索,尤其是对小金鱼、小青蛙、小兔子等小动物特别感兴趣。在一次室外活动课上,我们班的孩子被池塘里的小金鱼吸引了,于是有关小金鱼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还有几个小朋友用手搭起渔网玩捕鱼的游戏。看到孩子们玩得如此开心,于是,灵感一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传统捕鱼游戏的基础上,我萌发了为他们构思一个新捕鱼游戏的想法。
游戏被誉为幼儿的生命。这个游戏正好针对中班孩子年龄和真实情境中多感官地学习以及有较强模仿能力的特点,在玩中渗透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发展纲要》的要求。
活动目标:
1.学习小鱼游水、戏水的基本动作和技能,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
2.感知10以内数,理解数字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品和动作。
3.通过亲子互动游戏,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体会和家长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小鱼游水的基本动作、体会和父母一起游戏的快乐;练习躲闪等敏捷的反应能力。
活动难点:
理解10以内的数和物品及动作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音响设备,《震动世界》《森林狂想曲》《小鲤鱼历险记》等音乐。
2.服装:白色上衣,黑色裤子。
3.道具:斗笠、用丝带和呼啦圈编制的渔网、几种金鱼的头饰、袜子。
4.用于区别场地的起点线和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家长热身操
1.家长站成四路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震动世界》第一段)进行热身运动。
2.随着音乐的结束,家长两两相对,单腿跪地,手拉手搭成拱形小桥。
评析:跳动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家长热情奔放的热身操,既展示了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凝聚力,又体现了家长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鱼儿戏水
1.小鱼们(幼儿)在鱼妈妈(老师)的带领下,在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中,学习小鱼游水,并快乐地穿梭在拱形小河里,鱼妈妈巡回观察、指导。
2.音乐结束,小鱼们退出场地,家长迅速手拉手坐在场地中央,围成一个大圆形的池塘。
3.《小鲤鱼历险记》音乐响起,小鱼们跟随鱼妈妈在池塘里无忧无虑地畅快嬉戏、玩耍,探索、学习各种戏水动作,如:向上游、向下游、吐泡泡、定位休息等技能。曲子终结,天黑了,鱼妈妈和鱼儿们以各种姿势悠闲地睡在池塘里。
评析:这个环节表现鱼儿们跟着妈妈通过亲子体验来探索、学习游水的多种方法,更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气氛很活跃。
三、渔夫捕鱼
背景音乐:轻音乐《西湖早晨》。
旁白:清澈的溪流、浩瀚的江河。天亮了,渔夫听到了阵阵清脆、动听的鸟鸣声,戴上斗笠,拿着钓鱼竿和渔网就高高兴兴地划着小船向池塘出发了。
小鱼们和鱼妈妈在池塘里(由家长盘腿坐地手拉手围成)做游水状定位不动。
渔夫在池塘边,捋袖子,甩鱼竿、渔网进行捕鱼。鱼儿们看到后,快速地钻过或躲过渔网,没有逃脱的小鱼会被渔夫捕到,渔夫将捕到的小鱼放到岸上。
家长问:数数一共捕了几条鱼?
孩子和家长一起点数捕到的小鱼:1、2、3、4……渔夫满载而归。
评析:本环节以渔夫和鱼儿们的形式来游戏,幼儿情绪高涨,将活动推向了;在游戏方法上,注意幼儿参与、探索,使幼儿主动学数数,既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又有了初步的遵守规则意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是:1.鱼儿游水时不能故意被捕到。2.不能跑出池塘,游戏时要注意安全。本环节的游戏可重复进行。
四、结束部分
音乐响起,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站成两纵队,两两相对,手拉手搭成一座拱形桥。没有被捕到的鱼儿在妈妈的带领下,继续练习本领。
评析: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又开始练习本领了,尾部和首部呼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加深了幼儿对捕鱼游戏的印象和感受,为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活动评价:
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策划、制作道具;其次,配以优美的音乐,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和家长对该活动相当感兴趣。
活动中家长和孩子服装统一,白上衣、黑裤子;幼儿头戴小鱼头饰,手和胳膊套上袜子,就成了活泼可爱的小鱼,他们以小鱼的角色进入学习、探索,踮脚走、小碎步慢走、快走和侧身钻的基本技能,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渔夫头戴斗笠,拿着渔网、钓鱼竿,划船,形象生动逼真,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流动的鱼群、变换的拱桥和池塘,环环相扣,衔接自然,随着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和深入,逐步增加运动的密度,充分调动了家长和孩子的参与和积极性,舒缓、流畅、欢快的音乐渲染了氛围,在数和量的对应上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枯燥的形式,注重幼儿参与主动数数的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为目测数群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篇5
关键词:幼儿;亲子游戏;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08-01
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幼儿期是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附有个性的发展。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家长的合理干预以及家长的示范作用都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1.在亲子游戏中蕴含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潜在因素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部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以家长与婴幼儿的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以全方位开发孩子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力、社交等多种能力为目的,能够帮助孩子由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过渡的一种亲子互动活动。亲子游戏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以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为形式的一项活动。除了具有游戏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性:情感性、发展性、互动性、随机性。自信心结构包括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和自我表现3纬度,其中自我效能感是儿童自信心结构的核心因素。亲子游戏的互动性、情感性、发展性和随机性特点,对提高幼儿自我效能感有积极作用。
1.1亲子游戏的互动性。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能够让幼儿更容易产生安全感、自由感、也乐于与同伴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能够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国外研究者发现,3.5岁儿童的竞争能力和胜任能力会因母亲积极参与他们的游戏而有较大的提高,儿童在父母的参与(如安排游戏机会、监督儿童游戏中的互动行为)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大量实验与研究还认为亲子活动也能促进儿童社交能力以及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交能力的发展和情绪情感的合理表达,对于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影响。
1.2亲子游戏的情感性。亲子游戏可以帮助父母与孩子沟通,并促进安全型亲子依恋的产生。亲子依恋是双向的情感联结,是积极的亲子交往的产物。亲子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婴儿感受到父母的关注与爱,与父母形成密切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婴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又可以强化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系,进一步推动父母与婴儿游戏。当父母看到孩子能回应自己的游戏信号,能与自己游戏时,会感到莫大的喜悦与欣慰。这种快乐是对育儿辛劳的最好回报,也是抚育幼儿的情感动力。亲子游戏与亲子依恋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良性循环的亲子依恋关系,能够支持幼儿勇敢探索未知,随着认知的发展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欲也均有显著提高,帮助幼儿提升自信品质。
1.3亲子游戏的发展性。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将会有更准确的把握,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园合作。同时在亲子活动中家长能够直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对幼儿积极的反馈以及合理的指导干预,帮助幼儿习得新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自信品质的发展。
1.4亲子游戏的随机性。幼儿的自主选择和游戏情节的随机发展使得幼儿在亲子游戏中能够看到自的努力及其成果,从而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
2.在亲子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思考
2.1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够保证亲子游戏的进行,让幼儿有机会感受成功,获得自信。由此,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需要:(1)保证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2)提供幼儿充足的游戏场景;(3)丰富亲子游戏内容及形式。
2.2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让幼儿和家长大胆的进行游戏活动,获得成功体验,逐u拥有自信。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需要:(1)尊重幼儿的意愿;(2)尊重幼儿的游戏水平;(3)尊重幼儿和家长的个性差异。
2.3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教师适时介入,及时指导,能够把亲子游戏推向。同时,抓住契机、正向评价,能够充分发挥亲子游戏的作用,这是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水平的重要途径。
亲子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在亲子游戏中,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人格品质。当然,通过亲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强化来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懈地努力,努力给幼儿创造亲子游戏的机会,保障幼儿亲子游戏的权利,给每个幼儿提供表现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篇6
2、我喂妈妈(爸爸)吃豆豆,玩法:听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从盘子里夹起豆豆喂到妈妈嘴里,时间5分钟,以数量多者为胜。
3、蒙眼摸亲人,玩法:家长坐在小凳子上围成一个大圆圈,老师用一条小红布条蒙上幼儿的眼睛并把小朋友牵到所有家长中间,接着家长就喊自己宝贝的名字,而其他家长也跟着叫“在这里”让孩子在众人的声音中辨别自己亲人的声音,再循着声音摸到自己的家长。很有意思的活动哦!
4、全家乐翻天,玩法:参赛的家庭进场后,找到一张报纸在旁边站好,游戏开始后听音乐踏步,音乐停止时马上站到报纸上待老师来检查,如果脚在报纸外的家庭则被出局。规则:一次活动后如没有家庭出局的,则对折一次报纸,再继续游戏,直到有家庭出局为止。
5、可爱的袋鼠宝宝,玩法:让幼儿抱紧家长的脖子,双腿夹紧家长的腰,像小袋鼠一样紧紧地挂在家长的前,家长双腿并拢向前跳,先到终点者获胜。规则:家长必须双腿并拢向前跳跃,孩子不能落地。
6、小鸟回家,玩法:用8个呼啦圈拼成一个小圆圈,家长站在呼啦圈内当鸟妈妈,幼儿在大圆圈线上自由地学小鸟飞,当教师说出老鹰来了,小鸟快回家!时,幼儿赶紧跑回呼啦圈内,投入妈妈的怀抱,先回到家的小鸟获胜。规则:小鸟须在固定的线上飞行,家长不能离开家。
7、托球跑,玩法:幼儿与家长分别站在跑道的终点和起点。开始哨响,幼儿拿起乒乓球跑向家长,家长随即将球用球拍托着走回起点。先到者为胜。规则:托球过程中球不能落地或用手碰球。球落地得回到终点重新走回。
篇7
关键词:幼儿园;3~6岁;亲子游戏;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54-02
当今时代,很多幼儿园为了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以及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都把亲子游戏的开展作为幼儿园的重要开展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亲子游戏,因为亲子游戏可以和父母及教师进行亲密的互动,特别生动有趣,为幼儿、家长和校园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亲子游戏的开展,可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开展的意义
首先,亲子游戏可以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感情,使他们之间更为亲密。家长在幼儿3~6岁这个身心重要的发展阶段,多与他们进行对话、提问等方面的交流,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感受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快乐,这对于他们日后身心的良好发育、上学后乃至走上社会后融入集体的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提高。其次,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游戏是幼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在孩子们的眼中,游戏几乎是他们全部的生活。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孩子在亲子游戏中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让他们通过亲子游戏锻炼思维能力、开阔眼界,从而确保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比如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的“翻绳”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是需要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一起互动,只要有一根绳子就可以随时随地玩,翻绳的花样很多,家长可以让孩子经常变化翻绳的方法,再教给孩子新样式的同时,既锻炼了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锻炼了孩子的耐心。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创造新的翻绳样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翻绳的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了,感情越来越亲密。再次,亲子游戏可以让孩子把在游戏中获得的交流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幼儿园教师在设计亲子游戏时,要尽量使游戏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空间宽敞明亮,以便于孩子和家长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教师还要尽量多地把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亲子游戏的设计当中,便于孩子把从游戏中获得的感受和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要让家长尽可能地在游戏中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提高。
总之,幼儿园要尽最大努力把3~6岁幼儿的亲子游戏开展好,这样一方面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及幼儿游戏本身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开展的主要形式
幼儿园3~6岁幼儿的亲子游戏一定要注重其趣味性、目的性、可操作性方面的设计,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通过游戏得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户外游玩活动。比如说: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参观动植物公园、参观著名景区、野餐等活动,让孩子与家长亲密接触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其次,幼儿园还可以定期举办亲子运动会。运动会上设置一些需要家长和孩子密切配合的运动项目,比如说绑腿跑啊、打球啊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感觉做游戏非常有趣,乐在其中,还能够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增强身体素质。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一些教学亲子活动。比如说,可以举办诸如制作贺卡、涂彩人、小品表演、舞蹈表演、朗诵诗词等一系列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开展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读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经典国学书籍,营造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阅读过程中家长之间、幼儿之间都可以互相学习,这样亲子感情提升了,家长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最后,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谈话活动,设置一些有意义的话题,让家长与幼儿进行心灵的谈话。比如说“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好想告诉你们……”“宝贝,爸爸妈妈想让你知道……”“说说家里的成员最爱谁”等主题,让亲子之间进行心与心的碰撞,真正做到彼此了解,心有灵犀。这样一来,不仅建立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总之,通过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达到了学习文化知识和亲子教育的双重目的,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三、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开展的主要策略
为了使亲子游戏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在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开展的策略方面多下功夫。首先,教师要对亲子教育进行大力宣传。在亲子家长会上,教师要力争把亲子教育的意义给家长讲解透彻,让家长意识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亲子教育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家长对孩子之间打架的现象发表不同的观点。有的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别人打自己时一定要还手,也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应该学会忍让,不应该还手,在家长发表议论之后,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家长明白以后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此外,幼儿园最好有针对性地定期做宣传和发放资料,不定时地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观念方面的指导,开展免费咨询工作,使亲子教育最终获得全社会的重视。其次,幼儿园还要努力提高教师亲子教育方面的能力。幼儿园可以定期给教师做亲子教育方面的培训,为教师讲授亲子教育理论知识,幼儿生理、心理、家庭幼儿教育方法、教学理论知识等内容,让教师知道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应该懂得哪些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亲子游戏内容。此外,幼儿园在进行亲子游戏时,要尽量给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设计丰富新颖的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活动内容,对于部分家长和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相信只要努力把这些内容做好,就一定能够促进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开展。
总结,幼儿园3~6岁幼儿亲子游戏的开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在亲子游戏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说明,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支持。相信只要全体教师和家长多从亲子游戏开展的意义、形式和策略三个方面多下功夫,下苦功夫,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亲子游戏真正地带给孩子们快乐,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公燕萍.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陶翠萍.城市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篇8
亲子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亲子间沟通架起了桥梁,既是家庭氛围的良好“剂”,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机构开展亲子游戏,对亲子游戏进行科学指导,对于改善亲子关系,提高亲子教育和家园共育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
家园共育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保证,幼儿园有引导、协助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优势。学前教育机构可组织多种类型的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创设家长参与游戏的机会,使其在游戏中感受孩子的积极表现,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通过参与和观摩,感受、体验亲子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情绪和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家长走出亲子游戏的认识误区,认识到亲子游戏的意义。此外,还可组织专家讲座,实施父母教育,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破除“游戏不是学习”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亲子游戏观念,使他们科学认识亲子教育、亲子游戏,真正重视并参与游戏,提高家庭亲子游戏的频率及质量,提升亲子教育质量。
二、选择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合适的玩具是亲子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儿童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家长为婴幼儿选择玩具时,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注意物美价廉、经济适用和卫生安全,并要注意游戏材料的多样化、新颖性和多变性,以满足身体游戏、社会性游戏、建构性游戏、戏剧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的需要。在提供游戏材料和玩具时,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年幼的孩子以提供成型玩具为主,适当提供一些半成品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玩具的种类和半成品玩具的数量。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慧眼发现、利用大自然的材料和家用物品的游戏价值,将一些自然物(如树枝、卵石、沙子、小草、树叶等)和简单的家用物品(如塑料瓶、空盒子、靠垫等)纳为游戏材料,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婴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是指为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和丰富的刺激性,可参与性高,并且教育性与可控性相结合,把教育意图渗透在游戏环境中,创设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有趣事物的高适宜性游戏环境和游戏舞台。但要避免过于繁杂、无序,造成刺激因素过多,影响儿童的专注力。家长可在室内创设较稳定的游戏区、游戏角,并配备多样化的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材料和设备,注意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变更,使儿童感到新鲜有趣,提高儿童的游戏兴趣。同时,家长还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户外游戏资源,选择游戏场、邻里以及自然的游戏环境,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户外游戏机会。
健康、活泼、生动的亲子游戏的开展,不仅有赖于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和谐、温馨、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儿童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的想像和创造中。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温和、安全、放松的心理氛围不仅是亲子游戏开展的条件,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保证。家长应当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民主、平等地对待子女,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兴趣,让孩子喜欢游戏,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游戏中,并从中获得收益。家长应避免在游戏中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把游戏变成是由家长陪同的“学习”,并应杜绝恐吓、责罚、强迫孩子“游戏”或把孩子当玩具逗玩的不理智行为。
四、丰富适宜的游戏内容
亲子游戏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倾向,但家长缺乏亲子游戏资源和对游戏的自主创编、生成能力。幼儿园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园合作,如利用园所网站、园报以及各班的家园联系栏等,为家长介绍与孩子年龄相适宜的亲子游戏内容,提供游戏资源,让家长了解亲子游戏内容宽泛、形式多样,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指导家长对游戏内容的创编和生成,引导家长设计一些生动有趣而又便于实施的亲子游戏,鼓励家长参与设计园所的亲子游戏方案,在家庭亲子游戏展示会上展示自己的游戏,并在家长中推广。引导家长从儿童的生活中挖掘游戏,将游戏和婴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把游戏活动要素渗入其中,使生活游戏化,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在亲子游戏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五、实施科学的游戏互动
亲子游戏中,父母不仅充当着导演、参与者的角色,还应当是一位细致的观察者。观察是成人接近游戏的起点,是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关键。家长成功地进行亲子游戏完全依赖于他们的仔细观察,观察不仅使成人了解应当在什么时候提供时间、材料、空间或适当的经验,也提示了成人参与和协助的适当时间,并为确定最有益的参与类型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成人通过对儿童游戏的仔细观察,可以了解游戏的内容和儿童的性情、习惯、能力等,并选择适合于儿童当前的游戏兴趣、类型和活动互动方式。但观察必须是系统的、有条理的、客观的,反映儿童游戏行为中的真实天性。这需要家长掌握必要的游戏观察技能,具备一双“慧眼”,并依此采取积极性回应。
家长进行支持性和回应性地参与亲子游戏时,能大大丰富儿童的游戏经历和体验,而以太间接或控制性、太干涉性地参与游戏时,则会严重破坏游戏,对游戏产生副作用。研究发现,最有效的亲子游戏互动策略就是家长适宜地参与游戏,担当支持性角色,作“舞台管理者”和“共同游戏者”,帮助儿童为游戏做准备,成为儿童的游戏伙伴,并以不影响游戏进程为前提,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充分运用暗示原理,以游戏角色给予隐蔽的间接指导和支持,启发幼儿模仿和思考。
家长基于观察的游戏互动能力可以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进行,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给予家长具体的指导,积累游戏经验。同时,还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现身说法,通过家长的影响、宣传和示范,来指导、影响其他家长,进一步激发大家探讨和积累亲子游戏经验的积极性,提高亲子游戏互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记录快乐的游戏情景
篇9
家务活亲子游戏――客厅
任务1:收玩具
可将玩具桶或收纳箱(盒)分类编号,如此将玩具收起来时,简单、不占空间。告诉宝宝他的玩具分别在哪,下次要玩从哪拿出来还要再放回去,培养他的秩序感。
如拼图、积木等小型组装玩具,可用数字在背后编号或用贴纸贴。
任务2:收书
按书的大小归类,爸妈在收拾的时候可以和宝宝互动,跟他说:“这是大的,放这里:这是小的,放这里。”如此可让宝宝培养成就感及懂得爱惜书本。
tips:简单的书本收拾工作,可以和宝宝一起完成,但是不建议让他们来收报纸,因为报纸有油墨,宝宝容易不小心用手沾到而食入。
任务3:收椅垫
可先跟宝宝玩椅垫游戏,在游戏结束后,请他跟着你一起将椅垫放回原位。
任务4:收遥控器
找个大的饼干盒,让宝宝将遥控器通通放进去,如果盒子够大,可事先在盒底画遥控器形状,让宝宝依图形去放,一方面收拾,一方面可以让宝宝学会认形状。
任务5:收拖鞋
可教宝宝将拖鞋左右配对,插在一起,再放进鞋柜里。
tips:拖鞋的大小、颜色不一,可让宝宝学习认识大小、形状,且拖鞋柔软、没有重量,没什么危险性,爸妈可放心让宝宝自己收鞋,减轻工作分量。
任务6:吸地
可以故意丢一些小纸屑,让宝宝学习吸地,吸的时候,跟他说“纸要回家了”,再一起将垃圾倒出来。这样可培养宝宝的空间存在感,让他知道不见的东西还是会出现的。
家务活亲子游戏――房间
任务1:折手帕
对角折手帕的方式,可教宝宝认识形状,培养逻辑感。
任务2:收袜子
教宝宝利用袜子分类的方式学习配对,折完后可带他一起投入篮中或抽屉中,宝宝会更有兴趣。
任务3:收卡片、贴纸
给宝宝一个空的饼干盒,用来收卡片、扑克牌、贴纸等片状物,他就能轻松整理及分类这些纸卡,相当方便且实用。
家务活亲子游戏――浴室
任务1:帮玩具洗澡
给玩具洗澡,不管宝宝是否能将玩具洗干净,还是要让宝宝学习清洁的工作。
任务2:清洁小凳子、小脸盆
给宝宝一个小海绵、塑料垫及凳子,教他将沐浴乳加在海绵中,搓出泡泡后擦洗塑料制品,再用水冲一冲。
任务3:收洗过的玩具
给宝宝一个洗衣网,教他每次洗完后,把玩具放进网中,再把网袋挂在门把上,就可以轻松风干玩具。
篇10
【关键词】 亲子游戏 外来务工子女 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02-01
1 外来务工子女规则意识现状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状况与教育直接影响幼儿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都会去模仿,子女是家长的影子。在家庭日常生活习惯的规则意识直接影响到孩子。幼儿家庭教育中,亲子教育的地位无法代替。外来务工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好孩子,任由孩子自由散漫,这样在孩子的成长中就缺乏了规则意识的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片面地强调智力开发,对于情感的互动严重忽视。只顾自己的生意和工作赚钱,不顾及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把幼儿放在幼儿园就为孩子多认识了些文字,学会简单算术,没有时间考虑过和幼儿的游戏。外来务工家庭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决定他们的教育意识不强,现代科学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可见,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庭,外来幼儿家庭教育的滞后,突出表现在规则意识差,造成了外来幼儿在园中严重的缺乏规则意识。
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是幼儿的最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可以进行的游戏活动,即亲子游戏。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外来务工家长应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玩游戏,通过亲子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2 在亲子游戏中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规则意识
2.1 在胜败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前,一定要讲好游戏的规则。如玩“五子棋”前,家长要告诉孩子游戏是有规则: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可不许耍赖,更不许哭鼻子。然后进行游戏活动,当孩子发现输了,说“这局不算,重新玩。”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那不行,事先咱们已经讲好了规则,必须算数。这次你得承认是我赢了,不然,下次妈妈可不会再和你玩了,因为你不遵守规则。”孩子会为了以后还有得玩儿去遵守规则,这样就让孩子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久而久之,在这种软硬措施中,很好地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2.2 冷处理不迁就孩子,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外来务工子女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规则意识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常不由自主地游离活动。因此,外来务工的家长要多陪孩子进行多种的游戏。在游戏中不迁就孩子,如果孩子出现又哭又喊的现象,就要冷处理。如,家长和孩子一起搭积木,在游戏结束后,各自的积木要自己装进袋子里,然后可以吃小甜点。如果孩子就为了吃甜点不收拾干净,不给就哭闹。家长要强调规则,不收拾整齐是不能给吃的,不能迁就孩子,对哭闹现象冷处理。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2.3 根据兴趣吸引孩子,进行规则意识教育
孩子都喜欢到爸爸妈妈的房间玩,并且像寻宝一样翻抽屉。如孩子在翻家长东西,涉及到重要的东西,家长要郑重的告诉孩子:进入爸爸妈妈的房间需要敲门,而且不能随便翻里面的东西,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再随意翻东西,爸爸妈妈将会惩罚你----不许看喜欢的动画片。刚开始可能记不住。那么家长不要说,只是到了动画片时间,关上了电视就够了。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常常因为心软、心疼孩子而无法坚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这会导致孩子规则意识的缺失,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一个不讲规则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如,孩子们都喜欢当小司机,针对这一兴趣,选择“我当小司机”的游戏。游戏前,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游戏的模拟遵守交通规则、具体指导孩子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准备一张小椅子,让孩子当司机,家长当乘客。见到红灯家长提醒“停”。让孩子熟悉游戏规则。家长告诉孩子要去哪里,然后让宝宝开车,在游戏中时快时慢的车速,提起宝宝的游戏兴趣,重复相同的交通规则,有效地增加孩子对一些社会规则的认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
总之,家长经常与孩子一起活动游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增强与孩子的身体、情感上的交流。抓住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冷处理,不要事事都迁就孩子,做错了家长就要进行批评教育。在亲子游戏中,正确处理孩子受挫的心理,给孩子提供一个基本的社会游戏规则。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坚持不懈。亲子游戏、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守规则的人。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管理中的信任研究”课题组.家长对幼儿园信任的调查研究.早期教育[J].2002(4).10-12.
[2] 范小玲.亲子活动中对父母教育行为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宝山教研网.2004-12-7.
[3] 阎水金.学前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