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教学方法

篇1

一、感知培养,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提高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观察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机会适当地加入壮锦知识。比如在教学《绚丽的少数民族文化宝藏》一课时,加入壮锦相关知识的介绍(起源、发展、现状),使学生认识、关注这一传统工艺。可以利用实物、多媒体等,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再到艺术分析,指导学生学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欣赏、分析、观察、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学会欣赏评述壮锦的艺术特征,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

二、临摹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壮锦基本元素的认识

通过临摹练习,让学生把壮锦的图案、纹样、色彩元素直接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学习其图案的纹样造型、色彩的搭配以及工艺的风格表现,进一步加深对壮锦基本元素的认识。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二十多个品种和上百种图案纹样,有传统的花、草、虫、鱼、山、水、鸟、兽,还有复杂的双凤朝阳、双龙戏珠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壮家织锦人又创造出反映时代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凤凰花、和平花、桂林山水以及民族风情刘三姐、绣球舞、铜鼓舞等多种新旧花样,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临摹的素材。临摹训练中重点训练框边纹。传统的边纹有菱形纹、万字纹、回字纹、小波纹、云雷纹、纹、小梅花纹等,这些边纹元素虽不比主图显眼,但它们是连接和组成壮锦必不可少的元素,没有了这个元素,壮锦的淳朴风格就很难形成。在色彩临摹训练中,要强调突出壮锦喜用重彩,对比鲜明强烈的用色特点,这与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红配绿,看不俗”就是壮锦配色的一大特点,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用绿作烘托,富有静穆开朗的情调,既艳丽好看,又经久耐新,把实用与美观紧密结合起来。

三、归纳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从临摹转向培养想象力

通过提取壮锦图案中的形、色、意,学生将原始的图案素材经过主观的整理、消化,将其融合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打散与重构等形式,重新组织画面进行设计或者创作。在重组上可用分离、连接、联合、重叠、透叠、减缺、重合等方法,组合成新的元素。训练中也可参考专业的图案重组结构的方法,如骨骼线打散重构法、元素打散重构法、自由重构法等。壮锦纹样有上百种,内容丰富,有植物花卉类、动物形态类、生活物品类、文字祝福类、几何图形类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运用简练变形、抽象、夸张等艺术手法进行系统的整理,找出共性,产生联想,寻找抽象元素与现代绘画和设计的共通点,为下一步创作新作品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再创作,让学生体会用艺术手法表达情感

篇2

关键词:物理;教学方法;新知已知;预习;钻进

一、新知已知熔于一炉,遥相应和

新旧知识,珠联璧合,桴鼓相应,前后必须紧密咬合,配套与学生讲解,犹如汽车的盆角尺,锥形尺和扇形尺相互作用,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能够起到温故知新之效。物理教学中有“核心循环教学法”,已知已成,未知尚存,虚实照应,采取空白刺激法,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下课了,不是就和所学的知识分道扬镳,而是相互之间唇齿相依。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能力,需要耐心总结,不断推陈出新。

课堂上,应用技巧,提起悬念,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比如我给学生介绍物理学家卡文迪许轶事:“卡文迪许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扣子常常都没有,你一定认为卡文迪许家境贫寒吧?不!卡文迪许家财万贯,他的仆人病了,他仗义疏财,一掷千金,拿给仆人一万英镑,还许诺继续帮助仆人。卡文迪许终日忙忙碌碌,不可开交,但是他家藏万卷图书,每一本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分门类别,管理得井井有序,无论谁借书,他都要做一个详细的借书登记手续。卡文迪许‘金口难开’,客人来访,一言不发,或者答非所问,令人哭笑不得。同学们,为什么卡文迪许这么富有?因为他是研究物理的嘛!”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同学们听得入神,引发深层的思考,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二、物理学习要重视预习

预习是新知之母,会预习的人有了学习主动性,就相当于有了两个老师,会预习的益处无需多言,对于物理教学尤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预习养成习惯以后,自然而然,熟能生巧,预习分为长短两种,长的可包括一章或一个单元,短的预习课涉及上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粗读和细读即可。预习要做到疑问,要列出目标,比如我要记住重点、了解学习的内容、领悟目标和要求。能够看懂的和不能够看懂的要分开,标记难点和不会做的题型。每一节后的练习题要提前自我检测,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具有针对性,如果经常能够做到对学习的内容胸有成竹,就是一个学习的革命。

三、提高学生对物理的钻劲

有钻劲,就有不懈的动力,就会乐此不疲。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自信、毅力、诚信、乐观等等)方面对学习存在一定的影响。学习物理,事半功倍,成绩低劣,丧失信心。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发展受到了了严重地阻碍,产生了很多在学习物理种的形形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分析这种障碍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意志,加大学生的钻劲。人生在中学这个学习阶段,心理方面不是很成熟,遇到困难容易望而却步,有问题羞于出口向别人请教。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可塑性,培养空间相当广阔,一般而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有相当发达的智力。教师要巧妙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提高。在自然科学等中,物理学是其基础,一个学生的物理成绩如何,涉及他的科学素养。教学物理,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篇3

摘要:在社会市场经济中,人才的衡量标准在趋向于注重实践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完全依赖于实践锻炼,这就使的我们在教学方面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能再将死板的课堂教学继续下去。在我们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实际的社会工程项目带入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到理论是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同时增长实际工作经验、锻炼动手制作能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教与学

艺术专业教学研讨中,经常会将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作为讨论的话题,这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而当前社会的发展进步则促使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究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素质。

一、改进授课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培养。

现今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已经发生转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开始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走出课堂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是今后艺术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并不能适应社会各领域的工作岗位。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改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为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会面对以工作经验为衡量的聘用标准而束手无策,而将实际项目引入到课程中,学生一边学习理论内容一边制作项目,工程项目来源于社会,学生参与了社会工程制作也就积累了工作经验,这样学生就符合了社会市场需求,成功迈开了的就业第一步。

在社会市场经济中,人才的衡量标准在趋向于注重实践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完全依赖于实践锻炼,这就使的我们在教学方面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能再将死板的课堂教学继续下去。理论知识是基础,是任何学科的根基,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但将这些理论传授给学生的方式与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是如何更快地得到专业技能,社会的需求是如何得到有能力的人才。考虑到这些方面使得我们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必须进行改进,应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授课的主要目标,将实践能力培养带入到课堂,使学生了解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在我们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实际的社会工程项目带入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到理论是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同时增长实际工作经验、锻炼动手制作能力。这种围绕实际项目的授课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热情,也使学生通过项目制作逐渐掌握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际项目的制作可以带动多门课程,使多门专业课程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设计理念凝结在一起,使之成为必备的实践能力。

二、教与学,主动与被动的扭转

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学是主动行为而有些学生却将其变为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内容,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态度非常不积极,课堂气氛十分低沉,这是因为学习存在主动性和被动性。学生一旦放弃了主动学习就变得厌学,给教师授课带来极大困难,学生也无法掌握专业知识。

学生本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而现在学生的学习情绪变的被动,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主动的授课也是徒劳的。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毫无收获。老师主动地授课,学生被动地听课,老师付出了劳动而学生没有收获知识,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不主动学习是因为缺少学习的目标和需求,而在课堂结束后需要做结课作业时,才想到把以前教师授课的内容应用上,但此时学生已经错过学习的机会,做起作业来十分艰难,最后作业做得不够理想。这种现象一直以来都广泛存在,而针对这种现象则应该调整一下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中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而实践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传统教学模式是专业基础课慢慢地过渡到专业设计课,让学生逐步掌握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学生往往对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浅尝辄止,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相对割裂,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实践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教师、学生可以从课堂教学的某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教师有意识地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实习的多种因素主动积极地了解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创新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大赛

伴随着“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口号的提出,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技能大赛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因为每次活动的开展对参赛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技能水平提高的良好机会。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但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各省市学校比赛前都会有赛前集训,由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对参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训练。学生会在封闭式环境下拿出多套项目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训练,反复操作,逐一排难。正如有的学生这样说:“即便是不能最后参加技能大赛,对我的影响也是蛮大的,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今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每一次大赛的结束,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起点。“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动的参与,既要有教师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由练习中的某些困难诱发兴趣而自主学习、逐一突破,使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体会实践活动中的快乐,在实践中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技能大赛这项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课程教学的成果。

二、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

篇5

关键词:艺术考生?摇钢琴教学?摇教学策略

随着高校艺术类钢琴考生的扩招,对钢琴专业考生的演奏专业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钢琴专业艺考生的演奏水平,是各类中等学校对艺考生的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遵照新的艺考要求,提出了六条艺考生钢琴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一、正确掌握基础理论教学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但万不可忽视理论才是实践的基础。由于艺考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理论基础,直接尝试实践,有些教师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演奏乐曲,而学生本身甚至连钢琴的基本常识都不熟悉,这是不可取的教学方法。在对钢琴专业高考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培养目标来教学演奏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钢琴教学中,不可只对音符、节奏、时值等提出要求,认为只要弹好一首曲子应付考试就可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向学生有意识地渗透乐理、和声、曲式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对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实施这条策略一般应在进行教学前对备考生的演奏水平进行全面了解,通过让备考生演奏他所演奏过的乐曲,来了解考生的音准、节奏、技巧、演奏音色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能力的掌握程度,初步了解学生钢琴的基础理论功底。其次,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补好钢琴的基础理论课。打好钢琴的理论基础,钢琴演奏才能有一个好的根基。

二、正确把握“慢练”的培训方法

所谓“慢练”,是指钢琴的慢速练习。慢速练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演奏风格。通过慢速练习,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旋律、和声、段落的变化进行分析、处理。如果忽略演奏细节,急于求成,那么就会出现很多与作品演奏风格背道而驰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钢琴的慢速练习有利于增进钢琴演奏的流畅性。有的老师以为手指练习是增进演奏速度和作品流畅性的惟一方法,所以就让学生做反复的无休止的手指练习,结果费时耗力,效果不佳。钢琴演奏并不单纯是手指机械的运动,考生在学习演奏考试曲目的时候,一定要在慢练的过程中,仔细分析、处理每一个演奏细节,形成正确的演奏风格。正确的方法是:当速度上不来而总出现停顿的时候,我们更要放慢速度,使手指、手腕、手臂的每一次挥动都达到合理化,然后,再渐渐提高速度。只有当速度完成的动作恰好为快速所需要时,才能做到准确、快速流畅的演奏。

三、正确分析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钢琴艺术的表现力很大程度源于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正确分析。在钢琴教学中,要使学生成功地演奏一首乐曲,并把该乐曲的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风格。每首音乐作品,都有其作者要表现的思想内涵。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创作背景,并用熟练的演奏技巧表现作品,这样才能将作品的内在思想诠释出来,才能赋予其音乐感染力和生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派别、不同时代作品的演奏风格。在学生接触一部新的钢琴作品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者是属于哪种乐派、哪种风格及哪个年代的作曲家,他的创作特点是什么。要根据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该作品应该应以什么样的感情演奏,才能将作者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展现出来。当然,在分析作品风格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表现音乐风格所必须掌握的演奏方法。在把握作品演奏风格的前提下,演奏方法掌握得越多越好,练得越娴熟、越流畅,运用得越自如,才越能在演奏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四、正确把握乐曲中的难点

在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学习一首乐曲时,不论是在技术上或是在音乐上,都会遇到一些需要拿出来解决的难点。从近年艺考的情况看,由于学生过于紧张,还有一些平时看似容易的问题,在考试中却变成了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出难点,并把难点列出来,进行单独练习,并教会学生解决难点的方法。比如乐曲中所出现的复合节奏,往往是所有学生的难点所在。复合节奏常见到的是一只手弹两个音符,而另一只手弹三个音符。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在弹奏这种节奏时,通常都要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把双方的音符各以六个等份分割开,然后,正确地把握住各个音符所处的位置。等到练好后再改用三等分计算。手指有了很好的训练和对节奏有了充分把握以后,再弹奏这样的复合节奏,就不会有困难了。作品中的技术难点多种多样,不一而足,而且还因乐曲和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攻克技术难点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一首乐曲的进度和演奏的质量。只有攻克技术难点,才能得心应手地进入艺术再创造的境地。笔者认为,从快速提高艺考生演奏水平出发,老师应给学生布置少量作品有难点的练习曲,这样,对学生解决乐曲中的演奏难点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正确进行相关的综合训练

笔者认为钢琴教学与视唱练耳学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前,大多数音乐专业院校在招生考试中,都设有乐理、视唱练耳的考试内容。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尤为重要。敏锐的听觉,也是打好钢琴演奏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要用自己的耳朵来聆听自己的琴声,时时都要牢记培养听力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术训练。当然不能仅听音准,还要听音色,因为音色是表现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能听出问题并及时纠正。高考学生应该格外注意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地多练听觉,这样,不仅能提高钢琴演奏能力,还能提高练耳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听觉能力训练,对视奏能力也有推进的作用。视奏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视奏能力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高视唱能力,为钢琴演奏、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辅导考生的过程中,要将相关学科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听觉、视觉、大脑和心灵协调一致的训练,帮助考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其整体演奏能力。

六、正确、完整地演奏作品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一首乐曲,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但就是谱子背不下来,因而影响了作品的演奏。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曲子也背熟了,可是在临近考试时,就是不能一气呵成地弹下来一首乐曲,缺乏完整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抓住作品整体脉络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通过乐句的连接、音色的控制来抒发作品情感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在把握对乐曲整体到细节的处理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背谱演奏。背谱演奏,对于钢琴演奏的学习者来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背谱准确、快速,这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加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并运用其所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学习经验进行连锁记忆。即使在看谱熟练演奏的同时,也要对乐曲中调性、和声、曲式及乐段之间的联系等构成音乐的要素分析清楚,以便对演奏曲目从部分到整体形成进一步的认识。这种从理解音乐内在联系出发,建立在熟练演奏基础上的背谱,较之单纯背音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样才能用思想感情主导演奏,让思想感情走在演奏的前面,使情感与琴声紧紧相连。

篇6

【关键词】朴实;稳健;幽默;谦逊;学生为本;人格魅力

数字影像技术教学中如何把知识更好的传播给学生,我们除了一颗热爱教育的炽热之心,还需要讲究方法技巧,结合本专业掌握教学设计的艺术,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贴近岗位工作过程,打破单纯学科片面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探索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过程细化:学习目标启发思考与认识(教师演示)确定学习任务(教师引导)项目实践1(学生做,子任务1)互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项目实践2(学生做,子任务2)互动2项目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讲)项目评价(课内考核)课后作业。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必须有创造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的品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个班级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爱学习、并能够主动学习的类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在班级里树立典范,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有的时候可以当教学的小帮手。有些基础弱的学生更愿意找他们来讲解知识难点,他们也很愿意来教。既缓解了教师反复教学的劳累,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们自身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二类是边学边玩型。这类学生自觉性差,对于学习惰性十足。但只要对他们多督促,他们还是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容入时尚元素的案例,甚至可以直接向学生了解他们最感、最希望学的内容,把这样的内容结合知识点做为教学实例,吸引学习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三类是不学习型。这类学生基础差,甚至是无基础,也有点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我在讲课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全程的视频录像。把录像拷贝给大家,课后可以一边看一边学。这样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个性,不愿循规蹈矩。我在教学中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比如在二维动画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就不按我课堂讲的内容去练习,他说自己美术不好画不好人物形象,自己用圆圈、线条画小人并录了动画,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阶段小结时对他提出了表扬。这下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后的学习中,这位同学居然用这种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大家说原来他这么有才呀。在艺术的教学中由为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的艺术,它基本上继承了艺术的含义。如果从上述“ 艺术” 的两层含义出发,结合教学活动的具体特点来考虑,我们可以将教学艺术表为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在这个定义中,“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是教学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 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学艺术最高境界的和结构内核。

教学艺术的创造,同其他艺术中的创造一样,具有求异性和原创性。但由于教学的对象是身心特点各异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因而教学艺术远比其它艺术更为复杂,是一切艺术中最复杂最精细的艺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每一次课,都必须进行一次创造性的劳动,经历一次艺术加工的过程。首先,要使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掌握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深入钻研,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又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序列,选择适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怎洋启发学生,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就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点。疑点引出后,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这也要讲求教学艺术。正如《学记》所言,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再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意外事件,需要教师迅速决断的处理,这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的教育机智。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离开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教学艺术修养,要获得教学成功是不可思议的。

综上,教学方法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勇于创新,教学艺术要具有创造性。在事业中放大自己的个性,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中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学为人师,清风两袖养浩气;行为世范,热血一腔育栋梁。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specialty the development which educates to the universit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however it also has certain problem at present in the teaching, must strengthen to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specialized teaching research, promotes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utilizes literature methods and so on material law, interview law, and unifies oneself many year work experiences, proposes own viewpoint and the sugges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art specialized teaching.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方法

key word: Environmental art specialtyTeaching method

作者简介:齐放(1981-),男 ,陕西延安人,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美术系,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等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等院校招生数量逐步增加,更多的学生获得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也随着高校扩招大潮的出现而急剧的增加。学生数量的增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活力和保障,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在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逐年下降,很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的岗位,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难的问题与专业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对策研究

1.1采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学习难度大,相对枯燥无味,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教学内容全面的讲解给学生,而由于受到教育条件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学生也很难全面的理解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制造教学情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情景教学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进行情景设计。比如可将校园的改造计划作为情景教学的内容,开展情景教学之前,向学生讲解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通过自由搭配,对学校进行考察和了解,进行摄影、设计,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教师结合不同的设计方案,对专业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情景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步骤的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1.2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中国化设计

我国具有优秀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不断创业的历史。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本土化的特色设计理念,我国各民族、各区域丰富多彩的设计风格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然而,随着社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外国的各种理念涌入到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学生追求设计的西洋化、国际化,对外来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具有极高的热情,对我国的设计文化关注度逐渐下降。同时学校的教学科目中,外国专业知识的介绍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必须加大对我国本土设计文化的传承,加大本土设计专业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我国优秀的设计文化,提倡多挖掘我们中国的文化与文脉,培养学生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的设计作品。

1.3督促教师继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过程有不可或缺的人力因素。访谈中发现,部分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必须督促教师不断的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前沿理念,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形式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知识,为教师奠定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要督促教师紧密结合学生和专业实际,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专业教学的手段和途径,继续提高课堂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1.4加大教学监督,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必须加大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监督,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进行进行全面的监督,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按照专业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实际科学的进行。教学的监督要注重监督的长期性和实效性,要成立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时的进行意见的交流,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监督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大对专业教学的评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的合理化等进行评价,及时的反馈教学评价的信息,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欧阳巨波.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6.9

[2]田恩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篇8

一、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教学在装饰雕塑教学中的重要性

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教学从专业角度上讲,其属于造型艺术教学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这项雕塑课程不仅有雕、有塑,还有大量的刻,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法技艺来使得一个物件或是一面建筑体最终达成一个艺术上的装饰形态,这一方面便是体现了现代性的艺术雕塑。同时,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也包含了广泛的富有传统艺术韵味的东西,比如说在一面建筑体上进行的花鸟鱼形态的雕塑,这些就完整展现出了时代感,甚至还会进行一些民族性十分强的雕塑,但总体来说这些都属于三维空间上的再创造,其除了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外,还有很强的功能价值。为什么说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属于装饰性雕塑,是因为这两者所表达的艺术形式都是相融的,也都是互通的。在教学上,最基础的教学便是雕塑知识的专业教学。

二、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教学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对象也是教学客体,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被实施者和重要组成单元。实际教学中发现:目前大学装饰专业学生对雕塑知识了解有限且接触时间短,创造性能力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大学装饰雕塑课程设置时间较短,教学时长不足。现有课程时长略显仓促面对教学时间短、教学对象基础薄弱等教学现状,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在为学生打好造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观念的引导呢?针对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课程中多数学生零雕塑基础这一现状,因材施教成为我们的一个首要课题。

三、关于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教学方法的改善

(一)课程设置的巧妙性和合理规划

根据学生情况在课程设置上做出合理规划和安排,既要兼顾装饰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注重课程的关联性,又要侧重雕塑专业的要点,让学生打好基础并学以致用根据由浅入深,由平面至立体,由具象到抽象等原则,将课程的教学顺序作如下设置:装饰雕塑基础课程、传统装饰雕塑课程和现代装饰雕塑课程。通过这一巧妙设置既可以帮助学生依次了解雕塑的含义和功能,以及装饰雕塑特点等基础性知识,同时又能逐步推进具象雕塑与抽象雕塑的实践练习,并掌握装饰雕塑的历史,设计方法和制作手段。

(二)多?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室内软装陈设品雕塑是学生学习雕塑方面的基础课程,大部分学生是首次接触雕塑,为加深学生对课程要点的理解,避免雕塑制作模式和流程的单一性,触发学生兴趣点,应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形象化的教学模式,着重讲解装饰雕塑概念、功能、历史背景、形成要素等借助实例讲解,使学生准确认识到学习装饰雕塑的意义以及现有装饰雕塑的制作工序在课程实践环节,侧重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灌输知识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综合材料创作强化教学成果

为有效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真实的案例教学,比如说与某装饰公司进行联合创办一次装饰雕塑主题,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重点渗透:第一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强调作品环境、对象及功能的重要性。任何基于空间的创造。还能有效地同现有展示环境相结合,传递美感,增强学生艺术洞察力;第二,普及雕塑材料知识,细化现代雕塑教学。现代雕塑材料的种类纷繁复杂.除了石、泥、陶、术材等基础材料外,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还衍生出金属材料、塑料等后加工混合型材料,可见普及材料特性和运用方法的重要性;第三.加强展览展示环节,以点盖面、有针对性地解决先前课堂遗留问题。在此可安排学生作品展览展示环节,展览其实也是一堂课,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亲力亲为,把作品从立意到完善,从想法到拓展的各项环节展示出去学生展示的作品内容丰富,显示出较高的艺术创造意识。同时,展览的开展可以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作品关注度.增强学生自我营销意识.强化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观念与此同时,展览增强了学生的能动性,更益于学生未来的择业发展和社会竞争力的增强。

篇9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合型学科,随着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环境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显示其作用,同时随着环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综合管网、历史、文学、旅游、电子、自动化、机械等多种学科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促进了环境设计的创新与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原有的教学方案往往将学生限制在本学科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忽视了关联学科相关知识的传授与培养,这也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向的局限,也就使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性。针对上述问题,很多院校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改革尝试,比如将课程作业与实际的景观工程结合,带领学生对工程实地进行考察,给学生推荐各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学科的书目等教学改革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杯水车薪,教学局限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应用技术转型要求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向应用技术转型改革的举措

(一)为青年教师和学生创建与市场对接的窗口与机会要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加以改革,对外学校要和广大的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建立合作机制,在校内合作建立相关实验室,在校外增设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师生与市场接触的机会;对内首先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教师到设计公司、装饰公司长期兼职或短期任职,使教师们能够了解市场运作模式、熟悉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其次要改变将教学限制在教室内的授课方式,鼓励教师将教学拿到教室外,甚至拿到校园外进行,将学生分组分批次送到实习基地做短期实践学习。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更早更多地与市场接轨,使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真正改变以往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工作室、实验室。大多数地方院校都是在最近十多年内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在工作室、实验室建设上和专业院校有很大差距,这是以往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其中材料室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直观的了解环境设计中材料的装饰效果和施工方法;各类工作室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缺少团队合作完成设计的工作场地;模型制作室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将二维的纸面方案转化为三维直观的实体模型,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教学方法的丰富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理解和实践上的偏差,出现设计只是纸面方案的表现,方案转换为现实与设计无关的错误观点。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技术转型改革,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校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出校就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工作室、实验室的缺乏已经成为实现应用技术转型最大的硬件障碍,所以大力建设、完善工作室、实验室已经成为转型院校必须要做前期工作。

(三)改善师资力量构成,聘请校外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以及成功设计师为外聘教师单纯靠将年轻教师送出实践学习来改善师资构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仅仅通过短期挂职或兼职并不能根本解决实践教学差的问题。打破教师资质与学历的限制,聘请部分成功的社会从业人员担任特定课程的全部或部分教学工作,通过阶段性授课或者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市场运作模式、掌握设计方法与步骤,熟悉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了解施工的工序与构造,使教学真正向应用技术转变,这是应用技术转型改革软件方面的必备条件。同时可以让学生与这些从业者有更多课堂以外的交流机会,了解学习他们从业的感受、创业的艰辛、成功的经验,这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发挥综合性院校的学科联合优势,激发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来看,设计创意仍然是其核心推动力。功能性创意早已在现代主义时期完善与定型,文化性创意也已经在后现代主义中发展了几十年,层出的大师已经将各种文化创意玩味多次,短时期内要实现突破已经很难。放眼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断带来大众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如何把握住科技发展潮流,将环境设计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最新、最前沿的创意源泉。而综合性院校相较于专业艺术院校而言,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内学科的丰富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加强学科联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创意寻求其它学科的技术支持,将阶段性作业从传统的纸质方案变成模型实物,并要求学生在实物中将所有设计意图实现出来,例如:学生制作音乐喷泉模型,这需要建筑模型、声光电材料以及控制系统来实现,传统教学方法只需要学生在纸面上画出造型,辅以文字说明来表达设计意图。改革后的要求是:学生必须寻求本专业以外的帮助,从建筑学院、物理电子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等获取技术支持,咨询老师,联合同学,共同将模型制作完成。这一改革举措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但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既熟悉了模型材料特性和制作工艺,又掌握了音乐喷泉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上理解“设计就是解决问题”这一实质特征,同时,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设计思路。

(五)打破学科界限,真正培养一专多能的设计人材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合性极强的学科,要学生在短短四年内完全掌握学科所有知识,成为面面俱到的设计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每个学生因自身兴趣爱好的不同,个性特长的差异,所关注的学科领域也会有所差别,例如有的学生对于室内功能设计更感兴趣,有的学生对于室内装饰陈设设计更加关注,而有的学生对于室外的景观设计更加爱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合理的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方向上进一步发展。由于设计学科的发展,学科交叉性越来越强,单靠环境设计专业老师的教学已经不可能完成学生特长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应该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学分互认制度,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与环境艺术学科有关联和交集的其它学科的课程学习,甚至选择本校内其它学院的课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设计特长和特色,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三、结论

篇10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1-01

信息技术课要上好,教师是关键,他是导演,他不仅要有责任心,而且要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同时,更要努力地掌握教学艺术,更好地应用教学艺术,以教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刚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并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非常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

1.联系实际,形象比喻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

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2.须教有疑,灵活提问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提问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须教有疑",就是老师通过提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老师注重课堂提问艺术。

提问可以是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单问与环问,独问与对问,还可以是明问与暗问,提问形式应根据教学需要与实际灵活运用,相互配合。

2.1 课堂提问应能做到设疑新颖,激趣。

2.2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要真正提出事物的客观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从而获得"举一反三"的成效。

2.3 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

2.4 提问要有层次性,注重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3.兴趣激励,巧设悬疑

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我在教学"网上寻宝"时,构建了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以小组协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当学生急切想知道网上有哪些宝贝时,我向他们推出了搜索引擎"百度和 googl e",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两种搜索引擎能搜索到任何他想知道的宝贝。接着,我 又以"我的宝贝"为题,使学生融合在一起,小组一起设计幻灯片。这种方法既 让学生了解了"powerpoint",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在讲授画图软件的复制部分时,上课伊始,巧设悬疑:"同学们,孙悟空吹根毫毛能变出几十只小猴子,那我们只画一颗星,能不能变成满天星呢?"这一番妙语紧紧扣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复制的方法。

在当前形势下,无论哪位教师都很难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充电"。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活跃、宽松、快乐、协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气氛,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想学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 《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仇忠海,霍益萍出版日期:1999年12月

[2] 安桂清 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3] 《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