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驾驶培训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驾驶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机驾驶培训

篇1

一、农机驾驶培训考试问题存在的原因

第一,管理宣传不到位。一方面由于近些年机构改革的影响,乡镇农机站人员变动频繁,人心不稳,业务相当生疏,对所管辖区内的车辆及驾驶人管理缺乏连续性,宣传法律法规更是甚少,而市监理站人员不多,宣传及交通工具不健全,造成管理上的缺乏,使一些养机户趁机跑起了“非驾”。另一方面梅河口市地域2174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农民居住地较偏远,有的地域乘车需要4-5个小时才能到达,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导致许多“非驾”现象存在。

第二,法制观念淡薄。农用机动车辆实行牌证管理是我国以法治机,以法治驾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养机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买车只是在家压地头,干农活,也不跑运输,有证无证无所谓。只在农忙时耕种,多数时间闲置在家,农民认为参加培训考证没多大用处,缺乏自觉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而且农用车辆科技含量少,谁都能操作使用,办理驾驶证不仅需要钱,还要花费一定时间,很不划算。农机监理机构执法力度不够,现行农机法律法规处罚轻微,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低,对“非驾”缺乏震慑力等因素也使一些人跑起了“非驾”。

第三,基础设施简陋。目前梅河口市农机校没有固定的考试用教室、场地、车辆。考试时占用会议室,面积小,桌椅不规则,人员拥挤,无法维持考场纪律;术科考试场地在家属楼院里,人员流动多,场地狭小,不能用标准尺寸划库;租用的考试用车车况差,设施不全,考试安全很难保证,桩考还用小竹竿、砖头代替,不能满足培训任务。

二、培训考试转变方式

(一)培训考试场地的选择

过去我们一直采取固定的培训考试场地进行培训考试,这样一来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民因交通不便来不了,加上法制观念淡薄,就放弃了办理证件念头,逐渐产生了恶性循环。在目前三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监理工作及培训工作也应极积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农业部42号令的指导下,应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农民朋友的实际情况采取培训考试制度的转变。采取分片集中方式,把整个管辖区分成东、西、南、北的方位集中,使农民朋友既方便交通又节约时间。培训时可以采取以发放学习资料自学、函授辅导和下乡设点集中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方式,使农民掌握农业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农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

(二)丰富培训考试内容

1.在培训内容上:过去我们的培训内容比较单一,从法律法规的学习,到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现在若把培训工作场所临时办到农村的村屯、田间地头,不仅能够及时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还能实际演练一些真正的模拟事例,能够使农民朋友更直观地领会到。同时充实本地区出现的一些交通事故案例,有证、无证是如何受到法律上的不同处罚。在机械常识学习上能用有故障的养机户车辆现场解释操作排除故障。这样使农民朋友真正从内心上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也使他们感悟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性。通过我们的实际工作逐步提高老百姓的法律观念。

2.在考试内容上:我们不要仅局限在科目2、3、4内容上,还应结合自己本地区的地理状态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梅河口市地处半丘陵地段,旱田很多,一部分处在偏坡地上。因此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应增添偏坡地上的运行技术。因为所有机械的转向传动系统本身存在结合部位上的自动间隙,因此行驶当中就应注意。方向盘式拖拉机自动间隙应放在坡度上方,手扶拖拉机在上下坡的运行中,注意反转向现象。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切实制定出一套既符合法律,又适合本地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创建“平安农机”、“三项行动整治活动”、“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之机动员无证机手参加培训考证工作,对于无证驾驶而屡教不改者要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公安交警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发放违法驾驶通知单、签定农机安全生产隐患责任书、举办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等形式说服教育其自觉主动参加培训考证,从源头上消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

四、强化考证设施基础建设

先进标准的考证设施有利于提高驾驶人驾驶农机的水平和技能,促使无证机手自觉参加培训学习。应积极协调市政府、财政部门加大农机培训考证资金的投入,将建设考证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纳入政府预算内,确保硬件建设资金的来源,使考证设施满足考证要求。并将特别困难的无证机手列入政府部门“免费”培训农民技能的阳光工程中,给予适当的交通和生活补助,保证每个机手都能有机会参加培训。

篇2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贵德县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加强农业信息 技术培训 农业现代化 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下面我就结合我们贵德县河阴镇的实际情况,如何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贵德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贵德县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贵德县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贵德县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当地人民镇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问题;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把我国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关键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劳动者。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应积极探索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耕地减少的前提下,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主体,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技术接受应用能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加入WTO后,科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方法及工具的采纳和应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与运用水平。面对世界新的农业发展趋势,只有培养造就“有觉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增收。因此,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历来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地非常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地相继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程。以天津为例,2005—2007年在全市实施了“351”工程,利用3年时间,开展5个层次培训,培训100万农民,紧接着2007年开始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计划培训农民40万人。这些培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表现为一些领导重视经济工作,轻视培训工作,没有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过硬的措施,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去抓[1]。

2.2各培训机构合作不力

农业部门内部如推广、植保、种子和蔬菜等部门,以及妇联、青年团等组织都在搞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专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既浪费本就不足的教育培训资源,增加培训成本,又无法形成一项系统的工程,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3培训单位硬件设施不完善

各地虽然有一些农机学校和乡镇成校等培训单位,但都没有条件承担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包括担当农民培训主力军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设施也明显不足,一些省市培训体系硬件建设不足问题还比较突出。虽然天津在实施“351”工程中投入部分资金开展培训机构建设,但是还很不够。

2.4培训手段落后

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还习惯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5培训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这支队伍包括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比较薄弱。

2.6农民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些农民对学习的技术的认识不足,凭经验种地,认为与其在培训班上浪费时间,不如在地里干点农活,甚至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当急需某些知识或遇到实际问题时才渴求知识。

3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3.1拓展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需要向产前的新品种选用,信息采集、分析及处理等技术技能,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营销等技术培训扩展延伸。对常规技术上进行改良和推广,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既要对传统种养殖技术改造和培训,更要对新兴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推广;既要对生产技术培训,更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单纯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业部门领导、农业专业科技人员、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2]。

3.2改变培训方法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强大后劲和根本出路,也是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生命力所在。培养新型农民要重点抓2个方面:一要抓好面向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二要重点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证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民351培训工程及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等行之有效的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要采取以面对面、手把手,方便农民的方法为主,尊重农民意愿,注意教育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3]。

3.3完善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一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要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益。充分发挥当地已有教育资源优势,坚持统筹兼顾、资源共享、集中投入、紧密配合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可以在现有农广校的基础上,整合农技校、农技推广中心资源,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逐步完善体系建设;二要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体系硬件建设,要体现农民培训的公益性、社会性特点,各级财政都要加强投入,按照现代化技术培训教育标准,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办学硬件水平,建立天网(卫星网)、地网(互联网)、人网(办学队伍)三网合一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4]。

3.4强化师资队伍

要造就一支素养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队伍。农民培训不同于完全的课堂教学,直接面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要求教师不仅要业务精通,具有实践经验,又要有理论基础,而且要了解多学科知识,更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怕艰苦,勇于奉献,尤其要有贴近农民的能力。一方面,加强现有队伍培训和深造,鼓励自学和有计划组织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开展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更要发现人才,选聘骨干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3.5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农民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一是经济激励。通过设立知识型新型农民奖、科技创新奖、农民科技状元奖等措施,重奖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依靠科技致富的优秀农民,鼓励学农学知识,学科学的积极性;二是政策激励。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充分考虑通过参加科技培训取得各类各级证书的人员,通过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土地和鱼塘等农业生产项目承包等手段鼓励农民参加培训;三是精神激励。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加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典型人物。通过宣传表彰等措施让他们有影响、有荣誉,营造良好的学习培训氛围。

3.6建立培训法制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要加强规划,建立必要的制度,并逐步法制化。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科技培训的要求,制定农民科技培训的专门法律法规,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和制度 化的轨道,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法制保障下正常有序地开展,通过立法,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4参考文献

[1] 刘文泳,滕文平.浅谈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009(12):9-11.

[2] 雷天福,刘志红.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J].云南农村经济,2008(3):52-55.

篇4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鉴定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23-1

农机驾驶员及操作机手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我国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技术人才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数量和比例,从事农机驾驶员及操作人员占有较大的数量和比例,为了提高这一部分人员的职业技能、业务素质,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因此要开展对农机驾驶员及操作人员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它是培养高素质的农机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发展职能开发教育事业,推动我国农机职业培训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

而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技能素质低的问题,对农机化事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农机安全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使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实行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促进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加快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六大提出的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工作思路那就是:《劳动法》和劳动部《关于颁布的通知》、(农业部[1995]254号)、劳动部、国家行政管理局《关于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印发[1995]495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以提高农机利用率为目标责任制,以全面提高农机驾驶员操作机手的素质为手段,以减少和降低农机事故率为出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坚持搞好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推进农机事业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鉴定质量,首先搞好培训工作,要严格按着国家颁发的职业技术等级标准来进行培训鉴定工作,使农机驾驶员及操作机手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然后按着鉴定的标准进行理论和实际考核,为合格者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整个培训与鉴定工作分五个步骤进行,一是鉴定申报。要参加农机驾驶员及操作机手职业技能鉴定的可向当地具有相应职业鉴定能力的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并提交从事本职业工作年限的证明、身份证、学历证明等原始证件;二是培训申报人需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培训中要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达到培训合格的目的;三是鉴定。鉴定工作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方法进行,理论为考试闭卷,实际技能为场地驾驶和道路驾驶相结合进行,采取百分制,60分以上为及格,由省农机鉴定部门实施鉴定;四是证书发放。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发给国家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五是收费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农机劳动者申报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均应按照规定的标准交纳鉴定费用,实行有偿服务。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明制度,提高了驾驶员和操作人员的知识素质水平和实际技能水平,达到了学以致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对提高技能素质教育劳动者的要求,为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做出重要贡献。

篇5

第一条为了规范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确保拖拉机驾驶培训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全国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工作。

第三条拖拉机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农机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

国家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公平竞争、保证质量的原则,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实行资格管理。

第四条拖拉机驾驶人员需提供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记录,方可参加拖拉机驾驶证考试。

第二章培训机构条件

第五条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与其培训活动相适应的场地、设备、人员、规章制度等条件,取得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方可从事相关培训活动。

第六条教学场所

(一)教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总面积不得低于120平方米,且采光、通风、照明和消防等条件符合有关标准;

(二)有单独的办公用房;

(三)有固定的教练场地,面积不得少于1500平方米。

第七条教学设备

(一)有5台以上检验合格的教练车辆,并配备相应的农机具,配套比例不低于1:2;

(二)有常用机型的教学挂图、示教板和主要零部件实物;

(三)有必要的电教设备。

第八条教学人员

(一)教学负责人应当具有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三年以上;

(二)理论教员应当具有农机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经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三)教练员应当持有拖拉机驾驶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和相应机型5年以上安全驾龄,经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不得少于5人。

第九条组织管理制度

(一)有完善的教学制度,包括学员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教员管理制度、教学设备及车辆管理制度。

(二)有健全的财务制度,配备专职财务人员。

(三)有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章许可程序

第十条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提交《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班)申请表》,并附具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教学场所使用权证明及其平面图;

(三)教学设备清单;

(四)教学和财务人员身份及资质证明;

(五)组织管理制度;

(六)生源预测情况。

第十一条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内容符合要求的,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出具书面凭证。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第十二条受理申请后,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完成书面审查。书面审查合格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专家进行现场评审。

第十三条现场评审合格的,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

书面审查或现场评审不合格的,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教学场所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四章培训业务管理

第十五条拖拉机驾驶培训包括:

(一)初学驾驶培训;

(二)增驾车型培训;

(三)与驾驶相关的其他培训。

拖拉机驾驶培训方式分为全日制和学时制,由学员选择。

第十六条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教学大纲,按照许可的范围和规模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财务应当独立。

第十七条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应当聘用经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教学人员。

第十八条申请参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的人员应当符合拖拉机驾驶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申请表》,交验身份证件。

第十九条完成规定课程并考试合格的学员,由培训机构发给结业证书,并提供学员素质评价、培训课时、教练员签名等记录。学员凭结业证书和培训记录参加拖拉机驾驶初考或增考。

第二十条教练车应当按拖拉机登记有关规定取得教练车牌证。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应当于每年12月10日前,填写《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情况表》,报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本办法行为的,应当依照职权调查处理。需由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报请决定。

第二十三条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予以注销,并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

(一)办学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在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仍未达到要求的;

(二)歇业一年以上的;

(三)申请终止的;

(四)连续两年未按时报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情况表》,限期整改仍拒不报送的;

(五)其他应当注销的情形。

第二十四条省级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告批准、变更和注销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培训许可擅自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业务的,责令停办,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无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规定教材进行培训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篇6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州共有水域面积38万亩,航道1091公里,营运船舶648艘,农用船1417艘,渔船502艘,有船水库22座,民间渡口187个;道路里程8384公里,其中国道427公里、省道495公里、县道1663公里、乡道3977公里、村道4300公里;机动车辆70933辆,其中农用车9437辆、拖拉机3312辆;车辆驾驶员81837个,其中农用车驾驶员11763个、拖拉机驾驶员3091个;拥有合法客运车辆3679辆,其中旅游客运车辆60辆;乡镇开通客运班线178条,开通班线车792辆,其中大型客车10辆、中型客车45辆、小型客车737辆,涉及乡镇201个,占全州乡镇总数的98%;全州公路通村率达95%。共有专业渔民609人,非专业渔民961人。三年来,全州共发生安全事故926起、死亡663人,年均死亡211人。其中,道路交通和农机事故年均死亡171人,占全州年均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8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路交通方面,一是农用车、拖拉机严重载客现象未从根本上得到杜绝,特别是逢农村集镇墟场、红白喜事、习俗节日,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客更为严重,载客量约占总客流量的60%,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大隐患。三年来,全州共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29起、死亡116人,其中有17起属农用车和拖拉机违法违章载客所致,死亡88人,死亡人数占76%。二是无牌无证、到期未报废及未定期参加检验的车辆较多,车辆车况不好。据州交警部门统计,全州现有无牌无证车辆8000余辆,到期未报废车辆4852辆,未定期参加检验的在册机动车辆达70%。三是车辆入户、驾驶培训和营运所需收取的税费偏高,多数车主难以承受。以购价6万元的19座普通客车为例,办理车辆入户手续需一次性缴税费1.53万元,其中上户费1800元、车辆购置附加税约6000元、车辆保险费7500元;每年需缴营运费2.735万元,其中客运附加费约2.09万元、过路过桥费3000元、养路费2500元、运管费1428元。同时,还需缴驾驶证培训费2500元,客运交通安全风险抵押金1.5万元。实际上,现在参与农村客运的车辆其全年营运收入普遍不高。以一辆行使班线里程为65公里、乘客核定票价为每人8元的19座普通客车为例,如果不超载,其每天营运收入约为280元,预计全年收入约9万余元,剔除车辆燃油和维修费用、车主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及购车成本,车主的收入则所剩无几,难以承担其它费用支出。此外,我州驾驶员考试培训中心建设滞后。目前,只设有C类驾证考试中心,B类以上驾照考试需到省设考场参考。为此,考B类以上驾照的学员除缴纳培训费外,还得额外筹备差旅费、食宿费和考场训练费,无形中增加了学员的培训费用负担。基于这些情况,一些车主便不愿上户、不愿办证、不愿缴费,降低了车辆的上户率、司机的持证率和车辆的检测率。四是境内公路等级偏低,特别是村级公路不仅线型差,因资金缺乏有的自修通后就没有进行过整修,道路安全标志缺乏,垮塌现象严重。由于路况差,好车不愿开,便在一定程度上给农用车、拖拉机参与客运提供了市场。

农机监理方面,新《道路交通法》实施后,农机部门只能对拖拉机及其驾驶员进行上户挂牌、培训考试等静态管理,使农机部门在对拖拉机等农机机械开展农机动态监管执法时,缺失执法主体资格,给农机监理工作带来影响,不利于农机部门对农机机械实施动态监管,农机监理面临新的问题。如去年5月,吉首市农机监理站处理一起农机事故,驾驶员对其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而上诉,结果被吉首市法院以农机部门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而作出“农机事故责任认定无效”的裁定。同时,农机机构网络建设也与监理工作的开展不配套,绝大部分乡镇农机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多数只配一名管理干部。面对农村农机车辆多、涉及面广、管理线长的现状,乡镇农机监理员只能望洋兴叹,无法进行有效管理。

水上交通方面,一是乡镇船舶管理责任落实不够,乡镇政府的安全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对船舶的管理乡镇管什么、怎么管,许多乡镇不清楚,有的还错误认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是水上安全监管部门的事情,没有很好地履行乡镇船舶乡镇管的职责。二是渔船和农用船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参与客运现象时有发生。对渔船的管理,畜牧部门虽设有渔政管理站,但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行政资格,并且有的管理事项还是怀化市渔政管理站管理。如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登记证书的发放,就是由怀化市渔政管理站颁发。对农用船的管理,农业主管部门还不清楚自己有监管责任,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同时,绝大多数县市和乡镇都未配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渔船和农用船进行监管。目前,全州现有的502艘渔船,没有一艘取得有效营业证件。这些无证渔船有的还经常在农村参与客运,由于船只稳定性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三是船舶老化、技术标准低,航标缺乏,救生和消防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综合治理,夯实交通安全管理基础。一是抓好驾驶人员管理。加强客运车辆和船舶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行车安全监督,提高其驾驶技术和交通安全意识。实行驾驶员事故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其事故发生情况与驾驶证年审年检挂钩,对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根据事故大小和次数多少,依照交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其驾驶证件作出相应处理,直至吊销驾照;对受到处罚的驾驶员一律实行集中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准予上路行车。搞好无证驾驶人员的摸底排查,逐户逐个落实驾驶培训工作,对不参加驾驶证培训考试擅自驾驶车辆上路的人员实行严管重罚,提高车辆驾驶人员驾证持证率。此外,还要加强对驾驶培训学校的管理,着力提高驾校的培训质量和水平。二是抓好营运车船监管。严格实行车辆进出站检验、车船年检和报废、车船跟踪管理、部门联合上路巡查执法制度,防止车船违法载客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抓好农村经营车船排查,全面了解情况,建档备案,加强管理。对清查出来的“三无”车船和到期报废未报废的车船要加强综合治理,将“三无”车船和到期报废未报废的车船与车船主管部门和车船所属乡镇、街道及单位挂钩,严格实行消号制管理,依法督促车船主办理有关营业证件,报废应报废的车船。对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车船主管部门和车船所属乡镇、街道及单位,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三是抓好交通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交通自动化监控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对危险路段、路口、渡口进行改善,增设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要进一步加大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道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同时,适当归集扶贫和以工代赈等资金,投入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通过加大投入,确保村级公路建设和养护有固定的资金支持,力求村级公路建设投入每公里达5万元以上、乡级公路养护投入每公里达2000元以上、村级公路养护投入每公里达500元以上,切实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

(二)完善扶持政策,着力规范农村客运市场。一要结合农村运力和运量的实际,制定出台符合现实情况的

车辆入户、驾驶培训、营业税费收取的优惠政策。要放宽车辆入户条件,对无产品合格证(合格证明)、购车发票(车辆来历证明)的车辆,由车主写出车辆合法来历证明和安全文明行车保证,车主所在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公安机构能证明其车辆来源合法,并经车辆主管部门查询属非盗抢和安全性能检测合格的车辆,要允许办理入户手续。要降低车辆入户和运营税费,对农村线路客运车辆入户和运营涉及的费用要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下浮50%收取;对不能减免的税种,也要根据车主的经济情况,允许实行缓缴或分期付款。对车辆保险费的收取,除第三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外,其它险种应按车主自愿的原则缴纳,禁止搭车收取。此外,还要在加快建设B类以上驾证考场、合理确定驾驶培训费用的基础上,制定完善驾驶培训扶助政策,对参加驾驶培训的城镇低保户、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员,要采取政府社救保障部门补助一部分、驾校减免一部分、个人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帮助解决培训费用,使其能顺利参加驾驶培训。通过政策性扶持,解决车辆入户费用高和农村合法客运车辆经营难的问题,使车主上得起户和愿意参加驾驶培训。二要鼓励发展农村客运联合运输公司,对路

况达标的乡镇公路要开通带有行李仓的班线车辆,着力满足群众乘车带物的需求。与此同时,坚持堵疏结合,着力抓好农村客运市场秩序整治,严厉打击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船严重非法载客行为,严格查出无牌无证车船,坚决取缔到期报废未报废车船,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通过公司化经营和综合治理,逐步解决农村运力矛盾,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

(三)理顺监管体制,健全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要理顺“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建成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一要结合乡镇村区划调整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抓好乡镇安全监管网络建设,重点理顺农机监管、乡镇船舶管理、渔政管理体制,整合安全监管资源,组建具有综合性的乡镇安全监管部门,并按相应管理职责配备管理干部,强化安全监管职责,其执法权由政府以委托执法的方式施行。二要结合健全安全监管网络的需求,进一步抓好村、社区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村和社区安全协管员制度,对村和社区安全协管员实行月工资制,切实增强协管员的责任心,提高源头管理效果。三要结合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州、县市级安全监管执法体制,相应配设执法机构和增加执法人员编制,使机构不缺失、人员不缺位。要进一步理顺渔政管理体制,尽快协调将怀化市渔政管理站代管的事项划回我州管理。要进一步理顺农用船和乡镇船舶监管职责,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要进一步理顺农机监管体制,由交警部门从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中聘请交通安全监管员,并授权着装上路执法和处理农机事故,解决农机部门执法资格问题。通过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使各级各部门都能弄清自己管理的范围、应有的责任和需做的工作,实现条上理顺、块上清楚。

篇7

一、基本情况小陈老师工作室

目前,全州共有水域面积38万亩,航道1061公里,营运船舶648艘,农用船1417艘,渔船502艘,有船水库22座,民间渡口187个;道路里程8384公里,其中国道427公里、省道495公里、县道1663公里、乡道3977公里、村道4300公里;机动车辆70933辆,其中农用车9437辆、拖拉机3312辆;车辆驾驶员81837个,其中农用车驾驶员11763个、拖拉机驾驶员3051个;拥有合法客运车辆3679辆,其中旅游客运车辆60辆;乡镇开通客运班线178条,开通班线车792辆,其中大型客车10辆、中型客车45辆、小型客车737辆,涉及乡镇201个,占全州乡镇总数的98%;全州公路通村率达95%。共有专业渔民606人,非专业渔民961人。三年来,全州共发生安全事故926起、死亡663人,年均死亡211人。其中,道路交通和农机事故年均死亡171人,占全州年均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8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路交通方面,一是农用车、拖拉机严重载客现象未从根本上得到杜绝,特别是逢农村集镇墟场、红白喜事、习俗节日,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客更为严重,载客量约占总客流量的60%,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大隐患。三年来,全州共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29起、死亡116人,其中有17起属农用车和拖拉机违法违章载客所致,死亡88人,死亡人数占76%。二是无牌无证、到期未报废及未定期参加检验的车辆较多,车辆车况不好。据州交警部门统计,全州现有无牌无证车辆8000余辆,到期未报废车辆4852辆,未定期参加检验的在册机动车辆达70%。三是车辆入户、驾驶培训和营运所需收取的税费偏高,多数车主难以承受。以购价6万元的19座普通客车为例,办理车辆入户手续需一次性缴税费1.53万元,其中上户费1800元、车辆购置附加税约6000元、车辆保险费7500元;每年需缴营运费2.735万元,其中客运附加费约2.04万元、过路过桥费3000元、养路费2500元、运管费1428元。同时,还需缴驾驶证培训费2500元,客运交通安全风险抵押金1.5万元。实际上,现在参与农村客运的车辆其全年营运收入普遍不高。以一辆行使班线里程为65公里、乘客核定票价为每人8元的19座普通客车为例,如果不超载,其每天营运收入约为280元,预计全年收入约9万余元,剔除车辆燃油和维修费用、车主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及购车成本,车主的收入则所剩无几,难以承担其它费用支出。此外,我州驾驶员考试培训中心建设滞后。目前,只设有C类驾证考试中心,B类以上驾照考试需到省设考场参考。为此,考B类以上驾照的学员除缴纳培训费外,还得额外筹备差旅费、食宿费和考场训练费,无形中增加了学员的培训费用负担。基于这些情况,一些车主便不愿上户、不愿办证、不愿缴费,降低了车辆的上户率、司机的持证率和车辆的检测率。四是境内公路等级偏低,特别是村级公路不仅线型差,因资金缺乏有的自修通后就没有进行过整修,道路安全标志缺乏,垮塌现象严重。由于路况差,好车不愿开,便在一定程度上给农用车、拖拉机参与客运提供了市场。

农机监理方面,新《道路交通法》实施后,农机部门只能对拖拉机及其驾驶员进行上户挂牌、培训考试等静态管理,使农机部门在对拖拉机等农机机械开展农机动态监管执法时,缺失执法主体资格,给农机监理工作带来影响,不利于农机部门对农机机械实施动态监管,农机监理面临新的问题。如去年5月,吉首市农机监理站处理一起农机事故,驾驶员对其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而上诉,结果被吉首市法院以农机部门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而作出“农机事故责任认定无效”的裁定。同时,农机机构网络建设也与监理工作的开展不配套,绝大部分乡镇农机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多数只配一名管理干部。面对农村农机车辆多、涉及面广、管理线长的现状,乡镇农机监理员只能望洋兴叹,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小陈老师工作室

水上交通方面,一是乡镇船舶管理责任落实不够,乡镇政府的安全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对船舶的管理乡镇管什么、怎么管,许多乡镇不清楚,有的还错误认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是水上安全监管部门的事情,没有很好地履行乡镇船舶乡镇管的职责。二是渔船和农用船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参与客运现象时有发生。对渔船的管理,畜牧部门虽设有渔政管理站,但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行政资格,并且有的管理事项还是怀化市渔政管理站管理。如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登记证书的发放,就是由怀化市渔政管理站颁发。对农用船的管理,农业主管部门还不清楚自己有监管责任,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同时,绝大多数县市和乡镇都未配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渔船和农用船进行监管。目前,全州现有的502艘渔船,没有一艘取得有效营业证件。这些无证渔船有的还经常在农村参与客运,由于船只稳定性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三是船舶老化、技术标准低,航标缺乏,救生和消防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综合治理,夯实交通安全管理基础。一是抓好驾驶人员管理。加强客运车辆和船舶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行车安全监督,提高其驾驶技术和交通安全意识。实行驾驶员事故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其事故发生情况与驾驶证年审年检挂钩,对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根据事故大小和次数多少,依照交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其驾驶证件作出相应处理,直至吊销驾照;对受到处罚的驾驶员一律实行集中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准予上路行车。搞好无证驾驶人员的摸底排查,逐户逐个落实驾驶培训工作,对不参加驾驶证培训考试擅自驾驶车辆上路的人员实行严管重罚,提高车辆驾驶人员驾证持证率。此外,还要加强对驾驶培训学校的管理,着力提高驾校的培训质量和水平。二是抓好营运车船监管。严格实行车辆进出站检验、车船年检和报废、车船跟踪管理、部门联合上路巡查执法制度,防止车船违法载客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抓好农村经营车船排查,全面了解情况,建档备案,加强管理。对清查出来的“三无”车船和到期报废未报废的车船要加强综合治理,将“三无”车船和到期报废未报废的车船与车船主管部门和车船所属乡镇、街道及单位挂钩,严格实行消号制管理,依法督促车船主办理有关营业证件,报废应报废的车船。对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车船主管部门和车船所属乡镇、街道及单位,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三是抓好交通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交通自动化监控设施建设,有计划地对危险路段、路口、渡口进行改善,增设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要进一步加大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道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同时,适当归集扶贫和以工代赈等资金,投入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通过加大投入,确保村级公路建设和养护有固定的资金支持,力求村级公路建设投入每公里达5万元以上、乡级公路养护投入每公里达2000元以上、村级公路养护投入每公里达500元以上,切实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

(二)完善扶持政策,着力规范农村客运市场。一要结合农村运力和运量的实际,制定出台符合现实情况的小陈老师工作室

车辆入户、驾驶培训、营业税费收取的优惠政策。要放宽车辆入户条件,对无产品合格证(合格证明)、购车发票(车辆来历证明)的车辆,由车主写出车辆合法来历证明和安全文明行车保证,车主所在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公安机构能证明其车辆来源合法,并经车辆主管部门查询属非盗抢和安全性能检测合格的车辆,要允许办理入户手续。要降低车辆入户和运营税费,对农村线路客运车辆入户和运营涉及的费用要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下浮50%收取;对不能减免的税种,也要根据车主的经济情况,允许实行缓缴或分期付款。对车辆保险费的收取,除第三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外,其它险种应按车主自愿的原则缴纳,禁止搭车收取。此外,还要在加快建设B类以上驾证考场、合理确定驾驶培训费用的基础上,制定完善驾驶培训扶助政策,对参加驾驶培训的城镇低保户、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员,要采取政府社救保障部门补助一部分、驾校减免一部分、个人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帮助解决培训费用,使其能顺利参加驾驶培训。通过政策性扶持,解决车辆入户费用高和农村合法客运车辆经营难的问题,使车主上得起户和愿意参加驾驶培训。二要鼓励发展农村客运联合运输公司,对路况达标的乡镇公路要开通带有行李仓的班线车辆,着力满足群众乘车带物的需求。与此同时,坚持堵疏结合,着力抓好农村客运市场秩序整治,严厉打击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船严重非法载客行为,严格查出无牌无证车船,坚决取缔到期报废未报废车船,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通过公司化经营和综合治理,逐步解决农村运力矛盾,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

(三)理顺监管体制,健全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要理顺“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建成职责明晰、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一要结合乡镇村区划调整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抓好乡镇安全监管网络建设,重点理顺农机监管、乡镇船舶管理、渔政管理体制,整合安全监管资源,组建具有综合性的乡镇安全监管部门,并按相应管理职责配备管理干部,强化安全监管职责,其执法权由政府以委托执法的方式施行。二要结合健全安全监管网络的需求,进一步抓好村、社区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村和社区安全协管员制度,对村和社区安全协管员实行月工资制,切实增强协管员的责任心,提高源头管理效果。三要结合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州、县市级安全监管执法体制,相应配设执法机构和增加执法人员编制,使机构不缺失、人员不缺位。要进一步理顺渔政管理体制,尽快协调将怀化市渔政管理站代管的事项划回我州管理。要进一步理顺农用船和乡镇船舶监管职责,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要进一步理顺农机监管体制,由交警部门从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中聘请交通安全监管员,并授权着装上路执法和处理农机事故,解决农机部门执法资格问题。通过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使各级各部门都能弄清自己管理的范围、应有的责任和需做的工作,实现条上理顺、块上清楚。

篇8

为进一步加强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领导,县政府建立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召集人,县政府办公室、农机局、交通局、公路分局、质监局、工商局、安监局、纠风办、县政府法制办、公安局交通大队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农机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通报前一阶段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研究解决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二、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联合执法联络室

按照“加强联合、共同办公、隶属关系不变、执法主体不变”的原则,成立由县农机部门和公安交通大队组成的上道路运输拖拉机管理联合执法联络室,集中办公,加强对上道路运输拖拉机的安全管理。联络室设在县农机监理站,由农机监理站站长任联络室主任,县公安交通大队确定一名具办科室负责人任副主任。县农机监理站确定6—8名监理人员,县公安交通大队确定2—4名交通警察为联合执法人员。联络室主要工作职责是建立健全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检验、驾驶员资格核查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依法开展道路巡查和专项整治,建立联合处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三、加强源头管理,建立乡镇农机运输队

为进一步规范农机运输经营,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各乡镇政府要将辖区内上道路运输拖拉机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运输队,逐车登记造册,强化安全。运输队队长由乡镇政府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担任,队员地位平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民主管理、共享安全。县联合执法联络室要协助乡镇农机专业运输队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为队员提供安全生产知识教育、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作业信息、农机年检年审等服务,努力增强农机运输队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严厉打击无牌无证、超载超限、违法载人等违章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各乡镇农机专业运输队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队员大会,通报工作运转情况和安全生产情况。要建立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乡镇分管领导是辖区内上道路运输拖拉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县联合执法联络室主任要与各乡镇分管领导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四、严格执行拖拉机登记入户及牌证管理规定

县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拖拉机的注册登记制度,严格执行上道路运输拖拉机登记入户及牌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工作规范,严禁为私自拼装或擅自加高、加大和增大动力的拖拉机办理登记入户及核发牌证手续。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上道路运输拖拉机的年度检审力度,提高检审率。凡不按规定参加年审的,县农机部门会同公安交通大队依法予以处罚。

五、加强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县农机部门要严把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关,坚决杜绝把关不严、违规办证等现象,从源头上保障拖拉机驾驶人员的技术素质。

(一)县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必须经省级农机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从事拖拉机驾驶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拖拉机驾驶教练员必须经省农机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拖拉机驾驶人员的培训教学工作。

(三)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应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培训,决不允许擅自缩短培训时间或删减培训内容。

(四)农机监理机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相关工作规范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坚决杜绝不考试、不经驾驶培训学校培训或考试不合格就发证的现象。

六、切实加强路检路查工作

县联合执法联络室执法人员要深入乡镇村生产道路和农机作业场所,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凡无牌无证拖拉机,要责令其到农机监理部门登记入户,驾驶人员要到县农机校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由县农机监理站办理驾驶证。在路检路查中,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对干扰阻挠、防碍执法、聚众抗法的人员,公安机关要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9

关键词 农机事故;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54-01

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尤其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但是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村道路状况差、农业生产环境复杂等原因,农机事故常有发生。因此,进一步做好农机事故预防工作是摆在农机安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 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结农机事故档案,可以发现农机事故其实就是人的事故,即人祸。因为农业机械是人驾驶操作的,农机事故的发生说到底是人为的,是那些不遵守农机安全法规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驾驶操作人员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益驱动,忽视安全。有些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只顾多作业,多赚钱,忽视安全;有些驾驶操作人员重使用,轻保管造成事故隐患。二是操作技术差及无证驾驶。据了解,有些农机手不懂安全操作技术,且参加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安全隐患大。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惊慌失措,引起事故的发生[1]。三是安全法制观念差。有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整天呆在驾驶室里,学习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发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积极性不高,对安全生产知识一知半解,造成事故发生。

2 预防对策

2.1 重在源头“堵”

坚决堵住源头,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用身边的农机事故作反面教材,向农民群众宣讲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要时刻遵守安全法律法规,让每个人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二是加强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目前,有些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农民机手先购买农业机械从事道路运输和农田作业,被查到后才去考取驾驶证,而没有在购买农机前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2]。因此,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深入农村、上门入户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让农民明白车辆不挂牌、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是违法行为,易引发农机事故;而驾驶证是驾驶人的驾驶资格技术证明,行驶证和车辆号牌是收割机、拖拉机取得合法行驶权的凭证。

2.2 严把“三关”

一是把好农机年检和驾驶员审验关。在1年1次的农机年度技术检验中,做到证、机、人三见面,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逐台检验,确保安全性能可靠有效,农机的技术状态良好。对于不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农机驾驶员不予通过年检。在驾驶员的审检中,宣传“保险赔钱不赔命,莫把生命当儿戏”。对驾驶员进行遵章守法、安全驾驶教育,组织驾驶员进行驾驶理论或操作技术学习,并做到人、证两见面。二是把好农业机械入户关。农机牌证的核发必须依照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是农机监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应做到异地的农机车辆不予办证上牌,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农机车辆不予办证上牌,不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不予上牌办证[3]。三是把好培训考试发证关。拖拉机驾驶培训单位要配合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坚持原则,严格考场纪律,对考试不合格、未经培训的人员,坚决不发驾驶证[4]。为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应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

2.3 严把过程“控”

应针对农机事故的发生规律,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开展春运安全生产的大检查,进行“农机抗旱救灾、农机秋收冬种、农机双抢、农机春耕”的安全大检查,要排查事故隐患,预防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5]。乡村道路上的农机事故比田间作业的多,因此对乡村道路上运行的拖拉机,要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对重点路段、区域和事故多发点进行监控检查,要重点整治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超载、黑车非驾、拖拉机非法载人等现象,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农忙季节,一是帮助农民维修有故障的农机具,使之技术状况良好,减少事故的隐患。二是开展田检路查,纠正机手违章作业行为,消除不安全的隐患[6]。三是组织农机手技术培训,讲解农机构造、工作原理,传授农机安全操作技术。四是在农机投入农业生产前夕,召开乡镇村农机安全生产动员会议,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制定农机安全作业措施。五是组织农机安全监理员下乡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

3 参考文献

[1] 张立妹.浅析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1(3):29-30.

[2] 张翠珍.浅谈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机,2009(4):11-12.

[3] 陈明顺.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农业机械,2008(22):57.

[4] 曹胜柱,王丽平 .浅析农机事故发生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1):56-57.

篇10

1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11月底,全县农机总动力39.47万千瓦,拖拉机6278台(其中:大中型739台),收割机535台,水稻插秧机319台(其中:高速插秧机242台),全县大中型与小型农业机械之比为1:5.37;全年机耕作业面积达62.75千公顷、机收面积达53.59千公顷、水稻机插秧面积14.67千公顷,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74%,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

2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效

2.1 农机化网络建设稳步发展

我们对内利用县电视台 “三农之窗”、县农委 “万人信息平台”、局“农机通”等信息平台根据农时及时宣讲新机具、新技术,跨区作业信息、机插秧大田管理注意事项、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对外以网络媒体为平台,不断加大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力度。一直以来,我局对信息宣传工作都非常重视,明确了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将信息宣传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工作,建立了当涂县农机化信息网,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各级农机化信息网,县政府门户网及政务信息公开等平台上,广泛宣传农机化发展成效和工作动态,并加强与电视台及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宣传农机化工作。在安徽农机化信息网、安徽农机推广网、《马鞍山日报》、马鞍山农业信息网宣传通讯稿件30篇,为宣传农机形象,报道农机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做出了积极贡献。

2.2 协助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我局在推广服务过程中,积极引导一家一户一台机的散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同时我们积极帮助种粮大户与农机服务合作社对接,既解决了种粮大户的用工困难,又解决了合作社的市场。截止2014年11月底,全县已成立10个以机插秧服务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拥有插秧机63台,育秧流水线16套,与农户签订代插协议4.5万亩,作业收入270万元,已成为我县机插秧作业的主力军,7家以机耕、机收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我县耕、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

2.3 注重推广队伍素质的提升

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历来是我局的一项传统。为了拓宽职工的知识面,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出台了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奖励办法,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成教院在我局设立的函授站,继2010年全县49名在职职工完成机电一体休函授大专班学业后,2013年又有30名职工完成了农业机械及其自动休函授本科班学业,2014年完成了全县55名农机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2.4 建立农机实训基地

依托当涂县南北圩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7000亩水稻和小麦生产,耕、种、收100%实现机械化)、当涂县徽农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以统防统治和机械化插秧为主)和县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建立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方便学员实践学习,11月完成50名农机大户为期10天的实训。

2.5 认真组织农机科技人员结对服务

根据省农委和省农机局文件要求,组织全县农机系统55名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认真开展技术指导结对服务活动,零距离对农机手开展技术咨询、政策宣讲,联系保养维修机具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难题,协调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把关,全县农机科技人员结对服务达550户。

2.6 扎实做好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

在拖拉机驾驶培训上,我们狠抓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上除注重驾驶操作技能的训练外,我们还在学员们的安全行车意识上下功夫,加强了对学员的农机安全教育。截至11月份,共举办了9期驾驶员培训班,培训驾驶员269人,一期收割机手,47人,2期职业几技能鉴定,共166人。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后才准予发放结业证书,通过努力,学员一次性结业率均在95%以上。

2.7 加快了我县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的步伐

2.7.1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今年举办了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520人,技术人员26人,召开现场演示、观摩会15次,观摩人次达600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机插22万亩,机插率为48.9%。

2.7.2开展油菜机械化直播试验示范;2014年10月11日在黄池镇长福村开展了全县油菜机械化直播现场会,通过集旋耕、开沟、播种、施肥于一体复式作业,让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代表看到了高效率的新机具。

2.7.3积极推广粮食低温干燥机械化;全县共有粮食低温干燥机械174台,其中今年新增72台。机械化低温干燥设备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我县粮食损失,提高了粮食质量。

3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成在的问题

3.1 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在全县发展不平衡

我县从2004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几年过去了,有的乡镇此项技术已被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并已组织到外省、外县跨区作业。但有个别乡镇还仅停留在示范阶段。还有诸如设施农业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机械、渔业机械、农产品贮藏保鲜机械也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

3.2 推广经费缺口大,严重影响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由于缺乏专项投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只能在面上宣传、点上示范为主,辐射面不宽;对农民参加新技术、新机具等实用技术的培训要求免费,但不给相应工作经费,导致设备老化无力更新,培训手段和内容落后。

3.3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知识陈旧、老化,后备力量不足

一是在历次改革中,农机部门被多次“裁、并”,造成人才断档,结构失衡。县级农机部门自2000年以后就没新鲜血液加入,50岁以上的人员达到52%;乡镇农机人员无人专项从事农机工作,同时缺乏资源和服务手段,无法正常独立开展工作。二是缺乏人才培养经费和机制,现有的培训多是速成式,目前在县乡两级从事农机技术推广的人员中,掌握常规技术的多,了解新技术的少,技术精、会经营、具有前瞻性、能实干的复合型人才奇缺。

4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发展思考

4.1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力度

很多县虽然农机与农艺都隶属于农委,由于专业领域不同,相互融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作为农机部门应主动和农业部门联系,强化大农业观念,在工作中建立农机与农艺技术人员协同机制,逐步开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