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4.6;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022-02
0 引言
现阶段,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冷链物流的发展也显得更加重要。电子商务已经快速渗透到物流等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中,但是和电子商务相关的主要是保质期长,并且对运输环境要求不高的食品还是保质期长的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水果等易腐易烂食品比较少。然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链食品的发展。
1 冷链物流的内涵
冷链物流(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是物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运送对象是易腐食品,其需要特别的装置对运送过程、时间、运输形态进行实时监控,它是以为保证食品的品质为目的,为保持低温运输储藏环境,并且投资更大、要求更严格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对运输工具有特殊的要求,其主要有三个特征:①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冷藏、冷冻食品生命周期短,货物的品质取决于运送时间,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②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冷链物流配送的是生鲜产品,由于运输中的很多原因导致物品质量下降,在运输过程中,温度越低,食品的品质就越能得到保证。③冷链物流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为防止运输过程中货品的腐败,要确保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的环境,次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或保险设备,这就要求产品的产地和收购地倒要具备冷冻、冷藏双功能库,也要装备冷藏运输车和保温集装箱。
2 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冷链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年增长率在8%以上。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缓慢,当季生鲜产品的上市就会由于冷链物流运输储藏能力的制约而带来价格的波动,生产商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首先,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其次,服务水平低下,运营效率低。再次,专业人才的匮乏。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3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运营分析
3.1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能够将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融合综合运用,以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为目的,其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等手段来实现。为给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解决方案,通过网络有机地将伙伴合作企业组织进来。新型电子商务的特点主要有:①电子商务不仅能都通过Internet或Web销售给客户商品,还能综合利用各种网络中的企业信息实现专业差别化的服务。②基于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分析,新型电子商务朝着业务流程外包发展。③现代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精细化,开始向虚拟性组织发展。
3.2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利弊分析 电子商务模式下,由于电子商务模式其本身的特点,并且能为商品交易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在全球有互联网的地方,商品信息都能传递到达;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可以提供更大的产品附加值,节约产品交易成本;电子商务平台下,对物流的网络信息化、物流管理的柔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决物流问题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主要表现在:①使企业能更好地集中自身力量,发挥其核心竞争力;②作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了能提高效益,更好地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其提供的服务与电子商务的要求的匹配度;③在第三方物流模式下,可实现规模配送,并且可以使得企业节省物流费用;④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物流技术更加专业,可以缩短交货期,进而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虽然可以带来很多有益之处,但也带来了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成本难以控制、顾客满意程度低、业务流程范围难以界定、绩效水平低下。
3.3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劣势分析
3.3.1 优势分析 首先,从服务和专业性来说,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满足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以及不同的客户,其具备为不同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其次,从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3.3.2 劣势分析 ①冷链物流由于其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对冷藏设备和运输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其资金投入比较大;②由于冷链物流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缺乏服务标准,使得物流企业违规操作,地价竞争;③相关人才匮乏。正是因为冷链的复杂性,使得真正懂得冷链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①建立行业标准。冷链物流在我国还算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行业内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建立规范的体系,以确保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②创建完整的信息体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适用于冷链物流的产品缺乏有效的交易信息,主要是因为:第一,冷链食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生产具备很强的地域性以及季节性,在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衔接中往往会产生某些一般食品不会有的矛盾,以至于对准确的的供求信息的掌握缺乏掌控;第二,由于冷链食品的生产者本身素质的原因,无法准确掌握流通信息,以至于无法根据准确的信息安排组织生产。③规范服务态度,提高客服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自身着手,跳出不规范竞争的价格大战,提高服务水平。④为取得多方共赢,建立战略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中,供应链系统上的企业应该以多方共赢为原则,同上下游企业共同拥有一个利益目标,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⑤对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供应链中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销售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整合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5 结论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各界的广泛关注,冷链食品在大众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现如今,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冷链物流市场的运营和发展方式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说,冷链物流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其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还需要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自身努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瑜筱,杨云.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
[2]徐亚妮,张仁颐.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发展策略[J].物流科技,2011(6).
篇2
[关键词]共同配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 F252.8 [文献标识码]B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这些冷藏冷冻类产品须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才能进行储存、运输、加工等物流环节,这样才能做到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客户满意的配送服务水平。
纵观全球冷链物流的发展,冷链物流虽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但当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在短时期内还很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配送服务的水平。
一、我国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人士。在各种统计数据中,以冷藏车为例,我国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占货车保有量的0.3%,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我国汽车冷藏运输仅占总汽车运输的20%,而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则高达60%~80%。
另外,我国铁路冷藏车辆仅有不到2000辆,数量和比重远小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专业的冷藏车。而目前,中国易腐物品在装车时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也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因为缺乏专业化的冷藏车辆,无法为冷藏冷冻产品在流通环节提供温度上的保障,极易造成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问题,达不到客户满意的配送服务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冷藏车的耗油量远大于同等马力的普通载货车,若大力发展冷藏车,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会更加艰巨。
再以冷库为例,目前美国人均冷库的占有量是0.23立方米,我国是0.034立方米。如果按照美国的资源配置,那我国的冷库资源存量应该在1亿吨左右,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扩大10倍。从耗能角度讲,1亿吨冷库1年的耗电量就是1亿千瓦时。但我国目前的电能消耗已经超过了美国,GDP却跟美国相去甚远。因此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的重要原因,同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也遭遇了节能瓶颈制约。
(二)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冷链配送的环节上发展缓慢。国内大部分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环节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由于我国中小型生产商和经销商数量多、规模小,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商品容易在物流环节中腐烂变质。而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问题,需建立专业的冷链物流中心,但是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生产企业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但是由于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藏贮存,当面临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大多中小型生产和经销企业因大量的资金投入却得不到及时的回报而陷入困境。
一些中小企业期望通过外包的方式将冷链物流的业务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完成,一来企业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产品生产上来,以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二来与社会性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结成联盟,可有效利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优势,完成冷链物流业务。但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专业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并不多,目前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和运输为主。很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足够的冷链运输和储存设备,难以满足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需求。同时,本来就不太完善的物流网络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造成冷链物流费用过高。
(三)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尚未实现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以食品行业为例,需冷藏冷冻的食品品种繁多,对温度的储存、运输等要求各异。但目前此领域的相关技术规定的缺失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又一不足,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质量为目的,所以它比一般常温品对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更大。
目前中国的食品冷链技术还不成熟,同时,冷链标准还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相继颁布了《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但在具体的执行标准和硬性文件法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和漏洞。
二、我国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应用
针对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种种不足,如何充分整合资源,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各个物流环节不受损坏,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冷链物流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小、资金不足、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必须寻求一种能够适应现有配送实力的冷链配送模式。而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已经被认为是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
共同配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对多个用户共同开展配送业务活动的一种物流模式。企业配送的目的就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共同配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自然必须通过周密的计划安排,可以借合作方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在信息上和设施设备方面实现共享,这也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共同配送其实就是共享资源的过程,是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配送模式,它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降低物流成本
发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多家企业之间可以对企业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流货源的优化配置,将多家企业的零散货物整合成一次性运输,达到冷链物流配送的经济规模。运输企业的规模化可使冷藏冷冻专业车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装载效率明显提高,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商品的腐烂率,保证商品的质量。同时由于资源实现共享,减轻了企业对大量冷藏冷冻设施设备的投资负担和风险。
(二)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由于多家企业需要共同完成配送任务,企业之间需要共建信息系统与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快速反馈,从而带动了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GPS技术等现代化装备在冷链物流领域的运用,自然物流服务水平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
由于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性、耐用性、操作方便、快捷、信息容量大、一卡多用、可重复使用和穿透性等特点,因此可连续记录冷藏冷冻食品对温度变化的数据和相应的时间记录。如将RFID技术引入到冷链物流中,可对冷冻冷藏食品的生鲜度进行实时实地管理,实现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要。
三、减少污染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尾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开展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实现统一管理,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统一运送,大大减少了运输车次,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冷链食品的特点相同,整个冷链物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参考文献]
[1]张月华.新时期我国鲜活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4).
[2]姚乐.乳品冷链物流外包运作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8(9).
[3]张庆英,曾毅.冷链物流中心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
[4]李荣融.加强设备管理 为安全生产服务[J].中国设备管理,2001(1).
[5]邹毅峰.食品冷链物流的安全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
[6]喻剑.RFID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篇3
关键字:冷链物流;物流服务系统;优化;协同;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表示: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80-02
随着我国商品流通形态的改变,大型连锁业和连锁经销体系的建立,专业化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逐渐普及。低温食品的易腐,易变质,储存时间短,环境要求高等特点加聚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冷链食品的安全,食品的成本。因此研究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对广大零售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状况
随着低温食品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激烈竞争,我国冷链物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中以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的需求发展最快。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乳制品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水产品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大的提高,而且要求食品新鲜、配送及时迅速,需求表现为多品种少数量特点,家庭冷藏设备的普及进一步刺激低温食品的增长。在低温食品的量,质上的需求都增加的条件,必然促使冷链物流的外包。首先冷链物流对物流的基础设施,技术,操作的要求都很高,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其次上述一系列的要求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不是企业的明智之举。因此冷链物流外包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为冷链物流提供者以巨大的市场机会。
(二)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供给状况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起步,近几年来,冷链物流企业也开始发展,出现了冷链物流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冷链物流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国内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仍然不多。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也还不完善。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而绝大多数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藏物流服务。尽管如此,国家较重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从整体上看,冷链物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很不是很完备,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冷链物流的=服务的需求。因此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潜在供给不足。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冷冻物流发展较晚,其资金技术要求高设立较高的进入门槛,在短期内难以较快发展。
二、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不足,技术落后
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个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第二个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比较重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我国地域大,范围光,短期内难以满足冷链物流发展对基础设施和战备的要求,因此这也限制了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现有设备水平和条件下,先进的低温技术等难以应用,因此难以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益。
(二)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界人士重视并正在建设自己的冷链,但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尚未形成,更多的是局部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往往达不到要求,引发类似“木桶效应”的结果,大量的冷链运作因某环节而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三)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合规划
由于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我国企业大多奉行单打独斗的原则,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冷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整体发展规划,行动不能协调一致,这直接导致运营效果不佳,供应链整体绩效较低。主要表现在: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毛利偏低,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规模反而不经济”。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构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规范物流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但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却严重滞后,不同企业或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三、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优化对策
(一)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是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全程低温控制系统工程,仅仅由一个企业或几家公司是很难实现的。食品的易腐特点也要求必须整合食品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管理我国的食品冷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RFID(无线射频技术)等,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供应链各成员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关系,切实提高企业及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竞争力。
首先缩短供应链的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尽可能减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提高供应链的反应灵敏度。充分利用全国各地规划修建的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内建立一级低温配送中心、二级低温配送中心,进而构建一个快速而完整的冷链网络。
其次,构建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平台,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内容。为冷链各节点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减少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增强节点的配货和集货水准,提高食品冷链的效率。
最后,加强食品冷链的管理意识,不断引进先进冷链技术或研发冷链装备,切实提高我国食品冷链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二)加强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食品质量标准的建设
除需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还要加强冷链物流的软件建设,即加强食品冷链标准和冷链食品标准的建设工作。现在,我国除缺乏完整的冷链物流外,与食品冷链相关的标准也较为欠缺。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门标准制约,在监管上也存在无法可依的局面。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才能对冷链实施过程监督和控制,才能实现食品质量的保障。因此,需要把食品冷链标准纳入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当中,由相关部门严格管理,引导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良性发展。
(三)冷链物流服务系统核心层的优化对策
1.冷链物流各主体企业的协同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指的是在食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主体企业为保证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通过相互协作及信息和资源共享,来实现食品冷链各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以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物流效率,降低食品物流成本。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企业合作关系较为松散,缺乏协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导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效率低,成本高,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品质及安全的要求。
首先,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协同,包括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指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批发零售商、食品物流商等在内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成员。横向协同是指不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相同类型主体之间的协同。处于不同食品冷链中的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横向协同可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双方所在食品冷链的竞争力。纵向协同指指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物流商、食品批发零售商等处于同一食品冷链中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合作。这种协调与合作能保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
其次,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设施设备协同,包括运输设备协同和仓储设施协同。冷链物流活动中使用的运输设备主要有冷藏汽车、铁路冷藏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藏飞机等。为确保食品安全,运输设备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并符合相关食品卫生要求。运输设备厢体应配备温度自动记录装置,以记录厢体内温度。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维修。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仓储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冷库及冷库中的附属设备,如货架、叉车、托盘等。冷库应具有冷藏等基本功能,还要能够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对各冷藏库房、封闭式月台及压缩机房的制冷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此外,要定期对冷库设备和机器等进行检查、维护,发现异常要及时修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冷库、作业工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使之达到相关食品卫生要求。因此,采用协同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最后,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能更为快速、准与信息结构的应用,不仅使企业内部,而且使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信息都可以共享。业务数据不仅对顾客和供应商是透明的,而且对顾客的顾客和供应商的供应商也都是透明的。实际上,只要各个企业加强协同,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2.冷链物流服务系统质量控制
冷链物流商品中速食类商品占冷链物流总品项的70%以上,冷链食品安全防护贯穿于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从对供应商收货过程开始,在冷库进行分拣配货作业,配送途中车辆的温度监控,最终入库(上架)并交付给最终客户,商品有效期、温度、湿度、鲜度控制,装运器具的清洁卫生,配送人员的健康状况,都是冷链物流商品安全管理的涉及内容。
冷链物流商品质量取决于下列因素:“3P”理论,即原料、速冻前处理和速冻加工、包装,决定了速冻产品的早期质量;“3T原则”,即时间、温度、产品耐藏性,决定了速冻产品的最终质量。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控制应建立在各个环节的过程中。
根据所控制危害的风险与严重性,分析影响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而确定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冷链物流中流通的食品易腐,应当在冷冻工艺、防止细菌污染和繁殖方面有严格的控制。如水产品从开始就要进行预冷。
运输过程中,一辆冷藏车中存放的食品是不同种类的,那每个存储区的温度也是不相同的,同时还要避免不同类食品间的交叉感染。加工、存储、装卸过程中的操作温度同样需要控制。
物流作业环节中的作业时间、货物损失、货物遗失、数据错误的关键控制点有货物配送流程、订单处理、验货、搬运、装车、分拣、信息系统、员工。
参考文献
[1] 兰洪杰.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对象与过程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09,(2).
[2] 陈娜. 冷链物流外包中的质量博弈分析[J]. 商品储运和养护. 2008,(3).
[3] 王颖星,赵向阁.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探析[J]. 商品储运和养护. 2008,(7).
篇4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uch as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discuss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acti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从以往的只注重商品数量逐步过度到关注商品的质量,进而关注生产商品的整个产业链是否环保等方面来,由于冷链物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降低损耗等方面的优越性,冷链物流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自2009年国家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第一个专业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
1.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家庭[1]。
我国关于冷链的定义: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首先冷链是一条供应链,它涉及各个不同的节点和不同的主体,既有供应的源点也有消费的终点,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其次冷链对温度有控制,要适于物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最后冷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硬件即是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设施和设备,软件即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和规范、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技术和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的人。
1.2 冷链物流的适用对象
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或有温度控制的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物品所需的生理温度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物品的品质、营养、安全性等要求。目前,冷链物流的使用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及冰激凌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药品、血液、疫苗以及部分工业用品[1]。从中可知,冷链物流的使用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
1.3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即将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服务对象所进行的冷链物流活动。由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冷链物流即指农产品冷链物流。
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和管理,现已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链,使新鲜物品的冷藏运输率及全程冷链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起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和配合,已形成了与加拿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网络,并且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2.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发达,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网络连通度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2.3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环节的技术装备都相当完善。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冷链运输率和全程冷链率都较低、冷链物流技术较落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能耗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
3.1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冷链物流设施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和冷库两个方面。我国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运输方面,水路、航空所占比重较少。而我国的公路、铁路冷链物流设施都比较短缺,部分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衡,亟待更新改造。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占公路货运汽车总量的0.3%,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冷库结构布局不合理,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建设,轻视中西部地区冷库建设,导致冷库总规模和结构分布都不能满足需求。
3.2 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冷链物流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技术落后、冷链物流设备简陋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冷链设备和冷链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上来,导致我国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在低位运行,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3 专业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农产品涉及种类庞杂,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性质不同,对温度和时间性的要求不同,且物流运作模式也大相径庭,况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专业的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严重匮乏。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3.4 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运作难度大,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普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普通物流转过来的,不仅不熟悉产品的特性,而且对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缺乏基本的了解,极大地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5 冷链物流管理和服务人才匮乏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冷链物流管理或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冷链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1 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向好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如表1所示。未来国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这一系列物流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对易腐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因此经济环境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平均GDP增长率近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定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一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未来随着我国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而城镇化水平与冷链需求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城镇化水平越高,居民对冷链的需求也越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是农村居民的4.5倍,随着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对冷链易腐食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长。
4.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
物流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逐步提高。
4.3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关系到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流通效率,尤其是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朝着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2009年11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法制化建设轨道。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稳步推进。
4.4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信息是冷链物流的“灵魂”,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追溯体系和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改善[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目前,我国已规划建立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使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RFID、GIS等技术,以实现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性。未来,随着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
4.5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发展壮大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国家会出台一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
4.6 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加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业务运作,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10.
篇5
关键词:冷链物流;酒店餐饮;食品安全
一、引言
随着酒店餐饮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与食品安全紧密联系的冷链物流活动越来越被关注。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冷链物流工程是优化农业产业化开发要素配置的重要动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以酒店餐饮行业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例,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前瞻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将由5%、15%和23%提升到20%、30%和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由15%、30%和40%提升到30%、50%和65%,将带来数百亿乃至千亿元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
二、国外酒店餐饮冷链物流应用现状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起步较早,拥有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便利的交通网络、快捷的信息化处理平台、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体系,以及成熟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能够充分地保障酒店餐饮食品安全。
(1)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主要包括贮藏技术的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成熟的预冷方法:空气预冷法、水预冷法、强制空气―蒸发冷却法、真空预冷法。在信息技术方面,冷链物流通过信息技术建立酒店餐饮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对冷链全程实施温度控制管理,食品供应可追溯和温度可追溯。
(2)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材料的获取,直至到达最终消费者,形成从生产、加工、分拨、仓储、配送、售后等一整套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对产品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检测和认证制度,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3)政府参与冷链物流。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例如,加拿大政府通过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国家铁路公司扭亏为赢,盈利率由过去的3%提高到30.4%,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我国酒店餐饮冷链物流存在问题
我国的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1982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推动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步。但从整个冷链体系来看,我国的酒店餐饮冷链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
(1)酒店餐饮相关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在国内,酒店餐饮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链运输设施陈旧,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
(2)酒店餐饮冷链物流相关网络系统不完善。我国酒店餐饮冷链网络体系比较分散,尚未达到区域性、全国性的冷链网络。冷链物流关键节点建设力度不足,从而形成片段分散方式的冷链系统,全过程冷链温度的跟踪记录无法展开。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安全的完整体系,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3)酒店餐饮冷链物流缺乏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保障。我国在酒店餐饮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执行,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遵循,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在监管上也是空白,冷链运输的过程中的特殊性,国内还没有与此相适应的跟踪监控体系。
四、我国酒店餐饮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国外冷链物流应用现状,针对我国酒店餐饮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建立完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下文列举酒店餐饮行业冷链物流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1)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鼓励酒店餐饮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各个环节如冷冻、保鲜、运输、预冷、查验等的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推动酒店餐饮的物流节点中冷藏设施的建设,并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各类型的低温配送中心,大力改善产品的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着力建设经济适用型的酒店餐饮冷链产品预冷设施,积极鼓励和推广节能并配有全程温度监控设备的各种长短途冷藏运输车辆,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检测和查验体系。
(2)加强酒店餐饮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酒店餐饮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酒店餐饮冷链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来实现全程温度控制管理,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积极推广全球定位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技术,从而为建立区域性酒店餐饮冷链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监控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酒店餐饮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酒店餐饮冷链物流涉及的行业范围广学科多,要积极推动高等院校设置物流相关学科以培养在高素质物流人才,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为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物流产业系统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重点培养社会急需的冷链物流高级技能型人才,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储备,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储备机制。
(4)培育第三方酒店餐饮冷链物流企业。酒店餐饮企业需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冷链物流外包给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的技术优势,积极培育和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企业自身也要根据市场的细分状况,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积极推出专业化地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增值物流服务,从而极大的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也可以考虑与生产商联合经营,依照不同的条块开展低温保鲜运输业务。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应该以多边共赢为目标,依托于政府和行业有关组织的积极协调,建立生产商、供应商、消费者三者之间稳定的战略同盟关系,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共同打造完善的低温冷链物流系统。
(5)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安全体系。酒店餐饮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最终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冷藏供应链上即涉及供应链上游的生产企业、中游的运输企业和销售企业以及下游的普通消费者等全过程。保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实现上述企业之间的各环节无缝对接。
(6)完善酒店餐饮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目前中国的酒店餐饮冷链物流行业缺乏服务标准和服务企业准入标准,急需通过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资质认证、诚信认证、食品相关安全的一系列标准,逐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市场。在酒店餐饮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为酒店餐饮冷链物流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政府制定严格的标准要求和行业行为规范,企业应受到社会多方面的监督,促进酒店餐饮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五四,卡依尔江・木台力甫.基于物流中心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92-93.
[2] 刘兵.基于农户与消费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
[3] 王金伟.上海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4] 孟咏文.供应链环境下超市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 袁艳.供应链管理系统与物流技术领域的数据整合研究[J].物流技术,2013(13):119-120+133.
篇6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蓝莓的需求不断增加。科学选取蓝莓的物流方式则为其销售奠定了基础。而黑龙江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其物流发展较为滞后。对黑龙江野生蓝莓冷链物流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对策,采取合理的物流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节约成本,最终形成高效有序的冷链物流系统。
关键词:黑龙江;野生蓝莓;冷链物流;生产链
引言:
蓝莓是一种低灌木,其果实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适中的水果。它不仅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丰富的花青苷,同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食用蓝莓可以有效地缓解视疲劳、软化血管、提高免疫力等。在我国,由于缺乏对蓝莓物流的深入研究,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蓝莓物流呈现起步,规模小的局势,并且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环节。本文将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简要分析我国黑龙江省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情况。
1.蓝莓的冷链物流现状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市场的发展要求也不断提升。人们对拥有“水果皇后”美誉的蓝莓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虽然蓝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仅仅依靠单纯的种植销售观念,很难打开蓝莓的销售市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形成符合蓝莓特点的产业生产链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蓝莓的冷链物流是指通过低温储存的方式,将不易保存的蓝莓果实从生产加工到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低温保存的应链系统,从而达到保鲜、易于运输及减少耗损的目的。它涵盖了蓝莓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包装运输,最终达到配送销售的各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相对紧密的完整体系,其中的任一环节都决定了该次物流的成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每个环节都应谨慎小心。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中,由于相关技术较为薄弱,唯有冷冻储存环节相对较为先进,其他环节均有待提升。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蓝莓冷链物流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尽快寻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归措施。
2.蓝莓冷链物流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蓝莓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一情况引起了黑龙江政府对蓝莓物流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经一系列的分析讨论之后,黑龙江省根据蓝莓的自身特点制定了冷链物流的运输方式,这也黑龙江野生蓝莓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但由于我国蓝莓冷链物流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依旧存在很多不足。
2.1 蓝莓冷链物流体系的欠缺
蓝莓的生产流通需要进过一套完整的程序,具体包括采集、杀菌、分选、预冷、气调、分级、冷藏、运输、储藏等。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蓝莓的特性调整工作温度,以保证蓝莓的新鲜。因此,冷链物流能有效保护蓝莓的新鲜度,使之在销售前一直保持新鲜美味。
就当前情况而言,黑龙江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发展不够完善,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资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甚至出现了断链的现象。这就是说,在整个冷链物流当中,没有完全保证蓝莓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低温环境之中,导致了蓝莓的腐烂变质,进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2.2 冷链物流过程中软硬件的不足
虽然黑龙江省冷库容量已达到 130 万吨,但1000吨以上的中型冷库的比率仅 30%,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每年野生蓝莓总摘量约7000吨左右,再加之大部分冷库要用于其它生鲜产品的储存,这就使得蓝莓冷库容量较为紧缺。随着黑龙江蓝莓产业的高速发展,现有配备显然已不能满足蓝莓冷藏贮蓄的要求。就现在的冷藏配置而言,黑龙江的基本设备相对落后,大多都是30年前引进的,使用时间较长,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尤其是大量蓝莓在装车环节中处于较高温度的环境下,直接导致了蓝莓的腐败变质。此外,批发零售不足,冷库结构及建设有点改进,蓝莓鲜果的加工建设也相对滞后。由于恒温保鲜库建设的相对滞后,在蓝莓产量低下的季节里,无法正常供应给各大水果市场,对其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
2.3 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就当前形势而言,尽管黑龙江省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其总的物流发展速度依旧相对滞后。没有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保障是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信息系统及网络平台的建设状况急待加强,同时尽快发展强有力的第三方物流是发展整个物流行业的当务之急。针对仅有冷藏运输环节相对较好的情形,供应商必须加强其设备与技术水平,以达到国际要求的标准。
现阶段,黑龙江采取的第三方物流主要包括定向运输、库存管理、搬运、仓储和货物等。但在众多第三方物流中具备提供全过程、集成化、大规模、综合性供应链实力的并不多。在蓝莓的外销过程中,仅由收购商完成其主要物流业务。但收购商的整体实力较为薄弱,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具备吸引主流第三方物流的能力。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冷链物流的质量。伴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大量引入,其物流成本也将大幅提高。在成本提升的前提下,蓝莓在整个物流中的低温操作及保存状况依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生产主体不愿意将其冷链物流外包出去。即便是需要外包,也仅仅为短距离的区域性冷藏运输,这也直接导致了黑龙江总体物流情况的发展滞后情况。
2.4 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匮乏
冷链物流属于较为先进科学的物流方式,其人员要求也相对较高。不同于普通物流要求,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首先,在化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是从业人员顺利完成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对冷库中广泛应用的四氟乙烷、氟利昂等等化学物品有一定的了解认识。此外,在电学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并能熟悉压缩机等基本设备原理。在具备以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面对突况,从业人员还必须具备灵活的反应,能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应急方案以排除故障,保证冷链物流的顺利进行。
在此形势之下,我国提倡培养一批同时具备系统工程、物流管理、食品安全及低温制冷工程知识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但就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而言,这一想法暂时没能有效实现。专业的冷链从业人员并不是来自于高校的综合性培养,当前大部分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员均是通过总结其实际工作经验,配以师父教导的方式获取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大大制约了这一行业的发展,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效果缓慢,而且不够全面系统,很难保证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尽管如此,面对此类从业人员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客观现实,很多从业人员选择跳槽,人才流失情况不容乐观。
3.蓝莓冷链物流的改进措施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冷链物流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逐步改进该项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缺陷和不足,尽量完善健全的制度体制,加快基础建设与技术更新,同时注重第三方企业的引进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
3.1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蓝莓从生产加工到冷藏运输,再到保鲜销售,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该次物流的失败。因此,为保证黑龙江省野生蓝莓的冷链物流能顺利进行,我国必须尽快形成一套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强化产业体制意识。通过加强对野生蓝莓基地保护建设,保证野生蓝莓的产量与质量。与此同时加快其配套设施建设,以便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从蓝莓冷链物流的源头出发,加强组织管理,从源头开始保证蓝莓始终处于低温保鲜环境中。从挑选果实到装车运输,都严谨有序的进行低温操作。因此,有必要尽快实施集中种植、统一收购、集体运输的冷链物流模式,以改善现阶段相对分散的局势,进而形成统一、有序的物流体系。
3.2 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为改变黑龙江省蓝莓冷链物流的现状,必须加快建设其基础设施,并加快技术更新。因此,应尽快改善蓝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高效通道网络,并且同步完善各个销售、分流配送中心的基础建设。加快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新职工,以提高整条物流链的质量。
就技术更新而言,可引进发达国家的成功技术,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蓝莓自身特点又有利于完善物流链的绿色通道。就杀菌技术来说,杀菌技术由冷杀菌和热杀菌两部分组成。蓝莓的冷链物流需要采取冷杀菌的方式进行,因此更新冷杀菌技术,完善杀菌方式有利于促进冷链的发展。
3.3 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除了冷链物流本身建设之外,强有力的第三方企业的强势加入也能促进其冷链物流飞速发展。特别是针对蓝莓冷链的第三方企业实力相对不足的劣势,加快第三方企业的建设是促进该物流链高速发展的捷径之一。在政府的有力领导之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必定能引导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基础实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合资、并购,能加强企业实力,从而促进第三方企业的建设发展。
3.4 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面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科学地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从业人员是实现整条物流链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配合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冷链物流培养一批高素质综合人才能有效解决从业人员紧缺的现状。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强化学、电气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在工作中锻炼出一批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从业人员。此外,通过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引进优秀人才,壮大从业人员队伍,塑造技术性人才。
结论 :
黑龙江野生蓝莓产业为黑龙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冷链物流能有效保证蓝莓的质量。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对黑龙江野生蓝莓的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现阶段野生蓝莓在冷链物流中的现状,发现不足并尽快制定应对措施有利于整条物流链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促进黑龙江省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霍红,徐辉. 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冷链情况调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2]我国果蔬储藏保鲜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2007.
[3]陈丽华,巩天萧. 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 2011(02).
篇7
关键词:冷链物流;易腐货物;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13-02
1 引言
今年4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报告说,到2015年全球将仍有约9.2亿极度贫困人口。当约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人口还在忍受饥饿的同时,由于冷藏运输能力不足,我国每年估计有近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也有40万吨左右烂掉。冷藏运输是指使用装有特制冷藏设备的运输工具,来搬运易腐食品(如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特别是新鲜食品)等。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通过低温降低食品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以保持食品的鲜度、味觉和营养价值。比如马士基今年上半年使用了旗下Star Cool最新开发的CA系统成功的将香蕉从菲律宾达沃运往荷兰鹿特丹后。香蕉在冷藏箱内经过34天的运输,达到鹿特丹后,还像在原产地一样新鲜。一些专家指出在市场需求高涨压力和利益驱动下的全球冷链行业不断火红起来,由此带动冷链服务行业在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库配送中心等运营能力在大幅度增长。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当前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13亿人口对冷链食品供应的需求。
2 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本状况是,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但两者的总物流量比例前者约占80%,后者仅占20%,所以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发展初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食品资源的丰富和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基本上已初步建立,如国内沿海城市的冷链物流这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且越来越完善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
(1)冷链损耗巨大及冷链发展需求。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2万亿人民币,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体系,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而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经济损失达到约750亿元,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与之对应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腐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现有的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所以大力发展我国冷链市场,扩大食物冷藏容量,减少易腐货物在运输、储存环节的损耗是解决我国未来几年人们对易腐食品需求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相配套的必要举措。
(2)进入冷链软、硬件配套设施加速建设时期。我国冷链上下游不缺乏一些小冷库,但中间环节断链明显。对于某些产品来讲,冷链中途断开对品质的影响甚至比不使用冷链的危害更大,而中国的现状正是冷链多处断裂。从表面看,国内很多产品都已经有冷链覆盖,但仔细研究没有一条冷链是完整的,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做到全程覆盖。当前我国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与发达国家相比,全球除集装箱船运载的国际标准冷藏箱外,发达国家均有适用内陆冷链运输的车载冷藏集装箱或冷藏半挂车。如日本12英尺,31英尺冷藏陆路箱,欧洲45英尺冷藏超宽托盘箱和25英尺冷藏交换车体,北美的53英尺冷箱和53英尺冷藏半挂车。所以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以及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009年2月25日中央宣部将物流产业列入国家十大振兴产业,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产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必将借此机会,寻求交通部对冷藏运输装备建设的优惠政策,并投资冷链设备,提高社会冷链装备质量和数量。国家目前在不断建设大量的调整铁路、公路,提高国内交通水平,这将大幅度提高冷链物流途中运输速度,并能不断降低冷链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3)我国冷链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无论是经济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还是民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鲜活食品的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冷链物流已经到了必须有所发展的时候。据了解到欧美肉类的冷链覆盖达到100%,果蔬在90%以上,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非常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追求食品的高品质和高安全性,冷链物流成了未来食品、家产品、医药物流的必然选择。提高冷链物流水平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之一。目前食品物流过程的保鲜、保持已成为众多食品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冷链物流水平的提高也成为食品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核心。
据统计,我国商用库房面积约1500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9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600多万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冷藏冷冻能力约100万吨,国有冷库400多万吨。我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储藏库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150多万吨,其中机械冷藏库80多万吨,普通库为70多万吨。冷库建设较快的地区集中于沿海和大城市。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0家,年产量16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1000万吨,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5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以上数据标明我国冷链市场容量巨大,而国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扩大了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所以我国的冷链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4)亟待专业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综合及完整配套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业具有投资高、技术要求高、设备价值高的特点,一般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果没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很难开展冷链物流,所以导致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期微,国内大部分在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当前存在的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业区域性比较强,市场规模还不大,主要承接外贸出口业务。而一些冷链物流企业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的特点也极大制约了冷链的持续发展,影响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亟待专业化及良好的发展质量,需要更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加入。
3 我国冷链发展策略的建议
(1)政府发挥引导、服务职能。一个国家的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去年6月《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食品安全与冷链开始被广泛的联系起来,冷链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价值终于得到了普遍认可,并且已经逐渐上升到国家高度,这对于冷链发展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机会。从商务部、农业部到工信部、科技部,冷链已经进入它们的视线,看来政策与项目的落实仅是时间的问题。政府后续应当进一步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健全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相关机构加强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食品标准的建设。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加快冷链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硬件建设。
(2)对冷链进行整合和规划。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确定企业从业标准,以进一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业务标准水平。提高政府、机关、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对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给予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空间和市场地位。在目前冷链市场散、乱、差的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一系列国家冷链物流技术及服务标准,并严格专业认证制定,实行市场准入。如欧美发达国家拥有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主要包括涉及农产品和冷冻冷藏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等有关标准和规定,涉及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兽药残留物、杀虫剂残留物等允许含量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涉及农产品进出口的检验和认证制度等。
(3)完善冷链物流的软硬件配套体系。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冷藏半挂车,并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时间不长,同时冷链在物流行业又是一个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冷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建立更好的管理体系需要时间。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合作,加强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4)冷链物流企业抓住扩大内需机会,积极推进冷链设施建设。当前商务部将搞活流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流通网络的功能,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城市服务消费,着力构造高效、安全的流通网络体系。冷链企业应该抓住此次扩大内需的机会,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及资源,积极进行冷链物流研究和积推进冷链设施的建设。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第三方物流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加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扩大自己的冷藏运输规模。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把物流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竞争因素之一。加强配送管理,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保质期极短产品的大量小订单、众多配送网点、复杂时间窗等问题,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不同产品的时间窗,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
4 结语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水果、医药等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几年我国的冷链发展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且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将目前的年产值约为2万亿元的食物损失率减少一半(即降低10%),则能够减少经济损失2000亿元。而且冷链的发展将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收入等。在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及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导下,振兴冷链产业将会给中国的冷链物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敏娜.冷链时代来临中集[P].让城市更美好中集世博特刊,2010,(6).
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电商;生鲜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冷链与冷链物流
狭义的冷链是指生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配送、销售的各个环节中的至始至终处于要求的温度环境下的供应链,来达到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腐坏变质的目的。
从广义来看,冷链不止包括农副食品,同时还包括医用品、化学药剂等对温度有独特要求的货品。
二、冷链物流成本分析
1.储藏成本:冷库
冷库作为冷藏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冷链储藏成本中重要部分,在冷藏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冷库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当中的适当温度环境,来防止食品腐坏变质。
2.运输成本:冷藏车
基于我国仍然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背景下,可以预测中国的冷藏车市场将在2020 年至41 亿元,而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因此冷藏车作为冷链基础设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冷藏车是用来运输新鲜产品的配有制冷装置和聚氨酯绝缘的封闭式厢式车,一般用于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产品运输。而冷藏车主要购置费用如下表:
三、四川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市场发展潜力大。目前,四川的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15%、16%,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0%、30%、35%,可以看到由于生鲜产品的高产量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旺盛需求,四川冷链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地理战略优势大。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重点发展城市,同时还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点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枢纽城市、引擎城市,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战略优势,尤其是在发展物流方面。
(3)先进技术逐步推广。四川冷库建设正在经历由传统冷钢结构向现代化结合转型期,通过调节制冷过程中的高温和低温预冷、空调、超低温、恒温、快速冻结,冰和其他类型来进行保鲜运输。而冷藏车已采取向高、低、常的“三层温”发展的模式,同时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控温配送和果蔬真空保鲜等技术。
1.四川冷冻储藏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四川主营制冷、储气量达62万吨,其中肉类冷冻加工占大部分,用量为32吨。其次是15万吨冷库和冷库水产品批发市场,这也意味着生鲜市场对于冷库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四川在全国冷库的比例仍然很小,在西南地区冷库储存量仅占全国的6%,远低于发达地区,如华东地区45%的水平。同时由于四川冷库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冷库资源难以得到整合优化,使得各企业运营分散,不能重复发挥规模效应优势,进而提高各企业盈利水平。
2.四川冷链公路运输发展现状
一方面,虽然我国冷藏车辆达5万多辆,但是能够装备较好的制冷设备并具有相当规模和吨位的仅占小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的冷藏车的比例只占0.3%左右,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2% - 3%,如何解决冷藏车的有效供给问题是当下面临的难题之一。
而西南地区的自有冷藏车保有量仅为全国的6.61%,如何使得企业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成为目前四川冷链公路运输的主要难题。
四、生鲜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互联网生鲜虽然有大量的资本介入,同时也有许多满怀热情的互联网人投入其中,然而为什么互联网生鲜却不能有高速发展呢?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冷链供应链的缺失。可以说冷链供应链好比互联网生鲜的躯干,假若没有躯干,无论产品有多么优秀,都难以实现其价值。通过具体分析冷链供应链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1.产地冷链标准化缺失:主要表现为硬件缺失、生产者综合素质低、标准化缺失。
2.冷链干线网络缺失:主要表现为全国型的干线网络缺失、全国型的冷链干线零担网络缺失、现有冷链服务功能单一、操作粗放。
3.末端冷链配送缺失:主要变现为末端宅配体系的缺失、第三方服务标准的缺失、消费者对生鲜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冷链重视程度不够。换而言之,现有的宅配模式还是基于传统快递模式,因此并不能完全满足生鲜电商以及生鲜消费者的需求。
总而言之,由于冷链供应链这三个方面的缺失,使得生鲜商选择自建冷链,然而高额的成本投入以及配送成本,并不利于生鲜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达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完善的可覆盖全国的网络以及同意行业标准,才是电商生鲜行业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路。
五、四川冷链发展政策建议
1.依托“互联网+”,搭建冷链物流平台
通过依托生鲜产品在主产区、重点配送区和大中城市等消费领域,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以中心区域为主导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优化资源配置,达到供应链整合、服务链升级、价值链创新,实现真正的三位一体模式。
2.完善冷物流体系,建立冷链物流生态圈
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加大对生鲜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质量监控,积极推动冷链物配送和销售环节的发展,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涉及平台、商流、产品等全方位冷链物流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冷链物流生态圈。
3.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激励冷链物流企业在保温、检验、冷藏、运输等方面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需加强生鲜产品在物流节点的冷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鲜产品的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同时,从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发,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温度控制设施、使用经济实用的预冷设备;在冷藏运输方面,则需要增加绿色、节能、安全的冷链运输车辆数,并积极研发全程温度监控设备,通过搭建三路一航的联合运输网,逐步形成冷藏多式联运体系;在终端销售方面,则需要完善相匹配的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同时研发并推广高效、高质的监测设备。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2.
[2]刘宇.“互联网+”冷链物流平台模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物流指南,2016.
[3]马小雅,黄武.“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
[4]吴传淑.中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J].世界农业,2015.
[5]杨蕊.物联网技术下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5.
[6]四川省统计局2016年四川统计年鉴.
作者简介:谢志慧(1996-),女,广西柳州人,西南民族大学物流管理在读,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研究。
苏真如(1996-),女,辽宁沈阳人,西南民族大学物流管理在读,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研究。
郑美璇(1996-),女,内蒙古赤峰人,西南民族大学物流管理在读,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陶礼承(1995-),女,湖北宜昌人,西南民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在读,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篇9
关键词:RFID;农产品;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152-03
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食习惯,随着国际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转基因食品的涌现,人们对农产品,尤其是新鲜、营养的水果、蔬菜、海鲜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这类商品具有鲜活性、易腐烂性等特点,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冷链物流为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的保证提供了途径。冷链物流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生鲜食品在采收、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生鲜食品质量的一整套综合设施和管理手段,是一种由完全低温环境下的各种物流环节组成的物流体系。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在冷链中贮藏、流通时间、温度及产品耐藏性方面,有着比常温物流系统更复杂的过程。有数据表明,中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由于中国冷链物流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白白浪费,这也是中国一直出现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并存的矛盾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利用物联网进行产品追溯,可以有效地对农产品进行跟踪,使信息更加快捷有效地传递给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使整个运输过程可靠、快速、准确、一致,使农产品的质量更加安全、有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利用RFID技术,把农产品信息通过电子标签记录到食品安全数据库中;在农产品运输环节,RFID可以为物流公司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很方便地查找车辆所在位置,减少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蔬菜、水果、生鲜类产品腐烂变质的问题,RFID可以在中转过程中做到及时检测,及时剔除,减少了最终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隐患。
一、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1.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藏保鲜车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最关键的环节。但是在中国,农产品的运输工具主要以敞篷卡车为主,具备制冷(保温)功能的车辆少之又少。这种运输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中国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损耗量高居世界首位。事实上,中国冷藏车市场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冷藏车、保温车的年产量只有3 000台左右。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1—8月,冷藏车共生产3915辆,保温车共生产200辆。日本冷藏车的年产量稳定在3万辆左右,美国为5万辆,分别占全国货车总量的80%以上,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仅为10%左右。中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在整个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保鲜车3万辆,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有12万辆。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冷藏车数量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悬殊很大,美国的冷藏车数目是中国的近7倍,人口相对较小的日本,其冷藏车的数量也是中国的近4倍。2009年底,中国共有6587辆铁路冷藏箱,占铁路货运车厢的1.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美国为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目前中国冷藏保温车辆有5万多辆,在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在中国台湾,每1 0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而中国大陆人均冷藏车数量远低于这一水平。
除了在冷藏保鲜车等设施方面中国严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农产品的存储设施上也显示出严重的不足。在冷库建设上,目前中国有冷藏库约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随着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的逐年上升,冷库缺口较大,中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经使用30年以上,而且冷库的结构不合理,很多冷库只用于肉类和鱼类的贮存,水果和蔬菜的存储量较少,但是即便是专用于果蔬存储的冷藏库,其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也有明显的缺陷。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在中国,下游的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冷链,冷链主要集中在超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农产品物流相对来说市场化程度低,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也造成了行业运营状况的混乱,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损耗和较高的成本。相比之下,国外的冷链物流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将容易在途中腐烂的农产品承包给一些优秀的冷链物流公司,这不仅使得市场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和人们的健康安全,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篇10
关键词:生鲜电商 冷链配送 三级配送网络 精益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106-02
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以及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食品的冷链配送占现在物流配送的比重逐年上升。然而正是由于这是一片刚刚发掘的“蓝海”,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标准都不完善,并且行业内也没有树立起相关标准或规范。现在市面上的冷链服务行业有非常多的运行模式,大都是按照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运作。同时,很多的冷链服务公司没有条件做到全程配送,多数只能做到从冷库到站点或从站点到用户这样分段的配送,这时候就需要由几个冷链配送公司合作来进行生鲜的冷链配送。但业务对接时又会出现各种如:对接时产生时间上的滞后、对接地址无法选定等问题,造成冷链断链,从而造成时间上的延误,并最终导致生鲜的大量浪费,成本急剧上升,影响公司的业绩以及效益[1]。该文旨在通过研究生鲜电商以及冷链配送的现状,提出一种解决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现有问题的方案。
1 精益与生鲜冷链
精益,顾名思义,是中文“精益求精”的简称,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持续的消费,以资源的最低需求向客户提供完美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增值的过程[2],即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精益的最终目的就是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正是解决现有生鲜电商以及冷链配送市场存在的问题的妙药良方。
2 精益冷链的三级配送网络
所谓精益冷链,是将精益思想应用在冷链物流运输管理中,它并不是对物流运输的某个环节进行单独的优化,而是在整个冷链物流运输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中应用精益思想,对系统的整体进行革命性的改造[3]。所以该文提出建立基于精益的生鲜冷链三级配送网络(见图1)。
该文将一个冷库所覆盖的范围按照订单的数量以及最优的路线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进行一级配送:大型车干线配送。大型车的行驶时间与行驶路段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考虑到成本、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大型冷链运输车无法直接进行宅配,必须考虑中转点/站问题。与此同时,市面上存在非常多的大型综合超市,大型超市是公众易聚集和停留的地方,周边围绕着商圈和居民区,并且由于大型车辆的体积大、运量大,操作需要的空间也相应较大,所以大型超市作为中转站是一个科学的选择。利用大型车一次性运输较多的货物,既可以减少货物的在途时间,也可以降低购置较多中小型车的成本以及车辆维护的费用;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但是这种运输方式只适合大量短途的配送,否则成本会不降反高,因此该文将它放在一级配送网中初级配送中,以期资源利用最大化。
再将划分的区域按照该区域内不同地点的订单的数目以及最优的路线构建二级配送网:中小型车暂存中转。属于大型冷藏车的批量经济运输与“最后一公里”宅配之间的缓冲,该文采用了与小型超市或便利店合作的方式。捍嬷凶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中转,指大型冷藏车在中转点/站将货物分给中小型冷藏车,中小型冷藏车将分到的产品带回所属片区进行最后一公里宅配;其二是暂存,指中小型冷藏车在到达片区后,相应的快递员立刻进行包裹的派送,对于指定时段或暂时不能配送的包裹,放入合作便利店的冷柜中进行暂存。便利店虽然没有大型综合超市规模大但是胜在分布广、网点密集。中小型车虽然配送量不大,但经由分区域配送后,使得每辆配送车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实现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达到成本最小化。
完成二级配送之后,就是直接与客户接触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人工配送。在中小型冷藏车将货物分配到各个站点之后,将一些还不能配送的货物存放在便利店。其他全部装到小型三轮摩托车上,由人工运往各个区域的每一个消费者手中。快递员可以自己凭借经验以及订单确定最优的配送路线,所以人工配送是最具有灵活性与机动性的配送方式,且单个成本不高,可以大量启用,但是配送周期比较长,且路线呈现迂回交叉的情况。因此,该文将人工配送设置为三级配送网络的最末端,将人工配送的优点完全发挥出来,同时避免短处,以贴合精益的思想。
进行中转的时间,即大型冷藏车到达中转点的时间和中小型车到达便利店的时间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借由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控与信息的传送。总之,中转的时间要保证透明,使得货物交接的时候不产生时间上的滞后,保证货物的质量,实现精益冷链。
3 结语
精益冷链要求沿冷链方向的价值流不间断流动,而价值流的流动是需要有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作为载体来承担的。冷链物流网络的规划、配送路径的优化以及冷链配送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冷链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有效保障商品的采购供应水平。配送路径的优化可提高车辆装载运输效率,形成规模效应,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下,形成各节点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网络,使冷链价值流在消费者需求的“拉力”作用下不间断地流动起来。精益思想的这一系列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提高生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确定合适的中转站和暂存点建、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这些因素实际上也降低了冷链的成本;而要减少成本,也必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改进。精益冷链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精益冷链的基本思想就是要使冷链物流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基础上不断完善、改进绩效。消除不必要的物料移动、消除供应链上不按时交货而产生的等候时间、减少不产生价值的浪费。
该文构建的生鲜冷链三级配送网络,使得冷链配送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可灵活组合的配送方式,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冷链运输中对接时产生时间上的滞后、对接地址无法选定等问题,大幅度节约资源、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冷链企业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参考文献
[1] 袁学国,邹平,朱军,等.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