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运输模式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运输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运输模式

篇1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agricultural cold logistics i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alyzed the main issues of the impac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posed changes in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from the mode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strengthening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industry guide and policy support. In this wa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关键词:农业;冷链;运输;模式

Key words: agriculture;cold logistics;transportation;mode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029-02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果蔬生产国和消费国,果蔬和农副产品产业在国内仅次于粮食,生产总值在农业产业中占居第二。果蔬生产已经成为南方地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果品和肉类年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30%,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蔬菜年产量占全球蔬菜总产量的60%。然而在常温系统进行储运果蔬类将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每年将造成数以千亿的损失。因此,仅以上几类农产品每年就需要4亿吨的冷链运输量。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仍然滞后。目前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运输率为100%,果蔬冷链流通率达到95%。我国机械冷藏列车和机械冷藏汽车仅1910辆和20000辆。冷藏保温列车和汽车占货运列车和汽车的比率仅为0.32%和0.3%。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的研究将成为物流运输领域里一个重要课题。

1 我国冷链物流运输模式与问题

农产品冷链物流目前主要采用图1的流通模式。

目前的冷链物流流通模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1 运输环节过多,导致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冷藏失温和重复冷冻的情况发生,极大增加了冷链运输成本 冷藏运输需要货物长时间保持在-18℃的环境下,而冷链运输往往需要通过干线运输先运往冷库,然后再通过二次运输到达配送中心,经过三次配送才能到达销售商手中。消费者再从超市和商店买回家中实际上已经发生了第四次运输。因此,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很难保证冷藏货物的低温状态出现失温的情况。尤其在每次运输和配送过程中,每到达一个运送点或配送点都需要开关车门进行装卸会消耗很多车温。因此,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汽车不得不一直打开发动机,带动制冷机制冷。根据分析,车辆每开启一次车门,平均车温将上升10%左右。因此,司机不得不长时间启动制冷机,使得处于车厢头部的冷藏货物在不断地冷冻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结冰现象,最终导致货物在运输配送过程中被冻坏,形成货损。同时,在多个环节中装卸的次数和成本也不断增加。最后,装卸成本和制冷成本的叠加就导致了整个流通环节成本不断上升。消费者不得不接受高昂的价格。

1.2 连续冷冻的问题难以解决,从而导致冷藏物品在搬运和配送过程中发生变质和腐败 在农产品的运输和配送过程中,通常要经历4个运输过程。在前三个运输过程中每一次的装卸货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损耗的一部分往往是由于不能够进行连续的冷冻和冷藏而导致的货物变质和腐败。尤其从冷库向配送中心运输和配送中心向销售商进行配送的过程中,配货、调货以及装卸过程很难保证连续冷冻。一些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物流企业或仓库在这一过程中会使货物较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条件下,尤其是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和海鲜产品很容易在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腐败变质。同时,由于部分物流运输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运输过程中提高冷藏温度,甚至在运输过程中停止打冷,而只是在上货和卸货之前打冷,这也加速了货物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变质和腐败。尤其在干线运输过程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都会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货物及客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1.3 市场竞争无序,导致我国的冷链运输企业难以成长壮大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还是以私营企业经营为主。因此,无论在经营还是管理方面都存在着粗放,缺乏有效地合作和整合等情况。无论是企业内部资源还是外部资源,都做不到高效的利用。例如,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冷链运输企业之间的线路优化整合,客户资源共享,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以及车辆的管理和运营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共赢机制。这些都使得冷链运输企业的利润率始终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国的冷链运输虽然刚新起不久,可是却难以获得朝阳产业的较高利润。从而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公司业务也难以拓展。这些运输企业只能进行残酷的价格竞争。这必然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更加难以快速成长,不得不将广大的市场让给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这样的案例在快递行业已经重复上演,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1.4 运输环节增多,成本升高,冷藏运输企业生存难以为继 目前,运输行业已经呈现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目前,汽柴油价格都在高位运行。同时,由于通货膨胀等其他经济原因也导致冷链物流运输公司员工工资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司机的工资从去年的每月3000多上涨到现在的5000多。据调查,从成都开往北京的长途货运汽车单程运输在不计算司机工资和车辆损耗的情况下亏损已经达到3000元以上,如果计算以上两项费用亏损更为严重。成本的增加使得冷链运输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然而,由于环节过多,使得运输成本非但没有的到有效控制反而有增无减。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减少运输和搬运环节,是目前能够降低冷链运输成本的最直接有效地方式。

2 针对冷链运输企业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2.1 改善冷链运输企业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减少运输和装卸环节 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对蔬菜、水果、肉类的种植、生产与经营采用集约化生产,同时规在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牲畜饲养,肉类加工厂附近建设冷库。改善目前由于部分蔬菜水果种植分散,以及牲畜屠宰前的长距离运输问题。减少农产品的第一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输与装卸过程中的损耗,在第一个环节做好农产品保鲜运输储藏的包装,尽量采用坚固耐用的保温包装材料,在以后的运输过程中保持包装减少流通加工环节。同时,也可以降低产品包装物回收与逆向物流的成本。在配送中心进行配送时与经销商及时沟通,使能够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冷藏和冷冻货物能够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减少销售商进行配送的环节和工作量。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和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采购,销售商及时通知配送中心直接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也可以有效减少运输与装卸环节保证货物的质量。

2.2 加强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的合作与整合 有很多冷链物流企业部分物流运输线路重合,如果能够将这些线路进行优化与整合,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物流企业通过合作可以共享市场信息与客户资源,企业选择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环节进行合作。例如,运输企业与冷库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共享市场信息。运输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降低线路营运费用,共同承接比较大的冷链运输项目。民营企业与实力较大的国有物流运输企业进行合作,降低社会物流运营成本。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人员的交流和培训提高企业各个环节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优秀的物流管理人员和司机都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3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与市场化 目前,我国高端的冷藏设备基本上被国外大公司所垄断。甚至,有些高端的冷链物流车辆与设备在我国的研发与生产还是空白。国产设备无论在可靠性,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与这些国外品牌都有较大的差距。然而,由于进口设备价格昂贵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企业先进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从而导致在运输与装卸环节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以保证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连续冷冻和冷藏问题。因此,技术因素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改善自身的运输情况。

2.4 加强行业引导,国家应对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我国中高端物流市场已经被UPS、FedEX、DHL占据。我国优秀的快递与快运企业正面临着被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情况。这些企业依托先进的管理经验、设备和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已经逐步控制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型冷藏仓库。民营冷藏企业和运输企业生存更加困难。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本土冷链物流行业也将面临被这些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局面。如果,物流产业被外资完全控制,对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造成极其被动的局面。因此,针对冷链物流企业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早做打算。无论在政策还是在融资方面应该给予民营冷链运输企业更大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物流运输和仓储企业参与到冷链物流市场中来,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壮大。

本文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模式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运输行业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提出通过改善冷链物流模式、加强冷链物流企业合作、提高物流装备研究以及加强国家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改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处境。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将另文介绍。

参考文献:

[1]《2010-2015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篇2

文/吴俊涛 李艳华 李爱青

我国的温度敏感性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平均为25%,而温控型ULD在民航业的使用能够使温度敏感性产品的损耗降低至5%~10%。这些总量超过亿万吨的温度敏感性产品,都需要冷链物流运输,且需要民航冷链物流运输的还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温控型ULD在航空货运的特殊应用

在以Airport-to-Airport为核心的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温控型ULD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承运人提供了航空冷链运输“不断链”的设施保障。

温控型ULD主要包括主动制冷ULD (active temperature-con-trolled ULD)和被动制冷ULD。近年来,国内货运航空公司亏损严重引发航空货运转型。航空货运本质是一项服务,转型要回归根本,从服务人手。航空货运公司要积极调整心态,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以引进温控型ULD为契机,通过调整货物结构扭转航空公司亏损状况。温控型ULD的启用,以发展航空冷链物流为契机,促使货运航空公司的货物机构升级,高附加值的托运物品在整个航空货物比例上升。温控型ULD运输物品是以温敏物资为主。温控型ULD的引进,充分发挥其技术设施优势,满足温敏物资的运输过程对时间和温度较高的要求。

温控型ULD的使用,缩短了飞机在始发站、经停站、中转站和到达站的装卸货物的时间,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减轻了货物在库区的拥挤程度,缩短了滞留时间,简化了地面处理环节,同时又减少了货物在地面意外的损失和盗窃丢失的现象。在货物使用温控ULD装载时,操作人员利用升降平台将温控ULD送到飞机的货舱,通过货舱内运送箱、板的轨道,牢靠固定箱、板位置的锁扣,保证温敏物资在起飞和降落中的安全,保护货物使其避免损坏。

对承运人来说,使用温控型ULD托运也有很多优势:减少货物在运输途中的破损,减少漏装、错装、漏卸等现象,避免货物运输中出现差错和过失;温控型ULD可以直接交付到发货人和收货人手里,由发货人和收货人自行装、卸,缩短温敏物资运输时间;在温敏物资运输时能防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节省不必要的运输费用,降低了间接的经济成本;温控型ULD的使用,直接将需要低温保存的货物放在“冷藏箱”内,在运输的期限内不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影响货物的质量;温敏物资的整箱运价要低于按每公斤收取整批量的销售运价。

温控型ULD在国外航空公司普及性及相关政策

德国联邦航空局(LBA)对温控型ULD使用采取宽松的管制政策,促进了温控型ULD在汉莎航空集团广泛使用。主动型温度管理是汉莎航空推出的一项特殊服务,它能够提供从原产地到目的地冷链物流运输的所有步骤,全程提供温敏物资的维护。使用温控型ULD运输过程中,汉莎航空保证其停留在停机坪的时间最短且能放置在最合适的冷库内;运输时,一般选择具有温控性能的机型;运输过程中的书面手续和特殊的沟通记录可供查看;温度不间断的记录。

2012年,阿联酋航空公司国际定期航班货邮周转量9319百万吨公里,而利用温控型ULD运输的物资,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温敏物资运输对温度要求的不同,阿联酋航空公司利用温控型ULD运输温敏物资的分为三种模式:运输鲜活易腐产品的Cool Chain-Basic模式,主要是利用温控ULD,提出具有创新的冷链解决方案,保持鲜活易腐产品的高品质并有效延长其保质期,航空冷链物流运输需要与地面相互配合;运输医药产品的C ool Chain-Advanced模式,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医药产品。为维护温敏型医药产品质量,这种模式注重开展与研究机构和领先的供应商合作,开发出最新技术,通过温控型ULD,制定航空冷链物流运输解决方案,把温敏型医药物品运送到世界各地;专门运输生命科学类的Cool Chain-Premium模式,主要服务于生命科学类产品的运输。通过引进Envirotainer新一代主动制冷的温控型ULD,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冷链运输模式。

国内温控型ULD使用范围及存在问题

由于物流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人们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物流的仓储与运输之中,往往忽视温控型ULD在航空公司在物流中的原点和接点的地位, 温控型ULD储运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我国使用温控型ULD主要以被动温控ULD为主,主动型制冷温控ULD还未进入国内航空冷链物流市场。目前使用温控ULD的航空公司主要集中在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中国货运航空公司,南方航空等。

以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为例,所有的温敏物资运输全部使用被动温控ULD运输,使用温控型ULD运输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部分特殊医药产品及生命科学类产品。整个航空冷链物流运输主要利用温控型ULD围绕空中运输开展,地面运输与仓储包装,协同物流和制定配套实现,然而温敏物资的运输效果并不令托运人十分满意。

温控型ULD服务网络和相关信息处理系统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其优势特别是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未得到航空公司及民航当局的足够重视,导致很多高附加值的中间环节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流成本,也影响了温敏物资的品质及运输过程中监控。温控型ULD的使用需要航空冷链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然而第四方物流发展的滞后,完整独立的航空冷链体系尚未建立雏形。温控型ULD的使用,在整个航空冷链物流流程上不能满足所有的要求,在安检入库时,仅有部分机场设立快速通道,将后续包装的环节前移到入库前的更少。温控型ULD操作管理人才缺乏,严重阻碍整个航空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

推动温控型ULD的普及

国外温控型ULD的使用,都要经过其民航监管机构的批准或备案。对于温控型ULD的使用,租赁厂家对其人进行资格审查,经民航协会考核合格后,对其颁发资格证书。

结合我国国内温控ULD使用的现状,在政策法规方面,应该充分借鉴国外使用温控型ULD的政策法规,建立航空冷链物流质量评价体系。温控型ULD在我国民航业的普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航空冷链货物运输规范的早日成型,也需要大幅度降低与其相衔接的陆路运输的协调成本。改革条块分割的航空冷链物流管理体制,促进航空公司公平竞争。建立温敏物资运输监测机制;健全行业准入标准、诚信认证、资质认证;加大温控型ULD在航空冷链物流运输的推广宣传力度。培养适合航空冷链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温控型ULD在航空冷链物流的使用需要一批高学历的人才,让前沿的物流理论指导我国的航空冷链物流实践。建立高校与温控ULD使用者、生产厂家及商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充分认识温控型ULD在整个航空冷链物流中的地位。加强温控型ULD软硬件建设并促使其在航空冷链物流运输中,实现信息一体化,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温控型ULD与整个航空冷链信息一体化,实施全过程控制,取代传统物流节点的模式,未来的航空冷链物流平台不再只是内部一体化,而是一个开放式物流信息中心,能够处理温控型ULD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通过平台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其它相关的部门、机构。对待温控型ULD使用的资质认定贯穿航空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以便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责可究。疆

篇3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在我国,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侧重于数量保证,对品质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并不发达,但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产品流通量大幅增加,冷链物流在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冷链物流应如何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把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希望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冷链物流的核心: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农产品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和认证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作为联邦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该规划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乳品、蜂蜜、鸡蛋、蔬菜水果加工业内也广泛应用。该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64个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的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此外,CFIA还向一个由加拿大农业联合会管理的规划“加拿大农场生产食品安全规划”(COFFSP)提供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该规划覆盖了从田间(畜舍)到屠宰加工企业门户的食品安全问题。它通过联邦政府和产业界的合作,鼓励国内初级产品协会开发发展战略和必要的工具,以便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CFIA对FSEP和COFFSP计划的参与体现了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的承诺,即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包括冷连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依靠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各国的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促进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加拿大政府在运输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1987年基本放松了对运输业的管制,极大地促进了各种运输方式和企业间的竞争和发展。1990年后,政府进一步放开市场,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私有化和民营化改造,通过下放港口和内河运输的经营权、国家铁路公司民营化等措施,使企业真正自主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建立起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机制,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路铁海空多式联运,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并存共赢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加拿大既有以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运输企业国家铁路公司(CN)和加拿大最大的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产地加工企业模式),也有以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与加拿大最大的配送中心Sobey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模式),还有以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撑: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加拿大政府通过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国家铁路公司扭亏为赢,盈利率由过去的3%提高到30.4%,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通过注入启动资金扶持,使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成为拥有5000个客户、交易量540万磅/天、交易额9.6亿加元/年,纯利润100多万加元的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日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韩国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的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财政出资为农协会员购买标准托盘及物流相关设备提供政府补贴,资助运输企业购买标准集装箱运输卡车。为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根据相应的农产品包装法,由政府出资80%,农户出资20%对出售前农产品进行包装,施行低温储存与运输,推进冷链物流。荷兰政府对于建立面向全欧洲的配送中心建设的企业给予选址、规划及经营方向的指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

各国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一方面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方针、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代表企业利益反映企业的呼声,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行业协会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作用。如加拿大卡车协会,是由加拿大运输企业、农

产品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人员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协会主要协助CFIA制定冷链物流指导原则与标准,协调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关系,组织制定本行业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并配合CFIA对协会成员进行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在推动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

农产品冷链物流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从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各国政府为了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方面。如在原料生产环节,为了规范农药的注册登记、使用和管理,加拿大卫生部、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会同渔业海洋部、环境部及自然资源部共同制定了《防虫产品法》,该法明确了农药的注册登记办法。以及需要提供的数据、农药用量等。加拿大环境保护法规定,要对污染物和有毒物品进行评价;农药残留补偿法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农民可以因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损失而获得补偿。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温度标准,如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

另一方面,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如加拿大近年积极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加拿大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有机农业的总产值为6亿加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5%。通过认证后,认证机构向有机种植或加工者授予证书,并授权其使用有机产品标识,而后方能进入流通与消费环节。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间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保障: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技术创新体现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积极采用GAP、GVP等先进的管理规范,使用环境友好型栽培(养殖)管理技术和先进、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

其次,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许多发达国家把预冷保鲜作为冷藏品生产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预冷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包含了许多在不伤害产品质量的情形下快速降温的先进技术。如加拿大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田间热,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延长保鲜期。

第三,在储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其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气调贮藏是当代最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贮藏技术。英国的气调贮藏能力为22.3×104吨,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德国等国也在大力发展气调技术,气调苹果平均达到苹果总数的50%-70%。

第四,在运输技术与装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欧洲具备通畅的交通网络,公路运输快捷灵活,装卸环节少,减少了装运中的损耗,可进行“门对门”的服务。冷藏运输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法规化的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将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铁路运输在易腐品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铁路易腐品运输的运量占总的易腐品运输量的55%左右。欧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冷集箱与铁路冷藏车的配套使用,克服了铁路运输不能进行“门到门”服务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超过6亿立方英尺。如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除具有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冷藏设施外,还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制供电器(PTO)驱动、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

篇4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冻 食品质量

新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新鲜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新鲜食品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首选,这也促成了冷链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带给了物流业一个全新的投资空间。但冷链物流食品要比常温食品对物流的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专业,为此,冷链物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悉,我国对冷链物流制订了较高的发展目标,详细规划了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严格对冷藏库房,冷藏车辆等有关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考核研究。近几年,我国的冷藏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之前由于我国对冷链物流业认识较晚,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加上基础设施陈旧与落后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冷链物流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运用科技手段指导与规划冷链物流,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冷冻业逐步发展,冷链物流业也随之得到较快发展,但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亟待解决。

1.关于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包含了物流的整体概念,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它要求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主要针对易腐食品、生鲜食品在消费之前的各个环节中,使食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是一项全程低温控制系统的工程。它更多的要求了在途过程中的食品质量与减少食品损耗的问题,以保证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冷链过程中的储存、流通时间与食品的耐藏性,从这点看来,它要比一般常温物流资金投入大,相对的管理要求高。

2.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

2.1冷链市场需求量大

近几年,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新鲜食品的需求量增多,对食品的新鲜度更加看重,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多,这给食品冷链物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冷链物流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肉制品,速冻产品和乳制品为主要方面的冷链食品需求量的增加,标志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也给冷链物流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2.2食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完善

因为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冷链食品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落后,导致食品的最重质量不是很高。由于在途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较高,导致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整个食品成本的70%,而国际标准要求整个冷链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总成本的50%,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这样的冷藏物流损耗,造成的损失总额已经超过了780亿元。许多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冷藏率已达到了100%,食品的最终质量也是很高,其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已经全部成功地使用冷藏车以及冷藏箱,配有EDI、GPS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冷链食品的运输信息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并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确保了冷链食品在在途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的研究程度低于国外

我国冷链物流刚起步,与许多发达国家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食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物流公司如何提供快速服务,企业如何能在低温条件下保证食品的质量等问题已经做出了专业性的立法研究,并十分注重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冷链物流已经达到相对全面化,规范化的程度。我国对冷链物流的整体概念还存在认识不足,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等问题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3.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缺乏行业规范

近几年,随着我国冷链食品的种类逐渐增加,人们对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呈上涨趋势,从这点看来,我国冷链物流前景很好,需求巨大,但是缺乏从产到销的一体化供销网络,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也尚未形成。在产品供销模式中,不同的食品都要经过流通加工,食品储存,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在此过程中,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不同的食品采用分类包装,也要有不同的控制温度,对整个过程要求全程监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但是由于我国缺乏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一方面无法对冷链物流体系实施全程监控,会导致许多产品出现变质,腐烂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食品的质量也存在隐患,一旦上市销售,消费者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3.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技术发展落后

冷链物流是为容易腐烂的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提供低温保障的一项系统化工程。但由于我国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基础设施设备老化,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在技术上无法实现供销一体化网络。当今,我国的保温冷冻车约有4万余辆,与美国的保温冷冻车30万余辆和日本的18万余辆相比,仅在车辆的运营数量方面,两国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我国,然而,美日两国的人口数量却远远低于我国人口数量。在冷库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但在冷库闲置期间花费的成本也是很高。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总容量约为700万m?的冷库,在冷链食品销售的淡季却常常出现冷库闲置的情况,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大量资金流失等现象。

在技术方面,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迟缓,无法做到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式联运。在运输过程中,对食品自动化温控与记录能力不足,对运用卫星监控在途食品的能力也是有限,这些方面都会对食品的最终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3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物流公司从事物流服务等项目。我国冷链物流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冷链配送的环节上发展缓慢,与之相关的运输业和冷链行业也刚开始涉足冷链物流领域,设施设备,技术条件都还比较落后,能够提供的综合较少,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合作运营成本也是很高,都难以保障食品送货的及时性,较高的食品损耗率也使食品的最终质量大打折扣。由于一些小型或个体物流企业从事冷藏运输,运营成本也不是很高,市场限制少,出现了自行经营物流服务或区域外包,但是实力较差,也不具备专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只能维持短暂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些问题都束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限制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内流通消费的冷链食品大多数都是经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配送参与系数较低,因此,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服务网络覆盖率低,信息体系不够健全,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

3.4低价格恶性竞争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尚未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冷链物流内部市场竞争环境较差,低价格竞争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约束冷链市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小型或个体自营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往往追求各自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企业之间相互低价逐利,恶性竞争,久而久之,食品的运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常常在冷藏冷链物流市场管理中,出现管理失控的情况,总而言之,低价格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不协调,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我国对于标准化建设工作已趋于成熟,各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也进入完善阶段,尽管如此,许多公众对标准化概念模糊,意识不强,对相关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更是一知半解。虽然在许多大型企业管理规划中,已经制定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但在实施与监管过程中,仍出现很大漏洞,并且存在多种标准化相互重复与矛盾的现象,使得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文件。公众更是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标准化对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没有将标准化建设与其食品健康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因此,对于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问题,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4.加快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4.1构建一套科学标准体系,合理的进行整体规划

当今,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标准体系,虽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出台与颁布了许多相关法规政策,但这些条例只能起到导向作用,真正的实现实时管理与监控还存在许多问题。食品冷链物流其实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针对冷链食品的流通问题,各个环节应该对高效性,及时性,可控性的操作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快速的服务于消费者。因此,我国各个冷链物流企业应该立足与当前形势,发展长远利益,结合冷链食品消费市场和冷链物流发展特点,整合与规划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标准体系,并进行合理的科学预算,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加强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冷链物流体现出整体化,规范化,信息化等特点。

4.2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

冷链物流不同于常温物流,冷链食品具有自己的特性,尤其对冷链食品的配送要求也是极为严格。如果单个企业要实现门到门,多方位的物流配送服务,既会成资金浪费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对物流企业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考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将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完整的配送服务。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正是对现阶段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需要,它既能解决冷链物流市场的配送周转问题,也能节省企业的资金流通问题。在管理上,服务于供给方和需求方,是我国进行社会化分工与走向现代化物流发展方向的有力体现,会成为我国物流行业走向全新时代的新标志。通过提供专业性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会对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建设给予有力的保障。

4.3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冷链硬件设施是实行冷链物流运作的基本物质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冷库和冷链运输设备等内容。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技术改进,设备升级,更新技术设施零件,实现设施设备升级,这样不仅可以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对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新型基础设备。在冷库投资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通力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冷库设备研发水平,大力研发各种保鲜,速冻设备,尽早的完成现代化冷库建设。在冷链运输设备方面,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现有设备特点,加快对冷藏车的升级,要逐步实现灵活机动、控温范围广,小批量快运冷藏车的研发。在合适的条件下,发展货运多样化与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设备,未来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多以集装箱形式为主。为此,我国应加快冷链运输设备建设,认真学习国外的多式联运方法,形成相互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

4.4可以采用共同配送下的冷链物流模式

在冷链物流企业间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可以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在基础设施设备上实现共享,这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投入资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有效方法。从冷链食品安全角度看,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多家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兴建基础设施,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大了服务覆盖网络,也促进配送服务水平与配送速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食品的腐烂率,从而提高食品的销售量。从社会角度看,由于我国消费者对冷链食品出现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导致运输车辆增多,道路拥堵,城市环境恶化。发展冷链物流企业间的共同配送,在配送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采用一辆车进行运输,这样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在食品运输中利用各个合作企业资源以及设施设备,提高了资本利用率,社会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4.5加强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较晚,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缺乏。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设立许多物流专业院校,这也是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通过教育部门着重培养物流人才以及低温专业教育,以适应我国冷链物流对精英人才的需要。

5.结束语

从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许多因素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要解决这种局面,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发展适合本国冷链物流业的道路,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技术,形成从产到销的一体化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设院校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合理的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肉类工业,2010(03)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

[3]李万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食品工业,2006(12)

[4]姚乐.乳品冷链物流外包运作的探讨.物流科技,2008(09)

[5]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02)

篇5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冷链技术的发展,冷冻类食品能存放较长的时间,这些都使得冷链物流引入供应链金融成为可能,本文初次将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并进一步探讨了供应链金融的几种业务模式。

关键词:冷链物流 供应链金融 角色定位 业务模式

冷链物流概述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流过程。由于生鲜食品易腐变质,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保生鲜产品的质量。目前最主要的控制成本的途径是由运输成本控制、配送成本控制、库存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等组成,其中运输成本所占的比例最大,库存成本则相对最少。

运输成本控制: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包括两次,首先是从冷库到配送中心,其次是从配送中心到销售商。因此为了适应每个阶段的需求及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急需小批量的小编组机冷车及备有制冷及保温箱的冷藏车,并采取铁路、公路、水平多式联运的组织方式。此外,配以EDI等信息技术进行全程温度测控,加大对装卸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缩短运输期限也是防止运输成本增加的有力措施。配送成本控制: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因此可以和许多企业共同配送,这样不仅能提高车辆装卸率,更重要的是降低配送成本。此外,针对大量的小订单、配送网点及复杂时间窗等问题,可以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时间窗等方式来减少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控制:制冷系统、冷库库房建设、冷库设备等的投资都很大,但是我国目前冷库空置率却非常高,因此冷链生产企业可以借助库存信息体统在平衡过期和缺货的条件下确定最佳订货点,充分的利用库存,降低冷库空置率。此外,保持库存的持续性、稳定性,并避免因食品分类储存的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管理成本控制: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的使用, 即可使冷链物流方向正确,又可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备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系统中的库存数据、顾客服务系统中的销售汇总数据能为企业的采购提供依据,仓储管理系统中提供的各种预警(过保质期产品的报警和在库存品的库龄分析等)能使仓库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利润。

另外,为节约成本,企业往往在经营过程中把冷链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作为对基础设施、技术含量、操作要求都很高,企业如果选择自营冷链物流,就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物流外包是冷链食品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让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成为可能。冷链总成本的降低,除了使用通过协调和整合达到运营优化的策略以外,在资金流与物流的集成过程中,嵌入金融创新产品,即引入供应链金融,可以达到更好的优化效果。

供应链金融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简单的说,就是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捆绑在一起,并为其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特定商品的供应包括原材料采购、制成中间品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其中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巨大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失衡。

如果按照传统的审贷标准(见图1),凭抵押担保或靠报表分析,中小企业很难进入银行的视野,而如果把中小企业放到产业链上评判,由于供应链上下游有稳定的销售管道和资金往来,供应链金融就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需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商业银行运用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关系,利用交易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以及未来货权作为质押或抵押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系列融资产品,乃至在此基础上为整个供应链或供应链上某一段所有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由此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冷链供应链金融(见图2)是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协作和财务的交叉学科,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手段,通过规划、指导、控制一个组之间的水平金融资源的流通,为一个供应链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以及外部服务供货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手段。

(二)冷链供应链金融构成要素

金融机构。泛指能够提供贷款的机构,它们在供应链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配合企业供应链的各个阶段,针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企业存货专门设计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核心企业。指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其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核心企业依靠自身的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和承诺回购等方式帮助供应链中的弱势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上下游中小企业。指供应链中的处于核心企业上游或是下游的弱势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者。由于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信用较差,资产较少,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它们进行贷款。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冷链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我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丰富,其运作的效率和提供的服务可能会影响供应链的竞争力。陈祥锋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不足供应链中所提供的不同服务,尝试性的把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为三类:传统角色、角色、控制角色,本文把这种分类同样使用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中。

(一)传统角色

传统角色是指为供应链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激励仅仅是物流提供商的激励,即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使得供应链的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如果供应链是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时,作为传统角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仅是提供物流服务,而资金不足的企业可能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服务,也可能不会在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服务(见图3)。

(二)角色

角色是指在企业需要融资时,往往会求助于银行以获取贷款服务,然而银行由于担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较大,可能会不愿意提供贷款服务。但是这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与银行结成联盟,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对供应链各相关企业的运营状况了解较深,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监控借款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监控其它的为借款所提供的质押物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从而愿意为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见图4)。

(三)控制角色

这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在资金不足的供应链中起主导的作用。由于自身信息的优势,以及监控和跟踪物流运作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愿意为资金不足企业提供替代采购的服务,并且愿意为资金不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采购服务或是提供延迟支付信用合同(见图5)。

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模式

(一)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角色下的融资方式

1.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也被称为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借方企业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出的仓单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或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作为特定债权的担保。担保法明确规定可以质押的权利分为四类:汇票、支票、本票、债权、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依法可以质押的其它权利(见图6)。

2.存货质押模式。存货质押模式也被称为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金融机构制定的仓储中心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或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是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见图7)。

3.保税仓模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应付账款模式,是指在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产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买方在银行制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并以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服务。保税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上游的核心企业(生产商)、下游的融资企业(经销商)和金融机构参与外,还需要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的参与,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见图8)。

4.NRF-LC服务模式。NRF-LC服务模式即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可看作是在仓单质押于保税仓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业务模式的参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大型物流企业、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具体流程是,大型物流企业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及良好的信誉与融资需求物流企业的客户签订物流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制定量身定做的物流方案,然后将该业务外包给融资需求物流企业。这样大型物流企业为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及时进行资金结算,盘活了物流渠道中的“停滞”资金。这种模式将中小型物流企业涉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符合我国物流行业现状(见图9)。

5.应收账款模式。应付账款模式(保税仓模式)和应收账款模式都是仓单质押模式的两种不同类型。应收账款就是融资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金融机构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金融机构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式。该融资模式下,债权企业、债务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也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物流企业作为仓储监管方也要参与,负责对质押品的评估和监管。此外,“池融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属于应收账款的一种,也赢得了众多融资企业的信赖(见图10)。

6.物流保理模式。保理是国际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出口方为了避免收汇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保理商)承担风险责任的做法。随着保理业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业务的巨大潜力和自身从事保理业务的潜在优势。因此,UPS于2000年开始推出物流保理业务。物流保理的运作过程是,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随着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其对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在进行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洁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有效降低(见图11)。

(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角色和控制角色之间的融资方式

授信金融模式是指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的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而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见图12)。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于控制角色下的融资方式

高级运作模式是指对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集信贷的提供者和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于一身,开创物流金融融资的自营模式。它是物流金融高层次的运作模式,其对物流金融提供者有较高的要求,如:物流金融提供者应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见图13)。

由于传统角色定位下,物流企业并未参与金融业务,所以本文并未给予说明。而当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控制角色时,其收益将是多方面的,甚至高于传统角色和角色,而分期支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一种与经销商一种共享市场风险的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销商的市场风险。本文试图将供应链金融引入到冷链物流中,进一步提出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增值途径,文中的仓储中心或物流企业可以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客户资源和融资管道,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争取客户资源、拓展业务,最终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文章只是做了浅显的介绍,其具体操作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晓兰,谢美娥.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思路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

2.何涛,翟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5)

3.刘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基于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银企双赢模式[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5)

4.陈哲.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化探讨[J].物流技术,2008(4)

5.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SRTP课题组.物流金融中的质押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

篇6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购物市场的不断繁荣,互“联网+”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冷链物流仍存在认知度较低、发展较缓慢等多个问题的存在,本文提出“互联网+”冷链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相信在未来,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模式可以拓宽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空间,实现冷链物流公司的创收,推动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冷链物流前景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促生的新商业模式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形式正式得到应用。由于生鲜产品的产品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利用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不仅成本过高,也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更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互联网不但延续传统物流行业的及时性、跨越性、双向沟通等特点。以及在物流行业应用中凸显的低运营成本和高库存周转率等表现,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时代下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景分析以及冷链物流行业的品牌塑造成为该项目的研究重点。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模式可以拓宽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空间,实现冷链物流公司的创收,推动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

(一)国家对冷链物流的认识度越来越高

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各种政策,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使冷链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国内食品冷链物流将继续在物流行业发展中占据政策优势。

(二)法越来越严,标准制定越来越完善

国家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规划》兼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放宽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三)资金投入越来越多

国家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资金力度支持原来越大,这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冷链物流是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一个能保证温度的低温产品要比一个不能保证温度的产品更受零售商的青睐。

(四)冷链网络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一些的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2005年首次构建成全国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贯穿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主通道,使我国冷链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五)生鲜食品行业的进入给冷链物流带来巨大需求

目前我国内生鲜品年总产量约7亿吨,冷藏速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250万人左右。全国冷库容量约90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约4万辆,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引起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广泛关注,可看出冷链物流前景广阔。

(六)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转战冷链物流

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纷纷转战冷链市场,同时零售终端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不断提高正规冷链的需求。

二、“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行业将面临一个大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达25%以上。这种增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需求量继续增大:同时三大类易腐产品年冷链物流率增长率达到2%-2.5%;二是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政策的制定给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我国饮食结构基本稳定,冷链对象的六类农副产品的产量增速基本保持历史平均增长。随着消费升级,部分细分种类农产品的冷链流通比例将呈现增长态势:水果:地方特产和热带水果等小宗品种的流通难以实现规模化,流通成本高,冷链需求量大。水产品:冷链需求比例大。应以冷链方式流通的品种是海水产品和深加工鲜冻内陆水产品。肉制品:冷鲜肉增长是主要动力。目前我国热鲜肉仍然占据主要市场,而冷冻肉作为国家储备性资源占比不会变化太大。乳制品:低温奶占比增大提升冷链比例。随着冷链渠道的完善,巴氏奶和酸奶的增速较大。预计2015年达到常温奶的份额将下降到70%,冷藏乳制品占比达到25%以上。速冻食品:维持较高增长。随着家庭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和业务市场的发展,维持18%左右的增速将是大概率事件。冷链食品将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由于政策推动,食品消费升级等多重正向拉动,常温类农副产品的冷链比例会逐步提升,冷藏冷冻类产品的规模会加速增长,预计在2025年达到19亿吨。

冷链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具有易腐性。中国冷鲜产品腐损率居高不下,长期以来,我国冷鲜产品中,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中的腐损率很高。传统的物流行业已经无法确保将物品完好无损的送至客户手中,而随着网络群体的扩大,借助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会随之增大。但在现阶段下,互联网+背景下的冷链物流仍存在一些问题。

(1)投入成本较大。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冷链物流成本更是逐年增加。一个物流公司想开拓冷链物流的业务,不仅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还需要大型的冷藏库,专门的配送人员,高效的配送方式,许多公司都会面临资金问题而不敢去尝试。同时,现在大多数人对冷链物流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城镇乡村。而对于城镇乡村来说,配送距离较远,冷链设施配套不齐全,无法满足物品运输的要求,无法安全的配送。

(2)冷链技术发展滞后。目前中国冷链设备制造整体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并不是很乐观。以冷藏车为例,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相比,我国人均冷藏车保有量差距很大,而且中国的冷藏车配置也相对偏低,很多都是保温车而非带有制冷系统。所以,中国的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冷链系统标准化有待完善。据统计,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已达近200项。但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是由部门、地区条块分割管理,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标准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4)信息化水平低下。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较普通货物具有较强的刚性,对于信息化的配置和运营人员的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而冷链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三、“互联网+”背景下冷链物流的发展

首先,冷链物流有效保证了产品的保鲜程度,并减少了生鲜食品的货损程度。冷链物流是对生鲜食品所需的温度严加控制,尽量保证产品保鲜程度不会在运送的过程中出现变质,是一种延长保质期的有效运输方式。只有保证了生鲜产品的质量,才能实现产品的长期的销售。其次,时代在发展,物流的\输效率也在提高,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效率。提到生鲜电商,我们最先想到,也是最常用的就是顺丰优选,空运陆运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新鲜产品。再次,冷链物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降低了产品的浪费程度。产品的保质期是很有限的,特别是生鲜产品,但是冷链物流的运送保证了生鲜产品所学的文帝,有效的保证产品新鲜度的。第三,如今,“互联网+”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网络营销促生的新商业模式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蓬勃发展,其发展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目前大部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的状态。而产品本身易变质的特性,要求电子商务必须重视与冷链物流的有效结合,在其保障下,提高销售质量和水平,从而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冷链物流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向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进步。互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中凸显的低运营成本和高库存周转率等表现,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时代下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景分析以及冷链物流行业的品牌塑造成为的究重点。利用“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模式可以拓宽冷链物流公司的发展空间,实现冷链物流公司的创收,推动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综合运输,2010,(04).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 .

[3]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 肉类工业,2010,(03).

[4]刘敬严,赵莉琴,李占平.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分析[J]. 物流技术,2015,(11).

篇7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U294.8+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一些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观,而人们的消费观牵动着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技术、经营以及管理模式都有待与改进。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及创新方向

1.依靠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经营冷链物流的企业与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将它们看做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从生产、加工以及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经营过程。通过这种合作方式经营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汉白沙洲冷链食品公司与当地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合作形成的交易中心。它的冷库规模较大、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比较科学、经营的冷冻产品也较多,几乎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冷冻食品。白沙洲冷链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输的过程,提高了经济效率。

2.大型连锁生活超市自主经营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对于一些大型的连锁生活超市,可以向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拓展,它的拓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自行建立厂房,也可以与一些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进行联合,通过这种超市经营方式,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无论是对超市还是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来说,都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还有效的减少了因存货而造成的损耗,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使冷冻产品长期处于低温产线,不失为超市自创品牌的有效方式,根据市场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的核心模式。作为超市行业的领军者,上海华联已经开始进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上有游,它拥有农产品以及水产品的生产基地,并建有加工和配送中心,形成自己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3.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建立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讲,它们可以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通过自行建立或者是联合社区建立便民驿站,进而控制农产品冷冻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全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中间环节少,直接从加工基地运输到便民站,便于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环境的低温生鲜水产品来讲,加快了物流速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就目前来讲,伊利和双汇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

三、在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组建与完善

所谓核心企业就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主导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它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或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直接参。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冷链系统运行的完整与通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冷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系统的建设。

2.确定经营核心,加强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经营核心确定后,将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作为核心工作进行大力推动。从一方面来讲,实行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有效的减少了冷链物流的作业环节,进而,减少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作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主营业务,加快企业成长的步伐,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出封闭市场,利用现代科技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共同配送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交通拥堵还是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通过共同配送可以减少车流量,进而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以及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对于冷链农产品来讲,它们大同小异,那么整个市场的冷链物流业就可以实行大联合,统一建立一个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基地,进而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3.大力扶持一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

这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综合体,它拥有整个物流体系的控制权,可以对物流的供应、制造、以及分销进行完全的掌控,并且能够快速获取客户的需求与建议信息,提高了客户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化特点的优势,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分工,进而达到对冷链物流的整合,有效的减少企业运营成本。这些企业不但综合了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点,还可以克服它们的缺点,是将来冷链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的对象。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规制度还不健全,但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变、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必会迎来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郗亚坤.新时期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15(23).

[2]王红梅.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6(02).

篇8

【关键词】 农产品 冷链物流 差异化发展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禽、蛋、菜、果、茶、中药材、食用菌、魔芋及淡水鱼生产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湖北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对降低其流通损耗和物流成本,构建湖北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生产量和流通量的逐年增加,国内冷藏冷冻食品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冷链物流的经济及社会效应日益显现,但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以下严重制约。

1、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资源严重缺乏

湖北农产品冷链资源集中于武汉市区,除白沙洲市场的近10万吨冷库外,还有万吨冷储、武汉肉联、山绿集团、东西湖3万吨冷库等,总容量已突破20万吨,并有40万吨的冷库在建中。但湖北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 “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与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巨大需求相比,仅“高温冷库”一项的需求缺口就高达5万吨,其供应远不能满足冷链物流需求,是制约湖北省农副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2、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除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之外,冷链物流装备落后、单一,通用型冷库居多,专用库匮乏,缺乏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支撑,一部分生鲜农产品产后无法在低温环境下分等分级和加工包装,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困难,更无法形成航空、内河、公路和铁路物流网的“无缝对接”,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达95%相比,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差距巨大。

3、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具有统领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湖北县级以上政府公共信息网络较健全、信息量较大,但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能力缺乏,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农产品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之间基本处于分割状态。

4、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业发展缓慢

由于湖北省冷链物流产业相对比较薄弱,现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急需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少且分散,更缺乏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使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专业性、规模性及成本优势在湖北未能充分发挥。

二、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模式比较

根据我国和湖北的现实状况,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营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的传统物流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自营物流占有较大比重,且分散在采购、运输、储存、田间作业、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类物流活动中,其隐性支出和风险很大。这种模式成本较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分工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占农业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则高达60% 以上,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则控制在10%左右。对多数规模较小的农产品经营者而言,自营物流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

2、契约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农户+运销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公司+农户+保险”以及“公司+合作社”等几种合作方式,它们可为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批发商提供稳定的原料,使产品销售相对稳定;但多数农产品经营者规模有限,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弱,在应付与合作伙伴的利润分配与议价权方面处于劣势,一旦信息不对称,物流需求方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个专业或产品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资金、购买、销售、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我国目前的这种组织主要是由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兴办,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运输业等4种行业。该专业合作组织介入农产品流通,通过集体采集收购、集中储藏、包装、运输配送,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流通初始阶段物流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在分配上,物流需求者还能够从物流组织化、规模化运作中获取收益。但农业合作组织缺乏掌握农产品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不能有效把握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个物流情况,信息反馈机制缺失,其作用和影响范围有限,如果农产品在流通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及额外成本,合作组织将难以承担。

4、联盟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以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为组织形式,实现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它一方面通过运输商将各处需要流动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并利用联盟在信息上的优势对物流方向、物流路径、物流量以及物流发生时间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地减少物流环节,优化物流路径,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损耗,节约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它将农产品流通加工、储藏、运输、配送等各种物流功能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并投资大量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如分级包装、冷冻储藏、冷藏运输等,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保值增值。这种模式能够带动各方积极参与,专业化分工明显,效率较高,也为物流主体提供了公共信息平台,使交易双方有更多选择;但同时中间批发商仍然可以对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损害他们的利益。

5、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是由供应链上的第一方(农产品生产商)和第二方(买方和顾客)之外的第三方来承担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即第三方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买卖,只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物流服务。从物流需求者的角度,这种物流模式实质上就是农产品物流外包模式,即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农产品物流业务以合同(契约)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它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执行模式。该模式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也是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种养业分散、物流需求层次多样化,单纯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带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

三、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对策

物流产业发展的轨迹、态势及特征是对产业发展环境条件的一种能动的综合性反映,体现着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性的要求。农产品冷链物反映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的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生产性与销售性、国内与国际、上游与下游、自营及第三方物流等各种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从商业运行机制角度分析,笔者主张立足省情,实施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即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进行阶段性设计,区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优势与劣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分步实现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目标,并提出以下对策思路。

1、物流外包: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从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除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保证之外,与之配套的商业机制是重要保证,而物流外包是其主要的商业运行模式之一。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就是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夏晖公司而获得成功的。

从战略层面看,物流外包业作为新兴先导产业之一,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它使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湖北乃至全国进行转移和传递,其速度快、范围广,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著的。湖北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可以与沿海或中西部其他城市有效合作,积累和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湖北构建区域性物流枢纽要地起到孵化器作用,为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了战略作用。

从物流需求层次看,湖北多数农产品经营者规模较小,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弱,在物流活动方面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第三方物流可大大缩短产销距离,有效保证供给的及时性、灵敏性,使农产品销售渠道更为畅通,同时,可使农产品经营者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业务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从物流供给层次看,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其强大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低廉的运输价格,其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灵活的运送手段,可节省物流费用,减少在途货物积压,能最大限度地加速库存商品周转,提高流通速度;也促使过去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促进传统农业物流的现代化、专业化;还可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使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农产品物流外包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它有利于突破湖北与发达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打造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理应成为未来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

2、半物流外包: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过渡定位

根据目前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要达到完全物流外包水平,需要有一个过渡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农产品冷链物流链较长,所依据的基础设施要求较严,包括具备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发达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能够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等。笔者认为,实施半物流外包即农产品冷链物流制可以成为一种选择。

物流制属于商业物流外包的一种模式,即农户、经销商为了集中核心业务(农产品生产与经销),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将农产品物流业务整体委托给农产品物流公司(个人或企业),而商为委托人提供其所需的配套服务,维护委托人权益的一种形式。农产品物流制的特点:第一,实现方式灵活多样,前期投资小,收益显著;第二,能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不畅问题;第三,通过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有效降低农产品载运途中的损腐率;第四,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农民提供及时的信息,改善农产品的品质、种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

农产品物流实际上是农产品产销组织联盟,上与农产品生产者相连,下与政府、农产品销售机构相连,成为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链条上的核心环节。其人员组成包括: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聘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作为领军人物;在没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由政府牵头,外聘专业人员,或者引进物流公司成立区域性物流机构,作为物流公司下设单位的组织者;从成熟地区或高校选派人员组织团队、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迅速掌握物流实务知识,服务社会。

农产品物流方式之所以称为半物流外包,是因为它与物流外包一样,物流需求方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的有效配置,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但它不是以完全的供应链体系为前提,只是形式上与物流外包类似。由于其具有因地而异的特性,业务还超出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在一些地区被广大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它可以成为湖北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的一种过渡形式。

3、物流形式多样化: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差异定位

非物流外包是第三方物流方式以外的各种方式,包括自营物流、契约型物流和联盟型物流等模式。由于湖北农产品物流供应方存在“小、散、弱”状况,加之冷链物流需求地区差异大,因此,在现阶段湖北应走农产品冷链物流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道路,以适应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不同阶段的状况。

(1)差异化模式之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冷链物流。根据湖北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形成区域主导产品,沟通连接产运销商户,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并发挥其聚集及辐射功能。如在襄阳和随州物流圈发展高山菜、柑橘、生猪的生产和批发中心及全国性的食用菌批发交易中心。

(2)差异化模式之二:“农户+基地+企业”型冷链物流。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促进了农户或基地、流通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的有机接合;通过的服务,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路子。如荆宜物流圈可在现有农产品流通的基础上,逐渐将该区发展成为湖北省的山羊、水产品、魔芋、高山无公害蔬菜、板栗的生产和批发中心。

(3)差异化模式之三:“配送+连锁”型冷链物流。以连锁超市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者,构建农产品交易的物流平台、信息平台、销售平台以及客户数据库等基础平台,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合同的方式,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及最终消费者,从农产品生产地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分配到各大连锁超市或卖场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具有规模、质量优势,有利于提高生鲜产品物流效率,有利于实现生鲜产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链条上都处于低温状态,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4)差异化模式之四:园区型冷链物流。近几年来,湖北周边省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较快。如河南万邦城物流园区将打造功能完善的农产品物流综合体,其项目一期占地1600亩,总投资15亿元,主要进行蔬菜、水果、粮油交易区、冷藏保鲜库等项目建设,2015年全部建成后的物流园农产品年交易量将达200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500亿元以上;总投资达8亿元的湖南益阳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江西省最大、库容量达10万吨的超大冷库为核心的新雪域物流园区目前已落户九江市东港区,这些都可成为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同时,湖北冷链物流园区也在积极发展中,2011年,武汉中百集团计划收购山绿集团,发展农产品储存、分拣、配送、速冻、制冷等冷链物流服务,在巩固肯德基、麦当劳、英联、雀巢、和路雪、蒙牛等前主要客户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为湖北省一流的生鲜冷链物流园区。

四、结论

无论是物流外包、半物流外包或其他多样化形式,差异化发展模式可以壮大延伸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发挥流通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政府规划及政策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监督机制、健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是重要保证。湖北要抓住机遇,在产业转移大潮中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多元化投资与合作格局,为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注:本文获国家社科基金(10BJY083)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2009Y071)资助。)

【参考文献】

[1] 刘明菲、赵静静、陶君成:基于市场导向的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构建[J].交通企业管理,2011(1).

[2] 周云霞: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19).

[3] 张月华:新时期我国鲜活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2).

[4] 黄靖、任亮、叶素文:供应链管理视野下的企业物流外包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4).

篇9

进入2014年,生鲜电商网站持续快速成长、快速洗牌,从粗放发展时期的拼资金、拼投入,生鲜电商也开始步入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各家的激烈竞争由资金、资源一端逐步转向后端运营能力和水平的较量,而冷链技术无疑是这类网站的核心能力与竞争力所在。那么,在这个市场中,谁在扎实做投入,谁又在冒险“裸泳”?

冷链能力对生鲜电商的意义

冷链配送一直被国际物流行业称为该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由于生鲜食品、肉制品、水果等商品从保存到运送对温度、湿度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常规的仓储物流无法支持生鲜商品,这也让其成为电商领域最后一块没被“啃下”的硬骨头。

生鲜电商若要确保自己采买的商品送到用户手中仍然是新鲜的,必须在冷库、冷藏车、保温箱等环节上做出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庞大投入,并且建立起一套区别于其他品类电商的精准订单预测、标准化品类管理、快速配送、快速库存周转机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数据报告中也提到,国内生鲜电商存在的困境包括: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行业标准制定困难,等等。

为此,生鲜电商领军者一方面在冷链和物流方面大力投入,打造了从原产地到用户手中的完整链条;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一套行业标准,覆盖前端采购、质量检测、仓储保鲜、全程冷链运输和销售。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生鲜电商的关键就在于冷链能力,鉴于中国本土市场复杂、分散的一些特点,直接导致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高出1-2倍,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只能选择寄希望规模化摊薄成本,或是规避成本耗费最高的环节,这也是现有生鲜电商平台采用不同模式进行运营的核心原因所在。

起底生鲜电商,谁在扎实做冷链?

除了顺丰优选、本来生活这类以生鲜商品作为切入口的垂直电商,包括天猫、京东等在内的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也纷纷参与到生鲜电商这一大市场。

从各大平台运营现状来看,生鲜商品的冷链模式分为“一段式”全程冷链和“二段”式半程冷链。顺丰优选是完全依靠顺丰速运完成全程冷链,上海的生鲜电商多依靠黑猫宅急便完成本地的全程冷链。其它生鲜电商多采用自建冷链加第三方常温配送的方式,天猫、京东等平台大多都选择同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如快行线合作,但入户配送部分也要进行常温物流配送,借助二段式半程冷链实现生鲜商品的保存和运输。

1.“一段式”全程冷链和“二段式”半程冷链的区别

“一段式”全程冷链有两种实现方式,即“顺丰”模式和“黑猫”模式:

“顺丰”模式:对于入库的生鲜,包裹外加入温控措施,借助温控箱、冰袋、保温袋等温控设备实现全程冷链。对于原产地直接供应的生鲜,比如荔枝等采用C2B预售的生鲜,采取不入库,直接在原产地发货时在包裹中加入冰袋等温控材料。顺丰优选产地直供的生鲜会使用顺丰速运专门的“生鲜速配”服务,顺丰速运实现长途全程冷链的条件在于,在内部针对“生鲜速配”快件开设绿色通道。

“黑猫”模式:本地化冷链配送,从仓库到分拣基地、最终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全程使用移动冰箱,配备相应运输车辆,自带制冷插电装置,在6个小时之内实现温控,这种方式比较稳定,但是成本较高。为了摊薄成本,通常采用30%的冷冻冷藏品和70%的普货混载运输的方式。

相比全程式冷链, “二段式”半程冷链的使用更加普遍,主要依托于城市间干线冷链运输,以城市冷库为节点,配合“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配完成宅配,一般也分为生鲜入库和不入库两种操作方式。

对于需要入库的商品如樱桃之类的水果,京东这类平台会首先在樱桃产地进行采摘、运送到“快行线”的库房,然后再采用合作的快递公司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对于不入库的生鲜,京东商家一般采用快递公司直接发货,也就是使用快递公司的普通标快,这个过程中没有冷链覆盖。

像以做商超冷链起家的”快行线”,主要依托城市间干线冷链运输。在北京等城市,同城客户将货交给(或自提)快行线后,由快行线提供专业的冷库保鲜、分拣包装等,再根据订单要求,运输到北京的落地配网点,然后由落地配公司完成最后一公里。在落地配无法覆盖的密云、怀柔等偏远地区,则由快行线自行配送。外省客户则由干线冷链运输企业完成城市间运输,到达本地后再采用上述方式完成。

2.全程冷链物流的优势和前景

“一段式”全程冷链和“二段式”半程冷链各有优势,但是长远来看,全程冷链是生鲜电商领域的趋势所在。“一段式”全程冷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鲜商品新鲜程度的保证以及物流配送速度上。“二段式冷链宅配”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快速复制。

不过从“二段式冷链宅配”一般采用的落地配角度看,落地配缺乏资金,无法更替专业的冷链设备。生鲜商品具有高度非标准化、质量动态变化、产品多样性等特点,订单量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时候成本控制较难。一件商品的运输途径几家物流承运商,这对上下游的信息对接以及承运商之间的信息对接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服务品质、送达效果埋下了隐患。

“一段式”全程冷链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一是配送速度更快,二是配送方式更灵活,三是更容易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首先,从顺丰优选的案例来看,对于产地直供的产品,由于不用入库、直接使用顺丰航空运输,速度更快;由于从原产地开始加入温控设备,商品更加保鲜;此外配送范围更广,用速度降低运输损耗,实现配送全国。

其次,借助门店配送方式更灵活。黑猫宅急便有自营门店,在其所有门店中都配有冷冻冷藏库,当客户不在家无法配送时可以按要求存储。顺丰优选是借助顺丰门店,目前,顺丰速运在配送顺丰优选的常温商品包裹时,可以放置在门店中由工作人员入户配送或者用户自取,未来也将配备冷藏柜等实现生鲜存储。

最后,基于自建冷链队伍,借助各个城市仓库的建立,更容易推出一体化的食品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为食品行业客户提供食品多温控仓储、冷链干线运输、冷链宅配、食品销售、IT支持、客服等一站式服务。

生鲜是电商最后一块“大蛋糕”

从数据上来看,生鲜是大电商产业中的最后一块大蛋糕。申银万国证券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同比增长221%,冷链宅配规模39亿元,预计未来三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有7倍空间,带动冷链宅配市场6倍成长空间。保守预计2014-2016年生鲜电商增速分别为100%、100%及75%,对应2014-2016年销售额260亿、521亿及911亿。

篇10

关键词:冷链物流、管理要素、市场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低温冷冻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冷饮市场的消费总量已从1990年的55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00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26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2公斤/年;速冻食品的年消费量也将超过2000万吨,并以近20%的幅度递增。2006年,全国有实际运输要求的易腐食品达4亿~5亿吨,但只有20%~30%实现了冷链运输,因为冷链物流的缺失,每年的损失额可达千亿元以上。如何保证低温冷冻食品的质量,加强冷链物流的管理和发展,已成为冷链物流建设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企业应用实例对食品冷链物流管理要素及冷链物流的市场行为进行探讨。

食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行为

1、自营冷链物流

与常温物流相比较,冷链物流体系除了服务价格和分销渠道控制因素外,企业更多地要从控制产品质量的角度进行考虑。为了防止冷冻食品物流的“断链”,有实力的商业巨头通过自己搭建物流平台,建立完善的冷链系统,以保证商品品质。

拥有肯德基和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集团是典型的自营冷链物流企业。百胜集团下属的物流事业部,为百胜集团下属的餐厅提供冷链物流服务。2007年11月,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杭州配销中心开业,这是继2004年北京地区、2005年华东地区及2007年4月华南地区配销中心相继开业之后第4座完全按照中国百胜自身需求打造的世界级配销中心。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成立了上海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有限公司,主营生鲜加工物流配送。主要为联华集团的门店服务,食品冷链涉及到食品供应商和加工配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与各销售门店的物流对接。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的乳和乳制品生产企业。并且涉足到牧业、冷链物流和零售业,是一种典型的“产供销一体化”型冷链物流。集团公司对各大类产品设置物流事业部,2003年又成立了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自主经营物流业务,为光明乳业节省了不少成本;同时,光明乳业对冷链物流的全程控制还便于冷链各环节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化对接。但“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使企业机构过于庞大,核心优势和竞争力无法凸显,因此在走出华东市场后,光明乳业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像这种自建“加工配送中心”型自营冷链物流一般都是相对具有资金实力的集团公司,如双汇、伊藤洋华堂、青岛啤酒、顶新国际等。

2、第三方参与经营的冷链物流

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经营”型冷链物流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更重要的是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和完备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例如,根据麦当劳的要求,夏晖公司为其定制一条龙式物流服务,包括生产和质量控制在内。麦当劳利用夏晖设立的物流中心。为其各个餐厅完成订货、储存、运输及分拨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物流中心的协调与连接,使每一个供应商与每一家餐厅顺畅地连接起来。

伊藤食品(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日本伊藤火腿和中国食品企业合资兴办的肉食品深加工企业。2007年9月,伊藤在西安、济南等地均增加了新客户。但最初客户的需求量并不大,每次货量在几十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每周发货一两次。针对少批量、多批次的冷藏运输与配送模式,伊藤选择与北京松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合作。随着伊藤业务的不断扩大,运往全国各地的小批量冷藏食品的批次逐渐增多,伊藤与松冷的合作也变得愈加紧密。

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不仅无法降低成本,而且也无法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而单个生产企业要实现多方位的配送服务则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必须借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目前,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愿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但如果双方合作协调不力且存在物流质量失控的风险,以及企业的物流经营能力及物流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都偏高时,还是应该选择或部分选择自营物流。

冷链物流管理要素及其应用

食品冷链物流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冷链物流体系健康、有效发展的保证。

1、硬件设施建设

在冷链物流储运过程中,由于所储存配送的商品一定要保持在低温环境中,需要配备冷链食品的加工、仓储、配送、销售等各个环节专门的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冷藏设施设备。

例如,为了满足麦当劳冷链物流的要求,夏晖公司的多温度食品分发物流中心配备5~20吨多种温度控制的运输车40余辆。物流中心内设有冷藏库、冷冻库,冷冻库设定温度为-18℃,存储派、薯条、肉饼等冷冻食品;冷藏库设定温度为1―4℃,用于储存生菜、鸡蛋等需要冷藏的食品。物流中心还配有电脑调控设施,用以控制温度,并检查每一批进货的温度。在专门设立的加工中心,夏晖为麦当劳提供切丝、切片生菜及混合蔬菜,拥有生产区域全程温度自动控制、连续式杀菌及水温自动控制功能的生产线。

百胜杭州配销中心为确保冷链的完整性,货物在冷冻库、冷藏库及冷藏车之间周转时,都在低温卸货码头暂存。低温卸货码头为全封闭结构,有效控制了卸货区域的温度。

松冷采用的冷藏设备为专业的冷链物流运输箱,配制相应的蓄冷板及其他辅助设备保持货物在配送时的温度。高效保冷剂和冷链物流运输箱结合使用,最长可以保持箱内低温120小时以上,确保食品冷藏运输的安全性。

2、冷链物流的标准化

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始终执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麦当劳的冷链物流标准涵盖温度纪录与跟踪、温度设备控制、商品验收、温度监控点设定、SOP(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等。比如,麦当劳要求运输鸡块的冷冻车内温度需达到-22℃,并为此统一配备标准冷冻车,全程开机。冷冻车的装车和卸车时间被严格限制在5分钟内;车辆经过500小时后必须进行一次大修。在中国,麦当劳还考虑应用一些国家制定的物流业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以便把工作细化到MRP(物料需求计划)和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而对整个流程实施控制和跟踪。

可的便利店与供应商共同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将冷链物流管理覆盖供应链全过程,可的便利店负责对供应商的原材料采购、生产与加工、包装到运输的各物

流环节进行监控。

祜康公司能够将所有环节温度波动稳定在规定低温的5℃范围。高标准促进了祜康速冻食品的销售增长,过去,公司的速冻食品只能在杭州附近销售,现在可以保质保量地从杭州运到全国各地。

3、HACCP体系的应用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指对食品安全危害予以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化方法。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用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体系。

夏晖公司将HACCP管理体系应用于冷链业务流程分析中,充分挖掘危害环节,牢牢把握CCP(关键控制点),在每一次进出货过程中严格执行HACCP管理体系,达到了很高的产品合格率。

可的便利店对冷链物流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分析、判定,在此基础上制定出CCP的控制标准和程序,确定改正措施。在进货验收方面。由于冷链食品保质期短,可的在进货作业中采用越库方式,拣货作业和收货作业同步进行,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节省了冷库暂存区面积,通过一系列的进货流程重组,使进货时间比以前缩短近一半。在库内作业方面,自主开发“台车+输送带+滑落式货架”的作业模式,实现全过程冷链食品不落地,而且使拣货场地缩减一半,拣货速度提高数倍。在配送方面,实现了全程温度监控,温度自动记录器随时记录车厢内的温度,完成配送任务后,将温度记录器中的资料输入电脑,可随时查询。在门店交接方面,可的将原来门店当面清点验收的方法改为物流中心和门店问快速信誉交接,单个门店平均2分钟即可完成货物交接和票据签收,尽可能缩短冷链食品暴露在常温环境的时间。

4、实施精益冷链物流

谈到精益的冷链流程,麦当劳的做法受到业界关注。麦当劳餐厅首先要在当地建立生产、供应、运输等一系列的网络系统,构建冷链流程,以确保餐厅在准确的时间得到所需要的高品质原料供应。作为麦当劳的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夏晖为麦当劳提供一种网络化的支持,可以覆盖整个国家或地区,使不同环节之间实现高效的无缝对接。在库存与配送管理方面,麦当劳对夏晖提出保证准时送达率的要求。夏晖的配送车队每天晚11点到次日凌晨1点必须完成送货,准点率在98%以上才算符合服务质量要求。冷藏库内每样冷冻品的堆放都经过精心研究后规定了特别的方法,例如,炸薯条只能向上堆放6箱。为了保证食品的新鲜,冷藏库坚持先进先出原则。根据货品的需要,还使用一些专用的搬运器械,以避免在装卸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损失。夏晖公司还使用专用设备进行冷冻车温度跟踪和货物跟踪,不仅可以记录车的位置,也可记录车的状态。只要在事后打开记录,有关车的发停时刻、温度变化等数据就会悉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