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冷链物流协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缺乏针对低碳物流的发展政策
物流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国家已有相应的发展规划,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等,但仍缺少针对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机制的政策扶持和碳排放标准的制定。相关政策的缺失必然会降低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对低碳运营管理的积极性。
2.物流业碳排放统计指标太泛化
笔者在查阅有关物流业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情况时发现,统计年鉴中关于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指标极少,且物流业与诸多行业混在一起进行统计,无法得知物流业在各个环节中碳排放的真实数据,更无从得知冷链物流碳排放各项统计指标,给各位学者研究低碳物流造成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低碳物流的发展速度。
3.完整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中国的食品冷链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除冷冻食品情况稍好外,多数肉类、水产品、豆制品以及奶制品在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并未采取任何冷冻措施,冷冻食品有时也因为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当下低碳的环保理念提倡降低损耗、避免浪费,而食品的流通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若处于常温状态,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损耗,显然与低碳理念背道而驰。
4.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闲置
目前中国诸多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已经购置了较为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但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及闲置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笔者了解到存在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有两点:一是运行这些技术与设备会产生大量成本,如能源的消耗以及操作人员培训成本等。二是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致使人工成本远低于设备的运行成本。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企业仍更乐于使用传统冷链物流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闲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加不符合低碳运营管理的理念,同时也阻碍了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5.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如今一些食品供应商以及物流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经常违规操作,使人为冷链物流断链现象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如多数零售企业都缺少专门用于低温食品的装卸场所以及存在冷藏食品堆放不规范,影响制冷效果的现象。一些物流企业通过租用个人的冷藏车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加了食品冷链物流断链的危险,很多批发市场露天经营且运输方式只是简单的敞篷车或金杯车加冰,这些行为无一例外地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低碳时代需要企业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低碳运营管理的发展。
6.缺少供应链脱碳意识
尽管低碳一词已经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但很多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低碳经营管理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什么直接关系。在没有能源能力的情况下,很难使企业产生供应链脱碳意识,更无法就食品流通过程来制订供应链脱碳计划与目标。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很少意识到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重要性,尤其在能源消耗比较大的环节上,如食品储存冷藏冷冻设备、运输过程中使用的交通工具等都缺少相应碳排放的测量与计算。
二、发达国家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管理的经验
20世纪30年代,发达国家就致力于开始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与摸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现代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欧美发达国家食品的冷链物流量已占国内销售总量的50%以上,日本食品物流中已有98%通过冷链物流,并且在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管理上也为中国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经验。
1.建立完善的政策与标准
为更好地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美国政府采用了税收优惠的政策。1975年美国就颁布了《能源政策与节约法》以规定生产轻型卡车、小轿车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对达不到燃油经济性标准的汽车生产商进行罚款和征收高油耗税。在低碳交通领域,美国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严格的碳排放标准。日本颁布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同样也促进了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的物流业的发展,主要手段是减少大气污染排放以及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
2.物流协会充分发挥作用
发达国家的物流协会将政府和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完善物流业管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多样的宣传方式让企业多了解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等,还可以代表企业的利益对相关政策提出意见,以促进其更加完善。如2003年欧洲成立了冷链协会(CCA),其中会员公司多达48家,同时为了规范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协会建立了冷链物流质量指标(CCQI),从而大大减少冷链物流中的浪费。
3.建立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发达国家政府认为,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不容小觑,因此从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等一系列过程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标准和规定,同时对进出口食品也有严格的把关措施。如美国、加拿大通过制订食品安全监督计划(FSEP)较好地实现了冷链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
4.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
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技术创新体现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中。如法国发明出一种餐饮业的“冷链”新技术,不仅可以将提前制作的食品妥善保存直至供应给餐饮场所,还可以抑制食品中致病细菌或微生物的繁殖。再如美国推出了一种新的冷链包装技术,即温度保护,此工艺可以确保温度敏感性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
5.共同配送策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共同配送策略,它具有避免重复、交叉运送问题,提高车辆装载率和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及降低由于货运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优势。如日本7-11便利店将物流路径集约化转变为共同配送系统,按照不同的地区和食品类别划分,组成共同配送中心。自实施共同配送后,其门店每日接待的运输车辆数量从70多辆下降为12辆。
6.深入推进物流企业的低碳理念
国外很多企业意识到低碳理念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低碳理念植入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境中去。如美国Con-way运输公司通过培训驾驶员以掌握节油技巧,从而降低车队运行速度,以及采用翻新汽车拖架、设计运输网络等方式以降低碳排放。再如大型零售商沃尔玛,通过优化网络设计,实现回程载货、拼装集运,从而减少运输里程数和碳足迹;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全部采用新型节能灯,比普通灯可节约20%~30%的能源,仓库自然采光并安装空调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三、促进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中国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以改善中国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管理情况。
1.运用价值工程方法来降低运营成本
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价值工程已经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食品冷链物流作为附加值较高的物流业务,降低其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价值工程方法引入到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和冷藏销售等环节中进行价值分析,从而找出降低食品冷链物流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惩罚成本和管理成本等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
2.拓展价值工程公式以推进低碳运营管理
价值工程的拓展公式是指将碳排量代替价值工程基本公式中的寿命周期成本,从而探求出如何以最低的碳排量,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最终提升产业价值。食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都是由制冷设备的“硬件”和管理方面的“软件”构成的,两个方面都应该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因此,应将价值工程拓展公式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寻求出低碳运营的有效方法。由于价值工程基本公式、价值工程拓展公式是分别从寿命周期成本、碳排量的角度来对研究对象进行价值分析的,难免会出现结论的矛盾性。所以引入碳交易的概念,将寿命周期成本和碳排量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比较模式,从而得出实现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的最优策略。
3.建设食品冷链物流能耗标准和法规
为了保障食品冷链物流运营过程中的低碳化,政府应当建立制冷设备能耗标准、冷库建设单位认证标准和冷藏运输车工艺标准等体系,从源头保证冷藏物流设施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同时,可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优惠等方式引导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向低碳物流方向发展。除此之外,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也要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预冷制度和人员生活用电标准等规章制度,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尽快加强和完善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管理。
4.建立食品绿色物流体系
巨大的能源消耗不仅使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运营成本,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建立食品绿色物流体系刻不容缓。一是食品生产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向郊区扩展生产基地,逐步建立并发展订单农业。二是从分散加工转变为专业集中加工,并集中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将其连接起来构建高效率、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运系统。
5.推广利用冷链设施与低碳物流技术
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已有冷链设备与设施,增加其利用率,并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设备与设施。除此之外,还应大力推广低碳物流技术,比如,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从而降低机动车污染,实现治堵和治污双赢的目的。
6.发展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需求的增加,显然只靠农户自身的传统运输储存配送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更无法适应当今物流形式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从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导向和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是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它不仅可以在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减少消耗,提高运营效率,克服资源浪费、上下游环节不畅通等弊端,还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降低社会总成本,整合物流资源。
7.低碳应追溯到食品的源头
为了更好地加强食品冷链物流低碳运营管理,低碳效应应该追溯到食品的生产之初。高碳食品生产模式所引发的食品污染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应以使用生物有机肥为主,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时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生物技术创新低碳系统,从而减少碳排量。
四、结论
篇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uangzhou'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fresh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From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the alliance of fresh cold chain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ld chain logistics.
关键词: 冷链物流;广州市;问题;对策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Guangzhou;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096-02
0 引言
广州市拥有极大的生鲜市场需求,是全国最大的生鲜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冷链物流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地区,是最有利于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地区。2013 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广州市了《构建广州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专项研究》等文件,旨在规范冷链物流的管理,增强生鲜食品的安全,推进生鲜市场的发展。
1 广州市冷链物流发展态势良好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集公路、铁路、航空、河运、海运和信息六大系统于一身的交通运输中心城市,广州自然而然成为了华南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这也使广州市的冷链物流发展迅猛。根据广东物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市水果蔬菜冷冻冷藏运输率为25%,肉类冷冻冷藏运输率为40%,水产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为50%,有冷冻冷藏功能的车保有量1900 余台,冷库能力高达110 万吨,其中拥有5000 吨以上规模的冷冻冷藏库有50多座,而且冷冻冷藏汽车和仓库都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由于政府的扶持和企业技术的提升,冷链溯源、全程监控技术、RFID 及传感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都得到全面应用,广州市冷链物流从过去单一的肉类和水产类,向蔬果、花卉、奶制品等更多生鲜农产品推广。同时,加大了从局部生鲜冷链向全程生鲜冷链发展的进程。
2 现有生鲜冷链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生鲜产品属于易腐货物,必须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才能实现在加工、贮藏、运输、配送、销售过程中的保鲜。图1所示为生鲜冷链物流系统流程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生鲜产品冷冻或冷藏。然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差、冷冻冷藏技术水平落后、冷库仓储运输成本高、配送时间长等问题,仍然是广州市生鲜冷链物流系统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目前中国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2.1 冷冻冷藏设施缺口大,已有冷链物流基础O施落后
广州市现有冷冻冷藏功能的车保有量尚不能满足全部生鲜运输的需求,在1900余台车里,只有一半是配备制冷机的物流车,而且大部分采用的上世纪 90 年代的技术。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1]。
2.2 第三方物流服务滞后,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
由于物流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我国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明显滞后。根据调查,广州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主要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己完成,不仅使冷链物流的成本高,也使第三方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滞后[2]。另一方面,由于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信息的不流通,行业行规无法建立,使得冷链物流市场混乱,恶性竞争、不诚信交易等时有发生,这些都阻碍了冷链市场的发展壮大。
2.3 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物流资源损耗巨大
一方面由于地域的原因,广州市大部分地区的冷库主要用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到了封鱼期等生产淡季,冷库往往处于闲置状态,物流资源损耗巨大。另一方面,易腐物品的装车过程大多在露天进行,存在温升受腐的可能。加之60%以上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还是采用普通卡车运输,由此造成的产品腐变损耗,也使物流费用居高不下[3]。
2.4 冷链物流的产业链缺乏整合,冷链系统没有形成
由于生鲜市场信息传递落后,生鲜行业的上游和下游缺乏整合,所以无法为整个冷链物流系统作整体规划和协调,存在着冷链物流供需失衡、无法配套、冷链断链等问题。易腐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必须在储藏、运输、搬运过程冷藏以及自动控温,建立完整的冷藏物流链,才能有效保证流转过程中的保鲜[4]。
3 冷链物流配送对策
3.1 推动冷链配送基础系统信息化
由政府出面,一是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和完善生鲜产品流动信息公共平台,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动态数据,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对原有的冷藏冷冻设备,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5]。三是开发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规划软件,包括库存控制模块、顾客服务模块、仓储管理模块和运输管理模块等基本内容,实现对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划。
3.2 促进第三方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对中、小生鲜产品生产商来说,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运行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势必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来承接。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造成目前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科学引导,帮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物流的规模化效益来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
3.3 共建基于联盟的生鲜冷链共同配送体系
由于广州市生鲜冷链配送产业链上的不成熟,导致了生鲜配送总体成本的提高。政府可以与物流行业协会一起,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多方资源,以共赢的思维联合共建基于联盟的生鲜冷链共同配送体系,解决高物流成本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产业链,提高整个广州生鲜配送的服务水平。如图2所示为基于联盟的生鲜冷链共同配送体系结构图。共同配送模式中最核心的是“电商联盟信息系统”[6],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作为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能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跟综产品信息,合理规划配送,减少作业反应时间。
4 结束语
广州市拥有极大的生鲜产品市场需求,但目前广州生鲜市场在冷链物流配送的限制下,规模发展处在了瓶颈阶段。因此,针对目前存在的冷链物流配送问题,找到应对措施,降低冷链成本、完善物流体系,构建最佳运营模式,率先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模板。
参考文献:
[1]张杨平.菜鸟网络背景下电商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_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商贸,2014(3):10-11.
[2]郭峰.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1(4):40-44.
[3]向亚妮,等.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201-202.
[4]胥军.电商开打生鲜大战,冷链物流支撑乏力[J].信息与电脑,2013(7):20-22.
篇3
据统计,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共也不足2.8亿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流通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农产品采后加工不足、物流作业粗放、物流环节控制不当、物流设施落后、冷藏运输率低等。除少数出口国外的农产品采取冷藏运输外,国内的水果、蔬菜流通90%以上是常温运输,常用装备就是普通卡车加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甚至棉被都成了最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一些长途运输的商家,为了减少损耗,只好使用保鲜剂。如此,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同样出现在了流通环节。以我国农业大省河南为例,农业畜牧业食品业非常发达,发展冷链物流有众多资源。然而冷链物流业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冷链运输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冷链物流信息化和市场化程度轻低等。
中国:政策落实有待时日
为推动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从2009年起,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在17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截至2010年3月份,全国已建设42万家农家店和1467个配送中心,覆盖6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据试点企业反映,通过“冷链物流”和“农超对接”,农民销售的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了15%,而超市的售价则相应下降了15%。
根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发改委于 2010 年 7 月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七大任务,从政策上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保障。
根据规划,到 2015 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到 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坏损毁率分别降至 15%、8%、10%以下。《规划》还明确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并提出要实施重点工程,其中有3项涉及冷藏车方面的发展:一是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到2015年,争取全社会新增冷藏运输车辆4万辆。这意味着未来5年,冷藏保温汽车的年平均需求量将超过20%,大大高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
二是积极推广肉类和水产品冷藏运输和全程监控技术。肉类和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比目前提高20和25百分点。到 2015 年,我国内类、水产品产量将达到 8600 万吨、6000 万吨,几千万吨的内类、水产品需要冷藏运输;而且肉类、水产品产地集中,从产地到销地运距远,可以预见未来肉类、水产品专用冷藏保温汽车的需求量将显着提升。
三是大力发展冷藏汽车,逐步提高果蔬产品冷藏运输能力。我国的果蔬年产量以亿吨计,冷藏运输率每提高 1%,其对冷藏保温汽车需要量的增加将相当可观。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冷藏保温汽车产品的发展将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推动。
然而,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虽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但一直进展缓慢,推广领域有限。1982年,我国颁布《食品卫生法》,进一步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农产品冷链也开始起步。
日本:普及冷库
目前对蔬菜进行预冷在日本已经相当普及,蔬菜必须预冷后才贮藏、运输,不经预冷的蔬菜不受欢迎,而鲜果的预冷则较蔬菜少。一般采用压差式或强制通风式冷库对鲜果的预冷,只有高温季节成熟上市的鲜果,如草莓、梨、桃、葡萄等上有应用。
日本全国各地的农协、全国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和商店均有冷库,批发市场和商店自身也是可调控温度。这些高效制冷设施的建设和“产地预冷—低温运输—低温销售”的冷链流通的实施,是日本果蔬在无农药或少量农药处理条件下能以“品质优、鲜度好、腐烂少”上市的基本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1975 年,日本进一步提高了生鲜食品的温度与品质的关系、适宜的温度管理方法和适宜的低温流通设施以及冷链机械的开发等与冷链相关的问题的研究水平,日本农林水产省成立了食品低温流通推进协议会,研究整理出《低温管理食品的品质管理方法及低温流通设施完善方向》,制定了食品低温流通温度带,即生鲜食品的流通温度为-4℃至-5℃,并发行了《低温链指南》,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入了基本完善的阶段。
美国:重在安全的监管
国外在对冷链物流上的运输设备发展也相当关注。在美国,蔬菜物流做到了蔬菜从采收到进入终端始终处于所需的生理低温条件,形成一条“田间采后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冷链。当然,这也与美国的农业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运作有关。穿梭于城市之间物流运输的各种货车,基本没有一辆敞开式的,99%的货车都是封闭式或冷藏冷冻封闭式的。美国非常重视食品的安全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问题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负责。
美国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从预防开始的,落实到企业,确定食品安全风险后,由专门部门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出现问题后,做出快速响应。
美国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气候、建立了蔬菜基地,专门大规模集中生产几种最适宜的蔬菜供应全国,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蔬菜生产体系,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分布在西南部、中南部、南部、北方地区四个区域,蔬菜生产地区呈现规模化、专业化,既有利于发挥各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势,又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美国农业部还建立了家畜追溯体系,要求农民、加工厂商、零售商做好家畜跟踪记录,以便消费者了解家畜的出生、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的全过程。
德国:严格执行多项标准
对于政策方面,德国作为欧洲国家中对食品安排最为严格的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德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是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执行机构是联邦消费者保护、食品安全局和联邦风险评估所。在食品安全和质检方面,通过完善的立法、严格的监督、严厉的惩罚等措施在农产品市场履行监管职能。
其中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负责对各联邦州开展食品安全监测,协助联邦州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建立统一的工作体系;农业合作社、食品工业协会、零售商协会等,担当农产品流通中“监督员”的角色;有关机构还对冷链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工具制定例行的检查,对冷链中的各种设备作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容器和托盘的卫生标准等。
同时,德国还成立了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协会。这是一个由冷库和冷藏物流企业组织的经济协会,其成员包括保鲜物流服务公司、制冷工业厂商和与之有关的商业公司和供应商。除了提供一般性的服务,它还代表会员与政府机构在国家和欧盟层面上沟通,积极为会员争取利益,以及为会员提供能源服务。
篇4
[关键词] 医药品 冷链物流 发展策略
近年来,冷藏药品销售金额一般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药品总销售额的7%~8%,其市场比较稳定,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毛利较一般药品高。随着医药品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医药品要求在储备、运输中保证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特别是在国内接连发生的重大的药害事件就是因为医药品没有按照规范的冷藏要求进行储运导致产品的无效性而造成的,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一、医药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则是指冷藏冷冻物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的对象主要分为三大类:
1.鲜活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3.医药品:如各类针剂、药剂、疫苗
医药品冷链的核心是要全程控制温度,以确保医药品的损耗最小,最大限度保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品冷链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
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药害恶果。如2002年,江苏徐州3000多人因注射了未按标准贮存的乙肝疫苗造成不良反应;2005年,安徽泗县甲肝疫苗事件是因为疫苗的冷链运输条件不符合规范而使产品变质。
2.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国内冷藏运输损耗很大
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另外,冷冻库等也较缺乏。这些落后的硬件设施导致医药品在运输及储运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保存,损耗很大。
3.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市场低价竞争造成的市场混乱阻碍了医药品冷链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随着国家对冷藏医药品监管的日益严格,医药流通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4.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5.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也比较分散,且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三、发展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1.加快建立医药品冷链物流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健全,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只有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化,制定行业标准,才可为社会提供‘标准、规范、集约、高效’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医药品冷链管理需争取国家相关部委、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研究、探索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申请制定行业医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技术规范。比如制定制冷保温技术,需制定冷车载制冷机,保温箱,冷藏集装箱等一系列冷藏车方面的技术标准,以及冷库建设,库房设备安装,运行等冷库方面的技术标准。
2.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
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应共同协商,制定政策、标准,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构建完善冷链体系,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实现医药品冷链市场有序稳定发展。越来越多的药企为避免自营冷链物流所带来的基础设施、设备及人力上的高投入,选择第三方物流承担冷链物流业务。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给几方带来益处:医药企业可节约大量的前期投入,保温箱和蓄冷剂都由物流公司提供;企业无需考虑运作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外包给冷链物流公司,可解决运输中温度断链的难题;即使货物品种有多样性、少量性和发货地的零散性,冷链物流公司可以充分整合资源,采用多式联运以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势。
中铁快运的医药品冷链快递就是以无能源蓄冷技术与设备为基本手段,采用蓄冷式冷链专用保温箱,配备蓄冷板及其他辅助设备,面向社会提供小批量、多批次、保温、准时、‘门到门’的全程冷链运输服务。这不仅能充分保证冷冻冷藏货物的配送质量,而且可有效利用普通货车的配送能力,降低配送成本。只有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才能实现药品从生产、销售、储存、配送乃至整条供应链的无缝连接。
3.加强医药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建设,减少运输损耗
冷链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冷库和冷藏运输设备。冷库尤其是大容量气调冷藏库具有前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特点。冷链硬件设施是医药品冷链运行的物质基础。行业协会应积极协调医药品冷链上各方组建战略联盟,共同建库,共同分享收益,共同承担风险。要大力研究发展先进的、可靠的、低成本国产化制冷系统、冷藏车,以更好为医药品冷链服务。
浙江英特药业是2006年底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业务的,现有新老仓储面积27870平方米,全阴凉库房20000余平方米,具有较为完善的设施设备,为其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从企业物流向行业物流的成功转型奠定基础。英特药业组建医药品专业营销队伍,在浙江及长三角地区开展专业冷藏药品冷链配送。
4.积极发展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
基于EDI、INTERNET、RFID等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可实现药品温度、库存等信息的及时传输、实时共享。医药品冷链物流建设与运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商、冷链运营商、零售商、消费者。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需通过合作,共同制订方案,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顺畅流动。
例如,泰凌医药集团旗下的海南泰凌医药品有限公司负责一些全球知名厂商的疫苗产品在中国的分销和冷链配送服务。从2003年开始,泰凌集团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疫苗冷链管理系统。在疫苗冷链建设中,运用RFID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很好地覆盖了全程冷藏车运输系统,将疫苗冷链的温度监控变为全程实时的监控。在每台运输车的顶部安装的GPRS无线传输系统。在车全程温度记录开动的过程中,包装箱上的RFID温度标签将这些疫苗温度的变化数据通过GPRS网络实时传送到泰凌的冷链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出现温度异常,信息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5.实现产业链整合,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战略联盟
第三方物流用新模式和新的服务理念逐步打破原有冷链物流的格局。为了实现产业链整合,几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可共同结成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将实现集约化,优势互补,努力打造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平台。
例如,英特药业利用中铁快运的全国网络优势,将医药品发送到全国省市级城市,再借助区域商业公司的分销网络,开展冷藏药品冷链物流24小时门到门快速反应配送服务。英特药业还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结成战略联盟,打造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平台,实现互利多赢和医药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减少流通节点,降低流通成本,保证冷链物流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张月华:新时期我国鲜活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4):8~10
篇5
冷链供应槛
因为“蓝海”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投入其中。2015年1月27日,前搜狐联席总裁王昕宣布其创办的生鲜电商公司上线,同样也是创业者的烟台市农副产品电商协会理事长张大发评论称“又一个五档起步的”。“原因在于目前生鲜电商行业很不成熟,从产品到物流配送、售后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存在难题。”张大发说。
冷链物流系统的不完善,正是当下制约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的首要障碍。
“中国跟国外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个社会缺乏冷链供应服务能力。”进口食品电商天天百分百创始人、原天猫商城创始总经理、原当当网COO黄若向笔者介绍。统计数据显示,欧美80%以上的食品使用冷链配送,而国内不足20%。据媒体报道,由于冷链物流运输能力不足,中国农产品因保存、运输造成的腐损率高达25%-30%,经济损失占整个行业产值的30%。
有生鲜电商从业人士算过一笔账,客单价如果低于200元,扣除产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损耗后,基本没利润。
中国零售业生鲜研究中心李长明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目前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商达3000家,但99%都在亏损。
品牌化、标准化、本地化
在国内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问题、商家售假或以次充好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人们更相信“所见即所得”,因此,让习惯了“买菜掰叶子、买水果揉捏挑拣”的消费者对生鲜电商产生稳定的信任感,对企业来讲,面对的挑战要更大一些。
“农产品的标准化涉及从生产、采收到存储、包装、运输的整个流通链条,不是仅靠电商企业就能完成的。”张大发分析说。
篇6
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在500家规模企业中,有106家企业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占总量的9.4%;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万吨,占总量的72%。可以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过,冷库布局参差不齐现象,却成为冷链物流业前行的阻力。
冷链物流市场爆发
电子商务催生了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的兴起,进而带动了冷链物流客户渠道的改变。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客户群体可分为B2B和B2C两个市场。2014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B2B占总体市场的3/4,B2C占总体市场的1/4。虽然B2C市场规模较小,但受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2012~2014年的3年间其年均增速达到80%~120%。由于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客户购买频次的增多,以及生鲜产品尤其是海鲜产品高达50%的毛利率的吸引,当前电商企业纷纷推出专业的生鲜产品品类,或是加大对生鲜产品品类的拓展力度。随着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发力,预计到2015年年底,冷链物流中的宅配市场业务规模可以达到40亿元人民币。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货品品类可以细分为蔬菜、水果、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及花卉产品等,还包括一些特殊商品,如医药产品。其中,水产品、医药产品等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较大。从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看,2014年,水果和水产品消费量依然较大,多年来始终是重点货品品类,并且随着冷链物流行业成熟度的提高,其需求增速也在稳步提升。2014年,医药类产品的增长同样不容忽视。近几年由于医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经营设施、企业资质等严格审查,医药产品在冷链运输上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前100种最畅销药品中,有冷藏温控要求的药品已经占到45%。现在采用冷链物流的医药类产品主要是疫苗和血液制品。未来,诊断试剂这一市场将会进一步放开。从长期来看,随着种类的丰富,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另外,价值链不断扩展延伸。冷链物流企业由单个环节服务领域逐渐向一站式综合领域扩展。与过去相比,综合型冷链物流供应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企业在服务过程中逐渐向立体化、跨界方向发展。
冷链物流遭遇瓶颈
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相比,我国现有冷链物流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分布不均,且功能失衡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7万辆,而美国已经拥有20多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说,我国仅是美国的1/5。此外,我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
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 据统计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但是仅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部分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却经营着间歇性供冷,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例如,欧美多国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简称ATP),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旦企业触碰法律,就将面临罚款与制裁。而我国目前还尚未有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法律。
冷链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这既体现在行业层面,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重视食品生产环节,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是冷链理念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中,仅有30%用于生产,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虽然我国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大部分消费者对冷链的要求或意识不强。
创新驱动冷链物流向前
今后冷链物流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认识,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冷链运营效率,从而保证冷链市场平稳运行。
提高软硬件运用程度 以美国为例,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也是基于考虑铁路网络的优势。而理想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应该是“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市内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四点一线,甚至可以直接从产地到终端。中间环节越少,成本越低,断链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政府可对产地冷库、市内配送中心等做好统一规划和标准,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序发展。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可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一套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对企业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
跨界冷链资源整合不断创新 跨界冷链对市场的冲击能力、竞争能力和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及高新产业技术融合并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注重数据的收集分析 随着生产、运输及销售日趋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将成为冷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谁的数据处理“跑”在前面,谁就是赢家。通过数据分析,冷链物流企业能更加清晰地决定供应链中的采购物、采购量、储存时间,以及消费地与需求量等。这样冷链物流企业就少了盲从,多了理智,在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篇7
如果说共同配送是物流业的一个大主题,那么冷链物流就是这个大主题下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专题。因为,城市共同配送目前最大的难点就是“最后一公里”,而和“最后一公里”关系最密切的恰恰是冷链物流行业。
近年来,食品宅配的蓬勃发展,使农产品冷链“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加凸显。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单个企业独建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回收期较长,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冷链配送服务是不经济的。结合我国的冷链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必须整合社会冷链资源,走联合经营之路,这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独自或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其好处多多,具体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大层面来分析。
微观实现企业互利
从微观角度看,第三方物流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单个企业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享良好市场环境。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冷链网络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城市节点构成,这些城市的节点不仅仅起到温度的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集货或分拨。采用“共同配送”的城市配送模式,可以使得通过网络化操作的物流运作其成本更加经济。众所周知,全程冷链运输的价格相对其他的货物配送,成本相对较高。哪怕只是一件货,也必须用冷藏车进行派送。如果能搭建一个平台,将所有需求组合在一起,通过集聚货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仅能为有冷链要求的企业改变营销思路,也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而对于有冷链物流需求的企业来说,如果将产品冷链运输环节外包出去,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运输车辆购买、车队建立、冷库建设等多种冷链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可将运输责任转嫁于第三方,一旦由于运输不当而出现了问题,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也能够降低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减少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支出。
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没有能力自营冷链物流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冷链物流是得不偿失的,而完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物流服务,帮助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从而以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有助于冷链企业规模化发展
当前,冷链物流企业普遍仅重视发展冷链物流的仓储、运输等单一环节,没有把冷链物流放在统一的食品供应链中来考量,这就使得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间缺乏统一的规划。这种零散的冷链运输模式,让冷链运输效率低下,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能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并且合理调配,则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助力冷链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并提升本地农产品和冷链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批较有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其成功的前提都是首先实现了共同配送。如快行线、光明领鲜、双汇物流、众品物流等,都在全国实现了冷链共同配送,业界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冷链蜘蛛计划”。
宏观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讲,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能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根据初步统计,我国约80%的肉类、7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未实现冷链全程保障。一个普遍现象是,冷鲜品物流“两头冷、中间断”,而“从厂门到店门”这段“中间”的冷链物流过程亟待规范。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冷链共同配送体系的支撑。
如今商超的不少配货商,冬天还在用普通货车加棉被的方式配货,而小型超市根本没有检验货物温度的能力。正如光明领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海平所说:“就上海而言,小超市和便利店遍布全市,不可能每家都配一台冷藏车,城市交通也不允许这么多冷藏车大规模集中上路。”
两种模式的探讨
第一种为联合模式,我国农产品或者食品批发市场,常常结集大量的食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冷库企业、冷链运输企业,甚至大量的个体经营户。相关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这种模式适应食品冷链涉及面广泛的情况。
第二种为整合模式,目前,我国的冷冻冷藏物流服务商多为小企业,但是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特定的客户群。因此,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金、管理和网络优势,整合众多小型冷藏物流服务商的现有资源,在冷藏物流项目的不同环节上,与小企业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系统,为冷链需求方提供完整的冷链共同服务,使冷链配送服务更大程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 措施
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冷藏冷冻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虽然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相关冷链物流的标准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国的冷链物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快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形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根据相关的规则),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包括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因此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四大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大量的农产品及食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冷链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较少。我国易腐易烂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差,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单一且建设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主体的国有冷藏库,建库较早,并且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冷库工程设计标准低,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化,施工水平及建材、设备质量均存在问题、自动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对仓储和配送业务的需要。
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可以采用的措施
1.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使得冷链物流有了统一的运作规则。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还要推行商品包装标准,也是便利冷链物流运作中储存、搬运、销售等活动的基本手段,包装的标准化有利于产品质量安全的追踪,减少产品召回成本。
2.加快建设低温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变质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产品在低温环境下流通的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不仅要有渠道功能,更要形成完整体系。发展冷冻冷藏产品流通,就必须建立商品的冷冻冷藏供应链,从冷库的规划和建设,到冷冻冷藏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再到冷链物流温控技术的应用,从冷藏集装箱运输到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等。这些都是低温冷链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加快推进冷链行业信息化建设。冷链物流要对商品从产地到销地进行全过程的温度控制,车内、库内的温度感应系统,是温度信息传递系统的重要因素。政府要搭建局域网络共享平台,各物流企业建设自己的冷链管理系统。通过GPS,GIS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网络与企业外部运营车辆对接,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将商品温度信息进行汇总和实时的,使冷链由不可见变为可见,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从冷链现代化出发,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既可保证物流方向正确、提高周转速度,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降低冷链产品成本,减少冷链产品的在途时间和在途损耗。
4.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对基础设施、技术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物流形式,是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目前,许多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将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运作的冷链物流事业部,针对不同商品开展不同水平的冷链配送服务。
5.冷链物流服务要合理定位,创新服务模式。合理的冷链物流服务定位,企业可以取得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定本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位置,以吸引更多的冷链物流需求。企业拥有冷链物流资源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冷链物流企业首先要对顾客需求、竞争对手和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服务领域,同时加大支持核心业务技能组合的投入力度,整合冷链物流功能,尽可能地满足其所服务的不同顾客的需求。各类大型批发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网,将生鲜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与生鲜食品供应链相适应的冷链物流服务模式。
6.科学规划,硬软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设施技术只是基础条件,各项设施技术的配套衔接、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才能确保食品物流的链条不断,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仓储设备规划、运输设备规划等。冷链物流需要注意隔温及防止温度散失,有些特殊的与温度有关的仓储设备是必需的。由于冷链物流的设备昂贵,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出最符合经济效益的设备,也是冷链物流规划考虑的一大要素。冷链物流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库存控制系统包括销售系统、安全存量与产品组合、库存状况与存货成本分析和货品流动与策略分析。顾客服务系统包括配送通路的订货系统、缺货与延迟送货的督导和配销体系服务品质的追踪评价。仓储管理系统包括装卸作业、拣货理货作业、储位摆放规则和温度品质管理。运输管理系统包括路线安排计划、定时定点配送、不同温度产品的复合运输、温度记录存查和送货频率规划。合理的软件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
7.国家政府部门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冷链物流属新型产业,要想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首先,对企业冷库建设、购买冷藏车辆等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方便企业融资。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包括税收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政策的执行,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新需求。
篇9
关键词:冷链物流;深蓝物流;城市配送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91-02
1现状分析
1.1深蓝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作为保证冷藏或冷冻类食品质量,减少其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已经是我国物流行业中重要的一环。而根据整个物流过程中低温的标准高低,它又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深蓝物流和浅蓝物流。相较于主要适用于蔬菜、水果、奶制品和部分包装熟食等的浅蓝物流,深蓝物流对于低温环境有更高的标准,以肉类、水产品和速冻食品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1.2我国深蓝物流的现状
从20世纪30年代的初步成型到如今完整的产业体系,欧美发达国家的深蓝物流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发展时期。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为3000亿美元,但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而在物流过程中被浪费,个别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0%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相比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深蓝物流体系,我国的深蓝物流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2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然而在我国一些主要的大中型城市如上海、北京、青岛、大连、广州和深圳等地,区域性的深蓝物流配送系统正在兴起,对高质量深蓝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庞大。在这种趋势下,许多城市都开始着手规划自身的深蓝物流配送建设,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2.1物流配送集约化待加强
由于深蓝物流配送体系是一个要求保持低温环境的供应链系统,因此相比一般的物流系统,它有着更复杂的技术要求和更高的成本投入,有效控制成本与深蓝物流配送的发展密切相关。而行业整体的设施利用率不高,较为低下的集约化程度以及缺乏资源整合使得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的企业和社会成本居高不下。
2.2物流配送效率待提高
深蓝物流配送需要具有冷藏冷冻功能的专业货车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而其主要收货方则大多是市区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和冷库。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货车进入市区进行了管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很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将原本由一辆冷链货车运送的货物分拆后交由若干不具备制冷功能的小型客车进行配送,这样不但给食品安全造成了隐患,提升了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配送的整体效率。
2.3深蓝物流配送冷链断裂
对于深蓝物流来说,一旦出现冷链断裂的情况,其实际效能和意义就将大打折扣。使用并不具备制冷功能的车辆进行深蓝物流配送,不仅仅影响了整体的物流效率,更造成了冷链的断裂,使得易腐食品二次冷冻和变质。许多以超市为代表的销售终端迫于成本的压力而选择了降低冷链配送的标准,由此带来的连锁效应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深蓝物流配送服务商降低了自己的服务标准,从而加剧了冷链断裂的现象。
3解决城市深蓝物流配送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集约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低下和冷链断裂作为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发展规划中所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我国城市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为促进这一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和成功的范例,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可供参考。
3.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集约化的经营方式
从发达国家发展深蓝物流配送的经验来看,建立大型的第三方深蓝物流企业,提升全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是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我国深蓝物流配送的发展并不是盲目建设基础设施,而是通过企业之间合作、合并等形式实现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最高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第三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或企业联盟,显著提升了其所在区域的深蓝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除了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积极引导这一趋势外,更要努力打破地域上、行政上和观念上诸多不合理的障碍和桎梏,为我国第三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实行夜间配送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率
城市对大型冷链货车的限制、大型冷库建设选址的局限和位于市区的超市的收货时间构成了城市深蓝物流配送规划时的主要矛盾之一。如果超市门店等销售终端能够将收货时间调整为交通状况较好的夜间,城市管理当局允许大型冷藏货车在夜间的特定时段进入市区,这种夜间配送模式将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首先,对于深蓝物流配送来说,利用全天温度最低的时段交接货物,既有利于保证配送货物的安全,也减少了产品的在途风险。同时,易腐产品的保质期通常较短,在夜间配送后,这些产品当日即可销售,保证了市场供应。最后,夜间配送减少了白天的运送数量,也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3.3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杜绝冷链断裂
冷链断裂是深蓝物流配送的大敌,一旦出现这一情况,配送的易腐商品就可能腐败变质,从而使整个深蓝物流配送功亏一篑。即便是冷链断裂的时间相对较短,配送的商品在重新冷冻之后仍然保持不腐败,这种二次冷冻也会大大降低商品的品质,影响深蓝物流配送的整体效益。更何况对于某些特殊商品,如药品以及个别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来说,二次冷冻所带来的哪怕微乎其微的变质风险都是不能被允许的。但目前从供货方、深蓝物流配送服务提供商到收货方,整体冷链意识的淡薄和相关监察制度建设的落后使得真正严格执行全程深蓝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企业反而举步维艰。这对我国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的整体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为解决此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监察制度和信息系统,对供货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和超市等销售终端进行有效的监管。其次,深蓝物流配送方面的行业协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的测温、控制收货时间和损耗率等手段,提高深蓝物流配送服务的品质。最后,超市等零售终端应提升自身的冷链意识和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冷链食品的检查以及验收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深蓝物流配送冷链断裂的现象。
4结语
作为物流配送行业中相对复杂和高端的领域,深蓝物流配送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物流配送行业技术水平与思想理念发展的高度与深度。因此,不论是加强深蓝物流配送的整体规划和研究,还是深蓝产品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的建立,乃至第三方深蓝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和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联动机制的建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切实加大相关投入,以无比的耐心和热情去营造我国深蓝物流配送行业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营资本俱乐部.200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调研报告[R].2009-11-24.
[2] 智库在线.2008年中国冷链物流研究报告[R].2009-03-31.
[3] 仲量联行.潜力无限的中国冷链物流市场[R].2009-09-24.
[4] 罗文丽.低温流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6).
篇10
关键词:区域物流;河北;农产品物流;京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71-02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就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我们列举一个简单的蔬菜数字,就可以知道京津的农产品消费能力。据新发地市场统计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每人每天大约吃掉1公斤的毛菜”。如果按照京津常住人口3 000万计算,也就是说,京津每天消费蔬菜要3 000万公斤,一年就是1 095万吨蔬菜。有分析人士称,加上饭店、宾馆及浪费等情况,实际上京津一年的蔬菜消费量可能要达到1 500万吨。这上千万吨的蔬菜从哪里来,七成多来自周边省市。面对京津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工程以及京津自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河北应利用区位优势,立足京津市场,发展农产品物流。
一、河北农产品物流现状
河北农产品物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小到大形成一定的规模体系。主要表现如下:
1.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河北各地坚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农副产品市场,对加快农产品流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钱袋子起到了积极作用。基本上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主体规模小、层次低、组织化程度低也影响了河北农产品物流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2.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多样化。河北的农产品物流主体有:不仅有国有商业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还有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等一些经济组织。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河北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绝对数量大,但是众多的参与主体因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缺乏竞争力。
3.农产品交易方式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农产品的流通手段也有所更新,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也有所发展。有些农产品已进入大型商业销售网络。总体来说省内的物流企业很多还是粗放式经营,由此可见集约式经营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4.农产品流通网路逐步形成。从县城到集镇、乡村,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集中分布固定网点,并以流动网点作为补充,以中小型网点为主,以县城为中心,集镇网络为骨干,联系乡村分散网点并与农产品采购网络结合起来的新型流通格局已逐步形成。随着农产品零售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宽和规范化,特别是超市农产品销售等新型农产品销售业态的出现及规模的扩大,使农产品企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河北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产品流通渠道疲乏不畅、物流设施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等。
二、农产品物流对接京津对策
1.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对接京津提供后勤保障。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对在“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市)”活动中批准的泊头、晋州“出口鲜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迁西“出口板栗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唐海、乐亭“出口河豚鱼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平泉“出口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探索“公司+基地”的管理模式,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构建面向京津的“蔬菜物流体系”,实现河北的“菜园子”与京津的“菜篮子”直接对接。在2008年年末,商务部、农业部首次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到2012年,国内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近日召开的河北省农村工作会提出,河北省将加快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力争今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 000万亩、“十二五”末达到2 500万亩,同时积极发展物流配送,构建面向京津、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蔬菜物流体系。重点依托廊坊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发挥张北错季蔬菜城,充分利用廊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张北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建成面向京津市场特别是首都高校和机关单位,以经营净菜、礼品菜等为主,集蔬菜加工、检测、包装、配送、销售为一体的果菜配送中心。拓展新的蔬菜物流业务,争取成为京津蔬菜深加工基地。三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项目。通过项目的建立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如保定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项目。为周边地区提供化肥、农药、农地膜、农药械、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配送服务,项目总投资8 000万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2.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商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商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制冷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倡导绿色物流的朝阳行业。中国零售的农产品中50%需要温度控制,但是需要温度控制的农产品中仅有15%采取了温度控制,由此每年因运输缺乏温度控制造成的损失费用高达千亿美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简单测算: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中国每年在运输途中总损失达到750亿元人民币。如果用这笔巨款来购买粮食,可以解决两亿人的温饱问题。结论很明显:中国缺乏系统高效的食品物流供应链和现代化冷藏储运基础设施,导致中国每年数百亿元食品的巨大浪费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