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外培训的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0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显著,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之下,作为社会办学力量之一的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得到了空前发展。对各种各样的民办校外培训机构,我们要从理论上对其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形成客观、立体的认识,以支持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三个概念的交集。本文将通过剖析以上三者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关系来窥探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与特点。
一、校外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校外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属概念,其本身具有教育的本质特征,即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旨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教育。但校外教育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与正规学校教育相比,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上,是校园之外的教育;时间上,是课余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学制上,不隶属于国家学制系统;教学上,独立于学校教学大纲。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校外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的一种,具备非正规教育的内核:虽然处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但它是有形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有别于家庭教育和无组织、不成形的“非正式教育”,同时也与通过接触环境及人生经验、社会经验等的“偶发性学习”不同。总的来说,它是有组织的,但不是充分制度化的;是系统的,但不是完全常规化的。[1]作为校外教育组织机构之一的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备以上性质。
二、培训机构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培训”一词起源于师徒制度。在当代,“培训”已经成为广义教育概念中的重要概念,是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2]由于培训是广义教育概念中的一员,因此将培训机构称为教育机构也是合理的,现实情况中也往往将二者混同使用。但为了避免混淆,本文以是否提供学历教育对两者进行区分,培训机构所提供的是非学历教育。
《大众常用经济词典》中对培训机构的定义如下:培训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专业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培训服务,并取得一定收益的教育实体组织。也就是说,各类培训机构通过为社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进而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培训机构也获取相应的收益。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有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
三、民办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法举办学校和其他各种教育机构而开展的教育活动。[3]
《简明中国农业教育辞典》中将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分为以下几种:(1)由政府普遍给予资助的“民办公助”式学校;(2)以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为投资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集资型”学校;(3)以“教育储备金”为典型收费方式,发挥教育经营优势,利用市场滚动发展的“市场运作型”学校;(4)依托公办学校而举办“一校两制”式的学校;(5)政府举办按民办学校章程办学的“国有民办”式学校。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模式包含了民办教育办学模式的第二和第三种。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民办教育依据其类型的不同分别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权限审批。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属于后者,审批之后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其审批权限和管理的相关规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解释。
民办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民办性、公益性和产业性,作为民办教育办学组织机构之一的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具备同样的性质。
四、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与特点
通过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民办教育与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关系的分析,并结合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如下性质与特点:
(一)民办性
民办性即非国办、非政府办的性质,或者说民资民营性。它是人民群众(团体或个人)运用自己的力量(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等),直接(不是通过国家或政府机构)举办的教育事业,这就决定了其资金来源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当前,我国面临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作为吸纳社会资金办学的一种形式,作为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来源之一,民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问题。
从教育资源的财力、物力方面看,民办校外教育培训能够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和教育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弥补国家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也能因此获得社会力量对于教育在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由于公立学校对于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的入职条件有明确、刚性的规定,一些有志向、有能力成为教师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但民办校外教育培训能够吸纳这些教师,在为其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实现其个人的社会价值,从而将更多优秀人才囊括在教育领域之内。
篇2
关键词:远程教学;信息化;P2P技术
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随着各地社院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极大重视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地社院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教学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社院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培训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社会主义学院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内容
社会主义学院远程教学平台是社会主义学院为统一战线各方面领导骨干、代表人士、后备干部的培训而建立的学习平台。平台可根据地方和单位管理工作的实际,配合远程教学中心工作开展分岗、分类、分层培训和专项培训,也可结合各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实时开展专题培训。远程教学平台还可把培训课程组合成不同的版块,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培训要求。各地各单位引入远程教学平台,与社会主义学院通过合作共建、按需培训、共同管理、按学年合作的模式共同实施各项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的培训,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向统战部和派组织部门反馈学员学习情况,形成党外人士的培训和使用相结合的机制。
平台设有:平台公告、培训动态、课程资源、专题培训、项目培训、最新课程、推荐课程、课程模块、专家方阵、学习导航、在线调查、论文集粹、论坛精华等栏目。平台学习系统包括资讯通知、个人信息、课程选择、学习考核、班级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模块,在功能上可实现用户管理、教学管理和系统管理。各类学员可自定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类培训环节,实现自主管理,按需培训。
二、社会主义学院远程教学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
目前大多数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都基于C/S(B/S)技术,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浏览器请求服务而服务器提供服务,实质上是集中式体系结构,整个网络依赖于服务器。频繁访问服务器端单一资源易造成网络瓶颈,并最终造成网络瘫痪。一个服务器同时向多个客户提供服务,有可能出现网络阻塞或服务器无法及时响应,而同时又有大量闲余的客户端资源无法使用的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最新的P2P技术与C/S(B/S)技术相比,具有网络可伸缩性好、健壮性强、资源的利用率较高、节省投资等优点。使用P2P技术将大大提高这些节点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设备和信息服务的效能。
P2P是一种完全分散式的体系结构,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实体都处于同等的地位,它既可以请求得到服务,同时又可以提供服务,功能与职责对等,称之为对等体(peer)。在P2P模型中,每个对等体都是主动参与者,都贡献一定的资源(如存储空间、CPU执行周期等),各个实体因互为服务而共存,不依赖特定的集中控制。目前P2P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式计算、服务共享等方面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技术优势。P2P技术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今后P2P系统的发展方向,使P2P技术成为影响未来Internet发展的4大技术之一。所以社会主义学院远程教学平台构建采用基于JXTA的P2P技术,具有非常先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社会主义学院远程教学平台的构建
P2P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之间直接共享资源,其核心技术就是分布式对象的定位机制,这也是提高网络可扩展性、解决网络带宽被吞噬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P2P网络已经历了集中目录式结构、纯P2P网络模型和混合式网络模型三代,本系统采用混合P2P模型,它继承了集中目录式结构和纯P2P模型的优点,同时又摈弃了两种模型各自的不足之处,因此在当前各种网络模型中成为一种优先选择。常规的基于JXTA的P2P远程教学系统的系统网络模型。
考虑到完全引入P2P和JXTA建立全新的平台系统投入过大;同时考虑到传统的集中式访问对网络和服务器压力太大,所以地市、区县级远程教育单位可以建立多台校外学习中心分流服务器,在分流服务器小区域内仍采用传统的Browse/Server的网络结构,避免投入过大、以节省投资。因此,在B/S模式的远程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引入P2P技术,对其加以功能扩充,既可保护原有系统投资,又可和原有系统进行无缝结合。系统由省社会主义学院本部服务器、院外学习中心服务器和学习终端构成,如图2所示。
远程教学单位通常建立多台校外学习中心分流服务器(院外服务器),在每个校外学习中心内部采用集中目录式结构,即在每个校外学习中心都配置一个超级节点,某个学习中心的普通节点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信息登记在该校外中心的超级节点上,以便于资源的定位;各校外学习中心之间超级节点的连接采用完全图模型,当某个校外学习中心的普通节点需要其它学习中心的资源时,该普通节点所在的超级节点负责向其它学习中心的超级节点发起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查询发起者。服务器以网页的形式提供客户访问网站资源,根据客户的请求,生成客户请求响应然后发送给客户。省社会主义学院本部服务器同时充当P2P网络中的中央服务器的角色,接受客户注册、客户身份验证及节点间握手的任务。各校外学习中心服务器都要安装P2P客户端软件,可以接受本地区客户注册、客户身份验证及资源访问服务[1][2]。
考虑到完全引入P2P和JXTA建立全新的平台系统投入过大;同时考虑到传统的集中式访问对网络和服务器压力太大,因此,在B/S模式的远程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引入P2P技术,对其加以功能扩充,既可保护原有系统投资,又可和原有系统进行无缝结合,具有很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篇3
1月25日(正月初一),按照教育部文件: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要求,联系我县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通知所有培训机构按照疫情防控需要暂停营业的要求,同时要求各学区迅速将上级精神传达到每一所培训机构。
2、按照市教育局将培训教育机构聘用的外籍教师纳入统一疫情防控机制的通知和杨局长要求,进行了细致统计,未发现我县存在类似情况并上报。
3、将教育厅要求的普通中小、幼儿园开学前,严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任何形式线下培训活动的系列要求和教体局举报、监督电话进行群发和转发,呼吁广大群众按照要求理性培训,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二、进行高考复读记过线下复课情况统计、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调查统计工作。
三、根据山东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四、民办学校复课前督导工作。
五、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复课核验工作。
篇4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the enterprises, vocational school electrical department should build "collaborative-typed" outside school training bas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 build "cooperative-typed" outside school training base.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outside school training school i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vocational school cultivation,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s. Outside training base is the cradle of professional technique and comprehensive skills and the "double need and win-win" education mode.
关键词:机电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作用
Key words: electro mechanic major; outside school training base; building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87-01
0 引言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真实实践环境。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是顶岗培训,在各个实训项目中均安排了技能训练。通过有关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并熟悉其原理,结构和性能等,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
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学校可侧重选择那些设备先进,现代化程度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实习基地的现代化设备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工程技术力量可以充实学校师资队伍,他们带来了生产技术发展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求的信息,使高职教育更贴近生产,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 高职机电专业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的方法
1.1 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我国的高职课程教学大多以填鸭式的讲授为主,其中的很多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和空洞。“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构建,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1.2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毕业实习的实际效果,学校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生产(毕业)实习型及产学研型实训基地.通过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来构建“合作制”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前述“协作型”模式有所不同,“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实训安排,科技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成立专业委员会,积极吸收专家进入专业委员会。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实际操作人才。此时,如果企业能够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参与学校事务,就能够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自然也就成了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2 高职机电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2.1 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重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培养.机电类学生在几年的学习期间,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来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教育要瞄准职业或职业岗位的需要,在应用,技术,技能等方面加大实训力度。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锻炼,机电类学生可以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克服以往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的现象,使学生快速地融人工作环境,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2.2 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理论教学体系;二是实践教学体系。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比较成熟,而其实践教学体系则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逐渐完善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方法。
2.3 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作为培养生产一线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有关企业及部门的欢迎。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其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高职机电专业实现其教学模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广泛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善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同时,它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机电专业的兴趣,有助于理论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校外实训基地是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摇篮。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由校内模拟生产现场的训练到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企业的基本特征和综合要求。在这里,学生不仅增长和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实际工作的经验,而且还培养和提高了群体沟通,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等个人综合能力。
篇5
关键词:课前研修;校外资源;认读技巧;练习形式
一、坚持课前研修,着重落实方法
课前研修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坚持每节课都研讨,研讨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学生的基础、课堂重难点及知识点的落实方法。大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步调一致,团结协作,每个人都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做法。但是在这种步调一致、团结协作的情况下,成绩上的差距其实就是落实的差距,所以,我们把研修落实方法也作为课前研修的一个重点,聚集大家在课堂上讨论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甚至每个单词的落实技巧、分类归纳,有目的地、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二、整合校外资源,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好奇心强。所以,开始上课前,我把提前了解到的孩子们在校外各类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加以整合,让学生以唱歌、卡片、做游戏等形式表演给全班同学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打开思维,开始接受新课程。课堂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英语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那种愉悦感和自豪感。
三、巧用认读技巧,强化单词理解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一块基石,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所以,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的技巧和艺术。①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插图,明确单词的中文意思;②学生看清单词字母组成,利用音标拼读出来;③通过旧词引出新词,学生很容易掌握;④用简笔画认记单词,英语教学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⑤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借助字典学习,老师给予指导;⑥教师要善用体态语。
四、丰富练习形式,巩固课堂效率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外音乐教育
J60-4
校外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对学校音乐教育不足的有效弥补,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音乐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少年宫培训机构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逐渐失去了教育的职能,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校外音乐教育概述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音乐教育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受诸多因素的限制,需要走出学校,面向全社会,实现校外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对于校外音乐教育而言,其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学校音乐教育多是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学生往往不能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来选择感兴趣的音乐项目,而校外音乐教育可以学生兴趣为依据进行分班,如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来选择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等。同时学校音乐教育多是采用小班授课形式,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校外音乐教育可以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总而言之,校外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以及音乐潜能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
②家庭音乐教育的补充。家庭音乐教育是指父母等家庭成员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父母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塑造具有基础性作用。当前许多家庭都开始重视孩子音乐的学习,但是一般家庭缺乏专业的音乐教育素质,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因此校外音乐教育成为家庭音乐教育的补充[2]。校外音乐教育具有专业的教学器材和师资队伍,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喜好来选择音乐专项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
③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是指学校以外的个人、团体和文艺单位对社会成员进行音乐教育,其是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家庭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而校外音乐教育作为社会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职责,对国家音乐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学习前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音乐素质。
二、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校外音乐教学
(一)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个性主要指个体的差异性,其主要表现性格、气质、能力、意志、情感、思维、记忆、表象和感觉等方面。当然在校外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个性教育,需要对早期教育加以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特长加以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才能展示的机会。校外音乐教育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分类指导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或自由参加活动,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加强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利于兴趣的相互发展和促进[3]。个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校外音乐教育为其实施提供了有力条件,是学校音乐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技巧,强化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修养,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加强教育的实践性
校外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学校音乐教育多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掌握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无法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影响教育的实效性;而校外音乐教学可通过培训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智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般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体验成功的以及展现自身的才能,希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掌握本领。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强化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判断、想象和观察的能力,便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社会的发展和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下,学生只能被动听取教师的讲解,不能对教师的意愿加以违背;而校外音乐教师强调的是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活动和培训在要求、形式、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学校课堂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更具实践性、灵活性和自愿性,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以充分发挥[4]。此外,相较于学校音乐教育而言,教师在校外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有所不同,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引导,并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这使得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改变了以往师生的教学地位,学生不需再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辅导者,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
(四)发展学生音乐思维
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仅仅只对音乐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加以重视,而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音乐审美和音乐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而音乐思维对音乐审美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校外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发展音乐思维,如对歌曲《红蜻蜓》加以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放录音在加以弹唱,让学生对夏天的景色加以想象,如小鸟的鸣叫、馥郁的花香、飞舞的蜻蜓、绚烂的山花和碧绿的田野等,这样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促进音乐思维的发展。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主题,在其视野下实施校外音乐教育,需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加强教育的实践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这样能够将校外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有效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推动音乐教材的改革,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洪芹. 论素质教育在校外音乐教育中的实施[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8:27-28.
[2]乔春霞,胡伟. 发挥音乐教育功用,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从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谈起[J]. 才智,2010,25:148-149.
篇7
【关键词】汽车运用维修 中职师资 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88-02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基地在2003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0年间,该基地一直持续的加强建设,积极完善教学资源条件,为我区的中职学校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分析目前广西中职师资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地管理模式进行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是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点。而以往的中职师资培训在教学观念上较为陈旧,并没有很好的凸显这几个特点,比如针对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一些在汽车行业已经淘汰的设备或技术仍旧是培训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明显与市场脱节,对中职教师的培养和技能的提升明显不利。
(二)培训内容时效滞后
以技能为主的专业课程都要求与市场和行业生产更加贴近,但在实际的师资培训中往往出现培训内容时效性不强,与生产一线相比有滞后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接受培训的教师所学的都不是生产一线中最前沿的技能。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中职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慢,学校的设备更新也较慢,比如在汽车维修中,企业生产一线大面积采用的一些解码器在中职学校都没有采购,所以中职教师也不愿意学,还有中职校汽车专业现有的教学用车多数都是几年前就淘汰不用的车型,这也造成了培训内容滞后。
(三)培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脱节
多数的中职师资培训都是在培训基地完成的,主要以理论+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授课模式存在了较长的时间,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师资培训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同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能仅仅依靠校内的实训就可以完成,而多数培训基地非常重视自身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更新等,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造成培训体系与企业生产脱节。
(四)培训服务体系缺失
培训的服务体系并不是简单的培训过程中的后勤保障,而应该包括培训前的通告、学员的咨询、学员水平的摸底(以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中的调研、后勤保障、学员参训关怀,以及特别重要的训后的追踪回访。我们参训的学员经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有没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培训体系中哪些课程是学员满意的,哪些是需要调整的;整个培训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有哪些等信息,都需要培训后的跟踪回访,这样的信息反馈,培训基地才得知培训效果。而以往多数的培训在后期的服务上未能形成制度,没有执行到位,造成了信息的反馈缺失。
二、培训基地运作模式
(一)学员需求分析
这是开展培训前必要的一项步骤,是中职师资培训的第一环节,所谓师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对参训学员进行调研,明确:一是学员的学历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员参训前的知识技能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培训基地在课程设计、教授方法等的选择;二是要了解该学校送培的目的及需求,要了解该参训教师在本专业的发展以及在近期专业知识急需补充的内容和教学理念、方法、技术等;第三是要明确学员的技能需求。技能培训是中职教师培训,尤其是像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培训的重要部分,特别要注重与生产一线的接轨,按照真实的生产情景要求来开展技能培训。
通过对60多名中职教师的问卷调查,在对“培训形式”调查时,75%的中职教师最希望到企业一线,锻炼自己的实操技能,20%的人最希望到专门的师资培训基地,只有5%的人选择了在本校接受培训。这也反映出中职校教师对技能培训的重视和需求。
(二)培训内容的选择
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非常重视培训方案的制定,特别是培训内容的甄选,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发展快速,如何使我们的培训课程不与市场脱节,培训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基地导入了课程招标机制,即在制定培训方案之前面向基地现有课程进行招标遴选,采取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说课形式,成立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小组,对参与招标的课程从课程目标与中职师资培训目标是否一致、培训内容与行业发展是否相适应等方面综合评估,然后遴选出优化的几门课程进入培训方案中。并且结合中职教育和汽车行业的发展,随时更新课程内容,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培训中就增加了中职汽车类项目区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的相关内容。
(三)培训讲师的竞聘
随着课程的确定,我们开展培训讲师的竞聘。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培训讲师的选择上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资历、职称或者职位来,而这些都仅仅是参考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效果,一是通过说课展现教师对这门培训课程的理解与设计,由工作小组来进行评估;二是通过学院督导部门长期所做的学评教数据(学生对老师授课效果的评价)来看教师的授课效果;第三还要参考近年来师资培训后我们在跟踪回访中,培训讲师在中职教师中的受欢迎程度等因素来选择教师。此外,基地还根据课程需要,选用一些我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老总、技术总监、优秀技术工人对管理、技术标准、企业运营等方面的课程进行讲授,更加贴近生产一线。
(四)培训方案的确定
培训方法是联系内容和学院的纽带,也是课程内容得以理解掌握的桥梁,同样的知识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来传授,效果有天壤之别,所以在对于中职师资培训中方法的确定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以往的中职师资培训中,40%左右的学员都反映是被满堂灌知识,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而单一的办法都不能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特征,同时,因为我们面对的学员是要走上讲台的教师,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借鉴了现下流行的“TTT”培训,同时结合汽车行业生产实际,多采用案例分析、行动导向等方法交替进行。
(五)培训团队的构建
培训方案及授课讲师确定以后,我院着手组建培训团队。团队的成员不限于几名参训的授课专业教师,而是包括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工作组织人员、过程监控人员等在内的一个团队,承担项目过程监控、培训期间后勤保障、教学督导、学员信息反馈等工作。
(六)理实交替开展培训
为了解决汽车类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借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理实交替的培训,即在校内完成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再分组到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
(七)训后关怀回访
我们对每一期学员登记造册,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搭建了交流和回访平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回访了解,掌握学员培训后的反馈,以及加强与每一期学员的交流,能及时解决学员在实际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第一时间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改善我们的培训课程和方法。
对2013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师资培训进行了实施和调研,调查的55名学员全部对培训的工作非常满意,认为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大大提高中职师资的能力。在55名被调研的教师中,对实训设备的满意度达到96%,对理论教师的满意度达到98%,对校外实训基地培训教师的满意度100%。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目前部分中职教师只是把培训当做任务,并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加上中职师资培训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部分中职教师承担了较重的招生任务,所以在培训中经常请假,缺席授课,效果较差。如果将专业教师在培训基地的培训评价和是否取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并把培训学分计入档案,用于冲抵其他任务,以此让参训学员对学习过程更加重视,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二)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严格按照广西区域汽车行业发展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和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按计划实施中职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强原有师资培养基地的建设,在经费和培训计划中重点向这样的基地倾斜,并通过各种项目采购、添置实训设备,完善基地的建设。同时,不断开发和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让校外实训基地在师资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基地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训中职的师资,先要把自己的师资培养好,需要想办法让基地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到区内外的高校学习,到更高的学府里深造,充分学习和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把握行业发展及技能需求;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校外兼职教师的评聘制度等。
(四)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目前的中职师资培训体系下主要还是基础培训,由于每一个中职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需求也不相同。而同一批送培的中职教师也存在较大差异,水平参差不齐,这也造成了在培训中部分效果好,部分没有效果。应扩大培训面,同时针对特殊需求的学校开展量身定做的培训课程,更有针对性。
(五)提升服务质量
中职师资培训基地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培训开始和结束以后都需要跟踪服务,同时建立中职教师培训档案,完善学员培训服务体系。还可以根据各中职校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开展灵活的培训课程,如送教上门,或者在学期中开展短训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春丽.职教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9(14)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校内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
1.研究背景和目的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中普及的外语已有数十年的时间。对于英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问题,桂诗春(1992)、王初明(1990,2001)、戴曼纯(1994)、杨连瑞(1998,2003)、刘振前(2003)等二语习得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但是大多数研究多半从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以及认知语言学角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从学习者角度分析小学是否开设英语课以及什么年级开设英语课为宜来谈小学英语是否开课问题。从历时角度研究始学年龄对后续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有的学者虽然提出了“小学英语收效很低,造成费时费力局面,不如不开”等的提议,却缺乏实证研究来证明是 “开了没用,还是没开好”。
尽管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的观点,但是儿童语言习得中的长效优势,以及儿童语音习得优势已经为研究者所公认。为此,教育部提出:从2001 年秋开始, 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 年秋季,乡镇所在的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2003 年秋季,全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全部开设英语课程的要求。我市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先后在市内的几所小学的三、四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几年过去了, 我市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如何呢? 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市小学英语开课的成效,作者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初中英语学习有何影响?小学阶段在校内学习过英语的学生和参加过校外培训的学生的初中英语学习成绩是否存在差异?以此调查初中学生的小学英语学习背景和目前初中学习成绩状况。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普洱市两所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了使样本具有代表性,分别选择了A中学中的三个尖子班和B中学的三个普通班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对来自于这两所中学的两名英语课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
3、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以访谈的形式对任课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问卷设计成封闭式问卷形式,主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上一学期全市英语统考成绩、小学英语学习情况、小学阶段校外学习英语的情况,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访谈主要了解任课教师对被试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的看法、对在小学阶段学习过英语的学生目前学习情况的评价,小学阶段参加过校外英语培训的学生目前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对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看法等。
4、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SPSS17.0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调查对象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和他们的初二年级英语统考成绩情况。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A中学中在小学学过英语的同学和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的同学的英语统考平均成绩相差仅为2.132分,相差不大。而该校中小学在培训学校学过英语的学生和未经过校外培训的学生相比,统考平均成绩相差10.394分。也就是说:小学在校外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初中成绩比没有参加过校外培训的要好。B中学的情况:B中学的151人中有141人在小学学过英语,统考平均成绩是61.397,没学过英语的有10人,平均成绩是71.400,从这组数据看小学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反而比学过英语的学生的成绩要好。该中学里小学阶段在校外参加过英语培训的有36名学生他们的统考平均分是69.806,未参加过校外培训的有115人,统考平均分为59.635,结果也显示参加过校外培训的学生成绩比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学生的要好。从两校的合计数据也可以看出小学在学校学过英语的和没学过英语的成绩相差不大,而小学在校外参加过英语培训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却要比没参加过培训的明显要好得多。
4.2 成绩差异性检验:对在校外培训班学过英语的学生与没有培训过的学生目前英语成绩的差异性检验是为了进一步比较小学阶段仅接受过校内英语学习的学生和小学阶段参加过校外英语培训的学生的初中英语成绩差异性的显著程度。我们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
调查对象
小学在校内学过英语的学生与没学过的学生目前英语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小学在校外培训班学过英语的学生与没有培训过的学生目前英语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从以上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在校内学过英语的学生与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目前的英语成绩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小学在校外培训班学过英语的学生与没有培训过的学生的英语成绩的差异性有显著差异。(p
在对任课教师进行的访谈中:A中学的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体状况比较满意,但认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比语言知识能力差”。当问到所教班级里在小学学习过英语的学生是否比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成绩要好?回答是“不一定”“有些到初中才接触英语,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英语成绩也很优秀”。“但是总的来讲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词汇量要比没学过的多一些”。当问道:那些曾在小学阶段参加过校外市场化英语培训过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口语方面和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学生相比情况如何?回答是“肯定更强得多”“但是到了初中才学英语又特喜欢英语的学生成绩也很不错”。当问到你认为小学阶段是否有必要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应重点加强那些方面的教学时,A中学的老师的回答是“有必要开,但应该有专业的英语老师,有些半路出家的语音太差”另外该老师提到我市小学阶段的教学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纪律的养成教育还应大大加强。
5、结果与讨论
通过比较小学阶段受过英语培训的学生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学英语不是没有用而是怎么学的问题。就我市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和作者的儿童英语教育实践经验来看,我市的小学英语教学可以从三年级开始,过早的学校英语正规教学,效果可能不太显著。因为一年级时拼音学习的相互干扰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都会对儿童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比如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还很弱,外语学习仅靠模仿的话可能要求语言输入的量要大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Krashen (1982) 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认为最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 并且要有足够量的输入。事实上, 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吸收— 输出的过程, 只有当学习者对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的消化吸收, 并通过已有知识结构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才能有语言输出。所以这一儿童早期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学小班化、趣味性强、感官刺激强,体验型的教学模式和大量的口语输入教学,而这些都是学校课堂教学难以提供的教学模式。而三年级让孩子接触英语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报告, 目前我国女孩青春期始于10-12 岁, 男孩青春期始于12- 14 岁, 交叉点是12 岁, 大致始于小学5 年级( 陆效用, 2004)。而小学如果在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的话, 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 尚处于青春期前,正好赶在大脑侧化期以前,大脑的可塑性较高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其次, 由Dulay 和Burt 首次提出, 后由Krashen ( 1982) 所发展的情感过滤假说(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这一时期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障碍。语言习得过程中, 情感过滤阈限高, 语言输入就不能纳入学习者的学习体系; 情感过滤阈限低, 语言输入就可以被大脑所吸收, 最终获得语言习得的能力。具体地说, 年龄小的孩子的弱情感过滤主要体现在低焦虑水平,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不像少年或成人那么在意是否出错, 是否会丢面子, 敢说敢问, 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高, 语音语调模仿能力强, 乐于参加各种语言活动, 这样他们更能充分的参与听说活动的训练。这种低焦虑水平有助于他们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汲取, 促进英语学习的进步。学习早期的这些表现以及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将来二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儿童仍有好动、活泼、喜欢趣味性强的东西的特点所以教学还应以趣味性为主,语言知识容量不宜过大,循序渐进、逐步积累,主要以启蒙和培养兴趣为主,但是标准的语音是关键,这一时期是儿童语音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正确的语音输入对他们今后正确的发音形成重要影响。所以这也是小学师资选拔时最应该注意的方面。另外,五、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利用一些比如讲小故事,话剧表演、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读、背、写的习惯为他们进入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6、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初中学生小学英语学习背景与目前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我市小学英语校内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各个学校对小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有关。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加强对我市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资培养的重视,以免造成小学英语“有名无实”的局面。当然,本文仅分析了初中学生小学英语学习背景情况与他们初中成绩的相关性,缺少了对小学英语教学、师资状况的细致分析研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将弥补这次研究的空白,以便对我市小学英语的教学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Fathman and Hoefnagel hoh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econdLanguage Productive Ability [ J] . Language Learning, 1975
[2] 龚少英,彭聃龄,第二语言获得关键期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4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外动态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14-02
【Abstract】Off-campus training base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key, combined with the Chongqing real estate Career Academy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the combin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ng-term stable external dynamic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ynamic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Construction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训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除了要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训外,更重要的是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大力发展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文章从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入手,结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以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体会,提出了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建设概念。
一、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
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高等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职业综合素质的训练平台。[1]
1.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外实训基地一般为正常运转的企业,可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设备、场地方面的不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它作为学校教育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技能和素质两方面的实践环境。由于学生在实训基地采取的是顶岗实习的方式,实习项目主要是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通过在真实环境下的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相关的岗位技能,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同时,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接受现代企业的氛围熏陶,培养团队协作、群体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从而达到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2.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加速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办学实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帮助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发现学校在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如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双师”素质;聘请企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强化实训课程的教学;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工学结合开发课程和编写教材等工作。
3.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校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企业知名度。
学校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结合起来,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校外实训基地还可作为老师开展科研的场所,老师们的新工艺、新技术等科研成果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推广和应用,从而服务社会,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2] 企业可将实训基地作为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平台,选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为企业服务,减少当前大多数企业对招聘的毕业生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另一方面,学生实习结束后,可将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带到全国各地,起到宣传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二、校外动态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功能,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而这也正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软肋。基于此,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作为试点专业,结合近年来以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体会,摸索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所谓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即基地随着项目走,学生随着工地走。这样既保证了实训基地的长期稳定,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实训的连续性。校外动态实训基地示例图,见下图:
具体建设思路:
1.做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保证校外动态实训基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的名义,与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就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以协议的方式予以明确,并正式挂牌,双方共同遵守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共同制定校外动态实训基地的相关管理机制。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将校外动态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员工培训;企业接纳教师到基地顶岗挂职锻炼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并可优先选用优秀的毕业生;企业骨干人员受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训教学,最终真正做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稳定长期发展。
2.加强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的联系,保证教学的系统化。
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可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设备、场地上的不足。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基础性、通用性的训练为主,校外动态实训基地主要以实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 两方面的实训都紧密联系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实训标准及授课计划,真正做到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不是把实训当作走马观花。
3.加强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和教学科研的关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外动态实训基地的运作,老师把基地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积极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应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建立了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目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已成功开发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装饰CAD制图、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顶岗实习指导手册等工学结合的教材。
学校通过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及时了解了所在区域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与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定时开展座谈交流,共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实训指导等,从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利用校外动态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
具有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必需条件,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利用校外动态实训基地,积极与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交流,共同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队伍。一方面,利用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最新进展,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水平。另一方面,重庆拓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也选派专家、骨干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以及选派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训教师,由学校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最终做到校企双方互补长短,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03-02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2014年4月12~13日,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成都举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转型及实践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布局结构新的转型发展期。至此,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并将其列入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7月,在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伊始,就预示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开始起跑,其转型发展的生存竞争序幕已经拉开。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通过合并升格等系列方式形成的新的本科院校又一次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抉择。
二、校外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地位
在早期的大学发展过程中,欧洲国家应用技术大学通常不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1]。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德国的很多大学把应用性科学研究作为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必需的一项考核任务[2]。一方面应用技术型大学可以为企业提供科研实验平台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又能帮助企业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解决技术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主动走进高校,寻求合作,将企业技术攻关的相关问题作为科研课题,愿意为高校提供合作科研经费。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拥有企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性课题研究方面的项目。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注重与企业生产实践结合,这是与综合性大学科研的最大不同[3]。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策略
1.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原则。“互惠互利、双向受益”是地方高校和企业秉承的首要原则。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通过寻求一个合作的切入点进而形成整体,各自享有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合作协议文本。高校有科研平台、人才资源优势,而企业有行业、场地、生产经营优势,高校和企业双方合作所产生的品牌价值,这是一笔无形资产。其次,注重质量第一的原则[4]。大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实习和见习实践任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学校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时,应该侧重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育人环境的企业,这是因为企业工作环境积极向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能否在思想品质、业务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和完善,将与选择的合适的校外实践基地息息相关。
2.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求。为保证校外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成立专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构,是校企合作的首要要求。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组在校企双方的协议下组建,需要包含校企双方的领导成员以及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产学共赢”是实施校外实践基地工作始终要坚持的原则。此外,加强和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和管理,确保校外实践基地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最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提高必须通过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背景下,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只有不断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统一。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法。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环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选择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有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把握和优秀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机会,形成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就要求地方高校时刻注意与本校学科发展相关的企业发展状况。关于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有: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彼此渗透,全方位、立体式地合作及形成稳定合作的互动模式,这些都是比较理想的措施。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一方面完善校外实践教学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又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在这个双向可逆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程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也将直接受到影响。盈利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在构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坚信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使命,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为地方企业服务也是学校的责任。在企业生产工艺革新、生产规划以及员工的培训等方面,学校都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这种立体的、紧密型的合作共赢的校企关系就会建立起来,稳定的校企合作基础就会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将企业视为具有平等地位的教学单位,而且学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合作。
具体来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①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员工需要提升学历培训或者继续教育培训,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为企业的新老员工进行互惠性或者有偿服务,提供企业所需的理论培训。②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签订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可以进入企业,这些教授或者专家在企业需要技术改造时提供咨询服务和理论支持。学校“双师型”的教师可以聘请其成为企业常年性的或者阶段性的顾问。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场所。根据校企合作协定和企业的工作需要,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从事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学生实践期间,学生要在企业方和学校实践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既定的任务。实践活动结束后,校企双方要共同商定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成绩考核。④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根据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需要,学校不定期选派实训教师到企业提供的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企业和学校在合作期内,可以签订为高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的挂职锻炼协议,企业提供适当的岗位给学校教师进行挂职锻炼,企业为挂职锻炼教师在企业的表现做出评价。⑤科技攻关项目合作。要让教师走出去,成为科研攻关、服务企业的主力军。企业也要与学校建立以项目为依托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校企合作科研平台。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既要服务师生,也要服务于地方和企业,利用学校实验设备平台开发新产品。⑥实践讲座。企业和学校合作期间,不定期邀请企业高工针对企业的生产实践做讲座报告,也可以签订协议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技术骨干成为客座教授,让广大师生有机会听到他们的讲课。
4.校外实践教学成绩的考核。构建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它是信息反馈和实践教学考评的中枢机构[5]。学校办学思路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都来源于校外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校外实践教学考核的顺利开展与学校制度、组织管理、人员配置、实践课程设置、校外实践活动开展方式等紧密相连。用人单位或者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双师型”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以及学生自己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构成校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构筑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校企结合是打造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最好办法,现在都在强调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服务于地方。但是在服务于地方的过程中有很多手段,但在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时,其专业教育是培养人,是以专业教育和专业群去服务于产业或者行业链条,应建立一个专业群,但也需要具有具体事务来支撑这个专业群或学科群,因为没有学科的群,专业是做不成的。以钦州学院成为广西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为契机,深入开展学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大讨论,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对学校发展进行定位规划,推动专业教师转变观念,坚定确立校企合作、教产融合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方向。注重合作的灵活与务实,通过合作效益转化,让合作双方的广大员工享受实实在在的合作实惠,看到合作的光明前景,从而促进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让合作内涵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秦琳.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J].大学(学术版),2013,(9):60-66.
[2]杜云英.荷兰应用技术大学,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J].大学(学术版),2013,(9):39-46.
[3]李杰,孙娜娜,李镇,陶秋燕.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