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应用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应用

篇1

1.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现状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平原、水域面积广阔,使淡水鱼产品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洪湖市全市面积29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就有628平方公里,在此我们采集了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展现洪湖市水产品的发展状况。

1994年洪湖市的淡水产品的产量就已经跃居湖北省第一位县市,直到现在洪湖市的产量仍位居第一。但是洪湖的淡水鱼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淡水鱼的巨大产量无疑会给洪湖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产品的生产养殖与运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损失和浪费。据该市2003年和2010年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洪湖市的淡水鱼产量为16.6万吨,但是由于养殖制度存在的风险与冷藏保鲜技术的落后以及市场信息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淡水鱼损失达到4.4万吨之多,而2010年因为水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

二、具体问题分析

1.养殖制度

洪湖市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年一收制的养殖制度,每年的3-4月份为投放鱼苗时期,12月-次年1月为收获时期,具体的时期如下图所示:

图一中所示:每年的6-8月是我国淡水养鱼生产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养殖的高风险期,倘若在生长黄金期出现养殖风险带有大量的死鱼现象的话,最终会使得渔民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而在次年的一月大概就是春节前夕是水产品供需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市场供需极不稳定的时期,倘若渔民所掌握的供需信息失真,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2.水产品的经营模式

虽然说洪湖市是淡水鱼生产的集中生产区域,但是大部分呈现出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具体的传统生产模式如下:

由图二所见:整条水产品的供应链节点冗多且经营分散,但是总体规模宏大的水产品基地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且在上图中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车,从而严重束缚了洪湖水产品市场半径的扩大,从而也会直接的影响渔民水产品的投资增产。为此我们急需寻求一种可行性方案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

三、应用研究

1.冷链物流推动养殖制度的改进

鉴于上述图一所显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冷链物流的方式来改进养殖制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传统的养殖制度所带来的养殖风险问题,其具体的改进流程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改进后的养殖制度将8月(我国的法定休渔期和传统养殖制度风险期)作为新型养殖制度的收获期,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养殖制度的养殖风险而且此时的市场需求极大,水产品的价格也非常可观。而要在8月的高温夏季收获淡水鱼,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即低温长途运输问题。这样冷链物流在其中就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冷链物流的低温冷藏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的运输问题。即便是部分传统养殖制度的水产品的收获要想运输到南方地区也需要冷链物流的介入方可成功。为此我们可以下结论:冷链物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制度,降低了水产品的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扩大市场半径,使水产品的生产无后顾之忧。

2.经营模式的改进

从图二中我们不难得出:目前洪湖市水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出分散经营,配送和运输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为此我们有必要解决以上模式带来的物流成本高、供应链节点企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以下是经过冷链物流介入的经营模式的改进:

上图表明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消除了多余的供应链节点,并且采用集约化的生产、大型渔场集中采购、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运输,从而实现了其规模效益。同图二中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信息化融入整个供应链环节。从而实现了从渔民到消费者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3.信息共享机制

从图一中可知,传统的养殖制度在收获之期的市场供需状况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改进后的养殖制度也会出现相关的水产品供需风险,这样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降低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建立市场信息双向交流机制,将消费者市场供需状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和大型渔场。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节点处共同建立低温冷藏仓库,从而可以防止暂时的缺货与水产品供应过剩、较好地适应市场供需状况。最后加强供应链节点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冷链物流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水产品供应链获取最大的价值。

篇2

【关键词】:淡水鱼 冷链物流 水产品 应用研究 发展模式

一、湖北水产品与冷链物流

1.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现状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平原、水域面积广阔,使淡水鱼产品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洪湖市全市面积29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就有628平方公里,在此我们采集了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展现洪湖市水产品的发展状况。

1994年洪湖市的淡水产品的产量就已经跃居湖北省第一位县市,直到现在洪湖市的产量仍位居第一。但是洪湖的淡水鱼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淡水鱼的巨大产量无疑会给洪湖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产品的生产养殖与运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损失和浪费。据该市2003年和2010年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洪湖市的淡水鱼产量为16.6万吨,但是由于养殖制度存在的风险与冷藏保鲜技术的落后以及市场信息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淡水鱼损失达到4.4万吨之多,而2010年因为水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

二、具体问题分析

1.养殖制度

洪湖市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年一收制的养殖制度,每年的3-4月份为投放鱼苗时期,12月-次年1月为收获时期,具体的时期如下图所示:

图一

图一中所示:每年的6-8月是我国淡水养鱼生产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养殖的高风险期,倘若在生长黄金期出现养殖风险带有大量的死鱼现象的话,最终会使得渔民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而在次年的一月大概就是春节前夕是水产品供需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市场供需极不稳定的时期,倘若渔民所掌握的供需信息失真,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2.水产品的经营模式

虽然说洪湖市是淡水鱼生产的集中生产区域,但是大部分呈现出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具体的传统生产模式

图二

由图二所见:整条水产品的供应链节点冗多且经营分散,但是总体规模宏大的水产品基地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且在上图中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车,从而严重束缚了洪湖水产品市场半径的扩大,从而也会直接的影响渔民水产品的投资增产。为此我们急需寻求一种可行性方案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

三、应用研究

1.冷链物流推动养殖制度的改进

鉴于上述图一所显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冷链物流的方式来改进养殖制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传统的养殖制度所带来的养殖风险问题,其具体的改进流程

图三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改进后的养殖制度将8月(我国的法定休渔期和传统养殖制度风险期)作为新型养殖制度的收获期,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养殖制度的养殖风险而且此时的市场需求极大,水产品的价格也非常可观。而要在8月的高温夏季收获淡水鱼,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即低温长途运输问题。这样冷链物流在其中就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冷链物流的低温冷藏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的运输问题。即便是部分传统养殖制度的水产品的收获要想运输到南方地区也需要冷链物流的介入方可成功。为此我们可以下结论:冷链物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制度,降低了水产品的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扩大市场半径,使水产品的生产无后顾之忧。

2.经营模式的改进

从图二中我们不难得出:目前洪湖市水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出分散经营,配送和运输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为此我们有必要解决以上模式带来的物流成本高、供应链节点企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以下是经过冷链物流介入的经营模式的改进:

图4

上图表明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消除了多余的供应链节点,并且采用集约化的生产、大型渔场集中采购、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运输,从而实现了其规模效益。同图二中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信息化融入整个供应链环节。从而实现了从渔民到消费者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3.信息共享机制

从图一中可知,传统的养殖制度在收获之期的市场供需状况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改进后的养殖制度也会出现相关的水产品供需风险,这样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降低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建立市场信息双向交流机制,将消费者市场供需状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和大型渔场。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节点处共同建立低温冷藏仓库,从而可以防止暂时的缺货与水产品供应过剩、较好地适应市场供需状况。最后加强供应链节点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冷链物流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水产品供应链获取最大的价值。

四、结语

冷链系统建设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借助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冷链物流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全面提升水产品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即便是改进后的供应链在近期内也会出现效益成本的背反现象,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在冷链物流介入后必然在成本优化和居民收入提高方面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张彦民 等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 农产品加工 2009(8)

何静 等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3)

张维新 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 物流科技 2004 (12)

篇3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为主体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带动了一系列冷藏物流,冷链监控设备生产、运输、销售的企业及商家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及监控系统存在不完善等原因,在利益驱使的背后,也不乏为谋取暴利而从中大动手脚的非法分子。

 

我国典型的冷藏药品冷链温控技术产品及存在的缺点如下:一是温度标签试纸:高温灵敏而低温不灵敏,对迅速变化又恢复的环境不能起到监控作用,环境酸碱性影响大,且有效期大多短于药品有效期。二是温度显色标签卡:属于即用型,变色后存在被不法分子用新标签替换而掩盖事实的可能。三是电子温度记录标签:属于使用周期短,记录数据保存时间短的一次性标签,使用成本较高。四是RFID温度标签:记录数据可修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且高温对其记录影响较大。五是RFID温度标签+GPS:不能在多张标签中读取到固定的某一张的数据,且接收到的只是车厢内的数据,而不是药品本身所处包装品内的环境。

 

因此如何建设完善可靠、规范管理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已成为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项目研究的总体思路

 

项目主要源于现今我国的冷藏药品研制水平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其物流运输途中却仍然出现大量的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比较滞后,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于是本项目从如今已有的技术出发,整合已有的技术资源,将RFID技术、温度传感技术、GPRS技术及因特网技术结合使用,利用包装工程技术将无源电子标签安放于物流运输途中包装冷藏药品的包装产品内随产品一起运输,利用温度传感技术实现对冷藏药品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收集数据。

 

三、研究方法步骤及研究结果

 

(一)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研究与已有技术,通过整合优化、程序改进、硬件完善后确定了本项目的研究方向和软硬件装备流程。

 

RFID技术: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系统由一个阅读器、应答系统和许多标签组成,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获得的能量发出芯片内产品信息,解读器收集并对其进行解码再发送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信息的处理。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高速运动的多个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并可作用于任何恶劣环境,操作方便快捷。

 

通过实验室实验验证后确定本监控程序监控流程如图3所示,通过实验室试运行后可方便快捷地收集到目标对象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并且监控数据的存储与检查均已实现,由此确定了本项目极大的可行性。GPRS技术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以分组的形式提供端到端、广域的无线IP连接。

 

(二)研究步骤。通过分析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建立药品冷链智能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架,基于RFID和GPRS技术,搭建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并选定与之匹配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和信息应用的硬件设备。针对软件系统的优化与设可以看到,银纳米线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在353和392nm处,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其中,353nm的吸收峰对应于银纳米线的四极矩共振激发引起的,而392nm处的吸收峰可归结为银纳米线的横向等离子共振。

 

(二)复合物的抗菌实验结果。本实验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采用抑菌圈法考察壳聚糖/乙酸纤维素/银纳米线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将不同银纳米线掺入量的复合物,以及壳聚糖对照分别均匀涂抹在直径为6mm的圆形灭菌后的醋酸纤维素膜上,置于试验点上于37°C培养24h,观察抗菌膜周边的细菌的生长情况。壳聚糖/乙酸纤维素/银纳米线复合物培养12h、24h的抑菌圈结果,平均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1.

篇4

现阶段,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备受重视,但冷链物流的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功能强大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将会为冷链物流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可能的应用途径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详细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结构和技术框架。

关键词:

物联网;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1202

1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途径探讨

1.1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农产品从产地采购时,对其进行电子标签编码,把产品产地、当时的存在状态以及相关负责人等信息输入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可以监控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使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操作透明化。

1.2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

农产品冷链运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运输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保证了运输时间。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冷链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可以实时地从GIS地理信息系统上直观了解运输车辆所在的地理位置、道路情况、离最近冷库的距离,可以为运输车辆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并通过GPS进行导航,确保了运输车辆的及时、准确调度,缩短了产品的在途时间。其次,对于冷链产品而言,温度控制极为重要。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利用RFID温度标签记录产品所在环境的温度,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出去。如果发现产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接近设定的温度值,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进而对温度进行调整,实现对温度的控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最后,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各冷库库存情况,在途运输量情况的动态掌握,以便科学做出运输决策,从而提高运输的合理性,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效流通。

1.3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储环节中的应用

在农产品仓储管理过程中,贴有RFID标签的产品无需人工记录,只要在仓库进出口安装RFID标签阅读器,就可自动识别标签,而且RFID技术是非接触性的,可以远距离动态的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实现了快速、高效的出入库作业。同时,由于产品数据录入的自动化,可以对冷库库存实现动态实时的监控。另外,运用物联网红外感应等技术可以感知仓库的异常情况,如人员的出入、其他异物的入侵等,从而确保产品在仓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最后,在存储环节中同样利用温度传感设备感知产品所处环境的温度,及时交由系统处理,实现冷库温度变化的控制。

1.4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销售环节中的应用

首先,商家可以在冷柜的合适位置安装一个RFID阅读器,读取产品的相关信息并同时将产品的温度变化情况传送给管理者。其次,产品被消费者选走后,商家可以通过RFID阅读器传输的信息来决策是否需要补货。另外,当产品即将达到或超过有效期时,系统能自动向商家发出促销或撤货信息。

2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

根据公共信息平台及冷链行业的特点,运用物联网技术设计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如图1所示:

(1)电子政务系统,包括冷链公共信息服务与在线政务办理两个主要功能。冷链公共信息服务是及时向用户宣传冷链企业的最新消息,政府在冷链物流领域的新的政策法规,冷链产品的市场动态及冷链物流中的冷链技术、冷链设备等。在线政务办理主要是用户在线注册,注册后由信息平台管理者对用户的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对用户通过系统登记的车辆相关证件进行审核,保证交易的安全。

(2)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类管理冷链货源信息、冷链运力信息以及冷库信息等。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在冷链公共信息平台与查询相关信息。该系统有利于冷链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冷链货运交易系统,包括客户服务中心与电子交易中心两大功能。客户服务中心主要是对用户进行疑难解答与咨询。电子交易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用户双方交易前,对用户的合法身份进行确认,并对用户提供的车辆进行审核,确认所有信息合法后,冷链货运系统会将提交的车辆信息与货物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并且用户可对安装GPS的车辆进行跟踪。交易完成后,用户可通过系统对对方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4)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包含订单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管理和报表管理五大功能。订单管理主要是将客户的订单经过确认之后,进行分类与整理,并生成订单进行发货。在冷链物流中,运输管理主要是制定和优化运输路线,确保商品的有效期;同时进行车辆位置跟踪以及冷箱内温度的记录与跟踪,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冷链物流的仓储管理也比一般物流严格,商品在冷库中需对批号、有效期进行严格管理,并时刻跟踪商品在冷库中的温度及位置。财务管理是把系统的所有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并形成财务报表,便于查询和管理各类费用。报表管理的功能是将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并生成报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GPS系统,就是通过GPS技术对车辆进行跟踪与监控,并进行实时指挥调度。同时,客户可以通过GPS系统对自己的货物运输情况进行实时查询。GPS定位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使运输过程透明化。

(6)温度控制系统,

冷链物流最大的特点就是温度的控制,尤其是在运输与仓储过程中。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带有温度采集功能的设备对冷藏车车内温度与冷库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当温度发生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控制中心就对其温度进行调整。系统会自动保存温度的变化信息,可供用户查询,提高客户的信任。

3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框架

根据物联网的技术构架,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冷链信息平台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1)感知层,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对冷链物流中各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

(2)网络层,是将感知层采集的有关冷链物流的数据信息通过现行的通信网络进行传送与处理。

(3)应用支撑层,包括云计算平台、管理平台、中间件平台、信息处理平台等,主要对获取的冷链信息数据进行汇总、转换、分析。

(4)业务应用层,主要实现信息平台的各种应用功能,例如: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冷链货运交易、GPS监控以及冷链温度控制。

(5)前端展现层,是信息平台与用户在信息服务与管理的过程中直接接触的界面。主要由平台网站、移动终端、电子新闻和应用系统界面等单元组成。

(6)用户层,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冷藏运输企业仓储配送企业、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以及公众等。

(7)保障体系,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是保证信息平台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标准规范体系主要是规范信息平台相关数据的存储、交换以及处理方式;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主要保障平台的正常建设与有效运营。

参考文献

[1]吴理门.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30.

[2]陈美华.RFID技术在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8081.

[3]李洁.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11):110111.

[4]汤银英.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05):6163.

[5]黄锋.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开发与应用[J].物流技术,2012,(03):126127.

[6]周磊.GPS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过程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06):114.

篇5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食品物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与资源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不合格食品再次流入市场也是食品物流管理应该重视的环节。食品物流各环节之所以不时出现问题,主要是由食品冷链体系不健全的管理现状造成的。尽管食品安全法案相继出台,食品冷链技术应用不断翻新,对食品冷链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食品冷链各环节物流技术中存在的不规范和不集成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食品冷链体系的统一建设和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把各种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恰当运用到各类食品物流体系中,使食品物流体系形成统一化管理模式,成为当前食品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物流信息技术的恰当植入对于方便政府管理以及加快对食品追溯体系的集成化、规范化建设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冷链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对于绝大多数食品而言,其品质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所以,适当的加工、包装和储藏技术可以显著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因此,冷链物流技术不断翻新,许多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并得到应用(见表1)。对于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研究领域,有文献对冷链物流技术从各个物流环节进行分析和界定,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角度提出建议;有文献从设施装备、车辆温控、技术指标三个方面分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状况,提出了有关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有文献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展望了冷链物流技术使用与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很多学者从单类或某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入手进行分析。、对冷链流程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体现为采用一些流程分析的方法对冷链进行优化,、、另外就是有关冷链物流关键控制点和质量安全追溯的研究。、综上所述,目前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借鉴国外冷链物流的先进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指出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方向,但他们的研究触及到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恰当应用的还比较少,只是笼统地进行冷链物流理论方面的研究,基于冷链流程的价值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物流技术恰当植入应用的研究还是个空白。

    本文借助功能建模流程分析方法(Integ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Definition Method Func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IDEF0),对冷链流程进行系统分析,来实现冷链流程与物流技术的优化及规范;以流程分析为核心,采用价值—过程—技术系统集成设计方法(Value-Process-Technology,以下简称VPT)来定位冷链价值,优化冷链流程,植入相应的物流信息技术,使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的使用更为科学而恰当;以X公司肉制品冷链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模糊0-1规划分析法进行验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冷链物流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并对冷链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引入提供理论支持。

    二、冷链流程分析

    1.基于IDEF0方法的冷链流程分析。对冷链流程的分析研究,这里选择了比较适用于分析阶段的IDEF0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面向功能价值和冷链环节,能清楚地表示出整个流程以及各环节的信息、技术和流程环节前后的联系。

    

    图1 产品配送流程IDEF0流程图

    IDEF0图形元素主要是简单的盒子及箭头。我们把描述功能活动的图形称为活动图形(Activity Diagrams)。在活动图形中,盒子表示活动,箭头表示由系统处理的事件,其中左、右两端分别为输入、输出的资料、信息或对象等,上方为控制方格运作的条件、制度或环境,下方为支持作业方格的技术或机制,用以上四种接口来表达系统架构中功能执行时的所有变化以及所需的环境,而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箭头流向可表示为物料流及信息流的展现。与其他流程分析方法类似,每个基本结构又可以分解成子结构,这样逐级进行细分。IDEF0主要的功能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来表达系统功能环境以及各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IDEF0作为分析工具,可以很清楚地表达出系统技术采用与流程之间的关系,而程序设计者也可由IDEF0的模型图全面而清晰地了解系统的需求。

    下面将以某一家冷链肉制品X公司为例,采用本文的研究思路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对整个研究方法有一个直观的表述和展示。

    2.X公司肉制品冷链流程分析。X公司肉制品冷链业务流程包括养殖、运输、生产加工、仓储配送、零售、回收六大环节。首先建立IDEF0模型顶层图,并根据顶层图构建各级子流程图。受篇幅所限,这里只对仓储配送环节进行细化分析(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X公司仓储配送环节信息化水平不高,还处于人工操作阶段,所采用的冷链物流技术较少,公司冷链流程还处在粗放式管理阶段。因此,该公司计划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升信息化水平,引进信息技术,优化冷链流程,细化管理规范。但具体在哪些环节优化哪些信息技术还不能科学确定,因此本文将基于IDEF0方法的流程分析结果,结合VPT分析方法,提出分析模型来解决该问题。

    三、基于VPT的信息技术植入分析

    1. VPT系统集成设计方法概述。VPT系统集成设计方法是在对系统总体进行价值、过程、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使所设计的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相关过程,而过程能够很好地实现其系统总体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VPT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将物流系统的价值流设计、过程流设计与技术流设计视为统一的整体,使所涉及的方案在概念设计、过程设计、设备设计等环节形成一个和谐、完整、高效率的体系。

    本文将采用VPT系统集成设计方法的分析思路,基于冷链物流流程分析结果,形成VPT各级分析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VPT层次结构模型,使冷链物流技术植入更具有针对性和直观性。

    2.X公司冷链物流技术植入分析。基于VPT设计方法的设计理念,在对X公司冷链流程进行详细剖析基础上建立公司价值体系,植入恰当的信息技术,进而优化公司冷链流程,规范公司管理。

    首先,建立公司的VPT一级分析表,在VPT一级分析表基础上逐级细化分解。受篇幅所限,在这里只展示仓储配送环节的VPT二级分析表(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由于物流技术采用不当,导致原有仓储配送环节流程烦琐,且容 易出现很多管理问题。经过VPT优化分析后,基于仓储配送的价值流实现以及优化物流技术的采用,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改善了仓储配送的整个流程,使原有的五道程序简化为优化后的四道程序,降低了操作频率,提高了管理效率。

    

    图2 X公司仓储配送VPT层次结构模型

    

    其次,在此基础上形成VPT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从三维视角将冷链各流程环节的流程价值及物流技术与冷链流程形成系统对应显示模式,并进行逐层分解,使物流技术的植入更具流程针对性,从而实现公司冷链物流技术体系服务冷链流程体系,进而实现公司冷链价值体系。这里,物流技术体系、流程体系、冷链价值体系的构建可借鉴图2的构建模式,用三维的方式把物流技术、流程和价值从组织的顶层描述到底层,进行系统研究和展示,方便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找到管理问题。

    最后,通过对冷链过程建立的VPT系统模型体系,可以明确企业采用物流技术的具体环节及物流技术与流程、价值的契合程度,并在公司价值和流程的基础上梳理物流技术的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和规范公司的管理过程。在这之后,系统研究可以进行循环分析,再从IDEF0的分析方法入手,对优化后的管理流程进行重新分析,并基于VPT分析方法再次改善,这一轮的完善过程会相对较为简便和快捷。经过两轮的优化,冷链物流技术的植入会更为准确和恰当。

    根据以上分析,优化后的仓储配送流程植入了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补货技术和自动分拣技术等,从而形成了综合的仓储管理系统,使公司仓储配送流程环节减少,管理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但基于IDEF0和VPT的物流技术植入研究主要是针对冷链流程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并且可能会在定位物流技术环节分析出多种方案,比如自动识别技术就有采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两种方案。因此,为了验证分析结果,并作出物流技术的进一步确定,可采用模糊0-1规划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补充。

    四、基于模糊0-1规划组合方法的物流技术选择

    1.模糊0-1规划组合方法概述。模糊0-1规划组合方法集合模糊集理论、模糊网络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0-1整数规划方法为一体构建模型并求解。该方法借鉴了有关文献研究组合方法的思路,其推导过程可参考该文献。

    本文利用该组合方法的分析思路,将备选物流技术与所服务流程和所实现的企业价值拟合在一起,充分考虑了物流技术与流程和价值的对应程度。同时,鉴于物流技术之间的效益关联性、成本关联性和技术关联性,该方法在建模过程中要把物流技术投入的风险收益、可支配的投资以及物流技术实施前提等因素都作为约束条件考虑进去。依据该方法的分析思路为欲解决的问题建立最终模糊0-1规划模型:

    

    

    

    式(1)表示与所采用的物流技术与流程和价值拟合程度最高的目标函数;式(2)和式(3)表示风险收益相关性约束以及成本相关性约束;式(4)到式(6)分别表示物流技术之间的技术关系约束,包括配套技术约束、互斥技术约束、必须应用的技术约束。

    2.X公司物流技术的选择。基于IDEFO和VPT分析,确定备选物流技术方案,参照式(1)到式(8)为X公司的物流技术建立分析模型。为与上文分析形成对应,该计算过程只展示仓储配送流程中的物流技术选择,并且为了简练展示过程,只通过对多种备选方案中的三组物流技术优化选择来体现算法效果。通过调查方法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借助EXPERT CHOICE软件得到各物流技术的相关属性值,带入模型,采用EXCEL计算

    

    

    模糊0-1规划组合方法为IDEF0与VPT分析方法的结合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使整个分析的过程与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使物流技术的采用更加恰当精确。这三种方法的结合从整体上为企业物流技术的采纳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支撑。

    五、结论

篇6

走进春天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相關部门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目标的发展计划。冷链物流建设已经提到迫切的日程中,由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藏车、铁路冷藏箱、冷藏设备和冷藏库等经营业者组成的冷藏供应链队伍正步入快速成长阶段。

相關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冷冻类食品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仍然偏低,蔬菜类只有5%、肉类15%、而水产品占23%。为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6月1日中国《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对食品安全及冷链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加上国家发改委于今年7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推动2010-2015年期间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对冷链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大为加强,对于冷链设备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其中,重点扶持的工程如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当前,冷链物流已成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国标委等部门眼中的宠儿,冷链物流标准的建立进程也在各方的推动下策马扬鞭。如果说市场需求是一个行业发展原始动力的话,那么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将是行业突飞猛进的油和发动机。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戴定一分析,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科尔尼咨询公司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测数据,未来10年内,我国的冷藏车年均将增长28%以上,冷藏库年均将增长30%以上。市场的热风将中国冷链物流推向了井喷的前沿。行业内传来的各种消息让大众隐约感觉到自己最關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解决。

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已经,国内冷链物流标准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各省也在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方面下足了功夫。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八方来潮

目前,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也顺应着这一选择。据了解,在山东半岛,随着日照海派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引进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将成为鲁东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填补了日照市食品物流行业的空白,使日照成为鲁东南冷链物流衔接的重要基地和枢纽,提升日照海产品供应链综合竞争力。而青岛也将投资230亿元建1600万平方米物流园,提升物流业集聚发展水平,冷链物流将成为重点发展项目。

此外,河北也推出全力打造“一带两基地四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规划。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日前编制完成的《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河北省将全力打造“一带两基地四体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即:环京津物流聚集带,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和以唐山为中心的沿海两大冷链物流基地,肉类、果蔬、水产品和加工食品四大冷链物流体系。其中,石家庄将发挥国家二级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围绕果蔬、牛奶、猪肉等产品,建设以石家庄为中心、辐射带动邢台、邯郸、衡水、保定等地的冀中南冷链物流基地。

而在昆明,冷链物流成为事關滇品国际化的助推器。“国外蔬菜、花卉等农产品采摘后运输的损耗率在5%以下,作为鲜切花和农产品出口大省,需要在冷链技术上提高特色产品的竞争力。”云南物流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云南有沟通两洋(印度洋、太平洋)、连接泛亚、交汇两网(亚洲公路网与泛亚铁路网)的地理优势,但冷链物流仓储、配送设施滞后,导致农产品销售半径小,很难长距离运输,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大宗贸易。因此急需建立一个高起点、标准化、国际化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

目前,由昆明交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昆明空港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的“昆明空港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部及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冷链物流商贸区;锦苑国际物流也正在规划构建一个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中心,意在将冷链物流服务从单一的花卉延伸至其他行业;以冷冻冷藏食品为主的昆明市冷冻交易市场也计划投资10亿元左右进行搬迁改造,目前正在与相關部门对接规划选址等问题。

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名誉主席解思忠表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间较短,在资本和技术上投入略显不足,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一时难以做大,现行的行业规范约束力和监管力度不强,从业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应用不够全面,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连带伤害到其他企业的利益,过去的老设备、旧冷库要进行升级换代还需要时日。因此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打造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篇7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U695.2+91文献标识码:A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使各个物流环节处于完全低温环境并实施全程温控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具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必须严格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光明,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它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

2.1硬件基础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设施情况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冷链运输设备、各种规模的冷库、冷冻冷藏装置等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汽车冷藏车辆方面,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在铁路冷藏车辆方面,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 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冷库方面,我国商用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

1 0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1 500多万吨(中国冷链年鉴)。截止2009年6月,中国的冷藏能力大约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20%至25%,这与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70%至80%的发达国家冷藏能力相比,差距很大。而硬件设施的建设及购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和规模。

2.2软件水平稳步提高,但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我国在冷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组织技术(战略联盟)等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了仓储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只处于起步阶段,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往往造成冷链流通的盲目性。部分省市虽然开始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该信息平台中的信息并不全面,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3冷链物流未成规模,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8%,这一指标与2005年的18.5%相比,虽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早在2002年美国这一比例就仅为9%,为我国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国物流费用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物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我国物流业总体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在物流业仍处于未成规模、效率偏下的水平。

此外,因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也很不平衡,冷链体系建设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区域已经出现了冷链物流联盟,冷链物流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呈逐渐增加和扩大的趋势。

2.4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在我国尚没有一家专业的全国性的第三方低温物流公司,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因此,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3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制冷技术,国外的制冷技术发展比较早,也比较迅速。

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已达100%,冷藏食品的销售量(以价值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0%,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国外的冷链物流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意识强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3.2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

国外发达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些食品还专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各阶段做出具体的温控规定,并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实践表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保证冷链物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完善

国外冷冻设备比较先进,各种制冷机和速冻设备齐全。冷藏运输主要有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其中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冷藏运输的发展方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可实现“门到门”的现代化运输方法,即处于流通中间环节的冷库预冷间的“门”到处于流通末段环节零售商冷库的“门”。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

3.4冷链物流技术先进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气调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预冷技术和冷库自动化技术等,与此同时,还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以促进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

3.5冷链物流人才充足

国外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同时还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所有行业的物流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专业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4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目前还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国九条》等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冷链物流不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是已经列入政府工程,这必将预示着我国的冷链物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笔者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4.1向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方向发展

随着国家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法规、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将向构建完整、高效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弹性激励与刚性约束下,必将出现政府宏观指导、统筹规划,企业热情参与,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新模式。

4.2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冷链物流领域里,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冷库设施建设、冷库技术水平提高和冷藏车辆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一批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适合农户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库将快速发展,果品蔬菜恒温气调库迅速发展,低温库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铁路冷藏车将定位于深冷、高品质货物的中长途运输以及低附加值冷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将会使用机冷车、气调保鲜车和适应大批量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装备。在公路冷藏车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是小吨位、针对短途和小批量运输的,主要满足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另一种是大容量、大吨位的,主要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

4.3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会盛行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提供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还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率和完备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提升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的系统运筹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以满足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纵向整合供、销商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或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实现整合效应,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5结束语

冷链物流已经在我国物流市场中快速发展,尽管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物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化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我国冷链物流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38.

[2] 周月超. 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 物流技术,2006(12):97-98.

[3] 方昕. 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56.

[4] 丁声俊. 积极发展我国生鲜品“冷链”物流[J]. 中国粮食经济,2007(9):37-39.

[5] 鲍长生.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阎君. 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张连军. 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 物流技术,2006(1):103-104.

[8] 张倩. 国外农产品物流业现状[J]. 世界农业,2004(11):11-13.

篇8

摘 要: 分析了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果蔬冷链;标准;第三方物流;延迟策略

中图分类号: TM925.3

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冷链物流系统理念

果蔬冷链物流涉及到果蔬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果蔬产品的质量和收益。由于缺乏冷链物流系统理念,我国目前在整个果蔬冷链中只有储存这个环节发展较快,冷藏、气调贮藏等不同类型的贮藏设施在产销地都有发展,比较而言,其它环节的发展相对落后,还没充分体现出“冷链”的系统理念。例如,果蔬的采收尚未做到按成熟度分期采收,这样就不能保证入贮果实有均匀的成熟度,既不能保证质量,又不能增加产量;采后大多直接进冷藏间,忽略了预冷环节,影响了冷藏效果;果蔬冷藏运输率很低,除少数出口果蔬外,国内的果蔬流通90%以上基本是常温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1.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落后

中国是果蔬生产大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果蔬产量高达6.69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由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落后,每年都有大量的果蔬产品因此而损毁。

从保温车数量来看,我国目前约有3万多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公路运输中生鲜果蔬的冷藏运输量仅占运输总量10%―20%。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铁路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果蔬运输总量的25%。从冷库的容量来看,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而且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存,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同时,由于生鲜果蔬采收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缺乏,导致绝大部分生鲜果蔬粗放经营,使果蔬经过物流过程后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美国甚至控制在2%以下。

1.3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发达国家为确保生鲜果蔬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冷链物流运作的法规和标准,涵盖水果、蔬菜的生产、采摘、加工、包装、销售、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农药残留等诸多方面。而在我国,由于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意识不强,法律规章尚不健全,目前仅有上海、浙江等地出台了食品、药品方面的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全国性的冷链物流标准尚在编制之中。因此,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市场及其体系建设与管理基本处于粗放型的发展和运行阶段,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为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4 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今年二月蒙牛向社会公开招标其冷链配送业务,虽然前来咨询的企业很多,然而却没有一家敢于真正投标,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据调查,约有40%的国内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但仍有60%的厂商希望得到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以减轻从事冷链运输及储存的资金压力,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前景还是看好的。近年来,我国冷链运输与仓储企业迅速发展,数量激增,但是规模普遍较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利润又高,不少普通货物运输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是其运营流程与功能模块基本是通过普通货物运输流程和模块演化而来,未能有效的考虑冷链产品的特性,以及冷链车辆与冷库有效衔接等现实问题,因此造成行业运营现状混乱,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产品损耗。由于社会上缺乏具有一定服务水准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我国生鲜果蔬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果蔬冷链物流仍以自营为主,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也分散了精力,不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

2 果蔬冷链物流的特征

2.1 质量安全要求高

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果蔬产品自然也不例外。果蔬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包含了采摘、加工、储藏运输等多个环节,确保果蔬冷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2.2 时效性强

果蔬产品保鲜期短,要想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以及营养,就必须快速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如果运送时间增加,产品新鲜度将下降,虽仍能食用,但是人们在购买过程中,此类产品被销售出去的机率会降低,销售量减少,从而造成损失。

2.3 成本高

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投入较大,保温、保鲜、节能、环保等技术应用于库房规划设计、进出库作业、在途运输、商品交接的各个环节,而且运作成本较普通商品要高,一般中小型企业难以完全实现自建。

3 发展对策

3.1 树立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理念

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理念首先要树立起来。每一个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都必须清楚意识到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采摘、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收益,只有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因此要加快采摘、运输等薄弱环节的发展。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牛鞭效应

果蔬冷链产品供需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冷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加强沟通,减少因牛鞭效应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因此信息在果蔬冷链物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既可以保证产品投放市场的准确率,也可以减少果蔬产品的损坏率,提高收益。

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冷链信息一体化,各节点企业建立起供需信息的计算机联网系统,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对运输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整个冷链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管理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相关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冷链物流系统管理电子化,对于加快响应市场的速度,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加大设施设备建设

由于冷藏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果蔬因为不能享受到低温环境储运而损毁,价值上百亿,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果蔬冷藏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包括库房建设和冷藏运输车辆的生产。同时,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如化气凝霜等先进冷冻技术的推广以取代加冰制冷的传统做法,采用温湿度记录监控设备实时监控,防止有些司机为了省油中途关闭制冷系统,导致温度出现较大波动。还要大力发展新型冷藏装备,如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快速冷藏车,适应货物品类多样化及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

3.4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介入

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果蔬冷链物流运作后,与农户签订协议,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果蔬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得果蔬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同时物流企业作为流通主体,可以提供果蔬加工延伸服务,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果蔬产业化,实现果蔬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3.5 延迟策略的应用

延迟策略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方法,是指将供应链上的客户化活动延迟到接到客户订单时为止,即在时间和空间上推迟客户化活动,使产品和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实现无缝连接,从而提高企业的柔性以及客户价值。

果蔬冷链物流若采用了延迟策略,一方面可以确保产需协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收益。要想实现延迟策略,需要果蔬冷链上的企业间必须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冷链各方要综合考虑各个约束条件,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各个作业流程,通过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作业管理等实现流程的无缝连接,从而消除过程冗余。另外核心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以保证各个节点都能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品种和正确数量的产品,既不造成缺货,又不造成库存积压,把冷链的总成本减至最低限度。

3.6 完善果蔬冷链物流运作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在法规建设方面,要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各地方、各部门应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快制修订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加工贮运、市场准入等相关的质量安全配套技术法规。

在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要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使我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要让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尽可能推广新技术,实现节能、环保,在车辆构造、运营流程、冷库规划等方面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果蔬产业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实施与监督体系。

4 结语

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差距还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冷链的有效运作,以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

参考文献

[1] 白光利.冷链运输行业发展现状[J].现代物流报,2009.

[2]况漠,赖少华,周丽娟.从容应对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5):100101.

篇9

关键词:宏观经济;冷链物流;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品质及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大我国冷链物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冷链物流概念、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贡献进行了介绍,同时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我国发展冷链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贡献

1.冷链物流的概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冷链物流的定义:“冷链物流是指温度敏感性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易腐食品是其主要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和低温销售。2.冷链物流的特征冷链物流具有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冷链物流具有较高的成本。由于冷链物流需要有特殊的冷藏或冷冻装置保证其低温环境的需要,故冷链物流与一般的常温物流相比,需要的投资较大,是较大的系统工程。例如需要专门的冷场车、加工场所和冷藏库等。根据相关资料测算,如果每年有8亿吨农产品有20%冷藏运输,冷藏车投资需要增加160亿元人民币。同时,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冷链物流与其他物流相比,系统成本相对较高。其次,冷链物流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冷链物流是与客户和上下游供应商有着密切联系的供应链,为了保证冷链物流高效的运行,必须保证冷链物流高度的协调性,另外,冷链物流不仅是点的监控,同时对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各个环节需要有较高的协调性。最后,冷链物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产品本身的耐储藏性(tolerance)、储存温度(temperature)和流通时间(time)决定着物流的最终质量,因此,冷链物流必须遵循3T原则。冷藏产品根据《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要求,不同产品对应着不同的储存温度和响度湿度,冷藏物品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冷产品产品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冷产品的质量、种类的增加,使得冷产品的配送距离不断延长,产品覆盖越来越广,产品的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在冷链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增多需要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包含的技术也相应的复杂;另外,冷链物流具有区域性特点,这些都增加了物流的复杂性。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特殊的复杂性。3.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冷链物流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冷链第三方的专业物流,是一种共赢的经营流通模式,同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有利于保证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有利于推进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社会经济贡献不可估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冷链物流的专业化运行,实现多方的共赢,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应,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第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具有含水量高、保鲜时间短和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因此,实施冷链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减少农产品损耗,加速农产品周转速度,而且有效缩短产出和消费的时间距离,使农产品尽早且保质的进入消费领域,能够较大地较少农产品腐烂变质所造成的损失,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产品化的快速发展。第三,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冷库巨大的储存能力和保鲜能力进行宏观调控。冷链物流对发挥宏观调控,平抑物价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易腐食品已经超过了10亿吨,其中,50%以上需要冷链运输,但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还仅仅为19%,与欧美冷链流通率95%以上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农产品的损耗率非常之大,仅果蔬一项,每年损失额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大约80%的水产品、90%的肉类、大量的豆制品和牛奶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同时,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低水平层次上,只停留在冷藏和运输环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冷链物流体系还很欠缺,大多数运输过程仍停留在塑料苫盖、棉被等“土保温”的方法,采用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冷库人均拥有率为0.1-0.3立方米/人之间,冷库拥有率水平低于大部分可比国家。荷兰是2014年以来冷库拥有量最多的国家,基本维持在1.144立方米/人。我国冷链物流设施发展滞后,空间分布不均匀,冷链设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其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专业性人才缺乏较严重。我国冷库拥有率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情况对比表如下表所示:2.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第一,服务质量和水平将不断提升。几乎所有的冷链物流企业都会意识到,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水平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只要不断提升品牌战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不断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投资。据相关报告,我国目前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七分之一,与发展国家的差距较大。随着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将加大相关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如购置冷藏车辆,建立物联网,利用云技术建立大数据库,新建冷库建设信息系统,不断完善配送网络等。另外,企业利用原有改造和更新的基础上,技术性改造成为另一发展趋势,如电子定货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高科技的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第三,我国冷链物流将要进入快速的增长期。根据行业经验,冷库的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呈正相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冷链物流的飞速发展,冷链物流设施和物流也得发展必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三、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我国政策应不断加大冷链物流的的政策支持力度,正确引导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首先,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及相应设施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规划冷链物流产业,第一要规划硬件设施,针对我国目前物流设施设备不完善现状,加快发展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设备,同时,加快发展冷藏设备,不断缩小与国外之间的差距;第二要注重软件设施,加大冷链物流业信息平台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物流网上交易平台,应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潜在客户,分析最佳运输路径和营销方案。其次,由于冷库投资较大,可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减低成本,实现真正的双赢。冷链物流企业进入市场和扩大销售份额的营销策略,应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营销手段,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立企业“云营销系统”,快速进入庞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触及更多的意向客户,让企业更专注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之间的协调与自律,提升冷链物流的行业发展水平。再次,国家应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目前冷链物流人才还很缺乏,是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今后一段时间,国家教育部门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人才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及专业技术研发水平,以人才的快速发展带动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最后,建立冷链物流的一体化配送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而且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设备、资金、人力和土地等,不断提升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四、结语

冷链物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提高冷链物流的水平,才能为我国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娜,李锐.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3).

篇10

【关键词】:冷琏物流成本;成本核算;核算研究

作业成本法最起初是在美国出现的,上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最先提出了这一概念的雏形并加以应用,但在当时并未能引起其他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们的重视。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也被学者们所发觉并加以应用。其真正得到发展是在上世纪中叶这一段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的著名学者斯托布斯首次在其著作中提到,成本的核算并不是针对于完成的产品或成果,而应当是作业部分。且他首次对于作业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定义与描述。在20世纪80年代,罗宾教授与罗伯特教授两人经过合作,对之前的作业成本法的相关信息与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可是说正式将作业成本法推入了历史的舞台上,并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自此之后,作业成本法被广泛的应用到诸多的方面,其在冷链成本核算方面的应用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1.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所谓作业成本法,实际上也可被称作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的方法。首先针对于所要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事物或工作过程进行数据采集与经济技术分析。然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说,这是一种效果极佳的管理定量方法。其将成本合算的核心置于作业中,正是因为生产的产品会对作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耗,而这种消耗会进一步对资源产生损耗,因此,针对作业的核算可最终得出成本的数据,与传统的统计管理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其构成的体系当中,作业成本库中包含诸多的作业部分,而资源部分通过这些作业最终成为成本对象,作业库又被称之为成本动因,资源经过作业的过程叫做资源动因,经过作业手段成为成本对象的过程即为作业动因。成本对象是一个企业或公司中成本的最终方向,也是企业的最终利益点,成本对象的不同决定着一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决策体系不同。

2. 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原理

其原理与计算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说相对简单。首先,必须要确定作业进展当中的前期成本,即为直接成本的量。这些直接成本会通过资源流动而转移到作业内部。这时,就需要将转以后的成本集中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库中的各个成本还会再次进行分配,进行合理分配,成本转移到各个生产的企业项目中,成为每一个项目产品所需要具备的成本。在进行产品制造或生产工作时,或需要消耗一部分的作业,而这些作业的消耗是在以资源为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这种进展过程便使得作业成为工作的核心部分,正是作业周转才使得企业中的资源转变成为成本对象。因此,对于作业自身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构建核算模型,便可对整体的成本进行核算,这便是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原理所在。

3. 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研究

3.1相关模型建设的目的

在企业与公司当中,成本核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门。冷链物流当中也不例外,当前的许多生产企业当中,要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运输,就需要运用冷链运输,而随着科技发展,交通事业的不断完善,冷链运输事业也在不断的推进,带动着企业的不断革新与进步。然而,由于冷链运输相比较传统运输方式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其成本的核算就需要更加的精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冷链运输的成本核算,因此,作业成本法便成为其成本计算的有效手段。这种多元化的分配成本计算方式十分适合物流行业的使用,因此,针对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模型的构建,从而使冷链物流的成本核算更加清晰,明确,并使得其所得到的结果更加精准,不但有助于企业对于自身的成本进行确认,还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改革创新,推动企业的进步。

3.2相关模型建设思路

企业想要对自身生产的产品进行冷链物流,首先便需要与相应的冷链物流公司签订相关的项目合约。然后企业提供想要进行冷链运输的产品。可以说,冷链物流服务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过程便是其产品,只是这种产品是无形的。由于物流企业在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时候,对企业自身的资源进行了消耗,这种消耗使得资源完成了分配,转而移入到企业产品当中。但是,由于冷链物流的特殊性,使得其自身不存在直接的材料与人力,而是一种特殊的成本。包括准确保质配送的成本以及配送过程出现问题进行补偿的额外成本。这种成本数据较为庞大,直接进行数据归纳计算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且其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因此,构架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这便是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相关模型建设的思路。

3.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

在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当中,首先要从模型建立的基础方面入手。其包括基础理论模型的构建,基础数学模型的确定与建设。基础理论模型指的是冷链物流运输作业当中的资源消耗与成本转化,这种消耗转化的进程成为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模型。而基础数学模型则是通过有效的数学公式组合搭配对于冷链物流中的成本数据进行归纳计算,最终得到核算的成本数量。另外,涉及到冷链物流当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都是需要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的。直接成本所指代的便是冷链运输当中涉及到的直接材料,人力以及特殊成本这三方面。而间接成本是指代在企业运行与冷链运输当中的不可利用有效的方式追溯到的成本对象。

结语:随着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成本核算成为企业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作业成本法的起源与发展,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以及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阐述,并对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孙高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冷链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