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管理

一、兼职教师的界定

兼职教师是指教学单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际工作需要聘请承担各类教学工作的兼课人员,从雇佣层面上来讲,学校与兼职教师的关系是临时性的,他们通常在每学期或每学年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兼职教师签订一次工作合同。学校按课程给予兼职教师报酬。

二、兼职教师的作用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主要依赖于母体高校,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因此,需要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来满足教学要求,兼职教师在推动独立学院高起点、快速、健康地跨越式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缓解了独立学院快速发展过程中师资短缺的问题。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学校的规模、功能、课程实现了多样化,学校和学生数量都急剧上升,从而导致学院财政负担加重、教师短缺。

2. 有助于独立学院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以强调实际应用见长,因此常常聘用来自企业或组织工作第一线的、经验丰富的各位专业人才作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课程,这对学生就业有好处。

3. 有利于学校节约办学成本、减少开支。兼职教师在工资和福利方面的费用远低于专职教师,升职加薪的权利也受到限制,聘用兼职教师有利于学校节约开支。

4. 有利于增加学校的办学灵活性。有些选修课程读的人少就没有必要聘请专职教师,聘任兼职教师可在不增加经费甚至是裁减经费的情况下满足学生要求。另外,兼职教师合同按学期签订,因此学校很容易对师资做出调整,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灵活调整课程设置。

三、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现状――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个案

1. 取得的成绩:

浙大城市学院作为我国第一批成立的独立院校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上不断完善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学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我院于2010年12月制定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兼职人员管理办法》,从聘任条件和对象、聘任程序以及管理与经费等方面,对我院兼职教师的聘任办法做了相应的规定和说明。

其次,学院给与了兼职教师充分的尊重,付予兼职教师的课时报酬和其他福利能令大部分兼职教师满意。学院能按照约定,定期支付课时费给兼职教师,并尽量给兼职教师提供各种便利。

第三,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措施比如随机听课等,给兼职教师一定的压力,尽量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2. 存在的问题

1) 在聘任兼课教师时主要为了解决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要求,而没有真正从改善教师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去综合考虑,往往是缺什么课教师就聘什么课教师,没有真正从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去聘任兼职教师,因此导致兼职教师层次普遍偏低

2)在聘任兼职教师时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招聘制度。学院对兼职教师聘任规定为 “择优自主选聘”,没有设定规范合理的招聘程序,因此导致分院对于兼职教师的选聘比较随意,主要是通过其他教师介绍或通过与企业的联系来聘用兼职教师,没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对他们进行选拔,以致出现鱼龙混杂。

3)对于兼职教师缺乏岗前培训,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影响教学质量。城市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但聘用的很多兼职教师对民办高校的学生及教学方法都不甚了解,根本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或分院又对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兼职教师存在应付心理,讲课态度不够认真,责任心不强,只要不出现严重教学事故,学校对这些现象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4)对兼职教师缺乏人文关怀,兼职教师融入感不强导致责任心不够。分院将兼职教师聘进来以后,一般只在开学初召开一次全体兼职教师座谈会,基本上也只是走走形式,并无实际意义。整个学期期间,兼职教师与分院很少有交流,他们有课则来,上完课即走,不参加分院的任何活动,这样很难形成融入感,他们只是把兼职作为第二职业,增加收入的一种途径,责任感缺失。

5)福利待遇偏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兼职教师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增加管理难度。而且,兼职教师的课酬在开学初已经按照职称评定,与教学效果无关,这样很难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四、 健全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的对策研究

1. 从来源上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确保兼职教师质量,不仅要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还要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任职资格科学制定兼职教师的聘用标准,并确保招聘程序公平、公正、公开,以此来确保兼职教师高质量。

2.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建立起专门的兼职教师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对兼职教师的教学实施及时的监督和评估。对于优秀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彰,甚至制定相应的标准使得优秀的年轻兼职教师能够转为正式在编教师,这样可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人文关怀,经常组织兼职教师与学生或专任教师的联谊座谈会,加强彼此之间沟通和学习的机会,鼓励兼职教师对学校献言献策,对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处理和反馈等,让兼职教师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组织的一员,承担起学校给予的教育教学责任,更有效的服务于学校教育。

4. 重视和加强兼职教师的整合和发展,积极地将兼职教师整合到学校的组织中来,给予其发展的机会,改善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严红. 健全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J]. 考试周刊. 2009:22-23

篇2

(一)基本内涵

ISO质量标准体系将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费根堡姆(A.V.Feigenbaum)在他的著作《全面质量管理》首次提出的,后经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的进一步发展,创建了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工作程序(即PDCA循环),提出了“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的完整质量管理体系。20世纪70、80年代,TQM理念迅速在日本、美国企业界推广和运用。此后,该理念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像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全面质量管理。实验结果证明,源于企业界的管理模式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已成为各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

(二)现实意义

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成人高等院校安身立命的基石。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民办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逐渐萎缩,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瓶颈之一,为了使各项教学工作步入标准化轨道,为了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信誉和竞争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极具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观

(一)教学质量管理对象的全员性

教学质量管理对象的全员性是指成人高校的全体师生都参与学校质量管理工作。不但学校各级行政领导要参与,普通一线教师也要参与;不但专家教授要参与,后勤服务人员也要参与;不但教师要参与,学生也要参与。充分利用校内的人力资源,调动全校师生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建立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严谨的质量标准体系、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的质量监督、反馈体系,最终形成专家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师生评管的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二)教学质量管理范围的全程性

教学质量管理范围的全程性是指成人高等院校通过教学组织、教学环节和教学建设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一是教学组织的全程性监控主要表现在面授、函授、网络等各类教学形式,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考核以及各类讲座、辅导等;二是教学环节的全程性监控主要涵盖了教师的备课、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以及对学生的课后教导工作等;三是教学建设的全程性监控主要包括了教学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教材的选用和使用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等。

(三)教学质量管理方法、内容的全面性

教学质量管理方法、内容的全面性是指成人高等院校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全面的方法包含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等。欲实现成人高等院校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从学校整体出发,树立“用户第一”“顾客至上”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绩效为主”的质量文化观;其次,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以教学为龙头,教、学、管三管齐下,人、财、物全力支持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监控体系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构成,简称“PDCA”循环。全面贯彻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发挥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热情,根据PDCA循环原理,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全面质量监控体系。

(一)计划环节(Plan)

计划是一个管理周期的起始环节,是为实现工作目标进行的预期设计和统筹规划。萧宗六先生将学校比作机器,认为计划就是学校机器的运行控制图,按图操作可以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每一个管理周期的计划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解决上一周期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二是分析当前教学与管理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开展市场调研,掌握校内外信息,预测各种因素对学校的影响,确定新一轮教学与管理的目标。然而,抓好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是成人高校教学计划实施、质量监控、质量改进的基础和依据。学校有关部门需要广泛征求专家、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建议,制定科学、可行的标准。如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师授课环节质量标准、教材建设与使用质量标准、考试考核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等。最终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和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弹性的解决方案。

(二)执行环节(Do)

执行环节是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执行环节就是落实计划,实现预期目标。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其任务有三:一是审查各院系专业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二是组织专家、学者和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课、评课;三是检查各门课程的考核方案,试题的命制、评阅、分析等。负起监督、检查、指导的重任。在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各院系、教研室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教学督导、教学巡视和教学检查。把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评价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评价结合起来,把教师和学生自评与同行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另外,教师和学生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全力配合上级部门的各项教学督导工作的同时,也要对上级部门的质量监控、督导管理工作进行评价。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与多项监控措施的横向管理,最终实现多元化、全面性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三)检查环节(Check)

检查是管理环节的必要一环,此环节并非一次性的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是否到达预期目标的检验和估价。学校评估部门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收集教学信息,保证教学信息的通畅、及时和多元。全方位主要表现在运用QQ群、监控信箱、网上评教、调查问卷和学生信息员等渠道收集各类教学信息。多层面主要通过管理层、督导层、教师层和学生层收集信息。管理层侧重于教学管理,掌握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学监控的运行情况等;督导层侧重于教学环节,汇总审查、听课、评课以及教师建议和意见;教师层侧重于教学实践,把握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自我授课情况的评价;学生层侧重于自身听讲,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等建议。此外,信息的整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专家组成评估委员会,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分析。采用排列图、因果图、分层图、统计分析表等数理统计方法将教学质量评价后的数据进行数量化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篇3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靠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和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和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那么如何实现人走而知识却可以继续在企业中留存呢?如何实现知识不仅在某个人头脑中,而在组织的系统中并持续发挥其功能呢?如何使企业的知识可以不断积累并让每个员工快速把握而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呢?如何使新员工可以迅速在老员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新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摘要: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摘要: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熟悉。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摘要: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和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功能,具体表现在摘要: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新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功能。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新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和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新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靠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功能。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和选择、组织和程序、压缩和提炼、归类和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定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新问题,重视人和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假如不拿出来和他人共享,将导致摘要:(1)核心信息把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和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新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和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和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和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参考文献摘要:

    1.刘杰,沈英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摘要:概念、发展、新问题及探究方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9

    2.席丹,李培根,黄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和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关怀伦理 班级制度文化 班规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44-01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把班级制度管理作为约束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对于我国学校班级规范的审视中不难看出,惩罚式的管理占主流,这样的条款在班规的表达中非常频繁。而具有伦理关怀的管理方式却被忽视和淡化。班规的建设从制定到实施到评价效果,整个过程都是刻板规矩的论述。关怀性无从体现。

一、当前班规中存在的问题

1.班规的制定为教师单方面进行

在我国中小学的班级中,班规一般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产生的,并不具备师生间的民主性。由教师单方面制定规范来约束学生,这样不仅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使学生更容易被教师所管理和教育。但是,这样的班规无法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因为教师的个人意志无法上升为整个班级的意志。忽视了师生间平等信任和关怀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制定的班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强制性规范,并不是出于尊重和关心意义下的爱的管理。

2.班规的执行中缺乏情感的浸入,学生无法感受到关怀

在班规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严格的标准以及外在的强制性。而情感的作用却经常被忽视。因为班规与惩罚相伴而生,惩罚一般情况下都是与严苛对应,与温柔相背离。有的教师在执行过程中标榜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却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法外尚有人情”,更何况一个班级。教师在执行班规的时候应该先问清学生犯错的原因,这样才能使班规充满感情,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

3.班规的内容条目生硬,缺乏人文关怀

从班规的具体条目中不难看出很多的班规缺少关怀。通篇生硬强制的Z气,将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随手翻看中小学的班规,总是大篇幅充斥着“不许”“必须”“禁止”“严禁”的词语。此类处罚并且带有恐吓性质的规定并不能够帮助学生端正态度,不犯错误。而是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提前预设,尚未出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把学生放在错误的一面,无疑告诉学生他们永远处于犯错误的边缘,这是错误的导向。

二、当前班规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缺乏关怀情感的投入

诺丁斯强调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关怀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自然关怀,一是伦理关怀。自然关怀是一种自然反应,不需要个体的努力,自然而然散发的关怀。但是,更多时候,我们虽然看到了他人的需要,但却因种种原因不愿予以关怀,这时就必须以伦理关怀来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反应。教师需要对学生渗透的就是伦理关怀。而学生需要学习和内化的,同样也是伦理层面的关怀。

在学校中,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训导者而非关怀者的身份出现,这样的教育既是冷漠的,又是机械的。有时候教师即使对学生表现出关怀来,这种关怀也不是健康的,是片面的。因为教师关心的往往不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而是学生的成绩。片面追求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这个年龄的学生渴望得到的关怀以及个人生命的尊重,也忽视了学生养成的关怀素养的需要。

2.学生缺乏关怀素养的学习

“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学生学会关怀、学会自主性发展是最让教师感到欣慰的。而在班级里充满感情和关怀、尊重和爱戴的风气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熏陶自己,同时也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应在具有良好关怀品质的班级环境中学会由此及彼,悦纳自我、善待他人,将学知识与学做人融为一体。

三、如何基于关怀教育理论对班规加以改进

1.班规的制定上以关爱学生为主要目的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的积极情感是以师爱为核心的。关爱学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班规的制定上要认清制定班规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更好地关爱学生。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班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但它并不是国法、校纪,班规的出发点仍然是教育和自省。因此,班规在制定上,需要体现关爱。要成为爱的力量而不是法律纪律性质的强制力量。

2.班规的产生方式上体现关怀平等的师生关系

班规的制定要由全班全体学生讨论通过,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见,班主任可以是班规制定的参谋者和指导者,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这样可以保证班规应有普遍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针对的是任何学生甚至是班主任自己。必要时候需要班主任“以身试罚”才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

3.班规的内容上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及对学生的关怀

班规的内容应该是满含温暖和关怀的,不仅为了管理学生,同时也为了保护每个学生的根本利益,让所有孩子都享受到班规赋予他的权利。班规是师生的共同约定,是帮助和指导,是温情的告诫。这样具有关怀的班规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爱,让班集体充满关怀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5

新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并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把情感连续体划分为五个层次 :接受 、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每个层次又分为亚类别。为了便于对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并结合 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笔者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低到高划分成厌烦、接受、喜好、执著四个层次。

笔者认 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以采取图 1所示的操作流程。

图 1操作流程实际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要求先通过“评估”了解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状况;“诊断”即指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 ,然后 “实施”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和措施。各教学阶段具体的教学途径如下内容所述。

一、评估

评估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可以采用的手段有:观察、无干扰技术、问卷等。

1、观察

教师每天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以区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为方便观察笔者还设置了观察表格(如表 1),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无干扰技术

无干扰的评价资料包括学生作业、实验报告、上课点名册、课外实践活动报告等。如,学生的作业完成得是否认真,可 以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 的态度是肯定或是否定;实验报告中,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是否实事求是,对数据误差的态度都反映了学生是否严谨求实。是否乐于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参加何种活动也是判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学生感兴趣的方向的依据。

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的三份报告为例。

(1)第一份实验报告:两个分力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得到的合力理论值与实际测得的测量值吻合,但两个分力的图示不符合数值反映出的比例。这样的数据处理是为了拼凑理想 的结论 ,态度不够严谨求实,反映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层次较低。

(2)第二份实验报告:严格画出分力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合力的理论值 ,分析合力理论值与测量值的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得到结论。这样的实验报告遵从数据处理的规则,实事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处于“接受”层次。

(3)第三份实验报告:实验对分力大小、夹角不同的各种情况一一分析,总结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这样的实验报告反映出实验者态度严谨,自觉归纳 ,有探究欲,情感态度价值观处于较高层次。

3、问卷

问卷可列出一系列情境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选修意愿,听课、作业、对实验设计的预习及对数据的处理、课外阅读、对考试的态度等。每个情境中的不同选项反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选项对应的层次越高,分值就越高。最后根据总分区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

在初步确定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后 ,可 为学生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比如:对有社会科学特长和偏好的学生,可以把预期 目标设定为“接受”;适于深入学习物理学科的学生,可以把预期 目标设定为“执著”。

二、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可基本确定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诊断”环节主要分析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因素,以帮助制定培养的具体方法、措施。

(1)采用问卷法诊断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关因素。例如我在分析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曾用如下问卷调查:你认为你“喜欢物理的原因”是 ( )或者

A代表“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能用于解开自然界的奥秘,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奇特的物理现象能引发好奇心及探究欲望”。

B代表“因为学得懂而产生成就感 ”,从而喜欢物理。

c代表“喜欢物理教师或教师的教学方式”而喜欢物理。

D代表实验引发学生对物理感兴趣。

E代表“因为考试压力而不得不对物理感兴趣”。

F代表“因为喜欢推理,喜欢物理具有独特的思维特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喜欢物理。学生对 回答的情况见表 2。

从表 2的统计结果可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能用于解开自然界的奥秘,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奇特的物理现象能引发好奇心及探究欲望 ”是学生喜欢物理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学习的成就感、老师的魅力也是促使学生喜欢物理的主要因素。

(2)采用会谈、文献等方法诊断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关因素。例如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会谈、查找文献等方法笔者发现:“厌烦”层次学生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倦怠情绪”。他们认为物理太深奥,觉得高中物理太抽象、与他人相比常常表现为“后悟”或“不悟”,又在考试、练习中多次受挫,感觉永远是弱者 ,学 习没有信心而出现倦怠情绪。

又比如笔者发现:“接受”层次的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他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但也经常受挫,他们很想学好,但又害怕学不好从而引起焦虑,表现为忧虑、紧张、着急、惊慌、羞怯等。

三、实施

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要根据“诊断”结果 。例如从表 2的统计结果可知 ,那些符合认知规律、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能广泛地满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是适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比如: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启发引发好奇、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经历体验成功的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对学生的评价重视个体差异,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

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处的层次不同,为了与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匹配,我采取分层教学法。例如:在《功》这节课,我是这样分层的:第一层次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以“讲——练——评价——反馈——调整 ”为主要方法。 目的是为了普及物理知识与方法。对不能掌握这个知识与方法的极少数同学,主要通过课后个别作业面批等方式辅导。

第二 层次 的要 求 面 向 大 部 分 学 生 ,以 “教学—— 自我总结——练习——反馈——调整”为主要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生反映出的困难主要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启发来解决。

第三层次的要求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以“自学——讨论——总结——反馈——调整”为主要方法。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探究环境,通过讨论启发来帮助学生学习。

在“实施”环节既要兼顾班级授课的现状,也要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不 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诊断结果,我还积极采用“心理干预”。

1.采用非正式系统脱敏训练,重塑学生的行为

“厌烦”层次的某男生,从未按时交过作业,交上来的作业也是既脏又乱、错误百出。对此,我设计一个要求从易到难的训练方案,以加分作为强化物(预先了解该生从未考过及格,十分渴望)每达到一个要求,就可以在考试成绩中加 2分。训练方案设计成循序渐进的几个步骤,第一步要求能按时交作业;第二步要求保持作业的清洁,以及书写整齐;第三步要求作业内容的对错。当学生偶有违反时,也不必惩罚 ,但可 以告知“非常遗憾老师这次不能给你加分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会改变过去的坏毛病。

2.用“不相容反映法”训练学生良好行为

行为主义学家格思里提出了一个训练学生 良好行为的“不相容反映法”,即把引起不希望出现行为的线索和与不希望出现的反应不相容(即不能与该反应同时出现 )的反应结成对。简言之,用新的反应方式代替旧反应,打破学生的消极行为链,形成新的行为反应 联结。例如,阅读和说话是不相容的。有的同学一上课就讲小话,要打破二者的联结,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如果学生找到了他感兴趣的书籍,觉得自己增长不少知识,那么一段时间后,物理课就变成了学生自己找书、读书的线索。

3.学会积极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

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要教会学生学会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成功时把原因归于能力或努力等内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愉快、自豪并愿意继续争取成功;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运气不好或任务太难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把失败归因为个人的能力,这样的消极归因会极大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4.针对学生的焦虑情绪可采取的措施

在实践中我应对的策略主要为:

首先要注意调节学生情绪:在刚上课时宜讲一些简单、幽默、有趣的内容,也可播放慢速轻松的背景音乐等来活跃课堂气氛,释放学生情绪。

其次要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和期望值:对有焦虑情绪的学生不能硬性管理。每个课时能达到“最低要求”既可。

再次要注意学习方法指导:有焦虑情绪的学生往往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因此在学习上经常受挫,所以要注意学习方法指导 。

还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在课堂上经常讲一物理学家在从事科研时,历尽艰辛、百折不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不是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

四、反馈、调整

通过评价、诊断以判断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状况与相关因素,再对症下药实施合理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反馈、调整就是对实施步骤的成效进行评估并加以改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在这样循环上升的过程中展开。反馈、调整步骤就是评价、诊断、实施步骤的再循环。

个案举例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个案。一位高一学生,在评价阶断层次被定为“厌烦”层次,通过访谈发现原因是在进人高中以后的几次物理测试中成绩都不理想,从归咎于运气不好到逐渐变得不 自信,再发展到怀疑高中物理那么多抽象的理论到底学 了有什么用处,他开始放弃学习物理的努力。 在对学生评价、诊断的基础上,我为这名学生制定提高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计划。为了让他对“高中物理无用论”的想法有所改观,我搜查资料 ,让他了解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交警利用刹车痕判断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归属,利用力的合成“四两拨千斤”等。大量资料让他逐渐感受高中物理知识并非只是枯燥乏味的理论与运算,他慢慢开始恢复对物理的兴趣。并帮他找出考不好的原因:前面前不好是因为不适应,只要适应了,并能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你一定会越来越棒。

篇6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独立学院 教学质量 过程管理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学管理。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具有独特性。因此,如何保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对其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理论)及其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这一理念诞生于美国,195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把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作为其长远目标”,强调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

企业TQM实践经验的关键在于强调质量始终贯穿于管理过程,这给予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以一定的启示,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产品”,要切实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让教育充分服务于经济,必须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学校借鉴现代企业生产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质量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同时参加质量管理的全员性管理;是对招生、教学计划制定、实施、运行、考试和学生毕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教学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必须依赖于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阶段和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控制和减少出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根本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观点,即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阶段的管理控制。

2.1课程群说课备课制度。

以课程群为单位,建立说课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对课程的全面理解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时也说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学习结果的评定与巩固,充实和完善备课环节,使教师在说课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案。

2.2整体授课,分层(个别)辅导。

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统一授课,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作业情况及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等途径将学生适当分层进行有针对性、有效性辅导,努力使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2.3模块教学,阶段考核。

针对课程特点,适当拆分、调整教材相关章节,实施模块教学,同时采取一些非正式的阶段考核,巩固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建立过程学习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期末考试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2.4日常考勤警示制度。

为督促学生养成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的良好学习习惯,严格实施上课考勤制度,学生无故迟到或早退两次记一次缺勤,学生上课无故缺勤五次取消考试资格,并直接重新学习。同时教师有责任对缺勤次数较多的同学及时提出警示教育,并给学生改错纠错的机会,以帮助其在后续阶段努力学习,充分体现教书育人,人性化教学管理的教学本质。

2.5作业抽检评价制度。

学生作业全部批改,并根据作业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抽取一定数量作业样本进行针对性检查评定,旨在逐渐减少作业抄袭现象。

2.6实验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实验环节的考核机制旨在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转变,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在总结以往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实施“实验考核一票否决制”,即实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试(或考核)。实验考核方法采用多种方式并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强调人人必须动手操作,查阅相关资料。首先定量考核实验预习,其次对实验操作过程、结果与原始记录作定性与定量考核,最后按不同的能力模块要求进行现场答辩或提问考核,旨在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

实验成绩=实验预习(30%)+实验操作或数据处理(30%)+现场答辩(40%)。

2.7不定期(分次)问卷调查。

为适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及心理,采用不定期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信息反馈,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8多元考核评价制度。

坚持结论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学习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课程的学期成绩中,过程学习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平时考勤、学习态度及实验情况等方面的评价。结论性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评价,并通过适当的权值体现在学期成绩中,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过程学习,有效地纠正学生考前突击、只重视期末考试的错误概念,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终端质量是过程质量的集合”的质量观。

学期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60%)。

3.实施教学改革的体会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以下列六个对考察学生学习状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行为项目进行跟踪调查,比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有较大改善:(1)学生上课缺课率;(2)作业抄袭率;(3)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率;(4)上课不听课现象;(5)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率;(6)考试不及格率。

经过分别对不同教学条件下的教学质量结果作出横向和纵向比较,即对不同班级的相同课程在不同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结果作出横向比较,同时对同一班级在不同学习阶段严格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后的教学结果作出纵向比较,结果显示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的六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教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4.结语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其质量管理与一般的产品质量管理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组成的功能、结构复杂的系统,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必有其极为特殊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芳.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篇7

关键词: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146-0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尤其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中,兼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必要的补充力量,他们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弥补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缺陷,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保证了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的协调对接,这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存在着兼职教师数量不足,专兼职比例不合理,兼职教师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学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此外,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聘请途径不畅通、企业支持度较低、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难、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日益凸显,也成为阻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对策。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缺乏系统性的聘任计划

高职院校往往十分重视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精力集中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对兼职教师没有系统性的聘任计划,没有从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往往是临时救急,根据学生的人数、开班情况和专职教师的数量临时决定兼职教师的聘任,缺什么聘什么,当部分特殊专业出现人才匮乏时,高职院校就会降低聘任标准。签订的合同也只是一个学期的合同,即使他们授课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学校也不会给予他们长期聘用的保证或承诺。这种临时性使得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呈现无计划性、无稳定性的状态,也决定了兼职教师不能真正发挥出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

(二)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缺乏工作支持与关注

学校虽然聘任兼职教师来校工作,但并没给他们提供有利的工作条件,例如办公室或休息室、计算机、电话,没有提供便利的上网条件。特别是由于兼职教师本职工作繁忙,上课时间经常安排在傍晚或周末,更是难以得到教学方面的服务。而且,不能申请教科研课题,也没有机会参加各种相关师资培训或进修。

(三)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缺乏合理的监督约束与评价机制

由于兼职教师与受聘任的高职院校没有隶属关系,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得兼职教师在教学主体中成为一个比较松散的群体,与其他专职教师很少有接触的机会,也很少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指导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通常多数高职院校只把学生出勤率高低、有何种教学技能、能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当作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使得教学管理者对兼职教师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导致优秀的兼职教师得不到认可,不称职的教师也不能及时地被解聘。

(四)兼职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

兼职教师基本是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优点是具有一定技能,实践经验丰富,但是作为被聘任的兼职教师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辅导与培训,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不够了解,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材钻研不深,备案时间不充分,缺乏职业道德,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三、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想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进行着手,严格规范聘任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激励机制。寻找解决的途径。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一)形成两级管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格局,构建管理“多元化”的兼职教师队伍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在做好专职教师发展建设规划的同时,应统筹考虑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充分发挥校级层面的宏观调控作用,指导二级系部开展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出聘请兼职教师的比例要求,并且进行不定期抽查、通报、学年末考核,考核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部门评优挂钩,与部门人员经费挂钩,促进二级系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发展。二级系部应根据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专业建设、教学内容等实际出发,制定本部门兼职教师聘用计划,按照学校制度要求规范兼职教师的管理,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关注兼职教师的发展。校系要树立为兼职教师提供教学服务的意识,为其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和优越的教学环境,视兼职教师为自己的同事,给予尊重和公平,相互配合,激发兼职教师从事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将兼职教师融进整个师资队伍之中,形成“合力”,使兼职教师队伍真正起到补充、调整的作用。

(二)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机制

为了相对稳定兼职教师队伍,避免兼职教师聘任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和动态管理机制。对已入库的兼职教师建立业务工作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收集记录兼职教师相关数据资料,例如:姓名、年龄、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专业知识、职业经验、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情况;记录其教学工作量、教学内容、考核结果、对学校及学生的态度等教学情况;每学期末结合学生评价与学校评估,对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质量、职业道德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业务档案,同时反馈给兼职教师,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兼职教师予以奖惩。教师资源库将为高职院校持续稳定的聘任兼职教师提供信息平台。

(三)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兼职教师经费库,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支持

政府应当宏观指导、协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从政策、资金、税收减免、资源分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和优惠,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牵线搭桥,促使企业自愿出资与学校共同培养兼职教师,自愿推荐企业的骨干力量进入兼职教师资源库,并对成为兼职教师的员工去学校任教给予支持、提供便利。同时,由高职院校和企业按比例出资,政府予以补助的方式成立经费库,作为兼职教师的各类培训费用及奖励支出。高职院校对进入资源库的教师首先培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或技巧,进行必要的师范训练,组织学习本校的相关管理制度,然后才能够正式授课。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兼职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和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培训,通过举办高职教育理论专题讲座、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会,参加课题研究等形式,对兼职教师进行必要的继续教育培训。此外,还应当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彼此间的交流、学习、借鉴,提高兼职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四)完善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加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对兼职教师要加强教学工作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兼职教师每次上课时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迟到早退请假的处理;兼职教师考勤、参加工作例会的要求;因与原单位工作冲突而导致的调课、缺课情况处理;对兼职教师制作教学大纲、教案、布置作业的要求;兼职教师的仪表、道德行为规范、个人素养、应该承担的教师责任和义务;兼职教师与管理者、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与兼职教师间的日常互动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教学工作制度有利于提高兼职教师的执教理念、教学能力、守纪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兼职教师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评,包括学生评价、同事评价、管理者评价以及教师本人自评,评价的内容涉及课程提纲、课堂观察、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学测评,还包括对网上教学的监控、学生反馈和评价。评价、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的薪酬待遇相挂钩,同时成为续聘的依据之一,续聘时需提供包括课堂教学状况证明、近三年的教学活动情况、讲义、课程大纲、接受继续教育的证明、自己未来五年的教学目标、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等在内的相关材料。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外延群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一定趋利性。针对兼职教师的这个特点,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兼职教师予以奖励,优劳优酬,给予校内职称评定,激励兼职教师珍惜上讲台教书育人的机会,热爱教师岗位,激发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多为学校做贡献、出成果。对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深受师生赞誉的兼职教师,应当树立典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予以表彰。此外,要善于倾听兼职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改进,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思想上给予引导,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在个人事业上关注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条件,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仪器等,这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实现开放办学、能力为本的现代教育,打造成国内名校、强校,就要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打造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兼职教师结构多层次、授课多形式、来源多渠道等特点,坚持动态性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兼职教师的优势,采取措施构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使兼职教师队伍形成相对稳定、素质一流的良性发展,逐渐向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方向发展,优化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群锋.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3).

[2] 楼玉宇.系统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 杜英杰,邓努波.探析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4] 张艳芳,汪晓莺.德国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

[5] 邹吉权.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篇8

关键词:社区学院 兼职教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59

1 美国社区学院聘用兼职教师的原因

节约学校开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刚出现初级学院时,社区学院规模较小,没有聘任专职教师的经济能力。聘用一门课程的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节约开支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尤其是在福利方面,兼职比专职教师节约许多费用。

教育职能为了适应学校多方面的需要: 社区学院有多种意义的教育形式,包括职业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大学转学教育、普通教育等。系科和课程设置呈现多科性和综合性。学院可以根据需求,从社会上聘用相关的人员即可;同时,兼职不管在聘用或解聘上,程序都如此简单。

2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管理

2.1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来源

随着社区学院职业系科的蓬勃发展,一线教师岗位出现了大量空缺,而学院的专职教师大都只从事理论课程教学,不懂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这时学院就需要从社会上聘请兼职教师以解其燃眉之急。第一类兼职教师大都是从当地工商企业中聘请的专业人员和专家,这部分人员在社会上大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第二类是退休人员,他们有着本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第三类是自由职业者,包括音乐家、制片人、艺术家等,他们在社区学院任教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做兼职教师是他们乐意的生活方式之一。第四类是有志学者,他们大都是附近大学的研究生,通过做兼职教师赚些收入,同时也积累教学经验为日后找工作做准备。

2.2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聘用与解聘

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招聘工作比专职教师简单易行。目前大多数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招聘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第一步:由出现岗位空缺的院系拟出招聘需求。第二步:学院人事部门或该系向社会公布招聘信息。第三步:应聘者向院系人事部提交申请。第四步:由系主任及教师委员会对那些达到岗位最低标准及以上的应聘者进行面试,并做出聘用决定。第五步:与录用者签订兼职教师合同。大部分社区学院都希望兼职教师有相关教学经验,但同时拥有教学经验与相关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特别是出于课程开设的紧急需要时择优的余地甚小。

对兼职教师的解聘可能随时发生在任何兼职教师身上,原因通常是不称职、不服从、违反行业道义的行为。

2.3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教学评价

为了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由相关学科与教师发展委员会的专家所组成的小组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检查其教学大纲、检验学生成绩等形式。教学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观察,即观察其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等;每学期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评价表,让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内容、方法、态度及效果进行评价;同行之间对兼职教师的课程设计、讲义、教学质量等也要进行评价;兼职教师本人也要进行自我评价,以便更好地改善教学。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比例逐年增加,社区学院负责人开始着手制定一些针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包括:课程发展途径、同伴互助途径、校企、院校合作途径等。

3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利益保障与激励机制

在加州,兼职教师在两个学期间如果没有受聘,可领取失业救济。而各社区学院也采取各种办法尽量改善兼职教师的工作条件,如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制定学院发展战略,兼职教师同专职教师一样享用学校的各种办公设备,报销其与教学相关的费用开销,可以带薪休假等。

4 对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启示

4.1 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要想蓬勃发展,必须依靠有实力的兼职教师队伍做保障,高职院校管理机构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兼职教师聘任、教学评估、津贴分配等制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方能保障兼职教师队伍的质量。

4.2 增强兼职教师的职业信念

首先,高职院校应引导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制定专业发展方案,使其对教学充满热情,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将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安排在同一教研组,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课程内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专业发展方向等,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再次,安排兼职教师到企业、工厂学习考察,取得经验后参与课程开发。这些措施可以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增强其职业信念。

4.3 为兼职教师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制度

相关部门对兼职老师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制度,要根据实际来分担兼职教师的保险责任,对其薪金制度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建初.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3).

[2]王丽.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8.

[3]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监督;信息库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的交通工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课题是: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借助于这一系统,可以对于相关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建档、监督抽查、交工竣工处理、业务辅助信息处理以及各相关档案信息处理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综合数据库。以此来实现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规范化及公开化,不仅如此,还同时实现与全省同行信息互联互通。这一系统既可以实现在室内的相关办公,也可以实现野外的办公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相关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还能进行对于相关交通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有效保证。它实现了从手工处理到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转化。

1.系统需求分析

1.1 项目内容说明

随着相应的交通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以相关的网络为基础进行对于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于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同时它还提高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信息化的需要。

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相应的市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进行对于统一的监督业务处理、工程监理、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管理快捷方便定位公路、公路工程及水运工程、查询处理有关业务,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进行对于监督站的文档资料管理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一来,就使得其管理方式由手工作业向着相应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转化,同时还进行了对于监督管理业务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行了对于相关工程管理水平与从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的加强。其组要流程如下显示:

1.2 项目具体功能需求分析

1.2.1相关的质检业务处理

进行对于相关工程的质量行为管理检查、施工工艺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的处理,需要加载不同项目的相关检查资料,自动处理工程实体质量检查汇总表,然后通过进行对其外观的鉴定,评定出相应的质量等级,然后再添加本次检查的工程图片及解释说明。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相关单位反馈的处理结果再次进行登记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

按照工程项目计划进行开工,计划竣工以及相应的实际状况,进行对于相关工程状态的调整,以此来确定本工程是否开工,完工,交工及竣工,以备进行相应业务的处理。同时,还需选取某一工程,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别,分别进行对于其进度比例、合同段及整体工程的完工量的填写。

1.2.2 地理信息的管理

按照相关的职员权限进行对于地图对象编辑以及相关的工程图元的添加,对新建改道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路及村路进行编辑添加,不仅如此,还在相应位置添加与业务有关的公路、桥梁、隧道及水运工程图元,全图显示、放大、缩小电子地图,测试距离及面积、漫游电子地图、用圆、矩形及多边形定位电子地图,以此来将之运用于相关的电子地图的基本操作。

利用电子地图进行对于相关工程项目的查询定位,具有一定的方便性、快捷性以及直观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设年度范围内,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域地市及县市区,交通线路的高速、国道、省道、县乡路及农村公路,工程状态的未开工、己开工、完工、交工及竣工,从业单位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是否具备资质或在项目上是否招标,也可以依据某一个具体工程或多条件来实现相关的查询工作,查询到的工程将会在两方面进行显示。第一,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相关的显示,第二,运用相关的列表框直进行对于工程代码及工程名称的直接显示,然后点击快捷键进行相应的整体查询及做相应业务调整处理。

2.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结构

这一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电子地图,运用这一地图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关的地理信息化管理,直观反映出了工程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以及相应的工程规模。通过操作相应的电子地图,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对于大到高速公路,小到农村公路等各级各条公路的绘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相关的工程项目一目了然。然后再输入

相关的信息,就可以进行对于某类(或某个)工程项目的快捷定位,这样一来,就使得相关的质监工作更加具有形象性以及直观性。地理信息直接与系统数据库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相关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从而提高工效率。

相关的系统结构流程主要入下图所示:

2.2 功能结构

根据相关的需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再按照相应的质监工作日常业务流程及工作需要,对于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来说,主要将其设置分为九大模块,这九大模块分别为:质检业务处理、工程信息查询、基础数据处理、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综合统计分析、法规文档资料、系统服务设置等,其功能结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3.系统的实现

对于相应的交通工程项目来说,它主要基于相关的公路、桥梁、港口等,进行对于本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机构设置信息、合同段划分信息的登记,同时还需要对各机构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及工地试验室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并且对涉及本工程项目有关的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行对于本工程的基本资料、机构设置、合同段划分、监督申请、监督检查、检查意见通

知书、现场考核、工程进度、交工验收、竣工验收及工地技术人员管理等信息的全面掌握。

对于相关的从业单位的管理来说,主要以在相关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独立试验室检测机构以及监督单位,进行对于从业单位所涉及的单位基本情况、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仪器设备、单位试验室、单位资质、工地技术人员、工地仪器设备、工地试验室、以前主要业绩,年度主要业绩、目前主要任务等信息的掌握。

而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管理来说,它主要是基于相应的监理工程师、建造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人员的资格类别,并进行对于从业人员所涉及的人员基本情况、人员资格、培训情况、主要业绩、在岗工程、所属单位情况等信息的掌握。

而对于相应的本系统的建设来说,它主要以B/S结构的广域网与C/S结构的局域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所有的相关从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在其所允许的权限范围内,进入到本系统之中进行对于业务处理以及进行对于相关资料的查询。对于其内部的整体信息资料来说,本着:“内部控制,外部公开”的原则,进行对于有关管理层人员的工作量的彻底降低。不仅如此,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于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信息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的保证。系统主界面如下所示:

4.结束语

借助于这一系统,可以对于相关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建档、监督抽查、交工竣工处理、业务辅助信息处理以及各相关档案信息处理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综合数据库。以此来实现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规范化及公开化,不仅如此,还同时实现与全省同行信息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激励制度;必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23-01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激励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缺乏人本管理理念、激励结构过于单一、分配欠公平与合理、激励缺乏差异性和弹性、未建立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了教师平时的授课质量,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完善中小学教师激励制度。那么如何才能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激励制度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

中小学校要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这可以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信任、关心及对人性的重视。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关注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中小学校今后首先要以教师为本,进行师资建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创造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调动教师的积极创造性,从而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发掘其主观创造力。其次,中小学校要把以教师为本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改变原来的行政化倾向,把复杂虚伪的人事关系驱除出去,转变学校相关部门的职能,使其为教师服务,形成理解、尊重、服务于教师的新格局。这样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战略,激发出教师的潜能,使激励制度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二、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完善考评激励制度

中小教师在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其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绩效的高低,而激励制度与水平又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必须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完善考评激励制度。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就要改变当前以职称及学历来评价教师教学、科研水准的单一机制,要建立起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两者相辅相成。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以学校管理者为主导,通过奖惩来对教师进行奖励与约束,但这会影响教师的坦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则以教师发展为主,有利于全体教师的参与,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改善教师间及与领导者的关系,从而带来教学的进步。在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时,要注意两者相结合,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为主,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为辅,从而带来教师的发展及教学的提高。此外,在教师的激励上要采取多种手段,做到内外因相结合。在物质上要进行奖励以满足生存的需求,同时,教师的精神需求比较突出,因此对其激励要注重精神需求,如尊重、发展等。学校要以精神奖励为基础,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营造一种理解、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并对教师实施人文关怀。

三、健全分配、奖惩制度

分配的公平与否,会对中小学教师的情绪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分配的公平与否很多时候不在个体报酬的数量,他们会与同辈之间比较来判断。因此,学校领导要注意到这点,建立起绝大部分认可的奖惩制度,增加透明度,这样可以为教师社会化比较提供便利,也体现了公平。同时,要改变一些学校平均分配的做法,建立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因为平均主义分配下,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因此,要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拉开收入差距,使有贡献的教师得到该有的较高报酬,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准。但收入差距过小激励制度就难以体现,过大则会影响教师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效益优先,改善薪酬结构,基本工资与绩效相集合,绩效工资适量增加比重,激发教师潜能。同时要兼顾到公平,领导要对一些不接受、不理解引入激励制度的教师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绝对公平,同时,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对其工作进行侧重安排,发挥个人的优势,从而调动不同教师的积极性,实现中小学校的稳定发展。

四、实施个性激励

由于教师的独特性,因此激励制度的制定中也要实行个性激励。教师是知识分子,是学校的主要力量。由于中小学教师时间比较宽松,很多教师开始从事兼职。薪酬对教师有一定的吸引,能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但仅此还不能保证他们的绝对忠诚。我国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温饱已不再是关键的第一需求,教师个人的个性发展与被认可与尊重往往更被看重。而个性跟专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教师对领导的评价不太在意,但很在乎同事、同行等对其能力的认可。因此,学校要转变观念,把教师看作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对其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给教师创造一个证实自己价值的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其贡献。同时,学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为教师的研究与学习建立良好的氛围,对其所需信息及知识更新提供畅通的渠道,从而起到激励的效果。

五、引入竞争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