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03 11:0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外培训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外培训办法

篇1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制定方案,统筹推进。印发《县关于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活动方案》,县教育局成立治理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治理全县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亲自调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营造氛围,加强教育。召开全县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治理专项部署会、推进会和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动员会、推进会等,营造有偿家教治理工作浓厚氛围,各校通过组织教职工集体学习、集体宣誓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在职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行为。三是专项治理,强化考核。每年组织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治理行动,全体教职工开展自查自纠、签署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修订完善《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每学年组织开展师德师风考核,把有偿家教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向社会公布有偿家教治理工作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时跟踪督查。近两年来,未发生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四是弘扬激励,建立机制。通过宣传树立师德典型和示范引导,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杜绝有偿家教。贯彻《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做新时代好教师的实施办法》,制定实施《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落实有偿家教治理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有偿家教治理工作长效机制。

(二)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严格审批年检制度。针对全县培训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对申报提交材料审核通过的民办培训机构,经验收评估合格,发给《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目前,全县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18所,其中,城区17所,镇1所。二是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年检机制。制定《县校外培训机构年检考核细则》,每年对发证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年检,确定等次,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并通报全县,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校外培训黑白名单制度。将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培训内容、师资力量等情况向社会公开。截止目前,全县公开白名单18所,黑名单2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建立完善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和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篇2

近年来,xx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本着“以人为本、彰显个性,提高素质、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校外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信赖与好评。

    一、强基础、重投入,打造一流的校外教育平台

中心自成立以来,国家配套设备全部安装并投入使用,所有设施、设备的开出率达到100%;先后投资66万余元对中心进行了装修及日常维修,投资47万余元给中心配备了多媒体、监控设备,购置钢琴3架、空调8台,并对中心微机室教师用机、学生用机进行了全部更新换代;同时,每年县财政拔出1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中心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中心内部水、暖、电等日常费用全部由县财政负担。目前,中心内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强管理、重实效,打造社会信赖的校外教育机构

一是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管理。制定出台了《xx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心工作向更高层面迈进;二是建立健全中心内部规章制度。完善了《xx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职责》、《档案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实施方案》、《中心安全保卫制度》、《中心财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中心工作运行规范、安排合理、秩序井然,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学生的高度评价。

    三、强师资、重质量,打造优质的校外教育平台

一是强化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制定《xx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教学设计、有反馈,并根据家长、学生的需求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将中心教师的业务提升与“远程教育”、“国培”、“省培”及全县教师培训接轨,积极选配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中心全体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率达到100%。同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校外教师培训,参与率达100%,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四、强组织、重参与,打造人人受益的青少年校外教育

篇3

关键词: 校外培训沟通 提高

有着近六十年历史的积淀,我院在机械加工这一领域的培训方面在无锡地区拥有着较强的优势。学院在校外的社会培训工种和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培训的工种主要有钳工,车工,数控车,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初、中、高级工和技师,汽车修理工,电路工,电工,无线电技术工等。因此相关的培训指导和管理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更好地利用我院的技术教育资源的优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就要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如何创出我们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品牌是一件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的工作,下面我们把多年培训过程中学员发生的一些状况,以及处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作一个总结。

一、校外培训生的生源分析

除了少数企业的职工个人在高级工或技师等技术等级方面的自我提高外,大多数到我院培训的校外学员,都是在无锡地区的不具备相关设备的中等职业学校或市属的中专学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和我们学院的正规学生还是有着较大区别的,尽管年龄上都相仿。如果只是简单地用管理我们学院学生的方法来严格要求他们,往往效果不好,有时甚至事倍功半。

同样是学生,外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表现为:有较强的好奇心、矛盾的自卑感、较差的自律性,常常不能正确地分别坚持和固执、勇敢和野蛮之间的区别,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冲动。因此指导教师有时严格的要求或者过多的关心都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于对立情绪。

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常碰到反作用力,比如你告诫他不懂的东西别动,他就越要动,哪怕是偷偷地动一下。也许是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定位,对环境变化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而原学校教师管理的简单化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正规学院教师的要求,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状况。

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将校内和校外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异同点如下:

1.成才欲望较强

无论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无动力、成绩不佳的学生,面对今后的就业压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期望自己早日成为社会与父母认可的人才。但是成才是需要有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的,他们往往渴望学有所成,但又不愿刻苦用功;期望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却又疏于基本功的训练;渴望有所作为,却不愿踏踏实实做平凡小事。

2.自我意识太强

很多学生只注意“自我”,从不顾及他人;只崇尚“自我设计”、“我型我秀”、个人主义,不讲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做事要如“我”意,否则就反抗;对制度和纪律约束天生反感,认为限制了他的自由,这就导致许多学生胸无大志,不求上进,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教师指导。

有一位学员,一开始就存在迟到、早退、抽烟等恶习,后在教师的激将法引导下想学习操作技术了,可是玩游戏的习惯没有改过来,教师发的指导书与图纸又看不懂,请教同学时由于语言粗陋,别人不屑理他,他竟然顺手拿起扳手把那位同学打得头破血流,还不以为然。指导教师认真对待了他,却得到管理者的处罚和别的学生学习受影响这样一个哭笑不得的结果,引人深思。

3.情感波动较大

有少数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对自己愿望和行为的合理性,常常缺乏足够的认识。当某种自我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情绪波动,心情不畅,行为消极,脱离集体,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最终影响自己的学习。

4.参与意识强

这些学生主观意识较强,但目的不明确。一般只追求形式上的表现,不注意实质上的效果;只愿在现实中对事物品头论足,而不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针对以上现象,现场培训的指导教师想要正确引导这些学生,结合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达到培训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一些适当的教学手段和管理办法。

二、对应的管理办法

从成才的角度来看,现场的实习指导或者培训人员想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创造出适宜的教学环境,要对学生无条件地关爱,还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照校外学生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指导教师就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制订出具有科学性的培训内容,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技术。在使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巡回的“五步实训教学法”时,我们把大部分理论讲解内容放在了操作过程中或事后总结时进行,防止有些学生听不懂或不爱听。所以真正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必须先具有思想性,而思想性又是以科学性为基础的。

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遵守劳动纪律和工艺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让学生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运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培训,注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好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注意精讲多练,在动手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见多识广,从而熟练运用到操作中。

3.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适当安排企业生产的产品加工等实践活动,既可增强学生兴趣,又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用近似企业生产加工的环境,感受企业管理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4.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原则

系统地进行培训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练好基本技能,抓好重点、难点的解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操作示范,能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6.启发性原则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提高分析实际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成效

篇4

关键词:高职 校外实训基地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027-01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殊形式的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基于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通常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形式。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工科类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尤其需要实训基地来解决实践能力的培养。我院的机制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双赢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大胆实践。

1 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合理选择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我院机制专业对企业的选择在遵循下列原则:一是与专业对口并具有适合产业集群的企业;二是具有长期稳定经济效益的企业;三是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能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的企业。四是选择要适应不同层次实习要求的企业。五是建设一定数量的生产实习及产学研实训基地。基于上述原则,结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带建设战略,以及本地区机械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我院先后与一汽大众(大连)发动机有限公司,英特尔大连Fab 68有限公司,大连豪森瑞德有限公司等各种大中型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

2 构建“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长期的合作

要想与企业长期合作,就要逐步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实训的学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问题,企业技术的保密问题由签订合作协议时以文本的形式保证外,还有就是企业担心能否有稳定的学生来保证企业的付出。我院的机制专业根据自己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的要求,对教学计划不断作出改进,刚开始几年进行校企合作时,采用2.5+0.5的教学计划,前两年半在学校内学习和实训,最后半年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而随着合作得深入,逐步变为以实训为主导的2+1,即前两年在学校内学习和实训,后半年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一年的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了更好实现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正在拟定以实训课程为主导的1+0.5+1+0.5工学交替型的教学计划,即在校内完成一年的基本专业技能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第二学期将进行校企合作基地的认识实习),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半年的岗位实训,先前学习的基础技能应用到生产,返校再进行一年的校内学习和实训,加深岗位技能的培养,在有针对性深入学习专业课程,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开展专业分方向课程和综合实训,深入专项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最后半学期在企业进行,结合顶岗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最终走上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要想长期的校企合作,就要加深彼此在专业领域的交流。一是成立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积极吸收企业家和企业技术人员进入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般由企业、政府和学校的相关专家组成。以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平台,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学校把企业的专家请进校园,定期进行会议交流,讲解企业的文化,生产经验,企业成果等;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改革,例如教学计划的修改,教学立项的研究等;有经验的师傅到学校作为外聘教师进行兼课;我们校内的教师也可以到工厂结合实际给学生上课等互动,使合作进行的有声有色。

要想长期的校企合作,就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在企业通过顶岗实习得到锻炼。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后,集中一年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综合能力锻炼的实习,增加了现场学习机会,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许多学生被企业录用,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对于企业来说,学生以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对此开支成本较低,并且该员工还是比较专业的高技能人才,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减少了企业对培训新员工的的时间和成本。对于学校来讲,实现了应用技术培养目标,实现了学校的出口问题,即学生的就业。学生的管理是关键,刚开始建立实训基地时,采取由企业主要管理,学校的教师只做辅助管理改变为企业与学校共管模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必须的设施和技术,并派专人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治理;学校负责学生和师资的考核,让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就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将教育教学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抽调一批实战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技术骨干、专家深入学校教学一线,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实施,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在用人或招工的政策上优先考虑录用学校的毕业生,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

要想长期的校企合作,就要完善好制度建设。为了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近年来, 学院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横向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条例》、《对行业企业兼职人员的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管理暂行办法》、《教学与教辅人员进修培训学习管理办法》、《科研工作量计算与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进行制度上保障来提高实训基地质量的提高。

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37-02

依据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形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通运输行业,紧密加强校企合作,为工程一线或企业输送培养具有较强高级技术应用能力,知识综合运用开发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一定技术管理水平的专门人才。着重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工程实践应用问题。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提供大学生学习期间与企业结合,了解企业岗位工作特点,掌握企业工作流程,进而实现在校期间接近工程,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养成工程意识[1]。本文依托黑龙江龙运集团-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进行探索总结,进而依托实践基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共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基地,达到校企共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科技进步,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

1、基地的建设思路

(一)总体思路

建立深层次、双向互动、互惠共赢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打造出符合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依托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工程训练环境,通过学生创新活动资助、贫困学生资助等项目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依托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以及技术服务,并有义务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2-3]。

(二)合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选择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坚持人才培养为主,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以及工程能力训练,合作中采用如下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培训急需人才。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二、基地的建设任务

根据黑龙建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需求,借助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契机,结合黑龙江龙运集团的运营业务,借助双方合作基础,建立龙运集团-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校外实践基地。力争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我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

建设的基本任务有:

(一)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践教学理念,依托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省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出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行业实践教学特色。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和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逐步建立 “一条主线、四层次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培养素质与提高学生岗位实践应用能力。四层次实践分别是:专业基础技术应用实践、专业技术应用实践、岗前实践。具体内涵见表1:

(三) 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建立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真正从传授知识转化到能力培养。

(1)除教学大纲上已明文规定独立的实践课程外,配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修订教学计划,重点解决实践课及实践学时的安排与设置问题,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实践内容重复、实践方法简单的问题。

(2)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报告批改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3)修订和完善各门课程对实践课的教学要求,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进而实施实践教学目标管理,最终形成教师为全面培养而教,学生为全面发展而学。

(4)建立和完善实践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实践基地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5)逐步施行实践教学及实践技术成果奖励制度。为了鼓励教师能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训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促使实践技术研究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不断增强实训教学工作活力。

(四)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从实践教育基地生产、科研第一线聘请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实践教学。以此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结合

双方共同建立和投入进行道路运输资格证、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基地,为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提供支持。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均为紧缺人才行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可以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就业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提前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形式,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状况,更快进入岗位角色。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为解决企业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提供支撑平台。

三、基地的运行管理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正常运转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实现建设目标,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为促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全面规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也要制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职责、企业的职责、实践教育基地协议签订、组织与管理、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选聘、检查与评估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制度的规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如:校外实训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实训现场纪律、实训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通过完善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管理办法。探索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安排的时间、环节、各环节的任务和要求,规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中期检查等环节的工作。

四、结论

通过“黑龙江龙运集团―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为重点建设内容,将基地建设成集教学、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技术应用实践、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也在培养学生、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可利用实践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实验、实训、实习方面的资源保障,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相关专业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依托基地通过不断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企业合作设计产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让老师和部分学生参与进去,逐步推行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新模式,学生和老师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鲍怀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

[2] 倪吉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渤海大学学报,2013(4).

[3] 石晶,魏丹,段敏.汽车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1).

作者简介

鲍宇(197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

篇6

关键词 校外培训机构 任职资格 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各类中小学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由于中小学培训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对教师要求较低,出现了一些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为谋取更多利润而聘请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对薪酬要求较低的人来担任教学工作。因此大学生成了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队伍的主流。目前我国《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任职资格的规定是针对专门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而缺少对校外培训机构任职教师的教师资格的规范,由此可见,我国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管理问题上有疏漏。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保证教师质量的问题十分重要。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的特点利弊共存,制定一套适用于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任职资格的管理制度,促进其良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中小学校外培训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问题。

一、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概念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管理问题,首先要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概念进行界定,以确定研究的教师范围。

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课外培训,是指拥有一定知识量的个体或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之外,针对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的有偿教育服务。

中小学校外培训学校,指培训对象是我国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培训内容是与学生升学有关的文化科目的课外培训,比如英语、数学、物理等,以及包括学生校外兴趣爱好文艺或是技术类项目,比如舞蹈、歌唱、乐器等校外培训的学校。

本文探讨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是民办教育的一种,它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我国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在校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外,为学生提供与升学有关的文化科目的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的有偿教育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二、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的任职情况

“在校大学生冒充名师在培训机构任教”、“培训机构假优秀教师扎堆”等有关民办培训机构虚构和浮夸师资的新闻屡见不鲜。“一对一”、“一对几”、“小班”等授课多数就是家教大杂烩,授课的大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在校中专生。 师资的虚假宣传严重扰乱了中小学校外培训市场的秩序。

从一些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在网站上的招聘信息来看,可以发现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对教师要求较低,实际的师资情况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以南宁市为例,在网站上统计的市50家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招聘信息中,仅有10家培训机构要求应聘者具备教师资格证;8家要求应聘者通过普通话考试但对具体应达到何种等级没有要求,39家对教师普通话水平无要求;从学历来看,4家对应聘者学历无要求,26家要求大专以上,20家要求本科以上,其中部分机构招收表现优秀的在校学生;从教师专业来看,37家对教师专业无要求,3家要求教师具有与所授科目相关的知识技能,10家要求教师的专业必须与授课科目相关,5家要求教师为师范生;从教学经历看,36家要求对教学经验无要求,10家要求1-2年教学经验,4家要求3年以上教学经验;50家培训机构中有2家提出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从以上信息可见,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机构不要求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无法保证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技巧,从而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教师随意跨学科授课,专业性不强,科目知识的基础不牢,缺少与授课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忽视对缺少经验的教师进行培训。此外,由于很多教师是在校大学生,教师对学生缺乏责任感,流动性较大,导致教学不连贯,频繁更换老师导致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影响教学质量。校外培训市场因缺少专门的教师资格规范而使教师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任职资格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缺少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资格的法律。

大学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对薪酬的要求较低且愿意在培训机构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较多,为培训机构提供了充足的教师源。因此聘请大学生做兼职教师成为很多小型培训机构的选择,从而使其师资队伍具有临时性。尽管我国《教师法》已对教师的任职资格有明确规定,但其所指对象仅为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就使教师资格相关的法律政策不适用于校外培训机构,故而无法针对机构中教师的管理进行有效监管。实际上只用一部法律来规范所有的民办教育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疏漏,在实施中也行不通。

(二)教师任职资格的申请制度与校外培训教师脱节。

我国现有《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学历的要求为: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可见,我国有关教师资格的法律更适合诸如公办、全日制类型的学校。

由于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低,专业要求不高,与学历相比,更注重学习方法与教学能力,且《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教师学历的严格要求不利于发挥此类培训机构的特色。因此出现了很多培训机构为了招聘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人才,而降低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情况,从而使教师资格的申请条件缺乏可行性。

(三)岗前培训效果平平。

为了减少成本、节约时间,一些培训机构没有对新聘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有时只是口头传授经验。对于一些缺乏教学经验、技巧的人员来说,这些“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此外,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也缺乏合理性。现有《教师法》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中,关于控制课题气氛的要求仍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实际的训练。而活跃的课堂氛围、新颖的教学方法、主动性强的教学进度恰恰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大特色。因此现行的教师岗前培训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实际上,很多小型培训机构由于规模、人力、财力以及新人入职时间分散等因素,导致其难以实施系统的岗前培训,甚至忽视了岗前培训这一重要环节。

(四)教师资格考试科目设置与校外培训机构情况的不适用性。

现行规定中对教师授课科目的专业知识考查设置在面试试讲环节,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同时进行。这导致对教师授课知识的考核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使一些非授课科目专业的教师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专业知识较差的教师无法指导学生对强拓展性问题进行学习,有悖于校外培训机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初衷。因此,只对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进行考查无法从实质上考核一个教师的水平。

(五)教师任职资格监督力度不足。

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常用“名师牌”吸引家长、学生,由于真正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属于较为稀缺的资源,并非所有机构都能聘请到名师,导致不少机构的师资存在严重的“货不对板”问题。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严禁在职教师参与有偿家教、辅导;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办学经费有限,但在广告与硬件设施上花费过多,只能通过减少教师薪资来降低成本。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在校大学生成为大部分培训机构的主要师源,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教师资格证。由于缺乏有效的校外教师资格审核、监管制度,使得这些“无证”教师能够为广大培训机构所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资格的审核力度不足。

从网站对南宁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招聘的调查显示,50家培训机构中,40家机构没有要求应聘者具有教师资格证,37家机构没有对招聘教师的专业做出具体要求。可见,多数培训机构都出现任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且跨学科授课的现象。

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资格的审核制度,而现有制度则缺少针对性与可行性,使得教育主管部门难以对这类培训机构的聘任教师进行严格把关。

2、教师信息不透明。

部分培训机构存在虚构师资的情况,普通消费者亦无法鉴别教师资格证书的真伪。在我国,通过教育部网站查询教师资格,必须完整输入被查询者的名字、身份证号码、教师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 这无疑使消费者难以查询教师的真实情况,增加了学生及家长核实培训机构教师信息的难度,让培训机构有机可乘。可见,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阻碍了社会团体对培训机构教师身份的监督。

四、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任职资格的管理对策

在民办教育机构中,一些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能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但多数小型机构往往不能自觉执行教师相关法规。而且我国现行的教师管理法规也不适用于小型培训机构。这暴露了我国法律的漏洞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缺少相应监督的问题。

此外,多头管理形成了“管理真空”。在我国,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同时在教育、民政、工商多个部门审批、注册。但由于教育部门审批要求严、标准高,因此很多规模不足、不具备教学资质的培训机构选择在工商部门注册。而各个部门对培训机构的审查并没有统一标准,各部门管理范围亦不明确,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处理问题时常出现扯皮现象。 而必须明确的是,无论是在哪个部门注册,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都必须遵守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并接受其监督。因此,市教育局应建立民办教育教师管理办公室,对培训机构教师的任职资格进行管理,同时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必须加强对培训机构教师任职资格的审核力度。下面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民办教育机构教师资格的法律制度。

如何有针对性地完善我国关于不同教师类型的法律制度,是需要逐步突破的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虽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但其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使之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应建立一套适用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从申请条件、教师素质、资格考试科目、任职资格证的管理等方面,明确准入标准,规范其师资队伍。如为杜绝教师随意跨专业教学的现象,严格划分培训机构教师的教学科目,一人可有几个科目的校外培训教师资格,但在某科目任教的教师必须具有该科目的教师资格;为防止教师因临时性而对学生不负责的情况,可将教师任职资格的期限缩短为两年,将教师实际教学的考核结果纳入续办教师任职资格证的参考条件中。

(二)适当放宽教师资格的申请条件。

现有教师资格的申请条件较为严格,且主要针对公办、全日制类型的学校,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过于死板。根据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专业性要求不高、教师流动性大、教学形式丰富等办学特点,可适当放宽申请教师资格的条件。从各培训机构的具体需求出发,允许具有不同特长的人才具备教学资格,加入教师队伍,为培训机构带来更多的特色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具体实施办法为:培训机构中初高中教师的资格证,可由符合现行《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的学历要求的在校生获得。

(三)加强岗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

为保证教学质量,让教师兼顾授课知识与教学技巧,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构建教师培训课程:

第一,政策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课程模块。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使教师准确把握我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提高培训机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艺术教学技巧, 提高教师对授课知识的掌握能力。

第二,教学能力课程。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确保师生顺畅沟通;确保教师能因材施教。同时培养教师的责任感,以及以身作则的自觉性,强调教师不能因较大的流动性而忽略对学生身心的关怀。

可由市教育局建立民办教师管理办公室,组织与监督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有条件的培训机构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培训,但必须经民办教师管理办公室批准,并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培训,自觉向办公室提供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大纲等资料,接受办公室的监督抽查。若抽查中发现培训不符合要求,则取消其自行培训的资格。

(四)提高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的实用性。

除了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外,还应对授课知识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的宗旨是帮助学习后进的学生夯实基础,帮助学习优秀的学生继续提高。若教师专业知识浅薄,不仅无法正确教导学生,还可能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运用笔试对教师进行授课知识的考核,可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成绩评定也较为客观。更重要的是,笔试的形式不仅可以考查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而且教师在备考过程中也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专业素质。

(五)加大教师任职资格的监督力度。

针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任职资格管理问题,只有建立规范的审核制度,在此基础上给予培训机构更多招聘自由,才能充分发挥机构的特色。要保证教师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防止培训机构夸大师资,就必须加大对教师资格的审核力度,同时借助社会力量监督教师资格。

1、建立教师档案,加强对教师信息的审核。

为有效避免培训机构夸大师资的虚假宣传,保证教师信息的真实性,必须建立相关审核制度,对机构教师的信息进行审核。教师上岗前须到教师管理办公室进行资料审核,包括学历、专业、教师资格证的任教科目类别、考取教师资格证时间,在校生必须出具学校的专业班级证明等。教师管理办公室对教育机构的教师信息进行备案登记,以确保教师信息的真实性。

2、建立教师信息系统,公开教师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亮化教师信息,为社会团体提供监督平台。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供查询培训机构教师档案的服务,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了解培训机构教师的渠道。公布教师的学历、教学经历、教师资格证类型、学生评价、督导人员抽查评价结果、任职时间、任教科目、上课时间与地点、学生情况等具体情况。教师可在信息网上如实自行更改上课信息,如任课时间、地点、是否任职等,若抽查发现教师任课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在信息系统通报批评并记入教师档案。

此外,为了防止兼职教师因任职时间短而缺乏责任感的情况,同时也让消费者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评价系统。在培训机构上课的学生及其家长可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入兼职教师档案中。

五、结语

中小学校外辅导已发展很多年,但很多培训机构无论是从教学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达不到标准,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目前我国对公办学校以及一些全日制的学历学校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政策,也有足够的监管力度对其进行规范。但对于小型的、课外的培训机构则没有明确要求。这就需要健全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只有建立了符合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特点的法律法规,才能使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监管具有可行性。加强对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任职资格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证监管效果。只有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培训机构为学生服务的作用。

(作者: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民办教育[EB/OL].http:///link?url=WV8GS3qSPVvqVNXphz_MVL2nsh63WTS5CGVbkASdXXEEA9g_zmQ3LhqgJafdSrKT

[2]张蕴哲.试论课外辅导概念的演变[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1).

[3]刘阳.民办培训机构师资信任危机山雨欲来[EB/OL].http:///psylife/201108/2250056152.shtml,2011-08-22.

[4] 张东.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良莠不齐 亟须“重拳”整治[N].中国教育报,2011-04-02(2).

篇7

在以一线城市这样的局面要好一些,一般都是取得了办学许可的才可以办学,但是在对这些培训机构的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最近培训机构发生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些事故还特别严重:有学生因为培训费用和培训单位发生矛盾的,有学生因为培训机构管理不当发生事故的,也有在培训招生中存在严重违规违纪的等等问题。这些都无不说明加强管理对于现在的艺术培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实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视而不见。如何才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还是需要对艺术培训,或者说是整个培训市场加以规范,采取有问题不回避,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解决问题。第一,解决的是规范化办学的问题。这个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有达到了主管部门规定的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主管部门就应该给予发放相应的许可证明。如果采取“疏”的原则,只要管理到位,一定会出现一批对艺术教育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培训学校或机构。第二,是关于制度建设问题。涉及到培训的问题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化建设,就培训的管理而言,难度会很大。

比如关于培训的收费问题,很多培训机构没有标准,想怎么收就怎么收。这一点在高中的美术培训中尤为突出,三个月的培训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收费的昂贵让许多学生家长苦不堪言,无法承受,但是苦于对学生成才的渴求也无可奈何。几个月的培训,培训机构的开支是多少,利润几何?这些难道就没有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吗?想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关键是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只有有了制度才可能做到规范。当然制度的建设还应该做到全面和具体,因为只有这样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关于管理。有了制度就需要有力的执行,不执行的制度也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是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机构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因为在近几年都有培训机构在安全方面出问题,这给我们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那些只为利益不为学生的培训机构敲响了警钟,不重视制度建设和不重视自身管理的培训机构终究不会得以生存而被社会摈弃。其实,管理问题也就是一个重视程度的问题,我们的管理者往往重视的是学校教育,对于校外教育相对放松,让许多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自由度太大,这或许是造成现在艺术培训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篇8

关键词:汽车维修 企业实训教学 解决对策

0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是检测高职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为了使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胜出,提升就业品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校外实训教学,并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目前校外的实训的效果看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预期和结果相去甚远,学生经常是兴致勃勃而去,遗憾而归,校外实训教学的价值体现的不明显。

1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校外实训基地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1.1.1 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合作动力。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外联系了许多汽车4S店和维修厂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许多单位承办了一两次实训后就放弃与学校的合作。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缺乏指导学生实训的动力,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培训学生,费力不讨好,尤其现在客户修车的过程是全透明的,允许客户在现场观看,这时如果再指导学生会引起客户的不满,从而影响企业效益和客户满意度。二是学校的实训经费和实训管理人员有限,导致校企之间未能很好的沟通,而且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负责管理实训的学生,负担较重,因此很多企业不愿与学校再次合作。

1.1.2 校外实训内容单调或流于形式。由于参加校外实训的学生不具有实践技能,所以好一些的用人单位会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如:擦洗车辆、打扫车间卫生、给维修工打下手等等,我的一个学生下企业学习时洗了一个月的车;差一些的用人单位只让学生作壁上观,不让学生参与任何工作。总之接触不到实质内容,学生的意见很大。

1.2 校外实训管理不规范

1.2.1 学校方面,学校没有规范的、专门的和可操作性强的校外实训计划,学生难以迅速进入实训角色,加上实训时间有限,导致实训结束后学生不知所学。

1.2.2 对教师管理方面,校外实训教学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往往没有严格的要求,多数指导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训活动只是走过场,实训结束时,教师象征性的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对学生的平时印象给出评价,然后编写一份实训指导工作总结即可。这样的校外实训指导没有任何实质的作用。

1.2.3 学生管理方面,许多学校对校外实训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实训企业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考勤要求和实训要求,导致学生在企业实训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

1.3 师资问题 很多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又相对僵化,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一是不能引入有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二是学校对优秀的企业人员没有吸引力。导致没有经验的教师,不能合理的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 解决对策

2.1 增进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根据学校对本专业建设需要,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交流,聘请企业维修专家来校兼职,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去合作企业就业,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也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一举两得。

2.2 规范对校外指导教师和实训学生的管理 ①结合专业特点和实训企业的特点,组织教师和企业人员充分调研后制定规范的校外实训指导书和任务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实训日记、实训报告的要求,介绍实训单位的情况和实训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训纪律。②加强对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考核。实习指导教师考核可以由学生评议、指导教师自评、实践教学检查组评议三部分构成。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从而提高教师对企业实训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③加强对校外实训学生的考核。要制定校外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校外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的相关文件,量化考核项目,加强校外实训的过程控制。实训结束后召开实训总结大会,分析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依据校外实训成绩,进行相应的奖惩,以端正学生对实训的态度。

2.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岗位可以选择和校外实训教学关联度比较大的维修接待、维修、车间管理等一线岗位。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安排汽车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汽车4S店进行专业实践,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通过这些举措,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高职院校企业实训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己任,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和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建立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企业实训机制,将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培训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曾小山.构建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6.

[2]杨海娜.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训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篇9

一、助学奖学行动计划

为解决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生活困难和鼓励优秀学生报读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实施职业教育助学奖学行动计划。

(一)扩大资助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规模

资助对象:就读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包括:①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残疾学生;②城乡居民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资助人数比例为在校生总数的10%左右。资助标准视困难程度为免交学费或免交学费、代管费。

(二)减免就读农业种养技术类及紧缺工科类专业学生学费

减免对象:就读职业学校的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和紧缺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可免交学费或部分免交学费。

(三)设立职业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

奖励对象:品学兼优的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奖励总量为在校生总数的5%。奖励标准:每人每年500元-1500元。

二、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计划

为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计划。

(一)建设目标

20*年前,创建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到2*0年,争取创建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及1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

(二)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及技能型劳动者紧缺状况规划。市职教中心创建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类为主体专业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市综合中专创建以社区护理为主体专业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市技工学校创建以机电数控类为主体专业的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2、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应在全市范围内向其他学校、农村劳动力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要通过校际联盟、校企合作等形式建设好实训基地,逐步实现与合作企业的资源共享。

3、注重效益。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率。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加工生产和学生勤工俭学活动。

(三)建设要求

1、基地学校应建设好与我市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若干专业。

2、学校应与4家以上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紧密和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在专业教学、设施建设、学生实习和就业、企业职工培训、专业师资共享等方面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学校要为企业培养培训大批技术工人,使企业因合作而获得利益;合作企业要有实质性的行动支持学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3、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办学基础。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梯队,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达到80%以上。有充足的实训场地,实训设施能满足技能训练的需要。

4、形成一定的培养规模,相关专业年招生300人以上。相关专业毕业生7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专业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500人次以上。

5、基地学校应设立相应专业的技能等级鉴定机构,以方便职校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的技能等级鉴定。

三、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为加快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一)增加专业课教师数量

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应满足专业设置的需要。到20*年,专业课教师配备班师比达到1∶1以上,到2*0年,达到1∶1.5以上。要通过高校引进、文化课教师转行、从企业选聘等多种途径,增加专业课教师数量。市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人事、财政等部门拟订有关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引进、招聘、培养、管理实施办法,增加师资数量、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待遇,为加快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二)实施专业课教师培训

1、专业课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以师德规范、职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专业课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培训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培训要求按省规定执行。到20*年,全市8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应取得中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年达到85%以上。

2、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开展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培训,选拔一批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培训70名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努力形成一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坚力量。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骨干专业课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在职硕士学位。

3、专业负责人培养。在每个市级以上示范专业中,选拔1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高级工职业资格以上、熟悉本专业知识体系的中青年骨干专业课教师参加培训,作为专业负责人。并通过理论研修、专业调研、技能培训、名校挂职等多种培训途径,培养10名左右*市级专业带头人。

4、专业技能比武。全市每年选择若干个专业或项目,举办2-3次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技能大赛。

5、课程教材改革,专业课题研究。我省将启动课程教材改革,这是职业教育适应企业行业需要的有效途径;也是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教材开发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抓手。要鼓励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教材改革,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开发校本教材。每个市级以上示范专业,至少编写1本适应企业形势,适合学生操作的校本教材。

四、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行动计划

为了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发展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实施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行动计划。

(一)骨干职业学校建设

在2*0年前,市职教中心创建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市综合中专按省级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要求创建、市技工学校创建成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二)示范专业建设

市职教中心要创建以纺织服装类、电子信息类为主体专业的国家级或省级示范专业;市综合中专要创建以社区护理为主体专业的省级示范专业;市技工学校要创建以机械机电类为主体专业的省级示范专业。另外,各校应创建1-2个*市级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专业方向要体现为我市经济服务,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导向,向机械、数控、电子、医药化工、汽车维修、现代物流、商贸、旅游等专业倾斜。到2*0年,全市的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数达到10个以上。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的招生量达到中职招生总量的70%以上,在校生达到8000名左右。

五、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双方积极性,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1.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提出专业设置标准;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制定行业准入资格标准;推动校企合作。各学校应相应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建立职业教育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在全市范围内选取几个校企合作良好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其中省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1个,大市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1-2个,市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5-6个。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提高师生的职业技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基地企业优先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

3.建立校企合作的职工教育培训基地。依托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性成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好3个校企合作的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其中省级职工教育培训基地1个。要鼓励职业学校、化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中小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供服务,形成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新机制。

4.建立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在学生实习、专业教师实践、毕业生录用、职工培训、技术咨询、产品开发等诸方面有广泛的合作前景。职业学校应积极主动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容,争取尽可能多的企业的支持与合作;鼓励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或参与合作办学、合作办专业以及共建实习车间。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示范性的实习车间(工厂),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又为企业加工生产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二)政策和措施

1.做好项目认定工作。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必须是与职业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为师生实习实训提供服务,装备先进、创新能力较强,生产水平领先,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体系的企业。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坚持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除市区外,重点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职工教育任务相对较重的中心城镇建立。培训基地要配合当地政府和职工培训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本地中小企业职工培训计划,做到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信誉度高。

2.职业学校的实训车间(工厂)可以注册公司,承接对外加工和生产业务,其营业税、所得税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39号)办理。实训车间(工厂)取得的利润用于学生实训的消耗和实训车间滚动发展。

3.对校企合作行动计划项目,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根据企业承担学生实习任务的数量、质量、技术水平、条件保障等进行评估,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省、大市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市财政平均每家奖励5万;本市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平均每家奖励3万。职业学校自建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市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

六、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及企业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实施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以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企业务工农民和专业农户为重点对象,以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到2*0年,全市完成10万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任务。

(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

根据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对全市回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按不同专业、不同等级职业资格,分别进行6个月到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作由办学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或省示范性成校承担,受训学员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经费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

(三)职工就业能力培训

对在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等多种举措,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术、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赃、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开展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成绩突出的校外教育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关心、支持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贡献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