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在教师、学生、教材、嫌体四个要素中全方位的突破,建构主义的历史教学模式主要有主架式教学、抛猫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当然运用建构主义的体育教学应“因时因地”制宜,不能死搬教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旧知识或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认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本文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并探讨建构主义模式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一、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1.学习目标是深层理解。从学习的目标来看,传统教学中,知识获得是学习的重要目标,而知识获得有不同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只是记住了一些概念、原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或者只是有一些字面的理解,只能应付课本上的典型习题等。而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则要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意味着学习者要切人某个知识主题或一门学科的核心思想,要能对这些内容作出明确的辨别,作出合理的推论和预测,对有关的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应用到历史教学上,就是我们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而是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深刻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核心思想,形成自己的见解。
2.学习的内部过程是高水平思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与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作出检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预测.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3.学习的情境是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在传统的教室中,交往和交流的形式比较简单,也不够充分,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教师讲和学生听,仅有部分师生交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在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教师开始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索。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
4、学习的信息与建构工具是多样的、情境性的。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信息源是课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板书和综合等,这是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而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习者可能要做现场测查和实验,或者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查阅各种多媒体百科全书光盘,也可以通过电话、国际互联网络等直接访问有关专家或实际工作者,所有这些信息都可能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课程和教材的含义被大大地扩展了。体育学科的学习媒体就是极为广泛的,有许多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去参观比赛,自己去查阅资料,利用音像制品等手段,丰富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
总之,在两种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体育是一门知识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对过去人类生活的体验,引发对今天生活的借鉴,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建构主义模式的体育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体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这就像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一样,其实质是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历史课本学生都能自己看懂,教师在教学中起怎样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搭一个新的更高的支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进一步引向深人。
2.抛锚式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然后围绕“锚”组织教学。这就要教师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确定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如在学习篮球投篮这一课时,教师先“抛锚”:我们打篮球都必须投篮才能得分,请你描述一下如何投篮才能进。鼓励学生围绕这一内容进行积极发言,然后,教师提出,低手投篮和高手投篮的的不同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应用?如何进行有效投篮?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学习了新的知识。这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利地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
3.随机进人教学学习者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的方式进人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每次进人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人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三、运用建构主义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运用比较成熟的主要是支架法,抛锚法和随机进人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采用某种单一的方法,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某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灵活加以运用。
2、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均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找反馈。
3.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因而对精通商务知识和英语并拥有良好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商务英语谈判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求,融合了英语、国际贸易、谈判技巧等知识,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打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我国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分析
尽管很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但基本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学效果很不乐观。首先,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很多院校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开设的课时非常少;其次,从事此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英语专业,缺乏实践谈判知识,即使有些教师出身于商务英语或者国际贸易专业,但是缺乏相应的谈判实践经验,因此大都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者,高职学生对此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英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可以做好贸易谈判工作;另外,缺少正宗的商务谈判实景教学材料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都使得国际贸易谈判课程的发展处于弱势,因此建构开放、互动、模拟式的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批判中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为此,当前建构主义对教学心理学研究正产生着主导作用,以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心理学研究也正影响和变革着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它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2)抛锚式教学 ( Anchored Instruction),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学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 3) 随机进入教学 (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是指为了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 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以建构主义理念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倡导将教学内容任务化、情景化,融合商务谈判活动所需要的内容和英语语言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
商务英语谈判抛锚式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如下:(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2)目的性原则。即在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计是以保证学生学会为标准来进行设计的,使学生能够通过确立主动建构意义的学习来解决现有的问题。(3)综合性原则。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体现商务英语谈判的贸易知识,谈判技巧,英语语言知识等综合性。(4)适度性原则。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要注重选材与主题的实用性,要确保教授的知识是在学生可消化、理解的范围之内。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运用于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为:1.设计情景任务,即以现有的商务英语谈判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整合内容,设计若干的真实性谈判情景;2.组织合作小组,即在学生组织谈判合作小组和团队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差异合理建组,使各小组之间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性格搭配等综合能力大致相当 ,从而使各组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给每个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成功扮演商务谈判小组中的不同角色,以实现学生的个人意义和集体的分享意义;3.搭建知识桥梁,即在商务英语谈判情景教学中,把利用情景任务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作为桥梁,让小组学生自由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发展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最后促成小组学生达成谈判共识;4.共建解决方案,即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之后,利用已经建立了的知识桥梁来解决现有的围绕商务谈判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问题的小组解决方案,同时阐述小组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即将实现,因此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新发散性思维,以期养成学生在实际商务谈判中的灵活性;5.引导反思,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思维活动进行反思,教师在此步骤中评估和归纳总结,给每个小组以公正客观的评价以及成绩。
五、结论
建构主义对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其理论思想为向导而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也是非常的具有教学理论及实践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稳定的教学框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内化学生的知识,并且督促学生去寻找学习的意义。因此,运用多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构建建构开放、互动、模拟式的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的多元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三庚.商务谈判[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4.
[3]曾勉. 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探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篇3
学习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行为。对学习”一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般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为了某种需要,凭借经验而引发的由不知到知的领悟行为。可是对这一领悟过程的认识却大不相同。在西方出现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几种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其争论的焦点是人和动物究竟是怎样由不知到知的领悟过程。这一领悟过程的奥秘至今尚未完全揭晓。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受到外部刺激后发出反应的一种行为,即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在这种学习理论指引下产生了程序教学。这种程序教学是把教材编成小步子程序作业,形成传输信息,用教学机械取代教师,学生按动键盘进行学习。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班级授课制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受到冲击,而没有坚持下来。程序教学传人我国后,周靖馨教授把它中国化,创建出“地理综合程序法”,这种方法直到今人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仍有一定影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过于强调学习的客观条件,而忽视对学习主体内在活动的研究,而且班级授课制度受到影响,所以近年来出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相结合的趋势。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美国布鲁纳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学习不单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由于机体在刺激—反应之间内在心理活动而引起认知反应的结果,即在刺激—反应之间有一个认知过程。他们以人的学习为例,指出不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要务必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即学科的基本结构。所以这种学习理论又叫做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对在刺激—反应之间认知过程驱动力的理解不同,认知学习理论又分成两派,他们对促使学习者产生领悟的方法不同。一派以布鲁纳为首的认为教学过程是知识再发现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的东西教给学生,要让学生白己去发现,而提出发现式学习——发现法;另一派以奥苏伯尔为首的则认为一切东西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做既无必要,也不可能需要教师讲授,而提出接受式学习——讲授法。这是当前世界性的两种并行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学方法。它对各科教学设计都有深远影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管是发现式还是接受式,学生的认知活动都是由教师操纵,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架内进行的,而不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这种学习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
展,所以近年来出现了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趋势。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发现式学习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依靠个人经验构建的。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白己的能力和动力,主张学习要以人为本,提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种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不同的是更加强调机体个体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近年来出
现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走向更加极端的反映。因而有人担心极端的建构主义也存在着使个人的认知走向荒谬的可能”,所以近来建构主义在强调个人建构的基础上,同时还提出合作学习。以弥补个人认知上的片面性,培养协作精神,防止建构主义学习走向极端化倾向。当前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出现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正在兴起和探索中,对各科教学设计都有一定影响。
现在,上述学习理论的对立并不那么重要了。各种学习理论已经出现“兼容并包”的综合观点。这一点对各种教学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
4.启发式学习理论
在西方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在东方则有启发式学习理论。启发式学习理论源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创始人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景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33-01
前言
学习是一种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也是人特有的一种潜能和本性。对于人类的学习方法,古今中外持续纷争,从而出现重视外部刺激与强化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重视内部加工过程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产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学习不仅是“反应强化”和“信息加工”,而是“社会具体环境下、特定情景中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即学习是发生在真实情景中的以个体的先前经验为前提的一种合作交往的互动过程。当前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这些理论时,往往因误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思想和理论必须适用于具体的文化环境中。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情景学习来揭示学校与课堂教学该如何探寻建构主义学习与情景学习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分析
新课标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育各界人士就要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大量探索研究,其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着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以教师为中心则强调教师的教。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成为指导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主要思想。
二、建构主义十分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联系,只有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学习活动才能使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和引进新知识;如果原有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会引起“顺应”的过程,即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有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条件达不到情境教学所需要的生动性、丰富性,也就没法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从而使建构主义学习的推广困难。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英语情境教学及其实施方法
提高英语需要一个过程,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考虑学生心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研究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想办法创造合适的具体情境,把情境教学落到实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环境须有利于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其中创设合适的情境是最重要因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创设这种情境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教学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降低旧知识与新知识的难度,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确定课堂交际类型。如果学习内容是日常对话,可使用对话练习交际类型;如果是故事型课文就采用角色扮演交际类型;是讨论性质就采用集体创思交际类型。
(三)有效选择课堂交际工具。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可使用简笔画、实物等工具。实物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图片是直观性很强的教具;而简笔画既生动又形象,使学生大感兴趣。
(四)确定合适的课堂交际语调。要求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后,采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课堂交际。语调要风趣幽默、充满自信;而学生的语音、语调应体现好奇和怀疑。
(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主体性的阅读教学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调整教师角色,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气氛。建构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领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和教材的提供者,师生是平等关系。
四、结论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在批判直接教学法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其生成的非传统学习策略对研究学习与了解学习者有很大帮助。以建构主义范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对提高教师和了解学生思维及其起源与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创设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正确途径,是改革当前英语教学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邬维敏.英语情景教学方法初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技术领域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混合式学习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来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切密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们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并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它对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和验证学习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乃至最终的意义建构都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通过会话进行交流,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就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对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探索法、发现法等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和分析资料,善于提出问题假设并加以验证.在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学习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1999年,美国专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这个名词,掀起了人们对E—learning的热情。它采用大量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它会使“没有围墙的大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对E—learning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对待E—learning,并对它进行反思,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国际教育界和培训界也逐渐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混合式学习在E—learning遭受质疑的时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并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融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fl~优势,使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又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将混合式学习界定为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要求需要多种学习理论指导混合式学习;学习资源来源丰富多样,如印刷材料、光盘、录像带、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环境的支持。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学习环境,信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学习环境.它们构成了全空问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或者同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将多种学习方式混合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混合式学习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是多元的。从总体上看,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活动理论、虚实交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环境下的学习,是利用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昆合式学习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这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学习帮助教育界重新认识建构主义
教育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强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统一起来。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内容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表现在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多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得越充分,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结构;第二,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主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混合式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又要重视客观事物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刺激。
篇6
【关键词】 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2
一、前言
由于近年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人数增加20万左右[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生也面临着同样问题,相关文献[2,3,4,5,6,7]等对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文献[3]中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需求的调查问卷,发现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社会适应能力、就业预期、岗位专业知识、职业规划等,并提出了培养非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引导和教育的加强,就业心态的形成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专家和学者提出的各种策略需要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而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是在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
二、建构主义与自主学习
2.1 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西方教育学家提出,之后进入语言学习的领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971年自主学习中心在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成立。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都积极参与。我国心理学家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8]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一次性’教育定终生的观念必须改变。学生应不断的地获取信息,充实自己。“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理解知识,同时对知识进行筛选、吸纳、加工、整合、改造和建构。
2.2 建构主义概述
2.2.1建构主义定义
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他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智慧本质上就是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构的发展和构造,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认知结构的功能不变性和认知结构的结构可变性两个立论基础。维果斯基的思想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特别是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当今的建构主义有很大的作用。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的理解与赋予意义是有个体自己决定。当今的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9,10,11,12]。
2.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来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因为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关系密切,所以建构主义能说明学习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可以形成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实现较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内容。
(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在于学习者利用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3,14,15]。
(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主动建构意义,而不是的被动接受外部刺激。
2.2.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著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D.H.Jonassen 设计了一个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CLE)的最新模型[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方便,有效的实现,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利用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作为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在文献[14]中提出了WBLED模型,该模型,该模型通过相互协调的循环设计,最后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而融合到统一的学习环境中。它能够适应学习环境的动态变化。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意义的建构是由学生学生主动完成,由学习者利用适当的学习环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也就是“自主学习”完成。认知的主体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内因”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理想的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要,它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而更要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如果没有这种自主学习,对再好的学习环境,意义建构也无法完成。文献[14]中提出了WBLED模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三种教学策略.
三、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20世纪50年代,自主学习随着元认知的兴起,成为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热点,Holec把自主学习分为五个部分[18]:(1)确定学习目标 (2)确定学习内容和速度 (3)选择学习方法(4)监控学习过程(5)评价学习效果。在文献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7]中指出了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的原因首先是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够、学习策略应用不佳和缺少元认知学习策略,其次是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获取困难,最后是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缺乏师生足够交流、缺少校园文化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也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而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立,是对网络自主学习效率低的很好的措施。
在该模型中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高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及时跟踪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在平台上,组织学习小组,与学生相互交流,而另一方面学生在网络组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能够很好的解决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的问题。
四、总结
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重要知识。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能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实现对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自主学习能够主动的调节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展示自己,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只有这样高职生才能很好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http:///kuai_xun_4343/20130129/t20130129_898345.shtml
[2]段杰鑫, 武雪.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 河南教育: 高校版, 2013 (4): 60-61.
[3]陶书中, 黄君录, 王佳利.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5: 41-43.
[4]陶书中.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的理性审视[J]. 江苏高教, 2006 (2): 134-136.
[5]屈善孝. 以实践原则为指导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8): 47-48.
[6]赵丽萍, 孔凡菊, 宋永利, 等.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11): 141-142.
[7]杨少春. 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探讨[J]. 职教通讯: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52-53.
[8]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J]. 2003.
[9]温彭年, 贾国英.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20): i5.
[10]陈越.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 惟存教育, 2002, 9.
[11]张屹, 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 1(19-23).
[12]张建伟, 陈琦.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6, 4: 75-82.
[13]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12(7): 13.
[14]武法提. 基于 WEB 的学习环境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4: 33.
[15]任友群.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J]. 教育科学, 2002, 4: 40-42.
[16]David H. Jonassen, A Model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ICCE97, 1997.12.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一、引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迅速发展, 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信息量大, 效率高, 反馈及时, 交互灵活, 学习多地点, 非定时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教育部于2004年初最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提出了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即网络化自主学习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还针对现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明确指出要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一种不断积极的实践和建构过程。笔者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学实践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概括起来 ,建构主义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但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相对于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强调反复训练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支持自主型和研究型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 程中学习者主动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测试和自我检查等活动,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建构主义学习是目标指引、建构、累积性的学习。学习者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将当前的学习内容和先前的学习内容相联系,不断积累,逐步建构新的内容。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意义建构,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是社会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及教师密切联系,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进行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现意义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深刻地阐述了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其相应的评价体系都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特点。
三、主要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环境,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网络技术也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还是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作学习的工具。主要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讲解演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紧密结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借助多媒体系统,以课件、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形式来呈现各类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理解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反馈。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相关的课外材料,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反复播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反复的大量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形成熟练技能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的自动批改功能还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信箱或即时聊天功能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学生反馈信息。
丁桂红:论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第三,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各种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并通过网络发给经过分组搭配的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合作、彼此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影响和启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教师也可以以加入任务小组,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监督,起到指导者和监控者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模式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是为适用与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四、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忽视其他各方面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评价要求。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评价方式也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合作学习,体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因此,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必然会取代传统单一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学习者的智能是多元的,其知识的构建也是多元化的。传统教学中整齐划一的折中的评价标准往往使尖子生因太容易达到标准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差生却因难以达到标准失去学习兴趣。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各自相应的水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既保证了宏观的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微观的后进生的分层提高。
(二)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不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进行量化评价,还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此外,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个性倾向等难以量化的内容也纳入定性评价的范围。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学校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和学的主体,也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各个评价对象的评估,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提高元认知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注重学习结束后的知识水平的评价,忽略了积累知识的学习过程,忽视了不同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忽视了学习内在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应该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是否取得进步的一种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束后知识水平的总体评价。只有把这些评 价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又能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对知识进行构建,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外部知识的中介和输入作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具备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特点,在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符合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发展趋势,也必将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董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探索[J].外语界,2004,(02).
[3]B.Joyce.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4]张天宝.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基本走向[J].江西教育科研. 2001,(06).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网络环境;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网络通讯技术提供的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有惊人的吻合之处。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一个真实的可操作的情景;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协作和会话;另外,基于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为超越时空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促成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最终目的。网络技术将人类数千年历史的积淀置于显示器上,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整合知识,不断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外语自主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自1981年Henri Holec出版《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一书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以及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外语教师们(如Hill 1994;Nunan 1995&1997;Lee 1998;Gardner&Miller 1999;顾日国1999;Benson 2001;华维芬2001;魏玉燕2002;王笃勤2002;肖飞2002:何莲珍2003:惠亚玲2003)纷纷著书撰文探讨“语言/外语自主学习”,如外语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等。然而,探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文献不是很多。本文拟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探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
1、对学习性质与学习活动本质的理解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张萍等,2005:111)。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如网上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文字材料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2、对学习者的理解
学习的质量是意义建构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庞维国,2004:159)。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创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它认为应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3、对教师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强调学习者认知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仍然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协作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学习者是在教师指导下,把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自己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是指语言学习者自行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主动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网络英语课程的学习。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体现出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使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出现变化,主要表现为:
(1)学习对象的变化:英语网络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丰富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可以实现学习者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向语言社会学、语言文化学、跨文化交际等综合要求发展。
(2)学习心理过程的变化:由网络虚拟交互的特点所决定的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让语言学习者免除了面对团体产生的直接外界压力和社会性监督,课堂教学的现场紧张感得以缓解。
(3)学习方式的变化:网络的自主化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网络的互动性可以使其英语学习由平面向立体、线形思维向形象思维互动转换,学习方法更加多元化。
(4)学习动机的变化:由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兴趣引起的学习动机将取代被动、功利的课本学习特点,使学习者动机的“主动性”更强,目标更明确。
(5)学习环境和场所的变化: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实施使学习者能够自定学习时间和地点,学习空间得以延伸,学习环境和场所变得生动多样。
尽管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有着许多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然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充分,角色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效率低,没有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思考
新的学习理论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模式、师生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增强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完成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包括言语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话语。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教学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自主学习中多媒体和
网络学习环境的情景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就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特性与功能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的。
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自主学习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并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提供基于问题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直接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语言知识,这样对学生关于所学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2、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外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估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同时,外语教师应由传统的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案,组织学生实施好该方案,真正做到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自主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创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3、实施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培训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指教师系统地教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形成使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退出,教师应对学习方法和策略欠佳的学生进行“教育干预”,整合策略培训与语言教学内容,实施语言学习策略培训。在学习策略的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纠正策略学习的错误观念,激发策略学习欲望,从管理策略入手,注重策略培训的系统性。结合O'Malley&Chamot(1994),Oxford(1990)等人的策略培训模式,网络环境下语言自主学习的策略培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学习策略缺失诊断。可利用E-mail借助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诊断表(sILL)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需求分析。
篇9
关键词:建构主义 药理学 课堂教学
当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发展趋势,它的理论对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正在深入进行的教学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创新教育极具启发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其主观能动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向学习者单向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认知内容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突出了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应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真正科学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自主学习。总体而言,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开放性。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药剂专业学生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奠定基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不易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只有掌握并运用认知规律来指导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药理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理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融入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重构提供基础平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或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即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习者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去回顾、寻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应用于药理学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使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主动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并将新的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讲解“肾上腺素解救过敏性休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过敏性休克的病理变化,如微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抑制、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所引起的效应,学生自然就能轻松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再如讲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时,引导学生回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归纳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因素,进一步分析治疗时的着手点—─增强防御因子的作用,降低攻击因子的作用,那么本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环节就一目了然了。只要牢固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知识体系,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建与教学内容要求符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性学习是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它与建构主义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境中评估。药理学不仅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后采取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占全部治疗的70%一80%以上。而建构药理学的知识是正确使用药物的基础。教师要阐明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药理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药物品种繁多、更新速度快,新产品上市周期和使用周期缩短、淘汰加快,这就对医、护、药从业人员对药物的熟知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联系具体的临床病例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知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问题、情境或事件上,提倡以问题驱动学习。教师可依据教材上的结论引申出若干问题启发联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时,可先让学生观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录像片,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中毒机制、中毒症状与胆碱受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针对症状和病因应采取哪些有效的解救措施,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围绕目标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和提高其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要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结构化,而不能简单地把零散的知识堆积在大脑中。应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探索新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前人的间接经验与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理学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散,学生普遍反映难记、易忘,要鼓励学生多归纳、总结,比较同类药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比较各类药物的区别。例如,比较肝素、华法林、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过量解救;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等。通过这样的比对,学生认清了药物之间的异同点,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需鼓励学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的问题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糖皮质激素作用复杂,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其对代谢的影响、抗炎、抗毒素、抗免疫、抗休克“四抗”作用,以及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可通过一种药物使分散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记忆。另外,要鼓励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概括总结复杂、零散的知识点,如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总结为“一进、一退、五诱发”,并由此进行理解和记忆。
四、重视药理学实验,在实验中体现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实验小组,利用所掌握的药理学理论知识和生理学、病理学实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师对每一份实验设计认真评阅,从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结合科研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如创新性、对照、随机、重复、数据处理、实验动物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教学是当今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趋势。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时空局限,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它所具备的强大信息容量、交互功能、虚拟功能,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并为学生自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收集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收集典型临床病例、常用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等,使学生认识到药理学的重要意义。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所需信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还可通过网络自我测评系统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与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做出及时的分析、评价和指导。
六、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药理学教学
在药理学教学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临床医学系学生,我们注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一些临床用药实例、不良反应监测、新药的应用及新的临床用药思路等知识充实到药理学教学中,这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们平时想方设法多与临床医生交流,还不定期地邀请有丰富临床用药经验的临床医生举办临床用药知识讲座,使师生更多地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这样可拉近药理学与临床工作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药剂专业的学生,我们增加了处方知识及处方分析内容,定期举办药事法规讲座,进行药事管理知识培训,及时通报国内外新药发展动态、药物不良反应,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使广大学生的药学知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0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程改革;
教师的转变建构主义源自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与之相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课程改革汲取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患想的合理内核,使其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而作为站在教学最前沿的教师,也应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行为,进行自身积极的转变。
一、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改革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来源,是物理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体现在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能力,这体现在新课程理念中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即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认知主体凭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进行建构的,这决定了新课程应该有更大的选择性,同时教学方式也要求有更多的形式,如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绝对客观的,知识具有情境性,所以新课程的内容上要体现出基础、时代性,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新课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评价。
二、物理教师的转变
物理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应该积极地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实自己,具体从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师行为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转变。
(一)物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物理学科教育的本位应在教育——物理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物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进行结合与渗透。如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从亚历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的理论进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明确科学理论的研究要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
2.结果与过程——重结果更重过程
过程与方法共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过程不仅仅具有手段的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的价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过程”的作用,即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实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变革。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既要求结果的正确性,但更强调探究过程中科学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二)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而不是以往所述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例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仅仅是课题组的一个成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伙伴。教师要能够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一起外出采访,一起上网寻找资料,一起为课题研究的搁浅而忧虑,一起为课题难关的攻破而喜悦,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的、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2.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斯坦豪斯率先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他认为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课程的编制。而进行研究是教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从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都有赖于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同时,通过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物理教师将从新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自己的各项活动。
3.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物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例如在讲“水能的利用”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建设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大坝承受压强问题、船闸的建设问题、三峡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的影响、大坝的安全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大量“搜集信息”,查阅各种资料去面对学生提出的新知-N新问题以便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改进物理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行为由从前的“教书”育人的教学行为变化为目前的“导学”育人的教学行为,即由从前的重教为主的教学行为变化为目前的重学为主的教学行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可以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范围、探究课题的难易程度与探究条件来选择合理的探究形式,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个突破。如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新课上采用中级探究——指导性探究。教师可先提问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直接提出问题,明确猜想和探究的方向。学生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确认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把教师的演示、讲解、分析、归纳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亲身体验,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通过自己探究找出结论,让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理解得更深刻。在学生掌握中级探究方法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完全探究方式进行。完全探究指学生在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指导和帮助,而主要是靠自己独立完成,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资料,起到一起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中,采用高级探究——完全探究。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先讨论猜想将会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运用控制变量法逐个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小组讨论共同归纳结论。
2.正确处理教材
教材的权威地位已经被打破,从教学唯一的依据转变为教学的依据之一,从不容置疑的知识权威转变为仅供参考的知识载体。教师将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要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价值,理解教材是知识、情感、能力等的综合体。教科书的内容只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点,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而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及当地各方面的情况去开发教学内容。
3.学会合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合作学习,既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又指学生与教师之间,还指教师与教师之间。不仅要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而且要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互动,形成为提高专业知识,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广泛联系的、定期进行交流的好习惯。例如有条件的话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向在制定《物理课程标准》时的参加人员(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以及中小学教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