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管理系统设计思路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绩管理系统设计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绩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建设思路与建议

一、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是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于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物质前提,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也相继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体制进行改革,使其成为了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机械化水平业也逐渐代替了部分人工操作,因此不断加强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提高其机械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公路工程建设机械管理的现状

(一)传统的管理制度与新的体制相矛盾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公路工程施工的要求,许多企业也都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相继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企业完成体制改革以后,却出现了新体制与旧的管理制度相矛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对旧的管理制度进行变更,在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上依然存在错误的认识,多数情况下都忽略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只对机械设备管理中的机械设备给予重视。这种管理制度势必会在对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造成影响.导致企业的机械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在制度上做出统一的安排、调试而形成混乱的局面,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问题亟待解决。

(二)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混乱

由于受到以往经济体制的影响,如今存在部分公路施工企业没有对企业所用的机械设备建立机械档案设备管理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有一些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没有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只是由其他的负责人兼职管理工作,使得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由于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上的力量不足,因而导致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三)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低下

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的机械设备,如果能够将其作用充分发挥,使其为人类服务,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目前我们却看到在部分企业汇总出现机械设备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一般说来公路工程建设都是综合性较强、阶段性较强等特点,但是在施工比较忙的时期却出现机械设备短缺,而在非施工的时候,机械设备却大量闲置的现象。这种机械设备资源不合理分配利用的现象导致企业资源和资金大量流失,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的各个施工部门在机械管理工作上缺乏联系和沟通,各自为政,导致机械设备供需之间不平衡,在施工中机械设备难以按照施工任务统一协调、配合,因而设备利用不全面、不充分,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公路工程建设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基于以上对目前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以市场经济为指导,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地位就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之下,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就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做到这些首先企业要从思想上作出改变,要意识到企业内部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员工激励手段,员工工资分配缺乏灵活性等导致的,要解决二者之间的问题就要进行彻底的改革。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采取月度单机核算制度.同时还可以建立员工工作业绩考核的各项制度,为了真正落实这些制度,而不是以前只停留在形式上,企业还可以把机械设备的消耗、利润与员工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奖惩分明。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注意设备的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还可以减少企业用于维修设备所需要的资金。

(二)积极引进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与价值,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以后,在工作中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公路工程建设过程本身就比较复杂,例如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于在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复杂数据进行计算与整理,如果这个过程用人工完成,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无法确切保证。如今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引入微机技术,建立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就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将大量复杂的数据处理程系统化、规范化的信息,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加快引进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争取全面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重视设备管理员工的职业道德与业务技能,加大培训力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与汗水,因此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非常重要。首先对于职业道德,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对于业务技能的提升,可以组织员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还可以采取奖惩措施,及时奖励管理优秀的员工,而对于管理工作差的员工给予处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的环境之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企业唯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够获取成功。公路工程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为了社会发展,为了自身发展,务必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与业务水平,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福.当前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企业技发.2011(13).

篇2

【关键词】知识应用能力;C#.NET程序设计;项目教学;改革研究

1 引言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大约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为顺应我国改革开放深入,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或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让学生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实验实训课程在设置上往往依附在具体的理论课程中,实验实训内容以验证性、演示实验为主;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很大程度上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实验实训方法和技能,难以发挥和培养高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达到“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应该对目前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实践教学的经验,探讨项目教学法在C#.NET程序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为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活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教师起引导和把握方向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属于行动体系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引领,行动为导向。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将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制定项目实施的计划,并进行实施,能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处理在进行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教学法具有整体性、有一定的难度、综合性、探究性,要求学生运用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3.1 项目选编

项目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材料,项目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基于C#.NET语言平台上程序设计的专项职业能力,并且系统的掌握在程序开发和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流程。所以,选编的所有项目既能循序渐进的贯穿整本书的内容,又能概括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既要简单易懂又要在实践中容易上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选编项目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并且结合实际的企业项目中的部分模块。

3.2 项目实施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跟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比较熟悉,在授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该系统的运行模式及功能作为课堂的情境引入,并基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了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Windows高级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编程、数据库编程和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共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对应若干个教学任务,然后与各个知识点和课程章节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完成与项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项目的实施者,使学生掌握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主控界面为例,首先学习窗体中的常用控件,如标签控件、命令按钮控件、文本框控件和图形框控件等等,设计主控界面时引导学生加入菜单、工具栏、状态栏,使得成绩管理系统功能更加完整。主控窗体建成后,接着把剩下的二十五个窗体建设完成,增改系列的窗体就包括了增改学生、增改课程、增改学年、增改教师、增改成绩比例、增改操作员等窗体,窗体的建设为项目一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知识点,而学生可以先设计增改窗体,再通过继承制作和调用增改学生、增改课程等窗体,这就是项目二Windows高级界面设计的知识点。

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后台要有大量的学生和教师信息,登录的用户不同,看到的用户界面也应不同,学生登录后查询只能看到自己所学的课程以及所学课程成绩,而教师登录后可以看到所教的课程以及对应的这门课程的学生成绩,无论是学生或教师都不能随意增加或删除学生记录,这就是涉及到项目三面向对象编程和项目四数据库编程知识点,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可用分支和循环控制语句,用户名和密码错三次后今天不允许登录。而对后台数据库的访问可以新建一公共类,该类封装了所有本系统中与数据库连接的方法,可以通过该类的方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以及读取操作。

各个模块设计完成,对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对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处理,对成绩管理系统进行部署创建安装程序包,这就是项目五成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所涉及的知识点。

3.3 项目考核

在师生对某一功能模块共同分析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开始动手操作,主要解决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余较简单点的设计则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因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学习主动性差异等,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完成,因此老师要巡回指导,察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对每个项目中的每一个任务,进行考评登记,对于操作熟练、自己独立完成、有创新的学生给予考评优,中间问老师和同学后才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同学给予良或中,完全靠同学或老师帮助才能完成任务或任务还未完成的学生给予及格或差。严格考评可以防止由于“偷懒”导致“欠账”过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对该次项目内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某些学生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必要时请有独特新思路的同学演示自己的方法,再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鼓励大家再提出新观点,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保障后续的实践课顺利进行。学期结束老师结合每次项目任务的考评成绩,最后给出一个最终的考评成绩。

4 结束语

在C#.NET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实现了以项目贯穿知识点、知识面及整个教学过程的项目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将“引导―模仿―学习―创新”的学习过程有机地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符合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商莹,袁战军,李安.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电子测试,2013(19):228-229.

[2] 梁红硕,张春平.以项目为导向的C#课程教学研究 [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6):69-71.

[3] 帆,周婕.基于“项目+任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法的重构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4):73-74.

[4] 高向玉,祁桂云.项目导向教学法在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4):213-214.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数据库;综合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120-02

程序设计是高校针对新生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编程方法,掌握通过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加深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但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许多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程序设计后,不但不知道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反而对学习计算机失去了信心,更谈不上有兴趣了。为此,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程序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综合设计”单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综合设计,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本文结合我校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就综合设计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进行介绍。

1 综合设计内容及要求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要求,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对于新生来说,数据库综合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整合学所知识,理解利用所学数据库知识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从而感受数据库程序设计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数据库设计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学习奠定基础。综合设计题目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尽量覆盖数据库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数据库、数据表、查询、报表、表单、菜单及主程序等。大一学生只学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对于综合设计的概念一无所知,因此,综合设计要求学生提交综合设计报告和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综合设计报告主要包括系统设计内容、系统功能以及综合设计的体会与建议。

2 综合设计的实施

2.1 命题

命题是整个综合设计的前提,命题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综合设计环节的效果。命题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来完成。由于大一学生接触社会较少,了解实际问题不全面,所以教师在命题时不能空洞、脱离实际,要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命题,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题目比较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而象工会管理系统就有些抽象,学生不知道如何确定数据对象。所命题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球星管理系统、影视明星管理系统等学生比较喜欢。题目要有可操作性,难易程度适中、范围不要太大但能包括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模块,如一个系统中必须有数据库、数据表、表单、查询、报表和菜单等。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设计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球星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个人物品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

2.2 选题

选题是整个综合设计的关键。对于从未接触过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的学生来说,要完成一个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环节,从选题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3~4人一组,选出组长。分组时学生喜欢以宿舍为单位组合,这有助于在课外进行讨论,也方便组内工作协调。另外,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能选出他们信任的、成绩好的学生当组长,这样可以使小组团结协作,顺利完成综合设计。分组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从老师拟定的题目中选题,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在组长的带领下,各个小组通过讨论、思考、研究、查资料等方式,结合本小组学生的特长,选择适合的题目,然后交给老师审查。老师应从设计的可行性、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方面对学生选定的题目进行审阅,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例代码作为综合设计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

2.3 综合设计的实施

确定题目后,学生即可进行数据库设计。由于设计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到实际的应用环境中进行调研,所以各小组应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进行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定义系统的功能并划分功能模块,然后让组长按照功能模块分配任务。同时,定出设计的书面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在综合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设计,为了控制设计过程,我们采取设置检查点来进行阶段性任务检查。在以下的检查点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书面报告或者检查程序设计情况:

1)系统功能分析:检查小组是否完成系统功能说明和模块的划分。

2)个人承担任务:对自己所承担任务的目的、构想、实现方法等是否有大致的规划数据库设计:检查项目、数据库、数据表、表间关系的建立情况,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3)查询设计:检查查询模块设计情况,主要看查询是否正常运行,设计的查询是否合理。

4)表单设计:检查表单模块设计情况,主要看表单中常用控件的属性、代码设置是否正确。

5)报表设计:检查报表模块设计情况,主要看报表是否正常运行,显示的结果是否合理。

6)系统集成:检查菜单模块设计及连编情况,主要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于大一学生,综合设计是个陌生的概念,因此,在综合设计实施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模仿现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做设计,掌握方法后再进行创新,设计出自己的管理系统。有的学生通过模仿、修改、设计,从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产生了学习的乐趣。

3 综合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1 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多是数据表结构设计。大一学生掌握较多的是信息处理技术知识,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认识模糊,更谈不上用数据库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表结构的设计是学生的难点,怎样确定所选题目中的数据信息,即定义字段名称、类型、宽度等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数据表结构时老师应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要存储什么数据、用户如何访问数据和最常访问的是什么数据等,精选简单的、与他们生活比较贴近的实例来分析规划,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容易让学生接受,然后再对其他题目中的问题个别指导。一旦数据信息确定,其余的工作就比较容易完成,如建立查询、报表、表单等可以用设计器或向导完成。

3.2 教师面临的问题

加入课程综合设计单元后,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考验。从知识传授方面来说,教师不仅要传授单纯的数据库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协作研究、完成设计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多参与数据库开发方面的科研课题,丰富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际经验。在综合设计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是随机的、多样的,这就需要老师有丰富的数据库知识,以便能解决学生遇到的而课本上没有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性格差异,教师要能因人而异,如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要耐心辅导,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3.3 综合设计成绩评定问题

综合设计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综合设计报告。设计的系统如果能够正常运行且符合要求,即可通过;如果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创新,即可获得优秀。综合设计报告包括各小组成员的姓名、小组自评分、系统简介、正文、各小组成员的体会等,从中可看出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学生的收获。评分时主要看各个部分是否完备、分析的是否透彻和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为了防止学生在综合设计过程中的抄袭现象,教师在检查作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由学生当场解答;教师也可以设置简单的题目由学生当场完成,如设置符合条件的查询、设置表单属性等。

4 结束语

综合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引导新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证明,综合设计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综合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另外,综合设计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靳学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高校网络 安全保护 主动防御 系统威胁

随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高等院校中得到广泛普及,高校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存储器等构建了专业化机房,承载着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住宿管理系统等,实现学生、教师、课程等信息的共享。互联网在为高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比如木马、病毒和黑客,其可以攻击、破坏和窃取高校自动化系统信息。因此,亟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动态的、纵深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以提高系统安全防御能力。

1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改进,高校网络信息化系统防御技术有所提升,但是网络病毒、木马和黑客攻击技术也大幅度改进,并且呈现出了攻击渠道多样化、威胁智能化、范围广泛化等特点。

1.1 供给渠道多样化

高校网络系统接入渠道较多,按照内外网划分为内网接入、外网接入;按照有线、无线可以划分为有线接入、无线接入;按照接入设备可以划分为PC接入、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等多种类别。接入渠道较多,也给攻击威胁提供了较多的入侵渠道。

1.2 威胁智能化

高校网络攻击威胁程序设计技术的提升,使得病毒、木马隐藏的周期更长,行为更加隐蔽,传统的网络木马、病毒防御工具无法对其进行查杀。

1.3 破坏范围更广

随着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增强,不同类型的系统管理平台都通过JSP技术、ASP .NET技术、SQL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接入到高校门户网集群平台上,一旦某个应用软件系统受到攻击,病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其他子系统,破坏范围更广。

2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建模

目前各个高校都组建了信息化发展团队,建设了专业的机房,并通过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和分析,导出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关键功能,分别是网络安全监控管理、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网络安全日志管理、网络安全预测管理、网络安全防御管理和基本信息管理。

3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主动式、层次化的安全防御原则和技术,并引入了网络安全预警、安全监测和安全保护等多种主动式防御技术。

3.1 安全预警

高校网络安全预警技术主要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和攻击趋势预警功能。高校网络集成了多种异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采用不同的架构、开发语言和环境实现,集成过程中使用接口进行通信,容易产生各类型漏洞,给安全攻击提供渠道。漏洞预警可以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打补丁的机会,抵御外来威胁;行为预警或攻击趋势预测可以通过观察网络不正常流量,使用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K均值、关联规则等算法来预测网络中存在的攻击行为,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保证系统具备初步的安全性。

3.2 安全监测

高校网络实施安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采用网络流量抓包技术、网络深度包过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实时获取网络流量,利用软件或硬件关联规则分析技术进行挖掘,将挖掘的结果报告给下一层,由安全保护功能负责清除威胁。目前,高校网络已经引入了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实时扫描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补丁,防止系统遭受非法入侵。

3.3 安全保护

高校网络采用的安全措施较多,这些安全防御措施包括杀毒工具、防火墙防御系统、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列表、虚拟专用网络等。这些防御工具或软件采用单一部署、集成部署等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高校网络数据的完整性。目前,随着高校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安全防御措施又引入了先进的数字签名等防御技术,以防止数据通信过程中存在的抵赖行为。安全防御系统将多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网络病毒、木马查杀,避免网络木马和病毒蔓延,防止高校网络被攻击和感染,扰乱高校网络正常使用。

3.4 安全响应

高校网络运行时如果存在不正常的数据流,这些不正常的数据流可能是病毒或木马,则系统可以激活杀毒软件或木马查杀工具等,阻断高校网络服务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也可以将网络安全威胁引诱到备注主机上,更好地获取网络服务系统攻击来源,便于反击。目前,高校网络服务安全防御系统已经引入了卡巴斯基企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木马和病毒,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3.5 系统恢复

高校网络操作过程中,许多的用户均未受过专业的计算机网络配置、应用软件操作训练,因此容易在系统操作过程中携带有病毒的U盘、硬盘接入系统,造成网络系统文件受到病毒感染,并且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导致高校网络服务系统中止运行。如果服务系统一旦受到威胁,可以采用系统恢复技术,将系统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尽最大努力降低系统损失。高校网络安全恢复技术包括多种,分别是系统在线备份、离线备份、增量备份、阶段备份等。具体而言,可以单独或融合使用这些备份技术,备份正常运行的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采用在线增量备份模式,可以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增量备份,如果其遭受攻击,可以将信息资源恢复到最新的备份状态,降低损失。

4 结束语

高校网络安全防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其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网络安全威胁的状况,及时提升系统防御能力,进一步丰富安全管理系统功能,提高校园信息化系统集成性,保证校园数字化正常应用和发展,共享校园信息。

参考文献

[1]刘红明.我国高等院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24(12):56-57.

[2]王任.探析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8(07):39-40.

[3]王先财.高等院校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5,18(13):32-33.

[4]李可.校园网络安全中异常入侵快速定位方法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03):179-180.

篇5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数据库教学

1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1) 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登录加密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这个由考核细则决定。

(2) 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

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学生提出设计班级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备份、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得体现,比如有学生退学了或进了新的同学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出来一个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转贴于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学期末,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管理系统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针对成绩的录入、查询与编辑等功能,涉及表、查询以及窗体等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用户登录与密码验证功能则涉及窗体与宏的知识内容等等。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我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 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hzjys.net.

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教学形式 情景引入 VFP教学

Visual FoxPro(以下简称VFP)不仅是一个易学易用的数据管理系统,也是一种大众化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因而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算会计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特别适合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初学者,它的很多命令即可以用于结构化编程,也可在交互方式下,执行一条命令,马上可以得到该命令的执行结果。这种人脑指挥电脑,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的效果。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命令、函数使用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教材太注重繁琐的基础教学,没有体现课程应用开发的特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有一种学习收获感,但若过分注重项目开发,如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只能照搬,不能灵活地运用。怎样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为此,在VFP教学中要重视它的实践性,不拘泥于理论本身,在满足大纲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 调整教学模式。如何提高VFP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该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广泛,这种教学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开始较晚,不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能够实现师生相互促进。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采用直观易学的形式。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4.能够集思广益。课堂上,教师再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仅是听、看和写,而是共同探讨,开阔思路,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创设情境、确定案例。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实例,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VFP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即确定系统的功能,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形成系统设计说明书。一般在VFP教学中应将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进行基本功能和需求进行说明,用作该课程的后续学习内容的主线。比如“图书订单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并且“案例教学法”也符合VFP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分析案例、操作示范。围绕选择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教学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学生学习“项目与项目管理器”时,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项目概念:就是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模块设计、代码编写、运行调试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该问题可以比做一个楼盘开发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VFP中项目的基本功能、相关操作方法。

3.引导研究,完成建构。“案例”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案例”分解成具体的、浅显易懂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引导完成后,自然地达到或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还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实现从学生实际出发。

4.独立探索、重在应用。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研究讨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案例的解决要点,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5.协作学习、检查实施。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深刻把握课程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流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文龙.Visual FoxPro 应用开发教程.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5年9月

[2]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09月

[3] 周察金. 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第二版)(附学 习卡/防伪标).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篇7

关键词:C语言;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7-1467-02

1 概述

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兼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是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典型代表,C语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解决简单问题的编程思路和C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并通过上机实践锻炼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程序设计基础。因为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最先接触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所以一个好的开始对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是必须的。

2 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课程难度较大,特别是到第二学期学到函数、指针、文件,有些学生感觉越来越困难,从预习作业不能完成到实验课三道题只能完成一题,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还有些学生对学习C语言很茫然,不知学了有什么用。现在的学生对上网、淘宝、微信、手游、网游等感兴趣,对学习C语言觉得和现实脱节,课本的例子和完成的作业实验基本是一些简单的数值计算,所以认为C语言学了没用,也缺乏了学习动力。再加上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过程以章节为纲,先讲理论知识点,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讲述语法、格式和注意的问题。这些书上已经很详细地讲述了。所举的例题也都是小的数值计算题,结果学生到课程设计时总感觉无从下手,设计出来的程序有一些必须的需求都没考虑到。比如做的管理系统出现数据不保存,每次运行输入数据,或者没从文件中读出原来的数据。

3 改进C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

3.1 以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课堂举例都以数值计算为主,如求5!,输出100~200之间所有的素数,学生觉得较为枯燥,没什么意义和乐趣,所以可以投其所好,举一些小游戏的例子让学生编写并尝试。如可以用猜数、简易贪吃蛇等让学生觉得C语言学习和实践很有乐趣和挑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以项目驱动法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的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项目中涉及到的课程内容主动地提出问题,然后再去探索、寻找答案,改变仅由教师上课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有项目组长组织小组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用项目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以一个具体的项目,贯通需要的知识点,并且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经历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程和测试运行的几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思想和能力。

首先要设计一个合适的项目。比如在学习函数、结构体和文件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在项目中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结构体和文件的作用比教师单纯的强调效果要好。可以选取学生能切身体会的成绩管理系统。

然后在实施的时候,先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取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的执行。第一步进行需求分析,确认新系统的功能需求。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新系统需要具有学生信息输入、增加学生、删除学生、修改学生信息、统计成绩、查询成绩、显示信息、读取文件和保存的功能。第二步进行系统设计。为系统分解成以下几个模块:

l输入初始的学生信息:其中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以及学生的各门课程成绩等相关信息。

l查询模块:根据学生的姓名或学号查找输出此学生全部信息包括学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

l插入模块:插入学生,其中通过学号的大小来比较的,并且以此来排序。

l统计学生成绩模块:统计各门课程的平均分数、最高和最低分数。

l初始化模块:若有文件则从文件中读入学生信息到内存中。

l退出系统模块:首先将信息保存到文件中,释放动态创建的内存空间,再退出此程序。

系统分解的功能模块将由相应的函数来实现。项目组长可以将任务进行分配给组员来详细设计和实现相应的模块。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函数的作用,通过一定的自学和教师的精讲,掌握函数的使用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在设计学生的信息数据结构的时候,学生会发现和思考以往学习和使用的简单的数据类型能否较好地组织和保存学生的信息,便于教师适时引入结构体类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保存学生数据的时候,学生自然会思考保存在哪里,如何保存。这时引入文件的读写操作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步是实现。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点后,学生在项目组长的组织下编程实现系统。

第四步是测试。指导学生应用相应的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试和维护。

3.3 以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难点

一些算法、概念和步骤仅由教师口头讲授,太抽象,缺乏想象力的学生很难理解,所以用FLASH制作动画将步骤演示给学生看,提高课堂生动性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动画演示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二分法、递归过程、汉诺塔问题、指针、数组、结构体和链表的创建、遍历、插入、删除等操作。

3.4 以网络教学增加师生互动

可以把教学内容做成课程网站。课前上课资料,方便学生预习。学生课后可以随时查看每次讲课的内容,遇到问题可以进入网站查看资料,也可以在公告栏或讨论板问题,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还可以在网站上布置作业和收取作业,参考资料和前沿动态。

3.5 以分层教学适应学生差异

学生刚入校时的编程水平有差异,有的是没接触过编程,有的却学过VB编程,或者有的参加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和比赛,那么如果按照统一标准教学,则有的困难很大,有的却觉得太简单没意思。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班内分层教学,根据是否有编程基础和能力将学生分成A、B、C三等,在教学、实验题和作业上有一定区别,为A等学生增加难度题,为C等学生减少题目数量要求质量。可以安排优秀学生担任实验辅导员,在熟练迅速完成自己的实验后,也不必无所事事,而是帮助教师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调程序,在期末成绩上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这样既增强了先进同学的自豪感和积极性,同时减轻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

3.6 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开发相应的考试系统

传统的考试只有期末考试,并且只有笔试。这种弊端是学生到课程快结束时,才会感到考试的紧迫而匆匆学习,俗称“零时抱佛脚”,这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的扎实度和对后续课程的深入都是欠缺的。所以有必要改变“一考定终身”式的和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发挥以考促学的效果,改革考核形式和方法。将考核分为平时+实践+考试三部分,考试有期中和期末两次成绩,并且包括理论和上机两部分的考试,开发相应的考试系统,能够自动组卷和阅卷,让学生考不同的卷子,减少作弊的可能性,减少教师阅卷的工作量。平时除了考勤、作业,在单个知识点或相联系的几个知识点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小测验。通过测验和考试,不断拉紧学生学习的弦,检查自己有哪些薄弱的地方,以促进提高。

4 结论

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是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枯燥性,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孟朝霞,王琴竹,李妮.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教学目标建设与实践[J]. 中国科技信息,2010(4).

[2] 陈湘骥,徐东风,杨秋妹. 在线评判在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10(3).

[3] 蒋霞. 基于CDIO理论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27).

篇8

关键词: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越来越多,需要大批掌握大型关系数据库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造就这样的专业人员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由于大型数据库在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突出抓好大型关系数据库的教学已经别无选择。同时,大型关系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完数据库基础理论后,通过大型关系数据库的学习,可以深化数据库理论的理解,提高并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科研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模式值得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讨。

1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大型应用系统开发要求的日益增多,大型数据库开发相关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比如:Oracle、SQL SERVER和DB2的数据库管理员等,特别是Oracle数据库管理员,在比较大型的网络应用中需求量更大。太原理工大学五年前就在选修课中开设了“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但是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技术要求高,实践性要求很强,加之学校存在教学管理、资金投入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使得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很难尽如人意,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与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1.1没有合适的教材和合理的大纲

我校计算机系最初采用Oracle公司厂家提供的培训教材,其内容较多,分体系框架、PL/SQL指令、性能调整和备份与恢复等内容[1],而大学教学中该课程的学时有限,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要想让学生更进一步深入领会并形成应用能力存在一定困难。后来学校又采用了ORACLE的技术书籍进行教学,但是这些书籍基本侧重点各不相同,导致教学过程中内容不够全面,重点难点不易把握,教学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很难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很难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更主要的是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1.2重理论,轻实践

在这么几年的ORACLE教学摸索中,由于学校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条件的限制,更多地关注的是理论教学,许多交互性演示的例子也是用PPT展示,学生很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具体的操作过程,导致学生很少接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给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强。再加上配套的教学实验环节较少或根本没有,学生很难有动手机会,使理论与实践得不到衔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重技术,轻应用

即使在教学环境和条件具备情况下,有的教学过程也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至于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开发中如何应用,知识点之间如何贯穿联系等相关综合性素质的培养,没有渗透到教学中,导致学生的知识停留在点多线短,缺乏联系的层面,不能形成较为系统综合的结构体系。比如触发器,很多人只知道它的定义,会编写,但是在一个项目中何时用、怎样用等内容,在教学中则很少涉及,使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些问题和不足已经引起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学校在不断加大对大型关系数据库教学的改进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编写适合高校教学的相关教材,逐步尝试加大教学实验环节的学时数,增加实训、项目模拟等项内容,给学生以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其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意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为造就更多学识丰厚、技术高超、学以致用的高素质人才,为不断满足时代和社会对数据库技术人才的需求,创造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

2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大型关系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改革尝试,我们认为应该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精心挑选、把握精髓,选择较好的教材

Oracle数据库的厂家标准培训教材和相关的科技书籍不能拿来就用。首先必须根据大学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从中选取适合学生的内容。我们知道大型关系数据库课程要培养的是能够进行数据库设计、开发和维护的数据库管理员(DBA)[2]。一般情况下,数据库管理人员分为三类:软件开发型DBA,软件维护型DBA和系统设计型DBA。本科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培养的是兼顾前一、二类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教学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就要着眼于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编程操作和基本管理能力的培养,而把数据库的系统架构和性能调整等内容放在次要的地位,指导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以丰富其知识积累。在基本编程操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数据库的数据操纵语句DCL、数据查询语句DQL和过程编程语句PL/SQL的把握,而对数据定义语句DDL等让学生了解即可。在基本管理教学过程中,限于教学课时的制约,可以适当倾向于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基本对象管理等方面内容的学习,而将其他的技术管理内容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这样可以使教学工作做到学有目标、富有实效,学生学习做到入门快、有兴趣、收益大。其次,要本着管用有效、突出重点的原则筛选教学内容,选择计算机应用系统实际开发中常用、多见的知识,组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精华和要害,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最具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

2.2把握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

大型关系数据库实践性很强,光讲理论和架构,学生不容易掌握,难以形成能力,所以应该强化实验。这门课的教学共有32个学时,我们现在把相关理论知识压缩在12学时内讲授完毕,用剩余的20个学时,让学生做24个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库对象管理、数据库编程基本操作、数据库安全管理、文件管理、表空间管理、备份管理、状态监测等方面的操作技能[3]。使学生能够兼具理论性和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了解和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操作和管理。

2.3注重知识点在工程开发实例中的综合运用

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后,如何在实践开发中应用所学知识,就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4]。因此,有必要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的教学过程中,引入Oracle工程开发。在我校的ORACLE课程的内容中,我们以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始,介绍实体关系设计、系统逻辑结构设计、系统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系统存储过程设计、触发器设计、数据导出和初始化设计等,在全过程实例系统开发中,让学生体会数据库技术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同时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这部分作为学生了解的内容,课时为4学时左右,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类设计一个大的课程设计题,要求学生模拟项目开发中数据库开发的全过程。我校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不但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掌握很多其他数据库课堂上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内容。

3总结与展望

设立大型关系数据库选修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人才。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已经成为该项课程教学的迫切任务。

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教学中的关键点,我们提出如下的改进思路: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实验环节和注重工程实践。

大型关系数据库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探索,即时总结,不断改进,以明确的培养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以具体的实际应用为教学导向,以真实的系统开发设计实践为重点[5],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只要我们真诚地为学生着想,为社会服务,就一定能够使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社会的承认,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安志远.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训教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 罗琼. 数据库应用型课程的设置与实践[J]. 科技信息, 2009(15):36-37.

[3] 员亚利,高春玲,陈红梅. 计算机专业“大型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8(12):3-4.

[4] 祝朝映. 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教职论坛,2003,(10):56-57.

[5] 向琳,左德承,罗丹彦,等.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创新性实践教学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3):16-18.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Large-scale Relational Database Oracle

QIANG Ya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Softwar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