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教育典型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始了。在成长、价值奋斗和享受人生的各个阶段,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刚需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全民终身学活动周内容介绍大全,欢迎阅读!
2021全民终身学活动周内容9月8日,教育部《关于举办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拟定于11月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活动内容
(一)持续推进线上线下终身学习
针对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围绕职业技能培训、全民健康、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等主题,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座、培训、观摩、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学习宣传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和学习服务,组织广大从业人员、社区居民、老年人群参加全民终身学习。在总开幕式期间连续推出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包括职工教育与人才发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乡村)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互联网+全民学习等主题。
(二)向社区开放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资源
倡导“职继协同”“院校融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地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要结合各类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协调组织有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成人学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科普学校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活动周,充分利用开放数字化学习资源,发挥设备设施、教学资源、师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服务基层百姓的继续教育相关院校及教育机构的学习资源库。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要做好社区教育相关业务指导和服务。
(三)强化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功能
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作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相关活动,形成社会资源共享机制。
充分发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门户网站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社区教育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等载体作用。加强省级终身平台以及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相关网站平台建设。鼓励区域之间加强优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资源的协作开发与开放共享。组织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教育资源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升同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水平。活动周期间,因地制宜,面向企业职工、现代服务业员工、进城农民工、退役军人、高素质农民、城乡社区居民、老年人群、成人继续教育工作者等举办各类线上大讲堂,努力拓宽活动周的覆盖面、参与度。
(四)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全民阅读学习
持续开展书香社区、书香之家、读书之城、好书推荐、好书诵读、书友会、智能学习等线上线下活动。广泛开展微信读书、数字化阅读等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广泛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读书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以网络互联互通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大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活动力度。
(五)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荐认定和宣传展示活动
各地组织开展“百姓学习之星”推荐认定和宣传展示活动,广泛征集、深入发掘、持续宣传展示一批在疫情防控时期创新方法学习、坚持主动学习、带动群众学习、事迹突出、故事感人的典型人物。
各地组织开展“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荐认定和宣传展示活动。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方式,宣传展示各地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在工作学习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宣传展示推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从业人员教育等优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宣传展示继续教育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学习群体,服务从业人员提升素质能力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优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将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优秀成果,展示百姓学习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活动周总开幕式及各省区市活动周精彩活动。
(六)开展“智慧助老”专题宣传展示活动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45号)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15号)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智慧助老”作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一项重要活动,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教育培训,服务老年人终身学习。要深度挖掘、广泛宣传在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推广优秀工作案例。
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组织推介“智慧助老”专题的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和课程资源,并视情在活动周总开幕式进行专题展示和推介。
全民终身学活动周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经研究决定,2012年继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篇2
关键词:网络学习社区;非正式学习;资源共享
一、网络学习社区界定
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多种表述。首都师范大学的王陆教授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网络学习社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也是解决当前一系列教育难题的有意义的尝试,是当代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
网络学习社区是一个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创新和经历来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二、网络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
1.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区支撑平台。不同的社区支撑平台对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互过程的支持是存在差异的,对于社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者。社区概念的引入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差异明显,在网络学习社区的理念中更多的是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助,强调人人都要学习,人人皆可为师的理念。
3.社区的组织方式、管理体制。这是网络学习社区构建者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见的社区组织方式有:以学校或班级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2]社区的管理体制要求考虑社区成员的角色划分、权限划分、积分制度、奖惩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社区的学习资源。社区的学习资源是吸引学习者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社区起步的时候要为学习者提供设计良好的学习资源。随着学习者的增多和社区的发展,学习资源的提供就应该主要依靠社区成员了。
三、网络学习社区案例分析
网络学习社区可以分为专业知识领域作为社区话题核心,如小木虫社区;和以业余爱好或兴趣为社区主题,如橡树摄影网。本文就选取了这两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一)典型案例分析。
1.小木虫论坛介绍。
小木虫论坛,是一个独立、纯学术、非经营性的论坛。论坛的“分类讨论区”中主要有十三个分类,学术科研综合区、化学专业区、人文社科区等,每个分类又分多个版面。除了主要的分类区,首页上还有“休闲灌水”、“我的故事”、 “木虫之家”等栏目。凡是积极参与了讨论、发帖子较多的成员都可以称为积极参与者。小木虫把参与者分成不同的等级,“虫友”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发帖、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等级,无形之中提高了交流的积极性。
2.橡树摄影网介绍。
橡树摄影网除了拥有基本的社区服务板块外,分设了模特交流、技术交流、器材交易等内容,基本上围绕摄影相关的内容展开。橡树摄影网的社区文化是“自信,乐于欣赏他人”。来橡树的人,无论是版主还是普通橡友,人人都平等,互相尊重。通过摄影本身的意识感染力来吸引学习者的参与,让大家在友好的气氛中寻找自己的需求,这正是所有这种类型的学习社区所需要的。
(二)典型案例比较。
1.交互方式比较: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往往是几种交互工具的组合使用。Blog是网络学习社区的个人名片,QQ是网络学习社区成员的“口舌”, BBS是网络学习社区讨论的主要阵地,E-mail是网络信任最强的工具。无论是在专业型社区还是兴趣型社区,这些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
2.主题资源比较:两种类型学习社区的主要区别就是学习主题的不同,这就带来了学习氛围和社区文化的不同,小木虫社区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严谨、准确,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性,来吸引学习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而橡树摄影网强调的是情感的归属和认同,发帖内容大多数以图片为主,要有观赏性和交流性,评论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多角度的分析就是对发帖者最大的鼓励。
3.社区规范性比较:两个社区都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使得在不断攻城略地中保持稳定和安全。同样每个社区都有自己对会员的奖惩措施,对发帖者适当的奖励是社区交流重要的一部分。小木虫社区对会员进行了简单的等级分类,等级越高说明威望越高,橡树摄影网则是用分值来鼓励学习者。各个版主应该对每个参与者的留言内容进行甄别,及时鼓励和批评。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网络学习社区是否可以吸引参与者学习和贡献知识,是这个社区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 网络学习社区的建构与组织策略
网络学习社区的目的是为学习群体建立网上学习环境,从中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本文提出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建构与组织策略几点意见。
(一)增强平台服务功能。
平台服务功能是为学习共同体构建环境支持,是基本要素。“平台服务功能包括交互、搜索、界面的动态性和个人信息管理的服务,服务保障是吸引参与者的基本保障,这都是需要在硬件方面有强大的技术支持。”[3]但要做出交互功能强大的平台,并不是很容易,往往需要求助专业人员。
(二)加快社区知识更新速度。
“学习社区正是一种把知识管理应用于实践的社区。社区同时还要保证学习内容的高质量,这样即使大多数参与者只是作为游客存在,也会有高质量的学习发生。”[4] “小木虫论坛”之所以保持上千人同时在线,与其提供的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及案例分析是分不开的,同时该社区中还有每天都在增加的“FAQ”(常见问题答疑),使带着问题而来的学习者能在这里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增强社区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促使参与者参与社区活动的动力之一,为参与者提供情感支持,是使参与者产生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各个网络学习社区应根据自己的社区文化,增强其成员之间的互动,让学习者从中获取知识,满足其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的需要。
(四)适当组织面对面活动。
网络学习者身处异地,彼此之间无法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与了解。当网络学习社区中的交流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适当组织各种规模的面对面活动会成为继续学习的催化剂。面对面交流是网络交流的升华,能增加成员之间的感情,引导学习继续深入,保证了学习的流畅性和高质量。
大多数网络学习社区应用的适用性不足,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功能设计,但作为非正式教育的典型代表,网络学习社区是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和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应该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为终身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131.
[2] 甘永成,陶舟. e-Learning、知识管理与虚拟学习社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2.
[3] 王海东等.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篇3
**街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落实“两个责任”,狠抓党风廉政教育和预防,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党风政风根本性扭转。现将近期工作汇报如下:
一、注重学习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至2019年5月份,**街道召开作风建设工作会议 次,布置、传达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省、市、区纪委文件精神,并组织党员干部去市廉政党校参观学习、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和模范典型先进事迹等,做到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有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在**街办,精选《廉政课堂》内容,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习。
二、注重廉政宣传,营造正风反腐氛围。
至2019年5月份,**街道纪检相关工作在江西日报上稿 篇、南昌日报上稿 篇,向青云谱、青云长清等区级微信公众号积极投稿,在街道微信公众号纪检相关信息 余篇。**街道规范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在各社区(村)制作宣传喷绘 个、宣传横幅 个、播放LED屏 个。
三、注重日常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至5月底,**街道上报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 个,开展履责约谈 次,提醒约谈 次,任前谈话 次,家访监督 次,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对街道本级和各社区(村)明察暗访 余次。
篇4
一、继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1、送法进乡村
(1)、1月23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司法局、文化局、科信局、卫生局、计生局开展迎新春“五下乡”活动。此次活动,区司法局选派了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为扎龙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做到送法到村,送法到户,向村民发放了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100问,并积极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等法律问题。
(2)、5月7日,**交警大队的民警在扎龙乡扎龙村举办了一次交通安全宣传大集。他们通过展示交通宣传图版、现场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收看交通事故案例光盘、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等形式,使村民懂得遵守交通安全法与迎奥运展示鹤城农民守法、懂法的重要性。
(3)、区司法局还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开展“四个一”活动。首先发放了“致进城返乡农民的一封信”,向他们有关他们身边的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同时还发出问卷调查100余份,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掌握了我区外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还了解到他们遇到的法律问题,以便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2、送法进社区
(1)、3月13日,依法治区办在龙华街道举办了第一期普法骨干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及《“五五”普法干部读本》。为“五五”普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月30日,区司法局局长尹延群同志又为龙华街道中东社区100多居民做了题为“为什么学法,怎样学法,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的好公民”的辅导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3)、5月12日,针对我区全面展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区委、区政府于召开了以棚户区改造为主题的预防职务犯罪报告会,邀请市检察院检察长纪少全同志做了题为《锤炼人生当好公仆》的报告,用典型案例对做人、做事、做官以及人生、人情进行了独到的讲解和剖析。为全体干部职工打了“预防针”,坚决避免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发生职务犯罪现象。
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之中,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还为所有动迁居民提供全面优质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区委、区政府排忧解难,当好法律顾问,为全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保驾护航。
(4)、6月4日,黑龙江天扩律师事务所与东湖街道东湖社区、通南社区、八里社区、自建一社区、自建二社区现场签订“法律服务进社区”协议,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读书角”是东湖街道“法律进社区”的宣传阵地,是为了丰富东湖街道社区读书社的图书内容,是东湖“社区读书社”的再丰富和再发展,“市民大课堂”是东湖“社区读书社向”进一步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的立体延伸,极大地增强了东湖街道居民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6月4日和10月9日,黑龙江天扩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园分别到东湖街道“市民大课堂”和北居宅街道“市民大讲堂”送去“百姓身边的法律”,深受市民欢迎。
(5)、9月26日,在光荣街道开展的“法律广场”活动中,**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光荣街道8个社区签订了“法律援助工作室共建协议书”。让法律援助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使社区居民可以足不出社区即能享有便利的法律服务,弱势群体也能及时得到法律援
3、送法进学校
(1)、3月26日,为了在学生中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维护平安**,龙华办事处聘请**交警支队的交警丛瑞同志到和平小学校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使孩子从小就树立了交通安全意识,160余名学生受到了教育。
(2)、5月27日,北居宅街道邀请**区消防科的杨帆同志到**区第二小学校讲解《消防法》的有关知识,受教育师生200余人,通过这次法制宣传,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3)、9月1日,**公安分局深入开展了以“法律法规进校园”为主题的法律宣传系列活动。26名校外法制辅导员结合日常工作中有关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多层面多角度向学生宣讲了《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通过设置宣传图标、分发宣传单、赠送《青少年常用法律汇编》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了法律宣传效果。开学期间,分局共在学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17场,教育学生6000余人,向学生发送法律宣传单2400余份,赠送各种法律书籍370余本,法律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开展了《律师法》宣传
2009年我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作用,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普法依法治区工作,为创建“平安鹤城”和“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现将200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1、送法进乡村
(1)、1月23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司法局、文化局、科信局、卫生局、计生局开展迎新春“五下乡”活动。此次活动,区司法局选派了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为扎龙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做到送法到村,送法到户,向村民发放了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100问,并积极解答农民提出的有关土地承包、房屋宅基地等法律问题。
(2)、5月7日,**交警大队的民警在扎龙乡扎龙村举办了一次交通安全宣传大集。他们通过展示交通宣传图版、现场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收看交通事故案例光盘、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等形式,使村民懂得遵守交通安全法与迎奥运展示鹤城农民守法、懂法
的重要性。
(3)、区司法局还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开展“四个一”活动。首先发放了“致进城返乡农民的一封信”,向他们有关他们身边的宣传法律法规,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同时还发出问卷调查100余份,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掌握了我区外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还了解到他们遇到的法律问题,以便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2、送法进社区
(1)、3月13日,依法治区办在龙华街道举办了第一期普法骨干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及《“五五”普法干部读本》。为“五五”普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月30日,区司法局局长尹延群同志又为龙华街道中东社区100多居民做了题为“为什么学法,怎样学法,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的好公民”的辅导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3)、5月12日,针对我区全面展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区委、区政府于召开了以棚户区改造为主题的预防职务犯罪报告会,邀请市检察院检察长纪少全同志做了题为《锤炼人生当好公仆》的报告,用典型案例对做人、做事、做官以及人生、人情进行了独到的讲解和剖析。为全体干部职工打了“预防针”,坚决避免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发生职务犯罪现象。
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之中,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还为所有动迁居民提供全面优质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区委、区政府排忧解难,当好法律顾问,为全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保驾护航。
(4)、6月4日,黑龙江天扩律师事务所与东湖街道东湖社区、通南社区、八里社区、自建一社区、自建二社区现场签订“法律服务进社区”协议,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法律保障。
“法律读书角”是东湖街道“法律进社区”的宣传阵地,是为了丰富东湖街道社区读书社的图书内容,是东湖“社区读书社”的再丰富和再发展,“市民大课堂”是东湖“社区读书社向”进一步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的立体延伸,极大地增强了东湖街道居民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6月4日和10月9日,黑龙江天扩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园分别到东湖街道“市民大课堂”和北居宅街道“市民大讲堂”送去“百姓身边的法律”,深受市民欢迎。
(5)、9月26日,在光荣街道开展的“法律广场”活动中,**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光荣街道8个社区签订了“法律援助工作室共建协议书”。让法律援助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使社区居民可以足不出社区即能享有便利的法律服务,弱势群体也能及时得到法律援
3、送法进学校
(1)、3月26日,为了在学生中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维护平安**,龙华办事处聘请**交警支队的交警丛瑞同志到和平小学校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使孩子从小就树立了交通安全意识,160余名学生受到了教育。
(2)、5月27日,北居宅街道邀请**区消防科的杨帆同志到**区第二小学校讲解《消防法》的有关知识,受教育师生200余人,通过这次法制宣传,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1-01
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预防医学》课程也被列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显示出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使《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更好地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适应医学发展需要,我院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进行岗位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基本工作能力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社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承担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要转变观念, 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岗位调研,了解真实工作环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因此,应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与转诊;能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及社区管理;能分析判断慢性病的流行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能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自我保健;能对社区三大公共卫生进行管理;能初步开展医学科研;能建立并使用健康档案。
二、制定课程标准,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在岗位调研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执业标准为依据”的设计理念[1],将《预防医学》定位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强化“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大卫生观念”,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预防处方的能力[2],以适应将来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将课程内容整理为环境、职业、食品等三大卫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等五大学习任务,努力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其课程目标按照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与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识、 技能与态度三大目标。例如, 在知识目标中除要掌握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懂得如何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消除危险因素,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要求具备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 具有指导群众开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要求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具有维护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使命感。
三、加强社区实践,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是要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3]。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应将课堂外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 提升专业适应能力, 深刻感知就业岗位, 从而获得基层工作的初步经验[4]。例如, 为培养学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工作能力, 教师提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 的健康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到社区前, 学生分别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资料进行准备 , 到社区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合作, 精心制作社区健康宣传板报、印制发放宣传单,进入社区高危人群家庭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实践结束后班内开展总结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学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四、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课堂上,大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知识,更没有时间对课堂知识提出质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改中的体会是:一是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悉心编写或选择恰当的案例,从案例中引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覆盖讲授内容;二是课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杂志、专著等途径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此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过学生自查、教师抽查来严格落实;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讨论、讲授、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纠偏,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和教学组织的能力。同时,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医学的发展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和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五、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共享互动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通过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起步较晚,课改组成员以借鉴现有优质资源为基础,搜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习题、模拟试卷、图片、表格、flas、视频、网站等,并将其进行整合、优化和共享,建成了更加适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站的建立,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和准备,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复习。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适时布置学习任务和相关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向教师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由教师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既可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适时解答,又可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在教与学两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作为高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在课程改革中做出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纪艳,朱海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任务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02).
[2]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3]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02).
[4]李研.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22)
篇6
校园暴力是波兰学校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调查显示,近1/3的波兰人将校园暴力视为严重问题,283%的学生和11.4%的教师认为波兰学校未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多数学校和教师缺乏系统应对校园暴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常常得不到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此外,现任教育部长主张通过加大控制和惩罚力度来防范校园暴力,忽视了校园社区的建设。调研
波兰丽大出版集团下属的16家地区性日报于2006年春发起“无暴力校园”项目。受本项目委托,2006年3月波兰公共舆论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社会学抽样调查。这是3年来针对校园暴力问题所作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7.3%的学生、27%的家长和28.5%的教师都认为波兰学校普遍存在严重的校园暴力问题。
Profile公关公司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展开策划,并广泛征求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的意见。为了确保各项目标得到实现,提高项目的公信力,还成立了项目专家委员会。
策划
“无暴力校园”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为参与项目的16家地区性日报塑造富于社会责任感而又贴近读者的良好形象。本项目要传递的主要信息为:地区性日报贴近读者,支持社会公益活动;校园社区化对遏制暴力至关重要。本项目的目标受众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同教育相关的各种组织机构、地区性日报的读者以及普通公众。本项目的传播途径包括:16家地区性日报、项目网站、宣传海报、直接与学校沟通(主要以电子邮件形式)以及同专家和全国性媒体合作。力争将项目中形成的遏制校园暴力策略,比如社区建设、问题清查、求助热线等机制化,成为各校普遍采取的重要措施。
实施
2006年4月21日,“无暴力校园”项目正式启动。4-6月,通过参与项目的地区性日报、赞助媒体及项目网站,发起一场大规模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校园暴力问题及应对策略。各报社还组织记者参加了多次校园暴力研讨会。在此期间,16份地区性日报共刊发678篇相关文章,其中47%是关于应对校园暴力的建议、措施及典型案例。6月9日《无暴力校园行为准则》,作为遏制校园暴力行动的统一标准,项目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篇7
2017年我局在对未成年、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主要方式为:
1、开展集中教育。组织未成年、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到县社区矫正中心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司法干警向其介绍关押在监狱里的罪犯在铁窗内的劳动、生活和管理情况,用身边的真实事例让他们真切地体会违法犯罪给社会、家庭造成的痛苦,促使他们加强思想改造,警示自己遵纪守法,不再重新犯罪。
2、组织心理矫治。对未成年、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心理矫治,通过谈话沟通了解他们的犯罪原因及目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矫治。此外,针对未成年、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心智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误入歧途,走向犯罪的普遍问题,积极引领他们重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信心,回归正途。
篇8
关键词:观念创新;方法创新
Abstract: Oilfield Community is oil base, the cadres and workers,is the life of the harbor,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Want to do community services,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of staff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ow to do well the commun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urther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the cadres and workers,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task,the combination of the sixth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n the individual thinking.
Keyword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表示码:A
一、观念创新,以变应变
观念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关键,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路和措施。观念先进思路必然科学,措施必然得力,效果必然理想。反之则反之。面对油田社区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人的思想、生活方式、追求爱好、就业形式、人员结构等呈现多样化,给扎实有效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因此,管理人员观念必须改进和创新,做到以新应变,以新促变。在指导思想上,要用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统领干部职工和广大居民的思想。定期组织职工群众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政治素养。在工作定位上,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贯彻于各项工作之中;在工作思路上,强化超前意识,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职工思想热点、难点经常进行调查分析,准确掌握症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实现在思想教育上由滞后向超前转变,从“消防队”向“先遣队”转换,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工作,变消极等待为主动深入,把触角伸向单位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渗透到社区管理及服务的全过程中去。中原油田第六社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问题,年初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研究讨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方法创新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时期的思想政治工的重点、难点、焦点,探索了新观念,提出了“超前思维,强化防范”、 “全过程融入,突出效果”等新观念,较好的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和监督作用。
二、方法创新,灵活多样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局限于“你讲我听”、“台上做报告、台下做笔记”的单纯灌输模式,这种方法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挺凑效的。但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绩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了。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灵活多样。在思想教育中,让广大职工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认识到为什么必须这样做,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恪守道德。在思想教育时,还要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生动活泼的形式载体,让载体传递内容,播撒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要经常开展“零距离”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经常深入基层,与职工谈心,真心实意同他们交朋友,及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支持他们的工作和创新。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能解决的当场答复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给以解释。态度一定要诚恳,说话一定要和气,感情一定要真挚。在处理服务关系方面,引导职工学会换位思考,定期开展“假设我是一名水、电、暖、天然气等用户,我应该怎样要求服务人员”等思考题的大讨论,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舍身处地为用户着想,当他们不满意的时候,一定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始终高标准地做好服务工作。要经常“近距离”接触。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帮扶对象定期进行走访,定期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并形成制度,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触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的过程中,加深同广大职工群众的感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把空洞的说教,变成实实在在的服务,变成实实在在的排忧解难、送温暖等,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第六社区组织党政工团等人员经常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先后提炼出了“六谈六访工作法”、 “六以六促学习法” “一帮三送帮扶法” 、 “四包一保两监控” 、“三到五送一沟通”、“三五八工作法”、“思想政治工作常用十法”等新的思路、方法,有的放矢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了矛盾,理顺了情绪,凝聚了人心,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三、结合实际,突出实效(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本单位的工作情况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脱离了具体实际,违反了人的生活和工作规律,不但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恰如其分的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第六社区对社区水、电、暖、环卫绿化、车队等单位,集体政治活动采取不同措施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保安大队,主要担负着社区的四个大门的监护和小区的巡逻任务,岗位多,战线长,人员分散,很难全部集中在一起开一次全体职工大会或学习一次。所以就结合单位员工的实际,适时适地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小集中、小组织、个别传达、现场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把上级机关的要求和政治教育的主要精神贯彻于员工之中去。定期与广大职工谈油田发展形势、讲服务宗旨、提工作要求、听大家建议,使职工明确单位和本人所担负的责任任务,引导他们树立“区衰我耻、区兴我荣”的观念,把精力集中在保安服务上。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员工的岗位工作特点相结合。对苦、脏、险的工种,领导要多给以温情体察、叮嘱交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六社区针对社区车队汽车司机工作流动性强、危性高的工作特点,密切注意和把握每位员工每段时间的思想动态情况,了解他们工作上的想法是什么,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是什么,身体方面的情况怎么样等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他们化解情绪,消除压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保障员工心情愉快的开车。同时狠抓车辆设备的维修保养,使人、机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车行万里不抛锚,人在何时不走斜,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
篇9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精品课程;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09-05
引言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开放式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 Project,简称OCW),宣布将学校全部课程教学材料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由此拉开了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OER)运动的序幕。几年来,在MIT OCW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下,作为提高教育公平和扩大高等教育参与程度、赋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实现全民教育的有效手段,以共享知识为宗旨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目前,开放教育资源的种类由最初的开放课件发展到包含开放教育内容、开放协议、开放平台、软件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的参与者和影响面也已经由原来的高等院校推广至基础教育、开放教育乃至企业培训等诸多领域。
目前,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一方面它可能对新工具的开发、应用与创新以及软件的开发模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大学的管理理念、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因为高等院校作为教育资源拥有的主体,在这场运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在资源建设与遴选模式、版权保护机制、资金支持方面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这七年中,我国已形成了“学校――省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和评审机制:建成39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但是,也由此引发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率,探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共享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机制成为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系列文章在遴选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的典型案例的基础上,从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共享和再生的视角,深入分析和研究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系统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以期对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大学的知识创造使命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 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本质与分类
1 OER的概念与本质
2002年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举行的“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上,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ER)”概念,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这些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得,用于教育机构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并在以后几年中,不断对OER概念和内涵进行讨论和修正。2006年,UNESCO在OER论坛的总结报告上将OER定义为:OER是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素材,人们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自由、开放地使用和重用这些素材。休特基金会(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认为“OER是指在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下,在公共领域存在的、可以允许他人免费应用和修改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包括全部的课程、课程教材、流媒体视频,测试、软件以及支持学习的其他资料和技术。OECD的“教育创新研究中心(CEPd)”研究者将OER界定为“向教师、学生和自学者提供的免费和开放性的数字化资源,可被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中。”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通过Intemet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材料。”
虽然不同组织或学者对OER的理解有一些差异,但是我们能够从以上定义中看到OER的一些本质:第一,OER是面向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的资源,其目的是支持人们学习、教学或研究,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第二,OER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化资源,互联网为OER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运营环境;第三,OER包含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开放的课程资料、学习内容,还包括支持学习与教学的工具、软件和技术;第四,OER是免费的、开放的资源,是遵循开放许可协议的资源。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OER中的“开放(Open)”并不意味着放弃著作权或免费获取享用,而是指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简称CC协议)的开放,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将部分权利授予公共领域内的使用者的开放。借鉴软件界的行规,按开放的程度,可以将自由开放分为三个版本:Freedom-1仅是简单的、免费获取信息,即通过网络可看、听、读这些信息;Freedom O是指可以复印和再分发所获取的信息:Freedom 1是指可以对所获取的内容进行修正、组合或编制,即可以派生出新的信息。OER中的“开放”是指向世界免费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只要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人都可以获取这些资源,并可以对其进行改变或扩展:但在应用或修改这些资源时必须要注明出处、作者,且仅用于教育目的;而且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派生资源也要按原始资源开放条款约定向其他人免费开放。
2 OER的分类
尽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缘起于2001年MIT的开放课件运动(OCW),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此问题理解的深入,人们对OER内涵的理解已经扩展。除却开放课件外,开放教育资源还包括开放的教科书、流媒体、测试工具、软件,以及其他的一些用于支持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和技术。
当然,关于OER的具体内涵和分类,不同的组织和学者有不同的视角和分类方法。UNESCO认为开放教育资源包含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和质量保证的资源三部分。其中,学习资源包括完整课程、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支持和评价工具、在线学习社区;支持教师的资源包括为教师提供能够制作、改编和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工具及辅助资料、师资培训资料和其他教学工具;质量保证的资源是指确保教育和教育实践质量的资源。OECD的2007年报告中,引用了Margulies OER内容的分类,将OER分为开放内容、工具和执行资源三部分,具体内容分类见图1。
赵国栋等人认为“OER包括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工具、开放课件与相关内容、用于教师提高其E-learning能力的开放资
源、课件资源库和免费的教育类课程”。OER的组织和实施框架可以被划分为“开放的标准与协议”(Open Standard&License)、“开源的工具与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Open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开放获取的内容”(Open Access Content)、“开放的共享联盟”(Open sharing Consortium)5个基本组成部分。
本研究的研究者认为,从OER内容和类型来分,开放教育资源分为“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标准和协议”、以及“开放的工具和平台”三部分内容。其中:
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是指向使用者提供可用于查阅、参考、使用和修改的免费数字化内容,包括全部课程资料、课程模块、课件,课程目标、资源库、教材、视频、资料集和杂志等;这是OER的主体和核心。
开放的标准与协议是指促进资料、设计原则和内容本地化的知识版权保护协议、软件的使用协议、资源的开发与存贮标准等,是OER运动中实现内容性资源共享与互用的技术和法律基础。
开放的工具和平台是指支持开发、传输、存储、应用、共享开放存取教育内容的工具,包括内容检索和组织工具、内容开发工具、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
二 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发展
MIT“开放课件”项目的目的在于将其研究生、本科生的全部课程资料放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的人免费使用。此举得到世界各国大学、国际组织赞同并纷纷效仿,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大学建立开放课程联盟开发自己的开放课件或者翻译、本土化已有的开放课件。这场发自传统大学的开放课件运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如上文所述,不同组织和机构对OER的概念和内涵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此问题的理解的深入,开放共享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公众认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已蔚为潮流。开放教育资源对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影响也逐渐得到世人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
近年来,OER的概念和实践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首先,资源内容已由原来单纯的开放课件、开放课程内容,发展为包括“开放教学与学习过程、开放教材与课程模块、开放技术标准与版权协议、开放学习社区等”在内的教育内容;其次,由传统大学发起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现在已扩展至基础教育、开放教育乃至企业培训领域,其知识共享、创新理念与终身教育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教育创新的开展;第三,在OER的建设和运营实践中,既有传统高校、开放大学以及BBC等机构、团体提供内容资料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也有通过组织制度、个体等提供内容的建设资源的模式;第四,OER项目的关注焦点也由关注开放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转向了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和共享的实践模式的探索,乃至对开放世界中教育方式、学习文化的探索。诸如休特基金会资助的、由英国开放大学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共同实施的开放教育资源研究项目OLnet(Open Leaming Network)就是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证据和方法以研究和理解愈加开放的世界中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与OER相关的学习方式,并探究OER的其它影响。
三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设计
1 研究的目标
近十年的发展中,许多国家参与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涌现出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OER项目。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不仅仅是理念的更新,其理念的落实与实施涉及到教育体制、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国际教育资源运动的焦点已经由早期的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转向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由开放理念的推广转向资源质量、资源有效应用方式方法的探究等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这个视角看,中国的开放教育资源发展与世界同步。
“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专栏的开辟,主要是在研究国外开放教育系统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向国内读者介绍在资源建设机制、法律机制、再生与应用共享机制等方面均比较典型的国际开放教育资源案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剖析这些案例的特征,从中挖掘其建设运营机制,剖析这些机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借鉴意义,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案例的遴选
本研究团队长期关注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开放教育资源中资源的应用共享及资源的自组织和再生问题,并聚焦了一些案例。为了保证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遴选了案例:
第一,基于开放教育资源定义、本质,确定了案例的选择框架。即开放教育资源主要包含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开放的工具和平台、开放的标准与协议几部分。
第二,基于UNESCO的OER wiki、OCW Consortium、TheWilliam andFloraHewlertFoundation、Wlkipedia等资源导向网站,遵循OER内容分类框架,分别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为候选资源。
最后,将这些项目资源分别咨询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专家,让他们从候选项目中选择自己认为影响范围较广或有特色的项目,根据推荐次数的多少,确定了最终的十个OER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这十个项目中主要包含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此外还包含了开放的标准与协议、开放工具和平台。在开放存取内容选择方面,主要是从资源组织机制、资源应用和资源再生视角,对案例进行分类后,选择经典或者公众知晓率比较高的项目。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确定研究案例后,从哪些角度剖析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是本系列文章研究的关键问题。尤其在我们选取的案例中,如MIT OCW、英国开放大学(Ou)的OpenLeam等项目,国内已有众多介绍和报道。如何做到不是简单的重复介绍,而是挖掘出项目新内涵,一直是该研究团队成员讨论和思考的问题。Stacey和Rominger认为一个OER项目要想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到政策、法律、商务运营、技术、开放的社会文化等属性问题。在借鉴Stacey和Rominger对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属性解读的基础上,研究团队确定了本系列典型项目的研究和分析框架。每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主要分析研究以下内容:
(1)案例简介
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系统介绍,主要包括项目的目标、面向对象、项目类型、项目的负责机构、项目的资金支持和运营方式等基本内容。
(2)项目系统的组织架构、应用与共享机制透视
根据该项目的主要特征,深入剖析其资源的系统组织架构方式,包括资源的类型、资源的创建方式、资源的组织方式、资源的评价方式,资源的应用与共享机制,诸如项目资源开发和运行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和版权协议等。在此基础上,
总结该案例的特征和成功经验。
(3)分析探讨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借鉴价值
结合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中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讨这些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借鉴意义。
由于本研究专栏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共享和再生机制。研究人员对资源的组织机制、资源应用方式以及资源评价和遴选机制等问题会重点剖析,提炼案例资源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价值。当然,由于本系列文章所遴选的十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分别属于不同的资源类别,每个案例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色。所以,在研究系列文章的撰写中,项目的特征和优势是重点内容,每个案例会依据其特殊性将会在不同方面有所侧重。
4 研究专栏文章的设计安排
此系列文章共分12篇,首篇为综述性文章,主要介绍此系列研究的目标、意义与价值、研究案例的遴选方式以及文章的写作体例:末篇为总结性文章,是对该研究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的研究结论以及研究发现进行总结和反思;剩余十篇文章的组织主要基于开放教育资源所划分的种类,分为开放存取协议,开放学习工具和平台,开放教育内容等几部分。其中开放教育内容为研究案例的主要部分,包括MIT的OCW、OU的OpenLearn、Rice大学的Connexions、OER Commons、MERLOT等。具体研究案例及其相关简述如表1:
四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阻挡的趋势。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教育世界中,开放共享的理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越来越为世人所接受,开放教育资源与开放教育、终身教育联系在一起,发展非常迅速。众所周知,开放教育资源内容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和技术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社会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知识的共享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与日渐开放的文化氛围也会促进开放共享理念的传播与实现。
在国际交流中,我们发现在最近十年间,国际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比较成功或者观念新颖的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为本专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团队认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如下:
1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意义
(1)研究专栏的理论意义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推动人类教育发展史起到变革性的作用,从而使当代教育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并使知识共享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基于此,开设“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专栏,一方面在于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被人创造、知识为人所用、知识随时随处可用”的知识“大同”世界;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外开放教育资源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脉络,揭示开放教育资源在设计、开发、实施、应用、评价等诸多环节的经验与不足,从而把握开放教育中知识生产和分享传播的内在规律。
(2)研究专栏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专栏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典型案例的机制、技术与方法等对于促进我国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结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的相关经验和不足,有助于我们系统了解网络教育资源的系统架构。
探索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创建模式和共享机制,可以提升国内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维护效益,充分发挥各种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示范作用。
2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价值
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对教育、课程开发、教与学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篇10
关键词:学校德育;有效性;心理健康;育人网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25-1
一、紧贴生活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全员育人。
所谓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我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实行教师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岗位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德育导师制。如此,就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提高了学校育人的水平。
2.强化载体建设。
德育不能空对空,需要“抓手”,这个最有效的抓手就是德育课程。我校是这样做的:一是开发校本德育教材《乐余高中优秀学生案例选编》,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典型事迹汇编成书,供全体学生学习,以典型事例激发在校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二是不断开展励志系列教育活动,例如:学名人励志,悟成长之路,读一本励志书,话一份感悟,学生自己励志“座右铭”评选,学习典型、励志成才等主题活动。
3.强化主题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紧紧围绕“和谐·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思想素质。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撰写参加活动的体会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二、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知识阅历、个性心理以及遭遇到的人生问题等不尽相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理应多样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按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积极强化学科教学的心育渗透。出台《乐余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方案》,通过“寻找微笑”摄影展、心理漫画比赛、心理电影展、校园心理剧创作等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更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努力创建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通过开展团体辅导、进行个别咨询、举办“心理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财力、人力、物力等的支持,更需要我们全体教育教师的积极探索,树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管理,为形成学生良好健康心理保驾护航。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交流。
佳信思维学派认为,充分的交流可以创造价值。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的指导、服务和辐射作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交流,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专题研讨,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互动,我们发现:学校的许多教师育人水平提升了,师生关系也和谐了。
三、完善育人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
1.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毫不夸张地讲,家庭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张家港分校资源,组建“林老师”讲师团,不断壮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义务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家庭教育咨询与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
2.着力提升社区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这个阵地,发挥社区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社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诉求。具体做法是:着力加强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利用其教育资源,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等假日社会实践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离校不离教。实践证明:社区有学校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3.着力优化校外德育队伍。
德育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不断完善学校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强化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切实加强与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联系,积极组建由学校德育基地人员、社区单位代表、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校外“大德育”队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事实证明:校外德育队伍也是一种德育资源,而且是最优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