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1

 

关键词:  建构主义;临床实习;教学

    【Abstract】  Clinical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ory teaching.Cultivating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needs to construct a new medical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 in the light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clinical practice;teaching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相对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疾病认识中是不够的,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在结合中达到融会贯通,由于任何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每一个患者都是既有同一疾病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在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患者作为中心,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设计场景,把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疾病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复习医学基础理论,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实现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教学将会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涵义和构建医学临床教育新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在教学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以及学习中社会性及其相互作用,建构主义提出了情境性教学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而实现的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1]。建构主义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见解和观点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学习伙伴,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活动与主体交往,重视教学策略,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重视教学模式的建构等。

    临床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带教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课程及其结构、教学条件、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这六个教学中的关键因素都与理论教学不同。临床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为根本目的,积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充分依靠临床教学中的先天优势,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整合的优化,努力创造出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适合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2]。构建既能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并为打破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束缚,建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探究活动为本”的医学临床教学新模式。  2  临床实习教学具有建构主义教学的先天优势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三年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结束后,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奠定了基础。如何在该基础上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在这一阶段不仅是单纯的对前三年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复习、回顾和再现,而是多学科基础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和实践,同时又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培养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技能,学习临床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如果说前三年的教学是理论的教学,那么临床实习就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综合,同时又是在学习中对基础理论的加深和升华,是培养临床医生的转折点[3]。

    临床实习中学生面对的是病人,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现实的情景,如果教师能够积极的引导,配合适当的教学技巧,将是一个有趣和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将起到有效的促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个体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在社会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和新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和适时的帮助,使学生在主动与患者的交流中、加上教师的讲解说明、问题探讨、交流互助实现对理论的再现和回顾,达到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应用,进而把前期基础学习中各学科相互独立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和重组,完成知识、技能和理论之树的构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临床上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种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  临床实习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篇2

1、建构主义对大学体育教学教师观和学生观影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始终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建构主义应用于体育教学,使教师观和学生观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教师由传统模式下的主体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资源和信息的“引路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受体开始转变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建构主义,老师逐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建构主义对大学体育知识观的影响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一种解释、经验和假设。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知识主要是以技能形式存在的。在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就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技能的主要过程。建构主义知识观就是要求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的新技能进行学习,教师只能起到促进和帮助作用。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对新鲜事物、信息、问题和现象提出解释和假设,最终形成自身的知识架构。

3、建构主义对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的促进由于受到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始终存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都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能够成分开发体育教学的新方法,比如:螺旋建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方法。在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采用下,体育教学水平会获得长足的提升。合作式教学方法就是强调学生主体之间的合作性和主体性,通过学生主体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情景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引入情景模式,让学生学习自己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能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把握;螺旋构建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体育实践性活动,强化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主体更高层次的发展。

4、建构主义对大学体育教学观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的建构能力为主体,强化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实现学生的多思维发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培养学生主动寻求伙伴,共同探索,学会在协作中学习"建构主义教学观在提倡合作教学的同时,也提出了情景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应该在与现实情景类似的情况下发生的,在体育教学中,情景教学经常能够运用到其中,在教学活动中,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进而实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把握。

二、结论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商务英语,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一般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四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因此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也应当围绕这四个特征进行教学设计, 培养、训练学生在商务语境中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进。然而目前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学侧重点仍然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等基本特征未得到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很难得到提高。建构主义理论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本质上是对“人类如何获得知识”寻求解答,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始终有意识地、主动地与环境发生多向互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概括起来,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清楚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四个因素都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2建构主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Gagnon & Collay等人曾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所包含的六个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和反思过程。这六个要素最能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1)创设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研究表明,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其一是学习者中心,即每个学习者都是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的主体;其二是情境中心,即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它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其三是问题中心,即一个个真实问题是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些特点,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模拟商务情境,例如将课堂根据需要设计为某个外贸公司,通过模拟产品、贸易谈判、商务会议等各种场景或利用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呈现图片、录像资料等方式,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能浸染在模拟的商务情境里,一方面调动他们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提前感受到以后的职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有的放矢的学习。

(2)提出问题。 “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确立学习任务,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有关图式、经验。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的主题内容,结合实际商务活动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当前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总结或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进而建构起与此相应的商务英语知识经验。教师亦可设置案例作为学习背景,在课堂上选择某一真实商业案例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既锻炼了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分析能力。

(3)搭建桥梁。即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不太注重去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确定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了解了多少,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充当的是支架(scaffolding)的作用。支架的概念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本意是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一种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要提供示给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并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有足够的训练机会。

(4)组织协作。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的协作性,认为虽然理解是由个人建构的,但理解和学习应产生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交互作用中,即在交互协作中激活旧图式,建构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意义,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商务英语重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交流方法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会话的平等协作关系。教师只有放弃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高高在上的身份和位置,切实地成为各种模拟商务仿真情境活动中的参与者,才能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在活动中成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协作者,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例如在商务谈判技巧的学习时,教师分组让同学共同完成一场商务谈判。小组中先内部协商,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群体成员的思维就可以为整个群体共享,共同完成意义建构。

(5)展示成果。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效果的反馈和知识的巩固也十分重要。通过展示,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展示成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的。

(6)反思过程。反思过程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提升学习效果,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归纳整理,最终完成对所学商务和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突破和创新,用它来指导与构建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2]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篇4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建构主义应用

有一句老话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现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如此,舍不得丢弃某些坛坛罐罐,导致的结果就是停滞不前。建构教学模式的提出正是要求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在实践中检验建构主义的可行性。该理论的四大要素可以归纳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其中学习群体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其身临其境;在过程中强调主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合作,让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由于前三个要素的成功铺垫而实现了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这样就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我结合对建构主义的理解谈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的些许体会。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境创设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美术课堂,好比一个着盛装的优秀演员唱独角戏,观众酣然入睡或者是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这种经历我有过,为了准备一堂市优质课,我煞费苦心地罗列出整课的知识点,逐个绞尽脑汁设计如何让学生快速地认可和消化,认为解决了这些理论难点,学生自然就学懂这节课了,殊不知,我已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存在,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了,其效果可想而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尤其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例如,在高一的美术鉴赏课本当中有《韩熙载夜宴图》与《最后的晚餐》两幅画。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结合中西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审美观念的不同来分析作品在造型、透视、构图、着色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如果单凭讲解,则枯燥无味,如同嚼蜡,但要做成色香味俱全(课件)的大餐,同学们肯定就会大快朵颐。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也就是平时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行协商和辩论,我就在色彩画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的情况下,教干画法学生很容易接受,而学湿画法就很困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用明胶片在投影器上演示,学生可以在画纸上仿效,同时抽学生到讲台前用明胶片在投影器上去作画,让其他学生观察这个学生的画法,然后再抽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同学在作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法还没有掌握?)。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就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同时教师还应结合中学美术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要让美术课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情感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喜欢表现。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提倡求异思维。例如我在讲解美术技法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构想这个几何体怎么画。把整体的课堂分散开来,如同发散思维,最后确定出好的,大家都来学习效仿。概括来说就是,分解大课堂,去伪存精,应用于大课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动手、动脑能力,除绘画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欣赏课配乐。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古代绘画时,配乐选用“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民族优秀乐曲配音;欣赏秦、汉陵墓雕刻时,配乐选用“十面埋伏”、“将军令”等民族乐曲配音,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配乐选用和美术作品风格相同的乐曲配音。如雕刻“马赛曲”,配乐选用法国国歌“马赛曲”;雕塑“思想”、“加莱义民”,配乐选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配乐,学生不但提高了绘画、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培养了音乐能力。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感受情境、探索发现、验证假设、建构意义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和基本内涵,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把握学习,用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总之,中学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探索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逻辑讲解传授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为教学模式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美]加侬,柯蕾著.宋玲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29-0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学说。他指出,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的,久而久之,才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他强调,学习是一种不断建构、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学习中的社会性以及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是其关键因素。

在皮亚杰的影响下,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者又提出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组织模式,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从而实现在师生以及教学材料在学习中的相互作用。这些想法和做法,对当下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总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创设理想、高效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皮亚杰之后,科恩伯格、维果茨基、维特洛克等人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自身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发展和丰富了建构主义理论[2]。

2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建构主义是建立在对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中国教育界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某些教育者对建构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时存在令人困惑的地方。目前对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以及知识传递的作用被忽视 “知识并不都是由认知主体被动地接受而来,而更多地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而成。”就这一主张来说,建构主义强调的是认知主体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认为没有经过学习者自身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他人传递给认知主体的。然而,广大教育者基于对这一理论内涵的理解,认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3]。据此,很多教育者片面地接受并应用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于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从而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事实上,“传递知识”是人类繁衍的本能行为,权威的干预和协调是必要的。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以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靠接受来获得的。对学生而言,经验本身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提示,包括语言的提示、动作的提示等,这样的课堂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也适应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4]。所以,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教师愉快授课。

过分重视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将“意义建构”作为学习过程的最终也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因此,教育者非常重视意义建构在教学过程的作用。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伴随着一定的主观性的,经对话、协作或者发表并接受批评等形式使个体知识潜在的主观性得到客观化的解决,从而降低知识落入个体主观范畴的几率。人们的知识有其发展、演化的特点,并非是固定不变的[5]。人的思维是解释事物的一种工具,而这些解释则构成认知个体不同的知识库。每个人的知识是基于自身建构而来,却并非是最终真理,因此,知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化与演进过来的,当学生自我建构出现偏离的时候,教师如何能够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指导,使学习者修正自我的建构,最终进行正确的知识建构,才是课堂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修正学生错误的建构,让学生在偏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可能将错误的知识进行识记并应用于学习过程中或者现实生活中。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的教学中还有一个矛盾,即学习时间有限与知识无限之间的矛盾。如果单纯地任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课上的那几十分钟是否充足?学习者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自我建构出正确的知识,不至于出现盲目、低效的学习?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

过度使用建构主义理论,不利于常识性知识和实际知识内容的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建构形成、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这一观点在倡导意义建构的同时忽略了外部技能的训练和间接经验的学习重要性。

首先,不是任何性质的知识都能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习得,外部技能的训练就只能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获得知识(如体育运动)。

其次,也不是每类知识都可以通过意义建构获取,死亡、灾难等这类知识是不可能创设情境的,只能通过间接经验去学习。如果教师要求学习者在没有到达一定的学习程度而进行建构,这样的做法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实践中亦会陷入无尺度的虚无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建构主义是否适用于任何学科、任何知识、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这些都值得教育者思考[6]。

强调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导致重理论轻实践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在具体情境下和可感知的活动中形成的。与传统教学相比,突出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研究者提出可以指导教学设计、适应教学环境设计的新的方法与原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理论指导思想日益完善,但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真正”改革却没有完全实现。课堂讲授主要还是借助计算机讲解演示来辅助进行,即使是像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中,媒体的使用也基本是用于支持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师中心模式,而很少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理论的指导存在,却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7]。

3 启示

综上应该看到,尽管建构主义在今天如此盛行,但其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存在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按照建构主义观,应该有与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相适应的一套详尽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的建构主义评价方法过于相对个性化,没有具体的标准,实际容易造成无标准评价[8]。事实上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时,建构主义是无所不能的,是可以应用于所有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吗?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有没有无法完成的时候?如果有,该怎样继续?最后,教学情境的设计能否保证意义的建构,这不仅需要教育者精心、合理的设计,而且物质条件的配备齐全也是很重要的。这些问题都急需进一步探讨研究。而且,在当前理论融合、课程整合的趋势下,理应借鉴他人思想对建构主义的不同侧面做进一步深化研究[9]。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8.

[2]谭顶良,王华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4]胡凡刚.建构主义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3(4).

[5]彭红卫,蒋京川.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4(5):71.

[6]张桂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再构[J].教育科学,

2004(6):25-26.

[7]何克抗.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17.

篇6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观 大学英语

一、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提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这也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他认为学习活动涉及“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扩充,是量的变化;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是质的变化。认知个体就是通过“适应”(包括“同化”与“顺应”)使这两种形式来达到相对“平衡”。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事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个人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肯定,每一项新的学习活动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有关,是动态的,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也不一样。对学生知识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的。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

1. 通过多媒体介绍知识与语言点

计算机的媒体在技术上可以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的规定明确指出,我国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2.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观察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控制学习,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消除焦虑和紧张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而是相互作用和共同实践建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师应让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自。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当然,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3. 情景――通过情景帮助记忆

教师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应通过他们之间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更加可能作为在社会和情景关系中发生的合作建构和再建构。这种环境将使一种作为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理解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主演改由学生担任),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忽视。

4. 合作――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教师应设定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场景,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合作小组活动,能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交流与互动,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5. 练习――通过各种手段练习所学知识

“灌注式教学”逐步演化到自主选择、参与式的教学;还可有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既可以实现由教师现场指导的实时同步练习,也可以实现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非实时练习,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网络电话等手段的小组合作型练习等。

总之,建构主义者在吸收维果斯基、认知信息加工学说、皮亚杰、布鲁纳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hris Dede,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Educational Technology,Sept-Oct,1995.

[2]David Griffiths,Environmental Challenges:Making a Difference in theClassroom,Proceedings of CAL 97,P95-P99,1997.

[3]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景教学[J].外语教学,2003,(2):56-58.

篇7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32-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全球化时代,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专业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

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继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之后提出来的最具革新性的理论,是目前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和最具前景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但其核心理念和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体来说,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客观现实和主体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真正的知识是个性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像一个实际物体一样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体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促使学习者因为新知识经验的介入而导致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和改变。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个性化的理解,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才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积极主动的惟一学习主体。在展开意义建构前学生的头脑里已经储备了相关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师生角色的转变做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只起到辅助者和合作伙伴的作用。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也做了要求,即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简而言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意义教学的一种颠覆,是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的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思想,打破惯性,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2 在英语课堂上体现建构主义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给社会造成 入学成绩低,厌学情绪强,素质低,不好管理等印象。但这不能成为高职院校课堂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效果难提高的借口。实际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教学对象的理解,不能结合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潜能,打造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创设历史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认识到它的交际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认真钻研课前的warm-up内容,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运动,时事评论,工作面试等等,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尽可能将真实生活场景搬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其次,尊重学生先前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潜能。学生绝对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是很重要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学生们都有愿望而且也有能力自主的展开建构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而他们的先前知识经验必然不同,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不是一味地给他们灌输现成的知识,要尊重并利用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当具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可以从已有的相关经验出发,依靠他们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假设,从而建构了新知识,丰富发展了个性。

再次,围绕“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要求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建构主义要求以意义建构为目的的学习。意义建构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它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和围绕的中心。因而在英语课堂上,要围绕这些“主题”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开放性的、不唯一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多用赞美性语言,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上遇到不顺时,应用幽默、诙谐、委婉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减轻学生的挫败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展开知识的建构,把知识固成自己的知识。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理论。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是富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它对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和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培养更多与国际化接轨的人才,需要我们不断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开发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深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英语学习

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要求》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即“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

    但是教育部提出的理论性指导意见,在具体操作中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如:如何培养习惯于依赖教师的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人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这些问题既是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关注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巫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江西财经大学以教育部外语教学改革精神作为指导,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教学模式改革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十世纪后期,认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的鼻祖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LevVygorsky。他们最先提出了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认为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从而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Ausbuld,1964)。随后,这一观点用于解释和探讨语言学习过程。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次,由于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调活动而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主要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不完全决定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RI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通过设计符合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是一种合作主动的过程。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制作与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给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集成信息。集成信息的传递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学习的路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由于学生在学习的动机、能力、方法及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其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方式积累词汇,有的学生通过做习题来记忆词汇,而有的学生更愿意按照词汇表来有序地背诵单词。多媒体课件充分考虑到学生间个体语言习得的差异,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语言场景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形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可以由电脑及时地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专家Moore  (1989: 23)说:“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大量模拟现实,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场景中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从而突破教育时空的限制,加速学习和生活的融合。大量的语言输人是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如Krashen(1982)所说,只有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即i+1)的语言输人,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网络教学正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输人环境不足而诞生的,反映了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如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卡通人物提出问题,有趣的动画效果能解除学生对提问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自然地参与讨论;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标准的文字以动态的效果一幕幕生动地展开,需要时还可以把一些反映重点和难点的动画有选择地反复观看;利用flash和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动感更强,而且在视屏上打破了习惯的约束,造成新奇感和震撼感,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想,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另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WWW浏览服务也颇有用武之地:一方面,教师可以用Word将文字和语言素材融人自制的外语教学网页,供学生自由选取,可浅可深,可详可略;另一方面,Internet时空里大量的原版语言和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层面的语言信息。可见,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创造的学习环境里,纯正的语言,精美的画面,随进随出的课件设计,从听觉、视觉、使用便捷等方面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篇9

建构主义还提倡情境性教学[2]。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别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帮助的形式有:利用必要的信息或者是他人与自己的交流、协作等等。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需要学习环境中的有利情境。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方面或环节是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因为外界事物的意义并不是完全脱离于我们而存在的,事物的意义在于个体内部的建构,每个个体都应当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外部事物的某些方面。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帮助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建构主义学者非常重视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学习者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没有确定唯一的理解标准,学习者的合作学习促进了更加全面和丰富的理解。合作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相互交流使得整个学习群体共享每个学习者的思想和建议以及各种问题。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就会使得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得到促进。学习者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个最终目标来进行。

一、建构主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支架式教学方法(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者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于是用“脚手架”(Scaffolding)来形象地比喻支架式教学方法。具体的原理是依据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把学习任务划分为多个精细的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脚手架”。由于学习者本身就有很多经验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习者提出新的问题,在他人的帮助下逐步地攀升,从而获得新的技能或者知识。支架式教学有4个环节:第一,针对学习内容、目的搭脚手架,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构建多个概念框架。第二,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的问题情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情境进行独立的探索。一般情况下学习者需要探索的内容有:搞清楚与给定概念相关的一些属性,然后把这些属性按照重要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教师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针对问题开始独立探索;在探索遇到困难,或者无法继续探索的情况下,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提示,以便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探索,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依据概念框架攀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的次数在开始的时候比较多,随着探索的深入,应该逐渐地减少线索提示,到最后就需要放手让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索。如果学生在不需要教师的提示下就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的目标就达到了。第三,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相互之间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小组讨论和协商能够使得小组成员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对概念和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第四,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是学习效果的评价的两个部分,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否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抛锚式教学方法(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方法有时也被叫作“基于问题的教学”或者“实例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方法包括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三个步骤。创设情境就是努力营造一种环境,使得学习环境与现实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让学习发生在与现实环境相一致的情况中。确定问题就是给学生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锚,抛锚式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不需要教师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自主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让学习者到真实的现实环境中去体验和感受,只让学生去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只去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不是教学的最好办法[4]。

3.随机进入教学方法(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为了不同的教学目的,在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任意的途径、任何的方式分多次重复进入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就是随机进入教学方法。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等三个步骤。呈现基本情境是指为学习者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密切联系的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习得的知识经验不同但是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发展训练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只是教学的其中一个目的,但教育的目的不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的能力等等[5]。

二、建构主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传递的不是知识而是信息,这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观点,因为知识不能被传递,必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被习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英语学习有效性得到保证的重要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提升英语学习积极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室的运用使得文字、图像、声音能够同时直观地被呈现出来,抽象的文字转变成了声文并茂的信息,视觉和听觉、画面和语言得到有效的糅合。直观形象的课堂情境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入竞争机制,适度地开展竞争活动。有适度的竞争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更高,进而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得到有效的发展。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竞争活动相互结合有效地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下面以SBIII Unit 12 Lesson 46《Winter sleep》这一课的阅读章节的教学作为案例来说明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在对这一节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三轮竞赛,目的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并解决问题。本章节的课文内容是有关动物的,第一轮竞赛为听声音辨动物竞赛(Guessing game):利用多媒体呈现多种动物的声音要求学生猜这些动物的名称,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下面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就开始第二轮竞赛,看视频回答问题竞赛(video watching):观看录像片段,回答有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用多媒体呈现两个动物冬眠的相关视频,视频为英文解说,一个视频是响尾蛇(the rattle snake)冬眠的场景;另一个视频是北极熊(the polar bear)冬眠的场景。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扩大,又能够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针对两个视频分别设置了如下的问题。Video 1:the rattle snake.Question:“How do rattle snakes pass their winter?”Video 2:the polar bear.Question:“Where do the polar bears hibernate?”鼓励学生进行抢答。在学生对课文的信息全面地理解后,进行第三轮竞赛讨论与设计竞赛(Discussion and designing)。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设置了两道发散性思维的问题:1.Why are some animals dying out every year?2.Now the polar bears ale facing a serious problem.What’s that?Why?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由各小组选择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和意见。

2.保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和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保持有效互动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他们的教学与学习,学习与学习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有主导性的作用,教师参与整个协商活动,积极地鼓励并监控学生们的练习和讨论等,并适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应当是一个团结的竞争有序的学习群体。各个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个体与群体不一致的意见都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体意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得到有效的发展。

以SBII Unit 10《At The Tailor’s》一课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过程归纳故事发展的四个阶段:Beginning—Development—Climax—Ending。在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依据课文特点,围绕那张百万英镑,抓住店老板对顾客态度急剧变化这一行为设计了一道概括性问题:“What are the 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he manager showed to the customer?”然后把学生划分为多组进行讨论,这个过程就会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相互的讨论,准确把握课文的细节,对课到精细的阅读,对文章中的对话语言进行细致的剖析,重点、难点被逐一突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加深。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自己主动建构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的结果。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者利用自己的能力,积极、主动、自觉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的过程。只有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被清晰地意识到,而且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6]。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合理地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习情境的作用。学习知识的时候最好让学习情境与现实的情境紧密相连,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实性、生动性、有效性。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7]。英语学科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此丰富的内容更应当结合具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如果英语教学与实际脱离,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将大大地降低。此外,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讲一些与英语有关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其知识面也得到有效的扩大。

三、建构主义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针对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习者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在英语的学习中,对语法的学习、对单词的学习、对时态的学习都是与具体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没有真实的情境,而去死记硬背,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如果将英语的学习与具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发现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试图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协商等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可以采取两种评价方式: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检查和总结。第二,让每个学生或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对个人的习作过程进行评价。采用第一种方式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采用第二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哪些问题得到解决了、哪些知识经验已经习得了、哪些进步已经获得了等有明确的认识。尽管教师的评价是学习结果评价的主要评价方式,但是教师的评价不能够代替学生的自主评价[8]。

总之,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为中心和情境性教学,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随机进入教学方法等。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其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对学生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教师应当掌握合理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和方法,有效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研究,2002(7).

[2] 赵春红.建构主义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原则与应用外语研究.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 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外国教育研究,2002(5).

[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5] 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6] 何克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7).

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计算机专业课程;任务驱动

一、建构主义的主题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实际环境中、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

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呈现的模式

我们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建构主义思想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任务的提出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框架。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来确定教学内容。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教学任务。如,Flas课程,在具体讲到“引导层”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案例。在一张人物图片上,几只蝴蝶绕人飞翔,飞翔的蝴蝶有快有慢,时而在手背停飞,时而由远而近飞舞。学生亲眼看到这个神奇的效果,因而能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

2.教学任务的分析

要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分析教学任务。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发地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的知识构成。

3.教学任务的协作完成

教师需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去发现问题,个别的问题,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要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或由计算机运行得出结论。

4.教学任务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