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篇1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理念,在开展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网络新媒体等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思想升华,润物无声践行价值。同时,“第二课堂成绩单”将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科学依据。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而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与理论指导和广泛的热情参与息息相关。专业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共青团作为服务青年引领学生思想的群团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但面对纷繁的社团活动,学生如何选择,又是否真正从中获益,符不符合他们的成长需求。片面追求娱乐化、大众化、短平快的活动能否符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对自身发展缺乏认知和管理的大学生往往容易追随这种表象热闹的活动。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受益的,是我们尝试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最初缘由。

哈佛大学历时十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我们以为最重要的学术活动是在教室内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只是一种有益且适度的补充。证据表明,真实情况恰恰相反。课堂外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宿舍以及课外活动中发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统计数字进一步证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不会影响第一课堂的正常进行,还会对理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和证明,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他们今后工作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十分重要深远的意义。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涵盖高校共青团绝大部分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正确引导、客观记录、科学评价、促进成长,把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系统化、模块化、数据化,团组织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引领高校学生主动融入正确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模式,是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一是可以推动团组织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上有所作为。二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从而可以激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可以成为促进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服务+引领,单纯服务只能让学生一时爱,不能永久记,而此项研究的开展希望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形式。使团学活动能够让学生长远受益,有力地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有效覆盖。四是针对一些会议、培训、讲座、形势政策报告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有了成绩单制度可以较容易地使学生自觉参与而不是硬性摊派到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中。学生可从参加的次数获得相应模块的学分,增加学生参与的认同感。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整合搭建了思想引А⑽奶逡帐酢⑹导育人、学术科研、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就业发展、菁英成长、网络新媒体十大板块,每个板块都下设多种不同的活动,每个活动对着相应的学分值。将学生第二课堂参与评估从隐性考核方式转变为显性考量,量化设置学分考核系统,规定保底成绩单制度,比如4年下来,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应修够10个学分。通过系统平台“到梦空间”手机APP+服务器终端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不同专业性别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出个『生化活动。

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第二课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缝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来讲。重在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校如何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切实培养和践行这八字价值观,研究中将以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之一的石家庄铁道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载体,把第二课堂划分为10个板块178项活动,并从四个方面对培养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论证说明。通过网络平台对大数据分析收集,得出高校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参与第二课堂各版块活动的具体情况,为团委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学生需求推出更接地气和个性化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第二课堂。

比如志愿服务模块下设有“雷锋岗”电器维修、北翟营小学课外托管、棉五老年公寓、省科技馆义务讲解、扶老上网、公益捐助等活动,学生每参加一次志愿服务,系统随时记录服务时间和内容,根据服务效果登入相应分数,比如某同学参加了“雷锋岗”电器维修义务服务,一次2小时的活动,那么这个活动体现的是敬业和友善精神,那么该同学就可以得到敬业0.2+友善0.2的学分,再根据活动服务质量乘以相应的系数,优秀、良好、合格分别对应1、0.8、0.5的系数,同时学生可以登陆手机APP浏览和搜索他们参加过的活动成绩和总学分,学院团委在每个学期末打印所有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并盖章确认,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院团委将保留学生四年的成绩单副本。

制度落实的重点和研究方向是,如何将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应用到第二课堂的设计开展中,对学生报名参加的活动进行数据挖掘,评选最受欢迎的活动TOP10,再分析各项活动参加的学生性别、年级、专业,评估各项活动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大小设置下个学期各模块活动的学分系数。通过系统平台“到梦空间”后台数据库分析提取,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活动的喜好,以及通过学生对参加后的反馈意见得出学生的活动效果,让有意义的活动更有意思的开展下去。

制度效果与研究思路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试行,综合来看,目前制度进展顺利,各项数据结果符合预期引导目标。例如: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方面。学生参与度和覆盖面明显增长,参赛人次达到1052人次,较2015年增长16%,获奖人次达1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20项,在目前我校现行的A、B、c三级竞赛目录中,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多项赛事创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赛中取得突破,王宁等同学参赛作品“守望夕阳,敬老微孝”获得铜奖。2016年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一个团队参与并获得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文体活动方面,在建党95周年红歌会上我院荣获一等奖,田径运动会学生团体组第五名,“三好杯”排球获得第三名,新闻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汉字听写大赛摘得第二名。各项数据显示,学生整体成绩和综合素质稳步提高,一些竞赛排名院系前列。

结合兴趣爱好和着眼“素|短板”帮助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到梦空间”系统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不同专业、性别、兴趣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需求推出个性化活动,是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另一要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意思,把高大上的正能量做得更接地气,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浸润心田,使学生由信息传导的终端变为团学活动的原点,这就是该项制度目前所完成的主要内容。随着制度的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深入我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这一制度已成为帮助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工具,实现了学生第二课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缝对接。

篇2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4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随着因特网和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众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逐渐为教学者所熟知、采用和认可,微课翻转就是其中很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职教育,开拓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深度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人一岗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研究探索多侧重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忽视了第二课堂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堂不仅仅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是学生丰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第二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

一是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不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往往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二是第二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如果网络教学资源更新较慢,将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制约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高职院校的很多课程都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教师一般会通过项目的展示,任务的分解,分任务讲解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学生实践操作,遇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后不会独立思考,只会临摹。

四是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的学习评价标准,现行的学习评价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只注重第一课堂的评价,忽视了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究其根源,教师考核观念落后,没有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

2 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结合模式的研究目标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师生角色进行互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因特网成为了学习资源的主要载体,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有10%的人通过在线教育视频完成学业的学习,2015年增至30%,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受学习者的欢迎。通过发展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结合模式的研究目标为:

第一,研究微课翻转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解决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遇到的困难。

第二,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确第二课堂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第二课堂中微课翻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项目任务,巩固第一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独立设计作品的能力。

第四,研究如何完善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如,课程的学习评价标准、课程的考核标准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水平,考核方式中要能够体现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通过开展评价体系多元化,最大限度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 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

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中采用微课翻转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意义入手,对怎样将微课翻转教学模式应用到第二课堂学习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翻转教学模式。

第一,确定研究主题。探索微课翻转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模式。课题的研究将对高校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发展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二,确定研究过程。研究分为四个模块构建模型、资源建设、行动研究、评价与总结。每个模块的构建都会影响到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每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反思、总结,最终构建出符合各模块目标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如图2所示。

4 结 语

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采用微课翻转的教学模式,通过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职业技能水平。通过不同课程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引领教师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效昆.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差异化教学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8).

[2]郭玲玲.开放教育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以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a02).

篇3

摘 要:通识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对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课堂是通识教育强有力的载体,扩展了通识教育的范围、丰富了通识教育的形式。因此,第二课堂是大学生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的建设更加有利于通识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本文就学生通识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第二课堂 大学生

课 题:本文系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学生创新学习项目(CXXM[2014]22)、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科研苗圃工程项目(MP2014-106)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王盈盈、李少寒、郭小磊、赵明阳、李雪文、邓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能够在根源上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课堂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建设,从而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

一、第二课堂内涵、意义及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沟通交流和处理情感等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二课堂是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第二课堂大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第二课堂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乐”即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第二课堂可以调动大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积极性,又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一个健康、文明、开放、科学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不拘泥于课本,形式多样,学习的空间范围非常广,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

第二课堂的开展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意义。首先,第二课堂能够锤炼大学生的基本品质、道德情操和个人素养,能够增强个人的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心。第二课堂可以辅助通识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理解、独立思考及科研创新能力。其次,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对各学科交叉渗透地学习,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科学指导,能够使我国的教育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我国高校的教育观念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第二课堂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带动社会前进的步伐,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弘扬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理性和感性的均衡发展。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了各种竞赛活动、社会实践调查、课外社团活动等,将通识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兴趣。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具有延伸作用。第二课堂在教育宗旨上和通识教育一致,教育方法与通识教育相辅相成,内容上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更乐于在第二课堂中学习,这对通识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第二课堂内容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发展方向精心设计的,这样学生更容易融入到专业课程以外的素质学习中,还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通识教育的益处。因此,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

二、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其价值越来越重要。然而,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有局限性,无法摆脱专业教育理念的影响,课程开设单一化和呆板化,内容主要以德育为主,忽视了第二课堂的融合性和整体性。这导致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教育定位不准确,从而影响第二课堂对通识教育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

其次,高校对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比较少,使得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要求降低,责任感减小,这样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宁愿担任与科研关系更紧密的专业课的教学,很多经验丰富的教授不愿意去教第二课堂教育课程,多数大学生也不愿意去听。由于大学生不愿意学,教授也更没兴致去教,导致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表面应付,很少切合实际去讲解和指导大学生,更是很少结合社会的发展去关注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技能。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了单调乏味的课程氛围,导致高校对通识教育越来越不重视。

最后,大学生对于第二课堂课程的选择没有正确的意识,往往会选择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忽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选择。并且,在选课的时候往往先关注学分后看课程,不利于大学生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建议

1.引导大学生重视通识教育

高校要注重通识教育成果的宣传力度,用教育成果向社会各界人士阐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争取社会对通识教育经费的资助力度,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大学生对通识教育是培养素质综合、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的信心,让大学生认识到通识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使大学生认识到通识教育重要性,这样大学生才会更认真地对待第二课堂。

2.提高第二课堂师资力量

激励通识教育代课教师运用教学实践经验参与第二课堂的建设,并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参与第二课堂建设老师的实际利益,这样才能切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有利于第二课堂建设的潜力。还可以将第二课堂的代课质量和数量作为教师绩效成绩的一个参考标准。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更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保证高校的教学水平。高校管理者应该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使第二课堂得以有效开展,促使高校通识教育的更深层次发展。

3.丰富第二课堂教育内容

高校应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借鉴西方的课程设置,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规整第二课堂优化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课程比例和质量,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门别类地选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科书的种类,聘用不同教课风格的教师,丰富完善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此外,也可以开设课外兴趣课,注重大学生的兴趣发展,提高价值观念、锻炼思维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

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各个高校具体情况、专业特色成立社团组织,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普及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比如举行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中国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运动会等活动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更加利于大学生领悟通识教育的内涵。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势必需要高校培养出大批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如何造就综合类人才的关键就是高校通识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识教育下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研究既有很强的科研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第二课堂和实施通识教育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中国特色,还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办学特点,构建一套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专业教育,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向杰.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庄志刚,李华群.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1).

篇4

关键词: 第二课堂 问卷调查 自主性 多样性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现状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1983)提出,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及有酬性的等一系列健康有意义的开放性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第二课课堂是否以教学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明显的教学效果呢?答案不是肯定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张海彦(2009)指出:第一,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第二,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而言,我国高校仍对此未形成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第三,许多高校还是过于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缺乏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意识;第四,高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投入不足。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大体系,学院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我院开展了“英语角”第二课堂的活动,旨在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英语角”活动基本每周两次,时间都在晚上,并且都有外教在场。学生围绕既定话题进行分组活动,老师走下讲台,外教与学生随时随地用英语交谈,创造轻松愉快、交互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在“说”和“做”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语言在具体情境下的使用,活化语言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虽然独立学院英语第二课堂一直存在,但学生对英语角等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第二课堂的成效并不明显。

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冯智文(2012)指出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延伸拓展和补充第一课堂教学,加速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开设第二课堂确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语角”立足于日常英语学习,同时是对其有利、有效的补充和扩展,增进教与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刘本香(2014)提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实验基地。的确,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李瑞芳(2012)着重探讨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角色,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当然,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在此基础上着重深入调查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缺乏兴趣的原因,探究了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基于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目前第二课堂面临的困境,笔者将立足本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就第二课堂英语角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兴趣缺乏、开展方式及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通过探究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考查大学生对开设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了解大学生喜欢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校非英语专业班级作为被试,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3.研究工具及施测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10个问题包含: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原因(1-3),第二课堂优势(4-6),第二课堂的形式及希望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7-9),第10题为开放式提问: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四、结果与讨论

针对独立学院第二课堂英语角的调研,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角的看法,以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英语角的目的广泛多样。50%的学生参加英语角的原因是为锻炼英语口语,掌握新的知识,还有部分学生是为扩大人际交往,与外教近距离接触,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可见学生本身对第二课堂英语角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但是有51%的学生认为英语角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有些学生觉得用英语交流有压力。因此在一次调研中,笔者针对英语角这种沟通交流型的活动,学生喜欢以哪种形式开展做了调查,并制成以下表格。

很多学生认为本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太单调,主要为英语角,内容不够丰富,让人对此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觉得英语角无聊,自己自顾自地在一旁玩手机,根本不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且由于外教少的原因,很多学生想与外教交流却没有机会,同学与同学交流习惯用中文,根本不能达到英语角强化学生口语能力的效果。如果对英语角形式或内容做一点改善,第二课堂英语角对大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五、建议

目前,对于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主要还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运用用到英语等,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在以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玩一些英语小游戏,开展英语短剧配音、英文朗诵、英文书法等比赛,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也可以分组用英文举一场小型的role play。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所擅长的比赛,从中选拔出优胜者,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在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提高之后,开展一些英语演讲比赛等难度稍高一些的活动,还可以开展英语猜谜会、英语故事会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此外,还应该增加外教老师的数量,不让学生觉得与外教说不上话,更不让学生觉得没事可做。针对学生对第二课堂英语角提出的意见,我们也会向学院反馈,以便更好地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六、结语

第二课堂英语角的举办,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英语角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英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而且应该有目的地制订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每星期至少举行一次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活动内容不宜过难,便于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能让第二课堂的成效性更明显。总之,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冯智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调查研究[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2]胡壮麟.外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瑞芳.英语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4]刘本香.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与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

篇5

【关键词】易班;第二课堂;网络育人

一、引言

易班“E-CLASS”是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在2007年8月牵头研发而成的一种新的大学生交流网络平台,集成了博客,QQ、微博、BBS等多种互联网功能,并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面向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等功能,符合当今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的习惯特点,也为第二课堂教育解决了时间和场地冲突等问题[1]。因此,具有多媒体、多互动、多应用的易班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通过易班平台探索出适合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时代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第二课堂的参与率和积极性,探索第二课堂教育的新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的优势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是一项富有创新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工作,是现代高校适应经济转型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高校必须重视第二课堂教育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2]。在网络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对于校内举办的活动参与度不高,反而更加热衷于网络上在线讨论,刷帖等。因此,第二课堂教育要抓住机遇占领校园网络阵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授课已然成为新型课堂的重要模式。基于QQ,微信,微博等线上线下交互的教学平台已逐渐被各高校使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信息方式比较单调以及缺少互动性和传播力不足等缺陷造成学生活跃度不足,而易班正是由于其自身取长补短的特点,综合各平台的优势能够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良好载体[3]。易班作为一种独特的高校网络互动社区具有层次分明的组织性,良好的思想引导性,使其在第二课堂教育的实施中具有显著优势。

1.多向交流的资源共享平台。

易班除了主社区之外最明显的特色就是班级功能,每位进入易班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所属的班级,学生在易班上不仅能够和同班级的、同学校的学生老师交流,而且可以跨出本校和其他高校师生进行交流。易班还具有独特的网盘功能,能够进行强大的信息存储。用户能够上传和下载所需的资料,进行资源的有效分享并且能够长期保存。此外,作为第一课堂教育的补充,教师课后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因课堂上时间有限不能扩展的相关知识整理并共享到网盘,都可以通过易班让学生实时了解最新动态和进展。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进行信息共享。

2.多元交互的沟通模式。

利用易班平台进行第二课堂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定点、定时、面对面的沟通模式,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交流。易班自身丰富的功能模块可以构建多种线上活动方式吸引学生加入,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且不受参与人数和地点时间等的限制,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有所收获。易班因其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敢于表达想法,特别是一些平时不擅长口头表达的学生也能够通过易班畅所欲言,不用拘泥于内容的格式、风格、语言等从而有效的增强了自身的表达能力,提高了第二课堂教育的学生参与度和活跃度。

三、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与学生用户关系问题。

目前各高校易班管理方都是自上而下,校院两级管理。学生在开始加入易班就是在学校和学院的要求下加入,很多学生并不是自发自愿的使用易班,这使得他们在一开始就将易班作为学校指派的任务,认为加入易班只是学校通过易班对他们进行管理和约束,从而思想上产生一定的抵触。

2.易班用户之间的互动性问题。

一些高校并未充分利用易班平台的互动,只是简单把易班当做通知的电子公告板,而且的内容不够开放,不能产生讨论和评议的氛围。另外,基于易班平台的各类推广活动的操作和互动性不够强,范围比较局限,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聚拢人气。

四、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利用易班平台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专业学习教育的授课,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时间和场地有限,教师课下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多,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仅能够就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学生谈论其他事情,而易班平台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通过课下的网络交流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同时在第二课堂教育中有了老师的参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4]。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教给学生除了课堂内容以外的知识。

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会贯通。

第二课堂教育原t上作为第一课堂教育的辅助和补充,但并不意味着第二课堂完全独立出来,而是要充分与第一课堂内容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融会贯通,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侧面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实践能力,在易班平台上进行第二课堂教育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课下进行相关思考,扩大相关学习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在第一课堂教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在某一课程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易班上开辟相关聊天频道,实时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在易班上建立大学生活的各类资讯,加强互动。

五、小结

在网络时代的综合背景下,如何将易班打造成为适合第二课堂教育的优势载体,并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发挥易班这个以大学生为主的网络互动社区的作用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利用好易班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娱乐的多重功能,为第二课堂教育助力意义重大。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顺应时展趋势,充分发掘易班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中的潜在作用,创新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开创网络育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谭璐,刘阳.基于”易班”平台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4):25.

[2]刘奇.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第二课堂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

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 第二课堂活动 素质教育

一、第二课堂与人才培养

(一)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活动很早就已经被提出,全国各地的小学、中学、高校都一直在探索。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学生也喜闻乐见,目前对第二课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一种说法: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第二课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着和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课堂上,课堂的重点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忽视实习经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专业成绩突出,动手和实践能力差。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分析指出: “第二课堂”是一种综合理念,即现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国家与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个体的理想相融合的理念,能起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积极作用; “第二课堂”更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普通高校管理专业开展第二课堂的调查分析

为促进专业学习,锻炼动手能力和主修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大学生成才动力,活跃在校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目前很多高校把职业规划教育放入了第二课堂活动中。职业规划教育主要是面向低年级的学生,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和环境状况为实现未来的职业理想确定方向、时间和方案。活动形式多为讲座,时间短暂,即使作为实训的一个内容,学生也不能引起重视,目标确定,但动力不足,无从下手,效果不佳。

(二)读管理、励志类书籍和观看视频

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读有关管理、励志类的书籍以及观看视频,也是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一般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布置,每月看一次视频或读一本书并进行一次交流会,通过写观后感、读书体会的形式来验收。

(三)讲座也是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一种常见方式。

每学期举行一次管理方面的讲座,请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就所任管理职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结合实际进行讲解;或请校内知名教授,就涉及管理方面的感兴趣的话题举行一次讲座。

(四)社会调研

社会调研是第二课堂活动校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内布置、利用寒署假、五一、十一时间进行调研,再回校内进行指导,调研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

调研内容多样。这项活动很少有专业教师指导、监督、验收,往往虎头蛇尾。

(五)素质拓展训练是目前第二课堂标志性的活动

素质拓展活动大体上分以下几类:

第一是文体类活动,这是最常见的活动,包括晨跑、徒步远行训练、骑自行车远游、野外生存训练、登山以及各类文体娱乐活动;

第二是体验式训练活动,这也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体验式培训,是个人首先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知的培训方式。内容很多:例如破冰、团队建设活动;“信任背摔”活动;“电网”活动;“生命履带”活动等等,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增长智慧,培养团队意识,培养相互之间的信任感,锻炼心理素质,克服恐惧,增强纪律性。

体验式训练活动包括真人模拟团队射击演练,活动中,培训师不断设计作战科目,包括斩首行动、间谍战、人质解救、包围战、偷袭等等,目的是放松心情,锻炼反应能力,培养集体感以及协作精神。

第三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参观、访问、慰问等活动。也有为培养和谐的同学关系而举办的班级除文体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这项活动很受欢迎,但一般情况是自筹资金。

(六)生存体验也是管理专业第二课堂的尝试活动

一般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包括有限资金资助的生存体验,营销或策划活动,还有见习、实习、实训等基本课外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很多受重视程度不够。

三、普通高校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第二课堂活动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本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普通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以及专业的设置来研究第二课堂活动并组织实施,但与第一课堂活动对比,第二课堂活动因为种种原因受重视程度不够,保障措施更是不到位,很少有学校愿意在师资、资金、设备上给予充分投入,相反考虑安全、影响、效率、利益等方面因素,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二)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缺乏专业的对接

目前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是一种素质培养的活动,很少能与第一课堂活动完美对接,这也导致专业教师很少参与的原因,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取决于学生内心思想的萌动而推动的课外自发的行为。很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都是辅导员老师。

四、创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课堂活动虽然是第一课堂活动的延伸,但目的同样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对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应本着这样的理念:即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途径,让活动的经历转变成财富,精英相互影响,思想相互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就业相互借鉴,经验改变命运。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经历转变财富,精英相互影响

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除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需要决策判断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第二课堂活动更像是管理专业的动态模拟管理,各种实践的经历是管理专业学生宝贵的财富,在实践中寻找合作伙伴,开拓视野,磨砺品质,增长见识,学会创新思维,取长补短,让挫折成为经验,让成功成为奋斗的动力,让商界精英、管理精英成为学生的楷模,让管理的各种案例成为学生的理论依据,鼓励学生尝试管理的实践,掌握管理的真谛,理解管理的艺术,品味管理的科学性。

(二)思想相互交流,学习相互促进

第一课堂教学目前多为灌输式教学,即使是交流思想,也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只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实现。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畅通,学生思维活跃,在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中,同学的思想更能让身边的同学接受并乐意效仿;同学的成功典范往往比案例中的典范更有持久说服力,更可能被研究和超越。即使是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学习中,团队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三)就业相互借鉴,经验改变命运。

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普通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关键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不仅能总结出经验,实践也能创造出经验,第二课堂活动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转变观念,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能力,在同学的交流中相互借鉴经验;对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管理经验的积累,起初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尝试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体验失败感、孤独感、成功感;然后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了解生活艰辛,懂得责任的含义,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生活的承受力;最后是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带来的出路,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建构主义;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77-02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和灵活多样等优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近十年的教学经验,使笔者认为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一)第二课堂符合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新主张

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认为,学习外语有两条途径:一是“显性的”(explicit)途径,即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来学习语言知识;二是“隐性的”(implicit)途径,即通过自然的环境来学习语言。Krashen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一致之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学习不是单向的接受过程,教师不单肩负着“传”的使命,更肩负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使命。目前,由于我国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正常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严重缺陷,而第二课堂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

(二)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形式丰富,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第二课堂可以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缓解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即:教学内容大,与课堂教学时间紧迫之间的矛盾。它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如英语角,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脱口秀,英语歌曲大赛,英文电影欣赏等,以及借助各种电教设备、多媒体手段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如调频台,语音室等。

英语第二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束定芳认为外语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经过调查,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基础差、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等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目前独立学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大学英语教师所关注。目前许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年来,许多第二课堂建设多注重于形式,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3]教师无法有效地将其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统一起来;同时,教师在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经验。

(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制约。第二课堂活动应该主要由学生组织,同时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我国独立学院大都刚刚兴起,多采用民办机制、依托校本部的优势进行办学,缺乏一支自己独立完整、精干高效的专职外语教师队伍。因此,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往往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得到教师的充分指导。

(二)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首先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配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补充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促进班级内课堂教学的活力!这才是第二课堂的目标,也是其魅力所在。因此,开展活动要学期前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学期末要加以总结,汲取经验。不要只注重形式,不重效果。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能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独立学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法

基于上述考虑,通过调查,我三全学院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大一新生好奇,学习方式方法处于转型期,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被动填鸭式学法,自主性、体验式学习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大学英语,他们更是充满了期待。但他们无目标、无方法、无计划性,这就很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大二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求知欲强,有过四级六级的压力,对他们要设计一些知识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才能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此外,要求我院专职外语教师都做指导教师,长期有效的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只有教师的有效指导才是第二课堂活动持久、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们在第一学期主要开展了原声电影周周看、晨读、英语角、“三全之星”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外教专题讲座、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系列活动,以三全学院第一届外语节命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一大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参加。下面以几个精品活动为例,简单展示,以作参考。

(一)原声电影周周看。“外语影视教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社会背景,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其次,它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语言素材,而这些是传统教学形式很难全方位实现的。”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两个多媒体大教室,免费共给学生放映了16周共16部影片,每周五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专职教师轮流值班放映。考虑到学生总体听力水平不高,选材时选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清晰而精彩的影片,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能激发他们去听、去看的兴趣,比如:《小鬼当家》和《变形金刚》等儿童片、动画片。还有美国青春歌舞剧《歌舞青春》、《阿甘正传》和《国家宝藏》,既让学生了解美国的文化,又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电影欣赏后,我们会以课上讨论、收集经典对白、写观后感等不同的形式对所播放的影视片开展观感交流,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技能。这样,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有利于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观看英语影视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扩大英语语言的输入量,还能增进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鉴评能力。

(二)英语晨读。我们开展的晨读活动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成立了英语晨读社团。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好多学生反映,以前很想利用早晨时间朗读但又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有了这个平台,他们不仅可以大大方方地做,而且这样做,他们感到越来越骄傲,越来越自信。晨读的同时,同学们还互相交流英语阅读的技巧和经验,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又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英语角。“英语角是广受学生欢迎又愈久祢新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三全学院英语爱好者社团承办的“英语角”成为同学们必不可少的周末大餐。以前校本部里也常有不定期的“英语角”,但都没有坚持完善下去。为此我们商议定期组织“英语角”活动,每周拟定一个主题,如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和课堂有一定联系的话题,或选择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以供讨论,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由老师轮流给予一定的指导,每次还邀请外籍教师前来烘托气氛,并让听说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协助老师,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竞赛。“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开辟英语第二课堂需要一定的经费购置设备、开展活动等。”但在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举办了演讲比赛和英语竞赛。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并以此为契机,举办了“三全之星”大型英语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上台演说的机会,让他们不仅在英语学习也在人格、勇气上得到锻炼。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我们在大一学生中还举办了英语写作及书法大赛。竞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也使我们在新生中挖掘了不少优秀的英语学习苗子。

四、结语

从第二课堂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热忱,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同时,英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迎合了现代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因素。为此,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的英语教育工作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们都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68-02

【Abstract】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has not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put forward to. Actuall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the necessary supplement to the regular study but also the need to sharpen learners. Besides, they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learner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college Englis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explores how to plan and organize it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tly.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English teaching

自2004年1月,教育部提出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设想,并制定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纲)之后,全国高校都开始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英语教学改革。但笔者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切实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需要在良好语言环境中加以练习才能提高的听说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延伸,才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实现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1.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

第二课堂就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和计划学时之外开展的以学习拓展知识、培养兴趣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多样性和计划性为一体的特点。美国语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他把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两部分,这两部分同等重要。而第二课堂的宗旨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将课堂所学的外语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1)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永远是紧张和焦虑的。学习兴趣加深、提高到一定程度,转化为比较稳定和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就能维持学习的持续进展。实际上,第二课堂活动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还会使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形式而对西方文化、社会背景产生兴趣;再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水平组织相应的英语听力、英语词汇、英语写作等竞赛,使更多的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增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提高英语运用能力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通过示范、讲解等形式,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关注的是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而大家知道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高度熟练的形成需要靠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而第二课堂正提供了这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另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突破了教学内容的局限,特别是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而文化内容浩如烟海,它包括风土人情、历史习惯等诸多方面,正常授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完全涵盖的。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中英语知识及西方文化讲座,讲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伦理文化等,既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巩固和拓宽在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使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补充。

(3)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高教司2008年10月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指出,今后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模式,实现网考。并于2008年12月在全国50所试点高校试行。网考与以前的大规模笔试相比,在考试模式上有所不同,真正考察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观题型如视频题将会增多。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与课堂教学相比,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以拓展学习知识、培养兴趣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不受时间、空间、方法、年级等限制,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因此,在设计和组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应着重体现其知识性、自主性、多样性和计划性为一体的特点。特别是应该把第二课堂活动扩展成全学期的活动,使之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教学。

1.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

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分为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才艺竞赛和英语知识讲座三个主要活动。其中,英语知识竞赛可包括英语词汇竞赛、英语听力竞赛、英语阅读竞赛、英语写作竞赛等活动,英语才艺比赛可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英语辩论比赛等活动,英语知识讲座则可以包括西方文化知识系列讲座、四六级系列讲座、英语学习方法讲座等内容。每项活动都应该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辅导,并可根据活动的内容增减辅导老师的数量。

2.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

首先,学校各级领导以及英语教研室应该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如前面所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对学好英语有强烈的愿望,只是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有益资源的提供,对第二课堂充满期待。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只有与第一课堂教学的计划同步才能保证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作用,真正促进英语教学。因为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才会有兴趣参加诸如词汇竞赛、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活动,也才能印证、实践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进一步激发英语兴趣。如果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就可能出现活动内容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从而影响活动的效果。

第三,学校应有专门的学生社团负责具体宣传、具体策划、具体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英语知识,而教师的责任主要在于引导、辅导学生的各项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较多,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很难抽出精力投入到各活动的宣传、策划和组织的具体工作中去。同时,来自学生中的社团成员更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英语活动的需求,因此他们的宣传更具影响力,他们的策划更具吸引力,他们的组织工作也更为得力。

第四,第二课堂活动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应扩展成全学年的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应依照大学英语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重点与特点,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比如,在每个新学年的十月可以举办针对全校学生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十一月举办针对全校学生的配音比赛、英文短剧比赛;十二月在感恩节或圣诞节前后举办针对全校学生的诗歌朗诵比赛、英文歌曲比赛;在三月、四月可举办针对大一新生和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的一系列语词汇、听力、阅读、写作等竞赛活动;五月、六月可举办西方文化知识系列讲座、英语学习方法讲座等活动。在每个学期的学期初比如三月、四月及四六级考前的六月、十二月还可举办四六级讲座等活动。

〖注 释〗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2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1982:157~68

3 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S):5~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2 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探讨[J].科技资讯,2007(35)

3 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S):5~6

篇9

一、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体系

2006年年初,基于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性思考,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学校出台了《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试行)》《黄淮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管理办法》《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文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2010年3月,学校又修订并实施了《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逐步走向成熟阶段。良好的制度建设不仅起着保障和规范的作用,也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方案》是学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方案》分为思想道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服务等6个课外实践教学模块、23门课程,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学生课外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起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方案》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获得15个创新学分后方可毕业。

二、大力推进软硬件建设,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黄淮学院通过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项目化、课程化、学分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在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通过“项目化”建设,各个教学模块通过实践训练项目实现了载体化,目前学校有学科竞赛类、职业资格认证类、创新能力培养类、创业实践类等“第二课堂”实践项目近百项,形成了“系(院)有特色、学校成体系”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格局。学校还将“课程化”建设引入“第二课堂”,针对学科竞赛、技能提升组织相应的专题式课程化培训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深层次衔接。“学分化”也是该校课外实践教学的特色之一,《方案》对所有的教学模块设定相应的学分,从而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基地化”是学校大力推进的“第二课堂”建设项目之一,学校将具有实践教学优势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多个“第二课堂”实践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具有辐射和示范的功能,发挥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阵地的作用。当前,黄淮学院通过采取宣传典型、树立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开创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百花齐放、有序开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该校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

近年来,黄淮学院设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专项基金用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奖励;每年还设立大学生科研立项基金,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仅2009年就有33名大学生的科研项目获得资助;学校每年设立2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金,2009年共有9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达16.2万元,2010年有11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得20万元的资助。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建立的13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和1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吸引了拥有科研立项课题和实践创新创意的千余名学生在此开展研究、探讨新知。

为使科学理论有效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学校给予资金支持,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2008年,《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获准立项,该课题围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对课外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三个计划”,构建各类实践创新平台

黄淮学院积极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大学生科研立项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举办或参加英语大赛、计算机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设计竞赛等全国、省级和校级竞赛60余项,涵盖了文、理、工等多个学科;开展电子商务师、助理会计、高级化学检验师、建筑工程监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40多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证书认定;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社会认知类活动,让学生带着课题深入社会修学分;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构建起了以课题和问题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带着课题与项目去实践;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计划,进行创业教育与培训,给予创业基金扶持,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每年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认定,对学生发表专业论文、出版著作、申请专利等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通过以上“三个计划”的稳步实施,学校已经构建起了竞赛类、实践类、技能类、创新类、创业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创新育人平台,为各类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多样化的舞台。

四、勇于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黄淮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新修订的《方案》特色鲜明,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导向,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成果,人才培养模式更具鲜明特色。

实践教学模块须达标,课程内容提供“自助餐”。《方案》规定了必修的6个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必须完成这6个教学模块的规定学分。《方案》又在每个教学模块内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实践课程内容,在模块内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来完成该模块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学分。这一做法使《方案》在大格局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构成进行了定位,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在专业技能模块,学生必须修满该模块的4个学分,但可以选择其中的职业(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也可选择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来修满4个学分;专业实训模块则提供了实践实训、专业论文、科研课题、国家专利、项目开发等7种“口味不同的课程自助餐”让学生自主选择。

大学生创业可获学分,基金孵化创业梦想。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大学生创业可修学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KAB、SYB、IYB、EYB等创业教育课程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实践活动,获校级三等奖以上者也可获得2学分。为培育和发现优质经济项目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构建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3月,学校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设立2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获得立项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负责人除获得2个创业学分外还将获得0.2万2万元的孵化基金支持。

把思想道德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思想道德实践需达标。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首要素质和基本要求,但长期以来思想道德素质难以量化,各高校除奖惩以外难以对学生思想道德作出定量要求,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靠理论教育教学。黄淮学院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思想道德的外在行为表现量化思想道德学分,学生至少要修满1个思想道德学分才能毕业,这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生的建议或成果被采纳将获“服务”学分。为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服务社会,让社会来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规定学生所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论文等被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或团体采纳,所开发的产品、软件、程序等研究成果被有关单位或部门应用,能提品和相关单位证明和材料者,按照《方案》可获得2个实践创新学分。

学生假期带着“课题”深入社会修学分。“第二课堂”将“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其中,各系(院)要在假期前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课题,也可由学生自主定题,在假期前充分了解实践项目的相关背景,查阅有关资料,梳理相关问题或参加生产实践等,在假期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假期结束后各系(院)对假期实践合格的学生认定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从而使“第二课堂”形成了“课内――课外――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大学生必修学分实践课。有人曾说:“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时代可谓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进而赢在起跑线上。

为此,学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社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4个部分并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作为在校大学生必修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让职业规划的理念从入校就深深植入学生的头脑,以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 ; 高等教育 ; 创新型人才 ;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55-01

可以说,在高等教育当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结合。特别是第二课堂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良好人格的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第二课堂是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入人心,在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今天,仍然很难将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彻底除掉,而直接导致很多的高等教育仍然是注重智育而轻德育,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但由于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于是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将第二课堂作为一个单独的课堂来建设,使之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

1.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

虽然截止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二课堂仍然不及第一课堂那般成熟,缺乏较为稳定的运作机制和系统的管理化机制以及辅导机制,使得第二课堂如同一盘散沙,由于学生自身的意识、素质和能力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另外第二课堂的各种资源短缺,无法形成系统的合理的资源配置系统,因此第二课堂的内容和运作形式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规划和统筹。而且学生教育观念的深入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教育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如何将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辅助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高校的在职人员对第二课堂存在的偏见,记住第二课堂已经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要把第二课堂的建设提到学校建设的首要位置,像抓第一课堂教育一样去抓第二课堂的实践,并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去系统的管理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的教学规范起来,重视起来。

2.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现状分析

据统计,现在普遍的大学生创新素质不高,无法达到企业要求。但是有部分的大学生具有这样的创新意识,但由于在大学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不够,因此也只是空有一番理论,却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来。大学生属于新生代的年轻人,很多人都具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却缺乏实践技能;有的大学生实践技能允许,却做起事来缩手缩脚,思维局限。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只是被动接受。而且在高等教育当中,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没有给学生有进行思维创新的机会,只是一味的去灌输理论思想。虽说高等教育正在改革,但也只是“正在”改革,还没有完全改革过来,只是处于改革的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无疑是尴尬的,所以很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处于混乱的状态之下,仍然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3.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1以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据调查显示,本科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上与研究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也要求我国的本科院校要加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学习引导,在课堂设置和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灵活教育,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和学习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以学生的学习为准,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引进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3.2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推崇第二课堂并不是说忽视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相反的,我们更要利用第一课堂上的宝贵经验,为第二课堂的建设铺路,实际上第二课堂很大一部分是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教学,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以第一课堂为主体,加强第二课堂的管理和教学,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二者之间是不存在冲突的。

加大第一课堂的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第二课堂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让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的环境中走出来,向自主探索型学习转变,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补充,在维持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注重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素质是一个非常含糊的存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换句话说,素质是教不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内在气质。而第二课堂就是为学生的素质养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环境,教育绝非仅仅是课堂教学,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根本是不可能的。通过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给学生们一个思想的熏陶过程,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改变。高校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规定课程外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将教学搬到教室外,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下而进行的熏陶和感染过程,无疑,这样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

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推陈出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因此,第二课堂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出现,是必然的。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人格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第二课堂的存在和运作状态依然是良莠不齐,需要更多的教职人员加入建设第二课堂的队伍中去,成为实践教育的有力保障。另外,保证第二课堂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要加大课程的推陈出新,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设置,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提高,为中国的社会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英,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教书育人,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