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广告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视广告的利与弊

篇1

【关键词】重庆卫视 改版 商业广告 收视率

自2011年3月1日起,重庆卫视正式改版,率先在全国实践“中国红”频道特色路线,打造品牌卫视的红色魅力。改版后,重庆卫视不再播出商业广告,并减少播出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同时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的播放。这一独创性的举措,一时引起诸多热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电视的普及度已不单单只局限于城市,也渗透到了全国的大部分乡镇地区。电视凭借着自身即时、生动的声像合一的特点,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评论家迈克尔・诺瓦克曾从广义上论述电视产生的影响:“电视是灵魂的锻造者。它不断创造内心期待的一个精神架构。在过去这些年,它同学校教育类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些尚未成型的头脑并教会它如何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处事态度、思考方式、甚至价值观。在我国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整合电视媒介资源、规范电视媒介发展是我国电视媒体走向科学发展的必然过程。在2011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庆在发展过程中就是得有精神文明,得有感动人的事情,不能光讲挣钱。现在之所以要讲‘唱读讲传’,其实唱红歌是一种读书、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不可否认,现在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就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尼尔・波兹曼曾提出,电视这样发展,其结果是使我们成为了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样看来,重庆卫视的创新改版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通过新闻类节目、专题类节目及其“唱读讲传”类综艺节目,重庆卫视旨在向观众传达“我爱中国红”的频道理念。当大众观看全新改版的重庆卫视时,可以从中汲取信息、获知相关议题。媒体的议程设置便开始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庆卫视为受众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拟态环境”,受众身处其中被濡染、被教导,这又符合了电视培养作用中的主流化理论――通过对红色经典的回顾、观看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学习红色歌曲,受众的思想开始向媒介所倡导的主流靠拢,既而民族内涵、民族情感得到极大的升华。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重庆卫视“砍掉”商业广告的同时,也封闭了自身盈利的一个主要渠道。据了解,重庆卫视改版后将损失广告收入约3亿元;此后,重庆卫视的运转经费除去自身将投入靠其它方面经营所获得的“理想预计收入”1.5亿之外,市财政将出资赞助1.5亿。但是,将财政建设中的1.5亿划拨到频道改版上来,是否真的将纳税人的钱用在了刀刃上?作为西部地区中的重点发展城市,重庆面临着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城市规划亟待完善、国际化程度低等发展问题――当城市的物质生活还面临着需要完善的诸多方面时,花销1.5亿财政经费用于重庆卫视改革,是否是协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最优方式?

此外,建设一个公益频道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拒绝商业广告。例如说在选购同一类商品时,购买其中一个品牌,受众会自动向希望工程捐助一定量的善款,如果没有商业广告,受众无从知晓这些。广告是当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一个发展因子,它满足了多数人的采购信息。正常的商业广告是无害的,广告喧嚣才是建设公益频道时应避免的。电视媒介因为拥有多元而庞大的受众群,成为众多广告商趋之若鹜的宣传宝地。但电视广告宣传的价格高昂,迫使广告商将广告片不断的缩短再缩短,结果导致了广告喧嚣。重庆卫视可以通过改革广告时段收费制度、严把广告质量关来提升播出商业广告的格调,避免广告喧嚣,同时还可以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对商业广告的完全拒绝,对于指导受众的日常消费生活也是不利的。

随着国内媒介经营产业化、集团化的发展,各媒介机构间的白热化竞争,收视率调查已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改制后的重庆卫视,在收视率方面又会取得一个怎样的成绩呢?我们无法忽视受众对大众媒介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与回忆的行为。人们不仅仅有意识地选择接触某些特定媒体,信仰和价值观也会在人们下意识的情况下限定他们所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和观点。遥控器掌握在受众手中,改制后的重庆卫视,它的收视率是否会受到影响呢?“唱读讲传”的节目模式与节目内容是否会得到各个年龄层受众的接受呢?媒体娱乐现在已经成为了大众媒介发展的总趋势,通过大众媒体的娱乐功能,人们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辛苦,让自己得到身体的放松与情绪的释放。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人们总是更多地注意那些能使他们觉得舒服的信息。对于媒体娱乐功能的青睐已成为了许多受众的收视习惯,基于此,重庆卫视的改版也招来许多人的质疑。

总体来看,重庆卫视致力于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的这种理念是先进的,这种开先河之举饱含勇气与创新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改版是否可行,是否值得全国推广,还需要实践去慢慢验证,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①约翰・维维安:《大众传播媒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七版

②查理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

篇2

【关键词】电视频道 绩效管理 运营 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视行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国共有2100家电视台3600多个频道,其中通过上星对全国播出的频道超过50个。电视台管理的理念也从过去单纯要求电视台做“”,到现在同时强调电视台的经济属性,即“两个效益”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大量同质化的频道和形式雷同的节目迫使各个电视台从频道资源的量的扩张逐步向分众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而作为产业集团中相对独立的电视频道如何去经营管理,更需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机制来进行评估和认定。所以,本文从电视频道运营入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绩效管理机制在频道运营中是如何发挥它应有作用的。

1 电视频道运营的现状

所谓“电视频道运营”,就是把电视频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经营单位和核算单位,相对独立地进行经营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电视媒介经营单位根据电视的内在规律和电视受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受众群体的需要。

中国电视频道运营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四套加密卫星电视频道,分别以播出电影、文艺、体育和少儿、农业、科技、军事等专门节目为主,这标志着我国频道运营的大幕正式拉开。接下来,随着1999年中办82号文件的出台以及2001 年年中广电总局关于“无线、有线合并”通知的下达,我国的频道改革制不断深入,频道制运营成为了我国电视业的主流。我国电视频道在电视台(产业集团)中扮演角色也从最初的节目展播平台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这主要表现在,最初只有电视台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电视台内部实行中心制,如总编室、新闻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等,这些中心与台之间不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频道出现后,成为节目的亮相舞台:“节目─台─观众”变为“节目─频道─观众”,这就要求频道成为节目制作和市场运营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由于频道既独立于台,又高于栏目,体现鲜明的电视品牌特征,这就使得频道走上完全独立的道路,成为最为重要的电视经营资源。

2 建立电视频道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视频道运营还只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我国广播影视长期以来实行计划事业型为主的体制,我国的电视媒体的管理上往往表现出粗放式随机性的特点。表现在频道经营管理上就是,频道的整体定位还比较模糊,缺乏对今后发展的长期规划;不计运作的投入与产出,不认真体察与研究观众的收视期待,更不会细致评估传播或者宣传的实际效果,简言之,就是管理缺乏系统性、经营缺乏计划性、决策缺乏科学性、生产缺乏合理性。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期待相关的法规与政策的调整与跟进。从微观角度讲,特别是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电视频道的内部运作来说,就有必要以一种精细化的管理代替先行的粗放性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它将已发生的结果或者行为和预先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来判断现状的好坏,供管理者采取下一步管理活动提供分析决策信息。可以说,进行绩效管理与评估是电视频道在寻求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最佳选择。

当前,整个广电行业正在进行“制播分离,转企改制,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变革,这种变革命不仅包括内容和技术层面的调整创新,还包括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转型。据悉,继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制播分离方案获得批准之后,湖南广电集团,山西广电总台也递交了各自的体制改革方案。实际上,管理是个复杂的体系。其中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流程优化和成本核算,对于广电行业时下的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基础管理的一部分,绩效管理与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关联度。因此,本文下面从绩效管理这一话题入手,管窥广电业管理水平领先者之秘诀。

3 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助推电视频道快速发展

当前,80%的电视台经营得不好的根源在于缺乏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从国内排名靠前的媒体集团到地市级媒体平台,很多媒体都有过聘请管理咨询公司做“外脑”的经验,但是管理变革能达到什么效果和程度,则不尽相同。就绩效管理而言,笔者觉得,“一定要先从战略管理入手,然后做组织架构,最后才是绩效管理。战略是方向,组织架构决定了在怎样的组织基础上运作,最后才是把组织目标分解,分级进行考核” 。现代管理理念也认为,明确目标与责任是提升执行力的首要条件。只有目标层层分解,考核层层落实,才能最终形成全员绩效管理。

篇3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

网络教育又称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虚拟教育等,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并没有统一严格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因特网、计算机为基础,课程教师在授课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课件、课程资料等,由学习者自行登陆网站在线或者下载学习的教育模式。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可以说占学习的主导地位,课程教师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进行辅助,一般学习者与课程教师通过留言板、提问栏、论坛以及E-mail进行交流。

(二)网络教育的优势

1.学习方式灵活,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并且连通因特网,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学员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课程从任何章节着手学习,并随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互动,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具有灵活性。此外,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

2.根据学习情况,自主安排学习。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状况,对某一章节进行反复学习,对于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留言板、E-mail等方式联系课程教师;或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对前面的知识进行重新复习,加深学习印象,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节约学习费用。网络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必路途遥远的赶往学校来回学习,不仅节约了路途来回的时间,还有效保证了学习者精力充沛。另一方面,还节约了一般学校里的学杂费、班费、路途交通费等。

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育就可以通过网络使农村的学生充分享受到城市里优秀的教师教学,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这也可以运用到西部教育中。

5.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个体化学习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个性,逐步形成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这种方式还允许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交互,通过资源解决问题,其学习进度是由参与合作的学习者共同决定的。

(三)网络教育的劣势

1.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直接交流,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语言、神态、心理交流是现代网络教育无法替代的。

2.网络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信息污染和信息噪声的环境下,面对多姿多彩的现代网络社会,很可能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信息迷航现象或者说认知超载现象对低龄儿童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3.把学生日常学生生活的社会交往变成人与机器的交往,降低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甚至缺失情感交流,面对冷冰冰的计算机会使人容易变得孤僻、冷漠、内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则有突出优点,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与人交往的社会能力,有丰富的情感交流、知识以外的精神充实。

4.网络教育中,大多数字运算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学生的大部分表达都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这会降低学生的运算和语言表达能力。既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文本的书写训练。

二、国内网络教育现状

网络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高度重视。1998年国家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就十分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2003年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六个工程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其一。2000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院校设立网络教育设点,并宣布31所高校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目前我国已在7万余所中小学安装了80余万台计算机,并向网络化、多媒体发展。至今为止教育部已经批准了67所高校进行网络教育试点。全国网络教育学生人数达120万之多,开设了九大门类七十多个专业六千多门课程。开发课件总数为6828门,90%以上的课程都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虽然网络教育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但就目前的形式和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三、我国网络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经济和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等。总体而言,计算机普及率不高,一些偏远地区互联网难以达到,或者宽带网速较慢的现象较多,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很希望通过网络教育进行学习,达到教育资源共享:但是却因为经济落后制约了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发展,从而也限制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造成令人担忧的文化差距。

(二)人们对网络教育的意识较低

中国几千年文化课堂式教育传统,对教育的传统观念不是一两天能改变过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好学校、好老师,而家长更觉得让学生进到好学校才能学习好,自己才能放心。对于网络教育,我国普遍意识低,不了解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对网络教育缺乏信心,有时宁愿花费比网络课堂高两三倍的费用报名课堂式的培训班,也不考虑网络课堂式学习。这从人的主观上限制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三)网络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我们常常在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但是几乎没有见到过关于网络教育的宣传广告,所以,暂且不说人们是否打破传统对网络教育接受,可能有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有网络教育这回事。网络教育的宣传力度弱,使人们对网络教育的利与弊不了解,因此,也不敢轻易在生活学习中尝试,因为学习成果的与否很多时候直接关乎学习者的前途命运。网络教育通过媒体传播却缺乏媒体宣传,使本身不受传统意识认可的网络教育更加举步维艰。

(四)缺乏教学质量监管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还要进行学习成果检验,就如同我们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元测验、月考、段考之类的。网络教育往往只注重教学的内容,而忽略了教学成果的检验即教学质量监管。并不知道学生通过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不会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错误。学生在没有教学质量监管的压力下,由于自主性能力的有限,也不会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及错误,很难达到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对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争取政府支持

英国高等教育的网络教育在世界上十分有名,与英国政府对网络教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网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并且根据本国教育发展国情进行改善。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大部分人需要受教育却受不了教育,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给予特别扶持。制定政策对于偏远、有教育困难的地区实行网络教育的政策。并投入资金增加网络教育所需要的设备条件,如果由于资金限制不能把硬件设备建设一步到位。可先在西部建设多个具有同一平台标准的局域网分校,再将总校制作好的教学光盘送到这些分校局部运行。待资金到位后扩大网校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高信息时代带来的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可以缩小东西部教育文化水平差异。

(二)增加教学软件开发和网站质量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要突出重点,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要注意教育学和心理学,设计上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增强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型的设计。课件类型上可分为大众教学类型课件,和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具体型课件。教学软件方面要开发素材库与素材库管理软件,简化教师开发网络课件时的素材制作负担。网站针对具体学科的网络课件开发模板和向导工具和一系列的课件制作辅助工具,并且有其名就有其内容,而不是徒有其名,而且需要内容充实。

(三)加大网络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网络教育认识度

政府或者网站投资人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网络教育媒体宣传,如加大电视广告宣传,在一些热门的电视卫视黄金时间段进行广告,广告着重在让人们更多了解网络教育优势所在,或者增加网络教育的电视采访,通过新闻采访形式深入人们生活。开展免费试听课程,或者是有礼回馈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网络教育。在学校加强宣传,特别是高校,无论最后是否达到报名人数,至少能让人们对网络教育有一定的认识。

(四)制定网络教育教师政策,提高师资力量

制定网络教育教师规范政策,教师需要经过地方教育局通过后才能授课,实行网络教育教师上岗证,网络教师上岗证要与传统教师资格证相区别,网络教师需要掌握网络课件制作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网络学习学生心里有一定掌握。制定网络教师晋升制度,网络教师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教师。

(五)制定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和网络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制定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制。同时,建立相应的网络技术标准、质量监控和专业评价机构,为保证网络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与国际网络教育技术接轨。研究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具体教育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的教育技术标准规范,形成一支信息化教育标准研究队伍。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质量认证,引进除教师和学生外的第三方监控组织。加大教育质量监控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马晓梅,朱西儒.网络教育概念的商讨[J].科学教育,2006,1.

篇4

一、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所以,学校是在学习了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这门课程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又较弱,对《无机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够深入,所以对于该课程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反映内容太多、太复杂,一下子掌握不了所有知识。所以,教学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专业课的教学步骤讲解,而是先利用课堂的一部分时间,复习课程学习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再讲解学生未学的专业知识,之后进行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例如,对于硼氢化钠、钛酸钡、六偏磷酸钠等产品的学习内容,先复习B2O3、H3BO3、HPO3、BaO2等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式,再增加NBH4、NaH、BaTiO3、(NaPO3)6等物质的无机化学知识。然后,按照书本的步骤和内容,讲解产品的生产、用途、性质等专业知识。虽然课堂讲课时间变长,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减少,但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这不失为一种针对中技生学好专业课程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增加了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a觉性和自学能力。笔者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做好下次课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查阅工作,并做好记录;由课代表在课余时间做好检查工作,务必保证每位学生在上课前都做好预习和复习准备。上课时,笔者安排一部分时间进行提问、纠正、讲解所需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例如,在讲授增味剂、酸味剂时,笔者让学生复习氨基酸、羟基酸等物质的结构、性质,要求熟记和记录,并查阅味精、乳酸等资料;教学时,先提问学生写出结构通式,简单概括其性质。又如,在讲解味精、柠檬酸、乳酸等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时,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了课堂内容。通过对已学知识及必需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补充,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总之,将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学生思路清晰,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温故而知新,既复习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了具有实际应用性能的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分组制作产品工艺流程图,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每章节都包括多个同种类产品的内容。例如,“调味剂”一节中就包括了味精、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产品。每一产品的生产包括原料预处理、反应生成产物、产品后处理等工序,工艺条件和流程复杂,有的产品还有多种生产方法。所以,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课时比较紧张。如果教师对于每一个产品都采用教学挂图讲授的话,势必会使教师讲得费神、费力,学生听得糊里糊涂,对不同产品的内容也易发生混淆,教学效率不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将学生分组,指导他们按照书本分工画出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图。每组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如下任务:了解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及其用途;基本弄清楚流入、流出的物料;查找所需的相关资料,及时记录好知识点;认真画好工艺流程图。笔者做好指导、检查和纠正工作。每组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将知识点抄给其他同学,说明工艺流程图的注意事项和画图心得。每一名学生都要及时记录,观看和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图。上课时,学生因为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复习准备,对讲授内容就易于理解,能很好地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学生分工画图和准备,做到了知识的共享,也减轻了学生的预习负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学生在画图和记录时发现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想办法解决。带着问题听课,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笔者可以偏重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讲解,偏重于解决学生的疑问。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同样多的讲课内容,笔者的课堂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也锻炼了学生画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理解工艺流程的能力。

讲完流程后,笔者会安排学生上台复述工艺流程及条件,由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进行讨论、评判。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复习巩固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提供了专业知识表现的机会。这对学生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很有帮助。另外,虽然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画图、复习、找资料,增加了作业时间,但学生对亲自动手画工艺流程图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学生戏称:“把生产车间搬到教室里来了”。这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比教师直接用教学挂图讲授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好很多。这也帮助教师扩大了教学的课堂容量,延长了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时间。笔者认为,这对学生以后去工厂实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学生能很快熟悉车间设备、产品生产过程及工艺条件。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把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现象和问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表面活性剂时,笔者从应用开始讲课,并提问:“饭碗上油腻腻的,洗不干净怎么办?”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笔者又提问:“衣服带有静电,穿得不挺怎么办?”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了,每个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回答完以上问题后,笔者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与表面活性剂有关的实例,然后开始讲授表面活性剂的概念、性质、应用及生产方法等书本知识。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不觉得书本知识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觉得有所用,内心有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当然就很好了。另外,笔者还以洗衣服为例:洗衣粉是由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三聚磷酸钠、无水硫酸钠、偏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物质复配而成,说明各物质在配方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条件、用量对产品的影响。然后,笔者又介绍了雪花膏、液体洗涤剂等日用化学品的配方。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头脑中产生了创业想法,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萌生出渴望和紧迫感来,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鲜味剂的学习中,笔者提问学生:“市场上味精有哪些品牌?”有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笔者讲授了味精的发明史,又说明电视广告上“99.9%的味精鲜!鲜!鲜!”的具体意思,使学生恍然大悟。笔者顺势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资源写出味精的发展现状、味精的利与弊等内容的调查报告,之后进行评比,并挑选内容全面、正确、新颖的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的作业。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种方式不仅扩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加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更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

针对社会上关于食品的“吊白块事件”“瘦肉精事件”“毒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的热点报道,笔者作了一份调查报告,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理解了食品添加剂只要按规定使用是合理、合法的。如今发生的种种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不当、违规使用引起的,有的甚至是非法添加剂。食品工业要重视添加剂的滥用危害问题,提高行业本身道德标准,严格自我监控,及时做出调整。这样,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也更新了观念,培养了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教学实例还有很多,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经常读书、看报、听新闻,总会发现很多现象、问题是能与书本的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教师要将它们应用于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要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制出相应的产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能转化为具体产品,能创造出经济效益来。

另外,学校也要安排学生到化工企业参观实习,更紧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加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学习了味精、农药的专业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去江苏省南通市天字味精有限公司、南通宝灵化工、南通江山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实习。这对学生在课程的理论学习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