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后服务调研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后服务调研方案

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酒店专业;餐巾花设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23-03

一、引言

餐巾折花是餐饮六大基本技能之一,是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宴会摆台项目考核的关键技能点。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主题宴会越来越受到客人的青睐,餐巾花设计也就成为衡量酒店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翻转课堂的思想引入到酒店专业餐饮服务实训教学中。如在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将低层次的记忆、理解放在课前,在课堂上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创设服务情境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设计出符合宴会主题且让顾客满意的餐巾花造型,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将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深层归纳放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肯定、点拨的作用,师生一起做中学、学中研、研中用,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教学即将传统课堂讲授的知识传递、课后通过练习进行知识内化的“先教后学”,转变为课前自学,课中进行内化训练的“先学后教”。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更易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技术运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达成某项任务的目标,而且是聚集了认知、思维、情感等综合因素形成了课题的独特解决模式,这就是翻转教学的独特魅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无论在互动主体,教学过程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均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具体对比如表1。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中职酒店专业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的特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构建了适用于中职酒店专业实训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见图1)。

三、“翻转课堂”在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前学知领任务

根据翻转教学理论,学生依托微学习平台课前完成自学。教师课前上传《主题宴会餐巾花秀》微课,微课中播放各种主题的餐巾花图片,分析获奖作品,剖析典型实例,总结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原则及注意点,让知识点以更富趣味、更精悍的形式呈现。学生课前点拨观看微课,对微课内容有疑问的可在线问答,师生互动。

学生通过学习任务书,让自学有了方法和目标。在学习任务书中,要求学生六人一组,各小组到酒店宴会部调研或通过网络调研,收集不同主题宴会的餐巾花图片或视频,并采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等方式制作调研成果。

(二)课中展示研中做

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任务来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知识运用的转换,其过程概括为: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评价反馈――课后拓展。以酒店专业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为例,具体过程如下:

1.展示调研成果,确定任务

课前激发学生兴趣,各小组采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等方式展示调研成果。教师播放在我校实训基地录制的4个不同主题宴会预订情境,布置任务。

2.分析服务情境,制定方案

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展开讨论,结合服务情境中顾客的需求,分析主题宴会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在线查看微学习平台,使用百度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方案,突破教学重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酒店专业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3.小组分工合作,实施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各组分工合作,实施方案,完成餐巾花的折叠和摆放。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效果对方案进行修改,从而使设计的餐巾花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宴会主题,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要求学生用手机拍摄折叠过程,为评价反馈做好准备。

4.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反馈

各组展示成果,推选一名学生陈述餐巾花设计意图,其他组对其进行评分。同时请实训基地餐饮部经理将学生设计成果的图片与顾客交流,顾客和经理通过微学习平台在线评价小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通过顾客和经理的在线评价,用行业标准鉴定教学成效,达成了学习目标,真正实现了课堂与行业的接轨。

学生展示交流后,教师指出各组餐巾花设计的创新性与合理性,结合小组评分、顾客评价、经理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5.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拓展

教师通过提问 “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总结主题宴会餐巾花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让学生能够一课一得。

各组课后根据顾客和经理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餐巾花的设计,同时使用PPT、Word文稿、微视频、印象笔记等方式,制作本组各种餐巾花造型的设计过程,并共享到学校信息资源平台,供全校同学学习交流。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后学习氛围,同时也为下次课到实训基地真正地为客人设计餐巾花打下了基础。

篇2

一、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目标

《景区讲解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五个课程模块,将景区讲解工作与课堂教学很好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培养职业能力入手,学生在主动构建个人实践经验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具备能够完成综合性景区讲解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特点来看,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和专业认知。从知识储备来看,具备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技能的能力比较强。从课前的学情调查来看,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接受程度高,带着问题学习的的任务都能完成,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高,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过程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教学活动总,教师必须根据旅游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教学实施与教学成效

(一) 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旅游景区的认识、景区的讲解引导服务、旅游安全事故三个模块13个项目,其中包括山岳景区,江河景区、湖泊景区、名泉名瀑景区、岩溶岩洞景区、海滨景区、古典园林景区、宗教景区、坛庙与陵墓景区、红色景区、都市名胜景区等共11种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中常见的不同资源类型的景区的讲解和引导是重点,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作支撑,同时把握导游讲解的原则和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思维,深化其学习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程以职业分析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此构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区旅游发展实际,通过与本区旅游企业、资深导游等专业座谈,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工作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解决学生毕业“用得上”“干得好“的问题。

本课程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注重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工作情境为任务,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通过课前学--了解工作任务,查找相关知识,设计路线方案。课中练--,优化方案,解决问题。课后--反思评价效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云教学等开放式教学资源,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

(三) 教学成效

教学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掌握了红色旅游基本知识和景点分布,撰写讲解词,掌握了讲解技巧和方法,通过“学做评”“仿议破”等方法,破解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每个子任务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目标。

评价方式“参与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校内评价与学校评价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合理化;实现学生从”自学者“到”合作者“再到”评价者“的角色转换,强调学生参与度,关注及管理学生学习全过程,实现评价全程化;运用线上评价方式,更加即时具有针对性,评价信息化。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篇3

关键词:4G;培训课程;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123-02

随着中国4G移动业务的迅猛发展,不少城市和地区的网络都已完成了LTE的一期建设,不少地区已经着手二期建设。针对三大运营商开发了4G相关技术和业务的系列培训,我们总结如下几个关键性环节:

一、第一阶段:培训需求分析

准备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之初,我们必须对受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研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首先,必须了解行业背景和企业需求,虽然广通服广培分公司的培训讲师相对成熟,并且对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及受培企业的需求都有充分的了解,但是随着国家通信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通信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调整,因此还是有必要在培训前对受培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充分的调研。

同时,通过与企业培训负责人的交流,了解企业近期技术工程或产品业务营销等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开展培训的目的及预期,培训效果评价及反馈方式等诸多要素。诸如有部分企业员工对其业务的了解仅限于书面介绍,如4G网络工作原理、一些4G业务的实现等,在激烈的市场和用户竞争中难以突出企业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因此企业需要我们为其培训员工达到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发展的目标。

其次,了解具体受训对象需求。在整体项目实施之前,我们需要对学员做一次训前调研,即便是相同的课程也应如此,具体调研内容应尽量涉及学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其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培训内容的了解程度、对培训的期望、对培训的态度、学员对工作的心态以及学员其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培训人数、学员工龄)等,这些信息对培训实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最后,了解课程培训资源,提出必要需求。因为企业的培训时间、场地、设备条件等会对于课程的安排和设计起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果现有资源不能够支撑后期培训课程设计内容,则需要在培训实施之前提出资源需求方案,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在这四项准备工作中,培训师应把对企业的调研放在第一位,当组织方与学员的需求不一致时,首先满足组织方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本期学员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优化课程,并根据资源的情况设计培训方案,安排培训教学活动。

二、第二阶段:培训内容设计

充分了解及拿到调研结果之后,培训师需要对调研内容进行去粗取精的分析,整理出关键的问题点,考虑哪些是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不是,然后结合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列出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就可以做出课程开发的方案。

针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后,我们根据培训需求将培训设计为“科普篇”“技术篇”“市场篇”三大系列4G课程,每类课程内容各有侧重。

其中“科普篇”作为入门级课程,面向所有岗位人员普及必备的4G基础知识。而“技术篇”面向网络建设、维护、优化、管控等岗位人员,目的是提升技术线人才的技术能力,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市场篇”则是面向营销策划、渠道运营与管理、政企客户经理、网格客户经理等一线营销服务人员。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们将知识要点设计归纳,划分成一个个4G相关方面的知识模块。不同系列的课程,可以根据企业和学员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并做针对性地优化设计后,进行系统的搭建组合。实践证明,这种培训内容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系列的课程的系统性,灵活性,实战性和针对性。

三、第三阶段:培训课程实施

同时,培训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的时间规划,以及课前课后的准备、练习与考核等,都是在做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内容。

为了不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采用多样,灵活的互动式培训方式,能让学员更多地参与,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充满乐趣,提升培训效果。具体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实操体验法,视频展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研讨法,小组竞赛法等。而方法的选取应与培训内容紧密贴合,避免出现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现象。

例如,我们在做4G系列培训时候,针对不同培训学员和培训内容选取了合适的方法。如针对客服岗位,我们采用角色扮演法,将4G的基本知识融入到他们日常处理的业务和投诉问题中,通过实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技术知识的理解。再如针对政企客户经理等营销类岗位,我们通过案例法,介绍一些4G行业应用的实例,提高了客户经理的方案解决能力。再如针对技术员工,可以采用实操体验法,让学员操作4G模拟仿真软件,体会数据配置等。

总体来说,选取培训方法时要特别关注传授知识的效率、学员的参与程度、学员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成都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程度。

四、第四阶段:培训总结反思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一系列的信息、资料、数据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提高培训质量的过程。

可以说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环节中的两个关键点。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对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应进行评价;在培训进行的各阶段应及时进行评估,以保证培训沿着既定的方向运行,同时也为下一个阶段的培训收集更多的实战案例;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成果应进行跟踪评估,整理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培训提供依据,使培训工作的质量不断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课程的培训效果是检验培训课程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而最终效果的认定,还是要看企业与学员的反映,以及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员通过学习是否能够为企业的业务带来更多地回报。

当前,广州培训分公司先后为中国通信服务广东公司、广东电信、广东移动等多家企业进行了4G系列课程的培训,学员人数达几千人次,企业培训效果受到了学员和客户的一致称赞。

参考文献:

[1]刘钧.员工培训如何实现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篇4

一、课改模式是课改的根本

我校课改模式采用的是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师生整合三个环节。并且把每课时的操作策略都做了细致安排,不同的课时,操作策略不同。我们以语文学科的第1课时为例。

1.我们把自主预习分为低段和中高段。低段自主预习主要是学生自己标注自然段或句子。中高段的自主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每部分意思,再将各部分合起来想一想全文的内容。

2.交流展示时首先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小组合作交流词语理解的方式、字句意思,可以交流各自理解的每段内容及全文内容,可以交流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表达情感。

3.展示方式可以是小组共同展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个人展示。展示内容可以是文章脉络或主要内容等问题。

4.师生整合中,主要整合学生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时没读熟的字词,对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与疑问。

二、小组建设是课改的基石

1.在小组建设中,我们要求教师遵循三个原则。

(1)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

(2)依学生特质分组。

(3)小组名称、小组口号以及奋斗目标需要遵循原则。

2.学校对各班级小组建设应有明确要求。

(1)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小组的特殊意义及作用。

(2)教师必须在前黑板上做好计分表,记载各组每天的小组得分,并总结评比。

(3)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包办教学,自问自答,教师必须按部就班地采用学校小组建设教学模式,必须强化班级小组建设,落实学校小组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激发教师热情是课改的源泉

1.为了课改,学校校长谢淑清同志提出了课改三原则: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到底的原则。

2.运行初期,学校首先在语文、数学科中各选6名业务能力强、上进心强、愿意参加课改的中青年教师组成课改先锋小组,带动全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推进课改。

3.制定出《鹿硐中心小学课改发展规划》,成立由学校校务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的课改监督小组。校长亲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校务会成员各分管、监督一个年级的课改情况,为教师进行课改做好后勤服务,监督教师是否提前写好导学案,是否按照学校课改模式上课,并负责处理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4.在村校的课改方面实行领导包片村校,捆绑考核。

5.教研组长每周听2节本组教师的课,每次听课后,在当周进行交流评课,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6.为了让课改模式行之有效,学校研究决定把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定为数学课改教研综合会,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定为语文课改教研综合会。

7.制订方案,每期开展村校“同课异构”和“送教下村”,为学校村校提供新课改专业支持,实现全学区的教育资源互补。

篇5

关键词 职业能力 物业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17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riented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ZHOU Guangzhu

(Rongzhi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3)

Abstract Traditional property model is rapidly changing to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then the current training program of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has become NA, if the situation does not get changed, that the "Graduation is unemployment," "employers can not find the right people, "the contradiction can not be resolved. So, in order to trai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alent, adjust training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this paper undergraduate level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as the main target of exploration, hoping to enhance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college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raining more "on deft enough stamina" for the industry, the high-end tal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perty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根据201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我国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9平方米,城镇人口71182万,城镇居民住宅需求面积总量超过230亿平方米。按照谢家瑾女士(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提出的 1万平方米需要 3.3个物业管理人员计算,需要将超过700万从业人员,而现在我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只有600万,还有近100多万的缺口。有资料显示,物业工作从业人员超50%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这在传统“请人看门”的物业管理模式下是可行的,但未来十年,如谢会长所说:物业管理处于升级和转型的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将由劳动集成型和简单服务提供者向服务集成商转变,其专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在升级和转型中,将需要大量经过专业训练、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职业能力即是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即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即从事某项工作时在专业上的基本要求和综合能力,即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诸方面。

1 物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认可度低

通过调查,对于本科层次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选择这个专业是迫于无奈,要不是调剂生,要不就是其它专业报不上了,为了能升学,只得选择这个专业。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例,2013级共招生37人,其中36人是被调剂的,另一人是因为填志愿时,专业代码写错了。2014级共招生36人,情况与2013级差不多。通过问卷发现,首先学生和家长对专业了解非常少,认为物业专业就是“看看门、扫扫地”占到了90%;其次,学生和家长认为物业专业性不强,就业层次低,待遇低。通过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分析,发现刚进校的大一学生在“你将来的就业方向是( )”这个问题,有20%的学生选择将不会从事物业管理相关的工作。

1.2 所开设课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发现培养方案的目标清晰,也有与之匹配的课程,可关键问题在于培养方案的实施,课程如何来上才能达到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老师是主角,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可讲完以后,学生的业务能力依然极差。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几个弊端:(1)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不能有效地发现自己的工作弱点;(2)老师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3)学生的工作能力得不到强化;(4)知识与实训相分离。如:物业管理法规这门课,主要是讲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上除了大量的教材,网上资源也很丰富,可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依然不知道“业主装修房子时,要履行什么程序;需要动用维修资金,首先应该做什么?”这足以说明这门课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培养方案制定固然是一件重要的事,可相关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1.3 物业专业师资缺乏

目前,我国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硕士,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数量都非常有限。所以,物业专业师资基本都是非专业出身,有学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也非常困难,在业界干得很出色的人,不愿意转行做教师,愿意转行做教师的业界人士,要么由于学历的问题,学校不接纳,要么自身不适应学校的工作。从业界引进有水平的相关人士承担相应的专业课程,操作性也不强,主要是课时费达不到上课人的预期。在这样一种专业师资缺乏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建设的难度非常大,课程改革也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不到培养方案目标的根源。

2 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32人)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仅有4人,占毕业人数的12.5%,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根据物业企业的反馈,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物业管理岗位群,而物业企业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迫切,这就说明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才能避免这个问题,从而打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2.1 提升物业管理专业的认可度

随着接触专业课后,同样的问卷再一次发放给物业专业学生,发现“你将来的就业方向是( )”,这个问题只有10%选择将不会从事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比刚进校的情况有所好转,一是因为大二的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除了课程知识的讲解,专业课老师开始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二是由老师带队去物业企业参观、调研,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物业管理;三是请业界人士为学生做专业讲座,现身说法。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更深入,对专业认可度有所提高。鉴于此,为了使学生尽早地了解专业,消除对专业片面的理解,在设计培养方案时,首先应该让专业课前置,同时,专业课设置时应有实践环节,比如,带学生去企业感受和体验;其次,举办专业讲座。通过业界人士工作经验的分享以及探讨物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让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前景充满希望,从而打心底里认同并热爱专业,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做好心里准备。最后,配备专业辅导老师。从学生进校开始,专业辅导老师就应对其进行这个专业是学什么,干什么,专业发展前景以及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复,并引导学生做就业规划。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学习。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才能让其愿意学专业、愿意做专业。

2.2 课程教学改革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做中学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首先,注重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尤其是专业课程,应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在实践课时里应说明开设的形式,如:课内实践或者企业调研等。其次,通过课程改革从而推动考试方式的变更。传统的考试方式为30%+70%,前者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纪律、作业和课堂参与等,后者为卷面成绩,纯粹的理论考试,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即使学生考试成绩过关,可实际的业务依然处理不好。鉴于此,可以把后者70%改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业务处理,比如:让学生针对性地草拟一份《物业管理合同》、《管理规约》或者针对业主即将入住,草拟一份入住方案等实际业务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去相关企业调研。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切切实实地处理事情;另一部分为理论考试。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没有理论的实践就会不停地碰壁。所以,专业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最后,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去相关企业接触岗位。学校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基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物业企业,从大一开始,每个寒暑假不间断地去实习,学校给予学分的认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工作的内容,并且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如何处理相关事件,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几年坚持下来,学生毕业就能成为企业可用之人。

2.3 专业师资培养

无论制定培养方案,还是课程改革,由于师资不专业,水平不够,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业界人士课时费高,培养学校自己的专业师资刻不容缓。首先可以通过鼓励老师考取“注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资格证的考取过程就是学习物业专业知识的过程。其次,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除了走出去学习,还应该利用寒、暑假到物业服务企业挂职锻炼,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做好准备工作。最后,与物业服务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比如,(1)师资相互交流学习。专业教师由于对理论、理念等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可以加入物业服务企业培训团队,为其提供相应课程的讲解,帮助物业服务企业的在岗人士提升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物业服务企业的优秀专业人士承担一门或两门专业课程,把多年的从业经验带到课堂,现身说法。(2)“订单式”培养。由于“订单式”培养就业的狭隘性,可以用“虚拟班”的形式来做。如果有兴趣或者通过筛选的同学,另外成立一个班,这个班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班级等不变,只有另加课程的时候,这个“虚拟班”才在一起。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人力资源发展需求,给这个班的学生另加课程,可以是实践的,也可以是理论的,师资大部分来源于企业,也可以是在校师资。这样一来,学生毕业时成为企业可以立马用得上的人,也不会影响学生就业时的其它选择。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将成为未来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市场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储备将会是物业服务企业新一轮的竞争焦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以此契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迎合市场所需,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

此文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2014007G

参考文献

[1] 郭桥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物业,2008(4).

篇6

景观设计的相关教学,在西方最早要追溯到园林设计和建筑学的教学中,旨在培养从事花园建造和公园规划的专业技术人才.后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也开始大面积爆发,如城市交通拥挤、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文化弱化等.由此可见,景观设计对从业人士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综合,同时,艺术行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也开始介入到景观设计中,诞生了新的领域,如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景观装置等.为提升城市景观的营造水平,培养环境艺术的专业人才,国内高校开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后又称为“环境设计”)专业,其中包含了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主要的教学板块.在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优化的过程中,景观设计课程逐渐被重视,其主要原因分为两点:第一,实际的环境设计的实践操作中,室内与室外空间相互包含,传统的室内设计或装潢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知识盲区.第二,城市化过程中的很多城市问题,为景观设计师的才能发挥提供了空间,并推动了景观设计成为了新兴的独立学科.中国自2011年,将承担景观设计研究功能的“风景园林学”学科推动成立,大量的专业师资和技术人才为环境设计中的景观设计课程提供了教学保证[2].第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激发了同时具有艺术和景观工程背景的人才需求量,社会对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增高.如特色街区的打造、小城镇旅游市场的开发、城市家具的创作等.越来越多样并且精细的设计领域诞生,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对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置的景观设计课程提供了契机和挑战.

2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角色功能

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拥有近十年的办学历史,虽然时间有限,但发展迅速,在该校艺术设计同类专业中学生数量最多,教学课程体系最为丰富.其专业课程涉及建筑,绘画,材料,植物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中,与景观设计方向同名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开办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两年的专业基础课后开始进行高强度的设计课程,《景观设计》的出现,与同学年开设的《园林绿地规划》、《景观植物基础》等牵涉大量景观领域知识的设计课程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为学生的景观设计知识体系的培养奠定基础.风景园林学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是一个宏观的课程体系,一般由景观工程,城市绿地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多门核心课程组成.并且,由于生源基本为理科生,对工程类的知识消化较快,使得风景园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对景观设计行业的适应性要好.相反,环境设计由于除了景观设计方面的课程以外,还包括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等多个模块的课程,导致景观设计的课程体系被压缩.在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中,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基本是以同名课程《景观设计》承担核心教学角色,以园林绿地规划和景观植物基础为辅助来进行教学.这就意味着,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的课时少,需要一定程度的内容压缩,强度会比较高.再加上艺术生源对于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尺寸,工程材料等理工知识接受速度较慢,使得授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也要求景观设计课程需要重新的角色定位,使其具有环境设计的“艺术学科”特色,与风景园林学专业的培养教学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3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困境

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在此之前,学生的课程主要以美术和室内设计体系课程为主.所以,一般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时,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画图软件,但是对景观设计没有相关概念.此外,《园林绿地规划》主要承担城市设计和城乡规划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而《景观植物基础》主要承担植物的认知和病虫防治等理论知识的构建.这两门课与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仍然存在一定距离.由此,《景观设计》将承担景观设计方向的主要核心内容.笔者以安徽农业大学《景观设计》课程为例,用以说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困境和对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景观设计》课程容易存在如下的教学困境:第一是时间紧张,任务较重,需要有效的穿插不同环节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且为及时了解学生的了解和接受情况,需要设置当场的设计任务和作业,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得到反馈效果来帮助课程的进度调整.第二,学生的“艺术思维”主要是以图面美观为目的导向,这样容易使得设计本身的逻辑性不强,经常出现“拍脑袋”的生成方案.授课教师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思维从“美观导向”转变为“科学导向”,讲究设计本身的功能性和科学性.第三,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景观设计也是如此.单独讲授课本的知识无法使得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过程.需要任课教师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程中.第四,学生在景观设计的课程作业完成过程中,容易存在创新能力无法被激发的窘境,主要是由于学生容易依赖信息量强大的互联网,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拼接,从而“拼凑”出自己的方案.同时,学生往往受到现实生活中场景环境条件的干扰,对一些细节设计形成固定的认知和思路,难以形成新鲜的想法.

4景观设计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方法

《景观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课程,其以空间设计手法的传授为主线,穿插对社会调研的方法和景观工程进行相关的理论阐述,并且,通过设计作业的形式使得学生对理论部分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达到真正的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技能.这就意味着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同时为了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对涉及到的相关技能模块进行锻炼,包括手绘方案快速设计和计算机模型设计等.在此过程中,由于设计学习需要做大量的重复练习,所以任课教师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传达和灌输.笔者围绕安徽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为主要核心内容,提出教学方法的三个改进方向:

4.1将方案设计与社会调研的训练有机融合

景观方案的目标对象是场地空间,而场地空间则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调研场地空间背后的社会关系,对后期方案概念的生成有直接的推动的作用.当前在景观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对方案基地的图纸片面研究,容易“以形论形”,缺少对场地形态生成背后的社会调研支撑.又或者,学生将任课教师布置的社会调研任务落实的不够,只是“走马观花”的快速看看场地,这使得调研部分除了留有些照片资料外,对场地方案的有价值参考资料不多[3].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须将方案设计的训练和社会调研的训练融合在一起,作为完整的一套练习流程布置下去.流程包括以下方面:网络资料的归类整理(场地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学术论文的整理(寻找相似案例设计的切入点)、田野调查(访问与记录)、设计方法的讨论、空间设计概念草图生成、方案完善.在此流程中,方案设计在总体设计逻辑中的循序靠后,前期学生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进行社会调研.同时,在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记录的时候,须组成团队来进行任务的分配.这样相比与单人调研,可以使得短时间内获取较大的信息量,避免个人调研出现重复现象.小组成员在团队调研的大范围中,选取一个小的方向或角度来推导方案的预期目标,包括提高空间的公共安全性、保护场地的文化记忆、提升场地的经济价值等.基于个人的预期目标,选取场地的调研数据获取种类:包括人口数据、商业业态数据、微气候数据、交通数据等,随后根据数据的反映,将方案方法和形式深化到空间的规划或设计中,包括设施设计、植物造景、空间规划等.

4.2将艺术思维训练与工科思维训练统一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景观设计的了解最开始源于艺术思维,并且由于高中美术考试和大学低年级基础课的艺术思维训练,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思维逻辑缺少必要的严谨性,具体表现在:重视图纸的美观程度,忽视设计的合理性;重视空间划分的形态表现,忽视空间的功能科学性;重视部分理论的学习,如色彩理论、美学理论、装饰理论、造型理论等,忽视项目的可落地性,如工程概预算、材料尺寸和调研设计等.这就导致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与风景园林、建筑学等工科专业毕业生竞争景观设计相关工作岗位时,显得“纸上谈兵”,竞争力下滑.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课程中,须重视将艺术思维与工科思维训练的统一:首先,须预留课时带领学生认知材料与尺寸,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的知识理论,更要带领学生深入实地,当条件允许时,在建成或未建成的场地指认材料,并且当场衡量尺寸,加深学生记忆.其次,训练学生的模型制作技法,设计模型是将设计者的想法开始落实到场地,并进行模拟从而再次敲定设计思路的过程.在“艺术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将模型作为展示设计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忽视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推敲”“实验”等作用,这就使得任课教师要将模型的制作过程融入到方案设计的引导中,二者合二为一,推动学生的工科思维的训练[3].

4.3将学校学科特色与景观设计课程结合起来

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大学,在此学科群的背景下,环境设计除了要建设好基本的设计课程以外,还需要结合学校的自身学科特色,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安徽农业大学一直都以服务“三农”为立校根本,环境设计专业的方案作业选择上,也处处体现了农大的学科特色,如乡村景观规划、古聚落保护、植物造景与生态修复等等.在与景观设计学科相对强势的工科院校相比,安农大环境设计专业注重对农村和农业领域的介入,弱化造型设计的劣势.同时,方案项目结合了浓烈的地方特色,如任课教师开辟专栏介绍徽文化中的徽州园林、徽州建筑、徽州聚落、环巢湖湿地景观等相关的理论,将设计项目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中来进行训练.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设计概念或方案积极引入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形成产学结合、产学互动、产学创新的局面.

5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相比与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等空间设计类专业而言,其的课程体系的形成较晚,需要更多的时间摸索,在培养体系中,景观设计课程如何从“从风景园林学科移植而来”到“为环境设计专业量身定制”[3],尚需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课程教学方法需要让环境设计的学生自身或知识获得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就必须要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课程提高兴趣,增加课程教学的互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此外,不同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课程内容进行改良,并与其他课程内容形成良性的交叉和互动,使得学生在景观设计类课程中真正获益.

作者:唐洪亚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何淼淼.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

篇7

背景回放

原因是这样的,以前张总是和另外一个生意合伙人李总一起经营A品牌,由于张总还在某事业单位任职,商场就一直由李总打理,老张根本不用费心,只是偶尔来看看,等年底分红就可以了,所以对生意是一窍不通,连厨柜材料都分不清楚。但现在情况变了,08年7月李总由于家庭原因突然移民到加拿大,草草的和张总进行了交接,还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张总一眨眼就变成了商场的直接经营者,面对这么一个大摊子张总真是不知如何下手。漏房偏遭连夜雨,商场经理小刘是李总的一个朋友,李总在的时候这个刘经理还马马虎虎的做些工作,可现在李总走了,刘经理对这份工作也就无所谓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看不到他的踪影,张总一气之下把刘经理辞退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刘经理走了,和他关系不错的一个设计师和三个经验丰富的导购也一起流失了,剩在商场的是08年六月份以后新招聘进来的一个设计师和三个导购。无奈的张总又招聘了一个设计师和三个导购来填补空缺,人是招进来了,但生意却一落千丈,都被竞争对手抢走了,设计出的产品更是一错再错,顾客满意度直线下降。做过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设计师和导购没有半年至一年的经验是很难和竞品抢单的。由于没有店长或经理来直线领导和协调,商场内部人员也是矛盾重重,既有对管理制度不满意的也有对其他同事看不惯的。唯一让张总放点心的就是安装队伍还算稳定。手忙脚乱的张总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以前的一些制度进行调整,顾了这里顾不了那里,根本没有思路。也该老张不走运,到了10月金融风暴又席卷中国,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南方小城更是经济萧条,作为厨柜上游产业的楼盘萎靡不振,交房数少的可怜,业主手里攥着钱就是不装修,大部分都在等建材价格下降再考虑装修。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张总拨通了我们项目组的电话。

前期调研

我们到达XX市的当天晚上张总就迫不及待的来到宾馆跟我们介绍他目前的情况,希望我们能够帮他稳定市场,实现销量的回升。根据得到的部分信息,项目组和张总一起制定了前期的调研计划,待调研完毕后进行问题的汇总与深入分析,再制定后期的调整与实施方案。调研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的:

一、 第二天上午我和一个同事以顾客的身份来到商场,接待我们的导购员给我们做了产品介绍,当然我们也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走出A商场后我们又调研了三个主要竞品商场进行信息收集。

二、 下午我们亮明了身份,约了四个导购和一个设计师做面对面沟通,为了能通过与商场人员的深入沟通了解现状,让员工说出自己的心声和我们的关注点,项目组利用承诺打消了她们的戒备心理。

三、 通过不记名填写调研问卷。

四、 在张总的配合下通过一系列的表格测商场人流量、成交率等关键数据,并结合前期的现场调研进行接单问题分析。

五、 详细的收集与分析了08年前10个月的销量,07年的销量,08年的市场操作手法和成效。

六、 分析客户构成比例。包括老客户介绍的顾客、促销吸引的顾客、自然单顾客、小区推广等店外营销吸引的顾客。

病因诊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各种数据分析,项目组对XX市场和A品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利用营销咨询诊断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进行了系统分析:

优势:

一、 A品牌在当地市场已经运作了四年,前期的运作可以说是比较成功,销量一直不错,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因此积累下了深厚的客户基础。

二、 A品牌在当地的口碑整体来看是不错的,品牌美誉度也超过其他几个竞争品牌。

三、 A品牌常年在醒目的地方做户外广告,且每年也都在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做一些促销广告和品牌宣传广告,大部分消费者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品牌,品牌知名度较大。

四、 A品牌的商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不小的,在当地市场更是独占鳌头。面积大的商场在消费者眼里是实力与信誉的保障,更容易让顾客放心。

五、 A品牌商场几乎每年装修一次,无论是展示效果、产品设计理念都是本地最好的。

六、 A品牌是中国名牌产品,产品质量绝对让客户放心。

七、 安装队伍稳定,都有着一年以上的安装经验,最长者有三年经验,安装技术过硬,很少出问题。

八、 由于张总在事业部门任职,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地板、卫浴、油漆行业的老板私人关系不错。

劣势:

一、 商场老板刚刚接触生意,不懂得经营与管理,造成内部混乱。

二、 现在的组织模式是安装为独立队伍,直接归老板管理;六个导购和两个设计师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三个导购一个设计师),每组各一个组长,直接向老板负责。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商场经理和店长的协调与领导,团队内部矛盾较多,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无法解决。

三、 导购都是新入职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产品知识缺乏,销售技巧几乎为零,在接单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示A品牌的优势,很难说服客户,造成成交率不足10%,大量优质客户流失。

四、 设计师也是新入职人员,年纪比较轻(23岁)又缺乏设计经验,不能发挥他的“专家身份”;另外由于设计出错率较高也造成成本浪费,顾客满意度下降。

五、 以前都是靠李总的个人魅力进行管理,因此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现在李总走了,造成管理松散,全凭员工的自觉性工作。

六、 客户成交率低,又恰逢金融危机,接单量更少了,相应员工的待遇也比较少,造成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

七、 缺乏老员工的带领和指导,工作流程不清晰,退单量大大增加。

机会:

一、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竞争品牌的市场投入也很小,打压竞品的机会增多。

二、 厨柜行业已经逐渐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简单的降价行为已经不是制胜的法宝。

三、 金龙小区将在12月中旬开盘,虽然出售率不高但也要交房400多套,如能大量抢占这个小区的客户,对于A品牌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威胁:

一、 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品牌已经开始引导顾客的消费心理,利用价格优势打击A品牌。

二、 竞争品牌利用高回扣与家装设计师合作,直接把客户带到她们的商场,让客户失去接近终端的机会。

三、 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很多准顾客开始持币观望,迟迟不肯装修新房。

四、 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顾客的购买力下降,开始倾向低价位的产品。

五、 房地产不景气,一些计划08年底开盘的小区推迟开盘,市场缺少准备装修的房源。

实施方案

在得出以上病因后项目组制定了两步走的实施方案,并就第一步方案进行了细化,通过和张总进行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形成以下方案:

一、 宏观调整。宏观方面主要是针对商场整体运营的制度、流程和团队打造。

1、 提升第一小组的组长小王为店长,形成领导核心,统筹店内一切事务。虽然小王进入A商场时间最晚,但她为人踏实,进步很快,接单量也是前三,并且曾经在圣像地板做了一年多的店长,有着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2、 加强和改善每天的例会制度。通过例会进行团队建设,加强内部人员的交流。

3、 为每个人制定工作说明书和考核卡。通过工作说明书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让她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定期考核约束员工的行为,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4、 建立领导与普通员工的沟通机制,加强情感沟通,进行人性化管理。

5、 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每个月接单量和销售额第一的小组分别奖励先进Y元。奖金设计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激发小组的斗志,太高了容易引起内部矛盾。

6、 和商场人员一起建立各种商场日常管理制度,并带领商场人员进行学习。

7、 建立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如接单流程、设计流程、互检流程、跟单流程、服务流程等,要求所有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工作,相关领导可直接按照流程对各种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

8、 推荐张总去附近做得好的其他A品牌商场参观考察,并与他们建立直接联系,遇到问题多沟通。

9、 介绍张总参加各种相关培训班,迅速建立经营管理的理念。

二、 微观调整。微观方面主要针对客流量、成交率、客单价三个方面,目的是尽快提升商场销量,有了销量就有底气。

1、培养商场自己的培训师,打造学习体系,实现商场的造血功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成为销售高手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再学习、再总结才能成功,指望通过一两次培训就能把销售业绩提升很高是不现实的问题,因此我们让店长小王任商场兼职培训师,由本人亲自进行了一天的培训师基础培训,并制定了为期两个月的商场内部提升计划。以后可直接按照计划执行,如有其他问题则可再与笔者进行沟通。

2、进行为期三天的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培训,参训人员为商场导购和设计师。产品知识是销售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自己产品的销售人员是怎么把产品卖出去的。我们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补上她们的短板。当天学完后留课后作业,第二天就前一天的内容进行考试,考试不过关者安排时间补考。销售技巧不是单纯的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讲完后直接进行模拟训练,在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提炼打击竞品的话术。项目组根据A品牌的特点和通过市场调研对竞品的了解,制定了一套话术,专门打击主要竞争对手。强化A品牌的卖点,帮助顾客分析厨柜的优劣,引导顾客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好厨柜,从而打破竞品的价格优势。

4、把顾客常问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提炼,形成固定模式,要求导购死记硬背。这点不需要培训,直接进行考核。

5、联系A品牌厂家的设计培训人员进行设计培训,总结以前设计出错点,降低设计出错率。

6、利用张总的社会关系建立品牌联盟。选择和A品牌地位一致的四个品牌如大自然地板、马可波罗瓷砖、科勒卫浴等组成异业联盟,实行客源共享,费用分摊。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联盟方式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为A品牌带来了大量的客源。(具体方案 略)

7、在金龙小区开盘时进行小区推广。通过终端拦截抢占客户资源,并适时建立样板间进行宣传。(具体方案 略)

8、通过配套销售和提高对配件产品的提成,提升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客单价。

篇8

关键词:高职道桥;学期项目;培养模式

随着国内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需要按照学生情况对症下药。由于自主招政策的实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个性多样且活跃,这部分学生比较适合具体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因此,高职道桥专业需要重点研究适合自主招生政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自主招生班级进行试点实施,以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形成研究成果。

一、国内外关于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据网上调查显示,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的,并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架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国家的富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美国的“社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英国的“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等,但各国教育体制不同,其研究的方向各有差异。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是在20世纪末,大约有近20年的历史,其主要的改革和发展有10多年的时间,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是在近十年,并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高职教育类型的个性。因此,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将一般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导人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来分析与界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自主招生实施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适合高职自主招生班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二、学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道桥专业“校企共育、德能双修、季节分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假设保留原有“校企共育、德能双修”的教育理念,将基于路桥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改革为基于路桥施工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与管理岗位工作项目的学期项目课程体系,将学习领域课程改革为学期项目课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未来就业岗位工作项目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将有效提高自主招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学期项目开发及实践的探索

开发学期项目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校内重要实践环节,学期项目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它是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工作化课程。总结已开发实施的学期项目,可以将学期项目的开发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式学期项目,一种是随机式学期项目。课程体系中的学期项目是固定式与随机性并存,学校支持并鼓励教师进行随机性学期项目的开发,实际也就是鼓励教师开发社会服务及技术研发项目。固定式学期项目直接进入课程体系,录入教务管理系统;随机式学期项目应该采用备案制度,按照实训课程的实际教学数核定相应的工作量。

1.固定式学期项目的开发

固定式学期项目应该根据每年进行的企业需求调研报告及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的调研结论,同时综合企业专家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建议进行设定,并具有针对性的开发,要注意与时俱进,要能够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该学期项目实施的时间是确定的。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教研活动研讨后确定了前四个学期的学期项目,经道桥专业建设理事会的论证,最终确定了“路桥认知项目、全站仪数字化测图项目、编制路桥施工方案、路桥分项工程工艺流程图制作项目、路桥工程造价的编制项目、岗位技能训练项目”等固定式学期项目。

2.随机式学期项目的完成情况

随机式学期项目的开发是指,专业教研室或教师接受社会服务,或进行社会实践时而获得的企业工作,任务具有随机性,工作内容不固定,时间不固定,该学期项目的实施时间是与真实工作相对应的,都是多学科组合知识、技能体系的集合。下面是我校借助学院建设工作完成的随机式学期项目列表。

四、学期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师参与学期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制订与企业合作开发固定式学期项目的课程标准,且编写的项目化实训教材已在教学中使用;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较快,在工作中的合作、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得到有力的发挥,现场解决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1.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与企业合作开发固定式学期项目的同时,教师通过调研、分析、讨论等学习过程提高了自身的职业能力,通过实践磨合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随机式学期项目的教学中,教师锻炼了应对挑战的能力,面对实际工作既能快速地进入状态,又能及时将该工作转化成为教学案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2.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改革成果

为保障学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道桥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固定式学期项目的课程标准,注重企业动态,做到与时俱进。在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下,针对企业开发了一批适合市场、行业需求的项目任务。组织专兼教师组成开发团队编写项目化实训教材,并在教学中使用。将学期项目分解成若干学习性任务,细化学习步骤,在项目实施时与生产实践相融合,使受训学生可快速形成能力,提高效率。

3.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提升

教师将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与学生一起研讨任务内容,通过查询资料,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指导,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组织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师生共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为别人着想,学会了考虑别人的意见,采纳他人的建议,理解他人的想法。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勇于承担责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模式实施过程中,一直都存在这大大小小的问题,必须持续、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1.解决学情差异问题,探索实施“导生制”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速度快慢等存在差异,程度差、速度慢的学生需要在课后继续完成任务。为解决这种学情差异所产生的额外教学学时问题,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学习社团,比如工程测量协会、力学协会等,让好学生带差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学情差异问题。

2.分组实施学期项目需要配备多名指导教师

随机式学期项目由于其工作特殊性,一个任课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多个组存在的技术问题,或者由于其工作涉及知识的复杂性不能全部解答,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工作降低的情况,故建议配备多名组合型指导老师,使知识和技能合理搭配,这样会增强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和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研发“学期项目”

设想以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工作为源头,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参与社会服务及科研项目,大力研发“学期项目”,联合多个路桥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与学校深层次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工作。

2.实行弹性教学管理机制

课程设置弹性衔接,实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采取弹性的教学管理机制,以“学期项目”为主导,让学生更多的走进社会,接受真实工作的磨炼,得到更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实现使管理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目前,2013级学生在参加生产实习项目中体现出较大的优越性,其顶岗能力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同时,我们的学生在省级各类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已有成绩的鼓舞下,未来我们会在“学期项目”的开发和教学实施上加大投入力度,以骨干院校的道桥重点专业建设为平台,在2014、2015级自主招生班级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天成,等.关于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学期项目”的开发及实施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2]李维维,等.关于高职院校土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游戏软件;游戏开发;教育

随着国内动漫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公司都从传统的软件开发逐步向游戏开发转型。因此,国内对游戏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为适应社会需求,近年来,全国不少高职院校纷纷考虑开设游戏软件专业,但由于这是一个新兴专业,它的专业体系、师资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笔者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游戏软件专业为例,探讨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游戏软件专业发展的道路。

1.游戏软件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游戏软件专业的就业现状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因此,判定一个专业是否开设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就业情况。目前,广东省只有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游戏软件专业。从2009年开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把游戏软件开发作为软件技术专业的一个方向进行招生,至今已招收3届学生。在2012年,学校将游戏软件开发方向从软件技术专业中脱离出来,单独确立为一个新专业,即游戏软件专业。我们从2009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看,虽然学生就业率非常高,但很多学生都是从事与游戏软件开发无关的行业。而2010级学生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游戏软件开发方向的学生都不想寻找与游戏软件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就造成了游戏软件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普遍较低的现象。与此相矛盾的是,珠三角地区很多用人单位依然需要很多的计算机应用类人才,尤其是游戏开发类人才,却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说明,学校游戏软件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并不能归因于外部就业形势不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校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关的。

1.2原有课程体系不能与时俱进

游戏产业的发展和更新是很快的。然而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这就导致“学”与“用”之间存在了时间错位,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了3年后,毕业找工作时,却发现之前所学的知识都已过时。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每两年会制定一次课程教学计划。目前,2010级游戏软件开发方向的学生使用的是2009年版的软件技术(游戏开发方向)教学计划。该计划把对学生培养的能力分为通用能力、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这3种能力的确是游戏开发行业所需求的。但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找到跟游戏开发专业对口的工作却非常少。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在于学校设置的与3种能力对应的课程体系不能与市场最新的需求接轨,教学计划相对滞后。

因此,对于游戏开发专业而言,要适应信息的迅速变化,需要根据目前市场的最新需求及时修改教学计划。但目前教学计划是两年制定一次,不能够体现出“新”。如果在学期中出现了一些新技术,或者是用人单位对课程的需求改变了,学生并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学习到新技术,这就造成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发生错位,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例如,“J2ME手机游戏开发”这门课程是2009年设置的,但现在社会上更需求的是“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和“iOS手机游戏开发”。因此,学生在学完“J2ME手机游戏开发”后,还必须自学Android和iOS平台下的手机游戏开发才能找到与现在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工作。

1.3教学、实训设备配套不完善

随着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游戏软件的开发对计算机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必须要配备游戏外设,因为有些技术在计算机的手机模拟器中是无法进行模拟的,例如重力感应、指南针、移动终端摄像头、GPS应用等。由于学校现有的游戏开发实训室没有配备相应的手机、耳机和手柄等游戏外设,使得一些游戏开发课程无法进行实测,影响教学效果。

1.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从之前的游戏开发方向的一届学生逐渐发展到游戏软件专业三届学生的规模,可是游戏软件专业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还没有完全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2.游戏软件专业进一步建设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游戏软件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计算机系正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游戏软件专业的建设力度。

2.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游戏软件专业教师要深入多家游戏开发公司进行调研,全方位地了解目前游戏市场的情况,并多次向相关行业技术人员请教,聘请校外专家到校指导制定游戏软件专业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协商,游戏软件专业重新进行了定位,专业被分成两大方向,分别是网页游戏开发方向和手机游戏开发方向。另外,校企共同制定和完善了2013年版游戏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专业培养目标

游戏软件专业面向网页游戏设计和手机游戏设计行业,培养学生掌握游戏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具有游戏策划、游戏测试、游戏美工设计、网页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的能力;具有游戏整体方案策划、游戏文案编写、游戏脚本策划、关卡策划等游戏策划能力;具有游戏UI设计、2D场景及角色设计、3D场景及角色设计等游戏美工设计能力;具有开发网页、社交游戏和手机游戏的能力;具有测试与维护游戏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2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游戏软件专业的学生面向的岗位是游戏开发工程师,包括游戏策划与测试人员、游戏开发工程师、游戏测试工程师。学生毕业后可到网页游戏设计和手机游戏设计企业或相关技术单位从事游戏策划、游戏测试、游戏运营与管理维护、游戏美工设计、网页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政府机构、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网站设计、手机应用开发等工作。

2.1.3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能力分解

1)岗位职业要求。

将游戏专业按岗位群分为游戏策划与测试人员、游戏美工设计师、网页游戏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图1所示是游戏软件职业岗位群划分图。

2)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按职业岗位进行划分后,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把岗位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取出来,得到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图,如图2所示。

3)学习领域构建。

将岗位的职业要求转化为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得到学习领域构建表,如表1所示。

2.1.4课程体系结构

通过对游戏软件专业的岗位职业要求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以及学习领域构建,得到课程体系结构表,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为了体现课程的“新”,除了基本素质、通用能力、岗位能力的课程固定之外,在拓展能力中有两门课程可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适时进行变化,分别是“游戏服务器端开发”和“手机游戏开发”。课程名并没有指定具体的编程语言,而且是大三上学期开设,因此,这两门课程完全符合社会对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的需求。例如“游戏服务器端开发”可以开设“C++服务器编程”,也可以开设目前较新的“Go语言服务器编程”;而“手机游戏开发”可以开设“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也可以开设“iOS手机游戏开发”。若将来继续有更新的、更流行的平台出现时,教师都可以在这两门课程上讲授最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

2.2实训环境建设

为了使机房配置适应社会需求,需要将一些游戏开发必备的硬件配套完善。为此,计算机系向学校提交了游戏开发实训室建设方案。方案明确了所购设备包括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系统(Android和iOS)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各3~5台,总数42台,目的是使开发出来的游戏能在不同终端进行运行和测试。另外方案还增购了耳机、手柄,提高了计算机硬件配置,在原有计算机配置的基础上增加独立显卡。方案实现后,游戏开发实训室便能满足网页游戏开发和手机游戏开发的需求。

2.3组建专业教师团队

游戏开发知识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而且知识涉及面非常广,从游戏策划、美工,到开发、测试都需要非常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最新最全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学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由学科带头人牵头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梯度的教师团队,并通过组织教师自学、开会讨论、外出培训、多走进游戏产业用人单位调研和在相关企业挂职等手段来开拓教师团队视野,充实团队的专业知识。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能及时地将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与社会接轨。

2.4采用工学结合,真案真做,启发式教学

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授课方式,边学理论知识,边做实训,而且实训内容都是来源于真实的游戏创作。从游戏策划开始做起,到场景设计、美工、编码、测试,让学生真案真做,把游戏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每个模块应掌握的知识点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当一门课程学完后,学生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也体会到了创作游戏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上讲台,分享自己创作的思路及主要技术实现的方法,也可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利用不断讨论、不断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这样做既能调节课堂氛围,又能促使学生更快地学到相关知识。

2.5期末考试方式多样化

期末对学生的考核,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科目采取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一些创作性强的课程,采取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既要进行期末笔试,又要进行课程设计,并且适当增加答辩等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动手和表达的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可让一些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申请免考期末考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付出和获奖情况酌情给分。

2.6开设网络课程

每位任教游戏开发专业的教师必须将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后到网上,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现有游戏软件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为“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J2ME手机游戏开发”,以后还将开设更多的网络课程。除此之外,教师课后应该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提供答疑。

2.7多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做讲座或兼课

计算机系在2012-2013学年的上学期开设了游戏社团。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的游戏策划师、美工师、音效师或开发工程师来校做讲座或兼职授课,为师生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另外,还可以采取让专业教师讲授课程,企业的能工巧匠带课程设计或让学生走进企业实习的方式来进行双轨制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2.8成立虚拟公司,承接企业项目

游戏产业的用人单位大多数都要求学生在学校时能够具备一定的游戏项目开发经验。而学生的项目经验光靠课堂上所学习的游戏项目个案来获取是不够的,应该在课后承接一些企业的实际项目来做。为此,计算机系成立了一些虚拟公司,让学生自主运营,同时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游戏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获取一些游戏项目,让虚拟公司的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得到锻炼,并为虚拟公司配备指导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

3.结语

鉴于目前游戏软件专业建设所遇到的困难,“让专业走出去,让企业走进来”,是游戏软件专业建设的宗旨。要使学生能在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学有所用,就必须把专业做实、做强、做新。因此,我们通过校企多次协商,制定了新版游戏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论证。同时,计算机系申报建设的游戏软件开发实训室,也通过了审核,准备于2013年实施,这使学生的游戏开发实训条件得到了保证。专业建设除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提供必备的教学设施之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s],教高[2009]3号,2009.

篇10

【关键词】机械综合 模块中心化 非机械类专业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76-02

建筑设计师要绘制图纸,化工工程师要考虑加工工艺,信息与计算机要靠机械硬件作为支撑,食品、纺织品要靠机械来加工……毫不夸张地说,各行各业无不充斥着机械的身影。相应地,在理工科各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机械类综合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多年以来,院校非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实施计划当中执行“大一学制图、大二学设计、大三学金工”的按部就班路线。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飞速发展,CAD从“Computer Aided Drawing”到“Computer Aided Design”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转换,而是理念上的升华、技术上的跨越。[1]新时代、新形势、新理念、新技术、新跨越使我们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同时呼唤着素质教育,呼唤着课程与教学改革。机械类课程是为非机类专业服务的,是从属于相关专业整个教育体系的,相应的教学与课程改革只能超前,不容滞后。抓住我院教学与课程改革契机,结合本院非机类专业特色与特点,从2003年7月拟开设《机械综合基础》教学试点班。这次课程改革试点项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叠加,而是新理念支撑下的模块化糅合与优化。

一、非机械类专业《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改革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2002年8月机械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机械综合基础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九条规定,结合本院教学特点与特色,着眼于学员动手能力、抽象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科学、翔实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实施计划,建设相应的教学软、硬件教学保障条件,把握相关专业教学前沿动态;通过《机械综合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使学员掌握一般看图、读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计算机平面绘图及三维造型软件,了解标准化和互换性基本概念,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其结构和标准,初步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方法,通过在实验室现场讲解与动手的方式领会金属工艺与热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课堂穿插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了解CAD(Computer Aided Design)、CIMS(Computer Integr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FM(Flexible Manufacturing)、VM(Virtual Manufacturing)等机械制造学科的动态前沿、国内外制造业现状。[2]

2.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非机械类专业《机械综合基础》教学改革总体目标,突出“机械综合”的概念,采用“模块中心化方式”组织、展开教学内容。所谓“模块中心化方式”就是摒弃传统上《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平行式组织结构,而是以某一个教学模块为中心,教学内容与环节的设计、组织、展开俱围绕此模块化中心来递进、交叉进行。对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目标就是要使配套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教材、教案等与“模块中心化方式”相适应,并逐步使之科学化、正规化、合理化。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作体系。它既包括了手段和方式,又体现为教学过程结构程序。可见,教学方法、手段是为教学内容、要求、目标服务的,同时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要求、目标的确立,必然对教学方法、手段提出新要求;教学方法、手段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目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深入研究启发式、互动式等先进教学理论,积极开展现代教学方法研练,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全面提高,为《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服务。[3]

二、理论研究与具体实施

1.可行性分析

(1)《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教学“模块中心化”改革方案是在面向全院服务专业对象,针对机械基础学科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教学改革以来,《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改革项目组对学院各专业对基础学科需求展开调研。调研过程中,采取听取各学科专家建议、项目组内教员间教学经验交流、在校学生问卷调查、毕业生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采集数据。在汇总调研数据的基础之上,提出若干教改方案与实际教学效果衡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决策。层次分析法是对各种现实问题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决策的准确性决定于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专家测评的准确性。从2003年以来,项目组按照以上拟定决策方案,通过5期改革试点班组织研究测评,得出“模块中心化”模式的优先级要远远高于其它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2)学院教学改革以来软、硬件配套的全面建设为《机械综合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保障。软件方面的建设主要有:首先,长期聘请现代教学理论方面的专家授课、指导。通过系统学习、考核、实践,促使教员自觉专研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技巧,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着眼于全体教员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全面提高,以聘请专家开设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使用方面的知识。第三,一年两届“全院现代教育研练竞赛”。初中职称、高职称教员各一届,采取教学内容、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督导委员会日常评分、学员评分、现代教学研练文章水平等各项教学综合指标加权打分的方式进行评比。优者重奖,次者督促改进。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第四,引进多套学术资料检索镜像软件,为查阅资料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方便。第五,网络学堂建设与持续改进。通过网络学堂的建设,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虚拟课堂使枯燥、晦涩的一些学习内容“动起来”,便于学员课后自学;鉴于非机理工相关专业对机械课程的课时压缩,网络学堂可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硬件方面的主要建设:全面教学改革启动至今,多媒体教师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CAD、机械模型、金工等实验室建设力度的加强。

(3)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改革需要打破机械各分课专职教员授课的传统,以“模块中心化”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对机械基础知识及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教员的知识结构与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室100%教员能够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维护网络学堂;72%以上教员获硕士以上学历;93%的教员可贯通两门以上机械类主干课程;教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幅度较大。

2.试点研究与实施情况

在“模块中心化”《机械综合基础》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几个必须处理好的关键环节。第一,合理解决课时安排问题。根据我院以往非机械类专业的培养计划,作为专业基础性质的机械类课程,一般《工程制图》安排50~70课时,《机械设计基础》安排60~80课时,《金属工艺及热处理》30~40课时,《互换性与测量基础》20~30课时,《计算机绘图基础》30课时。据以上数据,合计为190~250课时,而且近年来有课时进一步的压缩趋势。因此,《机械综合基础》教学实施计划的课时总数不能超过以上数字,该实施计划中按210课时进行设计,各专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一定缩放。第二,合理解决知识衔接和连续问题。“模块中心化”教学模式的正常开展须有特定的预备知识作支撑,一是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二是力学基础知识,三是最基本的读图能力。为此,针对四年制本科学员的该实施计划中,选择第二、三、四学期进行《机械综合基础》课程的教学(每学期70学时),且在课程伊始安排20课时的画、读图基础训练。这样,既满足了预备知识的前继要求,又保证了服务于高年级专业知识学习的后继问题。第三,合理利用网络学堂等资源问题。课时压缩并不意味着知识压缩,为充分利用好有限的210学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学堂是一块很好的“阵地”,应通过师生网上互动、学员网上预习、自学、复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网络学堂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合理解决学习效果测评与考核问题。教学思想理念的更新,必然决定了考核方式的更新。本项目的目标是着重培养学员的综合机械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核与测评的选题、编排上须有所体现。

三、结束语

《机械综合基础》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学员、专业教员、相关专家、用人单位反馈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 童秉枢.现代CAD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