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篇1

1智能化控制系统概述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1.1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生产速度的加快,我国智能化控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智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当前而言,工业企业朝向大型化、一体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智能化生产技术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工业企业这一生产要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安全、环保、循环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2)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生产技术,这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化与一体化。(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通过网络技术就能控制装备的运行情况。(4)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这有利于促进设计、生产以及经营过程都实现柔性化、虚拟化的目的。(5)实现科研、生产、工程、经营方式的数字化、自动化以及网络化。(6)促进公司供应商、合作关系以及客户之间业务之间的网络化发展。1.2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1.2.1促进生产过程自动化。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工业化发展速度在加快,有效结合机械、电气以及自动化装置,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在工业前进与发展过程中,我国出现了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以及智能化机器人等新生事物,这也提升了生产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的自动化水平。1.2.2促进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管理。推动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管理,这有利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办公、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将计算机、通信以及相关的控制学科融合起来,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这有利于创造一个速度快、配置水平高以及具有大量信息处理能力的网络终端设备。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有利于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好企业决策工作,有利于企业工作顺利进行。

2企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特征

企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智能化。工业自动化仪表实现智能化以及模块化发展,主要是在其中应用了微处理器、集成电路以及嵌入软件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其能有效地调控与管理工业生产过程,具备智能化的特征,最终完成对各个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与处理,促进生产过程更加正确与精准。2.2虚拟化。工业智能化化仪表的虚拟化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等网络平台,以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为基础,设计特殊的应用软件,结合应用虚拟化仪表硬件与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最终确保数据采集、传输以及现实等工作得到充分地发挥,最终达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顺利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2.3网络化。在促进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局域网,不断地提升工业仪表的应用效率。扩展性好,具有相互连接的作用,这是自动化仪表的主要优势,其能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最终形成一个系统性比较强、操作性比较高,具有开放性的高效网络体系。

3智能化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运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设备管理以及企业运作方式管理等。在当代社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企业需要实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管理,将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技术等应用到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去。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这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IJRP软件属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高层管理软件,这种管理软件能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多基础性的数据以及信息。通过智能化系统软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就能详细地了解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并获得企业生产的重要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在掌握这些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更加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目标,最终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开放性高,具有较好的扩展性,这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优势,这能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企业在获得更多数据的同时,有利于其建立以及丰富更加详细的信息化管理结构,这也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系统,这有利于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动力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实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充分发挥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优势,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智能化,为企业发展与决策提供有效的借鉴意见,最终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梁晓龙 单位: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信息与统计部

参考文献

[1]徐红.浅谈智能化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7,24(01):120-120.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管理策略

一、计算机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策略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近七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图形处理技术得以发展,大规模数据计算更是不在话下,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信息之间的沟通。这些技术使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炙手可热。

1.计算机计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有许多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计算机技术使的移动办公成为事实,企业员工在家就能完成工作。工作地点不再收到限制,工作人员在家就可以实现跟公司其他员工的交流并能够向领导汇报工作。计算机技术使得企业的体系安全性更上一层楼,使企业中信息资源丢失,信息资源残缺等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工作汇报当中,可以将工作总结以PPT的形式得以展示,这样可以使得汇报内容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汇报内容更加丰富。另外,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并不是人力可以想与之媲美的。大数据的计算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领域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涉及到方方面面。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也能从多个角度被使用。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财务信息管理方面、资源管理方面、生产技术方面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计算机可以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完美的将数据资源展示出来,还能加深人们对数据资源的印象。在财务管理方面,计算机技术能够精确的存储和计算某些需要的数值。这样既减少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又大大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这就为企业节省了人力资源,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原材料,人力资源和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计算机的入库功能能够使这些信息一目了然。计算机技术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更是有很大的作用。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能够提高生产的精确性。而且这点与人力资源不同,长时间的机械性操作会使人类疲惫,并导致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下降。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很广阔。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是人力资源无法替代的,因此加快企业信息化的步伐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要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例如树立可行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合理的投入资金等。要想使计算机技术极大的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就要保证这些措施的实施。

1.树立可行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任何事情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都需要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要想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策略当中,也需要制定一系列明确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作出相应的行为。比如中小型企业比较重视的是工作的效率,那么就可以制定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能够让员工的工作更加调理有序的进行,完成工作以后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员工对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这就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小到个人,大到一个企业,人们都在信息技术的洗礼下有了全新的生存模式。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无论是从其硬件设备还是软资源上,都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淡薄,其管理人员无法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优势。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层人员要首先对企业信息化足够重视,然后在企业内采取措施,使企业上上下下的员工都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些年纪较大的管理者有时并不看好计算机技术,也并不认识这项新兴技术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大的改变。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抱着开放的心态,随时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

3.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对企业来说,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不容或缺的。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确保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数据的传输和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及时把信息反馈到企业,也能反应企业目前发展的状态,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有利于管理者更有条理更加科学对整个企业进行监管。

4.合理投入资金

任何一项管理模式的开展,都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尤其是跟计算机有关的技术,既需要相关人员稳下心来专心做技术,又需要稳定的资金维持其研究。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大量资金被投入,却并不见成效。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没有强有力的资金的支持。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从长远来看,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四、结语

由此可见,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管理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到管理当中的重要性,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探索如何将信息化模式合理高效的应用于企业管理。企业应认清,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企业发展前景的标志之一,企业应该加大信息化模式的建设,早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模式。

参考文献:

[1] 韩德刚.计算机技术在管理策略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6):222.

[2] 王天俣,解晓敏,刘国娜等.计算机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商品与质量,2015,(42):104.

[3] 胡慧雅.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及管理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184-184,186.

篇3

关键词:云计算;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实际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125-01

作者简介:李群(1985—),男,汉族,山东沾化人,职务:专工,职称:助理工程师,学位:理学学士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肯定了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社会体系之中,电力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当前的电力企业中,信息化技术在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云计算作为传统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产物,无疑是对客户端服务器的又一次大型冲击。

1云计算综合概述

云计算是基于传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产生的一种模式,通过连接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所掌握的相关数据,就可以享受到高速、精准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云计算的超常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可以通过计算模拟现实情景,如天气变化、市场趋势等,最为重要的是,在应用云计算获取资源配置时,用户无须时刻分心进行管理操作,也不必与服务商进行频繁的接触也验证数据的可靠性。当前社会普遍认可的定义式由美国国家研究院颁布的,具体概括为云计算是一种按照使用量进行收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符合需求的网络访问。由于云计算是一种虚拟化的资源,因此用户可以不必担心现实试验的制约同样可以得到最真实的结果。在云计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能、可用性、工作效率都在稳定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计算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1]。

2云计算的特点

2.1云计算的优势

简单来说,云计算可以算是一个能源集中地,分式式计算机在需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与数据中心进行连接获取自己需要的能量,它的信息资源是交互的,也是流通的。基于云计算的这种特性,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方式将会无限贴近网络。云计算最为显著的优势一个是规模,一个是可靠。规模是决定云计算计算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云计算的存储功能和访问功能的实现都是以服务器为基础的,一些大型网站的云计算服务器至少需要几十万台,甚至百万之多才可以满足众多用户的需要,即便是企业设置的私有云也需要与企业内部的诸多服器进行相连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管理应用。可靠性无疑是使得云计算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另一主要因素,为保证服务的可靠性,“云”采取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云计算的可靠性同样体现在信息的精准之上,作为掌控各行各界多种资源的储存地,云计算会按照用户的具体需要进行相应的服务,在用户收到的资源中基本不存在无效信息,而且收费极其廉价。此外,虚拟化亦是云计算不可比拟的一大优势,云计算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因此也不会对用户的地理位置、终端性能提出过高的要求[2]。

2.2云计算的发展规划

存储功能是云计算的另一项吸引社会群众目光的关键所在。客观而言,计算与存储之间本就无法做出清晰的界定,尤其是对信息化技术而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计算的前提就是要借助云计算所掌有的庞大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云计算当前的形势下,私人企业成为了垄断云计算的主要机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云计算的功能,这也使得一些机构企业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时会产生犹豫,因为云计算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但是作为云计算的中心机构仍然可以获取到用户的数据信息,这就成为了云计算一个潜在的危险。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就代表了先机甚至是成败。因此,在云计算的发展路线中,应着重考虑这一问题的处理措施。

3云计算在电力企业信息管理化中的应用

3.1云计算的软件系统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特殊性,与云计算相适应的软件系统必须要符合云计算软件技术与设计架构。因此,可以应用云计算的软件首先要保证能够与虚拟化为核心的云平台进行结合,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处理能力,还要保证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性能。此外,云计算的软件系统还要保证可以在移动终端等设备环境中正常运行。目前在电力系统中SOA软件的各方面性能都能够达到云计算的硬性要求,是在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款软件[3]。

3.2供电企业云计算管理的实现方案

在电力系统中云计算的实现需要通过互联网与电力传输中的组成一个整体,以动态分布的形式将不同计算任务分配给云计算平台,在各项子任务结束后,系统会重新进行整合分析,然后完成反馈。将云计算应用到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基本储存层、基本管理层、应用接口层、高级访问层是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四个部分分工明确,与之前单一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管理相比,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与信息安全性都有了较大提升[4]。

4结语

云集算以超强的计算能力、存储功能与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发展之初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事实证明,云计算是信息化技术中名副其实的超强存在。电气行业与信息化技术都是工业革命之下的产物,同样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力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相辅相成,是可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将云计算应用到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无疑是一项高瞻远瞩的决定。

参考文献

[1]袁建军.云计算在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09:41-43.

[2]李健华.云计算在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24:184-185.

[3]刘椿枫,才华.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云计算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07:140+142.

篇4

关键词:风电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我国众多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课题,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管理还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管理模式传统粗放,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普及率较低,造成管理水平、效率不高。因此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将关乎企业发展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不仅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依据,也将会对公司发展,领导决策产生深远影响。让企业紧贴市场,紧跟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让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概述

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总劳动量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成果。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是指信息化所产生的经济收益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之差。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反映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劳动成果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和消耗之间的关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企业的产能提升越大、创造的利润越多,说明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越好。反之,企业信息化资源耗费多而创造的经济效益较少时,则说明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低。所以,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率是企业追求投资效益的前提。

一般可将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方面。直接经济效益包括企业内部经济效益与直接受益部门、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总和;间接经济效益则是指直接受益部门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以外的经济效益,指对社会、环境、生态等的影响。

二、风电场企业的经济效益研究

(1)、风电场SCADA系统的经济效益

风电场SCADA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能够提高风电企业的工作效率,为风电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具体说来:构建风电场SCADA系统后,能够确保风电场中资源数据的共享,满足集中及远程监视和控制的要求,确保风电企业操作和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各风电场的整体运行情况,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构建风电场SCADA系统后,能够对不同风机设备厂家的设备数量和运行状况进行对比,为日后选取物美价廉的风机设备奠定基础,从而有助于降低风电企业的建设成本;风电场间大多相距比较远,并且位于偏僻和环境比较恶劣的位置,每个风电场都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而风电场SCADA系统的构建则可以实现风电场设备的远程监控目的,减轻运维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运维人员的数量,这有助于降低风电企业的人力成本;风机故障处理是在风机发生故障停运之后进行的,而风电场SCADA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风机故障的预警,从而实现风机的经济型运行。

(2)、风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益

风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让风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突破封闭的模式而延伸到风电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实现人力资源的全员管理,并为风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诊断、分析和规划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体说来,风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可以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风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缩短管理周期,减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的重复操作,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另一方面,风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转变为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解决方案;可以建立支持人力资源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更好地与企业其他管理职能整合。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HRMS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用户对象主要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而现在通常所说的风电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即e-HR是在HRMS的基础上,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出现,使得风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突破封闭的模式而延伸到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使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能通过这样一个基于Web的软件平台参与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中来。e-HR更强调的是一种管理模式,体现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利用信息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帮助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缩短管理周期,减削人力资源工作流程的反复操作,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减削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使最终用户(员工)自主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和服务。

三、提升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几点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是提高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一个企业投入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上的资金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降低信息化成本、提高信息化效益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要立足当前、着眼发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符合企业战略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发展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的实现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尽可能既满足需要又节约开支,防止重复投资,造成浪费,从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2)、夯实管理基础,优化业务流程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最主要的是工作流程的再设计。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只有夯实管理基础,优化并规范业务流程,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重新整合,实现全方位改造,才能充分优化利用、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合理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服务。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协调共进,无管理死角。特别是发展规划部门和财务部门,能够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资金结构进行合理定位。

(4)、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抓好软件的开发应用

结合企业实际,抓好软件的开发应用是提高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的工作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在软件的开发应用上要坚持可用性和易用性的原则。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是软件的灵魂。因此,软件的开发应用要坚持“以业务部门为主,IT部门为辅”的原则,使软件的性能和作用在应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也必将因此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5)、建立高素质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信息化建设更需要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人才队伍。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随着建设的完善管理队伍和人员也需要相应的扩大,才能做好繁杂信息的统计管理工作,保证数据的客观准确。随着管理人员的增多,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也需要完善,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风电企业就必须构建符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来量身定制信息化管理措施,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梅霞,李迎春,李济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8):97-98.

[2]姚思铭,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07.

[3]全韬.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

篇5

关键词:信息化;CRM;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ode

Gao Lei

(Lanzhou Petrochemical,Communication Network Center,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ode discussed.First,the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were introduced,and then outlined the cont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then summed up the go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finally,on the main mod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re outlined.

Keywords:Informatization;CRM;Cloud computing

近年来,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局域网,甚至在某些行业应用互联网的企业已经超过80%。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残次不齐,先进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发展阶段上还存在着各种不平衡,因特网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网上查询和网上信息等简单的网络操作,在供应链集成、分销渠道、客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

一、企业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销售能力、经营水平的目的过程。依据企业信息化适用的规模和联网程度,可以将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单机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信息搜索以及报表处理等基本的工作,这些应用发生在企业的操作层面;第二个层次是部门层面的局域网应用。企业局域网链接,实现协同办公、部门间交流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企业服务;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级的个性化应用,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实施ERP、CRM等管理软件,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企业日常管理、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而信息化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路线、方式,其内涵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企业信息化范围以及企业信息化实施次序等内容。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和实施的成本与难度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目标分为:办公自动化、CRM、SCM、ERP等具体信息化目标。

(一)办公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是企业信息化中最容易实现一种信息化方式,也是直接效果最明显的部分。所谓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采用各种机器设备来协助人们的办公业务,并在人员与设备之间搭建起一套服务于企业的高效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将人们从凡在的公司业务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CRM,是指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新型管理机制。系统通过向企业销售部门、市场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建立和维护一个能够实现统一对外的企业客户关系,达到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的目的。

(三)供应链管理(SCM)。SCM是对采购原材料、销售、生产、库存、定单以及分销发货等的管理,涵盖了从原材料入库到发货、从供应商到顾客每一个过程环节。企业在运用SCM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库存和生产预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降低库存积压和降低工作流程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四)企业资源计划(ERP)。ERP是建立在高度发达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并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的一种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ERP是一个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在管理思想方面,ERP系统包含了多种理论――JIT(准时生产)、SCM(供应链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理论。

三、基于信息化产品提供来源的模式选择

提供信息化产品的主体有以下几类:企业、信息化产品生产厂商(如用友、金蝶等)、信息化产品租赁商。信息化的提供主体不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产,而且也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运营成本和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

(一)企业自我定制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内部相关信息技术人员或者将企业的软件定制承包给公司等多种方式进行独立开发和实施。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能充分满足企业自身的特色需要,但是这种方式往往花费的开发成本较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

(二)外购模式。外购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向外部信息化产品提供商购买软件及服务。通常企业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选用公认程度较高的成熟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往往不用做大的修改。其优点是可以节省了量的信息化建设时间。但也同样具有它本身的缺陷,在于企业信息化产品的选型较为困难,很难找到一种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匹配的产品或服务。

(三)租赁模式。租赁模式是指从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商租赁信息化设备,设备产权属于信息化租赁商,企业只拥有付费使用权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减轻了企业过重的投资压力,使部分资金保持在良好的流动状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动态更新优势,保证信息系统较强的处理能力,保持对企业信息化的有力支撑。信息化产品的租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从最初的实体设备租赁到当前的网络和数据处理租赁到未来的云计算方式,实现了租赁内容由实物到虚拟的转变,降低了租赁成本,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当前及未来的信息化租赁模式主要有:

1.ASP(A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是指基于网络服务器向客户提供“租赁式”应用服务,客户的信息需求可通过网络服务器来获得。

2.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对于用户,可以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对于供应商,也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同样能够减少成本。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

1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网络上的聊天、购物等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人们可以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消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在信息化的改革中,也广泛的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运用技术,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分享和问题交流,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和水平,同时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动态上的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2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计算技术应用技术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主要是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而服务,它具有操作便捷、信息含量大等优势,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企业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保证企业有效的运行,增加企业的运营效益。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高企业办公室的操作水平。在企业办公室工作中,传统的纸质办公,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工作的准确率得不到保证,而办公室公共使用计算机技术后,通过数字化的信息,使操作流程更方便掌握,进而提高办公室的工作质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动态的掌握客户的需求,精确的归纳有着相同需求的客户资料,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树立企业的想象。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促进不同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分享,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及时的更新信息,保证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使企业及时的掌握市场的动态。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能够及时了解准确的信息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了解准确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发货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及时的监控市场发展的情况,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准确的材料信息,管理人员要有效的掌握工作人员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了解准确的消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失去发展的机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哦,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这些问题,实现企业自爱动态上掌握这些信息,及时的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对自身的发展做出调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2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

现阶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因为没有及时合理的处理有关信息,导致信息堆积和杂乱,不利于办公人员的办公和管理者的管理,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整体的运营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整理企业所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同时计算机技术将纸质版的信息进行数据化,使办公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这些信息,同时计算机技术还能简化工作流程,简单的工作流程既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资,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确保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3.3加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保持着较高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现阶段,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收集分析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信息,保证企业内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企业员工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加强企业员工的团结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在发展中的综合实力。

4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4.1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管理过程中,生产过程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是否合格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生存下去。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如:微电子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等,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动态上的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如:质量检测是否合格、生产工艺是否符合标准等等,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2实现对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等等,从而实现将原材料生产成具体的商品的过程,供应链的管理能否和企业的生产协调一致,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市场环境,大部分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供应链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库、局域网等等,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进行动态上的质量监管,保证供应链的良好运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3实现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管理的内容多,且管理的内容涉及面广,导致管理流程的复杂化和繁琐化,影响了管理者的办公效率,同时又影响了企业员工工作的工作效率,造成企业整体上的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企业首先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开始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各个岗位工作内容,保证业务流程简单明了,从而加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在整体上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5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不被市场所淘汰。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技术的内涵,进而合理地分析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具有现代化、高效率等特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晋东.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4(13):108.

[2]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34.

[3]赵凯.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探究[J].信息通信,2015(9):192~193.

篇7

[关键词]价值链 信息化 竞争力

一、信息化下企业价值链的概述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经济增长,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并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来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每个阶段的重点与策略,都同整个企业的发展紧密对应。企业的建设初期,企业主要是以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益为主要目标,如果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中的电算化,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时期的目标,如果企业在这一阶段能很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人才,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掌握自己、对手以及市场的信息,因而有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最终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由此来看,企业的信息化对企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价值链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它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价值链来表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在当下,企业不可能独立的存在于现代经济环境中,企业为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往往要进入其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的价值链中寻求竞争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设计、生产、经营、销售等过程的整个价值链系统中。因此,如果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为企业的价值链系统不断的增值。此外,企业价值系统是企业内外经济活动组成的系统,并不是各个简单活动的组合。在企业内部,企业的基本活动与企业的辅助活动相互交叉,以此来影响价值链的增值和价值的创造;在企业的外部,企业与其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关系密切,共同组成更大的价值系统。

二、信息化下企业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链是增值链

价值链是商品从采购到加工再到销售,从而达到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的增值过程。因此,价值链的本质就是增值链。价值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的大小都将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以,企业要增加竞争力,就应尽量消除无效劳动,在价值链上的每一环节做到价值增值。

传统的供应链只实现了本企业的增值,而信息化下的价值链是将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企业的生产部门以及销售商组合成一个产业链,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网络,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降低企业成本,在整个价值链系统中实现合理的增值,最终加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价值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

随着信息技术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企业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的变化。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创造商品价值,企业从中获利的一个过程。因此,企业的价值链的出发点应从消费者开始,企业要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只有企业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企业才能实现其价值,创造企业利润。

在传统价值链中,企业生产出商品,消费者只能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以企业为中心。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价值链是完全颠倒的,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企业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供消费者挑选。由此以来,企业就需要掌握大量消费者的信息,企业就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中不断使价值链增值。

三、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价值链的创建

1.采用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在信息时代下,企业能否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进行及时的反应和调整,对企业抢占市场而言至关重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迅速作出相对应的决策。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整合其价值链。传统的信息流只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外部的信息相对封闭。信息化管理拓展了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流,使得信息遍布价值链的各个角落,使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生产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信息进行共享,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建立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价值链

在企业价值链中,消费者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应该向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消费者进行管理,做到像了解企业商品一样了解消费者。这样有助于企业知道市场的需求是什么,需求量是多少。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其本质就是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体现在两方面:降低消费者成本和增加消费者效益。如何能做到以上两点主要取决于企业价值链与消费者价值链之间的各种可能的联系。在传统情况下,企业希望多的利润,而消费者希望降低价格。如果可以让关键的信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共享,那么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由原来的“一方受益,一方受损,”转变为“双赢”的局面。这样,既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同时也使企业获利和消费者的双方获利。

3.实施价值链的信息化

实施价值链的信息化不但要有与之适应的企业文化,还需要有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以及信息化人才,这是推动价值链信息化的保障。价值链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信息系统在财务、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整个价值链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提高企业效益的能力,而信息化的管理是一个能使企业迅速提高竞争力的好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8~252

篇8

所谓企业信息化,通常情况下是指企业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巩固强化自身竞争力的过程。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往往可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对设备加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满足企业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满足企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对于炼化企业来说,自身的设备无论数量,还是复杂程度,其它行业都是不可比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设备管理朝着精细方向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通过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受控逐渐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

2 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2.1 通过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对设备的采购申报、报废申请、使用申请等多个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痕迹化。同时对设备采购、设备处理等实现全过程的记录,进一步为监管设备资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2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设备管理部门的基础管理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管理更到位,实现了财务与实物账目的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设备实物账目与财务账目不一致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受传统手工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设备在管理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存在设备分散、管用分离、账物不符、账卡不符,管理与使用情况脱节等问题,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无法全面准确、动态实时地反映设备使用、分布等的详细状况和信息。通过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强化对设备的实物与资产配套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精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由粗放型管理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从设备的采购到设备的报废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借助信息管理的痕迹化都能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涉及:采购、维修、使用人变更、报废申请、处置、价格折旧等记录,都能够在通过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的管理。通过生命周期对资产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的类型,使用部门,购买价格等管理的多维化、档案化;管理更全面,对设备通过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机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自动地提供设备管理的预警信息,对于不符合使用标准,容易产生故障,以及容易造成事故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报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3 对于设备使用部门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人员管理设备提供了方便,同时提升了使用效率。通过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个人使用设备清单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查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使用人员管理设备。设备使用不同通过查询使用设备的采购记录、维修刻录,使用人变更记录等信息,进一步了解所用设备的性能,进而为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2.4 从决策部门的角度来看:可以优化调配,服务决策。通过设备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量化指标,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分析模型,以分析、统计等手段,实时掌握企业设备存量、设备变量和设备闲置率等状况,实现设备合理调配,提高使用效率,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详实,科学的分析决策依据,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3 目前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大部分的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如网络、软件应用)建设多集中在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而一线生产部门却相对薄弱。根据近年对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近半数的企业实施了办公自动化;近半数的企业信息安全手段主要用在使用防火墙上;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更新不够及时,网站一对外就万事大吉。目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地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已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企业为数不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大多数企业只是停留在信息化的表面,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深层功能。

3.2 在工作意识和工作习惯方面,大部分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都比较欠缺。我们的设备管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将重点集中在设备故障检测及维修上,进一步忽视了对现有工作进行规划、维修维护知识积累、设备管理数据积累,以及设备运行数据分析等。许多基层工程师甚至忙于具体工作,进而抵触建立工作文档。

3.3 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涉及面比较广,技术难度大。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设备管理,一方面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与设备的技术有关。另外,做好状态监测、检测,以及预防性维修,同时结合不同的设备系统等,也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3.4 通过艺术性的工作技巧,进一步使企业领导重视此项工作。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由于设备管理部门不属于盈利部门,通常情况下容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出现问题,由于平时基础工作不到位,面对问题没有相应的数据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管理部门又会遭到领导或生产部门的指责和埋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上级部门和兄弟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

4 建设石化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4.1 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领导的参与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作为舵手,实施任何项目,都需要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领导能够准确把握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信息化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企业实际发展方向的项目不符合,通常情况下都是不成功的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阻力总会存在,在领导的参与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就可以有效地克服,进一步加快实施进度。

4.2 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通常情况下,企业信息化走向规范化的前提是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规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在这方面企业全体人员需要统一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持续应用企业信息化奠定基础。与其他管理制度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借助相应的规定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这些规定与措施通常情况下是企业信息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规范。

4.3 新系统与原有系统共享信息

在对设备信息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新系统和原有系统之间共享信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信息的孤岛。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使用不同的系统,根据专业的不同,甚至在同一部门也会出现单独的应用系统,用户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可以对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方便地了解。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通常情况下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4.4 加强新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培训

企业全体员工作为信息化培训的对象,通常情况下,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员工,都需要接受培训,在企业内部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每个人都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影响和作用,进而对信息化的的理解和态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对象,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

4.5 系统的二次开发扩展性

通常情况下,系统功能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管理变革,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因此,在对信息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系统与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与日常管理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深入钻研。通过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

5 不同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石化企业由于受本身利润、产值、规模、管理水平高低等的影响,导致不同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不同,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企业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5.1 如果企业管理基础不扎实、管理体系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上”计算机软件,对于管理基础与工作体系根据软件系统提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功能做出调整与完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工作基础。

5.2 如果企业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并且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将“规范化运作”作为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标,通过规范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降低设备的维护、管理成本,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企业要实现“规范化运作”,通常情况下所需的软件主要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先进管理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产品。

5.3 如果企业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规范化运作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制定较高的信息化目标,通过建立企业级的EAM 系统,将设备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追求资产的最优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1-0000-01

SMEs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Research

Xu Chang,Yao Zhuojun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ternet-based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for SME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man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to enable SM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benefits,provi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so that the SMEs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Keywords:SME;Informatization;Service platform

一、引言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率明显低于国外,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同时,缺少人才,缺乏意识,相关知识贫乏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平台可以帮助、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服务,从而壮大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本平台也可以鼓励未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需要建设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讯,提供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从而进行更安全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对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讯和注意点,使其更好的继续信息化建设。

二、平台概述

(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逐年攀升,中小企业已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扮演者不可获取的角色。在占市场份额如此之大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不足10%,而信息化建设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带来的优势,信息化建设的知识也并未在中小企业中普及。同时,目前来说,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相应知识贫乏,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缺少建设人才等缺点。因此,针对上述的一些列问题,本文阐述了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希望以此使信息化建设更好的融入到中小企业之中,为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提供一个全面的服务。

(二)平台设计。平台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的资讯,业界新闻,有关方面知识与政策,成功案例展示,为有实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公司提供宣传平台,同时也是为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没有技术支持的企业提供需求的平台。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有:新闻动态(包括业界新闻、专家论坛、电子生活)、电子商务、成功案例、产品宣传、政策法规、建设知识、技术支持、企业需求等,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要求,平台主要需要实现如下几个功能:

1.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化建设的动态,专家对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掌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内容。让企业能够对信息化建设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他们进行企业信息化相关引导。

2.向中小企业展示实行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例子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成功案例,一方面,让企业的管理者们能够实实在在的看到潜藏在信息化背后的巨大效益。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借鉴的样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可以怎么做。

3.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了解政府政策法规,具备一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各地的地方政府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持积极态度的,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和补贴政策来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这个功能模块,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政府对于信息化的工作和投入计划,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做建设方向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参考。

4.为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而自身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技术的企业提供一个寻求信息化建设服务、技术支持的平台。企业可以使用该平台获取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咨询、开发等服务,当然也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化项目外包。

5.为有能力提供信息化建设技术的技术公司提供一个宣传的平台,寻求项目开发的信息。平台除了为企业提供信息化的相关服务,也为技术开发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项目渠道,他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发掘他们的客户,并为客户提供信息化的相关服务或承接项目开发。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要想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的信息化势在必行,它将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在做足本地市场的前提下,应大力实施跨省乃至国际化经营战略。要实施跨省乃至国际化战略,离开信息化将寸步难行!如果企业还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则会丧失许多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平台提供了一个将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多方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让企业能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了解政府层面的相关政策、寻找信息建设的服务机构;另一反面,也为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机构搭建了一个发掘客户,寻求项目合作的渠道。相信通过该平台的运作,能有效的促进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在生产力、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慧娟,王淑营,孙林夫.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ASP服务平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1

[2]朱周华,.一种基于SaaS模式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架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

[3]杨宏,李春炳.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ICT服务平台[J].中兴通讯技术经营管理,2007,1

[4]游文丽,王彤.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2

[5]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电子商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WTO的加入,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电子商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来强化自身信息化建设,落实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1.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按照标准化的商业流程来开展的一种商务活动。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业务的过程中,其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等活动都是通过在互联网在线网络平台来实现的。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全新方向。

1.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现有的人事、生产、经营、财务等进行合理整合与信息化管理,用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的常规运行中进行信息整合,例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预算、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是关于企业外部营销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客户信息、订单信息等。因此,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网络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以便企业管理者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3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首先,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对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企业信息化后生产过程根据订单进行,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实现了销售过程的信息化,帮助企业极大地节约了销售成本,同时为企业在生产、设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其次,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快速地明确市场需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而企业信息化发展必然也会促使电子商务的产生。因此,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互联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这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较为落后,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企业管理不到位,缺乏规划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但是大部分企业在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之前,会制定某种比较模糊的目标,例如“建设20年不落后的信息化系统”等等,可是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根据计算机产业中经典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每18个月就会有一倍的提升。因此,仅仅依靠前期的模糊目标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不科学的。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与后期跟踪管理,盲目追求“一步到位”而造成系统投资损失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2.2 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缺乏引导

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商务,其商务活动需要以网络为载体进行运作,当前我国的网络市场环境、电子信用体系还不够成熟,市场监督制度不健全,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商业活动风险比现实环境中要大很多。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等,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而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缺乏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规划和引导,对电子商务活动的评价认证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关监督治理制度。

2.3 企业内部信息操作系统不完善,缺乏实操性

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系统与互联网的一种商业活动,良好的信息操作系统是电子商务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条件。许多企业由于理念落后,重“硬件”而轻“软件”,不愿花费大量的财力购买软件,硬件成了摆设,无法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另外,网络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应用系统复制程度远高于单机应用系统,需要专业的运营和维护人员才能实现有效地利用,但是很多企业不重视员工的专业培训,其构建信息化系统仅仅流于表面,没有产生真正的价值。

3.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强化信息化建设理念,加强宏观规划

企业信息化并不是单纯地将计算机记录信息代替手工记录信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将一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活动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实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需进行宏观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并且注意规划要由明确的部门具体负责并监督,集思广益。其最终结果既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充分共享,还需要将与本企业有商业购买销售关系的客户信息资源整合并分类管理,更好地了解客户,从而向客户提供更快捷和更周到的产品和服务。

3.2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市场体制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商务活动的交易活动,其实施需要基于网络进行支付与结算,这就需要有高质量、高效率的电子金融服务体系来配合。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很多人不愿意选择网络在线购物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于网络交易安全不信任,或者担心网络上的商业欺诈行为。而企业也会担心商业信息,尤其是商业机密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为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急需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企业则有必要改进现有的金融体系,尽可能地为网上支付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3 针对企业实际,构建适合企业运营的信息化网络

企业内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是电子商务正常运行的基础环境,因此,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实现名副其实的企业信息化。为了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技术的硬件、软件等相关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信息工作平台,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网络。

4.结语

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全球经济正在走向电子信息化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与时俱进的过程。企业需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更新信息化建设理念,并加强宏观上的总体规划,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网络。

参考文献

[1]霍兴剑.浅议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3).

[2]马良.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2).

[3]赵尔丹,张照枫,牛建强.浅析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