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离任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离任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离任审计报告

篇1

为适应高校改革发展需要,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应该对学校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高校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资金运行量剧增,经济风险也日益增大,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使高校国有资产向国有企业化转型。高校干部涉及经济和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因此,对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变得非常必要。经济往来给高校管理者明确了经济责任,因而对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类型。

笔者现就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提出以下观点。

一、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高校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对谁进行审计,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不是每个与经济有关系的干部离任都要进行审计。“离任”就一般情况来讲,有三种类型:一是准备任用到更高的位置去担任领导职务;二是自然年龄到期;三是要调离现任的工作岗位。三类审计不论属哪一类,都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在现任位置离任;二是有经济责任。有一定的责任,就赋予了相应的权力。有经济权力就有经济责任。对每个部门行政正职来讲,不论那些业务,他们都有最后决策权,因此是审计对象之一;对每个部门行政副职来讲,都有权力,但不一定都有经济决策权,只有有经济决策权的副职,才可能有经济责任,才属审计对象之一;对一些经济部门,如财务、产业、基建等,只要是行政负责人,都有经济责任,都是审计对象之一。概括起来讲,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每个部门行政正职、有经济决策权的行政副职、平常业务以经济往来为主的部门行政领导。

二、高校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对内部审计而言,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的前半部分、审计终结阶段一般不存在分歧。分歧较大的是形成审计报告初稿后是先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还是先提交本单位主管领导。审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交审计组或审计机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单位根据离任审计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为先报主管领导,再交有关部门和被审计人。按这样的程序执行,可能有利于单位行政领导,但给审计带来了较大风险。至于审计过程,特别是经济业务往来较多的现代审计,不可能把每个事项都准确审计到。审计不到的地方,并不能说明被审计部门就不存在一点问题。被审计部门也应该逐步认识到,审计报告“初稿”或者“征求意见稿”,只是审计组对所能审计范围内的结果性报告。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被审计部门存在的有些问题在本次审计中没有被发现,也可能在审计“初稿”中提出的问题因被审计者提供的资料不全,经征求意见后,确认为合理的,可不在报告中反映。对前一种结果,被审计者不能因此对委托审计的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横加指责。对后一种结果,如果先不征求被审计者意见,就给审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最终将可能给单位行政领导带来法律责任。审计过程本身就存在风险,风险是不可能避免,但为了减少风险,内部审计在提交审计报告“初稿”前,应按审计法对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程序的要求,先征求

被审计部门意见,再提交给委托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

三、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范围

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否需要审计意见和建议,这是实际审计中较难处理的问题。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不同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离任审计的前提一般是受托审计,审计部门只对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客观、公正的审查,出具结果性审计报告。但往往有些委托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要求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部门行政领导的评价,不是审计部门的职权范围,审计部门也不好作出评价性结论。所以,笔者认为行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一般不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于单位内部企业化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即使要评价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业绩,也应当采用审查法,将审计结果与主管部门的标准和要求相比、与其在任期间经济目标相比、与同行业公认的原则相比。通过相比较,评价其在任期间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任期目标完成程度、在同行业所处位置,最终达到审计报告能给委托部门和单位主管领导提供聘用被审计者一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依据性报告。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部门来讲,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可能很多,单位主管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可能不一致。内部审计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减少审计风险,树立审计独立监督、客观公正的良好形象。

四、高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操作

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是困扰审计人员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等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一)上级审计机关应加紧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便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以利提高审计质量

(二)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要掌握好以下七个原则

篇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表示,将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销70%左右。

胡晓义说,将提高报销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农村是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同时还有一条是‘且不低于5万元’,也就是说最贫困的县支付的封顶线也不能低于5万元,这是解决大病的问题。”此外,还将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大家知道如果只保住院的话,受益人群大概是10%左右,最多到11%,但要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受益面能够达到50%以上。”

(《京华时报》)

中国女CEO比例居全球第二

一项国际调查显示,在受访企业中,女性高管占中国企业管理层的34%,与2009年(31%)和2007年(32%)相比稳步上升。而在女性高管中,担任CEO一职的比例高达19%,远远高于全球8%的平均水平,排名全球第二。

与中国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全球受访企业中,女性高管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今年仅为20%,回到基本与2004年(21%)持平的水准,2009年这一比例为24%。调查显示,全球女性高管比例最高的国家为泰国(45%),日本(8%)和阿联酋(8%)女性高管的比例最低。

在中国女性高管担任的职务方面,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排在了首位,占69%,其次为人力资源总监(43%)、销售总监(37%)和运营总监(23%)。从比例上可以看出,很多女性高管在企业中常常身兼多职,涉及财务、人力资源、销售和运营等多个方面。

(《信息时报》)

莎士比亚高雅吗?

我们知道,莎士比亚出身勾栏瓦舍,跟下层人民打成一片,其语言大俗大雅,雅的直冲九霄,俗的直奔三寸。而朱生豪的翻译,完全兼顾到了这些,使用了大量鄙俗的汉语口语来传达莎剧的意境,这些粗话,不应该删除或改动。在这样的编辑思想指导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4年出版了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共12册,后来多次重印。有莎士比亚研究者经过与1949年以前的朱译版本进行了比对,证实了两者的高度一致性。

然而,谁知道这一版竟成了绝响。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集》,除了补足朱生豪未翻译的6部戏剧之外,对朱的译文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与增删,尤其是把原译本中大量的脏话詈词当成了禁语,或删除,或修改。结果,朱译变得面目全非了。

最近,台湾大学黄俊杰博士感叹“学生只爱读《哈利・波特》,老师就不教莎士比亚”,认为台湾各大学庸俗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殊不知莎士比亚在他所处的年代一点都不高雅,那时的剧院都是小市民、工人去的地方,玩高雅票房有危险,因此莎剧中充满了迎合小市民趣味的小人物和台词。

这样看来,黄俊杰博士的担心也是多余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高雅,难保《哈利・波特》在100年之后不会变成一部经典,那时候的老师大概又批评学生们只看流行书,不读莎士比亚和罗琳了。

(《新闻晨报》)

母亲学写字

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县人民医院。

“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地问主治大夫。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副手,从当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

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有一天,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们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母亲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

“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

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母亲微笑着念:“大。”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母亲微笑着念:“小。”

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支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她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患绝症的人了。

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离去。

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泪眼蒙的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中国中学生报》)

卓别林是吉卜赛人后代

一封写给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信在尘封数十年后,日前曝光。这封信显示,卓别林出身不如他自传中写的“体面”,他其实是吉卜赛人的后代,出生在大篷车中。

卓别林1971年收到这封信,后来一直把信锁在书桌抽屉里。卓别林和最后一任妻子奥娜1977年和1991年先后过世,书桌由他们的女儿维多利亚保存。维多利亚让锁匠打开抽屉后发现了这封信。

卓别林在自传中写道,他1889年4月16日出生在伦敦。他在自传出版后收到这封信。信中写道:“你是否知道,你出生在大篷车里?我也是。那辆大篷车不错,属于吉卜赛女王,即我的姑姑。”“你出生在斯梅西克‘黑块地’,我也是,在(你出生)两年半后。”写信的人名叫杰克・希尔。他告诉卓别林,写这封信不为索取钱财。

斯梅西克“黑块地”在伯明翰市边缘,19世纪80年代是吉卜赛人聚居区。希尔在信中写道:“你母亲后来离开,定居伦敦,具体下落我不知道。”按照广为人知的说法,卓别林父母都是艺人,母亲名为汉娜,婚前姓希尔,长大后成为歌手和演员,艺名为莉莉・哈莉。

曝光信件内容的英国《每日邮报》猜测,卓别林在世时,特别是在1910年移居美国后,觉得承认是吉卜赛人后代不光彩,所以以伦敦人自居。

卓别林的孙子迈克尔相信希尔信中所写内容属实。

(《京华时报》)

妈妈很早就醒了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窝里,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记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的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6点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电话里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5点40。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6点叫我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在公交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5分钟才来呢。

终于,车来了,我上了车。开车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好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的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车,他们是来看我的!”我愣住,忽然哭了。这时,爸爸的短消息来了:“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我想起一句犹太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今晚报》)

让别人去碰运气

瓦努阿图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在瓦努阿图附近的海域,生长着一种大海贝。这种海贝的外壳十分坚硬,用手是掰不开的,只有用斧头等利器才能把它劈开。大海贝里面藏着一种珍珠,名叫黑珍珠,价格特别昂贵,一颗就能卖到十几万美元。

但能长出黑珍珠的大海贝很稀少,稀少到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当地的渔民把大海贝捞上来之后,他们不是一只只去砸开大海贝,靠运气去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因为在他们看来,赚取金钱和财富,靠的是智慧,而不是运气。

他们的做法是:出售大海贝,让一只大海贝卖上几十美元到上百美元,让别人去碰运气。一些梦想发横财的外地人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岛国,就是为了赌一把自己的运气。他们一口气买下几十只、几百只甚至上千只或许藏有黑珍珠的大海贝,运气好的,大赚一把,运气不好的,血本无归。

但最终的赢家,还是当地的渔民。因为靠运气赚钱的人,只可赚一时,而不可赚一世。运气再好,也有倒霉的日子,一旦运气不佳,先前靠运气好赚来的也会全部赔进去,直至赔得倾家荡产。所以,想赚运气钱的,想靠运气赌一把的,最终的结果都是输。

“赚取金钱和财富的不是运气”, 瓦努阿图当地渔民的这种金钱观和财富观,值得我们效法。

(《中国组织人事报》)

音乐是什么

一个寒冷的早晨,8点人流高峰期,美国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的垃圾桶旁,一个落魄的流浪汉在拉小提琴。43分钟里,他演奏了6首古典名曲。经过他面前的1097人当中,绝大多数对琴声毫无反应,只有27人被吸引。但这当中多数人听了数秒之后就转身而去,只有7人停下来欣赏了一分钟左右。

没有任何掌声,倒是有人施舍,流浪汉共得到32美元17美分。实际上,流浪汉名叫约书亚・贝尔,是美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此前两天,他刚在波士顿歌剧院举办演奏会,平均票价100美元,销售一空。在地铁站拉琴时,他用的是一把1713年制造的意大利名琴,估值350万美元。此外,别以为这位小提琴家长得不起眼,他曾入选《人物》杂志“全球50个最俊美的人”。

当一个受追捧的音乐家被剥离了所有符号,只剩下音乐时,结果如你所见。

篇3

一、高校经济审计当前的情况

对于高校而言,内部经济审计具体指代审计机构面向领导干部,围绕财务收支情况与经济活动开展审计、核实以及评价行为。现阶段,各个高校为调整和优化内部经济审计工作,编制了适宜的审计制度,同时出台审计规范,部分通过学校文件来颁布,还有一些借助内部规定进行颁布,这可完善相关配套体制。从总体层面而言,经济审计工作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慢慢跻身内部审计行列。相关调查表明,在大多数学校中,经济审计均经由授权开展,且授权部门主要为组织部门。这表明,各所高校在审计授权中达成了一致,满足经济审计标准与特点。审计报告主要涉及审计开展情况、存在的不足、评价活动与改进意见等不同内容。即便高校审计报告与评价活动包括近乎相同的内容,然而,从具体层面而言,要求编制合理的体制。

二、高校内部经济审计实践问题

(一)宣传不到位

因学习宣传不到位,高校领导与群众尚未形成全面的经济审计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思想态度不端正,无法将经济审计看作普通的经济监督手段,有些错误地理解为仅仅是问题干部方可被审,还有一些认为经济审计必然会查出问题,使得干部经济审计无法寻找有效突破口。另外,还存在下述不正确的认识:只针对领导干部开展审计工作,且调任或晋升已流出明确意向,经济审计流于形式。

(二)审计内容不完整

现阶段,对高校而言,内部经济审计较为合理,其中审计内容以财政情况与财务收支为主,主要围绕真实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关键经济决策流程规范性、经济资源利用程度展开检查。但忽略经济性,无视成效。另外,高校不属于盈利机构,它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摇篮,也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场所,当评判高校效益时,不允许单纯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兼顾社会效益。然而,审计与评价涉及的社会效益却面临较大难度。

(三)审计具有滞后性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均是彻底调任领导或者完全退休后方开展经济审计,此种模式不满足先审计、后调任体制。另外,由于工作需求的作用,不可避免会遭遇领导干部一起转岗或者离任现象,引发审计工作繁忙、时间紧迫与工作人员短缺等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因缺少内部专职人员,外加业务水平的制约,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上述因素均会引发经济审计滞后问题,进而降低审计质量。

(四)审计评价指标机制缺少有效性

一般条件下,任务书中并未提出具体的责任,无法开展量化考核,更不能有效、真实评价待审计者。在工作实践过程,因缺少详细的量化标准,未编制规范的评价标准,使得审计评价缺少规范性,存在盲目性。

(五)经济审计尚未摆脱财务收支审计

现阶段,在各所高校,主要面向财政收支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形式停留在就账审账,缺少深入调查。例如,待审查对象是否存在小金库、是否存在账外账、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而引发的资产流失问题。由于侧重点模糊,不满足经济审计标准,无法完全展现经济审计报告自身的价值,审计结果也无法引起领导干部的关注。

(六)审计人员短缺

因大量调动、集中任免,统一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任务繁重,加剧了其与审计人员数量之间的矛盾,直接关乎着审计效果,并可能降低审计质量。突击性审计一般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外加因责任人长期任职,因审计力量不足,无法准确捋顺经济问题,使得审计开展不全面,制约审计质量。

三、开展经验与改进对策

(一)强化领导,提升宣传力度

明确领导认识在经济审计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因审计工作涉及多项内容,较为艰巨,学校领导应引起重视,密切关注审计工作进展,提出对策,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全面监督,合理指导,进而增强自信心,提升责任感。高校经济审计具有系统性,大部分人均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不了解审计流程,因此,配合不到位。针对这一情况,应强化领导,提升宣传力度,让工作人员明确经济审计在增强责任心、整改工作风气、促进廉政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审计部门应主动沟通相关部门,掌握年度审计项目,同时,列入技术范畴。以此来让审计部门科学编排工作时间,规避突击性任务,提升科学性,降低盲目性,规范开展审计工作。

(二)完善经济审计内容

经济审计的本质为绩效审计,且具有人格化特性,因此,经济审计不仅要满足法律规范,还应增设效益性内容,同时,结合具体的审计对象,明确重点内容,以院系领导审计为例,不仅要结合预决算审核,还应参照教育服务产出,联系社会效益,并剖析投入产出比,科学评价经费使用;在部门领导审计中,主要围绕审计预决算落实与内部控制展开审计。

(三)优化配套体制

首先,大力开展立法建设,依托正在使用的审计法实施修改与调整,完善与领导干部审计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经济审计依法、规范开展;其次,详细设定责任追究体系,针对由于不面向调任领导实施经济审计与经济审计不完全而引发用人失察、出现错误等问题进行严肃追究,同时编制具体的追究规范;最后,各个领域应编制适应自身,且规范、合理的指标体系,规范评价口径,统一制定评价标准,增加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四)构建完整、合理的经济评价机制

因高校自身具有特殊性,评价经济活动不仅牵扯事业单位基本特性,还需兼顾企业单位自身性质。高校需要从自身着手,构建完整、合理的经济评价机制,不断规范和优化审计评价工作,以此来提升审计工作的可行性,增加审计结果的客观性。编制经济评价机制时,一定要坚持公正、关联与可比性原则,合理利用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方法,从标准、规范、经济、有效等着手有效编制。

(五)创新审计方法,改善审计质量

首先,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广泛收集资料文件,并在此之上,深入剖析审计风险点,掌握控制措施,同时编制详细的审计方案。为此,待审计人员应撰写述职报告,虚心听取述职报告,进而帮助审计人员进一步掌握具体情况,降低盲目性;其次,准确把控审计重点,强调审计目标的落实,明确重大经济决策流程以及开展效果,关心资产负债损益,重视内控制度编制。并借助调查问卷与举报信箱等形式,搜集和掌握更多与经济审计相关的信息;最后,严格开展复核工作,具体指代核检审计底稿、检查审计报告,有效找到审计错误,改善审计质量。增加与待审计对象之间的交流。另外,全面开发审计软件,大面积推广使用,以此来控制误差、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审计风险。

(六)重视审计队伍建设,增强业务素质

经济审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专业技能。审计部门应围绕优秀审计项目有计划性地开展评选与分析活动,以此来增强业务素质,并构建良好的激励体制,进而提升工作自主性,组织系统学习相关规范,有效把控政策界限,最终为有效考核与系统评价奠定基础。高校经济审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对政策性的要求较高,存在较大的风险,这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并明确审计工作性质。审计人员应秉持积极、公正的态度,满怀使命感,全面贯彻审计核实问题,有效处理。在具体的审计环节,除要抗衡歪风邪气、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外,还应参照审计法有效维护合法权益,严肃处理打击报复行为。

篇4

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性资金,即中央财政拨款或地方财政拨款。根据委托理论,委托人指定雇佣人对象为其服务,同时授予人一定的决策权力,并根据人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人保留剩余索取权,经营权则让渡给人。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高校中存在两层委托关系。第一层是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者、以校友为代表的捐赠者等与高校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以政府为代表的多元化投资者为委托人,高校为人。委托人提供资金,要求人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中为民理财、科学理财、平安理财。第二层关系是高校与内部各基层的委托关系。学校是委托人,各基层是人,学校将从政府取得的财政拨款下拨到各基层,各基层履行其职责使用资金。本文主要分析第一层关系中的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在委托关系中,政府用于教育投资的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税金,并将资金托付给高校。政府追求的是资金的有效使用,但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达到要求,这种无法考核的现实也成为人存在“侥幸”心理的重要原因。对于人高校而言,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影响下,高校在面对经济决策时都是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履行职能的同时,在国家利益与学校利益的考量中,可能通过“三重一大”的倾向性决策保护学校利益,牺牲国家利益;个别高校还可能通过套取捐赠配比、虚列人员数量来增加收入;资金使用中的挪用专项,超预算支付,虚报冒领等问题也会时有发生。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财务信息公开的方法,要求高校必须要向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描述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及相关财务决策。另外,为使高校出具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障,必须加入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来对高校出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增强除高校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因此,通过建立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可以唤起社会的公共权力监督意识,强化社会监督作用;提高高校经费使用管理的透明度;维护投资人依法获取高校信息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规避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高校在与其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中,高校处于信息的优势方,而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却处于获取、掌握信息的劣势方。高校存在利用这一优势为自身谋求利益的可能,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高校掌握着大量有关自身财务治理模式、资产总量及其分布状况、资金来源及其构成情况、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有关收入总量及其分类、支出结构及其合理性、结转结余资金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这些信息如不公开,外界很少清楚其真实情况,高校与外界的利益相关者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逆向选择问题主要发生在高校与政府建立关系之前。高校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促使政府签订对高校有利的协定,而政府由于信息的缺乏则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就目前高校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看,主要包括招生规模与收费标准、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预决算报告等。这些信息无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透明度及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另外试编的财务报告尚未披露,无法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检查。这表明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够、质量不到位,使投资者处于无法获得高校真实财务数据与管理结构的状态。同时,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存在依据各高校上报的数据拨付款项,易导致资金低效率配置的风险。高校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不可能顾及所有投资者决策依据的侧重点,所以有公开会计信息反而导致投资人减少投资的可能。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高校为获得投资做出“逆向选择”的问题,其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低效分配和使用。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已连续3年公布了部门预决算报告,同时设立独立的信息公开栏目,不仅为公众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是为高校试编财务报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于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产生之后。一旦政府无法接触到高校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同时监督的成本又过高,高校便有可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用这一契机通过粉饰财务信息、隐瞒或夸大真实的财务数据,以套取人员经费、骗取捐赠配比等手段谋取私利,从而牺牲国家利益。另外,高校管理者的任期并不算长,虽然有离任审计,但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先离任、后审计”的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达不到“边审边改”的效果,发现问题时已无法督促高校整改。因此干部往往为了应付上级考核,夸大个人业绩,搞个人“形象工程”。通过推行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公开部门预决算报告,落实高校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高校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鉴证服务,提交审计报告,可以有效地避免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现象的发生。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不仅是落实“高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规定的要求,也是建设诚信高校的重要渠道,是高校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平台。

三、兼顾高校与投资人双方的利益,实现双赢

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关系之间会形成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决策各方相互作用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及有关决策均衡问题的理论。目前,高校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前者主要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拨款,后者主要包括学费收入、宿费收入、校办产业收入、个人或社会组织的捐款、银行贷款、其他自筹经费等形式。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将使其经济利益相关者群体也越来越多样化。从目前状况来看,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的内部人员,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捐赠者、校友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笔者以高校为主体,分析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及捐赠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揭示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一)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分析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在委托关系成立之后,必然会衍生出委托人与人利益目标不一致的现象。政府将大量的财政拨款下拨到高校,希望高校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高校则希望在履行高校功能的同时将自身利益最大化,如高校的社会地位、声誉或者其他利益。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高校缺乏披露会计信息的动力,会将会计信息“隐形”,而这种“隐形”也就成为高校腐败频发的根源。国家要根治腐败现象,必须从根源抓起,阳光财务就是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一剂良药。强制要求高校披露会计信息,不仅可以减少高校腐败现象,还高校一片“净土”,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措施。

(二)校友捐赠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分析

之所以将校友捐赠者与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主体分开分析,是基于这一群体捐赠行为的特殊性———捐赠者对高校进行资金捐赠投入是不图回报的,完全出于捐赠者对高校的感情因素。正是因为这一投资主体的利益出发点与其他投资主体不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中,高校希望校友增加捐赠资金,而捐赠者则希望高校高效率使用捐赠资金。为实现最佳博弈效果,高校必须公开披露会计信息,尤其要披露完整的捐赠收入及使用状况,并要在高校的信息平台进行公示。这不仅可以方便捐赠者及社会公众监督资金的使用,更能体现出高校对捐赠者的尊重,进而塑造高校的新形象,提升其软实力。推行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依法办学、阳光办学,从根源上抑制,遏制高校腐败现象。同时,这也是落实责任主体的需要,避免信息者各自为政或主体责任缺失。

四、保障师生与社会公众的权益,发挥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

篇5

关键词:校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校办企业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的趋势,学校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校办企业的到来,为学校提供良好的经济来源,从而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校办企业也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但是,以校办企业如今状况来看,校办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部分校办企业并没有取得效益,并且陷入亏损的境地。从根本上来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校办企业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所造成的结果,无论是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产权制度以及组织制度都存在着问题。所以,校办企业要进行内部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一、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关系划分不明确,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教学侧重不同,使得校办企业的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服务中心、校办工场、校办企业等。在我国校办企业初期阶段,由于当时学校资金问题,为了能够扩大注册资本,致使很多企业不施行资金注册就可以领取工商执照。例如,校办企业成立之初,学校为校办企业提供了一部分资产,通过验资取得工商执照,但学校提供资产没有归纳到企业资本之中,并且一些占地、施工、设备等资产没有经过专业评估,其价值无法确认。而高效往往是通过技术投资,未将技术成本进行量化评估,使得技术资产没有规范的办理入账手续,使得校办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很容易出现资产帐面与实际不符、投资方向模糊、资产流失、产权不清等问题。

(二)监管力度不够,资产运作无序性

校办企业虽然属于学校的“子系统”,但是依旧要由学校统一管理。由于学校对校办企业管理过于疏忽,并且监管力度不够,使得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往往脱离了学校整体财务管理之中,使得学校不仅很难从企业那里得到受益,而且还很容易受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影响。例如,校办企业需要借款融资,往往都是通过学校高层进行开会讨论借款的可行性,而并未进行专业评估,会议通过后进行资金拨款。对于资金的使用方向、经济效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标准等缺乏一定的管理方式,从而导致投资效率很难达到预期标准,进而使校办企业资产的流失。

(三)成本核算、会计管理制度不规范

由于校办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校办企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会计制度,一些会计报表的科目设置及帐户依旧有待完善。由于上文提到的校办企业产权不清以及事企不分等原因,使得企业在成本核算上,无法进行校办企业资产核算,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缺乏真实性。例如,校办企业工作人员的薪资是由高校支付,并未进入企业成本核算之中,使得企业表面利润较高,实际盈利模糊。再者,很多高校采取工资定期返还的方法,但如果企业利润无法达到标准,那么工资返还的方法将得不到保障,进而变成不定期工资返还,使得校办企业成本忽高忽低。校办企业作为学校的“子系统”,其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相对独立,而往往独立性会成为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并且学校不能很好的履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二、完善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

一个学校开展校办企业,必定是为了学校能够更好的发展,通过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校人员的利益。所以,学校高层必须要重视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内部人员以及校办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校办企业的发展要做好统一的规划,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无论是学校人员还是企业人员都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只有加强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二)加强校办企业的规范建设,明确划分企业产权

校办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其必须要跟上社会企业的发展步伐。所以,校办企业财务改革必须要以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标准,对校办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资产评估,认清企业资产的来源,正确划分、明确校企的财产关系。同时,加强学校经营产权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一个学校为投资主体,对校办企业进行管理的新式管理体制,从而保证校办企业、学校的资产安全,让校办企业的利润达到预期标准,确保校办企业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三)加强审计管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对校办企业进行定期审计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校办企业不仅要加强会计核算建筑,并且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任何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第二,校办企业高层要对财务管理活动的报表、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利用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定期总结企业运行成果、财务变动以及财务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校办企业在这一时间段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能够有效为企业管理人员、学校高层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服务。第三,学校的审计部门要对校办企业财政进行季度审计和年度审计,并聘请专业的会计师对审计报告进行评测,为校办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第四,对校办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离任审计,对管理人员任职期间的财务安全性、真实性以及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全面监督。

三、结束语

加强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促进校办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实现校办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只有明确划分产权、责任的企业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实现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升级,让校办企业和学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链,从而实现校办企业和学校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弘毅.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函授党报(自然科学版),2014(06):71.

篇6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高校进行高度的控制管理,严格预算管理高校的办学经费收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之下,我国高校财务状况总体上较为稳定且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但是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教育大众化,高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逐步构建了高校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这种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虽然确立了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在办学经费的收支上,高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局面,招生规模变化不定,经费使用捉襟见肘,高校经营也不再是无风险的。因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像企业主体一样关注高校财务风险。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指的是高校在自主办学的过程中,由于资金运行而引起的风险。在筹资财务活动方面,由于我国高校多数都是由政府部门创建或者有政府支持组建,有强大的后盾支持。因此,高校相较于企业非常容易从银行等信贷机构获得资金。如果高校没有做好合理的财务规划或者超出自身还款能力,就容易引起债务危机。而在投资方面,高校盲目扩招,新建建筑物、购买教学设备,资金使用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使用效益较差。从目前来看,高校在日常运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财务风险。

(一)资金收支失衡的风险

收支失衡是指高校长期存在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它会造成高校的日常运作困难,资金流动陷入困境。其根本原因是管理者对于财务问题的处理不当。它和企业的运作一样,当管理者存在失误时,会造成高校的运作困难。首先,若是管理者出现失误,可能会造成高校的资源流失,整体综合水平下降,它会阻碍今后招生工作的进行。其次,若是管理者存在失误,高校可能会在验收工作时不能达到国家的评定标准,从而会减少经费的拨发和来年的招生人数。这就会导致高校的恶性循环,让其财务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收支失衡更加难以改善。

(二)日常运营风险

我国高校属于非盈利组织,学校的正常运行主要靠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每年国家的拨款金额是有限的,高校发展就必须主要依靠收取学费来弥补其资金缺口。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费拖欠问题,学费的拖欠金额已经占到学费总额的15%,数额特别巨大,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学费拖欠,导致高校难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和学校的日常运作,为高校的日常工作展开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便,长期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学生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影响和冲击。

二、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生源不足和学费的拖欠

高考历来是我国最热门的话题,而高校招生人数也是每年呈一个递增势态。高校的学生人数也从2000年的700万增加到了2008年的近3 000万。这种情况下,高校没有担心过生源问题。但是在2009年,高校的报考人数在逐步下降,对应的生源也在减少。学费是除了财政拨款外最主要的收入,若是生源不足,学费收入也会大幅度减少。

(二)内部财务管理薄弱

第一,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由于过去国家对高校资金统一拨款,高校受国家预算控制,并严格规定了高校资金的使用计划,因此在过去高校不用考虑财务风险对自身的影响,管理者没有危机感,在使用资金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和风险防范措施。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资金需求量大大增加,高校必须自己解决部分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缺陷就充分地暴露了出来,不能充分预判和规避风险,使财务风险加大。

第二,内部制度不完善。高校针对现有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都制定了自己的内部制度,利用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来合理调节,从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种内部控制制度的最大缺陷是:(1)信息不对称,普通群众无法参与监督;(2)监督机构和人员拥有相关信息,但囿于行政级别,无权监督;囿于情面,不愿监督;囿于利益需求,不会监督。这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即使有不规范的资金使用方式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形中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

第三,财务预算不科学。高校中现有的预算配置,都是遵循上年度的相应情况来制定的。这种方式虽然大大简化了工作的复杂程度,但是在合理性上有所欠缺。它并不是应对本年突发的一些情况,以及一些额外的规划等。这对于学校长期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不能将现有的资源做到最优化配置。

(三)财政投入不足

制度改革使得高校的资金来源从完全国家拨付到部分负担,其余自行筹措。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每年拨付的金额所占比重在逐步减少,高校自行解决部分所占份额在逐步增加。2000年国家拨付所占比例为67%,到了2013年所占额度只有43%。而与此同时,高校招生规模却在逐步减小,收取的学费相应减少。目前,许多高校都有着五十年以上的历史,设施设备老化的问题极为严重。因此,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缺口较大,资金紧张,不得不寻求大量贷款,与资金的违规、不当使用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使高校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四)筹资渠道单一

在国外,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是相当广泛的。比如说社会捐资、校友资助等渠道,同时学校还设立对应的基金机构用来对富余资金进行投资操作,以获取更多的效益用于学校建设。以哈佛和耶鲁为例,它们的主要建设资金就是校友和社会的捐助。而在国内,资金的主要来源只有有限的几个渠道。比如说:财政拨款、学费和银行贷款,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三个渠道。像社会捐助和校友资助等也存在,但是不论在数量上和普遍度上都远远不及国外。目前仅有有限的几个学校和地区这种情况存在较多。虽然国家历年在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但是主要部分是用来改善基础的教育情况的。高等教育资金投入有限,而现有的资金获取渠道的单一性制约了学校资金渠道的获得。这种单一的资金筹措方式,让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未来规划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三、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和筹资能力

第一,要加强学习的自身办学实力,从而让学校能够获取更多的生源来推进学校的持续发展。现有的招生规模在逐步减少,这就导致了生源的有限性。高校要想获得更多的生源必须用自身实力说话,从而赢得更好的口碑。而这种实力主要通过高校教学力量、学校的名气以及未来的就业情况来确定。因此高校必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完善自身条件,加大设备投入,并同企业合作为就业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稳定的生源来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加大对社会和校友资金捐助的募集程度。现有的教育经费来源有限,不可能有太大的增长空间。而社会和校友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学校可以加大宣传来利用好社会资源,增进和校友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校友资助。

第三,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科技资源来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竞争力。如四川农业大学与雅安市政府合作构建以大学为依托,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这“雅安模式”既可以让学校获取更多的研究费用,同时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效益。

(二)完善高校贷款管理机制

第一,结合实际情况适度调整高校的贷款额度,让这个额度在其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这个额度的设定必须考虑到几个因素,包括高校的偿还能力、高校的资产运营情况、各层次学生招生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等。它主要由学校的目前运营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确定,贷款的金额也必须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多少就实际贷款多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贷款而导致无力偿还的情况发生。

第二,完善并执行贷款资金监管制度,既要保证资金的妥善使用,又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贷款必须用在高校最急需的地方,比如说教学设施的构建、科研设备的更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