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行业的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行业的分类

篇1

关键词:宜宾市;机械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Q1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64-02

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主导作用,产业结构不同其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就不同。产业结构的合理协调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如果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某一些发展过快而另一些却发展过慢,这样的结构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使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化和全球化的需要,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我国大多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模式,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改造落后产业,逐步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从而增强我国的整体综合实力。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机械行业,它的发展与各行各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能直接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状况。所以,对机械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宜宾市机械行业的发展优势和特点

宜宾市机械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宜宾市的机械行业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工业年增长率在20%左右,机械行业规模占全市工业规模的大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宜宾市已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机械产业,如汽车模具、水能发电机、核电燃料等等。另外还诞生了一批领军企业,如天工机械、惊雷科技等。这些企业具有超强的技术创新实力,带动着整个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在机械行业的提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机械行业在现今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并带动了国内中场产业的发展。同时,国家的发展政策支持也为机械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宜宾市煤炭资源、盐卤资源、石灰石、硫铁矿资源等资源储存量巨大,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和资源保障。由于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特的行业优势,连接东西、呼应南北的重要战略位置,使其成为机械行业的重要枢纽,构成了水、空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为机械行业的物资运输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现阶段宜宾市机械行业的发展重点

现阶段宜宾市机械行业的发展思路,主要是以临江、临港的区域优势为前提,以大型企业为带动龙头,以产业调整聚集为主线,着重内部培养和吸引外来投入,巩固宜宾市机械行业在西南产业中的地位;实行差异化发展,用优势特色取胜的举措,重点发展有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群,使宜宾市的机械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技术自主化的发展趋势。

宜宾市机械业不仅要重点发展核燃料元件、金属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船用配套设备、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中场产业,还要努力增强工程机械、专用机械、水电设备、环保机械、数控机场等五大主流机械产业,并要大力开拓现代机械服务产业,充分利用宜宾市的地理优势和交通特色,将机械的相关产业沿长江流域进行布局规划,使宜宾市能够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机械生产基地,大力实现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和创税增长。

三、宜宾市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宜宾市机械行业迅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有待提高、急需解决的问题。

1.行业整体发展规模小

据统计,目前宜宾市机械行业的增长值占全市规模的一半以上,工业增长值的12%左右。与德阳、自贡、资阳、成都等城市相比较,宜宾市的机械行业的规模相对较少,销售收入相对于其他四个城市来说,也只在5%到20%左右,很难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其大型骨干企业较少,中小企业较多,导致整体生产能力无法达到经济规模,大多以小批量生产为主。有些产业分散,虽有批量生产,却长期达不到经济规模的标准,从而导致宜宾市的整体机械行业规模较小。

2.产业集群化程度低

宜宾市机械行业大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集中程度较低,尚未形成集约化经营,集团优势不突出。虽然宜宾的龙头企业,拥有一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强,但对于一些技术、资金要求较高的单机生产,由于成套的装备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宜宾市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另外,宜宾市机械行业出现了严重的 “孤岛”现象,大多数的产品生产被某几个少数企业占据,加上相关机械产业的生产配套企业不足,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化,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能力受到制约的现象。

3.机械生产产品品牌化较弱

在机械行业的领行业中,普什集团公司最具代表力,但不管是在行业内,还是在国内,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导致宜宾市机械行业的产品品牌识别度不高、知名度低,影响力也受到影响。这也跟机械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有关。由于机械行业生产规模较少,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导致企业无法扩大其品牌宣传建设和品牌效应,各类因素互相制约,形成了产业的恶性循环。

4.产品创新程度低

就目前情况来说,宜宾市机械行业生产科技基础较弱,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且产品周期较长,技术提升速度缓慢,导致企业自主研发的产权产品较少,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在企业中普及力度不够,高技术产品开发不足,市场上多充斥着技术水平一般的易被取代的普通产品,差异化少,产品畅销不足,影响企业利润,从而企业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科研投入,影响了机械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5.各项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机械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相当高,如果人才匮乏,就会直接影响到行业的生产水平,导致产品更新速度慢、新品开发能力不足,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也影响到行业的整体发展。宜宾市机械行业在使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时,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或人事制度做保证,使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技术人员有断层现象出现。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行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宜宾市机械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全国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宜宾市的机械行业有了快速的进步。面对着国内外市场的巨大挑战,宜宾市在发展机械行业时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并完善宜宾市的经济产业结构。

1.达成共识,设立长效机制

大力宣传宜宾市机械行业的战略性意义和重要作用,使相关机械产业达成一致的发展共识。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机械行业指导工作,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完善对机械行业的管理,设立数据统计分析机制,确保机械行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保证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时信息预告,对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良性引导,保证宜宾市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2.重点产业要维持高速发展

对于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生产市场好的机械产业,应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保证行业发展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鼓励大型企业在价值链上进行延伸,带动其他产业的相关发展,形成产业的集群化经营,扩大行业的整体发展规模,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3.提高科技水平,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提高科学技术在宜宾市机械行业增长中的发展比重。树立科技发展观,让技术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结合,确保经济、科技的一体化程度。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型龙头企业应重视新产品系列的开发,树立自主品牌,保证产品的差异化和独特性,使产品能够时刻走在市场的前沿。

4.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人员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要重视科技市场的发展,能大批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积极鼓励新产品研发设计,并积极投入生产应用。科技人员之间应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旧人带新人。设立科技小组,保证企业科技研发氛围,员工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同促进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另外,要搞好技术团队建设,及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定期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更要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培育,这影响着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实行平等竞争,合理使用人才。

5.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必须扩大机械行业的生产规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形成机械行业发展的规模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紧密相连。首先,要促使大型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作用,突破产业界限,优化机械行业的资源配置,让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并实现集约化生产。其次,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中小企业可以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小而专”,与大型企业形成优势互补,遥相呼应,形成大主小辅的协调发展格局,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6.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设机械生产园区,按照资源集约化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改善引资形式,大力宣传重点项目和特色a业,引进带动性大的项目。延伸上下产业链,实现资源整合,形成特色专业配套集群,并不断提高产业的服务水平。

7.重视信息技术建设

当今是网络化的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要以信息技术带动机械产业升级、加强信息技术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扩大企业销售渠道,加大信息来源,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关调整,保证产品研发的前沿性。

参考文献:

[1] 戴建民,龚丽珍,喻洪泉.南昌市机械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排序定位的发展思路[J].综合评述,1998,(6):37-38.

[2] 林夫奎,赵霞,王欣.我国起重机械产业发展状况及标准化分析现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聚焦),2011,(8):11-14.

篇2

关键词:效率;数控机床;CAD;三维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111-02

机械化被信息化取代以来,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深入广泛运用,而机械制造业已经被国家政府列入支柱性产业之一。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行业的生产中,不仅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能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还能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精度。所以计算机技术怎么与机械行业更好的融合是当前各个企业和学术界研究的更要课题。

1 机械行业存在得到问题

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程度远不如国外,一方面是由于发展的时间所决定的,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起步早,工业化程度高;而我们起步晚,很多东西我们都需要迎头赶上。特别是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更是我们的短板,有的数控机床仍需进口,一些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把持。我国的机械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机械设备选择问题。机械设备的装配是指机械设备与要求达到生产产品的设备功能一致,这样才能保障生产进入理想状态。而机械企业在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上往往有不协调的现象发生,一方面是企业选择的时候理解不充分,另一方面是机械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造成的。

②我国机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机械设备创新意识不强。在机械企业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需立足现状,研发和设计出更高质量,更好使用效果的产品出来,要学习德国机械行业的经验,不断的壮大自己。而在自己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创新山更是不受重视,怎么样改进的自己的生产设备,以求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和更高效率,企业对这方面重视程度也不高。

③机械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维护难度大。由于机械企业往往只顾眼前暂时利益,而忽略了机械生产设备的日常养护管理,“重用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抢时间、赶进度是常有现象,机械生产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长此以往机械生产设备的磨损老化现象严重。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机械生产设备自身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在机械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对维修考虑不是十分充分,造成维修难度大,给企业维修工人诸多不便,这也是企业机械生产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的原因之一。

2 计算机在机械行业运用的现状与特点

2.1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现状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形式:首先是以计算机制图和模拟的辅助技术运用机械行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在制图方面CA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普及,我国机械行业目前涵盖各个生产模式的企业都已经在使用该技术。其次是以计算技术的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也在机械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数控机床比老实机床工作效率更高,精准度更高,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最后是以计算机技术用ERP系统方式管理的模式,运用于机械行业,它给机械行业的企业生产纳入到系统管理的全方位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各个环节信息。

2.2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运用的特点

与计算机没有运用在机械行业和运用后的机械行业相比,计算机已经使机械行业有了质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①使机械行业的效率得到飞跃。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制图和模拟系统,能够把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速度大为提高,一张简单的图纸如果要人工设计和制图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还需要大量的修改,而计算机的制图和模拟技术要完成以上步骤就需要几十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

②计算机对ERP系统更是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把人事、财务、仓储、物流、生产、销售纳入到统一管理平台,会在第一时间把信息反馈给管理平台,使各个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能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

③计算机技术所拥有的大量信息储存技术,对各种信息和图纸都能储存进系统进行保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和麻烦。把大量的信息储存进技术,还可以根据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设计比较,选出更佳的方案进行。

3 计算机在机械行业的运用

3.1 仿真模拟等辅助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运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汇集诸多学科和理论知识,并以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为基础的一种工具,该技术能够通过虚拟试验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一些问题。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机械的加工过程是其进行生产的基础,而计算机仿真技术有助于这一工过程中的具体机理,并为提高机械加工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磨削方面,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模拟预测出实际的磨削行为以及磨削质量,为磨削过程的优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中以CAD的制图软件运用的较多,CAD制图不仅能减少制图的错误,以免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CAD制图还能缩短制图周期,给企业生产提供更多新产品的研发时间。

3.2 以计算机为平台,软件为基础的数控机床编程

生产自动化是数控机床的主要优点,在数控机床软件主要有两种形式: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形式。自动编程主要针对是复杂的零配件的生产,结合计算机采用标准的数控软件语言编写。经过处理后形成数控机床的运行程序。随着数控机床的更新和发展,数控编写程序和计算机语言转化更加方便,更能满足数控机床编程的需要。

3.3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提高了产品质量

CAD三维技术,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产品设计,如产品的设计后的受力分析和形状的模拟分析技术等。CAD三维技术不仅能对产品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而且还可以赋予设计对象不同的物理特征信息如:体积、颜色、惯性、质量、重心、承压力等,在使产品设计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由于很多产品由于要保证其质量还要进行很多的物流和化学实验,现在只需三维技术的模拟就能完成不需要更多的产品用于实验,节约成本的同时,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4 以计算机ERP管理系统在机械行业的运用

机械行业的离散性是最强的,是由于其零配件最为复杂决定的,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很难保证自己生产的产品是终端。机械行业的企业需要对自己生产品的零配件了如指掌,而且要精确到个数,还要知道这批零配件的具体型号、是否可用等等信息,这些精确的信息给生产部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因为订单分解零配件数量一定,如果企业自己还有部分零配件的库存,就可不生产或者少生产这部分;还有就是有ERP系统,企业的生产每个批次零配件的数量和对于产品的毛坯、半成品、成品的数量都有据可查,可以对每个批次进行跟踪分析,如一个批次的毛坯、半成品是多少,最后成品是多少,在这中间报废多少,都已可以给企业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促进企业对各环节的掌控和提出改善意见,既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永贤,吕辉,刘浩,等.基于多数据库系统的现代制造系统信息集成[J].东北大学学报,2002,(11).

[2] 董小雷,李耀刚,水兰索.机械制造企业B/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5,(6).

[3] 戴庆华,舒晓南.信息技术下的企业管理转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4).

[4] 胡宇晗.计算机技术与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2000,(8).

篇3

对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与趋势进行综述,为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版GMP的实施,将给制药设备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能正确认识和应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制药机械行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制药机械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我国制药设备行业企业已达800余家,年产值约150亿元,能够生产8大类3000多个品种规格的制药设备产品,产品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技术方面,我国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比如袋装/塑料瓶注射剂生产设备、压片机、水针机、冻干机等。许多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药机械生产大国。但制药设备行业整体上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是生产大国,却不是生产强国。现就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一总结。

一.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制药机械设备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多小散”现状的存在,导致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结构性矛盾问题比较突出。研发乏力,缺乏国际龙头企业,产品重复,同质化严重,低价无序竞争导致利润低下,有些企业步入了竞相压价的销售误区,提供零首付、使用后再付、低于利息价销售等情况,而产品利润低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更无力投入技术开发与创新,对企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健康发展极其不利,更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低档配置,呈现了不能确保整机质量和售后服务差等弊端,降低了我国制药设备的国际信誉。

其次,产品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耐久性差、配套设备缺乏、同质化严重等方面。国产设备不仅较进口设备效率低、耐久性差,且国产设备单机多,生产线少,设备配套的机电组件的配置也缺乏。同时由于多数企业起步低,以仿制国外设备为主,在技术上不求甚高,导致同一产品复制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技术水平。

最后,行业复合人才缺乏。制药机械设备是一个特殊的专业,融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化工机械、机械及制造工艺、声学、光学、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运用等专业于一体。制药机械设备研发的思路是要把这些相关专业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而我国现在从事于制药机械设备研发的人员能熟练兼顾其中两三个专业的人寥寥无几,而单一专业人才难以在研发构思中注入这些专业元素。

二.机遇与挑战

种种原因影响行业发展,但整个行业不乏机遇与挑战。

2.1机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市场,今后几年,将是药品专利到期的高峰,2011~2015年预计将有770亿美元销售的专利药到期。同时,在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这将大大拉动对质优价廉的仿制药市场需求,据业内人士预测,我国仿制药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25%。当下,国内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给制药机械行业带来优越的发展契机,国内制药机械行业将迎来几何级增长,市场发展空间还将继续扩大。新版药品GMP的实施对我国制药机械行业发展是又一大利好。根据规定,自2011年3月1日起,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应符合新版药品GMP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并依据产品风险程度,按类别分阶段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新版药品GMP大幅提高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在线监测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众多制药企业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改建车间、购置更符合新版药品GMP无菌生产要求的设备。随着新版药品 GMP 的实施及制药企业技术改造的进行,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中高端制药设备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2.2挑战

与巨大市场相对的,是国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对企业而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激烈的竞争。首先,随着新版药品GMP的实施,以低端产品为主、研发实力较弱、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新版药品GMP无菌生产要求的制药设备企业将被逐步淘汰,行业资源逐步向技术研发实力较强、具有客户优势、产品达到新版药品GMP无菌生产要求的优势制药设备企业集中。低质、低效、低端是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现状,高质、高效、高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业内人士分析,面对市场新形势,制药机械行业必须主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主动淘汰低附加值落后产品,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提高中高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彻底解决国产高端设备与进口设备相比“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推动行业进入持续、理性、稳定的增长阶段。

三.发展趋势

3.1洗牌重组,改善“多小散”的现状

通过兼并重组,减少一些规模小、产品质量无优势和保障的企业,提高产品集中度,改善产品创新力不强、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低价低水平竞争等情况。同时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药设备龙头企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我国制药设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3.2重视复合型制药机械专业人才的培育,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专业人士称,要想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的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制药机械产业链,这就必须重视复合型制药机械专业人才的培育,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与实力。

3.3环保成为我国制药机械行业发展新契机

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环保产业的快速壮大为环保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创造机会,制药机械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制药工业产业链上,部分环节的制药和包装机械能耗高,废弃物排放量大,如大功率电机、烘干机械、杀菌机械、废水处理设备等,生产成本高,需要开展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开发。因此,分析耗能、排放现状以及技术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重点环节能耗和排放指标,研制高性能、低消耗的节能减排设备是未来制药机械设备发展的新趋势。

3.4对企业的机械设备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科学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对设备的前期的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维护保养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在企业中机械设备管理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因此企业可以对现有的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进一步改进完善,更进一步科学的规范机械设备使用中的各环节操作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要建立健全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规程、巡回检查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文件系统,并对员工实施相应的培训,让员工对制度内容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规范设备检修管理,设备检修管理包括检修策略、检修进度与检修信息等。

结论:

目前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发展虽然面临很多问题,市场尚且处在不稳定时期,但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版GMP的实施,将给制药设备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生产企业如果能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能扬长避短,抢抓机遇,结合我国实际,开展深度创新,我国未来的制药机械行业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静雅.2010-2011年我国制药机械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2]郭文峰,丁晓红.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药学研究,2014,(10).

篇4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建筑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平稳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我国公路、铁路以及市政建设等建筑工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方面,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工程机械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础与空间;另一方面,施工机械业的不断创新及改进,又把建筑产品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种相互促进的体系下,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不仅关系建筑机械业的发展命运,而且关系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命运。本文从建筑施工机械的技术特征、建筑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以及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几方面对今后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进行概述。

1 建筑施工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虽说我国建筑施工机械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是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起步比较晚,发展还相对落后,综合实力也有待提高。现将我国建筑施工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概括如下。

1.1 生产制造企业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

目前我国施工塔机、升降机的生产制造企业,与2008年相比,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产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这些制造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有的生产企业的规模仅和国外大型企业的车间相仿。国内大多是的机械制造企业仍然停留在早期的模仿阶段,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些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于此同时,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所使用的颜料也主要从国外进口,这不但增加了机械的制造成本,而且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1.2 国内机械市场竞争不公平,秩序不规范

虽说建筑施工机械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及保障,但是随着《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颁布,使得原来的建筑施工机械企业只能独立承揽工程任务。国内目前取得企业资质的企业还不多。再加上我国建筑市场的容量非常有限,有的企业甚至凭借它们在资质存在的优势,只负责盖章环节,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不负责,并借此牟取利益。

1.3 监管工作不到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多

目前,我国取得行业确认租赁的企业数量不多,有很多的企业还没有通过取得安装的资质,以至于存在很多的出租套用安装资源,建筑施工机械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机构缺少专业的检测人员,检测质量低。

1.4 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够,行业缺乏组织

由于建筑施工机械跨越建筑、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技术较差比较大。致使行业的主管部门不够明确,虽然近些年国内的建筑机械行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国家对建筑机械制造行业不够重视,建筑机械制造企业基本处于无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尴尬状况。

2 建筑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

2.1 施工机械的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高

对于一些将保证工期顺利进行作为自己首要任务的施工企业来讲,他们往往采用直接运用施工机械的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施工机械出现故障都会对整个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此在一些比较关键的施工工序上,必须使用高效的施工机械来完成。举一个例子,比如近期在南昌八一大桥桥墩混凝土封底施工中,总共灌注的混凝土达到上万方,是国内建桥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程之一,但是整个工程仅历时六天,这么大的工程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离不开高性能施工机械设备的帮忙。对于一些地下工程使用的大型施工设备如TBM以及盾构,这些大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工程的损失将非常大。我国在秦岭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就采用了TBM挖进机,隧道施工部门加强并细化了停机因素的管理工作,并配备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后综合工时的利用率高达40%,超过了国外同等机型36%的工时利用率。对于一些非标准的施工设备,“保证可靠度”和“设计合理”是保证工作性能高效的两个方面。在许多案例中,它们根本就没有对设备的处理环节进行认真研究,不仅阻碍了工程效率的提高,而且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和施工机械的性能及质量紧密相关,这不仅是对设备高效性的另一方面认识,而且是施工对设备条件的首要要求。

篇5

关键词:机械行业 计算机技术 自动化 设计制造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04-02

1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优势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控机床的应用、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ERP管理系统的应用。目前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机床已经在我国的机械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和使用价值。计算机ERP管理系统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机械行业的生产效率,主要体现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速度的提升,明显缩短了产品设计时间,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2)计算机ERP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的全方位管理,保证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反馈,提高了企业的反应能力。(3)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企业各种生产信息资源以及产品设计图纸的有效存储,不仅提高了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纸张的浪费。

2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视化、仿真、模拟、绘图等辅助技术的应用,二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控机床的应用,三是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应用,四是计算机ERP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应用较多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有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等。顾名思义,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就是将抽象的机械信息和数据进行直观化、具体化、可视化,将其转化为更容易让人理解的信息和数据,进而分析、计算以及掌握机械产品的特点和性能,了解机械产品的动态生产过程,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优化。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和制作领域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发挥基础的辅助设计作用,有利于减少人工误差,提高产品设计的精确性;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推动了自动化的进程。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以计算机和软件为基础,汇集了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复杂问题。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产品加工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基础环节,利用计算机仿真虚拟技术可以为产品的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例如在某些机械产品的磨削过程,利用仿真技术可以对磨削行为以及磨削质量进行预测和模拟,并以此为依据优化磨削过程。在机械设计阶段,应用较多的计算机制图技术,例如CAD、CAM 都是常用的计算机绘图技术,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制图的差错率,降低产品生产损失;另一方面能够缩短制图周期,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更多的时间。

2.2 基于计算机的数控机床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的最主要优势特征就是能够实现产品生产自动化,以计算机为平台、软件为基础的数控机床的编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软件自动编程以及软件手工编程。基于自动编程的数控机床软件主要应用于较复杂零配件的生产,以计算机为平台采用标准的数控软件语言对应用程序进行编写,然后经过处理形成数控机床的运行程序。近年来随着数控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计算机语言与数控编写程序之间的相互转换更加容易实现,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数控机床编程的需要。

2.3 计算机三维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三维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用了更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制作神奇三维立体,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更科学的设计方法,例如对产品结构的受力分析以及对产品形状的模拟分析都是三维技术在机械设计和制作行业的重要应用体现。CAD三维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对产品大小、形状、特征以及产品位置的模拟分析方面,另外还可以对产品赋予一系列物理特征信息,通过对产品颜色、产品质量、产品体积、产品承压力等物理特征信息的分析从而进一步保障产品设计质量。在以往的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各种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来检验产品质量,而现在通过三维技术的模型功能就不再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实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如此就极大地节约了产品设计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4 计算机ERP管理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机械零配件种类的复杂性决定了机械行业自身具有较强的离散性,企业很难保证产品的终端性。对于任何一个机械产品生产企业来讲,都需要详细、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自己所生产产品的零配件,包括零配件的个数、零配件的具体型号、零配件的可用性等信息都要有准确的记录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是企业生产部门制定产品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机械产品生产企业日常运营主要包括产品加工以及产品管理两方面内容,产品管理涉及到零配件数量管理、库存管理、产品生产计划信息管理,另外就是企业ERP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从ERP系统中可以准确查询企业每个批次零配件的具体数量、毛坯数量、半成品数量、成品数量,如此可以实现对每个批次产品的动态跟踪分析,及时掌握当前毛坯数量是多少、半成品和成品数量是多少、产品报废数量是多少,对以上信息的掌握可以为企业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3 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人类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在推动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控机床的应用、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ERP管理系统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机械行业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其自动化的融合将会成为以后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何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7):148-149.

[2] 刘锐锋.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化工管理,2015(7):194-195.

[3] 盛国亮,孙晓亮,张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研究[J].硅谷,2015(3):101-102.

篇6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safe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roduction safety, the safety problem in China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In the security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achinery is not only a party responsibility, must b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enterprises, technical strength and other parties to take measures, make our country mechanical safety has a good development.

关键词: 机械安全;标准;认证;机械安全设计;安全管理

Key words: mechanical safety;standards;certification;safety of machinery design;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53-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是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机械行业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命脉,它涉及众多,包括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木工机械、锻压机械、食品机械等等。广义来讲,凡是涉及到机械的行业都可以列为此范畴。机械分布的广泛性使其安全问题也变得广泛起来,虽然机械行业很少出现煤矿、交通这样的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但由于机械行业具有覆盖范围广,行业门类众多,各行业千差万别等特点,在全国各地每年由于机械安全隐患导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损害的事故却频频发生,这些事故轻者造成工人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重者造成工人致残,甚至危及其生命。

1 机械安全、机械安全性的概念

安全是指免受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安全即为人不受机械对其造成伤害和财产免受损失的状态。但其实机械安全还应包含另外一个层次的意思——机械安全性[3]。区分安全性与安全的概念有助于明确安全性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机械安全性,是指机器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或时间内执行其功能,并在运输、安装、调整、维修、拆卸和处理时不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机械安全性正好与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安全互补,本文针对这机械安全的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均进行了阐述。

2 机械安全措施

机械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机械伤害具有“量大、面广,重则死亡、轻则伤残”的特点。安全问题具有系统性,机械安全也不例外。运用系统的观点去解决问题,能够全面、有效的实现机械安全。机械生产涉及到人、机器及所处的环境,其中人包括员工、管理人员等,而机器则包括正在运行的各种设备及生产出来的机器产品,环境不但包括所处的生产场所环境的光、噪声、空气等,还包括外在的社会环境,如企业的管理,机构制定的标准,社会的重视,政府制定的政策等。本文认为对于机械安全的实现,需要以下四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技术力量。

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及时的政策、法规及标准等,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生产的机械产品安全性进行指导或强制实施;企业则在遵守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安全宣贯,加大培训力度,得以实现安全生产,并生产出符合安全规定的机械产品,促进生产顺利进行及企业产品竞争力。社会机构,包括政府下属的认证、评价、检测机构及相关第三方机构,以及更广泛的包括新闻媒体等在内的各种与企业相关的机构,在机械产品安全的认证,生产设备的安全检测,及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都起到重要作用。技术力量,包括高校学者,一些企业研究机构,甚至是在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能够创新方法,更新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出合理方法减少安全事故,推动企业的安全技术升级。

2.1 标准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1997年成立至今,已制定了30余项机械安全基础标准及通用标准[2]。但目前我国的机械安全标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机械安全标准中,其A类及B类标准大都是等效采用的ISO标准或EN标准,我国标准的制定很多没有结合我国国情或相应产品进行试验、研究、跟踪、比较及评估等工作,甚至出现一些标准超前现象,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对有些标准的适用性产生较大的疑问并难以实施。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在标准之前进行标准的预研工作。因此,标准制定部门应及时开展标准预研工作,及时修正制定的安全标准,使我国的机械安全标准能够不但与国际接轨,还要因地制宜,适合我国企业情况,使得企业能够具有可操作性。

2.2 认证 我国的机械安全认证起步很晚。1989年欧共体《机械指令》,指令要求自1995年开始,凡是指令中列出的17种危险机械和安全装置如果要进入欧共体市场,必须通过指定的第三方机构的检查,并加贴CE标志。而我国机械产品缺少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危险机械产品的评价,鉴于上述情况我国需建立与欧共体和其他国家推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相对应的认证制度,以达到贸易限制措施上的对等。1995年机械科学研究院开始筹建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并于1997年11月24日正式成立。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对企业质量体系审核结果及产品安全性能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对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经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主任批准,由中国机械安全认证中心依据有关规定向获准认证企业颁发认证证书并准许使用认证标志(认证标志如图2)。

我国机械安全认证采用的是ISO推荐的第五种认证模式,即工厂质量体系检查+产品安全性能检验+认证后监督。

2.3 机械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的思想是在设计时尽量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机械安全技术,事先对机械系统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然后再根据其评价结果来进行具体结构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力图保证所设计的机械能安全地度过整个生命周期。

2.4 安全管理 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们也常常把安全管理挂在嘴边,但目前来讲,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投入仍然不足,这与企业领导者的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

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指在对工人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监督及安全指导,还应包括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工人的安全行为变成一种自觉,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人的误操作和安全应变能力。还有安全培训,这是我国企业在安全管理中普遍缺乏的,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及专业安全人员的增多,企业的安全管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距真正实现机械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结论

机械的安全性不仅与企业工人的安全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社会机构、企业、技术力量等共同努力,在采取标准制定及执行、机械产品安全性认证、机械安全设计、企业安全管理四种措施共同作用下,对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一新.我国机械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5):96-98.

篇7

1.1注重品牌效益品牌逐渐成为消费者衡量和选购产品的标准,食品机械行业也是如此。国外先进的食品机械国家非常注重品牌建设,把品牌策划列入日程,打造高端的食品机械设备,铸就国际知名品牌。从实际情况来看,与国外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相比,中国年轻的品牌自然底气不足,进口食品机械产品也一直以来控制着国内的高端市场。

1.2凸显核心技术与专业服务国外先进的食品机械国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占领了国际食品机械市场更多的份额。

1.3构筑技术壁垒国际间食品机械产业的贸易壁垒绝大部分来自于技术壁垒。国外先进的食品机械国家采用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厂商要么无从知晓、无所适从,要么为了迎合其标准付出较高的成本,削弱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有效维护本国利益。

2我国食品机械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府及行业机构缺乏有效引导我国食品机械行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却“大而不强”,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及行业机构引导的缺位,始终没有行之有效的行业引导和政策规范,从而拉大了我国食品机械行业与国外的差距。

2.2行业缺乏科研投入和创新能力我国食品机械行业长期以来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科研设施落后,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即使是整合了国内甚至国外研究开发力量的技术创新,与西方发达的食品机械国家相比,创新能力依然差距较大,并且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3行业总体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的食品机械产品不管从内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都落后于发达国家。造成产品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落后。此外,国内许多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食品机械产品的整体质量。

3我国食品机械产业建议采用的发展策略

3.1树立食品机械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转型升级的食品机械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观念,是推动食品机械科技进步的根本及方向,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审视和略。③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体现在开关门的声音、运行的噪声、轿厢内的清洁程度、启动时的舒适感等细节上,以避免由于安全回路、门系统等简单失效造成停梯或困人故障,甚至引起电梯安全事故。3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措施

3.1完善电梯管理制度要想保证电梯能够安全运行,那么前提就是制定并且完善电梯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电梯正常安全使用。因此,这就要求电梯维保和使用单位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及电梯维保安全操作制度等,促使电梯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在进行电梯管理制度完善后,使用单位还要加强电梯值班人员安全巡查工作,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日将电梯运行状况、故障及其处理过程详尽地记录在案,以便于接班人员掌握目前电梯的运行状况。

3.2加强对维保人员的管理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根据维保人员的经验年限、知识水平、工作技能等建立级别管理和培训制度,加强对维保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维保人员的作业水平。一名合格的维保人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①掌握电梯常规保养事项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对电梯维保进度和方向掌控自如;②熟知电梯的系统分类和运行原理,以利于维保人员在电梯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明确故障范围,对故障原因进行性质区分;③了解特定部件、构件的性能和功能,以便于维保人员在电梯维保作业中抓住维保重点和难点。

3.3建立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远程监控系统的发明和使用,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电梯远程监控系统有助于监管部门、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实时掌握电梯运行状况。为排除电梯故障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在电梯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时,以警报、短信等方式提示电梯监控人员,并及时向电梯维护人员提供有力的、准确的相关信息,大大节省了电梯维修时间,从而保证电梯的顺利使用。另外,有些远程监控系统还具备语音功能,当电梯运行中发生停电情况时,可自动对困在电梯内的人员进行语音安抚,防止人员慌乱。

4结束语

篇8

摘 要 本文将产品架构和产品模块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国家“模块化”产品和“一体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发现中国加工贸易在“一体化”产品方面具有升级空间,并且目前产品架构的变迁又为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因而提出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抓住此契机,提升“一体化”产品的加工装配能力,进行转型升级的思路。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制造环节 模块化 一体化

问题的提出

中国加工贸易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劳动力的吸纳器和产业升级的切入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同时也成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重要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网络状生产方式的不断普及,各国的生产能力都被纳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之中,原先集中于一国的生产分散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注于某个生产环节或者专业化生产产品的某个零部件。由此,产品架构理论也开始融入产业分析之中。

 

这一理论最早由赫伯特·西蒙于1962年提出,日本学者藤本隆宏和青木昌彦对其进行了完善。该理论从产品中核心零部件的装配规则以及零部件之间关系出发,研究产品功能如何展开、零部件如何分布、功能如何调配,并据此将产品分为“模块化”和“一体化”两种不同的架构藤本隆宏:《能力构筑竞争——日本的汽车产业为何强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模块化”产品的零部件基本符合标准化的设计,具有通用性,每个零部件的功能较为完整,零部件之间接口也比较简洁。这种架构的产品装配不需要复杂的工艺技术,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主要的技术要素都包含在承担完整功能的零部件设计和制造环节中。“一体化”产品则是指需要通过协调零部件的设计以使其达到使用效果最优化的产品。这类产品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被调整到最优程度,才能发挥出产品的整体功能。“一体化”产品的装配工序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产品架构实际上是价值链在产品模块上的对应。能够操控产品架构就能够操控产品价值链条。日本正是由于掌握了多项产品架构的设计能力,才能在经历了多年的“产业空心化”之后,还能重新进行战略调整,构建以电子仪表、信息通讯器械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出口基地,保持其在东亚的竞争优势(陈子雷,2011)。

 

因而,从产品架构的视角研究贸易状况,把握中国在不同架构产品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并结合产品架构变动趋势分析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意义重大。

产品架构视角的加工贸易比较分析

在传统的贸易统计框架下,贸易统计的分类方法主要依据的是联合国《按经济大类(BEC)分类》和WTO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以及《国际商品统一分类代码》(HS)。其中,《按经济大类(BEC)分类》将国民核算体系(SNA)与《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相关联,可将贸易产品划分为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又通过按产业和最终用户分类的双边贸易数据库将《按经济大类(BEC)分类》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目录》(ISIC)相衔接,从而可以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的视角研究中间品及最终产品的国际贸易情况。

 

根据产品架构理论,电脑、手机、收音机等电子信息产品和以发动机、制药设备、工业机床等为主体的一般机械产品在产品架构上截然不同,所以,以下将分析中国和先进国家在这两类产品上的贸易结构性差别。

 

1. 中国与日、韩两国“模块化”产品出口结构的比较分析

日本、韩国是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的世界强国,而电子信息产品是典型的“模块化”产品。根据ISIC,电子信息产品基本包含在无线电、电视和通讯设备与装置行业中。由于结构和标准的统一化,该类产品的装配技术简单,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最终产品的组装则属于劳动密集型。

 

图1显示了中、日、韩三国1991年到2011年间在无线电、电视和通讯设备与装置制造业的中间品出口额占行业出口总额比重。从图中可以看出,20年间,日本和韩国的中间品出口比重一直高于中国。中国的中间品出口比重由30%缓慢接近50%,而日本该比重于1994年后就一直保持在60%—80%的区间内,韩国也大致在此范围内。

 

但从该行业最终产品出口额占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如图2所示,中国出口最终产品的比重一直在50%之上,高于日本和韩国,并且日本和韩国出口最终产品的比重在逐步下滑。日本无线电、电视和通讯设备与装置行业的最终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91年为54.8%,到2011年下滑到23.6%,韩国2011年最终产品的出口比重也仅为22.4%。

 

通过分析比较中、日、韩三国的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出口结构,可以判断,中国在无线电、电视和通讯设备与装置行业中具有较强的装配比较优势而零部件制造能力相对较弱。

 

2. 中国与机械行业传统六国“一体化”产品进出口结构的比较分析

接下来分析以一般机械行业为代表的“一体化”产品的进出口情况。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为该行业的传统强国。从一般机械最终产品这里剔除了一般机械行业中诸如家用电器等模块化特征较强的消费品,而主要分析各种产业机械为主的资本品出口数据。的出口比重来看,如图3所示,日本和德国位居第一、二位,日本的出口比重长期在70%左右,德国比日本低10%左右,其他国家也都长期高于中国的水平。

 

而从资本品的进口比重来看,如图4所示,除韩国外,美、日、德等其他传统发达国家的进口比重均低于中国,并且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各国在2000年之后进口比重都低于50%,而日本已经低于40%的水平。而中国一般机械最终产品的进口比重一直位居各国之首,在90年代中期一度超过84%,虽然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但2011年还是处于70%的高位。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一体化”产品的加工贸易能力弱于“模块化”产品。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模块化”产品的装配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而模块化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一体化”产品的总装能力依然很弱。从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则还在继续强化“模块化”产品关键模块的制造和“一体化”产品的总装能力。

篇9

关键词:工业发展;逆向工程;先进制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3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 “机电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关键节点资源配置与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20202050)的科研成果。

职业教育发展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市场理性化程度、产业与企业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都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模式、规模、课程。当前,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不是简单地采购实训设备,而是包含了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实训中心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环节及其体系建设中获得一定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整体系统工程。

一、工业设计及制造现状

机械制造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已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基础产业,并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各行各业的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对产品(机械)的需求量加大。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改变产品结构,都需要发展机械。同时,国内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家电和建材行业及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产品(机械)提供了广阔市场。

“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制造业年均增长率15%,机械制造总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8%左右。“十一五”期间,机械行业年增长率在12%~15%。随着汽车、IT、航空灯相关行业领域高速发展,机械行业日新月异、高技术含量机械成为“十二五”的发展重点。2013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我国已成为机械生产大国,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精密机械已使机械行业成为一个与高新技术产品互为依托产业。

机械行业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进入由量变转向质变、产业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则成为提升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推动机械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使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我国机械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工件生产将向信息化、数字化、精密化、无图纸、自动化方向发展,机械企业将向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广州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建设和谐广州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由于产品(机械)种类繁多,传统与现代机械企业并存,现代技术的应用程序相差很大。在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中,高职生大多在机械制造、装配、调试等第一线岗位。但现代企业的大型工具软件集成化程度较高,高职生可从事机械设计、成型工艺与机械制造工艺。目前,在民营小型机械企业,高职生可从事机械设计、成型工艺及制造全程的各个岗位。就业的首选岗位主要有四个:机械设计员――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工艺员――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编制、数控机床操作工――从事机械零件的加工、机械装调工――从事机械装配调试工作。

高职院校产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为满足社会需要、适应企业生产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通过改革开设新的内容,培养贴近企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缩短企业培训时间甚至直接上岗,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建议统一安排,针对制造业行业结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三、建设思路

1.发展基础。①技术人才需求量大,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机械人才;②努力打造现代化机械专业,培养新型技能人才,避免与其他院校在传统机械专业上的激烈竞争;③新型产品(机械)设计、检测实训条件已为现代机械专业建设打下一定基础。

2.主要思路。①夯实传统机械类专业建设基础,发展特色;②努力打造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开拓新领域;③发展工业设计专业,提升新技能;④结合机械制造专业基础,构建强大的机械专业集群。以企业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构建“精密检测与产品快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三维立体创新设计与制作平台,开展对专业群内各模块的指导建设及帮助,促进机械专业建设的系统化大发展。构建从工业产品设计(产品造型设计、逆向工程、快速原型)――机械设计(分模、模流分析、结构设计)――备料(材料性能检测、切割)――产品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产品检测(精度检测)――装配――成型流程中相关打磨、抛光、修模等工序完整的设计与制造教学与培训体系。

四、综述

目前的逆向工程技术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几乎处于空白,可构建以逆向工程技术、快速原型技术为基础的机械造型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促使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在逆向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高速扫描机和机械扫模系统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引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该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机械的研制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高速扫描机的扫描速度最高可达3m/min。扫描系统已成功应用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将在今后的机械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形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研发,快速原型制造(RPM)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全新制造技术,它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能根据零件CAD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制造。RPM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于一体的高科技技术,运用RPM技术只需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成本的1/4。因此,逆向工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相结合,将是传统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邵健等.基于特征技术的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系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

[2]朱贺等.塑料模具制品快速创新再设计与逆向工程[J].装备制造技术,2008,(12).

[3]刘洋等.快速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J].机械,2009,(5).

篇10

木工机械种类的定义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林业部掌控木材工业,林业部以林业为主,一直把木材加工机械作为林业机械的一部分,这个划分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我国在木材加工机械中,又分出木工机械和人造板机械,而木工机械再划分为实木家具机械、板式家具机械、制材机械、干燥机械等,这也不是十分科学,特别是实木家具机械和板式家具机械的定义比较模糊。笔者曾按我国行业对应划分法将木工及人造板机械、家具机械、林业机械并列划分,将木工机械行业与相对下游产业相对应,但这种划分方法是纯学术的,实际应用较难。所以我国木工机械种类划分一直比较混乱。按照木工机床编号标准进行分类应该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类方法,该标准把木工机械的种类分为锯、刨铣、钻、车、砂磨等几类。作为标准,它具有权威性。但这种划分太粗,致使国内许多新产品难寻编号和分类,有些新机器连种类都没有,而行业内部划分更粗,大部分是空白表格,让企业无从入手,从而导致国内木工机械编号五花八门,多数企业生产的木工机床编号不规范,而板式家具机械却另有新的编号标准,使企业更加无所适从。

德国木工机械的分类方法

德国木工机械的分类方法是全世界通用的,其整个体系都与我国不同,一旦采用,我国整个分类体系就会混乱,但从我国木工机械走向世界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向德国标准看齐是大势所趋。德国木工机械的分类是按木材加工的工艺划分,把木工机械分成 20 大类,分别是:林业机械,制材与备料加工(半成品生产)机械,木工与人造板机械,表面抛光机械及砂光设备,组装、包装用机械,物料输送、仓库管理及调试装备,机器人技术与装备,木工专用加工机械,特殊木制品专用机械,木工机械辅助装备、夹具及专用器具,木材及塑料加工用手提机械,木工刀具及刀具辅助用具,刀具维护及制造专用机械,木工机械专用配套产品,废材(锯屑、木片、薪炭材、树皮)利用设备,生物质能源生产设备及生物质燃料加工专用设备,木材加工的节能、环保、职业安全、防火及空调专用设备,木工机械数显及数控专用设备,木工计测、试验及控制系统装备,木制品整厂设计、经济分析及木工机械租赁技术,木工机械专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ERP、生产计划及控制等),木工机械的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与装备。德国木工机械分类标准中包括了我国定义的木工机械、林业机械、人造板机械、家具机械等,囊括了全行业所有技术,而我国标准定义的木工机械仅占德国标准中的几类。我国木工机械的分类标准仅仅把木工机械限制在传统的锯刨钻砂等几大类,标准编号的余地也有限,这给我们探讨木工机械数控化率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虽然我国的分类体系有许多弊病,但为了讨论方便,本文仍然以中国的木工机械编号体系为基础与德国相应的设备进行比较,以确定我国木工机械数控化的比率。

我国数控木工机械数控化率的估算

根据我国木工机械编号标准,现阶段,我国将有234 种木工机床可以开发成为数控木工机床,在这 234种数控木工机床中,有 99 种已经开发成为产品或者有图2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兴裁板锯能力开发成为产品。这样,我国木工机械数控化率已达到42%。由于笔者掌握的资料有限,实际数控化率要高于这个数据。

我国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

我国数控木工机械在最近 5 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控技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木工机械软件的发展现状我国木工机械的数控软件产业是发展最慢的产业,木工机械的主体软件技术基本被德国、意大利和我国台湾所掌握。绝大多数木工机械生产厂家都在买这些软件生产数控木工机械,我国木工机械生产厂家所用的软件绝大多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没有掌控源代码,因此在数控木工机械升级换代时必须依赖软件源代码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据笔者所知,我国中低档数控镂铣机的数控软件已经完全国产化,北京铭龙木工机械有限公司控股的文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文泰)每年销售二维半数控镂铣机软件近万套(实际需求数量还要多一些)。国内近 50 多家企业生产中低档数控镂铣机,年产千台以上的专业厂家超过 10 家,文泰正版数控软件的价格还不到1000 元人民币。2011年,南兴家具制造装备有限公司推出了数控往复式裁板锯的数控软件,该软件具有实时仿真、裁板优化、上下位机控制、自学习和帮助系统、人机对话界面、全中文系统、后台修改与修复系统、手控和数控灵活系统、自动生成和记录数据文件、自动形成和输出条码、下料方案无限量存储等功能。该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在整体水平上超过欧洲主力裁板锯的数控软件水平。国内其他数控软件的技术水平和规模都没有引起行业的注视,有些属于克隆国外企业的软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个别企业购买我国台湾的数控软件,然后委托软件厂家在界面写上自己公司的名字,由于公司没有源代码,这样的数控软件不能算自主开发。2我国木工机械的硬件发展现状我国木工机械的硬件根本没有形成体系,中低档数控镂铣机的硬件基本被北京文泰所垄断。北京文泰在出售软件的同时,配套销售步进电机、控制器、液晶屏幕、手动控制器、行程开关等数控镂铣机需要的全套硬件。他们以步进电机为主,故对使用伺服电机的数控镂铣机配套不完善,在高档数控镂铣机的硬件供应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大陆的高档数控镂铣机数控软件基本都被台湾所控制,台湾恩德的软件和硬件,甚至数控镂铣机的设计均对大陆有很深的影响。台湾的硬件往往是与数控软件配套销售,而且大陆的台资企业也在控制着大陆的高档数控镂铣机市场。台湾的高档数控木工机械软硬件的配套销售在大陆已形成垄断局面。意大利的木工机械数控软件在我国大陆虽然也有一定的市场,但远不如台湾。德国的软硬件太贵,我国大陆应用的极少。我国大陆主要的数控软件生产公司一直希望进军木工机械行业,其与我们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了 5年,希望打进木工机械市场。但木工机械与金属加工机床的差异使他们举步维艰,尝试几年后便退出了木工机械行业,我们的龙头企业也很无奈,只好转选台湾的数控软件。3 数控带锯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数控带锯机的研发是最早的,早在 20 世纪 80年代,我国首台数控带锯机即研制成功。90 年代,信阳木工机械厂和沈阳带锯机厂就开始销售数控带锯机。但那个年代的数控技术与现在的数控技术不能相比,数控硬件还处于分立元件的原始数控硬件阶段,数控性能极不稳定,很难推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制材工业发生了根本转变,大型带锯机逐步淡出了市场,数控带锯机也销声匿迹。但最近几年数控曲线带锯机却悄然进入我们视野,数控曲线带锯机属于细木工带锯机系列,在家具工业有广泛的需求,国内已经有几家生产数控曲线带锯机的厂家,市场也相对稳定。跑车带锯机的数控化研发工作已经开始,国内有几家企业都与高校合作研制数控跑车带锯机,但由于开发费用太高,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4 数控截段锯切设备的发展现状数控截段锯切设备分为纵向截段锯和横向裁分锯,德国的威力公司在这项技术上已经处于垄断地位。数控纵向优化截段锯的发展动力主要是集成材生产必须使用这种设备,国内的主要生产企业是江佳木工机械有限公司,他们生产的数控纵截锯已基本成型,且在国内市场已形成规模,但其技术水平与威力公司的截段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是国内没有数控计算机自动识别缺陷的设备,截段的速率与进料的速度相差较大。数控优化裁分锯的整体数控系统是由德国威力公司在 2011 年才全部配套完成的,国内江佳和青城都已经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但均处于试制阶段,还没有形成批量产品。国际上已有数控优化裁分锯向数控往复式裁板锯过渡的趋势。数控往复式裁板锯的精度要远远高于多锯片圆锯机,在数控的基础上,数控优化往复式裁板锯的生产效率较高,这个发展趋势是国际上数控锯切的新动向,国内还没有开发。5 数控刨切机床的发展现状刨床是应用最广泛的木工机械设备,但我国数控刨床的技术水平较低,基本停留在低档次阶段。青城和富豪的四面刨床均处于这个档次,青城的双面刨床也处于这个技术水平。而国外的四面刨床已经具备了加工中心的功能,可以刨切出花纹。所以我国数控刨床的研发工作任重而道远。6数控车床的发展现状数控车床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笔者所在的工程中心5年前就已完成了对数控车床的研究。但我国真正的数控车床产品还没有走向市场,只在低档数控雕刻机上把车床夹盘和尾座附加在其台面上,形成铣车复合机床的模式。在多头雕刻机上利用车床夹盘和尾座同时加工多件产品的铣车加工模式也是数控车床的雏形。由于这两种加工形式都没有旋转车削模式,所以都不能将其定义为数控车床。7 数控砂光机的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光机生产国,并且已经垄断了中低端砂光机的国际市场。我国砂光机已经实现了低档次的数控化,而且在这个档次上的数控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其中千川的琴键式数控砂光机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我国数控砂光机的档次亟待提高,让数控砂光机软件具备实时仿真、厚度调整优化、上下位机控制、自学习和帮助系统、人机对话界面、全中文系统、后台修改与修复系统、手控和数控灵活转换、自动生成数据文件、自动形成条码、下料方案无限量存储等功能并不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软件对砂光机生产具有划时代意义。

我国木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意义与步骤

木工机械的自动化是行业亟待开发的先进技术,自动化是木工机械开发的永恒主题,是数控技术的延续和终结目标。1 木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内涵自动化的概念非常广,特别是自动化本身所包含的现代木工机械的制造技术。综合起来,木工机械的自动化技术应包括自动上下料技术、自动分料技术、板材自动转向技术、板材自动翻转技术、板材自动回料技术、程序化自动进给技术、在线自动磨刀技术、刀具自动补偿第 1 期马 岩:我国数控木工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自动化技术的研发方向 7技术、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技术、原料上料前尺寸自动检测技术、自动除尘清洗技术、工况异常自动报警和过载安全停车技术、工序自动转换排序技术、加工过程原料自动编码技术、工件随动自动调控技术、工件自动定位技术、工件自动夹紧技术、产品自动包装技术、产品自动打包技术、自动化仓库成套技术、工时自动化核定技术、自动化装配技术、装配过程的自动化检测技术、产品指标自动化检测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连线技术等。2木工机械自动化的开发意义随着企业工人工资日趋上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企业效益的方法之一是减少工人的数量,而且这个趋势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开发数控自动化木工机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动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我国家具工业、木制品加工工业、人造板工业的自动化依赖于木工机械行业。除进口人造板生产线以外,其他木工产业基本处于传统的通用设备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阶段,根本谈不上自动化加工。我国木材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将大幅度提高木材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3 木工机械自动化的开发步骤木工机械的发展完全遵循下游企业工业化的发展规律,在我国木材工业刚刚起步阶段,各种手动和低廉的木工机械充斥市场。这种档次的木工机械曾经造就了木工机械的航空母舰,直至最近 3 年,生产低档木工机械的企业一直是行业的龙头。近 10 年来,木材工业手工作坊的时代已经过去,低档木工机械市场逐年萎缩。在木材工业处于单件小批量作坊式生产的年代根本谈不上数控化和自动化。近10 年来,我国木材工业有了飞速发展,多数木材加工企业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对设备的需求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家具工业的高端企业一直采购德国和意大利的数控木工机械,只有中低档企业才采购国产设备。但近年来这些高端企业都开始采购国内的名牌产品,如数控设备及流水线生产的必备设备。现阶段,我们木工机械生产企业开发的产品应该是数控、可以配套流水线的先进木工机械。现在的上料-封边-钻孔生产线即是这个阶段的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代表。木材工业流水线需求的木工机械是过渡阶段使用的设备,而且这个阶段不会太长。我国木材加工工业将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木工机械的专业化生产将促使木工机械逐步向专业化生产线的阶段发展。木工机械通用设备构成的流水线将会被专用设备构成的流水线所替代。为此木工机械行业将很快开始这个阶段的设计开发,并将推出各种门、窗、地板等专业化生产线。这种生产线将是木工机械自动化的真正定型产品,木工机械生产企业也将与人造板生产企业一样转变成为生产线的生产企业。国外制材、门、地板等生产线已经实现了这个水平的自动化。自动化的最高阶段是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在流水线成组技术的基础上,以多台(种)数控木工机床或数组木工机床柔性制造单元为核心,通过自动化物流系统将其连接,统一由主控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组成木制品多品种、变批量和混流方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木制品的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其为可以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木工机械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Wooding FlexibleManufacturing System,英文缩写为WFMS)。伊玛的柜门生产线就属于这个档次的自动化生产线。我国定制家具的飞速发展将推动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发展。

我国木工机械自动化的研发方向

我国木工机械的自动化任重而道远,但我国已经具备实现木工机械自动化的基础,具备了迫切需要木工机械自动化的市场,因此,只要把握好我国木工机械的自动化研发方向,我国木工机械的自动化一定可以很快实现。1迅速提高我国木工机械的数控化水平木工机械的数控化是木工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没有数控化就没有自动化,但我国木工机械的数控化空白点还很多。我国木工机械的生产企业应按本文提出的基本概念认真核对本企业的数控化率,迅速填补数控木工机械的空白点,开发全系列木工机械的数控设备,并将开发的数控产品通告行业协会和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与木工机械工程技术中心,为笔者统计我国木工机械数控化率提供真实的数据。其实,按照本文的定义,数控木工机械很简单,我们给压刨床加上 PLC,安装一个触摸屏,这台压刨床就是数控压刨,而且这项改造并不难。按照这个思路,各木工机械生产企业都可以进行数控改造,这样我国木工机械的数控化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2 重点研发通用单机的上下料自动化技术当前急需研发通用木工机床的单机自动化上下料技术、自动分料技术、板材自动转向技术、板材自动翻转技术、板材自动回料技术、程序化自动进给技术、原料上料前尺寸自动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完善后,所有的通用木工机械即可以实现单机的自动化生产,使产品的质量完全取决于设备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而不是依赖熟练工人的操作技术;使产品的产量完全取决于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而不是依赖工人的劳动态度。让我们的通用木工机械就单机单元来讲,形成一个完善的自动化系统,工人仅仅负责把原料拉过来,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拉走即可。这些设备的操作人员可以不经过复杂的技术培训,自动化技术可以改变我们下游企业操作人员的结构。3迅速完善通用木工机械的单机自动化技术在每台木工机械实现数控化后,木工机械具体功能的自动化将成为下一步研发的重要方向,这些技术包括在线自动磨刀技术、刀具自动补偿技术、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技术、自动除尘技术、工况异常自动报警和过载安全停车技术、工序自动转换技术、加工过程原料自动编码技术、工件随动自动调控技术、工件自动定位技术、工件自动夹紧技术等。在这些技术完善以后,木工机械的单机操作过程将实现自动化,整个加工过程也将实现全自动。这些技术对木工机械实现自动化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最难的。许多人工可以简单、随手完成或略加判断即可确定的动作,一旦要求计算机自动完成则可能相当困难。4 产品后续的自动化处理技术任重而道远木工机械在实现自动上料、自动加工后,完成产品的后续处理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包括自动包装技术、自动打包技术、自动化仓库技术、工时自动化核定技术、自动化装配技术、装配过程的自动化检测技术、自动化产品指标检测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连线技术等。这些自动化技术多数情况下是由专业厂家完成的,德国的木工机械生产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做这件事。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木工机械展览会上,德国伊玛占用大面积场地展示和推出他们的自动化仓库技术,这项技术对于家具生产企业是急需的。在达到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以后,进行产品后续的自动化处理也非常重要。我国的木工机械生产企业可以从简单的做起,逐步提高这个领域的研发能力。5开展木工机械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理论研究我国木工机械自动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木工机械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随着定制家具的普及和大规模生产,木工机械的柔性自动化生产势在必行,这个最高阶段的生产线开发时间不会太长。在单机自动化、流水线成组技术自动化、数控木工机床上下料自动化全部完成后,对木工机床柔性制造单元和自动化物流系统连接的生产线进行开发势在必行,木制品柔性制造系统的理论研究应该现在就开始。我国的高等院校要完成数控木工机械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线技术的理论研究,开发能适应家具工业和木制品加工工业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