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保健意识范文

时间:2024-04-02 18:0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保健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保健意识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门诊诊治牙周炎的40~60岁绝经期妇女35例为牙周炎组。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牙周炎;②40~60岁的绝经期妇女;③有正常思维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肺疾病、脑、肝及肾疾病。同时选取40~60岁的绝经期无牙周炎的健康妇女45例作为对照组。

1.2调查内容

除年龄、民族、学历、居住地等一般情况外,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健康行为:是否有吸烟、饮酒及嚼槟榔等习惯;②口腔健康状况:是否有牙龈出血,是否自觉有口腔异味、牙齿松动、夜间磨牙、食物嵌塞等;③口腔保健:刷牙次数、时间,是否定期洁牙,是否有口腔就诊史和自我口腔健康评价等。问卷中内容由患者填写或由患者口述调查员填写,共发出问卷98份,最终回收80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年龄比较

两组绝经期妇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见附表。

2.2绝经期妇女患牙周炎的影响因素

绝经期妇女患牙周炎与居住地、口腔就诊史、使用牙线及漱口水、使用牙刷种类无关(>0.05),与未接受高等教育、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每日刷牙次数及时间少、刷牙方法错误等)、未定时洁牙相关。见附表。

2.3两组患者的口腔健康满意度

2.3.1牙周炎组牙周炎组对自己目前的牙齿、牙龈健康及口腔卫生状况评价较好的分别占25.7%、25.7%和51.4%。绝大多数患者同意口腔健康对自己生活很重要,仅有2例农村及大专以下学历患者觉得口腔健康对自己生活无所谓。大部分患者同意应定时口腔检查、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有7例对口腔检查持无所谓态度。2.3.2对照组对照组对自己目前的牙齿、牙龈健康及口腔卫生状况评价较好的分别占48.9%、53.3%和55.6%。所有对照组调查对象认为口腔健康对自己生活很重要,绝大部分同意应定时口腔检查、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仅有2例农村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对照组调查对象觉得定时口腔检查对自己生活无所谓。

3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全身和局部联合作用的多因素疾病,对绝经期妇女而言,牙周病的产生无疑与全身因素密不可分。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造成牙槽骨的萎缩以及牙齿的脱落,因此绝经期妇女是牙周炎的易感人群。除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外,个人口腔保健意识和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也与牙周炎的发生息息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除激素水平的影响外,绝经期妇女发生牙周炎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学历、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及定期洁牙。未受过高等教育、刷牙时间越短、刷牙次数越少、横刷法、无定期洁牙习惯的绝经期妇女患牙周炎的可能性较大。牙周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刷牙这种机械性除去口腔软垢和牙菌斑的方法起良好的预防作用。有研究表明,刷牙次数的多少、刷牙时间的长短与牙齿缺失呈负相关[2]。调查发现,虽然多数人都能做到每日刷牙,但绝大多数人在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方面并非完全正确。牙周炎的预防要做到:刷牙2次/d,3~5min/次,早晚都要刷,晚上尤其重要,饭后要漱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9]。调查显示,牙周炎组仅有1例患者刷牙方法完全符合正确刷牙的标准。绝经期妇女作为牙周炎的易感人群,除培养刷牙意识,更要注意正确刷牙方法的培养。由于牙菌斑生长24h后就逐渐不易用一般的刷牙方法去除,因此早期控制应放在第一步。指导绝经期妇女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用竖刷法,一般要求1d数次刷牙,饭后刷牙,自己有专用的牙刷,牙刷要选用柔软的刷毛,选用最好的保健牙刷并定期更换,必要时视自身情况选择牙线和牙间刷。有研究表明,同时使用Bass刷牙法和牙间刷清洁牙间隙对慢性牙周炎病情控制最为有效[10]。本调查显示,两组在使用不同类型的牙刷及更换牙刷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搜集量不够有关。无定期洁牙习惯的绝经期妇女更易患牙周炎。本调查显示,牙周炎组仅有5.7%的患者有定期洁牙习惯,远远少于对照组(40.0%),表明专业的口腔洁治对牙周炎的预防有积极作用。龈上洁治作为去除牙菌斑和牙石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方法用于临床[11]。口腔洁治可清除日常刷牙时无法清除的牙菌斑和牙结石,可有效预防牙周炎,并防止复发。绝经期妇女需要专业的保健指导,提高对定期洁牙的重视程度。如告知患者每隔6~12个月需洁治1次,尤其是发现有牙龈出血的患者,早期到医院就诊,可以有效预防牙周炎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和对照组的口腔就诊率分别为45.7%和48.9%。≥1/2的牙周炎患者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口腔治疗,反映出其口腔保健意识的淡薄,缺乏防病、治病的概念。保健意识的薄弱同时还可以体现在是否使用牙线及漱口水,牙周炎组和对照组使用牙线分别占25.7%和35.6%,使用漱口水仅占20.0%和24.4%。牙线的使用可以帮助清除牙邻面的食物残渣,减少牙菌斑的生成,从而达到预防牙周炎的目的;漱口水可减少主要致龋菌及牙周主要致病菌,对预防口腔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篇2

(二)感触护士周到服务这次见习接触的护士姐姐们也很让我佩服。以前想当然地认为对人和蔼是一点都不困难。但是真的到了医院却发现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一天我热情高涨,对每个病人真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服务周到。但是随着一天天工作的劳累,就开始变得烦闷起来。每天回答的问题几乎都有固定的答案,时间久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复读机。于是见到病人说话能简短就简短;能不说就不说。而且开始见到病人都是微笑服务,但是后来我觉得掩盖在口罩下面的表情即使微笑也不会让人看到,自己的微笑也得不到回应。于是有了口罩的掩盖,我的表情一度很冷淡。但是护士姐姐们很让我佩服。她们天天跟病人打交道,跟病人交流时的用语也是只有固定的那么几句话。但是她们不因为自己的厌倦而改变态度,始终热心对待病人。而且她们跟医生配合十分之默契,医生很少说要什么东西,因为护士们都会提前准备好。这样看病的效率就非常之高。

(三)感触求学学无止境这次见习还让我体会到了一个词“学无止境”。开始我跟的是教学号,也就是一个老师带一些研究生或博士生。看着这些师兄师姐们的操作,我觉得他们已经很厉害了。但是接下来几天又见到“名老专家”们的治疗,他们真的是更技高一筹。他们的操作更娴熟,观察更仔细,定位更准确;而且,他们对待病人的态度更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从而我觉得医学这个科目真是一个让人可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的科目。经过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进入大学以后七年或者更长的漫长求学之路,等到毕业的那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别人眼里经过这么多年学习的医生也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其实我们刚毕业的那个水平和这些高水平的专家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这之后的人生路上我们还要不断学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四)感触病人需要呵护几天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病人的“弱者”形象。来医院的病人,不管工作岗位、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生活环境如何,在这里似乎都是同一个形象。他们都很尊敬地对待医生,脸上总写着一脸焦急,医生要求陈述病情的时候总是尽力地多说一点,直到医生说好几次“晓得了”才会停下。在一个病人的工作岗位和生活圈子里,他也许是一个很优雅的人,也许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也许是一个很沉默的人,但是在医院里,所有这些性格特点似乎都看不出来。在面对自己的身体时,人往往是最本质的,最真实的。在医院里,来看病的人,不管是谁,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缺陷,自己的身体发肤。这时候他们是弱者。是柔弱的。而能够补救他们缺陷的,就是医生。这个想法每每让我反思自己对病人的态度,让我想起希波克拉底誓言那庄严的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面对此时的“弱者”我们医生担负这很艰巨也很神圣的任务。

我的想法经过这次导医我认识到动手的重要性。我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以后要注意锻炼动手能力,一定要自己找机会多练手。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这些对于一个医生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

篇3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 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篇4

【关键词】 口腔患者;口腔保健;分析与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9-02

口腔内科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龋齿、牙周病等都是人们十分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其中,龋齿更是口腔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些年,口腔疾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对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并调查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医院在2012年2月到3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前来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尊重口腔患者的隐私。

1.2 调查方法 本次口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医院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原因、个人口腔护理状况以及口腔健康检查等,并设置了一些跟口腔内科相关的知识问答以及口腔保健之类的题目。本次问卷调查由口腔内科的护士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72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698份,调查有效率在95%以上。

1.3 数据统计 口腔内科对口腔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之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百分比的形式显示。

2 调查结果统计

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 本次有效的调查案例为698例,男性有282例,女性416例,调查对象中最年轻的22岁,年龄最大的是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54例,高中或者中专271例,初中及小学有173例。

2.2 患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 分析患者就诊原因,有25.50%的患者是因为牙齿疼痛,25.50%是因为牙齿松动,18.05%的患者是因为龋齿,8.45%的患者是到医院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

2.3 患者口腔护理状况调查结果 统计患者口腔护理情况可以看出每天刷牙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患者占88.11%,每次刷牙实践在三分钟以上的患者占29.80%,有81.95%的患者刷牙时各面都会刷到,而其他患者则刷唇颊面。

2.4 患者对口腔健康检查的认知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71.20%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十分必要,需要定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其中有7.45%的患者认为两次口腔健康检查应该相距3个月,20.20%的患者时间间隔应为半年,有43.55%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应该一年进行一次,还有28.80%的患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他们认为等到病情显现之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也来得及。

3 对口腔内科患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医院分析本次口腔调查结果后发现,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疾病及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并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很多患者没有进行定期口腔内科健康检查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次刷牙时间过短,刷牙时往往只清洁牙齿和唇颊面,有遗漏部位,因而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细菌,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产生。接受调查的患者中有九成以上是出现了明显的口腔病症才来医院就诊,而能够定期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的患者仅占8.45%。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口腔疾病的困扰,减少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给患者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3.1 对口腔内科患者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医院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免费为口腔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手册、就医指南等,方便患者翻阅;大夫及护士还要耐心接受患者的口腔问题咨询,在口腔内科患者候诊区内循环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片,引起患者的注意。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得到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降低患口腔疾病的概率,并能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防护意识,并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口腔卫生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刷牙习惯等。

3.2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等对于保护口腔卫生,远离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指导口腔患者正确选择牙刷与牙膏,选择牙刷时一般要选择刷头适中,刷毛柔软、清洁度好而且能够清洁各个牙面的保健型牙刷。

3.3 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 口腔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更是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口腔内科大夫及护士要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的意识,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口腔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过程较长,初期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如果忽视口腔健康,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到口腔疾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会忍受巨大的痛苦,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若有医嘱应按时复查。

4 结 语

口腔疾病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近些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院对前来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患者对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医院需要加强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培养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口腔疾病;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 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45-02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的具体实施及方法

1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

要把口腔工作搞好,知识普及方面应该加大力度,通过宣传以增加大众的口腔保护意识,大大减少许多口腔疾病,因为很多口腔疾病都是因为不注意口腔卫生造成的。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睡前吃甜食、经常吃一些刺激性的如酸,冰,辛辣食物,以免造成细菌滋生,破坏口腔的酸碱平衡。而导致一系列的口腔疾病。

2 发现了问题及时处理

口腔健康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口腔是慢性疾病,就像龋齿,刚开始人们并不会觉察,只是有一个小洞,人们也不会太在意,可如果不及时填补,这个洞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有很多口腔防护意识不强,没这方面知识,一拖再拖,等到受不了时,才到医院就诊,不过这是疾病都已经发展得比较严重了。

3 定期到医院做口腔检查

口腔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预防医学上有重要意义。一般成人一年查一次,儿童,孕妇每隔半年查一次,替牙期儿童磨牙可作预防性窝沟封闭,及根据需要添防龋药物。

4 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的刷毛于牙面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龈方向。使刷毛进入龈沟和邻面区,部分刷毛压于龈缘上做前后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

5 牙刷选择的讲究

刷头大小合适,以便在口腔内,特别是口腔后部,-转动自如,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牙刷柄的长度,刷毛硬软度适宜,太硬容易损伤牙及牙龈,太软又难以起到清洁作用,一般人采用中度硬的刷毛。儿童,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宜选用刷毛较软的牙刷,即用优质尼龙丝毛的牙刷,刷毛末端经磨毛处理成圆钝形。减少了对牙及牙龈的损伤

6 窝沟封闭及含氟牙膏的使用

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窝沟龋是龋病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第一恒磨牙萌生较早,牙面窝沟是牙齿表面易患龋的部位,由于解剖特点即殆面窝沟较深,龋病发病率较高。因此,有效地保存第一、二恒磨牙避免龋病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第一恒磨牙龋的预防。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含氟牙膏,也能减少龋病的发生。

7 定期超声洁牙

篇6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分析 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56-02

龋齿是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口腔疾病,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变化情况,探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龋齿们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我们对2006―2010年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本辖区日托一级幼儿园2006――2010年3―7岁在托儿童。

1.2 方法

为每年度在托儿童体格检查由儿保医生检查口腔情况,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受检者采取坐位或立位,在充足的光源下接受检查。诊断标准:按国家龋齿病统一标准规定,凡乳牙龋齿、失、龋补均做龋齿统计。

2 结果

2.1 患龋齿率与患龋者龋均 见表 1

由表1可见2006―2010年5年平均患龋齿率男童为45.73%,女童为45.06%,男童比女童高0.67%。患龋齿者龋均男童4.81,女童4.65,男童患龋齿者龋均比女童高0.16。患龋齿者龋均2010年比2006年男童下降了0.51,女童下降了0.77,男、女童患龋齿者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2 2006年与2010年各年龄组患龋情况

由表2可见,2006、2010年分年龄组来分析,各年龄组龋齿分布情况,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6岁组为患龋齿高峰,7岁组随着乳牙的替换,新生恒牙逐渐萌出,患龋率有所下降。

2.3 学龄前儿童口腔行为调查

2010年调查结果了解到,30.2%的儿童3岁开始学刷牙,36.0%的儿童4岁开始学刷牙,23.2%的儿童5岁开始学刷牙,26.5%的儿童能坚持每天早晚刷牙,54.0%的儿童能坚持每天刷牙1次,13.0%的儿童不刷或偶刷牙,40.6%的儿童在家有饭后漱口的习惯。

3 讨论

3.1 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乳牙的防龋不容忽视。乳牙的健康影响恒牙的萌出,也是大多数人们忽视的误区,认为乳牙还要换恒牙不需要防治。因此,老师与家长应共同指导督促学龄前儿童从小注意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保护好乳牙。

3.2 预防龋牙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定期检查,减少龋齿的发生。

3.3 有效的刷牙是预防乳牙龋齿简单有效的方法,仅仅有刷牙的行为不能有效的防龋,只有做到天天有效的刷牙,才能有效的防龋。在训练儿童养成早晚刷牙习惯的同时,要教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3.4 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开设幼儿及家长口腔卫生课堂,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口腔卫生讲座,使家长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使家长了解保护乳牙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对幼儿,幼儿园应把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爱牙意识,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含氟牙膏,实施氟保护。

3.5 建立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幼儿自入园起,即建立牙齿健康档案,每半年检查1次,并记录,发现龋齿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去治疗,并把治疗情况记录在口腔健康档案中。

3.6 开展爱牙的主题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表明我国政府保护儿童健康的决心,重视口腔卫生保健的态度。因此,普及防龋知识,强化家长及幼儿的口腔卫生意识,提高口腔自我保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艳梅.中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习惯的调查.辽宁医学杂志,2001,15(1):23―25

[2]阮梅生.儿童口腔保健.中国儿童保健,2000;(8)6:386

[3]王芳芳.幼儿园儿童健康知识与行为干预.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623

篇7

【关键词】口腔健康;5岁前儿童;影响因素

1我国儿童5岁前的口腔健康情况分析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高,5岁儿童患龋率与龋均都不断增高。农村儿童的龋病的流行状况要比城市儿童严重,通过对三个区域的调查都显示这种特征。就好发牙为来说,患龋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下颌乳中切牙。那么危害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调查结果显示这与儿童的家庭环境、所在地区经济水平状况、饮食习惯、口腔治疗等都有重大的关系。

2影响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分析

2.1地区因素:郊区和农村儿童龋病严重儿童所在地区是影响患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地区不同,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就会不同,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会有差别,在对待儿童的饮食习惯与口腔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差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郊区和农村儿童的龋病要比城市严重,都是影响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说农村家庭的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缺乏,态度不积极,很多儿童有含糖饮食习惯,也没有很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导致龋病率很高,是城市市区儿童的1.8倍多。

2.2家长文化程度因素调查显示家长文化程度与儿童的患龋情况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患龋情况就越轻,反之就越严重。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家长,其子女患龋病的程度要明显轻于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家长,因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多,能力更强,而且具有主动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意识和较强的应用操作能力,这容易让他们得到更多、更丰富、更准确的口腔保健知识,且对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持正面积极的态度。

2.3含糖食物的摄入的方法与频率调查显示患龋严重程度与睡觉前含奶瓶儿童的频率呈正相关。含奶瓶睡觉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奶瓶中的含糖液体与乳前牙会有长时间接触,这时期的乳牙刚长出不久,还没有完全矿化,很容易受到糖分的侵蚀。再有含糖饮料与食物等摄入的频率越高,儿童换龋病的概率就越高,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因为糖的摄入增加会令儿童口腔内的变链菌等致龋菌可分解底物增加,进而增加产酸,侵蚀了牙齿。在5岁儿童中,每天吃甜点两次及以上会比每天吃少于一次甜点的患龋严重程度高4倍多。因此应该在以后的口腔健康宣传教育中重视对含糖食物合理摄入频率的教育。

2.4主动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治疗龋病而不是预防经过多因素分析,5岁前儿童龋病有一个共同的因素是“过去一年有没有看牙”,但是结果却令人惊讶:过去一年接受口腔服务的儿童龋齿情况反而更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发现,原来只有15%的儿童是去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预防性治疗,而85%是为了治疗已经发生的口腔疾病。即主动就诊是为了治疗而不是预防,只有当龋病严重了才带子女就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即使像巴西这种发展中国家,主动就诊中接受涂氟等口腔预防措施的也达到60%以上。

3加强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对策

3.1加强郊区与农村儿童口腔健康保障力度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家长学历低、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这些一般发生在郊区和农村当中,其家庭中子女的患龋率也高。这些地区是口腔保健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但却拥有很庞大的儿童数量。为此必须将口腔保健的公共卫生资源向郊区、向农村倾斜,构建郊区和农村的口腔保健队伍,加大资金投入。既要将口腔保健宣传教育走入乡镇、农村,更要走进每家每户。

3.2家庭干预策略家庭干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低龄儿童和学龄儿童干预策略。

3.2.1低龄儿童家长家长要尽早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培养儿童接受口腔清洁的意识,这些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去实现。比如每次喝奶后,用清水纱布擦拭孩子口腔,帮助婴儿提前感知口腔清洁;在孩子萌出第一颗牙后,就帮着婴儿刷牙等;基于含奶瓶睡觉的危害,睡前应尽量减少喂奶的次数,提倡多量少次;睡前不能清洁婴儿口腔的,应该在喂奶后饮用清水,达到间接清洁口腔的目的。

3.2.2学龄儿童家长学龄儿童这一阶段的身体和心智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养成自我的口腔清洁习惯,教授孩子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例如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对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教育,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儿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对儿童第一颗恒牙的保护,比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对于含糖食物的控制方面,家长可以记录儿童含糖食物的量和时间,指导孩子正确规划合理的摄入量,培养孩子自我口腔健康管理能力。

3.3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去拜访专业口腔医生龋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儿童治疗时的不适感也越少,将来对于口腔治疗的恐惧感也越小,同时疾病的预后也越好。但是很多家长没有主动定期带儿童看口腔的意识和习惯,直到孩子龋病发展严重了,才带孩子去看,这种被动就诊导致龋病发生率增高,且严重。所以我们应该向家长强调儿童龋病的危害以及早期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去主动了解儿童的口腔状况。

篇8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

(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SD,DiBurroM,WestbrookS,etal.PrevalenceofHPVassociatedoropharyngealcanceramongsouthTexans[J].TexDent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晞,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篇9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小学在校的120例儿童。这些儿童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我院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儿童。在观察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35:25,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7.5岁;在对照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27:33,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7.7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来的口腔卫生习惯,仅对其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①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向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宣传画、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口腔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齿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预防龋齿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确的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清洁的作用等。②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儿童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详细介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两个月讲解一次,每次讲解两个小时,共讲解三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儿童和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1.3评价标准

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后,我院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其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掌握、了解、不了解;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儿童的龋齿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90%,对照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62%,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儿童患龋率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后其患龋率为19.3%,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为25.6%,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儿童,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10

【关键词】托幼园所;儿童;口腔保健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9-01

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与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密切相关【1】,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乳牙龋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现对口腔保健年报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口腔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2012年海淀区托幼园所大体检年报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 口腔检查方法 由口腔医生使用统一的口腔检查器械进行检查。按照国家龋病的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的即诊断为龋齿【2】,并记录在《儿童口腔保健手册》上。

1.2.2资料收集方法 幼儿口腔检查结果由幼儿园保健医按儿童户籍和年龄分类统计,填写在幼儿园体检年报上,上报到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1.2.3质量控制 海淀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组织参与口腔患龋情况检查的医生技术培训,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后方下园检查。7-8月对幼儿园口腔收集结果进行30%抽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4 资料统计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全区口腔保健覆盖及龋患情况

2012年全区在园儿童口腔检查率98.38%,龋齿患病率为52.53%,新龋率为32.81%。本市户籍在园儿童口腔保健覆盖、患龋及新龋情况好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3.1 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良好

海淀区一直将儿童口腔龋齿防治作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口腔医生每年到幼儿园开展2次口腔检查、鼓励保健医生针对家长和儿童开展口腔健康讲座, 开展餐后刷牙【3】和氟化泡沫预防龋齿工作。2012年海淀区在园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检查率达98.38%,矫治率为61.13%,说明海淀区儿童的口腔保健情况良好,3-6岁儿童患龋率为52.53%也远远低于全国调查的城市乳牙患龋率79.53%水平【4】。

3.2 外地户籍儿童患龋情况不容乐观

从表1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口腔保健享有水平高,其患龋率、新龋率明显低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从婴幼儿开始就接受社区保健科医生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从小就注意儿童良好口腔习惯的养成。外地户籍儿童大部分为中途从外地随家长入京,就近入园,家长更多地忙于生计,得不到及时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习惯的培养意识与行动。也从侧面说明外地户籍儿童的家长是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3.3 本市儿童家长更重视龋齿的矫治工作

从表2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在龋齿矫治和龋齿充填方面却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对儿童龋齿对儿童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更加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多认为乳牙龋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待乳牙脱落后恒牙更重要。在医疗保健方面本地户籍儿童的龋齿矫治费用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外地户籍儿童尚不能解决此问题,导也是致其龋齿矫治低于本地户籍儿童的重要原因。

3.4 建议:

1)加强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决定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栏张贴预防龋齿的重要性及龋齿危害等,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2)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应在健丰富康教育形式,多开展家长能参与的互动活动,有重点开展约谈,更具效果。3)外地户籍儿童是预防龋齿的重点人群。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唐爱萍,杜继鹏.青岛市崂山区3-6岁幼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63-764.

[2] 王瑞,程敏,刘东玲.吉林省5岁儿童患龋情况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2(23):5015-5017.

[3]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北京,2002:61-63.

[4]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初步社,2008:60-112.